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

2024-08-03

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共14篇)

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 篇1

今天,我来到了大自然,那里美极了。看,那湛蓝的太空,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天空上还有一些像棉花糖一样的白云。我走到一棵大树旁边,这棵大树十分茂盛,我放眼一望,啊,原来它们都一样葱绿。我发现脚下有几朵小花,它们的色彩十分丰富:红的、紫的、粉的、黄的……真是万紫千红啊。

快看,快看,那里又一只蝴蝶和一只蜻蜓嬉戏玩耍。咦,好像少了什么似的,对了,在我面前不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吗?几条小鱼在小河里开心的游着,水里还有一群群的小虾,它们摆动着长长的胡须,神气极了。那里非常安静,不时会有一些人来散步……

啊,大自然真美呀!

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 篇2

作文入门起始阶段, 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 我们还不能将他们写出的文字称为文章, 所以统一都叫做“写话”。一年级下学期伊始, 面对稍有识字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引入写话教学是最合适的时机。低年级孩子有对文字的特殊情感, 也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需求, 更有创作的欲望。但是, 刚刚蹒跚学步的他们如果空有写话的热情, 没有新颖活泼的形式作为创作的动力, 那么随着年岁的增长, 那些曾经对写话充满憧憬的孩子, 定会走上失真无味的老路。

如何抓住合适的时机, 为孩子打开文学创作之门, 我在整个年级内推行了绘本周记的教学方法。“绘本”+“周记”的形式在初次接触写话的孩子们身上体现出了无限的生命力。低年级孩子的形象记忆占优势, 对图形、色彩十分感兴趣。因此, 我们在年级中让孩子自己买来喜欢的速写本, 将每页的上半部分绘图, 下半部分写话。绘本重在“绘”, 即我手画我心, 将每周公布的话题主旨用自己的绘笔描绘出来。周记侧重“话”, 即我书写我口, 将图画中的内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绘图时孩子边画边说, 这是帮助其第一次在头脑中进行写话草稿;写话时孩子边写边赏, 将图中景物一一变成文字, 这是形象至抽象的过程。“绘”与“话”的自然结合, 让孩子心灵的泉水自然地流淌。

一、统筹规划, 使万千溪流汇聚

低年级写话的内容可谓丰富而庞杂, 似乎主题很多却散乱无章。常规的看图写话、续写故事、创编童话之外教师没有一个统筹规划的理念, 往往各自为政, 写话要求显得很随性。有的老师把要求定得太高, 一年级孩子写出的内容不像一年级, 成人指导的痕迹太明显, 有揠苗助长之态势;有的老师则将写话要求定得太低, 认为低年级不需要动笔, 写作文是中年级的事, 所以每到中年级孩子的学习落差会很大, 这也是许多家长感叹三年级是个转折点的原因:还有的老师有意识地在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 但独木难成林, 目标方向不清晰, 操作起来没有梯度, 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使学生迈好第一步, 我带领一年级全体语文备课组老师, 坚持以课文拓展延伸为基础, 补充随机话题的方式, 把课堂内的写话训练点和课堂外的补充增长点相结合, 让万千写话内容如细流汇聚, 统筹安排每周一次“绘本周记”的内容。具体操作如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词串形式的识字课文, 词串间有许多语言训练的空白点, 因此在课堂上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能用课文中的两到三个词语练习说话, 一个单元四篇课文下来, 孩子们运用词串说话的能力大大增强。但低年级孩子有个特点, 就是“说得比写得好”, 只有通过及时的写话练习趁热打铁予以巩固说话练习的成果, 才能让孩子的习作迈出扎实的第一步。因此, 我们第一次提出的写话要求是:请你用上课文中两到三个词语写一写你所喜爱的春天, 如果能用上课堂补充的成语就更好了。初次写话的要求不能太高, 所以我们统一规定孩子只要能写出一句话就是成功的, 要给予鼓励。到了第二周, 课内的训练点学生完成得不错, 我们就要拓展课外的增长点了。全组老师制定第二周的写话内容为“看图写话:春天”, 别看又是春天, 这次的要求有所提升:请同学们按顺序观察图片, 再将图上的景物按顺序写下来。很明显, 如果说第一次的训练点是把话说出来, 那第二次的增长点就是有序说话。这样课内外结合的训练效果十分明显, 在第一次课堂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幅学生春天放风筝的看图写话放入试题, 全年级600多个同学都能识别图意, 完整地写出一两句话, 这说明前期的绘本周记尝试是十分有效的。

课内的八次写话练习只是构建在基础学习之上的练笔, 我还在八次之外增加了课堂之外的补充话题练笔和看图写话练习, 以此作为写话的增长点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搭建展示舞台。话题一:我与爸妈捉迷藏。这一话题源于一位老师和自己孩子的游戏感悟, 那些被成人遗忘的游戏孩子们玩起来感受颇深;话题二:运动会一幕。学校的大活动学生每人参与, 是描写加抒情很好的题材;话题三:春游一景。春游是孩子们心驰神往的活动, 我们不要流水账, 不要孩子们有负担, 写一景, 抒一情, 言之有物即可;话题四:啊, 二年级。随着学期的结束孩子们渐渐长大, 对于升级的喜悦与责任, 用自己的文字记录成长的心情, 有感而发, 不受羁绊。四个话题之外, 我安排了四次看题写话, 有春景描绘, 有植树护绿, 有课间活动, 有创编童话。

一学期十六次的写话练笔, 课内+课外, 基础+提高, 构建梯度的同时考虑到孩子的不同水平, 可以说半学期尝试下来, 整个一年级的写话水平与以往相比, 有了显著提升。首先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消失了, 一提到每周的绘本周记, 都是笑嘻嘻的, 周一上交的作品常常令教师惊喜。其次, 孩子们对这种“绘”“话”形式十分喜爱, 看着自己的一幅幅精美绘图, 读者亲手书写的一串串文字, 十六次的累积成了小小的“著作”, 每每翻阅都是成果的展示。第三, 在写话中提升了识字量, 巩固了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写话中我们提倡学过的汉字不用拼音, 简单的汉字尝试自学的原则, 因此许多孩子在练笔中把能够全文字表述当做一种荣耀, 大大增强了汉字的识字量与阅读兴趣。此外, 课内的大量汉字在写话练笔中反复运用, 许多同音字、形近字在课堂练习上的错误率也大大下降。

二、方法指引, 让汩汩清泉流出

在刚开始教学低年级孩子的习作时, 老师写话方法的指引尤为重要。我们一年级每周有八节语文课, 组内老师商定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作为学生写话练笔的指导课, 先导而后写, 明确写话要求, 理清写话思路, 打开创作之门, 这是教师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写话起步要低, 要顾及能力最差的孩子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因此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刚开始就对孩子们说, 写话重在真, 而不在长, 写成文章是中年级时的要求, 我们可以慢慢来, 一两句话把事情、景物、感受说清楚就可以了。实在写不出, 在你的画儿旁边写词语也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就是写文章应该是心灵的自然表露。因此, 我们对孩子的写话要求是坚持“三真”, 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只要真实、健康, 孩子的文字一定会受到老师的称赞, 获得班内传阅、发表的机会。

说真话, 是文学创作的生命, 一切虚假的积极比真实的消极更令人恐惧。一个孩子在绘本周记中写道:妈妈, 我想对你说, 请你少买些衣服吧。这就是童眼看成人的真实写照。比起“妈妈, 我想对你说, 我长大后会报答你的”要真实可贵得多。还有一个学生在《我的爸爸》中写道:我的爸爸爱抽烟, 牙齿上有许多斑点。我最讨厌他来亲我, 一股香味, 难闻死了。这样具体真实的感受是老师们最欣赏的, 也是大力推广的典范。

三、发表激励, 令浪推浪涌沸腾

作文是拿起笔来说话, 要凸显对话的本质, 就必须发表出来。文字只有发表出来, 才能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人, 也只有在这样的对话中才能得到文字的滋养和浸润。纸黑白字的作品是“死”的, 只有当作品和读者见面, 读者给作品注入了生机, 同时也给作者注入了生机。传统作文教学中“发表”学生的习作, 大致有这几种做法:1.班上朗读;2.上黑板报;3.贴“学习园地”;4.同学传阅。在交际的力度或深度上, 往往只能暂时鼓励作者本人, 很难由此影响、波及班上的其他学生, 出不了“最大成效”。科技发展到今天, 办班级作文小报成为现实, 于是我们学习了管建刚老师作文周报的形式, 在班级内办起了《半月刊》。把孩子们的优秀绘本周记发表在半月刊上, 让孩子们进行多元对话, 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是小作者的读者, 每个孩子背后的每个家庭也都是小作者的读者。“发表”刺激着孩子们的写作, “对话”也会刺激孩子们的写作。

每周一当孩子们将绘本周记上交时, 我就会选用15份左右的优秀习作下发“用稿通知单”, 请他们回家修改, 修改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村小学的三年级作文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三年级作文;作文实践教育;问题研究

作文教学一直是三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我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文批改。我们发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学生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觉察不到敏感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作文中没有孩子,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要改变这种状况,改革现有的学生作文教学模式是必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现状制订三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思路,通过作文实践练习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一、素质化作文实践课堂的构建

在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小学生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实践性的作文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小学作文实践性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协调能力。同时,作文实践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课堂的素质感受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文实践性的感官体验作为学生兴趣培养的第一要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不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引导教育中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教师应把学生写作时注意力的培养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排除外来干扰,维持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越强,注意力越高。所以,在作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时刻注意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并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兴趣与需要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学习才能愉快,才能有乐趣,而人只有在愉快和兴奋的状态下,才会具备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用一些变换并且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梦想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对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总结和优化,找出各个学生梦想取向的具体方面,对学生自我梦想的树立加以深化指导,给出具体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学生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批语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也就是说,作文实践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作者实现心灵交流和沟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素质。

三、学生人性化作文教育实践

学生的作文代表学生的内心世界,代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老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学生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流淌。教师通过作文指导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感觉在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鼓掌,在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学生既富于情感又难免不成熟,作文指导理应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美好境界。学生作文犹如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但愿我们语文老师都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指导好学生的作文写作,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笔完美地描述出来,释放自己的梦想。

农村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实践教育是一个立体工程,要想做好此项工作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践构建学生的作文梦想,更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性化关怀,满足学生作文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J].语文教学通讯,2007(33).

猫的三年级作文 篇4

人们都说“狗捉耗子,多管闲事。猫捉耗子,天经地义”。白天,它吃完饭,便扬长而去地躲到一个地方睡觉去了。我知道猫是捉鼠好手,可现在却不过如此。晚上,到半夜三更的时候,利利睁开它那幽蓝的眼睛,撒开四腿悄悄地奔跑,本来老鼠痕迹处处可见的地方,渐渐消失了,“捉鼠好手”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呀!

它不仅会捕老鼠,而且吃食也很有趣。当你把食端到它旁边,它会毫不犹豫地把嘴伸进盆里,张开嘴,伸出舌头先舔后吃,那嘴巴一张一合,常常差一点把盆弄倒,它吃食有趣吧!

雨的三年级作文 篇5

雨点不停的撞击着地面,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跳”进水里,就看到那透明的.、饱满的水泡显现了出来,一眨眼又消失匿迹了;“打”在玻璃上,就听到“啪啪啪”的声音,好像在和玻璃作斗争。

这时,风也来凑热闹,它从空中“冲”下来,经过大树时,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吹得大树都弯了腰!它从屋檐下经过,玻璃就在空中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仿佛下一秒就会脱离边框坠落下去,让人心惊胆颤!当风在空中肆虐时,发出“呼呼呼”的怒吼声,像魔鬼的声音一样让我害怕!

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 篇6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是学生认识汉字的开端, 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关键。 换句话说, 在小学阶段, 语文能够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更好地成长, 具备一定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等。 在新形势下,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客观, 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首先,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位置, 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的中心, 课堂以教师讲解为基点,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其次, 没有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 教师没有全面而客观地分析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 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一味地根据教学大纲的固定模式, 安排教学内容, 讲解课文内容, 完全按照课文结构开展教学, “学生字、解释词义、读课文”等固定模式, 没有充分显现课文提问环节的重要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极少, 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吸收所学的知识点, 无法顺利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 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课文知识的讲解, 没有突出课文内容的难重点, 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标尺, 一味传授理论知识, 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实践应用能力低下。

二、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教师的几种“意识”, 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 客观探讨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

1.教学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是需要在上课前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和教师的“教学意识”紧密相连, 就是如何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但教学意识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因为每位教师的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加上教师的思维各不相同, 对教学意识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相同。 在教学中教师会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讲解对应的理论知识, 教学效果各不相同。

比如,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每个小节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在提出该问题后, 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每个小节的具体内容,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问学生是否可以调换文章小节, 学生会说不可以, 并加以解释。 在教学意识作用下, 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通过展示不同教学环节, 准确找出问题所在, 予以解决。 从教学意识角度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不要面面俱到, 要多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否则将会出现太浓的教学色彩。

2.学生意识

就语文教学而言, 学生意识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教师过于重视“教”, 没有凸显“学”的重要性, 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开展教学。 针对此,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灵活运用语言开展教学活动, 多关心班级学生, 及时回答、反馈学生的发言。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质疑自己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 进一步延伸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写“桥”的课文, 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 比如如果让你们以桥为例, 展开写作, 那么你们想要写点什么? 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 也可以结合班级中某位学生的回答, 以“友谊”为基点, 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利用“友谊”这座无形之桥,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 还要合理安排课文内容, 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有效开展教学。

3.课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意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其体现在不同方面, 比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地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可以以文中某段落为例, 问学生:如果让你写桥, 那么你会怎样写? 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 比如友谊之桥、立交桥, 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桥之思》这篇课文中, 作者笔下的桥是怎样的,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程意识作用下, 学生不仅能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还能模仿作者的思路进行不同的构思。 教师要层层递进, 扮演好引导者、辅助者等角色,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好课文知识。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需要充分意识到教师几种“意识”的重要性, 以具体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意识、课程意识等, 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 并把所学的各种表达方法、运用技巧等灵活应用到实践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此过程中, 还能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 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 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首要前提。作者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 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

关键词: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教师“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晓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09:360.

[2]文亚.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J].中国教师, 2011, 07:56-58.

提高低年级写作能力的三种方法 篇7

一、填充式(可在一年级上半学期进行)

所谓的填充式就是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把观察的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再把所说的内容以填空的形式补充完整。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学会有序的、细致的观察,初步感受习作的完整性,学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观察的主题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日常景物中产生,每个主题的说写训练时间均可在两周左右。具体训练方法举例如下:

主题一、观察清扫中的人物

1.训练时间:九月份 两周时间练习说 一周时间练写

2.观察要求:观察早晨进行校园清扫的学生,先确定观察的人物,再观察人物的脸型、头发、衣服式样及颜色、裤子式样及颜色、鞋的式样及颜色,最后观察这名同学清扫的是如何认真或不认真。

3.填充写话内容:

清扫

清晨,我在操场上看到扫的( )的是一个( )孩子。

他(她)的脸( ),像我们班的( )。她的头发( ),还戴着( )。

他(她)穿着( )的衣服,( )的裤子,( )的鞋。

他(她)不卖呆,扫了很多垃圾,有( )、有( )、还有( )。

他(她)扫得可真认真啊!

4.写话说明:

在写话中,选择男孩子的第二自然段就只写第一句话。

二、提纲式(可在一年级下半学期和二年级上半学期进行)

所谓提纲式就是学生把观察的内容按教师所出示的提示进行练笔。这种方法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写出简单的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内容完整的日记,学会给日记起个恰当的题目。具体训练方法举例如下:

观察内容:操场上的春天

观察时间:2010年5月7日

观察提示:1.闭着眼睛站在操场上的感受。

2.操场上有什么变化?

3.草坪里有什么变化?

4.操场周围的树有什么变化?

5.对景物进行赞美。

写作说明:写日记时可以把观察提示中的顺序自主调换,题目自拟。

学生习作:

操场上的春天

2010年5月7日

今天,我看到草坪里的草都绿了,一颗颗小水珠就像小草的眼睛在对我眨啊眨。

我还看见操场上出现了一个个小水洼,太阳都掉里面了。

闭上眼睛,阳光很刺眼,身上真暖。

操场周围柳树上刚刚生出的叶宝宝,嫩嫩的真可爱。

操场上的春天真美啊!

三、点改式(可在二年级下半学期进行)

所谓的点改式就是教师对学生生活日记中存在的具体毛病,利用批改符号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然后由学生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自做自改。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详细描写,从而使习作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具体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生习作:

秋叶

2010年 10月11日

层林尽染的季节到了,那是什么季节呢?那就是秋天!

秋天的叶子有红色,有黄色的,有绿色的,还有红黄、绿黄掺到一起的,真是五彩缤纷。

一阵风吹来,很多叶子从树上飘下来,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到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

秋叶可真美啊!

师的点:秋天的叶子很美,每种都有不同,应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写。

生的改:火炬树的叶子像红辣椒。

葡萄叶像黄色的芭蕉扇。

柳树的叶子细长细长的,有黄有绿,上面有一个个小圆点,好像是七星瓢虫送给它的礼物。

冬至的三年级作文 篇8

妈妈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就会相应的变短。妈妈还说,现在,一些地方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我国的风俗习惯真是多种多样,生长在中国,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世界末日”遇上冬至 薛童心

今天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但“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我们却迎来了冬至。接我放学的路上,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冬至的知识。我知道了冬至这一天是我们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也标志着冬天最冷的时候来临了。冬至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要吃饺子,妈妈说有一句谚语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不让我的耳朵冻掉,所以今天晚上我要吃饺子,妈妈包的是青椒蘑菇肉馅的,很好吃。

冬至吃水饺

为什么人们冬至吃水饺呢?我上网查了查,哦!原来是以前神医张仲景在冬天游访,看见一些流浪的人在街头要饭,耳朵 都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张仲景问:“你们的耳朵不疼吗?”“疼啊,可是有什么办法,我们这里已经死了3个人了,好心人啊救救我们吧!”

赶集的三年级作文 篇9

来到长乐,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大片人山人海。大街两边摆满了小摊,卖的人在大声吆喝,买的人和卖的人讨价还价。瞧!那边还有很多大型游戏,有淘气堡蹦蹦跳、手摇船、旋转木马等等,好热闹啊!

乒!乒!乒!那边传来声,我拉着妈妈过去一看,哦!原来这里在打气球,我好喜欢啊!于是,我争着让妈妈给我玩。最后妈妈终于答应了。我还以为我很厉害,可是,打了10,却只打中了三个气球。

玩过打后,我们接着往前走,我又看见了前面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玩具,许多人围着用圈圈往玩具上扔。哦!原来是套圈游戏呀!只要你的圈圈套住哪个玩具,这个玩具就属于你。妈妈见我看得这么入迷,就付了钱让我也去套圈圈。可是,我只套到了一些小小的彩色石块,但我还是很高兴了。

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 篇10

关键词:冲刺阶段;鼓励;引导;换位思考

不知不觉中,我把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的七(1)班的学生,带上了九年级,成了九(1)班的学生。如今迎来了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阶段的冲刺阶段。在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第一个转折点的冲刺阶段里,我努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半年特殊时期的实践,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鼓励比批评更重要

到了初中阶段的冲刺阶段,受升学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不少学生情绪起伏不定。有些优秀生,想保住名次,给自己施压,思想包袱很重。有时甚至会因为一次考砸了垂头丧气,也会因遭受老师或家长的几句批评而萎靡不振;有些中层生处于升学的边缘地带,常常徘徊不定;而学困生或许觉得升学无望,变得情绪低迷,消极度日。在这个时期,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鼓励犹如一粒兴奋剂,让学生振作起来,重拾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副班长黄小萍是我们班的工作最积极,最负责的班干部,也是我们班同学当中基础最扎实,学习最勤奋,成绩最稳定,最优秀的学生。本学期第一次模考,她考砸了,掉出了全级100名以后。她很沮丧。看到这些,我赶紧把她叫了过来。懂事的她张口就说:“老师,我辜负您了。老师,我是不是不行了?我是不是考不上清远市一中(清远市的重点高中)了。”听了她的话以后,我很心疼,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这次失败对她打击很大。于是,我紧紧地握住她的双手,对她说:“怎会呢?你可是我们班最棒的学生!你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萍姐(同学们起的绰号,威信高的意思)。”她稍微安定了一下情绪。我心平气和地跟她一起分析原因。原来,她太粗心了。数理化有些会做的的题目,或者算错,或者写错了。文科方面记得不够熟练,丢分也不少。我鼓励她:“ 只要你对症下药,好好改正这些缺点,成绩一定能够上来的。我们要把考试当平时,把平时当考试。从平时作业或测试做起,养成细心的习惯。”我的一番鼓励,让她重燃信心。后来,我很注意她的思想动态,设法激发她的斗志。于是,她变得更自信了,更细心了,成绩也有了稳定地提高。她在本学期二模、三模考试中,总成绩分别排在全级前65名,44名。在6月份中考时,她以778.4分的优异成绩排在全级第30名,并被清远市一中录取。看着她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其实我班里像小萍这样的优秀生,情绪起伏不定的学生还真不少。如:小娟、小李、小锋等。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以安慰和信心,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平时,我常常默默地关注他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意识到:要保持平常心态,理智地看待每一次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启发他们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学习。督促他们克服考试的不良习惯,不断提高考试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他们在中考稳定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鼓励对于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层生愈显得重要。因为他们基础不扎实,成绩起伏不定。他们勤奋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升上高一级学校。我们班里的中层生不少,如小鹏,小斌,小丽等10多个人。对他们的教育,我也是以鼓励为主。我利用住班会课、课堂上、每一次模考等有利时机,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懂得:“如果努力拼搏,就有可能成功;如果放弃了,绝对会失败。”同时,我还提醒科任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家校合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在本学期的三次模考中,他们的学习状态越来越稳定,成绩也在稳步提高。在6月份的中考中,他们都考上了我们市里的重点高中——连州中学。昨天,看着他们拿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这同时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是啊,“良言一句三冬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何况,我们面对的又是一群处于冲刺阶段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多鼓励他们,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引导比灌输更重要

在这冲刺阶段,孩子们尚未成熟,个性心理都不稳定。因此他们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出来。在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4月初,我班里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玩手机现象严重。他们利用手机聊天,玩游戏,购物,甚至上课时间也在玩。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想“杀鸡儆猴”——先从“手机瘾”最大的同学——小李和小黄抓起。我找到他们后,心平气和地问他们:“你们常常这样玩手机,感觉怎样?很过瘾吗?你们是否发现:玩手机后,自己最大变化是什么?”他们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其实自己也知道:网络的危害,但是控制不了自己。有时候玩起游戏来,睡觉都不想睡。”他们也承认,至从玩手机后,心越来越散,学习也马虎应付。因此成绩下滑严重。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告诉他们:“我们处于冲刺阶段。100米已经跑完了90米,只剩下最后的10米,难道你们要放弃了?你们控制不了自己,老师想帮你们的忙,帮你们保管手机,好吗?”他们说:“老师,你怎么保管?”我告诉他们:“周五给你们带回家,周日回来交给我,好吗?”有些同学或许意识到了玩手机的危害,当天就把手机交给了我。有些同学到周末就把手机留在家里,不再带回来。小杰、小锋甚至把手机放给我保管,直到中考结束。

为了教育全班同学,我引导班干部组织开展了以“网络游戏的危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他们认识到网络游戏的空虚、无聊和危害,认识到在这冲刺阶段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争取不断进步。此后,越来越多同学不带手机回学校了。于是,班里热衷“玩手机“的不良风气逐步消失了。

到了冲刺阶段,教师的引导对于我们任教的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内宿班来说,更为重要。尤其,他们远离父母,思想单纯,易受影响。可是懵懂无知的他们又蠢蠢欲动,效仿别人不理智的行为,如:抽烟、喝酒、谈恋爱等。每一次处理这些事情,我都很头疼。但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耐心,要耐心地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真正意识到错误,从而彻底改正错误。由此看来,老师及时的、正确的引导比灌输更重要。引导犹如一个方向盘,指引整个班集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比表扬更重要

4月份的一个晚上,已经去读卫职校的调皮的小梁同学在我QQ留言:“老师,我觉得你是一位严师,从高从严要求我们;你又像我们的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关心着我们。我们都知道:你对我们真的很好,你所做的一切也是我们好。我们真的很感激你。但是,我们毕竟是孩子。当我们犯错时,你不要太严厉,好吗?我希望你能够给我们一个改过的机会……”看到这段话,我很震惊,不禁陷入了沉思:难道我真的错了?我狠抓思想教育,生怕他们违法犯纪;我狠抓养成教育,生怕他们养成不良习惯。我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倾向,我及时进行教育,以防患于未然。或许,正如同事所言,我的要求太高了,我追求太完美了。学生本来就是活生生的一个孩子。他们身上有着各种优点的同时,也有不少缺点。我何不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每一件“错事”,以了解学生更多一些,更全面一些,为人性化处理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林翘听不懂的英语课去打球,固然不对。可我为何不跟英语老师沟通沟通一下,让他们起码能够听懂一点点呢?小红和小丽为听七八年级的五四文艺汇演而迟到,这不也是学校超级大声的音乐让我们确实无法上课所影响的吗?况且学校每学期只有一次这样的文艺汇演,有哪个孩子不想出去一睹风采?情窦初开的年龄,小东和小研异性相吸,有早恋倾向,我为何不站在他们的角度,多和他们沟通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淡化他们的关系,让早恋消失在萌芽之中呢?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事情的真相,这为我更好地、更人性化地处理学生的“感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这段时间,我参加的班主任培训课程里面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心换心,推己及人,这样更能理解学生当时的感受,理解事情的初衷。是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尊重为前提,开展我们的教育工作。俗话说:“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先尊重别人。”只有我们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我们。而只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接受我们的教育。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尊重比表扬更重要。

回首在这个冲刺阶段里,我用鼓励,用尊重,用满腔的热情,用炽热的爱,去教育学生,转化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学生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丰收的硕果。这几天,目睹他们拿着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离去的情景,我感到无比欣慰。在此,我祝愿他们在高中的三年里,奋勇拼搏,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陈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肖魁主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三点做法 篇11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目前作文的现状呢?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老师为学生明确作文方向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来看,作文的命题、内容、形式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老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变化,明确方向。比如:题材多样化,关注社会,关爱自然,注重人文性;主题多元化,摆脱主题先行论,让学生有话可说;构思、情节要求创新,独树一帜,耐人寻味;语言要求新鲜、活泼,有个性。这一变化是作文的一大进步,作为老师要改变认识,及时把这种变化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的作文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把一些中考优秀的作文介绍给学生去阅读,鼓励学生多讨论,多领悟,多体会,从而有所得。

二、作文教学要体现思维的火花

目前,许多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形成一种套路:考前背几篇有代表性的范文,考试时去套;平时教给学生作文程式,记叙文按时空顺序去写,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议论文先引用材料,再提论点,用典型论据论证(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说明文,从性质、构造、功能等方面介绍,用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即可。学生作文能力根本没有提高,提高的是机械的背诵能力和模仿能力。作文在一道道工序中被加工出来,这样的作文能有创新,能有个性吗?而有意识地把思维训练加入作文教学,多让学生想几个为什么,该怎样,我想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创新、个性的张扬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不妨尝试这样做。

(一)自由表述

老师把在构思、内容、语言等方面有特点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听到之后的所感、所想不加修饰、不加限制地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从结果看,学生都能够有话可说,学生的交流自由而有个性。“小小说中一篇《母爱的力量》听完后,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平时母亲对我总是百般照顾,她过多地叮咛也会使我很反感,不愿听那些关心的话,有时甚至会吵起来。人总是这样,关心多了会烦,如果不关心又会责备。可我们对母亲说过关心的话吗?每天听到的只有叮咛,却没有回音,总是拒绝。如果有一天失去了这份关心,后悔则无法挽回”。(初二10班,魏寒)“当每个孩子生下后,母亲用自己的爱拥护着他们,温暖着他们。这份情是朴实的,同时也不必用任何华丽的词语来装饰也是美好的。但人总体会不到,当悲剧发生时,才会轻声叹息:这就是母爱,这是母亲对子女的付出。被溺爱的人不会领悟其中之美,甚至觉得多余。而缺少的人,只是在默默地追求着。人,就是这样,失去了才会惋惜,有用吗?”(初二11班,王娇)

(二)续写结尾

对于一篇好文章,甚至笑话,可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结尾,这不但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我选过林清玄(台湾)的散文《木炭与沉香》。故事读完后,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结尾,也就是文中父亲对儿子要讲的话,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也能讲出作者的观点,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没有作者精练、通畅。但坚持练习,思维自然活跃。笑话也可让学生续写,只有添上续写的内容后才会让人捧腹大笑,否则就笑不出来,因此,学生的参与性高涨。比如:一个人牙疼,医生建议拔掉,但太坚固了,就说用火车头才能拔掉。两周后那个人得意地对医生说,牙掉了。医生问是不是拴在火车头上,他说是。“火车一开拉掉了?”“不,火车被拉倒了。”“牙怎么掉的?”结果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中竟然也有人说到是“让铁路工人打掉的”而这正是笑话中的结论。可见,教师只要相信学生,并让他们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使其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他们也会创造出奇迹。

(三)发散集中思维的训练

学习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过程,这些无一不与思维有关。

把一种由一个已知的信息生产出多个信息的思维叫作发散思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给定一个名词“树”,让学生以写出树的组成部分———叶、花、果、枝、干、根的方式来进行;也可给一个词如“口”,让学生写出它的功用,如说、吃、喝、叼、咬、吹、吸、吞、吻、喂、喘……这种由已知概念出发,不断推出与上一个概念相关的新概念,像连成串的珍珠,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平常可进行一些小训练,为作文打基础。比如我曾做过这样的练习,通过联想完成以下各题:天空—()—()—茶;玫瑰—()—()—南极;黑暗—()—()—老师;歌声—()—()—雪……学生热情很高,答案异彩纷呈。还可提出小问题,如机关枪和种子如何发生联系,西瓜和酒之间呢?有一个地方产的苹果很有名气,市场上很受人欢迎。可有一年生长期遭受了冰雹袭击,商家头疼不已。因为成熟后都留有疮疤的。结果一位广告商帮了他大忙,苹果全部销售出去,广告商如何做的?这些都是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是一举两得。

在作文教学上,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一次我用“距离”一词,为话题作文。学生起初感觉材料无处可寻,于是我指导他们用发散思维来思考。距离有实实在在的,有抽象的;用事物两面性衡量,有优点,有缺点。这样就有四个方面了,再往下想,生活中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距离。这时,答案就多了:运动员之间的距离、车子与车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银行里的“二米线”、桌子上的“三八线”、树梢与树根之间的距离……抽象距离:干部脱离群众、父母之间离、抛弃老人或小孩;黑人与白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距离产生美……回头总结时发现,材料太多了。

而集中思维是把发散思维所产生的众多方案和结果,集中于某一方面。从中找到相对的最佳方案和结果。提发散思维就一定要讲集中思维,它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讲课时用到的归纳中心,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确立中心论点都是集中思维。具体训练时如“把公共汽车上的座位拆掉会怎样,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然后集中思维,形成一个有自己观点的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也是训练的好方法。我就曾让学生做过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在活动中对摊贩、市容管理员、顾客就有了自己切身的认识,不再以他人的判断为依据了。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要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写作兴趣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作文教学,它是个人思维的展示,重点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作为主体的学生而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激励

人是需要激励的,中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在批改作文时,教师一定要以激励为主,尽量多说优点,哪怕只有一点好的也要指出,甚至夸张一些。比如,“你的构思让老师佩服”、“你的语言朴实中带有智慧,有老舍的风格”、“现在有如此佳作,十几年后,中国文坛又多了颗新星”……学生自然会更努力去写作,争取更大的表扬。除了语言文字的激励,物质上的激励也可采用。给表现突出的同学一本名著,几本练习簿,鼓励其多读多写,给其他人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二)培养自改能力

目前作文批改大多以老师为主,但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老师做不到精批细改,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学生只看评语、分数,并不认真琢磨教师指出的问题。所以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以体验教学效果的不同。

具体步骤如下:先让同学把拿到文章自读一遍;再一次自读时把错别字、病句纠正过来;第三遍自读,归纳出文章的优点(选材、主题、构思、语言等方面);第四遍自读,找出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动手写出评语,署上姓名和日期。

这样,别人的优点就成为自己学习的地方,别人的不足也是自己要注意的地方,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提高。而学生的评语通过训练,完全可以替代老师,他们的评语往往比我批改得要细。如真切地表现父母年轻时的恋爱经过,并不把它视为一种隐私,大胆、直接叙述此事,这一点很让人佩服。但有些词句用得并不太合适,过于肉麻。时间顺序安排得层次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文中有的句子与后面意思重复,最好舍去,文章就做到简洁明了,而情真意切。“他们的心终于……春天已经来了”这样的结尾很经典,很完美。”(批改人:付雪娇、吴军1月5日初二(11))又如”这是一篇很生动的文章。选材不错,表现了妈妈和爸爸的性格特征,非常有趣,可读性强。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妈妈认识爸爸以前的事,再写他们恋爱的事,最后婚后一家人的故事。结尾“我的父亲母亲”似乎不完整,可修改一下。语言生动活泼、自然,让我眼前一亮。希望有些能书面化些。优点很多,但别字不少,改正吧。(雷瑛初二12班)

最后我还认为鼓励学生多读大量的课外书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课外书里所蕴藏的知识是学生课内知识的补充和提高,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每周基本有7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长期坚持下来我认为很有效,事实上学生取得的效果很明显。

神奇的三年级作文 篇12

一走进教室门口,一扇隐形门就自动打开了,虽然没有窗户,但有一种走进春天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同学们正在上课,我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来,突然,椅子动了一下,把我吓了一跳,原来,这椅子可以根据人的身高、体重,自动调节高度。我松了一口气。

英语老师的讲台上是一台微型电脑,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都有这一台液晶显示器,老师用手轻轻点了一下电脑,突然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大本钟,呀!我来到了英国伦敦,我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跳了起来,大声的叫了起来。正在这时,以为帅气的英国男士朝我走来,对我说:“hi”我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慌张地说:“hi”渐渐地,我和他熟了,他教我英语,我教他语文。渐渐地我英语越来越好了,突然我听到了一声哨音,就像着了迷似的,尽管有多不愿意,都控制不住自己,眼前的那个英国男士也突然没了影。

我猛地一睁眼,我回到了教室,看见所有的人都看着我,我尴尬的回到了座位。“叮叮叮......“我的美梦被闹钟声吵醒了,我懒洋洋的睁开眼睛,看看周围才知道那是梦,不过我相信那不会永远是梦,迟早有一天它会变成现实。

神奇的三年级作文 篇13

在未来,人类的科技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人类已经开发了太空里其他的星球,去那里就像出门散步一样方便。既然科技这么发达,那么我们的学校和教室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的学校是由薄壳原理构成的,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球体,没有大门,墙面是由一种特殊材料做成的,与公安局电子系统同步,可以自动识别身份,有过犯罪记录的人是不可以自由进入的。我们的教室坐落在校园里一棵棵大树上,被树枝和绿叶所包裹,推开教室的窗户,就能闻到最清新的空气了。树下一个个平衡驾驶机是我们的坐骑,每天接送我们往返在教室和地面之间,十分的安全便利。

进入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桌椅,呈环形层层摆放,桌椅可以自动调节高度和宽度,并能提醒学生的坐姿,未来近视率将会大大降低。每个桌子上有一个全息投影,会根据课程显示出相关的内容。我最喜欢上植物课,当介绍水果时,全息投影会显示出水果的影像,偷偷舔一下,真的能尝到水果的香甜。教室中间站着的那个就是我们的老师,“她”是一个仿真智能机器人,“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所有的课程都由“她”来教我们。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老师从不会忘记更新信息库,信息库里有每个学生的学期表现,这个信息库家长可以在指定的网站自动查询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未来我们的所有考试会在全息投影上进行,考试过后10分钟,试卷分数就能出来,每份考卷会发到我们的邮箱,课后我们可以在家进行复习。当我们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上学的时候,可以向机器人老师申请网络同步教学,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赶上课程进度了。

大自然的三年级作文 篇14

如何辅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语文教师来讲, 是件很棘手、很伤脑筋的事。学生写作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统一格式:让他们写亲人, 总是写妈妈“深夜为我端水倒茶、热牛奶”或“一个人寒夜背我上医院”;写老师, 总是“带病上课”、“冒雨替学生补课”;写同学, 不是“考试不帮我作弊, 过后为我讲解”就是“为一点小事闹了别扭, 一直没和解, 现在突然一个搬家了, 空留思念和懊悔”。其内容空洞陈旧, 实在无新意可言。据此,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摸索, 在结合职业中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读、练、改。既为作文, 则重在积累素材, 重在勤于苦练, 重在修改升华。为此, 笔者让学生掌握课内与课外阅读的两条途径, 多方面展开练习, 并重视写后的修改工作, 学生作文大有长进。

一、读———“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古人云:“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思维, 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生活的一大内容就是读书, 读写结合, 间接地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 从范文中借鉴, 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可以分成课外和课内两种方式。

1. 课内阅读

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老师在讲解中带领学生反复地咏读精彩片断, 体味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学会借鉴, 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 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 也是“以声传情”感染学生的过程。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 通过调节自己语言的轻重高低, 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速的快慢缓急, 表情的喜怒哀乐, 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及蕴涵的感情声情并茂地传达给学生, 点燃学生感情的火焰, 使学生从教师悦耳的语言、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丰富的表情中传递情感信息, 进入情感意境,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喜爱作文的目的。如教《岳阳楼记》这一托景言志的散文名篇时, 教师可先用一种低沉、缓慢、凄苍的语气形象地描绘一幅阴冷的画面: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然后, 转用一种轻快活泼的语气具体地描绘晴朗的画面: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这两景一阴沉一晴朗, 都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 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迁客骚人”的“悲”和“喜”。学生的情感随着教者的朗读而发生或悲或喜的变化。同时, 为学生进一步领会下文的“不以物喜, 不以物悲”的崇高思想境界做好铺垫。又如我们读茅盾的《风景谈》:“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 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 成为队, 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 叮当, 叮当, 送到你的耳鼓, 而最后, 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 排成整齐的方阵, 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 ……”这是怎样的一幅风景啊!同时又伴随着和谐的音乐, 着实让人留连, 让人沉醉!应该说读书的过程也是理解文章的过程。反复地读, 就能体会文中的意境, 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交流融合而引起共鸣,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只有通过朗读, 方能很好地领会其美的质地、美的韵味。

2. 课外阅读

中学生背负中考、高考的压力, 学业负担较重, 可能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看课外书。但职业中学的学生课余时间较充足, 学习压力不大, 相对于中学生来讲, 完全有时间阅读优秀的课外作品。课外阅读种类丰富, 不必让学生拘泥于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 有的武打小说、侦破小说、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都有其独到之处。记得一位名教师在谈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说:“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看课外书不要太苛刻, 我就主张让学生看金庸的武打小说, 里面的许多场景描写相当的精彩。”的确, 只要作品的主题积极进取, 乐观向上, 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都可以让他们广泛涉猎。同时, 在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体会书中的乐趣。让各种知识材料不断地充实学生的大脑, 写作时则会信手拈来, 而不至于脑中一片空白。

二、练———不拘形式, 百花齐放

通过大量的阅读, 胸有点墨了还不算, 关键还是要会说出来, 写出来。当然, 练习写作, 不可能一步到位, 完全可以细水长流, 这里介绍几种练笔的方法。

1. 写读书笔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说过:“学以为料, 文以为获。”没有耕耘, 就没有收获。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写读书笔记, 每星期一篇, 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摘抄优美的语句, 精彩片断, 并要求写出自己的理解。如读了余光中的《乡愁》, 要能够找出你最欣赏的段落, 结合诗人的感情, 融入自己的理解。

2. 关注时事、新闻

学生不能一味地读死书, 死读书, 唯有拓宽知识面, 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职业中学的学生, 尽管时间比较充裕, 但在学校里仍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接触不到学校以外的知识, 他们的视野非常狭窄, 有时对国内外的一些大事竟然一问三不知。因此, 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剪贴栏” (同学们后来把它叫做“百草园”) ,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新闻、奇人逸事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 或抄下来, 贴在“百草园”中, 以供大家阅读。安排专人负责, 以小组或同桌的名义尽量每天更新, 让学生了解时事、动态。

3. 每天一说

语文课是读、写、听、说的一个最好的练习场地, 我们不妨在上课前几分钟, 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讲讲。有位大师曾经说过:“作文就是说话。”当然, 要安排好内容。如:讲述本班同学的外貌特点, 让大家猜;抓住校园一角景物, 展开叙述……这样, 在上每节语文课前,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丰富了语文课的情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知己知彼, 择善从之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保证作文质量, 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信奉所谓的“一挥而就, 文不加点”, 写完后从不修改。不看、不改, 结果错字连篇, 错句百出;教师批改得两眼发疼, 怒从心生。因此, 要提高作文水平, 必须掌握好修改这一关。

1. 自己改

完成作文后, 让学生自己先快速浏览一遍, 以确定有没有明显的错字错句, 接着, 细细地精读一遍, 再结合主题想想, 有没有跑题。最后, 自己给自己打出一个分数, 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2. 同学改

一篇文章, 自己有时看几遍, 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所以, 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 让别的同学帮着评一下。形式可以采用同桌互评, 也可以小组内评。这一步骤, 主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看清文中的错字别句, 前后有没有矛盾的地方, 符合文章的写作要求与否。在这基础上, 写出自己对他人这篇文章的看法。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文发展水平, 以便扬长避短, 自我调整。这属于第二轮对一篇文章的修改。

3. 教师改

教师在前面两者修改的基础上, 打出最后的分数, 总结写出公正、诚恳的评语。这一步, 教师主要从整体上看文章的结构、语言、中心所在。教师所写的评语要以公允的态度, 一分为二看问题。可能在前面两个环节中, 找的缺点较多, 在第三环节这儿, 教师就要既肯定优点, 又指出不足。应尽量找出文中的闪光点, 用赞赏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更乐意接受, 甚至铭记终身, 这既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又沟通了师生感情。

总之, 要写好一篇作文, 广泛阅读是基础, 积累素材;练习是目的, 实践最重要;修改是辅助, 锦上添花。只有熟练弹奏好这三步曲, 才能写好文章。

参考文献

[1]马鹤梅.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几条途径[J].青海教育, 2003, (22) .

上一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一篇:学术委员会会议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