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时间

2024-11-13

忘记时间(精选13篇)

忘记时间 篇1

目标:基于教材, 走进学生

特级教师华应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我以为, 学生心中有‘数’是最大的目标.”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在我心中, 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最大的目标.分散到每一课, 我以为用学生最能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 是我每节课的必备目标.

想实现这一点, 教学目标必须走进学生.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的,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句话, 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据此进行教学.”课前、课后多与学生玩玩, 多交流, 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再根据教材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更容易接受.走进学生的教学目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情境:源自生活, 贴近孩子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的每一节课几乎在生活中都有原型,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更容易掌握知识技能, 于是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也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从中我读出:情境的创设, 不仅源自生活, 更要贴近孩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的第三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材编排给出例题:从A点向已知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几条不垂直的线段, 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呈现相关图片.在本课教学时, 我创设水球比赛开球的情境, 呈现情境图 (上图) .结合我所创设的情境, 学生对于本课所学很感兴趣.学生除了掌握本课的知识, 对水球比赛也略有了解.

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或者能迅速吊起他们的胃口, 单一的童话故事, 如龟兔赛跑、猴子分桃, 很多孩子对此不屑一顾.尤其是一些中高年级的孩子, 如果还对你创设的童话故事兴趣盎然, 那他们一定是不忍心拆穿教者的“把戏”, 让教者难堪.

优秀的教学情境既能牢牢抓住孩子的心, 又利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让人拍案叫绝, 否则形如鸡肋.

问题:穿针引线, 张弛有度

有关课堂问题设置的研究,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见解.诚然, 问题应当具有趣味性, 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 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然而我以为课堂问题设置还必须具有连贯性, 借助问题串联教学的各个环节, 给学生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在思考讨论一系列或难或易的题目之后, 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把本节课设计成六个问题:1.你见过圆吗? (说一说生活中的圆, 课件呈现大自然中存在的圆) 2.你会画圆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圆) 3.你会用圆规画圆吗?4.你认识圆吗? (深层次地认识圆的要素、特征) 5.你真的会画圆吗? (画圆的相关练习) 6.你真的认识圆吗? (圆的史料介绍,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的设置, 有如小说中作者挖的一些“坑”, 在读者读完之后, 恍然大悟, 才明白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语言:精炼简约, 幽默夸张

语言, 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语言的风格往往反映教者的性格.教者总担心自己讲解少了, 学生没有听明白, 于是对于重、难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殊不知你的“苦口婆心”在学生那里已变成“婆婆妈妈”.长此以往, 部分学生会养成“走神”的习惯, 这个习惯还是老师的“唠叨”逼出来的.

幽默、夸张的语言能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

结语:承前启后, 润物无声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下课之前总会听到老师这样问学生, 又或者“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前者, 学生谈收获, 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后者, 学生大多会齐声:“没有问题.”这真的是我们所要的结束语吗?

“没有问题”其实是最大的问题, 这节课的终点应该是下一课 (或是下一课, 或是下一个类似单元.苏教版同一知识体系分层设置在不同年级段, 螺旋上升) 的起点.华应龙老师在“圆的认识”设计寻宝的情境一直为人们所乐道, 很多人差不多忘了, 在课堂的最后, 华老师又回到了寻宝环节, 在老师的启发下, 学生得出宝物不一定在半径3米的圆上, 应该是一个球……若干年后, 学生遇到球体时, 还会回忆起那节“寻宝”的课.

结语不仅是梳理本课知识体系, 同时也是吊学生“胃口”的重要手段.

忘记时间的课堂, 是老师、孩子百分百投入的课堂.当老师忘记了导入该几分钟、练习该几分钟, 当孩子忘记去想还有几分钟下课, 当听课老师忘记了自己是听课老师, 当我们忘记了去讨论这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的时候, 这就是高效课堂, 哪怕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让孩子百分百投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世霞.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辅导员 (教学版) .2011 (4) :11.

[2]华应龙.融错教学:成长的意义与教育的境界[J].江苏教育 (小学教学) .2010 (7-8) :85.

当时间忘记了时间 篇2

什么都是奢侈的

连声音都是。

左耳一直低沉地叫嚣

令人痛苦的,不止是爱情

有时,还有这左耳

我用脚踢着落叶

从医院门前一直踢到路南

樱树的叶子,在白霜之后

都羞红了面孔

我不觉得繁茂有什么美

夏天总是那么肥硕

植物迅速地插满了想象的空间

而现在,多么不同

我一个人孤单地向南走

当大风经过樱树

叶子又经过我的左耳

冬天就露出了,瘦瘦的锁骨

我们很多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车在荒野上停下

一朵棉花,露出了破败的棉絮

但母亲仍在缝补,有关父亲多年前的记忆

她含糊不清地讲述

那些夜晚,灯火,中药和病痛

我用眼泪阻止了她

并和她一起走向五百米以外的大海

一条小船终于说服了自己

在夕阳中独自穿过风暴

我用脚撩拨着海水

想要无限地靠近它,拥抱它

我喜欢海的包容,母亲也一定会这样觉得

我们很多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我那永远六十岁的父亲

有着灰白的头发和海水一样蓝的中山装

我低头时,他正从船舷旁边经过

荷塘

风吹来,满塘清香

我坐下来,在松软的泥土上

隔着水,是什么在搅动我的影子

两条寸长的小鱼嬉戏着

它们钻进我的长发,又钻进

衣领。涟漪让我的心开始荡漾

一枝红荷,开了许久

最美的一瓣词,就要落在水面了

此时天气晴好

有人从我面前飞速而过

他挥动手里的镰刀

水里就多了几枝短命的荷花

我颤抖了一下,为那些崭新的伤口

我们总为一些徒劳的事,付出悲伤的眼泪

他一定也是如此

蜻蜓飞来飞去,他不屑地吹着口哨

他的手腕上有长长的伤疤

在夕阳下,闪着寒光

忘记时间作文 篇3

情与情,或浓或淡。悲剧的意识里,过多的是奢望,过多的是祈福。“坚持”真的能获取幸福吗?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幸福是麻痹精神领域,让自己不再虚度。总之来说,多情总比与情好,你说呢?

离开一个城市,有过彷徨,也有未曾去诉说的秘密。彼岸远吗?有多远?咫尺之间还是千里之外。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去接你,你走,我绝不扬起浮夸的衣袖挥手阑珊。

诗能言志,也能带人从狂欢中走向寂寞!一把利剑似乎已经高高悬挂,照亮归来人的远方。

忘记时间的过去,或许从梦里醒来,又或许到梦中去。自始至终一无所有,悲剧面前谁又能伸出伟大的手。偶尔开始一些不外乎的称赞,连同陌生人都一一叫好,做一个被复制的人,这样的世界,在黑夜里能安度的只有自己的心。

离开一座城市,踏上远去的路途。忘却一段记忆和时光,尘封了回首处那些安然的故事,我不再是我,开始寻找一个新的我是何其艰难。最能深刻体会的,莫过于物是人非事事休,一段煽情背后,可曾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

我开始尝试不言不语,过一段没有侵扰的生活。有寂寞、有黑夜、有阳光、也有狂风骤雨,可是又怎能忍心片刻的不言。我亦有家,感觉那里温暖如初,那里始终是一个港湾,那里也有流年里孩童般的回忆。

多年以后,我在你亦在,可否把酒言欢,相拥而泣。如若我先你而去,或是你先我而去,那么我将带着秋菊,与你隔空对流,我想你也会依然如此。

有春风拂面,也有夏日的艳阳

有人来人往,也有短暂的邂逅

有海誓山盟,也有破碎的肢解

有多少故事,也有心扉的回忆

我依然喜欢下雨时,滴打在身上的那种感觉,也喜欢刮风时,打开紧紧遮掩的窗户,喜欢在艳阳下望着晴空。忘记时间和回忆,只为一个转身,一个开始。

心情随笔:忘记时间 篇4

雨打窗帘,到了梅雨季节,时间真快,一年过去三分之一了,自春晚过后,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耳熟能详的歌曲,荣登KTV榜首。时间是最宝贵的,人们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来不及好好感受,仔细听听,日子就如流水,哗哗地逝去,剩下的都是遗憾和感叹。

从秒,到分,到刻,到小时、天、月、季、年,到人的各个生理阶段,再到人的整个一生,都是在跟时间赛跑。读书时,早起晨读,夜晚自习;工作后,“朝九晚五”变成早八点,晚六点;没有谁不是在掐着时间生活,担心着时间的流逝。时间就像铁路,一眼望去望不到边际,生活就是铁路上行驶的火车,时间不会停歇,当你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时,已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终点……

与其惧怕时间太少,或者流逝太快,不如让我们偶尔忘记时间。在这纷扰的城市,时间追着速度的生活节奏下,我们如果可以,放下焦虑,不计时间,认真欣赏一幅画,仔细翻阅一本书,耐心烹饪一桌菜,体味生活中细节的美好,将是多么随心怡然。

最近将仙剑奇侠传看了一遍,片尾曲是胡歌的《忘记时间》,歌词很美:

沉默着走了有多遥远/抬起头蓦然间才发现/一直倒退倒退到原点/倔强坚持对抗时间/说好了的永远断了线/期许了不变的却都已改变/紧闭双眼才能看得见/那些曾经温暖鲜艳过的画面/渐渐地忘记忘记了时间/我只要沿着记忆的路线/到最深处纵然那只是瞬间

忘记时间,才会追回最初的美。要想活得更快乐,我们应当学会忘记时间,忽略时间的“存在”。不要被外界所影响,凡事应当跟随自己的内心,时间不也是外界的一部分吗?我们本可以不像今天这样时时刻刻都被它牵着鼻子走的。

当我们认真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就会全神贯注,忘记时间。真正时时刻刻都认真在生活的人,他们关心的.只是生活本身,而不是某一事件的结果。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而不是只会放眼根本看不清的未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更是享受美好人生需要的……

忘记自己入团时间与入团申请书 篇5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就不应该虚度光阴,因此我申请加入共青团,共青团能给予人以方向性指导!

为了活得精彩,要拥有目标和信念。

目标是心头的一盏明灯,信念是鼓舞你向着目标迈进的力量源泉。

目标可能飘渺,路途可能坎坷。

然而只要确定一盏明灯,就能让你顺利地泅过危难的海洋!传说中的火凤凰,它迎着太阳飞翔,为的就是将自己的身体点燃,因为只有燃烧才能重生。

这多少有一些悲壮.但又确是一幅壮美的画面。

因为奋斗拼搏的过程无比精彩!

为了活得精彩,必须拥有知识和技能。

知识是成功的基础,技能是实现成功的工具。

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多极化,信息全球化,知识信息量在以百倍的速度递增。

面对这样的现实,昔日象牙塔里轻松自在的场景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寻找精彩的一双双炽热的目光。

社会将竞争的残酷带到了我的身边,从而也造就了新一代青年的自强和向上。

有一句话说“机遇留给有所准备的人”,那么,年青的朋友们,早早准备。

为了活得精彩,还要有不断超越的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不满是向上的灵魂”。

时代的进步使新事物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

没什么铁饭碗,没什么保质期。

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以起跑线上的姿态去迎接挑战。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跟得上这个精彩的大时代。

我在校成绩较好,表现良好,在加入共青团后,在学校团委的教导下一定会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开小差,不说小话,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益身心的书刊,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

我一定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履行团员的义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助手和后备军。

如果我未能入团,我会继续刻苦钻研,努力争取下一次入团。

一个不能忘记的启示 篇6

权老师的提问让我想起了一位下乡班主任俞鹏的往事。

俞鹏是我十前年在乡下遇到的一位班主任。那次我本来准备到他班上去听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而我去的时候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可是他却正兴致勃勃站在讲台上上着数学课。而全班学生特别是教室靠后的学生个个引颈而观,像看过去电影稀有时代看电影似地,个个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没有一个学生为教师的“拖堂”有半点怨恨和不满的表情……那场面就像教室里正在播放着一部精彩的电影,或者全班学生正在观看老师在表演精彩的相声。

我随即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听了他的思品课,课前他将自己的课本毫不犹豫地递给了我,而不是向学生借书给我。他也没去向学生借书使用。一个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生物专业生,同时兼任着多门课程,却能对思品课有如此的自信,不用看教材来上课,光凭这一点,就让我刮目相看了。因为,在我多年的教研生涯中,基本没见过可以完全丢开教材上课的教师。

他这一节课上得非常生动,虽然基本是老师讲,教学方式显得相当“传统”,但是他讲得非常好,非常生动,很注意联系实际,很富有自然得体的教育激情。因此,整堂课中始终充满一种喜悦的气氛,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一堂课很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渡过了。

俞鹏老师是生物专科毕业的,但是思品课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艺术却是一流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发现他的数学课教学艺术也是一流的。

而且,课后在跟他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这个班级在他来到这个学校之前,是全校最差的班级,几乎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到这个班级上课,学生成绩远远落后于别的班级。

在他接手这个班级后,通过他半期的工作,他的班级学生成绩就赶上全校最好的班级并略显优势;一个学期之后,他的班级全班各科平均分就超过了全校最好的班级4分多。

我问他是不是数学教师,他说不是。只是数学老师有事请假了,他就代替上了。而且他告诉我,很多老师都有种有意无意地不到这个班来上课的倾向,这就给了他一个无偿代替几乎所有科任教师上课机会。显然,他的所有的文化课都上得很精彩。这就使得他的学生所有的科目都学得兴致盎然。于是,他的班级从一个学业成绩最差的班级一跃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这件事情告诉我,一个班主任,如果不能设法让学生所有的文化课都学好,光是上好自己的课和做好管理工作,不管其管理工作多么出色,一般也很难让这个班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同时俞鹏老师在代替别人上课的时候都是无偿的,这种不计个人一时得失的无私的赤子之心,诚然也是俞鹏能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品德与心理基石。

忘记你,也不会忘记爱你 篇7

父亲十四岁时,从四川犍为老家的那条清溪河走了出来,这一走就走了八十多年。

八十多年的路程,让父亲失去了他原来的模样,从一个满头黑发的青年,被岁月风化了,脊椎弯曲了,步履艰难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父亲老了,除了吃、睡、拉的本能外,他什么都记不得了。他记不得自己,记不得我,也记不得姐姐弟弟和所有的亲人。像个初生的婴儿,睁着他那茫然的双眼,活在这个世界上。

父亲老了,老得让人心疼,老得让我这个结过婚从未做个母亲的人,心里生起母爱。上天是公平的,一个女人没有经历母亲的责难和艰辛,到老也要给你补上这一课,历尽人间的春夏秋冬。

为此,我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圆满的人生,理解并懂得了做女人的另一面。更何况,我正经历着父亲的人生历程,从婴儿、少年、青年到壮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是受过父亲养育恩惠的;“受君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我从出生之日起积攒的这笔收入,是该支出还给父亲了。会计科目的收支平衡,就是这个简单的原理。

是的,父亲认不得我这个做女儿的,但我这个做女儿却认得父亲。他记不得我,我是要记得他的。

我舍弃了他

在我跟先生2001年结婚买房时就约定好了,父母要来住。但母亲在我们新婚后的第四个月,因肺癌,以77岁的高龄离开了我们。

我对父亲许诺,你永远地跟着我,我在重庆给你养老送终。我也对自己许诺,要好好地孝顺他老人家,还一度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

岁月绵长,世事难料,十年后我的小妹也患了肺癌。而父亲在这十年中,三次脑梗塞复发,最后是大小便失禁,语言能力丧失,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变成了一个透明的婴儿。

或许是心力交瘁,这期间我心绞痛两次发作住院。那时在重医附一院,小妹住肿瘤科,我住心血管科,保姆在家里照料父亲。我的病情好转后,回到家中,一肩担着小妹,照料她的化疗,一肩担着父亲,在第三人民医院治疗。

为了年轻的小妹,在亲戚的建议下,我放舍了父亲。

送父亲走的时候是冬天,天灰蒙蒙的。父亲一身灰色的羽绒服,睁着一对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望望天,又望望我。我站在父亲的面前,抚摸着他的肩膀,等待来接他的汽车,默默不语。

我无话可说,我对父亲失言了,我放弃了他,他却不知道。我还知道泸州的小弟将把父亲的未来交给敬老院。汽车来了,茫然的父亲被先生和小弟七手八脚地搬进汽车,我来不及给父亲哪怕是一个愧疚的眼神,汽车就开走了。

回到家,看到父亲房间空着的小床,我的眼泪不自主地落了下来。

父女再团聚

一年以后,还未满52岁的小妹,不顾我们的挽留,也不管8岁幼小女儿对她的呼喊,自管自地走了,到天上找想念的妈妈去了。把无尽的思念还有永远的痛,统统地留给了我。

我的心一下子没了,成了一个没有心的稻草人,一个纸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吃饭,就是永不休止地对小妹的回忆。

朋友们怕我弄出病来,对我说去把你父亲接回来。我便张罗车,张罗父亲回来的一切:轮椅、小床、坐便器、尿布湿……

在经过了13个月和父亲的分离,在又一个冬天我终于和父亲相聚了。

父亲回来那天,天上出着红艳艳的大太阳,是重庆冬天少有的好天气,父亲灰色的羽绒服在敬老院弄丢了,身上穿的是母亲留下来的枣红色的羽绒服。红艳艳的大太阳照在父亲身上,照在枣红色的羽绒服上,把父亲裹在一片红光里,脸红朗朗的,喜洋洋的。

在抱父亲下车的瞬间,父亲望着我竟笑了。

看着失而复得的父亲,仿佛一个价值连城的瑰宝,我的眼潮润着,我的心跳动着,父亲的到来,让我复活了,我不再是一个没有心的稻草人,一个纸人。父亲的到来,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原生态。

我们的生活

很享受在父亲身边的日子,居家过日,一日三餐,人间烟火,琐碎而平凡,简单而丰硕。父亲虽然说不出话来,也听不懂我的话,但我却喜欢和父亲摆龙门阵。姐姐打电话来,我要对父亲说;弟弟给他汇工资来,我要对他说;老邻居来看他,我也要对他说;中秋、国庆、春节,还有他每年的生日,该应酬父亲的我都一一应酬,一点也不含糊。

推着轮椅和父亲在小区花园里散步,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一年四季,父亲眼前的花从未间断过。

好天气时扶着父亲在小区的广场走路,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却是他和我共同的运动,他气喘吁吁,我满头大汗。走完这短短的路,我和父亲都如释重负。看天蓝蓝的,看树绿绿的,这毕竟是我和父亲共同完成的,颇有成就感。而每天晚上给父亲亲吻道晚安,则是一天我和父亲最后的节目。

我喜欢夏天,夏天的父亲很利爽,白色的短袖衬衣,白色的便帽,蓝色的长裤,脚上是黑布便鞋。清晨的风吹拂着轮椅上的父亲,父亲的脸上竟带有微微的笑意。我握着父亲的手,父亲握着我的手,温暖暖的,突然父亲抬起手来,放在我的头上,昏浊的眼睛望着我,手慢慢地滑了下来,停在我的脸上,摸了摸。

父亲认得我,认得我是他的女儿,他在用他的方式感谢我。

我的眼泪滚了下来,呵,父亲,你不用感谢,是我该感谢你给了生活的一个支点,感谢你用不多的生命让我弥补对你的抛弃,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天伦之乐,什么叫亲情骨肉。

和父亲在一起的慢生活,让我浮躁的心舒缓了下来,退却了我身上城市的喧嚣和烟尘,对人和事更多了几分从容、几分淡定。做人和做事,总以和善、诚心为好。这样的结果,让我少却了许多附加的烦恼,多了几分生活中不曾发现的快乐。父亲是哲人,他微弱而坚强地活着,教我用圆满的心去圆满不圆满的事和人生。

他永远不会离开

当我把父亲从泸州敬老院接回重庆来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有想依靠任何人。虽然父亲已不明白事理,但我从心里还是希望弟弟打电话来问候。但弟弟没有。

那年弟弟买了新房,想装修却没有了钱。弟弟、弟媳找了几个人借,都没有借到。他们想到了父亲还有钱,便打电话来对我说。想借爸爸的钱装修。我替父亲答应了他。

父亲的钱救了他的燃眉之急,弟弟说,他没有想到我这么爽快地答应了他,他很感动。我说你是父亲的儿子,你记不起父亲了,父亲却不会记不起你这个儿子的。

弟弟在电话的那头哭了,对我说:“姐姐,我错了,春节我就下来看爸爸,你弟媳还要给你带腊肉香肠来,她说了,让我早点下来,让我尽尽孝心。”

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我很高兴,我对父亲说了这事。而他睁着茫然的眼睛,定定地着着我。

父亲给了我生命,在耄耋之年,又教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也是我修身养性的一个过程,学会了向生活感恩,和人生讲和。

父亲坚强地活着,如悬崖边上的一朵花脆弱而高贵地活着,神圣而让人敬畏,灿烂得让人无法怠慢,要用心、用情、用意去看顾。他是我生命中最小的那个婴儿,透明纯粹,我百般地呵护他,希望和他享受居家过日,一日三餐,人间烟火。

然而,就在2011年的4月,父亲终于走完了他94岁的人生,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离开了我,还有我的生活。

不过,父亲你没有走,你永远都和我在一起,你的照片就放在书桌的电脑旁,你还跟从前一样,用你那双茫然的眼睛,天天看着我,天天守着我。

我和你永远在一起。

不想把你忘记,不想让你把我忘记 篇8

总在想,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孩子,你可以用怜爱的目光注视她,温柔的拥她入怀,那会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女孩,想到这幅画面的时候,总是感觉那么的阳光灿烂,你和她在金色的阳光大道上漫步。我也会有我的阳光大道,虽然身边的那个人不是你。终于想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无法交会,关于幸福我们还是各自去寻找。

其实不该发生什么的,只是我太爱钻牛角尖,我也明白的,在网上谈情呀爱呀的太虚幻。所以,在的最后,我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与你告别,我实再找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说出这一切的一切。你看不看到这封信已经并不重要了,我只是找了这么一个告别的方法,和你告别,和我的告别。我知道我的会是个快乐年,真心祝愿你的也是。

或许我们还会在人海中遇到,要是看到眼睛小小的,笑起来眯成一条线的女孩子,对她们笑一笑吧,因为那或许就会是我DD与你素末谋面的我。

历史不会忘记 篇9

古山子中心小学六年级:宋九田

中华文明已走过了灿烂的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进入了今天的高科技时代。

忆往昔,阶级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开始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从一定程度上它制造了社会矛盾。但是也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提供了动力,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忆往昔,历史的繁华依旧,长期的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抱着四大发明的国人,终于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中间有多少英烈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终究难逃国云衰落。

艰难时刻仁人志士开始探寻国家的出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却也难逃寄人篱下,弱肉强食的命运,外夷岂能容中华强大?到口的肥肉焉能放弃?蒋家王朝依旧还是换汤不换药的玩偶而已!

十月革命一声枪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灾难深重的祖国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忆往昔,峥嵘岁月,在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领导下,中华儿女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赶走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

新中国伊始,百废待兴。面对战争结束后,千疮百孔的焦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向敌人屈服。许多爱心人士回来了,海外求学的游子回来了。是这些科技精英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共和国的发展得以传承,人类文明得以顺利传播。人民不会忘记:钱学森、李四光……他们的努力。我国在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他们的奉献,是我国利于世界科技之林。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抗击了汶川大地震。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 第一的好成绩。历史不会忘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全世界瞩目的成果。

历史不会忘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破旧立新,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曾经的流血牺牲,以身殉国的无数英烈,董存瑞、刘胡兰、张思德,他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忘记时间 篇10

“在工作室会放自己的歌来听吗?”一见到艾敬我们便问。“不会。”艾敬毫不犹豫摇头。她的艺术工作室位于北京 798环铁艺术区,这里由一间空旷的工厂仓库改装,楼梯将偌大的空间分为两层,楼下散乱摆放着一些画作,艺术家艾敬的一天刚刚开始。

1998年,已经作为歌手颇负盛名的艾敬即将出版她的新专辑《Made In China》。“那时我第一次到美国生活,很想表达对祖国的爱,没想到却被质疑了。”艾敬说,就在这张专辑发行前一周,国内发来的一纸公文把专辑挡在了国门外。大受挫折的她并没过多申诉,只是蛰居在纽约的公寓里默默画画。也就是从那天起,艾敬的人生轨迹骤然转变,她的执着和灵感从音乐转向其他艺术方向,而这次契机成就了如今我们眼前的“艺术家艾敬”。

“那次是我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打击。”艾敬一字一句地说。1969年,她出生于沈阳一个能歌善舞的家庭,受到父母影响,她早早接触了音乐,并在 17岁成功考入北京东方歌舞团。这在当时是十分荣耀的事情,但艾敬却不以为然,半年后,她毅然离开歌舞团,去广州发展。而幸运女神却再次眷顾了她,她的专辑一炮而红。

当成名作《我的 1997》出版时,艾敬才 18岁,她抱着吉他大胆歌唱,眼神清澈坦荡。从家乡沈阳的艳粉街上出发,艾敬一路走到了北京、广州、香港、东京、纽约、巴黎、米兰……她穿着滑冰鞋溜达在纽约的街头,感受她一生挚爱的感觉——自由。甚至还拍摄了多部影视剧,因为长得像山口百惠而被人们赞叹。顺风顺水又不走寻常路的少女时代,自然造就了一个潇洒不羁的艾敬。

“可能是我骨子里有这种漂泊感、流浪感,从外在到内心都已做好了去远行的准备,告别一切的准备。”艾敬说,如今的她回首当时,早已把一个幸运少女突然遭遇的巨大打击转换为上天注定的转机。

1999年,艾敬正式师从著名艺术家张晓刚,开始潜心学习绘画。告别了舞台的喧嚣、娱乐圈的纷扰,大部分时间里,她都穿着被油彩弄得五颜六色的牛仔裤、最普通的黑色布鞋,顶着素颜在工作室里不断创作。“艺术是体力活啊,不过我喜欢这种劳动的苦。”艾敬笑说。

无论如何,1997年过去了,那个曾经高歌“1997快些到吧”的少女也慢慢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而再一次的彻底回归,已是多年之后。

艾敬 = love and respect

2008年,艾敬的新专辑《我的1997和2007》突然面世,人们还没来得及从“艾敬回归”的意外中反应过来,同年 11月,艾敬又以艺术家身份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艺术展 “ALL ABOUT LOVE”。在潜心学习了十年的绘画之后,全新的艾敬带着她的艺术作品再次出发了。

几乎和当年的成名轨迹一模一样,在之后的几年里,艾敬的艺术展巡回于中国、纽约和欧洲。2009年在纽约举办首次个展“AI WANT TO LOVE”,2012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I LOVE AI 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直到接受我们采访的当下,艾敬仍在为她今年秋天的纽约个展忙碌着。

“站在国家博物馆的平台上,我终于看到了全世界。”艾敬说,她从 30岁才开始学画,十年后却在中国最大的展馆举办个展,这在旁人看来已是难以置信的成功。“对艺术,我绝不仅是玩玩而已。”她不断地对外界重申这句话,也用时间证明了她的执着。

2011年 9月,法国艺术收藏机构收藏了艾敬的一幅绘画作品。2013年 6月,艾敬的雕塑作品《海浪》再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尽管背负歌手的盛名与标签,她的创作仍然获得了世界级专业艺术机构的不断肯定。“学画 13年之后,我才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件艺术作品,这比从前做出一张专辑更让我高兴。 ”

在将她推上国际舞台的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中,艾敬邀请了自己的母亲坐在一个美术馆里织毛线,而背景中那条长达 16米的巨型针织毛毯,则是艾敬家乡的亲戚邻居共计 50多人编织完成的。对家乡挥之不去的情结,成为艾敬终生的艺术语言。

“我 17岁就离开家乡,一直在全世界闯荡,可能就是因为我离家早吧,出国也早,对家乡才会一直保持着深厚感情。”在她的艺术作品《艳粉街的故事》里,她使用 196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为材料,拼搭出了一幅老沈阳的画面,这也是她记忆中的家乡。

2006年,在艾敬的艺术技巧已颇为成熟的时期里,她曾经一度陷入迷茫,无论绘画还是雕塑,她都无法抹去模仿的痕迹,找不到自己的特点。那段时间里,艾敬常常回想自己曾经写下的歌。 “《我的 1997》、《艳粉街的故事》、《Made In China》,都是关于一个女孩的成长以及对爱的感悟,对人的爱,对家乡的爱,对国家的爱……我突然发现爱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她开始尝试沿用“LOVE”的符号,把这个全世界都能读懂的词汇注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重新用视觉的方式传递出来。她在纽约即将举行的个展,主题便绕“LOVE”进行。

“这和我的名字也很像。”艾敬轻声说,“love and respect。 ”

如今的艾敬,仍然保持着流浪的姿态,从纽约到北京,从音乐人到艺术家,她始终是个双栖动物。而历经铅华,那个曾经有着叛逆表象、潇洒不羁的音乐诗人,也似乎褪去了她的面具和防备,透过艺术对人们流露出更多的情绪和真实。挥别 1997,艾敬用更抽象却更直抵人心的方式表达着她的爱与恋,谱写着那个“LOVE”的故事。

Bloom X 艾敬

Bloom:你作为知名歌手,“转行”做艺术家会有障碍吗?

艾敬:不能说没有,但我希望人们忘记我做音乐的过往。在中国,人们会认为音乐家是娱乐圈的,常常以“艺人”称呼我们。当然这不是我从音乐转向视觉艺术创作的原因。我曾经说过“在你忘记我之前,我已经忘记我自己”,事实上,我正试图忘记过去,重新出发。

Bloom:你已在北京、纽约和欧洲举办好几次艺术展,还会考虑再做音乐吗?

艾敬:当然。我虽然离开了音乐圈,但有时候也会写歌。像近两年,我在画画之余写了几首歌。这样的音乐,更像是我自己的,我更喜欢它。

Bloom:说说你如今的生活状态。

艾敬:现在……就是每天在跟时间赛跑。你别看画家画画是美差,那其实就是一种在画室里的劳作,跟其他工作没什么区别。以前做专辑是满世界跑,现在是在工作室里跟时间赛跑。

Bloom:能和我们分享一些你的家庭生活吗?

艾敬:我只能说,我现在不是单身了。所以我父母也并没有为我过多担心,他们知道有人爱护着我。我父母还住在老家沈阳,现在逢年过节,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度过。

Bloom:如果重新选择一次,你会当音乐人还是艺术家?

艾敬:也许是艺术家吧。绘画是件很私人的事,这符合我的个性,我不喜欢跟别人商量太多,而音乐恰恰需要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我其实很希望像山口百惠那样,早早成了名,唱了很多好歌,拍了很多好戏,只和一个人吻过,年纪轻轻,明明白白地急流勇退。

Bloom:如果现在有电视节目找你去演唱歌曲,你还会考虑吗?

艾敬:也许吧。但要看是什么表演,我对音乐的理解,是歌唱需要在美感和环境氛围下进行的。如果在一段神侃和游戏之后立刻进入一首歌的演唱,这样我认为太荒谬。当年我参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甚至会在半夜惊醒。

Bloom:如果给盛年女性一些建议,你会说什么?

艾敬:如果某件事情你做得很累很痛苦,那就别去管太多,就不要做了。我做音乐,做艺术,都从来不会想去逾越什么东西,只是享受中间的快乐。

Bloom:你会怎么总结自己的前半生?

艾敬:一个追寻自由的女人。

楼滨龙:中关村不会忘记 篇11

他, 这个低调得仿佛“隐形”的人, 却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之一, 也是北大方正的创办人之一, 是他, 让铅与火的排版技术成为过去, 让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汉字系统”在他的手里打开销售渠道得以推广, 真正实现产业化。随着一个又一个新中关村人的走出, 第一代中关村人的创业史, 似乎已慢慢被公众淡忘。不过, 这段历史和楼滨龙这个名字, 却永远不会被抹去。

中关村不会止步

2012年3月26日上午, 中关村第一代创业的老友们集合在翠宫饭店, 为楼滨龙召开了一个简单的逝世百日追思会。纪念这位大家的老朋友, 追忆大家创业的峥嵘岁月。

吴明瑜、于维栋、林京耀、张志宏、李国光、段永基、陈庆振、王德禄、晏懋洵、陆永基、王思红、张本正、戴焕忠、王永民……这些当年的“创业领袖”怀念起逝去的老友楼滨龙, 难免唏嘘, 但是, 大家还是充满信心与力量, 对中关村, 也对整个民营企业的发展。

忆起老友和当年的创业岁月, 大家都激动不已。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监事长、北京创新科技研究所所长彭树堂回忆说, 2011年12月17日他正在大连理工大学参加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得悉楼总去世的消息。忆及2005年12月楼总、李国光教授、耿燕和他四人前往宁波、温州、佛山、惠州、东莞、深圳等城市对民营科技企业调研, 当时楼总身体尚健, 孰料人生无常, 归路有期, 为寄托哀思, 当即草拟手机短信, 形成“滨龙尽瘁”悼诗发送以志念:

滨海同行调研路, 龙归寒天楼空人。

尽诚北大创方正, 瘁力中关献英魂。

北京京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洪德因为未能赶回北京, 特地写了一封信献给楼滨龙, 也献给在座的所有老友。信中说:

两年前, 正是柳绿杏花开的清明时节。我专程从深圳回京邀请老朋友在中关村春天酒楼聚会。大家在一起相聚, 共忆当年创业的情怀, 回顾伴随改革大潮所经历的三十年风风雨雨, 都十分珍惜那一份真情和友谊。那一天金燕静坐着轮椅来了。楼滨龙已患重病, 抱病也来了。老楼是从北京大学最早走出来的创业者, 他为推广和转化创新成果, 与王选教授结成黄金搭档, 创建了北大新技术公司 (现北大方正) 。在他告别铅与火, 迎来光与电创业成功之后, 不计名利淡定淡出, 表现出第一代科技创业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当时老楼说他正在写创业回忆录, 信奉说真话, 写真情, 不溢美不诿过。我们作为第一代中关村创业者历尽了坎坷, 应该说我们中间成功者、不成功者, 甚至失败者都共同书写、见证了中关村的发展和创业辉煌。在聚会上, 大家都互道珍重, 祝福健康。

后来我几次从南方回到北京, 但老楼已经病得很重了。我专门去他家看望, 他一直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疾病。

去年年底, 我回京参加昭广市长主持的《铺路石》一书发布会时, 才知道老楼已去世了, 我深感悲痛。老楼胸襟坦荡、刚正不阿, 崇尚说真话, 做老实人, 待人真诚。在老楼去世百天之际, 我深为失去这位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惋惜。我们第一代创业者相会春天酒楼的合影, 成了我们永久的纪念。他对中关村的热爱, 他的真诚、与人为善的品质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大家说, 楼滨龙就是中国的“乔布斯”。2011年, 乔布斯走了, 楼滨龙也走了。乔布斯的去世引起全世界为之震动, 也引起中国方方面面的反思;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乔布斯”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而在最可能出“乔布斯”的中关村, 制度环境却比硅谷相差很远。中关村, 要走的路还很长。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庆振感慨道:“我们的改革远未成功, 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远不完善, 我们不能停步, 还要发扬中关村精神, 还要推动。”

中关村不会止步, 创新不会止步。

“要当大款的, 就不要来了”

追忆楼滨龙, 就必须要从上世纪80年代谈起, 那个年代对楼滨龙来说是一生的转折点, 对中国亦是如此。

当中央提出将发展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的春风, 也悄悄吹进了校园。各大高校的研究成果需要推向市场、推向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

但当时的高校, 都或多或少有经费上的困难, 做课题、去外地开学术研讨会, 甚至连使用计算机都要向学校交费, 费用从课题经费里出, 如果没有钱, 就无法深入搞科研。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学校就需要更多的横向创收。

1984年11月5日, 北大科技开发部应运而生。

当时, 北大规定各系一律不许创办公司, 校办企业的创办任务自然地而然落在了科技开发部。

时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动员当时北大横向创收成果最大的楼滨龙说:“我们北大现在就缺乏企业家, 你下海试试。”于是, 1985年10月15日, 北大宣布成立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决定聘楼滨龙为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黄禄萍、黄晚菊为副总经理。北大并没有为企业注入资金, 只是提供3万元的开办费, 并学校财务处负责公司财务的报销手续。也就是说, 实际上并不是给公司3万元的现金, 而是提供一个可供支配的最高额度, 由运营企业所产生的费用, 须填写报销单, 经由楼滨龙签字后, 从公司在学校财务处的这个专用户头报销。这与1988年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提供150万元的启动资金相比, 实在悬殊, 异常艰苦。

于是, 在北大未名湖北岸的健斋一楼,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开始运行, 它就是北大方正的前身。

虽然国内从1958年开始就有校办工厂, 但是, 作为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是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校办企业。和当时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一样, 创办处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响应国家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号召的同时, 又解决了学校科研与教学的现实问题。

北大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后, 开发部从学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系筛选科研成果, 相中了王选教授领导的计算机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项目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究成果。当时总共只有3万元的开办费, 公司要运营, 就必须考虑收入来源, 考虑如何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

1986年春, 北大科技开发总公司组建汉字字模开发部。为了做字模, 公司在马连洼以每月50元的租金租了一套民房作为工作用房。北大职工子女、马连洼村农民子女都被拉来工作, 甚至“到马路上去找十六七岁的女孩子, 比如安徽的小保姆”。这样, 一个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字模工作组成立了。

在开发字模的同时, 北大科技开发总公司也接一些科研工作来做。“赚的都是小钱, 一个项目也就万儿八千元的, 很苦, 压力也很大;万一项目失败了, 就什么都没有了。”

1986年6月10日,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发放了1 600元的上半年奖金, 奖金名单上总共有7个人。楼滨龙和黄禄萍250元, 其中还有150元是补上一年的奖金, 副总经理黄晚菊400元。北大方正集团原总裁晏懋洵回忆说, “那时北大刚评的教授是220元, 副教授大概是170、180元。老楼经常跟我们讲, 我们比刚评的教授或副教授拿得高一点就知足吧。可是当时我们一年为学校净赚几百万。”

楼滨龙一直对所有参加创业的人说, “我们这是一个大舞台, 办企业, 就要有责任, 想当大款、挣大钱的, 就不要来了。”

1986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六号文件, 要求各高校办公司在名称中不要冠以学校的名字。因此, 1986年8月21日,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在运行了近一年之后, 才办理了工商登记, 正式注册公司名称为“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 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 法人代表为楼滨龙。

为了能够进一步缓解生存压力、实现原始积累, 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在成立之初也参加过中关村计算机销售的淘金大潮。公司下面成立了“北达科技服务部”, 于1987年7月21日在海淀工商局办理并领取了营业执照, 全称为“北京市海淀区北达科技服务部”。那时, 北大从学校财务支出30万元, 公司用这笔钱进了一批散件, 在北大西南侧43号学生宿舍楼一楼, 一个堆煤用的文艺室里组装出来一批“杂牌”电脑。当时的中关村, 真正能住宿的、较大的旅馆只有颐宾楼 (现科贸电子城所在地) , 于是大家都去颐宾楼挨户敲门, 推销产品。

“虽然我们的环境条件差, 但我们企业背靠北大的牌子。当时跟人介绍的时候, 说是北大计算机, 远道而来的客人就愿意去听听、看看。”那个时候, 工作人员晚上到颐宾楼去拜访, 白天将客户带到北大学校里去看产品、看演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三四个人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10万元。

虽然“方正”这个品牌的历史和激光照排系统紧密相连, 但计算机销售为北大校办企业的起步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也奠定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方正集团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是老师, 不是企业家”

第一代中关村创业人, 用段永基的话来描述, 是“外敛而内张”的。他们很多都是大学教授、知识分子, 这些人冲破旧制度“下海”, 本身就是对体制、文化、自我的挑战, 他们也具有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责任心和气概。所以, 虽然当时卖计算机利润很高、资金周转的速度也很快, 楼滨龙、黄晚菊等技术出身的公司管理层还是一致认为“公司不能搞纯粹的倒买倒卖, 那就真成‘倒爷’了, 要坚持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卖计算机是因为没有饭吃, 是为了解决公司创办初期的生存问题。为什么北大自己的企业不能自己生产和销售?”

1987年, 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生产的华光Ⅲ型激光照排系统在《经济日报》成功试用, 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基本达到可产品化、产业化的阶段。于是, 时任北大科技开发部副主任的陆永基和公司总经理楼滨龙为了争取到公司的销售权, 拜访了当时四机部计算机局局长廖幼民, 希望北大公司能够参与激光照排系统的生产和销售。在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见到廖幼民后, 却遭到了拒绝, “你们可围绕照排系统做一些实际应用开发, 可以为用户培训操作人员, 让用户使用好设备嘛!”对此, 楼滨龙说:“我很不甘心, 如果只做培训, 办培训学校就可以了, 又何必办企业呢?”

1988年, 社会情况好转, 各大学都在开办合资公司。楼滨龙向工商部门申请, 把“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更名“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

1988年5月6日, 海淀工商局正式批准, 将“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更名为“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终于使公司获得北大巨大的无形资源。

1988年初, 北达服务部也并入了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电脑部。

1991年, 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的激光照排系统采用“方正”作为商标和品牌, 市场上也就同时出现了“山东华光”和“北大方正”两个品牌的激光照排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由于名声大、产品稳定, 市场开拓非常快, 渐渐取代了公司的名称, “北大方正”有了更大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于是, 1992年公司筹建集团公司时, 就顺理成章地将公司名称改为“北大方正公司”、“北大方正集团”。

“王选在技术上非常敬业, 而且他不满足于研究成果写文章了事, 花很大精力将成果推向市场。”

楼滨龙高度评价了王选教授的贡献。激光照排技术能够获得推广, 改变了我国印刷行业落后的局面, 告别铅与火, 是方正的贡献。

“我是老师, 不是企业家。”这是楼滨龙对自己的定位。

2008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 一项关于中关村历史功勋人物和产品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 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入选成为“中关村十大历史功勋产品”;而“方正”则是“中关村二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

“做企业, 要先做人”

方正一直秉持诚信、公平、合理的原则。

楼滨龙说:“与其说这是个商业观点, 不如说是为人之道。”当时, 在与《宁波日报》谈合作时, 楼滨龙进行了前期的沟通, 后期由员工跟进, 然而签合同之后, 楼滨龙发现合同金额多收了十几万元。“我认为这不行, 对待所有的用户我们必须公平、诚信。”因此, 在合同已生效的前提下, 方正采取增加设备的方式, 为客户提供了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

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的陆永基回忆说, 早在创业初期, 海关总署就联系过楼滨龙, 请他去当科技司副司长。“但老楼他忠于北大, 下决心留了下来。”楼滨龙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做企业, 要先做人”。虽然并不懂得市场营销的理论, 但在产品推广的时候, 楼滨龙却凭借自己的胸怀和气度, 在竞争中为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

楼滨龙带领的方正有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传统。创业之初, 企业困难, 员工们也很艰苦, 当时的方正虽然从来没有发过加班费, 但人才成长情况却是中关村数一数二的。楼滨龙对下属、对家人, 从来都是不愠不火, 但所有人都觉得“他有一种无声的力量”, 在默默地团结和激励大家。

公司里, 同辈的人叫他“老楼”, 年轻人叫他“楼老师”, 没有一个人叫他“楼总”。就这样, 在老楼手下“造就了一大批中关村人”, 比如后来创办新浪的王志东。

1992年, 在方正发展得最好的时候, 楼滨龙因行政原因悄然离开了方正。

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的陆永基说, “老楼做事从来没有响亮的口号, 但却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 从平凡和普通的工作中, 更显出他的高大和睿智”。他的另一位创业伙伴、北大方正集团原总裁晏懋洵说, “老楼优点是宽容, 缺点是太宽容”。而当时在与北大一路之隔的清华大学里, 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张本正也因为楼滨龙而压力重重, “那时有句话叫‘北大一枝独秀, 清华满园清清’, 理工科为主的清华众多企业都办不过方正, 我们非常有压力, 对楼滨龙我一直是仰视的。”

国家科委原副主任吴明瑜则评价说, “楼滨龙的精神, 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的精神,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找不到了。企业、国家有楼滨龙这样的人, 夫复何求?”

楼滨龙, 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典型代表, “做起事业就停不下来”。

2005年, 李国光、于维栋、彭树堂和楼滨龙冒着38℃的高温到西安调研。他们还笑称, “四个人加起来都超过250岁了还这么跑”。

在楼滨龙逝世百日的追思会上, 儿子楼竞辉说, 父亲去世前一天在ICU躺着, 将在座90%的人的名字都念叨了一遍, 并且说, “我这辈子最大的收获, 就是有这样一群好朋友、好战友”。之前, 楼滨龙就已经准备好身后事, 一再叮嘱家人, 这是自己家里的事情, 自己家人办就可以了, 至于老朋友们, 打个招呼即可。

现在的中关村, 已经今非昔比, 但仍旧需要楼滨龙这样的人, 这样的精神。时光在流逝, 而中关村精神不会被抹去, 楼滨龙的名字, 更应该被永远铭记。

当年, 对于自己, 他只有一句评价, “我不见得是个企业家, 我相信有点悟性的人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可以做好。”这就是方正的创业者、“不议他非, 不谈己功”、凡事都能泰然处之的楼滨龙。

“我们的改革远未成功, 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远不完善, 我们不能停步, 还要推动。”

“我们这是一个大舞台, 办企业, 就要有责任, 想当大款、挣大钱的, 就不要来了。”

【原创】学会忘记 篇12

我感觉我的生活总是充满阳光,在家里,有全家人的关爱与照顾;到了学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照顾;参加工作后,又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关心与照顾。

我感觉我总是很幸运,我并没有做什么,就被评为好军嫂。在分居两地、来往奔波的路上,有困难时总会很幸运地遇到好人相助。有一次,探亲假结束,丈夫送我到火车站坐火车回家,是夜里12点的火车。丈夫把我送到火车站后,因为要赶末班车回部队,只好把我自己留在火车站等车。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人山人海,椅子上、地上全坐满了人,看上去黑压压的一片。我想去厕所,可是背着包很不方便,就求助身旁的一位阿姨帮我照看。当我从厕所出来,再想回到原地等车时,遇到了麻烦。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就是找不到那位阿姨,找不到我的包,我的火车票还在包里呢,找不到,怎么回家呀。正当我着急得要哭时,听到那位阿姨喊我:“小姑娘,在这儿,快过来吧。”我随着喊声望过去,阿姨边喊我边挥着手,我感动得泪流了下来,急忙从人群中挤过去,握住阿姨的手不停地道谢:“阿姨,你真好,我怎么那么幸运,遇上了您。”

我感觉我总是遇到好人,我08年在海军总医院做手术,当时心里很害怕,安大夫亲切地对我说:“这是咱自己家的医院,给自己人做手术,一定会给你做得很好。”我的手术很成功,我很感谢他们。有一次我穿着老公的衣服到良乡医院做B超,当大夫看到后问:“你是军属吧,放心吧,我好好给你检查检查。我是从部队转业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回味,我这军嫂竟有如此的特殊待遇。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但任何事情都有得也有失。作为一名军嫂,理所当然地承当起抚养儿子的责任。儿子和我相依相伴,看到了我的艰辛和不易,很早就理解了家的含义。儿子有父爱的缺失,但他收获了承担与责任。我还记得那是他小学五年级时,天空下了一场大雪,他和同学在操场上滑冰,一不小心摔倒,脑门上摔伤,留了好多血。我刚上完课回办公室,班主任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我一下子慌了神,把书往办公室的桌子上一扔,就往外跑。孔老师喊住了我:“你拿钱了吗?”然后塞给我几百元钱。我拿了钱跑去找到儿子。儿子用手捂着纱布,看到我特别不安地说:“妈妈,对不起,我又给你找事了!”我的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安慰儿子说:“没事,咱们赶快到医院去吧。”在医院包扎伤口、输液,儿子默默地忍受,沒嚷一声,看到我流泪,还安慰我说:“妈妈,我不疼。”没有这样的经历,儿子也不会如此懂事。

忘记作文500字 篇13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忘记作文500字3篇,欢迎大家分享。

忘记作文500字 篇1

春去秋来,夏走冬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家乡已经变去了旧时的模样,如今的车水马龙,喧嚣闹市,让我更加坚信,不能忘记家乡的旧容,更不能忘记外婆待的那个小村落。

如今,走进那条街道,还依稀能闻到熟悉的桂花香。闭上眼,慢慢感受着风的轻抚,花的清香,草的甜味。可是,当我心满意足的睁开眼,想触摸那棵带有印记的大树时,我顿住了,也沉默了……

我早已忘记这块地不再是外婆的居所了,可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能忘记。现在,谁能想到?

如今修建起高楼大厦的地方,曾经是一栋矮小的木屋;如今挂起的节节彩灯,曾经是许多人家挂晒衣物的架子;如今填起的个个坑洞,拔起的棵棵花草,曾经是我最好的玩伴,是外婆休息的家园。

望着旧时的小村庄,如今变成“富人家”的地盘时,我就心痛,难以容忍。如若不是那些大户看上这个地方,强烈要求外婆拆房,外婆怎么会这么早走?怎么会这么早就失去笑容?如果外婆看到如今这个地方,她该是欣喜?还是痛心?我只知道,我不能忘记这个曾经带给我无数欢乐的地方!

怎能忘记,忘记这残酷的现实;怎能忘记,忘记外婆临终前撑起的一丝笑容;怎能忘记,忘记那熟悉的回忆,一点一点被戾气所吞噬。

我怎能忘记那最初的天真啊!

忘记作文500字 篇2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雪却越下越猛。放学了,放眼望去,。人们发疯般地往里涌,都希望快点接到自己的孩子……“不好意思,让…一下”我一边道歉一边东挤西挤地挤出了人群。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又看见一副杂七八乱的场景,又是一阵苦恼。只见车俩歪七扭八地停在街道两旁,使得来往的车俩无法正常的通行。车鸣声连续不断,凛冽的寒风也在无情地呼啸着。我不禁身体一哆嗦,裹了裹身上的羽绒服……经过几番周折,我终于到找到了妈妈的车,我打开车门,一股暖气扑面而来,顿时感到十分温暖。虽是坐上了车,但街道仍是拥堵不堪,车子寸步难行。

望向外面,一片“狼藉”。

隐隐约约我看见了一个身穿绿衣,头戴黑帽身材高挑的人站在街中央不停地挥舞的双手。我不禁有些好奇,擦了擦车窗才看清楚,原来是交警他身穿制服雨衣,头戴着警帽,站在街中央。面对着熙熙攘攘的车辆和人群,他从容不迫地指挥着他身子站的笔挺,宛如一棵青松,目光紧紧跟随着流动的车群,两手还不停地挥舞着,左右左右、停、前进……时不时地拿起胸前的哨子,吹出响亮的声音,对比哄乱的.车海,显得格外的清脆悦耳……终于车子可以向前移动了,但没行多远又停了下来。正好停在交警的正前方,雪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警服,我透过窗子看着他那张年轻英气的脸。不时有几雪花调皮落在他的鼻头和脸颊,把他冻得通红。眉毛上、睫毛上无不是雪水的痕迹。但他依旧一丝不苟,严谨认真,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也许是我的视线太过于炽热,使他察觉到了我,冲着我微微一笑,那笑容只停留在那一刹那,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离开了学校,交警的身影渐渐模糊,渐渐的,只能看见在车灯下,璀璨炫目的星星点点。

忘记作文500字 篇3

一场梦,梦醒一切都化为虚无,你我的相遇只能当作一次回忆。——题记

聚和散,只是一瞬间,但给人留下的伤痛却是无法弥补的,时间会让你变的更加沧桑,让你记住这段伤心的往事。就如漆黑的夜空,没有一丝的星光,独自一人走在小路上,不知道终点要到哪,就这么彳亍着。

昏暗的路灯照耀着路面,路上却空无一人,夜晚中的宁静,和远处的流水声,这一切显现出城市的安宁。谁又知道我内心的痛苦,情是一杯泛着苦涩的茶,品的第一口,是苦涩的味道,使你深深的记住她,第二次的时候是有一丝醇厚的韵味在里面,让你爱上她,不能忘怀。突然之间又想到你的样子,一念执,千种断情苦,再也难见到你。回忆总是在我不经意之间触痛我的神经,又有谁懂得相似之苦呢,只不过是抒发感慨罢了。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为情所困,又有多少人为情生,为情死。滚滚红尘中谁是我的伴侣,陪我走完这一生。

一瞬间,爱上你,然后,用一生去忘记。虽然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却要承受这无尽的痛苦。

曾认为爱情是美好的,没想到时间会如此的残忍,把一切都变成了回忆,时间永远的定格在这一刻,留下,还是离开。留下只会给我带来伤痛,但我总是忘不掉我们曾经相遇的地方。片片红叶被风无情的吹落,心中残情殇,苦缘余念想。

忘不掉的你,和我一起走,去那未知的远方。

情只会给人留下伤痛,过后将是。

上一篇: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下一篇:内部资料 文秘基础知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