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荷花诗词(共7篇)
咏荷花诗词 篇1
关键词:唐宋,诗词,咏茶诗词,审美追求
茶树长于深山, 承甘露滋养, 其味苦甘兼备, 其汤洁净清淡。茶所具有的这些特征, 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的中庸、道家提倡的宁静以及佛家提倡的淡泊都有契合之处, 而这些内容, 也正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因此, 在包括咏茶诗词在内的茶文化发展过程中,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将这种追求附着在茶叶之上, 并形成了我国茶道思想的雏形。
1 唐宋时期咏茶诗词的兴起与繁荣
唐代时期是咏茶诗词的兴起期, 而宋代时期则是咏茶诗词的繁荣期, 在这两个时期, 文人群体都通过诗词表达出了对茶的喜爱, 并将自身的审美追求乃至人生理想寄托在茶与咏茶诗中。
从唐代时期的咏茶诗词发展来看,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这让其成为了诗词歌赋艺术迅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 唐代咏茶诗数量将近1000首, 这与唐代盛行的茶风具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在陆羽所创作的《茶经》问世之后, 更是让唐代“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盛况更进了一步。可以说, 有唐一代的每一位著名诗人都有过咏茶诗的创作经历, 如杜甫所创作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李白所创作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等, 在这些咏茶诗中, 涉及到了茶的种植环境、采摘过程、冲泡工艺等, 在对这些涉及面特别广泛的内容做出叙述的同时, 唐代诗人还体现出了对茶叶洁身自好、超脱于世外等品格的关注与称赞。
宋代是一个文学氛围十分浓郁的时代, 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提到:“ (茶的普及) 始于唐, 盛于宋”。在这个时代中, 欧阳修、黄庭坚、朱熹、陆游等著名诗人、词人, 都创作过咏茶诗词, 其中, 单苏轼创作的咏茶诗数量就达到了70多首。据统计, 当前可以查证的宋代咏茶诗词作者达到260多人, 而流传下来的咏茶诗词则达到了1200多篇, 从这一数据来看, 宋代时期的咏茶诗风潮相较于唐代更胜一筹。从宋代咏茶诗的内容来看, 这些诗词作品涉及到了名茶介绍、煎茶饮茶过程以及对茶具和茶园的描述等, 文体则包括绝句、律诗、回文诗以及宫词等多样化的题材, 由此可见, 宋代时期茶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茶文化在宋代的发展与兴盛。
2 唐宋时期咏茶诗词的审美追求
唐宋时期, 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与此同时, 文人与茶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相对于茶诗词兴盛发展的唐代时期, 宋代文坛更是充满了飘逸的茶香, 而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 文人群体都喜欢使用茶诗词来怡情明志并抒发自我, 但是唐宋时期, 文人群体通过茶诗词所表达出的审美追求却具有着一定的差异。
2.1 唐代时期咏茶诗词的审美追求
唐代时期的诗人大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并且在他们的诗作中也体现出了儒家清廉中庸的品性、佛家寂静淡泊的追求以及道家返璞归真的意境, 因此, 从唐代时期咏茶诗词的审美追求来看, 在唐代诗人所创作的咏茶诗词中, 体现出了对禅茶一味的禅境以及超脱自然的意境所进行的追求。
首先, 禅茶一味的禅境是唐代用茶诗词重要的审美追求之一。在茶文化发展历程中, 禅与茶表现出了紧密的关系, 特别是在唐代, 品茶与讲佛不仅是文人雅士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推动着茶道与佛道之间实现了更加完美的融合。从二者的契合点来看, 茶道本身关注人的体验, 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佛道则追求顿悟与明心, 因此, 虽然茶道与佛道之间不能画上等号, 但是二者却有着精神相近的特征。关于这一点, 唐代许多诗人所创作的咏茶诗都进行了反映, 如在钱起所创作的《与赵茗茶宴》中,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不仅呈现出了品茶的优美环境, 而且呈现出了“禅茶一味”的智慧境界。另外, 在对唐诗所做出的认知中, 由于许多唐代诗人好酒, 所以酒在唐代诗词中的地位较高, 而李白与白居易等人也将自身对茶的喜爱带入了诗词领域, 这让茶在唐代诗词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以白居易为例, 白居易与佛教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和释道交好, 因此他自称为“香山居士”, 并曾受戒律仪式。白居易喜欢研究佛理, 并经常在自己的咏茶诗中展现出自身平淡而又超脱的生活品位, 如在《重题》中, “药圃茶园为产业, 野麋林鹤是交游。”体现出了茶在陶冶性情方面的作用, 并且展现出了白居易希望远离世俗烦恼、通过饮茶来品位人生的态度, 这种亲近自然且能够在苦难中品味人生的态度则是禅茶一味的重要真谛。
其次, 唐代是一个文人出仕热情极高的朝代, 即便是以洒脱著称的李白, 也希望能够在仕途中一展抱负, 只是这些文人大多如敏感的李白一样, 在仕途挫折中承受着许多的无奈与失落。而在面对这种境遇时, 隐居山林后与友人谈古说今并表现出淡泊清心的追求, 则与这些文人的心态十分相符。文人对茶的喜爱, 也与茶所表现出的空灵虚净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此, 在唐代咏茶诗词中, 茶本身体现出了与文人群体超脱心境与隐逸行为的契合性, 当唐代文人以清高姿态审视具有超凡脱俗之感的茶时, 他们所创作的咏茶诗词, 自然也表现出了对这种超脱意境的追求。诸如陆羽、韦应物、陆龟蒙等人, 都有借咏茶诗来表达自身追求超脱意境的作用。以韦应物为例, 这一唐代诗人可以称得上是爱茶以及超脱的典范, 他的茶诗《喜园中茶生》这样写道:“洁性不可污, 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 本自出山原。”从这首咏茶诗中可以看出, 韦应物不仅描述了茶本身所具有的高洁个性, 而且描述出了茶所具有的功能, 即能够让人在饮茶中去除烦恼。另一方面, 这首咏茶诗看似在描绘茶叶, 其实也是在描绘人, 即韦应物本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出了自身希望通过茶来熏陶自己, 并使自己能够淡泊名利且找寻到超脱的意境。这种看待茶的态度以及在咏茶诗中所表现出的追求, 象征着这个朝代中的文人, 希望能够保留住自身心中的净土, 也体现出了这个朝代中的文人对寂静、悠远生活的向往。
2.2 宋代时期咏茶诗词的审美追求
宋代时期的苏轼、黄庭坚和陆游等著名诗人词人, 不仅十分喜欢品茗, 而且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咏茶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抒发出了他们的生活情趣, 同时也表达出了他们自身的情感以及审美追求。具体而言, 宋代时期咏茶诗词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以茶喻理是宋代时期咏茶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提到咏茶诗词的以茶喻理, 就不得不提宋代茶客文人中的代表苏轼。苏轼对茶已经到了嗜之成癖的程度, 其中, 《浣溪沙》中的“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所描述的是苏轼在路途中通过饮茶消除倦意的情景;《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一长老》中的:“沐罢巾冠快晚凉, 睡余齿颊带茶香”, 则是描述苏轼在睡觉之前也要饮茶的习惯。由此可见, 茶已经成为了苏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苏轼虽然在文学领域声名显赫, 但是他的一生却经历了无数的政治斗争, 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变革, 但是又主张“择善而从”, 因此, 新党与旧党都将苏轼当作异己。在郁郁不得志的生涯中, 喜爱饮茶的苏轼经常通过饮茶来参悟人生道理, 并将这些人生道理运用到自己的咏茶诗词当中, 从而达到以茶明志并抒发自身感慨的作用。其中, 《汲江煎茶》就是苏轼咏茶诗词中以茶喻理的代表作品, 这一作品不仅通过讲述煎茶过程来托茶喻志, 而且也表达出了自身淡泊清高、自然率真的品质与精神。相对于唐代诗人词人将自身价值观隐藏于诗词意境中而言, 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人不仅通过饮茶来对人生境界进行着不断的感悟, 而且通过咏茶诗词对这些感悟进行总结与议论。
其次, 宋代咏茶诗词表现出了宋代文人以茶修德的心态。宋代诗人词人所创作的咏茶诗词, 在抒发自身宁静致远的理想追求基础上, 也将茶的精神与自身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并表达出了以茶修德的心态, 在此方面,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一个重要的代表性人物。陆游生于山阴, 即当今的浙江绍兴, 自古以来, 这一地区就有着茶香的美誉, 而晚年, 陆游又在山阴归隐, 在此期间, 陆游曾履行过茶官的职务, 因此, 将陆游称作茶客是名副其实。从陆游的《剑南诗稿》来看, 陆游所创作的茶诗有三百多首, 因此“茶诗一体”在陆游身上得到了阐释。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十分看重自身的德行修养, 特别是在南宋国力式微的情况下, 陆游更是需要通过内省来为国家尽力尽忠, 因此, 在陆游的咏茶诗中, 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茶修德的心态, 如在《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翛然自适》中, 不仅展现出了陆游咏茶诗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典雅气质和斐然文采, 而且呈现出了陆游依托茶以及茶的意象所构建起的精神世界, 他将自己的修身之愿和自己一展宏图的抱负融入到茶的描写当中, 并通过饮茶展现出了推动生命意义与个体意义共同实现的愿景, 因此, 通过这首咏茶诗, 陆游做到了人品、文品以及茶品的统一。
最后, 宋代咏茶诗词表现出了宋代文人随缘自适的处世态度。受到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宋代文人并没有表现出如同唐代文人一样的狂傲不羁与浪漫情怀, 而是多了一些内敛与理智, 这让宋代文人所创作的咏茶诗词呈现出了一种豁达、超脱的精神, 同时表现出了一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心态。宋代时期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 而科举制度的改革就是这一政策推行的重要基础,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宋代文人不仅能够有机会跻身上流社会, 而且也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 这让宋代文人具有了饮茶与品茶并在此过程中享受自由心灵与诗化人生的物质基础。如释净端所创作的茶诗《长兴周承事相访》:“吴山长碧水长流, 水转山湾路更幽。多谢庞公远相访, 旋烧松火荐茶欧。渐觉清和四月天, 一声清磐响山川。心澄气爽无拘束, 留得高人伴夜禅。”不仅描绘出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而且呈现出了作者所具有的无拘无束的心态, 这种心态与自然环境的契合又造就了这首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另外, 在这首茶诗的最后一句“心澄气爽无拘束, 留得高人伴夜禅”, 更是对禅茶一味做出了阐释, 而追求顺气自然的禅茶之道, 则体现出了诗人所享受的洗脱杂念、随缘而适的人生乐趣。
3 结语
茶是唐宋文人开展诗词创作过程中重要的灵感来源, 而包含茶自身特性和唐宋文人自身审美追求与人生理想的茶诗, 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与茶文化发展史中宝贵的璀璨明珠。总之, 无论是唐代文人通过咏茶诗所表现出的对禅茶一味和超脱意境的追求, 还是宋代文人通过咏茶诗所表现出的以茶喻理、以茶修德和随缘自适的处世态度, 都让咏茶诗实现了艺术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 并让茶叶本身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层面与精神层面, 这对于我国诗词文化与茶文化的协同发展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窦道阳.唐宋咏茶诗繁盛的文化背景探析---以黄庭坚茶诗为例[J].茶叶通讯, 2013 (1) :29-32.
[2]殷娜.论宋代文人意趣与唐宋茶道之变[J].福建茶叶, 2015 (4) :57-60.
[3]周圣弘, 黄灿.唐宋茶赋研究[J].农业考古, 2015 (5) :37-45.
漫话古代咏愁诗词 篇2
1.用形象说话,化虚为实,也就是使本来抽象不可触摸的愁变为具体可感之物。这主要有两种写法:一是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形象,直接将愁当作物来写。或把愁写成可用船载之物:“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宋·陈与义《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或把愁写成可用酒、长江水浇洗之物:“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何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宋·赵鼎《满江红》“惨结秋阴”);或把愁写成可放在水里飘流之物:“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或把愁写成可用刀剪之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二是借助于比喻、拟人等法,又以山水风月作比为多见。唐代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其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及宋代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候馆梅残”),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宋代黄庭坚的“我只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出愁情含满川风月。
2.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深写透愁。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运用时如能夸大其辞又夸而有节,就能产生令人满意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十五),于夸张中强烈地抒写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愁作秋浦客”的悠悠愁情。古诗人词家在咏愁时往往将夸张与其他技法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艺术效果。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将夸张与譬喻结合起来咏愁的;唐代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于夸张与对比的统一中表现闲愁的;石孝友的“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木兰花》“寻春误入桃源洞”)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则都是于夸张、比较中衬出愁之多、愁之重的。
3.用语浅近,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愁,融愁情于景中。宋代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御街行·秋日怀旧》)与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些是以浅近的语言直抒愁情。南朝宋时鲍照的“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拟古》),是写由闻北风凄厉、鸟鸣悲凉而顿生忧愁之思。南唐冯延巳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写词中抒情主人公触景生情,由目睹春来河畔生春草,堤上绿杨柳,联想到自身年年有的愁怨。宋代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融情于景,情景相生,飞花细雨之中,分明可见那点点愁情。
4.于对比、烘托中咏愁,更见其愁。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于欢乐与忧愁的对比之中突出了愁之深重;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将如今饱尝愁苦与少年不知愁的滋味加以对比,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远大抱负难以实现的愁闷。不难看出,以上两例咏愁,用的都是对比技法,却同中有异。至于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以春日美景反衬思妇寂寞忧愁之情(其中也有对比),也写得极有情致。
5.运用双关之法,委婉咏愁,含蕴深远,耐人寻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语双关,含蕴深远,表面上是写浮云遮住了太阳,使人不见长安而生愁情,实际上,这是委婉地写佞臣在皇上面前摆弄是非,皇上不明,致使诗人不得重用,有志无法展、有才无处施而生愁怨。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词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既道愁之组成,又言愁之原因,构思巧妙。
古人咏愁,不用说不同诗人词家采用的技法有别,就是同一诗人词家采用的技法也不尽相同。这固然跟诗人们的生平遭际、思想方法、对愁的感受及创作风格相异有关,也与其具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不无关系。就南唐后主李煜而言,其词善于咏愁。或以一江春水喻愁,或化虚为实,变抽象的愁为具体可感之物,或如《捣练子令》(“深院静”)通篇不著一“愁”字,却意在言外,写尽了离愁别恨。其词虽然同是表现真挚动人的愁情,却无似曾相识之感,个中原因固然在于李后主后半生沦为“阶下囚”,备尝亡国之苦,“日夕以泪洗面”,对“愁”有着深切的感受,但这难道就跟李后主具有独创精神、力求异种技法来表达情感无关吗?
咏荷花的诗句杨万里 篇3
咏荷花的诗句杨万里
《送别吕令圣与》:一门三相千子孙,后有公家前诸袁。有治国谱无县谱,种爱在堂铭在门。谁能不徼鬻爵恩?民乃不识田亩钱。姓名堕在诸公口,去去云霄稳著鞭。三年为寮无间然,公行何得搀吾先。取别当愁今更喜,定知同醉西湖莲。
《白含笑》:熏风晓破碧莲菡,花意犹低白玉颜。一粲不曾容昜发,清香何自遍人间。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四绝句》(其三):西湖虽老为人容,不必花时十里红。卷取郭熙真水墨,枯荷折苇小霜风。
《元举叔莲花》:不著芙蓉近路栽,菰蒲深处却花开。晚香特地清人骨,多谢西风得得来。
《将至建昌》:梅雨芹泥路不佳,闷来小歇野人家。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
《还家秋夕,饮中喜雨》:好风有意入金台,白酒无声落玊林。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西湖夏日》:四月曾湖上,荷钱劣可穿。归来开短纸,十里已红莲。
《秋晚过泉口》:日色全无热,秋凉不似初。行人惊翡翠,掠水度芙蕖。平野一回顾,远山千有余。谁令贪眺望?却道废看书。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极暑题钓雪舟》:暑中北阁望南窗,将谓南窗分外凉。到得南窗还更热,芙蕖和蕊落幽香。
《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博出守秀州二首》(其二,卷6):老矣渠怜我,超然我爱渠。论诗春雨夜,解手藕花初。梦只江湖去,情知伎俩疏。未应五马贵,不寄一行书。
《题左正卿寿慈堂》(卷7):万事丝窠黏露珠,奉亲最乐天下无。丘明远孙千里驹,有母七十发漆如。雪底筝生冰底鱼,人间无觅天赐渠。三更月落堂西隅,母自挑灯儿读书。去年生日不用扶,今年生日健过初。冰桃碧藕脆如酥,一觞千岁母子俱。
《赠尚长道签判》(卷7):今代高人尚子平,风流文采旧家声。合于玉笋班中立,却向红莲幕里行。天色恼人浑欲雪,烛花照别若为情。日边已辨除书著,莫恋南楼秋月明。
《六月二十三日立秋》(卷7):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秋雨叹十解》(其三):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古代名人咏光山诗词 篇4
游净居寺诗(并序)(宋)苏轼
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慧思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遂留结庵。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其后僧智觊见慧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赐名曰‘梵天’”云。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刑名非夙学,陷阱省积威。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稽手两足尊,举头双泪挥。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净居山十咏 净居寺古碑碣 一 紫云塔
置塔高山顶,山高塔愈高。紫云团作盖,古鹤远来翱。二 功德井
定心似井泉,定相如龙蛰。功德润苍生,定心忌出入。三 白莲池
辟池种白莲,朵朵团香雪。根不离淤泥,花开自娟洁。四 读书堂
造物游吾心,六经我注脚。山烟幕旧堂,文字真糟粕。五 大苏岭
苏山总姓苏,北岭隆然大。峰锷亘长空,白云疑划破。六 小苏岭
小苏岭势奇,松石处苍峭。北顾大苏高,友昆成二妙。七 翠烛峰
翠烛峙双峰,亭亭插云表。晨辉万岭明,月夜千林茂。八 宝瓶峰
虽有挈瓶智,势难挈宝瓶。双双踢不倒,天际白云停。九 香炉阜
层阜搂群峰,峰深禅境。日薰知见香,飘渺翠烟幕。十 苏谷口
苏仙跨鹤去,苏子谪官来。为口居堪人,书堂应再开。
博山台
(宋)黄庭坚
宫亭只说香炉峰,此地今见博山台。紫烟孤起丽朝日,定是海上飞得来。化工造物能神奇,不必惊世出蓬莱。千来隐沦被昭洗,博山我劝尔一杯。先生发白足力强,遥思秋风醉几回? 童儿数修扫洒职,莫使石面沾尘埃。
贻净居寺新及第(五代)谭用之
秋池云下白莲香,池上吟仙寄竹房。闲颂国风文字古,静消心火梦魂凉。三春蓬岛花无限,八月银河路更长。
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
同景文方丈咏莲塘(宋)黄庭坚
塘上钩帘对晚香,半斜红日已侵床。江妃羞出凌波袜,长在高荷扇影凉。
游东坡读书台(明)王家士
不剥苔封字半留,书台瑶草翠云浮。凭高眺远三湘近,疑是当年赤壁游。
净居山晚眺(明)吕昉
弦有净居山,万峰挈云起。浮屠通宵汉,倒影沦流倚。萝袅阴壑寒,花明石室峙。翠阁碧岚标,长廓赤霞徙。谁谓天台秀,能夺兹岩美。侧闻坡公吟,有怀山中理。颉颃两文星,胜概资游履。鸣钟月色高,飞锡松枝启。朗然禽鸟呼,夜来横百里。何当发溟蒙,相与追绝轨。
题大苏山银杏(宋)苏轼
四壁青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远可爱次韵(宋)苏轼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晚入梵天
(宋)释守诠
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松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时闻犬吠声,更入青萝去。
大苏山银杏(宋)梅尧臣
百岁蟠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净 居 寺(宋)杨杰
达人到岸不须船,留寄寒云几百年。欲问上方多少远?为言先过净居天。游 净 居(明)王相
风景南来属大方,乘骢步月陟山岗。九莲池灿千层锦,七井泉通一脉香。古塔曾沾唐雨露,残碑尚载宋文章。读书台畔徘徊久,仿佛当年事未忘!
陪先师王侍御游净居次韵(明)熊荣
十五年前别上方,今陪骢马踏崇岗。芭蕉叶改前时色,菡萏花如旧日香。古塔云笼犹带雨,断碑苔藓不成章。重游愧弗如王播,俯首令人叹未忘。
游东坡读书台(明)李逢阳
奇才千古羡东坡,诗句惊人口实多。潇洒世间谁妒嫉,归来海外此经过。谈禅寺古今犹昔,读易书丹永不磨。寄语山灵须爱护,他年留待病维摩。
游 净 居 寺(明)王家士
寻幽忻出郭,登览忆前贤。手泽犹遗墨,心香不藉禅。峰环云里寺,台俯洞中田。林壑鸢鱼趣,天花却浪传。
宿净居方丈(明)王家士
山寺香生花气侵,石床今夕偕儒林。何妨祗树眠三宿,却笑浮图未了心。
已亥秋日 偶题于净居寺(清)左甸勋
隐隐疎钟隔野烟,芒鞋踏处白云穿。初登绝嶂疑无路,陡转清溪别有天。翠竹林深禽暗噪,黄精苗倒鹿常眠。珠林几处逢僧话,色色空空总是禅。
香 炉 烽(宋)黄庭坚
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上有文殊师利塔,好将一瓣此中燃。题大苏净居寺(宋)张耒
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余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同胡两谷重游净居寺(明)王家士
登临春有约,胜地惬重行。层垒诸天近,崎岖熟路生。鸟鸣游客至,钟击定僧迎。何日离尘网?攴茆倚石屏。
游净居寺和东坡韵(明)李养正
平生抱幽尚,薜带荷为衣。一行强作吏,素愿怆已微。簿书疲鞅掌,趋走劳心机。鞭扑且不忍,安能历刑威。常欲抛短绂,永与世相违。今夕来宝地,落叶正纷飞。良友二三人,携酒与同挥。白日出东林,山谷有余辉。杳焉尘土隔,始知往者非。中宵卧石室,四壁生烟霏。泠然神气清,梦寐犹依依。何时得解脱,昔贤相与归!
夏日登净居寺步东坡原韵(明)张基崇
寻山多幽兴,著屐破苔衣。谈空忆高人,世风已渐微。苍茫见古祠,猿鹤引清机。我来当长夏,松风散暑威。红尘飞不到,远与世情违。不知绝顶上,何年聚星飞。三贤儒释道,禅关信手挥。佛门四百载,至今仰余辉。自恨无冥语,惭愧想非非。白云横天外,岚气接崖霏。寒山一片石,对语独依依。何能分一座,垂老不言归。
答 友 人(明)蔡毅中
完素君侯公暇同彭、胡两侍御有净居之游,时予以琮儿毕婚爽约。念净居不佞读书之所,喜而次韵。其 一
廿载苏山五下帷,梵宫天外望峨嵋。锦屏远障金绳小,宝塔高悬玉垒卑。学士祠边荒草乱,慧公堂上暮云垂。吾生独愧迟婚嫁,自爽君侯十日期。其 二
坡仙台峙倚残碑,每向登临系所思。五百年来齐宦况,大千身后有谁知。云中白碧留金简,日下青田长玉芝。病里卧游神气爽,欲从胜地解缨縻。
登苏山访大镜禅师(清)蔡国杰
大苏小苏皆白云,白云片片长随君。君向白云深处卧,余从绿树影中分。青藜燃杖频辉斗,白石叱羊几成群。轼凭五衍法不二,何时重与印兰分。
重阳游净居寺(清)汪槐
山树霜侵叶色妍,佳时览胜入林泉。古人落帽欢宾座,今日寻萸集梵天。断碣摩挲青藓壁,浮图崱屴碧云巅。老僧留我松花饭,归路寒英拂晓烟。
偕光州孟广文游净居(清)钮琦
游履临幽境,禅关静不扃。爱看凉月白,坐对暮山清。官冷尘情减,谈深露气零。悠悠清磬发,客榻梦魂醒。过净居寺
(清)杨殿梓
十一月初七日,偶以民事入西南乡,因至净居寺。偶然游屐趁公余,真箇名山访净居。入户寒知云雾处,同僧话到茗香初。宗风代许谁闻法?旧雨人传此读书。
还逐野樵寻径返,暝天林火认烟墟。
和琴斋过净居韵(清)钱时雍
初至浮光,偕同人游净居寺,曾和东坡韵,为诗越岁。兹读琴斋明府过净居之作,因忆旧游,奉和元韵一章。忆到苏山已岁余,乍闻飞盖过僧居。胜游屐接元丰后,选佛场开太建初。绝岭曾攀浮翠蹬,残碑仍剔翳苔书。苾刍共说宗风振,石塔延辉切斗墟。
东坡读书堂(清)钱时雍
一日不读书,兀兀坐成俗。一月不读书,俗尘焉可扑!眷兹开士庐,清似巴公屋。偶然数日游,便堪把卷读。苏子阅世机,尘世百无欲。惟有服古怀,于意恒未足。禅床结跏趺,一编娱游目。岂俟弥岁留,摊饭延栖宿? 后人缅高踪,登台思往复。浮翠洒山扉,啸声出空谷。
宿净居寺(清)王楠
排闼万青松,探奇入翠屏。塔光悬处迥,人语隔莳听。竹榻安尘客, 山僧卷乱经。东坡诗石在,临本见《兰亭》。
过净居寺
(清)许钟璐
草草天涯客,来偷半日闲。风云漫**,花木自空山。高下千峰曲,丹黄万木斑。请缨原素志,到此已全删!
登紫云塔(清)陈简
紫云高耸众峰低,绝好朝天笔一支。万壑云烟双足低,半山猿鹤六朝知。天空风雨迷华表,地僻莓苔护宋碑。最是深秋颜色好,夕阳红树正披离。
净居寺十二景 大苏山
仙人已控白龙去,剩有苏山作净居。丹灶几年成九转,翠屏终古获三苏。瓶花乱落青归后,峰烛高烧月到初。行踏浮云生灭处,端祥面目契真如。梵天宫
结庵遥溯慧思功,佛地安居净太空。一自乾兴邀赐额,便从天保缵宗风。钵知携去蟠龙异?山讶飞来灵鹫同。苏蔡大文垂宇宙,读书亦在梵天宫。紫云塔
古塔嶙峋建大雄,氤氲紫气似来东。七层拔地栖霞赤,一柱擎天捧日红。见说慧灯明远近,可闻舍利降虚空。亭亭试拟菩提树,长流玻璃散结中。翠烛峰
双峰霭霭翠生烟,觉路原开不夜天。岂为烛龙喷玉烛,恍从莲座撒金莲。膏流春雨花初发,焰剪秋飔枫正燃。幽谷高山流照后,光明无尽属谁传? 花瓶峰
梵宫南迤瓶锋竖,不插杨柳风外斜。高驻紫云连贝叶,双排翠烛引天花。钟声蝶醒春游梦,岚气香浮脱度霞。枯坐自应开口笑,旃林别有宝妆遮。香炉阜
欲辨“三苏”香雾迷,兰熏柏蕴博山齐。凌霞不见仙童捧,供佛何劳侍史携。岚翠叠云翻宝鸭,烟青林树篆金猊。旃檀香起诸天净,伴月闲行到阜西。白莲池
图澄咒去尝体钵,慧思培来宛在池。叶捧素珠原自洁,根濡浚水更无缁。
碧筒醉我通仙侧,明月招人彼岸时。一阵梵音鱼啜哆,弄波花起满身随。读书堂
游山吟月得诗诠,去国真如不系船。万卷更求通梵笑,一身长愿奉金仙。松垂古瓦跳苍鼠,竹锁虚窗弄晚烟。行到庙祠寻短碣,钟声冲破碧云天。功德井
遥从极乐观天小,凿向苏山一脉承。法海慈航藏浚水,大千尘劫息灵源。汲调香钵连声饱,挹注琼杯作雾喷。净域甃泉功德溥,人间底事爰情温。谷口钟
寺里钟声寺外传,依依谷口送人还。乍惊巢鹊双飞急,复乱岩花一笑妍。音远更穿风罅雾,响余还曳涧溪烟。省深都向虚中发, 高咏坡诗忆羽仙。竹溪月
清溪几日才生竹,明月何年始明溪? 溪荡钟声泠玉磬,月明镜面净玻璃。
春溪竹护黄花岸,秋月人歌翠竹堤。月到昏衢皆觉路,竹溪终古任东西!苏山砦
苏山对峙蔚苍苍,峻岭重开转法王。万里烽烟飞铁马,一湾禅水固金汤。
宋人虚费和戎策,佛观真成觉梦乡。试看云霞嘘石壁,毒龙扰处鹤高翔。
台观来薰
(明)李逢阳
谁凿山头作顷丘?昔人曾树望仙楼。都来故老千年话,剩得高寒六月秋。风入舜韶偏解愠,凉生唐殿欲忘忧。几多避暑登临客,肯念农夫日午耰。
北台薰风
(明)施尧化
枕郭开崇阜,芳林拥峻台。戍楼凭雉列,文祀倚云开。赤帝时司令,南薰歌阜财。高流避暑会,绝胜曲江隈。
北台薰风(清)范壁
司马祠堂接戍楼,谁移雉堞北山头? 衣冠寂静千年范,竹树萧森六月秋。当户鸟飞空外没,满城烟景望中收。不花良吏归何处?愠解弦民胜迹留。
温公祠
(清)吴重光
瓣香幸得慰平生,惆怅春深奠两楹。烟锁白杨寒井废,云封碧草断碑横。岁时还展乡人拜,讲院仍题涑水名。残月晓风清壁近,几回赁吊不胜情。相公堂
(清)吴重光
相公今日构斯堂,想见当年诣洛阳。社稷一生维柱石,文章千古植纲常。高风耸拔弦山秀,遗泽流深涑水长。飘泊半生寻讲麓,幸因私淑傍宫墙。
登涑水书院(三首)(清)戴殿传 一
书院置何年?北台亘城曲。轩敞势凌云,清幽环茂木。东座列文昌,西阁联奎宿.怀哉独乐翁,千载缅高躅!二
奕奕高台上,登堂深仰止。欲与古为徒,溯洄乌龙尾。粹德缅当年,《潜虚》研奥旨。譬彼学观澜,观海难为水。三
灵爽亦磅礴,肸蚃瞩清虚。永怀笃生理,寻览几踟蹰。巍然相公堂,敬业群相于。清风溢庭院,庶几惜居诸?
(九月)九日偕邑士宴集涑水书院(清)杨殿梓
偶入高处息劳尘,况值茱萸节序新。三载因循无异政,一樽邀约有同人。聊为北道黄花主,试看南天白雁宾。徙倚斜阳虚幌暝,半钩帘映月如银。
涑水书院怀古(清)刘光裔
相国钟祥地,千秋思有余。光阳留古迹,涑水缅芳誉。事业钦边塞,文章重石渠。万家崇像祀,一代宠肩舆。屡上亲贤奏,时陈剔弊疏。熙宁居洛后,元祜入朝初。世仰调元绩,人传资治书。馨香绵俎豆,讲席几踟蹰。
涑水书院(二首)(清)戴昌渐 一
跨堞连云讲院开,菁莪郁郁萃群才。偶来策马迎恩道,独听书声起北台。二
涑水渊源传至令,循名还溯古人心。春风隐护葳蕤锁,桃李公门蔼绿阴。
官渡清波
(明)贺守约
光山南去有长河,两岸春风涨绿波。斜日扁舟重回首,向来官柳已无多。
官渡春波
(明)李逢阳
白马源头欲滥觞,汤汤百折走浮光。中流誓楫知谁健?隔岸呼舟过客忙。雁阵平沙棲暖翼,桃花流水泛晴香。攴川大小皆天造,笑杀天吴叹望洋!
官渡清波
(明)王家士
频年欲鼓剡溪棹,此日欣同南浦舟。风静天空盘鹳鹤,春晴沙暖狎鱼鸥。片帆远带星辰泛,浅渚徐冲雪浪浮。述作知君陶谢手,林泉真不负兹游。
官渡泛舟和王淮川(明)吴崇文
从来性僻欲寻幽,共挽斜阳上小舟。对远兴随芳草色,忘机坐傍白沙鸥。江清云影波中现,酒净山光镜里浮。李郭当年何足羡,故园今日是奇游!
官渡河
(清)王楠
烟树失县堞,通津驱马过。春寒云驻久,沙浅鹜眠多。陟岸悬藤壁,蟠冈饮石波。梵天青嶂外,点点佛头螺。
赛山樵唱
(明)贺守约
名山千仞郁嵯峨,石室棋残有烂柯。一曲长歌忘世虑,浮云流水竟如何?
赛山樵唱
(明)蔡凤翅
一入层崖曙色平,乾坤徙倚笑浮名。人寰台榭同轮转,山树飘摇似战争。贝叶当年翻上界,宁花此日散弦城。振衣千仞闻樵唱,疑是空中孤鹤鸣。
登赛山(清)蔡麟
雾霭芳林僻,扶筇碧嶂间。樵歌天外度,鸟语谷中闲。修竹围茅舍,长河荡远山。投竿聊寄兴,钓得锦鳞还。
游赛山
(清)杨载翰
路向西河转,林泉觉更幽。万山青四面,一水碧双流。地瘠风犹古,田肥岁有秋。此间如可托,愿筑读书楼。
天塘畈
(元)马祖常
广陌千家共一村,朝来澍雨喜翻盆。三农得水人间乐,万指分禾溪上屯。稚子饮牛呼伴侣,老嫠饷黍夹儿孙。割耘未了重缫丝,此际田家思欲焚。
郎畈春耕
(明)贺守约
野田万顷尚荒凉,此地曾经几战场。喜遇国朝开泰运,一犁春雨乐耕桑。
郎畈春耕
(明)李逢阳
千载城隍迹已荒,空余残址对斜阳。英雄事去翻成古,阡陌名存尚属郎。春水稼肥田畈喜,夏畦人病麦秋忙。吾胞幸值承平日,歌舞年年乐未央。
郎畈春耕(明)蔡光 长畴春雪霁,千顷草烟平。林鸟因风媚,山花映水明。可能真遂隐,应得耦为耕。绿暗如云柳,分阴绕故城。
淮上即书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
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离思远,宿昔容鬓改。独鸟下江南,广陵何处在?
淮上别范大(唐)钱起
悲风陨凉叶,送归怨南楚。穷年将别离,寸晷申宴语。长淮流不尽,征擢忽复举。碧落半愁云,黄鹤时顾侣。游宦且未达,前途各修阻。分袂一相嗟,良辰更何许? 过淮
(宋)苏轼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暮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尘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黄州在何许?想象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但存鱼与稻,生理已自毕。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逸。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正月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宋)苏轼 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二
攒眉有底恨,得句不防清。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桥声春市散,塔影暮淮平。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
渡准
(宋)苏轼
鸣鼙渡长淮,霏烟散清晨。皎皎初日光,照耀草木新。横林度余碧,迭嶂开嶙峋。移桡失向背,烟波浩无垠。儿童相擢歌,余心亦欣欣。轻帆互相逾,画鹢映流津。徘徊望洲渚,悠然独怀人。樵渔有栖遁,寂寞谁问邻 ? 暮风翻洪涛,鱼虾亦有神。四顾天地黑,孤舟恐漂沦。
新息渡淮
(宋)黄庭坚
京尘无处可轩眉,照面淮滨喜自知。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树带烟垂。故林归计嗟迟暮,久客平生厌别离。落日江东采蘋去,长歌柳珲洞庭诗。
频酌淮河水(宋)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淮上偶成(元)马祖常
出京不寄入京书,淮水南边有旧居。官比马曹过骑省,文因狗监愧相如。西岩仙居终来凤,东谷汤泉亦戏鱼。岂是高情能放逸,山中萝桂正扶疏。
渡淮
(明)何景明
津口风翻斾,春阴郁未开。淮流冲古岸,沙店倚长台,鸟向平芜下,人随返映回。未忘舟楫兴,临路独迟徊。
淮渎千帆
(明)牛应元
渺漫长淮水,纡潆汇万流。遥涵桐柏月,直下海门秋。玉帛连城萃,桑麻夹岸稠。云帆千里集,络绎阜通舟。
淮渎清澜
(明)李逢阳
桐柏山头混混流,人间爵秩视封侯。朝宗东下三千里,泽物功存十二州。雪浪暗随潮俱涨,金浪晴共日光浮。天洪秀发真人出,圣圣相承亿万秋。
淮水春涨(明)刘悫
桃浪来何急!奔湍涨晓清。烟迷垂柳弱,雁度远沙轻。鸥鹭乘春兴,渔蓑趁晚晴。岸云堆迭嶂,会傍碧岑生。
淮流新涨
(明)李赓铭
桃花淮水上,新涨逐波流。草荒无人境,春香野岸幽。看云祛幻妄,听鸟说沤浮。暝色归樵影,时时古渡头。
淮 水
(明)孙子起
淮水分桐柏,依城日夜流。春来千涨集,晚去一帆幽。鹤倦排云下,鸥闲狎浪游。野怀无可寄,取醉卧沙头。
淮 水(明)张璇
昨夜天边宿雨收,长淮春水拍天浮。层层远送桃花浪,细细香分杜若洲。鸥鹭往来常自适,鱼龙变化暂随流。发源已有朝宗势,不到沧溟志不休。
泛舟渡淮(明)吴孳昌
鸡将余曙促匆匆,走马长堤柳外风。缆影摇波穿彩鹢,帆纹蹙浪乱胭虹。星沾乌榜衣初湿,霜落渔舟火不红。谁信武陵源遂失?溪花流水即仙翁。
淮河秋涨(清)黄约
淮水乘秋发,汤汤裂地来。势摧浮弋动,声激木陵回。日月乘虚侵,鼋鼍喷巨雷。临流思涉利,鼓楫几徘徊。
夜月泛淮
(清)何朝宗
波光潋滟木兰横,斗酒堪追赤壁情。天际星摇潭水动,樽前人寄玉山清。钟敲野寺千林韵,月漾长淮一派明。满载风光归棹缓,鸬鹚稳睡不须惊。
渡淮
(清)陈简
征车落日渡长淮,渐渐乡音入耳来。对面山容迎我笑,想因识得故人回。
钓鱼台
(明)王纳言
高台俯双流,累累蹲怪石。维昔孟参军,羁迟抗逸迹。溯洄控上游,野旷展瑶席,遥见蛟鳄从,讵直鱼虾啧。鼓浪百鳞翻,玻璃万顷碧。垂竿忘世机,坐对烟岚夕。仰天长叫啸,坐矶忘今昔。俨逝渭川湍,忽瞻严陵舄。龙山自峨峨,高陵何寂寂!云中入蓬岛,月下泛赤壁。眷兹倒壶觞,畅怡无间隔。披蓑一水涯,笑傲乾坤窄。
同何宗伯登钓鱼台(明)王延世
赫曦启初伏,澄霁及上浣。哲匠眷良辰,方舟浮流衍。解组临洪波,鸣笳应重巘。远性屡自适,胜情时复展。渐与连嶂近,更感澂潭转。渊深信难测,崖倾岂辞践。乱淙既滴沥,侧径复纡蹇。俯眺荒林平,仰挹飞流浅。云霞互兴没,洲渚迟回缅。赏心事有极,葆性理无辩。忘怀寄微尚,嚣尘自兹远。
登钓鱼台五首(明)何景明 一
野阔穷秋出,云寒望未开。万峰遥驻马,残日更登台。水落鱼龙蛰,沙空雁鹜来。孤怀对摇落,吟罢有余哀。二
岁晏荒台上,孤高望不穷。乱山浮落日,远水抱寒空。野鹜时亲客,江鸿晚避风。终期谢城市,来此伴渔翁。
三
出郭冬初暮,登台日已曛。碧潭寒吐月,孤嶂晚生云。名姓嫌人识,悲歌欲自闻。沙鸥莫飞去,应共尔为群。四
古人栖隐地,今日我重来。寂寞千山里,烟波万古台。岩寒苍桂落,沙晚白鸥回。慨慷无人测,长歌不放怀。五
薄暮登台罢,云山兴不忘。门人携酒至,日落更传觞。一水星河渺,孤烟岛屿长。不愁归路晚,明月在浪沧。
登钓鱼台
(明)赵南星
雨后水增波,兰舟入芰荷。鸥随渔子渡,笛杂榜人歌。巨石中流见,青林夹岸过。看山情未已,忽觉暮云多。
孟嘉钓鱼台(清)钱时雍
石龙底双流,奔湍无日夜。瞰水峙层台,积石垒其下。何年孟参军,垂钓寄休暇? 眷景惬情深,忘机随物化。永谢世途嘲,宁邀俗士驾? 竭来岸子帻,览古生叹咤。寂寞山烟空,飞流穿石罅。
光山道中
——治平四年赴叶县作(宋)黄庭坚
客子空知行路难,中田耕者自高闲。柳条莺啭清阴里,楸树蝉嘶翠带间。幻想百年随逝水,劳歌一曲对青山。出门捧檄羞闲友,归寿吾亲得解颜。
书黁公诗后并引(宋)苏轼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马于逆旅祁宗祥家。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嗔余踏破苍苔色。”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详言其异事甚多,作是诗以识之。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梅花二首(光山度岭作)(宋)苏轼
(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二)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晓发光山驿(元)傅汝砺
长淮南望楚云多,晓发又逾官渡河。昨夜山田春雨足,征途缓听插秧歌。
龙泉寺
(元)程兰
寺额匾龙泉,于兹几百年。远山晴列画,流水夜鸣弦。低树齐僧阁,天花雨法筵。偷闲消世虑,来就上方眠。
龙泉寺
(明)唐顺之
宝地风尘绝,琳宫日月偏。雁来还绕塔,龙去向流泉。户里天花落,空中梵乐传。远公休禁酒,客醉欲逃禅。
寨河晚渡
(明)黄尚质
古道通南楚,归人晚渡津。日斜樯影动,烟暝橹声频。柳外传渔火,花边伫客轮。可怜淮上月,犹有未归人。
寨河晚渡
(清)邵光荫
驿路遥分楚色余,轻舟问渡夕阳初。长堤送绿环村舍,垂柳因风拂使车。北去河声临暮急,南来山色带寒疏。还怜京洛思归客,霜满征裘忆旧庐。
寨河道中(清)张淮
春光骀宕雨初晴,处处和风送晓行。村树迷离开画谱,溪田高下落棋枰。浮山远见层峦合,潢水斜分一派明。更喜老农生计早,短蓑横笠带烟耕。
寨 河(清)钱时雍
寨河《水经》之壑水,导源黄茅为清流。白沙别自入官渡,二源南北风马牛。道元注亦传闻误,探溯要当亲泳游。河汇泥河与潭谷,屈曲势走蛟龙虬。绕树径堡趋东北,百里直下李家楼。华埠入淮古柴口,波深始堪通行舟。考水讵独判原委,古今之字尤不侔。郦注柴水即寨义,后人柴专作薪求。遂分字体别为寨,徐锴曾已晰根由。当日柴亭渺何许,遗踪千载谁讨搜。我出光城三十里,访古名山逐同俦。茅檐瓦屋接阛闠,停车乡市小勾留。河流湾环绕三面,潦水消涸久晴秋。昔时舆梁失遗址,略约贴水微飘浮。想值霪霖春夏候,泛涨当亦似浮洲。往来孔道通南北,津筏应生行旅愁。稽古还复览地势,驱策渡水越村畴。平郊风景豁闲目,望入遥山云悠悠。
山 乡 行(二首)
(清)钱时雍
发晏家河,憩吴陈店,度陡山河,次白沙关。其一
朝发晏家河,危岸缘山麓。严霜枯草荄,寒冰坚泽腹。稍行溪路纡,渐入峰岭矗。逶迤历陂陀,攀陟屡盘复。绿竹拂苍云,岩际隐茅屋。憩足山店幽,褰涉寨河曲。欻见连康峰,积雪明瑶玉。其二
陡山洵陡绝,千仞盘云影。河流绕其下,裂石冠其顶。左盼悬崖危,右瞻飞磴梗。前趋度已艰,后顾心犹警。攀跻屡佝偻,历碣惊流洗。灌木医苍烟,夕阳倏西暝。荝屴入云梯,还登白沙岭。
入花山度扬帆桥至晏家河宿(清)钱时雍
晴色花山路,崎嵚石渐多。扬帆谁解说,古塔自嵯峨。初麦青平畈,丛篁绿曲阿。白沙夕阳岸,一宿晏家河。
光山道中(清)胡璜
晓色凝飞旆,仙居入望中。地雄吴楚会,山控汝淮东。香稻云屯野,丹林月烧空。往来随驿骑,风雨自匆匆。
泼陂河
(清)杨殿梓
看山重渡泼陂河,水似玻璃净不波。一雨洗将青黛出,晓岚秋色在烟萝。
长潭驿
(清)杨殿梓
四山回报水清涟,樵牧人闲落叶边。日暮飞鸦栖未定,长潭驿口数家烟。
过晏家河入虎湾山中作(清)杨殿梓
林外寒流溪外山,山山窈窕如青鬟。昨宵山曾入我梦,朝乘轻骑来虎湾。虎湾人家依林屋,山影虚窗翠堪掬。每从绿亩课耕耘,未向红尘问荣辱。穿林行行林叶稀,白云数片侵我衣。双扉隐约开萝薜,一饭殷勤进蕨薇。夏畦转忆秋初雨,穗稷不吐黄花吐。如此秋光非等闲,且合山中昵田父。我家阁皂旧书堂,清晓吟帘挂夕阳。一出回头成小草,满轮援镜诧微霜。秋思茫茫安可道?静者惟山自难老。别山驺从归晚衙,卧游绘取屏风好。
山 行(清)杨殿梓
丙午季春,以公务至沙窝保,转吴陈河,过晏家河,在山三宿始返署。几日山行不出山,好春无限在山间。草塘钓石青萍涨,茅屋人家绿树环。应顺初听蛙角角,喜晴频报鸟关关。朅来袖里香风满,拾起瑶花戴月还。
杨帆桥晚归(清)陈简
一钩新月影微微,日暮栖鸦结队回。迷路正愁无问处,断桥西畔一僧归。
游迎春山
(清)孙智应
为问南山路,行行入翠微。碧岩云外出,丹岫望中稀。谷静含春色,林幽带夕霏。此间多爽气,乘兴顿忘归。
次日在居士仙居山思杏丹仙韵(明)夏赉
昔时仙去已难攀,无复青鸾更往还。丹灶久淹浑寂寞,石泉犹在自潺湲。霜天猿叫洞门静,芳草鹿眠春昼闲。一隔红尘千里远,谁知海上有三山。
仙居塔
(明)贺守约
高峰突兀跨清空,铃铎声高振梵宫,几度凭虚凌绝顶,却疑身在白云中。
仙居葛洪丹室(清)钱时雍
稚川慕霞举,求为句漏令。探密抉石岩,冥搜历幽迥。谁传乐安山,芳杏值满径? 绿萝閟秋阴,丹葩蔼春靓。石洞何窅然,白云锁清夐。吾闻摄生人,凝神葆真性。适已情自超,济物理岂竟。眷彼芸生繁,惜兹桐子命。神丹倘可求,愿言蹑云蹬。
游独山二首(宋)孙仅 其一
独山亭子山之岑,万竹相围尽翠阴。古刹地幽红日永,悬崖人静碧云深。轻风细细无朝夕,劲草依依自古今。吏役几嗟诗笔废,兴来不惜为君吟。其二
城楼日日望霄垠,车马今来访旧闻。寒石万寻围翠竹,危峰一点缀青云。洒然自有林泉乐,去矣吾非鸟兽群。安得画工图绝致,尽收苍翠寄诸君。
独 山(明)刘悫
一丸仙掌弄,种杏说当时。沃野春风静,回流落日迟。茸茸芳草发,霭霭碧云垂。月上东山好,春光画远眉。
独 山(明)薛耳
云表一峰明,凌虚依太清。日光供荡漾,月色照晶莹。呼吸通三岛,回翔顾五城。只缘身独立,不觉万山平。
独 山
(明)李赓铭
突兀成孤秀,鸿蒙挹太清。路从烟里断,花向晦中莹。云物书青鸟,霞标俯赤城。忽然成一气,风雨万山平。
司马泉
(明)贺守约
石瓮苔荒岁月深,寒泉一鉴晓光沉。当年司马名犹在,史笔留芳自古今。
司马井
(清)钱时雍
粹德浚灵源,地窍旋坤轴。名贤不虚生,斯道端有属。凿井自何年?诞公待澡浴。名因司马传,亭重令君筑。至今云路衢,石甃蕴沉绿。苍阴覆银床,涵渊清可掬。流观一清啸,素心鉴昭昱。欲与探沉虚,修绠当谁述!
西亭
(元)马祖常
西亭近在光城西,偶为春阴一杖藜。绿树深深花尽落,乱红多处燕啣泥。登烟台水旧址(清)王楠
郭外春烟合,城南一水明。沙禽迷宿雨,蜡屐趁新晴。台识何年废,名还旧日更? 残碑如可读,幽索自深情。
和别邑尹藏经阁(清)胡虞胄
共梯高阁见南山,翠黛迎人露晓鬟。身健看萸囊佩紫,客豪剪菊藓浮斑。烧残红烛风初肃,泻尽黄流月正弯。今日使君成盛集,王宏倘亦未能攀。
重阳登紫水塔(清)胡煦
便是龙山会,无如此会强。行行历石级,步步拜灵光。遍酌贤人酒,分簪隐者香。科头无帽落,俯首看云翔。枚子输先道,莼羹许后尝。鹤林花解语,催得满庭芳。
天赐山
(明)李逢阳
东望龙冈霁色青,汉皇曾此驻天兵。溪山一曲留芳泽,草木千年载宠荣。古堞定须神物护,祥烟长共彩霞明。至今谷鸟鸣相应,疑是当年警跸声。
天赐山
(明)蔡光
帝子开营垒。因高踞上游。青山连雉堞,赤壁隐龙楼。古井藏金马,深潭控铁牛。捍门淮汝表,形胜压中州。
秋日登龙山(明)胡自化
驻策龙山上,登临逸兴幽。秋声深树里,晚色乱山头。水去途应滑,衣单风自飕。黄昏催马去,风景即瀛洲。龙山远眺
(清)杨载翰
新红秋叶落纷纷,嫩碧天开雁一群。足底雷声岩下浪,望中帆影日边云。寻幽橐笔常孤往,采韵谁人可共分? 沿岸牧樵歌楚曲,哀音慢调那堪闻。
莲石山庄并序(清)杨载翰
城南八里许,地名莲花石。相传维摩遗莲一瓣化为石,其石犹存,而峰峦层迭,于莲亦颇肖焉。杨氏聚族卜兆于兹,已有十三世矣。爰名其村曰“莲石山”云。
西阳之山多西南,发源来自桐柏山。群山南走忽横断,一岭高卧黄光间。光黄之间异人多,西来佛子号维摩。手掷一片碧莲花,化作千丈碧嵯峨。在城之南约十里,峰似莲花四面起。山山相依忽中开,我家结茅山心里,山头大木碧森森,大峰小峰连松荫。中有一峰圆且平,峦石坟起如莲心。先人丘墓卜于此,代有书香贻子孙。山水清佳俗美醇,聚居世愿无他陟。
憩灵鹫禅林候渡(清)钱时雍
晨发望城冈,光城俨在目。朝霜浸征永,晴辉炯平陆。小憩依招提,短垣傍水曲。阴阴袅垂杨,森森环修竹。行道岂不疲?吟赏意亦属。遂涉官渡河,湛然澄清渌。
西阳秋郊
(清)杨殿梓
秋雨经旬始放晴,晴郊秋色倍分明。山皆染黛如眉列,水自恬波似掌平。数点中田鸲鹆影,一行疏柳蟪蛄声。更喜笑语村村遍,获稻人家报顺成。
秋日光山南郊作(清)杨殿梓
逶迤历南郊,俯仰纵遐瞩。节气秋转澄,林园雨新沐。晓山出苍翠,平芜带寒绿。停舆进田父,力穑询民俗。我亦耕稼人,释耒学干禄。三年此承乏,胡不返初服? 腰袅亦受羁,牛羊在求牧。夕阳城西头,衙斋坐红烛。
乙巳冬宿朝阳寺(清)杨殿梓
攀萝陟翠微,到寺已斜晖。径雪晴犹积,溪云湿不飞。残灯分榻卧,落叶打寒扉。梦破一声磬,四山人语稀。
木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刘长卿
逢君木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木陵道
(唐)陈存
西游匣长剑,日暮湘楚间。歇马上秋草,逢人问故关。孤村绿塘水,旷野白云山。方念此中去,何时此路还?
过木陵关(唐)许棠
荒关无守吏,亦耻白衣过。地广人耕绝,天寒雁下多。东西方自感,雨雪更相和。日暮聊摅思,摇鞭一放歌。
石盘山
(明)谢榛
仄径高盘壁,孤峰半插天。人行飞鸟上,袖拂落霞边。涧水寒逾咽,山花晚自妍。一樽迟俦侣,松月向谁圆?
牢山寺
(明)徐有
绝崖驻马步斜晖,一线苔衣入翠微。别有蓬壶人不到,一天晴色绿成围。
雪后至白牙山(清)杨殿梓
宜麦飞阑六出花,寒皋玉树万枝斜。天风吹到银屏里,认得何处是白牙!白牙山色白皑皑,下有柴门临水开。手拂寒云过桥去,风林残雪点衣来。
斛山即事
(清)吴为墉
讵有登临兴,因公偶一游。双峰开宝殿,众水掩苍虬。霜叶红如洗,晴岚翠欲流。白云山外卷,凝坐思悠悠。
山居闲眺(二首)
(清)尚一琴(女)其一
门外崇山隔小溪,渔翁垂钓溪桥西。杏花枝上来春燕,芳草村边唱午鸡。坞角遥连青霭合,峰头高并碧云齐。昼长绣罢闲无事,携子窗前听鸟啼。其二
琴瑟春咏诗词 篇5
(一)
冀遇知音断素弦,
飘蓬江海不知年。
眠舟月夜逐清浪,
策蹇田畴闻野鹃。
山外斜阳盈远树,
渠边草舍绕孤烟。
乡音俚曲皆嘉韵,
琴瑟天成自浩然。
(二)
雨冷香寒抚楚弦,
长萧谁弄共芳年。
锦书犹契挥湘管,
残梦依稀落蜀鹃。
把酒西窗思倩影,
沉情律韵望晨烟。
琴声诉尽心中事,
调纵无谐却释然。
(三)
铮铮秦瑟续弓弦,
跃马操戈十数年。
逝羽如蝗歼敌首,
归心似箭寄春鹃。
荒原瀚草吞红日,
大漠惊沙覆紫烟。
翦息胡风葱岭外,
雄关永戍亦欣然。
(四)
东风款动子期弦,
山水依依渡绮年。
归燕还巢寻旧户,
耕牛待策盼鸣鹃。
一帘细雨拂阶草,
半缕余霞挽灶烟。
漫地茵茵天色染,
阡花点点竞油然。
(五)
脂笋轻移调玉弦,
隔墙掩卷正韶年。
提毫半阕相思赋,
浸墨一翎啼血鹃。
琴瑟遥遥皆入耳,
笺书册册欲焚烟。
推窗只待卿垂目,
静对芳楼枉默然。
(六)
结庐溪畔弃丝弦,
修竹为邻以尽年。
偶钓荒渠惊宿雀。
常樵野坳望翔鹃。
疏星淡月升岚霭,
落日长霞入翠烟。
秉烛夜观书与剑,
咏腊梅诗词几首 篇6
吾所居小区东篱,九丛腊梅树犹若树阵,一曲小径通幽。每年冬至进入数九寒天,枯叶落尽,寒蕾始蕴。进入腊月间,风霜雨雪催醸,腊梅花逐次绽放。尤其飞霙飘飘之际,花愈为盛开。开春后,东风荡漾,百花争艳,腊梅花却悄然离去。报春使者魂之所倚,惟归草丛扎根之沃土矣。腊梅独绽于严寒中,岂为一般之花,吾视其为天赋之悬圃天姬矣。
1.念奴娇山园梅
俯仰天地,望晴岚远岫,烟霾横绝。旭日游云光射处,浑似秋光不觉。仙阁玄圃,凤鸾歌舞,蹊径随风雪。九丛虬枝,叶枯根土未歇。
吾步篱畔寻梅,众芳摇落,暄艳伊云叠。疏影横斜独自妍,占尽风情绰约。偷眼霜禽,君思梦断,每日观奇崛。寒风霰下,幸有微吟可学。
2.雪梅香本意
晓清湑,羲和浴日举鞭频。见金乌驰骋,朝霞淡薄良辰。季腊飞霙携霣霰,青丘淞挂笼冰晨。西楼望,殴月悄藏,树雀双寻。
争递好消息,染就缃黄,氤氲香魂。降自玄圃,冰姿雪鬓清纯。皓彩暄妍黛眉远,寒眸闪烁嗔星昏。无限意,奇秀霜天,婉唤东君。
3.西江月山谷梅
重庆涂山之后,现南山一畹腊梅正是蓬勃盛绽之时。传说大禹治水曾到此地,情遇阿娇后,又沿长江治水去了。娇站在长江边磐石上呼唤大禹归来,后世称之为“呼归石”。
野谷阵梅卓荦,伊容韵雅香澄。垂髫眉淡若云横。笑靥明眸春盛。
君梦盘山禹步,娇怜跣足呼声。生来自是绛仙升。广袖飘霙弄影。
4.小重山梦梅回
一觉相思梦回来。雨纤绵幪幪、入伊怀。寒云千里霰霜开。眉缀雪、绛仙自阙台。
玄圃在天垓。玉琼植蹊径、若雁排。香肌承鬋美姬腮。谁釀花、冬去草方裁。
5.虞美人日月梅
西楼月坠残更漏。疏影渐消瘦。绾柔双鬋映霞光。玉骨芳姿衍远韵、缀暗香。
午云辉淡染梅蕊。落照洇湖丽。婀娜背影柳堪愁。弦月又升双鬓俏、逸芬悠。
6.诉衷情岁末梅
春阳初露叶碧滢。缃蕊透光清。香魄愈香呼尔切,寒霜渐滴晴。
云梦杳,雪淞棱。料峭盈。冰融湖岸,春枝旖旎,枯柳转青。
7.诉衷情春阳梅
云开万里淡蓝天。姿俏笑悠然。琼韵滉漾且欣慰,东君美步姗。
除日月,守更阑。玉影闲。娇羞无比,逢春渐瘦,岸柳初先。
8.蝶恋花初春梅
茂苑凝香匀馥郁。水暖梅清、浸润潇潇雨。玉韵琼幽凝玄圃。鸿飞浩宇天霜路。
人比缃黄谁瘦去。岸柳芽萌、争忍折枝顾。清气漫来犹尚度。风飘落蕊肩承伫。
9.鹧鸪天梅入春
日上花梢蕙暖风。透云轻抚鬋纤穠。微飔漫动绢衣袂,落照孤投倩影踪。
霜湑浸,月朦胧。倏然涌絮晓细濛。冰澌冻解游鱼锦,霰雨牵丝柳岸萌。
10.御街行春梅意
晓光初露天河曙。玄鬓滴霜露。垂螺玉魄韵风华,信递东君动步。初春料峭,霰濛犹下,山雪凝淞雾。
历代咏菊花诗词选 篇7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咏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更漏子(冯延巳)
雁孤飞,人独坐。看却一秋空过。瑶草短,菊花残。萧条渐向寒。帘幕里,青苔地。谁信闲愁如醉。星移后,月圆时。风摇夜合枝。
抛球乐(冯延巳)
莫怨登高白玉杯,茱萸微绽菊花开。池塘水冷鸳鸯起,帘幕烟寒翡翠来。重待烧红烛,留取笙歌莫放回。
忆菊(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王浚墓下作(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拨不断(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 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
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对菊(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宋·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陈子昂)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明日相思处,应对菊花丛。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重阳(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夜泊桐庐先寄苏台卢郎中(杜牧)水槛桐庐馆,归舟系石根。笛吹孤戍月,犬吠隔溪村。十载违清裁,幽怀未一论。苏台菊花节,何处与开樽?
簪菊(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访菊(贾宝玉)
【咏荷花诗词】推荐阅读:
形容荷花诗词08-26
苏轼与荷花的诗词10-20
描写夏天荷花的诗词名句07-16
咏牡丹的经典诗词05-22
咏山茶花诗词05-31
咏兰花诗词选07-03
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05-15
中秋咏月诗词 教案08-29
万俟咏的诗词《蓦山溪·桂花》07-16
古往今来咏梅花的诗词歌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