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

2024-08-09

五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共11篇)

五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1

一、抓好期末动员工作

首先,和学生一起根据具体时间和本册书内容,合理安排考前时间,然后,和学生一起制定复习安排,一起制定期末目标与小组奋斗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自己一起动起来。另外,尤其要对那些平时学习没有抓紧,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同学,要让他们知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鼓励每一个孩子要努力从复习中学到新知,丢弃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二、设计灵活高效的复习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上好复习课,备好课是前提条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复习的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环节设计,所选题材要新,课堂结构要新,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三、精选习题,灵活多变,拓展提高

在新课教学时讲究练习方式方法的新颖多变,复习课同样如此,练习设计也应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提高,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复习课内容的侧重点有选择的设计练习,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选用富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精讲精练,杜绝偏题怪招。让训练点源于教材而又别于课本。

四、建立题库。

鼓励孩子们,每人建立一本题库,将平时练习中反复出错及比较重点习题,整理摘抄或者剪下来粘上去,过一两天就拿出来翻看翻看。

五、做好过关。

将每一块的知识点复习整理后,都要给孩子们挨个过关。必要时,要取得家长支持和帮助!

六、稳定学生情绪

稳定情绪很重要,尤其在期末复习这段时间,一定要让孩子把心静下来,以平常心对待,戒骄戒躁,让浮躁心理杜绝在萌芽。建立一个轻松、民主、学习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

七、期末安排

1、第一、六、七单元用三天时间复习,第三天检测

2、第二、四、五单元用四天时间知识点梳理、过关、第四天检测。

3、第三单元用4天时间知识点梳理、过关、第四天检测。

五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2

本课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倍数与因数》的内容, 本节课是“复习巩固+拓展探索”性质的课程, 主要是对第一章的知识进行复习强化, 并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本章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 新课标对本章教学内容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倍数和因数以及质数和合数; (2) 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 了解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与合数》本章所有的课程, 但是, 在对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把所有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学生就很难掌握, 容易混淆。因此, 本节课将本章所有的知识点混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 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 复习自然数, 整数的范围界定,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加强训练2、3、5的倍数特征, 能够灵活找出符合2、3、5倍数特征的数字。

(3) 拓展探究, 探索4和25的倍数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现复习巩固的目的。

(2) 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以及合作探究, 拓展新知。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 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的特征的过程中, 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教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复习旧知识, 加深练习,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灵活性。

(2) 探索新知识, 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4和25的倍数特征。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程采用“复习巩固+拓展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 在“复习巩固”环节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 采用各种不同的题型, 利用各种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拓展探索”阶段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鼓励交流合作,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五、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以及工具主要有: (1) 优课系统; (2) 电子书包的实时监控系统; (3) IRS出题系统; (4) 云端书柜; (5) 电子书包教学资料 (PPT课件、练习题) ; (6) 电子书包的电子联络薄 (电子错题本) ; (7) 电子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复习巩固

11.热身抢答

教师利用智慧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所学的知识点。

教师利用电子黑板展示PPT课件中关于第一章的练习题, 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抢答或者跟教师一起回答。

此部分主要涉及第一章概念性的知识点,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 对概念性的知识点进行快速的复习, 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行充分热身。

22.交互巩固

教师打开优课系统, 在电子黑板上进行展示, 利用集合类型的题目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综合复习。一共有四个集合也就是四次机会, 学生推举男生代表、女生代表在电子黑板上进行答题, 在答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在数字列表中添加新的、易出错的、较难的数字, 增加题目的难度, 启发引导学生 (如图1) 。

此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师不断地出难题考验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被选为代表的学生充满了自豪感, 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展开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竞赛, 这样没有被选为代表的学生也会有一种亲身参与感,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3.自由出题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IRS出题系统中的自由出题, 让学生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首先, 教师发送判断题的选择项 (即√和×) , 然后口述判断题的题干, 学生迅速作出选择确认提交, 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终端监控以及计时答题界面监控学生的答题情况 (如图2、图3) 。

此环节是一个高度紧张的环节, 教师在口述判断题题干的时候全体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并积极思考, 惟恐听不清题目无法提交答案而落后于其他同学, 并且在答题的过程中IRS系统始终在计时, 超过时间限制就无法提交, 学生可以在计时界面看到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提交顺序, 提交答案较前的学生会充满自豪感, 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 每个人都争做最好最快的, 所有的学生都不甘落后, 积极参与。

(二) 拓展探索

11.交互体验

教师通过电子黑板将千数表派发到学生端的云端书柜上, 学生迅速进入云端书柜点击下载, 学生利用云端书柜的工具尝试标记出千数表中哪些是4的倍数, 在寻找4的倍数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如图4、图5) 。

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积极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 并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2.协作交流

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探究, 小组内成员将各自探索的成果互相展示, 通过组内的交流讨论对于4的倍数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并且教师要求各小组举出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最终小组代表进行小组探索结果汇报。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学习, 听取他人的意见, 还可以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质疑, 组内成员对于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3.网络探索

在网络上搜索“25的倍数特征”, 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资料, 讨论汇报。此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树立“互联网可以作为学习工具”的意识。

(三) 综合练习

11.IRS出题

教师利用IRS出题系统将巩固练习题发到学生电子书包端。

练习一 (单项选择型) :喜羊羊“我帮您”热线号码是:A-5的最小的倍数;B-最小的自然数;C-7的最大的因数;D-既是4的倍数, 又是4的因数;E-它的所有因数是1, 3; F-最大的一位数;G-只有一个因数。你能根据以上信息, 猜出这个热线号码是多少吗?

A:5074391B:1072390C:5072391D:1072391

练习二 (多项选择型) :1既是2的倍数, 又是5的倍数的数 () ;2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的数 () ;3是4和25的倍数的数 ()

A:2656, B:405, C:15096, D:1800, E:1980, F:3550, G:4095

练习三 (生活应用型) :有60个乒乓球, 装在若干个盒子里, 要求每盒装的同样多, 且每盒不多于15个, 不少于8个, 有哪几种装法 (在电子书包的草稿纸上完成或拍摄上传) (如图6、图7) ?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综合性的题目对学生深入检测, 利用IRS出题系统将题目传送给学生, 学生提交答案, 教师能够利用测评系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另外, 在IRS出题系统中教师可以随时展示学生的作品,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反馈的效率, 不用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课后去解决, 而且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可以被展示, 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总结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评测分析总结自身的学习情况, 并将本节课做错的题目归纳到自己的错题本内, 学生利用评测分析, 可以按照学科、时间等信息检索出测试正确率及错题本信息, 也可按照时间和学科查看“我的错题本”, 针对课堂答错的题目, 可以重新答题, 并把最新的答题信息记录在系统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测评分析功能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帮助自己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点 (如图8、图9)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进行, 教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以及电子黑板的优势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使数学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3、5的倍数特征”产生的负迁移, 直接抛出问题 (4和25的倍数特征) , 激发了学生原有认知和探究欲望, 本课中, 学生很快地进入问题情境, 探索、猜测、反思、观察、讨论, 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

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3

我们xxx小学五年级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439人。其中优等生大约有26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60%,他们思维敏捷,反应比较快,动手能力比较强,学困生大约有20多人,占年级总人数的4%,个别学生基础非常差,其中3人还有智力障碍,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和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与分析,为毕业总积累了一些知识和方法。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对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还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而且五年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学生遗忘严重,使得学生的差异很大,给小学毕业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现在是按家庭住址分初中,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毕业不够重视,家长和学生情绪都比较浮躁,这些都给总增加了难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小学数学毕业研讨会精神,以区小学数学毕业计划为指针,在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

3.解决问题:简单解决问题,稍复杂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分数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等。

4.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简单统计: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7.策略与方法:转化、数形结合、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7.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解方程和解比例。

2.几何形体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能融会贯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准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六、方法措施

(一)原则

自主,突显主体

环节:课前自主整理课中交流梳理练习巩固提升课外拓展延伸

让学生经历整理、构建、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不但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方法

⒈分阶段

⑴各模块知识系统,人人一本整理本。

⑵针对学生错题开展专题,建立错题本。

⑶综合检测,查漏补缺。

⒉形式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进行。

(三)总策略

1.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对本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它问题,结合教材编排情况和具体的时间,拟定具体的顺序、重点、课时分配及适当的配套练习,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2.狠抓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全体学生进行毕业的总动员使学生认识到五年级毕业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学习上来。对于学困生,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并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保持良好心情进行、考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

3.重视基础知识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1)在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4.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拓展视野

讲和练是小学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也就是说在课上,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地让学生做综合性的题、练习题,注意提升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我发现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失分的很多,并不是知识的掌握不好而是学习习惯不好,针对这一情况,要狠抓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计算习惯、检查习惯、反思习惯。

6.加强学困生的管理与辅导

制定详细的学困生转化计划、措施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困生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让学困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机会均等,甚至适当增加学困生的展示机会。并经常给他们开小灶.让班里的优秀生和学困生结对子,一对一的进行帮助,使优、差生一同进步。其次、把学困生的进步和优生的学习表现结合起来,提高优生的辅导积极性。另外并加强对学困生的家访工作。及时架起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要求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有了错误不急于批评,而是帮助寻找原因,并经常跟老师交流,努力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7.实行学生作业追踪反馈,做到有错必改,有错必懂

建立学生作业情况反馈登记,不仅指学生能及时订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我做得好吗?哪个层次的题有错?为什么出错?计算、理解了吗?会自我订正吗?找出错因。如果没有错误就思考我的方法科学吗?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班级要经常开展好方法交流分享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

七、内容及时间:33课时

1.各模块知识系统大约21课时

2.综合练习与模拟练习大约12课时

附表一:课时进度安排表

小学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4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复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复习时密切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习惯,使获得的知识更加条理系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兴趣、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全面达到小学毕业总复习的教学目标。

二、总复习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或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各项教学目标。

三、复习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数和数的运算: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沟通内容的联系。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重点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

3、解决问题:复习简单解决问题,稍复杂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分数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等。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重点放在概念的建立和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重点放在复习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灵活掌握计算方法。

6、统计与可能性:复习了平均数的认识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二)策略与方法转化、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三)综合练习和讲评

四、复习具体措施

1、制定复习计划认真分析本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2、加强集体研讨,提高复习实效组内教师统览整个小学段的数学内容,认真分析,明晰知识结构,抓住本质与关键,科学设计复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概念,法则,性质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已有知识能有系统的认识,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避免混淆。

3、精心设计,提升复习的效率结合“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精心设计,提升复习的效率。课前唤醒旧知,明晰知识点,为沟通联系,建构网络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中串点成线,编制知识网,先由学生独立梳理知识,在小组归纳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拓展延伸,完善知识链,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应用中得到深化与提升。

4、自主整理,建构知识体系。

复习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回忆知识点。然后进行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使之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在知识理解与应用等方面有收获、有提高,增强复习的自觉性。

5、静心设计,提升能力。

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解题路径和解题策略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灵活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巧导精炼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提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思考。

6、以生为本,加强培优补差。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5

五年级的数学教学马上进入复习阶段,本册书知识点多,需要学生掌握、理解、识记的也不把这些系统化地进行复习,为使有所成效,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52名学生,学生上课能主动回答问题,课后能积极完成作业,开始动脑想问题了,但是后进生还较多,大约有十五、六个左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也改变不了我的上进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为了学生„„

二、复习内容:

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解简易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这三个知识点的训练做到人人过关。循环小数及写法,多边形面积公式,方程及解,中位数求法,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等号码的含义,这些基本概念要加强识记,灵活做题。

二、注重在做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的“进一法”“去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等可能性事件及数的组合问题,这四方面的题型,应有所侧重,变换不同的题型,使班内中等以上的同学都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细小知识点的题也不能放过。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体现书中小知识点的题,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出类似的题进行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

四、书上的练习题需重做加深理解。用配套试卷进行考试练习,为此在复习时,仍要坚持做作业,记知识点,做典型题,写考后反思。

三、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

侧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转换”、“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定律、常见数量关系、数量。”(继续每天一练。)

2.应用题训练:

内容:三步应用题、少量两步应用题、图形面积综合题、用方程解应用题。

3.简算训练:

内容:小数乘除法一些常见的简算方法。

四、复习课时安排

小数乘除法: 7课时

简易方程: 6课时

多边形面积: 4课时

观察物体: 1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2课时

数学广角: 1课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篇6

一、复习内容及要点:

1、方程:

复习时,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用数对确定位置:

复习时,让学生熟练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列、行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找规律:

复习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4、公因数和公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及素数和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约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7、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8、圆:

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要适当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注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9、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具体安排6、1——6.4复习方程

6.5——6.9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

6.10——6.13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14——6.16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17——6.19用数对确定位置、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6、19以后做综合性练习,可以根据本册内容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灵活的多为学生准备一些综合练习题目,全面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所有题目,争取让学生把书上的题目全部都会做,同时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做题习惯。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7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复习有关图形的变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加、减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学会使用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2、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4、以“课标”为本,扣紧“三维”目标。

5、力求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1)四则混合运算方面,重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晚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全面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解题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知识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8

一、复习指导思想:

数学期末复习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达到巩固、熟练的程度。所以复习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选题例,突出基础,通过复习,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学风、班风较好,学习态度端正,班级整体成绩水平中等。但有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经常人在心不在,所以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4.在复习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四、复习形式:

1.单元复习,再次将本学期所授内容重新再理一遍,以求能熟练掌握。

2.分类复习,将基础知识、计算题、应用题等进行分类复习与测试,以求稳扎稳打。

3.综合复习,通过测试、分析讲解,进行期末模拟形式。

五、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

(二)、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总复习

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

六、复习措施:

1.认真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

2.根据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3.重视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活动,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使后进生提高的同时,帮助后进生的学生也有所提高。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进行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7.定期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8.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做后要检查。

七、预见效果:

五年级期末数学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篇9

2.分散复习。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您是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小朋友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您不妨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你们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3.交叉复习。当你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1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你们产生厌倦心理。

4.多种方式复习。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尤其对于你们更是如此。想想看,我们成人学习英语时,有时是默读,有时大声朗读,有时抄写,不断变换方式或者结合并用。对于小朋友更要这样。比如复习语文,可以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

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书 篇10

认真分析他们的后进的原因,查漏补缺,注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五年级数学学科的后进生,最主要的缺欠是思维方式不灵活,因此在复习中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最基础的题型进行变式练习。在练习中多说一些解题的思路,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具体帮助办法

1.落实口算天天练,提高计算能力。

2.有针对性地自己出题让他们做,然后立即讲评。

督促,辅助检查。

五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11

一、复习大致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教学内容比较多而时间又有点比较紧张的一个学期,新授课的教学任务一般要

在第15周才能完成,实际只剩不到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

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

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

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

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

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

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

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

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

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三、复习指导思想

系统梳理学习内容,抓住重难点复习,实施针对性复习。

四、复习策略:

1.按书本设计基本程序,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

统梳理;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

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2.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

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3.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

注意层次性

4.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5.综合复习、分层练习,做到在练中复;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五、复习知识要点注意点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对称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旋转

1、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2、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4、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三)对称和旋转的画法

1、对称要注意: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2、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如:12和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它们的和是77。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

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相对的棱互相平行,相交的棱互相垂直。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长=体积÷宽÷高a=V÷b÷h宽=体积÷长÷高b=V÷a÷h高=体积÷长÷宽h= V÷a÷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V=a3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实心的物体没有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容积和体积的异同:相同点:容积和体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体积从外面量物体的长、宽、高,容积从里面量物体的长、宽、高。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扩大a倍,它的表面积扩大a2倍,体积扩大a3倍。【体积单位换算】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二)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三)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5 4的分数单位是5 1。

(四)分数与除法 A÷B= B A(B≠0)4÷5= 5

4(五)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3、带分数:略

(六)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5 10=10÷5=25 21=21÷5=45 1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2= 4 8)(2×4=8(8作分子)×进率÷进率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551= 526)(5×5+1=26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 22=3 3= 4 4=5 5=„= 100 100=„

(七)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八)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最大公因数的求法: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的求法: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12=2×2×3 16=2×2×2×2最大公因数是:2×2=4(相同乘)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相同乘× 不同乘)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因数。

(九)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2、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3、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4、2和所有奇数互质;

5、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十)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如:30 24= 5 4

(十一)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2和 4 1可以化成 20 8和 20 5

(十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 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如:0.3= 10 30.03= 100 30.003= 1000 32、分数化为小数: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10 3=0.35 3 = 10 6=0.64 1= 10025=0.25方法二:用分子÷分母如: 4 3=3÷4=0.753、带分数化为小数: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如: 2 10 3=2+0.3=2.34、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5、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1=0.54 1=0.254 3=0.755 1=0.25 2=0.45 3=0.65 4=0.88 1=0.1258 3=0.3758 5=0.6258 7=0.87520 1=0.0525 1=0.04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再约分。如:10 3+ 10

3= 10 6=5 3

(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方法:分母不同,先通分,把分母变相同,再加减,结果要约分。如:8 5+ 12 3= 24 15+ 24 6= 24 21= 8 7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一样

(四)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第六单元统计

(一)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中位数的求法: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三)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四)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方法: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用的次数最少。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上一篇:关于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程的情况汇报下一篇: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