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

2024-12-20

辛弃疾鹧鸪天(共6篇)

鹧鸪天·七一感怀等 篇1

琴心剑胆九旬昌,回眸奋起奏笙簧、富民强国铭惩腐,发展图新谱锦章。气正顺,道尤长,龙光牛斗意昂扬。兴亡更替依民主,勃也忽焉仗鼎扛。

我到了凤凰城 胡友显

几回梦萦,终于到了凤凰城,

不是我的故乡,

却是我深深的向往。

青山环抱,

沱江穿绕而过,

青砖黛瓦、飞檐斗拱,

古老而端庄。

走在悠悠的青石板路上,

似梦入桃源,

凝望吊脚楼的倒影。

注视着河边的小舟和洗衣的姑娘。

这里是山灵水秀的湘西边缘,

碧水充盈在沈从文、黄永玉的笔端,

留下陈氏一门四杰的美传。

我到了中国最美的小城,

似梦幻而又真切,

古稀之年圆梦,

飘荡当年多少遐想。

颂舵手 熊子永

嘉兴小船悄启程,

井冈炮声震四邻。

瑞金大印红都奠,

延安竖起抗日旌。

雄师渡江敌气尽,

人民翻身做主人。

改革开放强国力,

皆因舵手方向明。

党徽吟 楼时明

红炉淬砺立其身,

民众高擎踏路程。

镰举割除旧锁链,

锤挥打造关乾坤。

五湖齐绘改革画,

四海同书发展文。

统领筹谋千古业,

中华朝气万年春。

人民信赖党中央 詹选楷

英贤舵手聚一堂,旗帜高扬论兴邦。

承前启后开新局,领导中华奔小康。

反腐廉政顺民意。八项新规树榜样。

赤胆忠心昭日月,人民信赖党中央。

满江红·庆七一 李杰

七一天歌,南湖水,红船创业。经坎坷,几多生死,眼喷火烈。宝剑挥时倭首断,红旗指处阴霾灭。唤民众,华夏涌风云,惊星月。

分田地,民激越,尧舜举,锤镰烨。看新华喜报,叠冲天阙。德压昆仑摩北斗,民怀肺腑腾忠血。陪今日,小鬼犯红星,岂蓉獗。

党旗颂 邱和祥

南湖航船乘东风,斧头镰刀旗鲜红。

井冈精神传万代,长征接力壮志雄。

推倒三山喜建国,延安群英立奇功。

党的盛会全民庆,高歌一路九州同。

改革开放换新颜,民族复兴慰祖翁。

国家强盛民富有,港澳回归台三通。

蛟龙潜海国威壮,神十九天震长空。

党旗飘扬誉四海,炎黄子孙唱大风。

满江红·登月——为我国嫦娥飞船登月而作 霍春和

仰望长空,蟾宫静、嫦娥寂寞。长袖舞,孤行为伴,苦思无着。华夏腾云威力壮,神舟探月关山弱。品佳酿、桂树下吟哦,长天乐!

十三亿,心奔跃。强国力,谋宏略。看中华发展,世人都觉。月异日新凭改革,春生秋获常开拓。愿人间、永远不欺凌,同杯酌!

七月的天空 张步伐

七月的天空

是镰刀和铁锤安放的地方

它们交错在一起

成为星、月与太阳的聚焦

它们比空气重

却以优美的姿态

挂在七月的天空

成为人们仰望的理由

那些汹涌的红

再次告诉人们

鲜血与生命让七月的天空

有了更多的思考

每一寸高度

都得用山河去描述

每一丝蔚蓝

都得用铁的坚硬

碰撞出火花

每一缕稻香

都来自于幸福与快乐的浇灌

七月的天空

包容无数开放的翅膀

它们在齐整地飞翔

彰显出镰刀与铁锤的锋芒

中国精神赞 廖平森

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点燃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

凝聚于嘉兴南湖的红船上,

煅烧于与外侮抗争烽火中。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

巍巍泰山从未低下高贵的头颅: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

万里长城始终挺着钢铁般的胸膛!

中国精神,

发展在和平建设年代,

行进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

提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打开国门我们拥抱整个世界,

改革创新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神舟十号遨游茫茫太空,

中国航母与世界和平握手。

中国精神,

深深植根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里,

勃勃发育于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中:

它的品格就是勤劳善良,

它的意志就是不畏强敌,

它的精髓就是与时俱进,

它的灵魂就是爱我中华。

啊,中国精神!

是亿万当量的正能量,

推动着东方文明的崛起:

是一支超级的马良神笔,

谱写着新时代华夏民族的新篇章!

是一支激越的进军号,

十三亿人民

正挺进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

母亲湖 罗幸泉

澎湃的远古,

你是一部厚重的史书:

多彩的今天,

你是一幅绚丽的画图。

呵,鄱阳湖,

我的母亲湖,

你风情万种,龙翔凤翥,

清风为你吟唱,

鹤鸟为你起舞:

愿你永远年轻,

春色常驻!

前行的脚步,

你是一首多味的诗赋:

发展的征途,

你是一串激越的音符。

呵,鄱阳湖,

我的母亲湖,

你不屈不挠,历经沉浮、

渔火为你祈祷,

湖水为你祝福:

愿你一路高歌,

强盛富足!

民族复兴中国梦 刘国藏

伟大民族唱复兴,

中华儿女梦相同。

空谈误国当实干,

百尺竿头旭日升。

三条必须龙点睛,

天地腾飞中国梦。

国梦家梦个人梦,

鹧鸪天辛弃疾原文 篇2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般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主要特点。情调幽怨,相当动人。

鹧鸪天辛弃疾原文阅读答案 篇3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②,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③。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犊:牛。③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7.请展开想像,描写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所表现的田园春光。(2分)

8.词中加点的一个“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力。(2分)

参考答案:

7.(2分)示例: 乡村小路边柔嫩的桑枝上有了点点绿色,吃草的小黄牛在山坡上时不时哞哞的叫着,太阳偏西,回巢的乌鸦点缀着有几分春寒的树林。

8.(2分)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4.(8分)

(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1分)

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赏析 篇4

《鹧鸪天·戏题村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词中所描写的大约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下面是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赏析,请参考!

该词语言朴实清新,通过对平常事物的刻画,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赏析

鹧鸪天①·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②。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③。

新柳树,旧沙洲④,去年溪打那边流⑤。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⑥。

词句注释

①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②桑麻句:陶潜《归园田居》诗:“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韩愈《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屋山:即屋脊。

③要底都无:别无所求。饱便休: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太医孙昉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羹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

④沙洲: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⑤打:即从。

⑥聘:即以礼物订婚。

白话译文

鸡鸭成群到了晚上也不关起来,桑麻生长超过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羡慕农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饱就行。

新生的柳树,旧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边流。人们说此地的`儿女们,不是嫁给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文学赏析

该词所描写的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的生活,这朴实、安静、平稳的农村生活使词人羡慕。他希望做个农民,过过这种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饱,安安静静的生活就算了。“新柳树,旧沙洲”,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冲击和变化,只有这条小河水,去年从那边流,今年从这边流。就是这个地方的儿女,不嫁余家就聘周。这就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农村极为朴实的生活情景。

词人写农村的朴实,是为衬托官场的复杂;写农村的简朴安静,是为了反衬官场的恶浊与倾轧,从而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

鹧鸪天·博山寺作辛弃疾赏析 篇5

作者: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篇6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无穷:无尽,无边。

般:种。

只应离合是悲欢: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译文1: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译文2:

唱完送别的《阳关三叠》歌曲啊,我的泪水还没有干,功名官爵啊那纯粹是身外多余的事, 暂且还是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吧.那浮云和江水啊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啊,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有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会使人心情悲哀?只有聚会才会使人欢乐吗?尽管江上啊会有大风大浪,那还算不上**险恶,更有人世间的行路做事啊,比那江上的**还要险恶还要艰难!

赏析一: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赏析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

上一篇:拓展评估表下一篇:合同法案例教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