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2024-07-18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精选12篇)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篇1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有人说

梦里才有现实

我的梦里

含着你的名字

究竟是不是一场梦

梦里梦到

醒不来的梦

等待遇见

想在中秋圆梦

遇见想念

绵绵不绝的`念想

你知道我爱过你

我知道,你知道

点点滴滴

我知道你爱过我

你知道,我知道

往日云烟往日情

爱过你

不止现在

等过你

不止未来

沉默不语

聚散随意

气量比才干重要

有才干者

为人所爱

有气量者

才能爱人

在最深的绝望里

遇见最美丽的风景

爱不是靠近别人

让别人

喘不过气来

这种爱

是别人不需要的

我给过你

每个人都有属于

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让每个灵魂

经历它自己的功课

我们来世界的目的

是为了爱自己

梦里的现实

是无可奈何的时候

都得退一步想

什么委屈都受过了

何必单在

这一点上較真呢

回忆被折叠起来

把过去照得虚妄

漫长抗衡着须臾

把悲伤炼化成透明

怀念把绝望

焚烧成憧憬

我知道这是迷恋

可能随时来

随时去

它只是生活的过客

它只是一段

短暂的浪漫

然而它进入

我们空虚的内心

我已领教它的魅力

把梦想照进现实

那一刻

迷恋变成了爱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篇2

关键词:中西诗歌,比较, 方式,内容

爱情, 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人们对爱情都怀有共同的心理与追求, 这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都能彼此欣赏有关爱情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基础。不过,同时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和西方却是大异其趣的。对中西方爱情的情趣及其成因作一番比较分析是很有兴味的。?一般地说,中国的爱情诗和西方的爱情诗的不同情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方的爱情诗一般与表现人伦融合在一起,写人伦往往也以恋爱为中心。中国的爱情与人伦是有明显区别的。如果说西方始终重视男女的爱情,而中国的诗则更偏重于人伦。中国诗中表现亲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的内容几乎与爱情占有同等地位。如《静女》、《溱洧》,屈原的《湘夫人》、《山鬼》,李商隐的《无题》,但就某一个具体作家来说,则真正以大量爱情诗著称的则很少。在西方诗人中如歌德与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兰与兰波诸人虽也以友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他们大量的写男欢女谑、男女情爱,从恋爱中去寄托人生的哲理,去享受生活的无穷乐趣。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五十首《别离》,诗人宣称他心甘情愿做他爱有的奴仆。“既然是你奴隶,我有什么可做,除了时时刻刻伺候你的心愿我毫无宝贵的时间可消磨,也无事可做,直到你有所驱遣。”大有恋爱至上的味道。

第二:中西爱情诗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 赞美爱情, 勇敢追求爱情为主要内容, 中国爱情诗则着重表达与恋人的相思别恨, 悲欢离合。因此, 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伯兮》)就是一首妇人思念征夫的诗;又如“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写出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反观西诗,以勃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我是怎样地爱你?》为例:

我是怎样地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

我爱你的程度是那样地高深和广远,

怡似我的灵魂曾飞到了九天和黄泉,

去探索人生的奥妙, 和神灵的恩典。

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 我爱你不息,

像我每日必需的摄生食物不能间断。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白朗宁夫人不仅热情讴歌了爱情,甚至毫不隐讳的表示她对白朗宁先生的爱胜过对上帝和宗教的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英国教会才对这首诗一直持反对态度,也许因为这首诗曾引起过争议和贬斥,所以这首诗才更加风靡世界和倍受欢迎。

第三:中西诗歌的另一个显著不同点是,西诗热情奔放,感情如火般热烈,其文字常常爽直率真,直抒胸臆,甚至直言不讳;而中国古诗则委婉含蓄,哀婉朦胧,迂回曲折,欲语还休。当然中诗中强烈抒发情感的作品也有,如《诗经》里的《君子于役》以及两汉乐府的一些篇章,但整体说来是占少数的。先看两首中诗: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李昌绪《春怨》)

这首诗反映了妻子怀念远征的丈夫, 但诗人并未一语道破, 而是描写客观, 寄托内情, 婉约曲折。对彼此的爱情不著一字, 但思念之意尽在其中。

“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醉花阴》不点破情,而相思之苦却跃然纸上。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两首英国爱情诗:

Western wind, when willth勃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ou blow

Anonymous

Western wind, whenwill thou blow

The small rain down can rain?

Christ, if my love were in my arms

And I in my bed again!

这是一首英国较早的民谣 (ballad) , 也可称之为离情诗, 言者盼望自己的爱人, 犹如大地盼春风 (西方的WesternWind相当于我们东方的春风) , 万物盼春雨 (前两行) ;他 (她) 如饥如渴地盼望自己的爱人回到自己的怀抱 (”inmyarms”) , 回到自己的“床头” (“inmybedagain”) 比起中国那些含蓄的爱情诗来,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思是何等的明白而直率!

再看一首英国诗人彭斯(Robert Burns)的一首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的爱人象一朵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初开;

啊,我的爱人象一支乐曲,

它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漂亮,美丽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一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到太阳把岩石烧化,

我会一直爱你的,亲爱的,

只要生命之源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让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亲爱的,

即使我们万里相隔。

他的感情奔放、炙烈,袒露的爱的表达让每一位读者立刻感受到灵魂的震撼。人们不需揣摩就可领会他的意思,他的情感是明朗的,一泻无余。

第四:西方的爱情诗往往不屑于自然的烘托,而中国的爱情诗则常常与自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托物起兴,融情于景。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就双双取悦于“河之洲”,来与青年男女之情。又如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言辞归雁南翔。”秋气清凉,草木枯萎,燕归雁翔,君在他乡,其思君盼归之心,不言而喻,尽在辞中。再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中诗的委婉曲折,通过外在环境或具体、典型的外在形象的描写去激发读者的想象不同,西方诗人们注重主观抒情, 常常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直接进行内心告白。如拜伦的《雅典的少女》一诗中开头第一句就是“你是我的生命, 我爱你。”;马洛的《牧羊人》的开头“来吧, 和我生活在一起, 做我的爱人”;还有勃朗宁夫人的《我是怎样地爱你》的开头:“我是怎样地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等等。

第五:爱情是个诱人的主题,美轮美奂的爱情诗令人目不暇接,常叫人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我们在绚丽多姿的中西爱情诗中探幽揽胜时,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中国诗作者男性假托女性之口写诗的甚多。如: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上部》 (朱庆馀)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买卜人。《望夫词》 (施肩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无名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 (杜甫)

在中国,夫妻、夫妇、子女、男男女女等词序表明男先女后的原则不可颠倒,过去出嫁的女子要在姓氏之前冠以夫姓;在汉语中,不少坏字眼,也多以“女”字作偏旁部首,如:嫉妒、奸淫等等。可见,女子地位低下。同时文人骚客十分看重功名事业,追求“立功、立法、立言”之三不朽。择偶得命于父母媒妁之言,嫁后须“主中馈”“奉箕帚”,妇女受教育的条件很差很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就必然导致女性诗人的甚少。再加上男司外,女司内的分工,妇在家则“入厨下”,夫在外则“寄寒衣”,因而妇女一般内心痛苦,这个内心痛苦复杂情感的领域,自然为男性诗人所发觉,所利用。因此,中国爱情诗诗人常假托女子之口,来唱对男子,丈夫的恩爱情深,抒写远离的相思情苦,渲泄被遗弃的怨和恨。在西方,宗教色彩浓烈,加上又受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影响。妇女地位比之于中国要高得多。比如在古代希腊传说中,人类本是一种四手四脚,圆脑袋,两张面孔的球状生物。万神之王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过于强大,危及自已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君权统治,便举起雷电,手杖,将人类一劈为二,但分开的一半却拼命扑向另一半, 想重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爱情,因此西方男子传统称自已的妻子为“我那更好的一半”故而,女子的个性理想、智慧、才干,以至学识,常是男子景慕的对象,这样,就使得西方爱情诗多是男性对女性的仰慕,如本琼生的《致西利娅》。

以上重点探讨了中西爱情诗不同的几个方面, 但这些不同点并非是绝对的。我读英国诗常常联想到中国诗;读中国诗又常常想到英国诗。这种联想反映了文化的沟通, 情感的沟通。正因为有这种沟通, 我们才能彼此欣赏异国的诗歌。我们是中国读者, 了解中西爱情诗的异同, 就能更好欣赏西方爱情诗, 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而更好地丰富与发展我们民族的诗歌艺术。

参考文献

[1]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陈学斌, 刘彤.中西爱情诗之诗学差异及成因[J].赣南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2006.

诗歌里的爱情(外二篇) 篇3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般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

——泰戈尔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混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风》陆游

时间:(陆游礼部会试失利,回到家乡。)莺红柳绿的春天

地点:沈园

人物:陆游、唐婉、赵士程

背景:唐婉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

陆游:“如今你已为人妇,我……”

唐婉:“什么都不用说了,士程还在那儿等我呢。”

(此时唐婉心中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涌上心头,泪珠儿似断了线一般,不住地流,流进了陆游的心里。)

陆游:“婉儿……”

(唐婉正与赵士程在池中水榭上进食。她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

陆游:“唉,这真是讽刺啊,讽刺啊……”

(画外音:这是一场真正的爱情悲剧。昨日情梦,今日痴怨绕尽心头。陆游和唐婉毕竟是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红藉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

时间: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地点:木兰舟上

人物:李清照

背景:赵明诚出外求学,李清照独守空闺

李清照:“我的郎君,你何时会归来?同我共赏皎月,同我吟诗作对,同我双双泛舟? ”

(李清照独自登上兰舟,想借泛舟而消愁,排遣心中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并非悲歌当泣,她只是不想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而是设想对方也思念着自己。)

李清照:“唉,青春易老,时光易逝……”

(李晴照不由得感叹青春韶华的脆弱,回想起自己与夫君如胶似漆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李清照:“……”

(低头欲语,眉头紧锁)

(李清照还是幸福的,虽然与赵明诚有短暂的别离,但能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她对明诚的爱,这爱是旖旎,纯洁,而又心心相印的。)

说了一遍请再对我说一遍说我爱你

即使那样一遍遍地重复

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

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在山谷和田野中

如果它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纵使清新的春天

披着满身的绿装降临也不算完美无缺

爱四周那么黑暗

耳边只听见惊悸的心声

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之中

我嚷道再说一遍我爱你

谁会嫌星星太多每颗星星都在太空中转动

谁会嫌鲜花太多每朵鲜花都洋溢着春意

说你爱我你爱我一声声敲着银钟

只是要记住还得用灵魂爱我在默默里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英]布朗宁夫人

时间:1844年

地点:英国

人物:布朗宁夫人和她心爱的“他”

背景:“他”比布朗宁夫人年轻六岁,但他们却互相爱慕,企图冲破世俗的枷锁。

布朗宁夫人:“请不要再说这样不知轻重的话,你我是不可能的。”

“他”:“我要说,我要说。我要每天送给你鲜花,带给你欢乐。我要让你每天都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布朗宁夫人:“不,我父亲是不会允许的,那些美好的场面就请你将它们留在你的梦境中吧。Farewell(再见)。”

(画外音:布朗宁夫人最终和他结婚,但她固执的父亲至死都没有宽恕她,接着又是丈夫死去的噩耗。布朗宁夫人在丈夫死后曾说:“除了爱,什么都不是爱的对手。”)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我嗒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最美妙的声音

片断1

最美妙的错误&最美妙的声音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爸爸又唱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歌。“是‘长亭外,我都跟你说了无数次了。”我不耐烦地对爸爸说。“是吗?我觉得‘长城外更好听。”爸爸强词夺理道,“我都唱了几十年的‘长城外了,就别改算了。”唉,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歌曲被翻唱错的原因了。“唉,真是‘长亭外啊。”爸爸翻了翻那本破得掉皮的音乐书无奈地说。自那以后,爸爸很少唱歌,并不是因为他怕唱错,而是因为他失去了唱歌的那份心情。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是一个思乡的人,所以他才会唱出‘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他是用他的心,用他的感情在唱歌。“长城外”,这是一个最美丽的错误,也是一个最美妙的声音。

片断2

最殷切的守候&最美妙的声音

小A是一个聪明却又调皮的学生,他从B中学转到了C中学。B中学的班主任对小A很好,总是嘘寒问暖。但小A仍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他不交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小A到了C中学后仍然是那样。有一天下了晚自习,小A想起了自己在B中学时,他的班主任对他很好,今天又是教师节,不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她。他看了看手表,呀,都10:50了,老师恐怕睡了吧,但是错过今天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又有点可惜。于是他下定决心拿出手机给老师打电话。“嘀嘀……”电话里仍是忙音。“喂?”电话那端传来了一个疲惫的声音。“喂,老师。”小A兴奋不已。“哦,有什么事吗?”老师问道。“老师,是我啊。”小A感到些许的失望。“哦,是你?21号。”老师听出了小A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你在那儿还好吗?作业有没有按时交?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啊?”“我还是老样子呢,还有作业没做完,不过我正在努力改进呢。”小A俏皮地说,“老师,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小A回到寝室,突然手机又在振动。小A一看屏幕,是老师的语音留言,他打开听了听:“要做完作业再睡觉哦。”这是一份最殷切的守候,也是一个最美妙的声音。

片断3

最动感的声音&最美妙的声音

当代的高中生除了繁重的学业外,还有一大堆的精美音乐CD。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回家的路上,总是能听到最新、最潮的音乐。他们会随着音乐摇动手臂,伸展躯体,这音乐给了他们灵感和动力。音乐,给了他们最动感的青春,最美妙的声音。

声音让我说,说出最美妙的声音。

身陷《围城》

钟书先生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

《围城》,我实在没看懂多少,也没看出多少深意。但看小说又何需注释呢?于是,很多读者每对一本小说发生兴趣,就对作者也发生兴趣,并把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当作真人真事。有的干脆把小说的主角视为作者本人。高明的读者承认作者不能和书中人物等同,不过他们说,作者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离不开他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感情。这话的确很对。可是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创造的故事往往从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经验。要从创造的故事里返求作者的经验是颠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经过创造,就好比发过酵而酿成了酒,从酒里辨认酿酒的原料,也不容易。我有机缘知道作者的经历,也知道酿成的酒是什么原料,很愿意让其他人看看真人真事和虚构的人物情节有多少联系,而且是怎样的联系,因为许多所谓写实的小说,其实是改头换面的叙写自己的经历,提升或满足自己的感情。这种自传体的小说或小说体的自传,实在是浪漫的纪实,不是写实的虚构。而《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尽管读来好像真有其事,实有其人。

钟书先生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纯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可能会稍有真人的影子,但事情都属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是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而唐晓芙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方鸿渐失恋后,说赵辛楣如果取娶了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这些话都很对。可是他究竟没有娶到意中人,他那些话也就可释为聊以自慰的话。

作者游雪窦山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天风如海水,屹立作山势;浪头飞碎白,积雪疑几世。我常观乎山,起伏有水致;蜿蜒若没骨,皱颇波涛意。乃知水与山,思各出其位,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固哉鲁中叟,祗解别仁智。

山容太古静,而中藏瀑布,不舍昼夜流,得雨势更怒。辛酸亦有泪,贮胸敢倾吐;略似比山然,外勿改其度。相契默无言,远役喜一晤。微恨多游踪,藏焉未为固。衷曲莫浪陈,悠悠彼行路。

小说里只提到游雪窦山,一字未及游山的情景。

范小姐、刘小姐之流想必是大家熟悉的,不必再介绍。孙柔嘉也是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了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夫妇。孙柔嘉聪明可喜的一点是能画出汪太太的“扼要”: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一个年轻女子,对自己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女人,会有这种尖刻。但这点聪明还是钟书先生赋予她的。

杨绛先生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钟书先生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可是钟书先生毕竟不是个不知世事的痴人,也毕竟不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所以小说里各个细节虽然令人捧腹大笑,全书的气氛,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

在爱情里爱情诗歌 篇4

因为爱情就是一切

拥有爱情本身就已足够

在爱的大千世界里

一样有蓝天,海洋,群峰,森林

草原,布谷鸟,玫瑰,百合请美美地享受里面的一切

紧闭阀门——像一块石头

别让它们流失

谁,若想在他的世界里添加其它元素

那么他的世界必将毁灭

像夏日过于成熟而爆裂的石榴

火山爆发,天空布满乌云

海洋受污染,森林,草原燃烧

鸟儿被折断翅膀,花儿受到摧残

因此,在爱情里,只有爱情

休想容下其它的东西

因为爱情就是一切

爱情的春天爱情诗歌 篇5

记得前世的那年那月那时,

在七夕我们许下山盟海誓,

下辈子我们仍然相爱相知……

这纷繁的红尘喧哗的人世,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爱人你,

第一次相遇便有爱的默契,

幸福从此萦绕弥漫着四季……

多少次微笑着依偎我怀里,

春风吹来了千万年的相思,

情不自禁滚落幸福的泪滴,

我们异口同声说出我爱你……

多渴望我们的.生命像旭日,

永远都是青春阳光的样子,

在岁月轮回中年轻一辈子,

用我无限热忱爱你守护你……

早已经读懂了生命的凄迷,

每个人都有划上句号之时,

多么幸福我们能相伴相惜,

认真爱过今生再牵手来世……

我们一起种的玫瑰最美丽,

最爱我们一起写得爱情诗,

入我怀抱再次轻轻的吻你,

爱的深情中多想没有别离……

与你重逢一眼认出了是你,

爱过千生万世的爱人同志,

从青年爱到夕阳下的默契,

我们一起欢笑永远不哭泣……

亲爱的月下桂花递我醉意,

你的爱意是我永远的希冀,

等风雪绽放梅花我们一起,

爱情的诗歌 现代诗歌 篇6

在茫茫人海中,爱与被爱,都是幸运的。如果彼此相爱,心有灵犀,就该珍惜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心跳;如果是一相情愿,或者一方已没了感觉,就放手他(她)走,就当是过眼烟云,花开花落。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画廊里的美少女》

有蔬菜的静物画和注视它的你,

那么地静。

那静物画中的种种色彩以其自身存在的强度震颤。

假如没有光它们又能怎样?

陌生人,

我喜欢你如此静静地站立在你携带着的光的强度里。

《插曲的尾声》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篇7

关键词:爱情,诗歌,中西方文化,差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作为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 诗歌以其唯美、细腻、夸张和浪漫的文字特点将男女之间那种纯洁、美好、眷恋和自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爱情是诗歌的源泉, 那么诗歌则以其不受羁绊的表现模式和亦抑亦扬的文字张力在表达人类社会最朴素而又微妙的情愫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经典诗篇。在中西方的爱情诗歌中有两首诗歌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以热烈和婉转的表现形式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地久天长的梦想。一首是取材于《汉乐府诗集》里的《鼓吹曲辞》 (上邪) , 另外一首则是罗伯特.彭斯的经典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

《汉乐府诗集》里的《鼓吹曲辞》 (上邪) , 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出奇, 誓词热烈, 致使千载之下, 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跃然纸上。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 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 非不得已, 不会轻动上天的威权。现在姑娘开口便言天, 可想见她神情庄重, 有异乎寻常的话要说。果然, 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相知”就是相爱, 相好。“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 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 后一句则进一步表白了爱情的坚贞。爱情, 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至此不够, 姑娘要进一步地表明心迹。不过, 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 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 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 江水为竭”, 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 夏雨雪”, 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 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 因此字字千钧, 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 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另外, 从反面设誓, 正话反说, 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 而且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得更为深刻了。姑娘设誓, 原本是为了强化“长命无绝衰”之意, 而设誓的结果, 却使人们看到, 原来姑娘对五件非常之事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正常情况下, 山陵是坚定不移的, 江水是源远流长的, 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 高天厚地是永存不变的。这一切, 都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 都可以代表她对爱情的看法。姑娘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 不难窥见。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姑娘的形象显得极为可爱。另外, 全诗多以短语出之, 一句一顿, 若伴喘息, 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合。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一首代表作。据说彭斯的这首诗也是基于对一首传统的苏格兰民歌的改写。它以轻盈的笔触把姑娘比作六月的玫瑰和美妙的乐曲, 形象艳丽、格调轻快。诗人加上一个“初开”和一个“演奏”富于巧思别具新意立刻使姑娘的美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具有了动感。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艳丽玫瑰缓缓绽放, 美妙乐曲纷纷奏起的动态画卷。在给读者留下惬意印象的同时, 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古今中外人们在爱情的态度上都崇尚坚贞。第二节以热情奔放的民歌格调倾诉痴情, 调热烈而感情真诚, 音韵和谐而内容高雅。第三节从实到虚, 从对爱情一般现实化的歌吟转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理想化的爱之永恒。爱的境界得以升华。海枯石烂、岩石熔化、生命飘逝、诗人用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永恒来进一步衬托讴歌对爱情的坚贞不移。气势宏大、豪爽奔放而又立意高远。第二节末和第三节初节与节之间使用一个叠句:“直到四海枯竭”并且全诗多处重复了“我亲爱的”。这种叠句和重复的使用使得整个诗歌首尾相连一咏三叹。它加强了语气深化了主题, 回环叠扣前后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理时空上的回旋延续, 更让人领悟到真爱的永恒不朽。作者用它细腻而又浪漫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幅画卷:风中的蓝铃花, 皑皑的高山, 有位穿白衣的少女, 悠悠地吹着风笛, 羊群在她四周和音, 那是美丽的苏格兰, 你我心中的美丽的苏格兰女郎。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鼓吹曲辞》两首诗都取材于民歌, 但是在对爱情的表达上却大相径庭。前者虽善借比喻将爱人比喻成“玫瑰”、“旋律”等浪漫抽象的事物, 但是对于爱人的赞美是直接的, 表白是热烈的, 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鼓吹曲辞》中的姑娘虽然对爱情同样有着海枯石烂般的坚贞, 但是只是用了五件非常之事来设誓作为支撑点, 没有对心爱之人直白热烈的表白。《一朵红红的玫瑰》和《鼓吹曲辞》之所以呈现出的不同风貌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 以儒家学说为基石的封建礼教统治严密。男尊女卑的传统使妇女长期处于卑微的地位, 妇女对于心爱男子的爱慕之情难以入诗;再者, 由于中国的德性文化重在群体, 以个体的性爱意识为基础的爱情在其中受到严重压抑, 加上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文艺批评原则, 使得中国古代诗人在抒写爱情时也大多含蓄、委婉, 细腻而不宣泄。尤其是以妇女的口吻所写的诗歌, 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托物言志, 让青山绿水红花白云等一些自然界的物象来替代自己表达。此外, 中国自古为农业社会, 所以人们本来对本乡本土有着天然的眷恋, 对山水花云、冰风雨雪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在英国, 其文化由于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圣经》和盛行于中古西欧的骑士文学的巨大影响, 对妇女和爱情有不同于中国的理解。上帝造人的故事既奠定了西方文明尊重妇女的传统的基石, 又说明男女之间相爱结合乃天然之事, 故而放声赞美恋人, 热烈歌颂爱情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往往感情炽烈, 大胆率真, 无羞涩忸怩之态;对女性的描写也是满腔热情, 浓墨重彩, 羡慕痴迷见诸于笔端。

诗歌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和情感精神的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方不同文化背后的差异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最朴素和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2]李春飞.英美名诗赏析[M].广州.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4.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篇8

许多粉丝曾发帖论证过刘诗诗和胡歌在一起的相配指数,认为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刘诗诗是“四小花旦”之一,胡歌位居“四大小生”之列,两人是同门师兄妹,一个能歌善舞,一个做过主持,又都有着偶像容颜、乐天性格,年纪也相差不大,若能爱火燃烧组成“诗歌”组合,那绝对是一对金童玉女……但事实证明,他们更适合做朋友。

胡歌是上海男孩,心思非常细腻,做什么事都习惯准备得妥妥当当,而刘诗诗是豪爽的北京女孩,性格大大咧咧,总喜欢丢三落四,因此在剧组中少不了要受到胡歌的照顾。两人首次合作时,剧组一行人到野外拍外景,当时刘诗诗还是新人,身边没有助理,只随身带了一个小包,而胡歌却背着一只大大的登山包。当天的天气原本非常晴暖,但不知为何拍摄途中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大家只好随便找了个废弃的建筑物躲雨。当时刘诗诗只穿着轻薄戏服,冻得瑟瑟发抖,正后悔自己太粗心没有带件厚衣服。只见胡歌不慌不忙地打开了自己的登山包,从里面取出一袋暖贴,一人发了一片,然后又从包里取了一件冲锋衣,递给正在打哆嗦的刘诗诗,还额外送了她一块巧克力补充能量。刘诗诗当即大受感动,忍不住开玩笑说:“你可真贴心,简直就是妇女之友!”

从此,胡歌便有了一个“妇女之友”的外号,只要是跟他一起拍戏,刘诗诗和剧组的姑娘们从来不担心少带了什么物品,因为胡歌的大背包简直就是个百宝袋,像暖贴、护手霜、指甲剪和零食等物品都应有尽有。有时候刘诗诗来不及吃早餐,就会直奔胡歌的背包,取出零食和点心大快朵颐。看到刘诗诗风卷残云的样子,胡歌常常会开她玩笑:“女孩子哪有像你这样吃东西的,小心将来嫁不出去!”刘诗诗也会一边吃一边反唇相讥:“男生哪有像你这样婆婆妈妈的,小心将来遭嫌弃!”

胡歌烧得一手好菜,闲暇的时候常常邀请朋友品尝自己的手艺。有一次,朋友送了刘诗诗几瓶陈酿,她便提着去胡歌家蹭饭,没想到胡歌不胜酒力,只喝了一小杯就满脸通红,趴倒在了餐桌上,而刘诗诗一口气灌倒了在座的好几个男生,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洗了把脸就跑去跟剧组谈合约。从此,刘诗诗便获得了“诗爷”的称号,成为了男士们不敢小瞧的女中豪杰。此后再有人灌胡歌的酒,他便常常央求刘诗诗帮自己挡驾。看到二人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样子,不少人便开玩笑:“你们俩在一起倒是蛮配的,一个诗爷,一个妇女之友,性格方面刚好互补,你们又能合得来!”

“跟他/她?不可能!”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这种混搭范儿,做情侣也太冒险了,还是当朋友比较靠谱……”胡歌总结道。刘诗诗也赶忙点头:“就是就是,我俩当恋人是要笑场的……”

支持不需要理由

因为多次合作,胡歌和刘诗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铁,熟得就像一家人,二人有什么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向对方求助。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饰演若曦之后,刘诗诗的知名度开始暴涨,有关她的负面消息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步步惊心》尚未播出时,网络上便有人批评刘诗诗长得不够美,胜任不了若曦这个倾国倾城的角色,说她一定是有背景,或是靠潜规则上位;电视剧播出后,又有人质疑刘诗诗整过容,还捏造出了她靠富二代男友上位、与老友杨幂闹不和等假消息。每次浏览这些信息,刘诗诗心中便委屈不已,甚至产生了退出娱乐圈的想法。

在刘诗诗最难熬的阶段,胡歌常常发短信给她,鼓励她向前看,不要理会无聊的杜撰。有一次一起吃饭,刘诗诗忍不住向胡歌抱怨:“我就是想踏踏实实演戏,靠自己的实力换取酬劳,怎么就这么难呢?为什么总有一群人跟在后面黑我损我,恨不得我早点情绪崩溃?”胡歌拍拍刘诗诗的肩膀:“丫头,你想想,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特落魄的小演员,戏演得不好,根本就没人记住你,圈子里也没什么人看得起你,那现在还会有人黑你吗?”

“当然不会。”刘诗诗回答。“那就对了,越是优秀的演员,遇见的是非就越多,你有了名气,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很正常的。其实有时候,抹黑也是赞美的另一种表情,正因为你红了,才有人跳出来骂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不会舒服一些?”听了胡歌的话,刘诗诗果然舒服多了,不再对外界的声音耿耿于怀。

再度合作时,胡歌特地送了两本书给刘诗诗,一本是《钝感力》、一本是《金刚经修心课》,他告诉刘诗诗:“不妨变得钝感一些,这就好比一个人被蚊虫叮咬,如果忍一忍,皮肤上的包就自己消退了,但是如果太敏感,不停去抓挠,皮肤就会受伤,会得湿疹,对待绯闻也是如此。做演员也要修心,像《金刚经》里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外界环境就不会困扰你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与修炼,刘诗诗终于收获了强大的内心,对外界的流言与中伤安之若素。有记者再拿“听说你片场耍大牌,还跟闺蜜闹崩,被杨幂唐嫣她们孤立”“网上有人高喊刘诗诗滚出娱乐圈,你怎么看”等话题问她的时候,她也只是一笑置之,坦然答道:“我不是大熊猫也不是人民币,没办法做到人见人爱,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生活需要一念执着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胡歌在2006年遭遇过车祸,当时他的脸部受伤非常严重,不仅缝了多针,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视力。恢复健康之后,他还是需要隔一段时间就去医院复查一次。有一次他走出医院时刚好被一位记者拍到,第二天报纸上就传出了胡歌整容的消息。其实,胡歌容貌发生改变都是车祸后的修复矫形引起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刻意整容,但媒体的娱乐版还是传得沸沸扬扬,说胡歌为了获得新角色而花大力气整容。看到新闻的时候,刘诗诗正在横店拍戏,她很担心胡歌的感受,便发了一条短信给他,里面写道:“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条短信,是半年前刘诗诗心情低落时胡歌发给她的,所以收到她发来的短信,胡歌不禁莞尔,回复道:“放心啦丫头,我的状态很好。”

拍摄《步步惊心》时,刘诗诗和吴奇隆表现得非常合拍,2013年下半年,吴奇隆在内地的工作较多,便时常约刘诗诗吃饭聊天,两人之间慢慢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有一次,吴奇隆暗示刘诗诗自己很喜欢她,这让刘诗诗有些不知所措。说实话,她对吴奇隆的感觉也不错,但同时又担心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太大,而且吴奇隆又是热点人物,怕两人如果在一起走不到最后,所以她没有回应吴奇隆,这让他非常失望。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诗诗都表现得失魂落魄,去上海参加活动时,竟然没有看到站在后台的胡歌。见她呆呆的,胡歌忍不住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喂,傻丫头,想什么呢?”看到胡歌,刘诗诗有点激动,私下里问他:“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可是这个人的年龄和你差好多,你会不会选择开始这份感情?”“嗯,这个问题嘛,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对方,你还记不记得我为《步步惊心》唱的主题曲《一念执着》,其实人活着还是需要一点执着的,如果是真的爱上了,年龄、距离、地位等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只需要勇敢和坚持就够了。你这丫头,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不会是喜欢上谁了吧?”刘诗诗笑而不语。

不久之后,刘诗诗就勇敢地接受了吴奇隆的表白,开始勇敢经营自己的爱情。这份感情赢得了诸多的祝福,却也激怒了一部分她和胡歌共同的粉丝,关于二人闹不和的消息开始越演越烈,双方的粉丝甚至开始激烈对骂,互相封杀,闹得天翻地覆。但对刘诗诗与胡歌来说,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多年建立起来的感情不会因此而受到丝毫的影响。他们会用一辈子将这段友情续写下去,多年以后,他还是她的闺蜜,她也还是他的兄弟。

爱情三步曲爱情诗歌 篇9

我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我们走到了彼此的心里

我们手牵着手流浪

我们被别人叫做情侣

我们总是闻着花香

在月光下约会

好像有人把它叫做

花前月下的情结

月光从来就不是皎洁

因为总是充满情人的眼泪

书上的故事

总没有现实的精彩

爱情的神话

就像一杯老黄酒

我们彼此倾诉忠肠

好像这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一样

一切的声音都消融了

只剩你的呼吸和我的心跳

我们走过了四季

我们忘却了流言

我们有着精神的相依

我们即将踏上永远的征程

我们走在红毯上微笑

我们喊出了爱情的誓言

我们走过了青春

我们迎来了晚霞

我们用着苍老的手彼此抚摸

我们望着满头的白发

默默的微笑

我们从没有轻言后悔

描写爱情的诗歌现代诗歌 篇10

爱情,像是邂逅一场盛景后,摆出美丽苍凉的手势。就如: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因为爱情》

桂花下,沁心的香味

蔷薇下,烈焰的颜色

百合下,洁净的气息

这个如花的年纪,

爱情飘散于任何一个韵律下徜徉

因为爱情

吮吸着清晨纯净的露珠,

为了吐出大大的气泡

那里装载着我们的愁与乐

向往着阳光,在天空,破裂

在此之前

蜷缩在黑暗阴潮的树底,

为了等待暖暖的阳光

那里镌刻着我们的爱与恨

伫立在河畔,在河底,滑流

因为爱情

远方就算再美

只因曾触碰面前的她

就再也看不见远方

也更看不见了美

停在曾有她的气息下

闭眼,凝神

思绪与花瓣一起滑落

跌落深深的渊薮

因为爱情

明白生活

理解岁月

从头寻找她,只有孤独在

笑靥如花的面容下,一层纱,遮闭

我却透过那层纱,只为了她半世的羞容

舞一曲,时空从此静止

揭开后匍匐的蜷伏

高傲的尊严,却拉着那动荡的心扉

一起沦丧

浩瀚的生活

永久的岁月

你哭丧着她的无情

却不知

生活与岁月无情的折磨

让你明白,理解她

因为爱情

心与心的缴械

尊严与尊严的较量

最终,你认为胜利的一方

却是输得最惨

从输掉自己的那刻开始

便输掉了一切

心和尊严都输了

因为爱才会输

输了便才是爱

回头于薄雾中那扑朔迷离的她

是爱情和忘记的较量

在偶然的瞬间想起某个人

不会再有那种悸动

可以理解成忘记战胜了爱情吗?

可爱情从来就不屑去争斗

这只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

她在哪

走在桂花下,沾染香气的我

触碰蔷薇时,刺痛心脏的我

歌颂百合中,洗净肮脏的我

她不是我

可我会变成她

因为爱情

《爱情小丑》

透过时光的镜头

静思你我之间的点点滴滴

心在纷扰外

可始终无法摆脱尘世给的无奈

是缘是劫又有谁能说清

碎落的角落

潜伏着不可磨灭的记忆

前世今生

谁的手触碰到不该相逢的流年

那些破碎的时光

搁浅了殇情的容颜

萦绕在胸口的执着

是爱情眷恋上添上的伤悲

磨灭不了心头的回忆

那温柔的眼神透露着的深情

足以倾国倾城

红尘相恋爱不相忘

留下的是满身悲伤

风华绝代的.红颜易老

红尘的过往也终将成为回忆

爱情的遐想太过于天真还是迷恋

总想把幸福抓在手中

记忆中的美丽

注定一去不复返

说好幸福的幸福永远都只是昙花一现

没有永远只有瞬间

梦随风而去

几度深情触动心灵

眼神里透露出浅浅的忧伤

风吹皱了谁的思念

那点滴的温暖

早已驻入灵魂

道出无尽的哀伤

莫非爱情是谎言

太过投入

被痴情遮住了双眼

莫非爱情是圈套

深深陷入

却浑然不知的迷恋

莫非爱情是假如

太过幻想

最后发觉渐行渐远

阅读与“笔谈” 篇11

一、与作者“笔谈”

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笔谈”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进行交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百草园的小主人,与作者交流,用笔写出对“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语句的领悟。于是大家“笔谈”开了,有的说,“碧绿、紫红”等词语,从视觉角度展现了百草园的色彩斑斓;有的说,“低唱、弹琴”既从听觉角度,又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百草园的盎然生趣……通过“笔谈”,学生感受到了百草园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情趣,仿佛他们已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笔谈”还可以对文本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章空白处进行大胆想象和补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进一步认识。

二、与老师、同学“笔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阅读课上,让学生多与教师或自己的同学进行“笔谈”,既能很好地体现阅读个性化,又能促进师生合作与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一文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不能很好理解。于是,笔者安排学生“笔谈”,布置他们查资料,寻找对子,一起讨论,然后动笔写出自己对结局的思考和疑惑点,最后互相交换,小组合作讨论。笔者也和一个学生结成对子,互相阅读对方的思考笔记,交流对文章结尾的看法。通过动笔思考,有的学生认识到,这个结局有余音绕梁之妙,能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思;有的学生分析字词,强调“终于”一词表示“我”一直“没见他”,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示推测;有的学生联系前文所写的“也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等,认为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通过“笔谈”,学生从表面直白的语言中读出了厚重与深刻,体味到文字深处的内涵,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

三、与自己“笔谈”

“非指示性”教学的提出者郑逸农先生倡导“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四自”如果通过“笔谈”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学生的感悟可能更细腻,判断可能更深入,创新可能更独到,表达可能更准确,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老王》一文时,在“品读”环节让学生通过“笔谈”赏析一些典型词句,比如“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的“镶嵌”,老王怎么会“嵌”在门框里而不是“站”在门前?学生“笔谈”后大多认识到,“嵌”的意思是指将某种物品安置在另一物品中而不能活动,作者用“嵌”而不用“站”,说明老王已经完全没有了活力,身体状况极差;但即使是这样,老王也要拖着沉重的身子去报答关照过自己的人;一位淳朴敦厚、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便赫然凸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笔谈”有含义解释,有替换比较,都能结合语言环境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一位学生在总结怎样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时,还这样写道:“通过多次‘笔谈’实践,我逐渐懂得了品味语言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咀嚼,咀嚼出它的味道来。”学生与自己“笔谈”所取得的学习收获,比教师磨破嘴皮的讲解效果好许多。

(作者单位:潜江市泽口初级中学)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 篇12

一、在竞争中显化的土地价值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以市场的方式来配置土地资源, 是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点。

招标、拍卖、挂牌、协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主要形式。根据《2009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2001年, 全国国有土地出让90394.12公顷, 行政划拨73979.54公顷, 出让与行政划拨之比为1.22:1;2008年, 国有土地出让165859.67公顷, 行政划拨62380.55公顷, 出让与行政划拨之比提高到2.66:1。在出让的土地中, 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比较强的方式, 2003年占28%, 2008年提高到83%。在各类用地供应中, 住宅建设用地的出让与行政划拨之比是比较高的。2008年, 住宅建设用地的供应中, 出让土地51507.31公顷, 行政划拨9890.74公顷, 出让与行政划拨之比为5.21:1, 仅次于商服用地 (2008年为6.92:1) 。住宅建设用地竞争性出让方式的比重最高, 2008年, 出让的住宅建设用地中,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占91.11%, 比商服用地 (2008年为86.39%) 还高4.72个百分点。获得土地使用权竞争性较强的供地方式, 使土地的价值更快、更充分地体现。

从推进住房商品化开始, 土地使用权获得的竞争度也随着商品住房供应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加强。有关部门将商品住宅用地明确界定为经营性用地, 并规定经营性用地“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2003年, 出让土地面积中, 住宅建设用地占22.38%;出让土地成交价款中, 住宅用地成交价款占47.77%。2008年, 出让土地面积中, 住宅建设用地占31.05%;出让土地总成交价款中, 住宅用地成交价款占57.62%。住宅建设用地的出让, 已经成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的主要部分, 住宅用地创造的收益率远高于其他用地。

竞争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推进, 使土地的出让价格不断提高。按成交价款与出让面积之比计算土地出让价格, 2003年, 每平方米的土地出让价格为143.26元, 2008年提高到618.58元, 年均增长17.18%;其中, 2003年, 住宅建设用地的出让价格为每平方米597.81元, 2008年提高到1147.74元, 年均增长13.93%。在各类用地中, 住宅建设用地的出让价格一直居于首位, 2008年比商服用地还高出3.59%。

大城市的土地价值显现得更快。2003年至2008年, 北京市土地出让价格年均增长34.55%, 上海市该涨幅为40.55%, 天津市为24.2%, 杭州市为57.27%, 深圳市为65.63%, 大连市为29.33%。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住房, 大城市住宅建设用地价格增长要更快于整体土地出让价格的增长。

住宅建设用地价格增长快, 也包含了住宅建设容积率不断提高的因素。在土地使用权出让中, 提高住宅建设项目的容积率, 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创造土地价值、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工具。有一些住宅项目, 建成才十几年就要重新规划, 其背后的利益驱动是重新建设可以提高容积率, 创造新的土地价值。

尽管199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提出, “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控制住房用地价格”, 在以后的国务院文件中, 也多次提到要控制住房用地价格, 但实际上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地价上涨的作用不仅仅是影响住房建设成本, 更重要的是通过“蝴蝶效应”影响周边地价、房价。2009年6月30日, 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拍卖, 由中化方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竞得, 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1.45万元, 创当时北京“地王”, 即时, 附近的“首城国际”商品住房项目价格从1.4万元/平方米陡涨到2万元/平方米, 涨幅达43%。尽管土地供应政策也在鼓励建造中小套型住房, 但“面粉比面包贵”的结果自然是开发商拿“面粉”做“蛋糕”, 而不去做“面包”,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自然也成了一句空话。

住房价格上涨, 使得土地的潜在价值不断体现;房价上涨的预期利益, 又使得土地出让需要分享其收益。于是, 地价和房价轮番相互作用。只要住房价格有上涨的空间, 土地价格就必然要分一杯羹;只要住房建设用地是以竞争方式获得的, 激烈竞争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尽一切可能不断上涨;只要土地价格上涨, 房价就顺势上涨。

二、获得土地的竞争度与地价

地价上涨, 确实通过市场机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益。在以竞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机制中, 几乎所有的城市, 都将前期的土地出让成交价格, 作为制定现时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底价的主要依据, 于是地价就只能是单边上涨。除非土地拍卖流拍或者招标流标, 否则土地价格上涨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来。

城市土地价格上涨主要是住房建设用地价格上涨促成的。住房商品化, 使住房成为在各类建设中“商品属性”最强的一个品种。尽管有关土地价格监测机构认为“总体看来房价上涨仍高于地价”, 但从中国地价网所发布的历年分类地价资料 (见表1) 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历年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大部分年份居住类用地价格增长快于商品住房价格增长。

中国地价网所发布的历年分类地价资料, 与同一网站上发布的历年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中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 其中2005年与2007年有较大差异, 但并不影响两组数据比较所表现的趋势。

客观上, 开发商的定价原则主要是依据需求, 遵循“有人买就是合理价格”的定价原则, 这也成了在住房价格上涨中地价不能降低的重要理由, 人为地控制地价, 只能使开发商的盈利空间更大。在房价和地价的共振中, 政府和开发商都是得益者, 唯有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 住房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资料来源:中国地价网

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也影响地价上涨。保证土地获得的充分竞争度, 有节制地供应土地, 形成资源紧缺的市场压力, 使地价能够不断保持可持续上涨的动能。供应土地少, 在同样的需求下, 竞投价格自然涨。有些业内人士将之称为“饥饿式供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 从1997年到2008年, 无一例外, 房地产开发企业新购置土地面积增长低, 或者是负增长的年份, 商品住房价格上涨的幅度就大, 而且继续影响下一年份的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当一种生产资料的供应处于短缺状况时, 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近年来, 有些城市住房价格增长不是很快, 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比较大有密切关系。

如果土地的供应能够保持适度宽松、相对均衡, 购置土地的竞争度就会大大减弱, 住房价格上涨也会得到节制。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补贴, 因为粮食是人生存的必需消费品, 涉及民生, 涉及国家安全。但住房也是人生存的必需消费品, 也涉及民生, 作为住房建设必要生产资料的土地, 不应当简单地成为政府增加收入的工具。

2008年, 各类土地的供应量中,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比重, 居住用地占91.12%, 商服用地占86.39%, 居住用地获得的竞争强度大于商服用地, 比其他类别的土地当然更大。当住房的商品属性被过分强调时, 当住房的财富效应被过分强调时, 通过增强土地获得的竞争度, 保证国有土地的收益, 以土地价格调节住房收益, 也被过分地强调。

三、公共资源竞争的价值取向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国家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应当实现土地的收益权, 市场配置资源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两个理论依据的效果有关联, 土地获得方式的市场化程度越高, 竞争越充分, 所有权人实现土地收益的强度越大。

土地获得的充分竞争, 是一个需要讨论的理论问题。土地市场“竞争”很充分, 按照“完全竞争市场效率最高”的理论, 市场效率应该也很高, 市场福利接近最大。但是, 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判断一个市场是竞争市场还是垄断市场, 应该以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的竞争或垄断程度为标准, 而不是消费者或购买者。竞争增加市场福利, 是建立在生产者或者供应者之间竞争的基础上的。

中国的土地市场是典型的垄断市场, 呈现出卖方垄断和买方竞争的格局。房地产企业在土地一级市场上按照“价高者得”的规则进行游戏, 通过价格竞争拿到土地。这个游戏只是在既定的供应数量下, 通过价格机制, 显化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使土地流向不同的土地使用权购买者, 提高了土地供应环节的效率。但在土地供应环节, 土地资源控制者有动机凭借强大的垄断势力, 按照垄断企业的决策原则, 供应有限数量的土地, 制定垄断价格,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激烈的竞争使土地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房地产企业愿意支付的价格往往低于最终的购买价格, 根本不可能因为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实际购买价格出现心理剩余, 这些剩余通过购买者的竞争全部转化成供应者的福利。

市场资源取得方之间的竞争, 增进的永远是资源供应方的福利;市场资源供应方之间的竞争, 增进的才是资源取得方的福利。需要指出的是, 房地产企业尽管是土地的“消费者”, 但它生产的商品是住房, 住房的最终消费者是居民家庭, 为获得土地的竞争“埋单”的是住房消费者。在整个住房生产和消费链中, 土地获得的高度竞争, 并不能使最终消费者得益。

马克思在《论土地国有化》中有一段论述, “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下, 实行土地国有化, 并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个人或工人合作社, 这只会造成他们之间的残酷竞争, 促使‘地租’上涨, 反而使那些靠生产者为生的土地占有者更有利可图”。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的区别,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目的也不同, 但当我们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 土地使用权获得的竞争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是应该引起警惕并防范的。简单地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土地使用权获得的过程, 简单地强调竞争的效率, 并不一定符合土地国有的内在目标。

城市土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防止公共资源使用的浪费, 防止使用公共资源的利益外泄, 是公共资源供应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 公共资源的供应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增进社会公共福利。在土地获得的充分竞争中, 住房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住房资源不断向富裕家庭集中, 从而使住房市场逐渐演变成富人的专有市场, 大多数居民家庭获得土地这一公共资源的能力减弱、机会减少, 公共福利均等化便无从谈起。如果将土地这一公共资源的控制和供应目标定位于控制人的利益最大化, 则有悖于公共资源的基本属性, 也有悖于国有即为全民所有这一基本定义。

采用招标或公开拍卖的方式让渡公共资源的权利, 其制度设计的目的, 是给纳税义务人获得使用公共资源的公平机会, 由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的行为是公正的, 保证公共资源的利用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在土地这一公共资源的出让中, 如果政府的角色如同经济人, 像一般私人物品的权利让渡, 只追求单一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则背离了政府应有的职能。

也许, 受商品住房这个名词所影响, 商品住房市场是一个竞争市场, 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获得也应当是竞争的;为了提高市场效率, 土地的获得应当是充分竞争的。然而, 在土地资源的供应上, 恰恰把市场竞争原则的适用对象给搞反了, 变成了获得方竞争, 而不是供应方竞争;又通过房地产企业这一媒介, 变成了消费者竞争。政府作为国有土地的实际控制人, 如果同市场行为人一样追求利益最大化, 政府的职能和行为目标就发生了错位。土地国有, 形成了实际的土地供应垄断, 然而垄断公共资源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公共利益, 为了可持续发展, 为了社会公平。水资源也属于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有一条规定, “开发、利用水资源, 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但土地的开发、利用, 却没有首先满足城乡居民居住生活需要这一条。在公共资源的供应、使用中, 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关系。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 其实就是在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增加社会总福利之间的选择, 努力谋求较佳的平衡点。

由于住房是公民生活的必要消费品, 土地这一公共资源的供应, 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 保障公共资源所提供的社会福利均等化。这并不排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机制, 而是要反思土地获得充分竞争的利与弊, 尽可能减小其负面影响。住房建设用地获得的过度竞争, 不但影响了住房商品化的进程, 而且影响了公民住房权利的保障。

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进中, 对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 不宜过分强调获得土地的充分竞争, 更不应将实现土地所有权人的土地收益作为首要目标。在土地这一公共资源的配置中, 不但要强调资源配置的效率, 而且更要强调资源配置的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四、在两难中均衡

无论从保护国有土地所有权人的收益权, 还是从防止土地出让中的腐败来看, 公开的、竞争性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方式, 是必然的选择。适度的竞争, 会体现土地的使用权价值, 使土地要素在使用者之间合理配置。关键是要抑制在土地出让中简单“价高者得”的过度竞争。有关部门正在探索综合评标的办法, 而这种办法也可能增加评标中的人为因素, 为各种“攻关”、“寻租”留下伏笔。

通过土地出让方式的改进, 对于抑制土地获得的过度竞争会有所改善, 但抑制过度竞争, 关键还是要保证土地供应量的相对充裕、稳定, 治理土地价格上涨预期。

如果“饥饿式”供应土地的策略不改变, 不管采用什么土地出让方式, 只要由住房需求引起的土地需求远大于供给, 地价还是会径直上涨。城市政府应当提前公布每年的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并且明确供应的地块、规模、土地现状、允许建造住房的数量, 稳定市场的土地供应量预期, 并对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作出理由充分的说明, 将土地供应计划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 要建立政府行为的制约机制, 对于故意减少土地供应量、导致土地价格上涨的, 应当追究行政责任。

由城市土地国有而来, 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国有等于政府垄断, 土地的供应必须由政府来实施。城市的存量土地中, 大量是非出让的土地, 对这些土地, 现实的做法是政府收回来再予出让, 政府对存量土地也实行垄断。其实, 土地国有并不一定意味着政府垄断土地的供应。如果能够允许这部分土地按城市规划的用途依法转让, 而不是采取政府收回土地的办法, 将有助于改善土地供应的垄断程度, 改善土地获得的过度竞争。

市场对土地价格上涨的预期, 是获得土地使用权过度竞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治理土地价格上涨预期, 主要应通过治理住房价格上涨预期来实现。而在土地的供应中, 底价的确定是决定住房价格上涨预期的重要因素。既然在竞争性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机制中, 是以市场需求决定最终的土地成交价格, 那么, 土地出让完全可以以政府征收土地的成本作为底价。可以考虑在公布土地供应计划时, 同时公布土地拍卖或招标的底价 (保留价) , 一方面增强政府出让土地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稳定市场对土地价格预期。在出让土地保留价不透明的情况下, 竞投人除了互相之间的竞争, 还要与政府的保留价博弈, 不理性竞价就会加剧;公开了保留价, 竞投人就不用揣摩保留价的高低, 报价就能相对理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委托人有权确定拍卖标的的保留价并要求拍卖人保密”。从法律的精神来理解, 委托人也可以对拍卖保留价不保密。土地使用权出让不同于一般物品的权利转让, 是政府行使公权力的过程, 是政府通过公开竞争机制配置公共资源的过程。向社会公开政府将以什么样的价格处置公共资源, 对居住用地价格持什么态度, 也应当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民有权知情。

公布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及拟出让土地的保留价, 都是对政府出让土地的行为制约。遏制获得土地的过度竞争、遏制地价过快上涨, 还需要对竞投人参与土地竞争和获得土地后的行为加以制约。对竞投人的实际资本、项目资本金比例以及建设能力应当严格要求, 关死修改规划、提高“容积率”的“后门”。土地出让合同中应当明确开工、竣工期限, 严格对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的惩处。

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的利益偏好, 很重要的因素是地方财政, 或者是城市建设资金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香港特别行政区2009-2010财政年度, 批租土地的成交价款收入为144.65亿港元, 相当于税款总收入的8.07%。而内地城市土地出让收入与财政收入相比, 比例要高得多。2009年北京、上海、杭州出让土地收入分别为922.7亿元、992亿元、1200亿元, 与当年三城市的财政收入相比较, 北京出让土地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的45.52%, 上海相当于39.06%, 杭州出让土地收入则超过了财政收入。

【梦溪笔谈爱情诗歌】推荐阅读:

梦溪笔谈08-16

沈括与梦溪笔谈06-18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07-28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材教法考试下一篇:历史典故:红拂夜奔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