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心得

2024-06-25

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心得(共12篇)

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心得 篇1

关于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摘要:

现在社会上的“追星”现象是很普遍的,有大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许多小学生。“追星”在心理学上叫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次我在我所实习的小学对28名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结果又好有坏,但总体上来说结果令人满意,但对于那些追星的小学生还是要做出一些正确,积极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 追星现象

正文: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追星的心理,做出一些适当的教育,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盲目追星可能会影响学业。要让学生了解这其中的利与弊。

二、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

调查问卷的第一到三题是关于小学生对追星的基本看法,有29%的学生选择自己是追星的,7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追星,虽然追星的人数不在多数,但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有25%的学生表示追星好,75%的学生表示追星这种现象不好,看来大部分学生对追星还是有自制力的。有75%的学生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第四题是关于如果你追星,喜欢的是哪一类的明星?我的选择有三种,体育类。文学类,偶像类,有57%的学生选择了偶像类,这说明了小学生对外在的东西比较在意,但也有32%的学生选择了文学类。第五题是关于追星时间的长短,有21%的学生选择了一到两年,虽然一两年对我们来说不算长的,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明小部分学生已经很早就开始追星了。第六题是调查他们追星是为了什么,32%的学生选择了追星是为了向他们学习,其实明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不盲目追星,不影响学习就可以,还可以从明星身上学到一些知识那是最好不过了。第七题是调查学生会不会盲目的去买明星的任何一样东西,毕竟小学生没有自己的积蓄,不能从小就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有75%的学生表示不会这样做。第八题是关于学生父母的态度,问他们的父母会不会阻止他们追星,61%的学生家长是会阻止的,小学生追星不仅学校老师要积极正确引导,自己有很好的自制力,家长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第九题是一个问答题,学生回答各不相同,是关于他们对追星现象的看法,整理起来的结果有三种,一个是追星可以,但不要影响学习,一种是追星不好,最后一种是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六名学生表示第一种观点,有十九名学生表明第二种观点,剩下的两名学生表明是第三种观点。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自制力的,想把自己的学习先提高上去。

三、调查分析: “追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这种理想化使得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对其偶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通过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另外,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做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

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四、追星的利与弊:

“星”不一定是娱乐明星,成功人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出众的人也是行业明星。追崇拜与学习,对他人品的仰慕。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但作为学生,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有一位歌星的故事是许多人熟悉的。那时候,歌迷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喜欢她的歌。然而,最早她并不唱歌,练的是二胡。她从小习琴,冬练九寒,夏练三伏,练得一往情深。那时候社会风靡港台歌曲,特别是邓丽君的歌。那么委婉,甜蜜,柔情似水。这歌声如甘露一般,滋润了笼罩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的吼声中长达十年的人民的心。邓丽君成了明星,她的歌带一辑一辑地出,仍然供不应求。练二胡的小女孩也跨入了“追星”的行列,她喜欢歌、喜欢唱,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放弃二胡去当歌星。邓丽君给了她机会和信心。首先是周围的人发现了她,16岁的她被推上舞台,观众们一下接受了她,她的歌带也成了歌迷们的抢手带。她最初被人称为大陆的“小邓丽君”。慢慢地,人们发现她有了自己的风格。她一如邓丽君那样令观众感到亲切、温暖,但她更有少女的纯情,更有逼人的青春气息。她活泼、爽朗、清纯、质朴、宛如海边吹来的一缕凉爽的风,海底闪烁的一枚五彩的贝壳。从学习邓丽君开始,到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星,她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她在邓丽君的歌里发现了自己潜藏的素质,她在“追星”的过程中丰富发展了这种潜藏的素质,最终向社会呈现一个独特的成功的自我。

这些例子说明了追星对于我们的利与弊。

五、建议:

1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2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3.摒弃狭隘心态。朋友间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5.更加关心身边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为你付出,应该把爱都放在他们身上。

6.摆正自己与明星的关系,要想到你为明星付出,明星根本不认识你,不在乎你。

不管你是多么的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你都没有理由说放弃,只要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只要你不说放弃,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愿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动力。

参考文献:

百度书刊《青春期健康》

附录:

关于小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问卷

1、你追星吗?

A、是B、否

A、好B、不好

3、你认为追星对学习有没有影响?

A、有B、没有

4、你喜欢哪一类的明星?

A、体育类B、文学类C、偶像类

5、你追星多久了?

A、一两年B、三四年C、我不追星

6、你追星是为了?

A、好玩,别人追我也追

B、真的很喜欢他(她)

C、向他(她)学习

D、其他

7、你会买关于他们的任何一样东西吗?

A、会B、不会

8、你的父母会阻止你追星吗?

A、会B不会

9、简要谈谈你对追星现象的看法:

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心得 篇2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是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一是音乐教师热衷教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 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随着社会发展潮流变更, 19世纪, 我国音乐家黎锦晖首先将流行音乐带到中国, 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全面繁荣的时期, 它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 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而且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对中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拿刘德华那首《中国人》来说吧, 这首歌表达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情结, 抒发出一腔爱国热情, 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所以, 能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 让流行音乐成为中学生“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杰伦是学生非常追捧的一位台湾歌手, 在他的音乐中多元化音乐元素的结合是较大的一个特点, 乐曲中有古典音乐元素、流行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 且能使这些风格迥异的元素统一。怀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周杰伦音乐的想法, 我决定在初二上一节“周杰伦”音乐谈。课前我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曲。那节课, 学生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周杰伦的原因, 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他的歌曲风格多变, 有的是说唱风格, 有的是爵士风格, 有的是中国民歌风格。”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才气, 周杰伦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有的学生说:“在周杰伦的歌曲中没有其他流行歌曲的矫揉造作, 他的歌词简单而朴实, 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也有的学生说:“周杰伦的歌曲配器很有特色, 在乐曲中能大胆使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他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只是喜欢周杰伦那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 而是从音乐的角度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获得了感知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知识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不再是盲目崇拜, 随意“追星”, 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和见解, 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艺术美与丑的是非标准。

二、防堵不如疏导

流行歌曲已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感情纯真的好的音乐作品, 对于流行歌曲这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进行筛选, 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疏”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学唱的方式, 共同探讨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所使用的乐器、歌词的写作、演唱者声音的技巧等。“堵”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疏”则可将“流行乐”的效应为我所用。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 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 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 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 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 师生共同探讨二者的音乐风格差异, 体味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旋律之美, 情感之美。同时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久而久之, 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 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三、深入拓展流行歌曲中的课程资源

运用新课程理念, 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 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 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 教师应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学校的礼堂、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都应成为挖掘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教师可利用这些设施:

1. 课上举办“流行歌曲风格”主题辩论, 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 上好每一节音乐鉴赏课, 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音乐, 主动的去探索、去辨别、寻找音乐中的真善美。

3. 课间通过学校广播站, 把课堂中出现过的好的音乐作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4. 课外组织校园艺术节、合唱节、学生歌咏比赛、把词曲

俱佳的音乐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 和学生共同探讨, 使学生达到辨别美丑的目的。

5.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发现和挖掘艺术人才, 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拓展思路, 形成校园健康、文明的艺术氛围。

6. 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 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大量歌曲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

总之, 挖掘和开发这些音乐课程资源, 最终目的是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成为其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 音乐课堂也将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

“流行音乐”进课堂, 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阻止这种冲击, 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美好的东西, 让学生“择其善而从之”, 在众多的流行音乐中去汲取优秀的作品陶冶情操。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 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 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 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 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 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中学生追星现象与课堂音乐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62-0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一是音乐教师热衷教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随着社会发展潮流变更,19世纪,我国音乐家黎锦晖首先将流行音乐带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全面繁荣的时期,它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而且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对中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拿刘德华那首《中国人》来说吧,这首歌表达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情结,抒发出一腔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所以,能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让流行音乐成为中学生“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杰伦是学生非常追捧的一位台湾歌手,在他的音乐中多元化音乐元素的结合是较大的一个特点,乐曲中有古典音乐元素、流行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且能使这些风格迥异的元素统一。怀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周杰伦音乐的想法,我决定在初二上一节“周杰伦”音乐谈。课前我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曲。那节课,学生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周杰伦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国民歌风格。”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才气,周杰伦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有的学生说:“在周杰伦的歌曲中没有其他流行歌曲的矫揉造作,他的歌词简单而朴实,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也有的学生说:“周杰伦的歌曲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使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他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只是喜欢周杰伦那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从音乐的角度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获得了感知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知识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不再是盲目崇拜,随意“追星”,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和见解,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艺术美与丑的是非标准。

二、防堵不如疏导

流行歌曲已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感情纯真的好的音乐作品,对于流行歌曲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筛选,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疏”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学唱的方式,共同探讨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所使用的乐器、歌词的写作、演唱者声音的技巧等。“堵”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则可将“流行乐”的效应为我所用。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师生共同探讨二者的音乐风格差异,体味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同时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三、深入拓展流行歌曲中的课程资源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教师应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学校的礼堂、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都应成为挖掘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可利用这些设施:

1.课上举办“流行歌曲风格”主题辩论,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上好每一节音乐鉴赏课,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音乐,主动的去探索、去辨别、寻找音乐中的真善美。

3.课间通过学校广播站,把课堂中出现过的好的音乐作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4.课外组织校园艺术节、合唱节、学生歌咏比赛、把词曲俱佳的音乐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达到辨别美丑的目的。

5.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发现和挖掘艺术人才,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拓展思路,形成校园健康、文明的艺术氛围。

6.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大量歌曲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

总之,挖掘和开发这些音乐课程资源,最终目的是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音乐课堂也将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

就小学生追星现象谈谈想法 篇4

一、摘要: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研究分析小学生追星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我对小学6年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追星态度。要根据自己及家人的经济能力而采取追星策略,学习明星身上积极的地方。

二、关键词:小学生;追星;偶像

三、绪论

自从明星娱乐圈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帅哥美女成了歌星、电影明星,受到众人的追捧,现在追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而学生的偶像大多数都是影视歌星,只有少数人的偶像为艺术家或商人、作家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青少年追星状况有逐渐疯狂起来的趋势。他们盲目的随大流,疯狂的收集明星资料、相片和唱片,这样既浪费钱又磨损时间,更有甚者,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为偶像而去轻生的,我们是屡见不鲜。学生会如此狂热的崇拜自己的偶像,造成悲剧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从这些悲剧中,也可以折射一个值得社会深刻反思的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学生追星的现象?如何去教育他们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作出正确的选择。全面分析追星的原因,好对症下药。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小学生所喜爱的偶像来自哪些区域,追星的方式途径是什么?从明星身上能学到什么?本次调查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共计发放26份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6份,对得到的信息作了一个统计分析。

四、系统分析

1.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追星的?

调查结果显示,有93%的学生是上学后开始追星的。

2.认识偶像通过哪些途径?

有88%的学生是通过电视电台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说明同学们假日期间都喜欢看电视。

3.你有多少位偶像?1 黄山学院初等教育学院09英语教育方向 陈宇霞

有23%的人只有一位偶像,15%的学生有两位,15%的学生有三位,47%的学生有三位以上。说明小学生大都有很多位偶像,充分显示出小学生心理特点。

4.你的偶像多来自于什么地方?

有57%的学生偶像来自内地和港台,有17%的学生,偶像来自日韩,有15%的学生偶像来自欧美,有21%的学生偶像多是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5.你对偶像有哪些情感?

大部分学生都很崇拜偶像,其中也有很多羡慕的,还有的是其他成分的情感。

6.为追星你会做些什么?

有21%的人是通过选购阅读明星书刊,来了解偶像讯息,有11%的人想到现场去支持偶像,有21%的人会买每期专辑,47%的人会做其他的事。

7.是否会因为他人中伤偶像而与人展开骂战?

100%的学生都是不会,说明小学生并不是盲目的一心追随偶像,更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处理事情并不是不理智。

8.是否会模仿偶像的外在形象,如穿着、打扮?

有77%的人不会,21%的人会,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只追求表面现象,不会不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

9.你觉得追星影响学习吗?

有21%的学生觉得会影响学习,他们认为同学们会花很多时间去追星,而忽略了学习,有79%的人不会,因为他们都是在课外去追星,他们不认为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10.你认为从偶像身上能学到什么?

大部分学习都学到了积极成分,如爱心、勤奋、上进、唱歌的技巧,理想等。也有不太积极的成分,如气派、打扮等。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积极的成分去学习,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这一点感觉还是很可观的。

五、结语

小学生很喜欢明星,因为他们有动听的声音,并且有美丽的外表,有的则是因为在影视剧中有优秀的演绎,让同学们很喜欢,由此而产生喜欢的原因。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就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自己成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我们都应正确对待小学生追星现象,不应太极端太片面。至少有些明

星依然很正派,健康,向上。很多人都认为追星弊大于利,我们应该教育小学生理智追星,结合实际。

对于小学生追星是否过度,学校与家庭都应负起监督的责任,保护学生不会出现过激的行为,让学生学习偶像的优点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试着去了解学生的偶像,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学生会很乐意将心中所想与你们交流,掌握他们的内心活动,对于如何去正确引导式很有好处的。

追星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个姑且不说,但作为学生,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应该盲目。通过对小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的外表吸引人,或喜欢听他们唱歌,看他们演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偶像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等。他们觉得了解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粉丝。有些学生喜欢明星不只是因为外表,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动力。相信只有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学生都会获得进步。

六、建议

这次调查之后,发现许多小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并且都能及时了解偶像的信息,大多数人都能从偶像身上学到优点,有理想有上进心等。我们都是生活在信息时代,偶像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都那么热衷于自己的偶像,并且我们很了解自己的偶像,知道他们的心路历程,成名的艰辛。我们会汲取积极成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完美。对于不利的追星现象,我给予一下的建议:

有些明星刚开始很红,开始没过几年就销声匿迹了,或许他们获得成功便不再想着进步,只顾享受了。所以选择偶像要慎重,要考虑全面。我认为不能盲目的追随群体是追星,不应总是歌星、球星,可能自己根本不爱好这些。只是看见其他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那样就失去了自我,迷失了人生道路的方向。我们也可以崇拜一些科学家、研究学者,或者也可以相信自己。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

路上都是很有意义的。老师也应加强教育,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选择,不会那么盲目。要把这种喜欢当成动力,要想到现在再怎么想也是空想,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功成名就时,还怕和他有距离?追星是少年朋友们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也是他们心理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偶像崇拜是同学们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如此。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对于学生的我们来说,学习自然是首要的,但在其中,我们的确可以为自己树立一个明亮的榜样,让自己有更多的动力,而选择什么样的明星来作为榜样便会决定是否有益。让我们崇拜的不应仅是靓丽的外表,更重要的应该是内在的气质与品质,这才是能激励我们小学生在前进的路上不偏离、不气馁、更快更好的前行。教师在教导学生追星时,可以举一系列的例子,来表明盲目追星的后果,如自杀等。一些学生是缺少判断力才会导致狂热追星的,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的追星。

大多数人都有名人和明星崇拜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名人和明星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可以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向其学习,追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但无节制的追星也是一种危险行为,容易导致人沉湎于空想之中。在娱乐信息爆炸,娱乐人物成功最受瞩目对象的今天,社会和相关行业应对娱乐现象和娱乐的心理进行一些思考,别让追星成为一种病。

这次所调查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有正确的追星意识,说明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心智已逐渐成熟,有较好的判断能力,希望其他学生也能如此,学习偶像的优点,让自己获得进步。

对追星现象的思考 篇5

晚上十点半,打电话给CY(我的朋友),她已经离开世博会了,准备在24小时的肯德基中窝一个晚上,明天早晨回南京。闸北最便宜的旅馆现在180一晚,为了省钱,她只住了一晚,今天晚上,对她来说,是非常难熬的一个晚上,唯一的希望是,明天早晨能坐最早的一班火车回南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年三月以前,在24小时的洋快餐里,窝一个晚上的除了她应该还有我。她说,肯德基里面还有很多和她差不多的女孩,带着宝蓝色(佩戴蓝色的饰物既能说明她们是某个明星的粉丝)的包或是各种偶像的卡串,也准备在肯德基中过夜,她们可能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她们来的钱可能是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她们来世博,不是为了去看那些场馆,她们来,是因为今天晚上韩国的superjunior在世博会的演艺中心表演。她们是普通大众眼中狂热的追星族,在两个多月前,我和她们是一样的,但是感谢神,他让我脱离了追星的泥潭。

感谢神在三月初让我听到了他的福音,过去的四年,我都生活在一个听不到福音的角落。在这个角落,没有神,却不缺乏偶像。在这个角落,人被当成了神,受到别人的膜拜。很多不信教或信教的人,都无法想象,为什么要追星。从外人眼中,追星的女孩都是被眼目的情欲所控制着,这是追星的开始,我以及遇到的所有人,开始追星都是因为那些男明星长的帅,但并不是每一个觉得男明星长的帅的人都会变成追星族。在我及很多人心中,追星,其实是一种对真善美扭曲的追求。你问一个追星的女孩,她所喜欢的明星及组合有什么好的地方,她除了对你说,那人长的很帅以外,她还会跟你说,他的品格是多么高尚、为人多么好,如果喜欢的一个团体的话,她还会跟你讲,这个团体是多么团结,他们一起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有人也会说,除了这个明星、这个团体以外,这个粉丝组成的团体是多么团结,每个粉丝之间都是姐妹情深。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即使因为我的专业,从一些现象中可以分析到这些我们所见的可能只是媒体、策划公司包装出来的假象,但我仍然选择去相信,因为除了这以外,我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一点真善美,我愿意将我内心的真善美寄托在这里,即使这只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感谢神,感谢神给了我信心,让我能够打破自己建立的乌托邦,也感谢神,让我看到了真的至美至善,让我不再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虚无飘渺的幻影之上。曾在社会学课上,我学到过一个,就是认为青年人会对主流思想产生抵触情绪,并形成一种与主流向左的青少年亚文化,当时在归纳时,追星现象也被认为在其中。过去我也一直用这种观点来看待我自己的追星行为,并把我产生追星行为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过错。然后现在回头去看,我选择追星的作为我生存的价值最根本是因为我罪性产生出的骄傲,这种骄傲让我觉得我的价值无法在好好学习、上课,听老师家长的话,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这些低级腐朽的事情上实现。在过去,我一直都认为这些迂腐的主流思想总有一天会在充满青春活力的亚文化思想冲击下消失,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追星活动中,我的良心越来越不安,这种不安是对父母的亏欠,是对老师的亏欠,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亏欠。曾经,我和我的朋友走在去追星的路上,受着路人对我们的蔑视,我们真的从内心发出感慨:“我们是大学生,即将又做研究生,真的需要追星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吗?”那些年轻的女孩,常常听过我们的经历会发出赞叹羡慕之声,在网上发布的现场照片视频也会引来同样的赞叹之声,这些时候,是我能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我常在这些时候会感到内心的兴奋,但渐渐,这些兴奋无法抑制心中的惭愧,那些惭愧真的会让心感到仿佛心被浸泡在硫酸中那样酸疼。这样的痛苦,在当时看来,是完全没有出路的,因为那是一片无尽的黑暗,全然没有可以走出去的路。但是感谢神,感谢神将他的福音他的恩典白白的临到我这样一个罪人身上,那真仿佛是射进深渊中的一束光,3月11日,福音茶话会的第二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喜乐,这种快乐不是一时的`快感,它是那么安静恬美,但却又能感受到它是从心中源源不断涌出,没有尽头的。当陈毅姊妹向我传福音,说对神的体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时,我心中还嘀咕,以为这是要经过多年的修行才可以获得的,但现在回头去看,即使我这样一个深陷在罪中的人,神也这样的造就帮助我,即使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神已经给了我生命的体验,真是千言万语,唯有一句感谢赞美神。

最后也求弟兄姊妹们多多为那些还深陷在追星泥潭中的朋友代祷,她们大多数都很年轻,其中还有很多是初中、高中生。她们中的很多,心都非常柔软,性格上也很纯真,在过去近四年的追星中,我见过很多被骗子用假票骗掉好几千块钱,而在体育馆外面大哭的女孩。也见过很多,为了看自己喜欢的偶像一眼,而被保安推搡谩骂的女孩。在没信主之前,我就觉得她们很可怜,现在我觉得她们更可怜,因为她们被魔鬼和罪深深的辖制着,她们活在人间但何异与地狱呢。愿天父上帝真的能够怜悯这些孩子,带领她们脱离那无尽黑暗的泥潭,阿门。

如何看待追星现象议论文 篇6

当今社会,追星也成了一种时尚。;追星就像社会生活给青少年出的选择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需要我们找出正确答案。其实,追星不一定是坏事,它也有好的一面。明星们哪个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优点?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如何抉择。明星们对我们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有的人会梦想着将来能成为明星,这就需要有件事的文化功底。更何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明星的前提条件便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的意志。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庄园举办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者都是富商和名流。晚宴即将开始时,小露西来到庄园门口,她手里捧着瓷罐。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保安说。叔叔,慈善不是钱是心,对吗?小露西问保安,保安愣住了。我知道收到邀请得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说完,她把储蓄罐递给保安。巴菲特被她深深感动了,把她带进了庄园。当晚,巴菲特捐出了300万美元,比尔盖茨捐出800万美元,而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却成为了当晚的明星!显然,我们对明星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华丽的外表、排场等方面。真正的明星,需要的更是一颗博爱之心,需要以自己的吸引力来感染其他人奉献出爱心。再如;壹基金的创始人李连杰,他说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生的事业。我们真正应该崇拜的、追随的,应该是他们身上这种奉献精神,是他们无私的爱心。

我对追星现象的看法议论文作文 篇7

“追星”这个现代社会流行的“大势”。在许多人认为是有害无益的,应当完全拒绝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它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所以,我认为追星也是一样的。

就先说它坏的一方面吧!追星这种现象它的主要所在的人群就是学生。我认为它是使追星这种现象变得恶劣的原因。因为毕竟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学生,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很容易就会被娱乐圈中虚幻的美好所吸引。毕竟是未成年的人,做事都很难掌握一个度。就像以前有一个报道说是一个女学生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以自己的生命相要挟。有些同学为了去看自己的偶像的演唱会,而逃学……,这样的做法是不应该的。记得暑假的时候我在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两个粉丝因为谁的偶像更红,谁的偶像更帅等等问题而争吵,完全丢尽了颜面。可是这些人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就算你的偶像再红再帅,那也只是他的,和你毫无半毛钱的关系;或许也可以说那些只是过往云烟一眨眼就会不见。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追星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就会变成一件好事。例如,我们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看看自己偶像的电视剧或听听他们的歌,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当红的明星自然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偶像的力量虽不大但也不小,或许我们可以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呢?

关于追星的作文初一 篇8

在生活中、网络上越来越多的走红明星,随之而生的追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这些追星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不同对象。而追星对象的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的风格与品味,也是他生活追求的一种体现。因此,追星人的追星对象大都是深思熟虑过的。追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是对自己最向往的未来生活的模型,如果舞蹈演员是你的偶像,那你的梦想一定关乎这方面。追星,实际上最主要的动词即为追,追赶上偶像是件了不起的事,但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似乎很多人追星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进步,而仅仅只是为自己拉一个形象代言人。这个形象代言人既需要为时代所适应,又需要具有独特的技能,拥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形象代言人”对自己来说似乎就像贴上了一个标签,而这个标签上陈述的仅为这个形象代言人的优点。很多糊涂愚昧的粉丝把偶像的荣誉归于自己有眼光、选了一个霸气的“形象代言人”。

我们追星也要学会“适度追星”、“理性追星”,因为明星也是人,他们不过是比我们更多、更早的洒下汗水,将成功的一面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的是他们成功的要素、精神、努力……将追星上升到精神、思想层面尤为重要,这首先要求追星的对象要有思想、有精神,我们才能将这些人身上的哲理提炼出来,从而在他们身上学到我们需要的对梦想坚持不懈,对人生有方向有追求,对内在涵养有提升的价值人生。理智的控制自己,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追星的涵义时,我们才能正确把握尺度,在追星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正能量,不断塑造自己的个性与更优秀的内在外在,不断缩小自己与偶像之间的差距,让追星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指路牌。

关于年轻人有质量追星的作文 篇9

我就是一枚追星女孩,说起来我追星还挺佛系的。我不像众多女孩一样是颜控,我追过的星很多,但认真追的只有宋雨琦。

相信大家都看过跑男吧?我也不例外,我是跑男的忠实粉丝。我是通过跑男认识的雨琦。她上节目的时候有点儿口误,总是把彦霖哥叫亚霖哥,总是让王彦霖和朱亚文两个人躺着也中枪,我认为她的可爱之处就在这里。她的力气很大,在跑男中被称为“大力弟弟”,她在父子Vs时比恺哥多了一公斤。因为这样,139组合就诞生了。她是女团中的一员,歌唱的很棒,这也是我最最崇拜她的一点。

当我学习累的时候,我会打开雨琦的唱歌视频,或者一集综艺,或者插上耳机听一首歌,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可以让我接受到无尽的快乐和放松感,看着她笑的如此开心我又怎会再愁眉苦脸。他露出微笑的样子是我心中最美的画面,她笑我就笑。理性的追星不仅不会打乱我们原本的生活,更会让我们为着向他们靠近而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这就是我的放松方式,我很快乐幸福。

中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篇10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明星”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他(她)们以其亮丽的外形,俊朗的面容,迷人的身材和天籁般的嗓音,使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为之倾倒,疯狂。为了追星,多少花季少年放弃学业,放弃财富,甚至放弃宝贵的生命。为了解目前中学生追星情况和家长对此报以的看法,作此调查。

调查过程:

为了详细地,全面地了解情况,做了一下的问卷调查:

1.你有喜欢的明星吗? A.有 B.没有

2.你喜欢那类明星?

A.歌星 B.影视明星 C.体育明星 D.文学家

3.你是怎样开始追星的?

A.受朋友影响 B.媒体宣传 C.看到其作品 D.其他

4.你父母支持你追星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5.你用哪种方法追星?

A.买海报照片 B.买其作品 C.支持其每场活动 D.其他

6.你与父母在追星问题上发生分歧时,你会怎么办?

A.顺从父母 B.表面服从,背地里依然支持

C.我行我素,执意追星 D.和他们谈谈

7.你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吗?

A.会 B.不会 C.不清楚

然后发放给身边的同学,收回答卷后统计数据。如下:

ABCD1.78.6%21.4%--2.36.7%35.7%28.6%13.3%3.21.4%42.9%10%25.7%4.7.1%55.7%37.2%-5.21.4%14.3%35.7%28.6%6.28.6%21.4%37.1%12.9%7.28.6%28.6%42.9%-

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看来,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

1.慕拜心理

2.从众心理

3.时尚心理

调查总结:

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需求和体现,但要把握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摒弃狭隘心态

小学生"追星"作文 篇11

先说说我的同桌吧。XXX可算得上是tfboys的铁杆粉。她收集他们的海报,手机里净是他们的歌曲,还经常在课桌上刻他们的名字,可这些都不算什么。

记得有一次,班里几个女生在讨论他们的偶像哪个最帅。同桌听到后立马凑了过去,与她们叽叽喳喳地聊下不亦乐乎。谁曾想,不过一会儿,她竟和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只听同桌气乎乎地叫道:“明明是tfboys最帅,什么边伯贤、朴灿烈,有什么好的!”

“哼,就你那个tfboys,小屁孩一个!这么早出来混干嘛,连跳舞都跳不整齐!”其中一个女生不屑一顾。

“就是嘛,那tfboys简直丑爆了!”另一个女生帮腔道。

她们吵得非常激烈,差点儿动起手来,可是没有人敢去劝架,生怕殃及池鱼。没过多久,寡不敌众的同桌搬来了救兵。这下可好了,双方锣鼓相当,势均力敌,吵得是不可开交。要不是上课铃声响起,还不知什么时候停得下来。

校园里,类似这样的情形时有发生,追星族们的故事数不胜数;她们背印有偶像标志的书包,讨论关于偶像的小道消息,购买有关偶像的任何东西。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范文) 篇12

摘要:近年来常常听到宅这个词语,宅又不仅仅只是一个词,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在宅文化的影响下,宅男宅女成了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群体。他们大多都喜欢呆在寝室很少出门活动,与外界的沟通很少,经常活在自己固定的圈子中,宅文化从心理和生理上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引起极大重视。

关键字:宅男宅女;大学生;大学寝室;网络

随着网络的普及,“宅男”、“宅女”已经成了早已流行的词语,也成就了一种新的特殊的生活方式。所谓“宅”,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日本出现一个名词,叫“御宅男”,御宅男专指过分沉迷于网络、漫画、游戏的人,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及周边产品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好。而如今网络上俗称的宅男宅女,大多指那些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多为80 后,甚至 90 后。

在网络上,一个自称“六星级宅女”的小李这样描述自己的每一天:起床,穿着睡衣开电脑,然后打游戏、看电影、看漫画,吃饭在老妈的再三催促下胡乱吃几口„„[1]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主要集中在两类人群:大学生和白领。这两类人群在“宅”的行为特征、社会生活背景及个人背景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相似性。[2]面对宅这个社会现象,我们要首先弄清楚什么叫“宅”。“宅”字,我国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说“宅,所托也”为住所、住处。从本义引申出名词“家”之意,同时,可用作动词,表示“居住”,“居于、处于某种境地”。显然,宅无法用传统词义来解释。现在,它们日益活跃在新闻中、网络中和口语中,而意义却和传统不相传承,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宅”词呢?[3] “宅”一词源自 20 世纪80 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由日本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 年在漫画杂志上提出,主要是指那些对动漫着迷到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 的人。而后由我国台湾地区、香港逐渐进入大陆,“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形容。[4] 大学生的“宅”主要表现为课余时间均居于室内,足不出户,渐成一种习惯性行为。调查大学生身边“宅”的程度时,14.3%的人认为很严重,51.09%的人认为较严重,认为不严重的为 26.09%,另外 8.70%的人表示不知道。有宅行为的学生已经超过了 73%,可见“宅”现象较为普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问题[5]。

一、大学生宅居现状

现阶段中国大学校园里流行一种宿舍新文化:男生打游戏,女生看电影。无数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不再与精神良伴为伍,也不再热心于精彩的或刺激的娱乐活动,而是天天窝在宿舍,守着电脑、漫画,甚至只是发呆。[6] 在大学生宅男宅女的生活中,电脑网络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能达到10小时,主要是游戏、论坛、聊天、电影、网购等。网络的强大功能和丰富性,使其能够满足宅男宅女们的各个层次的需要[7]。“御宅族”的饮食睡眠极不规律,经常吃零食、泡面,叫外卖,或让舍友带饭,他们玩累了就睡会,醒了继续玩,经常昼夜颠倒。

高校“御宅族”经常自己想听的课就听,不想听的就不去,他们经常逃课,只有在点名、交作业或最后一次课才去,一般不喜欢本专业[8]。在御宅现象中,大学女生御宅程度略高于男生;高年级和低年级在“收藏癖”和“爱独处”这两个方面差异显著,前者御宅程度高于后者。[9]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宅人与非宅人群体的差异性所在:

1、大学生宅人群体更擅长伪装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真实动机;

2、大学生宅人群体单位闲暇时间做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更多;

3、大学生宅人群体在网络环境中交际广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较缺乏社交活动[10]。

二、大学生“宅”的成因

大学里相对轻松的排课及寝室这个稳定的居所给大学生提供了“宅”的基础。事实上,“充足的课余时间、丰富的校园生活、美好朦胧的校园爱情”这样的大学生活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实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活只用“宅宿舍”这三个字就能完全概括。[11]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韩鹏副教授分析认为,长时间沉迷网络,导致与人交往能力下降,使得他们对人际交往恐惧、刻意回避人群,以及部分学生自身性格内向,加重了社交障碍,这是他院学生新生群体“宅一族”出现的两种可能原因。[12] 总的说来原因有三点,1.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2.部分大学生角色转化过程中的迷失。3.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偏差,对社会认识不足。[13]

三、宅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我们在看到互联网发展在缩小我们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拉伸了我们的认知空间。大学生若能利用网络平台搜寻信息、扩展视野、开展调查研究、学习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适度的“宅”生活能实现个人更全面的发展。[14](一)积极影响

1、释放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压力下,宅反而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内心的压力,释放了精神。

2、带动新的消费市场,推动力社会的变革。

3、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认知空间。[15](二)消极影响

“宅”,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使大学生自由自在地生活,抛弃压力,简化了生活方式。但是,“宅”的坏处远远要大于它的好处。[16]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期不规律和不充足的睡眠会引起睡眠周期紊乱和神经衰弱;长期饮食不规律,造成营养不均衡。[17]

2、对学业发展的影响。学业荒废,成绩下降,学习态度很悲观 [18]

3、对人际交往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下降,也使得部分同学疏远现实人际沟通,冷淡处理现实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疏离了亲情,冷漠了友情。[19]

四、大学生“宅一族”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个人自觉自律

心理咨询学有一句经典的话:助人自助。作为大学生本身,真正要克服御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要从个人角度出发加以努力。[20]大学生需加强自觉性,积极与外界沟通,逐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生力军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积极的人生观,并脚踏实地的向着目标去努力。[22](二)营造温馨氛围,增进情感交流 家庭是个体成长最重要的微观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23]

(三)改变生活习惯,树立积极人生观

“御宅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逃避现实中的挫折和压力。要弱化其过“宅”的行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尤为重要。要经常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及其平时的习惯。[24]

(四)社会层面的措施。

大学生“宅居”问题因其特殊性,应该受到特别关注。公众与媒体要给以客观的评价,深入了解原因,给予积极引导,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同时,社会也应该尽量多包容大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使大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25]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加上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等,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很多高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不断上升,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专题讲座、报告等,在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有意识地皮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宅”现象得以好转,让大学生们都充分利用时间做一些对未来有益的事。

参考文献:

[1] 黄春芳.当代大学生的假期“宅男宅女”症.[J].才智.2009(19)[2]杨敏.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01)[3] 李 伟.“宅”词新解.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第36卷第3期

[4] 柳长兴,秦 琴.大学生寝室宅居与自我期望调查———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 年第25 卷第11 期

[5] 于 游 李 勍.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6] 薛海鸣.“宅”生活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讨.山 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12期)001934 [7] 檀娟.大学生‘宅居”现象探究.商界论坛前沿探索.[8] 李 智.顾正虎.“御宅族”心理探析及“出宅之道”.[J].当代传播研究,2010(10).[9] 孙 洁.方双虎.大学生御宅族的人格特质研究.教育心理

[10] 刘青 李燕雯.大学生宅人群体消费心理行为特征分析与网络营销理念初探.中国外资 2013年5 [11] 李 叶 余卫宁.关于高校“宅”生活的思考.社会观察 月下 总第289期

[12] 卜雪章.浅谈我院学生新生群体“宅一族”.职校论坛.2010 年 第 19 期.[13] [18]邓 倩, 刘林沙.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宅”现象成因分析及健康引导.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611756 [14] 王裙.邱洋松.关于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冷思考.高教研究.2013年2月刊

[15] 于 洋.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心理解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6] 刘梅.大学生“御宅族”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索.职业教育 [17] 郑碧强,张叶云.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9] 张皓.“宅”时代下大学生沟通能力研究.教育与职业交流平台.第18期(总第 766 期)

[20] 张 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社会心理科学 第26卷2011年第5-6期·应用研究·

[21] 郭秀荣, 韦迎春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宅”现象解析.青年现象.[22] 林春。积极选择还是消极逃避——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御宅族”现象解读.《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l.2010 第 29 卷第五期 总第 67 期

上一篇:市计划生育统计信息业务工作会议总结下一篇:配制站女工的“新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