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

2024-10-15

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共14篇)

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1

当我们加满汽油,为着理想的目标全速前进的时候,有时就忘记了驻足观看沿途的风景。放慢生活的脚步,留意所有的点点滴滴,你会惊喜的发现,它们毫无例外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吃鸡蛋的时候,我忽然提出了一个疑问。怎样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分辨鸡蛋的生熟呢?我决定做个实验。

我叫妈妈帮我准备了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拿到鸡蛋后我就犯愁了,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妈妈提醒我把鸡蛋旋转看看。我就用同样的力,使这两个鸡蛋在桌子上转动,结果发现,其中一个鸡蛋要比另一个鸡蛋旋转得时间长。我又用同样的办法试了几次,每次都是那个鸡蛋先停下来。爸爸说旋转时间长的是熟鸡蛋,旋转时间短的是生鸡蛋。因为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鸡蛋只能缓慢转动。熟鸡蛋就不同了,它里面的蛋清已凝固成蛋白,且与外壳成为一个整体,当外力作用使之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地转动且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我又转了几次,并用手在上面按了按,结果其中的一个马上就停了,而另一个却还摇摇晃晃,继续转了几圈才停。我认为摇摇晃晃的是生鸡蛋,因为它里面是液状的蛋清,会流动,而熟鸡蛋里面是固体,一受阻碍就不动了。做完了实验,我又到网上去查找了资料,看看我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果真答案跟我猜测的一样,这让我万分惊喜!

其实,用心去发现惊喜的事物并不难,让我们用童年的双眼去探索奇妙的大千世界吧!

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2

关键词: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2010年, 我以农村特设岗位教师的身份来到松原市的一个村小任教, 我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 总是千方百计地给学生传授“作文秘技”, 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 写出具有多么文学性的文章。事实上, 这种现象却在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在语文作文写作水平上, 纵观城乡各级小学, 在能力和知识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别。学生作文中“假、空、套、抄”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不少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明确, 未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低下, 致使学生写作内容空洞, 没有真情实感。二是不注意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词汇贫乏, 千人一面或大同小异的开头结尾, 言之无序。三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 写起作文来往往是语言呆板, 词不达意。方言土语, 普通话水平低, 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等等。针对这些现状, 我认为当前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学生的写作训练起步晚

低年级只重视识字教学, 忽视了说话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只为识字而识字, 一个字让学生写上几十遍, 很少有人设计一些字、词让学生口头说话和书面写话。从而忽视了作文教学这一块, 没有恰当的方法去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

(二) 课堂教学结构陈旧, 质量不高

不管哪个年级, 也不管指导什么题目, 其程序总是:“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固定模式。村小普遍存在关于作文教学的教研活动少, 语文教学设备少, 多媒体发挥教学的作用少, 社会活动、课内外活动少, 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三) 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思想, 训练量不足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少, 课外活动少, 课外实践少。个别农村教师或多或少地做些农活, 加上农村中学生家务事繁重, 家长文化素质低, 造成学生放学不读书, 没人指导学习等现象。学生没有习作兴趣, 一提到作文大脑就一片空白, 师生相互敷衍塞责, 真正得到训练的次数很少。

(四) 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急功近利现象严重

现行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通常只看期末试卷。卷面上, 作文占30分, 字、词、句和阅读占了70分。因此, 为了考高分, 教师就千方百计让学生练字、词、句和课文中的语段;对作文, 则采用猜题、押题, 甚至让学生背诵。这样长久下去, 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则不会提升。

二、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常言道:“观念比行动更重要。”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没有新的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也会事倍功半。针对上述问题, 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思维定势, 应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一) 贯穿读写结合的观念, 使之覆盖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应该既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要注重对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倡导学生对经典名篇、对古诗词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农村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要不断增加和更新图书的品种, 增加开放的时间, 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丰富知识。教师要根据乡村小学生的特点、兴趣, 选择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美、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 要在作文素材积累上实现突破

开拓生活源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一是多读, 注重情感积累。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没有细心观察, 缺乏情感积累, 更谈不上有所思, 有所悟。二是拓宽素材积累渠道。大自然是个大课堂, 社会是本无字之书, 网络更是素材积累的宝库, 为此, 我们应多组织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大自然。在作文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我们乡村、镇的优势, 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农村自然景物或人和事, 有意使学生留心观察, 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感知力, 逐步形成勤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看看, 多听听, 多想想, 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

(三) 作文批改观念上要实现突破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每次必改, 每本必改, 是背着学生的面去改。到头来, 一大摞作文让教师精疲力竭。评语也大多流于形式, 几乎同出一辙, 难有创新。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进来, 这才是成功的一半。

(四)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文化素质和教学专业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 另外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 组织参加基础知识的学习, 举办作文教学观摩课, 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应组织语文教师加强作文教学研究, 探讨出一套适合当地特色的作文教学程序。

惊喜的发现作文 篇3

这个传说使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世界上有无数个“绿色偷火神”,不信你摸摸自己的脸、自己的腿。怎么?发现了什么?

有人说:“脸还是脸,腿还是腿呀”突然有一个人大叫一声:“我们的整个身子都是暖烘烘的!”那么我们的身体是怎样热起来的呢?有人想了想会说:“是饭菜起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暖炉,饭菜就相当于煤,每次吃饭时就相当于往暖炉里加煤。

而”绿色偷火神“多数藏在有叶子的菜中,所以植物的颜色都变成绿色的了。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就利用太阳光和热与二氧化碳制成”有机物“,太阳上的`光和热就蕴藏在:小麦、大米、水果、蔬菜······这些”有机物“里了。我们把这些东西吃到肚子里,就会发生奇异的变化,”绿色偷火神“就悄悄地,把从太阳上取来的热又放了出来。这样我们身体就变得暖烘烘的了。当然这些道理都是我吃出来的。现在你们该知道”绿色偷火神“是什么东西了吧!它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普罗米修斯“,而是植物身体里面的一种叶绿素。

惊喜的发现作文 篇4

今天下午下了一场大雨,当雨停住的时候,妈妈说带我去阳光花园游泳,我非常高兴!妈妈骑着电动车带着我,我坐在车后面悠闲的四处张望。到百货大楼了,妈妈要进去买点东西,我站在旁边等她,我无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邮电局的大钟,这时候我惊喜的发现天空中悬挂着一道彩虹,我兴奋极了,高兴的喊了起来,“啊!彩虹,妈妈快看彩虹!”,周围的人听我这么一喊也都向天上看去,只见,在两座楼之间一座弯弯的彩虹桥搭在上面,有红、黄、蓝、绿、紫几种颜色,虽然它看上去有些暗。

没有我们平时在书上看到的那么美丽、鲜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我依然非常高兴、特别喜悦,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真正的彩虹,我太激动了。在地上蹦蹦跳跳的。可就在我欢喜的时候,彩虹却变浅了,如果不低下头,揉揉眼睛是看不到的。又过了几秒钟,它又变淡了,几乎和天空融为一体。这时,妈妈出来了,她催我说:“快走吧!不然就要关门了。”我不情愿的上车了,可是眼睛还是盯着那彩虹慢慢的,慢慢的消失……

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5

关键词:发现法,教学

许多有探索精神的教师在尝试运用“发现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具体作法如下。

1 通过演未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探求问题的结论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圆面积”这一节时, 让学生自己用硬纸板剪一个圆, 并把它平均分成十六个可拆拼的小扇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拆拼, 探索求圆面积的公式。学生们发现圆形剪开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的已有知识, 经过比较很快发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可以看成是圆周的1/2, 宽等于半径, 从而得出了“圆面积=1/2圆周长×半径”或“圆面积=半径×半径×π”的结论。

又如, 一位老师在教“相遇问题”时, 他先出了一道简单应用题:“小红和小明从甲、乙两地面对面走, 小红每小时行7里, 小明每小时行5里, 4小时后两人相遇, 求甲乙两地的距离。”他利用自制的活动教具做演示, 让两个小朋友面对面走, 重复两次, 结果大多数学生从原型受到启发, 发现这一段路程是两个人走的, 要求出甲乙两地距离只须求出两人分别走的路程, 再加起来就行了。在直观教具的启以发下,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距离=甲速×4+乙速×4”和“距离= (甲速+乙速) ×4两和解法。

2 让学生通过计算, 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有位老师在教“加法交换律“时出了几组试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通过计算, 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 加数调个个儿与不调个加, 和是一样的。通过归纳推理, 同学生自己结出了加法交换率:“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它们的和不变。”

3 让学生根据以有知识, 去探索和发现掌握新知识的途径

一位老师在教两步应用题时, 先让学生解答两道连续一步应用题。

(1) 小明有六本书, 小红比小明多两本, 小红有几本书?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本书?

(2) 二年级种树立150棵, 五年级种的棵数是二年级的3倍, 五年级种了多少棵树?二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种了多少棵树?

然后, 又将以上两道连续计算的运用题变成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解答。通过这两组练习, 不少学生发现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提出“中间问题”。当学生自己发现这个规律后, 十分欣喜。在教师的指导下, 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寻找两步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 很快掌握了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运用“发现法”教学方法很多, 我这里只是略举数例。

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尽管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经验, 不必事事都去亲身体体验一番;但是在认识上要有新的发现同样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 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发现把教师的作用由包办代替式的讲解转为引导, 把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眼观察知识结构。

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培养人才的要求, 也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们之间有着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现法在这方面也具有它的长处。

发现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需要学生有更坚毅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这在客观上就更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的教育, 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发现过程的本身对学生情感;意志、品质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持久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去从事学习、研究,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而且对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现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局限于听课, 笔记和做作业, 学生通过用自己全部的感觉器官、行动器官和思维器官, 使教学过程成为生理和心理协同活动的过程, 从而促进了学生生理器官及其机能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惊喜的发现 篇6

一次星期六的早晨,我准备出门买早点,因为昨日晚上下了雨的,所以地面上到处都是水坑。我拿着钱走出了门,一边走一边还哼着歌。突然我在一棵大树下头发现了一个水坑,水坑的水还是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走到那个水坑旁边,停了下来,看着那五颜六色的水,难道是有人故意将水彩倒在这个水坑里的

我很想探个究竟,于是,我迅速跑回家,到家后,妈妈问我:“早餐呢”我没有回答,于是直冲我的房间,将水彩找到,以飞快的速度跑到原先水坑的地方。然后将我的水彩一个个挤入到一个水坑里,之后找来一个很粗的棍子,在水坑里拌了拌,可是拌出的水和树下那个坑里五颜六色的水还是不一样。我站在那里又好奇了起来,抓着脑袋,又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就在这时候,一阵风吹了过来,水坑里的水动了起来,隐隐约约的看到下头的水不是五颜六色的,于是,我用木棍将水面拨开,发现只是水面是五颜六色的,里面还是跟其他水坑的水一样,我又想:难道又有人在水上铺了一层五颜六色的薄片

我又拿来棍子一拌,呀!不是的,我向四周看了看,突然,我的目光集中在一个物体上,那就是机油,我心想:会不会是机油慢慢流到这水坑里,然后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变成这样的。最终,我到网上一搜索,跟我的答案差不多,我又惊又喜,高兴极了,真是没想到啊!我竟然想出来了!

惊喜的发现 篇7

我的学校每班都会养不少盆栽植物。我们班当然也不例外。其实普通的植物没什么好说,但其中一盆就不一样了。

它叫什么名字我不明白它属于什么类也不明白,但这种花似乎极普遍,我们班养的是淡黄色的。原先也不怎样在意它,直到有一天不经意瞧了它一眼,我立马惊喜的发现它己经开花了。

是的,似乎就在一刹那,又仿佛它己经在那儿静静地等了很久,谁也说不清它是何时“昙花一现”的,但大家都为它的美貌而着迷。看啊,大家不会在意它的美丽从何而来,只会说一句:“这花真好看。”

不久,大家又把它遗忘了,他们不明白因为没有水的原因,它己经在慢慢枯萎了。我感到一阵淡淡的哀伤,但比较也无能为力。几天后,又是那不由自主的一看,我再次惊喜的发现,对,它死而复生了。

它已经长出新的叶片,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淡绿色的花苞屹立在叶片之上,看上去是那么不屈不挠、高洁而又孤独。它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对它更加敬佩。

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8

据《北京晚报》消息,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整理从全国征集来的3万多个问题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年龄跟孩子们提问的质量成反比。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出的, 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新意, 体现不出对科学的探索和钻研精神。“为什么我妈妈晒的被子比较香?”“为什么做运算时都是先乘除后加减呢?”小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天真烂漫, 充满童趣, 甚至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如何作答。可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洪星范却说:“我们很喜欢孩子们提出的这些大人们都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编辑们看来, 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 正体现了小学生们不拘泥于现有答案, 而是独立思考、大胆怀疑的精神。但中学生的提问却让编辑们失望了。中学生仿佛已经被固有的思维模式套牢, 他们问的多是一些程式化的东西, 比如“怎么杀毒”“怎么发电子邮件”等等。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回答, 可是编辑们却并不喜欢——这些问题都是概念性或者纯知识性的, 不需要独立思考、鉴别和论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们应该问问‘电脑为什么会感染病毒?’或者‘电子邮件为什么会这么快捷?’可是在他们看来, 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 无需思考、争论。他们的思想被束缚住了, 根本不去想问为什么。”洪星范说。“这跟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背课文、套公式, 按照标准答案往上搬, 而不去想想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

送给妈妈的惊喜小学作文 篇9

今年的母亲节是5月12日,那是我送母亲礼物的日子。

12号这一天,我和妈妈在昆明城的南屏街逛街,突然我想起来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妈妈平时省吃俭用,从不大手大脚,可以说她是一位勤俭持家的人。妈妈的爱同样也是伟大的,每天辛苦的工作,回家后还要为我洗衣做饭。当我们走到一家化妆品店前时,我叫妈妈一起进去看一下,我小声的问:妈妈你喜欢那种?她说:这个玉兰油太贵了,这清妃价格很实惠,晚霜才40元。我偷偷拿出我攒的100元,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买下了。

夜深了,我们回到家,这时的月亮格外的圆,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连续剧,手里织着毛衣。我鼓起勇气走到母亲面前,她抬起头,看见她的`双鬓长满了银丝,那是她日夜操劳长的,妈妈说:雪儿,有事吗?我把那个装有化妆品递给了她。妈妈当时真的很Surprise(吃惊),妈妈用她那粗糙的手小心翼翼的接过,母亲打开盒子,顿时热泪盈眶,豆大的泪珠好似断了线的珠子,哗啦啦地落了下来。她一下子抱住我说:女儿,你好好学习就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了!我激动的点点头。月亮仿佛在对我笑,笑我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妈妈在床前,用了我买的化妆品笑了,笑得很灿烂,因为她有一个孝顺的孩子。

小学六年级作文:意外的惊喜 篇10

一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听到妈妈在叫我。我跑过去一看,“哇,一只蜗牛!”我记得前天,我尽最大努力在草丛中找不到蜗牛。我没想到他今天会送到我家门口。我妈跟我说,这只蜗牛是他做早饭的时候发现的。我想:可能是我妈逛街的时候带的吧。想到这,我很开心。我赶紧给他一片菜叶,怕他饿死。然后我就白高兴了,因为在我喜欢的昆虫里,蜗牛排第一。

这一天,我给他做了一个“家”,有“游泳池”、“床”、“客厅”,看起来很美。我让他住进新家后,就开始仔细观察。他的长相很特别。他有一对长触角,这是他的眼睛,长在顶部,还有一对非常短的触角,长在触角下面,用于探测。看到他这个样子,我赶紧用笔摸了摸他的眼睛。我一用笔碰他,他立刻缩了一下眼睛。我看到了。很奇怪。后来我让爸爸去网上查了一下关于蜗牛的信息。才知道蜗牛有25600颗牙齿,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我摸他的时候是本能的刺激。看到这么有趣的小家伙,我想:我一定要把他养好,把他变成一只强壮的蜗牛。想着想着,我开心的跳了起来。

惊喜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11

教育教学问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偏差或弊端, 如不能有效解决, 往往影响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能否发现有代表性、有一定深度和较高层次的问题, 是教师认识能力和教育水平的现实表现。现实表明, 一个教师, 如果缺乏或没有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思想意识、行为准备状态及其相应的策略技巧, 是很难在教育科研及个人专业化发展方面有所作为的。那么, 中小学教师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的火眼金睛呢?

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问题, 而是缺少问题的发现。一些或明或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并加以有效解决并非难于上青天。人们在破解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中发现, 如下八种问题发现策略和解决办法, 对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问题发现意识, 提升其教育科研及其专业化水平, 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 小中见大:从不被看好、无足轻重、易被忽视的“小”问题中, 梳理出不同寻常的“大”问题

教育教学问题无处不在, 且常常以“小”问题的形式出现。中小学教师只要善于眼睛向下, 注重独立思考和深度挖掘, 就能从“小”问题中梳理出不同寻常的“大”问题 (问题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 。究竟如何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呢?首先, 要对小问题进行排队、筛查、审视, 在逐个解析中“合并同类项”, 使问题最终变得清晰、明了和集中。其次, 通过比较分析, 找准所聚焦问题的独特之处并赋予鲜明、典型和深刻的时代意义。如我们今天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 一些中小学也要求终身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于是, 常有中小学教师比较注意学习、移植、仿效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 他们逢公开课必听, 逢教研活动必到, 逢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必争取, 但往往事与愿违, 多少年下来, 不是收效甚微就是“秘方”失效。仔细分析此类现象, 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教学的精彩有时没法复制, 他人的教学保留节目, 只有内化为学习者、借鉴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展现智慧的光芒。

看来, 以小见大, 需要教师对问题“上纲上线”, 不是就事论事, 而是就事论理, 把“个别”上升到“一般”。中小学教师要想在“小打小闹”的事情上做出大文章, 其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做到“五个一点”:通读一点国内外教育名著名篇, 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 以求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了解一点教育理论和实践大家, 效仿、借鉴顶尖教师的教育实践范例, 在“心有灵犀一点通”中提升自己的教育层次;关心一点教育政策法规, 把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向, 力求通过政策法规的准确把握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思考一点教育的成败得失, 注重扬长避短, 把工作经历转化为反思与提高的过程;总结、提炼一点个人智慧, 每年都有著书立说, 在持续不断的自我修炼中努力成就一家之言。

2.“大事化小”:在对大问题的“降格”、分解、细化中, 提炼出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重要问题

教育教学问题有大有小之分。教育方面的大问题通常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是基层学校的教师几番思考之后就能有效解决的, 如“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何去何从”、“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何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 促进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与沟通”这些宏观性教育问题, 如果让某个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研究和解决,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就算教师发表了一孔之见, 恐怕也难以真正解决什么问题。从现实性来说, 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需要当事人本身处于较高的层次和位置。

可见, 把大问题“降格”、分解、细化为众多小问题, 并从中选取有价值、有深度、有高度的问题进行研究, 以求有所突破, 是一线中小学教师“问题发现”和“问题求解”的比较现实的选择。因为发现和突破“变小”了的问题, 往往能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如对新课改的总体评价, 普通教师很难一下说得让人心悦诚服, 如果说教师难以从全局上把握, 但说清楚其中某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还是可能的。人们看到, 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倾向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屡见不鲜;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大范围师生互动、表扬赞赏等, 成为了公开课的必备要素;在叫好不叫座中, 科学课黯然退出了中学课表;百分制取代等级制重新回到了中考招生的前台等。细加分析, 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表明:新课程理念只有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认同并转化成他们自觉的行为方式, 才有可能实现其预期目标, 否则, 新课程就可能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乌托邦”。还要看到, 西方教育理念与东方文化背景是否相容,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否则, 我们的教育就会上吐下泻, 患“消化不良症”。由此看来, 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 有时还得来点“曲线救国”, 在“大事化小、小中见大”中提炼出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问题。掌握这种策略, 有助于中小学教师扬长避短, 形成教育研究的比较优势。

3.“无中生有”:在对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教育现象的拷问中, 排查出鲜为人知的隐性问题

因为司空见惯、从来如此、耳熟能详, 人们往往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以致不少人患上了“问题感受迟钝症”, 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问题意识, 教师就只能在课堂上充当“传声筒”、“搬运工”的角色。由此, 中小学教师要尽可能拥有善于发掘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努力练就“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教育技巧。如中小学的课堂上常出现这样一些习以为常的语言:“大家听明白了吗” (应为:我讲明白了没有) ;“谁还有更好的见解?” (应为:谁还有新的见解) ;“不听课可以, 但不能影响他人” (问题是, 学生不听课, 他来教室干什么?) 等等, 这些言论, 乍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稍作推敲, 就会发现相关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存在偏差, 就会发现教师在有意无意地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由此可见, 教育教学的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着, 只是存在的方式和表现有所不同而已。只要教师凡事多留心, 对各类现象多拷问、多质疑, 就会在乱石堆中发现真金白银。

4. 提升高度:登高望远, 站在更高的视野和全局高度, 筛选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本性问题

有些问题, 站在教师个人或所在学校的角度看, 似乎是个大问题, 但站在更大的范围或更高的视野看, 就是小问题了。如建设新校区、筹备多少周年校庆、获得某重要奖项、更换校长等, 对某个中小学来说是大事, 但这事放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界加以审视, 则只能算小事一桩。这就启示我们, 发现、审视教育问题, 既要立足本人、本校实际, 又要着眼全局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 分析、研究、判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或是否具有代表性。再比如, 在对待犯错误学生的问题上, 我国确实也出现过老师拧掉学生的耳朵、让学生互相打嘴巴扇耳光、让学生吃苍蝇乃至吃大粪等极端案例, 但就全国而言, 这只是极少数教师的恶劣行径, 并不是中小学教师的主流行为。尽管如此, 如果我们稍作延伸思考, 就能挖掘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总有一些教师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情有独钟?深刻认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恐怕就不是少数中小学教师的事, 而是整个基础教育界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了。当然, 提升问题的认识高度, 并不等于凡事来个上纲上线, 如果这样做, 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了。

5. 透视本质:透过虚虚实实、遮遮掩掩的事物的表面现象, 剥离出隐藏其中的本质性问题

问题有真伪之分。有些事情, 表面上看是个问题, 甚至是很突出的问题, 但深究之后, 就会发现它不是什么本质性的问题, 就算找出了解决的办法, 也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由此, 中小学教师有必要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硬功夫。从根本上说, 这种本领只能在终身学习、见多识广、注重提炼中练就。人们发现, 关注众说纷纭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 有助于人们在各种意见的交锋中探寻问题的本质。如:在一些地方, 优秀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人称“孔雀东南飞”, 甚至戏称麻雀都东南飞) , 表面上看, 主要是这些地方教师经济待遇偏低带来的恶果, 但“士为知己者死”, 优秀教师流失, 实则是事业环境欠佳所致。这就提醒人们要切实尊重知识、善待人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还有, 在教育科研方面, 表面上看, 是一些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数量偏少、层次偏低的问题, 实则是教师长期沉溺于“教教材”、不思考“为什么要教”、缺乏教育研究意识的问题。面对林林总总的现实, 教师最忌人云亦云, 跟着他人瞎起哄。如果沉下心来, 注重从“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是非非中梳理出本质意义上的“是什么”, 然后进一步探寻“为什么”和“怎么办”, 中小学教师就会成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高手。

6. 辨明方向: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基本走向中, 把握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要害问题

改革和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处在改革大背景下, 中小学教育教学会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比如:实现教育公平是我们追求的基本目标, 但制定教师硬性流动的政策, 强化小学生、初中生就近入学就能确保教育公平吗?事实上, 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短期内是难以解决得很好的。还有, 高考录取政策和录取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是大势所趋, 但“如何不让高考加分、保送、校长推荐制度变味?”等问题, 又引发了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毕竟, 在升学的问题上, 权力、金钱买分的现象时有耳闻。此外, 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的风潮过后, 转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已成为教师教育重铸辉煌的重中之重。今天, 人们迫切希望教师教育从提升“学历”转向表现“学力”, 从关注教学“知识量”转向提升学生“水平级”, 从关注学生“君子动口”转向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对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如果教师“位卑未敢忘忧国”, 给予足够的关注, 往往可能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上占尽先机。此种素养,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

7. 把握关键:区分主次矛盾, 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 紧盯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节点问题

关节点问题是教育教学中起主要、关键作用的问题。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节点, 实际上是人们认识和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突破点。抓住关节点, 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会使本来显得困难甚至是扑朔迷离的问题, 得到比较顺利的解决。例如在中小学,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班主任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进程和走向。因此, 在民间, 有“选班级不如选班主任”之说。从“成才”先“成人”的角度考虑, 家长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 广大家长的心态是:孩子成才当然是最优先考虑的目标, 但如果小孩成不了大气候, 至少要能正常的生活, 切切不能走向社会生活的反面。由此可见, 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抓住了这一关节点问题, 学生的“成人”问题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再比如,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问题和矛盾较多, 如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与课改要求之间有冲突, 教育评价制度与推进课程改革之间有矛盾, 现有学校布局与教育公平之间有距离, 等等。这些问题中, 最为关键的还是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问题, 因为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 升学率是社会大众衡量中小学办学质量最为直观的指标, 我国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标准能够取代升学率。从一定意义上讲, 只有当就业岗位有了较大的富余之后, 升学竞争才会趋缓。当务之急是要积极稳妥的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尽管此项改革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但不改革的危险性更大。

8. 注重前瞻:未雨绸缪, 坚持科学分析和准确预测, 切实关注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凡事预则立”。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人们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要出现的问题。例如, 随着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的逐步提升,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速,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如下问题的解决必将提到议事日程:师范教育本科化后的课程设置及其人才培养规格;城乡一体化后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方式;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后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与“法治政府”的游戏规则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方略等。这些问题的提出, 目前似乎有些超前, 但事物的发展进程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如不预先谋划, 等到事情迫在眉睫了再病急乱投医, 肯定会误大事。

意外的惊喜小学作文200字 篇12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像我一样惊奇的。

昨天,我来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发现爷爷打开了鹦鹉笼子,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打开笼子?爷爷说:“因为咱们家飞来了一只特别漂亮的鹦鹉,比咱们家原有的那只虎皮鹦鹉漂亮多了。”我抬头一看,那只漂亮的鹦鹉正趴在柜子上呢,爷爷等它进笼子以后,就关上了笼子。

那只漂亮的鹦鹉肚子胖胖的,像只小鸡,红色的小嘴弯弯的,黑眼睛瞪得大大的,它老啄原来那只鹦鹉,爷爷把它教训了两棍子以后,它才听话。 那只鹦鹉真是调皮又可爱啊。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小学作文 篇13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终日抱怨,倒不如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惊喜。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惊喜可以是大起大落后的宁静。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然而命运并不如她所愿,她只嫁给了一个普通职员,生活不富裕但也算舒适,可他终日抱怨,并为此痛苦。眼下有个机会去参加上流人士的舞会,她置办了衣服,向好友借了钻石项链去参加舞会。舞会上的她光彩夺目,尽情的跳舞。他认为这是她应有的生活。回到家里,恐怖的事情发生了,钻石项链消失了。巨大的打击使玛蒂尔德昏倒了。项链找不到了!她和她的丈夫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好友。但为此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负债累累,十年辛苦还清了债务。此时的马蒂尔德不再年轻漂亮,不再抱怨了,她学会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享受上帝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惊喜可以是万紫千红中的一抹新绿,朴实无华。一天的忙碌,一天的辛苦。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回家的`公交车。没有欢笑,没有泪水,有的只是一个孤单的小孩。想到空荡荡的家,冰冷的饭菜,怎么也提不起精神。熟悉的路,熟悉的门,熟悉的黑暗,一切都没变。

突然!沉寂的心又恢复了活力。是什么呢?是什么呢?是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噔!”的一声,灯开了,出现两个熟悉的人影。简单的炒土豆丝,简单的米饭,却不在冰冷,是暖暖的,暖胃更暖心。现在的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珍惜了这一刻,我享受了爸妈带给我的简单的惊喜。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有的人活的精彩,有的人活的痛苦,造成这些差异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心态。生活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此时此刻,在考场上,我想说;享受生活吧,享受生命中各种各样的惊喜。不论是马蒂尔德,是你,还是我,都要学会享受这些惊喜,享受每一次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触动。

偶然的惊喜 篇14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玲玲 (化名) , 那年她16岁, 上初二, 她的年龄比班里的孩子大一些。她是一个不受人关注的学生, 总是默默地, 不太爱讲话, 学习在班级里大约处于中下游。她的父母是来我们农场打工的农民。她的母亲说, 玲玲不想上学了, 想出去打工。她的母亲是一个很朴实的人, 求我帮忙劝劝玲玲。看着玲玲母亲, 我安慰了她一下, 答应帮她试试。

那时候, 我只是给一个生病的老师代语文课和班主任。因为还有自己的其他工作, 所以我并没把这件事重视起来。虽然我也曾找她谈过话,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但一件偶然的事, 却改变了她。

那次期中考试, 她的语文成绩打了96分, 竟是全班第一名。虽然只是期中考试, 但孩子们还是很关注的。一些孩子不服气地说:“老师, 她的成绩一定有问题。”其实, 据我对她的了解, 我也是有所疑惑的。但我当时, 却在全班面前表示了对玲玲的信任, 并表扬她进步很快。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意外的是, 玲玲第三次月考又考了第三名。这一次, 我更加真诚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这次考试之后, 我的代课就结束了。玲玲也渐渐被我淡忘了。

2001年, 记得是临近暑假的一天, 下班后, 我正开门要往外走, 一个漂亮的女孩站在门前, 正举手要敲门。我俩一愣, 停了两秒。

女孩子说:“张老师, 我是来给你看我的毕业成绩的, 也想谢谢你。”我一愣, 脑子里搜索着关于她的记忆。

她看到我的样子, 赶快说:“老师, 我是玲玲, 你去年给我代过课。”

我一拍头, 想起了她, 说:“真是女大十八变呀, 你长高了, 也漂亮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笑。我请她坐下, 问她为什么要谢我。她向我讲述了她的秘密。她告诉我, 那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的确有问题, 她提前得到了试卷。那时我们学校还很落后, 是用一种手推的油印机印卷子。油印室是一个谁都可以去的小屋, 但由于在办公区, 学生也是很少去。那次她送作业本回来, 正巧被一位老师叫去帮忙倒油印室垃圾, 她无意间在垃圾箱旁边的地上得到一套已团成团印得不太清楚的语文试卷。回去后, 她把试卷上面的题都做会了, 并认认真真地写好了一篇作文, 所以期中考试她得了好成绩。她说, 她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 那次我对她的信任和鼓励给了她自信。其实, 当时我已想不起来都鼓励她什么了。她拿出毕业成绩单, 是抄录下来的, 我看后说, 不错呀, 可以上一个合同委托的小中专了。她说, 通知书已经到了, 不是公费的, 但她的父母同意供她上学。从她的眼睛中, 我可以看得出那份喜悦。要知道, 当时一个小中专生可比打工妹有发展前途得多了。

这次见面以后, 我再也没见过玲玲, 他父母也回老家了。但每年过年, 我都能收到她的一张贺卡。也正是如此, 更增添我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心。

上一篇:舟曲林业局关于维护林区稳定的调研报告下一篇:上幼儿园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