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2024-08-26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通用8篇)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1

篇1: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首本期的教学工作,觉得有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地方,其间有得有失。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期我仍然担任的是六年级四个班科学科的教学,周课时12节。由于六年级的科学极有可能在毕业时抽考,因此,本期的教学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将影响毕业考试的总体成绩。所以,本期一开始,我就在向学生们讲明了本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之后,给学生们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号召全体同学一定要认真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好了教学“六认真”,并坚持每课都写课后记,从备课到上课,我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满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培养相信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注重学科的德育渗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用亲切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吸引学生,创设许多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由于本期所学内容既有生物方面的知识,又有物理、化学、地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十分感兴趣,课堂积极性很高,发言十分踊跃。

在教学方法上我尽可能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第一、二、三单元都是生物、化学、地理方面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才能得出结论,虽然学校实验条件有限,我还是尽可能地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而得出结论,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课外,我广泛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以让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书中内容,也让学生参与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到了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在教学中,我也十分重视课堂常规和教学常规,重视了学生的读写姿势的纠正。在学生们的合作下,尽管时间非常紧,我仍然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复习期间,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了周密的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复习。首先对全书四个单元32课的知识梳理线索,提出每课的知识重点,让学生对各课的重点知识有全面的掌握,之后将这些知识重点列成各种题型让学生训练,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进行复习检测,查漏补缺。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优生带学困生,老师则对个别极其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检查,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为止。

由于5月底决定不抽考科学科,他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复习抽考科目上,所以对科学科的学习有所放松,期末考试,成绩不很理想,虽然全部及格,但平均分只有88.44分,优生率89.3%。这个成绩情况,有上述客观原因,也有本次考题有点偏难的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学生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在努力程度上不如语文、数学这些科,加之科学的难度让学生对这科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女生。主观原因之二是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加之不抽考了,师生后期复习都松懈了,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放弃。

回顾一期的工作,有得有失。不管成绩是否理想,我觉得问心无愧。我努力了,我也尽力了。明天还要继续,我还要努力!

篇2: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未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沛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规范,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身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资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示给予了充沛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身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实际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发明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安排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沛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四是如何把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升学更好的融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考虑。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3: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已暂告一段落,今天、xx和xx分别进行了择校考试,中心是xx考点,刘老师浏览试卷后很欣慰,试卷的命题没有超越我们的教学范围,试题量多较灵活,难度低于或不高于我们竞赛班的难度。一个平时跟着刘老师精心训练的孩子,看着试卷将像看到亲人般亲切,如果没有认真的孩子,看见试卷将像看到仇人般眼红。唉,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啊?!

回想一个学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刘老师真心感到对得住家长和孩子。不论竞赛班和精英班,我们都怀着对孩子和家长负责的态度去上好每堂课。具体教学环节:课前20分钟,刘老师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和小老师一起批改每个孩子的预习试卷;准点开始上课,始终做到详细入微地分析每道题,努力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接受新知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四奖两罚”的班级管理细则贯穿始终,以促进每个孩子能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同学们的课堂纪律严谨有序,课堂氛围活泼生动,解题方法凝练并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接地气。对于竞赛班的孩子,每周还要进行一次难题解题能力的测试,并延伸自己一小时的工作时间,把测试成绩进行制表汇总发送,目的就是以考促教,形成家校联动的教学环境!

学期中,我们组织了六年级xx赛、xx杯、xx荡杯的数学能力竞赛,xx赛共有26人获奖,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届;xx杯共有8人获奖;xx杯有70人获奖,占参赛人数的一半,其中特等奖10人。值得骄傲的是xx学校本校六年级进行的免费生资格考试中,有13人免费(该校参加我中心六年级学习的孩子共19人),并且囊括了全校11个班中前三名。

上周,我中心进行了期末考,精英班的分数档次为:110分以上为优异;100分以上为优秀;90分以上为优良;80以上为良好;70以上为中等偏弱;60以上为加油;60以下为奋斗。竞赛班考的是20道挑战型应用题,档次为:17道以上为优异;15道以上为优秀;13道以上为优良;11道以上为良偏优;9道以上为良好;7道以上为偏弱;5道以上为加油;5道以下为奋斗!

今天进行了两场考试,这样的机会,下个学期仍将层出不穷。希望通过今天的考试,能给每个孩子以更加生动的教育,要让孩子们知道:现实是充满竞争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孩子是长期和艰巨的。六年级孩子已处在择校的风口浪尖,现在正处在对知识的整合和提升的关键时期。有效的复习可让孩子的进步事半功倍!为了充分做好孩子的寒假学习工作,我们根据考试情况,开设了数学精英班、数学竞赛特训班、阅读写作班。并且,刘老师根据今年考试时间的前移,对教学内容做了精心的编排,真心希望每个孩子能抓住寒假这难得一回的宝贵时间,静下心,屏住息,一心跟着老师向前进;为自己、为家长交上一份丰厚成功的答卷!

篇4: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总结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如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和要求背诵的内容,要求全班同学都过关。对于学习的重点,如“句子的变换”和“修改病句”以及“同音异形字的理解”等容易失分的知识,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按照语文的一般教学模式进行,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工作也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我采用的方式是“以优带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另外我还设了表扬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接手任教六年段语文快一个学期了,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成功得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学。通过学习、实践,我初步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开展事半功倍: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以前上课也用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但在复习备考期间,堂上教学主要是以讲练为主,就没有使用这一方式,另外,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量加大,精神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在听了同科组老师的课以及老老师的指点以后,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于是,我再次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希望大家能够指出不足,使我再学习、再改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篇5:六年级下册科学的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期即将结束,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平时科学课上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这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电学实验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此时我一般不会直接走过去帮他解决,而是让他看到现象然后猜想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些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就会动脑思考,也会找到问题的根源。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基本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不管是平时课本上和作业本上的探究题的完成还是在考试中的探究题的解答,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游韧有余。

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应该结合科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给予解释一些基本的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努力奋斗!

篇6:六年级下册科学的教学总结

在本学期中,我担任六年级科学、地方课程以及三年级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有得有失,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我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在教学之余,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研活动,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获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让自己不仅仅是在教学方法上,而且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视野上都获得了远足的进步。

在工作之余,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培训后,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2

[第一次执教]

2008年5月, 我在杭州市长青小学星级教师展示课暨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示范课上执教《数学思考》, 试图以学生的即时生成为主, 最大限度地展现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简要的教学设计附后。)

这一节课上下来, 第一感觉是累。课堂是生成的, 它不会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情境按部就班地推进, 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和调控。本次执教仅从文本出发, 教师只是按教材的内容与顺序执行了教学流程。整个教学过程只强调了学生的画一画, 没有深刻感知过程内在的变化联系, 解决这类问题“画”并不是一种好的策略, 得想办法找规律, 并感受到“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一切都让我在教学结束之后才有了更深刻的体味, 整节课下来就像是老师拖着学生往前走, 老师累, 学生困惑———这节课老师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

第二感觉是自己对数学教学理解的肤浅, 特别是对于知识大背景更是浮光掠影式的把握。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会快速而准确地数线段) , 但教师还是将学生置身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之中, 认为解决了连线段问题之后并通过机械练习, 就能把该种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巩固。但没有想到的是在新的问题情境出现时, 运用原有解题模式进行分析、解答, 结果竟是几近全军覆没。难道是例题教学时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对于点与线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 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教学的组织也应当站在学生的知识起点这一平台上来进行有效展开。

[第二次执教]

2008年6月, 我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家长开放课上执教《数学思考》, 本次教学我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 同时更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像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 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画图, 由简驭繁, 发现规律。特别是“做数学”成为当下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在自然情境中, 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知识。 (简要的课堂实录附后。)

第二次执教的探索过程是: (1) 利用操作与图示进行转化, 并运用图形、符号使之数学化, 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2001个点、2008个点呢? (2) 通过操作、比较、分析, 建构基本的数学模型。第一步:以退为进, 从简单的数学问题想起 (即由简驭繁的数学思想) 。第二步:对比每次操作过程中点与所连线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从而发现并揭示规律。第三步:建模, 如果平面上有n个点, 则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前 (n-1)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1+2+3+……+ (n-1) = (1+n-1) × (n-1) ÷2=n× (n-1) ÷2 (3) 解决后续问题:2001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8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1× (2001-1) ÷2=2001000 2008× (2008-1) ÷2=2015028

第二次执教中将知识的习得过程融合于具体的操作活动之中, 符合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体现了数学应用从“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类似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 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在生活原型与数学材料中进行积极的思辨, 通过握手、连线、画图, 由简驭繁, 在思维撞击中获得数学体验与收获, 从而发现规律。本次教学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 同时更关注学生以往知识学习的大背景, 把有效的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作背景, 然后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 如果仅靠听和看, 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 可以达到90%以上。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 将数与形的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加直观。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 以及由图形到算式再到图形的演变过程。更加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本质, 体验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 学生在自然情境中, 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其他知识。

[感悟]

此次磨课带给我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于教学的学习, 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 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教, 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 使教学能真正立足学生的学, 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力求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空间, 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感悟的愉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下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探索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的表现会令你瞠目结舌。在第二次执教中, 把学生真正当成了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 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大多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与学生一道研究, 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而第一次执教中把学生学会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 甚至希望学生能尽快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简洁”“明快”“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更是不允许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就知识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 第一次执教无疑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也能提高学生解题应试的水平, 但却扼杀了学生的思维, 致使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或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时, 出现似懂非懂甚至措手不及也就不足为怪了。

2.基于文本课程的教学, 还是基于体验课程的探究?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注重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科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不应只是“文本课程” (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 , 而应该是“体验课程” (能让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

第二次执教中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图示”与“操作”来提取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注重寻找数量关系与问题解决之间的联系,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化”“模型化”的过程。在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 教师没有把知识仅仅作为文本课程来进行教学, 而是把思考的时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机会让给了学生, 既关注数学知识的习得, 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 让学生有展示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平台。

3.基于知识结论的记忆, 还是基于数学智能的发展?

数学的教学有两条线, 一条是明线, 即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另一条是暗线, 即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需要教师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以往的教材比较重视明线而忽视暗线, 新的教材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往往会不断发生冲突, 容易致使教师陷入两难境地。第二次执教中通过变式、比较、分析、反思, 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让学生树立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识, 即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复杂的问题时, 都可以采取以退求进的方式,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策略是, 由最小的、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找出规律, 以简驭繁、化繁为简。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 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 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 概念原理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新课程强调过程, 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 强调探索过程, 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 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 但是, 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附:第一次执教教学设计

一、回忆引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意图:这一基本原理由教师直接进行陈述, 从而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

二、尝试

出示问题情境一:现在在黑板上任意画出三个点, 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任意三点连成线段, 让学生对本课要研究的内容有一初步的认识。

三、展开

(1) 出示问题情境二:任意的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任意的8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1个点、2008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用较大数目的点来连成线段, 挑战性更大, 期望学生能从数学思考角度找到方法和策略。

(2) 思考、讨论、汇报交流。

四、应用

附:第二次执教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把小组的每位同学看成一个端点, 去与能跟你自己连成线段的同学握一握手, 你和组内同学能连成几条线段? (学生“握手”活动)

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作为课堂的引入, 从而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展开

A.握手问题

1.把小组的每位同学看成一个端点, 去与能跟你自己连成线段的同学握一握手, 但不要重复, 想一想再试一试, 小组内同学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2.用下面这几个点, 请你想一想、连一连, 能画几条线段?

意图:提取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识。

B.连线段问题

1.下面这4个点, 请你想一想能画几条线段?

师: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2.根据以上规律, 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请写出算式。

3.我们用n表示点数,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本题的规律吗?

4.通过以上的操作, 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2001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8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6.刚才同学们是怎样找到规律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7.特别要注意的是把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 不能只记录最终的结果, 这样便于我们发现规律。

意图: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而有序展开。

三、应用

(1) 10个老朋友见面, 每两人相互握手一次, 你知道一共握了多少次手吗?你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吗?

10×9÷2=45 (次)

(2) 从1, 2, 3, ……, 9这九个数中选出两个数组成两位数, 一共可以组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想一想, 这和用点连线段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3) 一条直线能将一个长方形分为两部分, 两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长方形分为4部分, 那么5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长方形划分成几部分?2008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长方形划分成几部分呢?

(4) 一张正方形纸, 用“十”字形连续均分 (如下图) 。均分2008次后, 这张正方形纸被分成了 () 个部分。

四、小结收获, 自我反思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3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重点识记并写好“塞”这个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学生用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中的“塞、骄、岛、骏、椰、牦”6个生字,会写“塞”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词串,并能凭借图画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中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很远,气候也不一样。也许南端正是炎炎夏日的时候,北边却开始下雪了呢?

2.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祖国的不同地区欣赏一下那儿的景色?

(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師配乐有感情地描述:看,祖国的江南,春雨绵绵,杏花正在朵朵开放。这儿是海岛,此时却是炎热的夏季,海边高大的椰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来到祖国的北边,一群彪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塞北的草原上。最后站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是被喻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3.(揭题):这些风景美吗?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是美术欣赏课,而是语文课。当这些美丽的图片变成文字时,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识字6):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识字6。(师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优美的图片、婉转的音乐,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瞬间把学生带入到词串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识生字,理解生词大意

1.自由读文,出示朗读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两遍。

2.读词串,正音。

师:谁敢读?一人读一行,如果大家都认可你读准了,就可以自己在书上加一颗星。记住,每颗星都是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易读错的字词,师带读两遍)

3.白板出示被五角星盖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认对一个,星星摘回家。再齐读生字。

4.师:调皮的生字宝宝看它难不倒你们,又跑回到文中,并请走了所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对这些词吗?

选一个小组,一人读一行。(全读准确了,一人加一颗星。)

师相机强调读词时要连贯、干脆,词与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5.师:这些词语都读懂了吗?其实很多词都能通过书中的插图来理解,是不是?请按词串的顺序找到插图中对应的事物。

师相机让学生理解“骏马”“骄阳”的意思,并借助地图理解“塞北、江南、海岛、高原”。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词串;师引读:塞北有……江南有……海岛有……高原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理解并积累了文中的词语。此环节利用白板功能让学生识字摘星星,同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加星的这种自评方式,调动学生识字读词的积极性。)

三、交流识字方法

1.师出示所有生字。

2.同桌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认为对方说得好的书上加一颗星,然后全班交流。

3.重点记“塞”: 师板书由甲骨文演变到楷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再组词。

4.在交流识字方法时,随机书空要写的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带领学生对汉字追本溯源,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它。)

四、字卡游戏巩固识字

1.发字卡,分组做游戏:一人出牌,另一人认读并按笔顺默空,对一个加一颗星。

2.检测游戏效果:全班一起默空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喜欢做游戏的,用生字卡片来做游戏,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同时用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五、学写生字

1.白板出示生字“塞”,了解结构。

2.生描红观察间架结构。

3.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写字要领:结构匀称;笔画紧凑;撇捺拉开;生临写一遍。

4.展示台展示,教师当场批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写得好的老师画红圈圈,发现问题的一起修正,力求写的字工整、美观。)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能背诵就给自己加一颗星。

2.从文中任意挑选三个词语说句子,说对一个加一颗星。

(设计意图:作业中安排学生自评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一个好方法,作业的设置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教学效果及反思:快乐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活泼生动,更要体现在内涵上,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不停地跨过能够得着的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效能感,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学校是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孩子全面参与,展示个性。电子白板的运用以及教学中自我激励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当然,有些环节的细节还需要改进,比如,理解词语意思那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实物与词语的连线,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白板演示笔顺的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记住生字和笔顺。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4)班和(5)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优补差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课时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

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

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

我们的大丰收;植物单元复习总结;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

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

蚕的生命周期;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生命周期;养蚕单元资料整理与复习;

期中复习考试

温度和温度计

十一

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十二

水结冰了;冰融化了;

十三

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

十四

水的三态变化;温度与水单元整理复习;

十五

我们知道的磁铁;磁铁的磁性;

十六

磁铁的两极;磁铁的相互作用;

十七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指南针;

十八

做一个指南针;磁铁单元整理复习;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6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学期即将结束,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忙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工作状况总结如下几点: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端正自己;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个性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一学期来,我还用心参加师德师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二、教学方面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学校六年级三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培训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5、课后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状况,针对性地选取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潜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3、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4、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5、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6、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职责感的教育工作者,务必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状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篇6

篇1: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茶壶盖上的小孔

我家有一把紫砂茶壶,上面雕刻着一些黑色的字,看上去很精致,但盖子上有一个小洞,我觉得很奇怪,我问爸爸:“你怎么买了个破茶壶呀?”爸爸说:“茶壶没有破,你别小看了这个小孔,它可有着大用处呢!这里面还藏着科学道理,不信你可以自己做实验研究一下啊!”

于是,我拿来茶壶做起了实验:我准备了一个杯子和一瓶水后,在茶壶里面倒满水,然后盖上盖子,按住茶壶盖并用手指堵住盖子上的小孔, 从茶壶嘴向杯子里倒水,刚开始时,水能断断续续地滴了几滴,后来就再也倒不出来了,我打开茶壶盖检查,发现里面还有很多水。我又接着做实验,松开了堵住小孔的手指,水马上就通畅地流出来了。我又反复做了几次实验,都是这样的情况。看来,如果茶壶上没有了这个小孔,还真是不行的,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爸爸解释说:“茶壶盖上的小孔之所以那样重要,是因为它是空气进入茶壶的唯一通道,如果没有这个小孔,水在向外流时,就会受到外界向相反方向的空气压力,由于这个空气压力大于茶壶里面的空气压力,这样就阻碍了水的流出,所以很难把水倒出。如果有了一个小孔,水在向外流的同时,就会从小孔里会新进来一些空气填补到茶壶里面,茶壶里面的空气压力和外界的空气压力就一样大了,也就不会阻碍水的流出了。

看来,茶壶盖上的这个小孔的确不能小看了它,这里面藏着空气压力的科学道理呢!

篇2: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汽车尾气的危害性研究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物到底是否威胁着我们呢?这是我的疑问,为了搞清楚,我便对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研究。

研究过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着空闲时候,来到一块大草坪上,在表哥的帮助下,我抓了两只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们各放入了两只透明的玻璃瓶内。现在,两只瓶内都装满着新鲜空气,还各有一只蚱蜢。随后,我由表哥陪同着来到马路上,同时,携带着两只玻璃瓶。我们请了一位驾驶员配合,我拿着其中一只玻璃瓶拧开盖子,那位驾驶员开始发动起汽车来了,汽车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气,此刻,我正朝里装汽车尾气,装满了汽车尾气后,我拧紧盖子,谢过驾驶员,迅速从身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个标签,在装满新鲜空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1”,又在装满汽车尾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2”。这样,便于识别。

回到家中,我把两只玻璃瓶摆放在阳台上,使它们能受到足够的光照,更有利于我观察它们的动静。刚过十几分钟,我挡不住好奇的诱惑,忍不住去瞧瞧,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活蹦乱跳,精神充足,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精神明显差了点,于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来分钟,我就去观察一次,发现的结果都是一样。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观察了一次,有着重大的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存活着,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已不再动弹了。

汽车尾汽对人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响,汽油的主要成份为辛烷。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们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铅。因此,人们常把添加含铅的汽油称为含铅汽油,而不含铅的汽油叫做无铅汽油。

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知道,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尾汽中含铅,它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随空气被人们吸入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儿童,可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当然,使用无铅汽油并不等于使的是无害汽油,因为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质。

通过做实验、查找资料我知道了:

汽车尾汽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我觉得也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蚱蜢换做是我们,我们吸入的不是空气而是汽车尾气的话,我们也同样会无法生存的。

篇3: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鬼压床”的解密

奶奶的一次经历让我第一次听到了“鬼压床”这个词,虽然听得我感到毛骨悚然,不过我都是听过就罢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一次亲身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鬼压床”的恐怖。那天,我白天打了网球还去游了泳,晚上回到家时非常累了,所以很早我就睡了。当我蒙着头在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我身上,胸口闷闷的,四肢无力,想动却提不上劲来。幸亏妈妈进来看我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在这一阵恐惧之后,我不禁觉得纳闷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但是我亲身的体验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鬼压床”挑起了我的疑惑,于是我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先对自己发生“鬼压床”现象做了一个自我的反思,我有“鬼压床”那天白天玩得比较累,难道“鬼压床”和人的疲劳有关?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以后,我又在自己的家人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奶奶,妈妈,阿姨和表姐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我首先问了妈妈,发现妈妈有几次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是很累了,早早睡觉的,晚上反而有了“鬼压床”的现象;阿姨是在分娩以后遇到这个事情的,还说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力气睁开眼睛,但是意识却是清醒的;姐姐有的几次都是在考试之前,她都睡不好,每次都到很晚才睡着,好几次都是睡了醒过来却动不了身体;而奶奶和姐姐的情况差不多,老年人晚上都睡不着,早上又起的比较早,所以当晚上奶奶睡着以后,半夜清醒过来的时候,她都觉得身上有个人压着,四肢动不了,但是脑子却是很清醒。

看来“鬼压床”这个情况跟疲劳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回想了一下,那天我睡觉的时候是仰着睡的,还闷着被子,那这个和睡觉的姿势有没有关系呢?我又去问了妈妈他们。发现,除了姐姐也有闷着被子睡觉的习惯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不是。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几个人都是喜欢仰着睡觉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归纳,我大概觉得“鬼压床”只是一个生理现象,并不是真正的鬼神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的更详细,我借助了网络,进行了查阅,发现“鬼压床”又称之为“睡眠麻痹”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却不听人使唤。这最直接的原因是白天的疲劳,当人入睡以后再次醒来时,身体上的肌肉因为白天的疲劳而使不出尽,而仰睡的习惯往往会把手放在胸前,这就会使人感到胸闷,好像有人压在身上一样。还有压力大的人容易脑疲劳,而体质较弱的人身体往往容易超负荷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也会有这种“鬼压床”的情况产生。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7

1 传统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反思

1.1 缺乏对规划专业学生的针对性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学生面临着学习时间短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求全而重点不突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建筑形式设计方法,更无法继续深入到形式创造当中。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如何能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建筑设计核心知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举一反三。所以,建立针对性的建筑形式课程教学方法是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方法论教学的重要要求。

1.2 缺乏对形式语汇科学性系统性的总结

传统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一直受到关注,但是与建筑形式相关的研究和教学缺乏一定的科学与系统性,在相当程度上还处于表层的感性认识阶段,仅凭教师个人喜好针对少量实例进行讲解很难以偏概全,尤其对形式语汇的表达规律和方法方面还欠缺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讲解。虽然不断进行设计训练,也有大量的相关图集与资料可以参考和学习,但是过于庞杂的信息和图像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

1.3 缺乏针对建筑形式的视觉审美训练

作为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建筑形式,其丰富的表达只有在三维空间才能体现。因此,创造三维形体的最有效方法是用三维方法去工作。然而传统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更多还停留在图纸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二维平面表达,偶尔辅助工作模型,但对模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达不到对建筑形式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要求。

1.4 存在对建筑形式的误解

关于建筑形式建筑界一直存在着某些误解,这些误解也影响到学生对建筑形式的认知与学习。其中有以实用为理由忽视建筑形式的作用,有以重视空间为理由把形式与空间对立起来等观念。空间是由实际的物质形式构成的,建筑空间不仅要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追求,而要实现这些必须通过处理物质形态与形式来实现。

2 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改革

2.1 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内容改革

2.1.1 纲领性、系统性意识构架的建立

针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少课时的现实性,在建筑形式的教学环节主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理论知识的纲领性把握与系统性认识。在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功能、技术、材料、结构、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形式与内容的不能脱离,好比人的皮肤不能脱离肉体一样。但是,为了深入的研究各个部分,在科学研究领域里,他们是可以分解的,正如医学有皮肤科、外科,建筑的理论研究道理依然。分解和综合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相对纯粹的形式研究的目的在于促使研究向更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系统的形式研究不仅可以全面加强我们对形式的感知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对形式语言形成纲领性的把握。因此,在教学中以建筑造型之因、建筑造型之美、建筑造型技巧和建筑造型创造为脉络,强调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由整体到局部,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对整体的把握。

2.1.2 建筑形式语汇的多方位、多层面系统教学

只有精通形式语汇才能实现恰当的表现建筑内容的目的。分析大师们的成功之作,就会发现,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不朽,总是与他们在形体空间、形状、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成功运用和表现分不开。以重视建筑内容为理由而忽视建筑形式研究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应用科学的方法把形式与建筑内容分离开,主要从形式因素的性质、相互关系、构成原理和方法及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相对抽象的研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形式的感知能力。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使学生从一般人容易忽视的普通材料、普通对象中发现美的潜在可能性,他们可能是和谐的色彩、明暗交替的韵律、尺度构成的井然秩序、实体和空间形成的节奏等。

以往在学生中一直存在套用滥用形式的现象,仔细分析情况其中多半是对形式的性质和表达缺乏认识。一些所谓形式主义的拙劣设计大部分是形式语汇严重困乏的结果。这种现象只有在学习掌握形式语言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2.1.3 三维视觉审美意识的强化

在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内容改革中,将视觉认知与建筑形式创造相结合,强调视觉审美意识,从形体的主从关系、比例关系、虚实关系、尺度关系、形体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三维甚至四维上的美观性方面进行训练与指导。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视觉三维角度去把握建筑整体形式,使形式建构更具章法与逻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划学生迅速把握建筑造型设计的核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建筑造型设计方法。

2.2 视觉意向与形式支持环节教学组织

2.2.1 解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形式语汇系统教学

在教学中以建筑形态的结构组成为线索,以感觉为基础,从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基本要素、结构式样、加工方法几方面分层逐项展开,将美感体验与表达效果分析贯彻其中,从多层次、多角度感知建筑形式的性质和表达之间的关系;在部分构成整体及形式要素的变异转化过程中发现创造新形式的途径。这种通过解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系统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建筑形式的认知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2.2.2 利用模型进行三维视觉训练

创造三维形体的最有效方法是用三维方法去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制作三维模型为主,辅助图纸表达。

通过模型制作可以训练学生探索各部分形体的组合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于三维形体的进一步研究与把握。首先选择主导形体、次要形体和附属形体,建立各体块之间的关系,并从所有方位对设计进行构想;同时谨慎把握整体比例、固有比例和相对比例,仔细定位各形体的轴线,重视对比形状的特性。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评估一个设计元素的体量、比例与尺度,而不是凭借测量。

2.3 作业设置

作业内容:为了使学生对建筑形式的训练更纯粹,课程作业的设置也尽可能的做到纯粹。因此题目设置只规定了形式形成空间的性质和所要形成形式的一个体量,让学生忽略其他复杂因素,重点放在自身形体关系与形式的组织与优化当中,作业过程与成果以三维模型来体现,辅助图纸表达。

作业设置的目的:作业设置完全弱化了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干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形式语汇与视觉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制作与推敲,深入理解视觉训练对于形式创造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基本的创作方法并将三维视觉训练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之中。

2.4 作业评判标准

作业包括模型和图纸。评判主要以模型为重点,从视觉审美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角度进行评判。评判内容包括形体的主从关系、比例关系、虚实关系、尺度关系、形体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三维甚至四维上的美观性。

具体评判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形体的对比关系。评判细则:主导形体与次要形体之间,包括材质、高度、虚实、轴线之间是否对比,它们是否互补,它们在大小、形状、高度上是否过于相似;2)形体的主从关系。评判细则:主导形体、主导轴线、主导材质、主导虚或实是否显著;3)形体的轴线关系。评判细则:各形体的轴线是否形成丰富的三维空间轴线体系;4)形体的统一性。评判细则:附属形体是否增添了三维特性并且使形体整体得到了统一;5)三维综合特性。评判细则:从所有的面、从平视以及从顶部去看设计是否都视觉良好。6)图纸表达。评判细则:设计思路的表达是否清晰连贯,图面的表达是否细致优美。

3 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内容虽然只推行了两个学期,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看到了教学内容的改革给学生学习带来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性。系统理论的教学让学生们的思路更为清晰,对于形式语汇的应用也更具理性而不是生搬硬套;纯形式的课程训练也让学生摆脱了以往功能技术等内容带来的干扰,发挥的空间明显增大,能够更加纯粹的进行美学的思考与设计;完全用三维模型进行方案推敲给了学生们难题,但是对于建筑的理解却更为深入。建筑形式是三年级第一学期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部分,目前的教学改革内容是教学组反复多轮讨论后的一种尝试,本文是在整理学生反馈意见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整理与总结,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美]盖尔.格里特.汉娜,李乐山、韩琦、陈仲华译,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01

[2]罗文媛、赵明耀.著,建筑形式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关于巧克力的6项科学实验 篇8

其实,科学家也很喜欢巧克力,关于巧克力的各种实验几乎从未间断。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都发现了巧克力对身体健康有益的证据。

实验一:巧克力改善血管功能

《美国营养学会期刊》2014年6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日食入适量的黑巧克力,会对健康人的血管起到改善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玛丽·安戈尔和同事们在两周的时间里对志愿者进行随机研究,一部分志愿者食用含有丰富类黄酮的黑巧克力,而其他人食用含有低类黄酮的巧克力。之后,研究人员用超声波音响测量并观察志愿者的血液通过动脉的流动情况及血管扩张的能力。两周后,食用含丰富类黄酮的巧克力的实验参与者,其动脉比实验前扩张了13%。

安戈尔解释说,黑巧克力可能触发血液释放出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扩张并增强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而良好的血液流动对人的心脏是有好处的。

实验二:巧克力预防冠心病

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施拉姆博士负责的一项研究也在巧克力减少心脏病概率上做了探讨。巧克力中有一种名为普环啶的化学物质,在水果和蔬菜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含量。医学界专家曾指出,普环啶能有效预防冠心病。

在研究中,志愿者按照科学家的说明在不同时间吃一些普环啶含量不一的巧克力。两个小时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食用普环啶含量高的巧克力的人,其血浆中普环啶代谢物比平常高20倍,而且体内的血清三烯明显减少(血清三烯含量高会加快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速度,并加大血液凝结的危险)。当把普环啶加入血液细胞内后,也能取得同样的测试结果。所以,研究人员表示,身体经常吸收普环啶,可能对减少心脏病的发生有帮助。至于吃一些含有普环啶的巧克力能否得到同样效果,还需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实验三:黑巧克力与牛奶

由意大利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最近有了新发现:适量吃黑巧克力可以增强血液中抗氧化成分类黄酮,从而降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该项研究显示,食用牛奶巧克力或者是黑巧克力搭配牛奶,不会增加人体内血液抗氧化剂含量。专家初步分析,在所食用的牛奶巧克力或者是黑巧克力搭配牛奶中,牛奶成分阻止了人体对抗氧化剂的正常吸收。

参加这项实验的志愿者的年龄在25~35岁之间,不肥胖,不抽烟,血压正常。他们按照研究人员的指示分别吃了不同的巧克力:100克的黑巧克力、100克的黑巧克力加牛奶和200克的牛奶巧克力。在吃了100克黑巧克力1个小时之后,人体血液中的类黄酮水平增加了18%,此后3个小时内,这一水平一直在增加,直到20%。高水平的类黄酮能充分地保护心脏和血管,减少患心脏病的可能。但吃牛奶巧克力和边吃黑巧克力边喝牛奶的志愿者体内类黄酮含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意大利国家食物营养研究协会的塞拉菲尼教授称:“测试者吃完黑巧克力所进行的血样分析显示,像儿茶酸和类黄酮这样的抗氧化剂在血液内含量有显著地提高。与此相反,测试者在吃完黑巧克力加牛奶或者是牛奶巧克力之后,其血液内抗氧化剂含量并没有变化。而且,与食用黑巧克力的测试者相比,他们血液中儿茶酸的吸收能力较弱。”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还发现其他的食物也可降低体内类黄酮等抗氧化剂的活动性。

实验四:巧克力预防血栓形成

希腊雅典医学院的科学家哈拉兰博斯·弗拉霍普洛斯在最近的欧洲心脏学会年会上表示,他们在实验中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人吃100克黑巧克力,另一组则吃非巧克力的替代物。结果显示,食用黑巧克力的一组人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而另一组则没有发生变化。血管内皮是指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的薄层。希腊科学家的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吃黑巧克力有助于防止潜在的破坏性血栓形成。

实验五:巧克力可降血压

两组德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黑巧克力还能适当地降低血压。一组研究人员比较了食用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的不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白巧克力是由可可油制成的,而不是可可,白巧克力根本就不含可可。实验对象每天吃一小块巧克力,坚持两个星期,在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吃黑巧克力的人收缩压(高压)比吃白巧克力的人平均要低5.1 个点。

研究人员还选择了年龄在55~64岁之间的志愿者进行了实验。他们都是在近期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但都没有接受过治疗。志愿者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吃黑巧克力,每人每天吃85克,连吃14天。另一组则吃同样份量的牛奶巧克力,时间也是两周。10天后,吃黑巧克力的一组志愿者收缩压平均下降了5个点,舒张压平均下降了2个点;而吃牛奶巧克力的一组志愿者的血压则纹丝未动。实验表明,黑巧克力在降低收缩压方面更有效。

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可可饮料可以增加氧化氮的活性,扩张血管。

实验六:巧克力的镇咳功能

有一项研究发现,巧克力中的可可碱有镇咳功能。该研究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国家心肺研究院负责,研究人员邀请了若干不吸烟的健康人进行实验。他们首先利用辣椒素让这10个人咳嗽,然后让其服用可可碱或无疗效物质。结果发现,服用可可碱的人很快便不再咳嗽,这说明它的镇咳功效很好。但科学家也指出,尽管这是一个好消息,但不能因此而盲目过量地吃巧克力。

研究人员认为,巧克力中含有的可可碱是否真有镇咳作用还需做更多的实验加以证明,尤其对长期咳嗽的人的作用还不得而知。负责这次实验的一名医生表示,如果巧克力中的可可碱有镇咳功效将来得到更多的科学证实,那由它制作的药物也不可能是巧克力味道,而是无色无味。

相关链接

巧克力糖不等于巧克力

巧克力糖的成分不能等同于巧克力,它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热量高,绝对不属于健康食品。我们吃的大多数巧克力糖中,可可豆都是经过加工的,去掉了其中的类黄酮,以去掉苦的味道(类黄酮稍带苦味)。与纯正的黑巧克力相比,添加了大量牛奶、糖、香料的巧克力糖其对健康的益处,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责任编辑】张小萌

上一篇:同学之间的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淘宝会员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