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作文(共14篇)
黄姚古镇作文 篇1
黄姚乃是一个老地方,虽不似京城般繁华,也不似陕西西安秦始皇所创下的鬼斧神工。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去此地,看远方云彩若隐若现。密密麻麻的耸入云端的古树,张开大爪稍稍遮住人们的实现,却也能使人似置于阴凉之地,摇扇欢谈。此树乃黄姚一绝。
树干枯萎,枝干垂下,形似龙爪,倚坐于树下,似被巨龙抓住了咽喉,这里曾有千里拓荒的凄凉,乱世群雄的纷争,这棵芳龄已有850多余的古树,冷眼旁观。
如今,古树的对岸,是一座院亭小阁,一层层的青苔铺于其屋顶或许千年以前曾有一位翩翩佳公子站于亭台中以箫声伴明月,以寄归家情思。岁月静好。数年之后的今天,墙上印上了似黄非黄的斑驳痕迹。以昭其已年老,却依旧笑看隔壁小桥上,几个小儿在屋前打闹玩耍。
不知何时,夕阳的余辉已普照大地,笼罩在了几位匆忙归家的人上,不由想起马致远的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无一两只乌鸦应景,但有一条虽细但清的河流从上至下,由远到近,从古至今,流淌过历史的沧桑印记,流入无数黄姚人的心中,流进这棵已有850高龄的老树,滋润着它的树干,让它持续注视着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作文 篇2
一、黄姚古镇土特产包装视觉设计的现状
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近年来, 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黄姚古镇特有的几百年历史的佐餐调味佳品—黄姚豆豉、滋补佳品—九制黄精、野菊花、豆腐酿、茯苓、竹子、“秋歌三茶”等黄姚特产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但是, 黄姚古镇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黄姚古镇的土特产的系列包装设计方面还很不完善, 笔者通过对黄姚古镇土特产包装设计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如下几点:
首先, 黄姚古镇包装意识淡薄。包装粗糙简陋, 缺乏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意识, 形式单一, 有的只是体现出最基本的“装”的功能, 连简单的装饰都省了, 更甚至直接用塑料袋包装给旅游消费者。例如作为黄姚古镇最为令人称赞的黄姚豆豉, 有的包装就只是简单的用透明塑料袋封装, 而包装袋上仅仅是简单的单色文字和单色图形。其次, 黄姚古镇的土特产包装缺乏个性化。包装形式千篇一律, 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包装, 没有任何新意。再次, 黄姚古镇的土特产包装设计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大部分产品包装上很少甚至是根本没有任何体现广西桂东地域特色的视觉元素如文字、色彩、图案等。
二、黄姚土特产包装视觉设计中应采取的对策
要设计出优秀的土特产包装设计, 不仅仅要求能有效地传达产品信息, 更需要土特产包装视觉设计富有个性, 富有特色, 更好地彰显产品的文化地域特点, 从而达到推广产品, 宣传文化的目的。鉴于此, 如何从包装视觉传达设计要素出发, 设计出体现黄姚古镇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包装, 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 图案视觉传达要素
土特产包装的图案视觉传达要素要求应该以直观的传达产品信息为根本目的, 并且在此基础上应该将土特产所在的旅游地地域特色文化巧妙地、利用令人过目不忘的图形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土特产包装的标识或图案一般采用简洁的图形, 而这种图形是经过去粗存精后充分设计的图形。从土特产本身或者旅游地本身的特色为设计出发点, 引用具有地方特征的原貌风景、民风民俗、民族图案等。一方面象征了土特产的特征, 另一方面体现旅游纪念品的异地风貌特征, 传达了旅游地的地域特色文化信息,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导致购买行为的发生。
黄姚古镇内多民族聚居, 各民族在建筑、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别与融合, 犹如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岭南风格建筑、独具特色的匾额文化, 民俗差别与融合下的民族服饰与图案等, 经过处理后以具象或者以偏于抽象的形式呈现于黄姚古镇土特产包装上, 成为包装上使用的图形元素。
(二) 文字视觉传达要素
字体设计是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字一般包括:主体文字、说明文字、广告标语文字附文等有的产品还附有相应的外文字。包装上的文字一方面能够很直接的将产品的相关信息说明传达给消费者, 另外通过使用各种字体, 将标准字体进行各种变形装饰处理, 可以有效地传达出深层次的文化意味和内涵。尤其是汉字的设计, 汉字是具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 有着其他它设计元素、设计方式不可替代的设计效应, 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任何包装上面都离不开文字, 生动的、醒目的文字是抓住消费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目前黄姚古镇的土特产包装上的文字大部分采用了简单的毛笔字体, 除了代表了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以外, 没有特殊的象征含义。黄姚古镇内的匾额以及诗联上的文字或苍劲有力或似行云流水, 各具特色, 可以具有代表性的字体进行提炼, 设计成土特产包装上的主体文字或者标语文字。另外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特点和使用材料选择风格相适应的字体, 通过现代字体设计方式, 把历史名人的书法字体适度的简化, 变形、再创造, 符合黄姚古镇的特点。这些特殊字体的使用, 在视觉传达上带给旅游者全新的感受, 同时也很好地体现的黄姚古镇文化的地域特色。
(三) 色彩视觉传达要素
色彩是包装上视觉传达中最为活跃的要素, 是最有吸引力, 最有诱惑力的语言。在包装上合理的运用色彩能够提升商品的竞争力。不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色彩鲜艳的色彩的选择与运用, 都能达到突出土特产风采的效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 色彩要突出土特产本身的商品特性, 使色彩充当传达商品信息的作用, 比如黄姚古镇的话梅, 柔质细嫩, 味道纯正, 酸甜适口, 色彩的选用可以从话梅本身的味道为切入点。另一方面黄姚古镇内居住的大多是客家人, 因此土特产包装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色彩特色或者客家民俗色彩特色。比如客家服饰的“蓝色”情结以及客家民俗色彩中大红大绿, 用色彩来体现黄姚古镇的特色。最后色彩的选用必须符合销售的策略, 注意色彩的一般理论与注意事项, 以独特的色彩为土特产创造独特的色彩意境,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论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从全局着眼把握, 以细节入手, 黄姚古镇的整体视觉形象的塑造必须依靠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而黄姚旅游地的土特产包装视觉设计, 是我们塑造旅游地视觉形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开发具有黄姚地域特色的、高品位、包装精美、制作精良的土特产, 以此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增长, 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新农:《包装与美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 1998.
黄姚古镇 穿越有“迷” 篇3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它位于广西昭平县,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清幽黄姚,人杰地灵处
黄姚古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树参天。
镇内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铺就而成,路面平滑如镜。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是一座天然的山水园林古镇。
古镇中很多小景都不错,是摄影发烧友的好去处。古镇旁边沿河而行一直到文明阁,一路田园风光。
漫步老街,穿越有“迷”
要怎样的一座城,才可以于山水相恋间,忘情于黄姚的灵性。黄姚有“隐”,你可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漫无目的地闲走浪荡。黄姚有“迷”,你可以迷在这样的一座城里,成为城里的一个谜。左拐右拐,上台阶下台阶,穿行于各条街道间,街墙旧很旧,旧的过瘾,两边的房子,朴朴素素,回头望着,若隐若现的巷子,就好像是电影画面片段定格。
初入古城,身上还带有昨日都市的风尘,场景突换,你免不了会有种古代与现代的交错感。倒是黄姚的人们,不管是歇坐于石阶上的老人,还是学堂归来的学童,抑或是正在刺绣的闺女,不知是他们天生的心性使然,还是对游客迷失感的司空见惯,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零碎事儿。
在古城,你只需慢慢地踱着步子,沿着青石板前行,随到一处,是停是走,任意为之。或是在村口发会呆,青山绿水人来人往;或是在带龙桥边吃道地的农家饭,同时品品那水中的倒影也算得上是不俗的意境;或是坐在“且坐吃茶”里喝茶聊天,听听古城里那些芝麻大的新鲜事,但凭事儿穿耳而过。
TIPS
广西黄姚古镇景点导游词 篇4
很早以前,黄姚只有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开宝元年(972年),一位叫杨文广的将军率部到昭平平战乱时路经此地,给取名黄姚,黄姚自此传开。
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走进黄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风光画。峻美的姚峰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纵横的平地和村庄。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条小河流环绕着古镇,古镇里分布着300多座明清时期遗落的古民居,村庄里一株株古榕古树和小河岸边一丛丛翠竹掩映着一座座古民居,还有一尊尊天然奇石很自然地分布其间,给人的印象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古镇中比较著名的古建筑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兴宁庙、文明阁等 。抗日战争后期,宝珠观是广西省工委和黄姚中学所在地。当时的省工委书记钱兴同志率领一批革命先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怀着“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坚定意志,以教书等工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时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文化界和民主人士,在黄姚还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
黄姚的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全为青石板铺垫,安乐街是主商业街,街道上铺的青石板又长又大,两旁的商业铺面是十分典型的岭南风格,至今仍保存完好。其它横街如金德街、亭秀街、天然街规模要小一些,但每一条石板街都幽长而光滑,没有几百年时光岁月的洗磨,就不会有连结着300多栋斑斑驳驳古民居的石板街。
广西黄姚古镇景点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来古镇,我是今天的解说员。西来古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誉为“天然氧吧”、“成都花园”的蒲江县西北部,地跨临溪河、小河子与大小五面山,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49%,距离成都市区84公里。古镇历史悠久,战国的船棺、汉代的冶铁遗址、西魏的临溪古县城、唐宋的茶马古道,至今踪迹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西来古镇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十大古镇”。
西来镇俗称西来场,秦汉时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炼铁中心。三国时期,有临溪古渡,是蒲江与邛崃的必经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设临溪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临溪县降为临溪镇,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将临溪镇划给蒲江县。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临溪河暴发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的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场西林寺的产田里,临溪场的人们认为关帝爷从西而来,在这里停下,说明这里是块风水宝地。西林寺的住持静慈和尚捐出庙中产田,在关帝神像搁浅处新修了关帝庙。庙门向西而开,有不忘从西而来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蒲江县县令李绅文,借用佛教教义中的典故,即达摩祖师西来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经从西取来的典故,改名为西来场。
我们前方有一个古香古色的戏台,西来是川剧之乡,著名川剧作家徐文耀就是西来人。以前,西来场有钱、刘两姓大家,分别在关帝庙庙门和场西头两处搭灯杆、建戏台,雇戏班演出,大唱对台戏,热闹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刘家戏台,每周六,戏台上都会演出川西戏曲的经典名段。现在戏台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关帝庙的旧址。
自古以来,西来又被称为草根儒乡。广场南侧的文风塔体现了西来崇教尚文的风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层,外加宝顶,翘角飞檐,非常精巧。文风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翘角檐精巧玲珑,各层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动物、花卉、诗歌提联,内容丰富。
第三层正面檐下有“文风塔”匾额;第二层有“奎星阁”匾额,第一层正面嵌有扇形匾额,上刻有“惜字宫”三字,两边竖刻对联“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读书识字是教化的基础,所以乡间特别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纸不能乱扔,废弃也要郑重检点、焚化敬神。
河下古镇作文 篇5
楚州有一座古楚风格、文化厚重的古镇,那就是——河下古镇。从写着荡人心魄的“河下古镇”的大牌坊转弯向前走是一条平坦的石间小路,石径旁有三三两两的竹叶,随风摇摆,沿着石径向西走,有几棵参天大树,长的枝繁叶茂,好像在说:“河下古镇,我们永远守护着你,为你遮风挡雨„„”
河下古镇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顺着小河向东走,你就会看到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好像在和游客们戏嬉,又好像在提醒游客们不要忘记河下古镇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美景。
游古镇作文 篇6
进入景区,我直奔小吃街,身为吃货的我,当然要大饱口福啦!忽然一串串长长的旋风土豆映入我的眼帘。我让妈妈赶紧给我买了一串番茄味的,可是排在我前面的是一条长龙,于是就留妈妈在原地等候。我向前面的臭豆腐走去,又买了一碗臭豆腐,贪心的我放了很多的辣酱,吃得我满头大汗。这时妈妈举着烤好的旋风土豆向我走来。只见土豆一片连着一片,像滑滑梯一样绕着竹签往下转,番茄酱也像跳伞员一样笔直地往下降。我急忙撕下一片试了试,香香的、脆脆的、味道好极了!一路上我还吃了豆腐花、章鱼小丸子、糖花糕……
逛完了小吃街,妈妈又带我来到了古镇博物馆。在那里我知道了万山汞为中国偿还国外债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被当年周恩来总理称作“爱国汞”。
传说:大秦帝国著名人士徐福,当时为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其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药引便是万山朱砂。
黄姚古镇作文 篇7
黄姚镇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东距贺州市72公里,西距县城7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常说的黄姚镇包括古镇(历史街区)和新区,古镇规模为15.7公顷。黄姚古镇于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7月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内古树参天、清溪环绕、奇石遍布,古街巷皆铺青石板,古镇出口和周边重要处都建有寨墙,街区之间也建有寨门。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曲折幽深的街巷串起了300多幢具有岭南特色的古民居。古老的民居、街巷、戏台、宗祠、牌匾、石刻等历经百年沧桑。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
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貌。(见图1)
2 快速城镇化下黄姚古镇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功能衰退与生活发展之间的矛盾
快速城镇化下的古镇,面临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问题。黄姚历史建筑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并多已超过其使用年限,结构破损、设施陈旧。同时,古镇区内部还存在下水道阻塞、道路积水、现有管网高低错落,以及人与机动车混行等问题。
黄姚历史古镇现有的居住环境与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使得部分历史街区内的居民逐渐迁出,部分居民则在老房子的基础上改建或重建,以致古镇功能逐渐衰败,原有的风貌特色逐步丧失。
2.2 保护修缮与经济支撑之间的矛盾
黄姚古镇能够在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中完好地保留,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经济的落后使大部分群众无力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随着保护工作逐步被重视,以及古镇自身发展的需要,大量古建筑、历史街区亟待修缮,而保护所需的经济支撑不足成为制约当前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2.3 原真性延续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不少人看到发展古镇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于是片面地将保护看作发展旅游经济的手段,保护行为以盲目的旅游开发为目的,有的甚至不顾古镇自身的承受能力而过度开发。但是古镇的旅游开发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却使得其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慢慢遗失,有些古镇居民的日常起居毫无遮挡地展现在游客的视线里,没有了以往原真性的古镇生活。
2.4 规划实施与意识体制之间的矛盾
古镇民众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法规认识较缺乏,甚至不少地方领导的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也很淡漠,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为古镇保护规划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古镇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历史环境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的协调策略
古镇是全镇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古镇的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诸如用地调整、道路交通组织、旅游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空间视觉景观保护等,都应同步协调进行。
当今的黄姚古镇既体现了典型岭南民居聚落的形态,又因为城镇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而形成混杂的现代农村式聚居风格。因此,规划根据古镇风貌特点进行分级保护并划定分级保护范围,整治并去除影响历史特色的建(构)筑物,在此基础上介入新的城镇开发和环境建设要素,促进历史环境在风貌上得到统一,在功能上得到提升,促使整个古镇风貌古今融合。
3.2 历史文化传承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共生策略
应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黄姚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灵魂。
随着黄姚古镇旅游的兴起,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给本地文化的传承带来不利影响,并对本地民俗文化造成置换的趋势。因此,应规划传承黄姚历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种文化,即节庆活动文化、宗祠文化、诗联文化、牌匾文化和抗战文化,对黄姚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给予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在文化传承与资源利用共生的基础上,使历史文化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文化及旅游产业。
3.3 保护规划交流与居民素质培养的引导策略
保护规划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公众学习参与的过程,这是保护的一部分。积极引导其实也意味着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主动性,使其由衷热爱并深刻体会到古镇的价值所在,并参与到古镇保护的活动中来。
在黄姚古镇保护规划过程中,应经常同公众及决策人员进行沟通,包括对国内外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的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以及参观学习,使公众及决策人员同规划者在保护观念上不断接近,并使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深入人心,居民的历史自豪感和审美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4 基础设施更新与相关政策扶持的保障策略
古镇的快速城镇化必然带动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模式的变化,原有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生活需求。规划中采取如下措施构筑其社会生活保障策略:
一是除了通过对古镇内用地的调整和古建筑的整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外,还要求部分传统民居建筑继续保持其居住用途,以维护长期形成的社会网络和保留历史文化风貌的原真生活场景。
二是规划适用于古镇的公共空间及场所,使生活在古镇的居民逐渐形成新的合作生活网络,构筑地方性生活方式。规划要求历史街区内的沿街传统民居建筑在保留居住建筑风貌的同时,调整其内部功能,作为商店旅馆等使用,重塑历史上传统风貌街巷曾经商铺云集的区段。
三是促进古镇新、旧区居民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保障整个古镇人口(包括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地方的社会生活网络,延续和创造新时期的黄姚文化。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居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居民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居民以出租房屋、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特色产品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失地农民投身旅游业,使古镇居民成为旅游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政府应要求参与小城镇开发的企业为当地和周边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获得工资、福利等直接收入。
五是为古镇内原住民提供特定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持。广西各级政府应以古镇各项保护修缮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实施财政预算内贷款贴息的补助计划,整合资金,完善古镇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可以通过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土地整理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降低周边群众到古镇落户的门槛,为居民参与古镇保护创造更多的机会。
4 保护与发展规划探讨
4.1 分级控制及保护
本次规划根据黄姚古镇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规划的控制区域,并结合保护需要划分为以下三个保护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并提出对应的保护要求。(见图2、图3)
4.1.1 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以老城及周边自然山体水体为边界,对核心区内的街巷空间和民居宗祠建筑以及城墙寨门进行保护和维修,不可随意新建、拆建;对确需新建、拆建的建筑,必须符合保护规划的原则和审批程序,同时保证建筑整体风格的一致。
4.1.2 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为核心保护区往四周扩展约200m的区域。建设控制范围内经批准可以新建、改建、扩建建筑时,应当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与传统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古镇传统风貌;对区内已建的违章建筑应立即拆除并加以绿化,以避免对历史环境的破坏。
4.1.3 环境协调区
环境协调区以自然山体、山林、农田、果园、水面、村庄等用地为主,以山脊线、山脚线等明显地物线为边界。环境协调区采取风貌保护的方式,不得随意建设项目,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历史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景观。
4.2 人口控制及用地布局调整
目前黄姚镇人口约为3900人,其中核心区人口为2500人。经初步测算,至2025年黄姚镇人口规划为5000人,日旅游人口约为3000人,控制古镇居住人口为1700人。
黄姚古镇的原建成环境特征为“居住加小商业”,规划核心区的主要用地类型为居住和商业、旅馆用地,其中商业以销售小商品、小食品为主,不宜引入大型商业。
核心区外的新区主要布置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等配套用地,以安置核心区内迁出的居民,避免商业、旅游服务对核心区的影响,保证核心区能保持古朴的村落特色。
4.3 古镇整体格局的保护
4.3.1 自然景观保护
保护古镇原有的自然景观特色,对局部损坏的景观应给予及时的修复,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使古镇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梳理黄姚古镇奇秀幽美的自然山水,养护苍虬古朴的古树名木。
4.3.2 历史街区保护
石板街是黄姚古镇传统历史风貌的构成骨架。石板街皆用灰黑色的石板镶砌而成,由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兴街、安乐街、连理街、龙畔街、山磅街组成。
为保护现存的传统街巷布局,保持原有的街道界面,对损坏的局部应及时予以修缮,以保持街巷原有的空间尺度。对传统街巷两侧已建的有损古镇风貌的建筑进行改造和整治;对古镇区内新建的建筑界面,要求控制尺度,保持古镇特有的曲折退进的街道界面。保留古镇街巷中的传统步行方式,禁止机动车辆在其中通行。对老街的使用与经营,应在保护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开发。
4.3.3 古镇建筑保护
结合古镇内的建筑物现状,对古镇保护规划范围内的建筑,根据其价值以及保存完好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更新模式(不包括文物保护单位)。(见图4)
4.3.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黄姚古镇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民风文化(宗祠文化、牌匾文化、抗战文化)、特产饮食、名人轶事等,政府应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应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结合度,培育民间艺术旅游景区和民间艺术产业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5 快速城镇化下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再思考
5.1 基于合理保护下的发展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文物古迹的古镇,是正在生活且不断发展着的城镇,因此古镇保护作为整个城镇发展政策的一部分,是政府在制定城镇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古镇保护作为城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合理保护其所具有的价值与促进其自身发展并重,为历史城镇赋予新的活力。
5.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保护
古镇的原真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但并不意味着要采用原封不动的文物式保存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就是“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凡是影响资源保护的不得开发,凡是保护措施不落实的不得开发,还要明确划定不能触碰的核心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强化保护责任。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要将小城镇发展和延续历史文脉、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保护好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好历史和民俗文化,实现永续利用。”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古镇保护与发展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古镇保护与发展措施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黄姚古镇的保护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部门应充分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古镇保护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衔接,实现保护和发展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J].城市规划,2004(10):68~73.
[3]赵万民.对巴渝历史古镇保护的区域性认识[J].重庆建筑,2003(4):6~8.
[4]张松.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规划,1999(7):50~53.
[5]苍铭.黄姚古镇形成与存留原因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92~96.
[6]嵇岚.历史城镇保护的再思考——面向发展的保护[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7]李卉.巴渝古镇人居环境研究——建筑形态论[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8]林立勇.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小城镇的保护研究——以巴蜀山地历史小城镇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尤小菊.黄姚故事——从古镇旅游开发看文化资源产权问题[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黄姚古镇作文 篇8
摘要:工笔重彩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显著的艺术表现特征对于以黄姚古镇为对象的绘画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构图、色彩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于相关题材的创作或鉴赏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重彩画;黄姚古镇;构图;色彩;表现形式
在我国,灿烂的工笔重彩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们就已经在陶器上用红、黑、白等颜料,描绘各种图案。“其中半坡彩陶以黑色为基础间以红色;甘肃彩陶在土红色底子上施以黑色;马厂彩陶黑红相间,在黑线两边描以红线;江苏青莲岗彩陶出现黑、白、红、紫、褐等丰富的颜色。”[1]可以看出,在绘画的萌芽时期,绘画者们力求规整和使用重彩的迹象。周、秦、汉、唐等各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工笔重彩画作问世。流传后世的画作中,最早的是长沙战国楚墓中的《龙凤妇人图》和《御龙人物图》 两幅帛画,虽非重彩,但线描手法实属工笔。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五幅帛画和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一幅帛画,已是工笔重彩。魏、晋、隋、唐,工笔重彩画进入全盛时期。如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色彩斑斓的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具,色彩以蓝、紫、白、淡紫画成的麦积山石窟壁画;富丽华美,形象多样,变化丰富的新疆克孜尔洞窟壁画、柏孜克里克洞窟壁画、炳灵寺石窟壁画等无不透露着强烈与浓郁、抽象而自由的气息,那斑斓的色彩书写着昔日的辉煌。
创作技法上,历代作品均体现出高超的水平。金雀山汉墓帛画用“没骨”与“勾勒”的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绘画技法的多样性。而马王堆汉墓“T 形帛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构图巧妙;线条健挺流畅,设色绚丽,形象刻画细腻,表现技法纯熟,代表了世界帛画艺术高峰时期的最高水平,令人惊叹不已。“这幅帛画使用的颜料有矿物色的朱砂、赭石、银泥、蛤粉,植物色的青黛、藤黄等十余种,说明了当时的制色工艺水平之高超。”[2]
前述古代壁画中,运用了大量不透明矿物颜料直接厚涂,讲究制作基底取凹凸法,注重烘染,极富立体感;点、线、面自由而抽象地交织共组画面,以色面为骨架重视色彩对比,尽量呈现材料本色之美;用笔随意无程式,视觉效果开阔博大深厚。从制作技术、视觉效果等诸多方面可供现代重彩画家学习和研究。但在元、明、清时代,重彩画的发展日渐式微、不再成为绘画者们的主要创作对象。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它才得以逐步振兴。林风眠、潘絜兹、黄永玉、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等老一辈艺术家和现代画家金鸿均、李魁正、蒋菜苹等工笔画家,大胆借鉴,广征博采、悉心探究,使工笔重彩画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独具的民族情调和丰富的个性面貌,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笔重彩画走向多元化的态势。
黄姚古镇,广西名镇。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北面与钟山同古镇、清塘镇接壤,东面与凤凰乡、贺州市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乡、富罗镇交界,西面与走马乡相依。黄姚镇中的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到黄姚,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黄姚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虽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都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当下,工笔重彩画得以复兴。如何將其与黄姚古镇的山山水水、一村一落、历史民宅等多元化题材相结合,这是个课题。对此,业界尚未有相关的画作及研究问世。笔者以为,结合工笔重彩画的创作技法,描绘黄姚古镇的各个题材,不失为一个积极的探索。具体如下:
(1)构图方面。重彩画中,中国古代壁画多具有散点透视的特点,在以黄姚古镇为对象的诸多创作题材上,均可借鉴重彩画的构图方式。如以黄姚古镇昔日的繁华街景为题材的创作方面,可以某一种暖色调为背景,以多种方式疏密布局。以某一参照物为中心,将人物按姿态或表情排列。有的人物自由闲适,有的人物神情专注,有的人物面色凝重。
(2)色彩方面。重彩画中,特别是古代诸多壁画中,对于色彩,均有大胆使用。仍以黄姚古镇昔日的繁华街景为题材的创作为例。明亮欢快的橙色调可传达出人物的喜悦之情,凝神聚气的绿色调可显示出人物的全神贯注,而浓郁的黑色则可表达出人物的肃穆表情。
(3)形式方面。可借鉴重彩画中用点、线、面、形、色彩、肌理和二维空间等绘画元素、组合构成视觉审美来强化绘画形式特征,丰富画面美感,使画面达到构图新颖、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色彩强烈、装饰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重彩画的诸多艺术特点,为以黄姚古镇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是在构图、色彩和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使得黄姚古镇的风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99.
[2] 刘菊亭.泉州师范学院学报[J].2007:105.
游西塘古镇作文 篇9
“不如今天,我们一起去西塘古镇游览一番怎么样!”父亲提议说道。
“好呀。”我和母亲欣然答应。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游览,听说西塘是江南水乡中以原生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著称的,借着新年放假时机一起去古镇走走看看。
第一次来到西塘古镇,映入眼帘的是那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矗立在河道两旁,廊棚长长,古弄深深,我们乘上小船,微风吹过,带着阵阵寒意,我们穿着花棉袄,还真有点江南的味道呢,清清的小河泛起微微的水波,两旁古老的房屋与我们渐行渐远,坐在小船上,外面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安逸。“碧波荡漾,木船悠行,白墙墨顶,”好像是一幅重墨相宜的水彩画。
西塘的小吃非常多,臭豆腐、螺蛳,薄饼和糕。我特别喜欢吃螺蛳,远远地闻到炒螺蛳的味道,就忍不住想吃。我寻着炒螺蛳的香味走过去,店门口排队的人络绎不绝,我们也赶紧排队。坐下来后,我笑眯眯地说:“老板,我要一盘炒螺蛳!”“好嘞!”店主爽快地答道。青中泛红的螺蛳冒着一缕缕热气,香味直冲我的鼻子,拿出牙签把螺蛳肉挑出来,螺蛳肉有点甜有点辣,一盘螺蛳肉不一会儿就被我消灭光,吃了还想吃啊!
中午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休息之后我们继续出发游览西塘民间收藏馆---瓦片文化馆、纽扣博物馆、木雕博物馆。纽扣馆收藏着5万2千粒钮扣,瓦片文化馆介绍明末清初各种形式的瓦片,木雕馆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古镇虽然不像热带海滩那样舒服,但是让我寒假生活中增长不少见识。
古镇游记作文 篇10
安谧宁静的西河为江南古镇,位于芜湖市芜湖县西南,坐落于青弋江畔。一条条长长的、别致的青石板路,一栋栋美丽的徽派建筑类房屋,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连着青弋江;远处一座座高大、翠绿色的山。这,就是有六七百年历史文明的西河古镇。在这长约一千米的老街里,我们见识并观赏了许多老古董:木雕工艺、古老的字画、石制的锁和哑铃,还有竹器编制生产生活用品,手工打铁工艺……
美丽的.西河古镇果然名不虚传啊!虽然这里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好,但也挺有特色的,因为在那里有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新奇古董,可以让我们久居城市的孩子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古镇游记作文 篇11
这可真是一个古色古香、充满年味的小镇啊!镇上的居民都住在河边上的老房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挂满了腊肠、鱼干、酱鸭……一阵阵酱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们大家都是口水连连。
“扯白糖,卖扯白糖喽!”随着一声声吆喝,我们来到了一位正在现做扯白糖的老爷爷跟前。尽管小时候曾经吃过扯白糖,可这样现场观看扯白糖的制作过程,我却还是头一次。只见老爷爷动作娴熟地将锅里的糖浆捞起,拿在手里,飞快地拉过来,扯过去。黄红色的糖浆渐渐地变成了白色,原本胖乎乎的一团糖浆瞬间变得越来越细长。看着老爷爷手里上下翻动的糖浆,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奶奶绕毛线的情景,可像了!最后,只见老爷爷把手里扯好的糖浆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又开始向我们吆喝:“扯白糖,卖扯白糖喽!”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拿出钱包,纷纷向老爷爷买,老爷爷的脸上顿时乐开了花!
古镇中的传统手艺何止扯白糖!我们来到了糖画摊,摊主竟是一位漂亮的年轻阿姨,她制作的糖画作品琳琅满目。阿姨告诉我们,她的手艺是她的父亲传授给她的,她的父亲做了几十年的糖人。原来如此!我向她要了一只蝴蝶,瞧,只见她“刷刷刷”几笔就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交到了我的手中。看着眼前这只美丽的蝴蝶,我真舍不得将它吃掉!
美丽的古镇作文 篇12
雅安很有特色,雅安的鱼叫雅鱼,雅安也有很多旅游景点,比如说:夹金山,二郎山,四姑娘山……真是说也说不尽啊!
在雅安我最喜欢的一处景点是——上里古镇,那里离我家不是很远,上里古镇可谓——人间天堂。上里古镇有二仙桥,韩家大院,白马泉,喷珠泉……我觉得白马泉和喷珠泉最奇特。
白马泉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不过,涨潮时泉地会发出千军万马的声音,顾名思义,白马泉也因此而得名。
可喷珠泉就不一样了,它是冒出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会冒泡泡呢?是因为地壳的原因吧!
游南浔古镇作文 篇13
酒店里的早餐很丰盛,我吃了很多食物,其中有一个甜点我忘了叫什么了,反正挺好吃的,就是一玻璃杯里装满了黄黄的奶油。
8点出头我们就到了景区,先参观了“嘉业藏书楼”,有些书籍的名字我居然还能认得出。第二个景点就是“小莲庄”,听其他导游说这是南浔首富的房子,好大啊!我在园子里转了很久,都没有参观完,园子中间的一个大池塘里种满了还没有开放的荷花,很漂亮。园子里还有一座假山,很好玩,就是有很多蜘蛛网。妈妈看了这个宅子主人刘墉的介绍,说他是个很节约的人,我要向他学习。
之后,我们坐船游览了古镇,一路上参观了“广惠宫”,那里是个道观,我看到了太极八卦。“刘氏梯号”、“辑里湖丝馆”……
我们最后去了“文园”,那里有个文昌阁,还有很多石头做的小台阶,可以在水上行走。我还荡了秋千,走了小鹅卵石路。
我在南浔古镇买了一个刻着龙的吉祥葫芦和2个磁铁石,但是很可惜,磁铁石掉了一个,我很伤心。
下午爸爸开车把我们带回了上海,我回家以后要早点把琴弹熟,我好几天没弹了。
古镇作文600字 篇14
下午,我们跟着长长的队伍,来到了河下古镇。呵,这里人真多呀!刚走进古镇,映入我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房子,和弯弯曲曲的小道,这些房子都是古代的建筑,虽然有翻新过,但不失古代的韵味,这儿的店面与别处不同,都没有招牌,只有写着字的小旗子,一阵风吹来,真是“酒旗招展”。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灯笼,有的是两个大的,而有的则是一串小的,大概是代表着吉祥如意吧。
真正走入景区,才看见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我们一边走一边笑,那开心劲就别提了,一路来的辛苦一扫而光,我们看见了程公桥、屯盐桥……这些石桥都十分精美,桥下流淌着清清的河水,我想住在这儿的人们一定很舒服吧!
河下古镇曾诞生过女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名人。在湖中间矗立着梁红玉的石像,见了这石像仿佛见到了真人。很多人都拍下河下古镇的美丽景色,我也恨不得马上拍下,但是今天我没有带照相机,唉,真遗憾!
正当我们惊叹时,王老师又带我们穿过了房子,去了另一个地方——梁红玉祠。虽然没能进去认真观赏,有一些可惜,但我们却发现了梁红玉的雕像,也是收获不小。
我们愉快地走着,突然看见了一艘巨船——龙船,“龙”在古代代表着皇帝,“龙船”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坐的船了,我在后面看见了两条龙的尾声,又走了一段路,看见了龙头,那龙头的样子真是活灵活现,两条龙上托着船身,足有两层楼那么高,龙身呈黄色,船身则呈古红色,走远处看十分壮观。大家一解散就像脱缰的野马飞奔上了龙船拍昭留恋。
【黄姚古镇作文】推荐阅读:
黄姚古镇05-28
七宝古镇作文06-07
同里古镇作文06-19
溱潼古镇游记作文07-18
美丽古镇作文300字11-21
游惠山古镇作文500字07-12
游朱家角古镇的作文07-12
游徽州古镇600字作文07-18
木渎古镇作文400字10-26
洛带古镇初中作文400字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