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2024-05-17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共14篇)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篇1

一、填空题:

(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个,他们的和是()。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再加减。

(3)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形状是(),它有()个面,()条棱。

(4)一本书128页,小兰4天读了全书的,平均每天读()页。

(5)把30L水装入容积是250ml的水瓶里,能装________瓶

(6)790dm3=__________m39.02升=____毫升

(7)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个铅笔盒的体积大约是400()教室的面积约是50()

一个大饮料瓶的容积大约是2()一瓶牛奶的容积是250()

二、选择题:

(1)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2 B.2× C.×

(2)8千克海绵的和1千克铁的比较,()重。

A.一样 B.海绵C.铁

(3)12×(+)=3+4=7,这是根据()计算的。

A、乘法交换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结合律

(4)下面()的积大于a(a>0)

A.a×4B.a×C.a×0

(5)下面()中两个数的积在和之间。

A、×B、×C、×

5(6)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7)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在一起,表面积()了。

A、增加了B、减少了C、不变

(8)<0.5,()最大能填几。

A、6B、7C、8

(9)一个体积为30立方分米的长方体木块,从顶点挖掉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体后,如图()。

A、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小

B、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

C、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

(10)至少要用()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A、4B、8C、27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篇2

本课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倍数与因数》的内容, 本节课是“复习巩固+拓展探索”性质的课程, 主要是对第一章的知识进行复习强化, 并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本章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 新课标对本章教学内容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倍数和因数以及质数和合数; (2) 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 了解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与合数》本章所有的课程, 但是, 在对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把所有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学生就很难掌握, 容易混淆。因此, 本节课将本章所有的知识点混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 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 复习自然数, 整数的范围界定,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加强训练2、3、5的倍数特征, 能够灵活找出符合2、3、5倍数特征的数字。

(3) 拓展探究, 探索4和25的倍数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现复习巩固的目的。

(2) 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以及合作探究, 拓展新知。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 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的特征的过程中, 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教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复习旧知识, 加深练习,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灵活性。

(2) 探索新知识, 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4和25的倍数特征。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程采用“复习巩固+拓展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 在“复习巩固”环节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 采用各种不同的题型, 利用各种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拓展探索”阶段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鼓励交流合作,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五、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以及工具主要有: (1) 优课系统; (2) 电子书包的实时监控系统; (3) IRS出题系统; (4) 云端书柜; (5) 电子书包教学资料 (PPT课件、练习题) ; (6) 电子书包的电子联络薄 (电子错题本) ; (7) 电子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复习巩固

11.热身抢答

教师利用智慧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所学的知识点。

教师利用电子黑板展示PPT课件中关于第一章的练习题, 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抢答或者跟教师一起回答。

此部分主要涉及第一章概念性的知识点,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 对概念性的知识点进行快速的复习, 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行充分热身。

22.交互巩固

教师打开优课系统, 在电子黑板上进行展示, 利用集合类型的题目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综合复习。一共有四个集合也就是四次机会, 学生推举男生代表、女生代表在电子黑板上进行答题, 在答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在数字列表中添加新的、易出错的、较难的数字, 增加题目的难度, 启发引导学生 (如图1) 。

此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师不断地出难题考验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被选为代表的学生充满了自豪感, 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展开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竞赛, 这样没有被选为代表的学生也会有一种亲身参与感,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3.自由出题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IRS出题系统中的自由出题, 让学生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首先, 教师发送判断题的选择项 (即√和×) , 然后口述判断题的题干, 学生迅速作出选择确认提交, 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终端监控以及计时答题界面监控学生的答题情况 (如图2、图3) 。

此环节是一个高度紧张的环节, 教师在口述判断题题干的时候全体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并积极思考, 惟恐听不清题目无法提交答案而落后于其他同学, 并且在答题的过程中IRS系统始终在计时, 超过时间限制就无法提交, 学生可以在计时界面看到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提交顺序, 提交答案较前的学生会充满自豪感, 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 每个人都争做最好最快的, 所有的学生都不甘落后, 积极参与。

(二) 拓展探索

11.交互体验

教师通过电子黑板将千数表派发到学生端的云端书柜上, 学生迅速进入云端书柜点击下载, 学生利用云端书柜的工具尝试标记出千数表中哪些是4的倍数, 在寻找4的倍数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如图4、图5) 。

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积极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 并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2.协作交流

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探究, 小组内成员将各自探索的成果互相展示, 通过组内的交流讨论对于4的倍数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并且教师要求各小组举出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最终小组代表进行小组探索结果汇报。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学习, 听取他人的意见, 还可以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质疑, 组内成员对于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3.网络探索

在网络上搜索“25的倍数特征”, 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资料, 讨论汇报。此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树立“互联网可以作为学习工具”的意识。

(三) 综合练习

11.IRS出题

教师利用IRS出题系统将巩固练习题发到学生电子书包端。

练习一 (单项选择型) :喜羊羊“我帮您”热线号码是:A-5的最小的倍数;B-最小的自然数;C-7的最大的因数;D-既是4的倍数, 又是4的因数;E-它的所有因数是1, 3; F-最大的一位数;G-只有一个因数。你能根据以上信息, 猜出这个热线号码是多少吗?

A:5074391B:1072390C:5072391D:1072391

练习二 (多项选择型) :1既是2的倍数, 又是5的倍数的数 () ;2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的数 () ;3是4和25的倍数的数 ()

A:2656, B:405, C:15096, D:1800, E:1980, F:3550, G:4095

练习三 (生活应用型) :有60个乒乓球, 装在若干个盒子里, 要求每盒装的同样多, 且每盒不多于15个, 不少于8个, 有哪几种装法 (在电子书包的草稿纸上完成或拍摄上传) (如图6、图7) ?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综合性的题目对学生深入检测, 利用IRS出题系统将题目传送给学生, 学生提交答案, 教师能够利用测评系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另外, 在IRS出题系统中教师可以随时展示学生的作品,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反馈的效率, 不用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课后去解决, 而且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可以被展示, 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总结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评测分析总结自身的学习情况, 并将本节课做错的题目归纳到自己的错题本内, 学生利用评测分析, 可以按照学科、时间等信息检索出测试正确率及错题本信息, 也可按照时间和学科查看“我的错题本”, 针对课堂答错的题目, 可以重新答题, 并把最新的答题信息记录在系统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测评分析功能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帮助自己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点 (如图8、图9)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进行, 教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以及电子黑板的优势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使数学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3、5的倍数特征”产生的负迁移, 直接抛出问题 (4和25的倍数特征) , 激发了学生原有认知和探究欲望, 本课中, 学生很快地进入问题情境, 探索、猜测、反思、观察、讨论, 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 篇3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3、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5、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前后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的面积=宽×高;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7、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

8、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8个顶点,12条棱都相等。

9、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10、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1、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13、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或V=a3

1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15、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1/2的倒数是2,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16、一个数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7、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18、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0、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21、计算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计算液体、气体的体积一般用容积单位。

22、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3、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4、及格率=及格的人数÷总人数

25、成活率=成活的棵数÷种植的总棵数

26、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

27、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

28、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

29、含盐率=盐÷盐水

30、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

31、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

32、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种子总数

33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34、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5、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36、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7、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38、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9、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0、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种量分别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41、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42、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44、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45、常用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7、解方程基本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篇4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练习题(十二)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

一、填空。

1、把7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是7米的,每段长

()()

是1米的。

()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28平方分米=()平方米105分=()小时25千克=()吨 1750毫升 =()升1小时15分=()小时4吨20千克=()吨 711313、1 里面有()个(是25里面有()个。

1212553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符号。

157513 ○0.1251○○0.45650千克○ 吨 4681220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15()===== =()(小数表示)31839()()25125

①甲用的时间多②乙用的时间多③两人用的时间同样多。

4、把40克糖溶化进76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111

192052

5,这里的单位“1”是()

5①男生人数②女生人数③男女生总人数

四、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722835

五、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524和、和2、4 和3 24729***

()36()()36

9=8=7= =()÷36÷ =()(保留一位小数)

512()7()37611946、在、、、和 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58171240277、一堆水泥重10吨,用去6吨,用去这堆水泥总数的(),还剩这堆水泥总数的()。

二、判断题

1、把一个苹果分成4。„„„„„„„„„()

42、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34

3。„„„„()

434、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约数。„„„„„„„„„„„„„()55、在 这个分数中,a可以是任意一个整数。„„„„„„„„„„()

a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41、千克表示的意义是把()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7①4千克②1千克③7千克

2、一个分数,分子不变,分母扩大4倍,这个分数值就()①不变②扩大4倍③缩小4倍

3、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做一个零件()

六、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61.953.285.87584.125

七、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5371***

八、解决问题。

1、少先队员为图书室补书,一队6人补19本,二队7人补24本,三队9人补30本,平均计算哪队补书最多?哪队补书最少?

2、三年级同学做操,如果每16人一排,或每18人一排都余1人。三年级最少有多少人做操?

3、李师傅做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做50个,6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做10个。实际每天做的零件占这批零件总数的几分之几?

【课外拓展】在一个长345米、宽240米的长方形草坪四周等距离地栽一些松树,要求四个顶点和每边中点都正好栽一棵松树,则最少要买松树苗多少棵?

分数的基本性质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约分(约成最简分数)的正确率90%。

教学重难点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

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

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师分数卡片判断

1、找朋友:找出和相等的分数。(七个小矮人身上的分数分别是下列分数)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第8题

师: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师: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快乐学习超市

超市画面快乐套餐1快乐套餐2

快乐套餐1:比一比○○0.4

计算并化简+=-=

在()填上最简分数20分=()时

快乐套餐2、3同上。

(分组练习小组代表汇报整合了练习十一10至14题)

4、集中练习

把0.5化成分数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请你为大家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12、13、14题各自选2个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基本策略

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基础, 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载体。初中数学不仅要突出概念教学, 同时还要采用各种策略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并学会运用数学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 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更是其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 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以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数学概念,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

客观上说, 初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 对于理性认识的数学概念, 学生不易理解。因此, 教师要遵循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引入数学概念, 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概念。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概念时, 教师不妨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 帮助学生建立几种不同的函数形式, 并通过具体数字带入到关系式中, 求出另一个变量值, 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函数概念中的核心词———“唯一确定”。这样的认知过程, 对于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 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再如, 教学“正数与负数”时, 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天气温度引入零上5摄氏度与零下5摄氏度, 分别记着-5℃与+5℃, 并且在正数与负数概念的应用时, 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前进与后退、收入与支出等来表示正负数。这样从实际生活引入数学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概念。

二、突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 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概念

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将生动的概念形成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也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探究活动。学生难以把握概念本质属性、常常混淆知识点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忽视概念教学, 而过分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造成的。

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给某个知识点下定义, 给出数学概念前一般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然后让学生逐步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 最后运用数学逻辑性语言描述某个数学概念。因此, 在教学数学概念时, 教师要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讲清它们的来源, 既能让学生感到不抽象, 也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 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感知引入数学概念的必要性, 然后以大量的数学素材为基础, 帮助学生形成对感性材料的认识, 让学生自主分析、抽象和概括,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某个概念的必要性, 感受到数学概念能够服务于数学学习活动, 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概念学习活动中, 提高对概念的认知能力。

三、让学生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系统地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理解绝不能简单停留于字面表层, 而是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进而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系统认识。例如, 教学苏教版八年级“正方形”概念时, 对于教材中的定义理解, 不仅条件众多, 学生不易把握, 同时是在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概念基础上的探究活动,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何添加条件, 才能使矩形、菱形转化为正方形。然后总结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 并通过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等概念的比较分析, 发现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内涵, 从外延关系上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 而它们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将教学正方形的概念转向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的分析, 进而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系统化, 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章节的理解与把握。

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最终提升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四、重视数学概念的运用, 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

对数学概念的运用, 很多教师往往停留于初级阶段, 即学习过概念后让学生辨析概念, 其实这仅仅是第一步, 还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 这是不可忽略的问题。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 这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篇7

教科书第59页与复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同学们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师: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回忆所学知识

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对这两个物体一定很熟悉吧。它们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系统本单元的知识

1. 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和复习。

2.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呢?

生:我认为应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个方面进行。

3. 分组

师: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知识点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

个方面进行,在时请将你的友情提示和你们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现在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内容记录在纸上。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得有特色的小组,教师要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展示?

学生展示的同时要介绍一下的内容。

(第一小组介绍完以后)师:听了他们组的介绍,你能不能对他们的进行?

其他小组分别,时既要说一说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将你们组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请几组上来展示,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5. 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互相合作,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且坦诚地对各

小组的进行了。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

[简评:知识是为了查漏补缺,教师在让学生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的效果。学生在交流时,即要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又要发现同学的不足。怎样处理这一对矛盾,可以借鉴这位老师的一些做法。]

三、练习提高

1. 基础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判断。

①棱长为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②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

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2)填空。

①5800mL=()L=()dm3。

②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③一个长方体有个顶点,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相交了条棱,这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3)学生独立完成第59页第2题。

2. 实践练习

小正方体拼合,体积、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课件演示:将5个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又有怎样的变

化?

(2)从这个实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堂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8

我们xxx小学五年级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439人。其中优等生大约有26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60%,他们思维敏捷,反应比较快,动手能力比较强,学困生大约有20多人,占年级总人数的4%,个别学生基础非常差,其中3人还有智力障碍,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和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与分析,为毕业总积累了一些知识和方法。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对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还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而且五年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学生遗忘严重,使得学生的差异很大,给小学毕业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现在是按家庭住址分初中,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毕业不够重视,家长和学生情绪都比较浮躁,这些都给总增加了难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小学数学毕业研讨会精神,以区小学数学毕业计划为指针,在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

3.解决问题:简单解决问题,稍复杂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分数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等。

4.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简单统计: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7.策略与方法:转化、数形结合、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7.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解方程和解比例。

2.几何形体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能融会贯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准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六、方法措施

(一)原则

自主,突显主体

环节:课前自主整理课中交流梳理练习巩固提升课外拓展延伸

让学生经历整理、构建、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不但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方法

⒈分阶段

⑴各模块知识系统,人人一本整理本。

⑵针对学生错题开展专题,建立错题本。

⑶综合检测,查漏补缺。

⒉形式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进行。

(三)总策略

1.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对本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它问题,结合教材编排情况和具体的时间,拟定具体的顺序、重点、课时分配及适当的配套练习,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2.狠抓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全体学生进行毕业的总动员使学生认识到五年级毕业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学习上来。对于学困生,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并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保持良好心情进行、考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

3.重视基础知识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1)在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4.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拓展视野

讲和练是小学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也就是说在课上,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地让学生做综合性的题、练习题,注意提升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我发现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失分的很多,并不是知识的掌握不好而是学习习惯不好,针对这一情况,要狠抓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计算习惯、检查习惯、反思习惯。

6.加强学困生的管理与辅导

制定详细的学困生转化计划、措施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困生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让学困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机会均等,甚至适当增加学困生的展示机会。并经常给他们开小灶.让班里的优秀生和学困生结对子,一对一的进行帮助,使优、差生一同进步。其次、把学困生的进步和优生的学习表现结合起来,提高优生的辅导积极性。另外并加强对学困生的家访工作。及时架起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要求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有了错误不急于批评,而是帮助寻找原因,并经常跟老师交流,努力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7.实行学生作业追踪反馈,做到有错必改,有错必懂

建立学生作业情况反馈登记,不仅指学生能及时订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我做得好吗?哪个层次的题有错?为什么出错?计算、理解了吗?会自我订正吗?找出错因。如果没有错误就思考我的方法科学吗?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班级要经常开展好方法交流分享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

七、内容及时间:33课时

1.各模块知识系统大约21课时

2.综合练习与模拟练习大约12课时

附表一:课时进度安排表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篇9

一、运用“划归迁移”

划归之意即为将未知的东西划归为已知的知识,把复杂的联系换归为简单的个体间关系的这样一种处理数学问题的常用和基本方法,使得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未知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教师在高三概念复习课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化归意识,来从更深的角度去思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迁移即是将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另外一个事物上从而解决问题或基于此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迁移的能力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3.多巩固练习

教师在高三函数概念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列出一些题组,引导学生画出题组的各函数的大致图像:

如:(1)y=x-2;(2)y=x-2/3;(3)y=x3;(4)y=x3/4等函数的图像.

还需要注意的是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以及根据其奇偶性和第一象限的图像画出其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图像.由熟悉的函数图像迁移到未知的函数图像描绘中,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解决问题.

由此,高三的数学概念复习不仅是对以往知识的重新获得和学习,更是对数学思维的锻炼和提升.学生只有在平时将自己掌握的数学方法运用到联系中,不断渗透和升华才能真正获得数学活性的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这种划归迁移的方法是教师达到上述教学目的的捷径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概念.

二、运用类比思想

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思考、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能更好地突出和发现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和总结能力等数学品质的提高,从而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所谓类比就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共性,将其联系起来,借助对熟悉事物的了解来学习和了解新事物的方法.类比也同样可以起到化简为繁,将未知变为已知的作用.在数学的题目中经常会用到类比方法,如一道题有三个问,那么往往可以由前两个题与第三题的联系得出前两问是解答第三问的解题阶梯和思考方向,学生若能适当运用类比法找到期间的联系,那么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数列就是类比法的很好体现,具体类比见表1,而数列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要求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向学生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概念复习课更是如此.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对比,从而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好各数学概念.

三、运用题组复习法

高三对于数学的概念以及其他基本知识的复习并不是简单的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再掌握的过程,其更是一个新知识和新思想的生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概念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基本概念的重新思考和新角度认识去提升自己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认识,达到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自己数学能力的复习效果.

通过在对基本概念的梳理和归纳辅以多进行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运用题组练习将各个习题体现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面,构成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如在函数值域求法练习中,教师可设计题组:

此题组运用反解法,即需要先分别求出x,x2,ax,sinx,再去求解相应的y的不等式,即可得出对应函数的值域了.

通过这样的复习练习设计,学生通过一组练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法,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技巧和对其本质的理解,由点到面的扩展和连接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获得高效的复习效果.教师还可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这样能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让其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和运用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摘要:数学的概念知识不仅是数学整体知识的基础,也是高三数学知识的重点和核心部分.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作为基本数学方法的基础,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以及掌握必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因此,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与前提.高三阶段对于数学概念的复习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给出几点高三阶段有效复习数学概念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复习,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剑利.在学习中理解数学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

[2]罗文三.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概念的引导式学习初探[J].福建中学数学,2011(4).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篇10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力图让学生在开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在本案例中,通过创设猫妈妈分绳子的教学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急于要帮小红猫排疑解惑,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操作,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

二、营造氛围,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在案例中,通过猫妈妈分绳子,小花猫说猫妈妈偏心眼。这时让学生来当裁判,你认为小花猫的话对不对,你准备怎样来着手研究它?这时学生的好胜心被激活了,有的迫不及待的说,有的一声不吭地动手实验着,后来通过学生的实验有力地证实了小花猫的话是错的。就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情节中,使学生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得趣味盎然,意犹未尽。

三、轻松练习,发展能力。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同时也应注重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与开放性。在本案例中设计了:①有探究结束后的数学诊所,②有新课中的尝试性练习,③更有智力大挑战部分的必答题、抢答题、竞赛题以及游戏活动。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相互督促、相互补充、相互竞争,较好地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尤其是获得优胜组的那些同学个个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喜悦,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篇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40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曹丽等几名学生的发应要慢一些,学习比较困难,他们也比较努力学习,但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因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其他学生已基本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地做好练习和复习中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小一部分学生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明知道自己不懂也不问。特针对以上情况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二、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二)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四、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

识。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五、复习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2课时

2、分数加减法.................1课时

3、分数意义和性质................2课时

4、因数和倍数.................1课时

5、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六、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篇12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要求体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一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应在基础知识的复习、重新整合并形成有机知识网络、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均体现出有效性的要求。其中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和领悟尤为重要, 它们虽隐藏在数学知识中, 但却担当着对各知识点的组织进行优化的角色。这些隐藏在初等数学甚至高等数学知识中的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 组成了指导数学教与学的“高观点”。挖掘并恰当运用数学“高观点”来指导数学知识的复习, 对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提高课堂复习的实效性,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三数学“空间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这一专题复习课, 谈谈在教学中运用“高观点”组织数学知识复习的一些粗浅做法及体会。

二、案例描述

“空间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问题引入

问题1:空间距离的概念是什么?

(1)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_____________的长度。

(2)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 ___________的长度。

(3) 点到平面的距离:自点向平面引垂线, ____________的长度。

(4) 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任意取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 ___________的长度。

(5)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夹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___________的长度。

(6) 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 ___________的长度。

(7) 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__________的长度。

问题2:七种距离之间, 有着怎样的联系? (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

问题3:上述七种距离中可以浓缩为三种距离的求法, 即两点间的距离, 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及点到面的距离。试根据问题2的研究, 思考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如何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环节二:问题探究

1.回顾两点间距离与两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1:SA⊥平面ABCD, ∠DAB=∠ABC=900, SA=AB=BC=α, AD=2α, 求:A到平面SCD的距离。

强调: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垂面法;

方法二:体积转化法;

方法三:法向量法。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计算, 并在黑板板书求解过程)

3.利用转化的思想, 求其他距离

例2:设ABC—A1B1C1为直三棱柱,

A1A=1, AB=4, BC=3, ∠ABC=900, 设过点A1、B、C1的平面与平面ABC的交线为L,

求:顶点A1到直线L的距离。

变式 (一) 求A1C1到直线L的距离。

变式 (二) 求直线L到平面A1B1C1的距离。

强调:1.求“点线距”的关键———确定垂足、构形解形。

2.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平行于平面的直线与该平面间的距离可化归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B=4, BC=3, CC1=2

(1) 求证:平面A1BC1∥平面ACD1。

(2) 求 (1) 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4.配套练习: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为棱AA1、BB1的中点, G为棱A1B1上的一点, 且A1G=λ (0≤λ≤1) , 则点G到平面D1EF的距离为 ()

环节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 在探求利用转移法求解空间距离问题方面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环节四:随堂检测。在三棱锥S—ABC中, Δ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平面SAC⊥平面ABC, SA=AC=2, M、N分别为AB、SB的中点。

(1) 求证:AC⊥SB。

(2) 求二面角N—CM—B的大小。

(3) 求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

强调:尝试一题多解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高三数学的一节专题复习课。作为专题复习, 不仅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空间距离的概念, 而且要熟知常见的求解或转化的方法, 并应用于解题之中。运用转化变换的“高观点”, 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复习,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审视和思考空间距离的求解方式, 从而提升数学复习的实效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复习的实效性。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营造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复习课要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样不可或缺。本案例中, 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激发学生探究和复习的欲望, 为下一步自主复习探究奠定“兴致”基础。

(二) 融知识复习于问题探究中, 提高知识点复习的有效性

教学实践表明, 对数学知识点的最有效的复习, 不是简单的背、记抽象的知识点, 而应融知识点的复习于问题解决之中。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本案例中, 通过设置几个典型的例题, 在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 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致, 交流、讨论热烈, 基础知识复习的实效性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三) 以转化变换为主线, 将题型题组化

运用七种距离的相互转化的“高观点”, 来组织对空间距离的复习, 是贯穿本节课复习的一条主线。首先归类出几个有效的题组, 利用题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促进知识的迁移, 提高解题技能, 并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同时, 通过动态展示图形间的几何变换, 也让学生对转化规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从而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运用七种距离转化变换的“高观点”组织对空间距离知识的复习, 对于学生掌握空间距离的求解, 起着独特的作用。

三、案例反思

1. 从本节课的实施过程来看, 同学们自始至终保持着较高的探究兴致。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气氛热烈。利用各种距离间的内在联系, 能更好地系统掌握全等的知识, 并有助于他们灵活运用转化这一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出现的困惑, 在例2的讲解环节, 引入小组合作讨论, 开展小组互讲, 以好带差, 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转化的方法。配套的练习, 也要引入小组合作讨论, 在后进学生学会解答之后, 鼓励他们在全班进行讲解, 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 深挖并运用数学“高观点”来指导数学知识的复习, 是提高复习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及时参阅有关教学资料, 预先挖掘出每个单元章节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并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然后统筹安排,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3.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 不断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需要教师在课上乃至课下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 不断总结、归纳、提升。在高三数学各章节的复习中都应及时配备一定数量的练习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 并指导学生做好各章或单元的小结, 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切实落在实处。

摘要: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 不断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师需要课上乃至课下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 不断总结、归纳、提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及时参阅有关教学资料, 预先挖掘出每个单元章节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统筹安排,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观点,实效性,探究

参考文献

[1]沈文.数学建模[A].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 .

[2]简洪权.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0 (1-2) .

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13

一、抓好期末动员工作。

首先,和学生一起根据具体时间和本册书内容,合理安排考前时间,然后,和学生一起制定复习安排,一起制定期末目标与小组奋斗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自己一起动起来。另外,尤其要对那些平时学习没有抓紧,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同学,要让他们知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鼓励每一个孩子要努力从复习中学到新知,丢弃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二、设计灵活高效的复习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上好复习课,备好课是前提条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复习的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环节设计,所选题材要新,课堂结构要新,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三、精选习题,灵活多变,拓展提高。

在新课教学时讲究练习方式方法的新颖多变,复习课同样如此,练习设计也应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提高,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复习课内容的侧重点有选择的设计练习,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选用富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精讲精练,杜绝偏题怪招。让训练点源于教材而又别于课本。

四、建立题库。

鼓励孩子们,每人建立一本题库,将平时练习中反复出错及比较重点习题,整理摘抄或者剪下来粘上去,过一两天就拿出来翻看翻看。

五、做好过关。

将每一块的知识点复习整理后,都要给孩子们挨个过关。必要时,要取得家长支持和帮助!

六、稳定学生情绪。

稳定情绪很重要,尤其在期末复习这段时间,一定要让孩子把心静下来,以平常心对待,戒骄戒躁,让浮躁心理杜绝在萌芽。建立一个轻松、民主、学习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

七、期末安排

1、第一、六、七单元用三天时间复习,第三天检测

2、第二、四、五单元用四天时间知识点梳理、过关、第四天检测。

3、第三单元用4天时间知识点梳理、过关、第四天检测。

然后综合复习,三天,单元模拟,评讲,考前注意事项交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篇14

9、把一根绳子分成4段,每段占这根绳子的 。( )

10、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4分)

1、 和 比较( )

A、分数单位相同 B、意义相同 C、大小相同

2、右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A、 B、 C、

3、有10个玻璃珠,其中一个略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才能保证找到它。

A、2 B、3 C、4

4、小刚和小明做同样的作业,小刚用了 小时,小明用了 小时,做得快的是( )

A、小刚 B、小明 C、一样快

5、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两段绳子相比较(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6、把60升水倒入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水的高度是( )分米

A、2 B、2.4 C、12

7、把10克糖放在9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A、 B、 C、

8、在 、 、 这三个分数中,分数单位最小的一个是( )

A、 B、 C、

9、旋转和平移都只是改变了图形的( )

A、形状 B、大小 C、位置

10、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9 B、18 C、27

11、一根绳子连续对折三次,每段是全长的( )

A、 B、 C、

12、为了清楚地反映遂宁和成都两地每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单式折线 B、复式折线 C、复式条形

13、下列分数中( )是最简分数

A、 B、 C、

14、一个数,它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

A、6 B、12 C、144

四、看清要求,细心计算。(3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每小题1分)

0.15= ≈( )(保留两位小数) 6=

( )- =

2、口算(6分,每小题1分)

10÷2.5= 2.4×0.5= -0.25=

1- 2-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9分,每小题3分)

4、解方程(9分,每小题3分)

五、看清要求,仔细作图(4分,每小题各2分)

1、以给出的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OAB的对称图形。

2、画出三角形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0分,每小题各4分)

1、爸爸买回一个西瓜重 千克,女儿吃了这个西瓜的 ,妈妈吃了这个西瓜的 ,还剩下几分之几?

2、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dm2,长3m,这些木料一共是多少方?

3、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8dm,宽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dm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

4、一本故事书共10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20页,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5、小红和妈妈今年的年龄之和是41岁,3年前妈妈比小红大25岁,妈妈和小红今年各多少岁?

五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认真读题,仔细填空(22分,1~14题每空0.5分,15题每空1分)

1、 36 2、气球总数 7 5

3、 13 4、 1方

5、12 27 15 0.75 6、 3 60

7、 或1 8、 或0.625

9、带 三又八分之一 10、

11、13 12 众 12、7和13

13、 1

14、m2或平方米 m或米 cm3或立方厘米 L或升

15、56 30 126 90

二、仔细推敲,认真诊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1分,共14分)

1、C 2、C 3、B 4、A 5、B 6、B 7、B

8、A 9、C 10、C 11、C 12、B 13、A 14、B

四、看清要求,细心计算(共30分)

1、填数(每小题1分): 0.36 18 5 1

2、口算(每小题1分):4 1.2 0 1 或

3、脱式计算(每小题3分):未简算并结果正确只得1分

= (2分) = =

= (1分) =1- (2分) =1+ (2分)

= 简算 (1分) =1 简算 (1分)

4、解方程(每小题3分):

解: (2分) 解: (2分) 解: (2分)

(1分) (1分) (1分)

未写“解”不扣分。

五、看清要求,仔细作图(4分,每小题各2分)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0分,每小题各4分)

总要求:1、每题的单位和答语不另给分,单位和答语有一处或几处错只扣0.5分:2、思路正确得80﹪的分(含第一步计算错,第二步思路对);3、综合算式结果错扣1分。4.分步计算,每步得数0.5分。

1、1-( )=

2、0.24×3×500=360m2=360方

3、4×4×4-8×6(4-2.8)=6.4dm3=6.4升

4、①20÷100= ②

5、妈妈:(41+25)÷2=33(岁)

上一篇:感激700字下一篇:忆我的祖祖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