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经验总结

2024-06-12

音乐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精选11篇)

音乐教学案例经验总结 篇1

音乐教学经验总结

1、开学第一课要简介本学期主要学习内容和达成课堂常规,听取并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或建议;

2、开学第一课要选出评价团队,并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学科班长、小组长“火车头”的作用;

3、音乐课堂中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坐姿、站姿、讨论、质疑、展示、点评等,而且要常抓不懈;

4、音乐课堂中要求做到全员激情参与,首先就要做到大多数人参与,逐步过渡到全员参与;

5、音乐课堂中的指导或是引领,要在保证大部分学生会做的情况下,加强个别学生针对性的辅导;

6、音乐课堂中鼓励学生探讨相关的且有价值的问题;

7、音乐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和选择性的使用,坚持新和奇相结合的原则,删掉陈旧和边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出发,满足学生的音乐兴趣需要;

8、在音乐鉴赏课中,音乐教师要会利用时事新闻、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边讲边赏,动脑动口,深入加强文化理解;

9、深入完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科学性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强新内容的开拓,如自制简单乐器、包饺子等等;

10、音乐教师教学,一定要有激情、动真情,从学生的兴趣、水平出发,生动活泼要贯穿整个课堂;

11、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音乐教师要换种思维考虑问题,如洞察力的考察就很好;

12、学生出现小的错误要马上整改,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应是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全员激情参与的过程;

13、音乐是听觉艺术,而不只是唱、奏、跳,应该不同程度的加强各年级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而且是激趣“玩耍”;

14、初中生音乐教学应适当加强班级音乐会的组织,给学生更加自由的表现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注意的是班级音乐会每学期安排1至2次即可;

15、音乐课堂中要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素养的学习,而且要注意不同的玩法,可以变场地,可以变玩的方式,总之要给学生持久的新鲜感,达到意犹未尽的境界;

16、音乐课前应播放相关音乐或是轻音乐,舒缓紧张氛围,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情境;

1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有备课设计,但总会有“意外收获”,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或是利用一种小失误,开个小玩笑,缓解尴尬气氛;

18、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能力确定;

19、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各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20、教师板书一定要规范,最低标准即工整有序;

21、加强小组建设,有要求有标准,常抓不懈;

22、创设情境即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或是布置一个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将知识生活化;

23、作为一名人民音乐教师,我不求学生记住我,报答我,我只求和他们在课堂中一起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并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提升音乐分析能力,为他们以后培养自己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奠定一定的音乐基础;

24、歌唱课要体验发声练习,站起来保持良好唱姿会更好,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5、创新,即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新,就意味着领先、新鲜,从来未有的,有效的事物,下一步的课堂要围绕着“新”去发展。

音乐教学案例经验总结 篇2

一、以趣引趣

《纲要》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上明确指出:课程的设计选材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 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认为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 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所以, 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 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上下功夫。

1. 教材趣味化

例如:我曾上过一节音乐欣赏“京剧脸谱”的课。之所以选择它作为幼儿音乐欣赏课, 是因为无论是京剧的唱腔、装束还是妆容都非常有特点。幼儿对于京剧中“生”“旦”“净”“末”“丑”各种人物角色的鲜明特征充满好奇, 再加上脸谱五颜六色的油彩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化。

2. 设计趣味化

例如:我在设计“三只小猪”这个音乐表演活动时, 改变了原有的故事形式, 变“教师多说、幼儿少动”为“教师少说、幼儿多动”, 在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前提下告诉幼儿故事中的木头房、草房和砖房全部由他们自己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如双手上摆、平摆, 抱臂碎步等扮演稻草;一队幼儿双手搭肩齐步走等扮演木头;蹲跳、直立跳等扮演砖块) 。 这样, 不仅教师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去制作背景、道具, 而且幼儿不会因为角色的单一而感到枯燥。更重要的是, 幼儿的兴趣、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变少动为多动, 使活动过程活泼自然, 更加有趣。

3. 教法趣味化

又如我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小兔和狼”时, 通过让幼儿感受两种音乐旋律, 从而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自信的良好品德。在教学过程中, 我扮演着“兔妈妈”的角色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如:第一段音乐有着美好、快乐的旋律意境, 我和“兔宝宝”们在草地上快快乐乐地摘蘑菇, 唱啊跳啊, 高兴极了。第二段音乐旋律沉重、缓慢, 不协和音较多, 和第一段音乐形成反差。幼儿的欣赏能力很强, 当他们听到这段音乐时自发地表现出了恐慌的神情;为了增强效果我换了“大灰狼”面具突然张牙舞爪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当时只听见一声声惊叫爆发出来, 孩子们将活动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此时切入到第三段音乐, 这段音乐旋律激昂、奋进, 体现了勇敢不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幼儿在“兔妈妈”的带领下勇敢地与“大灰狼”进行斗争, 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次欣赏活动, 我力争使我的教育方法生动形象, 充满情趣, 使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和“形象”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整合”求发展

《纲要》中指出, 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 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 需要高度的“整合”。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我经常将各领域的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这样不仅增添了许多活泼的课堂氛围, 而且教学目标也能够有效地完成。记得我设计的一节打击乐《小耳朵听一听》, 这节课是集科学、语言、环保及音乐为一体的整合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 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达意思 (如:这是硬币/ 木珠发出的声音) , 并通过《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幼儿用废旧物体如大米、硬币、木珠、纸屑等物品装入易拉罐做的打击乐器练习打击乐曲, 进而培养幼儿区分两种物体的不同音色并感受4/4 拍的节奏型, 使幼儿通过训练提高了听觉能力, 这些内容的“整合”使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 避免了教育活动的单一和刻板, 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从而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经验 篇3

一、巧妙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上课容易走神、分心,注意力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为此,在上课时音乐老师应注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运用谜语、提问等方法导入新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新课充满好奇心。比如,在教导小学生学习《杜鹃圆舞曲》时,音乐老师要注音运用导入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老师在上课开始时让小学生猜谜语“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字”,让学生自行思考,并且还可讨论交流。然后老师描绘一幅春景图“春天来了,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绿绿的、嫩嫩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呀?”让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后,老师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春天气息,在情感上更加认同歌曲。接下来,老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拍子等,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歌曲,从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教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还应引导学生如何提高艺术修养,锻炼各方面能力,从而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为此,应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进行音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效率、获得更高的美的享受。在新时期,老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营造有趣的氛围,将教学变得轻松、活泼。比如,在进行《小伞花》《牧童之歌》等儿歌教学时,老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欣赏动画时对歌曲有所熟悉,并在欢笑中学会新歌曲,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有趣。

三、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作,锻炼创新精神

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学科,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基础阶段起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作,锻炼创新精神,培养音乐素养。虽然小学生处于懵懂时期,但培养小學生的创新和创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开心里个来》时,老师可先播放歌曲,并领唱,让学生对此歌曲有基础了解。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歌曲的创作,如家乡变化歌词的创作。通过歌词的创作,将小学生的情感融入新歌曲中,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思想情绪。

随着教育改革和进步,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同行进行积极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经验论文 篇4

张家塬镇中心小学 张敏敏

一、学会审美

学生的德智体美教育总的来说就是审美教育,音乐课这种贴近艺术的课程更是对学生们审美情趣的培养起着重大作用,做一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是新教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一)加强音乐欣赏

注重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倾听美丽的音乐,要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学会自己找到音乐中所蕴涵的美感和韵律,学会倾听音乐中所带有的情绪。

(二)挖掘美育素材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中对学生们审美情操有用的内容,并加以强调,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陶冶情操。

(三)审美氛围的营造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校已有的音乐资源,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音乐美感的理解,教师也要积极的创造环境,如:老师和学生各自用器乐、演唱、表演、舞蹈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小螺号》,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二、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舞台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现自己。

(一)教会学生自由思考表现的欲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个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信心,学会保护孩子们的骄傲,用正确的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搞活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授课环境。

(二)给孩子一颗快乐向上的心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具体的艺术形式,使孩子们学会自主思考,心存爱意,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体验生命的乐趣。培养一颗快乐向上的心,让他们心胸宽广,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三、音乐课的创造性教学

(一)善于挖掘音乐教材中音乐创造教育因素

充分挖掘新版教材中的趣味性,使教学富有时代的气息,通过音乐的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会唱歌,更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用音乐来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优秀元素,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体验生命的乐趣。

(二)发挥分组合作学习作用,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创作教学。如节奏改编、旋律创作、即兴歌舞等,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给小组评分的方式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在欣赏完《山童》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几种不同的节奏,分别模仿山风、小草、羊跳、羊鞭、小鸟、泉水的声音,编一首《山林的歌谣》。

四、小学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

(一)体验型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从平常练习之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到音乐中的乐趣,一首较长的歌曲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通过课后的体验,学生会感受到每个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情绪,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研究型作业

研究型作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们课前寻找一些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与历史地理的内在关系。如:在欣赏《新疆舞曲》时,让学生先查找一些新疆的人文地理环境资料,让他们理解乐曲的民族风格、地域特征。

(三)活动型作业

每到学期末的时候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本学期内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在实践中去,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达到通过活动来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创造型作业

创造型作业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学生们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将自己哼唱出的旋律记录下来。通过布置创造型的作业,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师也应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和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开辟一方新天地。

音乐教育论文

张家塬镇中心小学 张敏敏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积累小结 篇5

宾西中心学校程荣鹏

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奥尔良曾这样说过,而我们这些音乐教育者的任务,则是让每一颗种子发芽。一名合格的教学班主任,不能把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某门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作为自己的全部教学追求,则是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唯一途径,一名教师,他的角色也不再是主要的信息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教师的只能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渐渐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而作为一名教师,这种责任则体现的更为重大。

身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积累了一些从教的经验,认真研究自己工作的对象,并不断组织探索有关培养优秀班集体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奥尔良曾这样说过,而我们这些音乐教育者的任务,则是让每一颗种子发芽。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能把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某门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作为自己的全部教学追求,而更重要的,则是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我们所带来的音乐教育班的学生,他们肩上的担子可谓是任重道远。他们则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更多的孩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祖国未来儿童的健康心理。所以,一名高

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者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树立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身材力行,从而引起共鸣。我们觉得情绪在音乐教学中和重要,音乐是一种情绪艺术,它能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情绪世界。而情绪,则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生动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绪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绪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青学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到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绪的陶冶,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同样,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想象和联想,完善的互动教学过程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是表情的艺术,它特别擅长表现和激发情绪。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局限性,不可能直接地把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思想观念以具体的音乐形式表达出来。无论音乐对客观世界刻画得多么生动、独具匠心,它毕竟还是一种声音形象,只有通过观赏者的想象和联想,才能把它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所以,想象和联想有助于观赏者更具体更形象地感受和懂得音乐,同时它又是把音乐和现实生活融洽起来的中介环节。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在必要的程度上丰富和进步欣赏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对于一个欣赏者来说无论是展开想象的翅膀,还是情绪上的共鸣或者观念上的把握,都不失为获得审美感受的一种道路。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6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

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1.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真正地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为“在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自我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好坏的最有权威的评价人是学生自己。高效的语文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让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完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建立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体系,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仅让学生评价自我知识、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自我兴趣、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注意实施多主体评价,强调学生、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凸现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要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使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杠杆。

三、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1.目标清晰适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味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学年(学期)、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2.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町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盲人按摩手法教学经验总结 篇7

笔者从事盲人推拿教学近十年,对盲人推拿的手法教学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出来供同道参考,以期能抛砖引玉,对盲人推拿教学有所补益。

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要学好练好,每一种手法都不容易,都有它的诀窍和门道。但是作为推拿初学者来讲,不同种类手法入门的难易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如传统的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手法中,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相对难一些,而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则相对要简单易学一些。根据教材安排,第一个练习的手法是一指禅手法,它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对动作形态的要求以及力学结构的把握,不是一个初学者轻易能够掌握的。如果作为第一个手法来教学,学生很容易对手法练习产生畏难情绪,降低练习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按照摩擦类、叩击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的顺序来进行讲解和练习。同一类手法中,也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讲单式手法,后讲复式手法。这样,盲人同学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了手法学习的信心,对手法练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 从轻到重,悉心体会

手法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频率。但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同学们将注意力放在力度和频率上时,往往忽视了手法的形态和内心那种自然流畅的体会,手法容易变形,自我找不着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情况下,幅度从小开始,频率由慢开始,逐步加大加快,而不是按教材要求一步到位。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内心真切的感受,必须要找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觉。

比如一指禅手法,要求“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1]

该手法初练习时,要保证一定的压力和频率,否则容易变形。我们要求盲生初练习时,频率不超过120次,力度从无到轻,从轻到重。也就是说,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前提下,先做空的摆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将大拇指轻轻按压在米袋上,力度从确保大拇指能摆起来开始,逐渐加压至合适的力度,这个时候的频率一般达到每分钟75~80次就可以了。在找到感觉和上臂、前臂、手腕、手指适应这种力度和频率后,逐渐加压、加快到教材的要求。

这个阶段中,学生内心对手法的感受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他有一个流畅的感觉,这种流畅的感觉一定要从最初就能找到,而找到这种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眼睛闭上。我们的盲生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班上还有部分低视力和健全学生。我们是严格要求他们将眼睛闭上的。闭上眼睛后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的心思在肩部、在前臂、在手上,能够确保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找到手感。

3 学用并进,增强信心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我们是要先学习完推拿的全部手法和练功的全部方法后才开始接触到推拿治疗学的。这样的话,要有一年的时间花在手法(及推拿学基础)的学习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对于这种只练不用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乏味没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强同学们练习手法的积极性,同时又不造成医疗事故,我们联络了学校门诊部,介绍一些病情比较轻,诊断比较明确,推拿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伤科、内科病人,经老师分析提出治疗手法及具体方法后,由同学们进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4 形力并重,务求完美

手法外形的正确、完美,一直是盲人朋友在手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于看不见自己的操作,所以很难去对手法外形进行改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同学们进行分组,每个盲生至少和两个健全学生分在一组,操作时,由健全学生随时观察盲生的手法外形,一旦发现外形不正确,立即向盲生提出来,及时改正。通过不断的强化,盲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惯性,摸索出正确手法外形的感觉。

手法的力学体会,这是盲生的一个强项,基本上不要过多地强调。这样就能够做到手法的外形和力量达到较好的结合,使得手法既有外在的形态美,又符合内在的力学要求。

5 亲自考评,确保质量

手法的考评一直是推拿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集中的考评由于时间太短和监考老师人数太少的原因,往往只能看看外形,难以考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练习手法悟性的不同,掌握时间的快慢不一,我们将考评进行分解,实行边教边考的方法。从学期开始一直考到学期结束。只要学生觉得手法练习的合格了(有时是一个手法,有时是多个手法),我们就对他进行考评,到学期结束时进行汇总。这样,有限的老师就能分出时间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亲自考评了。由于老师亲自考评,学生手法的力度做得怎么样也就一清二楚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我们在盲人推拿手法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关键词:盲人按摩,手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 学生 教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8-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其在中学课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量大面宽,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界同仁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能力既是语文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本的教学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要从“我就教这些、我就这样教”,转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需要怎样学”。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必须选好突破口,找准角色定位,从“读者”、到“教师”、再到“学生”,多走几个来回;或是抓“题眼”,或是抓中心句,或是抓关键词,从内容文体、布局谋篇、表达手法等方面逐步逐层深入文本,解读的效果会更好。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解读的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教参书。要科学地用好参考书,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文本解读。

二、作出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材料,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语文教学是否有效。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否则,有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散乱、指向性差,甚至导致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现象”。因此,怎样开发与创生语文教学内容,怎样根据课堂现场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成为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重要问题。预设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关注学生需要,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依托语文教材。在预设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从认识宏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出发,通过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研究,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的分析,一层一层接近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选择和安排语文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情况。语文本身复合了语言文字,集听、说、读、写等语言要素以及各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不能仅仅适用于讲讲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朗读、背诵、写写作文这样既单调又落后的灌输形式了。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声像兼备,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既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优化,也要考虑呈现方式的改变,使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呈现既严肃又活泼的发展局面。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巧妙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此外,课上要巧问、拓展,曲折生姿,提供话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巩固的欲望。如:学《背影》一课,就作《背影》片断练习,抓住特定环境具有特征的地方,作剪影式的描述。

四、作好课后拓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和延展性。“拓展延伸”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课外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孔乙己》一文中,最后作者用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结尾。结合文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我们可以断定孔乙己必死无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进行合理的联想。这种续写活动是有机延伸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题材相类似的作品,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特色。例如,教师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进一步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在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课外拓展时,应该正确设置目标及其重难点,适当控制拓展的难度,并且要控制课外拓展的量。教师不能盲目地将课外拓展变成中考选择题与阅读题的训练,而至使对课外拓展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教师没耐心、因势利导而加以点拨深化,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做法也是非常可怕的。教材是课外拓展的立足点,如果离开了教材,拓展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在向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切入口。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该耐心指导,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可以任由学生自由拓展。教师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确保指导的正确性。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岗位上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有所帮助。当然,每一名语文教师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J].人民教育,1991(4).

[2]方红,顾继鑫.简论体验式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0 (2).

[3]李寰英.语文教学怎样回答现实的挑战[J].语文教学通讯,2000 (6).

教学经验总结 篇9

一、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及改革开放。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精神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热心工作;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走科教兴国的教育之路。团结同事,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安心本职工作,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坚持教书育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关心学校的发展,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同事,遵纪守法及校纪校规,拥护学校的荣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自任职以来一直担任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在教学中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大胆创新,同时认真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力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系统,弄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多彻底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进教材的一些实验装置,自制教具等力求实验更直观,教学内容更通俗易懂,并充分运用“四步教学”法与所上班级的学生实际充分结合因材施教。对后进生我采用以鼓励为主的多种教育转变手段,多表扬少批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给他们的学习任务相对轻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纪律上对他们却不放松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上去真正关心和体贴他们,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智力竞赛,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虚心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使自己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并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使自己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能得到不断的“充电”,强化从事中学教育和物理教学工作的必备知识和能力。

三、德育教育工作方面:

任现职以来,本人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组织开展德育工作能力,所管理的班级各方面表现均较好,尤其是办风正,学风浓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时,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关心学生,耐心细致地教育。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搞好家校联系,充分运用家庭、社会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的共产主义精神。有目的地培养班团干部,引导他们正确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在管理实践中,充分体现民主制度,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是充满温暖的,从而创造良好的班风,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关心班级荣誉,增强主人翁的责任心。由于工作认真细致,措施得当,以人为本,发扬民主,故我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四、教育教学成果

在教育教学中,本人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努力追求工作的最佳成绩。出色地完成了任职以来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和物理科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年所带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和中考成绩均显著,2006所带03(1)班中考成绩为:平均分87.7分,优秀率84.3。2007年所带04(4)和04(5)班中考成绩为:35人A+,42人A,B等以上106人;2008年所带05(3)班中考成绩为:15人A+,20人A,B等以上46人。

五、主要工作业绩:

2001年12月论文《浅谈解混合物密度问题的思路》获得河池市教学教学论文一等奖;2002年6月 指导学生罗计参加广西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6年5月指导学生陆耀东参加广西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7月 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6年11月指导周桂凤老师参加河池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获初中组一等奖;2006年12月《浅谈初中物理最常见力学问题分析》教学论文二等;2007年9月

被南丹县六寨镇人民政府

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1月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2008年9月被南丹县芒场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五、履行教师职责

本人任职以来,认真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尽心尽责,任劳任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改手段。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备课,书写好教案,每学期初都制订好教学计划和班级计划,期末写好教学总结和班级工作总结。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坚持以校为家,团结同事,探讨教研教改,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最基本的工作,而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飞跃。走进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毕生的心血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进取,为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教学经验总结 篇10

柘城县牛城乡中心小学

单艳秋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的好”的教学理念,以做人民满意教师为宗旨,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这一时期教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一.遵纪守法,乐于奉献

一年来,本人遵纪守法,用《教师法》、《教育法》去衡量自己,按照党的方针和政策,做好本职工作。本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红心,为着人类这个“神圣”的职业,不息战斗,默默无闻,乐于奉献。

教育教学的工作,只要你肯去做,就会很“繁忙”,如果你不去做,就觉得很“清闲”。例如,一个学生不想学习,思想又差,就要亲身他的家长勾通,了解情况,共商对策,又要找他进行心理调节。这些工夫,都是在节日的休息时间才能做的。这样做,不就很“繁忙”了吗?你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这不就很“清闲”了吗?我就是在这个“繁忙”中度过的,默默为翠小洒下汗水。

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两个易读,易写,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为人师表”,它最根本的意义就是教育者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为人师表,也就是一个教师的本身的形象。教书育人,它的终点,是教会学生怎样求知,怎样做人。

1.言谈举止,为表率

言谈举止,是教师形象的关键所在。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言谈,要和蔼可亲,富有艺术;举止,要得体、大方。平时,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亲切交谈。在言谈中,注重教师应有的风度:端庄大方,平易近人,有热情之意,从不同的角度,撞开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幼小的心灵的思想火花,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产生师生之间的深厚的感情,育人的效果就更佳了。2.音容笑貌,为“两乐” 教师的教,要在乐教之中;学生的学,要在乐学之内。一教一学,形成双边的教学活动。这活动,就要师生融洽,和谐一堂,才能产生这“两乐”。从何来?就是从教师的音容笑貌中来。就是说,教师要微笑进课堂,和谐授知识,从轻松快乐的音容中,又体现严格的态度,又从严格的态度中,体现欢乐的音容。这样做,就避免了“家长式”的训斥教学,一个和谐活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堂。本人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3.以爱为本,为慈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热爱学生,是热爱本职工作的具体表现。所以,本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⑴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学习上,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跟上队伍。例如,王柯,是翠小一个“典型”的差生。他思想差,纪律差,学习差,是一个无心向学的孩子。他曾经受过许多老师的教育,甚至惊动到校长,他都没有改正。对于这样的学生,许多老师都说:“算了,还理他干什么?”我认为,“不理”,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不负责,就是不爱学生。因此,我还是不厌其烦地开导他要学,辅导他能学多少就多少,用真诚的爱打动他的心。由此,他平时测验,也能得到合格。

⑵热情关照有病的学生。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特别是对一些有特殊病的学生,要给予照顾和关怀。在实际中,还是用“慈母”的心去感染她们,让她们感到一中深沉的爱。例如,有一个学生叫黄巧仪,一次,她在教室发生了严重的四肢抽筋,不能动弹。闻知后,和几个同学把她扶到卫生室进行护救。在擦药水,倒开水等一系列的动作中,她们感到了这种“爱”。当她们有了这样的感受,你的“育人”也就成功了。4.以趣引路,求发展

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全发展,就要以趣为引路,引他们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这是最好的方法。兴趣小组有:作文小组,数学小组,电脑小组,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都参加了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能在活动增长才干,丰富知识,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更新观念,勇于改革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陈旧的教学方法,与之当今不适应了。特别是那种“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更不能适应性21世纪的学生了。21世纪的学生,好动,好奇,求知欲强。所以,当今的课堂,就要从这个“动”字来做文章。学生既然好动,我们就让他们“动”吧!让他们在动中学会求知,在动中掌握知识。因此,我更新了教学观念,树起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动`的积极性,在”动“中自主学习。就是说,要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进行大改革。1.认真学习,大胆求索。

要改革,就要认真学习,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理论,就可探索新的教学路子。

”做到老,学到老“。学,就会有进取,就会有创新。因此,认真钻研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研究新编教材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小学课文课程标准》,研究当今教学的新动向。当今教学的新动向是: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的方式。如何进行:”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这就需从学习中找出。

⑴认真学习《课标》,《新教学大纲》。弄清弄懂这两文件性的内涵,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从中求索出改革的大方向--自主。

⑵翻找有关资料深入钻研。《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等资料,都是一种学习的好材料。对这些材料,本人作深入的研究,研究他们在课堂上新的教学法方法,新的教学途径。这个”方法“与”途径“,是否有”自主“味道。一经发现好的文章,即以翻印发至到语文科组里去,并组织学习﹑讨论。学,为我所用,根据本班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实验。2.勇于实践,做好榜样。

把探索到的教学理论,付上于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做好示范的带头人,带头寻求”自主“的出路。本人先后上了语文《船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的公开课,课后,组织教师讨论﹑指出﹑更正。这样,就形成了人人都参与实践的探索研究的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3.”自主“学习,有新突破。

在这一年来,在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问题导入法,读后填空法,如此等等,开辟了课堂”自主"的新渠道。这渠道,打破了以前陈旧的死气沉沉的教学方法,换来生气勃勃的活跃的课堂,学生得到自主发展。

综上所述,是本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在这一年里,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归纳起来就是:继续塑造和完善教师人格,对自己,不断美化,不停进步;,对工作,不断进取,大胆追求:对同志,团结一致,宽以待人。

写好教学经验总结的有效方法 篇11

一、见微知著,由表及里

初写教学经验总结最好是从常见的、单一的小教学环节入手,不能贪大求全,这是因为将精力集中在某一单项环节上获得的体会会更深。这也决定了写总结的范围宜小不宜大,如针对某节课的教学组织或教学重难点来写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真正积累教学经验;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工作比较平淡,要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小环节上会得到一些新鲜而有用的经验。

见微知著是讲由一点而反映全局,由表及里,由事物的外部入手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从“微”处着眼,从“表面”入手,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要“知著”,掌握大局,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不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提炼出一条乃至几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这样才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与启迪思路的意义。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基点,将教学程序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教师按照问题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这种层层深入的方式带着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该教师在总结时将这种“问题”作为一条主线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写经验总结的教师来说,从小处入手写教学经验总结能揭示基本的教学问题,给他人以某一方面的启示。

二、提纲挈领,分类简述

因教学实践周期较长,实验内容也很丰富,所以值得总结的经验也往往十分丰富,教师面对的经验素材纷繁复杂。对此,采用提纲挈领、分类表述的方法来写比较合适。如某位教师对于课堂导入有丰富的经验,经过自己的总结,该教师罗列了以下导入方式: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等,该教师对导入法进行了研究与分类,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并针对某一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特色。该教师将导入作为自己的研究点,对导入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导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比较,选择新题

写教学经验总结要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感的,同时又切合教学实际的题目。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写教学经验总结也应该走上创新之路,力求充满活生生的新鲜气息。选择题目是目的,鉴别比较是方法,这主要体现在:

1.把个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同别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主要指已发表的)加以比较,从而鉴别出是不同的内容或者相同的内容,为自己的写作开阔视野。做这项工作大有好处,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进而寻求研究的“捷径”。经常搞教学研究的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煞费苦心在实践中刻苦摸索,总结了一套“经验”或“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些“经验”或“方法”要么过时,要么与别人的结论相重复。这样的经验总结就没有多大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2.把有些不属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同教育教学课题联系起来鉴别比较,也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辟出新路,提出新见,给经验总结注入新的活水。经验本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因此,通过鉴别比较,我们可以从实践活动中挖掘新的内容,选择新的题目,阐述新的经验。

3.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验也在发展变化。因此,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前阶段总结的经验同后期的实践活动或总结的经验加以比较分析,这样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也会有新的发现,也可能提出新的真知灼见。

四、理论渗透,重在剖析

经验总结不是把教学形式与活动内容罗列起来,而是抓住主要的、有特色的内容,在理论的渗透下,剖析出规律或教学观点。可以说,写教学经验总结离不开理论的渗透与指导。渗透是指理论与实践活动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渗透是基础,剖析是关键。理论渗透最好是深入浅出,用通俗简明的语言表达。必须明确,写经验总结与写专业学术论文有些不同,前者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是对实践本身的总结,后者是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着重理论分析。

教学经验总结要多些理论的渗透,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去检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写出更有理论水准的教学经验总结,这样的经验总结不仅能归纳出实践的意义与价值,也便于读者做出深入的思考。因此,经验总结中的理论内容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和引领地位,而不是处于被论证分析的地位。总之,理论因素应潜藏在实践活动的归纳与叙述之中。

上一篇:共青团知识竞赛500题下一篇:五年级英语单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