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印象美文(共6篇)
丽江印象美文 篇1
怀着别样的心情,我踏上了这块向往以久的神奇的土地。(俗套,无特色)
从昆明到丽江有一夜的车程。一下火车,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幸运的是,我们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位热情的正在揽活儿的纳西族司机,得知我们是散客,这位伯伯自告奋勇的为我们安排行程,充当起导游来,专业知识绝不差:“……可惜现在是夏天呢,你们要是冬天来就好了,玉龙山上的雪就多了;虎跳峡现在有泥石流,路不好走呢!香格里拉也太远了……”听着这么多好玩的地方都去不成了,我未免有些沮丧(“沮丧”用得好)起来。不过最终,我们还是挑出了一些好玩的地方。(最好能写出这个临时向导的肖像及表情)
丽江游之拉市海
我们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丽江的湿地公园——拉市海。
下了车,我有种仿佛到了内蒙古草原的感觉。一望无际的草原马儿奔腾着,健壮的马蹄在空中画出一道圆弧。一湾静谧的湖,荡漾出点点粼光。远处的雪山山顶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出一簇白色。(就写出与内蒙古草原的区别,并最后落笔在丽江湿地公园)
划船的地方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我真想马上投身在这幅画卷中,便赶紧顺着当地一位纳西同胞的指引,踏上了一条满是马粪的“坎坷路”。
引路的老倌被丽江的阳光晒得黝黑黝黑的,操着一口乡音与我们攀谈起来。而我只顾者脚下的“地雷”(应对“地雷”稍有交代),左一蹦,右一跳,竟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看到船,我就松了口气,那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哪儿来的,有些突然)欢呼着朝着船跑去,不等大人们来,自己早已跳上船里了。为我们开船的船老大手上只拿着一支篙,轻轻往岸上一点,稍一用力,就撑开了船,船朝远处驶去。我这时才舒服地坐在狭长的船舱里,望着远处的马儿安静地啃着青草和阳光,滩边的芦苇随着和熙的风儿弯下了腰,摆出一番“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色来。一群群野鸭子在芦苇边嬉戏,时不时地把小脑袋探进水里觅食,雪白的尾巴朝天厥着。红红的小脚丫不停地拨水。有时吃到鱼了,便满意地甩着头上的水珠,屁颠屁颠地游到水深的地方去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此处描写不错,可惜有点简单,好像是小学生在写作文,应注意高中作文需广度和深度,而且还要有复杂性)
这时,船身却冷不丁地猛烈摇晃起来,竟是像坐了海盗船一般,快要翻了的样子,我们便吓得叫出声来。好容易船才停止晃动,虚惊一场。原来是船老大弄的鬼,他自己倒笑得哈哈响。(这一插曲不错,可以渲染一下)
小船恢复了平静,缓慢地前行,推开一层又一层的涟漪。我忍不住伸出手轻抚镜子般的湖面,却发现原来我们是在“陆地”上前行。又想起刚才的大呼小叫,越发的有趣。水很浅,水底冒上来一根根嫩绿的水草。天!它们才是天生的舞者,柔软的腰肢随着波有节奏地悠悠地摇摆着,竟是那样温柔的一支舞。
天空阴下来了,空中也飘着一丝丝细如牛毛的雨来,想不到丽江的雨竟也是这样温柔的。我们撑着伞,穿梭在芦苇丛中。船老大唱起了悠扬的民谣(什么民谣,可否作一点引用),歌声如雨雾般弥漫在湖面上,笼罩着小船,我们很快就心醉神迷了……
丽江游之古城
告别了昨日的草原,漂亮的马儿,静谧的湖,升起炊烟的小木屋……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了古城。
天蓝得很,透亮得像一块瓷,仿佛都能敲出声音来。蓝天下是一方古城。那一排排老房子,都青着屋顶,白着墙壁,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小溪两侧。我们走在小道上脚下的青石板早已被无数双草鞋磨得光溜溜的。昨夜刚下过雨,古城更显得清新起来。杨柳垂着身子,照着小溪中的倒影。这条小溪潺潺地从古老的桥洞下悄悄地流过,遍经全城。水是那样清冽,一位身穿纳西族服饰的老奶奶还用着传统的方法,用绳子栓着水桶打水喝呢。看见我们,她那满是皱纹的脸露出了朴实的微笑,让人想起了太阳。(此段描绘真好,像一个高中学生所写)
我原想着古城应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却不想竟是一个繁华至极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商铺装横得精美无比,门前挂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小玩意儿,什么小木偶,木制风铃,用牛角磨成的篦子……走进任何一家服装店,你都像是来到了印度:橘黄色的室内灯光,映衬着线条分明的民族裙,流光溢彩的披肩,燃着浓浓的印度熏香,别有一番“异族”风情。(“异族”应改为“异域”为好)
路越来越窄了,房子也越筑越高。我们拾级而上,走进小镇深处。“古城深处有人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年轻的姑娘们坐在屋前织布纺线,那古老的机器忙碌起来,永远也停不下来。有些房屋已被改装成了客栈,往小小的门里探去,却是别有洞天:青青的葡萄架,荫蔽下的石凉桌子。一小池子不胜娇羞的莲花……这样一个小客栈竟藏着这样赏心悦目的盛夏!
江南一般的古城,自然少不了外国游客,因此古城里也有了咖啡屋。虽是洋店,还是少不了古城的原色。坐在原生态的木头屋里,品着香醇的咖啡,听着弹唱歌手拨着吉他,这不也是一种景色吗?
我迷失在古城的繁华里,像是处于古代熙攘的街头。不知不觉,日落了,暮色笼罩着古城,堇色的余辉洒得满地都是。我们踏着古老的美离去,身后的暮光之城已沉睡……
丽江印象美文 篇2
刚下飞机, 丽江便赠与我们一份见面礼———徐徐抚过脸颊的习习轻风。不同于家乡那种只会在春秋两季突然出现的寒风, 丽江的风似乎是早有人安排好的, 静悄悄地在一旁等着你, 给你带来惬意的感受。呼吸着纯净的空气, 背起行囊走进彩云之南。在这个PM 2.5值飙升的时代, 我原以为再也见不到大片大片清澈的蓝天与大团大团柔软的白云了, 却不料丽江的天空如此之晴蓝, 云朵如此之盈白。
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美景, 令我感叹不已。山上有着成百上千种植物、动物, 每一处的景物都各有千秋、各臻其妙, 与喧嚣城市里那些千篇一律的路边景观大相径庭。周围峰峦起伏, 其中不乏悬崖峭壁。我不禁又佩服起修路之人。在这里修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据说, 修建一条仅供两辆车并行的路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有人还为此献出了生命。
车子继续行进, 远远的, 我便听见了虎跳峡气壮山河的声音。虎跳峡位于通往丽江的路上, 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 忽然掉头北上, 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 形成了这个极其壮观的大峡谷。在这里, 听到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响彻山谷时, 你才能真正领悟“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由于正值雨季, 山间的泥石流滚滚流入金沙江中, 这更为虎跳峡的景色增添了一份不可思议的宏伟。
到达丽江古城时, 天色已经渐渐暗淡下来。我们抓紧时间到木府外围游览了一圈, 门匾上的“木府”二字潇洒端正, “忠义”二字也是气势磅礴。凝视着大门, 我似乎看见了木氏土司在疆场上奋勇杀敌, 木氏女眷在府中聊天绣花……天已暗沉, 华灯初上。古城内的水车依然悠悠地转动着, 溪水缓缓地流着, 在灯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丽江, 一个婉约却刚强的地方。
《印象丽江》品牌化突围 篇3
显然,已迈入品牌化发展道路的《印象丽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崛起,为文化产业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老谋子”的号召力
3年前,张艺谋应丽江当地邀请,携手老搭档王潮歌、樊跃历时一年打造出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之“雪山篇”:2006年7月23日,《印象丽江》在海拔3100米的实景剧场——丽江蓝月谷剧场首次亮相,从此走上一条与当地旅游业密不可分的文化产业之路。如今,《印象丽江》已经成为丽江演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牌。
3年后的蓝月谷剧场依然“人满为患”,场场演出都聚集1500多名观众,在巍峨壮美的玉龙雪山背景之下,纳西族,藏族、白族、彝族、苗族、普米族等10个丽江世居少数民族的520名演员及100多匹丽江矮马完全融入《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问》《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六大章节的表演中,奉献出长达90分钟的丽江传奇。
“我是第二次来看《印象丽江》了,一是冲着丽江,二是冲着老谋子,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值得反复看,就像丽江,值得反复来。”来自吉林长春的一位游客说,来丽江如果不看一场《印象丽江》就像没逛古城、没登玉龙雪山一样遗憾,这台大型实景演出已经成为游客感受丽江文化、体验民族特色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作为《印象丽江》的出品方,丽江玉龙雪山《印象丽江》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徐涌涛表示,《印象丽江》成为金融危机以来逆势飘红的文化产品之一,“为什么?我个人认为老谋子的印象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丽水金沙》的启示
《印象丽江》很难绕过另一个文化奇迹——《丽水金沙》。作为国内首部大型民族歌舞剧集,《丽水金沙》自2002年5月1日首演以来已成功演出4500多场,接待观众200万人次,总收入近22亿元,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2008年2月,丽水金沙演艺公司被提名“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同年4月荣获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优秀企业称号。
《丽水金沙》有着清晰定位:一台以现代高科技舞美元素结合民族歌舞的文化观光项目,它必须和丽江旅游业休戚与共。果然,《丽水金沙》借助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旺季时每天演出3场至4场,淡季每天也要演出两场,成为继宣科纳西古乐之后最成功的文化标志之
徐涌涛坦承,《印象丽江》基本借鉴了《丽水金沙》的核心理念——高度依赖旅游业,同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反哺旅游,进而与旅游业形成彼此依存的良性循环,为丽江这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高端的文化消费品。“当然,我们和《丽水金沙》还有很多不同,它是晚上演,我们白天演;它以歌舞取胜,我们以原生态、实景为依托。如果说《丽水金沙》是婉约的少女,我们则更像粗犷的小伙。”
今年年初,《丽水金沙》受金融危机影响,票房一度出现下滑。难道文化产业受其影响已不可避免?为此,《印象丽江》大胆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直接将宣传推向客源地,将演出纳入组团社行程之中,结果每天上座率都在95%以上。与此同时,《丽水金沙》也通过积极的市场调整迅速站稳了脚跟。
“这说明优秀的文化产品非但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能够成为最受欢迎的消费产品之一。金融之危,很可能是文化之机。”徐涌涛说。
“品牌化”是突围之路
徐涌涛认为,“品牌化”将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文化突围的关键,“金融危机势必会给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更要琢磨怎样花最少的钱打造品牌、维系品牌、拓展品牌的影响力。”
在《印象丽江》的市场调查中,金融危机以来游客的消费目的变得更加明确,即更注重文化消费的内容和特色。显然,张艺谋的印象品牌具有优势,但这样的优势更需要精心呵护。徐涌涛表示,下一步,《印象丽江》将更加注重对张艺谋品牌的借用和包装,争取更多的客源,并力争两年内推出《印象丽江》之“古城篇”,“继续把这张牌打好”。
文化产品“品牌化”随之带来的是与地方经济的高度趋同。去年,《印象丽江》总收入6700多万元,创造利税300多万元;520多名演员仍然全部来自周围的村庄,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人均年收入已经从原来的不到2000元升至目前的7000多元,舞台上的100多匹马也来自附近一个彝族村庄,为此,公司每月为每匹马支付70元饲养费用,当地经济受益匪浅。《印象丽江》这一品牌正在改变和重塑当地的经济生态。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品的崛起、突围不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也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内涵,从而推动经济的复苏。我们希望《印象丽江》能最终成为文化产业逆势崛起的最佳样本之一。”徐涌涛说。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认为,一流的文化产品永远是人们最重要的消费内容,《印象丽江》的成功说明,文化品牌可以在非常时期继续焕发迷人的光彩,它也完全可能创造新的经济奇迹。
丽江美文 篇4
丽江啊,你确实太美了,美得让人心醉。在这高原明媚的夏季,你的田园景致如同江南,但你那古典中混和着现代气息的小城在背景上却置放着一座冰清玉洁,高大雄伟,被人称作玉龙的雪山;你那古城横跨历史也就800多年,但那间间古朴典雅、被世人视作文物工艺的古民居呼啦啦一片铺排过去,犹如海洋,以独有的气势和内涵曾让来自古罗马的游客不忍离去。这里有纳西文化风情的神秘,有返朴上万年的摩梭母系社会的清明透丽。
在晨光初露的凌晨,我站在古城远眺,玉龙雪山那黛蓝博大的山体像一位顶天立地、站着入眠的壮汉;山颠灰冷的雪色在薄雾飘忽中时隐时现地闪露的寒光,是壮汉微睁的利眼。在朝阳四射的清晨,我来到玉龙山腰的云杉坪仰头近观,雪山头顶朝阳,雪峰在霞光的映染下,白雪绯红闪烁,娇羞如眉目多情的纳西姑娘。日中午后,在返回古城的途中,隔着古木苍翠的山梁望过去,玉龙雪山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气势磅礴,挺拔秀美,皎洁晶莹;多座雪峰联成腾步飞跃的气势,活脱脱一条银色玉龙永恒地飞舞在颠西丽江这片宝地的上空。
玉龙雪山下有茫茫的原始森林,有亮丽宽阔的夏季牧场。
走进那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看着那些仰躺于残枝败叶中安详地腐朽的干枝粗大的老树,看着那一棵棵茁壮挺拔奋力将树冠伸向蓝天的树木,我想,其生死状态的对比中包含着多少大自然生命永恒的哲理啊!
站在牧场的边缘,欣赏近旁那酥嫩的牧草和繁星似地点缀在牧草中的各色野花;欣赏远处那碧草连天,平缓起伏,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多姿多彩的草甸,以及在草甸中忽隐忽现的肥壮的牛羊。我在想象正在咀嚼酥草、逗玩着鲜花的牛羊那陶醉的表情。
玉龙雪山下的一切——森林、牧场、山川、田园、城市……,有哪一样不是在玉龙的庇护下和雪水的滋润下勃发着生机,展现自己的美丽呢?
玉龙雪山的雪水淌下山崖,汇成小溪,穿过田园,一尘不染地流进丽江古城。水流进城后散开成枝,布局成网,纵横交错地清亮慢流在每条街道的旁边。有了这般的水,古城便活起来啦。走进古城,你岔向哪条街,脚边都溢淌着清清的流水,畅快的心情便在这城中潺潺水流的.梳理下变得更加舒畅起来。我没去过意大利的威尼斯,也许游赏威尼斯水城也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是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走进丽江古城的。为了赶在日落前收获对古城的整体印象,我抢时间登上一家位居高处的古民居的顶层阳台。放眼望去,一种独特的壮观进入我的视野。青黛的瓦面,檐连着檐,随着地势的高低而起伏,波澜壮阔地在晚霞的映衬下四处延伸……我的四周成了瓦檐的世界。我似乎不是在城楼观城,而是在海岛观海!我被震颤了。要知道,我眼前的这片海洋可是由成千上万的世界级的文物汇集而成的啊!
我徜徉在古城中。那从古代走进现代的石板路,那美如工艺的明清时代的栋栋纳西木屋,那石桥,那水流,那琳琅满目的纳西工艺品……欣喜着我的目光,牵动着我的脚步。我跟随在拥挤的掺杂着各色人种的人流中,从傍晚游到月中,游到深夜。
……
看不完丽江的风光,品不尽丽江的文化内涵。
小白印象的美文 篇5
那是很久以前,我身为这份关怀的承受方,竟完全无法领会到这份心情的分毫。我只是在为着自己的问题难受着,然后怀着对小白的感激之心。
多年不见,千里相隔,电话接通那句“喂”之后依然是生活的琐琐碎碎各种油盐酱醋茶。从未觉和人如此接近,睁开眼,依然各自天涯海角。
各自的生活,是个刺眼的词句。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每天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都被淹在人海里,让人看过一眼,转眼便已辨认不出。生活,如此庞大的词,我无从解释。然而,几年过后,应上现世安稳这句话,波澜不惊,埋头苦算利益盈亏,各种奋斗。想到小白,心底退潮般一阵阵地痛,面上却笑靥如花地对身旁的人。
谁是谁心底的痛,如今有了切身体验,却是哭笑不得。因这痛伴随着太深的无奈。
心是干裂的,拒绝感知,顺遂伤害,因为那是坚强的另一个代名词。全副武装起来,面对各种柔软的触动铁面无私,各种感情都有所保留。如果这便是成长之树上我的果实,我多希望我是另外一颗。柔软,香甜,汁液浓郁。可惜人间百态,各人命运千差万别,某些生活的样子,我终究要不了;某些人的感情,我终究不可要。
只因太过珍惜,在自己已然千疮百孔,疲态百出时,谈何守住某份温情。我们都不够美好。
有些债,如果能够一次还清,那该多好。
就像现在,我拿着手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听到小白的遭遇,我心都碎了。试图做点什么来让他好受些,然后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如此贫乏。
突然完整地体会到当年小白拿着手机百般哄我开心的心情,这样无奈的心情,连带把自己对生活的希望也寄托在他的身上。我不知具体怎样才算过得好,却希望他过得好;不知具体怎样算开心顺遂,却企望他永远不要难过。
关于苏州的美文:印象苏州 篇6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唐 杜荀鹤
出生在北方的我,早就对积淀着厚重历史文化,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充满了无限向往。三月份,妈妈恰好要去苏州开会,于是我央求妈妈带上我一路同行。
初到苏州,我就被这座秀美而又处处透着历史古韵的小城所深深吸引了。苏州城有一半是由水串起来的,从七里山塘到平江路,还有许许多多的内街小巷,河道纵横,拱桥密布,青翠的草木,黑顶白墙的院落,小桥流水淙淙,处处都是不可胜收的美景。
印象一:园林之美
早就听说苏州被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临行前,妈妈还向我介绍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文章《苏州园林》,可惜因为还未亲眼见到园林,所以读起来印象不深。而今在游览了拙政园、定园、留园、个园、狮子林之后,我便深刻地感受到了园林设计者的独具匠心,那些亭台楼馆、曲径斜廊,那黑色的瓦、苍古的树、摇翠的竹,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去看,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如同青苔上长出的一阕宋词,优美着风华绝代的苏州。
在这些园林之中,我最喜欢的是狮子林了。因为这里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等人文景观,更以太湖奇石而盛名于世,有“假山王国”之称。
园中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假山,细细瞧去,多么像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啊。它们有的趴在湖边饮水,有的仰卧在角落里休息,有的在园中漫步,有的在林中嬉戏……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找出不同形态的狮子,它们中有威武的狮王,有可爱的小狮子,有懒散的老狮子,也有成群结队的狮群,在这里,你可以放飞你的想像尽情去畅想。据说园林里共有五百多头狮子呢!真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狮子林。
你可别小看这假山群,它如同一个迷宫,一共有九条路线,二十一个洞口呢!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上峰顶,时而沉落谷底,有些石面很光滑,有的却凹凸不平,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据说乾隆皇帝也到过这里,却被这奇幻的假山群迷了路,是当地的一位状元将他带出。皇上很高兴,题了“真有趣”几个字,又是那位状元把“有”字去掉,成了更有诗意的“真趣”。看来,我比乾隆皇帝还聪明呢,我可是自己走出这座迷宫般的假山群的。
美丽的狮子园林,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啊!
印象二:古镇风情
乘一艘精致的乌篷船,摇曳在古老的河道,潺潺流水声中,穿着蓝衣的船娘一边摇着浆,一边哼唱着悠扬的小曲。两岸杨柳依依,小桥边有阿姨在叮咚叮咚地弹奏古琴。许多游客坐在河道两旁的长椅上听着悠扬的琴声,多么悠闲自在呀!
古老的木渎小镇,有着25的悠久历史,是乾隆皇帝六次到过的地方。走进小镇,就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古代。踩着青石板铺的小路,我和妈妈信步于悠长的小巷,那临水而建的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房屋,高低错落地站立着,那白色的墙壁上斑驳出岁月的沧桑,而那青色的屋顶上却冒出袅袅的炊烟,烟雾上下缠绕,缠绕成水乡千年的往事。青石桥上的石板又光又滑,错落的石板堆积在桥上,在无言地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青石桥旁缀满绿色的枝条,飘飘悠悠荡在河面上,偶尔也会斜伸出一枝粉红的桃花,微风一过,那枝头上一朵朵绯红的桃花,片片花瓣飘落在水面,犹如一只只娇小的彩船在随波荡漾。
啊,这江南古镇,真是一幅美到极致的天然水墨画!
印象三:夜色美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苏州城又向我们展示出了它独特的风姿。七里山塘,是人间的繁华盛景,没有明亮的路灯,没有五彩变幻的霓虹灯,有的只是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灯照着水,水映着灯。虽然白天逛得很累,我还是拉着妈妈要来看一看苏州的夜景。
随便站在一座小桥上,看游船从脚下划过,可以听到那清丽悠远的昆曲与评弹。依水而建的白墙青瓦的老房子前,旌旗飘摇,各种各样的精致小店,装饰得好像是童话中的宫殿。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各式的苏州小吃,小鸭子形状的糕点,精致到让你不忍下口,还有松鼠桂鱼、蜜汁豆腐干、苏式软糖,炒荷粉、豆腐花......这可真是吃货的天堂呀!我最喜欢喝桂花鸳鸯粥。赤豆混合白粥,入口留下桂花糖的香气,糯糯甜甜,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苏州城就如同一部沧桑厚重的古书,也许我已经走近书前看到了精彩的扉页,但我知道里面的内容太美,太精彩, 我还要继续努力去读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