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2024-05-25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通用7篇)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篇1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初为人师时,我带着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神圣的教育事业中,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我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由于教师的责任感,我处处严格要求学生,但结果却不能如我所愿。因为我的严厉,有些学生不但不爱学习,而且对我还很有怨言,师生之间经常闹不愉快。一心一意为学生多学点知识,却落下满身不是,为此我感到很痛心,工作热情也曾一度冷落下来。后来学校组织了几次师德学习,深深触动了我:一味的严格,并不等于教育,更不是师德的体现,成功的教育,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师德风范。

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用同情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排除他们的烦恼和忧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或“越轨”时,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

热爱学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

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要让课堂对孩子有吸引力太难了。动画片、游戏机、电脑热、追星族„此起彼伏,再加上家庭的溺爱等等,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对此,教师是有优势的,是任何媒体无法抗衡的,那就是教师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教育艺术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树立榜样。“教书育人”这种责任与使命又要求我们,不仅要搞好自己的业务学习,还要博览群书,以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挑战,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盆水”。教师具有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情操,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者,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到现在我已工作十来年,教育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提高对师德的学习与认识,不断更新自我,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们探知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学习而言是最好的内驱动力。兴趣能够让人们明确工作目标,积极主动的克服困难获取最大成就, 从中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注意力持久性较差,意志薄弱, 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对数学课堂起到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刻苦专研,不仅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下面谈一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感悟和做法。

1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可以设计实际问题生活场景,可以展示教材内容的网络化知识结构,可以将大量信息制作成课件应用于教学,增加课堂容量,可以将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通过海量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意识,以上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都会促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 《相似图形》一课的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问题容易混淆、认识不清,总误以为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 我就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个Flash动画,将学生们都非常喜爱的喜羊羊的外部轮廓图设计为一大一小,然后让小图逐渐放大与大图重合,再让大图逐渐缩小与小图重合,形象的表现出图形的面积与形状的区别。学生们对于图形的大小变化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看完动画后甚至马上动手制作了两个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小熊维尼的形状图片进行比较。可以看得出,多媒体教学不但能使数学课堂直观、生动,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2注重设计学生实践操作增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处于积极的状态,从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是增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克服学生对于数学抽象、不易理解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内驱动力。皮亚杰的“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一语道破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我在讲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授学生如何认识长方体。我首先要求学生无论通过看还是摸等手段找出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通过了多种方法知道了有6个面。随后我让学生们找出某种方法,防止有一个面被漏掉,学生们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经过多个小组的精华集结,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来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不容易遗漏某个面。趁机我又引导学生,我们只注意了有几个面,那么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小组组长给分配任务, 有将前后面的图形画下来的,有将左右面的图形画下来的,还有将上下面的图形画下来的,学生们认真的记录、测量,经过精心的实践操作和反复比对,发现长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图形相同,并且面积相等。此时,我让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结果展示出来,结果相同,正式将“长方体有6个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欣赏着自己成果,都为自己的成就激动不已。经过实践操作,学生们通过多感官进行合作探究,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增添了兴趣,为认识新事物提供了正确的方式方法。

3精心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必须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贴近,能够学以致用,从而主动的接受知识,乐于求知,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讲解《11减几》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深透理解“破十法”的计算思维过程,我让学生们集中11支铅笔、11块橡皮、11根直尺、11根圆珠笔芯、11本书摆在讲桌上,每一类物品拿出1个来放在一边,还剩下10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做购物游戏,其中一个学生充当售货员,另外的学生是顾客,随意说出买几个文具,总共还剩几个?学生们在十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对于从十个中拿出几个剩几个非常熟悉,总共剩余几个再加上1即可。通过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学生们几轮角色互换下来,很轻松的领会和掌握了“破十法”的诀窍,11减几就是用10减去几加上1。这种经过精心创设的富有生活问题情境的数学课堂生动有趣,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展现了出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数学知识, 使其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透,同时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

4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课堂语言的修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高低快慢有致, 精炼表达,尤其是适当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会使数学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是在教授《三角形的分类》 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老师知道我们都是未来的建筑师,我们都看到过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下面就让我们这些小建筑师在纸上画出我们的小房子,看谁盖的房子漂亮,盖的最好?”学生们一听说自己是建筑师, 在老师的提醒下屋顶是三角形,于是都非常认真的“盖”起了房子,当然通过展示学生们的作品,大家一致认为等腰三角形屋顶是最漂亮的房子,从中学生知道了屋顶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及特点。

5驾驭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现在有关孩子的娱乐性节目越来越多,在节目现场我们看到主持人都是蹲下来甚至是趴在地上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让我想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会拉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果我们只是以一副高姿态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尽管教师讲解的再细致、再到位,学生总会有种距离较远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成绩上的两级分化,情感上的师生抵触,逐渐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所以,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学会驾驭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师道尊严”,降低姿态,与学生并肩战斗,共同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们更乐于象朋友一样紧密团结在教师周围,积极讨论,共同思考,主动的将兴趣转移到学习数学知识上来,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篇3

一、师德为先,《指南》为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指南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德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无疑,我们可以在《指南》中汲取无限的“爱的智慧”。

当我仔细研读《指南》的时候,发现她在教导我们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岗位上,除了有爱,有耐心,有事业心,更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评价观,要明确学前阶段是为一个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她懂孩子,爱孩子,希望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追随孩子,追随孩子的游戏、学习,追随孩子的生活、运动,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因此,她给出一些合理的、可操作的建议,引领我们力争做一个有德行的教师。比如,在语言领域中她就告诉我们要“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以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要“引导”“帮助”“提醒”“支持”“赞赏”;态度应当是“欣赏”“尊重”“亲切”“关心”“耐心”,创造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幼儿在关爱、尊重、信任的集体生活氛围中获得安全感,发展自信、自尊。《指南》要求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做到“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随意打断别人”,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也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幼儿社会学习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指南》建议我们“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啊,在幼儿园里,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一定要首先做到。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教育者,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认为教育者的素质是幼儿获得良好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能够拥有文明高雅的言行举止,准确规范的语言评价,谦逊温和的态度,宽容大度的胸襟,就会非常有助于幼儿提高品位,正确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对教师而言,《指南》提出的种种规范,都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

二、幼儿为本,呵护孩子幼小心灵

幼儿为本,是《指南》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是实施《指南》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的核心要义,要求我们建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也常把“幼儿为本”“因材施教”挂在嘴边。但是,在幼儿活动室中,占据显著位置的墙上不乏“比一比”“我最棒”的评比栏,有孩子的名字下面贴着一串小红花,有孩子的名字下面却只有“珍贵的、孤独的”一枚。我想,我们的老师真正理解何为“幼儿为本”了吗?是不是把小红花作为管理的工具了呢?有没有倾听自己定义的“落后”孩子的心声?有没有呵护孩子的心灵?《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在沿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发展的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事件不完全相同”,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老师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教育行为缺少了科学性是不行的。相信老师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一定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放慢脚步,跟随孩子,守望孩子的童年。

为支持幼儿游戏,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然而投放活动区的材料时,教师为了活动室的整洁、美观,不太关注材料的开放性和适宜性,看重材料的外观和数量,但这样做是不是以幼儿为本呢?是幼儿游戏的需求吗?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吗?为什么老师精心设计制作的材料,孩子们不喜欢呢?《指南》能给我们答案。比如:“幼儿园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剪、画、折、粘等美工活动”,看来,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认真研读、领会《指南》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提升专业能力。逐渐理解《指南》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一定会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区域活动,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老师也有了时间和精力观察、了解幼儿,如果能渐渐成为“懂”孩子的老师,不仅能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能使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地爱上幼教事业。

呕心沥血,几度春秋,《指南》通过大量实验论证,借鉴国外经验,凝聚了无数幼教前辈、学前专家的心血,我觉得这是他们“爱的智慧”的结晶。《指南》的出台,使广大家庭和教师智慧地爱孩子有了抓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从理念到行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学习教师师德师风感悟 篇4

凌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 姚本钢

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从中感悟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其中包含的寓意是:教学智慧无限量,要靠我们通过实践去寻觅、探索、开掘、发展,但是无论用什么方式都离不开教育的立身之本——师德”。

在师德师风学习中给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爱心——师爱,这份爱心既包含了关怀、爱护的感情,又不失严厉的教育权利,但是有爱不等于会爱,如果爱心不体现于日常教育中面对一个个具体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这样的爱心是空洞的,会爱就是一种教育智慧,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表达爱,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懂得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同他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应把和蔼可亲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炽热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去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圆满完成他们的学业。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态度冷漠,则必然会成为教育的障碍。

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桶水是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有源头的水。教师应注重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和业务水平。而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必然要遭到时代的淘汰。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个别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师德师风出现了偏差,导致了道德品质存在缺陷、治学不严谨、教育方法简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面对“师德师风”这一沉甸甸的字眼,我认为,身为教师,要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必须在师德师风上做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学校,就要在加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并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处于心理健康、工作愉快的良好状态,在此基础上,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还应该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回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十分庆幸我能和一群有着淡薄和宁静心灵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它让我快乐、充实的生活着、工作着。我真感到教师平凡中的幸福。

总之,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既要有崇高的师爱,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师德师风修养水平,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不断发展自我,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篇5

师德师风最新学习感悟篇一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来,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师德师风最新学习感悟篇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诚信立教,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做好教育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四、做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

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师德师风最新学习感悟篇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对于学校而言,能否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当今正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同时也面临激烈竞争。学校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作后盾。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地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表述使教师道德体制与其他职业道德体制明显的区别开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认为,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正确顺利地实施。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 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师德师风最新学习感悟篇四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赞誉啊!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并不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身,而是把规范、准则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教育和感化每一名学生。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和奉献的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都应该在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二十一世纪教师新形象。

一、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有的人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热衷于“家教“,说什么“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因此,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把自己的生命、乐趣、幸福建立在学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师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江泽民总书记曾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老师为自己着急得流泪,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面对学生的偶然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宽容地就势引导,还是大发脾气或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至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四、求实创新,开拓进取

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首先得有渊博的知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学海无涯,学然后知不足。记得刚毕业工作时,对教育不熟悉,教学经验近乎于零,我把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作为自己奋飞的起点。通过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己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我常静坐独思己过,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进。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

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具有迥异于前辈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广泛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是自觉升华服务意识,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解、关心、信任、爱护、尊重他人,自觉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业绩创一流的教师。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尊重家长们最迫切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这也是一名基层一线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励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师德师风最新学习感悟篇五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课的大改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幼师学习师德师风心得感悟精选 篇6

首先,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认为即然我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竭尽所能,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使之理想化、神圣化,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对孩子无私的爱。

教师要热爱孩子。“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

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热爱孩子就意味着尊重,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

论数学技术对师德的影响 篇7

所谓师德, 即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品质.师德是教师职业特有的, 是与教师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影响师德的因素很多, 如道德传统、社会风气、收入水平, 等等, 但影响师德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师德的起源来看, 师德的产生首先归功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以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出现, 形成了专职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才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不断变革,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不断变化.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师德的阶级性质, 决定着师德的主要内容, 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修养方法, 使得师德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除了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之外, 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

当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数学技术.由于计算机的发明, 今日数学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 而且是一种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增强能力的技术.当代被普遍称颂的信息技术暨高新技术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 其影响之大、发展之快, 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不可比拟的:在人类3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 10万年前开始的石器与火的使用, 1万年前开始的农业革命, 以及300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 都一次比一次来得更迅猛, 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最令人惊心动魄的, 却是在30多年前开始的, 以数学技术为代表的当今正滚滚而来的信息革命的浪潮.知识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 不仅强烈地震撼着整个社会, 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知识、数字社会的历史性跨越.社会形态正处在一个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是对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学技术已从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通生产要素演变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生产力, 甚至成为第一生产力, 不仅以其巨大的能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升级, 而且日益渗透到教育更为深广的领域, 促使学校教育地位、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

一、数学技术的使用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又一次新的革命

英国教育学家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革命是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电子计算机——数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直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网络课程等新的校园建设、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数学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标志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7年版《教育技术的定义》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 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 与人的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人类的教育技术从低到高是不断发展的:

在古代人类早期的教育活动中, 主要采用口述心传.

近代, 直观性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 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参观等各种教学手段在内的直观教育技术开始为近代学校教育和教育家所推崇, 并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 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开始在教育中推广应用, 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及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到了70年代, 数学技术的进步又把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卫星电视教育等在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数学技术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它为教学提供了其他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 在改革教学的同时, 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思想.

三、数学技术使教学媒体发生了重大改革

教学媒体是实现教育技术和完成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其物理原理分为: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 现代数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给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学技术为基础, 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 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功能的一种技术组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 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等特点.

四、数学技术使教学工具发生了改变

随着数学时代的到来, 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 皓首穷经多辛苦”的时代, 已悄然流逝.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施已在讲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幻灯片、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网络化学习组件等学习媒体与资源的运用, 已使课堂走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数学技术的运用可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结合, 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 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听效果, 为课堂增添无穷魅力, 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五、数学技术使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 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组成该方法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传输的载体 (包括语言、文字、视觉信息以及工具等) .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被广泛采用.所谓多媒体教学法, 就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由于多种媒体的交互应用, 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作用的情境, 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 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 并保留和集中了不同传统视听媒体的优势, 即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

六、数学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

所谓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 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数学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变重教为重学.数学技术环境下的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现个性化、分层次教学, 实行反馈式、发散性学习模式已逐渐渗透到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来.

2.教学过程的转变

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即通过利用现代数学技术、网上教学资源, 为学生建立最佳教学情境, 使学生通过参与和教师或学生的讨论、合作, 学会知识.

3.媒体作用的转变

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数学技术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 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因此教师要通过现代数学技术, 使学生掌握数学时代的学习方式.

数学技术的发展, 使教学内部要素发生了重大变革, 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拥有了比以往更加广泛和丰富的内容.数学时代的到来, 要求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素质等多方面适应社会要求, 要学会生存, 学会合作,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要有超越以往时代的素质.因而要求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教师具备新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008年9月3日我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这是我国继1997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以来首次对规范进行修订.与旧版本相比, 师德由八条减为六条, 新增了终身学习、保护学生安全等.在对旧版本进行具有时代性的修订的同时, 责任与爱仍是不变的关键词, 教师的育人职责更加突出.新师德是每一位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首先, 终身学习是教师与时俱进的保证.数学技术时代, 知识更新加快, 要想跟上时代,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人在大学是教授数学《微积分》课程的.在大学数学里, 使用课件的教师不多, 原因是数学课件制作难, 生僻的数学符号、复杂的数学图形制作要比一般的文字难得多.此外数学是非常抽象、推理逻辑很缜密的学科, 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 学生思维跟不上, 教学效果不理想.课件制作难、操作难, 使许多数学教师“知难而退”.但是本人认为数学技术时代, 教师时刻站在数字社会的最前沿, 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数学技术, 才能给学生带来数字化、震撼性的学习指导, 因此本人下决心攻克课件数学教学的难关.为了学习电脑, 本人向许多教师请教;为了提高设计水平, 本人利用暑假, 自费参加新东方电脑设计培训班;为了用好课件, 本人多次进行课前操作实验, 直到掌握熟练为止.经过长期充分准备, 本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下降, 反而有所提高.例如, 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学习中, 本人结合当时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精心安排了一段视频, 从而引出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推动天体运行的人、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拉格朗日, 在数学的课堂上介绍我国当代最先进的科研成果, 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结合, 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 这是在传统课堂上不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此次课件获得院2007年多媒体课件二等奖.终身学习使我受益终生.

其次, 数学技术的使用只是教学的手段, 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上好课, 还需要在备课上下工夫.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课堂节省了大量时间, 教师要向深层次挖掘教材, 使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饱满.例如, 本人在讲授《微积分》中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时,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 由在直角坐标系下不可能计算的积分, 引出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计算的必要性.在例题中精选了在美学上非常重要的四叶玫瑰线求面积, 将美学与数学结合, 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次教学获得院优质示范课二等奖.讲台虽小含宇宙,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 所以教学情景多样, 异彩纷呈, 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数学技术时代, 备课仍是上好课的基础.

此外,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 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教师是关键.本人长期致力于创新的研究, 科研成果曾获得郑州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奖.党和人民的表彰与奖励, 时刻鼓舞着我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自己首先就要创新.要创新, 需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为此本人广泛涉略大量经济、军事、政治、文学、诗歌、音乐、摄影、英语等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 使自己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 而且拥有音乐艺术的灵动, 美学艺术的绚烂, 诗歌艺术的灵秀, 更是情感和智慧的交融.正是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本人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并获得院“十佳魅力教师”荣誉称号.

教育是以爱为基石的.热爱学生, 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 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内容.在汶川特大地震面前, 张开双臂舍生保护学生的谭千秋、粉身碎骨护佑学生的向倩等英勇无畏的人民教师, 用生命诠释着一个为师者对学生最真实的爱, 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筑起一道永生的长城, 用坚强的信念引领学生自强不息, 用无私奉献弥补学生受伤的心灵.是他们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爱生之歌, 以英雄的壮举树起了人民教师的伟大丰碑, 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灾难来临, 他们用生命诠释教师高尚的情操;灾难过去, 他们的大爱正在释放永恒的力量.无论科学技术多么先进, 爱学生永远是师德的核心.汶川大地震涌现出的英雄教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 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 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老教师, 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新师德严格要求自己, 热爱学生, 终身学习, 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书育人.只有这样, 才能以高尚的道德感染新一代学生, 培育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在“新解放, 新跨越, 新崛起”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我下一篇:年中保供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