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2024-05-16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通用10篇)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1

我得到一些清华百年校庆捐款的成功资料,足以让浙大人人在流口水的当儿,垂头丧气。我从清华来,略知清华事。

清华在中国的得天独厚,远远超过美国的哈佛,在老美眼里,完全不可理解。中国孩子对学校等级的迷信,到了疯狂的程度。中国的孩子脑中,没有学习的乐趣、知识的美妙,只有腐臭的九品中正。中国的社会与企业,将关注集中于北大与清华,认为是登龙门的保证,富贵的象征。

这是中央集权、官本位的自然现象。在中华农业帝国5000年的文化里,嫡长子得到祖父母、父母的全部宠爱,就是防止兄弟竞争,而导致的手足相残。嫡长子制是农业社会中稳定祥和的保证,然而是最违反商业社会的公平竞争、人人有希望、个个无把握的创新、进步、发展原则。

没有民主选举、政党轮替、市场经济、公平法制这些“制度性洗牌机能”,浙大只能厚着脸皮自称老三,只要不是长子,就是庶子,只要不是原配,就是婢妾。老

三、老

十、老百、老千,没啥差别。当个没有人承认的老三,与当人人鄙夷的老千,没有太多本质性的优劣。

我们浙大不可能公平的得到这些捐款与资源,我们要用有限的资源,找到突破口,独树一帜,“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学者、院校)”(孙文语),用创新与市场机能找到我们的立足点。我们要在变中求胜,创新中求生存。

芝加哥大学的创校校长哈勃是接受洛克菲勒基金的邀请,放弃哈佛校长的职位,到中西部的新兴工业地带,创办一个二十世纪的工业社会所需要的研究型大学。洛克菲勒与哈勃都来自美国古老的东北部,都是传统的贵族,也都看出来,二十世纪的人类,需要一个崭新的大学概念,因而创建世界第一个研究型大学。当时的哈佛,是农业贵族的托儿所。

我们浙大要想清楚我们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使命,唤起世界的注意,联合平等待我之盟校,我们才会吸引清华也抢不走的学生、资源与捐款。

浙大不是姨娘养的,复旦、上交、南京、中科也不是。学术看的是创新、真知、卓见、与胸怀。商业社会里,没有姨娘、大老婆这一套。没有本事的、没有自尊心的,才是姨娘养的。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获捐赠部分一览zz 清华百年部分捐赠,无疑是最辉煌的大学,获捐赠最多的大学。

距离百年校庆还有近一年,估计清华还能筹5亿到10亿甚至更多,不包括以下捐赠。近些年 校园里以捐赠人命名的楼有30栋左右,粗劣估算千万级别各类捐赠不低于50笔,其中亿元级 别的也有几笔。借百年校庆八家、朱房近千亩土地轻松得到,青年教师住宅得以解决。5亿 元的核电项目独揽,在中国大学里无出其右。

1、新清华学堂 3200万美金(清华四校友)

2、蒙民伟科技楼及音乐厅 1 亿人民币

3、李兆基科技大楼 2亿人民币

4、罗姆楼 20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

5、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 8000万人民币(凯风公益基金会段伟红)

6、图书馆四期 800万美金(印尼 李文正)

7、射击馆 5000万人民币(中联亚董事长 史维学)

8、健坤基金 1亿人民币(赵伟国)

9、数学科学中心大楼

10、恒隆地产研究中心

11、天通苑长庚医院用地

12、麦戈文人脑研究院

亿人民币 3000万人民币

价值约10亿(顺天通房地产田在玮)约3到4亿美金(IDG集团公司麦戈文)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2

一、依靠馆藏档案, 服务百年校庆

为了传承和发扬百年清华光荣传统, 全面展示清华百年发展成就, 更好地组织和吸引广大师生员工、各地校友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百年校庆, 学校采用“百年校庆年”的形式, 开展校庆系列活动。自2010年4月25日校庆99周年开始, 到2011年的7月。在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内, 坚持“主线鲜明、亮点突出, 热烈隆重、简朴难忘, 立足清华、面向世界,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原则, 在校内外、国内外分类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档案馆依靠馆藏档案, 充分发挥档案的自身优势, 为学校各部门开展校庆活动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百年校庆的组织工作, 由于活动周期长, 涉及部门多, 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组织难度大。档案馆完整保存着我校90周年校庆档案70余卷, 从庆典的筹备、活动方案、庆典仪程、国家领导人题词、校友接待、庆典晚会到校史展、大学论坛、研讨会等各项活动的开展, 全面记录着校庆筹备、举办的盛况。90周年的活动为我校百年校庆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0周年校庆档案为校办、校庆办等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实用信息, 为百年校庆系列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大力支持。

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 校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百年来, 清华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休戚与共,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栋梁。校友信息是开展校友工作的前提条件, 从校友数量到校友在校基本信息的核实查询, 档案馆为校友会、校史研究室以及各院系等提供校友信息5000余条。此外, 还为学校编辑百年校庆出版物、制作展览、拍摄影视剧等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档案资料。

二、挖掘档案资源, 展现档案风采

从建校伊始, 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一所选派留学生的留美预备学校, 迅速崛起为国内一流的综合大学, 从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走过了百年曲折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档案馆珍藏的档案就是最好的见证。清华早期就非常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积累了丰富的文史资料。馆藏档案始于1905年, 包括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各历史时期的文书档案;清华建校以来的学生学籍注册卡、成绩单;重大科研、工程项目档案;获奖教材;学校建筑物基建档案;纸质、电子版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个人档案, 以及著名校友实物档案, 大量声像档案等, 目前档案总数达12万卷、22万件。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清华创建、变迁、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历史, 同时也成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值此百年校庆之际, 档案馆编辑完成了《清华大学档案精品集》、《清华园碑碣匾额拓片集》两书, 回顾清华百年历史, 传承清华百年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清华大学档案精品集》以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 以学校建立和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 从1909年到1958年共50年的时间跨度内, 选取了100件珍贵档案, 包括记载学校发展、变迁的公文、规章, 凝聚前辈大师心血的文稿、手迹, 记录莘莘学子学习、成长的学籍、成绩, 伟人题字、名人实物、照片图表等。通过对这些珍贵档案的展示、考证, 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清华大学创建、变迁、发展的奋斗历程, 使清华师生、校友以及关心清华发展的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清华历史, 感受清华文化, 传承清华精神。

《清华园碑碣匾额拓片集》选取清华大学校园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碑碣匾额200余件, 在百年校庆组委会支持下, 档案馆组织了校园内碑碣匾额的拓制工作, 全部拓片作为专项档案存档。这些拓片不仅有文史研究价值, 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见证了校园变迁和学校发展。在拓片制作基础上, 通过编辑整理和考证, 深入发掘清华园碑碣匾额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于今后学校工作查考、历史研究以及传播清华文化、弘扬清华精神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档案实物, 参与校史展览

百年校庆, 校史展览是校庆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从4月15日开始, 以“百年校庆人文日新”为主题的“百年校庆系列展览———百年清华校史展”在校友捐资兴建的新清华大学校史馆预展。4月22日正式开展。主展区分8个历史阶段, 用240多块展板介绍了清华百年历史;副展区展出若干珍贵实物或档案复制件, 还以投影的方式再现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和密云水库建设的场面;人物展区分别陈列了460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119位人文名家、51位清华英烈及400多位各领域杰出校友的人物图片与基本介绍;在馆中还可通过多媒体系统, 查询建校至今20余万学生的基本信息。档案馆配合校史研究室为校史展览提供了丰富、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还参与展览部分场景和多媒体展示系统的构建。

精心挑选, 复制精品档案。在校史研究室和档案馆同志共同努力下, 以档案馆馆藏为基础, 从数十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 能够反映我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百年发展成就的精品档案200余件, 制作仿真件在校史展上作为实物展出。其中很多珍贵档案都是首次展出, 比如清华大学1965年写给北京市委、教育部有关政治辅导员的报告, 其中就提到胡锦涛总书记当年在清华学习工作表现优秀;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校期间与同学一起完成的实验报告;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就职演讲手稿;第一批入学女生沈胜的毕业证书;胡适介绍吴晗到清华半工半读的推荐信;数学大师林家翘在清华大学的成绩单;梁思成先生写给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的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情况亲笔信;梁思成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章等。这些珍贵档案实物成为校史展览的一个亮点, 参观者争相驻足仔细观看。4月20日, 在胡锦涛总书记参观清华大学校史展时, 顾秉林校长向胡锦涛总书记赠送了由档案馆制作的当年他在清华学习时的学籍卡。

精心策划, 重现历史原景。在校史展筹划过程中, 从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以及校内外其他单位收集音视频资料, 利用现代科技以投影的方式, 重现了“荷塘月色”和“密云水库”两个场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伴随着悠悠的独白, 眼前就是那美妙的荷塘, 如注的月光, 清澈地洒在湖面, 荷花绽放, 鱼儿畅游在水中, 偶尔伸一伸手, 鱼儿还会快速地躲开。在此, 人们可以重新走过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 领略一下那抹月色。

上世纪50年代, 周恩来总理将密云水库的设计工作交给了清华大学。清华水利系各专业和电机系发电专业学生约200人在教师指导下, 深入工程第一线, 完成了以密云水库等工程设计为内容的“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密云水库”场景, 再现了密云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 在各方面的积极协助和配合下, 清华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仍然情绪高昂, 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件工作, 努力克服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一道道难题, 完成了一年拦洪、二年建成的艰巨任务。

精心设计校友查询系统。百年树人, 桃李芬芳, 一个世纪以来, 清华大学为祖国培养1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他们在国内外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百年校庆, 是每一位清华人的节日, 如何在校史展上, 让每一位清华校友都能参与其中, 共同感受属于自己的喜悦。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让每位校友都能看到自己在校期间的印迹, 档案馆保存着每位清华学子进校后必填的学籍卡片, 上面记录了学生的姓名、性别、学号、入学时间、院系、班级以及入学照片等基本信息, 经过档案馆多年的努力, 馆藏学籍卡档案已经完成数字化工作, 能够提供展示所需数据资源, 从而使设想得以成为现实。在档案馆和其他一些单位共同努力下, 设计完成清华校友查询检索系统, 使每位清华学子都可以在校史展上亲自动手查询自己在校的部分信息, 看到自己的入学照片。校史展上, 校友查询系统是最吸引校友的地方之一, 很多校友也是奔走相告, 为能够检索到自己的信息而兴奋不已, 拍照留念。其中, 有位校友的子女被告知看到其过世父亲的照片, 非常激动, 由于其父去世早, 家中保留资料极少, 后来特意从湖南赶来学校复制照片。

四、建立专项档案, 传承清华精神

百年校庆档案是指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能够作为历史记录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以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材料。百年校庆档案是校庆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 反映了我校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 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做好百年校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档案馆于2010年3月起草了《关于百年校庆档案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与校办、校庆办联合发文。从归档模式、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时间等方面对收集、整理百年校庆档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创新归档模式:百年校庆档案采用专项档案与日常工作档案相结合的归档模式。以校庆办和各工作小组形成的百年校庆相关文件材料为基础, 建立“百年校庆专项档案”, 由校庆办负责统筹安排、督促检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整理完毕的档案经由校庆办编制案卷目录后移交档案馆;各院系、部处、直 (附) 属单位形成的百年校庆相关文件材料, 可建立“百年校庆档案专卷”, 与日常工作档案一并整理编目, 直接移交档案馆。凡是反映百年校庆工作活动情况、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

明确归档要求: (一)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 将百年校庆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纳入百年校庆工作的总体计划, 实行同步管理, 即布置、检查、总结百年校庆工作的同时, 布置、检查、验收百年校庆档案工作。 (二) 要本着对清华历史负责的精神, 认真做好百年校庆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校庆办设立档案员, 具体承担百年校庆专项档案的收集整理任务。各单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形成的百年校庆相关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三) 要严格执行预立卷制度, 设立文件积累夹, 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及时归卷保存。归档文件材料要力求完整、准确、系统, 确保来龙去脉清楚, 不庞杂, 不遗漏短缺。

清华百年校庆之后的反思 篇3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已成为20世纪中国关于大学的¾¬典定义之一。究其Ô¬意,乃是强调所谓大学,应该是蔡元培所言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空间,这里聚集着一群真正意义上的智者,不为权力裹挟,不为世俗牵引,也不为名利所压迫,他们对科学探索、学术求真、智性交流有着一股遏制不住的激情与想象力,他们对国家、人民有深厚的情愫,却并不一定表现为直接的政治参与,而是为国家建构和政治转型,提供持续而富有洞见的精神养分。

梅贻琦所言大师,其意义肯定不仅是指清华大学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吸纳,引入世界其他大学的著名学者和科学家;而是指应该注重通过自身学术空间的营造,提供让未来大师生长的土壤。校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怀旧、回忆这种初级阶段,而更應创造一种机缘,让清华人以及关注清华的公众获得一种反思平台和开辟新的未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校庆才能摆脱乡愿的气味,才能脱离装阔显摆的窠臼。

这些年,出版界涌现了一批跟民国清华相关的书籍,只要对于这些著作稍加检阅,就可以探测到支撑起老清华大学的大厦,无非下述几个侧面:

学术自由,其标志是教授委员会的教授治校制度,即使在上世纪30年代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苦心孤诣的教授们仍力图捍卫学术的自主性和自由特质。萧公权在他回忆清华的文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最可惊异的是,哲学系的教授张申府竟在教室里吹嘘某某主义,为他们做宣传工作。张熙若对他大为不满,在全体教授会开会时,提议检讨张申府授课的情形。在确实判明某某主义和张先生所授的课程没有显明关系,他讲某某某并不是学术性的研究而是单纯的主义宣传之后,全体教授同意警告张申府,如不终止宣传,下年将不续聘。”可见当时清华教授坚持学术自由的精神氛围。没有这种自由气息,清华不可能在30年代几乎达至其学术的顶峰状态。

民主文化,其标志是学生除了致力于学业外,也通过日常方式进行民主能力的训练和民主习惯的养成。作为政治学系学生(后来成为政治学系教授)的浦薛凤在事隔多年后,仍对清华民主性质的课程记忆犹新:“清华教育重视组织,亦即同时着重‘群育’。以言课程,在中等科时即有‘议事规则’一课,详述主席、发言、提案、辩论、表决、复议等等应守之程序,此盖民主社会中人人应知应守之公正议事规则。”老清华精神的可贵就在于,她将民主规则和民主文化通过“公民课程”的方式深深根植于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日常生活之中。清华之所以能够在“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一系列爱国运动中涌现出众多的政治人才,便与在校期间的民主训练息息相关。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的清华大学有一句著名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其实,清华重视体育的传统其来有自,在清华初创时期,就非常重视体育精神和体育训练。这与中国汉代以后知识人的传统格格不入,但在传统私塾教育中成长的读书人,却往往感激于这种新式学堂的体育精神。清华给中国的大学开创了一种清新质朴的新传统,而这种新传统,与传统中国的书院所象征的人文精神并不相背离,汇聚了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国维等著名学者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即为显例,这是一种中西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几近完美的结合。

老清华的这三种传统,在建国后的院系调整等一系列历史变迁与政治运动中备受摧残,也就第三项尚得保留。如今的清华大学,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政府与民意压力下,除了派遣各路考察团去西方一流大学取¾¬外,也应更多地追溯老清华的历史,研讨其成就非凡的内在机制。此时此刻,清华不能仅仅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目标,更应提出对转型中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乃至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1931年的《清华周刊》发表过一篇《ˬ负知识界领袖的责任?》的文章,指出清华大学等名校教授应该担负的社会角色:“最高学术的教授,有接受新文化的境遇,有研究的时间,如果只知闭门研究只知按时上课,决不算尽了他们在建设新中国的工作上所负的使命。他们一方面要特别努力,用著述或讲演的方式,随时供给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正确的(即客观的)报告与评论;在他一方面,也应阻止荒谬的敷浅的知识来妨害社会之进展,来耗费社会之精力。不幸事实的发展,竟向着相反的道路进行!中国的知识界需要他们来领导,而他们则避之惟恐不及,以致知识界陷于混乱敷浅的状态。其直接的影响,为知识饥荒为学术饥荒;其间接的影响,为新中国之实现一再延迟。”转眼80年过去了,新中国仍处于艰难的转型中,知识界的大多数迅速地逃入犬儒主义的泥淖,或者干脆移走异国寻求自己的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最需要的是一批有着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社会精英,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有着非凡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养成了民主习惯,对中西文化传统有着不倦的探索激情,是一群韦伯所言政治上成熟的群体。他们对于沟通中西方文化传统、促进中国往人类普世价值和民主宪政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有着一份义不容辞的担当情怀和责任意识。

在一个高等教育平民化和大众化的时代,清华大学不能因此而放弃培养智识贵族和精神贵族的责任。贵族不是见利忘义的暴发户,也不是首鼠两端的政治投机分子,更不是Ó¬合大众的违心之徒。跟贵族相匹配的是文化情怀、政治意识和公益精神,尤其是文化上的创造能力和¾¬典的生产力。清华应该积极创造让贵族能够产生的校园空间,让未来的精神贵族不再受到追名逐利的主流价值观的压抑和异化,也让他们能够远离意识形态的规训,自发生长出自由而独立的精神世界。

清华有培养科学家的传统,但这种传统更应通过清华人的努力,扩散到中国的公共社会,并养成一种科学的理性精神,即不盲从权威和权力,服从探索真理的内心自由。更应将这种科学精神弥散到一般民众,让科学的求知精神,真正地点燃普通人的知识之火。没有大众对知识、教育和文化等精神生活的形而上的兴趣作为底盘,没有社会中坚力量日滋月长的个人之理性自觉和人格自觉,即使再优秀的清华人,也无法将其职业理想和政治关怀,建筑在有活力的地基之上。即此而言,今日清华面临的任务是多重的,既有重建和张扬科学理性,摒除急功近利的工具理性的时代使命,又有复苏老清华的人文精神的历史责任,这样的清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反哺和滋养中国社会。清华本是美国庚子赔款返还部分创建,她从一开始就有着现代西方文明的血统,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又接受了来自中华文化的灌溉,在抗战过程中,更是受到了文化民族主义的浸润,这多种精神传统造就了清华的传奇。在这样的意义上,清华校方不能含糊地表示文科是清华的一部分,而更应该指出,没有这种人文主义传统的重构与扩散,没有这种浪漫主义情怀的洗礼,即使在科学的世界,清华也不可能走得太远太稳。

清华大学东门山坡上的王国维纪念碑上镌刻着史家陈寅恪的挽词,其中的一句话,值得在此时此刻重温:“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若要追溯清华之魂和大学之道,则非陈寅恪先生此论莫属!只有这样,才能告别韦伯所警示的“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的物欲时代,才能以清华人为典范,重建人的主体性乃至中国大学的主体性。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5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4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

四月的清华园,春意盎然。清华大学在建校百年之际,迎来盛大的“百年校庆”。来自海内外的清华万千学子、社会友人翘首期盼相聚一堂,亲切的问候,美好的祝福共同送给清华百年华诞。

借此,千锋3G嵌入式学院全体员工恭祝清华大学:“永远朝气蓬勃,桃李满天下!” 作为国家级重点院校,清华人不息的奋斗,不止的进取,让清华从一个辉煌走向又一个辉煌。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

四月的清华园,春意盎然。清华大学在建校百年之际,迎来盛大的“百年校庆”。来自海内外的清华万千学子、社会友人翘首期盼相聚一堂,亲切的问候,美好的祝福共同送给清华百年华诞。

借此,千锋3G嵌入式学院全体员工恭祝清华大学:“永远朝气蓬勃,桃李满天下!” 作为国家级重点院校,清华人不息的奋斗,不止的进取,让清华从一个辉煌走向又一个辉煌。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千锋3G嵌入式学院秉承着清华大学百年厚积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校训。千锋讲师大部分源自清华,讲师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清华印迹,无时不在地指引着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激励着我们奋斗在IT科技教育领域前沿,不断为社会输送优秀IT人才,助力社会向前发展。

千锋3G嵌入式学院拥有其他培训机构无法超越的资源以及优势。“千锋3G嵌入式学院”的创建对国内3G行业、嵌入式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物联网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为更多希望从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开发行业工作,但又缺乏相关经验的人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的平台,同时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多合格的3G嵌入式高端人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千锋讲师寄语清华百年校庆:

欧阳坚 Oyang Jian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硕士,原FSMLabs中国区技术总监,10年软件开发经验,6年嵌入式行业教学经验,负责开发ARM处理器在RTLinux实时操作系统的升级,移植和维护。

母校寄语:承天地之德,育栋梁之材,祝福母校,百年华诞!

骆丁 Luo Di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士,12年软件开发经验,2年Android研发经验。精通Linux、Android、J2ME等技术。曾创立开源项目P4Util。

母校寄语:祝福母校,祝福清华,四化仗英才,逢国泰民安,丰桃硕李,引吭高唱园丁曲;百年逢盛典,正根深叶茂,赤子恩师,结伴归吟教育诗!

宋昱鹏 Song Yupe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6年软件开发经验,2年的Symbian行业研发经验。精通Linux、C/C++语言、Android, Symbian等技术。精通STL和boost库,有很强的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能力。

母校寄语:育人育德育百年盛况,立业立志立四海名校,祝福母校百年华诞!

赵老师 Zhao Yangya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7年软件开发经验,3年Android研发经验,2年iPhone研发经验。在清华大学承担计算机系本科生Android手机设计课程,熟悉Android教学的各个方面。

母校寄语:作为清华人,我们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清华百年华诞之际,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江文峰 Jiang Wenfe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助教。EMC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9年软件开发经验,6年嵌入式Linux开发经验,精通嵌入式Linux、RTlinux、MIPS。

母校寄语:百年的风雨兼程,母校几经沧桑,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数万计的各类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的百年华诞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许拥军 Xu Yongjun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Google中国工程院高级工程师,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863项目“系统动态核迁移”技术负责人。9年软件开发经验,6年嵌入式开发经验。

母校寄语:百年学堂,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千秋伟业,继往开来,师道化万方。祝福清华百年校庆!

蔡维佳 Cai Weijia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10年软件开发经验,2年的Android行业研发经验。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就职于IBM中国研究院。

母校寄语:四月新春勃勃生机仰凭春朝良辰滋润雨,百年华诞莘莘学子难忘母校美景劝学篇!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千锋3G嵌入式学院秉承着清华大学百年厚积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校训。千锋讲师大部分源自清华,讲师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清华印迹,无时不在地指引着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激励着我们奋斗在IT科技教育领域前沿,不断为社会输送优秀IT人才,助力社会向前发展。

千锋3G嵌入式学院拥有其他培训机构无法超越的资源以及优势。“千锋3G嵌入式学院”的创建对国内3G行业、嵌入式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物联网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为更多希望从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开发行业工作,但又缺乏相关经验的人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的平台,同时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多合格的3G嵌入式高端人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千锋讲师寄语清华百年校庆:

欧阳坚 Oyang Jian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硕士,原FSMLabs中国区技术总监,10年软件开发经验,6年嵌入式行业教学经验,负责开发ARM处理器在RTLinux实时操作系统的升级,移植和维护。

母校寄语:承天地之德,育栋梁之材,祝福母校,百年华诞!

骆丁 Luo Di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士,12年软件开发经验,2年Android研发经验。精通Linux、Android、J2ME等技术。曾创立开源项目P4Util。

母校寄语:祝福母校,祝福清华,四化仗英才,逢国泰民安,丰桃硕李,引吭高唱园丁曲;百年逢盛典,正根深叶茂,赤子恩师,结伴归吟教育诗!

宋昱鹏 Song Yupe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6年软件开发经验,2年的Symbian行业研发经验。精通Linux、C/C++语言、Android, Symbian等技术。精通STL和boost库,有很强的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能力。

母校寄语:育人育德育百年盛况,立业立志立四海名校,祝福母校百年华诞!

赵老师 Zhao Yangya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7年软件开发经验,3年Android研发经验,2年iPhone研发经验。在清华大学承担计算机系本科生Android手机设计课程,熟悉Android教学的各个方面。

母校寄语:作为清华人,我们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清华百年华诞之际,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江文峰 Jiang Wenfeng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助教。EMC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9年软件开发经验,6年嵌入式Linux开发经验,精通嵌入式Linux、RTlinux、MIPS。

母校寄语:百年的风雨兼程,母校几经沧桑,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数万计的各类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的百年华诞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许拥军 Xu Yongjun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Google中国工程院高级工程师,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863项目“系统动态核迁移”技术负责人。9年软件开发经验,6年嵌入式开发经验。

母校寄语:百年学堂,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千秋伟业,继往开来,师道化万方。祝福清华百年校庆!

蔡维佳 Cai Weijia

千锋高级讲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10年软件开发经验,2年的Android行业研发经验。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就职于IBM中国研究院。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心得 篇5

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本科一班

李洪宇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百年风雨路,水木谌清华。百年著名老校清华大学从1911年的清华学堂到至今2011年的清华大学。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当时,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清华持中西会通的态度,即如梁启超所说,中西文化“结婚”,可诞生新的“宁馨儿”。因此汪鸾翔说,校歌中“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两句“为我校所有的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广大青年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发人深思,使我感触颇多。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状态。第二,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第三,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的成长,学也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也是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两者之间处理方法。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朱自清说过清华的精神就是“实干”如果把清华精神归结在一个“清”字,那就是它的学术品格,学术修养和学术追求,“红烛化泪燃烧自己,荷塘月色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一种品格。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的学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给我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工作生活我都将会一它来严格要求自己。清华学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责任还是梁启超早年间的演讲说得尤为清楚:“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梁启超以《易经》中的两句话来定义他所说的“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后来成为清华校训。在清华大礼堂的二楼,曾经悬挂“寿与国同”的横匾,人们从清华这小小的一隅,看见积弱的古老国家救亡图存过程中的曙光。而梁启超也清楚地论述了个人、大学教育与国家的关系——“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于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不只是清华学者的责任,更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高等教育与民族复兴关系的重要论述,努力实践“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理念;二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关于“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的重要论断,坚持以人为本,使广大学子在留学学习生活中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三要通过学习,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聪明才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以优异成绩回报祖国、以模范的行动展示中国学生的国际形象、以一流的学习和科研成果回馈和报效祖国,积极投身于为国服务的社会实践之中。

作为一名长青人,我们应该努力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增加实践技能,同时广泛涉猎其他与专业相关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走入社会做好准备。青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撑起一片蓝天,需要我们挥巨笔绘制宏伟蓝图,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谱写优美乐章。

胡锦涛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篇6

——胡主席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组织部 王艺霖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今天,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日。1911-2011,百年来,清华人秉承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行业英才、治国栋梁。

4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视察工作时发表了讲话。对清华大学和全国高校的教育工作、人才工作、教师工作、科创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尤其对今后的水利建设做出了新的指示。在传统的观念中,水利建设仅仅被视为农业发展的命脉,而今,水利建设更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生态安全,关乎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样,在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一改以往专以农业为中心,着重强调了水利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这为我们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作为一个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薄弱的缺水大国,这些矛盾冲突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水利建设与发展将是我国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

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勉励清华大学毕业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党和国家对时代青年的期许。在大学四年学习到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后,现在正是我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向实践学习、锤炼本领的时候。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7

看了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的演讲稿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00年来,当初的清华学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经过艰辛的磨练,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清华大学。这是每一位中华子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更是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负的重担。

虽然我现在就读的学府远远比不上清华,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就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相反的,我们更应该参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三个希望,仔细研究,好好参透,充分落实。

第一,我们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地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我们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我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时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第三,我们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准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互相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以上三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于心。在大学,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文凭,我们是来学习知识,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精、学透,学到极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有能力的、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接班人。大学生是一个时代中最具活力、最具代表性的一群人。我们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的思想、行为、作为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除了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以外,我还应积极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听完总书记的讲话,再思考自己平时的表现,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改进。

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阶段,对于新知识能很快吸收并加以运用。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这段时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做一个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好青年。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8

100年前,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这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今天,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人前往清华同庆。胡主席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意义深远,尤其是演讲中体现出对我们大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寄语,更是令我们启示多多!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中央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是顺应形势要求的,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

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自主创新在过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它往往以企业为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企业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

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水平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研究型大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日益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面军,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多学科优势便于学科交叉和知识创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先进的科研设备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构建适宜的组织文化,等等。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知识创新能力最强的大学,在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相关数据,影响人类的70%重大科研成果和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均来自世界一流大学。据有关统计,2004年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64.3%、60%和55.1%;2004年大学共申请专利12997项,获专利授权5381项,并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成果;2003年大学在国内发表论文18.1万篇,占总数的66%;三大检索系统(美国SCI、EI、ISTP)收录论文数,大学占总数的68.5%。这些成果很大部分是由研究型大学创造的。据武书连2004年发布的大学评价,36所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占全国普通高校的62.16%,博士生导师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8.92%,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45.79%和66.35%。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努力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这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高校这支最大的师生创新群体必须以凝聚学科方向、创造标志成果、汇集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战略,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放眼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尖端科技的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目标,以重大科研项目为驱动,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作贡献。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服务中求发展。

那么,我国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观念。首先,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谁会想到现在无处不在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是源于20世纪初发现的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且发展如此之快。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说:“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谁重视了基础科学研究,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自主创新。”因此,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重视结合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它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把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性转化,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创新队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乃是决定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南京大学历年来一直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办学思想。

三是创新环境。环境创新是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它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在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中突出的是技术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应用性研究。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9

春天充满朝气,春天孕育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全国莘莘学子学习。在4月24日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本科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其中对我们青年学生提出的几点要求,我颇有感慨。

第一点:希望我们能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结合,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一点要求我们好好把握住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刻苦,努力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以更好的建设我们祖国。

第二点: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一定要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我们的所学最终都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有能将我们所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的所学才会具有生命力。而对于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点: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胡锦涛总书记讲到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我深有体会。如今大为不正确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是对自身定位不正确以及对岗位认知不足。其实,在西部、基层,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那里也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到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发光发热。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一定要有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理想和追求。虽然基层的道路艰辛而曲折,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必须勇于吃苦而不叫苦,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

清华百年校庆资料 篇10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意义深远,他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给全国青年学子以极大的鼓舞。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总书记的殷殷希望,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个性,简单说就是天赋,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总书记提出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表达了对青年人保持个性的由衷肯定。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个体千差万别,人的个性发展就是使个人所具有的天赋得到充分地发挥。个性发展得好不一定带来创新,但没有个性发展则肯定不会有创新。因此,个性的充分发展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只有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造就社会文明的五彩缤纷,即所谓“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造就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只要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是对整个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数字化的生存状态,交互性的网络特点,使当代青年的文化需求更具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找到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尊重个人的价值,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今天的中国,科学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同时,总书记在演讲中体现出对我们大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寄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自主创新既要知识创新,也要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

当今的社会是科技与人才的社会,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科技是经济的发动机,创新就是它的燃料,日新月异的世界是因科学技术的创新而改变的。创新产生一个企业,创新带来一个产业,创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创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试着去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然后偶去适应这个‘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国家环境,努力学习才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而且我们要向外国的人们学习他们的发散创新的思维,去大胆想象,大胆创新,现在的中国真的很需要这样创新的人才,需要有个性的人才去为祖国的建设奋斗。

上一篇:成思危发言稿下一篇:大手拉小手快乐共成长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