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镇

2024-07-10

丽江古镇(通用4篇)

丽江古镇 篇1

随着水磨古镇在四川旅游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水磨比作“四川的丽江”。水磨与丽江有着似乎相同的经历,他们都是在地震中重新站起来的新城,都以发展旅游业为城市的经济命脉。然而因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后天发展的制约,这两个有着相同经历的城市是否能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相提并论或者说是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还有待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经灾后重建、浴火重生的水磨,以禅寿老街和水磨羌城两个片区延续传统文化肌理和历史文脉,搭建藏、羌、汉多元文化的大舞台,定位于教育、安居和休闲度假旅游的“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水磨有着除西羌文化以外更多的元素。在这里,代表汉族文化的禅寿老街被认为是丽江古城的缩影,而在水磨风景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的寿溪湖更传承了当地的长寿文化。正在规划中和修复中的水磨新景点又拟推道教文化和水文化,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话来讲,水磨是以文化多元化为发展思路。相较之下,丽江所推崇的文化元素就单一许多。有着80%纳西原住民的丽江古城主要以纳西东巴文化为主体,整个大研古城的建筑统一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然而文化单一化与多元化并不是衡量一个旅游景点成功与否的标准。笔者的切身感受是,在水磨虽然有众多的文化元素作为建筑形态的支撑,但由于整个水磨镇还处于重建恢复的初期,在营造文化氛围和凸显文化内涵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就水磨为之成名的羌族文化而言,除了一些以羌族元素为主要构成打造的建筑等硬件之外,水磨古镇里还缺乏渲染羌族文化的软件,例如,羌族风味的小吃、以羌饰装点得风情客栈等。同时,在水磨古镇中所宣扬的长寿文化和汉族传统文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另外以文化多元文化作为水磨的发展路线会不会冲淡了水磨以羌城为特色的吸引力?毕竟长寿文化、道教文化等在水磨之外的很多地方也发展得很不错。而羌城这个元素是川西地区所独有的,在目前的四川境内除了桃坪羌寨较为知名以外,其他以羌族为文化主体的地方并不多见。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不但需要思考如何发展水磨的硬件设施,在与“旅游”二字紧密相连的“文化”宣传方面也需要开发者分析受众的需求来进行规划。

从地理位置来看,水磨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仅2小时左右车程,离其周边景点:5·12震中映秀镇5公里,都江堰25公里,三江风景区约20分钟车程。另外都汶高速也从水磨境内穿过。对一个发展旅游的小镇而言,如此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确实是水磨的一个优势。但这些优势对水磨的旅游发展而言也许会成为制约因素。因为与省会城市距离较近,游客们很多会选择一天往返游玩,那么在景区里的消费就只会局限于购物和餐饮,住宿这个旅游景区的最大消费体就难以得到发展。因此,水磨需要提炼和发展更多可以留住游客的元素才能够保证其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支撑地位。而丽江,作为云南省的著名旅游地,离省会城市昆明有500多公里的距离,其周围的风景区分布密集,近的有玉龙雪山、拉市海、束河古镇等可以一天往返的,稍远的有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需要两到三天往返的景点。而在这些景点的周围,几乎只有丽江这一个地方具备良好的旅游硬件设施,如:住宿、餐饮和购物等,所以大多数游客选择丽江古城作为其旅游的中转站。在古城里游客旅游之余所需要的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特色商品、酒吧、水吧、餐饮以及不同档次的住宿在这里随处可见。另外,在丽江古城里几乎每隔一个街口都能看到一个散客旅游服务中心,这里边提供了一系列以丽江为中心发散开来的旅游产品。久而久之,丽江古城从一个旅游景点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一个旅游集散地。这样的角色转换为丽江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水磨的发展也许应该选择和丽江不同的方向,这取决于水磨在当地旅游产业链中的具体定位。

商业氛围,这对于一个旅游景点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水磨,一切都是质朴的,也许是因为5·12全国援建给予当地的帮助,也许是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开发区的稚嫩,这里的商家、景区工作人员、居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走在水磨的大街上,身心是放松的,能真正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建筑的魅力。相较之下,在丽江这个商业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游客需要时刻防范众商家的各种商业伎俩。行走在丽江古城里,游客随时可能被各种旅游包车服务的推销者们骚扰;在这里选购商品也需要睁大眼睛,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相差甚大;许多景点路线还有不同的隐形消费。把握好商业氛围的度对于景区而言还真是一道难题,“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句话用于对这个度的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水磨相较丽江而言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古镇”,水磨的管理者们需要吸取丽江的经验教训,在引导和管理当地商业行为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为游客创造一个透明、自由的消费环境,那么水磨古镇就不需要在丽江的影子下招揽游客,因为到这里旅游,人们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旅游目的所在。

将水磨作为一个古镇来开发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丽江古城所面临的难题。一个古镇,没有了原住民就没有了魂。丽江古城目前的原住民流失严重,里边的居民大多数已经变为外地来做生意的租客。而水磨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居民选择将自己的房屋出租出去以获得生活所需的开支。与丽江相比,水磨在一开始就流失了原住民,这对于古镇的文化传承来说是一个遗憾,对于旅游者来说,这会是一个缺乏文化氛围的景点。在这一点上,古城保护和古城开发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丽江作为一个发展了十几年的旅游景点,其趋势相较水磨而言更为难以逆转。水磨古镇作为一个新起步的旅游景点,如何将其古的文化元素保护起来,成为古镇旅游中的一个点睛之笔,确实需要开发者们仔细思考这一问题。亦或许,水磨古镇的旅游定位可以选择更范的休闲类型而避开其“古”的元素?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水磨古镇的定位始终是需要明确的,也许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水磨古镇VS丽江古城,这个话题其实只是人们初到水磨,看到这里的建筑觉得找到了丽江的影子而已。从文化传承、地理位置、商业氛围等几个不同的角度而言,水磨与丽江有着天壤之别。确实,从目前水磨镇的规模上,旅游配套设施上来比较,水磨离丽江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并不能说明,丽江的优势有多明显,因为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定位,也注定了水磨和丽江的发展模式的不同。现在的水磨古镇旅游开发才刚刚起步,这其中所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很多,也正因为如此,面对一个还未定型的旅游景区,他的开发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水磨古镇作为“全球最佳灾后重建范例”,其旅游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这需要当地的管理者和旅游开发者一起共同努力去保护和挖掘。

丽江古镇 篇2

初来丽江,会觉得这个小城还保留着一份原始沧桑。这里的居民住宅很有特色,青砖青瓦,向上微翘的屋檐上还卧着一石貔,木门两旁的对联也都是用少数民族的象形文字书而成的。

这里的天空纯净的天空不含杂志,若隐若现的明星与地面上的灯红酒绿相呼应。落日的余辉眷恋着大地。向远处眺望,宁静的湖泊宛如一只明亮的眸子,荡漾着千死柔情。群山掩映着万物,仿佛一条巨龙,有似乎是投射一颗石子在水中,激起的千层浪花。当地人把终年不化,高深摸测的雪山尊为神。在古老的传说中,雪山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终于找到那宽敞的街道。

我休息了半天,有了精神。在附近兜了一圈,我终于知道了古城区。这时人并不多,不过越往里走越热闹。这里冈子很多,青繁华,各色各样的小商铺,经营着各种银饰、玉饰、小玩意儿,商品供不应求。路边偶有民间歌手在弹唱,曲风安静沉稳,为了也只将礼帽网络中央一放。不要喝也不撺掇。一条窄窄的河道串联了整个古城,诺在飘洒,几点烟雨。倒像极了江南水乡。

夜幕完完全全的降临了,中心的广场上又一次热闹起来。有民间艺人展示着传统的乐器,入口处飘荡着安详平和的民族歌。身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孩子与同事面八方远道而来的游客们一起吃饭。

丽江古镇 篇3

旅游消费行为是消费行为的一种, 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重要条件。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旅游消费行为的专门研究都较少见, 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从国外100余年的旅游研究史来看, 尚未出现对旅游消费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从近期的研究动态来看, 也未将注意力摆在旅游消费行为的系统研究上。从国内旅游科学研究情况来看, 旅游消费行为的系统研究虽已起步, 但相关学科所做的工作更多。总之, 目前关于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还远不成熟, 这些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

1 游客消费行为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丽江游客特别是束河古镇游客。根据研究要求设计中英文问卷, 市调小组在丽江主要景区大研古镇的四方街、玉河广场、买草场、木府、万古楼、肯德基等游客密集区域随机发放问卷1 523份。其中向国内旅游者发放问卷1 340份, 其中试问卷120份 (回收120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5份, 有效率95.8%) , 正式问卷1 220份 (回收1 220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 000份, 有效率81.96%) ;向国际旅游者发放问卷183份, 其中试问卷20份 (回收20份, 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8份, 有效率90%) , 正式问卷163份 (回收163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50份, 有效率92.02%) 。考虑到丽江市旅游客源市场规模, 本人对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 以达到抽样群体代表的普遍性。

1.2 李克特量表五分法

在问卷调查中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 主要是采用一种积极或消极的表述, 让进行问卷回答的游客选择“非常不好/不高”“不好/不高”“一般”“好/高”“非常好/高”这种相似的等级。在后期统计中, 对这五个选项进行分别统计, 最后总结出参与问卷的游客最终数据, 来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一种调查分类和判定。文中将丽江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镇进行游客满意度评价对比, 对二者之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商业氛围、休闲娱乐项目等各项游客感知项目采取李克特五分法设置量表, 对游客给予对应项的评价作出对比分析, 以测试游客旅游消费心理。

2 束河古镇游客消费行为分析

2.1 丽江及束河游客特征宏观统计分析

1) 年龄结构。通过对束河的国内游客调查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 出游的人数呈递减趋势。在国内游客中, 中青年 (从16~45岁) 达到91.8%。其中16~25岁这个年龄段的游客占39.6%, 26~35岁这个年龄段的游客占34.7%。45岁以上的游客仅占8.2%。

2) 性别结构。对国内外游客的性别进行调查统计显示, 国内游客的男女比例为54%和46%;国外游客的男女比例也基本一致, 男女比例为52%和48%。总体上都是男性游客比女性游客多, 虽然男性旅游者所占比例稍高, 但与男性相比, 女性一般是家庭的主要决策者, 具有注重安全, 喜欢结伴和喜好旅游购物, 对价格敏感等特点。女性旅游客源尤其青年女性市场日益成为旅游客源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家庭结构。通过对国内游客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查得出, 国内游客中三口之家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60%多, 旅游地的选择则将着重于孩子的需要。独身、两口之家和五口以上的大家庭所占比例较小。国外游客的家庭成员情况与国内游客的家庭成员情况相比, 没有太大的区别。

4) 家庭收入。国内游客家庭月收入为3 000~4 000元的游客所占比例达29.21%, 家庭月收入为3 000元以下的游客所占比例为26.67%, 家庭月收入为4 000元以上的游客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由此看出国内游客家庭收入水平大都处于中低层水平。国外游客的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 000美元以上的游客所占比例35.66%, 个人月平均收入在1 500~3 000美元的游客所占比例为23.08%, 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00美元以下的游客所占比例仅为11.19%, 这说明来丽江的国外游客家庭收入水平比较高。

2.2 游客消费行为和偏好分析

2.2.1 游客消费意愿及偏好分析

通过游、娱、购、食、住五个方面对束河现有的旅游消费板块对游客的吸引力的调查, 总结出束河对游客吸引力大的板块是游、食、住三大板块。关于游这一板块, 束河具有充分的资源, 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关于食和住这两个板块, 这是影响游客滞留能力最大的两个因素, 调查表明, 游客对这两个板块有很大的潜在的消费意愿, 但是束河目前的基础配套设施还存在很大的空缺。

束河对游客吸引力小的部分是购和娱两大板块。关于购这一板块, 游客认为束河的旅游购物没有自己的特色, 与大研古城雷同性高, 所以束河要提高旅游商品的种类和独特性。关于娱这一板块, 游客主要认为束河的休闲娱乐品牌和游玩束河古镇过少, 体验性束河古镇过少, 以后要注重增加休闲娱乐品牌和体验性游玩束河古镇。

2.2.2 游客消费习惯及偏好分析

通过对束河古镇游客的出行人数、旅游同伴身份、游玩时间、旅游频率、消费环境五大方面的分析调查得出国内游客理想的休闲消费环境应该具备的四个要素。第一, 目的地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整体环境和整体气氛良好, 具有优越的居住条件。第二, 目的地物价不宜过高, 消费水平应比较适中, 在游客的可接受范围之内。第三, 目的地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餐饮品牌、休闲娱乐品牌和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第四, 目的地还要和外界形成良好的交通畅达性, 要有较好的交通可进入性, 保证游客可以便捷地进入目的地。因此, 束河古镇在保持原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同时, 还应有针对性地提升餐饮品牌质量, 开拓休闲娱乐市场。

3 丽江束河古镇的营销策略

3.1 差异营销

3.1.1 针对宣传

束河在营销产品时, 要从目标市场的年龄、性别、阶层、消费特点等选定市场范围, 并细分市场, 列举潜在顾客的基本需求, 分析潜在顾客的不同需求, 排除潜在顾客的共同需求, 划分相应市场群, 进一步分析各细分市场具体特点, 并评估各细分市场, 针对不同的目标客体, 采取不同的开发方案, 这样才能做出各种不同的种类, 才更能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群体的消费需求。

3.1.2 特色营造

束河可以充分利用有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进行营销, 强化游客体验。如果要增大游客的购买量, 可以尝试转换购买商品的形式, 如增加体验式消费束河古镇, 让游客自己动手来制作束河特色商品;在招商方面避免和大研古镇多方面重合, 更为强调带有文化意义的体验式商品, 如游客可现场参与的文化工匠现场制作绘画和雕塑等商品。在价格上, 束河古镇可以在常规商品上采取略低于其他古镇的营销方式, 形成口碑吸引顾客;在特色商品上应制定具有优势的价格, 让顾客加深对束河古镇的印象。

3.2 联合营销

3.2.1 资源合力

束河虽然与周边景区有较强的组合能力, 但是它并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这种优势, 没有与丽江其他的景区进行较好的整合营销。在目前的营销状态中, 束河一直是处于一个独立的营销状态, 没有和周边的旅游景点组成特定的旅游线路, 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知名度。

3.2.2 战略联盟

束河滞留游客的能力差,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束河与旅行社合作力度不够, 束河的餐饮和住宿行业没有和丽江当地的旅行社签订协议并建立合作关系, 所以旅行社在给旅游团队制定行程的时候, 能够尽量忽略束河, 即使去了也不会在束河停留太长时间, 而会在古城或者新城用餐和住宿。束河目前的客流量是比较少的, 消费群体还不足以支撑束河古镇。

3.3 媒体营销

3.3.1 平面电视

束河古镇在平面媒体宣传方面可以选择知名度大的旅游刊物进行宣传。对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宣传, 可选择《中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旅行》等杂志, 针对国外旅游市场的宣传, 可选择《Lonely Planet》。《Lonely Planet》被誉为西方背包游客的“旅游圣经”, 国外旅游者几乎是人手一本, 权威性相当高, 书内推荐的旅游景点是国外旅游者选择的热点。另外, 在各种介绍束河周边地点和景区的纸质地图上要对束河做出明确标识, 并对其进行相应介绍, 加深游客对束河的印象。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如电梯框架广告、校园挂牌、高速公路广告牌等。

3.3.2 网络媒体

目前, 国内较具规模的社区网站或社区论坛, 主要有开心网、人人网、天涯、篱笆和西祠等。借助社区网站, 可以大大延伸旅游企业社区营销的触角和范围。束河还可以通过社区类的专业旅游网站, 比如携程旅行网、驴妈妈旅游网等开展互动宣传和口碑营销。

丽江束河古镇可以在各大网站注册博客和现流行的微博, 成立专门的官方微博。采用丰富的内容题材和灵活的表达方式向游客传播游客渴求的知识与信息, 潜在游客在阅读微博和博客文章的同时, 可以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 无论天气地理、历史民俗, 还是风土人情、奇闻轶事, 都可能成为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市场的契机, 促使游客产生实地游的愿望。而且博客文章很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和检索, 这样使得微博与博客文章具有长期被用户发现和阅读的机会。

摘要:在游客消费行为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丽江及束河游客特征进行宏观统计, 客观对比分析丽江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镇游客在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意愿方面的问题, 得出束河古镇相比大研古城的竞争优势和国内游客理想的休闲消费环境。在此基础上对丽江束河游客进行市场细分, 从游客、功能、特色和形象四方面提出束河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并重点提出差异营销、联合营销、媒体营销这三种营销策略, 旨在为游客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关键词:消费行为,营销,束河古镇

参考文献

[1]张红.我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 2000 (4) :5-8.

[2]张红, 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 2000 (8) :22-23.

[3]张捷, 等.九寨沟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1) :7-9.

[4]黎洁, 赵西萍.美国游客对西安的感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1) :35-37.

[5]李菊霞, 林翔.关于引导我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思考[J].商业研究, 2001 (6) :55-56.

[6]周磊.关于游客消费动机与选择偏好的分析及其应用[J].经济师, 2001 (6) :45-46.

丽江古镇 篇4

而园林小品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在满足人们对于功能性的需求的同时, 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环境, 丰富园趣, 给人提供公共活动和休息的便利, 又给人以美感。园林小品不仅仅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能表现出人们的审美和城市的文脉。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丰富的遗产, 丽江的园林小品设计要继承和发展, 并且需要更好的体现这些文化, 不让东巴文化离我们远去。同时, 将东巴文化渗透到丽江大研古镇的园林小品设计中, 这将会对丽江城市的繁荣, 纳西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东巴文化介绍

东巴文化是纳西文化的主体部分, 东巴文化是丽江纳西族特有的一种文化, 是东巴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是纳西族的一部发展史。

作为纳西族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东巴祭祀、东巴工艺品等方面。东巴文字属于象形文字, 东巴经是用东巴文字书写而成的, 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民俗、医学、天文、立法、地理、动植物、生产知识、武器服装等, 是纳西族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东巴绘画包括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和卷轴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路图》;东巴舞谱是纳西族传统的古典乐舞, 包含舞谱、音乐、美术、宗教、文学等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典籍;东巴音乐和东巴法器与东巴祭祀有关, 这些形式增强了东巴经书的韵味。

2 东巴文化在大研古镇园林小品中的应用现状

2.1 廊架

丽江大研古镇入口处设有一个许愿坊, 它实际就是由廊架演变而来的, 让游客在东巴风铃上写上自己的愿望挂在廊架上接受时光的见证, 也反映了东巴教是相信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同时, 廊架的支柱上写有东巴文字, 表达的是对于美好的事物的向往。此外, 对于颜色的运用上采用黄、黑等色彩;纳西族崇拜黑、白, “黑”和“白”在东巴祭祀活动与东巴经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白天、太阳和月亮代表光明, 黑色代表黑暗, 由此对于日月星辰的崇拜的“白”可以概括为善和吉祥的意思, 而“黑”则理解为邪恶和灾难。现在黑色已经广泛指的是蓝色、青色等。此外, 红、黄、蓝也是纳西族喜爱的颜色。地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环境, 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色彩风貌, 色彩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所以可以比较直观表现地域文化氛围。在园林小品设计过程中将东巴文化中的色彩融入其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法。同时可以将色彩的运用延伸到植物选用的范畴。

2.2 园椅

丽江大研古镇里园椅与花坛有类似之处, 多采用石材与木材, 这些设计模式在丽江市内的很多公园内都可以看到。并且这样的设计与东巴文化中的“孰古精神”有紧密的关系。“孰古精神”所推崇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理解为师法自然。即:尊重所在地的自然生态, 保证与原有环境的协调性, 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景观效果。

2.3 指示牌

木雕是在面塑的基础上形成的, 以前雕刻作为祭祀时使用的神像, 主要是因为木雕具有反复使用、方便等作用。公告栏的设计主要是将东巴工艺品的元素中的木雕融合到其中, 木雕并没有十分注重外部形象的逼真, 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 但整体上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息。指示牌上的文字是汉字、英文与东巴文字三者相结合。它的顶也与古城里面的传统民居屋顶相呼应。通过园林小品的形式将东巴工艺品展现出来, 再现东巴文化灿烂的文脉成果,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便于游人近距离接触。而偏深色的木质栏杆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 深色的选用在园林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最直接表现东巴色彩的图腾、绘画、文字等符号使用整体借代的手法, 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整体借代到园林小品的表达中, 更直观的表现地域风格。同时也可采取局部借鉴东巴文化中的元素的手法来进行表达。

2.4 景墙

丽江大研古镇入口的浮雕景墙题为“古城盛世图”, 也有人称其为“丽江的清明上河图”, 则是向人们描绘了纳西族风情、场景以及三朵神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了丽江地区的物产和人文, 就像一幅关于纳西族历史的画卷, 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和人情味, 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将园林小品作为这些故事的载体, 故事中所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美感等成为了设计的关键点, 在园林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元素的应用不仅能让我们传承古老的文化, 更对今后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用东巴经中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 将这些元素体现在园林小品上, 透过物质形式表达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2.5 灯具

灯具的设计上沿用了东巴文化之中所崇拜的黑色, 造型上有仿古的气息;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给人一种回望历史, 充分感受到一股股浓浓的文化氛围。通过色彩能够赋予城市很强的地域特征, 色彩承载着东巴文化的内涵, 是地域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如:丽江古城传统民居大都采用的是灰瓦白墙的形式, 铺装也会用黑色鹅卵石来点缀, 园林小品采用黑色, 能够给人和谐、宁静、雅致的感觉。可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是提高观赏效果的重要手法。

2.6 垃圾桶

古镇里面的垃圾桶也传承了东巴文化的思想, 选用了木质的材料;在着色上也选用接近木材自身的颜色, 并使用了东巴木雕来进行装饰。垃圾桶盖的坡顶造型与古镇里面的坡屋顶的造型颇为相似, 使垃圾桶体现纳西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突出了地域特色, 就像是生于这个环境中的。在园林小品设计过程中将多个文化元素搭配使用, 使表达的内容更具丰富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尽可能详细的挖掘出能够体现该思想的文化资源, 进行整理融合, 以求设计出内容丰富, 造型精美, 内涵深刻的园林小品, 对文化的传递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从东巴文化在丽江大研古镇园林小品中的运用状况来看,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东巴文化元素的运用比较局限

在很多园林小品设计中东巴文字、东巴经的内容比较广泛, 对于其他的文化元素则很少有涉及, 并且没有很好的结合纳西族的园林心理需求。

3.2 园林小品缺乏创新性

就大研古镇中的园椅而言, 款式简单, 没有将东巴文化的元素巧妙的运用其中进而丰富造型。

3.3 园林小品的设计缺乏艺术感

东巴文化在古镇里面的园林小品设计中没有在深入研究东巴文化的前提下将其中的元素进行简化, 使园林小品不仅仅具有文化气息也有时代精神。

4 启发

园林小品设计主要是以满足功能需求为主, 也是作为传达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所以应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文化色彩, 让园林小品不再是为了功能的摆设, 而是一件艺术品,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园林小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元素, 通过表层的提取、融合的创造、意向的营造等方法赋予园林小品地方特色的韵味, 使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为城市景观的建设增添文化色彩。

4.1 东巴文化的深入挖掘

只有在对东巴文化的内容有很深入的领会的基础上, 蕴含东巴文化的园林小品才更具有文化精神, 更有吸引力。提取文化元素, 通过园林小品这个载体将其反映出来, 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地域风情。

4.2 艺术简化处理

园林小品是一种艺术品, 巧妙的避开对于文化内容自身的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将东巴文化元素进行简略化处理, 忽略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保留文化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

4.3 创新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中, 设计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从东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找到突破口, 并就此将这些符号的形态加以改变;通过深层次的理解把文化符号加以抽象简化、重组, 延续最具特色的部分, 放大元素特征, 对视觉感官产生冲击作用, 表现出东巴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赵世红, 和品正.东巴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2]汤含璐.建筑小品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 2014 (16) :85.

[3]江淑琴, 刘瑞瑜.丽水处州公园园林小品应用与研究[J].湖南农机, 2013 (5) :243-244.

上一篇:现场监督执法下一篇:液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