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2024-12-28

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通用8篇)

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1

年 级:五年级

课 时:1课时

课题《寓言成语故事多》 学习领域:造型练习

本课内容简介: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 词组或短句。成语大都来源于生活,言简意赅。有些成语有一定的出处和来源,因此,成语背后都有一个丰富文化内涵的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学生都很熟悉,以《寓言成语故事多》作为造型的课业练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寓言或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在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本课教材向我们展示出语言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目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学生的作品更多从造型的运用上给学生以提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并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创新地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的画面。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学习寓言成语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成语。

2、通过绘画(文字、图形、图文结合)进行艺术表现,发展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3、欣赏成语故事艺术作品,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习兴趣。学习重点:绘画创作寓言成语故事。

学习难点: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作业创作一幅成语词汇画面用具准备

学生:素描纸、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图片学习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一、进入情境: 同学们,学过古诗吗?

在黑板上展现一幅画。看看学生谁来诵读《静夜思》,这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一首古诗,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我今天要说的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寓言成语故事。黑板上画一幅画,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成语吗?看图说出你看到的画面知道是什么成语吗?

二、自主学习: 思考:

1、寓言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寓言成语故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纯文字的、纯图片的、图文结合的)你会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理解寓言成语故事,用 什么样的画面,可以浅显易懂的表达成语,成语很简单,但要通过画面会有一定难度。通过欣赏绘画成语故事,感受中华文明,创设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

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三、合作交流:(此环节支撑目标 就自主学习中的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观看自主学习里都有什么成语?和你的同学分享你知道的寓言或成语故事。小组讨论,讨论后小组派代表给出答案,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2、创作要求

a.形式多样表现寓言成语。b.美观又通俗易懂。

c.构图完整,色彩鲜明,多样化。

四、拓展提升

除寓言成语外还有很多可以进行绘画创作的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明:故诗词、歌曲戏曲…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寓言成语故事做了一定了解,并进行了绘画创作,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表现,都有所收获。课下我们可留心身边中华传统文化,并进行尝试创作。

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2

1. 教材的结构分析。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共上、下两册, 分别适用于六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使用, 其中上册共由四个单元组成, 本册共有75个词语, 其中动词有13个, 名词涉及43个, 形容词有5个, 副词和代词分别为7个、2个。下册教材也是由四个单元组成, 涉及新单词共有77个, 其中动词有18个, 名词有43个, 形容词有11个, 副词、连词和代词分别为3个、1个、1个。

2. 教材特点。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八册教材适应了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要求, 通过课本编写组的各位编写人员的不断努力, 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目标也非常明确。这部教材主要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展现西方文化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同时本教材也较好地进行了语言结构方面的调整。首先, 本教材向学生展示了西方的文化。本教材第七册在最后一单元主要给学生们讲解了圣诞节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西方的风土文化, 这一单元通过介绍圣诞节的由来以及如何制作圣诞树等6节课程的安排, 让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完成了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其次, 教材中增加了更为丰富、可操作性更强的语言交际活动。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文进行日常的交流活动, 我们的冀教版的这个教材适应了这个要求, 教给我们的学生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较简单但是很常用的词汇与日常用语。例如, 在第七册教材的第10课, 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 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如何介绍自己来自哪里以及如何介绍一个城市的具体位置等, 这些都对学生提高交际水平非常有好处。最后, 本教材的第七、八册每单元中开始增加了大量的对话内容, 通过课文的对话活动, 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交流, 使学生对英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改变以往一些教材只是呆板的课文和枯燥的语言的缺点, 让学生们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英语, 从而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

3. 教材的变化。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八册教材是通过编写组的成员不断改进而完成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课本, 本教材在词汇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生学习英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非常重要, 也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一个起步阶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 为了给学生了解和学习英语的初步认识, 我们的这部教材的单词主要是以一些实物单词为主, 通过直观的认识和形象的感官体会, 可以让学生对英语中的一些简单词语有所掌握, 而第七、八册的单词有了一个较大的改变。为了使学生们能够与高年级的英语学习相适应, 六年级的教材对学生的英语单词掌握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本教材对于单词量的掌握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同时单词的词性变得复杂了。这部教材中的单词出现了很多抽象的名词和形容词。这些词汇不如名词那样具体和形象, 这就增强了学习的难度, 但这样的教材安排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适应以后的英语学习, 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进入高年级的英语学习。为了能让学生更为轻松地记忆这些新增加的抽象名词和形容词, 本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各位编者付出了很多的辛劳, 我们在教材中也可以看出来, 大多词语都是在语篇的阅读中进行展示, 让学生可以对这些单词进行记忆。例如, 就always、some和usually这三个单词来讲, 其抽象性比较强, 很难像以前的那些名词性的词语那样形象, 编者集中智慧对这三个词进行了编排, 在一篇课文中同时涉及了三个词的比较, 通过设置游戏安排, 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这三个英语单词, 多次的对话练习以及亲身参与, 让学生对这几个单词产生更为深刻的记忆。这样的教学编排就非常巧妙, 避免了由于三个词语很难区分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 在第八册中, 出现了一个词语“team”, 这个词语虽然是名词性的单词, 但很难像“apple”、“banana”等这些词语可以形象地展示, 本教材通过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个词进行了解释, a team has many players,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二、教材的学习目标

1. 总体目标。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八册教材的总体目标有以下几个: (1)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量。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单词才能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 (2) 提高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在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八册教材中, 我们可以发现, 书中的语法变得综合、细致很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 语法其实已经不是陌生的了。但本册书语法增大了难度, 例如在第1课来说, 这一篇课文就涉及了疑问句和陈述句, 而且疑问句又涉及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2. 各单元的目标:

本书在第七册与第八册中讲述了一个有关Jenny、Danny和Li Ming的故事。故事中讲到Li Ming来到加拿大学习英语, 他和Jenny一家住在一起, 并接触了加拿大的学校教育、民族风情及饮食文化。同时, 他也给Jenny一家讲述了中国文化。 (1) 第七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在本单元, Li Ming到达加拿大, 和你的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些有关普通家庭用品、房间及任务的词汇。第二单元:本单元中, Li Ming和Jenny、Danny一起去学校。Li Ming见了他们的同学, 学习了一些课程。通过Li Ming的经历, 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新词汇。第三单元:本单元讲述Li Ming在加拿大度过冬天的事。他和你的学生一起学习一些描述冬天和其他季节的词。此单元同时讲述冬天的户外游戏、服饰以及一些日常用语。第四单元:在这一单元, Li Ming与Danny, Jenny和Jenny的家人共度圣诞节。本单元教授一些关于圣诞节的传统和基本词汇, 圣诞节是北美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2) 第八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本册继续讲述Li Ming在加拿大访问的故事。在本单元中, Jenny教Li Ming怎样打篮球, Li Ming教Jenny和Danny如何打乒乓球。学生在此单元中, 学习一些描述运动项目及运动衣着用品的词汇。第二单元:本单元中, 伍德老师、Li Ming、Jenny和Danny介绍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营养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以及努力工作。第三单元:在这一单元, Li Ming、Jenny和Danny尽情享受夏季的各种活动, 并且讨论他们的暑假计划。本单元教授描述自然以及夏季活动的词汇。本单元还讲解will构成的将来时态。第四单元:在本单元中, Li Ming的加拿大之行即将结束。Li Ming和Jenny一起回忆他们在一起时开心的日子, Jenny和Danny还给Li Ming安排了一场以外的告别晚会。本单元复习了动词过去时以及将来时的结构。同时,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其他单元中学习过的口语词汇以及短语。

三、教学建议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八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 注意以下几点:

1. 组成学习小组,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 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组学习的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团队意识,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可以让学生彼此帮助和学习, 提高竞争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 注意单词的教学。

单词是很多同学在学习英语时的最大困难, 很多同学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心理就是因为单词记不住。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努力研究如何让学生记住单词。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认为提高对相关联的词语的集中学习和记忆是一个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例如将一些发音相似和意思相近、相反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学习。在一些记单词的书籍中, 也总结出了一些单词群, 我们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参考一下。

3.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根据教材的既定教学目标, 将教材的教学内容实行整合, 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有重点地掌握课本的知识, 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的教学安排非常合理, 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充分利用课本, 让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英语这门课程就是我们需要考虑和研究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突出课本的重点, 难易结合, 让学生有重点、有条理地学习知识。

摘要: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是目前我们小学英语学习阶段正在使用的一部教材。本篇论文通过对这部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分析,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教材的编写目标和教材的特色。同时, 本文对我们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门功课。

关键词:词汇,语法,结构,感情目标

参考文献

[1][美]Jim Parsons, [加]Tara Fenwick, 田贵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师用书 (三年级起始版) 7[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文学单元;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4-03

文学单元是冀教版新课标小语教材的特色与亮点之一。文学单元不同于一般的单元,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模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文学单元选取一位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代表作品,通过让学生读作家的作品及相关的人生经历,了解作家,走进作家。

一、对文学单元的思考

学生所学习的一篇篇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冀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什么还要单设文学单元呢?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文学性,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滋养与浸润。

首先,学生通过文学单元的学习会得到更深邃的精神滋养。“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喜欢文学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坏孩子”,讲的是文学对人精神的影响。文学单元选取的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巨人——李白、安徒生、老舍、冰心,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精粹,这些文学作品通过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揭示了人生的真谛,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如冀教版小语第六册的文学单元“走进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就像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安徒生童话的内涵和核心就是真、善、美;《海的女儿》善良、宽容地面对世界;《小意达的花》奇妙的幻想,美丽的世界;《皇帝的新装》抨击虚伪、崇尚的是真。可以说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安徒生童话的传播,哪里就有安徒生童话的影响。曾有人评价安徒生童话:“除了《圣经》以外,恐怕世界上再也少有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传播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徒生童话应该读,也必须读。孩子们在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会感受到作品所散发出的浓厚人文气息,所传递的追求真善美思想,就会像空气一样从学生的感官,渗透到血液中、渗透到生命的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其次,学生通过文学单元的学习会得到更丰富的语言滋养。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尤其是名家作品的语言更耐人寻味,经得起反复玩味、琢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大都代表着语言艺术的高峰。文学单元的设立,为学生们品味作家有灵性、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的精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一个人语感的形成,一定要读大部头的作品,让孩子长期浸润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中,长时间读一个作家的作品,非常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就是巨大数量的例子反复撞击、反复刺激,才能奔涌出才智。走进文学单元,学生们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谈论的都是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这对于学生具有多么大的冲击力呀,这位作家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就会慢慢积累,慢慢发酵,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的飞跃,成为学生终身反刍的食料,这就是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和修养。因此,文学单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都是有益处的,都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既要读作品,又要读作家,作家、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

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侧重的往往是作品本身(解读文本),对作家我们可能只是知道,不做更多了解。而文学单元不同,在这个单元里既要读作家的作品,又要读这位作家,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探寻作家的成长历程,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还要与大师对话。为什么要读作家呢?我们说“文如其人”“文学即人学”讲的是作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就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照和思考。安徒生的作品能流传很广,被人们传颂,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能用善良、宽容的心面对世界,所以他能写出《人鱼公主》;因为他热爱大自然,有不泯的童心,爱在幻想的世界里遨游,所以他能写出《小意达的花》;因为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像一只冷眼看世界的夜莺,所以他能写出《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不朽之作。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时,除了感悟到安徒生作品本身的魅力和所传达的人文情怀之外,还要利用搜集的资料走进安徒生,让安徒生的形象丰满起来,感受安徒生人格的魅力,从安徒生身上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读一位作家的多篇作品,读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性文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作家、对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哪怕这个印象是模糊的。作家、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可以说这个单元整体给学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几篇文章本身。

(三)引领学生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45万字。文学单元提供是一位作家的几篇文章,编者通过这几篇文章激发起学生阅读作家其他文章的愿望和兴趣,对作家感兴趣,对作品感兴趣,调动起学生阅读的渴望,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学生影响是终生的,我们想这正是编者设立文学单元的用意所在。

可以说,文学单元的设立出发点、归宿都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对文学单元的实践

(一)一个单元是个整体。

整体——部分——整体是学生阅读的规律,文学单元的学习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从整体入手。如冀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走进安徒生”单元,选取了3篇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一颗小豌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同时选取了2篇介绍作家的作品;《安徒生公园》、《童年记忆》,还有一个综合学习,介绍安徒生其他方面的成就及对安徒生的评价。可以说,这个单元对安徒生有较为完整、立体的写照。在学生开始走进这个单元时,千万不要按部就班、各个击破,一定要让学生先通读整个单元,尤其是后面介绍作家的文章:《童年的记忆》《安徒生公园》及综合学习《不泯的童心 不朽的童话》,并让学生搜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对安徒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走进每一篇作品,去细细品读、感悟。

再如,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语文“追寻李白”这一单元,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能认识到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句是李白的魂,也是引领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在学生通读整个单元,对李白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贯穿其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把李白的诗歌编辑成册,将语文学习活动纳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二)读作家与读作品是一个整体。

在教学文学单元时,读作品时联系作家人生经历,读作家时关照其作品,时时做到读作家与读作品有机结合。

1.读作品时联系作家。如我们在教学冀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就结合安徒生本人的人生经历。这一篇作品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它是一只丑小鸭,但它长成了白天鹅。他像是一只丑小鸭,最后,他成了伟大的安徒生。在教学丑小鸭出生一部分时,引导学生联系安徒生相貌以及贫困的生活状况;在教学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一部分时,和学生一起看到安徒生的人生坎坷;在教学丑小鸭变白天鹅一部分时,和学生们一起感悟到安徒生在历经磨难后,“是金子总会发光”,终于走上了成功道路,成为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

2.读作家时关照其作品。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追寻李白”单元,《阅读链接》是通过几段文字揭示李白做人的魂——率真傲骨,以及诗歌的魂——剑魂月影,对李白的性情和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联系李白的相关的诗句,来印证李白的率真傲骨,感悟李白诗歌的剑魂月影。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穿行在李白的诗中,让李白的诗徜徉在学生的心中,李白的诗、李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双重的。

(三)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

文学单元的课文不是学生阅读的全部,仅仅是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广泛涉猎作家的其他作品。如教学冀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永远的冰心”这一单元时,围绕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与自然,我们分别向学生推荐了体现冰心童心的作品《雨后》《纪事》《小老鼠的命运》《寄小读者2》,体现冰心热爱自然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只小鸟》《蒲公英》《翠鸟》,体现母爱主题的作品《雨荷》《母亲与我》《对话》《寄小读者3》。教师的推荐对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使课内的语文学习与课外的拓展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教师与学生是有机的整体。

学生读作家,读作品,教师同样在这段时间也要读作家,读作品。俗话说“登高山,一览众山小”,教师只有对教材、作家、作品有充分、深入的了解,才能俯视整个单元,才能厘清单元的脉络,才能准确地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驾驭这个单元的教学。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4

1.能听说读写How are you ? Fine,thanks.说出并且听懂Nice to meet you.2.能在真实地环境中进行会话。

3.培养学生大胆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学重、难点:

How are you? Fine, thanks.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How are you 的其它回答方式。

2、You can call me...的用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㈠ Warming up

1、Free talk.复习:What’s your name? 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How many ? How much? How do you feel?等问句及回答.2、Sing a song‚How are you?‛为学生学句型作铺垫 ㈡ New concepts ⒈先教单词fine.教师先把nine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拼读,然后出示fine让学生试读,反复带读fine一词并检查学生的发音。比较fine, nine, five, bike等读音,引导学生发现读音规律。

2.教师指着自己对学生说:I’m fine,today.用表情来表示出自己今天很好(指身体).并把fine一词写在黑板上,可向学生用汉语解释fine一词意思是身体好。强调书写时注意开头字母要大写,逗号句号位置及I’m的缩写形式。

3.教师和一个学生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 ?然后指着黑板上fine 一词,启发学生回答:Fine, thanks或 I’m fine, thanks.同时教Very well.Thank you.的回答方式。

4.教师把very well.写在黑板上.解释very well意思是身体非常好.5.教师带读very well ,并检查学生发音.6.师生之间进行打招呼问候,如 T: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Morning, Miss liang.How are you? T: Fine, thanks.How are you? Ss : Very well, thank you.7.同桌两人或前后两人进行会话练习.8.听会话录音N1,模仿语音语调.11.出示Mr.wood的图片,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I’m your new teacher!You can call me Mr.Wood.Nice to meet you.‛告诉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也可以说You can call me…,先生用Mr.女士用Miss。或Ms.让学生用这个句型自我介绍。You can call me…

12.让学生听会话录音N2两次,第二次跟读,模仿语音语调。13.三人一组作对话,上教室前面表演。14.做课堂练习A连线题,并且结对练习一问一答.㈢ Homework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对话,用上‚How are you ? Fine, thanks./Very well,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

五、板书设计:

Lesson One: How are you? nine fine five bike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Very well, thank you.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 He, she,What’s your/his/her name? My /His/Her name is ——.2.通过学习本课,能掌握相关的词汇;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3.培养学生大胆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学重难点:

He, she,What’s your/his/her name? My /His/Her name is ——.的运用。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㈠ Warming up

Lesson Two: Friends

1、Greeting

2、Sing a song‚Try to find‛用以复习friend.㈡ New concepts ⒈Put a puppet on each hand and model a conversation: Puppet1: Hello!I am a boy.My name is _.What’s your name? Puppet2: Hi!I am a girl.My name is_.Nice to meet you.Puppet1: Nice to meet you,too.(Indicates a boy/ girl in class.)What’s his/ her name ? Puppet2: I don’t know.(To student.)Are you a girl or a boy ? Student: I am a boy/girl.Puppet1: What’s your name? Student: My name is _.Puppet2:Nice to meet you,_.(To Puppet2)He/She is a boy/girl.His/Her name is ——.T: What’s your name?(教师单独指一名学生提问.)S1: My name is ________.T: What’s her/his name?(教师随意找一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提问)S2: Her/His name is _____.2.教师板书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指导学生书写时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书写What’ his name? His name is ——.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3.小组模仿练习What’s your/his/her name? My /His/Her name is —— 4.自编歌曲 Song: What’s his name? What’s her name? Do the Hokey Pokey turn around.We’re good friends.He’s my friend.She’s my frieng.Do the Hokey Pokey turn around.We’re good friends.(边唱边指一男孩和一女孩,加上Hokey Pokey turn around等动作)

5.看书,听会话录音,模仿语音语调。6.介绍Steven and Kim T:(指着一个男生)Is he a boy? S1: Yes, he is a boy.T:(指着一个女生)Is she a boy? S2: No, she is a girl.T: Very good!向学生介绍Steven and Kim两个新朋友并请自愿的同学介绍他们.He is a boy.His name is Steven.She is a girl.Her name is Kim.7.做接龙游戏。教师(指着一名男生)问一个学生What’s your name? What’s his name? 然后让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向另一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直到教师命令停止为止。(注:如指的是女生则用What’s her name?来询问及用第三人称转述)

8.五个人一组表演课文。㈢ Homework 学生以组为单位用He, she,What’s your/his/her name? My /His/Her name is ——.等自编新对话,下节课向大家展示。

五、板书设计:

Lesson Two: Friends I——my You——your boy——he——his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irl——she——her 教学反思:

Lesson 3:Is this your pencil?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blackboard chalk 2:了解名词所有格形式:Steven’s ___ 3:听懂,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Is this your____? this is these are 教学重、难点:

1:单词 blackboard chalk(不可数)2: 名词所有格形式:Steven’s ___ 教学难点:

1:一般疑问句 Is this your____? 2:正确使用this is these are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

1、Teacher: How are you ? Students: Fine , thank you.How are you? Teacher : Fine ,thanks.(二)Review 1.Sing: What’s his name? What’s her name? Do the Hokey Pokey turn around.We’re good friends.He’s my friend.She’s my frieng.Do the Hokey Pokey turn around.We’re good friends.(边唱边指一男孩和一女孩,加上Hokey Pokey turn around等动作)

2.Play ‚STOP GO‛练习介绍自己的同学。10名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在教室内前进,教师说停时,学生介绍离自己最近的同学。如:This is ____.She is a girl.She is my friend.What’s his/her name? His / Her name is______.3、听音画画写单词,复习学习用具.pencil,pen, marker, desk, chair,book…(在黑板上画,一生画.一生写单词)

(三)New concept 1.What’s this? 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等的实物进行展示并板书单词带领学生朗读。可以指导学生blackboard一词的构成‚black‛ 黑色的‚board‛(木, 纸)板帮助学生记忆单词.2.板书This is a blackboard.后,指着黑板问 Is this a blackboard?(板书)引导学生观察两句的不同:this 和is位置,标点的变化,大写的字母等.3.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找出句型的不同,This is a 或者This is,问问学生知道是为什么吗? 向学生简要介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举例已学过的如,water 水tea 茶 meat 肉 milk 牛奶chicken鸡肉rice米饭等不可数名词.4.练习句型This is a_____.This is_____.(利用课开始时复习的画,也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实物.)

5.将表示名词单数的句型发展到用These are 表示的复数形式。要求学生注意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当学生在展示This is a_____.This is_____.句型时,教师加入相同的物品,如: S1: This is a pencil.(再递给他一只笔,把铅笔合在一起,请他表达),引出These are pencils.板书这个句子,比较 ‚This is a pencil.‛和‚These are pencils.‛,让学生总结不同.教师再加铅笔,引导学生使用These are pencils.6.结对练习使用‚These are…‛特别提醒学生如果是可数名词要注意复数形式.6.T:Is this your pencil?(询问一生)让学生猜想句子的意思.得到肯定回答后,向同学们说: This is ⅹⅹⅹ’s pencil.让学生猜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讲解。

7.学生自己试读第3幅图,找出与图1的不同之处,进行板书。This is Steven’s pencil.8.Play a game.Guess.(请一生背朝大家后,准备好物品, 用不同的物品练习)Is this ⅹⅹⅹ’s pencil case…? This is ⅹⅹⅹ’s pencil case…

9.听音跟读.(四)作业:写出我们学过的学具,看谁写得对,写得全.五、板书

Lesson 3:Is this your pencil? This is a blackboare.This is chalk.This is a pencil.Is this a blackboard? This is a chair.This is Steven’s pencil.These are pencils.Lesson4: Where is it?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 eraser paper

2、认识单词 pencil case scissors

3、掌握句型 Where is it?以及方位词 in on under above below beside behind in font of 教学重点:

1、eraser paper

2、句型 Where is it?及回答。教学难点:

句型 Where is it?及回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 T : How are you ?

Ss: Fine , thank you.How are you? T : Fine ,thanks.二、Review T:What’s your name? S: My name is_____.T:What’s his/her name? S: His / Her name is _______.学生之间互相练习。What is it? What’s this? What are these?

三、New concept

1、Guess:What’s this? T: I have a bag, there are many things is the bag.Please guess: What’s this? Ss:_____________.(学生依次答出pen , paper, perncil case)

2、(当教师拿到橡皮的时候问学生)T: What’s this? Ss:It’s an eraser.T: Why we say ‚an‛ not say ‚a‛?(教师可用汉语解释其原因,并告诉学生paper是不可数名词)T: What’s these? Ss:These are scissors.T: scissors 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Why?(一般学生都知道其中的原因,而教师在学生表述不清的时候加以点拨。)教师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并将英语写在图下。

播放录音,找个别学生跟读,以次来考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课。

3、练习:

What’s this? This is a What are these? These are(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This is a 后面接名词单数,而These are后面接的是名词复数。教师可故意将名词复数接在This is a 后面,把名词单数接在These are后面,以次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Where is it?

(这个过程可以利用之前的游戏来引入)T: What’s this? Ss:This is a pencil.教师将铅笔放在课桌上,问: Where is the pencil? Ss: The pencil is on the desk.T:Oh,thank you!But my book is lost!Can you find itt ? 带领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方位词:on ,under,beside,above, below,behind, in front of。并将单词写在黑板上。

T: Look here,there is a picture.Where is the school?(教师出示一张表示across from的图片,并将其进行练习)C、练习Game:

Samon says: The ______is ______the _______.(on ,under,beside,above, below,behind, in front of)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Guess:Where is the _____? The ______is ______the _______.(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都请出一个A同学闭上眼睛,再让B同学藏东西,之后这组其他同学提问Where is the _____?如果A同学一次不能说出其准确位置,那么就依次请C、D、E、F……同学进行提示,直到A准确说出被藏物品的确切位置,最快完成的为胜利组。)

D、巩固(Do action.)

在这个环节中找三个同学,一个同学说另两个同学按找那个同学说的摆出位置关系。

E、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四、作业: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用硬纸片做成的小容器,摆出他们所学过的所有位置关系,并用笔写下来。

五、板书:

Lesson4: Where is it? pen eraser paper pencil case sicssors

in beside behind on above in front of

under below under below

教学反思:

Lesson 5 :How Many Do I Have? 教学目标:

1.复习1-100的数字。

2.掌握标准用语How many ?.3.能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使用How many?.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用点: 标准用语How many ?.2.教学难点:How many?.句型和准确读写100以内的数词。教具、学具:

1.实物:铅笔盒、铅笔、彩笔、书、橡皮等。2.每个学生椅子下放一张实物图片,后面写有数字。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Review: 1.Greeting:

T:Hello!Boys and girls!(注意使用复数名词).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2.Reivew:复数名词和数字。

①延续上节课的猜测游戏:桌子上放着一个铅笔盒,里面有一支铅笔。T: What’s this? S: It’s a pencil-case.(教师将铅笔盒藏起来再问学生)T:I can’t find my pencil-case.Where is it? Ss:On the desk.T: Thank you.Where is my pencil? Ss:It’s in the pencil-case.T: Oh, I have one pencil.(板书)(找一名学生)Where is your pencil? S: On the desk.T: Give me, please.Now I have two pencils(板书)You say it, please.Ss:_____________.(下面依次用类似方法及其他学生的其它用品进行练习并板书 books, erasers, markers……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多要些东西。设一些小圈套,把数字和复数名词错误的进行组合,如one markers,three book等等,学生们要通过重复正确答案表示同意或纠正错误。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练习听力,还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T:I want more and more books, do you want to count with me ? OK, let’s play a game ‘Clap’.(注意学生的发音,纠正十几和几十的读法)。Game: Please count from one to one hundred.(在1-20的时候,用1-to-1,1-to-2的节奏,20-29用twen – ty-one的节奏,然后数整十到一百,用one-to-twenty 的节奏。根据学生人数调整所数的数字,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数到,可以在数到个别数字时做出不同的变化。)

②Practice T: OK,Let’s play a game.Find friend.T: What else do you have? Please find out the cards under your chairs.(教师拿出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让持有相同数字的同学站起来读出卡片上的数字,并读出卡片正面上的单词,组成一个数字短语)

S: I have 35 apples.(这个游戏也可以变换一下形式,让同学与同学之间来做这个游戏,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融入到学习中来。)(二)New concept :How many ?.1.引入句型How many ?.练习几组之后,问一个学生:What do you have? S:I have 19 monkeys.T: Can you say it, again?(尽量用表情和体态来表现)How many monkeys?(用手指着19)S:19 monkeys.T:(举起三块橡皮)Look!How many erasers do I have? How many?(开始数)One, two, there.How many eraser? Three erasers.(举起两本书)How many books do I have?

Ss:Two books.T: Let me put five books on the two books.How many books do I have?(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put……on,教师可以边说边做动作)Ss: Seven books.T: Let me put twelve books on the seven books.How many books do I have? Ss: Nineteen books.请单个同学解释put……on的含义。如果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话,教师可以适当多做几次示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多做几组不同的示范,例如:put……in,put……out等等。)

2.练习句型How many ,总结句型特点。

T:(找一名刚才在游戏中没有被提问过的学生,拿起他的卡片)What’s this? Ss:A chair.T:(翻过来,看chair数字)How many chairs in our classroom? Ss: Twenty-two chairs.T:(问全班)Can you ask?(换另一个同学的卡片)S1:What’s this? S2:A boy.T:How many boys? Ss: Twenty boys.T:Ask and answer in your group.在小组内练习,可以用卡片,也可以用实物。小组练习以后,有些学生可能出现将不可数名词放在How many 之后的现象,要给予提示,请学生总结:

How many 句型用来提问数量,How many后面的名词要加s(也就是用名词复数)。3.巩固练习五.板书设计

Lesson 5: How many Do I have? pencil—--2 pencils 1 book-----5 books 1 marker---12 markers 1 eraser----4 erasers How many ereasers?------ereasers.七、课后反思:

Lesson 6 Where Are They? 教学目标

1.复习Where is ?句型。方位词和人称、物主代词 2.学习重点单词 classroom,gym,library 3.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动词-ing形式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词汇classroom,library,gym以及方位词。2.教学难点:代词和物主代词的使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候

(二)复习并引入新课

1.用歌曲复习Where is ?句型以及方位词。

T:(用《两只老虎》的调唱)This is a pencil,2 Where is it?2(边唱边把铅笔放在桌子上)S:It’s on the desk.T:(把钢笔放在书下面,接着唱)This is a pen.2 Where is it? 2 S:Under the book.然后用橡皮、铅笔盒练习in the pencil case 用纸和黑板练习on the blackboard 后边两组练习全班一起唱边问,找个学生回答。

(三)出示词汇卡片,认读:classroom, library, gym.1.T:(叫一名同学起立,继续唱问全班)He is.2 Where is he?全班:在教室里

T:Yes,(唱),He is in the classroom(边说边把教师的卡片贴到黑板上)Say it ,please.2.Where is Danny?(出示图书馆的图片)S:He is in the library.3.T:Where is Steven? Do you know?(出示体育馆的图片)T:yes,he is in the gym.Say it ,please.Gym(贴卡片)T:The boys ask,and the girls answer.(指着图)B:Where is steven? G:He is in the gym.(变换卡片上的人物来练习)4.Play a game: Reading a book.Drawing a picture.Playing ping-pong.Jumping up and down.Writing some letters.5.Play a game:Simon says 老师发出如jumping, writing等指令让学生做动作。

6.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一人边做动作边问,对方答)如:What am I doing?

7、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8.练习:1.第六课No.1)连线 classroom Jenny drawing Danny reading gym kim playing steven putting library Mr.wood writing 板书:

课后反思:

Lesson 7 8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Again,please!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全面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汇、标准用语和问答。(2)利用课本中的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b、技能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较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c、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体验、合作等途径,使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

二、教学重点:本单元知识的运用 学生能读、写、说、准确的理解: 名词(教室用语):

blackboard, chalk, eraser, paper, pencil 物主代词:her, his, my, your 代词:he, she 标准用语:How are you ? Fine,thanks.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______.What is it ? It is______.Where is it ? It is ______.三、教学难点: 准确的理解运用这些词汇 物主代词:her, his, my, your 代词:he, she

四、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Review 1)Sing a song : ‚How are you ?‛ 通过这一步骤既可复习标准用语:How are you? Fine,thanks.并请几个学生站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消除紧张气氛的过程,又可为进一步扩展学习交流作好复习铺垫。

2)T: What is he/she doing?

Ss: He/She is ……答对的给小礼物 T: They are standing.Let’s count.Ok? Ss: Yes.T: How many students? Ss: ……

T:复习数字(40、55、100......)

3)复习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______.What is it ? It is______.物主代词:her, his, my, your 代词:he, she T: You did very well.What’s your name ? S1: My name is ________.T: What’s your friend’s name ? S1: Her/His name is _____.T: 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 to the others ? Ss: Make the dialogue.T: Check.What is it? Ss: It is______.T: This is ______.These are______.Is this……? Are these……? Can you put it on the blackboard? S: Yes.(给小礼物并复习单词desk book blackboard chalk eraser paper pencil并贴在黑板上,为下面复习Where is it ? It is ______.做准备)4)复习Where is it ? It is ______.T: Where is the ________? S1: It is ______.(复习巩固Where is it ? It is ______.)

(二)Test: T: Hi, class!Let’s have some fun!Let’s give Danny a test!A.1.T: Danny, what are these? Danny: Two erasers, Mr.Wood!T: Yes or no, class? 2.T: where is the chalk, Danny? D: Above the scissors.3.T: Look, Danny, what is it? D: It’s a book.4.T: Danny!Is this a pen or a pencil? D: It’s a pencil.5.T: What’s her name, Danny? D: His name is Jenny, Mr.wood.Okay, class.Is Danny right? Look at the answers below.Answers: They are two erasers.The chalk is below the scissors.It’s paper.It’s a pencil.Her name is Jenny.B.习题

1.完成下列单词,并在括号中写出该词的中文意思。

1.ch__k()2.blackbo _()

3.cl _ _sroom()4.eras _ _()

5.pape _()6.pen _ _ _()

2.选择填空

()1.How _____ is this dress?

A.many B.much C.nice()2.______ spell it? Yes, I can.A.Can B.Are you C.Can you

()3.What’s your name? __________.A.Her name is Jiang Hong.B.This is Jiang Hong.C.My name is Jiang Hong.()4.Is he a boy? No, she is a girl.A.he she B.she he C.her his

(三)、Class closing.Sing a song : Where is Jenny?可换歌词

Homework:(可根据黑板上的贴的物品的位置写一个小练笔)。

五、板书

Lesson 7 8 :Again,please!

blackboard, chalk, eraser, paper, pencil her his my your he she How are you ? Fine,thanks./I’m fine, thanks.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______.What is it ? It is ______.(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Where is it ? It is ______.六、课后反思:

Lesson 9 Months of the Years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表示十二个月份的词和句式What’s the date? It’s _____.2、能力目标:能够能够听、说、读、写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和理解句式What’s the date?It’s _____.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情感与态度: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二、教学重、难点:

单词:January 一月 February 二月 March 三月

April 四月 May 五月 June 六月 July 七月 August 八月 September 九月 October 十月 November 十一月 December 十二月

重点句型:What’s the date? 今天几号?

It’s _____.今天____.三、教学过程:

Ⅰ.Greeting: Free talk.A: Hello!My name is _____.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_____.How are you?

A: Fine, thanks.How are you?

B: Fine,too.A: Nice to meet you!

B: Nice to meet you, too.A: How do you feel?

B: I feel ____.A: Can you sing a song?

B: Yes, I can.A: Can you say twelve months? B: OK!

Ⅱ.New concepts

1.Learning:

The teacher take out word cards show them to class.Ask one student to choose one card.Then tell others this month how to say.Lead all students to read.2.Observe the teacher post these cards on the blackboard.Ask students observe these words.Talk about ‚what’s‛ feature.①.It’s big letter of begin.②.January looks like February.……

3.How’s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It’s cold and snowy in _____, _____, _______.4.Play a game.One class take a season card.The other class guess which month it is.5.Part two:

Teacher asks : Which month is it now?

Student answers: Feburary.T: Do you know what’s the date?(as ask as take out a cacendar)

Point to date of today.Let’s student have a try to day.Then write: It’s Feburary 22 on the blackboard.Lead the class read this sentence.Ⅲ.Practice.Use your English calendar to practice how to say dates.Ⅳ.Homework.Everyone makes one a piece of English calendar.Ask them to draw some picture about month nether on it.四、板书

Lesson 9 Months of the Years January February

Mary April ….…

What’s the date?

It’s ____ _____.五、课后反思:

Lesson 10 :First,Second,Third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听、说、读、写序数词,及标准用语:What day is it? It’s ___.2.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本课所学序数词,并能用序数词进行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不断体验成功,感受乐趣,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单词的读音及序数词的实际运用。

三.教具、学具:十二生肖的动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T:Hello,everyone.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

T: I`m fine,thanks.Nice to see you again.Ss: Glad to see you again.2.Review:

Let`s count from one to one hundred.(让学生以报数的形式说基数词)

Ss: one ,two,three,four,five…one hundred.Let`s chant: Monday Monday 星期一,猴子花钱做飞机,Tuesday Tuesday 星期二,猴子的屁股摔两瓣。Wednesday Wednesday 星期三,猴子爬上花果山。Thursday Thursday 星期四,猴子猴子去考试。Friday Friday 星期五,猴子遇到大老虎。Saturday Saturday 星期六,猴子上树摘石榴。Sunday Sunday 星期天,猴子休息上公园。

(二)New Concepts:

1.教师准备十二生肖的动物图片,讲十二生肖动物开运动会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戴上头饰按故事中动物的出场顺序排好队,教师指着他们分别说Mouse is the first.Cow is the second.Tiger is the third.Rabbit is the fourth.Dragon is the fifth.Snake is the sixth.Horse is the seventh.Sheep is the eighth.Monkey is the ninth.Cock is the tenth.Dog is the eleventh.Pig is the twelfth.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二个序数词,讲解读音后领读。

2.让学生听录音练说序数词。

3.教师说:Sun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让学生模仿此句说Monday,Tuesday,Wednesday, Thursday,Firday, Saturday, Sunday)

4.让学生看序数词并总结:(先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小结)

(1,2,3 变体,th从4起。8加h,9去e。拿来f代ve,ty变成tie。)

5.教师问一学生:T:What day is it ?

Ss: It`s Friday.教师接着补说March , twelfth.教师边说边板书问句及答语,让学生观察答语,并找出答语的顺序(先说星期月份几号)教师说几个日期,让学生用英语说(五月1号星期二,十月3号星期四…)

6.放录音,学生看书跟读:

7.让学生练习读This is a race.Li Ming is the first.The girl is the second …

8.放录音,学生休息并唱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三)Class Closing:学生做练习《活动手册》

五.板书:

Lesson 10 :First,Second,Third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eventh eighth ninth tenth eleventh twelfth

What day is it?

It’s ___.六.课后反思:

Lesson 11When Is It?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上一节课的序数词、并能掌握,学习以及新单词yesterday , today , tomorrow和句式When is ____ ? ______.2. 能力目标:掌握并学会运用yesterday , today , tomorrow这三个新单词,以及学习掌握句式When is ____ ? ______.3. 情感与态度:了解怎样用英语表示新年、春节、国际劳动节、教师节、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并结合其进行相关情感教育,如尊敬老师,热爱劳动等。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句式When is ____ ? ______.以及生词 yesterday , today , tomorrow。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句式 When is _____ ? ______.进行问答。

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教师先用How are you?等用语问好,并和学生谈论一下天气,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2.Review教师拿出日历提问:What day is it? 重点复习first , second , third, fifth , ninth , twelfth。

二、New Concepts

1.教授‚When is _____ ? ______.‛

利用日历演示:When is it ? 指着今天的日期,引导学生进行对话。

教师:What day is it ?

学生:_______.教师:Today is _____.When is ______ ? Today.When is _____ ? Say it please ,class.学生:When is ______ ?

教师:When is _____ ? Today.When is ______ ?

学生:Today.教师:When is breakfast/lunch/supper ? In the _____.学生:____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学生模仿练习

2.介绍节日

教师指着6月1日向学生提问,引出儿童节 Children’s Day,然后合上日历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引导学生回答:It is June first.然后教师拿出节日图片,用条件的话也可以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学生说出节日的汉语名称,教师向学生介绍英语表示方法。如新年 New Year’s Day,春节 Spring Festival,劳动节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儿童节 Children’s Day,教师节 Teacher’s Day,国庆节 National Day。在教一些比较长的单词的时候,可采用倒推火车的方法,如val—tival—Festival。

Practice:

教师提问:When is ______(节日名称)?

学生用英语回答出日期。

小组练习。

3.教授‚yesterday , today , tomorrow‛

教师利用日历,指着今天的日期问学生:What day is today? 学生回答:Today is____.然后分别指着昨天和明天的日期问:What day was yesterday/ is tomorrow?向学生介绍重点单词yesterday , today , tomorrow,学生跟读。

4.利用课本和录音带

学生跟录音带看书读。

4. 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编对话。对话中要用到When is _______ ? yesterday , today ,tomorrow 等新知识,也要用到前面学过的旧知识。

5. 表演

学生将他们编的对话当众表演出来。

三、Class Closing :完成手册上的练习。

附:板书

Lesson 11When Is It?

When is ? It is ____ _____.Children’s Day

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Teacher’s Day

National Day

Lesson 11When Is It?

课后反思:

Lesson12 Rain and Sun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可以读、写、说出并听懂描叙天气状况的形容词: cloudy, rainy, snowy, sunny, windy 以及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2、能力目标:能够在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灵活运用这些形容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3、情感与态度:了解怎么样用英语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天气情况,并能简单的对话。慢慢的让学生对英语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产生兴趣,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叙天气。

教学难点: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流,谈论天气。

教学过程:

Greeting and reviewing.Say ‚hello‛to the students.提问 How’s the weather? Sing a song.如‚the month song‛ 用手势复习介词。

教师用两只手摆出 on,in,under,above,below,等位置关系,让学生猜单词,然后,用一只铅笔和一本书摆出这些位置关系,让学生练习说句子 The ____ is _____ the ______.用卡片复习天气:sunny, snowy, cloudy, rainy, windy

可以让学生做一个‚What’s missing?‛的游戏。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将词卡扣过去,教师拿走一张,让学生再看词卡,并迅速说出教师拿走的单词,速度一定要快。

六、new concepts.(一)what is it? 用剪笔画分别带出新的名词单词: sun, snow, cloud, rain, wind.教单词sun,教师提问what colour is it? Is the sun hot or cold? Is the sun far from here? Do you like the sun? 简笔画教cloud,结合所学介词来造句。如:The cloud is beside the sun.教rain,教师提问:Do you like the rain? 出示卡片教师再提问:Where is the cloud? Where is rain?让学生练习用介词造句。教授单词wind, TPR教学,用卡片巧妙的教授课本句型:The wind is blowing the tree’s leaves.教授单词:snow, TPR教学。

之 教师教读课文。Play ‚point to ‚ game.教师说单词,同学们做动作; 教师做动作,同学们说单词。Play ‚ what are missing‛game.Play ‚ guessing game‛.12Listen and draw.13Try to describe the weather.后让

sun,wind,snow,cloud,rain,和sunny,windy,snowy,cloudy,rainy,总结规律,区别意义和用法。

(二)song.让同学们对歌曲中不懂的部分提问。指着课本的图向学生提问,并教读学生歌词。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sing after the tape.板书设计

Lesson12 Rain and sun How’s the weather?

It’s sunny snowy cloudy rainy windy

What’s this?

It’s(the)sun snow cloud rain wind

课后反思:

Lesson 13: How’s The Weather Toda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学习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cloudy, rainy, snowy, sunny, windy。

2、学生学习掌握句式How’s the weather today ? It’s ______.3、学生复习句式Is it ______? 并能够正确回答。

4、复习日期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天气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读、写、说出并且听懂描述天气的词汇cloudy, rainy, snowy, sunny, windy。

2、学生能够读、写、说出并且听懂句式How’s the weather today ? It’s ______.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掌握并综合运用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Teacher: Hello, boys and girls.Class: Hello.Teacher: How are you?

Class: Fine, thanks.How are you?

Teacher:Fine, thank you.What day is it?

Class: It is _________.Teacher: What day is tomorrow?

Class: It is ________.(设计意图:学生复习问候用语和日期表达方法。)

2.复习snow,wind,rain,cloud,sun

教师逐个出示5个单词的图片,问:What’s this?学生回答It is ______.教师板书单词。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snow,wind,rain,cloud,sun几个名词,引出cloudy,rainy,snowy,sunny,windy的学习,并为对比名词和形容词做准备。)

二、New Concepts

1.教学snowy

教师出示sunny图片。

Teacher: The weather is snowy.It’s snowy.Snowy.Say it, please.Class: Snowy.Teacher: What’s the meaning of it?

Class: 下雪的。

学生拼读、练习读单词。

教师把snowy板书在snow后面,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差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本课中的天气词汇与上一课学习的名词的联系。)

2.教学windy,rainy,cloudy,sunny

教师引导学生在wind,rain,cloud,sun的后面加上y,把它们变成形容词,并让学生试读出单词。

注意特别强调sunny的不同。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

3.练习Is it _____? It this _____ ?

教师举起天气图片,提问:Is it rainy? 或 Is it a rainy day?

学生根据图片,做出正确的回答:No.It’s ______./ Yes.It’s rainy.学生互相提问。Is it _______? Yes./ No.(设计意图:学生练习天气词汇,复习一般疑问句的正确问答。)

4.教学How’s the weather today?

教师出示一个天气词。

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Class: It’s _______.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today?

Class: It’s _______.(学生根据当天的天气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回答,教师进行提示。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使用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__.句式问答天气。)

5.听录音,跟读。

6.编对话。

编简单的对话。可以用上: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ay is tomorrow?

How’s the weather today ?

Is it ______ ? Yes./ No.(设计意图:学生在编对话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Class Closing

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编的对话。

板书设计:

Lesson 13: How’s The Weather Today?

snow snowy

wind windy

rain rainy How’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_.cloud cloudy

sun sunny

课后反思:

Lesson 14:What Time Is It?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天气词汇和句式How’s the weacher? It’s _____.2.学生学习英语中整点和半点的表达方法。

3.学生学习掌握What time is it?和When is____?的正确问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生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熟练运用What time is it ? 和When is ____? 进行对话练习。

教学难点:

区分What time is it ? 和When is _____?回答的不同。

教学准备:

‚表‛的模型、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Opening

1.Greet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Class: Good morning.Teacher: What day is it?

Class: It’s _______.2.复习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What is it?学生回答中使用sun, cloud, wind, rain, snow。教师再问How’s the weather?学生用It’s _____.(sunny, cloudy, windy, rainy, snowy)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天气的内容,巩固所学,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New Concepts

1.教学整点表达法。

教师出示表的模型,拨出7点,并说出It’s seven o’clock.学生学着说。

教师示范What time is it? It’s seven o’clock.师生问答。

Teacher: What time is it?

Class: It’s _____.教师不同的整点,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使学生学会整点的表达。)

2.教学半点表达法。

教师出示表示4点半的钟表,说出It’s four thirty.学生学说。

师生用What time is it? It’s ____.问答半点时间。

提示o’clock只用于整点。

(设计意图:学习半点的表达方法,与整点进行区分。)

3.练习What time is it? It’s _____.学生分组练习What time is it? It’s _____.(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熟练使用整点和半点的表达。)

4.教学When is _____? At _____.教师提问:When is breakfast/lunch/supper ? 学生回答In the _____.讲解具体点钟的表示方法:At __________.小组内练习句型When is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在几点的英语表达方法At _____)

5.练习What time is it ? 和When is it?

教师分别用What time is it ? 和When is it?提问,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比较What time is it ? 和When is it?回答时的不同之处。)

6.课本和录音

学生看书听录音。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内容,教师讲解。

跟读课文。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模仿标准的语音,提高听力。)

7.综合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一天活动模仿课文进行对话练习。

三、Class Closing

板书设计:

Lesson 14:What Time Is It?

What time is it? It’s _____.When is ______? At ______.课后反思:

Lesson 15: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将书中的小测试用作复习。复习日期表达、时间表达、天气等内容。

2.学生学习故事‚The Month Family‛。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了解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重点句型及回答。

2.理解故事‚The Month Family‛。

教学难点:故事的理解。

教学准备:日历、表、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1.Greet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Class: Good morning, _____.Teacher: How are you today?

Class: I’m fine, thanks.How are you?

Teacher: Fine, thank you.How’s the weather today?

Class: It’s _____.(学生根据天气回答。)

Teacher: What day is today?

Class: It’s ________.(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2.复习

(1)利用日历复习What day is it?教师举起日历。

Teacher: What day is it?

Class: It’s Monday, July twelfth.…

Teacher: What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Class: Sunday.…

Teacher: What is the third month?

Class: March.…

(2)利用图片复习天气词汇。

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Class: It’s cloudy.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in December?

Class: It’s cold and snowy.…

(3)用钟表复习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表达。教师拨出时间,向学生提问。

Teacher: What time is it?

Class: It’s seven o’clock.Teacher: What time is it?

Class: It’s four thirty.Teacher: When is breakfast?

Student1: At _____.…

(设计意图:有重点地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为小测试做准备。)

3.Quiz

Are you ready to listen, class? Stand for the right answer.(1)What day is it? It is Monday, June14th.It is Monday, June 10th.(2)When is breakfast?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At 3 o’clock in the morning.(3)How is the weather in December? It is warm and rainy.It is cold and snowy.(4)What is the third day of the week? It’s Tuesday.It’s Friday.(5)What is the fifth month ? The fifth month is August.The fifth month is May.How did you do , class? Look at the answer below.(设计意图:利用小测试进行复习,并练习听力。)

4.Story ‚The Month Family‛(use the storybook and audiotape)

(1)阅读准备

教师提问让学生为阅读故事做好准备。

Do the students remember their first day of school?

Were they excited?

How old were they ?

When did school start this ysar?(2)阅读

(3)讨论

教师用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Where is he/she ?

Is he old or young?

What time is it?

Is he /she happy or sad?Why?

How many girls and boys are there ?

Do you like this story?Why or why not?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

5.Class Closing

Sing ‚The Month Song‛.板书设计:

Lesson15: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What day is it?

When is breakfast ?

How is the weather in December?

What is the third day of the week?

What is the fifth month ?

Lesson 16:Again, Pleas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复习掌握天气词汇cloudy, rainy, snowy, sunny, windy。

2.学生复习序数词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eventh, eighth, ninth, tenth, eleventh, twelfth。

3.学生复习月份名称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4.学生复习句式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___.What day is it? It’s _______.When is it? It’s______.能力目标:

1.能把所学单词运用到日常口语交流当中,在适当的情境中能灵活运用。

2.了解各种节日及其日期。

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通过鼓励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读、掌握天气词汇、序数词、日期表达法和所学的句式。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___.What day is it? It’s _______.When is it? It’s______.等句子。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1.Greeting

Teacher: Hello, class.Class: Hello, _____.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today?

Class: It’s _____.2.复习天气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

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Class: It’s ______.Teacher: What’s this?

Class: It’s _____.教师分别板书sun,cloud,wind,snow,rain等名词和sunny,cloudy,windy,snowy,rainy等形容词。

(设计意图:复习天气词汇,并与它们的名词形式进行区分。)

3.复习序数词

教师出示数字,学生说出相应的序数词。

学生逐个依次说出first,second等序数词,直到班里最后一个学生。

4.复习月份和星期名称

Teacher: What is the second month of the year?

Class: February.Teacher: What is the sixth day of the week?

Class: Friday.…

(设计意图:把序数词和月份、星期联系起来,复习月份和星期名称,为复习日期表达做准备。)

5.复习What day is it? It’s ______.教师出示日历。

Teacher: What day is it?

Class: It’s _____.…

Teacher: What day is today?

Class: Today is ______.Teacher: What day is tomorrow?

Class: Tomorrow is _______.Teacher: What day was yesterday?

Class: _____.(设计意图:用日历并结合实际复习日期的表达法。)

6.复习When is it? It’s ______.Teacher: When is New Year’s Day ?

Class: January First is New Year’s Day.Teacher: When is _____?

Class: _______.(设计意图:利用节日复习句式When is it? It’s ______.)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作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时差,气候差异。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致的中国地图。或者准备中国地图的挂图。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要求学生用“?”和“——”标出。

教师范读。学生跟老师一起读。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课文。

重点放在几个地名在地图中的位置上。

南方:海南岛 北方:大兴安岭 气候不同景色不同

西面:帕米尔高原 东面:乌苏里江 太阳升起的时间不同 长江 黄河

3、再读课文

边读边背 互读互背

有感情朗读

4、认读生字学习

在书中画出二类字自己学习

教师将二类字组成的词板书到黑板上,①让学生到前面领读

②找两三个同学到前面比赛:老师读,让他们找;或者老师指让他们抢答

③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谈感想

结合课后的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谈谈对祖国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6、写字学习

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 指导书写

形近字比较

(已 己)(广 厂)(米 木)

广:注意横在的田字格中的位置,应该中竖线左边少些,右边多些,因为左边有撇。横取斜式。

已:注意竖弯钩出头,注意上面要写在左格中,因为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占去右边的位置。

安:有个字谜“一个小女孩头戴一顶帽”,在书写时注意帽子要小,女字的横要长。

米:捺的写法提示要出角。这个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

斗:注意竖要写在中竖线右边。

2、小帆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读课文,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

3、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教师 中国地图、台湾地图 台湾风光的图片资料

学生 找找有关台湾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一课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可是在我国东南有一个宝岛,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乘着小帆船一起去那里看看吧。

二、课文学习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找台湾省的位置。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自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台湾)

由于学生年龄小,课文中的台湾的日月潭、阿里山可能不知道,在这里出示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的象征。

适当讲讲历史背景,告诉学生台湾迟早要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讲日月潭的故事。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解,让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到前面读。

注意读出诗的韵律。

三、生字教学

归类比较记忆字形(告、台)(伙、伴)

书写:

告:字中间一横是主笔要拉长,还有个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

问:注意右边的横折钩要垂直不要向里斜。

令:上面人字的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边部分。

伙伴:两个字左窄有宽。

四、认读字教学

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生字,自己学习,找出不好记的生字。

教师将生字组成的词板书在黑板上,结合学生不好记的词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领读,抢读,开火车读。

五、拓展想象,解决课后问题

让学生自己读课后二题,让他们自己弄明白题目要求,然后再开始引导发言,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写什么内容。、我爱大山我爱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背诵1、2课

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今天我们来学习

3、我爱大山我爱家,看看生活在山区的孩子。

二、学习新课文

播放鸟语花香的音乐,让学生展开联想,想想一个小朋友在弯弯的山路中行走。

伴着音乐自由读课文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熟悉课文。

跟着老师读(老师在领读时注意把作者读上),边读边想象自己好象走在山间小路上,听着小溪的水流,听着小鸟的歌唱,可以带上手势,动作。

自己再读课文。可以把椅子放到书桌下边站着带表情动作地朗读。

三、认读字学习

在课文中画出认读生字,归类认读(深、海)(响、喳)偏旁一样,让学生分析,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法

三人游戏:一个人当裁判,指生字表中的生字,让另外两个同学抢读先读的获胜记一分。

生字卡片开火车,大组积分。

四、会写字教学

我:笔画比较多,教师要示范,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斜钩要充分展开,写得比左边部分高长,其实也可以遵循写好汉字的规律——左低右高。

家:这个字历来是书法中的一个范字,字形难以掌握,让学生充分观察这么多撇的长短,让他们和睦相处,下边的弯钩要写在田字格的左边。

行:注意左边两撇要上下取齐下撇稍微长些,竖不要长了,占一半。

其它字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在格中位置然后再写。

五、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自己读要求,然后小组进行互考。

第二题也是让学生自己看题目,请明白的同学说说。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

[教学分析]

《我爱大山我爱家》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读诗,赏画儿,还是聆听一首轻快的协奏曲?

你听,小溪欢歌,鸟儿应和;你看,金竹林在倾听,绿山茶已沉醉。就连那山路,也是那麽多情,弯弯曲曲,婀娜着,轻舞着,一直伸向白云深出白云深处那个有炊烟正升起、有妈妈再等待的温馨的家……

山美,家也美,萦绕其中的情更美。

[学生分析]学生对大山接触的少,光凭想象很难体会到“金竹林、绿山茶、绿林像大海、红花遍山崖”的美丽景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孩子们看一些美丽的山中景色,让孩子边读边看图,领略山中的美景。

[设计理念] 让孩子边读边看图,使学生自然融入山中美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与能力)在情境中体会,在朗读中感悟。(过程与方法)

3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前准备]山中的图景、录音机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及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音乐声引入

放高山、流水、鸟鸣的录音,师:听到音乐声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猜猜,这么动听的声音是哪里发出来的?打开书,答案就在书中。

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熟的字,同组交流,说说自己记字的好办法。

2、小组汇报,把组内最好的记字方法介绍给大家。全班交流。

3、生字口头组词,扩句。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我”“丁”,学生观察共几笔写成,第一笔是什么。学生书写两个生字。注意提示学生:“我”字第二笔的横,要上右上微微扬。第三笔是站的直,有力量的竖钩。第五笔的斜钩和第三笔的竖钩和谐关照,形成一种“稳定站立”之势。

出示甲骨文和金文的“家”字,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告诉学生“家”的本义(是住所,由宝盖头和“ ”组成,说明古时候的人多养猪。在原始社会,“家”首先是生产场所,它必须有驯养的动物,现在只要有房子有亲情,即可为家)。出示“家”,让学生观察共几笔写成,共几笔撇,哪个撇最长,哪个撇最短。提示学生:要写好“家”,关键是让这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而且,“家”的上下两部分要紧凑,有抱团儿的温暖感觉。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及目标] 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会写三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字谜游戏复习生字:“深”“响”。

2、猜字游戏复习词语:叫喳喳、饶过等。

二、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不熟的字借助自读,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读课文第一小节,边读边思考展开想象:在大山里,你都听到了怎样美妙的声音?小溪和小鸟在唱什么歌? 出示画面,学生边看图边读3—6句,感受金竹林、绿山茶怡人的美景,体会山路弯弯、白云深处的意境。

3、看图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思考:在大山里,你又看到了怎样色彩绚烂的画面?在你的心里,涌起了怎样的感受。

4、带语气读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大山的美丽,沉淀爱家乡、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联系生活谈感受

师:山里的孩子多么爱自己的家乡啊,你爱自己的家乡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家乡?

四、写字指导

1、联系以前学过的单人旁,引出并学习双人旁。

2、出示田字格中生字“行”“叫”“半” 学生观察共几笔写成,第一笔是什么。学生书写三个生字。

[扩展延伸]

让学生唱家乡、说家乡、画家乡、写家乡……选择其一。

4、海滩上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诵读中体会大海景色的美丽,体会海边孩子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海吗?谁来讲讲大海?

二、学习课文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后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可以解决的教师要让学生发言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来讲解。

3、再读课文

体会如何写一个事物很多的方法:“这里一个,那里一个”

很美的方法:“多像彩色的小花朵”

拣起了大海美丽的景色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自由说。

童年的欢乐是什么意思?

可以让学生结合书中的图画来想,来回答

可以在这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4、指导书写,这 注意“走之儿”的写法。

那 注意右边双耳刀的写法。

5、认读字教学

再读课文找出认读生字。

把认读字组成词语,写在黑板上。按照1课中的方法进行学习。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 李红艳

《春晓》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5、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师: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

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6、游戏巩固生字。

(1)、讲解游戏办法。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他们,老师奖励你们看(出示卡片)这是什么(红果),对,不过这些红果可不是奖给你们吃的,它是用来串糖葫芦的!怎么串呢?看每个红果上面都有一个字,我们把这些字,重新串成这首诗,每行串一串,全诗四行串四串,谁想玩这个游戏,那好,我们先来串一串试试,其余的同学帮他们读诗,大家读到哪个字,谁就来串……

(2)分组竞赛。

四、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1、诵读,感悟大意。

大家看,多漂亮的糖葫芦,不能吃,我们来读读它吧!慢慢读,边读边想,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读、感悟、交流)

2、看图编故事。

你们一说,又让我想起了这幅图画(出示),再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能不能看着这幅图编个小故事?谁来试试。

3、启发想象。

假如你就是图中那个小熊早晨醒来,推开窗户,住外一看,你的心情怎样?你会说些什么?

4、美读。

初春的早晨,空气里飘着呢土的清香,眼前一片绿色,心情真的棒极了,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闭上眼,美美地背背这首诗吧!

五、指导写字。

1、了解“春”的由来。

你们真像小诗人,那么有一个朋友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聊聊天,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吧?

(课件:大家好,你们说我是谁?对,我是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是老大,人们很喜欢我,都说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雨蒙蒙,一年之计在于春,古时候我可不是这样,睢,这是甲骨文的春,春日这下,两侧草木刚刚长出嫩芽,中间最显眼的是一棵幼苗,弯曲着正努力往外钻呢?多有趣啊!而现在的我就由两部分构成,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底,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我了吗!)

2、指导写“春”。

上面这偏旁叫什么?下面的这个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用你的鼻子尖,写一个“春”字,我们还得把它写好看,怎么办,装田字格,你们自己也描红观察,提示老师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提示教师注意事项,老师写完后进行评价)

多谢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下面同学们自己要在田字格里写一个“春”吧!

3、认识其它新部首。

那么,其他的几个字也有新部首,你认识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4、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写其它生字。

7、惊蛰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 7《惊蛰》教学设计

平泉县城西小学 王飞(067500)

教材分析:

一个美好的季节--惊蛰来到了。天气转暖,春雷初响,万物复苏,春风暖融融的,花儿红艳艳的,鸟儿叫喳喳的,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春姑娘的呼唤下,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欢天喜地的加入到明媚柔和的春景中。看啊,舒展着腰身的小金蛇,快嘴巴的小青蛙,爱睡懒觉的小刺猬,慢吞吞的小蜈蚣……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它们是那么欢欣,那么愉悦,让我们也和小动物们一起亲近大自然,去拥抱春风,沐浴春雨,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春景吧!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本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焕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表演中体会情感,以期达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2)正确认读18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

有的小动物一到冬天就躲进洞穴里冬眠,哪位小朋友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要冬眠?(小青蛙、蛇、熊……)它们什么时候从洞里钻出来活动?(春天)冬眠的小动物从洞里出来活动就在惊蛰这个节气里。惊蛰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有那些变化呢?

2、揭示课题:《惊蛰》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最后标出自然段。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认读词语、生字。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读充分,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言。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做小老师,听读课文,及时正音。(学生扮演“小老师”,他们的角色具有了双重性,调动了学生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感悟。即: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小动物的语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动物们心情、动作的词句进行品味、朗读。

例: 生:我喜欢小刺猬,惊蛰到了,冬眠的小动物都出来了,小刺猬醒的最晚,还没睡够,懒洋洋的,非常可爱。

师: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让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刺猬的可爱,好吗?读后再引导学生评议、练读。

(通过指导朗读,注意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而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大胆想像。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没有写小蜈蚣的活动,假如你是小蜈蚣,惊蛰到了,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角色表演,加深体验。

(1)有的同学喜欢小刺猬,有的同学喜欢小金蛇,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表演出来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自由结组表演,使孩子们置身于课文中春天到来时的明媚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小动物的欢快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

(2)小组上前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

四、指导认读《二十四节气歌》。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个节气,这个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认读并指导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五、总结。

“一年之际在于春。”惊蛰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也开始了丰收的期望,我真心地希望小朋友们在这大好春光里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二、学写生字。

本课有6个生字:出、们、快、青、地、团

1、你能记住哪个生字,把方法告诉给大家。

2、反复读字,口头组词。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

三、拓展阅读。

1、阅读小诗《唱春天》。百灵鸟亮开嗓子,唱出新调;

鱼儿顶开薄冰,吐出泡泡;

种子拱出地面,长出嫩芽;

桃树孕育花蕾,冒出苞苞;

我们结伴春游,唱唱跳跳。

2、《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综合学习

(二)第二单元综合学习部分教学建议

分析:“综合学习二”包括六部分内容,依次是:“我能读准”、“读一读,对一对”、“把字写好看”,“我的小本本”、“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喜欢的电视节目”。其中,“读一读,对一对”和“我的小本本”再现了第二单元的文化主题“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自然界的探寻中孩子们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1、2、4、5题,第二课时完成第6题,第3题写字课上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我能读准确”。这道题可以先让同学们自读,发现两组词语的不同,然后再让同学读一段童话:春天即将来临,百花等候着春姐姐的到来,没有了五颜六色的头饰,她们好难过。这时候,一位大娘对她们说:“别着急,我见过春姑娘了,我看见她正和冬爷爷说再见呢。”这个环节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孩子们体会轻声的语法,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二、“读一读,对一对”。这道题第一步可以让孩子根据提示写出答案并强调把字写好看。第二步问他们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如果孩子们一时对不出来,老师加以引导,例如:有了绿树红花,红花绿草,你可以对出“绿对红”。我们平时还可以说“绿水”(师说)“青山”(生说),所以还可以对出“绿对青”,有的孩子或许对成“绿对白”,这里只要孩子有不同的答案,目的是打开他们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去探索,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把字写好看”。这道题放在写字课上完成。先让同学们在学过的生字中找左右结构的字,再从这些字中找出左窄右宽的字,因为这些字老师在识字过程中强调了怎样才能写好看,所以这里教师点到为止。最后谁写得好看,就把谁得贴在“比一比,看谁写得好”栏目里,并在“红旗榜”上给他加上一面小红旗。可谓“一箭双雕”。

四、“我的小本本”。这道题可以先让同学们去读“小本本”上的“不同的风和不同的雨”,读后可以再补充。再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发现的不同。这个环节是让同学们打开思维,生活中发现、自然中探索,他们肯定会发现好多的不同,例如:不同的花、不同的草、不同的云、不同的雾、不同的哭、不同的笑……等等。这时老师可以随机指导孩子,既然你们生活中有了这么多发现,还不赶快记到自己的“小本本上”,写完后,老师可以把写得多,写得好的同学的“小本本”互相传阅,通过看别人的“小本本”,让学生发现“小本本”可以随时写随时画、随时贴,而不是只在综合学习中进行。这个环节训练的目的一是积累,二是开阔思维,激发灵气。

五、“读读背背”。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拼音自读自悟,如有理解不了的,让他回家请教家长。例如:“一家之计在于和”家长可以根据家中的琐碎小事让孩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学习会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有的家长还可能给孩子讲“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把课堂延伸到了家庭,把学习引向了生活,孩子多了一次与家长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对孩子知识的掌握和人格的培养能够直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课时

关于“口语交际”——“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个话题容易出现一人说大家听单一介绍的局面,不容易产生口语交际的场,所以可以把题目改为“好节目大家看”,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这个训练首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说,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告诉大家他们小组认为什么节目好看,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发言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孩子们学说普通话。如果发言有不足,小组的其他人可以补充。如果别的组成员对他们说的电视节目感兴趣,也可以提问,让对方回答。整修过程老师以欣赏的目光,称赞的语言鼓励着孩子们,这样就形成了听说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创设了良好的交际氛围。最后大家选出好看的电视节目,例如:“大风车”“动画城……”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这样的节目就可以推荐给大家看,通过看好节目,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快乐,学的知识更丰富,这次口语交际不仅让学生说了想说的话,听别人介绍了好看的电视节目,还指导了他们的生活,这不正是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吗?

总之,现在的综合学习与原来的基础训练相比,不再是几道单纯的练习题,设计更贴近了孩子的生活,通过综合学习,把孩子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以学习改善孩子的生活,让生活引导孩子去更好地学习。

(沧州市任丘第一实验小学崔艳萍)

9、美的回答

9、美的回答

学生分析: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们没有植过树,种过花,但是,社区里有树有花,校园里也有树有花;他们很少看到燕子,但是可以偶尔看到青蛙。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让孩子们有了解世界各地的可能,所以书中所描绘的景色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环境保护意识,也容易理解,而对于他们来说怎么做显得有些不具体。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风》《春雨的色彩》……这些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出示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那么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大自然又会怎样对待我们呢?

出示课题

二、认读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吧,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准确,把不懂的地方画做上记号。(设计说明:培养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个时候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解决他们的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当场解决;对于有难度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整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三、理解课文,朗读指导

结合学生问题进行课文理解的指导,估计学生对(植树、种花——长满、开遍;爱护燕子——跳舞;保护青蛙——顶呱呱)这种对应关系可能看不出来,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找出这种对应关系。

这里可以用教学参考中的问题:大自然给我们的回答是什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

为什么大自然会给我们这样的回答?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出。

对这种对应关系要注意提醒学生关注,体会这样的写作方法。学会分析这样的文章。

还可以借助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用相同的记号在书上画出来。

结合书中图画,想象自己在大自然中,在山坡上,在鲜花边,燕子在天空起舞,青蛙为我们歌唱。

再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哪些事情?大自然会给我们怎样的回答?

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鼓励他们从多方面思考。体会只有辛勤劳动、不破坏大自然才可以换来大自然“美的回答”。

四、作业

日记:我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让学生试背课文。

及时鼓励,纠正错误。

二、学习认读生字

1、从课文中圈出,小组学习。

2、教师将生字组好的词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读词。(在词中读,降低难度,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在本课中这个字的意思)

3、利用各种办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方法可参考1-3课的方法。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学习会写生字

本课生字共6个。

“美”可参考教学参考书上的来历讲。

“种” 可通过“和”来引入。注意右边的口不能再写成方的,要扁。

“长”要注意笔顺。

“乡”的结构不好掌握教师要范写。

学生书写,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及时讲解。同时注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0、尖尖的草帽

《尖尖的草帽》教学构想

教材分析:

《尖尖的草帽》是金波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处处以孩童的眼光、视角观察自然事物,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示了孩子那种纯真、善良、细腻的情感,它章篇幅虽长,却没有一处提到如何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句子,但透过文字,你却可以强烈感受到一股对生命珍爱的浓浓之情,你甚至可以触摸到一颗明净、纯真、善良的童心。童情,反映童心,童心悟出真谛,那份雅趣,那份天真,那份鲜活,让我们感受到这就是儿童的生活,从而唤起我们与自然亲近的渴望,对生命珍爱的美好的情感。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而孩子的心灵世界,有着比内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东西。这就是想象力,自我感觉、兴奋的感受性。这节课的设计本着“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课程理念,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导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人心”与“文心”的融通,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情感被唤醒,激活,心灵得到触动,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教师可以找来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2、激情导入:你一定和小动物亲近过,玩耍时过,你一定也感受过和小动物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也特别渴望和小动物亲近亲近,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听读感知:

教师配合动画课件复述课文。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篇文章整体是围绕孩子的心里活动展开的,没有对话,段落很多,句式很长,所以教师如能结合课件声情并茂的复述课文,像讲故事一样,以美的视听激活文字,使师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在激起了孩子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这一步是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出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识字,认读(逐步缩小语言环境,把句式长的句子去掉拼音,单独拿出来认读,把生字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逐步读词、读字,解决字音问题)。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四、细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情课文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这部分有一重点句:“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这里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义。“那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展开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在这时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生相融。然后接着引导“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体会着等等,并把你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这时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听互读,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我”心理的几次变化,从一开始第一次猜想,满怀希望,很有信心到希望落空,但仅仅一刹那,很短的时间,心中的希望又一次点燃了,又一次充满期待。就是这样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非常细腻。

在全班交流感悟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去谈。

例:“我在草帽下笑着,我等待着经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引导学生想象“我为什么要微笑”,“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可能会想到:“小蜻蜓,你飞过来吧,和我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别害怕,我不会伤寒你,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做朋友”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你有没有象这样的等待过,你当时是什么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再去体验,体会着去读,通过自由读,读,齐读,在读中感悟,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此刻的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其中,带着此时的感受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去读文。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这个小朋友有这么多美好的想法,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2、你有没有类似于像文中的小朋友这样的想法或经历?你是怎样和小动物亲近的?

这一环节,又一次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使认识得到升华。

六、识字教学:

本课有6个生字:尖、以、着、帕、要、把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自己识字。

七、作业:

1、讲一个你和动物的趣事。(引向生活,把语文打开。)

2、展阅读:童年书架里的相关文章。(从主题上继续升华,通过扩展文进一步巩固生

字)。

3、字练习:习字册。

12、达尔文和小松鼠 教学设计:双飞燕子

教学对象:一年级下学期学生

使用教材:冀教版语文二册

教材分析:见参考书。

学生分析及对策:一部分孩子在家里知道提前预习,一部分根本不看,只等老师讲,教师要照顾两头。生字比较多,是个难点,两课时采取了分步走的办法,突破难点。课文的理解也是一样的课外阅读丰富的孩子对课文理解会容易也容易读出感情,对那些课外阅读很少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好这篇课文,培养像达尔文一样热爱自然、观察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动物和爱护小动物的情趣。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达尔文吗?你知道他小时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认读课文

师:介绍达尔文,见参考书。如果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讲讲。

师: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拿不准的要借助拼音读准确。如果你已经会了,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可以给大家讲讲吗?

(兼顾一些在家里已经预习,和回家不看书的孩子。让他们在读课文中都有自己的收获)

师:谁来读读?

(注意发现学生读的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可以找一个好些,一个差些的进行。好的可以使大部分孩子了解课文,还可以使其他同学对自己读得不准或者不通的地方进行对比纠正;差的可以使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在哪里重点指导)

师: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请一个孩子到前面讲。(照顾那些学习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孩子,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师:下边我们来学习生字吧。将课文中的认读生字画出来,开始学习。组长注意检查。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教师将生字板书黑板上,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学生哪些字认得不好,及时帮助)

师:好,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那么谁可以把黑板上的这些生字读下来?

指名到前面读,领读,抢读,小组比赛读。

师:自己看书检查哪些字记住了?哪些还没有记住?

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大家一起想办法。

三、读课文,小结本课。

师:生字大家学得不错,下边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如果可以去掉拼音更好。要是有课件就更没法说了。)

师: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故事吧。现在,你们可以在小组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四、学写生字

师:我们先来学习3个生字,这几个字有个共同特点大家一定可以看出来,谁来说说?

师:这样的字这样才能写好呢?

“他、位、件”这个三个字的都带单人旁注意让左窄右宽。“也、牛、立”学生一般都会写,可以从这些字引入。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

师:指名朗读课文。

师:你能说说达尔文是一个这样的人吗?他喜欢什么?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小组可以共同研究,然后整理答案,准备回答)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小组活动,时间要注意控制,不要太长,因为这个问题对于一部分悟性高的孩子想必可以脱口而出,在讨论中恐怕他们也会积极发言很快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他们刚刚讨论出结果的时候就停止,可以防止他们利用这个时间小组进行其他无关活动,使课堂紧凑。

或者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先给定时间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

师:请各组派一个代表来到前面发言吧。

在学生发言中教师注意倾听,根据他们的发言及时采取相应的办法,帮助他们理解,同时,注意课堂调控保证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朗读课文

师:课文我们理解了,那么让我一起再来朗读课文吧。读的时候,想想要是你就是达尔文会怎么样。

(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中去读课文,这样才可以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注意引导读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松鼠妈妈对孩子担心的紧张感情和达尔文不会伤害动物的泰然心境。

师:谁来读?(指名读进行个别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只说不好,教师也不必责怪,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最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况且,学生挑的毛病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还不会故意找茬,没有必要让他们畏首畏尾地委婉自己的想法。那种自然流露的批评在成人世界是多么难得,长大了,想让人说说对你的意见恐怕都很难了,没有人愿意那么直爽地指出你的缺点。(一点个人废话)

师:好,让我们每个人都再来读一遍这篇课文吧。

(最后让学生回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三、复习生字、学写生字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本课的生字你都记住了吗?下边我们一起来复习。

生字开火车,指读,抢读,组长考。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拼音和生字连线,给每个学生印发下去,让他们连线进行测试,这样对每个孩子的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就会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掌握不好的字,可以拿出来重点再讲讲。

师:要写的字还有3个了,相信我们同学一定可以写好,我们一起分析好吗?

“文”,要注意横之后才是撇,不要写成横折撇少一笔。

“衣”要注意笔顺。

师:下边开始写字练习,注意“三个一”。

本课采取了生字两步走的办法,分散难点,逐步消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别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尊重学生,但是也要防止课堂教学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4、荷叶伞

荷叶伞》教学设计

设计:平泉县双桥小学 周丽艳

评析:平泉县双桥小学 张子敏

一、课文简介

《荷叶伞》是一篇布局精巧的课文,全文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情境构成。一是在雨中,荷叶姐姐为小鱼、蜻蜓、青蛙……撑起了一个避风挡雨的伞盖,任它们在自己的膝前身后安然自得地游戏,而自己却静默在雨中;二是雨停了,阳光照在荷叶姐姐的伞上,亮闪闪的,仿佛让人看到了荷叶姐姐那颗晶莹剔透的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己有的识字方法(借助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同桌互帮互助等)识字;通过配乐读、配乐动画助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快乐。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带生字的桃子卡片,电脑动画及带画面的重点句子的课件,桃树挂图。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依题质疑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感觉到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因为春天到了,春天过后,夏天就来临,在炎热的夏天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别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你知道是什么天气吗?(下雨天)对。遇到下雨天要去上学你会怎么做?(打伞……)我们撑着小伞走在雨中,一个个小伞下有我们的同学在躲雨,在街上像开出五颜六色的小伞花,我们没被雨淋,多快乐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荷叶伞(电脑出示带画面的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这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荷叶伞什么样?荷叶伞和雨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荷叶伞下谁在躲雨?……)

(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导入,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情境,依题质疑,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并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桌互读课文、生字,相互帮助正音。(学生自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时都很认真,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读得怎么样?

1、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4人)

师:××同学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生评价同学读文情况)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在读文中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确立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放下书)同学们把课文都已经读得很流利了,下面咱们来看几个不带拼音的句子(电脑出示带图片的句子)看你们能不能读通顺,读时注意带点字的读音。⑴生试读,⑵指生读

a、下雨了,一片片荷叶像一把把翠绿色的伞站在池塘里。

b、荷叶姐姐为小鱼、蜻蜓、青蛙遮了雨,自己却淋湿了。

c、雨停了,阳光照在荷叶姐姐的伞上,亮闪闪的,她正在高兴地眨着眼笑呢!

(结合精美画面,认读生字集中的句子,去掉拼音,语境逐渐缩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同学们不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不带拼音的句子也能读得准确、通顺,现在老师想看看文中的词语你们能不能读准?(出示词语卡片)

荷叶伞 翠绿 遮雨 蜻蜓 淋湿 照亮

眨眼 亮闪闪 高兴 姐姐 她们 却是

⑴指读→齐读 ⑵开火车读

(语境范围逐渐缩小,由句子到词语,进行过渡性认读训练,使识字落到实处。)

4、火车又快又准地开到了桃园边,你们看,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谁想来摘桃子?(学生纷纷举手)可是桃树伯伯有一个要求:谁想摘桃子得先认识他写在桃子上的生字,谁才能摘到桃子呀?搬硬套(学生排列摘桃子)例:“我摘的桃子上的字是„荷 ‟,„荷花‟的„荷‟。”

荷 伞 翠 蜻 蜓 遮 却 淋 湿 照 闪 眨

(识字设计,体现坡度,采摘桃子的识字游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识字效果。)

三、细读感悟,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这些生字读得这么准确,还会口头组词,我们再来读课文,想想你喜欢课文哪一段,就认真地去读哪一段,简单说说为什么喜欢,在小组里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给学生读的自由,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1、学生自由读、交流。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的指导朗读,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时,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第一自然段:下雨了。(学生喜欢下雨,指导带着喜欢的心情读一读)⑵第二自然段:荷叶姐姐像一把把翠绿的伞站在池塘里。(喜欢荷叶的绿色,读出荷叶的绿色美,雨中依旧站在池塘里,不怕雨淋,在等候自己的伙伴们,为他们遮雨——心灵美。知道了荷叶伞不是真正的雨伞,而是荷花的叶子,它像一把伞一样,绿绿的很美。)

⑶第三自然段:一条小鱼游过来,躲在她的伞下,一群蜻蜓飞……一只青蛙跳……她的伞下。……(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直观地理解“游过来”、“飞过去”、“跳过来”这几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躲在荷叶姐姐伞下的小鱼、蜻蜓和青蛙,它们是多么幸福、温暖和快乐,进一步让学生想像还有哪些水中的小动物们会来荷叶姐姐伞下躲雨,在躲雨时它们会说些什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配以欢快轻柔的音乐指导学生读出快乐之感和对荷叶姐姐的感激之情。)

⑷第四自然段:荷叶姐姐为别人遮了雨,自己却淋湿了。(一心想着别人,不顾自己)

⑸第五自然段:雨停了,阳光……高兴地眨着眼笑呢!(为什么荷叶姐姐被雨淋湿了,还笑呢!指导学生读出荷叶姐姐帮助别人之后的喜悦、欣慰与满足)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利用优美的电脑动画,悠扬的音乐,声情并茂,加之教师有机的指导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入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体会着读课文的内容,感受着荷叶伞给人带来的温馨和快乐,拉近了学生生活实际与语言文字的距离。注重在情境中感悟,理解和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说说荷 叶伞是什么样的吗?它和雨伞有什么相同之处?(为别人遮雨)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你会对荷 叶姐姐说些什么呢?(生:谢谢荷叶姐姐;愿意和你交朋友;你有困难时我们也会帮助你的。……)

师:你们想不想面对面的把这些话说给荷叶姐姐听,那就请同学们自由结组,带着自己的想象表演一下《荷叶伞》的故事。

(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躲在荷叶姐姐的伞下的小鱼、蜻蜓和青蛙,它们是多么的幸福、温暖和快活,理解荷叶姐姐的爱的奉献,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有机的培养。)

四、扩展总计,积累语言

小结:生活中像荷叶姐姐这样的伞好多好多,老师就搜集到了一首写伞的小儿歌,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投影出示《伞》)。

荷叶是小金鱼的伞,蘑菇是小白兔的伞,花瓣是小蜜蜂的伞,我搂着妈妈的脖子——

妈妈,你是我的伞!

1、师范读小儿歌。

2、生自读。

3、指生读。

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首小儿歌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上,也可以自己搜集写伞的小儿歌或画出一些“爱”之伞。

(用小诗歌扩展,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主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9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

一、说说教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小学生认识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蛇”字是翘舌音,“蚊、难”是前鼻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要指导学生读准。

这一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自己认记生字,教师只要做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把学生的学习点拨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让以前的知识对现在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如“错—借”、“桃—逃”、“推—难”、“啊—阿”、“虫—文—蚊”、“虫—它—蛇”等字,可以进行新旧字形的分析比较,通过熟字记忆新字,通过联系再现熟字。

本课要求写的均比较简单。写字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变”、“条”,注意有关笔画,书写要规范。“有”字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条”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要特别强调这一点。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朗读感悟

本课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教学时可重点指导读第三段,四、五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语言比较优美,一些动词用得很精巧,如“挣、摇、拨、甩、摆”等,可以在朗读教学时适当品析,引导学生感悟用词的准确美。

本课对话较多,且赋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建议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本课以连环画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自己认字、朗读。教学时,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三)实践活动

小调查:动物的尾巴作用。通过查明资料或向别人请教,了解一些动物尾的样子和作用有条件的可以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回到班级进行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1. 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借?向谁去借?借到没有?)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读顺。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3.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检察反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的范读或领读。读得正确流利以后,再引导读读、想想、说说,知道了什么。

4.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注意:①要让学生弄清小壁虎的尾巴不是被蛇咬断的,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②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去借尾巴。)

(2)重点指导读好“!”和“?”的句子。

(3)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

(4)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读读看,他借到尾巴了吗?(没有)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他?(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时的对话。

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5)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

小组合作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提要求:

①读第四、五自然段,找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说的话,用有礼貌的语气读一读。②看看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想想为什么?并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检查学习效果,分角色朗读。

(6)出示图5,看看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怎么样?指导朗读第六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7)齐读第六自然段,读后讨论。

①从这一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壁虎又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②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了吗?(保护和再生)

5.交流续说

把自己从网上或从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动物尾巴用处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然后仿照三—五自然段的写法,续说故事。

6.认记生字。

五、资料袋

1.壁虎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时称为守宫。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能使尾部断落,然后逃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尚能跳动一些时候。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

2.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万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妙用多种。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方向而转向游泳。

牛把尾巴当作平衡器。牛有长长的尾巴,末端长着丛生的毛。当它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来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综合训练五

《快乐的语文王国》

执教教师:唐山市丰润区医院路小学 孟亚利

指导教师: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门素艳

指导教师:唐山市丰润区医院路小学 刘素芹

活动内容:综合学习五“有趣的汉字”、“小雨点回家”、“读读背背”三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增强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词汇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策略: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运用竞赛闯关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抢答、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评价方法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活动目标的策略。

活动准备:语文王国的场景、答题卡、积星卡、实物投影仪。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快一年了,语文王国的国王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满意,很想见见大家,我们先听一听国王对大家说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或放录音

师:听了国王的话,你们想不想见他,那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呢?同学们准备好积星卡,和以前一样,给自己积星,看谁能当上闯关小勇士。

学生准备闯关。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以及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

二、有趣的汉字(示课件或幻灯片)

师:让我们一起勇闯第一关“魔术堡”

师:这里面住着许多小魔术师,大家想不想认识?

(设计意图:自然地引到第一题“有趣的汉字”,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只见屏幕上走出一位身上写“日”的男孩,边走边说:“我是魔术师“日”,给我加一笔能变成很多其它的字,你们猜一猜,我可以变成哪些字?

生思考后抢答,充分交流。“日“加一笔组成的新字有:白、田、由、甲、电、旦、旧、目…… 此题学生以前接触过,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抢答。

生猜出一个,师点击出一个相应的汉字。如果学生说出的汉字,课件中没有涉及到,教师及时板书在黑板上,并且调查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并给与表扬 鼓励,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请出魔术师:“咳,我是“门”,哪些字能进我的门,我就变成哪些字。

师:那么同学们赶快思考,开始行动吧!小组合作把你们想到的写在卡片上,看看那个小组想得全,想得多。

生思考后,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将“门”字框的字写在卡片上,最后每组选一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感知汉字的构字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师:我们听“门”又会说些什么?(放录音或课件演示)这时,强调如何变魔术(目的:确定一个汉字或一个部首,然后给它加笔、去笔、加偏旁、加汉字。。。交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最好的老师,不是使学生会认、会写多少字,而是培养学生能独立识字的能力。)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哪些字可变,可以变成什么字,写在题卡上。

(设计意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汉字的有趣以及汉字的规律。)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每组汇报后,其它同学抢答补充,每个魔术字还可以变成哪些字,体验成功的快乐

组织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汇报后,课件显示,师傅带小魔术师,大开城堡,欢迎过堡的场面。

三、小雨点回家示“快乐屋”。

师点击出众小雨点师:这就是通往语文殿堂的第二关,“快乐屋”,上面这些顽皮的小雨点找不到家了,咱们一起帮他们找吧,我们先认识一下小雨点(指名朗读词语)

生先自由读,再指名单个读。(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各个词语的含义)

小组内合作将词语分类,指名小组派代表汇报订正。(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帮助学生科学地积累词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组织各小组给小雨点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后一起帮小雨点找回家,生说师点击。

出示课件:三间小屋子齐说:“谢谢同学们帮助这些孩子找回家,可我们还有很多孩子,能再帮我们找一找吗?

师组织分类找词语。学生思考后分条、分类补充、抢答。

放轻松快活的音乐,在三间快乐屋赞扬声,小雨点跳舞的欢快场面中组织学生拍手过关。

四、读读背背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关“诗歌城”,在这一关里,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一首美妙的诗歌,只要你们把它读懂后,流利地背过来,我们就胜利闯关了。大家有信心吗?

师出示诗歌让我们开始吧,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

生先自学、自读,遇到不会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学生自读后,读给小组同学听。

师:哪个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一评她读得怎样?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努力,能把这首小诗歌读得正确、流利,有的还做到了有感情。你们有信心把它背诵过来吗?

生开始背诵,最后,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师:这首诗歌多美呀!同学们课下可以再找几首背一背吗?

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背诵这首诗歌给“诗歌城”听,看,这一关能不能让我们过。

生单个背诵,然后一起美美地背诵。(设计意图:掌握学生背诵情况,激励学生更多地积累。)

五、示大开城门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圣的语文殿堂场景,国王讲话,评出“闯关小勇士”“最佳闯关小组”。

(设计意图:总结评价,再次感受轻松语文,快乐语文,在评价中让学生得到进一步激励。把语文学习迁移到课堂之外,使学生想学语文的愿望成为永不停息的动力。)

22、动手试一试 理解和简单设计

(22课动手试一试)

一、教材分析:

从单元整体入手看教材,从整合的角度分析、研究备课,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六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儿童生活,包括《夜色》《星星和哨兵》《动手试一试》和《孩子们的花》,课文素材来源于儿童真实、自然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心灵感受。如《夜色》一文展现了小孩怕黑,怕走夜路的常见的恐惧心理;《星星和哨兵》一文展示了星夜中见到繁星和站岗的边疆哨兵,小孩与成人有着怎样不同的感想;《动手试一试》一文中展示了小孩子容易“盲目”听信心中崇拜的名人、教师、家长及其它长辈的说法,而不愿再亲自去尝试、验证。这种心理和表现也是儿童生活中常常表现出的。《孩子们的花》一文中描述的场景,小孩子见到美丽的花想据为己有,这种表现也是自然常见的,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能片面地把这种举动或心理称为成人化的“自私”)。

第六单元是一个有核心、有辐射的单元。从整册书的文化主题来看,第六单元承接了,整合了前面五个单元的文化主旨,涵盖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亲情友爱“、”珍爱生命“、”科学常识“和”环境保护“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这一单元多元融会,内涵丰厚,深入浅出,每一课都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施教时,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面对学生的真实,面对真实的学生,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在自主阅读、交际过程中引发共鸣,观照自身,用童心体会感情文章,有自发的个性感情和创新,不仅使学生就文本有所得,提高思想认识,更应把学习过程中的习得落实在日常行动中,树立“求真务实”的人生观,实现从儿童生活中来,学习提升儿童生活,指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对教材前后比较中我们也发现,第22课《动手试一试》是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篇幅最长,识字量、写字时最大的;面对这些学习难点,我们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入手,本着“相信学生能学会”的教育理念,尝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并随机在学习过程中扎实落实“综合学习六”中每一项活动要求。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思维上看,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从注意上看,无意注意占主导成份。所以课堂学习的形式要顺应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经过半年的学习,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了一些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但还都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和强化。

三、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不迷信盲从“权威”说法,实事求是。

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质疑,主动实践探索。

四、学习重、难点:

巧合的是,本课与上册第22课《好奇的孩子》同为22课,同在“儿童生活”的文化主题单元,可见编辑专家们的独具匠心。在上册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启迪(质疑、探究),在本课教育目标有了延展,体现了文本教育的层次性和延续性。本课中,师生学习,读悟的重点就放在理解文本科学家的一段话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自己实践探究、创造。

难点突破:本文篇幅长,生字多,课上学生阅读兴致可能难以自始至终地保持。针对课文中的情节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以“实验”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活动与阅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供更多的生生、师生、群体互动机会。

五、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实验材料(每组提供一套:玻璃杯、金鱼、石子若干块、抹布)、田字格板、小组活动记录单、奖励评价志(图文并茂)。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引入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情境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创设的悬念促使学生自身产生强烈的内部驱动力——“我要读通课文,投入实验”。

我们想这样创设:讲桌上出示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猜一猜“这节语文课上要做些什么?自主猜测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动手试一试》相互认识“试”这一生字。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能分散学生课上注意力,不能影响其它环节(如识字、阅读)的有效落实。为此,教师要明确提要求作暗示:要想动手做实验,除了老师提供的用具准备,还要在头脑、心中做了充分准备,所以操作前必须把全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是实验前每个学生要努力做好的。

2、初读感知,读中认字:

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自主识字方法的积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语言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识字活动。首先是在大语境中识字。(1)自主识字:学生自由初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圈点出自己不识的字,认为难认的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认字(小组长检查认字,利用字卡互帮互学,交流记字的好办法,选出发言代表);(2)交流识字:这是班内展示的机会,是对自主识字(自学)的一个及时反馈。教师检测认字,这是小语境中识字的过程,相互进行有效的评价。在小语境中识字主要形式是游戏:A“我认你演他猜”巩固动词“端、丢、放、提”的认读;B“找朋友”活动中,学生根据头饰上的字组词结友情,巩固认读“试验、另外、正确”;C编识字儿歌(综合学习六中“有趣的汉字”的有效落实);D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落实“综合学习六中„我的小本本‟练习内容”);E用课件或投影形式检查读重点句子:一句是文中感叹唏“哎呀,水也溢出来了!”(这句话以语气词开头,“读好语气词”的练习是综合学习六中第二个版块的要求,这里是落实训练也是补充,因为教材中提示练读句末出现的语气词,但没提到句首)另一外呈现的练读句子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中包含了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并且是品悟的重点之处。读好这段话,对于学生认字,悟理会有很直接的帮助。

在以上交流、检查过程中,教师,生生之间的评价应是相辅相成的。

3、读做结合,品文悟理:

在熟记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展示读全文,达到正确时,教师欣喜地宣布“实验准备工作就绪”,自主实验可以合作进行。这里的合作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因为一个学生是难以独立完成实验活动,难以兼顾读文和操作,需要得到同伴的互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印证理解,促读悟理。由于实验步骤直观,结果直观,估计合作实验活动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小组合作成员协作分工,“读文、操作、对照指正、记录、汇报”;学生可能联系文中词句汇报,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加入自己新的发现和理解。

实验促读之后,引导“比较”悟理。教师可以点拔:“除了伊伦娜的实验,文中另两个同学怎么想,怎么说?结合分角色读,讨论:他们为什么听信科学家的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你们有过类似的想法吗?比如听了老师、父母的话,自己又半信半疑时,怎么办?‟相应地再读文末科学家的一段话,深化理解句子,谈个人感受,读出个性的理解。”在此,教师还可以把课堂学习引向生活,拓展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尝试做过一些小实验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对文中道理的感悟不只停留在学本和口头上,而是化作具体的行为,激励孩子们真正在童年生活中不时闪烁出实践,探索,开放与创造的火花。

4、关于写字指导和作业设计:

(1)写字指导:

至此,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

联系“综合学习六”中“把字写好看”的提示,在本单元写字指导中侧重“点”的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25个字中带点的有15个,本课7个生字中带点的是4个,包括短点、长点、上下排列的点;指导时教师范写与学生书写、描红相结合,生评、师评相结合。

(2)作业设计:

我们在课后练习设计中扎实地尝试“自行、自选、自设作业”相结合。实现从学生兴趣出发,落实开发课程资源,把课堂学习引入生活,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树立大语文观,全面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其中自行作业是学生必做的,自选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自设作业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机会,办手抄板、剪贴资料、小创作等。(自设作业在本课中不作设计)

本课的“自行”作业安排的是课后第2题:把文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在家中讲故事的作业,教师很难及时检查,就采取与家长沟通获得反馈的方法。学生家长可以在家校联系卡、交心卡或小本本中为孩子的表现作评价,让孩子将评价带给教师或放在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小本本中记下自己讲故事后的感受。

自选作业:△“走进图书馆”。教师推荐书目《童年书架》《打碗碗花》《吃鱼子不会变傻》

△自己查阅科学知识、亲手试试

△回忆或介绍自己的小试验,小发现(“小本本”中写一写或“口语交际”中交流)

贾佳宁

唐山市开阜小学

24、绿色的和灰色的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设计

冰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准确认读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准确流利地读课文。

能力目标:写字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力。

情感目标:感美的意境。读出自己对诗中小动物的真实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美丽的绿色世界,看看那里发生的故事。

生:欣赏美丽的绿色世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新授:

1、认读二类字。

师;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要求认识的字在文中圈出来。同桌之间读一读圈出的字。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

3、出示词语、句子,强化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不丢下任何一个孩子)。

4、要求学生读熟课文。生自由读。

5、检查读书情况。谁来把自己读的很棒的一遍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个人读、分组读。学生间互相评一评。

6、要求复述课文内容,随机点评。以鼓励为主。生个人复述。

7、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先分组,再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听、说、演、记等综合能力。

生: 准备语言、动作。分组表演。

8、提出问题:通过表演课文内容,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

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与思相结合,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9、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学生 的答案给予总结,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

10、指导学生读出诗歌韵味:“叹气”生读出一定的情感即可。

11、出示课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提出问题。

12、记字写字。体现主动性,方法性、审美性。强调书写习惯的养成。

生: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二首》、《〈三字经〉节选》、《十二生肖》、《大禹治水》,一个综合学习和一个口语交际《你会借书吗》。这个单元通过两首古诗、几节古代蒙书、一个神话和一个民间传说,用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充分的发挥着语文学科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每一课都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在学习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品味心得,身浸古典……时时创设着一份古色古香的氛围,包围着学习者。所以,不管是学习这个单元还是教学这个单元,都要试图怀着一份古典的心态去沉浸其中,去用心感悟,用心领会。

本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古诗二首》和《〈三字经〉节选》。

2、会认五十七个生字,会写二十五个生字。掌握新出现的笔画、笔顺和偏旁。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分析记忆字形。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适当指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学会借阅书籍。能用普通话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4、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染,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本单元课时分配

精读课:《古诗二首》……………………………………………………………………2课时

略读课:《〈三字经〉节选》《〈百家姓〉节选》《〈千字文〉节选》………………… 2课时

精读课:《十二生肖》……………………………………………………………………2课时

略读课:《大禹治水》《女娲造人》《盘古分天时》……………………………………2课时

语文趣味活动:《古诗朗诵会》……………………………………………………………1课时

口语交际:《你会借书吗》…………………………………………………………………1-2课时

合学习

八…………………………………………………………………………………1-2课时

本学期共有143课时,分配于每个单元约17课时,以上共用去13课时,还剩余4课时用于扩展阅读如神话故事和蒙学读本等,或做书写练习等。

本单元各课教学设计与说明

精读课:27.古诗二首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导入新课:

大家在课外都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美美的背一首?

古诗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块瑰丽的珍宝,从古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感情和古诗本身的韵律美。

今天,我给大家又带来了两首古诗,你们看,是哪两首啊?

(设计说明:由学生会背的古诗开篇,让孩子在课的开始就感兴趣,结合了学生的经验世界。)

(二)认读:

1、认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看谁先读的正确又流利。

2、认读去掉拼音的课文。

(三)理解朗读古诗:

1、请大家再读读两首古诗,想想这两首古诗都写了什么?

2、第一首:理解朗读《一字诗》:

(1)理解《一字诗》的意境,请同学们一起数“一”字,边数边在脑海中想象。

同学们先自己想想,想好了就跟自己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说明: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从而自发的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描述出一幅醉人的静谧画面,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让学生再细细的品味着读一读。

(设计说明:把朗读变成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陶醉与品味的最佳方式。)

3、第二首:理解朗读《九溪十八涧》

(1)教师范读,并演示课件中表现诗中四种景物的图。让学生说一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

(2)朗读此诗,指导朗读。

4、课中休息活动:

欣赏优美的古典舞蹈或其他。

5、朗读欣赏(配乐)。

6、尝试背诵:

要求:看着画面,想像着诗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背一背。看谁背得和读得一样美。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再认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优美的古诗,从中我们还结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他们来了,你们想见见他们吗?(出示会认与会写的生字)

2、在新诗句中再认生字:

(1)孤(gū)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hán)江雪。

(2)仰看晚山色,俯弄(nòng)秋泉光。

(设计说明:将生字置于新的语境中,用以强化生字的识记。)

3、记忆生字字形与书写:

(1)从“舟”字入手,给学生渗透中国古文字文化知识。

同学们知道舟字是什么意思吗?

讲述“舟”字的演变历史。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河的两岸,他们和船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讲述由“舟”字组成的字里多数与船有关。

(设计说明:从本课的“舟”字为媒介,介绍中国文化的有关浅显知识,让孩子们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与内涵的同时,热爱母语,同时还渗透了汉语言文字表义的特点。)

指导书写“舟”字。学习书空一遍笔顺,闭目用鼻子在心中写一个,(设计说明:看着写如同临摹,闭目而写是为了将字在心中烙上痕迹。)然后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2)这一课中除了舟字还有五位生字朋友,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吗?(出课件:带田字格的“泉、树、笑、江、秋”)指名领读。

教学一个新部首:竹字头。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五个字的字形。

(3)教师教给大家一种记字的方法:江,想像着江面的广阔,用手臂写一个大大的“江”字。(设计说明: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涵义及神韵,把握字形的同时也应该把握汉字的神韵。)其他生字回家自己记忆并练习书写。

(五)总结:

咱们今天不但美美的读了两首古诗,还把这课的生字写得很好看。回家以后,可以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美传达给你身边的人,喜欢古诗的同学还可以再找一些优美的诗来读诵。(设计说明:让学生把意犹未尽的感悟以及被着上重彩的文化气息的心灵得以延续,产生的是一种文化熏陶后的“惯性”。)

略读课:《〈三字经〉节选》《〈百家姓〉节选》《〈千字文〉节选》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

2、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

3、会认至少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二、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本书的节选。(设计说明:通过和学生自己学习经验的比较,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通读古文:

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通读这组文章。要求:正确、流利。

(三)交流整体感受:

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在读背理解的同时,学生已经对字形有了一定的无意识记。此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生字字形的分析与记忆上,教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如:非字,学生可能会说: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精读课:29.十二生肖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神话传说中十二生肖的来历。

3、正确认读本课课后的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二、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自己的属相是什么?属相一共有十二个,也称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设计说明:教学伊始,先让学生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调动学生对生肖的认识,以激发学习兴趣。)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这里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

(二)认读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课文中的每个字认真听。(设计说明:欣赏故事的同时无意识记生字字音。)

2、学生自由认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看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只作纠正,强调正确的,不强调错误的。(设计说明:多正面指导,目的是强化正确的读音,同时也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

4、认读单字:

将生字做成卡片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开火车认读,如有困难,可以请读得准的学生教大家认读。

(三)理解与朗读课文: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很快就能把课文读熟,还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

1、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遍课文,然后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那么十二生肖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

(设计说明:如果学生能够讲出故事梗概,就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课文大意。)

小组内互讲,全班推荐学生讲给大家听。

3、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读课文,指导朗读。(设计说明:此时学生正在讲故事的兴头儿上,趁热打铁指导朗读,将会事半功倍。)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师再度出示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王、母、住、万、足、定。

2、学生再次认读。

3、指导生字字形记忆:

(1)如:“王”字,三横一竖就是王;

“母”字,最后三笔“横、点、点”,先画“鼻子”后画“眼”;

“住”字,一个人做了房子的主人便就是住下了。

(2)还可以通过象形字演变的方法讲解字形,如本课的“足”字,教师可以把古文字中的“足”字写在黑板上,与今天的“足”字做比较。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占格位置与整体布局。(设计说明:汉字的占格与布局也是一门艺术,把握汉字的布局,也就把握了汉字的形与神的审美统一。)

(五)扩展活动:

1、背一背《十二生肖歌》。

2、课后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一些有关生肖的神话与传说,如《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鼠怎么成了生肖之首》等等。

3、闹花灯活动,让学生每个人用纸制作生肖灯笼,开个灯会,也可以加入猜灯谜等活动。

略读课:《大禹治水》《女娲造人》《盘古分天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组文章。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优良品质。

3、正确认读至少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中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民间传说故事。

(二)通读本组文章:

1、认真读这组文章,要求:把字音读准,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读文章。(给足时间)

(三)整体感知本组文章内容:

你觉得这几篇文章分别讲了什么人的什么事?

(四)品析赏读:

读完这组文章后,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个性化发言。)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各自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

1、读了这组文章,你们一定又认识许多生字,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谁认得多。

2、出示六个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再认读:农、房、百、父、才、入。

3、让学生自行分析字形,说一说每个字需要用什么方法记?每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并练习书写。

5、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小林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写得特别舒展,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设计说明: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七)扩展阅读:

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更多地了解民间文学,增加文化内涵。

语文趣味活动:《古诗朗诵会》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

2、通过积累和感悟古诗,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把新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篇目印成小册子,提前一个月发给学生,并请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古典民乐《春江花月夜》,(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我们最喜欢的古诗。

(二)背一首李白的诗:(还可以选择其他诗人的诗篇)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背一首颂春的诗:(也可选择其他主题)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

(四)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五)活动总结:

教师作评价,鼓励学生继续积累和诵读古诗文。

口语交际:你会借书吗?

一、活动目的:

1、学会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知道借书时应注意的问题。

2、能从书中得到收获,能用普通话把收获讲出来并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

3、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交流,能够用一段话阐述自己的意见。

4、借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学生继续沉浸于传统文化氛围内。

二、活动准备:

1、周末时和家长一同去图书馆,学习如何借阅书籍。

2、借出两本自己想看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带到学校。

三、活动设计及说明:

(一)导入:

我们这个学期经常在小本本上做积累,做摘抄,相信大家都看过了不少的书,那么大家的书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生:书店、图书馆、阅览室……(设计说明:调动学生思考,引发主题。)

课前,我们要求同学们每人去借两本自己喜欢的书,都带来了吗?

(二)谈借书的方法:

1、谁愿意说说你们到了图书馆,是怎样借书的?学生可能会谈得很广,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问题进行细化:

(1)去了图书馆,都要注意什么?

(2)怎样找到你想看的书?

(3)怎样向管理员借书?

形式主要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补充为主,决不可以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要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

2、采用情景式表演:

把同学们的书收在一起,装扮成一个小型阅览室,教师扮演图书管理员,让学生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去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设计说明:表演剧是最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采用的一种活动方式,既娱乐身心,又增长见识,更能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交流收获:

每个同学都读过了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这其中一定有些故事令你着迷,哪个神话故事或是传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大家讲一讲吧。

可以讲一讲故事梗概,也可以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人物,也可以做个小讲解员,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图书。(设计说明:这里的活动可以和前面的民间故事会或灯谜会等合为一体来开展。)

(四)总结: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某个收获作为引子为本次活动作出总结,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读书,更多地去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知识。

综合学习八

一、教学要求:

1、继续给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指导学生把握“从外到内”和“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3、继续传授给学生有关积累的方法:及时记录所观所感、给积累本编目录。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1、有趣的汉字:

这是一段由十二个含“日”字旁的字组成的儿歌,让学生了解由“日”字旁组成的字都与“太阳”有关系。提问设计:这些字为什么都有“日”字旁?你觉得“日”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

2、我会填:

这是一个形近字填空比较的练习。这里的两组形近字“以—已”和“在—再”并没有出示给学生,为的是让学生不再依赖现成结果,而要通过讨论,从理解出发,回忆并填出正确的字来。

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让学生分别说说填字的理由。

3、把字写好看:

两个“从外到内”的字:问、闪;

两个“先里头后封口”的字:国、园。

先让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么写,再比较一下,“问—闪”、“国—园”在书写时分别有什么共同点,写这样的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布局、笔顺、占格等多方面来谈。最后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

4、读读背背:《云生雨》

这首对子歌与对联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对对联方面的了解来指导背诵,更可以选择优秀的对联来进行扩展性背诵。

5、我的小本本:

(1)先让学生读例文。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及时地用笔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积累。

(2)期末了,同学们的小本本上一定积累了不少东西,我们要使自己的小本本更加有条理,就可以给它编一个目录。

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6

小苗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适当的气温

阳光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四)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

土壤 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

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

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

(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5、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适当的气温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光照

植物长得更好

丰富的营养

……

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

(二)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

1、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4、学生互相交流。

5、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三)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

2、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3、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4、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5、学生实验探究。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四)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

1、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

2、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3、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

5、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根和茎

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

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

动物的食物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4、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动物标本。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

(二)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

3、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

4、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四)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1、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2、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3、学生互相交流

(五)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六、板书设计

动物的食物

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

草食性动物:马、牛、羊……

杂食性动物:猪、鸡……

葵花向阳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能通过观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

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使用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光对我们周围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二)指导学生探究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1、用课件显示向日葵在阳光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2、让学生结合经验讨论分析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归纳小结什么是向光性。

(三)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1、让学生提出假设。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4、布置学生回去要做好实验。

(四)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植物的根的共同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

(五)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

1、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

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

3、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六、板书设计

葵花向阳

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

燕子南飞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

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

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物迁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5、能解释动植物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徙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有关动物迁徙的资料片或自制的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指导学生认识鸟类的迁徙。

1、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燕子吗?

2、让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当地的哪些鸟有迁徙的习性。

5、学生讨论: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习性。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冬眠。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

3、当地有哪些动物用冬眠的办法过冬的?

(四)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过冬的其他办法。

1、与夏天相比,一些动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惯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

2、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六、板书设计

燕子南飞

迁徙:燕子、大雁…… 动物过冬的办法 冬眠:蛇、青蛙……

……

仙人掌的刺

一、教学目标

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

(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让学生展开讨论。

7、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4、让学生讨论: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指导学生对狐狸进行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

4、总结全文。

奇妙的护身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1:它们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2.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3.能将搜集到的生物实例按不同的保护方式分类并记录。4.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足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学过程:

1、从学生熟知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导入。请一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讲座一下壁虎容易掉尾巴对壁虎有什么好处。

特殊的防护,请学生描述自己知道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观察教材的插图,图的左侧有一只蝴蝶,旁边有猫头鹰;鹿和猫身上的花纹有保护作用,图中过于突出;左下角的蝗虫及右侧的竹节虫分别利用保护色和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

另外搜集一些实际效果较理想的图片给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找到了几种动物,容易发现它们吗?为什么?”论时,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倒数第二段,初步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紧接着用这些概念去判断插图中的动物哪些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哪些用拟态保护自己。继而再举出更多的例子。要求学生将列举到的动物按不同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

活动最后,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仿生技术的运用,试着分析迷彩服的作用,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太困难。在此,可要求学生课后多观察,人们还在哪些地方利用动物保护色或拟态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

活动2:特殊的防护 活动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动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归纳出动物保护自身的特殊方式。3.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植物保护自身的力方式。4.能举例说明人类怎样利用动植物分泌的毒素为人类治病。教学过程:

1.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很多,图中的几种动物,指导学生分析不同保护方法的例子。其中,左上图为臭鼬用排放臭气的力‘法保护白己;右图为海龟,用硬壳(盔甲)保护白己;左下为响尾蛇,用声音通知其他动物危险来临并警告敌人;右下图为避役(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白己。组织交流分析结果时,不必一定用最科学的说法,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将收集到的动物实例,按防御方式进行分类,除教材中的项目外,学生可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尽可能多地补充,每类的动物也尽可能多一些。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在线“植物的‘武器”’不仅将本活动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植些这方面的内容。

1.学生的首次“专题研究”能否成功直接影响到以后从事类似活动的研究兴趣。为确保学生的研究能有所收获,教师有必要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2.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案例”确信专题研究并不神秘,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3.适当的选题是专题研究能否成功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一定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客观条件、学生自身的实际水平进行,太难或太易的选题都无益于专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4.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了自己的选题后,可模仿“研究案例”制订自己的研究方案,通过方案的组间交流和质疑活动逐渐明确研究的目的、基本过程、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5.“研究案例”的各环节只可借鉴,不宜照搬。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选择适宜的资料收集与呈现形式。

6.要求学生在2~3周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在学生确实需要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

7.提醒学生在专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对所研究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到野外考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将自己的去向告诉老师或家长,遇到危险及时求助,不要单独行动。要珍爱生命,不随意攀折植物,不乱捕小动物。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地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发现。

8.学生的研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如果有些学生的研究不成功,可以告诉他们这非常正常,关键是经历一次真正的研究过程。

人对环境的需求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1:我需要它们 活动目标:

1.能尽可能多地想出人类的生活与某种动植物有什么关系。2.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3.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一个发挥群体智慧的游戏,可说可写,重在让每个人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能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暂时不要评价别人的想法。

2.教材中列举的5个项目可以增减,也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重新进行分类,只要能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即可。

3.为了保障学生思维活动的顺畅,允许学生用拼音、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4.进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让各组分别展示各项目的内容。此时,可鼓励学生就不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6.活动最后,可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希望学生能表达出类似“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想法。、活动2:家庭调查 活动目标

1.能自己设计表格,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2.能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3.能概括地描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4.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5.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并有所发现,6.能举出在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教学过程:

1.学生生活的地区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也有很大差异。通过家庭调查活动收集上来的资料会进一步强化学生“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意识。

2.小鼠标的建议不能忽视,这既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重家长意见。

3.本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请学生就本活动提出自己不太清楚的地方,预想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使活动的 思路更清晰,方法更明确。

4.学生完成实际的调查记录任务后,可组织学生的交流及讨论活动。活动前注意提醒学生,从杂志上剪图片时要征得杂志主人的同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表格对找到的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的数量。

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活动目标

1.能举例说明自己应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人类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1.环境是一个大概念,社会环境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如何适应社会环境这一问题似乎太大了一点。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他们谈出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真实感受,旨在联系社会发展,开拓学生思路。

2.对学生的回答要求不能太高,教材中的概念图只提示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填写出来。

在拓展活动中,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途径中可能涉及到: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

人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家:动植的诉说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人类的活动对某种生物的生存会造成哪些影响。2.能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去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

3.能通过推理得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影。向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4.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5.能反省自己平时哪些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活动过程:

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本活动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收集不同自然环境中有关动植物生存的资料,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一些视频资料(包括环境被破坏前后的)制作成课件。

2.活动开始前,可以紧密结合本课的引言,向学生出示一组被人为破坏前后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的图片或教学课件,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3.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及本地的自然状况,选取3—4种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供每组学生选择。为便于组间的交流,每一种环境最好都有两个以上的小组选择。

4.根据各组的选择情况,发给相应的自然环境的介绍及头饰。在所给资料中,不必刻意避免出现那些学生尚不理解的概念,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

5.待各组学生都明确了本组所选自然环境中的主要动植物的生存需要,确定了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后,老师再发给各组一张人类相关活动的卡片。卡片的内容可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创设一些特定情境。

活动2:例改变一个小环境。森林中的公民们: 我们美好的家园要遭殃了!他们人类要在这里建一个什么“大型旅游度假区”!听说要砍掉很多树,建起很多房子……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找他们评理去!待各组明确任务后,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诉说的内容和扮演方式,在小组内预演后,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活动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评选最佳扮演者。

改变一个小环境 活动目标

1.能预测人为遮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哪些影响。2.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3.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感受。4.能提出恢复人类对动植物影响的措施。活动过程:

1.学生在上一活动中用改换角色的方式思考人的活动是怎样影响环境的,涉及的问题总体上比较大。本活动的模拟实验将使学生就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向产生最直接的体验。

2.为了尽可能减少实验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应以班为单位进行。实际活动时,可采用让全班学生都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后,选派代表完成具体操作的方法。

3.由于实验延续时间比较长,实验的场地尽可能选择学校附近生活着较多动植物的自然地块,这样既便于学生的日常观察,又利于学生发现实验前后的明显变化。城市学校做此实验必须征得场地所属单位的同意。4.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遮盖物可代表人们随意丢弃的塑料袋、泡沫块等各种废弃物,用遮盖物改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按要求布置完成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推测被盖住部分可能出现的变化。

5.认真观察、真实记录实验前后的环境变化现象是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校条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纪实性的记录,如照相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可以采用最原始的绘画、文字记述等方式。

6.实验告一段落后,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来进行交流。如果能对照片或视频资料进行分析,效果将会更好。人与环境如,给“森林环境”组的卡片I:叫·以这样写:

7、本活动还可以从讨论人的哪些日常行为会影响环境人手。当学生充分列举人类的日常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后,自然提出“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让人相信呢?”“做实验!”多数学校的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

8、在哪儿进行实验?怎样实验?面对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教师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启发他们尝试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

9、当学生的设计遇到困难时,可允许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的启发下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

10、注意活动的开放性,尽可能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模拟实验方法。如:仅遮盖物就有大小的变化、材料的变化、遮盖时间的变化……

11、除阳光外,还可以实验哪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呢?

12、不管怎样实验,都要避免将环境中的动植物“置于死地”。本活动中小鼠标的第三次发言,适用于各种类似实验。值得说明的是,教师不应满足于让学生恢复在实验中受到影响的环境。活动最后,要将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的感受推及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来,思考真正受到影响甚至已经被破坏了的环境是否还能被恢复,进而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做到保护环境,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和谐相处

活动1:家大树和道路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辩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2.能归纳出辩论双方的观点。3.在辩论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4.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充足论据,活动过程:

1.在概括了前两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命题,这是本活动的起点。

2.活动提供的资料来源于网络。教材仅是将其作为两个人与自然关系的特例来供学生研究讨论。

3.“为了一棵树,花费那么多的钱值得吗?”这是辩论的主题。正式辩论前可对学生的实际观点进行初步调查,如果两种观点的支持率差不多,就让学生自动分为两方;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可用随机方式产生两组。

4.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为己方观点寻找理由。告诉学生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

5.活动的记录分两步完成,首先是在准备阶段将支持己方观点的理由记录下来,然后是在辩论过程中记录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补充己方的新理由。

6.小鼠标的话“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全面”点明了本次辩论活动的真正意义。经过辩论,学生可能会改变最初的想法,观点越辩越明,将新的想法写下来。当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些损失或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

活动2:它们需要我们 活动目标

1.能举出两个以上人类努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2.能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活动过程:

1.有了活动1中双方辩论的基础,小鼠标的话自然地将学生的话题扩展为列举更多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

2.教材的几幅插图意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中一定不要局限于图中的内容。3.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当地的人们是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的。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当地环境被人类活动破坏的情况。2.能和其他同学共同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宣传方案法表现出来。

实施建议并想办

1.生活中随处可发现与保护环境不和谐的现象,针对这些多数人不以为然的现象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首先是对学生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因此,教师要切实掌握一些当地的环境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活动前,可以让学生亲自调查搜集当地破坏环境的情况和材料。

2.教材中提供的三组资料有较强的代表性。如果学生收集资料确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宣传。

3.设计宣传方案时,可鼓励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宣传主题。方案的设计方式要求不要太高,也不要搞统一的模式,最好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采取生动形象的宣传方式,力求宣传效果达到最佳。

4.方案的设计只要能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即可:宣传的主题是什么?准备用什么方式去宣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宣传? 5.活动最后,切实使学生认识到要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努力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畅想未来城市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现在城市中的问题,设想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2.能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一个有特色、环保型的小城镇。3.在畅想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4.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设计方案。

5.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活动过程

1.续写对未来城市畅想的散文,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不可能要求太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要求,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

2.在学生动手写作前,可先进行一些讨论。通过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明确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3.设计未来的城市部分,更要放开学生手脚。学生设计出的图稿会很乱,只要能据此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通过评比选出优秀的散文和设计图,可以寄给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参与决策的意识。教材中的提示也是对此课的总结。

4.鼓励学生将自己完成的散文和设计图展示给大家,在展示过程中可发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冷水和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目标

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4.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活动过程:

此活动以2人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引入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冷与热。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猜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更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激发学生探究冷热问题的兴趣。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先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要强调热水的温度不要过高,实验中先用指尖感受一下水的温度,让学生按教材要求分步进行实验,用手指分别感受冷水和热水,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手指对冷水和热水的不同感觉,从中培养学生用语言科学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

3.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试着分析其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可能共同得出:有时用手指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还知道什么,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也可以要求学生查阅更多资料,来丰富自己对温度、温度计方面的认识,鼓励学生举出2~4个实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温度计的应用。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 活动目标

1.能按实验要求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观测记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

2.能用曲线图整理数据,并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

传递的。

3.能认真细致地观测实验结果。

4.能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实事求是地与同学交流。活动过程:

可采用小组形式,按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

1.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提出问题: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人盛热水的容器中,提示学生思考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2.猜想与预测。让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猜想。学生一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出冷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但准确的变化结果是什么样的,学生不一定会得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

3.实验、观察、记录。该环节分三步进行:(1)教师利用图片或实验仪器,讲解实验的方法,强调热水和冷水的量及初始温度;(2)学生分组组装实验仪器,教师提示学生往烧杯中加热水和用工具给纸板打孔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3)引导学生观察水温的变化,并用图表记录。

4.整理信息。(1)教师讲解并演示绘制曲线图的方法,即描点和连线的方法;(2)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曲线图;(3)根据曲线图描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结果怎样.(4)小组讨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

5.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利用评价表对各组的实验进行评价。

传热比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瓷砖与木板”。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热传导的实验。2.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活动过程:

此活动可采用小组形式,按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活动。1.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将铝勺放进热水中,用手指捏住勺柄的一端,体验热传导现象。再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实验观察。该实验可分三步进行:(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并结合案例讲解实验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2)提示学生选择2-3种方法,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组装实验模型,当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其他的实验;(3)给金属物品加热,推测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做热传导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粘火柴棍的凡士林用量要相同,火柴棍(或小木棒)粗细、长短也要相同,否则火柴棍不能依次落下;二是铁片或铁容器被加热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烫伤。

3.分析现象。组织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对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及初步结论。

4.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热在铝勺中是怎样传递的”,抽象出热传递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方框内,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三种主要方式之一的热传导的含义,对于“热传导”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是否介绍。

5.实践运用。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活动2:传热比赛 活动目标

1.能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2.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3.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

4.能解释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5.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焖烧锅的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几种炊具或炊具的图片或课件,如铝锅、不锈钢勺子、不锈钢铲子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提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2、指导学生分四步设计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与前面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确实验的目的,为设计实验奠定基础;

(2)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将自己的方案与同桌进行交流;(3)通过小组交流与评价,取长补短,修改完善,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评价,确定出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提示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得出结论。做“传热比赛”实验时,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大小、长短、豆子粘的位置要尽可能的相同;可以将勺子放在同一杯热水中,各勺子之间不要碰到;烧杯里的水面距豆子6厘米左右。

4、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指导学生分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1)观察教材第55页插图,分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解释其中的道理。(2)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例子,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做到学以致用。(3)比一比哪个小组或哪位同学从生活中找到的实例多,分析准确。教师可引领学生联系在三年级时学到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内容。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回答下面的问题:(1)说一说焖烧锅的构造和性能。(2)焖烧锅的性能与材料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

衣服的颜色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用手感觉到黑手套比白手套吸热多。2.能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活动过程:

此活动以个人形式,分三步进行

1.教师提出“为什么冬季人们穿深色衣服,夏季穿浅色衣服”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人新课。

2.指导学生进行“黑手套和白手套”的实验。课前让学生准备材料、大小、式样相同的黑、白两只手套。实验时分别戴在左右两只手上,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体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教学时遇到阴天,可以用100W—300W的灯泡代替阳光进行实验,也可以参照后面的拓展活动进行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做这一类的对比实验时,应尽量保证只有一个变量(颜色),其他因素(如材料、大小、厚薄等)尽量要相同,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或体验意识到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黑色比白色的手套吸热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其他颜色的材料比黑色材料吸热多还是吸热少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2:颜色与吸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颜色与吸热的关系。2.能认真观测、记录温度变化等实验现象。3.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能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材料的例子。活动过程

此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可分四步进行,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结果的呈现形式。特别要强调对比实验条件的控制,比如瓶子的材料、大小和式样,各色纸的厚薄、大小和材质,温度计摆放的位置等均应相同;在阳光下三个瓶子要并列“一”字摆放,避免相互遮荫。

2.组织学生分组组装实验模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3.引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出示思考题: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快?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慢?为什么?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4.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先解释教材中的两个问题,了解人们怎样通过改变物体的颜色 来实现控制温度的目的。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实例。最后让学生从下列问题中选择1—2个,提出具体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

(1)初春一场大雪威胁着正在返青的小麦,怎样使麦田里的雪尽快融化?(2)大型的露天煤气罐、石油罐,如果它们吸收太阳的热过多,就会引起爆炸,怎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3)小林设计了一颗有两个仓的“人造卫星”,一个是动力仓,装有太阳能发动机;另一个是实验仓,装有各种实验仪器,这些仪器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仓的外观及两仓的连接方式。与前一课相同,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热辐射”这一术语的讲授

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而定。

拓展:制作太阳能水器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出科学、美观、高效、独特的热水器。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热水器。3.能够向同学展示和评价自己的热水器。活动过程:

该活动分三步进行,课上设计方案,课下制作上交流评价。1.设计方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热水器的方案。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书刊和上网获取有关热水器资料,为设计活动做准备。再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1)热水器的容积为500毫升;(2)能较多地获取太阳辐射的热量;(3)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方法和式样;(4)结构独特,外表美观。然后让学生自由设计,并将自己的方案用文字或图记录下来(下表仅供参考)。最后在小组交流评价各自的方案,吸取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

2.制作与实验。布置学生课下根据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家长的帮助和支持。用制作的热水器进行实验,观察一小时水温升高的度数。3.交流评价。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热水器,利用下面的表进行评价。

4.阅读科学在线。指导学生在课上阅读,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辐射?(2)太阳能热水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风的形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1)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目标

1‘能够按实验方法进行螺旋圈转动的实验。2.能够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理解热空气上升的道理。活动过程

1.用提示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示卡的内容可以设计为:(1)用剪刀剪——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2)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3)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4)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让学生推测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1)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2)们利用热气球可以做哪些事情?小组讨论: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4.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和纸风箱,强调进行热气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1:风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 4.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5.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

1、师出示纸风箱(空气对流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3、组织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 ③实验说明在什么?

(2)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5.根据教学情况,得出结论之后,可以进行适当拓展,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6.鼓励学生利用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1)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2)分析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的道理。

(3)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比一比谁的例子更好,解释更科学合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态度和行动。

保温和散热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拓展活动“调查隔热材料”和活动3。第三课时,完成拓展活动“帮助动植物御寒”和“设计一个保温屋”、科学在线及科学阅读。

活动1:怎样保温和散热 活动目标

1.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和散热的方法。2.能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保温和散热的措施。3.能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尽量多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活动过程:

1.出示排风扇、保温瓶、暖气片、塑料大棚和窗帘等图片察图中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教师分别出示暖水瓶和散热器的剖面图,讲解其保温和散热的原理。使学生明确保温就是设法减慢热传递,散热就是设法加快热传递。

3.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鼓励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保温和散热的例子,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温和散热的道理。热水变凉

活动2:热水变凉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多种使热水变凉的方案。

2.能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并简要写出自己尝试的方法。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活动过程:

1.设计指导。教师提示学生设计方案分两步进行,先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使一杯热水变凉的多种方法;再综合运用加快热传递的知识,设计使一杯热水凉得更快的方案。在此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快热传导;通过水的流动或者吹风来加快热对流。

2.自行设计。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此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记录表,帮助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进行设计。

拓展:调查隔热材料 实验观察。指导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为保证实验的可比性,教师要统一规定水量和实验前后的温度。比如可以规定:水量为200毫升,实验前热水温度为80C。交流评价。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各自的方法和结果,找出效果最佳的方法,分析其中的原因。

活动2:保温箱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完成保温箱的设计方案。2.能用文字记录设计的结果。3.能按方案进行制作和实验。4.能用条形图整理实验的结果。

5.能与同学交流评价各自的保温箱的效果。活动过程:

1、设计方案。教师先提示学生要综合运用减慢热传递的方法来设计保温箱的方案。

如要选择保温效果好的材料来减慢热传导;要尽量减小容器的表面积来减慢热对流;设计浅色的表面来减少热辐射。然后对设计活动提出四项要求:(1)不得采用现成的保温容器,必须选择原材料自己制作;(2)保温层的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3)不能用电或化学燃料;(4)材料的选择,制作、实验的方法均应保证安全。最后让学生分组设计保温箱方案,并用文字和图记录下来。2.制作保温箱。让学生分组照方案制作保温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提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实验观察。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为学生实验提供相同的冰块,控制一定的室内温度。比如可以提供同一种冰糕或体积相同的刚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将装有相同冰块的容器放在室温下作为参照,以检验各组的保温箱效果。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将各自的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

4.整理信息。让学生在教材64页的图表中,用条形图画出各组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条形图评价本组的实验效果。

5.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保温箱,请保温效果最好的小组介绍其保温箱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保温效果好的原因,并对自己的保温箱提出修改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科学在线

通过科学在线,帮助学生了解纳米技术在保温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意识到高科技的发展,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意识到发明创造源于观察和人们的需要。

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阅读科学在线,并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保温和散热的高科技方面的资料,制成资料卡,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拓展:帮助动植物御寒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周围的动植物在冬天里的生活。2.能选择多种方法帮助动植物御寒。3.能用短文记录活动的过程和感想。活动过程

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

1、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先组织学生讨论,身边有哪些动植物,需要我们帮助过冬?怎样帮助它们过冬?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动植物较多,一般能说出多种需要帮助过冬的动植物及具体的方法。比如用土将葡萄等藤本植物埋起来;用干草或棉花等将小树苗的茎包起来;给麦田浇灌冬水和撒上厚厚的农家肥;将花卉放在温室里;把蔬菜、水果放到地窖内过冬。往猪窝、兔窝内放些干草或干土;向小鸡窝内放个暖水袋;给小狗穿上小棉袄等。而城市的学生接触到的动植物较少,教师要视情况先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再让学生选择活动的内容、制订活动方案,并记录在下表。

2、布置学生课下按计划分组或个人活动,活动中要爱护动植物,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

一篇日记,内容要生动、具体,要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活动日记,评价各自的活动情况。

科学阅读

通过科学阅读,使学生了解可调光玻璃的发明过程和功能,体会到生物的特点对人类发明有重要的启示,仿生发明的过程是从观察开始的,是将观察到的生物现象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实现的。意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上阅读,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罗伊是怎样发现透明鸡蛋清遇热会变成白色?(2)可调光玻璃有什么功能? 与其他同学交流可调光玻璃的发明过程。

拓展:设计一个保温屋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保温屋的设计方案。2.能用文字和图记录设计的结果。

3.能与同学交流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保温屋设计方案。实施建议

1.指导学生做好设计前的准备。(1)通过查阅书刊、上网或实验,了 解房屋热传递的主要渠道及保温措施,为设计活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2)根据教材中的提示,指导学生设计思路,做好方法上的准备;(3)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设计出更科学、美观、实用的保温屋,能够获得最佳奖。2.学生设计保温屋方案,并记录在教材第66页中。在此教师可以参照“保温箱”的记录表,为学生设计提供一份记录表,帮助学生进行设计。

地表探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一张世界地图的拼图板。2.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上各块陆地之间的关系。3。能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

4.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 5.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问题。

6.体会到科学假设的提出是需要事实依据的。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地球上的七大洲,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地图或地球仪上七大洲的轮廓线,引导学生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导人部分的地形图,可以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地球大陆板块的轮廓线,看看各大洲轮廓线有什么特点。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要急于把答案讲给学生,更不要急于把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板块学说的故事讲给学生听。2.教师要告诉学生用肉眼观察是很不准确的,可以用拼图的形式,实际拼一拼,观察这七大洲的轮廓线有什么特点。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厚硬纸板、颜料、胶水、刻刀、复制好的世界地图等材料工具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把复制的地图贴在硬纸板上,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若干小纸板,用小纸板做拼图游戏,看看有什么发现。在学生使用剪刀制作拼图板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3.学生一定会觉得拼图游戏很有趣,但不一定能从拼图中获得地球板块运动的结论。在拼图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把一些小岛也考虑在内。要注意这种大陆板块的拼合,即使把一些小岛包括在内,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吻合,只是由于轮廓线的大致吻合,给了人们充分的想像空间。

4.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提示学生想像远古时代地球的大陆可能是什么样的。如果学生能够得出大陆板块在远古时代可能是连在一起的结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与现在的七大洲比较,说明地球表面的七大洲可能是运动的,只是这种运动非常缓慢,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5.教师把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有关地理发现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认识观察、思考、推测等思维方法在地质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引导学生懂得魏格纳关于大陆板块运动的想法只是一种猜测。要证明魏格纳的猜测,还需要许多科学考察证据的。事实上,后来他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各国大陆的边缘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考察,发现了大量的地质学、生物学的证据,最终才提出“大陆板块漂移说”的地质学理论。直到今天,许多地质学家仍然在寻找科学证据,来证明地球板块运动这一假设。在这里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科学史方面知识的教育。

活动2: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活动目标

1.能推测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2.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能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推测。4.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活动过程:

1.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图片或课件,说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是,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进行科学考察时,却意外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告诉学生这一科学事实,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把自己的解释记录下来,学生解释是否科学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思维训练。这里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根据事实提出假设的训练。

2.要让学生懂得,对现象做出解释只是一种假设,要证明自己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大量的科学实验。这里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教材上提供了一个用橡皮泥证明假设的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独立选择材料没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3.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懂得地球的内部是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的岩石由于物质构成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几个圈层。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图,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有初步了解。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地球圈层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都说明了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在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岩石圈层构造和地球内部的运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做模拟实验,避免活动一开始就急于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操作。

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课前充分预习才能上好课

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发现, 学生真正能随着课上教学内容进入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大部分学生在没来得及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情况下, 个别同学的答案就宣布了。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就养成了惰性, 课上就是坐等结果, 从不思考, 不参加探讨, 甚至有的学生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 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高效课堂无从谈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对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 大脑思维进入不了所学内容, 也就跟不上趟。

古人曾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俗话说:“吃人嚼剩下的馍不甜”。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上课以前, 学生要切实预习”, “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叶先生之所以重视强调做好预习, 是因为预习能够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 积极思考, 预习中学生积极动手“开动脑筋”, 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了搜集资料查阅能力, 提高了独立自学能力。同时, 学生预习中弄明白了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 不明白的内容学生心中有数, 留作课上解决。这就好比战前做好了准备, 那就会战场获胜, 收获颇丰。

二、怎样实现课前充分预习有效

(一) 指导学会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没效果, 从本质上看是因为没有好的预习方法, 预习只是敷衍走过场。那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使学生明确预习目的, 采用多种辅助手段,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呢?

1.教会标注自然段。教授小学生预习课文时, 让他们用数字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号。这个简单的标号举动, 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率。首先, 它能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 对课文的布局有个大概了解, 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其次, 在课堂教学时, 可以便于师生教与学的沟通, 便于师生语言表达互动。

2.教会标注生字、生词。教授小学生预习时, 用个人熟悉使用的“简单符号”圈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 注意符号简单明了, 自己使用方便顺畅, 也可以全班统一符号课上交流方便。这样可以在上课学习的时候, 重点明了, 解开难点, 深刻理解和记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预习, 不仅标注生字、生词的读音, 还要标注它们的意思, 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获得课前预习的好效果。

3.教会朗读方法。预习时, 教授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把课文朗读出来, 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直到正确流利为止。小学高年级课文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读起来比较上口, 容易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反复朗读, 充分熟悉所读内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进入描绘的意境。

4.教会找疑点难点。学生朗读课文后, 边读边想, 用“?”标注文中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课堂上把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 加深理解;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探讨, 多方位的思考, 创新思维。长时间坚持, 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了, 预习的效率也高了, 同时也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5.教会查阅资料方法。教授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或其他的方法, 查文中的生字词、疑问及背景资料。这会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涵, 预习效率更高, 为课堂学习高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下功夫编写预习提纲

具有高质量预习提纲才能提高预习效果。教师需下功夫编写预习提纲。我认为编写应做到: (1)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练习; (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3) 依据学生实际, 难易程度适当, 可望可及。

譬如, 教授低年级《火烧云》, 我们编写课前预习: (1) 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你写哪些字遇到困难?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2) 在课文中找出描绘“火烧云”的几幅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注意色彩词“茄子紫”、“金灿灿”等, 并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 (3) 你对文中的“火烧云”有什么感觉?

高年级学生学习《养花》, 可编写如下预习内容: (1) 认读“循、秉、秧”生字, 掌握“循、昙、秉、秧、砸”生字。 (2) 联系课文, 理解“计较”、“门道”、“自生自灭”等词语, 弄懂课后八个词的意思。 (3) 课文要表达什么中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的? (4) 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小学六年级学生, 观察事物片面孤立, 考虑不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中理解枝枝杈杈, 抓不住重点, 不能深入。我们要有意识安排学生预习, 逐渐理解体会文章中字、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的联系。

比如, 学生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我的战友邱少云》。怎样激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布置如下预习:课文中用了“纹丝不动”一词, 哪个句子中用了这个词, 在文中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纹丝不动”?“纹丝不动”表现出邱少云的什么精神?学生按照有联系的预习问题读课文, 围绕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 探求文章的脉络, 把握文章的中心。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烧着了, 他没有挪动;邱少云被烈火整个儿包住, 他仍旧不动一下;他被烈火整整烧了半个多小时, 仍旧没有丝毫挪动, 不发一声呻吟, 直到牺牲生命。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顽强意志得到了充分展现, 让大家体会到了邱少云为整个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预习, 学生就会感悟到某个关键词对表达中心思想的用途, “牵一词而动全文”, 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及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将相和》一课布置预习, 可以有如下要求:这篇课文介绍了几个小故事?前两个故事介绍谁的什么事?文章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学生们经过细心默读思考, 明白了前两个故事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 因此文章故事不能前后颠倒次序。从而看出, 三个小故事既是独立的, 又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

《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要求:理解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的心情, 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根据这一重点要求设计下列预习: (1) 认读“瘫”、“痪”等生字, 掌握“侍”、“捶”等生字。理解“瘫痪”、“憔悴”等词语的意思。 (2)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 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相关描写, 默读课文, 想想文中母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 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明白究竟应该怎样好好活了吗? (5) 课文中母亲的话没有说完, 假如你是那位母亲还有哪些话要说?预习作业, 要紧绕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灵活多变检查预习

大多检查预习, 常常是教师出示提出的预习问题, 逐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但久而久之, 学生熟知了教师的检查方法, 就十分乏味, 不感兴趣了。针对学生特点, 我们要经常变换检查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穷人》、《草船借箭》等课文时, 我一改往常的做法。一开课就请学生根据各自预习所获, 自愿结组来表演文中的片段, 看看哪一组深入理解了内容, 把握表演到位。预习充分的学生表演的自然逼真、流畅, 受到大家的好评。这样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很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四) 请家长加入到预习中来

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家庭教育很重要无人能代。教师留家庭预习作业, 家长更方便加入小学生的预习。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及影像资料等。家长可查看孩子的预习成果, 有能力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 对孩子做出适当的导引。而且家长及时对良好的习惯和方法进行鼓励, 提高孩子预习的热情, 进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 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重视起来, 就能使预习更具有效性, 让预习成为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活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高效;同时学生预习形成学习技能, 能够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有效预习中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将来才能独立思考、工作。因此,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基石。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培养学生的预习高效而努力。

摘要: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要做到课堂学习高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课前有效预习是基石。学生在有效预习过程中认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学会课前预习方法, 在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导引下, 通过课堂上教师巧妙检查预习、激发兴趣, 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充分预习中, 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自学能力, 形成了学习技能, 能够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课堂高效。

关键词:有效预习,课堂高效,自主学习,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振有, 陶月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2.

[2]于田, 于一兵, 葛中华.小学教材完全解读新课标 (冀教)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冀教版英语教材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37—01

新课改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冀教版教材正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冀教版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的舞台;创设了学生与他人接触、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懂得善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有效地利用教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一名学生,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平等交流和沟通下发挥自己的潜力。

笔者通过一年多教学实践,在处理教材上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词汇的处理要得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冀教版教材中的词汇量也跟着加大,这是非常必要的。词汇量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一定要狠抓词汇量教学。词汇教学一定要有个突破性的改革,才能适应新课改、新教材的需要。笔者在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是:明确每一单元“四会”词汇和“认读”词汇。“四会”词汇既要求学生达到听、说、读、写“四会”,还要让他们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能够熟练运用;“认读”词汇是指非大纲、非考纲、非课标要求的,但中考文章、新教材、课外读物中常出现的词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知道词义,理解用法即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训练学生掌握“四会”词汇的用法,并努力扩大学生“认读”词汇的数量。为此,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安排词汇的预习和检测,每月都要有词汇量的测验,以此来监督学生记忆单词,从而使其扩大词汇量。

二、知识点的把握要得当

冀教版教材的课文内容是连贯的,故事始终围绕着几个中心人物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文的整体教学,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及时讲解,不加深加宽,以避免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产生障碍,并在每单元复习课中,归纳本单元重点语法和词汇的用法。在说和写的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用本单元新学的目标语言和语法。

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多样

冀教版教材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可以靠教师描述、板书、简笔画、动作语言来介绍,有些则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例如,运用电脑制作动态课件、下载图片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特定情境。这样,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反思

上一篇:11月入党转正期思想汇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下一篇:慰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