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2024-06-29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共8篇)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1

中国产业信息网-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我国皮革行业在运行过程中仍将面临成本持续上升、出口订单下降、贸易摩擦频发、环保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制约。海外市场拓展不容乐观,但内需市场的高速发展,将为皮革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皮革业的平衡运行提供重要的支撑。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皮革行业相关概述、中国皮革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皮革产业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皮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皮革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皮革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皮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皮革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皮革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皮革的阐述

一、皮革的定义

二、皮革的种类

第二节 皮革的分类

一、真皮

二、再生皮

三、人造革及合成革

四、特种皮

第三节 皮料的特性与区别

第四节 皮和革的区分方法介绍

第二章 2012年世界皮革产业运行态势及政策法规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世界皮革产业概况及最新技术法规分析

一、世界皮革生产贸易概况

二、欧盟REACH法规对中国皮革行业的影响

三、皮革行业的新变化

第二节 2012年世界部分地区皮革产业政策分析

一、欧盟对皮革产品的关税政策

二、欧盟有关生态纺织品、皮革法规及标准

三、法国皮革产品消费者法规

四、斯里兰卡放宽服装纺织和皮革出口奖励政策标准

五、印度公布2009年皮革等外贸临时增补政策

六、REACH法规对皮革业影响

第三节 2012年世界部分地区皮革发展动态分析

一、埃塞俄比亚皮革和皮革产品的发展概况

二、土耳其皮革行业发展概况

三、意大利皮革产业概况分析

第三章 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及动态解析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电话:400-600-8596(免长途费)010-60343812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皮革政策法规及动态分析

一、《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规范》

二、《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

三、中国皮革产业宏观政策分析

四、中国皮革毛皮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2年中国皮革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皮革业运行概述

一、中国皮革业的发展特点

二、皮革专业市场带动产业培育和发展

三、我国皮革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皮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

二、生产方式问题

三、外贸出口问题

四、行业发展周期性问题

第三节 2012年加快中国皮革业发展的措施及策略

一、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策略

二、加快中国皮革业发展的建议

三、皮革行业发展新思路

四、产业转移是中国皮革业优化升级的必经之路

第五章 2012年中国皮革业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皮革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皮革行业热点追踪

二、我国皮革行业渐趋回暖

三、影响皮革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区域皮革行业运行分析

一、区域性皮革产业集群分析

二、广东皮革业遭受金融危机冲击

三、山东省进一步加速皮革工业调整振兴

四、辛集皮革业积极应对市场危机

五、浙江海宁皮革业发展迅猛

第六章 2009-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9-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 2009-2012年中国皮革服装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皮革服装产量数据分析

一、2009-2011年皮革服装产量数据分析

二、2010-2011年皮革服装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皮革服装产量数据分析

一、2012年全国皮革服装产量数据分析

二、2012年皮革服装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皮革服装产量增长性分析

一、产量增长

二、集中度变化

第八章 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皮革产业区域格局分析

一、皮革生产企业集中地区分布

二、皮革消费市场集中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皮革产业提升竞争力分析

一、践行节能减排提升皮革企业竞争力

二、服务创新提升皮革特色区域的竞争力

三、科技引擎提升皮革产业竞争力

四、解析海宁皮革塑造持久竞争力分析

第九章 中国皮革行业重点企业竞争性财务数据分析

第一节 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皮革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皮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生态皮革高速发展

二、高新技术不断引入

三、特殊皮革不断应用

四、运动休闲成主打风格

五、季节感趋于模糊

六、鞋业消费呈现升级趋势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皮革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产品市场产量预测分析

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三、产品进出口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皮革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皮革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皮革投资机会分析

一、皮革产业投资吸引力分析

二、皮革产业投资区域分析

三、相关产业带动皮革产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皮革投资风险分析

一、行业竞争风险预警

二、原材料风险预警

三、环保风险预警

第三节 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齐盛皮革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金牛制革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柘城县范氏皮革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石家庄市同泰皮革工业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省无极县张段固皮革有限责任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尉氏县凯华皮革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无极县宏兴皮革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创利皮革(扬州)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2

关键词:外资,特点,未来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吸引外资逐渐成为发展国家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当前形势下, 我国吸引外资的现状如何, 主要有哪些显著特点, 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就通过以下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我国吸引外资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进外资, 外资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引进阶段, 即开创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79年至1986年的调整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到1991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就是1992年以后的发展时期, 1992年至今虽然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比如利用外资的技术含量低、外资项目的规模小、外资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等等, 但就总体而言, 我国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外资也是朝着持续、协调、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改变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2007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报告中我们可知, 2006年中国吸收外资695亿美元, 比05年下降了4%, 全球排名也从第三位下降到第五位, 但此后几年, 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又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中国吸引外资的特点

目前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出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外资吸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分别是来源国的不平衡、行业的不均衡、区位分布的不平衡。

(一) 来源国的不平衡

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大国对中国投资而言却是小国, 比如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在靠近中国地界的日韩两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 韩国本是对外投资的小国, 但是却是对华的投资大国, 此外这种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前5位国家或地区占外资流入总量的75%, 前10位的国家占据高达87%, 外资来源国的不平衡展露无遗。

(二) 行业的不平衡

外资流入行业的排名是这样的, 占据第一位的是制造业, 第二位是服务业, 最后是电气机械及器材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业, 外资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制造业, 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占据制造业外资的20%;不到三分之一的部分流入服务业, 在服务行业之中, 房地产占据60%。商务服务和零售批发占据30%, 从以上数据之中我们可知, 行业在外资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差距。

(三) 区位分布的不平衡

我国国内本身就存在地区发展部平衡的状况, 其中东部地区较为发达, 中部地区其次, 西部地区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在外资的利用方面, 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 东部地区占据86%, 中部9%, 西部5%, 外资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 外资利用方面的严重差距会进一步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展望

(一) 投资的方式有所转变

当前外资在中国投资的方式有所转变, 日益显著的是独资化倾向的出现, 现在独资占据85%, 合资占据15%, 相比较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初期以合资为主的方式, 独资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表明外资企业对中国未来风险预期的降低和投资回报的增长。

(二) 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

根据对全球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 2010年至2012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家有中国、印度、巴西、美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 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美国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更明显的区位优势, 此外在对141个国家和地区12个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变量测算中, 中国吸引外资的潜力指数持续上升, 逐渐从2000年的第49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30位, 排名的大幅度增长表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三) 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根据对全国7万家制造业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表明,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创造的财富和增值逐年上升, 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 外资企业也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 以汽车行业为例, 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的16家汽车业中, 有15家在华投资了69家生产性企业, 其平均资产利润率高达11.2%, 对于很多跨国公司而言, 中国已经成为获得投资回报最高的地区。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 吸引外资会给我国带来强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 我们要运用各种方式吸引外资, 进一步推进投资自由化,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地位, 利用外资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坤.论中国吸引外资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6

[2]吴波, 傅志明.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选择与效果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9;6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3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总资产余额达83.3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7%;负债规模达78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2%。

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

1、国内外经营环境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的态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受欧美债务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也逐季放缓。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美国经济可能趋于好转但明显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日本受灾后重建短期提振经济增速可能稍微加快,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可能继续下行。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缓。

2、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三次加息和数量型工具的收紧操作引致银行信贷增速下降、净息差扩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加大了流动性压力,人民币汇率及其预期变化对外汇存贷款业务影响显著。

2012年,预计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存款准备金率还会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稳中趋降,信贷增量适度扩大,人民币升值放缓,并呈现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

3、银行业监管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1年,监管机构推动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搭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银行监管新框架,规范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也对银行业的监管达标和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在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以后,预计将对推动现有政策的完善和执行,同时监管政策将会适度灵活 。监管部门将推动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做好风险防范,并统筹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完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2012年,银行业将不断加强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并继续通过战略转型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转型

1、银行业机构概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呈现可喜变化。

2012年,银行业将继续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宗旨,严格遵循监管指引,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规范有序开展竞争,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力争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格局。

2、战略转型综述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稳步推进。信贷结构更趋合理,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综合化稳步发展,经营布局不断优化。国际综合竞争力增强,品牌声誉继续提升。未来不同类型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和趋势也有所差异。一是政策性银行将继续探索、深化专业化或商业化改革。二是大型商业银行将深入优化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审慎推进综合化、国际化发展。三是中小商业银行将加强在专业市场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或区域优势。

3、综合经营发展概况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综合经营试点持续稳步推进。在综合经营平台功能不断健全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探索和完善集团管理体制机制,与非银行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日益提升,并对国际化战略推进及整体战略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积极审慎地探索综合经营新领域、不断完善综合经营机制。监管机构也将持续加强监管,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

4、国际化发展概况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服务网络向纵深拓展,本地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挑战。未来中国银行业将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努力打造全球金融服务能力,继续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原则选择国际化目标市场,以物理网点、电子渠道、业务拓展的有机结合来拓展服务网络,通过股权并购和战略合作探索国际化发展新思路。

5、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

在监管机构的规划和指引下,中国银行业愈加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正在谋求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转变,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逐步从业务生产向经营分析、风险控制、战略决策、深入的客户信息挖掘等管理环节渗透。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业务

2011年,资产业务平稳增长,贷款增速明显回落。资产同比增长18.90%,增速继续回归常态,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上升,贷款增速继续回落,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态势。从结构看,公司贷款比重略有回升,贷款长期化趋势有所减弱,行业投放有所分化,区域投放日渐均衡。个人贷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消费贷款短期化明显,经营性贷款期限延长。

2012年资产业务增速可能继续有所放缓,结构调整压力相应有所加大。中国银行业将紧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优化资产业务结构、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拓展优质特色业务、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业的负债业务

2011年中国银行业负债同比增长18.6%,比201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定期存款比重有所提高,负债成本明显上升,外币存款总额快速增长。为破解存款增长难题,银行业积极探索主动负债业务,同业存放大幅增加,发行次级债规模创新高,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规模明显增加。

2012年,预计银行业负债业务和存款规模仍将适度增长,增速继续呈回落趋势。储蓄存款占比保持稳定,增长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定期存款占比趋于上升,但增速可能回落。主动负债业务将稳中有升,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占比进一步提高,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等业务的规模将明显扩大。

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

2011年除了与股市相关的代理类中间业务增速相对较慢外,银行业其他各类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增速均在3成以上。中间业务还呈现出发展策略差异化、产品创新高频化、经营发展国际化等特征,发展水平及层次持续提升。

2012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推进、直接融资市场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等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新的空间,银行转型发展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也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中间业务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等等。预计2012年银行中间业务整体上仍将呈平稳发展态势,但收入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并将更加注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业务竞争将更加依靠服务、创新和管理驱动。

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改进与履行社会责任

1、金融服务改进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分别从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展示服务亮点、组织专题活动、正视差距问题等七个方面持续推进服务改进工作。

2、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加快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一是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引导信贷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金融普惠;三是践行绿色金融,全面促进环保建设;四是提升专业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五是强化人本管理,推动行业幸福成长;六是致力和谐社会发展,积极增加公众福祉。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与资本管理

1、信用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信贷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组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银行业将积极应对经济增速趋缓、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上升带来的挑战,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持续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

2、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持续优化、提升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仍面临一定挑战。

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努力提高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流程,强化市场风险量化管理能力,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增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3、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不断加强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操作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不断完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但在合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树立全面合规理念,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深入推进操作风险高级法实施和应用,通过持续加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整体案件防控能力。

4、新资本协议实施与资本管理

2011年,新资本协议分类、分层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新监管标准,全面加强资本管理,不断拓展经济资本管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不断提高。但银行业仍面临着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数据基础不够扎实、资本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依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持续夯实数据基础,以内部评级系统为核心,积极提升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和水平,并结合银行发展战略,动态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积极推进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建设。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

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生息资产增速有所下降,净息差持续反弹,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手续费收入增速提升,部分银行的信用成本小幅提高,拨备力度微幅上升。从驱动盈利增长的各个因素来看,2011年的情况与2010年基本类似:第一,生息资产增速虽然继续有所下降,但仍是驱动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最稳定、最主要因素;第二,受贷款供求关系和上一轮加息的影响,净息差持续反弹,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作用继续回升,是驱动2011年盈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三,银行业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对净利润的正向贡献有所提升;第四,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和信贷投放额度被有效管控等因素客观上推升了手续费收入的增速,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第五,为了逐步达到“拨贷比”(拨备率)的监管规定,一些银行的信用成本小幅提高,拨备力度微幅上升,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也由正转负。

预计2012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明显下滑。各驱动因素的具体影响是:第一,受银行信贷总体需求放缓、贷款新规继续深入实施、境外资金流入放缓、存款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银行业生息资产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经济增速下行使得信贷需求有所放缓,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微调预调,信贷供给的绝对规模可能略有扩大,信贷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有所下降,净息差逐步见顶回落,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度有所降低。但我们判断,由于2011年净息差呈现单边上行走势,翘尾因素仍然会使得2012年净息差产生正贡献。第三,由于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和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回落,以及信贷供求环境和中间业务收费环境的变化,传统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增速可能平稳回落,信贷替代型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显著放缓,手续费收入对银行业盈利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第四,由于银行业收入增长放缓而管理费用增长稳定,前期持续下降的成本收入比已经达到历史新低,未来一个时期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对银行业盈利增长产生明显贡献。第五,不良贷款的绝对额可能出现反弹,“拨贷比”的监管要求为信用成本率设置了“底限”(即当期拨备至少应达到增量贷款的2.5%),银行进一步降低信用成本率来释放盈利的空间将受到一定限制。

总之,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也是良好外部环境下银行积极参与竞争、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结果,不存在所谓“暴利”之说。前瞻地看,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发展、金融改革加速、监管更趋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银行业可能出现资产增速适度下降、息差逐步收窄、不良资产有所反弹的态势,利润增长将明显减速、较为温和。

中国银行业的现今问题

1、影子银行和社会融资规模

2011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有所下降,银行表外融资波动剧烈,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发展较快。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出现非规范经营行为,民间借贷在局部地区迅猛发展并出现风潮。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显著变化、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问题的出现,是金融结构、法律环境、信用体系等制度性因素,以及经济金融走势等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2年,受经济金融走势变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改革深化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表外融资占比下降。非银行融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速。影子银行问题将逐步得以规范,民间借贷增速放缓。

2、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

利率市场化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诸多重大挑战,但也将提供一些业务机遇。银行需要提高定价能力,资产需要重新配置,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价格竞争加剧导致利差收窄,短期内银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为银行产品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有利于银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将更加活跃,有利于增加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给银行开展相关中间业务带来机遇。中国银行业将从提升定价能力、强化金融创新、推动业务转型、改进风险管理和加强同业协调等方面入手,确保在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环境下持续健康发展。

3、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引发了少数银行违规高息揽存、资金池类理财产品黑箱运作、表外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既有来自市场需求和银行供给层面的因素,也有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等因素。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4

(2013-2017)

内容简介

有机大米指的是栽种稻米的过程中,使用天然有机的栽种方式,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出来的大米。有机大米必须是种植改良场推荐的良质米品种,而且在栽培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近年来,有机大米

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13-2017年中国有机大米投资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中国有机大米行业发展状况综述

第一节 中国有机大米行业简介

一、有机大米行业的界定

二、有机大米的行业特征

第二节 有机大米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 政策发展环境

第四节 中国有机大米行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有机大米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有机大米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有机大米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有机大米行业总体规模

80993963

第二节 有机大米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种植面积分析

二、2013-2017年种植面积预测

第三节 有机大米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2013-2017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有机大米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 有机大米产业供需缺口情况

第三章 有机大米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有机大米市场特征分析

一、产品特征

二、价格特征

三、渠道特征

四、购买特征

第二节 有机大米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一、市场容量

二、原料需求

第三节 有机大米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一、产品供给

二、渠道供给能力

第四节 有机大米市场供给平衡性分析

第四章 2011-2012有机大米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节 世界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状况

一、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情况

二、中国和世界有机农田面积及所占比例情况

三、2012年世界有机食品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

四、国际有机农业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二、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

三、有机认证法规和机构发展情况

第三节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小,财政投入不足

二、生产技术研究工作落后,推广服务体系薄弱

三、生产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营销方式效率低下

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第四节 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一、有机农业全球化,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

二、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

三、有机食品转向全球性布局,销售渠道多元化

四、有机产品品类范围扩大化,从绿色食品到绿色产品

第五章 有机大米产业投资策略

第一节 产品定位策略

一、市场细分策略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产品开发策略

一、追求产品质量

二、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第三节 渠道销售策略

一、销售模式分类

二、市场投资建议

第四节 品牌经营策略

一、不同品牌经营模式

二、如何切入开拓品牌

第五节 服务策略

第六章 中国有机大米行情走势及影响要素分析

第一节 2011年中国有机大米行情走势回顾

第二节 中国有机大米当前市场行情分析

第三节 影响有机大米市场行情的要素

第四节 价格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第五节 2013-2017年中国有机大米行情走势预测

第七章 有机大米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有机大米行业不同地区竞争格局

第二节 中国有机大米行业的不同企业竞争格局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三、国内有机大米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有机大米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

第八章 有机大米行业产品营销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有机大米行业国内营销模式分析

第二节 有机大米行业主要销售渠道分析

第三节 有机大米行业价格竞争方式分析

第四节 有机大米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第五节 有机大米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六节 有机大米行业市场营销发展趋势预测

第九章 有机大米行业国内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安图长白山宇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产值状况分析

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第二节 吉林普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产值状况分析

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第三节 江苏省麦华食品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产值状况分析

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第四节 松原市诚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产值状况分析

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第五节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产值状况分析

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第十章 2013-2017中国有机大米产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

一、资源环境分析

二、市场竞争分析

三、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四节 投资发展前景

一、市场供需发展趋势

二、未来发展展望

第十一章 有机大米行业风险趋势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 有机大米行业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进入退出风险

第二节 有机大米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5

(发布日期:2011-1-19 8:50:45)27

内容: 自金融危机加剧一年以来,汽车行业的皮革室内装饰部门受到极大影响。汽车销售在全球急剧下滑;通用和克莱斯勒为求生存走向破产之路,美国政府救助了这两家公司并实际上将其收归国有。相对来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仅福特未於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影响。

许多主要制革集团与西方汽车制造商签署了独家供应合同,比如宝马丶宾士丶奥迪丶福特丶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些晒制厂,尤其是那些“孤注一掷”的晒制厂最终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因为车辆销售在发达国家出现暴跌,并且这些国家对高值皮革制品的需求也减少了。

但是於这段时期里,中国和印度的汽车销售却分别暴涨了70%和31%。许多车辆,尤其是中国的汽车均使用皮革内饰。在美国和欧洲,25%的新型车辆享受皮革座椅的豪华。在中国,即使是中型汽车,该数值也高达40%至50%。印度的汽车市场-每年大概有两百五十万辆汽车和轻型卡车-数量仍然不及中国或美国的汽车市场。但是,印度汽车市场的增长率却能够与日本或德国市场相匹敌。

中国-八百万辆车及其增长-其规模已在2008年达到美国一半,并且其规模还在继续扩大。美国平均每年销售一千六百万辆汽车,但是由於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通用和克莱斯勒的重组,其汽车销售大约下降至一千万至一千一百万辆。“旧车换现金”计划人为地推动了美国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需求,但是现在这些特别供应已经终止。如今,中国可能追上美国成为新型车辆的最大消费者,因为中国有更多的初次购买者。

美国,由於政府接管以及由此引起的更少生产量,通用和克莱斯勒已丧失了市场份额。尽管他们通过破产免除了债务成本,但仍然不太可能重获市场份额。因此,全球汽车销售正在向亚洲转移并撤离美国和欧洲。这将必然对汽车销售领域结构以及向汽车市场供应皮革制品的晒制厂带来巨大影响。

展望未来

通用拥有的车型系列足以在美国竞争。但是,通用却在中国表现得更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於通用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合资企业,该企业预计在2009年出售一百四十万辆车。

由於通用也在尝试销售欧宝,并在欧洲运营,通用将由於中国市场的需求而增加销售。日本和韩国制造商将继续占领其国内市场。一些公司比如本田丶丰田丶现代与起亚也将在美国丶欧洲以及他们能够建立可行的当地制造运营和更低人工成本的国家顺利地销售汽车。但是,注定在全球成为巨大市场份额占有者的将是中国和印度的竞争者。

印度的塔塔汽车有限公司是众所周知的新兴世界性汽车主力。塔塔的2,500美元大众型Nano大受欢迎。长线来看,Nano将在全球汽车市场扩大消费者数量,此时其他制造商将会生产同样低价位的型号汽车。Nano很可能成为福特“新”的T型车或者德国大众汽车的甲壳虫。

塔塔及其印度竞争者-马辛德拉公司-以及作为中国领先汽车制造商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丶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中国公司将从底特律在亚洲增长的市场领域中获得市场份额,并且甚至会以低油耗的经济型号向美国内部销售。

事实上,中国有近50家汽车制造公司。一些公司比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丶吉利汽车丶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丶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以及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均具备一定实力。这些公司与印度的公司应成为专业从事汽车皮革室内装饰的晒制厂的新目标。

由此可知,旨在占领这些有利可图市场的晒制厂必须更加密切地关注东方市场。他们不得不追寻汽车行业的脚步,努力向印度,尤其是中国的新兴汽车制造商销售皮革制品。

“旧车换现金”计划人为地推动了美国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需求,但是现在这些特别供应已经终止。如今,中国可能追上美国成为新型车辆的最大消费者,因为中国有更多的初次购买者。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6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调查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教育信息化概述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定义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分类情况 第四节 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教育信息化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 2009-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 中国教育信息化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产能概况

一、2006-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6-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教育信息化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 教育信息化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教育信息化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内产品2007-2010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 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第三节 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 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 20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

一、教育信息化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教育信息化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教育信息化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中国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0年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0年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0年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 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教育信息化市场特点

二、教育信息化市场分析

三、教育信息化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 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 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教育信息化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竞争趋势

二、2013-2018年教育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2013-2018年教育信息化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教育信息化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0年教育信息化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0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0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0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0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教育信息化模式

三、2010年教育信息化投资机会

四、2010年教育信息化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0年教育信息化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

二、未来教育信息化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教育信息化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 主要原材料2007—2011年1季度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 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教育信息化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影响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 2013-2018年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当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教育信息化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 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 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 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 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 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六节 F公司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上半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教育信息化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 中国教育信息化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7-2017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7-2017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7-2017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7-2017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 教育信息化“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7-2017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7-2017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 教育信息化“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7-2017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7-2017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 教育信息化“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7-2017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投资策略

二、教育信息化投资筹划策略

三、2009年教育信息化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三、教育信息化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第四节 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图表目录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图

图表 199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图表 199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图表 2008-2009年CPI指数趋势

图表 2008.12-2009.12工业总产值及增速

图表 2009年1-12月我国工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 2009年1-12月主要产品市场容量统计

图表 2010-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图表 2010-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图表 2010-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图表 教育信息化质量指标情况表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统计表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产能统计表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产能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产能及增长率预测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容量统计表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容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 2007-201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产能利用率变化

图表 2007-201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产能利用率变化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容量及增长率预测

图表 教育信息化行业生命周期的判断

图表 2007-2017年教育信息化国内平均经销价格

图表 2009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不同因素的价格影响力对比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教育信息化零售价格预测

图表 2008—2009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出口地域平均结构图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出口量统计表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出口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 2013-2018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出口量预测表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进出口量预测图

图表 教育信息化行业环境“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图表 2007-2017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变化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 2010—2013年教育信息化五强企业市场占有率预测

图表 教育信息化生产企业定价目标选择

图表 教育信息化企业对付竞争者降价的程序

图表 2009年消费者对教育信息化品牌认知度调查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品功能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 2009年教育信息化各地区对比销售分析

图表 华东地区教育信息化“规格”销售分析

图表 华东地区教育信息化CR5与CR10厂家市场销售份额

图表 华北地区教育信息化“规格”销售分析

图表 华北地区教育信息化CR5与CR10厂家市场销售份额

图表 华南地区教育信息化“规格”销售分析

图表 华南地区教育信息化CR5与CR10厂家市场销售份额

图表 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规格”销售分析

图表 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CR5与CR10厂家市场销售份额

图表 三元评价模型

图表 2005-2010年Q1教育信息化产品行业投资方向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赢利净值规模预测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 中国教育信息化项目风险控制建议与收益潜力提升措施

图表 2013-2018年教育信息化产品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图表 2013-2018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产品行业发展面临机遇

图表 2013-2018年教育信息化产品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图表 2007-200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各区域销售额增速变化

图表 教育信息化目标客户对价格的意见调查

图表 教育信息化目标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调查

图表 教育信息化客户对产品发展的建议

图表 教育信息化渠道策略示意图

图表 教育信息化产业链投资示意图

图表 教育信息化行业生产开发策略

图表 教育信息化销售策略 略„„

(如需详细目录,请来电索取)

网 址: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7

1 现状

1.1 总体情况

2008年6月, “中星9号”直播卫星成功发射, 同期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节目平台, 旨在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扩大我国农村边远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 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2008年8月, 正式不加密播出48套电视、48套广播节目, 主要包括中央和省级卫视节目。北京奥运会前, 国家免费为广大边远地区农户安装了420万套接收设施, 实现了当地农牧民“看奥运”的梦想。

2009年12月, 根据总局党组要求, 对直播星上的节目采用加密方式播出, 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加密流节目平台, 与原“村村通”节目平台并行播出。根据官方统计, 截止2015年7月, 全国“村村通”用户已发展约2000多万。

2011年4月, 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正式启动, 试点工作在宁夏、内蒙、河北、北京等省市展开。2011年9月, 中宣部和总局在宁夏召开现场会, 总结试点经验, 对利用直播卫星在全国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了动员部署。

2011年10月, 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成立, 正式建立起了贯穿中央、省、地市、县及乡镇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官方统计, 截至2015年7月, 全国“户户通”用户已发展到3000万。

2013年9月, 中国首个地级卫视三沙卫视正式通过直播卫星传输, 覆盖海南省及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

2008年8月至今, 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 已解决了约5000多万用户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为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优势特点

(1) 符合国际卫星广播业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 卫星直播电视占据了数字电视用户市场的70%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用户市场, 各国卫星业务运营商纷纷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增加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发展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是大势所趋。

(2)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网是覆盖人口最多、范围最广的广播电视网, 符合我国地广人稀、城乡二元结构反差大的基本国情, 是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最直接、快捷、经济的手段, 可实现对用户接收的直接管理和节目内容控制, 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3) 丰富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手段

目前, 全国4亿户家庭中, 有线电视用户约2亿户, 主要分布在城市, 经过十年数字化改造之后, 收看广播电视的质量大幅提升。但是, 约有2亿户农村家庭主要依靠地面无线信号收看广播电视, 最多只能收看大约6套模拟电视节目, 节目套数少, 画面质量差, 城乡广播电视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 难以满足当前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直播卫星到户, 丰富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手段, 形成有线、无线和直播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巩固了广播电视作为国家喉舌的地位。

(4) 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问题

在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 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 (旗) 在西部, 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直播卫星是覆盖这些西部民族地区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目前, 包括新疆7套电视和5套广播、藏语3套电视和3套广播、蒙语1套电视及延边鲜语1套电视, 共计有20套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例如四川康巴藏语、青海安多藏语等。

(5) 提供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我国直播卫星目前的发展是政府主导,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在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优势明显。有线、无线方式均受地形限制, 而一颗直播卫星就可以覆盖我国全部领土, 为广大老少边穷地区的老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迅速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 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 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进入千家万户。

(6) 能够及时发布国家应急广播信息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及时准确的灾害预报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力措施, 直播卫星应急广播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灾害信息, 为条件落后、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依托感。同时, 还可针对农村家庭、农村户外广播、渔船、高铁、长途运输车辆等特定用户, 提供应急广播及广播电视服务。四川雅安芦山地震, 国家紧急开通应急广播, 直播星到户拓展了国家应急广播的发布渠道, 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发布信息的目标。

(7) 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分配无线电使用频率时, 将全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 我国属于第三区, 这个区域包括亚洲及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直播卫星的覆盖范围受到国际电联的保护, 不受国际其他直播卫星和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 具有很强的国内覆盖特性。

(8) 技术安全可管可控

一是直播卫星是一颗安全星, 采用了点波束隔离技术, 将卫星上行地球站的地理位置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有效应对非法干扰。

二是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安全模式调制技术, 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到我国直播卫星信号。

三是对传输的节目实施加密, 一机一卡, 可管可控, 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 可管理控制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机顶盒、每一套节目。

四是在机顶盒内置GPS模块, 利用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定位, 确保机顶盒只能在批准的服务区域内使用, 在技术上保证了卫星与有线协调发展。

1.3 存在问题

一是直播卫星与地面有线网络争夺用户。一方面在城市郊区、边远农村、牧区利用直播卫星传输和覆盖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地面有线网络也在积极争取这些潜在的用户群体, 如何促进其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共同发展, 是广电管理从业者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是非法机顶盒蔓延。为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 我国直播卫星系统启用之初, 采取了不加密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社会上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 违规生产并非法销售直播卫星接收设施, 造成非法机顶盒泛滥, 严重影响了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服务内容不统一, 造成混乱和矛盾。目前, 接收直播卫星的机顶盒有村村通、户户通、清流三种, 机顶盒功能、接收的节目套数、推广的渠道以及价格各不相同, 增加了直播星公共服务工作的推广难度。

四是直播卫星用户维修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政府出资为老百姓免费安装了接收设备, 但位于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在使用中设备出了问题, 找谁解决, 谁来负责接收设备、机顶盒的后期维护, 需要明确责任, 不断健全维修服务网络, 建立服务直播卫星用户的长效机制。

2 未来发展前景

2.1 技术发展趋势

(1) 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备份星

现在我国利用直播卫星覆盖边远农村地区已经初具规模, 覆盖用户达到5000多万, 一旦直播卫星出现故障, 将会造成广播电视信号中断, 所有用户的收看收听都会受影响。我国仅有一颗直播卫星在轨运行的现状, 不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与覆盖的需要, 迫切需要发射“中星9号”直播星的备份卫星, 另外, 备份卫星应该加强对我国重点海域 (例如南海地区) 的覆盖能力。

(2) 采用更高压缩效率的新标准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使用更先进的视频压缩新标准 (例如AVS+标准) 传输卫星电视, 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通过卫星发送广播电视节目对转发器带宽总量的需求, 从而节省宝贵的卫星频带资源, 实现节目的扩容。

(3) 推进卫星广播影视双向交互应用

目前, 卫星直播系统接收解码器具有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推送的数据和新闻的功能, 也可打电话, 收发短信。为了满足对广播影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在充分发挥卫星广播方式由点到面、单向、大面积覆盖等优势的同时, 卫星广播影视网可进一步尝试与地面电信网、互联网和无线数字电视的融合, 逐步实现卫星广播影视节目的点播、交互功能。

(4) 开发Ka波段高清电视卫星直播资源

相对于C波段, Ku波段的频带带宽资源更加丰富, 适合大数据、双向、高频数据传输。随着我国电视高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量高清卫视频道的直播, 将促进高清电视卫星直播向Ka波段发展。

2.2 业务发展趋势

一是增加传输高清电视和3D电视业务。一方面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收视选择;另一方面将空置的直播卫星转发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避免转发器带宽资源的浪费。

二是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落地。直播星央视+省级卫视为主的节目内容体系仅满足了基本收视需求, 构成我国收视主体的各省级个性化频道并未包含其中, 老百姓有收看本地节目的强烈需求, 而且地方广播电视节目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覆盖较为困难且成本很高, 通过卫星直播传输, 定向覆盖本省用户, 可大大节约传输成本, 提高地方节目覆盖率。

三是开展增值服务。为了调动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 在做好现有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同时, 应该积极拓展内容服务,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有偿服务, 增加付费频道等增值业务和高质量节目, 可以优先选取部分气象、科技、教育、健康、影视和生活服务类等比较适合农民群众收看的付费频道上直播卫星户户通平台, 供用户选择收看, 还可以与电影院线合作, 通过直播卫星将最新的电影传到农户家中去。

2.3 发展模式及管理政策

我国直播卫星目前的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 提供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 覆盖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区。这种模式可以协调有线电视和直播电视的均衡发展, 借直播卫星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 为有线电视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但是, 如果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 最终将会错失产业发展的契机。毕竟, 竞争并不仅仅来自广电系统内部, 现在我国电信的三大运营商高调进入4G网络, 直接用4G信号, 就可以将电视链接所有电视节目。后续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传输覆盖方式的定位与分界点须进一步明确, 同时适时调整, 共同发展。

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篇8

关键词:轻钢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3-0160-02

1轻钢结构建筑及轻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1.1轻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1997年以后,中国的钢产量突破1亿t,但中国的钢结构用钢量占总钢产量的比例仅为3%左右,而在钢结构用钢量中,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又仅占10%,(大部分为工业车间、汽车展厅等)这与中国作为产钢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为此,国家外经贸委会同冶金部制定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钢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形式,争取在2010年建筑钢结构的用量达到总钢产量的6%。

1.2轻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现状

中国轻钢结构住宅起步很晚,只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低层和多层钢结构住宅,才使我们有了学习与借鉴的机会。1986年意大利钢铁公司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合作,介绍了一种低层轻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Bsis,并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院内建造一栋二层轻钢结构住宅样板房;1988年日本积水株式会社赠送上海同济大学两栋轻钢结构住宅(二层),建在同济新村中;20世纪90年代个别国外公司为推广其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多层轻钢结构办公、住宅楼。

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目前,在北京、天津、山东莱芜、安徽马鞍山、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开展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目前已经建成几十万平方米,这说明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中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轻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特别是在中国大中城市中,人多、土地资源少,而人们对住宅密度、环境绿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较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这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广项目。

2轻钢结构住宅相比传统结构形式住宅的优势分析

2.1钢结构住宅结构上的优势

2.1.1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

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灵活方便,创造开放式住宅。而传统结构(砖混结构、砼结构)由于材料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如果开间过大,就会造成板厚、梁高、柱大,出现“肥梁胖柱”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自重增大,增加造价,购房者在二次装饰时,经常由于自行改变墙体位置,增加隐患。

2.1.2轻钢结构住宅空间利用率高

在空间使用率上。钢结构的断面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增加建筑有效面积8%左右。在建筑风格上,钢结构建筑也更显灵活丰富,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1.3自重轻、抗震性能好

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楼层,轻钢结构自重轻,根据比较,6层轻钢结构住宅的重量,仅相当于4层砖混结构住宅的重量。而且钢材具有延性,能比较好地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所以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

2.2钢结构住宅经济性占优势

2.2.1施工方便、工期短

钢结构构件,可以实行工广化生产,现场安装。由于现场作业量小,对周围环境污染少,同时,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加快了施工速度。根据统计,同样面积建筑物,钢结构比砼结构工期可缩短1/3,而且可节省支模材料。

2.2.2综合造价低

由于自重轻,基础费用降低,总体用料减少,直接成本降低,建设工期短,间接费又可减少,所以综合造价低。

2.2.3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轻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并且能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成品集合于一体,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

另外,钢材报废后可实现100%废品再回收利用,所以称“钢结构建筑”为“绿色建筑”毫不为过,它是适应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形式。

3轻钢结构住宅发展阻力(颈瓶)分析

3.1社会认可度

轻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个社会对这种新住宅体系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是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木结构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两种体系虽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却完全是新东西。,因而各种困难几乎无处不在。中国的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住惯了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慢慢开始接受到逐步喜欢轻钢结构住宅,也需要—个渐进的过程。

3.2发展轻钢结构住宅技术上还不够成熟

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由于过去缺乏技术引导,市场需求没有达到产业化程度,因此,中国的相关产品功能性单一。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住宅产业化标准的要求。目前,该技术零散而不系统,技术水平及标准参差不齐,不配套,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进行整合。

此外,在建材和部品方面,目前建造轻钢结构试验工程所需材料许多要从国外运来,甚至有些由外商在中国大陆委托加工的部件,往往也只能到国外去采购,在国内市场上一时还找不到。这也制约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推广。

3.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在人员方面,由于国内无论中等或是高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均少涉及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因此中国建筑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体系知之甚少,而更加缺乏的是熟练技术工人,所以虽然这一体系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讲并无多少难度,但真正推行起来却往往缺乏得力的骨干。

3.4工程造价问题

目前,轻钢结构住宅在中国大陆的报价大约是同条件传统混凝土结构住宅的1.5倍左右,国内消费者近期还难以接受。然而这种价格在国外比起其他结构形式住宅的造价来说,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外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所处社会的技术经济背景相联系、相适应的,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约为中国的40~50倍,劳动力价格约为中国的20~30倍,因此,符合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轻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远比中国更易被市场接受。而中国由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尽管轻钢结构住宅的性能和舒适度较高,但其对下传统建筑形式住宅的竞争优势反倒不够明娃,因而市场接受起来比较缓慢。

3.5缺乏有针对性的钢结构住宅规范及相应标准

中国的标准规范是针对儿十年来大量使用的结构体系编制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此前在中国属于技术空白,所以不能满足

中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例如中国建国以后建造的建筑物,多采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由此导致中国的《建筑设汁防火规范》在材料选用方面似乎较国外苛刻,轻钢结构住宅难以满足其要求。这种与国内规范不衔接的状况,使轻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报建阶段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障碍与麻烦。

3.6钢结构住宅本身缺陷

钢结构防火能力差。经过防火处理的钢结构的耐火时间也只有2 h~3 h,远远逊色于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

3.7缺乏相适应的建筑管理模式

在建筑管理方面,中国现行的建筑管理模式与轻钢结构住宅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也不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许多住宅生产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是他们搞不清自己来到中国后应当申领什么资质,属于什么身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集成商?还是制造商?

4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展望

按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推算,中国钢结构用钢量至少有3600万t的发展空间。在近期内,国家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力争每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将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以上,年均钢材消费量为350万t~400万t;到2015年,将再翻一番,全国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占钢材总产量的6%以上,由此可见,钢结构住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1适合建筑用的特种钢将不断涌现

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合建筑用的特种钢必将不断地涌现,例如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成功开发的耐火耐候钢,它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使钢材含有特定的成分(如加钼等),使钢材的表观结构及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钢材本身生成所需的耐火性和耐候性,多种新型建筑用钢的出现将大力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4.2国家将重点支持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设

轻钢结构住宅建设在中国才刚刚涉入,中国现在是一个产钢大国,年产量3亿多t,发展钢结构住宅有很大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中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中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买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4.3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将不断发展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也必将不断的成熟,大量的适合轻钢结构住宅的新材料也将不断的涌现,同时,钢结构行业建筑规范、建筑标准也将随之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轻钢结构住宅必然会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4.4发展轻钢结构住宅是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住宅产业化是中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轻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5结束论

如果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施工从手工进入了机械化,那么钢结构的应用就将使住宅施工实现现代化,轻钢结构住宅将成为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上一篇:党考试简答题论述题下一篇:《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