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儿童诗歌

2024-12-09

母亲节儿童诗歌(共10篇)

母亲节儿童诗歌 篇1

关键词:儿童自我概念,母亲,外部评价

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 他就进入到一个纷杂的社会环境中来, 在这个环境中, 他需要不断成长, 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这种成长最初是从婴儿认识自己开始, 认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始。儿童在两岁左右开始有自我意识, 随着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 不断充分认识自己, 形成自我概念。儿童很早就能够按照年龄、性别、外貌等对自己进行认识, 如知道自己3岁或者4岁, 了解女孩子穿裙子等等。甚至能够从某些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 例如, 认为自己是善良的、勤劳的、勇敢的等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探索自己的过程中, 离不开生命中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角色——母亲。母亲对儿童的影响非常重大, 母亲对儿童的认识和评价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也或多或少存在影响。本研究将从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四个方面来了解儿童与母亲对其自我概念的评价差异, 更好地认识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一、研究概况

(一) 研究对象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5名家庭完整, 并且生理健康、没有心理问题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儿童都来自于西安市的三所幼儿园。选取这一年龄段儿童的主要原因是, 该年龄段儿童已有自我概念, 并且有能力使用语言工具来较为清楚地描述相关概念。同时, 选取这105名儿童的母亲作为本研究的另一主要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搜索相关书籍以及知网中近20年关于儿童自我概念方面的期刊文章, 以此来借鉴前人对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 为本研究寻求理论基础。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源自于朱家雄教授对Hater的《幼儿能力和社会接纳觉知图片量表》 (PSPCSA) 的改编版本——儿童自我概念调查表。本研究中, 将其稍作修改, 并分为两个版本问卷, 儿童问卷部分和母亲问卷部分。儿童问卷部分包括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四个维度, 平均每个维度6道题, 共24道题。第二套是儿童自我概念母亲外部评价问卷, 以儿童自我概念问卷为原型, 将这24道题改编成以成人为视角的问题。两套问卷的计分方式相同, 都采用五级计分法, 按照具体的得分不同划分为很少、较少、一般、较多和很多五个层次。通过统计工具SPSS16.0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

以儿童问卷的前4道题为例, 分别代表儿童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四个维度:

1. 宝宝拼图本领大

○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不清楚

2. 宝宝有很多好朋友

○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不清楚

3. 宝宝很会荡秋千

○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不清楚

4. 妈妈经常对宝宝微笑

○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不清楚

儿童部分的问卷调查方式采取个别的形式, 每个儿童在研究者的帮助下完成姓名 (出于与母亲问卷匹配的需要) 、性别和年龄等相关信息。在提问之前, 先和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进行互动和交流, 来熟悉彼此。在熟悉过程中以轻松的方式告知幼儿注意事项, 做好问卷调查的准备。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 提问时使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方式, 必要时会加入各种形象动作来帮助儿童理解题目和选项。在问卷调查中, 由于儿童较小, 会出现各种状况, 因此每一位儿童的时间不一样。母亲部分的问卷由儿童返家时带回交给母亲填写, 写清楚儿童的信息, 填写完毕后再由儿童带回园所, 交给研究者或者老师。

(三) 概念界定

1. 儿童自我概念

根据儿童自我概念调查表以及研究中对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范围, 本研究将儿童自我概念的定义设定为:儿童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四个方面的认识、了解和看法。

2. 外部评价

这里的“外部”是指研究中的另一主要对象——儿童的母亲。因此, 将外部评价的概念界定为指母亲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及儿童的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这四个方面的评价。

(四) 研究意义

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特别是儿童养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其自身的社会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儿童需要认识自己, 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个社会人。家长也会在教育教养儿童过程中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疑惑, 例如:“我是否了解我的孩子?”“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孩子?”“从哪些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因此,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儿童自身与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评价的差异研究, 包括性别的差异研究, 去发现和总结二者认识的不同之处, 从而引导母亲或者说家长对儿童形成正确合理的评价, 并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二、儿童自身与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评价的差异

对儿童问卷部分和母亲问卷部分的综合整理和分析, 对儿童自身和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评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 (见表1) :儿童自身和母亲对其总的自我概念评价比较接近, 虽然得分不同, 但表现出相同维度的得分高低层次相同, 即相同的维度二者得分高的都高, 得分低的维度都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每个维度得分高的都是母亲, 这可能是由于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比较肯定, 给孩子的每个维度的评价会高一些。通过T检验分析, 得出儿童自身与母亲对儿童总的自我概念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t=-2.743, p<0.01) 。具体的维度方面, 有以下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认知能力 (t=-2.405, p<0.05) 、身体能力 (t=-2.667, p<0.01) , 和母亲接纳 (t=-2.983, p<0.01) , 只有同伴接纳维度差异不显著。差异越显著, 表明儿童自我概念和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外部评价越不一致。因此, 可以说明在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这三个维度中, 儿童自身的认识和母亲的外部评价有很大不同之处, 而对儿童的同伴接纳方面的认识比较接近。可以解释为儿童自身与母亲对其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存在很大不一致, 特别是母亲接纳维度, 该维度内容涉及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关系里的双方主要人物对关系内容看法不一致, 值得从亲子关系方面做后续研究, 本研究不再延伸研究范围。

三、不同性别儿童与母亲对其自我概念评价的差异

为了对儿童自身与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评价差异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里研究者继续从不同性别儿童入手, 来看该年龄阶段儿童自身与母亲对其自我概念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后发现 (见表2, 表3) :男孩、女孩的母亲的自我概念外部评价得分均值都高于儿童自己的得分。男孩与母亲对其身体能力 (t=-2.171, p<0.05) 、母亲接纳 (t=-3, 055, p<0.05) 以及自我概念总分有显著差异 (t=-2.362, p<0.01) , 表明母亲与男孩在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这两个具体维度的认识存在不一致;女孩和母亲对其自我概念的评价只有认知能力一个维度有显著差异 (t=-2.051, p<0.05) 。表明母亲和女孩在对其认知能力方面的看法不一致。从这个结果出发, 可以说男孩母亲对男孩认识了解程度不及女孩母亲对女孩的认识了解程度。换句话说, 男孩和女孩与各自母亲对其自我概念的评价之间存在性别差异。

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儿童自身和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二者在具体维度中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这三个维度分别也存在显著差异, 可以表明母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外部评价和儿童自身对其自我概念存在很大的不一致。在不同性别儿童中的表现为, 男孩子与母亲对其总体自我概念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四个维度中只有身体能力和母亲接纳两个维度有显著差异, 而女孩与母亲对其自我概念的评价只有认知能力一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家庭教育当中, 特别作为家长一方的重要养育人——母亲, 应当关注儿童自我概念, 从与儿童的各项接触中, 围绕儿童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同伴关系及其与儿童的亲子关系这几方面, 来充分认识儿童。同时, 尊重因性别差异形成的不同性别儿童的自我概念, 注意对不同性别儿童在教育教养中的不同关注点。在此基础上, 从方方面面帮助儿童在学前阶段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能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 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993.

[2]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3]张丽琼.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儿童诗歌一组 篇2

吕嘉俟

滴嗒

滴嗒

下雨了

天上落下

一串串

水葡萄

【点评】异想天开,令人击掌。见到把雨滴比作“葡萄”的吗?只有无比清澈的池水才能映出高枝之花、天外之星。

胡苍剑

水里的鱼像飘落的树叶

飘落的树叶像摆动的鱼

鱼是水里的树叶

树叶是岸上的鱼

【点评】这已是一首完整的好诗,构制出一个互相错位的抽象画面,诗的触角超出了孩子理性的认识。

抓泥鳅

吕陈华

放学啦

抓泥鳅去

小河边都是我们的人

抓不到泥鳅

我们就抓起了人

摔倒了

爬起来

满身都是泥

河边有一群大泥鳅

【点评】这本来就是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一个极其平常的场景,小诗人以自己敏锐的感觉发现了美,突然笔锋一转,一场极富童趣的混战开台了:“摔倒了/爬起来/满身都是泥”,这也不奇特,是真实的描述,奇就奇在最后一句:“河边有一群大泥鳅。”读到这里,谁都会忍俊不禁笑出声的。这就是小诗人独特的发现。

影子

陈晓波

我走它也走

我停它也停

影子是太阳的儿子

太阳出来了

影子就生出来

太阳落山了

影子就跟太阳妈妈回家了

母亲节儿童诗歌 篇3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1

也许岁月带走了您的丰采,留给您头发的苍白,但它永远带不走您慈祥的笑容。

妈,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请让我献上最诚挚的谢意!

母亲节快乐。

我爱的母亲,想说的说不尽,想写的写不完,一切,尽在不言中。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2

母亲就如春天的天使,送来了温暖的春风,带来了如丝的小雨,吹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需要,这位慈爱的天使,照顾孩童的生活,保护孩童的安全,付出了一切,尽管我们再怎麽的坏,母亲这个天使,仍然拥有海般的度量,来宽容我们。

妈妈的爱像块糖

妈妈的爱,就像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3

妈妈,在人生的道路上

您为我洒满一路黄金

妈妈,在无知与成熟间

您为我架起一道桥梁

走遍天涯海角

您的爱时刻伴随着我妈妈,看到您的丝丝白发

触摸到您刻在脸上的一道道皱纹

我好想说:“您辛苦了!”

妈妈,您常常指点迷津的小羔羊

滋润这棵稚嫩的小树苗

春蚕到死丝方尽

您苍老的身影

在我的心里激起一片片涟漪

妈妈,您辛苦了!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4

1、很多时候,有几分酸腐的我并不刻意去歌颂母亲

在盆地中部的一个小镇

在初夏的午后,母亲靠在椅子上

扬着轻鼾睡了过去

这场景如此普通,以至于那把经年

斑驳的木椅,似乎更能勾起

我的回忆

2、很多时候,我关注的是

小镇渐渐枯败的梧桐树

儿时嬉戏的石桥

不再清澈见底的`河水,以及那些

像突然从大地上冒出来的明亮的孩子。

当我的目光回到,这座砖瓦结构的老房子

母亲的午睡似乎远没有结束的迹象

我猛然惊觉,母亲的睡眠

如此执着

3、很多时候,故乡小镇

仅仅停放在记忆的某个地方

在一些偶然的遭际前

用作回味与凭吊的素材

好多年来,我离开了又回来

就像此刻母亲悠长的呼吸,反映着

结束了又开始

4、午睡的母亲

她穿一件花格棉布衬衣

裤子也呈相同的面料

脚上着一双小巧的凉鞋

双腿微曲,一只手

抓住椅子的扶手,抓得很紧

另一只自然的垂在胸前

干瘪的胸部,已失去了昔日

哺乳的骁勇

皮肤有些苍老,嘴唇轻启

不再用作饭前的唠叨

鼻子微塌,由它策动的鼾声

在每隔5秒后准时响起

双眉的距离,大约是7毫米

甚至更近。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

却比她抬头说话时浅了很多

风吹过来

风吹起的几根白发

与门外的老梧桐

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动

5、这个时候,有行人走过

活在这个小镇,多年的人们

他们招呼我,看着我我看着母亲,这个五十岁的女人

午睡的母亲,并没有惊起一只蚊蝇

母亲节诗歌 篇4

母亲,很久以来

我一直都想为你写首诗

可是我不知道怎样开始

也不知道该怎样结束

在母亲节的到来

我决定

不管怎样都好

今夜我为你而写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

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情

绵绵的情里有浓浓的意

浓浓的意里有深深的爱

母亲,自从我离开了你以后

我开始无处停泊地思念

深沉而不厌倦

是你给予了我生命

是你含辛茹苦把我养大

是你用你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

母亲,你辛苦了

辛苦了大半辈子

可你从来不诉苦

可你从来不说累

可你从来不埋怨

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们

可如今我们长大了

却要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离开母亲你而去远行

我知道你的内心

有多么的不舍

有多么的思念

有多么的牵挂

但是你每次都是笑着为我送行

女儿,又何尝不知道呢

这是你对我

深深的爱

无私的爱

母亲,你辛苦了

母亲,我爱你

母亲

不管我身在何方

我心永远爱着你

爱到永远

直到永远

直到

我生命停止呼呼最后的那一刻

这一生,我欠你太多太多的恩情

这一生,我需好好地去去报答你

这一生,我对你要永怀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感谢生命

在此

祝亲爱的祖国

祝亲爱的奶奶

祝亲爱的妈妈

祝天下所有妈妈

母亲节快乐

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此文母亲节本人随感

母亲节儿童诗歌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3—5月整群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母亲,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

1.2调查内容

调查母亲的家庭基本情况(文化程度、近3年全家人均月收入、肾脏病家族史),CKD知晓情况以及儿童CKD早期预防行为(饮食、饮水、不良环境因素、尿液关注情况等)。

1.3数据处理

1.3.1赋值原则针对母亲对儿童CKD早期预防各项行为进行赋分,根据回答结果的正确或积极与否相应得1分或0分;根据回答结果积极状况的等级分别赋2分、1分、0分。计算总分,转换为百分率,即可得到每一名母亲抚养行为的百分制得分。根据得分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抚养行为分为好(≥80分)、中等(61~79分)、差(≤60分)3个等级。

1.3.2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AS9.0统计进行处理。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秩和检验进行等级资料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收回有效问卷1 254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2.14±4.09)岁,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近3年全家人均月收入以2 000~2 999元为主;儿童父亲有肾病史者24人,母亲有肾病史者64人,双亲均有肾病史者132人,具体见表1。

2.2母亲儿童CKD知晓及早期预防行为情况

2.2.1母亲儿童CKD知晓情况有39.95%的儿童母亲从未听说过CKD,67.86%的儿童母亲从未听说过儿童隐匿性肾脏病。

2.2.2母亲儿童CKD早期预防行为情况饮食方面,绝大多数母亲有意识地避免给孩子食用松花蛋、爆米花、动物内脏;用药方面,30.86%的母亲从不注意孩子所吃药物对肾脏是否有毒副作用;饮水方面,14.59%的母亲从不注意保证孩子每天有适宜的饮水量;环境暴露方面,绝大多数母亲避免孩子经常暴露于存在重金属、有机农药、化学药品、电磁辐射、噪声及高温等不良环境中;78.39%的母亲避免孩子居住于新装修的房屋中;排尿观察方面,有少部分母亲从不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尿液性状、小便时间、小便频率,具体见表2。

2.3家庭基本情况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对行为得分依据四分位数间距进行分级后显示,母亲相关行为得分为24~100分,平均(70.60±14.99)分,P25为61.90分,P50为76.19分,P75为80.95分。对母亲基本状况与得分的关联性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中专、高中及以下者抚养行为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中等,大专及以上者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中等及好。近3年全家人均月收入<2 000元及2 000~3 999元者抚养行为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中等,≥4 000元者抚养行为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好,具体见表3。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CKD认知欠缺、早期预防行为不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低。这与我国CKD患病率越来越高、知晓率相对较低[4~6]的现状相一致。有关研究[7]表明,体内铅过量会影响肾脏功能,蓄积在肾组织的铅直接或通过免疫途径使肾脏出现混合性损伤,提示长期摄入含铅食品会导致肾脏功能异常。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量避免儿童对含铅食品的摄入,防止铅对儿童肾脏造成损害。本次调查中饮食方面,极少数母亲不会有意识地避免给孩子食用松花蛋、爆米花、动物内脏等含铅食品。总体来看,在儿童抚养过程中,部分母亲能从饮水、用药、尿液观察等与肾脏健康有直观联系的方面经常、有意识地预防肾脏病,但比例较低且波动范围大:经常观察孩子尿液性状者(21.85%),观察孩子小便时间者(25.12%)、注意孩子用药对肾脏毒副作用者(27.83%),比例均不足1/3,最高比例的行为是保证孩子每天有适宜的饮水量,也仅为66.27%。由此说明,母亲在儿童CKD早期预防行为的不同方面有较大差距,整体比较欠缺。环境因素对CKD的一级预防有很大影响[8]。本研究结果显示,极少数母亲不会有意识地避免孩子经常暴露于存在重金属、农药、化学药品、电磁辐射、噪声及高温等环境中。这些不良的环境暴露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肾脏功能。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主要由父母营造,其日常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受母亲影响,提高母亲儿童CKD认知和早期预防行为水平,让母亲有意识地避免孩子接触环境有害因素,是预防儿童肾脏病的有效途径。

3.2全面开展儿童肾脏病知识宣教,加强健康促进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80后”母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9],且来自市区,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较多。但研究结果显示,其儿童CKD知晓率及抚养行为等级仍然很低。此外,母亲文化层次最高者相对得分水平最高,而文化程度为大专水平的母亲相对得分并不高于大专以下者。提示我们,儿童CKD的低知晓状况亟待改善,需大力提高儿童母亲相关知识水平。儿童母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的状况提示,母亲针对肾脏健康的行为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实施的,具有偶然与不确定性,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其相关知识储备,使之成为必然性的、常态的健康抚养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者相对得分水平高,但在<2 000元最低收入水平(本研究设定)家庭中,母亲相对得分水平并不显著低于2 000~2 999元中等收入水平者。提示家庭收入水平与母亲肾脏健康相关行为未呈现出同向的关联关系。有肾病史的母亲肾脏健康相关行为得分水平较高;双亲均无肾病史的状况下,母亲得分水平并不低于家庭中仅父亲一方有肾病史者。提示母亲的肾病史在母亲子代抚养过程中对肾脏健康相关行为有更大影响。

综上所述,母亲对儿童CKD早期预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成年后终末期肾病往往由儿童CKD迁延进展而来[10]。应全面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CKD相关知识,提高人群知晓率,促进父母健康抚养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人群CKD患病率。

参考文献

[1]丁洁.有感于组织开展我国常见儿童肾脏疾病治疗现状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7):481-482.

[2]吐尔逊阿依·加拉力,阿米尔·艾力.儿童慢性肾脏病的防治[J].新疆医学,2009(7):101-103.

[3]易著文,关凤军.防治慢性肾脏病须从儿童做起[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57-60.

[4]秦雯.慢性肾脏病的全球流行状况[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2):81-84.

[5]陆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医学综述,2008,14(3):370-372.

[6]张秀玲,郭成龙,张丽芳,等.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59-160.

[7]曹会兰.铅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5):53-55.

[8]Levey A S,Eckardt K U,Tsukamoto Y,et al.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disease: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Kideney Disease:Imprving Global Outcome(KDIGO)[J].Kideney Iht,2005(67):2089-2100.

[9]江珊.80后父母的子女教养方式及控制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浅谈儿童诗歌创作启蒙 篇6

关键词:读诗;模仿;观察;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77-0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据统计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到六年级教材入编的诗歌共156首,其中古诗61首,儿童诗95首,可见小学阶段是很重视诗的教育作用的。

“读诗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爱诗”,多赏读儿童诗不仅能提高学生鉴赏诗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启迪学生的心智。著名诗人马尔夏克说过:“孩子们是最爱诗的,七岁以前,他喜欢带韵脚的诗;七至十一岁,爱有情节的故事诗……”从马尔夏克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我在教学中也欣喜地发现,我的学生也爱诗,更爱写诗。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启蒙学生写诗,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

一、为学生播下诗的种子。

刚开始学诗,有很多同学认为诗不可触摸,很神秘,至于写诗就更难了。其实,学诗是很快乐的事,写诗很容易。但是,要写好诗,读诗是很重要的。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形象、传神地写出读诗和写诗的关系,所以,要写好诗首先就要认认真真地读诗。

诗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最初,我努力创设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如采取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表演读,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读诗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诗境,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带来的语言之美、想象之美,在感情朗诵中感悟诗人美好的情操,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孩子的心灵悄悄播下诗的种子。

二、教会孩子从模仿开始

我们常常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语言往往充满童稚、童趣,如果转化为诗意的语言,就成了优美的儿童诗。那么,如何转化呢?

刚刚指导学生写诗时,他们总会感到诗歌很神秘,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无“诗意”,连“童趣”也被吓跑了。什么是开启写诗的第一把钥匙呢?那就是模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地模仿。在儿童诗创作辅导中,我尝试着让学生模仿写诗,从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试着让学生填词补句

学习语文,就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文。我想学写儿童诗应该也一样,应当从填词补句开始。可以在诗中留下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填写,填上空格。

例如:花儿的梦是红的,/( )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 ),/娃娃的梦是(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填好后,告诉学生他们已经创作了一首诗,学生非常兴奋,写诗的信心倍增,感到写诗原来这么简单,从而消除了学生对诗的神秘感。

2、在诗中补上相应的诗句

还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残缺的诗句,让学生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诗中补上相应的诗句。比如为下面的诗歌补句子。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

如果我是 , 。

如果我是 , 。

这是一些模仿的方法,学生刚写出来,不管好差,都要予以鼓励,并慢慢引导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学生就能满怀信心地迈出儿童诗写作的第一步。

3、进行段落模仿

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训练语言的积累点、训练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些点,进行段落模仿也是仿写诗的好方法。出示一个段落,让学生揣摩诗的结构、形式等,指导学生仿写其他段落,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仿写,既强化了阅读的快乐,又减轻了写的难度。学生乐意写,也愿意写,让学生减少了习作的畏惧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4、变课文为诗文

要进行仿写,就要认真揣摩,可以教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中诗的结构、句式、意境等,来写儿童诗。也可以让他们试着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诗歌。改编课文,首先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清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不同,了解诗歌几个特点:(1)抒发了强烈的情感;(2)创造了悠远的意境;(3)开展了丰富的联想、想象;(4)语言极为精炼。

当学生了解了诗歌与文章的区别后,就可以教学生把一些课文转换成诗文,并且在文体间的对比中学会诗的分行,学会按韵律的感觉、断句、停顿等。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有心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诗的形式,运用多种方式让孩子模仿,让学生乐于创作儿童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儿童诗。

三、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要写好出一首好诗来,想象是很重要的。小学生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丰富大胆的想象,往往让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想象,就是儿童诗的项链。初写儿童诗,教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功能等,来展开想象,把事物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想象可分直接直接想象和间接想象,写诗的时候,如果想象层次越深,诗就越有意趣,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

1、提供意象,缀词成句训练

(1)、直接联想:

枫叶——手掌 雨滴——项链 皱纹——小溪

镜子——照相机 雷声——敲鼓 星星——印章、金币

彩虹——拱桥、颜料盒、围巾

(2)、间接联想:

落叶——黄蝴蝶——思念大地妈妈

芽——树的眼睛——看风景

涟漪——池塘微笑——荡漾着快乐

螃蟹——横着走——横行霸道

2、诗意创新训练

例:生硬的:新种草地,乱踩重罚!

诗意的:(小草睡觉,请勿打扰!)

(1) 生硬的:校园鲜花,严禁乱摘!

诗意的:( )

(2)生硬的:过道走廊,不得喧哗!

诗意的:( )

(3)生硬的:攀爬树木,违者严处!

诗意的:( )

想写诗需要大胆的想象,只有驰骋想象,才能写出好诗来。这样的练习在无形中能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还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觉得原来写诗这么有趣啊。

四、教会学生诗歌创作的技巧

让孩子在品读和仿写中感悟诗歌,领略诗的窍门。教会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创作技巧,比如有直述法、比拟法、夸张法、对比法、反复法、对答法、仿声法等。在教学生写诗的时候,教会他们把不是人的事物人格化,把自己思想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将无情的物,比拟成有情的人来描述;赋予事物人的语言、人的动作、人的情感、人的感觉……例如:“微风吹来,碧绿的柳树就摆动他们柔软的腰肢,和小朋友打招呼” 小学生想像无限,看法新、奇、善,可以写出活泼可爱、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五、带领学生观察生活

写诗,要有诗的味道。要写出诗味,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用诗意的眼睛来看世界。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多种感官,根据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来开展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多角度、多方位地看世界。并鼓励他们把看到的、闻到的、听见的,让自己有特别感觉和想法的通通写出来。尝试写诗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美的眼睛看事物,用诗意的语言来写诗。比如写春这个话题,我是让学生排好队,带他们到校园中以及校园周边的田野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然后让他们写文章,写诗歌,学生很起劲。虽然他们自己天天经过的地方,但大多视而不见,一点拨,就觉得景象太美了,内容太丰富了,很多作品就这样通过观察创作出来了。

六、努力营建诗意的氛围

我在班上鼓励每个同学有一个诗歌搜集本,不仅搜集日常遇到的好诗,还要记录下自己写的诗句,同学们都很积极,时常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诗歌搜集本。同学们还自由组合成小组,被命名为各种“诗社”,如:“葵花诗社”,“蓝天诗社”……各个“诗社”都有诗歌专辑,办的各具特色。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辟了“好诗园地”。小诗人们在闲暇之余,有灵感就吟诵,有感觉就动笔写,有作品就让老师修改,而老师一发现有灵性的作品就在“好诗园地”展示,使学生得到很大的激励。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心灵的每一次律动,都可以在学生的诗作中寻到足迹,这时,诗便成了学生表达的需要,渐渐地写诗成为他们的一种表达习惯。

母亲节感恩诗歌 篇7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节感恩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节感恩诗歌1

树叶在空中飘荡,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大家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大家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感谢爸爸妈妈,给了大家宝贵的生命;

感谢老师,给了大家学习的本领;

感谢小伙伴,给了大家真诚的帮忙;

感谢学校,给了大家和谐的成长环境。

感恩之心,常驻我心。

母亲节感恩诗歌2

妈妈,我何时才能长大?

我深情的问妈妈:

妈妈,我何时才能长大?

妈妈疑惑的问:童年不好吗?

噢,不,不是的,童年很好,可是,可是我不能帮你干啥。

看到你肩膀上沉甸甸的锄头,我说:妈妈,让我帮你扛一下。

你说:你还没有锄头高,你去看书吧。

妈妈,那我何时才能长大?

看着你把苗秧拔,几个小时都不把腰直一下,我说:妈妈,我来帮你拔。

儿啊,你的手还不够粗大,你回家陪妹妹玩家家。

妈妈,那我何时才能长大?

看着你把莲子摘,我说:妈妈,我能够摘的下。

儿啊,你的脚丫还不结实

会被莲梗刺伤的呀!

噢,妈妈,那我何时才能长大?

看着你满脚的泥巴,我说:妈妈,我帮你洗脚吧。

妈妈说:好啊,这下妈妈可以休息下。

我问:妈妈,我何时才能长大?

妈妈眼含着泪花,笑着说:

我的儿已经长大,已经是个懂事的娃。

哦,妈妈,那你为什么还不让我帮你干点啥?

为什么我还时常不听你的话?

母亲节感恩诗歌3

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没给你写信,然则,别让你心里

发生猜疑,宛如你儿子应有的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它决不脱离原处,哪怕是流水,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时而受痛楚鞭挞,汹涌地卷过,时而受欢喜的静静的抚爱,遭到覆盖和阻挠,使它不克

向太阳露面,不及映着周围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拜你。

母亲节感恩诗歌4

妈妈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她会引导我走向光明。

妈妈像秋夜中的明月

在我孤独、无助时,她会伴随我,给我充满信心。

妈妈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心甘情愿,在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节日

我要说,母亲感谢你!

母亲节感恩诗歌5

是你教会我唱第一首歌

是你教会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教会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让我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喜乐

上学的路上是你拉着我的手

教养我懂得感恩真爱从神而来

教会我微笑凡事不要太计较

尊重别人吃亏是福凡事求告主

妈妈呀亲爱的妈妈

是你用甜蜜的乳汁把我养大

是你教我祈祷教我怎样的依靠

持守真道从小就不偏离

妈妈呀妈妈亲爱的妈妈

你的白发在诉说儿已长大

我会为娘祈祷晚年敬虔的生活

有主同在相伴到老

祝福妈妈喜乐安康

母亲节感恩诗歌6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

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呀呀学语时,您领着我认识外面的世界

天寒地冻之时,您将我的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您用爱心的针,穿引耐心的线,一针一线、一针一线

织就了温馨的家园

那可口的饭菜,干净的衣服

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儿行千里母心牵

那句句叮咛、声声嘱托

是对天涯游子的缕缕思念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港湾的灯塔

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指引迷途海面的我航向安全的彼岸

这就是母亲的爱了,她柔柔的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两千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在瞬间被火山熔岩所淹没

经历了两个世纪的沧海桑田,当庞贝古城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时

人们就像是被一尊化石深深震撼

这是一位母亲,她蜷缩在地上,怀中紧紧怀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孩

我们是可以想象,当令人窒息的火岩扑向不及逃脱的居民时

这位绝望的母亲,曲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和四肢紧紧环抱怀中的幼子

她希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怀中的孩子抵挡那炙热的岩浆

她希望将一线生机留给孩子

这就是一位母亲在生死关头最本能的希望

虽然,无情的岩浆还是将她们淹没

但母子相拥的情景化作历史的永远

两千年后的一天,唐山在天崩地裂中塌陷

一对母子被埋在废墟之下

八天,整整过了八天

当救援人员发现她们时,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安然无恙

而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人间

在那阴冷、无水、没有食物的环境中

是母亲用乳汁延续着孩子的生命

乳汁吸干了,她用力咬断手指

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

直到最后一滴生命流逝

直到人们发现了那用慈母之心创造的生命奇迹

这就是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和选择

这就是母亲对生命意义的诠释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变成桑田

但母亲的爱永远留在我们心田

当青春在我们脸上绽放光彩

岁月也霜染了母亲的双鬓

我们在母亲的大树下遮风避雨,却淡漠了对大树的关怀和情谊,而母亲却用慈爱包容着我们的偏激

用温情抚慰我们的焦虑

亲爱的母亲呀,让您的儿女为您做些什么吧

也许,一句话,一杯水,一个拥抱,一支康乃馨

就会让您欣慰不已,笑容绽放

因为母亲的心总是那么容易满足

亲爱的母亲,今天是您的节日

您的儿女用世界上最真挚的语言

祝福全天下的母亲:

幸福安康、美丽永远!

描写母亲的现代诗歌

当太阳把麦穗刷成一片金黄时

母亲

您的生日宴会又将在收割的协奏曲中

如期进行

这片黄土是上苍为您特制的蛋糕

你用镰刀将遍地的烛光

割倒叠起

我跟在您的身后拾捡遗落的烛光

您很满意的笑

这是您允许我为您祝寿的方式

其实我很想说些什么

哪怕一句话也好

一个字也好

您依旧弯腰如弓大粒的汗珠

弹射成身后夕阳如血

终于在那把可以击穿任何冠冕堂皇的镰刀宣布休息时

我想终于有机会为您讲出那句压抑已久的话了

而您却枕着一地汗珠

睡着了

母亲节感恩诗歌7

妈妈的爱,是一双双长长的筷子,给我夹好吃的菜;

妈妈的爱,是一个个彩色的皮筋儿,给我扎漂亮的辫子;

妈妈的爱,是一把撑开的雨伞,为我遮风挡雨;

妈妈的爱,是一本本精彩的故事书,给我讲动听的`故事;

妈妈的爱,是一支支细细的铅笔,教我写规范的字;

妈妈的爱,是关心的眼泪,我勇敢地在打针,妈妈却在心疼地哭;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怀抱,让我舒舒服服地睡着。

我爱您,妈妈!

母亲节感恩诗歌8

啊,妈妈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妈妈,为了留住你日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双眼。

我依然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些温馨。

啊,妈妈,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我怎敢随便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现在戴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妈妈,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即使呼唤可以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如此陈列爱的礼品,虽然我写了很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妈妈,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母亲节感恩诗歌9

母亲不在身边

我为她节日

——用心!

翻开往事

远逝的歌谣记载着

少年时赶着牛车

循着母亲的呼唤

回村的日子

我知晓

儿女的身高

烙在那双

包满老茧的手掌上

我知晓

儿女的欢笑

刻在那个

顶风沐雨的额头上

节日的夜晚

母亲不在身边

我聆听那古老的门环

忽然叩响时

母亲的目光

母亲节感恩诗歌10

天快要坠地的那个傍晚

母亲下地去了

把翘盼留给了儿子

把辛劳献给了土地

带着稻穗的香馨

带着棉朵的絮白

还有那瓣从未绽放的梦

母亲的额前

年年开成一朵金菊

母亲不回来了

让儿等成了一粒芽籽

将思念播撒

让儿望成了一株银杏

把记忆凝晶

母亲永远回不来了

为了尝还一生的欠债

她躬驼的背

隆起一座沉默的山

我站成一块沉重的碑

母亲节感恩诗歌11

题左正卿寿慈堂

(作者:杨万里)

万事丝窠黏露珠,奉亲最乐天下无。

丘明远孙千里驹,有母七十发漆如。

雪底筝生冰底鱼,人间无觅天赐渠。

三更月落堂西隅,母自挑灯儿读书。

去年生日不用扶,今年生日健过初。

冰桃碧藕脆如酥,一觞千岁母子俱。

母亲节感恩诗歌12

岁月无情使您的青丝变成了白发

一双灵巧的手儿渐渐迟钝、木纳

每次拉着您温暖的衣襟

我就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您曾用滴滴鲜血将我从小喂养大

天大地大不如母亲的“爱”伟大

河深海深不如母亲的恩情深

母亲,您是我日日朝拜的一尊佛

您是扎进我血里肉里

开在我心里梦里一棵不老的仙姿奇葩

有妈的孩子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无论过去、现在、今天、明天

您是赐我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您是我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您是盛开在我心灵深处永不凋谢的一朵雪莲花

母亲无论何时何地

只要您还站在我身边

就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富贵荣华

母亲无论你年轻或已不再年轻

我绝不会丢弃你

如果需要的时候我会用女儿鲜活的生命

将您的养育之恩深深来报答

母亲节感恩诗歌13

孩子

你的成长只有一次

娘亲要陪着你长大

待你羽翼丰满定放你去飞翔

孩子

在娘亲眼里你一直初生的样子

我怎么舍得放下你

五十公分,三点二千克

凌晨一点、两点、三点、五点

那是孩子不定时醒来的时间

那也是娘亲应该醒来的时间

孩子

你“折磨”娘亲是认真的你撒娇的对象专属于娘亲

累并幸福着

从爱哭到爱笑

从穿在身上的衣服一天天变短

每一次打预防针、每次体检

每个瞬间娘亲都没有错过

剪指甲、洗衣服,洗澡澡……

百日照、半岁照、一岁照……

娘亲都没有错过

孩子

你哭,是你们的无辜

你笑,能赢得娘亲的天下

你照片占满了我的手机相册

孩子

未来的未来

你永远是娘亲的孩子

永远是那初生的孩子

母亲节感恩诗歌14

今夜星光无比

波光荡漾

夜曲悠扬

母亲的手指缠满青春的圣洁

五叶树上长满沉如秋天的诗歌

她的儿子站在颤人的发丝上

不要激动我嘴角吹出的那缕箫声......你的生命感动了我随你而去的梦楚

一年年的秋天我在树下打马而过

一年年的秋天

我在树下

打马而过

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爱

绵绵的爱里有深深的情

深深的情里有浓浓的意

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

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

母亲是我生长的根

我是母亲理想的果

我长大了母亲的黑发却似枫叶上的寒霜星星点点闪着银光

我深深地吻着那些岁月的痕迹

捧掬我一颗心献给您

愿芳香醇厚的甜蜜萦绕您的生活

愿我银铃般的笑声盈满您的眉间

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您的心田

一片绿叶饱含它对根的情谊

一首颂歌浓缩我对您的敬爱

让您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让芬芳伴您走过悠悠岁月

母亲节感恩诗歌15

在我的心灵之中,有个地方深不可测,其竟从未所问,你是那希望之火,为我照亮我的前程,照亮着希望,在每个黑黑的夜里,牵挂的是您,在每个寒冷的夜晚,是您给我无尽的温暖,天空下起雨了,每个雨滴都在述说。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的诗歌

母亲是本厚重的书,足够一生去品读!

母亲节赞颂诗歌 篇8

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

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

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

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

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

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母亲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献给母亲的歌》

当第一声心跳响起

就与你结下不解之缘

就算我活到一百岁

你还是我的母亲

我身上流动着是你的血

那怕在子宫里

也要伸拳踢脚

演示你的性格

我才呀呀学语的时侯

你就教我

要学洁白的小兔

活泼,善良

可我却问你

长大以后

能否和你一样

打小孩的屁股

那不是我的顽皮哟

是历史重演

因为

我灵魂深处

留着你儿时的淘气

我每天唱一万首歌呀

又怎能道尽你的劬劳

只好把你的恩情储蓄

沿着你的脚印

做个及格的母亲

《母亲的爱》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灿烂,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快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的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外面的阳光是如此灿烂,

绿树环绕下的花朵繁簇紧缠……

我欢快的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确时时忘不了这是您送给我的珍贵礼物。

不想再提您对我的无微不至,

不想再提您对我的劳累辛辞。

它永远是未知数,

永远也写不完,捉不尽。

曾经您对我说,

我是您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

感谢上帝将我赐予了您。

现在我要告诉您,

妈妈,您也是一样。

母亲,您知道自己有多伟大吗?

在我眼里,

您是世间美好事物的化身,

永远是神圣的;

您是我心中的天使,

今后不仅只让您守护,

我也会守护着您。

也许别人会觉得夸大,

但对我而言不然。

面对这些贫乏的语字,

母亲节儿童诗歌 篇9

【关键词】母亲;儿童阶段;教育职能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母亲,担任了儿童早期教育中第一重要人的角色。但是现代社会,许多女性在分摊职业和社会责任时,履行母亲职责的时间和范围却缩小了,很多女性在做了母亲之后,还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职能是什么,重视教育但不知道怎么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

早期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作为母亲,要想对孩子实施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就必须要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也需要首先了解儿童阶段的划分。

一、儿童阶段的划分

关于儿童阶段的划分,一般是采用儿童心理学根据儿童在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来划分的。我国心理学者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时期:1.乳儿期——出生~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岁;6.青年初期——14,15~17,18岁。因此,儿童期是指人生自胎儿期至青春期初期的阶段。但目前,社会公认的儿童年龄段为0~12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母亲在孩子13岁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青春期之后父亲的作用则更大。因此本文所界定的儿童早期阶段就是少年期以前的儿童阶段,即0~12岁的儿童。

二、母亲在儿童早期阶段的教育职能

1.乳儿期(0~1岁)——“母子感通”的建立期

由于怀孕、生育和哺乳功能天生为女性所独有,教养子女的功能,也就成了女性生育及哺乳功能的延伸。胎儿还在腹中的时候,其身体素质、感官能力、语言形成甚至性格都不同程度受到母亲的影响。瑞士小儿科医生舒蒂尔曼曾专题研究过新生儿的睡眠类型,他将产妇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两种类型,然后分别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早起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起的习惯,而晚睡型母亲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晚睡的习惯。可见,母亲与孩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母子感通”。医学界认为这种“母子感通”大约在胎儿出生前三个月就已形成,并在出生后数日内,特别是出生后数小时内最终建立。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有妈妈陪伴,就会有安全感;认准了妈妈,就会和妈妈最亲。这一时期的孩子不光需要食物的喂养,更需要心灵的哺育。因此,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2.婴儿期(1~3岁)——早期教育的关键期

婴儿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因为0~3岁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具有天才般的学习和吸收能力。作为母亲,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期,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这个时期的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是学习和模仿的重要心理阶段,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记忆力也很强。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孩子识字,效率会很高。但是,这时的儿童也会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3岁的儿童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因此,母亲必须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同时遏止孩子坏习惯的形成,并对其实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婴儿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在西方,孩子在1~3岁基本上是完全由父母直接哺育的。而在中国,许多母亲在这一时期,将第一教师的天职交给老人或保姆,每天早出晚归,与孩子真正共同相处的时间很少,而孩子也得不到与母亲之间的亲子互动。母亲与孩子的教育纽带被扭曲,这种育婴模式浪费了人生一世最宝贵的黄金时期。

3.幼儿期(3~6岁)——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期又叫学龄前期,是儿童智力、思维和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迅速,思维具有直觉性,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想象力丰富,表现在他们的游戏等活动中。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但这种现象在6~7岁以后会慢慢改变。因此,在学龄前这个阶段,母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很重要的。这包括对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已相当丰富,但不太稳定,缺少控制。儿童5岁后,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积极评价的儿童会比较自信;而经常受到否定、消极评价的儿童则容易产生自卑感、孤独感。这些脾气、性格、情绪、行为的特别表现,常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成长必须有母亲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母亲是孩子情感世界的支撑者,是孩子每一步成长足迹的见证者。

4.童年期(7~12岁)——社会交往的关键期

童年期又叫学龄初期,这时的儿童处于小学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由于学龄期儿童以学习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情绪情感内容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在班集体的地位、同伴间的关系,都会使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作为母亲,应该学会协调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此,母亲是家庭中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教师。

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行动的冲动性开始减弱,能慢慢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从总体上讲,这一时期儿童行为往往在“果断”中露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依赖。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因为他们即将进入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作为妈妈,要有预见性,针对孩子即将成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让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阶段。

总之,为人母亲是一件劳神的事,教育孩子需要付出无数的牺牲和持续的努力。作为母亲,只有懂得了自己在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职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的实践家。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因此,可以这样说:母亲所肩负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与国家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叶婕妤.13岁以前妈妈决定孩子一生[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2.

[2]王东华.发现母亲[M].人民出版社,2008:25.

[3]张晓宁.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意义及制约因素的初步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8-19.

[4][苏] 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6.

[5][德]福禄倍尔,孙祖复译.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

母亲节儿童诗歌 篇10

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粗略可分为善良型、邪恶型和亦好亦恶型三类,而从时间推移角度探讨母亲形象之变化的研究,除便于发现社会变迁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联外,更有利于印证母亲形象中亘古不变的核心要素——母爱。

在日本,“童话”一词最早见于江户时代,当时把民间传说中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称之为“童话”,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的“童话”。使“童话”真正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并赋予其当之无愧的内涵的,是严谷小波、小川未明、铃木三重吉等1近代儿童文学家的功劳。他们从明治末期至大正时代的创作活动被视为近代日本儿童文学的发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童话”几乎就是“儿童文学”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二战后的儿童文学对传统“童话”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大大地超越了传统模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儿童文学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战对日本儿童文学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它是传统向现代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儿童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母亲的文学形象也以此为界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以二战为分界,试论证战前与战后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的变迁。

一、二战前的母亲形象

明治24(1891)年,严谷小波发表了被称为日本近代儿童文学鼻祖的《黄金丸》,小说以它幽默的笔触及其将现代情调和江户戏剧文学的传统恰到好处融为一体的风格,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广大的读者。《黄金丸》讲述的是,善良的母犬“花濑”为了保住腹中的幼犬,眼看着公犬“月丸”被恶虎吞食,却无能为力。她按捺住对“月丸”的惭愧之情,苟且生存下来,并平安产下幼崽“黄金丸”。“花濑”将“黄金丸”养育成一只体格彪悍的公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和恶虎一争高低了,你要为你父亲报仇啊!”她留下这句话,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给死去的丈夫报仇雪恨而延缓自己的生命,一旦把幼崽养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刻不容缓地去追随逝去的配偶,“花濑”的形象正是明治时代家长制度下的日本母亲的典型代表。

而坪田让治2的《母亲》则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的纪实性儿童文学作品。让治的妈妈37岁时守寡,她剪去长发,以表明自己一定要把孩子们拉扯大的决心。为了摆脱牙痛的困扰,她一次竟拔去20颗牙。她就是这样带着几近疯狂的忘我和刚毅,一门心思全部扑在养育子女上,一生虽含辛茹苦,但却与灾病无缘。

另一部感人之作是はらみちを3的《我的妈妈》,母亲对子女的拳拳之心是作品的最大看点。“我”上小学1年级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号哭了三天三夜后,便开始为养家糊口而操劳”。她种水稻、养蚕,除了繁重的农活外,每天还要接送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我”上下学,妈妈的辛劳超乎常人的想象。不仅如此,妈妈从不因“我”是个残疾儿而自卑,每日大大方方地背着“我”在人前来来往往,“我”能够正视不幸命运的勇气就是从妈妈身上获得的。她虽不懂太多的道理,但却称得上是最优秀的残疾儿教育家,她的伟大见诸于母亲的本能。

以上列举的是二战前儿童文学中所描绘的母亲,她们在封建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下,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儿女,那种忘我的献身精神感人至深。这也是为什么文学家、诗人总是把最高的赞誉留给母亲的原因。

只有一个妈妈,

世上只有一个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

永远只有妈妈好。

——北原白秋《母亲大人》

我的妈妈,

是语言所无法描述的,

是我一生一世都形容不出的。

——はらみちを《在妈妈的背上》

二、二战后的母亲形象

二战后,尤其是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巨变,日本儿童文学中的重要角色——母亲形象也渐渐地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

(一)从“専業主婦”到“兼業主婦”

虽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天经地义地一直沿袭至现代,但当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作为劳动力的补充,妇女必然要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投身社会。日本亦不例外,伴随着经济腾飞,职业妇女的比例大大增加,身受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的母亲们也颇为不易,但成为母亲走出家门的牺牲品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年幼的孩子们。

我不要玩具也不要蛋糕,

我只要妈妈在家陪我。

晚上上床时

妈妈总不在家,

总是我一个人睡觉

稚嫩的诗句承载着孩子们的孤独,那些渴望母亲陪伴的哀求令人动容。

(二)从“慈母”到“厳母”

现代儿童文学中的妈妈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了,母亲形象开始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那些描绘缺少爱心、刁蛮刻薄的妈妈的作品成为其主要类型。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是从封建礼教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女性的个性暴露,又可看作是对生活重压的发泄。但无论怎样,妈妈脾气变坏的直接受害者还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们。

有儿童诗为证 :

我把地扫好,

妈妈却说 :“瞧你扫得不干不净的”。

我收拾东西,

妈妈挑刺道 :“不是告诉你不能放这吗?

别把什么东西都摆在上面,

你怎么就不听呢?”

……

只要我和弟弟打架,

妈妈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 :

“你是姐姐,就不能让着弟弟点吗?”

我从来就没做对过。

妇女步出家门应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比起被妈妈抛弃的孩子来,有个吹毛求疵的妈妈还算幸运。那些由于母亲出走或父母离异而解体的家庭已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失去妈妈的孩子用诗吟道 :

放学回家一看,

妈妈的衣服啦,

家里的东西啦,全都不见了。

妈妈扔下我一个人搬走了,

妈妈不要我啦。

离异后的母亲即使再婚似乎也不能弥合孩子的心理创伤,且看受到继父歧视的孩子的痛苦心声 :

新爸爸,我讨厌他。他一点都不喜欢我,他只带哥哥去肯德基,给哥哥买炸鸡吃,却从不带我去。

(三)妈妈不再为“家事”操劳

1. 做饭

古训云 :“君子远庖厨”,战前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多描绘在灶间忙碌的妈妈,而爸爸则总是在读报。

妈妈单手敲开鸡蛋,在平底锅上麻利地煎着。……孩子用羹匙挖起一块蛋黄尝了尝说 :“鸡蛋里都是什么呀?是蛋黄和蛋青吧?”“没错。”正在看报纸的爸爸应道。

——神泽利子《熊的孩子维夫》

但二战后,在小学的家政课上,男孩和女孩共同学习简单的针线活及烧菜做饭,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儿童文学中描绘男性做家务的明显增多。

田鼠兄弟提着大篮子向森林深处走去。他们嘴里念着 :我们是田鼠兄弟,在这个世上,我们最喜欢的是做饭和吃饭。

——中川李枝子《古力和古来》

2. 缝纫

明治时代的儿童文学中有用“しごと(仕事)”为“裁縫”这个汉字词注音的例子,这里反映出的是当时的社会观念——针线活是女人分内的工作。二战前,即使是在雇得起用人的富裕人家,缝制衣物被褥和上灶掌勺一样,都属于女主人责无旁贷的工作。而且,万一丈夫撇下一家老小离开人世,针线活还可以成为女人最现成的谋生手段。

我就剩下你一个了,你可一定要结结实实地呀,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呀”妈妈这么唠叨着,把静雄紧紧地搂在了怀里。夜里醒来,每每看见妈妈坐在静雄的枕边,就着昏暗的油灯一针一线地做着活计。

——山田花袋《小小鸽子》

但,随着制衣业的发展,缝纫在主妇生活中所占比重呈递减趋势。现代人会钉个扣子、缝合个开线便足以应付生活,针线活已不再是妇女必须承担的劳动了。因此,二战前儿童文学中常见的做针线活的母亲形象在现代作品中已很难找到。同样,母亲洗衣、打扫卫生等场面也不再被儿童文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了。

3. 育儿

如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妈妈们的家务负担,但“育儿”却一如既往是妇女的天职。虽然如此,母亲们的育儿观念的转变还是不容忽视的。

弟弟不再哭了,但他的脸色很难看,愤愤地回头瞪着我。妈妈把弟弟安顿到床上躺下,便来找我算账 :“文一,你怎么能胡来呢。真弄成个残废什么的可怎么办呐。你爸又不在家,弟弟伤成这样,我可跟你爸怎么交代呀。”

——市川铁太郎《兄弟打架》

可见,在旧时,虽然是母亲在拉扯孩子,但说到底她们只是在按一家之主——丈夫的旨意行事,有关孩子问题的最终决定权并不在母亲手里。但是,二战以后,家长制土崩瓦解,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育儿问题上她们有着与丈夫同等的权利,或已成为超越丈夫的主要责任者。

三、结束语

如上,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儿童文学中母亲形象的变化做了一个粗略的考察。归根到底,这种变化只是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但,即使是在“後継ぎを育てる”(养儿继承家业)、“老後を養ってもらう”(养儿防老)等观念日趋淡漠,女性自强自立的现代,唯有一点是恒古不变的,那就是母亲对子女无私、仁慈的爱。它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母亲的伟大也正表现于此。

摘要:对日本儿童文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传统“童话”转向现代“儿童文学”的契机,作为儿童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母亲的文学形象也以此为界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以二战为界,论证战前与战后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的变迁。

上一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2024年期中考试前的国旗下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