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

2024-06-29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精选7篇)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 篇1

近几天,姜老师带领着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侵略者的可恶。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件事情在作者李小雨心里产生的对祖国热爱的情怀,这首诗歌从香港回归前是香港的屈辱史到新中国把香港回归,香港人热情高涨的顺序写的一清二楚。

香港位处华南沿岸,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这一美好的生活却被英国破坏了。

贪生怕死的慈禧,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慈禧太后战败后,有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来抵抗外国侵略者,最后,香港因租借期限已到,在1997年终于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在这100多年的期间,多少中国人丢失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中国人的坚强和忠于祖国之心令我深深震撼了,竟然能用冷兵器和自己的热血力挽狂澜,夺回许多祖国的宝贵城池!那个慈禧,可一点不像他们一样,你竟然不顾自己国家,逃难到南方去真是太可恶了!如果没有那些人,我们还能有今天美好的生活吗?

这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而这些故事映证了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 篇2

《最后一分钟》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倾听、等待。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 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升旗、自豪。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 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联想、屈辱, 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迎接、展望。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一、展示交流, 涌动真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和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训练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香港, 深刻领会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全国人民激情的缘由,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因此, 教学本课, 教师课前就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可按学生自主的原则, 将学生按照“香港被割让”、“香港回归祖国”、“回归后的香港”分3个小组去搜集与整理材料。课始, 播放《公元一九九七》这首香港回归时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继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 各小组介绍自己是怎样搜集资料的。结合将香港的历史背景、跨越发展融入每一个学生心里, 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 既学习和掌握了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又激发了爱国热情。这一学习过程, 必将使每一个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只有强大, 才能立足于世界;只有强大, 才不会挨打, 才会受到尊重, 才有尊严可讲。

二、听读品读,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分诗, 七分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但是, 教学中如果一味只让学生读、读、读, 那将获益肤浅, 甚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创新朗读方式, 指导学生以听促读, 品中感动。

1. 以听促读, 体会情感。

以听促读, 就是学生有的读、有的听, 互听互评, 从听读评析中感知、感受、感动。具体可采取配乐范读, 学生模仿读, 以及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边读边听, 边读边学, 边读边思, 于声情并茂, 文味十足中捕捉有效信息, 知道诗题为什么叫“最后一分钟”, 知道这“一分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 香港, 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 去拥抱, /去迎接……”知道文中4次出现“最后一分钟”。第一次是倾听等待;第二次是升旗、自豪;第三次是联想、屈辱;第四次是迎接、展望。这样, 在理清线索, 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感悟到全中国人民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激起对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耻辱感和心头之恨。

2. 重点品读, 想象感悟。

(1) 抓拟人句, 读出亲情。体会还有最后一分钟, 历经沧桑的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激情。这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第一小节中一个“拉”三个“听”, 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 让学生边读边想, 自由说出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重点品读“风雨归程”、“越走越近的脚步”、“心跳和叩问”, 换位体验诗人把香港当做久别重逢的亲人, 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 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到来的难以抑制的高兴心情。

(2) 抓排比句, 读出激动和自豪。体会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 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二小节7个“是”, 如特写镜头, 真切表现了这种情感。指导朗读, 要抓住“旗帜”、“旗杆”、“寂静”、“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词句, 采用表演,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研读、诵读等形式, 深刻体会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紧扣作者联想, 感受屈辱历史, 领悟如今的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以默读, 边读边想和分组朗读方式, 理解第三节: (1) 诗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 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3) 你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之后, 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 紧扣“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虎门、硝烟、血和刀光、一纸发黄的旧条约”等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了解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 祖国强大了, 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 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 怎不让人欢欣鼓舞!这真是旧中国无能, 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 收回了香港!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深入领会“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 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 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 竟能使大海沸腾!这就是作者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 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感受。

三、激情诵读, 情感升华

深水最后一分钟 篇3

他的父亲,乔·梅斯特雷笑看着自己惟一的儿子。乔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进行潜水,他的儿子大卫也因此喜欢上了潜水。

父子俩最喜欢的潜水地就是这儿——圣·莫尼卡海湾。30年前曾有一艘大船在这里沉没,可怜的大船到了海底却成了龙虾的绝好栖息地,也因此成了潜水爱好者们喜欢的地方。

潜入深水

乔仔细地为大卫检查了一遍供氧装备,然后拍了拍儿子说:“好啦,你现在可以下去了,但注意不要离我太远。”大卫点了点头,转身跳入水中。乔也紧跟了上去。

潜水灯的光亮刺破了海底的黑夜,父子俩一前一后相跟着潜到积满泥沙的海底。这儿距水面大约有25米深,四周都是一片漆黑,潜水灯的光亮也只能穿透几米远的地方。

父子俩身上背的氧气储备仅够两人在水中待18分钟。

喜捉龙虾

大约10分钟后,他们游到沉船边,船的左舷处有几个大小不一的洞,透过这些洞可以看见许多只龙虾快速地从他们眼前掠过。“这简直是个捉龙虾的天堂。”大卫兴奋极了。

大卫瞅准了一只龙虾,悄悄向它游过去,那只龙虾退进了洞里,大卫以为父亲就跟在后面,便随着龙虾一块儿钻进了洞里。他顺着倾斜的通道慢慢地游入了一个20英尺见方的残骸空间,里面堆满了从残骸上掉下来的拱肋、水平托架、大块的铁锈和塌下的舱壁。

很快,大卫就顺利地捉到了一只龙虾,他小心翼翼地抓住它,转过身子向洞外游去。

此时,乔还在船体外仔细地查看,多年的潜水经验使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他游到一个直径大约有18英寸大小的洞口时,看见海底的淤泥有被搅起打着旋的痕迹。“难道大卫从这里钻进去捉龙虾了?”但这个洞看起来非常小,乔不认为大卫会从这里钻进去。

突然间,他看见大卫手里抓着一只虾从一个洞里探出头来,笑呵呵地看着自己。“感谢上帝!”乔心里猛地松了一口气,他接过龙虾,小心地把它放进自己的网袋,本以为大卫会从洞里钻出来,没想到,大卫交了龙虾后又返身钻进了洞里。乔用潜水灯向洞里照去,但已经看不见大卫的身影,看到的只是被搅起的浑浊的水。

这时,他们已经在海底待了13分钟了。“快出来,”乔嘴里嘀咕着,“我们得离开了。”但大卫似乎没有听见,时间又过去了两分钟。

父子失散

现在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下水前,乔让大卫带了新式的12公升的氧气罐,而自己的这个只有10公升。

又一分钟过去。“大卫会不会被卡在什么地方?”乔有些担心了,“我最好去看看。”可当他正准备钻进洞去时,他的氧气罐碰到洞口的顶部,竟被卡住了。

乔用力拖拉,没有成功。他的气阀被卡住了,气流供应随之减少,很快乔感到呼吸困难。 乔只好将氧气瓶从肩上卸下来,自己先退出洞外。乔打开一个气阀,放掉一部分氧气,这时自己才感到呼吸通畅起来。但这样一来,自己的氧气储量还够在水里待5分钟就算幸运的了。

乔再一次猛地一拉,总算将氧气罐拽了出来。此时还是没见大卫的踪影,乔独自一人在漆黑的海底,他的身体感觉到了海水的寒冷,更为可怕的是,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孤独。还有一个问题必须面对:如果自己的氧气耗尽,而大卫还没有出来,怎么办?

被困洞中

这个时候,大卫还在兴奋地追捕着龙虾,他根本没有想到越钻越深了。这时四处都是剥落下来的铁锈片,空间也越来越小。“我最好离开这儿。”大卫清醒了些,转身往回游,可游了一段,大卫发现这并不是刚才来时的路。他摸索着坚硬的船体,“这是哪儿?” 大卫有些惊慌了,他丢掉网袋,想游得更快些,但仍旧没有找到原来的出口。

“也许,我能找到另外一个出口。”大卫心想。于是他开始向上游,这时他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气阱。大卫看了看气压仪,上面显示,如果自己呼吸得还是这么快的话,这些氧气仅够自己用3分多钟。

于是大卫摘掉吸嘴,把头探进了气阱里,他知道,这个气阱里虽然大部分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仍会有少量的氧气,它能帮自己多撑一些时间。

大卫希望父亲能够找到他,把他带出这个可怕的地方。他开始大声喊叫:“爸爸,快来救我,我出不去了,别让我死!”

乔离开了那个洞口,希望另外找一个大些的洞口出去,忽然他听到了大卫的喊叫声。

乔循着声音从一个小洞向船里望去,借着潜水灯的灯光他看见不远处有些光亮,他意识到大卫就在那儿。他对着亮光处喊道:“下来。”然后看见大卫转向了自己,但可惜大卫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一转眼,大卫又从乔的眼前消失了。

乔离开洞口继续寻找,但什么也没有。“不要慌张,大卫,”他暗自想,“要争取时间。”乔估计大卫的氧气储量只够用2分钟。

大卫继续在黑暗的船体里摸索,恐惧在他的身体里四处冲荡。乔将自己的潜水灯塞进一个裂口里,希望灯光能够帮助大卫引路。这时他又听到大卫的哭声,仿佛是从一个小洞里传来。乔伸手进去,竟然摸到了大卫的腰。两个人都喜出望外,但是这个洞太小,大卫根本就出不来。乔隔着洞,用眼神指示大卫,在他的下面有一个出口。乔感觉大卫的手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手,可见大卫很害怕,因为氧气瓶里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假如这一次还不能找到出口,那他就必死无疑了。

乔往下游到洞口,他举着灯蹲在洞口旁等候着,心里砰砰直跳。这时他的氧气也已经耗尽了,他看见自己呼出的最后一个气泡从眼前升起,然后消失。

乔拼命地吸气,希望尽量多争取一点时间,他的心脏一下一下地跳动,时间也一点点地过去。终于他看见大卫的头从洞口伸了出来,“爸爸,我出来了!”大卫叫道。

这个出口并不大,大卫扭动着身体努力往外钻,突然间只听“咔”的一声,大卫又动弹不了——氧气瓶也被卡在了洞口。大卫用力想挣脱,但毫无用处。“爸爸,快拉我一把。”他叫道。

这时乔正靠在洞边上,屏着呼吸,突然看见什么东西从洞里钻出来,是大卫!他在心里大叫!

可他又突然停住了。“别停下!”乔赶紧游上前去,发现原来是大卫的氧气罐卡住了。乔果断地打开大卫的肩带,帮他放下氧气罐,大卫这才顺利地钻了出来。

重返水面

现在两人的氧气都没有了,父子俩解下身上所有的东西,希望尽快游上水面。

当他们向上猛冲时,海水的压力降低了。这时乔气罐里的压力比周围海水的压力大,便压出了最后一点气体,就是这点氧气救了他一命。乔大口大口地呼气,希望自己的肺不会因为压力过快降低而破裂。

终于,父子俩冲出了水面,他们一把拔去吸嘴,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上了岸,乔帮大卫取下面罩,发现大卫脸胀得通红,这是肺受损的征兆。

当天晚上,父子俩都住进了医院,进入高压氧舱治疗。他们必须在那里将体内的氮气完全排出,才不会有生命危险。幸运的是父子俩很快就完全康复了。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篇4

在清朝的时候,慈溪太后和一位洋人做交易。说要把香港转让给洋人一百年。在这一百年内,洋人多次想法设法让政府把香港永远地把香港让给洋人,还说香港以前是他们的国土。自从我学了《最后一分钟》这一篇课文,在香港回归我们祖国怀抱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火山喷出溶江一样,喷涌而出。在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就像儿子回到母亲的身边一样。所有香港人民的欢呼声变成了寂静。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百年的痛苦和快乐,都穿过了一滴滴的泪珠。

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一一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寂静中谁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篇5

还记得当时,我们上了一堂有特殊意义的课――《最后一分钟》,在学习中我读到了这样一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咦?这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是旧条约?于是我打开电脑仔细地查了查,终于我弄明白了,这是1842年当时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我便仔仔细细地看起来,谁知,我越看越生气,特别是: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看到这里,我眼珠都差点蹦出来了,心想:这可是中国一个不可分割的土地,他……他们竟然把它割让给了英国强盗,使我们国家失去了这样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岛,难道当时的清政府是真的那么没用吗?我忍怒看下去,“什么?”我已怒不可遏,“英法列强竟趁火打劫,可恶!可恶!”

“你在看什么呢?竟气成这样。”老爸好奇地问。

“没,没什么!”我忍怒道。

我继续往下看,“什么?”我再也忍不住了,“破坏中国主权,要使香港成为他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实在是太可恨了,呜呼――”

不平等的条约不止这一条,还有随后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这说明外国强盗正在加紧一步步地占领中国。

我真没想到,当时的清政府这么落后,这么腐败,的确,旗人的马上功夫是很好,包括射箭,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总抵不过侵略者的长枪大炮,一枪一个,一轰一群,只能当活靶子。所以,我们必须要发展,必须要学习,提高科学技术,邓爷爷不是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落后肯定要挨打。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落后贫穷的中国,现在的我们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国家欣欣向荣,六十周年大阅兵上所展示的国威、军威,使我们昂首阔步地迈步前进,骄傲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示。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篇6

这是一篇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中国失去香港有让香港回归的整个过程。

我知道了香港是在7月1日回归中国的,懂得了作者的爱国之心,领会了英国人的可恶!体会到了清政府的无能和软弱。同学们,是英国信守承诺,租期到了就把香港还回来了吗?不是,是我们的祖国日夜强大,他们不得不还给我们。如果是以前的清政府,他们会把香港还回来吗?不,他们不会。为什么呢?因为清政府软弱,根本不敢去收回香港!

爱到最后一分钟 篇7

他们的相识极具戏剧性。10年前,麦金莱随家人一起到坎顿度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陪父亲前去拜访住在坎顿的老朋友——银行家萨可斯顿。在萨可斯顿的家中,麦金莱见到了他的女儿艾达。艾达身材窈窕,有深褐色的头发和紫蓝色的眼睛,相貌秀美。麦金莱一下子就被这位楚楚动人的姑娘迷住了。艾达虽有许多年轻英俊的追求者,但她从这个小个子(麦金莱的身高只有1米69)的眼神中看到了善良和深情。她断定,这个举止端庄、精明干练的年轻人就是值得她托付一生的男人。

麦金莱和艾达的婚后日子是幸福的。艾达以她特有的聪慧和善良精心打点着他们温馨、浪漫的小家。随着大女儿凯瑟琳和小女儿埃达的到来,他们的生活更是充满了乐趣。被幸福围绕的麦金莱在事业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在大资本家马库斯·金·汉纳的扶植下,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可爱的小女儿埃达因体弱多病,在半岁时不幸夭折。小女儿的早逝给他们原本无比幸福的家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云。柔弱的艾达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痛苦,终日以泪洗面。麦金莱强忍心中的悲伤,想尽办法宽慰和疼爱艾达,努力减轻她的悲痛。渐渐地,他们从哀伤中走了出来,开始尽全力抚养大女儿凯瑟琳。

可是,不幸又一次降临在这个家庭。天真活泼的凯瑟琳因患伤寒在3岁半时离他们而去。在两次痛失爱女后,艾达被击垮了。她的精神几乎失常,而且患上了偶发性癫痫病。失去大女儿后,麦金莱也度过了一生中最难捱的一段时光。他每天都沉浸在失去爱女的悲痛之中,而且还要承受政治对手的恶意攻击。更让他揪心的是,艾达的脾气日益变坏,精神状态每况愈下。他眼前这个憔悴、萎靡、失去光泽的女人,与从前美丽开朗的艾达相比,简直判若两人。麦金莱心如刀割,他加倍地疼爱艾达,默默地忍受着她变化无常的坏脾气,希望她的健康状况尽快好起来。麦金莱经常像对待孩子一样地宠着她,哄着她。他的身上经常会留下艾达失去理智时咬出的齿痕和掐出的紫斑。他没有抱怨,而是不断地劝慰哭闹中的妻子,直到她疲倦地在他的怀中睡去。麦金莱还学会了许多家务活,每天都亲手为妻子做饭、洗澡、换衣服和梳理头发。刚开始为妻子梳理头发时,麦金莱显得笨手笨脚。但在几个月后,麦金莱竟能将妻子深褐色的长发梳理成非常漂亮的发型。在他们家的花园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麦金莱搀扶爱妻散步的身影。

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妻子,麦金莱每天都高效率地处理繁忙的工作。他先是当选为俄亥俄州选区的众议员。接着,他又当选为拥有财政立法权力的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成为闻名全国的政界人物。

有一天,麦金莱在国会上就关税问题同民主党议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他和议员们争执了很长时间,因此这次会议开到很晚才结束。当时,天色剧变,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便倾盆而下。会务组的工作人员为每位议员提供了精美的宵夜食品。但麦金莱没有留下来吃饭,而是一头钻进茫茫大雨中。他要回到妻子艾达的身边。他没忘记,今天是他和艾达的结婚纪念日。他要亲手为艾达穿上几天前就精心挑选好的宝石蓝衣裙。

经过麦金莱多年的悉心照顾,艾达的病略有好转,而他自己的事业也如日中天。1891年,麦金莱当选为俄亥俄州州长。1897年,麦金莱就任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

在任州长和总统期间,麦金莱仍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他的妻子。为了让有病的妻子能够参加社交活动并随时得到自己的照顾,他竟然打破传统习俗,坚持要求爱妻在一些重大的宴会上坐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坐在餐桌的另一端。每当艾达在社交场合突然发作癫痫时,麦金莱总是迅速将手绢或餐巾盖在她的脸上,不让别人看到妻子扭曲的面容。待妻子的病情稍微稳定后,他就马上把妻子抱到就近的房间中,温言抚慰,然后再将妻子带回原来的地方,让她继续做刚才正在做的事情,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神志恢复正常的艾达,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幸福平和的笑容。

1901年9月6日,麦金莱吻别妻子,前去参加布法罗泛美博览会。在欢迎队列中,他看到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不禁想起了自己两个天使般的女儿。一瞬间,总统的眼中闪动着泪花。他很快调整了情绪,弯下腰,将别在自己上衣扣眼上的红色康乃馨送给了小女孩。就在这个时候,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随着两声枪响,麦金莱倒在了血泊之中。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麦金莱痛苦地呼吸着,用微弱的声音留下了他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妻子,你们告诉她我去世消息的时候,要谨慎婉转——啊,一定要谨慎婉转!”这句充满了对妻子无限关爱的话,使所有在场的人留下了眼泪。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麦金莱依然深深地牵念着他的艾达,那个他用一生守护的人。

(摘自《求医问药》)

上一篇:中国皮革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下一篇:外出请假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