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总代理合同(精选8篇)
网络总代理合同 篇1
本着诚信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合作,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甲方)将“网络电话”在 区域内的网上经销权授予(简称乙方).一、甲方责任及义务
乙方享有在代理区域内网上独家销售权,甲方保证不向乙方代理区域内以任何形式发放网上经销权.甲方保证网电的性能以及质量,达到网电说明书上提供的技术标准及要求.甲方有义务按时,按量提供网电给乙方,甲方在网电短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乙方的供货.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其网上代理区域内直接同甲方联系的用户信息资料.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乙方网上经销所在地为 ,加盟等级 ,购入价为 ,长途时段首次购买额为.2,乙方首次必须购买 分钟,以后每月购买 分钟.如果某一个月不购买或未达到标准购买量,本合同自动失效.3,乙方有义务进行网电咨询,介绍等服务,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4,乙方不得销售其他品牌的网络电话.5,乙方若违反以上任何一项,甲方有权撤消网上总代理资格.三,公司给予总经销的权利
在该区域的网上独家销售权.强势的网络广告支持.免费提供三套群发软件(邮件群发,qq群发,ip群发),按级别配送测试卡(开户卡).四,违约责任:总体按经济合同法处理
1,双方发生经济纠纷,甲方,乙方必须在甲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2,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不属违约,双方均不承担责任.五,合同期限:本合同期限的有效期为两年,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贰日内汇款生效.六,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七,本合同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效力,甲,乙双方各执壹份.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字: 签字:
签约日期: 签约日期:
网络总代理合同 篇2
在建筑工程领域, 业主与承包商两大主体, 从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 更多的是对立而非合作的关系。然而工程的高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完成离不开业主与承包商的有效合作, 而只有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 为双方的合作打下基础。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合同, 业主正是通过各种激励合同来激励承包商, 使其在满足业主利益的同时, 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合作双赢的效果。
在众多合同形式中, 学者们普遍认为成本加激励费 (cost-plus-incentive-fee, CPIF) 合同是对承包商进行激励的较好选择, 它不仅规定了合同双方的责任、义务, 而且决定了利益、风险的分配和激励的效果[1]。Kamal[2]从风险分担的角度就CPIF合同对承包商的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陈偲苑[3]将工程成本、工期、质量三者作为CPIF合同的激励因素, 建立业主与承包商的主从递阶决策模型, 研究了对承包商的激励;T.C.Berends[4]讨论了CPIF合同中的最大激励费和激励系数, 建立了业主对承包商的激励机制。
当然, 也有很多学者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建筑工程领域的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朱冰[5]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在建设期业主对承包商的激励问题;李丽君[6]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工程成本的控制问题。然而少有学者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具体的工程激励合同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 本文将用委托代理理论来研究CPIF合同, 着重解决CPIF合同中的激励系数以及最大激励费问题。
2 CPIF合同
CPIF合同是一种委托合同, 其模式下合同价格由成本、酬金、激励费三部分组成。成本部分包括人员费用、管理费用、办公费用、税金等, 业主需对项目管理承包商用于项目的实际费用予以实报实销。酬金和激励费构成了承包商的利润, 其中酬金部分是固定的, 它在合同签订时已经确定,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随实际项目费用的增减而变动, 激励费部分则要视项目实际完成情况而定, 一般是在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等达到的前提下, 当项目实际费用低于项目目标费用时, 将激励费与项目实际费用挂钩, 按照事先合同中约定的分享比例, 业主和承包商分享节约费用。同时, 合同设置一个对承包商激励费的封顶值, 而当实际费用超出项目目标费用时, 业主承担超支风险, 承包商的利润只有固定酬金。CPIF合同价格的表达为:
式中, C为承包商最终获得的工程费用;Ca为实际成本支出;f1为固定酬金部分;Cb为预算成本;α为承包商分享的项目费用节约百分比系数, 即激励系数。其中f1+α (Cb-Ca) 是承包商的利润 (f) 部分, 若假设合同中约定激励费部分的最大值为f2max=α (Cb-Ca) , 那么CPIF合同中承包商的利润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为:
CPIF合同下承包商的利润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个成本加激励费合同有效力的关键因素就是Cb的设置既有挑战性也要有现实性[3]。然而, Cb作为预算成本, 随各个项目内容的不同而完全不同, 难以也无需统一化, 而α与f2max作为合同中的两大参数, 合理地确定其数值, 既能保证业主的合理利益, 也能确保合同的激励效果。
3 委托代理模型
3.1 模型的建立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在工程建设方面没有私人信息的业主是委托人, 拥有私人信息的承包商是代理人。在CPIF合同下, 假设工程成本的差值 (Cb-Ca) 是由承包商的努力 (e) 与工程本身的不确定性 (θ) 共同决定的, 即Cb-Ca=e+θ。这里e是指承包商在追求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所付出的努力,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承包商不可能一直努力或一直不努力, 因此假定e为一维连续变量;θ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当时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地理气候条件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制约给工程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 假设θ服从均值为0, 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另外, 在当前建筑市场属于买方市场情况下, 假设业主是风险中性的, 承包商是风险规避的;假设承包商努力成本C (e) 可以等价于货币成本, 且C (e) =me2/2, 其中m>0, 表示承包商努力对成本影响, m越大则同样努力对成本影响就越大, 这个函数既满足成本递增的条件, 同时也反映了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
记业主的收益为v, 那么在CPIF合同下有v=R-[Ca+f1+α (Cb-Ca) ], 其中R是工程完工后对业主的价值;记承包商的收益为w, 那么在CPIF合同下有w=C-C (e) -Ca=Ca+f1+α (Cb-Ca) -me2/2-Ca, 即承包商的收益是合同支付扣除努力成本以及工程实体的实际成本。对于风险中性的业主而言, 其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
对于风险规避的承包商而言, 假设其效用函数具有不变的绝对风险规避特征, 即u=-exp (-ρw) , 其中ρ是绝对风险规避度量, 那么承包商的确定等价性收入TCE为[7]:
承包商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Eu等价于最大化 (4) 式中的确定等价性收入。在委托代理理论中, 作为委托人的业主选择激励合同的目的是最大化自身的期望收益, 作为代理人的承包商在接受合同时面临参与约束与激励约束:参与约束 (IR) 要求其期望效用不小于保留收入水平 (假设其值为) , 激励约束 (IC) 使得承包商选择能使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努力水平。
因此在CPIF合同下业主与承包商的委托代理模型可表示为:
3.2 模型求解
因为承包商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Eu等价于最大化 (4) 式中的确定等价性收入, 在式 (4) 中对e求导可得IC的结果为:e=α/m;对于IR, 业主的支付只要使得承包商的期望收益不小于其保留收入即可, 没有必要支付承包商更多, 因此式 (5) 取等号。将e=α/m与取等号的IR代入目标函数Ev, 那么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式 (7) 对α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0, 即可得在CPIF合同下使业主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最优激励系数, 将α与e的值代入Eu可得CPIF合同下业主的期望收益最大值为:
若业主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不进行任何激励, 即在CPIF合同中α=0, 此时CPIF合同的表达式退化为C=Ca+f1, 此时对承包商而言, 付出努力其收入不会增加, 但是会有努力成本, 承包商的期望效用降低, 因此承包商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努力, 此时e=0。记业主的期望效用为E′v, 则有:
那么业主采用CPIF合同的激励成果可表示为:
对业主而言, 采用激励合同的目的是在工期、质量满足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降低投资, 由式 (10) 可知, 相对于不采用任何激励手段, 业主采用CPIF合同的激励成果相当于节约了投资, 那么在CPIF合同下业主能给承包商的最大激励费不会超过ΔEv, 否则业主宁愿不采用任何激励手段, 由此得激励费的上限值以及承包商能得到最大激励费时实际成本边界值为:
根据以上在CPIF合同下, 对业主与承包商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结果, CPIF合同中承包商的利润f1+α (Cb-Ca) 与实际成本Ca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3.3 模型结果分析
由可知承包商越是害怕努力工作 (m值越大) , 承包商越是风险规避 (ρ越大) , 工程本身的不确定性越大 (σ2越大) , 承包商从项目费用节约中分享的百分比就应越低。从式 (11) 可以看出承包商越是害怕努力工作 (m值越大) , 其能获得的最大激励费越小。对式 (11) 求坠f2max/坠σ2=ρ (1-mρσ2) / (1+mρσ2) 3, 那么若1-mρσ2>0, 则f2max是σ2的递增函数;若1-mρσ2<0, 则f2max是σ2递减函数。在式 (11) 中, ρ与σ2的数学性质一样, 即1-mρσ2>0时, 承包商越是风险规避, 工程成本的不确定性越大, 最大激励费设置该越大;1-mρσ2<0时, 承包商越是风险规避, 工程成本的不确定性越大, 最大激励费设置该越小。对于承包商能得到最大激励费时的实际成本边界值, 由式 (12) 中后半部分求坠知, 此边界值是m的递增函数, 是ρ与σ2的递减函数, 意味着承包商越是害怕努力工作, 边界值越大, 与预算成本差值越小, 承包商得到最大激励费越容易;承包商越是风险规避, 工程成本的不确定性越大, 此边界值越小, 与预算成本差值越大, 承包商得到最大激励费越困难。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见表1。
4 结论
业主与承包商签订带有激励性质的CPIF合同, 其目的是与承包商共同分享工程节约成本, 以此来激励承包商满足业主节约投资的目的, 同时实现自身利润的增加, 使双方从经济利益对立的关系通过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而CPIF合同中的激励系数α与最大激励费f2max两大参数的合理确定将直接影响着激励效果。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 得到了CPIF合同中α与f2max的计算式, 并分析了承包商努力对其成本的影响 (m) 、承包商的风险规避程度 (ρ) 以及工程成本的不确定性 (σ2) 三者如何影响α、f2max以及承包商得到最大激励费时实际成本边界值, 其中σ2的值根据工程的不同而不同, m与ρ的值则是根据承包商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业主在设计CPIF合同中相关参数时, 不但要考虑工程本身的情况, 还需要考虑承包商的情况, 从而保证激励合同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 合理有效的激励能使业主与承包商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促进项目的成功。成本加激励费 (cost-plus-incentive-fee, CPIF) 合同是一种激励合同, 如何确定其中各参数的取值将直接影响激励效果。本文通过建立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确定了CPIF合同中激励系数与最大激励费两大参数的取值, 构建了合同中承包商利润与其实际成本的具体关系图, 并分析了不同的工程以及不同的承包商是如何影响合同中参数取值的, 认为业主设计CPIF合同时不但要考虑工程因素, 还需要考虑承包商的因素。
关键词:激励,CPIF合同,委托代理,最大激励费
参考文献
[1]赵振宇, 谢铁军, 刘睿.工程项目成本加成合同激励模型研究[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2005.
[2]Kamal M Al-Subhi Al-Harbi.Sharing Fractions in Cost-plus-incentive-fee Con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8, 16 (2) :73-80.
[3]陈偲苑,张巍.建设工程最优激励合同机制的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2 (1) :171-173.
[4]T C Berends.Cost Plus Incentive Fee Contracting:Experiences and Stru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0, 18 (3) :165-171.
[5]朱冰, 李启明.信息不对称下工程建设期道德风险模型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 27 (4) :102-105.
[6]李丽君, 黄小原.委托代理理论方法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3 (10) :937-939.
海运代理合同条款不该模糊 篇3
货运纠纷源于角色模糊
在海上货运代理合同中,产生纠纷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没有明确定位各自的角色,尤其是货运代理公司的角色。货主与货运代理公司的相互关系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常意义上的代理;第二是作为无船承运人的代理;第三是居间。
作为通常意义上的代理,货代公司只是货主的一个代理人,代表货主行为,即直接代理。此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通常也就是货主,代理人不直接对船方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合同相对性,即代理公司签订的货物运输合同只约束船公司和货主。
当货代公司作为无船承运人出现的时候,他和货主签订的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而不再是货代合同。这时,事实上它代替了船运公司的角色。作为货运合同的一方,在货物发生缺损,货物未按约定时间到达目的港,以及货主收不到货款时,货主都可以直接找到货运代理公司,追究其相关违约责任。
在居间的情况下,货代公司只是作为一个中间人。这时,货代公司事实上已经不是在扮演其本身特有的角色,他在为双方(货主与船运公司)提供了交易合作平台,收取一定佣金之后就会全身而退。之后,货主与船运公司发生的任何纠纷均与它无关。事实上,在国际海运中货代公司以这种身份出现的情况比较少。
实践中,货代公司在海运合同中经常模糊彼此关系,导致权利义务不清,容易发生纠纷。究其原因,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姚洪军律师告诉记者,一方面原因是利益的驱使,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海运代理条例》规定,货代公司需要缴纳80万元的保证金才可以具有无船承运人资格,有些货代公司出于利益的考虑,在没有缴纳押金的情况下往往也冒称自己是无船承运人,从而享受无船承运人的相关权益;另一方面是出于侥幸心理,国家目前对海运代理方面的管制不是很严格,货代公司基于这种情况,认为游走于一般代理人与无船承运人之间更有利于他们应对相关当事人;还有就是有些货代公司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因而在操作中出现误差。
这种角色的模糊事实上会给货代公司在后续事务中带来很多麻烦。在一般代理与无船承运人两者之间游走,很可能会使货运代理合同的效力产生质疑,因为它一边接受货主货物交给船方,另一方面又代表船方来接受货物,向双方收取佣金,按照国家《合同法》的规定,这种双方代理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被认定为双方代理,合同就无效,货代公司将会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另外,货代公司的这种角色模糊会表现在相关货运单据上。比如,用自己格式文本做的提单或托运单,标注自己是代理人等,如果发生纠纷到了法院,法院的认定就会出现分歧。因为货代公司如果出具自己格式文本的货运单据,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可以认定他为承运人,但他又在单据上标注自己是代理人,这会让货代公司在庭审中举证证明自身身份时陷入困境。这种角色的模糊,导致货代公司在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货代公司对角色定位须明确
事实上,在海运代理合同中,明确各方的角色定位是很重要的,同时它也是合同各方防范潜在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不管是货主还是买主,在国际贸易当中都有很多风险。在发生这种风险时,因为货主距离国内的货运代理公司比较近,容易接触,所以,一旦发生纠纷,货主很容易想到货代公司。因此货运代理公司在和货主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能在两个身份之间摇摆不定。即使在明确规定的角色内,货代公司也应该尽量让自身的权利义务更加明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在采访中,姚律师举了一个例子。
某货代公司接受货主委托,为其代理四票货物自上海至埃及塞得港的出口运输业务,约定由货主向货代支付运费。货代公司办理托运后,船方签发了4 份海运提单,交给货代公司,但货主未向货代公司明示索取单据。之后,货主在货物贸易合同方面遇到障碍,双方协商未果,货物滞留在目的港,与此同时,货代公司向货主催讨运费。但货主认为,货代公司收取运费表明它是无船承运人,同时,货代公司没有主动交付单据,导致收货人无法提货,自己则无法收到货款,因此要求赔偿,诉诸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约定货主公司向货代公司支付运费,但是并不因此改变代理合同的性质。货代公司作为一个合格的货运代理人,在拿到有关货物的出运单证后,应根据诚信、善意履行合同的原则,主动向货主交付有关货运单证,或通知托运人前来领取上述单证。货代公司明知货运单证滞留在自己手中会导致收货人无法提货,并将由此造成一系列损害后果,仍将货运单证控制在自己手中,从而在客观上促成了货主损失的产生。因此,货代公司应对货主的损失承担不当占有引起的赔偿责任。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出现纠纷的关键就是货代公司对自己身份以及权利义务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货代公司一旦被货主告上了法庭后,导致其对案件的预期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作为一个货代公司,首先应该跟货主明确其是一般代理人,还是无船承运人;其次,更应该确定自己在这一身份下应该履行什么义务以及享有哪些权利,只有明白了自己的权利义务,才能够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规避相应的风险。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总之,在签订海运合同中,双方应该本着诚信的原则。因为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说,发展应该是共赢的,不可能靠暂时欺诈获得利益。目前,我国加入WTO已经6年了,国外的代理公司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国外的代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时间比较长,对市场的诚信度比较看重,且资金雄厚,对风险的控制更加完善,在市场中形象较好。在这种环境下,更要求国内的代理公司以诚信为本,切莫投机取巧。实际上,投机取巧的成本是很大的。
姚律师告诉记者,货代公司应该根据目前的两种货代形式,分别作出操作的指引,包括合同的签订,单证的处理,资金的流程等等,来规避自身的风险。而就货主来说,选择货代公司应该根据其诚信度、实力,以及以前的货代案例,来了解相关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双方应尽量细化货代合同,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即使在发生纠纷时也可做到有据可依。
网络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篇4
网络销售代理合同样本一
甲方名称:
乙方名称:
英文名称:
协议编号: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共同友好协商,就乙方与甲方的业务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概述:
甲乙双方各自作为独立的合同一方。
甲方提供网络服务器(服务器配置应在PIII1G、512M、40G以上),从事提供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企业邮箱、在线推广等服务,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乙方从甲方代理相应的服务提供给第三方,并支付给甲方由甲乙双方商定的代理合作费用。
甲乙双方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甲乙双方可与客户签订合同并保证甲乙双方利益,负责确保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如果甲乙双方或甲乙双方的客户违反合约或违法,甲乙双方均有权终止服务。
二、甲方权益责任
1、甲方向乙方提供的单台服务器带宽不低于100M接入标准,机房的主干网接入带宽不低于2G接入标准,甲方需确保服务器的高速及安全的运行。
2、甲方有义务为乙方提供国际及国内域名注册服务。
3、甲方有义务支持乙方为客户提供有偿技术支持与培训,其中包括信息管理员培训,网页制作设计员培训等。
4、甲方向乙方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各项产品的售后服务由相应产品的服务合同规定,非特殊情况下,甲方的售后服务只对乙方,不直接面向乙方的客户。
5、甲方无权监督乙方对客户的报价。
6、对于乙方与其客户之间的纠纷、争议、侵权、违约责任等,均由乙方与客户自行解决,甲方不介入乙方与其客的纠纷、争议等,也不对其客户的任何损失负责。
7、甲方应在帐户到期前及时向乙方发出帐单及催款通知。
8、甲方可参照乙方提供网络应用软件的报价运作,如果市场及多方面因素需要,可双方商议后定价。
三、乙方权益及责任
1、乙方应提交基本的合法有效证件,法人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机构或团体提交相应有效证件。
2、乙方向客户提供所代理的产品和服务,自行负责开拓市场与发展客户,在代理业务中保证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得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客户及甲方的利益和声誉。
3、乙方可参照甲方的市场建议报价运作,如果市场及多方面因素需要,可另行定价.4、对客户空间的内容无权以任何形式进行干预,如有纠纷可由甲方来协调。
5、乙方的虚拟主机和在线推广业务从市场价与代理报价差额,直接取得合理利润。
6、乙方应及时为所代理的产品和服务付款及续费,乙方未按时付款或未及时续费所造成的服务被停止或数据被删除损失,皆由乙方自行负责。
7、乙方应及时支付给甲方域名注册及虚拟主机的租用费用,如对所需支付费用有疑问,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查实要求。
8、本协议有效期内及本协议终止或者解除后,乙方承诺不向与甲方构成商业竞争关系的企业、商业机构或者组织提供有关乙方业务、技术等一切相关信息或者资料,否则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合作业务内容(合作价格见附件)
五、结算方式
1、乙方成为甲方代理商的最低预付金额是1000元人民币,乙方在向甲方委托首次业务之前,须将至少1000元人民币以有效方式汇到甲方的银行账号,之后发生的业务逐笔从其中扣除。
2、甲方在收到乙方款项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将发票寄出给乙方,并做相应的预付款确认,以保证乙方正常的后续服务工作。该预付款供产品和服务消费使用,不可移作它用,亦不退还。
3、乙方向虚拟主机和在线推广等用户出据发票,甲方按乙方交付给甲方实际服务费向乙方出据发票。
4、如乙方在甲方的预付款余额因抵扣代理费而不足200元时,乙方应在五个工作日内补足。
六、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在业务合作范围内所提供的服务和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本协议上的条例执行。如果甲乙双方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原价的双倍赔偿。
2、甲乙双方在合作业务内容及价格发生改变,双方应将提前15天通知并协商。否则在没被通知期间的业务按原制定价格和内容执行。
3、乙方按虚拟主机合作报价交付给甲方服务费后,甲方必须按照协议规定,在当日内开通此项服务。如果违约按照1天付此项业务费用5%的违约金。
4、甲方在解决乙方虚拟主机和企业邮箱(新浪邮箱除外)的问题时没有按时完成,或遭到乙方虚拟主机和企业邮箱客户投诉并造成客户损失的每次甲方要向乙方付此项业务费用5%的违约金。
七、非担保条款:
甲乙双方不担保所有任何快速或有特殊商业目地的服务,如客户有任何文件丢失,传输错误,数据丢失及时间延误的情况,甲乙双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使得本服务条款的履行不可能、不必要或者无意义的,遭受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的一方不承担责任。
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是指不能预见、不能克服并不能避免且对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造成重大影响的客观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瘟疫流行等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政府行为、电信网络问题、黑客的非法攻击等等。
八、协议终止
本协在下述情形下解除,提出解除协议的一方应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
2、本合同期限届满,双方未续签的。
3、由于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继续履行没有必要,双方均可要求解除。
4、一方明确表示其将不履行义务或以行动表示其将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5、因本协议一方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困难、濒临破产进入法定整顿期或者被清算,任一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6、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发生变化,本协议应变更相关内容;订立本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议无法履行的,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或者终止协议的履行。
7、一方未履行或违反依据本合所应承担的义务,经另一方给予一定期限仍不履行义务或不予采取补救措施,致使另一方依据本合同的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合同继续履行没有必要,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双方依据本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一方在合同解除前应履行的义务仍需履行。除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致使同解除的情形外,引起合同解除事由的一方应赔偿因合同解除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九、有关本协议及有效期
本协议有效期为二年,自20xx日至20xx日。
本协议代表双方的共同利益,一切疑难纠纷以本协议为主,本协议高于其它相违的书面或口头协议。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经签字、盖章后生效,两份协议具同等效力。
除非双方另有明确规定,本合同传真件有效。
网络销售代理合同样本二
合同编号:
卖方:
买方:
为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买卖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一、货物的名称、数量及价格:见附件
二、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参照ibm公司的相关产品技术标准
三、接货单位(人):
卖方指定本合同项下的货物的接货单位为:
地址:
四、联系人:
传真:
联系电话:
五、交货的时间及地点、方式及相关费用的承担:
1、交货时间:
2、交货地点:
3、运输费用:由
方承担
六、合同总金额:rmb:
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
七、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
交货当日内,买方向卖方支付全部合同金额即:rmb:
八、货物的验收;
自产品交货后三日内,买方应依照双方在本合同中约定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应即向卖方提出书面异议,并在提出书面异议后三日内向卖方提供有关技术部门的检测报告。卖方应在接到异议及检测报告后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直至验收合格。在产品交付后三日内,卖方未收到异议或虽收到异议但未在指定期限内收到检测报告的,视为产品通过验收。
九、接收与异议:
如买方指定由接货单位(人)接收货物,则买方同意对接货单位提出的接收、拒收、书面拒收意见等行为负责。
采用送货上门和自提方式交货的,在交付产品时,接货单位(人)应对产品品牌、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进行检查;对于符合合同规定的,接货单位(人)应当签收。对于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买方可以拒收,并书面说明拒收的理由。对于以送货上门方式交货,买方依照约定拒收的产品,需要由买方保管的,买方应负责保管。
采用代办托运方式交货的,买方对产品、规格型号、数量有异议的,应自产品运到之日起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卖方提出。
买方因使用、保管、保养不善等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的,不得提出异议。
上述拒收或异议属于卖方责任的,由卖方负责更换或补齐。
十、合同的生效和变更: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时生效,在合同执行期内,买卖双方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如一方确需变更合同,需经另一方书面同意,并就变更事项达成一致意见,方可变更。如若双方就变更事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提议变更方仍应依本合同约定,继续履行,否则视为违约。
十三、争议的解决;
在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双方如若发生争议,应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意一方均可向卖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四、其他:
按本合同规定应该偿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及各种经济损失,应当在明确责任后十日内支付给对方,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本合同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卖方:
买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号:
帐号:
地址:
地址:
****年**月**日
****年**月**日
网络销售代理合同样本三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简称乙方)
经双方确认:甲方开发的奇石系工艺品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一,甲方委托项目:1乙方在国内外的相干网站上进行工艺品的宣传推广和代理销售。
2宣传推广免费,代理销售费一般为20--30%
3订货及供货,付款方式和运输方式,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均按市场正常约定。
二,乙方承诺:1乙方接受甲方授权后,将集中力量,尽快地在所代理的区域内建立起有效的网络销售体系。
2订货及供货,付款方式和运输方式,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具体操作细节依照甲乙双方拟定的订购合同。
三,补充说明
四,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如遇不可抗力的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由各方自负,与对方无关。
五、本合同在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暂定一年,未尽事宜,甲乙双方随时协商解决。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同具法律效果。
甲方:
代表签名及盖(公司)章
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名
网络销售代理合同优秀范本 篇5
开 户 行:工商银行祥云县支行 帐号:4620 9200 0289 10 户 名:祥云岩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乙 方(区域‘网络’代理人): 乙方代表: 身份证号: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就乙方区域(网络)销售代理甲方 森冠牌系列松花粉产品进行区域(网络)营销的相关事宜,订立如下合同条款,以兹共同恪守履行。 一、代理产品
1、乙方代理销售甲方的产品为:森冠牌松花粉系列。 二、代理权限
1、甲方授权乙方为 地区区域(网络)销售代理商,负责本区相关的销售洽谈。 2、乙方负责为甲方提供代理区域销售的信息,由甲方在确认货款到账后给客户发货。 3、乙方在代理经营甲方产品的同时,必须禁止经营其他对甲方有竞争有冲击的同类产品。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4、若乙方操作违规,甲方有权进行劝导,若造成严重后果,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相关法律责任并收回代理权。 三、代理期限
1、本合同的代理期限为_壹_年,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_20 年_ 月_ 日止,双方根据本合同的约定提前终止或续期。
2、乙方要求对本合同续期或者解约的,应至少在本合同期限届满前 1个月向甲方书面提出。甲方同意后,与乙方签订续期或者解约合同。
3、甲、乙双方约定,在本合同期限届满时,乙方满足以下条件可以续约: (1)较好地履行了本合同的义务,没有发生过违约行为; (2)已经向甲方支付了全部商品款项; 四、代理商品价格
1、配送价格:甲方向乙方统一配送产品的价格。若购买者给付货品运费,甲方按市场价的4折供货,若需甲方给付货品运费,甲方按市场价的 折供货。
2、销售价格:乙方应当按照甲方规定的零售价格销售产品。乙方不得擅自调整规定的产品销售价格或以收取其他无理费用等方式变相加价。如果甲方建议(规定)的零售价格不符合市场情况,乙方需调整销售价格时,应当向甲方报告。甲方应当根据系统的统一性要求和乙方的市场情况综合考虑,作出调整价格的决定。 五、商情报告
乙方有权接受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和申诉,并及时通知甲方,以关注甲方的切身利益为宜。 六、监督及售后服务
1、甲方应当在不影响乙方正常营业的前提下,定期或不定期对乙方的经营活动进行辅导、检查。乙方应当遵循甲方或其委派的督导员在经营过程中的建议和指导。
2、售后服务工作由甲方进行处理。
3、下订单时,由乙方注好客户的收货地址,支付好相关款项,由甲方直接给乙方的客户发货,发货人名字、电话等信息一律留乙方的,不留任何关于甲方公司的信息。 七:退换货政策:
以下情况我们将为您办理换货:
1.发货错误:收到的商品与所订货物不同; 2.所收到商品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3.调换货期限:所订商品有质量问题,请在货到三天内用快邮发回(以发货邮戳为准),我们将及时调换
(注:商品调换需提前联系工作人员,请用户在收到货后立即验货,并在三天内和我们联系确认,否则将不保证成功换货);所调换商品要求具备:商品完整的外包装、配件、调换货原因的说明。
4.如因商品质量问题所产生的退换货,运费由本公司承担,不接受到付,按照正常价格补入货款。以下情况不属于可退换范围: 1.因顾客主观原因的退换货要求。 2.退回商品影响第二次销售。
4.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坏;
5.客户在退换货之前未与我们提前取得联系; 6.下单错误。从签收日起算,7日内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无条件包退换。 八、合同变更
1、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甲方有权对本合同进行适当变更,但变更必须是善意与合理的,且不得与主合同及合同附件中的附属协议的内容相抵触。
2、甲方应当将合同变更的原因、可行性及有关事项,在规定的变更时间前__7__天内告知乙方。
3、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合同。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九、合同终止
1、本合同因下列情况而终止:
(1)合同期限届满,甲乙双方不再续签本合同; (2)甲乙双方通过书面协议解除本合同; (3)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4)在合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
(5)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6)当事人有其他违约或违法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7)法院、政府等行政行为要求代理商终止营业;。 十、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未尽事宜或条款内容不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本合同的原则、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及关联条款的内容,按照通常理解对本合同作出合理解释。该解释具有约束力,除非解释与法律或本合同相抵触。 十一、合同的效力
本合同自双方或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为1年,自_20诉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本合同正本一式2份,双方各执1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签约时间: 签约地点: 附件:产品代理价格
祥云岩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森冠牌松花粉价格表
乙方(盖章):
代 表 人:
甲方(盖章):祥云岩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代理合同 篇6
本合同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由下列双方共同签订:
根据____________法律登记注册的×××甲有限公司,其地址________(以下称“委托人”),与根据________法律登记注册的×××乙有限公司,其地址________(以下称“总代理人”)。
鉴于:
委托人欲从____________×××丙有限公司(以下称卖方)引进________技术。委托人及总代理人双方同意,由委托人指定的总代理人系独家全权代表,委托人授权其代表可根据本协议所列的条款和条件,与卖方洽谈欲引进技术的价格及其他有关事项。
兹同意下列条款:
第二条 定义
2.1本合同内所有术语的意义,明确阐述如下:
“佣金”系按本协议所列的条款和条件由委托人按照6.1条款支付给总代理人的佣金。
“许可证协议”系指委托人与卖方所签订的技术转让或许可证协议,包括与技术有关的于任何时候所作的补充、修改和增补的技术、由卖方出售、转让该技术并向委托方予以报价。
“价格”系指委托人为引进该项技术而支付给卖方的款额。
2.2各条款所列的标题仅为醒目而用,对本合同的解释无影响。
第三条 总代理
3.1委托人指定总代理人为其独家全权总代理,并代表委托人与卖方洽谈引进该项技术应付的价款及有关许可证协议的条款和条件,以及代表委托人联系一切有关事项。为此,总代理人愿意接受此委托。
3.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委托人不得指定其他任何人为其代理人洽谈引进该项技术的价款及有关许可证协议的条款和条件或代表委托人联系有关任何事项。
3.3根据本合同,总代理人作为委托的独家全权代理,代表委托人洽谈许可证协议及引进该项技术之事宜,为此,一旦成交,委托人予以承认并生效。委托人与卖方洽谈该项技术的价格及其他条款和条件,经谈妥及各方当事人正式签署许可证协议及总代理取得佣金,代理关系终止。
3.4委托人指定总代理人为独家全权代理,代表委托人洽谈许可证协议及引进该项技术之事宜,本协议的委托人与总代理人不因此再成合股关系,总代理人亦不因此获得本协议指定范围外的代理权。
第四条 总代理人的职责
4.1于本合同期内总代理人:
(1)必须努力与卖方洽谈,向卖方取得最好的价格及最优惠的条款和条件,便于委托人获得该项技术的转让并尽快签订许可证协议。
(2)在洽谈转让及引进该项技术的过程中,总代理人与卖方洽谈中若出现任何争议、分歧或僵局,应立刻向委托人提供有关争议、分歧或僵局之详情并就此事与委托人磋商。
(3)应采取确实有效的办法为委托人取得该项技术并签订许可证协议。
4.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总代理人不得:
(1)除委托人指定的全权代理有关事项外,不得自命为委托人代理其他任何事项;或:
(2)以委托人的名义允诺或解决任何事宜,或以委托人的信用作担保,或代表委托人作出任何保证或陈述,或使委托人承担任何责任;或
(3)与卖方议定转让和获得该项技术的价格及有关条款和条件;或
(4)不论以任何方式从委托人处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皆属秘密,仅能为引进技术用,不得泄露。
第五条 委托人的职责
5.1当总代理人代表其委托人与卖方商定价格、条款和条件时,就有关问题提出要求时,委托人须立即向总代理人给予指示。
5.2委托人应及时满足总代理人的要求,向总代理人提供有关业务所需的信息,便于总代理人与卖方洽商转让和获得该项技术。
第六条 佣金
6.1委托人同意支付给总代理人价格总金额的百分之____(____%)的佣金。佣金于许可证签署之日以美元支付。
第七条 终止协议
7.1如遇下列任何条件或情况时,委托人须以书面方式通知总代理人;按合同规定总代理人不履行或不遵守其职责或义务时,或当收到委托人就总代理人不履行或不遵守其职责的通知后的三十(30)天内,仍置之不理,立刻终止本合同对代理人的委托。
7.2按照本合同规定期满或终止对总代理人的委托,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均不妨碍合同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7.3当届满和终止对总代理人的委托时,按下述条款办理:
(1)总代理人应立即将持有与委托人业务有关的票据、备忘录、记录稿件或其他文件交还给委托人。
(2)按照本合同规定,于终止对总代理人委托的五(5)天内,委托人将佣金(按6.1条规定应支付尚未付清的部分佣金)支付给代理人。
7.4按本合同规定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届满或终止对总代理人的委托,本协议仍然予以履行或遵守其条款,对各方均有约束力并付之实施。
第八条 分代理或转让
8.1非经委托人预先书面同意,总代理人不得将合同之任何义务或责任转让或转移给非经指定的分代理。不论是否经委托人同意,由总代理人委托的分代理,根据合同的规定,不得免除代理人的任何权利、义务或责任。
8.2非经总代理人预先书面同意,委托人不得将本合同规定的任何权利、义务或责任予以转让或转移给他人。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8.3本合同对委托人、总代理人及各方指定的继承人均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并确保实施。
第九条 修改
委托人与总代理人签订的委托引进技术合同,包括整个合同和备忘录,并将取代委托人与总代理人对该项引进技术以往的全部协议和安排,且后者自本合同签署之日起,即告终止。除非经本合同当事人签署的书面通知,否则本合同不得作任何修改和变更。
第十条 适用的法律
本合同的一切条款是根据签字时________现行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制订的。然而,在合同生效后,由于颁布了新的法律、法令、条例,或对原有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进行了修改,致使委托人和总代理人中任何一方的经济利益发生重大的变化,应及时协商,并对本合同的有关条款作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以维护委托人和总代理人在协议中的正常的经济权益。相关的合同样本·房地产代理合同·委托购房合同·财务代理委托合同·人事代理协议书·委托协议书·货物运输代理合同
第十一条 争议的解决
11.1在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执,首先应由委托人和总代理人友好协商解决。
11.2若协商不能解决,可在____调解,如调解无效,最终将在________根据国际的仲裁程序仲裁。
11.3在争执发生时及争执提交仲裁过程中,除所争执并提交仲裁的问题外,委托人和总代理人都必须按本合同的规定继续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
11.4仲裁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委托人和总代理人都有约束力。仲裁费(不包括各聘请律师的费用)由败诉方负担或仲裁机构裁决。
第十二条 语言
本合同以英文和中文书写,两种文字均为正式文本。
第十三条 通知
13.1凡有本合同的通知、请求或其他通讯往来,须以文字为准,可采用书信、电传、电报方式传递。
13.2凡有关通知、请求或其他书信往来,可用书信、电传、电报方式按对方所列地址寄至对方。
本合同的双方于首页所列日期签署,立此为据。
委托人:×××甲有限公司 总代理人:×××乙有限公司
有机蔬菜网络销售代理 篇7
关键词:有机蔬菜,营销模式,CSA模型,营销代理,网络营销
一、前言
有机蔬菜的概念:有机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 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种植有机蔬菜利润少投入大, 国内生产者大多选择放弃, 而不是规模化经营。不少业内人士指出, 有机蔬菜是大势所趋, 但尚需时日。
CSA模型介绍: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在当时这些国家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 都市人距离乡村和土地越来越远, 同时乡村衰败、农民难以获得维持生计的有尊严的收入。从那时开始, 一些农民和消费者主动连接起来, 建立了这种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为核心理念的“提携、互助”模式。消费者提前预付给农民一年的生产费用, 农民则以健康的生产方式生产, 双方都是健康生产的推动者。直到1986年, 美国的罗宾·范·恩女士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秉持这种理念的农场, 并将这种模式命名为社区支持农业 (CommunitySupported Agr icultur e, 简称CSA) 。[1]
二、有机蔬菜市场现状概述
(一) 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组成
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企职员占了86%, 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呈正比关系。因此, 此消费群体多为社会收入水平中上等的居民, 在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关注到养身与身体健康方面。
(二) 对相关产品区分困难
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种安全食品的区别的了解很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各占五分之一左右, 而比较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各占约三分之一。说明盲目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很少, 这与一年前报道的在北京和上海的有机蔬菜市场调研中大部分购买者都不太了解, 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结果相比, 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当然, 必须强调的是, 即使在这些认为自己很了解和比较了解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 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来。他们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 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等方面的知识几乎还是空白。所以, 实际上, 对有机产品不具备相当的辨别力对其销售产生的一定的困难, 以致消费者盲目购买, 花了同样多的钱没有得到相应满意的产品, 长此以往, 人们对此类有机有助健康的产品不再具备信任度和需求, 这是未来市场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即实现有机产品的认证, 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
(三) 购买有机蔬菜的频率
市场上的居民们表示, 其实人们对有机蔬菜产品是有相当大的需求和渴望的, 在价格能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产品信得过, 即得到有机认证, 或者变相让大家能够相信产品的培养、种植过程是相当严格符合相关国家要求的, 则表示愿意长期稳定购买。通过每周或每月的稳定配送, 或者在超市里特定区域购买有机产品。所以, 有机蔬菜是很容易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人群的。在保证有稳定消费群体的前提下, 人们会愿意保证有机食品的购买频率, 根据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决定。
(四) 对品种的选择和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
虽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只关心价格和需要, 并没有对某些品种提出特别的要求, 但对品种的多样性方面则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心理是, 凡是普通菜场上供应的蔬菜品种, 有机蔬菜也应该有, 这样的反应应该说是有机蔬菜市场发展初期的特定情况。因为有机即是要实现产品培育过程的严格操作, 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 则有些反季节蔬菜等是很难供应, 延及相关的水果等等产品, 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表明有机产品的市场的充满前景和挑战的, 在未来技术的研发过程中, 除了考虑生长过程的健康无化肥培育, 还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三、当前面对的问题
销售渠道方面, 有机蔬菜的销售去向到底是哪里, 有人说, 高收入阶层的人们, 其实答案是不对的。现在又多少普通老百姓也想吃上放心菜, 就连大街上的阿姨买菜的时候都问这问那, 有没有打农药啊, 等等。甚至有些都不敢吃。让每个人吃上放心的蔬菜, 我想这是大多数蔬菜农想看到的。所以, 当技术水平走过生命周期中研发这一阶段后, 要逐步实现在市场的推广普及, 真正惠及到每家每户每位居民, 通过大量销售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 作为供应方, 在生产培育过程销售过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后, 能实现生产企业的大规模盈利, 以此, 达到消费者生产者彼此的效益最大化。
销售模式方面一直都较为传统, 所以难以实现销量的真正提高, 大家都听过报道一些蔬菜中介商在蔬菜农那收购, 几毛钱一斤弄到城里就提高了好几倍, 甚至有些人还会弄假, 传统的销售模式必须被淘汰。现在科技发达, 通过网络就可以买的自己想要的东西, 通过手机点一点也可以实现购物, 有机蔬菜走向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 可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人们在网上可以直接得到蔬菜园中产品的信息, 并进行选择购买, 付款后第一时间就可以将有机产品包装处理后进入物流领域, 进而送到消费者手中。
CSA模式存在的问题, 取消中间环节, 让买卖双方面对面的CSA模式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对此, 国内第一家CSA农场———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目前算是粗放的CSA模式, 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起码还有三道坎:一是寻找客户, 二是调整种植品种, 三要拥有配送能力。
四、建议选择方案———网络销售模式
代理网上销售有机蔬菜和大多数B2C购物一样, 包括网上购物-付款购买-物流配送-卖家收购确认等环节。但是, 与一般网络购物相比, 有机蔬菜作为一种日常食品, 其存在单品利润空间较低, 产品保质期短。不过, 从商业的角度看, 电子商务中网络销售理想的对象是日常必需品, 而其中居首位的就是食品。并且国内有机蔬菜类产品发展刚起步、销售范围窄、门店少等原因, 有机蔬菜网络营销将会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
网络营销模式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 做好目标客户定位———客户是谁, 他们在什么地方, 如何能找到他们;其次做好核心产品定位———做有机蔬菜的不只有一家, 你的优势是什么, 或者说如何能体现出你的有机蔬菜的差异化;最后做好营销方式的定位———发展渠道、代理商、批发商, 还是发展直销客户, 还是以分销为主直销为辅。
网络营销模式有以下优点:首先, 通过网络代理营销的方式, 降低了运行成本, 免去了超市中的进场费, 租用门面的费用, 还有聘请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其次, 有利于扩大销售渠道, 即使准确获得市场信息, 通过网络把有机蔬菜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 及时购物, 对产品全面了解。最后,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顾客第一时间在网上选择了购买的产品, 通过代理商确认支付后, 产品直接从生产地采摘, 配送, 通过物流发送至消费者手里, 比通过经销商或超市销售更能稳定产品的信誉, 便于控制市场。
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在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初期, 采取专卖店的形式销售有机食品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做可以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 降低有机食品的成本, 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兴趣和购买力。一方面, 有机食品的专卖店应当首先开设在知识层次和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居民区, 这样做有利于对有机食品的宣传, 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但有机食品不是“贵族食品”, 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消费者也对有机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要有机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 价格渐趋合理, 有机食品专卖店就可以逐渐向其他居民区扩展, 吸引和服务更多的消费者。当前, 有机食品在国内并不是很普及, 国内有机食品相关的宣传推广很少, 消费者了解此类产品的途径几乎是通过看到超市上的实品了解到。各社交媒体, 电视平台上其实并没有这类产品的广告宣传。养身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可是有机食品并没有被全部接受。所以, 政府很有必要积极参与促进社区相关产品的销售, 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让市民了解区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之间的区别, 有政府的作用扮演在当中, 可以更多的获得市民的信任, 促进有机食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譬如一些生产、加工、销售的优惠政策可一得到相当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 从消费者对有机蔬菜品种的需求上看, 消费者普遍反映品种不够, 因此, 有机食品的生产者和贸易者应当尽量扩大他们的生产和贸易品种, 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消费者的需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 人们接受有机食品需要一个过程, 毕竟有机食品是刚出来的新鲜事物, 人们只有在了解产品的性能、功用之后才会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来消费此类产品有机蔬菜口感的改善, 对其他有机食品也有借鉴意义, 只要掌握了原理, 积极实践, 其他有机食品也同样应该能够比常规食品的口感好。当蔬菜的口味初步获得认可后, 再扩大种植面积。在有机蔬菜基地内建设餐厅和休闲设施, 以农家乐的方式进行推广。同时, 产出的成品可以会在服务区进行试探性销售。当市场逐步认可有机产品, 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土地的转换期结束后, 将重新理顺机制, 成立专门的, 确定专门的品牌, 承担生产与管理工作, 促使合作方利益高度统一, 从而为正式的产业化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对产品制定周密的营销推广计划。通过便捷的物流配送渠道,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团购、超市零售、专卖零售等现代营销形式进行销售。未来在以上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 可以将向有机米、油、肉、水果、家禽等其他有机食品领域扩展, 扩大产品种类和产量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对于资本市场运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同时正考虑向产业基金和投融资机构转型。
总的说来, 获得适当的利润应该只是从事有机食品事业的目的之一, 而不是唯一。有机食品的生产者, 尤其是贸易者一定要处理好生产、消费与价格的关系, 从消费者的实际结构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考虑, 结合生产和运行成本, 合理定价。还要对有机食品价格在本地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最终定位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才能确保有机食品市场持久、稳定和健康地发展。达到经营者和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业务体系结构 篇8
文章从灵活提供业务的角度,在分析传统业务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移动代理的技术特征,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移动代理技术构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提供体系结构。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移动代理;移动通信网络;业务体系结构
ABSTRACT:
The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flexibly provide telecom services. Following the analys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and a discussion is made with empha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by using the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KEY WORDS:
NGN; Mobile ag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传统通信网业务体系结构是面向过程的。其业务控制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业务的分层结构和底层连接控制功能紧密关联。随着移动网的迅猛发展和个人通信需求的日益高涨,现有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在用户个人业务的灵活提供和配置、智能化以及网络融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传统的业务体系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其架构应能支持移动和固定网络的融合。任何新的网络结构和技术必须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丰富多彩的业务,网络的发展需要更加灵活方便的业务提供方式。虽然我们正在把面向对象业务建模、分布对象技术和开放业务体系结构(OSA)等新技术逐步引入业务提供领域,但还不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对业务提供的灵活性需要。
移动代理技术作为第3代分布计算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移动代理的移动性和智能性,可以构造出系统管理和配置方便、业务提供灵活、移动管理简单的新的网络业务体系结构。
1 网络业务体系结构的演进
在传统的智能网体系结构中,新业务的设计、开发、生成和部署都是基于业务无关构造块(SIB)模式的。SIB是标准化的可重用的功能块,在创建新业务时只需将所涉及到的SIB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组合起来,因此创建新业务时,可以在尽可能少地修改软件的前提下快速、灵活地创建新业务。然而SIB并不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的,而是面向过程的,它们虽然也能被重复利用和开发,但是由于它们自身的模块颗粒度过大,代码的重用率和可扩展性无法满足现在的业务设计和开发需要,新业务的生成周期比较长[1]。因此,业务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引入对象技术,使用面向对象的业务建模取代基于SIB的业务生成方式,这样开发出来的业务代码重用性比较高,而且也比较容易维护。
传统的智能网业务控制高度集中,业务控制逻辑驻留在少数业务控制点(SCP)上,所有业务都必须在SCP的控制下执行,SCP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而且,SCP和业务交换点(SSP)之间的通信均须通过七号信令网(SS7),一旦信令网出现故障,用户将无法使用智能网业务[2]。因此,业务体系结构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在网络中引入分布计算技术,由集中控制转化为分散控制。对象管理组织(OMG)制订的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规范作为分布对象的一个典型技术,在分布式环境中引入一种分布的、可互操作的对象机制,允许对对象的透明访问,从而使通信网具有异构网络环境互通、并发处理、负载平衡、故障恢复以及系统可扩展性等分布式系统服务机制。
传统网络业务大多是以垂直的综合方式开发的。在这种开发方式中,业务的分层结构是和底层连接控制功能缠绕在一起的。当要对这样的业务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优化时,往往相当复杂并且难以扩展和重用。未来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构建面向终端用户的、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业务平台,如何在各个网络发展阶段平滑地将各种业务快速引入到自己的网络中。因此,业务体系结构第3个发展趋势是在现有网络层和业务层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网络控制接口,以促进独立的第3方业务提供商的形成,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软交换网络和第3代移动通信网都十分重视业务体系结构的上述发展趋势,提出了分布式的开放架构。图1所示为3GPP提出的开放业务体系结构,它是第3代移动网络用于快速部署业务的开放业务平台,采用开放、分层的结构模型,实现业务与会话控制分离,以及会话控制与承载分离。OSA着眼于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希望通过将业务部署与底层网络的分离,使第3方业务提供商有机会参与竞争,有利于多厂商互通和快速地部署新业务。OSA实现方式是向业务提供商提供一种开放、标准、统一的网络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这些API,业务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利用承载网络的业务能力,如呼叫控制能力、用户信息查询能力等,而又不必了解承载网络信令细节,从而形成灵活的业务加载手段。移动运营者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在网络提供的开放业务平台上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灵活业务,从而满足移动用户的更高要求。
2 移动代理技术
代理指信息世界中具有一定程度智能、能够代表用户自治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实体,而移动代理指具有跨地址空间持续运行机制的代理,它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自主地从异构网络的一台主机迁移到另一台主机,并与其他代理或资源交互以完成其任务。移动代理技术是分布对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体[3,4]。
CORBA中的对象是静止的,并且缺乏足够的智能,不利于动态多变的分布式环境。CORBA对象不能进行迁移,当我们需要一个CORBA对象服务时,必须建立连接,这将增加网络流量,在长时间对象交互时尤为如此。因此,单纯的CORBA技术在业务提供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业务配置方面尚无法满足通信运营商和移动用户的需求。而移动代理技术作为支持移动、拥有智能的第3代分布计算技术,可以为网络添加动态分布性能,更加方便地支持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的动态按需部署,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网的服务性能[5]。
移动代理技术改善了传统的对象技术和分布计算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移动代理的自治性、智能性和移动性,构建能够灵活提供业务、个性化定制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提供体系结构。
由于CORBA在电信界的广泛应用,因此在现有的CORBA为代表的分布处理环境(DPE)上架构移动代理环境(MAE),就可以为MAE上的代理传输、代理之间以及代理与非代理成分之间交互提供通信支持,这样可以综合利用这两种技术的优势。
如图2所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归属地网络、访问地网络和业务提供系统中都构建起移动代理环境,从而建立分布代理环境(DAE)后,就可以在全网中部署移动代理了。通过业务提供系统生成的新业务用移动代理的形式部署到网络中,用户也可以用移动代理的形式个性化自己的业务,以便按需下载新业务。
3 基于移动代理的下一代移动业务提供体系结构
根据上述思路,适用于移动通信网应用的基于移动代理的业务提供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网络模型各部分的移动代理环境内都运行着一套代理,这些代理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终端代理(TA)、用户代理(UA)、提供者代理(PA)、业务代理(SA)、位置管理代理(LMA)、网络能力代理(NCA)。另外,在归属地网络还有用户文档数据库。
用户文档数据库提供用户业务文档,如其所定制业务的业务属性描述、对每个业务的使用策略。用户文档数据还可以部分下载到TA或者UA内,从而在用户终端、访问地网络和归属地网络之间分配,建立起分布式用户轮廓。
TA位于用户终端,是用户与终端的一个接口。用户通过与驻留在终端上的TA交互,预览、定制新业务,发起、中止业务。TA描述终端设备的软硬件环境特征,用户及UA可以与TA交互以获取当前终端的能力,这样在业务定制阶段,可以根据终端的具体能力个性化用户所定制的业务。TA一般都可以有图形或文本界面,可以与UA通信或者加载某一具体业务的用户界面代理(UIA),从而能根据该业务的具体属性,动态调整对用户的界面。另外,用户经常使用并且不需要复杂网络资源来运行的SA也可以下载并封装到TA内。
UA代表用户在网络侧的实体,每一个用户都有且仅有一个与之对应的UA。当用户从一个区域漫游到另一个区域时,UA也跟随用户迁移到该区域。UA可以部分地存储用户轮廓数据,缓存当前终端的能力和设置,还可以保存经常使用的SA,以及一些业务的引用。当用户通过终端发起一个业务时,业务请求通过TA转发到UA,UA检测自身是否含有该业务的SA或者SA的引用,如果找不到,就向本地PA发送业务请求,由PA搜索本地网络,以定位用户所需业务。如果在本地网络还是找不到所需SA,则UA向归属地网络、业务提供系统的PA发起请求,让它们的PA搜索本地,以找到目标SA。找到该SA后,就可以把该SA的地址写入UA的引用中,通过远端执行或者代理下载执行。当用户从一个网络漫游到另外一个网络时,UA需要更新对SA的引用。用户修改、定制业务后,其UA所包含的SA或者SA引用也可能需要更改。
PA包括访问地提供者代理(VPA)、归属地提供者代理(HPA)、业务提供系统提供者代理(SPPA)。每个区域的PA含本区域所能提供的业务列表和功能描述,并对本地的SA进行管理。同时,每个区域内的PA还能和其他区域的PA进行协商,从而可以实现业务提供系统内的PA将新生成的业务向访问地网络、归属地网络进行广告或发布,以及访问地网络内的PA向归属地网络或者业务提供系统进行业务点播,这样就可以完成新业务在全网的部署以及业务的按需下载。
SA代表所提供的业务,可以被用户或者其他SA所调用。SA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业务,也可以是一个业务的组成部分。多个SA根据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一个新业务。SA是由业务提供系统所提供,并且可以通过下载分布到归属地网络和访问地网络。而经常使用的SA可以下载并驻留在终端移动代理系统,甚至可以装载入UA。其业务类型大致有两种:
(1)一般业务。这些业务的功能和可用性在全网都是相同的。
(2)其他业务。这些业务具有某些特性,或者其功能以及执行方式对于不同的业务提供商或者不同的网络而言是不同的。
LMA实现用户移动性管理。LMA提供精确定位用户的所有信息,通过对用户标识与UA所在访问地网络标识、用户代理标识之间的映射管理来定位用户。
NCA描述底层承载网络,提供在一定服务质量保证下的网络连接控制和业务交换控制。NCA向UA、PA、SA等上层实体封装底层网络具体实现技术,即可以是基于电路交换或者分组交换,并且可以是不同网络提供商的产品。NCA提供对网络资源的监视和接入,协商网络资源以建立连接,向上层实体提示网络的失败或者拥塞状态。
这样,多种代理密切协作,可以给用户和网络运营商、业务提供商提供灵活而又方便的业务提供体系结构,同时移动性管理也更加简单、方便了。
4 结束语
在利用移动代理技术构建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提供体系结构中,用户无论漫游到何种网络,使用何种终端,都可以在线预览新业务,定购新业务,修改正在使用的业务,在需要的时候动态下载新业务,甚至用一些基本SA动态组装新业务。然而,移动代理技术给移动通信带来新的使能技术的同时,也给安全问题带来新的挑战。UA或者SA从一个网络迁移到另一个网络后,可能会滥用本地网络资源,甚至会对本地网络或者用户进行恶意攻击[6]。因此,只有健全移动代理的安全机制后,才能更好地在该业务体系结构上进行灵活业务控制。□
参考文献
1 Fang Fang, Mi Zhengkun. Strategy of Evolution Towards Mobile Agent-Based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Network. Proc ICII‘2001, 2001: 747—752
2 Chai Yawei, Mi Zhengkun. An Agent-Based Distributed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Proc ICT‘2002, 2002: 889—892
3 Hartmann Jens, Song Wei. Agent Technology for Future Mobile Networks. Second Annual UCSD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San Diego, 1999
4 Hartmann Jens, G*9觟rg Carmelita, Farjami Peyman. Agent Technology for the UMTS VHE Concept. ACM/IEEE MobiCom‘98, Workshop on Wireless Mobile Multimedia. Dallas, 1998
5 André Leichsenring. The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Applied to 3rd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MTM‘99 Workshop. Heidelberg, 1999 Feb 25
6 Uskela Sami, Sivalingam Kengatharam, Ratschunas Kalevi, et al. Service Portability Across Mobile Networks. ACT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ummit ‘99. Sorrento, 1999 June 8-11
(收稿日期:2002-08-04)
作者简介
陈金方,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代理的可编程智能网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柴亚伟,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代理的可编程智能网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网络总代理合同】推荐阅读:
网络营销代理合同09-21
网络销售代理合同书09-14
网络代理06-21
网络管理代理06-08
网络公司区域代理协议06-15
天津医药招商网络中药企与代理商的关系08-19
区域代理及总代理合同12-16
地区总代理合同书01-06
led区域总代理合同书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