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

2024-05-23

给巴特勒的信(精选8篇)

给巴特勒的信 篇1

校际交流公开课

执教人汪华浩

2009-11-1

2给巴特勒的信

【教材分析】

《给巴特勒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封书信。这封信盛赞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指出了其艺术价值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人类文明精华的滔天罪行,表现了作者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反对侵略的正直良知和公正立场,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被掠夺国家人民的深切同情。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句,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魅力;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雨果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

2.了解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人格魅力。

2.揣摩重点语句,理解本文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就文学巨著《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给一位编辑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简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给雨果回了一封信说可以发表,也非常简洁,请你猜一猜回的是什么?(感叹号)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另一封信《给巴特勒的信》。

二、走进课文

【速读书信感知内容】

速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的主要内容。明确: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细读书信明确观点】

1.齐读课文第三段,筛选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导读提示:圆明园是清代名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它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雨果也没有亲眼见到圆明园,但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那么,在雨果的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

2.自读课文第5~9段,筛选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导读提示: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劫掠园中珍宝,并纵火焚毁,曾经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如今成了断壁残垣。那么,雨果对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是怎样评价的?

【精读书信品味语言】

精读课文,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进行点评。

方法指导:可以从写作手法、遣词造句、作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赏析。

教师示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这句话运用比喻,赞美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代表。“令人惊骇”这个词赞美了圆明园无与伦比的美。

方法总结:选词选句写评点,明白流畅用语简,词句赏析不离篇,个性感悟有特点。

三、走近作者

【赏读书信感悟作者】

方式:虚拟角色,开展作家与读者“面对面”对话活动,感受作家可贵的人格魅力。

方法:以文本为依据,就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对当时政府的看法、对被掠夺国家和人民的感情等方面提出问题。

小结: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公正的历史评判。作为一个法国人,他为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为代表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他无情谴责英法联军破坏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高尚的品格!

四、走向心灵

【悟读书信滋润心灵】

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给雨果先生写一封电子邮件,向雨果谈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大师的心灵。

友情提示:可以是对历史的反思和评判,对雨果的解读与评价,对自己的激励和启示。

五、布置作业

巴特勒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

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雨果先生: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

人格魅力————正直无畏

给巴特勒的信 篇2

你好!

从同学那儿得知你也十分喜爱读书后, 我就十分想认识你。我是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育红小学的学生, 学习成绩还不错, 在班里我担任班长, 并担任大队委。我是个活泼的小姑娘:我爱好钢琴、画画、书法、舞蹈等, 也喜欢和同学们吵吵闹闹, 呵呵, 不许笑我哟……

哎, 你看我, 老毛病又犯了, 光顾着说我了, 把正事差点儿忘了。这次写信, 其实是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在元旦时要组织一次名为“跳蚤市场”的活动, 想邀请你来参加。所谓的跳蚤市场, 就是用自己的东西去换自己喜欢的其他东西。到了那一天, 学校的大操场就是“交易场所”, 全校同学都会拿着属于自己的书哇、玩具呀、科技小制品啦, 去换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记得上学期活动时, 我就用自己制作的魔术箱换回了三本《三国演义》小人儿书, 可把我高兴坏了。小人儿书图文并茂, 生动形象, 既能了解故事, 还可以当美术书欣赏, 真是一举两得。平常, 我就照着上面的人物画三国人物的肖像画, 现在我已能熟练地画出张飞、诸葛亮、关羽等人物了, 同学们还直夸我呢。

现在, 我们班全体同学都在热切地盼望着, 想一想那场面就激动开心。你一定要来呀!我的家人也非常欢迎你的到来。等你来了之后, 我还会带你出去玩几天, 好好地看看我们邢台的风光。你也可以带着你的好朋友一块儿来, 这样, 来的路上彼此也好有个照应嘛!

真诚地欢迎可爱的YOYO同学大驾光临, 到时候我们不见不散哟!另外, 你们学校有什么活动, 也希望能给我介绍介绍, 如果能邀请我, 我会十分高兴的。

好了, 不多说了。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你的新朋友:范佳诣

2015年12月17日

称呼顶格写, 格式正确。

初次交谈, 较详细的自我介绍和活泼的话语能很快拉近和朋友的心理距离。

把“跳蚤市场”作为重点, 有条理地向朋友作了详细的介绍。

自己的亲身经历就生动地说明了该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远胜泛泛地赞扬。

家人的欢迎更令对方感到高兴, 受到尊敬。

诚恳的态度, 让人怎能不来?

给希特勒送个大“馅饼” 篇3

虽然二战打得欧洲一片硝烟弥漫,维瓦尔海岸的小渔村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由于港口没有重兵把守,渔民们可以自由地出海打渔,生活非常平静。

不过,小渔村的宁静却在30日这天中午被打破。先是一辆西班牙军用卡车呼啸着穿过小渔村,一直开到海岸边,车上七八个军人登上了胡安老爹的那艘旧渔船,没一会儿就拉了个长木箱子走了。打这儿以后的几天里,胡安老爹家就常常有陌生面孔出入,有的人说话还有德国口音。

“听说是胡安老爹抓了个重要的英国军官,德国人正在调查这个军官的身份呢!”素有“消息灵通人士”之称的米拉大婶神秘地说完,满意地看着各位八卦听众脸上的惊讶表情。虽然二战时西班牙是中立国,不过谁都知道政府总是和德国套近乎,大家心里都猜测:抓到英国军官,一定能得到不少奖赏吧!

不过让大家都想不通的是:胡安老爹走路都一步三颤,怎么能对付得了英国军官呢?

海上漂来的“马丁少校”

实际上,这个英国军官只是一具尸体,是胡安老爹出海打渔的时候在海面上“捡”到的。尸体被打捞上来时,手腕上还拷着一个公文包。西班牙政府把尸体交给了德国军方,经过检查,他们有了重大发现!

死者叫做威廉·马丁,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少校,担任盟军联合作战司令部参谋。他的身份马上引起了德国军方的注意,因为在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的中级军官经常担任战地信使。果然,在他的公文包里,德国人发现了几封给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密信。信中没有明确说登陆的事情,但在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盟军要在希腊和撒丁岛登陆的意思。

难道盟军真的打算“不走寻常路”,要重新选择登陆地点?这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儿,毕竟西西里岛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盟军肯定不会自找死路。

不过,鉴于事关重大,德国情报机关对威廉·马丁的身份进行了详细调查。他们根据从尸体上搜到的银行催款信、海军俱乐部账单、未婚妻照片等等线索,派特工潜入英国进行秘密调查,就连出售给马丁穿的内衣的商店以及马丁未婚妻的住处都进行了细致调查,结果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经过德国情报机关和德军总参谋部的最终确认,密信被送交希特勒。

1943年5月12日,希特勒下达命令,加强撒丁岛和希腊地区的防卫力量,而西西里岛的防御力量则被削弱。

完美骗局

盟军真的改变计划,要在希腊和撒丁岛登陆吗?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么恭喜恭喜,你一中——计——啦!

这一切,都是盟军精心安排的一场骗局!

这场代号为“馅饼”的行动计划由英国海军情报科科长埃文,蒙太古中校一手导演,目的就是让希特勒认为:因为西西里岛是再明显不过的登陆目标,所以盟军不打算在这儿登陆。以此降低希特勒在西西里岛的防御部署,为盟军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为此,蒙太古给德国人编造了一次事故:一名英国军官不幸在西班牙附近海域遇到空难。他们从伦敦殡仪馆找了一个30岁左右、刚刚患肺炎去世的男性死者,伪装成海上空难的死难者,肺炎引起的肺积水恰好可以让人误以为是由溺水引起的,为了更加真实,他们还给死者的肺里注入了海水。

接下来,他们给尸体挑了一个英国皇家海军中非常普遍的名字——“威廉·马丁”,然后给尸体口袋里塞人香烟、硬币、笔记本等日常用品,德国情报机关从尸体上搜到的密信自然也是精心安排的。

经过一系列的“包装”,“威廉·马丁”少校就由英国潜艇悄悄送到西班牙海域,“奔赴”战场了!

突袭西西里

在得知尸体已经到了德国人手里的消息后,英国政府马上放出口风,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威廉·马丁”少校的尸体,因为他的身上携带有非常重要的情报。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向西班牙提出交涉,要求尽快归还尸体和重要信件。

几天后当英国人要回尸体时,他们立刻将这一切送到了技术侦察处检查,发现信件已经用特别的手法拆开过,过了不久,英国人又侦察到德意联军把许多兵力开始向希腊和撒丁岛秘密转移。德国人果然上钩了!

1943年7月9日,在英国蒙哥马利将军和美国巴顿将军的率领下,西西里登陆作战正式打响。驻扎在西西里岛的防御力量根本无法抵抗盟军潮水般的进攻,等到希特勒回过神儿来,重新组织防御的时候,西西里战役大局已定,盟军很快占领了西西里全岛。

这一切,还得要感谢那位“在空难中丧生的英国军官——马丁少校”!

给巴特勒的信 篇4

任课老师:张霞 2011年9月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品味文章具有想像力、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3、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Ⅰ.复读教材

导入

由圆明园引出课文。同学们,你们去过或听说过圆明园吗?谁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呢?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课文,领略一下英法联军当年的恶行,认真理解一下雨果对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

Ⅱ.自读教材

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雨果

雨果(1802 ~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创作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雨果表达了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我们可以从中悟到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补充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 ~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訢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訢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Ⅲ.辨读教材

一、请大家先听课文朗读,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明确:语句上的鲜明对比。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二、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三、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概括——具体——概括。

四、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明确: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五、总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烧毁了圆明园的罪行的愤怒的谴责的? 明确: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的:其一,高度评价圆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作者以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其二,对毁坏这座艺术宫殿的侵略者进行了愤怒的谴责。作者把法兰西与英吉利比作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仔细品味本文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包含着的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侵略者罪行的谴责,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六、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从中我们能够看到雨果身上的什么品格? 明确: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从此文中可以看到作者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他的言论。如果雨果有一点奴颜媚骨,迎合巴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来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明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由此可见,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Ⅳ.练读教材

作文:,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Ⅴ.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篇课文。

给巴特勒的信 篇5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设计

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

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

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

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预期达到:

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自主评价 .

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考虑读后感的内容。

预期目的:

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升华思想情感。

■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给巴特勒的信 篇6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体会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二、对本堂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

1、首先展示有关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个感性的认知;然后通过文字介绍,对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及雨果的情况都有一个理性的感知,为分析全文做好了铺垫。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梳理结构,整体感知。学生自己选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采用了默读的方式,默读的好处在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知识要点,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

4、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自主与合作中完成。重视学生活动,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保留了时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课文,与课文直接对话。

5、设计教学环节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处处分析与无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及对侵略者的谴责这个重点环节,以点带面。

6、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能割裂的,所以我注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设计给雨果写信的环节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加深对雨果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认识。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个别问题深度不够,如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其中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应再加以引导。

给巴特勒的信 篇7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 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像年轻时那样热烈, 今天仍然如此。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 这颗心就是打开我全部作品的钥匙。”这是巴金爷爷在他的《随想录》中的真情独白, “所有作品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这种爱是多么热烈、多么深沉, 只要血在流淌, 这种爱就永远炽热, 这颗爱国心就永远赤诚。这满怀深情的文字让我们读懂了一位矢志不渝的爱国者的情怀。在课文中, 巴金爷爷深情写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他告诉我们, 这种爱是他创作的动力, 作品之所以打动人, 是因为文字间倾注了他无限的爱。对祖国, 巴金爷爷是在用爱刻画百年沧桑、历史巨变, 用激情描摹自己苦难而伟大的祖国母亲。巴金爷爷让这种爱充满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让爱感动每一位大众, 拨动着他们激情的心弦。

二、爱人民, 一片深情

巴金爷爷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还以他高尚的品德打动过许多人。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 还是在年老的时候, 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 他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人民。对于家乡的孩子, 巴金爷爷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勉励。“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 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是啊!巴金老人是真心热爱孩子们的, 他希望孩子们天真活泼、幸福生活、快乐成长。他希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愿孩子永远愉快地歌唱。“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 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 我终于拿起了笔。”尽管病体不允许他提笔写字, 但他毅然克服困难, 亲笔回信。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此时, 我们仿佛看到了巴金爷爷依偎在病床上, 颤微微地、艰难地拿起了有“千斤重”的笔。一笔一画写下充满深情的文字, 这笔有多重, 情就有多深, 爱就有多浓。读到这里, 让我们怎能不为巴金爷爷那种对人民、对孩子的深切的爱而感动呢?

三、爱生命, 一股激情

“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 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 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珍惜一分一秒”这是巴金对生命的态度, 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对生命何等的珍爱。而从信中我们知道, 巴金所热爱、珍惜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是巴金爷爷一生的信条。为着社会, 为着他人, 活着才有光彩, 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力, 贡献自己的精力, 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巴金爷爷的人生之光, 点亮了自己, 也照亮了我们,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奉献, 是付出, 是给予爱, 是给人以温暖。珍惜每一天, 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给自己的信 篇8

当看见长辈时要有礼貌的(地)说一声:“您好。”特别是非常熟稀(悉)的人,比如老师、同学、(删去“同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其他兄弟姐妹和长辈(删去“其他兄弟姐妹和”)。同学(加“之间”)不要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要关心自己的父母,把成绩提高,获得进步,让父母少操心。上课认真听,学好知识,让老师少操心。

我发誓(改为“相信”),一定会有一个跟上面一样的人向你走来。我希望我的特常(长)可以有所发挥,就算小学做不到,我还有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到工作时也可以改。他总有一天一定会向你走来。

(指导老师 卢静芬)

上一篇:双截棍协会总结报告下一篇:学环境工程考研真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