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共10篇)
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 篇1
为做好年度统计报表、研讨新一年度的人口计生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省人口计生委于9月20—21日在漳州市召开全省人口计生统计信息化工作会议。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厚銮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设区(市)人口计生委分管副主任、统计科长,平潭、闽侯、仙游、沙县、晋江、鲤城、南安、芗城、长汀等县(市、区)人口计生局长、信息化工作人员、省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全体人员。
会上,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厚銮就如何做好年度统计报表和加强信息化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视今年的`统计报表,更加实事求是;二是信息化建设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加大;三是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要继续,要更加完善。漳州市人口计生委黄银寿主任在会上致辞,副主任李春阳介绍了漳州市幸福家庭信息化平台的创建,微机人员演示了漳州市人口计生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应用;闽侯县、仙游县、沙县、鲤城区、晋江市、南安市、长汀县分别介绍信息化创建经验;与会人员分别对信息化建设问题、加强统计工作办法和年终考核办法进行讨论;省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处长陈继清通报了出生统计质量中期抽查情况。会议期间还现场观摩了漳州市芗城区妇幼保健院婚前检查、住院分娩、早教信息、“实时通”建设和南坑街道华元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 篇2
如果说2008年我们经受了百年不遇的“两灾一危”考验, “两灾”是指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 “一危”是指国际金融危机, 历艰履险, 取得了行业认可、社会赞誉的成绩的话, 这是中央重视、党组正确指导、部门支持的结果, 也蕴含着林业计财系统的奉献付出, 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中,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准确把握厅局长会、计财会局领导报告精神, 底气就更足, 审时度势, 开拓创新, 扎实奋进, 就一定能统筹好当前各项工作, 并把握好未来的态势, 再创佳绩。只要我们科学运筹、组织计财工作,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 发挥计财工作的职能作用, 确保现代林业的科学发展。
刚才还传达了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贾治邦局长最近对计资司工作一系列的批示和会议指示, 我领会这不仅对计资司、也是对全国林业计财系统工作的充分肯定, 并体现了局党组对计财工作在新条件下的定位、要求和希望, 这是我们做好计财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通过贯彻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学习落实祝列克副局长重要报告, 把林业计财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这次会议完成了相关会程, 统一了思想、部署了工作, 明确了要求, 会议精神要迅速向省 (区、市) 厅 (局) 党组系统地报告, 并请大家认真结合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的贯彻, 围绕祝列克副局长报告所作的工作部署, 把本省 (区、市) 的计财工作谋划好, 给厅 (局) 党组当好参谋, 并抓紧布置、分解任务、狠抓落实。
关于今年的计财工作的组织, 请大家进一步消化、理解、落实祝列克副局长的报告, 在计财系统内进一步学习并着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请各地把学习贯彻计财会的情况在2月中旬以书面形式向计资司予以反馈。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反馈情况, 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服务。
同志们在讨论中, 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们已经组织力量认真梳理, 并结合当前工作还要进一步研究、协调、统筹。
下面, 我将就计财工作的操作和组织运行的层面, 说明和强调几方面的事情, 这也是对祝列克副局长报告的再领会和再落实。
一、扩大内需的问题
一要切实抓好第一批36.5亿元项目的实施工作。要深刻认识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 迅速将扩大内需投资转化为消费行为, 转化为优质的固定资产和优质的建设成果, 因此要求有关省区将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三北等防护林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一定要抓好落实, 要求扩大内需投资在今年二月份要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月份要有一个成果。当然,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 南北差异较大, 南方要精心组织好整地和造林工作, 北方要组织好苗木种子供应、整地等造林准备工作, 棚户区改造项目要组织好施工准备、原材料采购、施工队伍、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 等天气回暖后迅速组织施工建设。
二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因为肯定还会有拉动内需的新举措, 我们要尽早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争取国家的更大投入。只有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才能在下一步争取投资中谋得主动, 我局已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了2009—2010年林业扩大内需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棚户区改造、重点防护林、森林防火、防火道路 (林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茶基地建设等。这里要强调两个问题, 即, 一是为什么只谈五个方面?这就是扩大内需投资与正常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不同, 预算内投资是为了维持林业方方面面的正常保护、巩固和发展需求, 而扩大内需投资是为了拉动国内市场需求,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如果扩大内需的工程项目与常规项目一样, 那么就失去了扩大内需的意义, 我们也就站不到这个新增投资的队列中去;二是考虑到现代林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薄弱环节, 以上五个方面都是我们在现代林业建设和行业民生中要重点予以解决的突出或薄弱问题。
三要强调几点:一是地方配套资金、政策的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 取消生态工程西部县级及县级以下配套资金, 我们林业的生态建设工程原则上应立足于省级配套, 包括棚户区改造、防护林建设, 总体上不要逐级地向下搞配套;二是要理直气壮地在省本级扩大内需的举措中谋取主动, 眼睛不光要向上, 更要争取多层次的投入, 一定要向省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把理由阐述清楚。主要理由有以下3点, 第一个理由是林业的需求是可以延长产业链的, 如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林区道路、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拉动钢材、水泥等建材消费, 直接拉动内需;第二个理由是全力推进本省区造林绿化工程, 可以吸纳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领取造林费后再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这也是拉动内需, 在城市市场饱和的情况下, 更大的消费群体是8亿农民, 农民不是没有消费需求, 而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造林绿化工程在争取到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后, 将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拉动内需作巨大贡献;第三个理由是生物质能源林、木本粮油原料林建设等可以趁势加大培植基地, 比如把油茶产业做大了, 实际上是在为农民培育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 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三林问题”、改善国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增加立足国内的有效供给具有当前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如果搞好生物质能源和食用油原料林, 就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可以减少对国外的长期依赖, 减少受制于人, 一举多得, 对行业、对农民、对国家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谋取地方政府在扩大内需中对林业的支持, 要取得应有的合法地位;三是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问题。前段时间, 由中央纪委牵头,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等多个部门参加, 派出了24个工作组赴各地督促检查新增投资落实情况。国家林业局也采取措施, 派出了10个工作组检查落实情况;四是新增投资任务量的测算问题。对需要新增2009年造林任务的省区, 要认真测算、准备新增任务量的材料, 如所在区域各在建工程规划剩余量、宜林地的情况、适合的造林方式、种苗调剂量等。贾治邦局长、祝列克副局长多次强调要突出重点, 不要“撒胡椒面”。各省区要突出重点区域的任务量,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三北局要负责本工程的跨省方案, 要把能切实消化投资的、没有水份的造林任务确定准, 准备待报。
二、棚户区与危房改造的问题
国务院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 并在专门会议上形成决定。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部门全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在实施安排上, 将国家补助标准确定为300元/m2, 是很大的理解和扶持。在这里还有三个问题需要强调:一是2009年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范围, 因此希望各国有林区省份要抓紧搞好实施方案, 按照会议部署的时间、质量和深度要求及时上报;二是国家发改委要求我局牵头搞一个管理办法, 但是因为棚户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需要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我们近期拟会同有关部门, 如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开发行等开展联合调研。各地林业部门对棚户区改造试点工程涉及到的一些政策, 如土地使用、税费优惠、基础设施配套等进行研究。同时, 我们在安排国有林区非经营性投资时会尽量将给水、供暖、学校、医院等项目与棚户区改造、城镇建设等相结合起来, 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政策调整、局 (场) 址调整等结合起来, 避免重复投资, 避免投资后因出现新的变化造成投资浪费。另外, 还要研究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企业筹资、财政贴息支持下银行贷款等政策。三是协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建设部尽快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大, 据我们初步匡算,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涉及职工96万户。
三、“十二五”规划思路问题
要按国家发改委的专门部署, 并结合林业行业的情况统筹。此事各省 (区、市) 林业厅 (局) 要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组织专门班子, 早谋划、早着手, 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基础上进行,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路, 就存在的主要问题、障碍、薄弱环节找准, 要对重大领域、重大战略、重点工程、重大政策有深入研究, 要突出重点、全面统筹, 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把握好发展、改革、稳定等需求, 更要着眼于体制创新和长效政策的设计。在适当时候, 视情况专门布置。
四、关于生态补偿问题
中央关于生态补偿问题有明确的政策精神。如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中央2009年1号文件“提高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报告提出“健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上共性的提法就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基金制度, 目前在口径和推进进度上, 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 我们就要根据局党组贾局长多次要求的“并轨提标”和祝列克局长在昨天报告中所提的要求来实施。“并轨”就是在立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 做好与林业其他补偿政策的并轨工作, 如研究天保工程的森林管护费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补偿) 与非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并轨, 现在就要谋划好, 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 在“延长”上作文章, 研究如何并轨。“提标”就是把现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逐步提高。这里有几个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系统研究中央的这些提法, 研究其共性, 研究林业行业在中央国家一系列文件报告中的定位, 顺势做大;二是要守住已经建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守住”有两个意思, 即一是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不仅中央要补, 地方也要补, 一直到县, 分级管理。这是分级的财政体制所决定的, 有的省已经建立了县一级的补偿机制。福建省表示今年起补偿资金每年每亩增加3元, 到2012达到20元/亩, 广东省和浙江省早就达到8元/亩和12元/亩的标准了, 但是有的省区至今分文未补, 没有建立补偿机制。因此, 我们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补偿体系, 这也是中央9号文件, 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所明确要求的;二是要研究在情况有所变化时, 如何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所谓健全, 即把应纳入补偿范围的要全部纳入, 标准应提高的, 要有充分的理由予以提高, 包括提高中央的补偿标准。今年还有3.7亿亩应纳入中央补偿范围, 包括非天保工程区的灌木林和宜林地有1.46亿亩, 天保工程区人工造林转过来的1.17亿亩, 漏划的地方, 还有西藏纳入中央补偿范围的8 685万亩。今年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争取全部予以兑现。提高标准, 最现实的就是由5元/亩提高到10元/亩, 远期目标是由10元/亩提高到20元/亩;三是着力在大口径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谋得更高的位置、占更大的盘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创了生态效益补偿的先河, 大口径 (包括森林、草原、水土保持在内) 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应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为基础来扩大做强, 而不是受到挤压。
五、关于油茶规划及实施问题
一是请大家认真学习刚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木本油料生产, 并明确要将油茶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有关部门编制规划, 指导油茶产业发展。目前, 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审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我认为这是林业可以提供的多功能多产出中的一个亮点。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 去年在湖南召开了全国油茶现场会, 回良玉副总理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我局将《油茶规划》提交会议并作了讨论审查, 尽管油茶规划只涉及了14个省 (区、直辖市) , 但事关全局。初步匡算, 将改造和新造油茶林9 700万亩, 中央财政补助将不低于200元/亩, 国家发改委将在种苗能力建设方面给予支持。我们还要谋求更多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对油茶产业,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 又要理性推进, 科学发展油茶产业, 一定要切合实际地编制本省区的油茶产业实施规划;二是2009年油茶林建设任务要自下而上地上报, 完成好2009年任务的前提是要足够的优质种苗, 请各地一定要重视, 并不是一开始不切实际的安排得越多越好;三是中央补助的方式上要研究。如考虑不再是事前补助, 而是事中或事后经验收合格后再申请中央补助等办法。
六、经济运行统计调度的强化工作
我们的统计工作也在与时俱进, 去年会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林业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并着手对《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希望各地给予高度支持和配合。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我们更要强化经济运行的统计调度。昨天讨论时有的厅 (局) 长提出要注意大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 这是一个很及时很好的建议。最近, 我们对外经贸出口较多的省份进行了调查显示, 金融危机对林业行业的生产、销售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视。在此, 请各地的领导重视统计工作, 加强力量, 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林产品的市场情况、价格情况、进出口贸易情况等, 更好地发挥出在新形势下统计的及时和前瞻性的参谋、咨询和服务的功能。
七、“两灾”后的相关工作
一是雨雪冰冻灾害后的相关工作, 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对我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的8项政策、2项建议全部通过, 不仅将对受灾的林业基础设施给予恢复重建, 而且对林业长远的发展也取得了政策上的扶持, 如财政支持下的森林保险、财政补贴下的林木良种繁育制度、设立林业救灾专项资金, 国务院同意我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该规划要注意体现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理念、体现森林经营的理念, 把局党组提出的森林经营作为永恒的主题、作为实施载体。我们要变灾害为机遇, 19个省 (区、市) 搞灾后森林恢复重建, 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该规划进行评审, 即将报国务院审批。因此, 要请地方做好分省的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我们正在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专项的补助。2008年中央对雨雪冰冻受灾省补助了7.3亿元, 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对雨雪冰冻受灾地区继续安排财政专项补助, 因此, 我们还要积极沟通财政部门落实此项补助政策, 同时要相应开展财政扶持下的森林保险、林木良种繁育的试点工作等。
二是地震灾后的相关工作。国务院已经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切块到省, 包干使用, 即实行总量包干、分类使用。2008年11月, 我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整个生态修复规划投资规模是201亿元, 其中林业131亿元。目前, 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落实规划, 抓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分解下达。希望3个受灾省区全力落实好规划内的林业资金, 做好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确保规划已经确定的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八、有关规划动态和工作要求
林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坚持要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 必须长期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这是林业发展的立业之本, 没有这一点,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 林业部门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有作好生态的文章, 才可以分层次的争取政策, 加速推进改革、稳定、发展中体制、机制的创建问题。林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难题, 很难依靠市场手段来解决, 如国有林场的困难、国有林区木材大量减产、停产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因此, 只有坚持生态立本, 才能协调更多的政策。生态的建设、林业的发展、包括宜林地造林、林分结构的优化、内在质量的提高都要通过生态立本来作文章。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就是要以规划为基础和前提, 一旦规划批复就不需年度作大量的协调工作, 按规划确定的年度任务和投资实施即可, 而且, 有了规划才能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据合理位置, 才能集中力量解决一段时期内的突出问题, 才能确保现代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完成十七大确定的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现在的规划不再提林业6大工程, 而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这是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进步和发展, 体现了规划的开放性、推进的连续性、发展的层次性, 原有工程需要延续的可申请延续, 阶段性工程该收尾的就收尾, 新的需求需要规划指导的就及时编报组织实施。根据林业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确实需要不断地增加新的项目。我们的计划财务工作是与时俱进的, 规划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与原六大工程相对应, 现在也有六大规划, 即已批复的《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待批复的《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正在履行评估程序的《全国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和《雨雪冰冻灾后森林恢复重建规划》, 已经编制完成准备上报的《国有林区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工程规划》和《林区道路工程规划》, 还将考虑布置安排一些规划。所有这些规划将迅速转化为争取扩大内需投资的依据。
我们还要处理好各专项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关系。“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指导和遵循, 因此, 要求我们将正在实施的专项规划、将要实施的专项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有机的结合统筹起来。
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监管问题
贾治邦局长批示“要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投资效益”, 祝列克副局长的工作报告将此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强调, 这也是我们计财部门的基本工作, 现在资金多了, 更要强化基础工作, 抓好制度和规范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 要求我们计财部门研究新的措施和办法来解决新问题, 要与相关部门联动, 严把资金使用关、专款专用、严防截留、挪用、骗取情况的发生, 强化环节监管, 健全“两基”管理, 即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基层管理就是要健全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 基础管理就是包括我们本级在内的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
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 篇3
在过去的一年里,巩义市农委以中央、省委、郑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责任目标,以加快推进“4个10万亩”基地建设为主线,以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业综合信息4个体系建设,尤其是在粮食高产创建、设施农业建设、区域中心站建设、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设、136工程建设、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201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53亿元,全市完成粮食产量1.5453亿千克,蔬菜产量8.4万吨,水果产量4.5万吨,肉类产量2.8万吨,蛋类产量1.1万吨,奶类产量0.6万吨。2013年度,农委先后获得全国农洽会“展示展销奖”、全省党委农办系统三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植保系统先进单位、郑州市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和郑州市种子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会议表彰了11个目标完成先进单位和11个目标完成优秀单位,以及40名先进个人。
农委主任赵现才分别与各科站负责人签订了2014年度目标责任书,并要求各科站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一是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培育我市畜牧龙头企业,确保全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全年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三是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建成集生产、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巩义市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 四是大力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继续扶持设施农业建设,重点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生态、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五是强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鲁庄、小关、涉村3个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进度,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建设。六是启动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力争年底前在市镇村建立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实现交易“零”突破。七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八是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确定巩义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家。九是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调研科)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委)
市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总结 篇4
裘东耀一行参观了无人机、车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等新型测绘装备,详细了解了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对近年来宁波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裘东耀强调,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测绘地理信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任重道远,大有可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科学做好城市规划及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 篇5
政务信息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及时反映工作情况的有效途径,是传达政令,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水平、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2007年,地区统计局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积极围绕地区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认真撰
写各类政务信息,在信息采集、审核、编发等环节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统计政务信息质量,确保信息质量与数量的双提高,全年完成年度统计政务信息260篇。回顾一年来的信息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狠抓信息报送“数量”
只有足够数量的信息群体,才能挑选出高质量的信息个体。要做好信息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信息上报数量。地区统计局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目标考核责任机制。年初局办公室和信息中心都要认真制定全年信息工作的目标并进行合理量化到个人头上,同时要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必须完成一篇信息,年底,对完成较好的个人,予以表彰。经过目标分解和加压,现在我局每一位同志的信息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建立信息通报激励机制。每到月底,信息中心负责将一个月的信息报送、采用情况汇总整理后报局领导审阅,由局领导在月度工作例会上通报讲评。通过这种形式,较好地促进了我局信息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你追我赶,大家争先的良好信息氛围。三是建立信息转发的学习机制。只要是上级转发下来的各类信息经过局领导传阅后,我们再分门别类地分发到相关科室和个人手上,并要求大家通过学习和借鉴的方式掌握范文的实质内涵和写作要领,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盘活信息资源“存量”
统计局为拓宽信息来源,将信息的触角延伸到工作的各个层面。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要线索。办公室事情繁杂,各科室的活动,不可能都参加,我们一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主动到相关科室咨询科室负责人了解一些重大工作的进展情况,从中挖掘具有苗头性或超前性的信息线索,然后再进行细加工、精编辑,然后进行加工上报。二是听线索。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和单位的组织的各类学习机会,收集重要信息线索,根据内容再予以提炼。三是找线索。紧紧围绕地区中心工作和阶段性统计重点工作进行搜集、发现各县(市)统计局上报有特点的信息,择其要点,进一步调查核实,补充完善,扩大层次面。为争取政务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加保证信息与统计工作能够步调一致,办公室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要求大家想点子、理思路、寻线索,特别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每次都能及时将有价值的、有信息亮点的线索及时提供给大家,以便我们全力以赴做好信息工作。
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提高信息采编“质量”
衡量政务信息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看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内容,看所提供的信息能否起到为领导参谋决策的作用。我们始终坚持服务意识,力求上报的信息能多出“精品”。一是根据统计中心工作,抓住领导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想领导所想,报领导所需。二是认真分析、鉴别,化浅为深,集零为整,变缺为全,从苗头性中反映倾向性,从动态性发现规律性,从偶然性发现必然性,综合、归纳、提炼出能综观全局、反映规律、展现趋势的高层次信息。三是建立重要信息必报制度,杜绝重大信息瞒报、漏报、迟报等现象,切实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四是打破通常的短小信息套路,突出重点撰写一些有深度、广度和参考价值的调研信息。
四、2008年统计政务信息计划
市统计工作年度总结 篇6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统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稳中快进、领先发展”工作基调为核心,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为目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科学统计取得新成就
(一)“应统尽统”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三上企业”清理和入库工作,确保“应统尽统”。全年清理入库“三上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工业202户,建筑业51户,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户,房地产154户。清理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
(二)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进一步加强。开展粮油生产统计监测,加强对生猪等重要指标的质量评估;创造性开展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完善产业园区统计体系;启动物流业增加值测算试点工作,扩大交通运输量统计范围,利用财务资料修正金融业增加值;开展网购零售额统计,强化专业市场及个体户批发统计;建立投资要素体系,完善共建园区制度;理顺主要能源品种收集渠道,规范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加强与城乡调查户的沟通联系,提高配合程度和记账质量。
(三)领先发展势头进一步显现。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亿元,增长13.0%,总量历史性地上升到副省级城市第3位,增速居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3.6%和14.2%,均居副省级城市前3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5%,超额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
二、统计服务取得新提高
(一)积极服务“五大兴市战略”。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创新统计思路,建立《“五大兴市战略”及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统计监测体系》。体系紧扣战略内涵,充分使用交通满意度等社情民意调查结果,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45个部门的近19000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积极开展动态监测,先后发布月度圈层经济指标、国际化城市建设等统计资料,编印《天府新区**统计手册》,开展外国专家调查。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部署,结合人口普查资料完成《劳动力资源结构与实施产业倍增研究》、《人口变化与建设国际化城市研究》、《人口城镇化与三圈一体战略研究》等重点课题5篇,编印《市**年人口普查资料》。
(二)积极服务统筹城乡。完善统筹城乡评价监测体系,形成年度监测报告,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总体实现程度达78.3%,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较**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开展综合城镇化水平评价,**年综合城镇化水平为58.8%,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收集2000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资料并完成分析研究。
(三)积极服务转方式调结构。调整工业产业分类体系,确定八大特色优势产业统计口径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范围;完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监测制度;加强现代农业、工业集群集约和民间投资统计;测算并公布全市及各区(市)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投入产出前期准备工作;收集整理《副省级城市调结构资料汇编》;为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创新型城市创建等提供统计服务。
(四)积极做好统计调查研究。按月开展主要经济指标预警分析,动态监测100户生产下滑幅度较大的企业;按季完成主要经济指标跟踪监测、副省级城市对标分析及各行业、区(市)县、成都经济区发展情况分析,全年完成分析报告104篇,领导批示50篇次,其中主要领导批示23篇次,《市**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被市委工作会全文印发。向上级统计部门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报送统计信息342条次。完成第*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等专题调查报告19篇。
(五)积极服务社会公众。建立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发布制度,每月15日在统计信息公众网公布主要经济指标,月底前公布详尽统计月报。做好统计信息公开工作,增加信息公开内容,接受网站查询、电话及上门咨询10万人次以上;按季发布全市经济形势,全年在新闻媒体发布统计信息60余篇次,统计信息发布重点延伸到社会、民生领域;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2件,办结率及满意率均达100%。
三、依法统计取得新增强
(一)普法宣传大众化。省、市、区三级联合举行声势浩大的《统计法》颁布*周年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各种宣传品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600余人次。召开以“推进依法统计,保障‘四大工程’建设”为主题的普法宣传座谈会;深入推进统计“法治大讲堂”活动,结合统计违法行为开展警示教育。
(二)执法检查常态化。市统计局、市监察局、市司法局、市法制办联合成立成都市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每年在全市开展统计联合执法检查。积极推进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发放告知书9986份。按月通报区(市)县执法检查进度,按季对统计执法情况和受检单位数据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执法交叉检查报告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检查形式多样
化。对**家“三上企业”、109个乡镇和314户农村住户开展重点检查,查处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统计资料、拒报统计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检查覆盖面由上年的28.0%提高到33.3%;对14个市级部门、20个区(市)县开展统计巡查,重点检查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贯彻执行、统计数据质量等情况;组织区(市)县对952家“三上企业”开展交叉检查,重点核查基本情况、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高质量完成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数据质量专项检查,顺利通过对50户规上工业企业、200户建设项目、30户批零住餐企业的核查。经过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的统计执法检查,调查对象数据质量稳步提高。
四、“四大工程”取得新进展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迈上台阶。召开统计“四大工程”暨基本单位名录库现场推进会。制定和完善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办法、考核评比办法和更新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加强“三上企业”和“一套表”名录库管理。扎实开展单位清查工作,基本单位新增3.0万个,变更5.6万个,剔除1.0万个,全市单位总数达*万个,其中法人单位11.0万个,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名录库向基层延伸,全部乡镇均实现名录库在线维护管理。
(二)“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纵深推进。规范整合现有统计工作业务流程,完善企业“一套表”总体实施规划及方案,调整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做好“万人进万企”宣传督导活动,联合发文要求企业真实独立填报数据,全面清理与国家统计局要求相抵触的文件和规定,全面分析研究联网直报数据质量,全面检查统计代理机构。严守“四条红线”,制定平台数据质量网上巡查管理办法,建立企业检查回访制度,按月通报直报率、持证率、注册率,督促区(市)县自查上网地址明细,有效杜绝使用统计局账号或微机代企业报数和修订企业数据行为,全市“三上企业”网上直报率稳定在96%以上。**市和**区被评为全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先进集体,21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三)数据采集处理平台顺利切换。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动员培训,开展专项督查,抓好用户身份认证,顺利实现平台切换。加强全市统计网络建设和统一运维管理,规范数码影像资料使用,统计专网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网络的联通,统计办公自动化系统覆盖所有乡镇,虚拟专用网络用户容量从200个扩充到500个。
五、统计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主要数据评估。完善区(市)县主要统计数据审议制度,规范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商业、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和评估办法,重点加强协调性评估和数据质量第三方评价,全市主要统计指标与税收、用电量、运输等部门指标匹配性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民生统计。认真做好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和民生工程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妇女儿童规划等统计监测;开展全市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查和“用工荒”与“就业难”等民意调查;完善私营单位工资抽样调查方案,规范平均工资的发布口径。
(三)加强文化产业统计。清理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02个,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2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开展建设“文化之都”认知情况调查。
(四)加强节能减排统计。完善区(市)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核算办法,指导市建委、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初步建立涵盖1.2万个调查单位的能源统计体系。
(五)加强人才统计。健全非公人才资源统计体系,对**户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状况实施调查,对**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人才资源快速调查。
六、基层基础取得新成绩
(一)强化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按照《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考核实施细则》,建立由局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包片、处室包点联系和检查督导的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经过自查、现场核查、省局验收等环节,青羊区、新都区、金堂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
(二)强化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建设。严格实行统计人员准入制度,全年2.2万人次参加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比上年增长1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66.7%。编写“一套表”应用教材,举办2期乡镇(街道)综合统计人员培训班,362名人员参加名录库建设、“一套表”管理等专题培训。
七、部门统计取得新提升
规范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流程;完善部门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共享机制,与部门共同挖掘行业统计数据潜力。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部门统计调查,积极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深化部门统计改革,深入开展统计分析,部门统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位清查期间,市工商、质检、编制、民政、税务、教育等部门及时提供行政登记信息75万条;市农委开展优势特色产业专项统计工作;市卫生局完成基层卫生机构统计人员轮训;市科技局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体系;市人口计生委开展“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市人社局出台《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
八、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认真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民主生活会、工作交流会等梳理问题11个、意见建议12条;制定整改落实意见,积极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自查工作,建立健全干部作风教育实践长效机制;目前,12项整改项目中,已经完成8项,剩余4项为长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统计工作总体安排,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具有统计特色的惩防体系,与区(市)县统计局及局内各处签署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和统计行风建设责任书;扎实推进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重要统计工作督办,完善干部考核考查和经费资产管理等制度;将“挂包帮”、“双报到”等工作落到实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 篇7
1.认真做好统计年定报工作。全面贯彻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对核算、农业、工业、投资、科技、贸易、城乡住户、劳动工资、人口等方面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和评估,各项统计年定报数据按时上报、如期公布,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认真开展各项调查工作。我局今年分别开展了城镇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全市采购经理调查、“现代化万人评”调查、“社区建设满意度”调查、与市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市住宿设施基本情况调查、与市纪委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调查、劳动力调查、“百村千户”调查、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等16项统计调查工作,全年共完成调查问卷6400余份。
3.规范镇(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为了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各地经济总量和结构状况,我局制定印发了《镇(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办法(试行)》,统一界定核算范围,明确规定核算频率和数据发布使用,使核算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核算结果客观真实。及时召开镇(区)GDP核算业务培训会议,要求规范镇(区)GDP核算方法资料来源和数据发布。
4.全力加强服务业统计。主要采取了“五个一”措施。一是“一次梳理”:对服务业网报单位、限上单位、200万元以上省级重点单位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对于关、停、并、转的企业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与剔除,对应统而未统的企业进行了布置。二是“一个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业网上直报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区统计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网上直报的上报率和统计数据质量。三是“一份通报”:对各镇区服务业统计情况进行了通报,并以书面形式送达各镇(区)分管领导。四是“一次学习”:赴吴江市统计局学习了制度建设、考核评估办法以及如何提高服务业网报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五是“一次培训”:召开了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推进会议,落实了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统计业务培训。
5.加强物流、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案》,及时完成物流业单位年报和季报工作。加强网上直报文化产业企业统计工作,认真对照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理清了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指标口径范围,通过清查,我市文化产业法人企业673家、产业活动单位66家、个体户464家,掌握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
6.高度重视能源统计。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任务,高度重视节能统计工作,积极探索能源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全市能耗统计工作的水平,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根据市政府《关于表彰节能工作先进单位、优秀能管员的决定》文件,我局荣获20xx年度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7.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各项监测。每月认真比对国税库,详细排摸各镇区销售超万的新增企业,确保全年完成70家新进规模企业任务。根据省科技厅和统计局下发的《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修订版)》(苏科高[]332号),加强规模工业企业行业代码审核,积极对上争取,努力提高我市高新企业产值占比。主动配合经信委开展新兴企业认定入库工作,监测新兴指标的完成度,推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指标的考核。有针对性地选择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我市在工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发展策略》、《市前三季度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统计分析。
8.顺利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试点工作。根据省局、市局安排,20xx年我市承担了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试点工作。按照试点方案,我局进行单位清查,通过摸底,全面列举我市农林牧渔业服务活动各种业态和各种经营主体;对各种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确定调查样本;并对调查经营主体开展访问登记。我市顺利完成了本次试点工作,并在省局召开的试点总结会议上受到了肯定。
三、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进一步加强全市统计工作。一是召开全市统计工作暨第六次人口普查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上年工作成果和经验,布置今年重点工作和任务,表彰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和个人。二是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市部门统计数据报送制度》,规定了部门统计数据报送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法,针对不同的报表明确了不同的报送要求,使部门统计数据报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统计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三是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统计服务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现代化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四个“进一步”要求,不断提升我市统计服务水平。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优秀 篇8
(一)尽力以赴,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统计精神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市各级统计系统坚定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统计办事,富裕阐扬统计本能机能,为全市抗震救灾、经济成长、灾后重建供给了大量统计办事。
自动展开地动灾祸感化分析。敏捷开动统计应急机制,及时建立了紧张救灾精神出产环境日报轨制,紧张食物、日用品及药品供给环境和代价日报轨制。地动后的一个月内接踵结束了《关于“5.12”地动对全市经济增加的感化分析及其初步测算》、《关于全年经济增加目标的发起》、《“5.12”地动对全市产业经济的感化分析》、《“5.12”地动对全市社会消耗品市场、会展业、旅游业成长环境分析》和《“5.12”地动对全市人口及工作就业感化分析》等查看分析报告10余篇。
自动做好抗震救灾物质和资金统计工作。建立10个“抗震救灾物质统计小组”,前后深切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和基层堆栈、重点灾区等点位进行查看探讨,式样了“全市抗震救灾物质统计报表”。克服前期根本工作较差、救灾物质种类复杂等坚苦,从6月5日起每天在媒体果然公告大米等八大物质的接管和发放等环境;从6月14日起每天公告100名救济物质的企业、集体和个人名单。前后向中间查抄组提交了《关于抗震救灾物质统计工作展开环境的报告》,向市带领报送了全市各部分“抗震救灾物质统计数据”。
自动做好灾祸吃亏统计工作。经过议定大量耐烦细致的比对工作,根据相干资料对区(市)县及部分上报数据加强了考核把关。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的数据与市级近30个部分灾祸吃亏统计数据结果根本同等,所获得的数据成为对灾祸进行评估和灾后重建的紧张根本资料。
自动展开社情民意查看。会同有关部分深切都江堰市的75个受灾最紧张的村、4000户居民家庭及110户企业进行民意查看,广泛明白受灾大众对重建和安排的意愿。还前后展开了《汶川大地震紧张救济气力如意度问卷查看》和《重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等民意查看。
自动构建灾后重建统计系统。自动对接灾后重建大局,订定了《市灾后重建统计指标系统及履行方案》,构成了《市年灾后重建监测报告》。
一系列卓有结果的工作,既适应了抗震救灾工作的必要,也阐扬了统计应急机制的紧张效用,更彰显了“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抗震救灾期间,有13篇工作信息和分析报告获得了市委、市当局紧张带领的富裕必定和批示。
(二)环绕经济社会糊口生涯中的热点难点,“统计优良办事年”活动结果明显
环绕市委、市当局中间工作和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题目,大力大举进步统计办事的.时效性、连续加强办事的灵活性、竭力提拔统计办事的本领,“统计优良办事年”构筑结果明显。
连续进步统计办事的本领。坚定以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冲破口,出力进步统计办事本领。为自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统计系统增加了向党政带领报送统计信息的内容、频率,及时反应宏观经济成长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题目,屡次召开各种漫谈会和深切企业调研,前后结束了《当前经济局势对我市财产结构成长感化及财产布局调整方向探讨》、《市城乡中高收益家庭消耗潜力与投资决议信念查看报告》和《金融危机对当前市消耗品市场感化环境查看分析报告》等多篇分析报告。接踵结束了《关于成渝经济成长比较分析的报告》、《关于市旅游业增加值统计查看的分析报告》和《宏观调控政策对高新区投资的感化分析》等报告。全年近50篇次分析报告获得市带领批示,此中21篇次被市委、市当局紧张带领批示。
连续进步统计办事的时效。建立了经济局势月度分析轨制和统计专报轨制。紧张统计产品的时效性明显加强,《统计手册》、《统计年鉴-2009》在增加内容的同时,均较往年提早2个月正式出版。
连续拓宽统计办事的范畴。环绕怀念改革开放30年,牵头编撰出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摸索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点关联轨制,前后聘请13位市人大代表和10位市政协委员考察统计工作;对96家房地产开辟企业,56家贸易企业和餐饮企业及35个投资项目展开了“市当局南迁筹划调整感化查看”;对145家行业龙头企业展开了“企业走出去”问卷查看;结束了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本状况抽样查看等工作。
市统计局2012年党建工作总结 篇9
一、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全员素质
我们把严教育、强素质、树形象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工程,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建立新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引导、目标引导、典型引导、作风引导、制度引导”五项机制,不断深化“五讲五提升”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讲学习,提升整体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加强学习的制度并长期坚持,尤其是每月一次的集体学习,由班子成员和专业处室负责人进行业务讲座,聘请专家讲课辅导,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是讲责任,提升工作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一切工作向最高标准看齐,向最好目标努力。通过与全国先进地区对标,制定了《xx市统计局创先争优措施及责任目标》,并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确保了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讲规范,提升工作水平。积极创建科学发展示范机制,建立健全了机关学习、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23项,整个机关工作有章可循、作风严谨、文明上岗。
四是讲正气,提升统计形象。在机关干部中大力倡行改进作风的“八个带头”、坚持勤政廉政的“四个不准”、树立机关五种作风,塑造了良好的统计形象。
五是讲奉献,提升精神境界。针对今年以来统计分析监测密度加大、新增“企业一套表”试点、第六次人口普查等工作任务异常艰巨繁重的实际情况,我们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全局干部职工自觉形成了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努力工作的良好风气。“企业一套表”办公室的同志在试点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没有先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悉心研究“企业一套表”的指标体系、运行程序、规律和方法制度,加班加点无怨言,吃苦受累不抱怨;普查办的同志从入户摸底登记开始,吃住在办公室,24小时连轴转,经过40多天的辛勤工作,顺利完成了人口普查入户登记阶段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受到了国家、省普查办的高度评价。
二、创新方法制度,提升统计服务发展能力
我们把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作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示范机关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以xx现阶段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以突出反映全市及各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为主题思路,探索制定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二是把“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作为我局“攻坚克难抓落实”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市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并顺利实现了“企业一套表”和常规报表的成功并轨,实现了数据采集生产方式的重大改进,有效地消除了指标和报表的重复设置、调查对象多头布置、数出多门等问题,提高了源头数据质量,减轻了基层企业负担,加快提升了统计效率,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领导的充分肯定,省统计局专门发通报给予表彰。
三是重点建立并实施了信息导航、经济预警、咨询服务、专题研讨、献计献策、社情民意调查、联系企业、服务社会等八项机制,与全市17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2家限上商贸企业实行了联网直报。今年我们发了三次预警报告,都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三、创新服务理念,拓展统计服务社会途径
我们把增强统计服务公众意识作为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和科学发展示范机关建设的基础工程。
一是组织开展“推进统计为民、更好服务群众”大讨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理论,引导大家认真思考统计为民的内涵、方法和渠道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创优提质、致力统计为民”的工作主题,加深了对统计为民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实现“三个提高”内在要求的理解。我局“统计为民”活动扎实有效,得到省统计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统计系统介绍了经验。
二是强化数据管理。我们坚持把提高数据质量作为统计为民的首要任务。逐步建立了月度分级抽查制度、探索源头数据净化方法,制定并实行了《xx市统计局数据质量评估控制体系》、创新宏观数据评估方法,深入全市336家企业和农村单位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强化统计法制监管等方法,使xx统计数据质量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进一步提升,审核评估视角也由单一的、内部的向全面的、普遍联系的方向拓展,数据的评估结果越来越接近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
三是加大统计对民生领域观测的广度和深度。先后开展了“当今农民所思所盼调查”、“农民进城意愿调查”、“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调查”、“中小学收费情况调查”等多项民生调查,为政府有针对性改进民生工作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
四是开辟交流渠道,架起了统计联系群众的桥梁。我们于今年5月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成立了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委政府部门专家、大专院校教授学者、新闻媒体资深记者和成功企业家组成的“xx市数据质量监督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章程》,明确赋予了各位委员具有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查评估、对重大统计调查项目提出咨询意见、做好统计解读和社会宣传三大职能,确定了全体会议和质询咨询工作机制,在政府统计和人民群众之间构筑起有效互动、充分交流的桥梁,提高了政府统计的公信力。自委员会成立以来,已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各位委员对我们“开门办统计”的做法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创新服务形式,打造一流统计服务平台
我们把创新服务形式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示范机关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是充分利用《xx统计》月刊,以“数据观察、经济解说、热点聚焦、统计论坛、统计公告”等栏目权威发布统计信息,为各部门、各级领导及时提供统计信息;制定了每季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及时整理汇总企业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需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是开通网上“局长信箱”,建立信件办理和反馈“三级”负责制,广泛搜集统计违法检举、批评、建议、咨询等。
五是搞好结合,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为使学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我们主要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不断组织大家重温党章、入党誓词,按时组织学习上级规定的学习篇目以及有关报刊刊登的理论文章,使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今年,全局有3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二是与提高专业素质相结合。利用《xx统计》综合月刊,刊登机关干部专业理论文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专业素质。三是与搞好统计服务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发挥参谋服务作用,为全市发展献计出力。我局已连续两年荣获xx市委组织的“献计献策”活动优秀组织奖,多条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通过一年来机关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示范机关活动开展,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明显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省局领导有166次在上报的分析报告和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其中xx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达到78篇。荣获振兴xx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称号,XX年省统计系统综合评比第一名。人民日报、xx日报、xx劳动日报、xx电台对我局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做法都给予了宣传报道。
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 篇10
2012年,xx市统计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围绕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统计服务更加优化、统计创新更加活跃、统计改革更加深入、统计基础更加夯实、统计队伍更加强化。
一、紧扣党政中心,优化监测服务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结合统计工作实际,着眼大局、顺应大势,深入开展统计监测服务工作。及时客观反映宏观发展形势。5次为政府全体会议、市重大项目推进会等全市性重大会议制作展板,4次在全市会议上作经济运行情况通报,3次在较短时间内编印《无锡市(县)区、省级以上开发区、镇(街道)主要经济指标监测资料》,每月配合市政府督查室通报分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创新编印《经济运行监测资料》,建立重点行业工业、贸易、投资和重点房地产企业旬报制度、月度节能监测预警制度和季度GDP能耗测算制度,进一步加强了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及时反映了经济发展趋势和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严谨务实强化统计资源开发。注重统计信息的及时性,进度分析的时效性,专题分析的针对性,统计课题的深度性、统计宣传的广泛性和系列性。2012年,全局撰写信息618条,采用487条,撰写统计分析、财税分析、统计专报147篇,12篇分析、信息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全年立项课题14项,1个课题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我市首次获此殊荣;2011年全市完成的19项统计课题在《江苏统计》上专辑刊登,有效扩大了无锡统计科研水平在全省、全市的影响力。创新开展统计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8个主题广泛宣传统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结合新形势新情况编印《统计知识40问》,进一步增进调查对象、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全面统筹开展各项普查调查。切实做好无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工作,编印出版市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汇编和分析资料汇编。着手开展无锡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对普查框架、工作方案、经费预算等进行研究和落实。积极开展2012年投入产出、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富民进程、工业企业成本费用、企业景气、住宿设施、人口劳动力、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企业创新能力等10多项专项调查,统计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服务两个率先,强化统计创新
积极树立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推出创新举措,推进统计工作更好服务发展。两项重点监测积极创新。加大基本现代化和“八项工程”两项重点监测频率,分别按季和按半年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积极关注“八项工程”进度情况,密切跟踪全省、周边城市、本市和相关市(县)、区基本现代化进展情况,为市委提出在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社会发展、农业基本现代化、文化绩效等完成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确保无锡各项监测情况走在全省前列。新兴产业统计推陈出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党委政府的新要求和省级新兴产业统计的新动向,加强与省级制度的对接,加强与本市实际的对接,加强与原有制度的对接。新兴产业统计频率由季报调整为月报,从7月份月报试运行,8月份月报起正式运行并按期发布了主要数据公报,及时真实客观反映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服务业统计固本求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服务业统计工作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服务业重点企业调查。市政府专题召开有40多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加强工作部署;统一印发面向各服务业重点单位的《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深入开展工作督查,强化推进力度;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服务业企业名录的核查确认工作,实行重点服务业企业核查进度日通报制度,确保应统尽统。部门统计合作常做常新。在强化部门联动,共同做好主要数据指标联审,落实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备案,加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创新举措。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全市镇(街道)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无锡市镇(街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做好以前年度数据采集汇总认定综合评价工作;研究组织实施财税信息联网二期工程,做好税收征管信息交换平台软件开发准备工作。统计工作的外延内涵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
三、践行三个提高,夯实统计基础
按照国家统计局“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要求,强化工作统领,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手段,夯实工作基础。以政府文件为立足点,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的引领。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深层调研,在全省13市中率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在加强人员力量、机构建设和考核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为确保政府文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市(县)、区政府和28个重点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政府文件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以执法检查为着力点,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的支撑。根据《2010-2012年无锡市统计监审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监审目标,完成了对13个镇、街道和226家规上工业企业、41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和8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检查,实现镇(街道)统计监审三年全覆盖。积极开展联网直报专项统计执法检查,保障企业一套表的顺利实施。专门设计制作10000份统筹全面的《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并落实送达和回执备案制度,明晰法定权利和义务,依法建立政府统计调查与被调查的法律关系。以规范化建设为主攻点,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的推进。围绕“三个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着力抓好市(县)区、镇(街道)和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工作。结合统计监审分别对镇(街道)和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对工作薄弱的地区和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完成首批镇(街道)、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市级示范单位达标验收工作,5个市(县)区、19个镇(街道、园区)、46家联网直报企业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统计工作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四、实施四大工程,深化统计改革
扎实开展以“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为内容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把好名录库建设关。积极开展名录库“分布式”建设,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名录库月度更新制度。建立健全调查单位增减变动清查工作责任机制、协作配合机制、质量控制机制和考核通报机制,印发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流程、数据使用管理制度和基本单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前移工作关口,加强数据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单位及时入库,切实提高申报率、审批通过率和净增率。把好一套表推行关。在一套表改革期间,做到业务培训到位,前后开展两轮业务培训并由市一级直接培训到镇(街道)、市(县)区直接培训到企业。宣传发动到位,发放8000多封致调查对象的一封信,通过《无锡日报》和各市(县)区主流媒体强化企业一套表宣传。沟通协调到位,在企业正式报送之初,实行专业统计人员集中在线办公,建立日例会制度;采用“一表一比一反馈”的工作方法做好动态监测反映。服务指导到位,印发四期《无锡市企业一套表问题解答》统一指导各级统计机构和调查单位,出台服务企业指导意见,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全市近9000家直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要求,顺利完成了2011年报和2012年定报数据的网上直报工作,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实现良好开局。把好信息化保障关。做好统计报表软件应用情况的梳理与核对,完成统计业务交互式培训系统建设,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及时制订《无锡市统计“四大工程”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加强联网线路提速改造,省、市、市(县)区三级广域网线路带宽提升至20M;确定软硬件设备,制订业务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项目论证,积极构建统计基础数据库系统和市级宏观数据库系统。把好数据质量控制关。制订无锡市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清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文件和规定,组织企业下载和使用上网直报安全认证证书,开展“一址多企”问题检查和调研,恪守统计法律法规和“四条红线”,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五、锻炼五种能力,实现创优提升
坚持把统计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抓实抓好。增强全员业务能力。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水平考试人员分别达到3400、8100和150人,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和参考率为历年之最;深入开展“新知识、新内容”统计学堂活动,由局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带头讲业务,目前已累计开展14期;开辟“他山之石”网上学习专栏,摘选专家视点和分析佳品供学习使用,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增强岗位履职能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统计行风和作风效能建设,与二市七区和市局各部门分别签订了统计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订相应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实施办法;结合省统计局统计行风建设反馈情况,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强化整改落实;专门在局内外网设立“党风廉政行风建设”专栏,强化宣传展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结合“三解三促”活动,下沉工作重心,深入基层了解统计工作和企业一套表的推进情况和需要解决、完善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推进;深入城镇、农村,加强与辅助调查员和记账户的沟通交流,了解记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记账质量;深入生产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判断我市经济运行走势。增强内控管理能力。从行政权力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入手,着重对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行政处罚、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进行了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同时出台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变更管理办法、内控机制建设监督检查办法、考评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初步建成。增强文化建设能力。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省局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激发统计干部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弘扬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忠诚使命、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精神。
【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推荐阅读:
市书记计划生育会议讲话07-08
计划生育统计半年工作总结09-14
禄市小学计划生育工作总结10-21
濂水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2012总结09-27
市计划生育年终总结10-02
乡镇计划生育统计总结08-10
6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05-15
区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统计分析07-22
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表态发言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