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2024-10-07

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精选3篇)

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篇1

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昨天是母亲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德州七彩阳光有幸请到了黄教授来此讲座,许多家长闻讯九点前就到了美丽华三楼,今天虽然很冷,也没有抵挡家长们的热情。

九点多,我们盼望已久的黄教授终于来了。我们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很快教授就和我们以问答的形式开始了。

教授提出了3Q,IQ,智商(12岁发育完成),占20%

EQ,情商,包括了解自己、体谅别人、懂得激励自己。占80%

AQ,逆商,即逆境商数,占80%

IQ怎样提高,图像记忆训练,两两想象串联法。

1、图像记忆词组训练,左脑记文字,右脑记图像,右脑是左脑的100万倍容量。

2、单词想象记忆训练,如last(最后)——La——拼音谐音发“辣”,s发“死”t表示“他” 想象,运动会开始了,裁判说:“谁跑到最后,辣死他”得出单词读音。

3、教授还讲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我们学习后需七次复习,分别是20分,1时,8时,一天,两天,六天,十五天,以后每隔十五天复习。

本次讲座的重点是情商和逆商,通过实例证明了情商和逆商的重要,这也是我们教育所欠缺的,我们的教育,有些常识性的问题是不能和孩子商量的,如不能闯红灯,不能动电源,这些需要我们耐心的教导,这些是命令,孩子必须听。

其他可商议的事情,如孩子的意愿,我们应和孩子商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为了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教书临行时千叮万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们一定谨记黄先生教诲,好好教育我们的儿童。

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篇2

一、我们很努力,还将继续努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批评由来已久,特别是初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甚是不满,什么东西都怪小学教师没教好。而家长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却是“万能型”的。而应试教育的压力就像一个重重的壳,总让我们举步维艰,有许多教师自嘲说:“我们不是乌龟,就像王八。”常听到一些领导和所谓的专家在台上夸夸其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家长不配合,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谁有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更何况谁不想自己培养的孩子都是能人志士!现在的家庭,四到六个家长都教不好一个孩子,凭什么让我们一个老师教好一群孩子?我们每年听数十次讲座、观摩数十场公开课,每个专家都有他的自圆其说,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一线教师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吸收谁的观念。

我们忙碌着,也盲目着。教育问题不能单认为是教师的责任,还有学校、家长、社会……如果单纯回到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说,一线的语文教师很敬业,很努力,只是努力的付出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已。而这并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错。看看数学教材、英语教材、科学教材,乃至美术、音乐、体育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清清楚楚,唯有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课标、年段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方向,而教什么却是我们教师自己去解读文本,自己去选择和取舍,在这中间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有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而考试的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同一年段今年考这个,明年考那个,一线教师总是被教得团团转。

吴忠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不在语文教师身上,而是教材编写的缺陷。所谓的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说得如此动听,但我们语文教师却忙得死去活来,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音乐课早已屡见不鲜了。我们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即便遇挫受阻,我们依然十分努力地探索语文教材的新途径,不断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开发适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我相信不管错和败,有了吴教授的理解,千千万万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将继续行走在语文教改的前沿。

二、我们学会聚焦,聚焦于本体性教学

改革实验多年后,终于把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定义让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至少明确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学习文本的语言文字,二是学习重在实践中的运用。而“语言文字”是一个大课题,对于小学来说,这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一线教师对此还是摸不着头脑。吴教授提出的指向本体性教学是一盏明灯。他告诉一线教师:根据课标和学段特点,结合孩子的语言发展需求和规律,安排文本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积累本文语言,学习知识和方法。他认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以此来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课程意识,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能清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而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本体性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感悟就可以了。有了这个语文课程特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容易把握了;对于教什么也更加明确了,不用在一大堆资料里苦苦寻找一篇课文到底要教什么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专一”一些,聚焦点可以更集中一些,备课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三、我们很明确,学会运用才是硬道理

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篇3

开学伊始有幸听了教育家冯恩洪的专题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报告,但今天的讲座却更让人回味无穷。冯恩洪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知识从哪里来?直接知识:生活、社会;间接知识:书本。可惜我们现在关闭了生活通道。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进入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简单堆砌的知识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1

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说白了也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加以培养,我想这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反思自己,身边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在哪里,很少研究、发现过,不知道学生的强势在哪里,又怎么能为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提供帮助?今后我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上一篇:二年级推广普通话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屈臣氏选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