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工作总结

2024-10-25

校庆工作总结(共9篇)

校庆工作总结 篇1

护理学院·卫校校庆工作总结

护理学院·卫校校庆筹备工作于2011年6月下旬正式启动,至2011年9月27日圆满结束。自确定2011年9月举办泸州医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以来,护理学院·卫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院校办公会和校庆筹备工作会议,于2011年6月下旬正式启动成立了“护理学院·卫校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校庆办公室、各筹备工作组等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工作机构的职责分工,在学院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分解工作任务予以落实。在学院党政和校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付出,校庆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现将护理学院·卫校校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友联络

护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建院时间短,毕业校友数量相对较少,联系校友工作较为简单,而卫校的建校历史与泸州医学院同步,毕业学生多,分布广,很多卫校毕业的校友希望能参加校庆,校友信息的征集与联络工作较为复杂与困难。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由胥兴贵副院长牵头,多次组织相关人员会议,最大限度挖掘校友资源,由原班主任老师以及三附院校友作为联系人提供校友名单,充分调动三附院护理部以及在三附院工作的卫校校友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与校友联络,极力邀请校友回校参加校庆,并鼓励校友用各种形式为母校的发展做贡献。通过积极努力的工作,最终保证了校友联络的顺利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校庆共有130余名卫校校友回到母校参加校庆。

二、校友接待

校友接待组老师在9月24日校友报到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除设点接待护理学院校友外,还专门设点接待卫校校友,分发校庆材料,领取纪念品,做到了安排周密,热情周到、秩序井然。9月24日晚,护理学院·卫校在泸州大酒店举行了校友欢迎晚宴,共有130余名校友参加了晚宴,新老校友共叙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怀旧追昔,气氛温暖、热烈。

三、校友座谈会

9月24日下午5点,在城北新校区召开了护理学院·卫校校友座谈会。座谈会由护理学院·卫校党总支书记邹清主持,护理学院·卫校院(校)长鞠梅首先介绍了护理学院·卫校的发展历史以及以后的发展规划,然后由校友自由发言,抒发对母校的感情,同时也对母校进一步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通过校友座谈,使校友们更加了解学校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也激发了教职员工及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四、宣传工作

校庆的目的之一是总结历史成就,对内凝聚精神,对外展示风貌。因此,宣传工作是校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校庆更加系统地梳理了护理学院·卫校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护理学院·卫校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在卫校校友邀请函中附上护理学院·卫校简介,做校庆专栏及宣传橱窗、展板、PPT 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校友了解母校的发展和成就,提高护理学院·卫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不足之处

在校庆筹备的四个月时间里,护理学院·卫校校庆办公室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筹办的任务重、头绪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也难免有一些做得不足之处。如有些环节衔接较粗糙,有些细节安排不到位,工作计划性不强、来宾和校友邀请、接待联络方面做得还不够周密、细致,校史资料挖掘深度不够等。另外,校友联络工作前期不到位,特别是优秀校友的挖掘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校庆工作总结 篇2

一、依靠馆藏档案, 服务百年校庆

为了传承和发扬百年清华光荣传统, 全面展示清华百年发展成就, 更好地组织和吸引广大师生员工、各地校友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百年校庆, 学校采用“百年校庆年”的形式, 开展校庆系列活动。自2010年4月25日校庆99周年开始, 到2011年的7月。在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内, 坚持“主线鲜明、亮点突出, 热烈隆重、简朴难忘, 立足清华、面向世界,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原则, 在校内外、国内外分类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档案馆依靠馆藏档案, 充分发挥档案的自身优势, 为学校各部门开展校庆活动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百年校庆的组织工作, 由于活动周期长, 涉及部门多, 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组织难度大。档案馆完整保存着我校90周年校庆档案70余卷, 从庆典的筹备、活动方案、庆典仪程、国家领导人题词、校友接待、庆典晚会到校史展、大学论坛、研讨会等各项活动的开展, 全面记录着校庆筹备、举办的盛况。90周年的活动为我校百年校庆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0周年校庆档案为校办、校庆办等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实用信息, 为百年校庆系列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大力支持。

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 校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百年来, 清华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休戚与共,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栋梁。校友信息是开展校友工作的前提条件, 从校友数量到校友在校基本信息的核实查询, 档案馆为校友会、校史研究室以及各院系等提供校友信息5000余条。此外, 还为学校编辑百年校庆出版物、制作展览、拍摄影视剧等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档案资料。

二、挖掘档案资源, 展现档案风采

从建校伊始, 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一所选派留学生的留美预备学校, 迅速崛起为国内一流的综合大学, 从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走过了百年曲折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档案馆珍藏的档案就是最好的见证。清华早期就非常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积累了丰富的文史资料。馆藏档案始于1905年, 包括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各历史时期的文书档案;清华建校以来的学生学籍注册卡、成绩单;重大科研、工程项目档案;获奖教材;学校建筑物基建档案;纸质、电子版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个人档案, 以及著名校友实物档案, 大量声像档案等, 目前档案总数达12万卷、22万件。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清华创建、变迁、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历史, 同时也成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值此百年校庆之际, 档案馆编辑完成了《清华大学档案精品集》、《清华园碑碣匾额拓片集》两书, 回顾清华百年历史, 传承清华百年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清华大学档案精品集》以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 以学校建立和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 从1909年到1958年共50年的时间跨度内, 选取了100件珍贵档案, 包括记载学校发展、变迁的公文、规章, 凝聚前辈大师心血的文稿、手迹, 记录莘莘学子学习、成长的学籍、成绩, 伟人题字、名人实物、照片图表等。通过对这些珍贵档案的展示、考证, 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清华大学创建、变迁、发展的奋斗历程, 使清华师生、校友以及关心清华发展的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清华历史, 感受清华文化, 传承清华精神。

《清华园碑碣匾额拓片集》选取清华大学校园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碑碣匾额200余件, 在百年校庆组委会支持下, 档案馆组织了校园内碑碣匾额的拓制工作, 全部拓片作为专项档案存档。这些拓片不仅有文史研究价值, 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见证了校园变迁和学校发展。在拓片制作基础上, 通过编辑整理和考证, 深入发掘清华园碑碣匾额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于今后学校工作查考、历史研究以及传播清华文化、弘扬清华精神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档案实物, 参与校史展览

百年校庆, 校史展览是校庆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从4月15日开始, 以“百年校庆人文日新”为主题的“百年校庆系列展览———百年清华校史展”在校友捐资兴建的新清华大学校史馆预展。4月22日正式开展。主展区分8个历史阶段, 用240多块展板介绍了清华百年历史;副展区展出若干珍贵实物或档案复制件, 还以投影的方式再现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和密云水库建设的场面;人物展区分别陈列了460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119位人文名家、51位清华英烈及400多位各领域杰出校友的人物图片与基本介绍;在馆中还可通过多媒体系统, 查询建校至今20余万学生的基本信息。档案馆配合校史研究室为校史展览提供了丰富、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还参与展览部分场景和多媒体展示系统的构建。

精心挑选, 复制精品档案。在校史研究室和档案馆同志共同努力下, 以档案馆馆藏为基础, 从数十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 能够反映我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百年发展成就的精品档案200余件, 制作仿真件在校史展上作为实物展出。其中很多珍贵档案都是首次展出, 比如清华大学1965年写给北京市委、教育部有关政治辅导员的报告, 其中就提到胡锦涛总书记当年在清华学习工作表现优秀;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校期间与同学一起完成的实验报告;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就职演讲手稿;第一批入学女生沈胜的毕业证书;胡适介绍吴晗到清华半工半读的推荐信;数学大师林家翘在清华大学的成绩单;梁思成先生写给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的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情况亲笔信;梁思成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章等。这些珍贵档案实物成为校史展览的一个亮点, 参观者争相驻足仔细观看。4月20日, 在胡锦涛总书记参观清华大学校史展时, 顾秉林校长向胡锦涛总书记赠送了由档案馆制作的当年他在清华学习时的学籍卡。

精心策划, 重现历史原景。在校史展筹划过程中, 从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以及校内外其他单位收集音视频资料, 利用现代科技以投影的方式, 重现了“荷塘月色”和“密云水库”两个场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伴随着悠悠的独白, 眼前就是那美妙的荷塘, 如注的月光, 清澈地洒在湖面, 荷花绽放, 鱼儿畅游在水中, 偶尔伸一伸手, 鱼儿还会快速地躲开。在此, 人们可以重新走过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 领略一下那抹月色。

上世纪50年代, 周恩来总理将密云水库的设计工作交给了清华大学。清华水利系各专业和电机系发电专业学生约200人在教师指导下, 深入工程第一线, 完成了以密云水库等工程设计为内容的“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密云水库”场景, 再现了密云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 在各方面的积极协助和配合下, 清华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仍然情绪高昂, 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件工作, 努力克服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一道道难题, 完成了一年拦洪、二年建成的艰巨任务。

精心设计校友查询系统。百年树人, 桃李芬芳, 一个世纪以来, 清华大学为祖国培养1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他们在国内外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百年校庆, 是每一位清华人的节日, 如何在校史展上, 让每一位清华校友都能参与其中, 共同感受属于自己的喜悦。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让每位校友都能看到自己在校期间的印迹, 档案馆保存着每位清华学子进校后必填的学籍卡片, 上面记录了学生的姓名、性别、学号、入学时间、院系、班级以及入学照片等基本信息, 经过档案馆多年的努力, 馆藏学籍卡档案已经完成数字化工作, 能够提供展示所需数据资源, 从而使设想得以成为现实。在档案馆和其他一些单位共同努力下, 设计完成清华校友查询检索系统, 使每位清华学子都可以在校史展上亲自动手查询自己在校的部分信息, 看到自己的入学照片。校史展上, 校友查询系统是最吸引校友的地方之一, 很多校友也是奔走相告, 为能够检索到自己的信息而兴奋不已, 拍照留念。其中, 有位校友的子女被告知看到其过世父亲的照片, 非常激动, 由于其父去世早, 家中保留资料极少, 后来特意从湖南赶来学校复制照片。

四、建立专项档案, 传承清华精神

百年校庆档案是指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能够作为历史记录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以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材料。百年校庆档案是校庆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 反映了我校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 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做好百年校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档案馆于2010年3月起草了《关于百年校庆档案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与校办、校庆办联合发文。从归档模式、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时间等方面对收集、整理百年校庆档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创新归档模式:百年校庆档案采用专项档案与日常工作档案相结合的归档模式。以校庆办和各工作小组形成的百年校庆相关文件材料为基础, 建立“百年校庆专项档案”, 由校庆办负责统筹安排、督促检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整理完毕的档案经由校庆办编制案卷目录后移交档案馆;各院系、部处、直 (附) 属单位形成的百年校庆相关文件材料, 可建立“百年校庆档案专卷”, 与日常工作档案一并整理编目, 直接移交档案馆。凡是反映百年校庆工作活动情况、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

明确归档要求: (一)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 将百年校庆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纳入百年校庆工作的总体计划, 实行同步管理, 即布置、检查、总结百年校庆工作的同时, 布置、检查、验收百年校庆档案工作。 (二) 要本着对清华历史负责的精神, 认真做好百年校庆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校庆办设立档案员, 具体承担百年校庆专项档案的收集整理任务。各单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形成的百年校庆相关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三) 要严格执行预立卷制度, 设立文件积累夹, 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及时归卷保存。归档文件材料要力求完整、准确、系统, 确保来龙去脉清楚, 不庞杂, 不遗漏短缺。

校庆活动工作总结 篇3

随着母校文艺总汇演晚会的拉下帷幕,母校欢度校庆的活动圆满成功,我们校友活动组开展的庆贺母校24岁生日的各项活动也圆满结束。校友活动组于10月10日进行庆贺母校生日的倡议,到今日,各项倡议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每一项倡议都得以实现,并在实现的过程中有创新,有突破,超越预期的活动方案,取得成功,在此,向您汇报这次活动的实施情况,感谢您对校友活动的支持。

XX年11月18日是母校24岁的生日,这一天早晨,母校校园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隆重举行24周年校庆典礼,典礼上宣读历届校友在母校建校24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发来的祝愿母校生日快乐的贺信。陈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xx人24年来风雨兼程、奋发图强的历程和经过辛勤耕耘取得的累累硕果,和全体师生一起分享陈婉琪校友一篇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思念和情意的文章,感谢为国兴发展而付出的领导、教职工和同学,憧憬学校美好的未来。陈校长充满信心地说:“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奋斗,我们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校史将会记录着我们的不懈追求与进取,铭刻着我们的光荣和梦想!”在欢度校庆的同时,母校举办为期一周的体育艺术节,内容有田径运会、广播体操比赛、跑操比赛,有趣味体育比赛、“竹竿舞”比赛,有文艺汇演、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美术书法摄影织锦等展览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力四射,我们的校友也在母校生日期间相约同窗回校,欢聚校园,拜访恩师,参与活动,共贺母校生日。

母校校园欢度校庆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校友庆贺母校生日的活动也精彩纷呈,正如陈力校长在致辞中说:“临近校庆,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们纷纷以编发祝福短信、撰写纪念文章、制作庆生视频等方式,表达对老师教育恩情的感激,对校友学习成长的关注,对母校未来发展的祝福!这让我真正感受到,11月18日这一天,不仅仅是我们近2900名在校师生的节日,她是属于包括先后从这里起飞的历届毕业生和已经退休的教工在内的全体xx人共同的节日,是属于所有关心支持国兴中学建设发展的学生家长和各界朋友共同的节日!”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母校的认可与肯定,受陈xx校长委托,母校党务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王xx通过校友徐xx转达母校对各位校友的感谢,说“母校为有你们这样的学子而感到欣慰!”并祝愿所有国兴学子学业有成,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校友庆贺母校24岁生日活动正如陈xx校长所说的那样,有祝福短信、祝福贺信、撰写纪念文章、制作庆生视频等,我们的活动在母校得到了很好地实施,典礼上宣读校友贺信、校报刊登校友文章、校园广播站播出校友的祝福语和祝福录音,体艺馆里和教室里播放校友为母校庆生的视频,运动会赛场上有校友们的加油助威稿,感谢母校对校友活动的肯定与支持。11月17日晚,校友们在qq交流群里,相约为母校守岁,18日刚过零点,校友们通过网络,发说说微博,写日志博客为母校庆生、祝福母校生日快乐,校友们进行阅读、转载和分享对母校的祝福信息,在网络世界营造了热烈的庆生氛围,宣传国兴,祝福xx。18日这一天,首届校友在海口聚会,在省外的校友也纷纷相聚,共话情谊,共祝母校,分享相聚的喜悦。在母校体育艺术节期间,校友们时刻关注母校校园网动态,通过在校生了解活动盛况,讲述母校的发展,回忆那些年在国兴的情景,庆贺国兴的发展进步,展望国兴的美好未来。

校友活动组庆贺母校24岁生日各项活动圆满成功,感谢各位校友的大力支持。24年校庆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再次起跑出发。校友活动有母校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有校友的出谋策划、认真配合, 一定会越来越好!感谢校友们的大力支持!祝福校友们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幸福快乐!祝福我们的母校青春永驻!

校庆庆典活动总结 篇4

2010年11月20日,这一天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铭刻在桂电人的记忆里。那一刻,给我们的不只是简单的欢呼与兴奋,不只是我们人生历程的短暂插曲或片断。那一刻,给我们的是一种新的体验,一种作为桂电人的无比自豪。它是一种印证,印证了桂电过去的曲折和艰难;它是一种展示,展示了桂电今天的发展与现状。它又是一种演绎,演绎着桂电明天的灿烂与辉煌。应该讲,天时、地利、人和,再加电子科大人的认真、努力和奉献,桂电建校5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校庆虽然已经过去,但校庆的忙碌而喜庆的场面令我们久久难忘,有一种热爱学校的感情更深沉地持续着,那是一种精神财富,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校庆本身。

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和谐、热烈、简约、吉祥,受到来自上级领导、各位校友、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在桂电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总结经验、弘扬精神,开创未来,现将校庆庆典活动总结如下。

一、桂电建校50年校庆不仅是桂电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盛事,更是桂电历届校友重返母校聚首的喜事,也是展示学校发展与成就,倍受广大教职员工和社会关注的大事。学校领导抓住校庆活动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校庆,弘扬传统,凝聚人心,塑造形象,建设和谐校园而奋斗。

50年校庆庆典活动既是对学校50年办学历史的凝炼和总结,又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崭新起点。利用筹备校庆的机会,认真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办学思路,使学校实现新的发展。通过举办校庆活动,充分展示桂电发展的成就,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利用校庆机会,把历届校友联络起来,使他们情系桂电,从各方面支持母校的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精心策划,注重创新

回顾50年建校的风雨历程,总结历年办学经验,彰显50年辉煌成就,是整个校庆筹备工作中一项艰苦细致而又贯彻始终的工作。从校庆公告的发布、致校友的一封信、校庆纪念册、挂历、请柬、学校发展的光碟制作、庆典活动指南、捐资证书等的文字撰写、编排选稿、校对印制;从文艺节目角本策划,节目定稿、演员挑选、音乐制作、编排练习、合练彩排;从校园的布局、氛围的营造、装饰;从领导、嘉宾、校友的邀请;从学校的成果展示;从舞台大气精美的设计和整个庆典日活动的安排;特别是庆典活动的文艺演出,更是整个校庆庆典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从“今天是你的生日”到“二十年后再相会”,体现了怀化技校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它为校庆庆典活动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这些都无不显示出怀化技校人的策划能力和创新水平,为校庆活动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扩大校庆的社会影响,广泛聚集兴校力量,精心打造学校品牌。校庆筹备对三十年校庆的宣传工作殚精竭虑。学校网站上重点突出了校庆内容、营造浓烈的校庆气氛,宣传学校历史,介绍杰出校友,发布校庆筹备公告和“致校友的一封信”。学校还与媒体紧密接触,以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为了让广大校友和怀化人民及时了解我校三十年校庆筹备情况,学校先后多次在“怀化日报”上对学校的校庆进展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怀化技校三十年校庆的信息覆盖面几乎达到全市知晓,倾城共睹的地步。校内,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专题会议,对师生员工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阐明校庆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在在校学生中组织各种“我为校庆做贡献”的活动,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浓烈的校庆氛围中。通过一系列宣传发动,师生员工统一了思想,激发了热情,调动了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校庆筹备活动的热潮中。学校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校庆进展工作,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校庆庆典期间,上级领导、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兄弟学校、新闻媒体都以各种途径和形式表达了对我校校庆的祝贺,既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四、联铭校友,增强感情 建校至今,学校共培养了各级各类学生二万余名,他们遍及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举办校庆,与校友的支持与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密切联系校友,联铭校友也是校庆工作的基础,也是展示怀化技校过去辉煌历史,提升三十年校庆庆典仪式品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同学之间以及网上发通告等方式联铭校友。由于时间紧,加上经验不足,许多校友一时联系不上。但一知悉母校将举行三十周年校庆时,校友们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来参加校庆的校友们也为母校三十岁生日增色不少。广大校友们通过回母校参加校庆为平台,联铭了感情,增进了了解。亲眼目睹了母校三十年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母校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他们纷纷出谋策划,解囊捐资,象食杂班学生周海兵就个人捐资一万,而果品五班的学生孙新华,更是个人捐资二万。至于捐几百上千的还有很多很多。校友们通过这样的活动,看到了学校的未来,他们祝愿学校的明天更美好。

五、改善环境,展示风貌

改善校园环境是校庆工作中工作量大,要求高的工作之一,学校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理。从校庆筹备工作启动之日起,负责校园环境建设的后勤,学保科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抓工作。在校庆庆典日前,完成了校园一些破旧建设的改造,校园的卫生清理,校园导示标语的制作与安装,校园绿化的移栽与补缺,校庆的广告宣传牌等,充分绿化、美化、亮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突出了怀化技校三十年校庆的喜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序的管理,让多年未曾回过母校的老校友连连发出赞叹,受到来宾、校友、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校庆活动,校园环境有了新的更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优美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工作上了新台阶。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整个校庆筹备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求的是对各项工作务必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就是我们校庆筹备期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也就是怀化技校人的作风。

编排校庆纪念册是整个校庆活动的重中之重,要尽可能把怀化技校三十年的精华全部体现出来,在短暂的时限内,确感非常困难。在此情况下,校领导坐阵挂帅,责任人根据现有实际情况,不畏艰难,反复到档案室查找资料,多次走访老领导,老同志,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其稿,几乎是一字一句一推敲,到最后定稿,几乎连原始的痕迹都找不到了,基本是推倒重写的。

为了精心设计好校庆纪念册,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几乎采用哪张图片,放在哪一页,哪一个位置,从纸质的选择到内容的安排,到版块的布局,到文字的撰写,甚至色彩的配置都反复征求意见,先后拿出初稿,修改稿,定审稿。最后特色鲜明,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校庆纪念册》,得到了历届校友、各界人士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校庆的挂历、纪念品、光碟、请柬等等一批精美的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中完成的。

另外,校庆庆典日的安排,也是在这种高效的状态下完成的。三十年的辉煌业绩,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学校领导的组织才华和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将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体现出来,不容易啊!在制订计划时,首先考虑到的是事事有人做,再考虑人人有事做。罗校长亲自安排庆典日一日日程,并充分征求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反复斟酌,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活动指南”。对三十年校庆庆典顺利进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文艺演出,浓墨重彩地抒写了怀化技校曲折光辉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怀化技校人的精神,场面壮丽,气势恢宏,既如史诗般庄重隽永,又如锦锈华彩般璀璨夺目,演出获得非常成功,得到社会各界及校友一致好评。全体参与演出工作的老师们加班加点,白天要处理日常工作或上课,只有利用午休、课余时间排练,超负荷的工作达近两个月之久,没有周末,没有休假,他们毫无怨言。就是凭着这股毅力和作风以及技校人“打不跨、压不弯”的钢铁精神,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很好地完成了学校赋予的这一光荣历史使命。

另外,广大参与演出的学生则是演出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凭着最单纯的对学校的爱,对集体的爱,对校庆的奉献,利用平时的午休和课余时间,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他们失去了很多,但他们无怨无悔。特别是参加合唱的80余位同学,在演出持续的50分钟内,为了演出的需要,以要求的姿势,手持鲜花、红旗,面带微笑,冒着寒冷,站了50多分钟,成了整个演出中一道最绚丽的亮点。很多同学说,这50分钟或许是他们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50分钟。我们知道,这50分钟是学生们用自己的爱编织的最美丽的50分钟,他们用爱奉献给技校母亲永久的辉煌。但是留给他们自己和所有技校人的却是永远都不能忘却的刻骨铭心的永恒回忆。这就是怀化技校人的精神。

七、庆典隆重,好评如潮

参加庆典大会的还有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技校发展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兄弟学校领导、友好单位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代表,曾经在怀化技校工作过的老师,在怀化技校学习过的校友们及新闻界的人士,约1000余人。

罗向东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怀化技校三十年建校历史和艰苦创业历程以及现在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友好单位表示衷心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注怀化技校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杨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怀化技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殷切希望我校能以三十年校庆为新起点,继续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依法治校,特色强校,队伍立校,质量存校,科研兴校”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最后衷心祝愿怀化技校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机蓬勃,前程似绵。庆典礼仪由学校党委书记王进军同志主持。全国供销总社、省社及全国、全省、全市有关单位,领导和校友纷纷发来贺电贺信。

整个庆典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怀化电视台、《怀化日报》、《边城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我校三十年校庆进行了报道,各级领导对我校三十年校庆庆典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次校庆活动大大提高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学校声望大幅提高。

八、情系校庆,众志成诚

从上半年“怀化技校学校校庆筹备工作的建议和设想”到2010年9月份成立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和校庆办公室(而正式启动为国庆收假后),整个校庆筹备组织工作历时二个多月。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但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动员,广泛发动,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齐心协力,以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势在必行的决心,全心投入。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在校庆筹备和庆典活动期间,默默奉献,辛勤工作,迸发出巨大的热情,真正体现了主人翁的姿态。

校庆是对我校干部、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校庆各项工作的总体策划,编印各类校庆材料,设计制作校庆纪念册、挂历、纪念品,登门邀请,送发邀请函,以及庆典期间从校庆宣传到校园规划整治,从接待工作到安全保卫,从礼仪服务到后勤保障等方面所有的工作,都力求严谨、务实。校庆期间,会务、接待、宣传、学生工作、礼品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小组,均由校级领导分工负责。小组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家不图名利,不讲报酬,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会务组的同志从主席台的搭建到场景的设计,从嘉宾位次的安排到鲜花彩旗的摆放,都认真规划,细致考虑,努力做到“万无一失”。来宾、校友的接待,接待组提前计划,精心准备,从行车路线,报到登记到午前休息,午宴席次的安排等,均周到细致,力争做到“滴水不漏”。安全保卫组积极与红星派出所联系,成立机构,制定应急预案,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校庆期间每一次重大活动,交通指挥有力,秩序维护井然,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筹资筹物成绩显著。由于组织到位,宣传得当,措施得力,积极配合,许多单位,兄弟学校,个人、校友先后为三十年校庆捐资捐物。截止到12月18日,学校共收到捐赠40多万元,其中捐资30多万元,目前有些捐资仍在陆续到账。

通过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完成,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员工组织协调能力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校庆工作锻炼了人才、发掘了人才。整个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领导的智慧和教师们善打硬仗的才能,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们办大事的能力。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体现出团结合作,以校为家,无私奉献的良好的教师作风。校庆圆满成功是全校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功劳,怀化技校人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合格的检验。

九、总结不足,再谱新功

校庆工作虽然取得了校大成功,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和一些历史原因,校庆工作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筹备校庆的时间太短,校友的情况掌握得不是很清楚,相关的科室不能提出准确的校友名单和联系方式;(2)相关的班主任在通知本班学生方面做的不太好,致使好多校友不能来校参加庆典活动;(3)极个别的老师未能融入校庆的主流之中;(4)有的科室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校庆工作的正常进行;(5)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存在许多空白,许多珍贵资料无处查找,尤其是声像资料几乎是空白;(6)毕竟学校举行这样的大型庆典接待活动还是第一次,所以组织接待工作经验不足,对重大活动的接待考虑不够周全,还有漏洞存在,例如我们好多校友闻讯来校以后,没有志愿者引导到捐赠处,结果本来想捐赠的看到没有理睬便在学校晃悠了一圈便走了等;这次校庆活动中暴露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不可预见的,有的是我们日常管理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找准产生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本次校庆活动总体说取得圆满成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对其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其中成功的做法,作为学校今后工作中的经验加以借鉴和利用,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但更要吸取其中的教训,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这对我们的工作更有裨益。

校庆总结报告 篇5

2011年5月11日,我校建校20周年的盛大庆典活动成功举行,顺利实现了校庆预期目标。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党政和校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校庆筹备工作于2011年3月下旬正式启动,至2011年5月12日圆满结束。全院上下发扬兴华人海涵地负、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尽心尽责的精神,积极参与到校庆的各项工作中,使校庆的活动精彩纷呈,对实现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根据学院校庆20周年活动方案的安排,学院办公室承办了校庆筹备组的工作任务。现将校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庆各种资料的准备工作。包括邀请函、活动指南、资料袋的制作印刷。由于提前准备充分,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了保证。

二、贺电、贺信的收集工作。前后共收到各单位发来的贺电、贺信13份。

三、庆典大会主持人的邀请工作。经多次比较筛选,确定邀请我校毕业生、现长治电视台工作的余淑丽担任校庆文艺演出主持人。她稳健的台风、大方的谈吐为本次演出增色不少。

四、院校代表、教师代表、工资的确定与审核。

五、礼仪人员、志愿者的培训。

六、车辆的调配工作。在用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做到了有条不紊,保证了校庆用车的使用。

七、庆典会场的布置服务工作。也基本得到了领导和来宾的充分肯定。

八、宣传科“一专题片一画册二报纸三书籍”工作的进行。

这次校庆我们的收获很丰富,概括的起来有:

一、通过庆典活动检验了、锻炼了我们的队伍。首先,几千人的活动庆典安全、有序、成功地举办,证明了我们是一支指挥有序、保障有力、协调合作的队伍。其次,在过程中锻炼我们的队伍。校庆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制作了一专题片一画册二报纸三书籍,应该说水平是非常高的。这次校庆从形式、内容到组织实施井然有序,不落俗套,保障有力,使人耳目一新,筹备过程中很多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化解,在这里特别要感谢参加校庆筹备工作的干部和老师们,在这期间有很多感人的事情。本次校庆为了联系校友,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

况下,由宣传科张彦斌老师在网上登发广告,征集校友参加校庆信息。其他群体是由原班主任提供名单,然后人事和招生办老师千方百计的与其联系,最终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画册和光盘以及书籍的质量,宣传科高培金老师连续几个礼拜没怎么睡觉,反复与制作商研究,进行取舍。孙政老师带领学院办公室老师们布置庆典大会的现场。桌椅的码放、鲜花的摆放等等,事无巨细。庆典当天原美荣老师又担任了学校保卫、自行车管理、车辆疏导等工作,热烈的庆典会都不能去看,对他们的默默无闻的付出我们表示由衷的敬意。接待组在赵春霞、史灵云老师的带领下搭台布线,效果设计,挑灯夜战,白天不能码放椅子,夜间码到12点。接待组的阵容大,要接待领导、友邻单位、校友,在几位行政干部的组织和老师们的配合下接待热情周到、秩序井然。贺有老师负责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学生充分展示出了热情大方,彬彬有礼的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风采,安排合理有序,工作主动。分发材料领取纪念品在刘惠芳、尹文玲老师的组织下,在几位老师的配合下装袋,分发,为当天的活动有序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校庆庆典的成功举行,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是一支有智慧、能战斗、出成效的团结协作的队伍。这是我们把美好未来蓝图变为现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通过校庆更加系统的梳理了我校发展历史、明晰了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统一了意志、凝聚了人心。正如杨宗老先生说:你们的校庆非常成功,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反映了历史,凝聚了人心。我校成立于1991年,当时叫晋阳辅导中心,后来不断发展成为兴航艺校、山西兴华职业学院。一路走来,兴华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学校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继承以前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前行,并丰富和发展了兴华精神。提出了“以丰富的知识职业技能传授人 以勤奋的诲人不倦教学哺育人”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融化在“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开拓未来”的办学目标。

三、借助校庆平台让社会更加深入了解学校发展和成就。为校庆而准备的数千份宣传册被各级领导、来宾、同行、家长、校友和新闻媒体悉心阅读和收藏。包括黄河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国内媒体采访和报道了校庆活动。兴华办学经验和学子们成长成才故事得到了传播和认同。

在校庆筹备工作几个月的时间里,各部门配合校庆筹备小组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也难免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以至于在一些工作中留下稍许遗憾。如工作计划性不强、来宾和校友邀请、接待联络、方面做得还不够周密、细致,校史资料挖掘深度不够等,我们以后会尽量注意。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百年校庆 篇6

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的大连海事大学, 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晚清邮船部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

1953年, 原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为大连海运学院, 时为我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 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百年校史就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百年的缩影。据悉, 大连海事大学目前拥有48个本科专业, 覆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6个一级本科专业门类, 构建了具有中国航运特色的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在校生近2.5万人, 办学规模、学科类别和办学层次已居世界航海类院校的前列。近50年来,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6万名。

校庆团日活动总结 篇7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还了解到很多关于校庆的相关知识。我们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品《路》,这个小品是我们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主演有李昊,黄赖娟,吴玉贤,谢玉璇,康湘珺。这个作品主要讲述了我们韶关学院XX年来的变更,展现了同学们的青春热情和表演天分。我们班委通过这个小品的策划和排练,让我们班的同学积极去了解我们学校的建校历史和变迁,激发他们对韶关学院的认同感和作为韶关学院的一份子的自豪感,提升每一位同学的爱校热情。从而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庆气氛,并使得我们07汉语言文学一班这个班集体变得更加团结,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我可以从这个小品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的眼神中看到一种火焰,一种喜庆的火焰。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是齐心协力绘画(同学们齐聚一起,共同拿起手中的画笔,绘出一幅有蓝天、白云、绿地优美图画,“与君携手,共创辉煌”八个大字,在话的中间,体现我们与韶关学院共同渡过美好的明天的心愿)。一张白纸黑线勾勒出我们的心愿,我们全班用心去填充绚丽的色彩,一齐画出喜庆韶院XX周年的斑斓图。在绘画活动中,我们把全班氛围六个组。第一组是学号为1—10的同学;第二组是学号为11—20的同学;第三组是学号为21—30的同学;第四组是学号为31—40的同学,另外加上62号的同学;第五组是学号为41—XX的同学再加上63号的同学;第六组是学号为51—XX的同学再加64、65、66号的同学。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那就是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班委没有非常完美地安排好绘画秩序,导致有的同学失去绘画的激情。这是我们班委考虑不周全的后果,我们以后一定会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把我们班的活动组织得更好。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失误了。其他的都很好。

第三部分是和诗燃放孔明灯。主持人说:韶关学院是一座美丽的象牙塔。许多大学生在这里走过了他们美好的大学时光,抒写了他们的校园情怀,描绘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同样,我们也与韶关学院共渡了一个春夏秋冬。确实如此。我们是韶关学院一份子,我们与韶关学院一起成长。活动流程:首先在孔明灯上签名,写上自己对校庆的祝福语,然后由班主任点燃孔明灯,让孔明灯带着我们全班同学的祝福,飞过韶关学院的每一个角落,祝福韶关学院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母校校庆团日活动总结 篇8

一、活动的出发点

我们本着于六十年校庆之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关注海师,了解海师,喜欢海师,祝福海师为出发点,同时借此次活动为海师献上一份难忘而又有意义的寿礼。

二、活动的筹划与组织过程

首先,我们班团委和班委立即召开了一次本班班干部的全体成员会议,对如何开展好这次团日活动进行激烈的讨论。会议最后决定首先在班级里面广泛征集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再由团委逐一推敲,最终制定此次活动创新性、可行性都比较优越的方案。

按照上次班级会议的计划,在10月20日,我班在田家炳教室进行了一次班级大讨论,刚说明了此次讨论的内容及目的后,教室里面就炸开了锅似的,同学们都一改往时稳重安静的形象,你一言我一语的打起口水仗。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讨论,我们团委大概总结了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初步制订出了三种活动方案。但在综合各种因素,慎重考虑了这三种方案之后,我们拟定举办一个海师历史图片展。在再次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后,此次讨论确定以此为最终活动方案。

任何的成果都是要有汗水来换取的,此次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就遇到了困难。限于院里宣传板的数量太少,又适逢海师校庆这种重大的节日,已经没有多余的宣传板供我们使用。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宣传板就什么也做不了,这下可急坏了我们,最后我们决定自己开发资源,把宿舍里某位同学的木板拿来自己装饰。由于时间紧迫,同学们只好加班加点的工作,买不到合适的装饰物,我们就自己动手用硬纸板剪成椰子树,鞭炮,福,寿等图案,然后绘上花边,贴上相片。一番忙碌后,两个接近完美的图片宣传板终于如愿诞生。

三 活动现场

10月30号上午8点30分,大榕树下面,我们07级应化(2)“海师生日,我的祝福”的团日活动正式开始。为了感谢那些为母校送上祝福的人,我们还特地准备了气球作为礼物。由于参与活动的人太多,仅有的两个打气筒根本不够用,于是我们一些工作人员就用嘴去吹气球送给那些积极参与活动的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忙着为前来观看图片展的人讲解宣传板上的图片,并请他们写下对海师的祝福。

由于来到现场的人太多而无法一一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只好写下他们各自的群体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来到现场的,有海师附属小学,海师附属中学和海南中学的学生,有海师在校学生,有赶来参加庆典的海师各界校友,有领着孩子在校园里游玩的叔叔阿姨,有散步的阿公阿婆,还有来自国外的留学生们。

四 活动中的祝福语摘录

1,祝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母校生日快乐!.——海师学生

2,祝愿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海师学生

3,happy brithday to you,我们与海师同在!——留学生

4.六十年春秋,为祖国培育多少园丁;

六十年华诞,为人民培养多少学者;

六十年的校庆,六十年的盛宴。

------海师退休老教师

.......五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各界人士对海师的历史及发展有了重新而又全面的认识,也为母校的六十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

校庆工作总结 篇9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校庆文化,文化构建

校庆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大学精神创造的重要载体与途径。高校通过举办具有纪念性、仪式性和教育性的校庆活动, 实现对大学精神的挖掘和再塑、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办学成效的总结和彰显与未来大学文化的勾勒和思索。当前国内大学开展校庆的活动主要形式包括筹划举办历史记载、宣传舆论、反馈信息、经费筹措、理念铸造等。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进入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时代, 新媒体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中得到广泛地运用, 特别是其超时空性、交互性、公共化、个性化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人们之间的联系与信息传递的形式由“纸质时代”向“电子时代”转变、频率由“周期性”向“即时性”转变。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对大学校庆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 即在“新媒体浪潮”下, 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既面对机遇又有挑战。

一、新媒体发展对大学校庆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发展与应用的基础是电脑与互联网的发明与创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电脑的发展已进入私人化、微型化阶段, 而互联网的发展也进入全球化、公共化与生活化阶段。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有巨大的发展, 既有稳定的媒体形式如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电子报纸期刊等, 又有如博客、微博、QQ、微信、飞信等新出现的新媒体形式。虽然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为现代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契机, 但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公共性与大众性特点, 为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 新媒体为大学校庆文化发展提供的机遇。

新媒体的发展为现代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机遇与平台。对于新媒体的充分运用, 是现在大学校庆文化能够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条件。总体来说, 新媒体为现代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包括:为现代大学校庆文化的传承提供有效的平台、为现代大学校庆文化发展理念的创新提供机遇与扩大当代大学校庆文化的社会影响。

1. 新媒体的运用为大学校庆文化的传承提供有效的平台。

现代大学校庆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就是高校的已有历史, “大学精神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 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 (1) 。虽然现代大学对于其自身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庆文化活动进行, 但是其流程一般是这样的:“校庆仪式当天, 学校会力邀重要领导莅临现场, 安排在主席台显要位置就座, 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接下来, 校长会公开‘晒一晒’大学取得的办学成就;隆重而热烈的仪式之后, 学校会邀请校友们聚餐, 希望借此机会, 来向出席校庆的各界成功人士谋取学校更多的发展机会” (2) 。以上的大学校庆文化活动是传统的高校文化传承方式, 随着现代新媒体的运用对大学文化与精神的塑造与传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利用现代媒体的超媒体与超时空的特点, 可以为现代大学校庆文化活动的开展时空的变化与场域的变化, 提高大学校庆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有效性。新媒体对于高校校庆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校庆文化活动开展的开放性。新媒体的运用, 如电脑、手机、QQ、微信、微博等的运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挖掘高校自身的文化价值, 进而最大化凝聚大学精神。其次, 校庆文化成果的传播性。新媒体的运用对于校庆文化成果的传播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使大学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与认可。最后, 校庆文化效果的反馈。新媒体的运用为校庆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与社会其他群体提供了平台, 使得更多的群体可以了解熟悉大学文化与精神。新媒体的运用使校庆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与社会其他群体对于大学文化与精神的批判与认可。

2.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大学校庆文化理念的更新。

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对于大学校庆文化的筹划组织理念的发展具有革新作用。按照传统思维, 大学校庆文化活动一般性包括“举行校庆典礼, 编写校史、回忆录, 举办校史和办学成果展览、各种学术论坛、演说、报告, 以及各种校庆文体活动等。它蕴涵着举办者独有的文化追求, 通过梳理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 总结办学经验, 开发大学传统, 重塑大学的组织文化” (3) 。通过对传统高校校庆文化活动开展形式的考察不难看出, 其形式均是实体化的, 虽易于操作, 但是范围过于狭隘。随着现在新媒体的运用, 凭借新媒体的虚拟性与超时空性, 扩大高校校庆文化活动的范围, 拓宽校庆的区域。具体来说, 新媒体的运用对于高校校庆文化活动组织筹划思维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新媒体的运用下, 高校校庆文化活动的筹划组织不只包括实质性的活动,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如网站或网页进行网上校庆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 新媒体与高校校庆活动的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上促进群体参与信息的反馈, 对于大学文化与精神的挖掘与塑造具有巨大的作用。

3. 新媒体的运用提升了高校校庆影响力。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高校校庆文化的结合, 对于高校校庆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极大地提升高校校庆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新媒体对高校校庆文化活动影响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扩大了校庆的影响力, 特别是微信微博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和低成本, 在客观上为校友和在校生、甚至其他人员提供了更多参与校庆文化活动的机会;其次, 新媒体交互性的特征提高了人们参与校庆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媒体上参与者与组织者两者之间的互动, 促进高校校庆活动实施开展信息的交流, 有利于校庆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 新媒体的个性化服务特性淡化了“序爵”的氛围, 使每一个参与者享受到嘉宾的待遇。如“南京大学公布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的接待原则, 庆典当天, 庆典仪式上没有主席台嘉宾位, ‘银发校友’全部前排就座” (4) 。这一高校校庆文化活动开展的理念, 极大地体现了人人之间的公平, 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高校校庆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二) 新媒体对高校校庆文化发展的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虽然为高校校庆文化的创新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但新媒体也对高校校庆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多媒体的开放性、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等特征为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带来挑战;第二, 多媒体的公共性与使用的私人性为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提出挑战。第三, 多媒体中思想交流的自由性对大学校庆文化价值性选择的多元化。

1. 多媒体自身客观特征对高校校庆文化建设的挑战。

多媒体在高校校庆文化的运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 虽在为高校校庆文化的建设提供机遇, 但是为高校校庆文化的发展提出挑战。多媒体对于高校校庆文化所提出的挑战主要是其自身的一些客观特征决定的, 这些特征包括多媒体所营造信息交流环境的开放性、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信息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多媒体营造信息交流环境的开放性使每一个参与或关注高校校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个体都能随时随地地了解校庆活动的发展状况, 同时开放性还可以使参与者很随意地进入与离开, 并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媒体营造信息交流过程还存在信息的虚假性, 即对于校庆文化活动的不利的或不真实的信息, 进而不利于校庆稳定开展。多媒体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为校庆过程突发事件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减弱了校庆组织者对于校庆开展的整体把握, 增强高校校庆文化活动开展的变动性与不确定性。多媒体自身的这些特征对高校校庆文化活动开展所提出的挑战是客观的。

2. 多媒体外部环境对大学校庆文化建设的挑战。

多媒体的外部环境对大学校庆文化建设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其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多媒体环境使信息交流具有公共性与多媒体具体形式使用的私人化。多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的公共特性使参与大学校庆文化活动的任何一方的观点都呈现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接受社会的讨论与批判。多媒体具体形式使用的私人化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参与大学校庆文化建设讨论的方式的私人化, 包括QQ、微博、微信、博客、网页、网站等, 这些参与高校校庆文化建设的方式与途径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逐渐走进人们的私人生活,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条件。多媒体具体形式使用的私人化可以促使高校校庆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或关注者随时随地参与高校校庆活动, 对高校校庆活动及其过程中任何因素或环节进行了解、评论与批判。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多媒体环境使用信息交流的公共性还是多媒体具体形式使用的私人化, 对现代大学校庆文化建设都具有挑战, 校庆组织要千方百计地对校庆参与者的言论与行为进行引导, 最大限度地保证校庆文化稳定实施与开展。

3. 多媒体下思想交流的自由性对大学校庆文化价值性选择的挑战。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 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电脑与智能手机成为绝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因此, 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由传统的信件、电报、传真等形式转化为QQ、微信、微博、博客、飞信等现代聊天工具。促使大学校庆参与者随时随地关注校庆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和动态, 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的自由表达与思想自由的呈现必然会导致大学校庆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价值体系, “不再具有统一完备的导向作用” (5) 。这对于大学校庆的组织者来说无疑具有挑战性, 从大学校庆组织的有效性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二、新媒体下大学校庆模式的构建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在人们日常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新媒体影响下大学校庆文化建设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如何组织开展一个有影响、有意义的大学校庆活动, 如何通过大学校庆活动挖掘与塑造大学文化与精神, 如何增强大学校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等, 这些问题已是现代大学校庆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通过对现代大学校庆活动的考察, 笔者认为新媒体下大学校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大学校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组建校庆新媒体应用机构、创新新媒体下校庆活动内容进而提高校庆的吸引力、提供校庆参与者新媒体的交互平台达到积聚人气的目的。

(一) 充分认识新媒体在现代大学校庆活动中的地位。

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常态”, 新媒体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越来越重要。大学校庆活动是一所大学在某一阶段的重大活动, 在校庆活动中有对过去所取得成绩与问题的总结和反思, 也有对于大学未来发展的规划。因此, 无论是大学校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组织筹划与开展都与现代媒体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怎样看待新媒体在现代大学校庆活动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现代媒体在当代大学校庆活动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新媒体是大学校庆活动实施前主要的宣传工具。专门性的校庆宣传网站、网页、QQ群、微信群等媒体对校庆活动开展的前期宣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 新媒体是大学校庆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新媒体在大学校庆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如作为联系校庆参与者的平台、参与者交流平台、信息收集平台、对校庆及时报道的平台等多项功能。最后, 新媒体的运用使大学校庆及时对参与者反馈建议进行收集、筛选与回复, 进一步增强大学校庆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 组建校庆新媒体应用专门机构。

校庆是现代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对大学一定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挖掘校园文化与塑造大学精神。新媒体的出现为校庆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由于新媒体自身形式的复杂性与操作的技术性, 即新媒体在大学校庆开展过程中需建立专门性的机构。当代大学校庆新媒体应用专门机构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人员, 并且这一校庆应该有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保障, 进而保证新媒体在校庆活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校庆新媒体应用机构应有自身的职责或功能,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做好校庆活动中新媒体的应用策划, 指校庆活动应该设计哪些媒体平台, 怎样运转这一平台;第二, 做好新媒体对于校庆活动的宣传报道与信息的收集、反馈。

(三) 创新校庆活动内容多媒体的选择, 提高校庆活动吸引力。

现代大学校庆活动内容基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编写校史与展览校史、进行科研合作。” (6) 多媒体的运用与这些高校校庆活动有效地结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使学校校庆参与者自由表达自己关于校庆的观点, 实现思想自由地表达, 进而吸引更多校庆活动参与者;第二, 利用多媒体公共性, 可以高效地对当代大学进行相关校庆信息的宣传报道, 进而激发校庆的吸引力。第三, 多媒体如QQ、微博、微信、邮箱等形式可以确保高校校庆参与者随时随地参与即时讨论中。

(四) 多媒体提供校庆参与人员交互平台, 集聚人气。

随着多媒体渐渐成为人们日常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 高校校庆活动开展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早已成为“新常态”。在校庆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如QQ群、微博、微信、邮箱、移动电视等形式相互交往, 对于校庆过程中任何问题进行审视与批评。“交互是新媒体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有两个含义: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 (7) 。高校校庆参与者通过新媒体这一平台进行双向的互动式信息交流, 可以极大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多媒体的运用方式既可以一对多、多对多又可以多对一, 因此对于校庆过程中出现的单一参与者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可以增强校庆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

三、结语

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进行信息交流的“新常态”。新媒体与大学校庆的结合存在一种必然。然而新媒体由于自身的超媒体性、超时空性、虚假性等特征, 使新媒体在现代大学校庆文化建设结合过程中存在正反两种性质的功能。重新建构新媒体影响下的当代大学校庆模式是应对新媒体给大学校庆带来挑战的根本性措施与途径。

注释

1 卢晓中, 汤小静.大学校庆:价值与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 .

2 董勇.大学校庆文化的反思[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1) .

3 袁广林.大学校庆:文化与形象的再生产[J].教育评论, 2011 (4) .

4 刘奕涛.大学校庆的文化再生产功能探析[J].江苏高教, 2014 (3) .

5 张媛媛, 李玉兰, 于淼.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 .

6 龙献忠, 唐芸轩, 董树军.大学校庆异化:表象、危害及治理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 2014 (3) .

上一篇:乡镇干部公务员自我鉴定下一篇:系统过程文档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