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
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 篇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真理式的格言,比如,怀才就像怀孕,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我们无比的信奉这些格言,它们深入了我们的骨髓,我们不知不觉中是在按照格言行事,而且从未感觉有哪里不对。那么,它们真的就那么正确吗?这里我正是要质疑它们的正确性。它们其实并不一定正确,甚至会误导人。任何看似无比正确的话,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语境,脱离这个语境,它就不能成立。
在任何场合,在任何人的口中,你都能听到他们以前辈的口吻告诉你,现在真是太缺好故事了,如果你有一个好故事就会一下子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没有什么不对,这也是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好的创作者,是要靠作品说话的嘛。还有一句话也一直在激励着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美好的事情自然会发生。我无比的信奉这句话,我觉得应该花费大力气用在打磨极致的作品上。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又过去了。我连好故事的味道都闻不到,更别提如何创作出它们了。我陷入了无比的困惑之中,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在纸上写满了问号,并把它们贴在墙上,但我仍然没有找到答案。直到一天早晨,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两个字“陷阱”,我的大脑告诉我,创作好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大陷阱!我自己也被这种想法震撼到了。那么,为什么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呢?
一、别让怀才像怀孕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就会被发现。这是看上去多么正确的话。要知道这里还有另外一句话: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你不能解释,那么就先观察一下你看到的一些现象吧。在农村,你总能看到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没什么文化,却总会有十分奇怪的想法,行事十分特别,他们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过着舒服的小日子。他们脑瓜特别灵活,可惜的是他们生在了一个错误的环境里,不然的话,他们的成就可以堪比马云。再看另外一些人,他们在所属的行业里也有些名气,他们乐于结交社会名流,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并没什么才华,甚至连庸才都算不上,但他们依然过的很舒服。比较一下,这两种人,是环境和资源主导了他们,而不是才华。对于那个农村人来说,才华可以让他在农村的环境里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资源才能让他产生质的飞跃。朱之文,唱歌唱红了,但是假如那时候没有山东综艺频道的《我是大明星》这个节目呢?你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埋没不了人才,即便没有《我是大明星》和《星光大道》,朱之文也会在其他的媒体上大火起来。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退一步想,假如朱之文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有人发现了他的独特的嗓子,他就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学习,为何还要等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火呢?
在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事实,靠优势资源和机会取得一些成就的人,会更加强调才华的重要性,他们会故意弱化甚至隐去资源和机会带给他们的巨大好处,而把这都归因于自己的才华。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还那么傻呵呵的信奉才华就是通行证,才华如果在错误的环境里只能产生增量的改变,产生有限的量变。而才华只有遇到合适它的资源,才能产生幂数级别的改变,才能产生质的改变。姜子牙遇到周文王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那么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他就没有才华吗?你非得让自己的才华累积到七十岁才让人知道吗?
你说的这些跟创作好故事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好故事是有才华的人创作出来的,而有才华的人不会一下子就创作出好故事,这也是一个积累和蜕变的过程。勃朗特三姐妹也不是一下子就写出《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他们最初的写作也是很糟糕,文笔生硬,只不过他们循序渐进,更有一个合适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糟糕的故事当然不值得
拿出来,但我们也不必非得一下子就要拿出一个绝好的故事。我们坚持要创作出绝好的故事,但是在没有创作出它们来之前,我们完全可以创作出一个一般的故事或者稍微好一点的故事。你看一下,现在很多烂故事都能播的很好,而荧屏上充斥着的一半也不是绝好的故事,而是一般的故事。既然如此,先创作出一个一般的故事又有何羞愧的呢?只是要花心思考虑怎样把一般的故事卖出去。
二、故事的现状
让我们看一下故事的现状,你就更有理由先创作一个一般的故事,而不是着急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企图让所有人都满意,当然你着急也创作不出来。
目前的故事现状是怎样的呢?在这里可以运用一下二八法则,只有两成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好的故事,另外八成则不属于很好的故事。一半左右的故事只是一般的故事,还有一部分只是烂故事。这里面得有八成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拿钱命令编剧写故事,而编剧很有可能对被命的题目没感觉,即便本身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也有可能被发送命令的人给把故事命坏了。命题作文盛行的坏处就是,编剧没有写出自己完全有感觉的故事。也就是说一大半作品并不是因为先有了个不错的故事而后才把它投拍,而是先有了个题目,然后就进行创作,而这个过程中,命题人和被命题的人是不知道最终完成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最终完成的质量是靠命题人的意见所左右的,而命题人对于好故事的判断是存在一定狭隘性的,他们在赚钱方面上判断力强一些,在对好故事的判断力上则弱一些。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导致出不来那么多的高品质的剧。退一步讲,即便你手里有一个绝好的故事,就一定会怎样吗?你首先要面临的是有人知道你手里有个绝好的故事,然后是有人能够鉴别出这是一个绝好的故事,再然后是有人真正看好这个故事并无损品质的把它拍出来。事实上,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发现一个绝好的故事并无损品质的把它拍摄出来,比成功的制作出一个烂故事要困难多了。目前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盗墓笔记》。即便创作出一个绝好的故事,你仍然要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你更没有理由一下子就要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而实际上,也并不存在让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故事。如果你一心想创作一个让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故事,那么你就掉入了他们的陷阱里,你会非常累,而且你根本就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你只需要让愿意投钱并懂你的人满意就行了。
如果你能创作出横空出世的作品,那另当别论。只是,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正向积累的结果。那些一下子创作出横空出世作品的人,在之前都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比如,南派三叔,他很小就看故事写故事,在你还发愁怎么写二百字作文的时候,人家就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了。在这方面,你是比不过人家的。当然,对于能力的积累还是要继续的。只是,不必等到故事100分的时候才好意思拿出手,如果你的故事能够有60分,70分,你就可以有底气的花心思把它卖出去,这样你就可以快速的获取一些资源,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创作循环。而一旦你真正创作出了90分的故事,那么你所面临的资源也是优质的,你可以把这个好故事迅速的变现,而不是被动的去面临那么多的不确定性。
三、故事的窘境
有些人虽然嘴上口口声说缺好故事,但是正是他们亲手把故事推向了深渊。之所以说,先不必着急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是因为目前的故事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1.大编剧重复模式
之前我们提到过,好的故事是附着于高质量的见解之上的,当你没有高质量的见解的时候,你可能就需要不断的重复自己的创意模型下的故事模式,甚至不断的重复别人创意模型下的故事模式。很多人都在这么干,包括一些大编剧。王朔的《私人订制》在重复自己的模式,而那些不断翻拍的金庸剧则是在重复金庸的模式。大编剧尚且没有能力持续创作好故事,你怎么敢说你必须要创作出一个绝好的故事呢?也许会,但可能不是现在。要知道,少数的大编剧不仅仅是在重复模式,有的则是在炮制烂故事烂剧本。他们利用自己的名气,把烂故事和烂剧本卖给一些公司,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因为名气而找到大编剧,付了钱拿到的却是有失水准的作品,他们肠子都悔青了。如果有下次,他们依然会找大编剧,因为他们不能够从其他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创作能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名气。无名小编剧更是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这正是我要说的,越是无名小编剧,越不要指望靠作品说话,因为现在还到不了靠作品说话的地步,前提是必须有人找你写剧本,你的故事被顺利投拍,你才能靠作品说话啊。现在是要告诉别人我干的很好,嗨,我在这里。
2.团队创作
大编剧意味着品牌,品牌意味着质量。所以,当一个编剧慢慢变成大编剧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来找他写剧本,这时候大编剧面临着一个困境,那就是:扩张。他恨不得一下子生出十只手来接活,他一个人没法批量的生产故事。所以,他要组建团队。当他靠团队创作的时候,他就面临着另外的一个困境,质和量的冲突。快,意味着量的增多,而同时意味着质的下降。我不相信任何的创作团队可以持续的快速的创作高质量的故事,因为质和量之间,有团队创作解决不了的冲突,他如果选择对二者进行折中,那么肯定是速度的相对提升和质量的相对下降。而此时,大编剧则不是编剧了,他成了创作总监,他负责大方向上的把控。当越来越多的大编剧选择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作的时候,则意味着整体的剧作质量是下降的。所以,大编剧出烂剧本也好,大编剧重复模式也好,大编剧团队创作带来的质量的下降也好,这都意味着机会,意味着不是绝好的故事才有机会,一般好的故事就可以有机会。
3.二大爷手里的三味“毒药”
在我们农村老家,如果一个人总是能说出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并不是真正有道理),我们会称呼他为明白二大爷。这当然是具有讽刺意味,人们想说的是其实他一点都不明白。在影视圈里,就不乏明白二大爷。他们往往是资源和资本的掌控者,或者是有主导权的人。就目前来看,二大爷们手里握着三味毒药,他们逢人就撒这种毒药,并且为此获得一种优越感,让别人更加确认自己是“明白二大爷”。二大爷手里的三味毒药就是:IP,颜值,话题性。
这三个词其实本身是中性的,而且也能很好的表达一些概念。比如之前的“接地气”,接地气本身是非常形象,非常贴切的,词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很多人过度使用了。那么,为什么说:IP,颜值,话题性,是二大爷手里的三味毒药呢?
因为二大爷们擅长把一些表面现象归结为根本原因,并为自己的这种发现兴奋不已,他们要向别人四处传播自己获得的“真知”,并在传播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可怕的是二大爷们有话语权和故事的主导权,所以二大爷们手里的热词变成了毒药,二大爷们用毒药糟蹋了故事,熏出了歪风邪气。
现状如此,你还有什么理由说非得先要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除了上述理由以外,这里有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创作好故事,跟入行多久没有关系,跟拜谁为师也没关系,只跟你的悟性和毅力有关系。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创作一般的故事,好故事跟他没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生涯里能够有那么一两部作品能够被称为经典,已经十分难得了。所以,创作好故事这件事,更像是实现共产主义,是长远目标,需要靠悟性靠不断的努力还需要靠合适的机会。创作好故事的原则不能变,只是我们不必等到那一天才敢拿出手,我们需要的是当创作出一个稍微好点的故事的时候,就尽快让别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