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共13篇)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 篇1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
每当我吃着香甜的食物,坐在温暖的家中时,我的脑海中便会闪现出那个可怜的生命,泪水一次次打湿我的面颊,懊悔一次次涌上心头,这幅画面将永久留存在记忆中。
那一天,我和妈妈经过文峰旁的小巷,不经意的一瞥,一只狗进入了我的视线,刹时我惊呆了。那是一只怎样的狗!黄白相间的皮毛上布满污垢,两只前爪无力地搭在地上,露出一点点白色的断骨,鲜血染红了它爪子上的皮毛,那血仿佛滴在了我的心上。它无助地呻吟着,声音是那样的微弱,它正试图用它的后腿把身子挪到一个避风的地方,我分明看见几颗晶莹的.泪珠从它的眼角滚下……
然而,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却视而不见,不要说施舍收留,就连投去怜悯目光的人都寥寥无几。而我又能做些什么?我再也不忍接触它绝望而又乞求的目光,猛地转过头去,任眼泪在脸上肆意流淌。它的呻吟、鲜血、目光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我的心灵,我的心在哭泣!我仿佛看到这只狗在风雨中颤抖哀嚎,在饥饿中艰难度日,最后在孤独中凄凉地死去……我不时宽慰自己会有好心人收养它的,然而在这路过的冷漠面孔中,谁是那个好心人呢?
听别人说,是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横冲直撞压断了狗的腿,那个人头也不回就开走了。我不禁为那条可怜的狗感到不平,难道狗不是一条生命吗?每一个生灵都有生存的权利,可他们却没有一颗仁慈之心。然而,我自己也没有,以后的几天,我生怕再遇见那狗催人泪下的目光,更怕……
从此,那只狗就消失了,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我一直想象它会在别的地方享受国王般的待遇,但我心里明白,它一定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永远不可能回来了。
同在一片蓝天下,任何生灵都有生存的权利,也正是有了可爱的它们,我们的世界才更加美好。对它们施舍爱吧,哪怕只是一点点!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 篇2
现在的学生接触较多的除了课堂的书本, 接下来就是一些视觉文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们接触的视觉文化还多于语言符号, 因此, 他们的思维方式较多地受视觉文化的影响。为此, 我们就有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学会让学生理性地对待视觉文化。就作文来说, 写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他们印象深刻的视觉文化, 而在表达的过程中, 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画面思维。就画面造型的具体方式, 本文主要涉及视点、色调、景别、视觉隐喻。下面就从画面造型出发, 分析作文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 从客观视角到主观视点的升华
视点是好莱坞经典电影语言体系的重要技巧, 这类电影镜头语言的核心在于建立电影叙事的幻觉, 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其中。具体分为主客观视点、导演视点、间接主观视点。对于作文来说,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主客观视点, 所谓主观视点是指作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从评判的眼光进行展现; 而对于客观视点来说, 则是指文中所呈现的都是对 客观世界 的客观记录。 如果作者从主观视点出发对客观视点进行升华, 那么作文中的画面造型就得到了真正完成, 作文的主旨也就表达出来。一般来说, 主观视点的表达根据文中是否有主人公出现, 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的作品因为没有主人公的出现, 需要借助 真实作者 本人来进行; 有的作品因为有主人公即隐含作者的出现, 则需要借助隐含作者来进行表达。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中, 我们刚开始看到的是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对蜜蜂酿蜜整个过程的客观记录, 到了后来, 文中的主人公被蜜蜂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不禁心中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 又是在酿造生活; 不是为自己, 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通过对客观视点进行升华, 文本的主题意义就得到了升华, 此文也就从简单的看图说话, 转向对人生哲理的阐发。
二、色彩色调的情绪化感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看到的世 界万物也 是五颜六色。 学生如果能够将这缤纷的颜色在作文中进行描述, 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作文熠熠生辉, 当然对于色彩色调的描述也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些颜色词, 而是能够赋 予一些颜 色词以内涵, 或者将一些色彩进行移觉, 让读者充分体味到文中所展现的色彩美。
色彩的移觉就是将我们通过视觉要感知的颜色, 转移到另一些感觉器官, 这样在作文中我们就能感受不一样的颜色意蕴, 从而提升作文的艺术魅力。人的感觉器官一般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 作文中用其它四种感觉器官来对本来要通过视觉进行体验的颜色进行感知, 更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中, 作者首先写了藤萝花的颜色, “从未见过这样的藤萝,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在之后的描述中, 对于“紫色”已经不仅仅是用眼睛进行获取, “紫色”已经钻进了读者的鼻子。“这里除了紫色, 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像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在这里色彩就成 功转移到 了我们的 嗅觉, 我们对于颜色美的理解就更进一层。
除了色彩的移觉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作文时如果能够学会色调的搭配, 那么颜色的情绪性就能体现出来。所谓色调是“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 以某种颜色为主导, 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色调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可以使场景、画面之间和谐一致, 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学会对色调的运用, 那么作文中的情感就通过色调显现出来。
三、景别展现的距离美
景别在画面造型中指的是从二维平面去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对于作文来说, 应该教导学生有意识地区分景别, 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就具体的景别来说, 我们一般将景别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在作文中对远景的展现, 可以揭示环境, 描写气氛, 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内心冲突。例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中, 开篇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远景描写, “在苍茫的大海上, 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通过这样雄浑壮阔的远景描写, 海燕的象征意味也就衬托出来。如果对这种远景再进一步描述, 就是中景, 作文中对中景的描写既可以照顾到周围的环境还可以具体写到人物的形体运动, 这样环境的作用在作文中也就凸显出来。在作文中同样可以对上述景别进行借鉴。例如在雷抒雁的《枯枝与鲜花》中, 有这样的近景描写:“当我一步步走进那树时, 才看清了, 那不过是一枝枯叶落尽的枯枝, 绕着刚刚绽放的牵牛花。枯树, 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 而牵牛花, 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 它们复活了, 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使你猛然间感受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作者通过近景描写将枯枝与鲜花之间的彼此相依的关系活灵活现地显现出来, 可见近景描写在作文中可将细小物体不同寻常的意义展现出来。
四、视觉隐喻
画面的隐喻是指, “用画面造型语言来使形象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而具有影片规定情境中的某种含义, 经过造型语言建构的视觉画面具有隐喻的修辞功能。”在学生作文练习中, 我们同样需要给所描写的画面加上情境规定的某种含义, 这种含义可以是作者长期生活感悟得到的一个感想, 但是需要寻找一系列画面将这种感想进行传递; 这种含义还可以是作者在看到某一个画面之后, 不经意间获得的感触。例如在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中开始写道“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 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着一些白色的纤维, 大团大团的, 像棉花似的, 有些飘到草地上, 有些飘到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 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再后来, 作者看到这些树并不是偶然地飘送这些小型的云朵, 而是必然地没有停下来, 甚至到了第二天, “漫天都是这种东西, ”作者于是对这种现象“感到诧异和震撼”, 为自然界的惊心动魄的壮举发出感慨,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我不能不被生命奢华的、奢侈的, 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 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 蔚然成荫, 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这样我们看到的就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画面描写, 而是饱含深情的、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画面隐喻。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 篇3
关键词:牛郎织女 音乐 画面 意境
叙事歌《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词曲作家王志信和刘麟老师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族声乐代表作,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和语言特色,在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上都有较高程度的要求,是许多歌唱演员在音乐会和声乐比赛中的经典曲目。歌曲以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运用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谱写而成,全曲整体音乐恢宏大气,形象塑造生动逼真。歌曲采用调式、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和变化形式推动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不断发展,在歌声中有不同的人物形象、环境背景、情感冲突的具体展现,使音乐与演唱画面紧紧相扣,细致刻画人物情感和故事场景的变化,让演唱者和听众能捕捉到更为具体感性的音乐形象,使剧情更加生动感人,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音乐情怀和艺术感染力。
一、牛郎织女故事简介
《牛郎织女》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神话爱情故事,传说远古时代,天上的神仙织女爱上了凡间的放牛郎,在重重阻力下,他们私定终身,在凡间过上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生活。但地位、身份存在极大悬殊的牛郎织女,终究抵挡不过以王母娘娘为首的反对势力强力阻止,即使在逃离中紧紧追随,但却无法摆脱道道难关,一道茫茫银河划断情缘,无限情思回荡在天地之间,牛郎织女从此遥遥相望。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每年的七月七夕,喜鹊搭桥在遥无边际的银河之上,是相恋之人久别重逢的喜庆日子,牛郎织女终得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天上人间,贵贱有别,贫富不等的种种世俗的眼光最终阻挡不了织女和牛郎的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历尽磨难的恋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刻。于是,后人将传说中的“七夕节”演变成了我国民间的情人节,希望在岁岁年年,有情人都能终得相聚的美好时刻,寓意深刻。故事中的主人公牛郎织女集现实与神话于一身,人们世代传颂着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也是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寄托。
二、《牛郎织女》的整体音乐布局和演唱画面分析
叙事歌《牛郎织女》将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意境、冲突等形象地通过音乐的铺垫、叙述、连接,层层推进,非常感人地画面化。在旋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牛郎、织女、银河、天宫、桃园、老牛、天兵、神将、鹊桥等等天上人间的各种画面,既有叙述,又富有表现。歌曲共分三段陈述剧情,主要运用调式的转换,伴奏音型的变化,音乐速度与力度强烈对比、音响色彩的多变以及故事陈述的顺序来展现故事的发展经过,全曲采用第三人称身份用倒叙式的音乐叙述方式,按照故事回顾的顺序展开,三部曲式布局,采用中国民族五声宫调式谱写而成。歌曲整体音乐构思紧凑、连续,又富有冲突,叙述中有思考、遐想、回忆、感叹、歌颂等情绪表现,极具音乐魅力。叙事歌《牛郎织女》的演唱音域跨度较大,情感表现丰富多样,不仅在音响效果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呈现的故事情节和音乐画面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演唱者、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
三、曲式结构图:
1.引子(遐想)
歌曲以bB宫调式安静的属和弦展开,犹如打开神秘的天宫之门,庄严而深邃,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副金光普照、神眷林立、珍禽翔飞、祥云缭绕的华丽天景(谱例1)。音乐在宽广舒展的流动中缓缓铺开,以强有力的八度和弦引出歌曲的主题思维,仿佛是芸芸众生在深情吟颂着牛郎织女的凄美故事,当人们还沉浸在无限遐思中,遥想着神奇传说时,旋律由强渐弱,安静主和弦的分解演奏(谱例2),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银光闪闪、波涛翻滚的长天银河,视野逐渐开阔明朗,至此,音乐转入歌曲的首部意境。引子音乐虽然简短,但其所描绘的音乐画面十分形象,在整首叙事曲中具有叙述意境的铺垫作用,演唱者在这段音乐中主要是处于歌唱准备的调整状态,要非常善于在这段音乐的演奏中抓住画面形象,在脑海中浮现音乐意境,仿佛置身于云雾飘渺、华美肃穆、一望无际的天庭之间,无限遐思随着乐曲的流动,情绪一步到位,很自然地进入歌曲演唱部分的准备状态。
谱例1
谱例2
2.首部(遥望)
首部音乐较为舒缓,流淌中充满沉思和期待,与引子音乐连接的恰如其分,犹如一位歌者将故事情节用倒叙式的形式娓娓道来,意境安静而悠远,仿佛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时光穿梭回到充满神秘和幻想的远古时代。首先映入眼帘的画面就是“一条银河挂蓝天,波涛滚滚卷巨澜……”(谱例3),这是歌曲呈现的第一场景,是用故事的主人公牛郎织女的隔岸相望和深切思念的凄美结局来表现的,音乐略带无奈、忧郁。演唱者在此曲的开篇,声音力度和表现音色上要注重控制,宜用较为委婉、深情、或带些许痴痴遥望的情态进入歌唱,把茫茫银河的空旷遥远和牛郎织女的隔岸相思的忧郁景象形象地通过演唱呈现出来。在接下来的“千年万年情未了,化作星辰永相伴”的音乐中情绪突然转变,与安静的银河遥想形成鲜明对比,当人们世代歌颂这亘古不渝的爱情时,歌声略显激情,将音乐情绪推向新的一面,既有感叹,又饱含忧伤。这段音乐的情感细腻深情,语言朴素,简单朴实的内在表达更能衬托歌曲的意境,演唱者的前后情绪对比,使音乐画面更加清晰明朗,让音乐在平静中展开,渐入佳境。
谱例3
3.中部(相遇、惊变)
歌曲调性开始转变,音乐色彩转向bB宫调式的属方向调——F宫调式(谱例4),音乐画面主要以回忆为线索,逐步叙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分别由“相遇”和“惊变”两个部分组成,形成截然不同的并置对比。从柔和浪漫的阳春三月到紧张焦虑的瑶台抗争,画面形象更加丰富,叙述更加戏剧化,是主要戏剧冲突的音乐表现,也是歌曲的难点所在,在全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适时把握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在演唱中把故事艺术化、形象化,使人物与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贴近现实,充分展现叙事歌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部分——“相遇” 音乐节奏相对于首部稍显欢快,情绪明朗。由bB宫调式转入F宫调式,音乐氛围洋溢着甜美、愜意,歌声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冰雪消融、新意盎然的阳春三月,青山下、溪水旁、桃为媒、牛为证,织女牛郎喜结良缘,心心相印的美好时光。这是全曲唯一表现牛郎织女愉悦甜蜜的幸福时刻,形象展现了牛郎织女相遇、相知、相爱的画面,伴随着甜美的回忆和美好的憧憬。此时演唱者的情绪相对要轻松欢悦,把牛郎织女一见钟情,互生爱慕的甜蜜情感用俏皮、流动的声音表现,再现诗情画意的相见情景,使演唱成为歌曲中的一大亮点,在整体音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为后来的音乐发展,故事情节的转变作好铺垫。
紧接着带有不祥、紧张情绪的伴奏音响掀开一页新的画面,急促的不和谐八度音程的半音下行,以及不稳定和弦三连音的强奏(谱例5),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急速变化,在极度焦急不安的音响氛围中,歌曲进入中部的第二部分——“惊变”。这段音乐的旋律从先前安静、思念、回忆、幸福、甜蜜的情绪中急速转变,暗示着故事发展的突变,伴奏更加紧张快速,各种代表着黑暗反对势力的形象随着音乐逐一呈现。从“惊雷响,乌云翻……”的长音推进中,歌声急速紧张,演唱力度骤然加强,翻开故事新的环境背景。霎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兵天将层层压顶,钢琴伴奏音乐从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弹奏中进入更加急速的快板,歌唱速度在原有基础上加快一倍,顿挫有序的歌声展示的音乐情势越来越让人感受到无处可逃的牛郎织女,在惊慌失措中挣扎的苦命鸳鸯终究被生生拆散的场景。在抗争中,音乐层层叠进,步步紧跟,推动牛郎挑起儿女追寻亲人,直上天庭。歌曲在情绪不断高涨,音域逐渐拓宽的铺垫中,最强音的长拍演唱突慢一倍,戛然而止,犹如滔滔银河横空隔断,至此,音乐进入新的篇章。
谱例4
谱例5
4.再现部(期盼)
在急速的不同和弦的转换和强奏中,伴奏音响逐渐加强,音乐在以F宫调式的属和弦和bB宫调式的二和弦为中介和弦的连接中再次回到bB宫调式,八度音程上行的强奏,速度重新回到歌曲的开篇部分(谱例6),以强而有力的音响效果推动音乐在主和弦的最强音上唱起“满天星斗光闪闪,喜鹊展翅飞九天……”这是一种由衷的赞叹,人们饱含深情歌颂这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传唱着坚贞不渝的美丽爱情,心中的思绪更显宽广遥远。经历誓死抗争换来的七夕重逢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因此,演唱者在这一段落的情绪把握尤为重要,声音的力度要求与气息的控制要非常饱满,需要满怀激情又透亮的音色,把音乐画面呈现——人们仿佛看到星光闪耀的长天银河上,一座鹊桥熠熠生辉,牛郎织女含泪重逢、深情相依的感人情景。旋律中流动着憧憬、期盼、展望、歌颂的情绪,音乐铺垫的力度在不断加强,情感愈显强烈,音响愈发饱满,在后人盛情赞颂“年年岁岁七月七,天上人间盼团圆”歌声中,歌曲以声情并茂的强音长拍结束全曲,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再现部的音乐在中部音乐的纠结抗争中升华,激情而真切,呈现的是一副充满美好期盼的未来,是歌曲中部的扩展,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有一定的歌唱难度,其在情感表现,以及画面想象上都具有更深程度的延伸。
谱例6
四、叙事歌《牛郎织女》音画意境的思考
一首优秀声乐作品,它的旋律一定是美的,音乐情感是丰富多变的,而源生这些感人因素无疑就是音乐的铺垫、发展和进一步的升华。音乐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环境背景,不同的情感情绪,不同的人物形象等等,其表现力度与文学、绘画等艺术一样有直观性说服力,而且增添了象征性的音响效果,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很显然,在叙事歌《牛郎织女》中,音乐情感贯穿始终,具有很强的音乐铺垫表现能力。与此同时,画面意境的思维准备更能增添音乐情感的不断推动,让作品更加细腻丰满。分析作品本身的故事梗概和情感内涵,进行二度艺术创作,从而增加内心感受体验,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对作品展开无穷的遐想空间,呈现明朗动人的音乐画面。叙事歌《牛郎织女》叙述的故事详细动人,刻画的情感细腻形象,在歌曲的演唱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乐段的情感表达与剧情的发展都紧密相连,是以乐助情,倚情生景的形象意境结合。在学习和演唱这首作品时,声音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气息的控制、装饰音的演唱,强弱的对比以及歌曲尾声高潮部分的技巧等方面在演唱者自身一定的储备能力外还将源于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思考。
1.乐推情思,无限遐想
叙事歌《牛郎织女》的旋律跌宕起伏,富有表现力,其整体的音乐构思严谨而又富有想象空间,特别有助于歌曲的叙述和表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歌曲的取材;《牛郎织女》取材于中国神话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世代传颂,妇孺皆知,人们已经非常熟悉故事的人物、情节及发展的过程和结局,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熟悉的题材一定是一部好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一首声乐作品的创作源泉。歌词的描述,情感的直抒胸臆,以及作曲家富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倒叙创作手法,让演唱者和欣赏者充满期待。因为故事题材而准备展开想象的空间,随着音乐的流动在脑海中呈现故事画面,很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对歌曲的陈述、发展、延伸有着非常重要的心里准备,引人入胜。
其二,歌曲的曲式结构;叙事歌《牛郎织女》采用三部曲式的创作写法,每一乐段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十分巧妙的安排了故事的发展顺序和戏剧冲突,共由引子部、首部、中部、和再现部组成。每一部分的音乐所采用的速度、和声、织体、调性和情感力度各有特色,使剧情的发展环环相扣,富有流畅的连续性:引子部音乐安静、悠远,犹如庄严凝重的天宫画面,是戏剧即将开始的环境背景,感觉上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空间;首部音乐宽广、舒展,开始出现地点——银河、人物——牛郎织女等场景,主要角色和故事隆重登场,是全曲的开篇,也是剧情的最终结果,充满思念的情绪;当音乐转入中部时,歌曲相互对置的两个冲突随之出现,从演唱到想象都是歌曲的难点所在。“相遇”和“惊变”的音乐背景极富表现力,对截然不同的两个画面从和声、调式、速度和色彩的各个方面作了恰到好处的编配,让人身临其境,惟妙惟肖;再现部是首部音乐的扩展和升华,画面更加丰富——银河、星光、喜鹊、鹊桥、牛郎织女……逐渐激情的音乐铺垫,让重逢的喜悦和对美好爱情的祈盼更加打动人。叙事歌《牛郎织女》的音乐赋予歌曲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为歌曲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想象空间,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不容忽视,对歌曲的完美演绎有着重要作用。
2.画增乐意,唯美情境
正如一部好的电影一样,各种不同的流动画面配以带有解说或辅助色彩的音乐衬托,也许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着很好音画效果,更能体现所谓赏心悦目的艺术魅力。叙事歌《牛郎织女》的音画意境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唱者的演唱表现。演唱者必需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训练有素的声乐能力表现把故事具体画面化,以故事叙述的为前提,辅以音乐的形象性刻画,为作品增添许多想象,富有直观性艺术感染力,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其一,歌曲情感体现;当表现主人公牛郎织女的思念、遥望,无奈或略带忧伤的情绪时,音乐的整体情感基调就比较委婉舒缓,自由悠远。当代表反对势力的人物、环境出现的时候,音乐就一改祥和安静的情绪,如疾风骤雨般急速变化,一下就能捕捉到不祥的预感。当情感再次升华,人们歌颂美好爱情,憧憬美好重逢的画面时,音乐则更加饱满富有张力。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背景衬托不同的画面呈现,让音乐增添了无限的想象。
其二,形象特征突出;在叙事歌《牛郎织女》的歌声中有着生动的画面,而伴奏音乐描写得十分形象。如波光粼粼的银河,音乐是分解和弦的演奏;明媚的阳春三月是轻巧的后十六分音符的音乐连奏;黑暗反对势力的表现是不和谐和弦的急速变化;焦急的抗争是和弦的纵向重复强奏;而人们激情的赞颂音乐则用八度旋律同步演奏来衬托。无论是何种形象的描写,音乐的表现都非常逼真,无疑使演唱画面更显生动,增添丰富的音乐想象感染力。
结语
《牛郎织女》是一首生动感人的叙事歌,全曲运用速度、节奏和音响效果的不断变化,使前后情绪的对比更加突出;运用不同民族调式、和声等交替出现,把不同的情景一一呈现,使故事的发展富有波折;运用音域的不断拓宽,把情绪复杂化,使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更加丰满。如此巧妙的音乐构思使《牛郎织女》极具鲜明的场景表现和强烈的情感对比,音乐中蕴含着牛郎织女捍卫爱情、向往自由的期盼,展示着为争取美好爱情进行顽强抗争的力量,意蕴深远。歌曲既具有音乐的听赏性,又有戏剧表演的观赏性,细致的音乐编配让歌曲更富有表现力,围绕故事的发展,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画面,逐步展现故事的情节,更加吸引人们的视野和心灵。
演唱者在演绎叙事歌《牛郎织女》这首作品时,音乐的形象画面感知应生动饱满,在演唱学习过程充分展开形象思维,利用来自歌曲本身的歌词以及故事情节地提示,并在深度思考中力求完美表现,形成自己的演唱表达效果,赋予作品独特的表现手段,使作品富有灵性画面的感知特点。只有通过演唱者的深情到位地演绎,才能不断增强故事发展的画面感,歌中有画,画推情长,使音乐与画面完美统一,体现叙事歌的典型魅力,这也是《牛郎织女》最为突出的音乐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邹长海.声乐艺术语言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熊露霞.中国经典民歌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李蓓蕾.歌曲钢琴伴奏音乐分析[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5]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6]霍立,金城,李静玉.谱例1—6摘自歌曲《牛郎织女》.刊登于《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三集》[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 篇4
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说:“春联有什么来之不易?去商店里买一幅不就行啦?”嘿嘿!我说的可不是外面卖的春联,而是我自己亲手写的哟。是不是很好奇?请听我细细道来。
上个星期六晚上,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书法班,因为这节课我要写春联了!我走进教室,细细一闻,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黑墨,不知为何变得如此富有书香,让人的心情豁然平静,也不再疲劳。我拿了一张纸,坐到座位上,挂好布袋,自觉地把纸铺在桌上。我竖起毛笔,沾满墨汁,“呼——”我深呼吸,调整心情,慢慢地练习“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虽然只是练习,但我的手还在不停地颤抖。我使劲摇摇头,想甩开杂念,可那些杂念像是泡沫,越摇越多。我努力不去想那些,可眼前总是闪出写砸的画面。我深吸一口气,在心中不断告诉自己:“加油,你可以!”杂念顿时消失了。我再次集中精神,大笔一挥,果真写得好多了!
“魏越欣,你过来写春联吧!”我全身的神经顿时绷紧,仿佛所有人的眼睛都齐刷刷看向我。我走到老师身边,心“怦、怦、怦、怦……”直跳,腿都发软了,似乎随时都可能往地上一趴。我提起毛笔,看一下示范字,在纸上写一笔,不敢疏忽任何一个极小的细节。即使是那样专注,可还是避免不了紧张。我的笔不停地颤抖。刚开始只是微微的抖动,到后来,幅度越来越大,手都出了冷汗,湿漉漉的。我尽力平静情绪,但是身体就是不受控制。我越来越紧张,心跳跳得越来越快“怦怦、怦怦、怦怦……”怀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一个劲地蹦着。“不要紧张,你一定可以写好的。”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做了几个深呼吸,果然起效了!我又继续写起字来。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更加“精彩”在后头呢!我前面写的字都一帆风顺,结果在写最后一个笔画时,由于放松了警惕性,写错了!!!我的小心脏顿时崩溃,这可是我呕心沥血才写出来的呀!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老师来了。
“老……老师,我……我……我写……写……写错了。”我不敢看向老师,老师并没有吭声,过一会儿,说:“你看,这个竖是不是太细?都‘撑不住’这个字了,我们把它加粗点。瞧,既‘撑住了’这个字,又把点给盖住了。”原来小小书法也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小脑瓜!
下课时,同学们围过来,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我写得好,夸得我脸上一阵红。
挥之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5
我依然常常跌入那个噩梦。3年前,那个夏天的夜里我难以入眠,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我想着病魔缠身的外婆一天比一天严重,大人们的脸上的表情都很严肃,我的心里也一直忐忑不安,心情郁结,非常沉重。那个晚上睡得辗转反侧,一种不祥的预兆从我心里冒出来。到了半夜3点,一个电话让我从梦里惊醒了过来。“外婆快不行了,快点到医院来!”这句话对我来说无疑就是晴天霹雳!
在通往医院的路上,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我心里面一直在默默的祈祷着,保佑外婆平安无事。伴随着匆忙的脚步声,当我来到外婆身边时,满身插着线管的她,已经被死神带走了。
我双腿一软,泪水涌了出来,一滴一滴地滴在了外婆那双苍老的手上。她的脸依然慈祥,宁静的笑容也依然在她的脸上,就像她那纯净的灵魂。那暗黄色的灯光照在医院的房间里,周围的冰冷的气息把我包围着,我顿时想到了外婆这么多年来与病魔斗争的点点滴滴。
8年前的她已经得知了患有癌症,当时的她并不像别的病人那样忧郁,而依然生活得跟往常一样——跟往常一样锻炼身体;跟往常一样去超市购物;跟往常一样哼着小曲散步;跟往常一样……她从来都是这么乐观,在临走前的前两天,即使是待在病床上,她还和我们开着玩笑,仿佛她根本就不是一个病人。可是外婆在最终——也就是此时,没有战胜病魔,可是她那乐观的精神感染了我们全家。她的精神也会在我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激励着我,去战胜和克服一切困难。
挥之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6
在记忆的沙滩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脚印。在一个特别宽阔的脚印中,记下的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空洞,也隐藏了我一段过去深刻的记忆。
一个放学的下午,我在教室里仍然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伙伴来邀请我同行。在伙伴的叫喊声中,我收拾起东西,出了校门。也许是感到一丝的快乐,往车站的路上走,时间也跟着走:天已差不多全黑,路灯也开了,看着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黑,越来越长,而又猛的变短;走着走着,天已全黑了,街的两边也开始热闹起来,路人的散步声、士多店的买卖声,以及人们的讨价还价声,无所不有。这时候的热闹,都开始迸发了。
大街的两边繁华、热闹,中间车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也固不可少。汽车的往来犹如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奔腾,带来的并不是快感,也不是汽车呼啸的声音,而是如画、如诗的夜景。
走在街边看到地上灯光炫耀,抬头看到空中的星光闪烁,心里更感到愈发的愉快。卖面条的小店,殷勤地把香气往外传送。在这么寒冷的夜晚能吃上一碗热面,心里也许更感到温暖吧。修车厂里的工人盼望着生意的来临,但也并不寂寞,几个人围起一伙,打起扑克,这也许是自享其乐吧!
走着走着,猛地一抬头,已到了车站,和我同行的,除了弟弟,还有几个住宿的朋友,盼望着车快点到来,好早点回到温暖的家。
上了车后,快乐的感觉中也有一股不愉快——回家当然是快乐的,但回家只是一个瞬间,并不能享受如此的快乐,这也许就是我不愉快的原因吧!
那次回家的记忆总在脑海中悬浮,荡漾。在记忆的沙滩上它不停的来回滚动。记忆如水,留下的是波痕;记忆如灯,照耀的是前方的路;记忆更是一场梦,梦见的是人生的气息。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 篇7
《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以下简称《理论》)将多媒体画面语言视为一个系统,并且认为,构成“画面语言系统”的元素,和构成“画面艺术系统”的元素是相同的,二者区别仅在应用上:前者用于认知,后者用于审美[1]。构成系统的这些元素分别属于“媒体呈现”和“画面组接”两个范畴,其中“媒体呈现”范畴可以采用四种媒体类型:
静止画面(图):图形、图片(包括主体、背景以及色彩等属性)。
◊运动画面(像):动画、视频(包括主体、背景以及色彩等属性)。
◊文本(文):文本(主体,包括文字的背景、运动以及色彩等属性)。
◊声音(声):解说(主体,包括声音的背景:背景音乐、音响效果)。
“画面组接”范畴可以采用两种功能类型:编辑功能、交互功能(包括特技、菜单、热区及超链接等)。
在《理论》中,将这些元素称为“基本元素”,认为它们的演变是要受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规范的。正是这些语法规则,规定了画面语言中众多基本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因此,画面语构学的研究工作,实际是按照该《理论》的思路进行的。
“两个层面”和“三个界定”
按照《理论》的思路,可以将该理论的要点概括成“两个层面”和“三个界定”,即在理论和接口两个层面上,分别对基本元素、视(听)觉要素和艺术规则三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
1.理论层面上,对四种媒体类型的界定是统一的,旨在维持《理论》的完整性。
基本元素:(客观上)呈现在画面上,(主观上)对视(听)觉形成刺激的所有元素(基本元素是客观的,又称为“显性客观刺激”)。
视(听)觉要素:(客观上)基本元素在画面上的演变,(主观上)这些演变在视(听)觉效果中产生了“新质”(视听觉要素也是客观的,又称为“隐性客观刺激”)。
艺术规则:(客观上)规范基本元素在画面上的演变(即规范视听觉要素),(主观上)这些演变在视(听)觉效果中产生了“亮点”(“亮点”是赏心悦目知觉的俗称,指和谐、有序的“新质”。这样的“新质”只有遵循艺术规则的隐性客观刺激才能产生)。
换句话说,基本元素在画面上的演变,如果遵循了艺术规则,就会出“亮点”,反之,就会出“败笔”。这一结论便是建立《理论》的基础。它在语言学领域的意义是,明确了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在建立画面语言结构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而在美学领域的意义是,首次揭示了画面艺术产生美感的内在机理。
2.接口层面上,再将这三个概念的界定细化,旨在分别与上述四类媒体呈现艺术和画面组接艺术接轨。详细介绍如下。
①引入“动静”和“形义(或音义)”两个参数。
《理论》中的四类媒体是用这两个参数划分的。分两步讨论。
第一步,定义动态、静态媒体和形象、抽象媒体:
◊动态媒体(如图像、解说):媒体表达的意义存在于基本元素的运动、变化之中。
不同的运动、变化代表不同的意义,停止变化则无法表达意义。
◊静态媒体(如图形、文本):意义的表达与基本元素的运动无关。运动并非表义的需要,而是出于认知或审美的需求。
◊形象媒体(如图像、图形):意义的表达与形有关,以形传义。
◊抽象媒体(如文本、解说):意义的表达与形、音无关,形(音)和义是分离的。
第二步,再由动态、静态媒体和形象、抽象媒体,来划分上述媒体呈现艺术中的四种媒体类型:
◊静止画面(图):指静态、形象媒体。
◊运动画面(像):指动态、形象媒体。
◊文本(文):指静态、抽象媒体。
◊解说(声):指动态、抽象媒体。
②细化四类媒体基本元素的界定。
界定基本元素的细化,是按先“动静”、后“形义(或音义)”的顺序进行的。
先界定动态和静态呈现的基本元素。静态呈现的基本元素包括(图、文)形态、属性、(配合或主从)关系、字义(图义含在形中),动态呈现的基本元素是指,使静态基本元素产生运动(变化)的技术手段或运动方式(变化形式)。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图、像、文、声四类基本元素的界定进行细化。
◊(静态)静止画面(图):图形(面、线、点)、属性(色彩)、空间(包括主体之间的配合关系和主体、背景之间的主从关系)。
◊(动态)运动画面(像):运动镜头、景别组接及软件制作等技术手段。
◊(静、动态)文本(文):字形(字体及其特征元素)、属性、空间、运动、字义。
◊(动态)解说(声):语音(音色、语调、速度等)、音义、关系(包括与图文的配合关系和与背景音乐之间的主从关系)。
经过这样处理以后,《理论》中的基本元素便可通过“接口层面”与四类媒体呈现艺术接轨了。
③细化四类媒体视(听)觉要素的界定。
界定视(听)觉要素的细化,也是按同样的顺序进行的。
先界定静、动态的视(听)觉要素(听觉要素没有静态呈现)。静态呈现的视觉要素是指画面上基本元素(形态、属性、背景)的变化、布局、搭配;动态呈现的视(听)觉要素是指,在产生运动(变化)技术手段中运用的技巧。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图、像、文、声四类媒体视(听)觉要素的界定进行细化。
◊(静态)静止画面(图):图形(属性、背景)在画面上的变化、布局、搭配。
◊(动态)运动画面(像):在运动镜头、景别组接等技术手段中运用的技巧。
◊(静、动态)文本(文):静态呈现字形(属性、背景)的变化、布局、搭配,动态呈现字形(属性、背景)的变化技巧。运用字义的技巧。
◊(动态)解说(声):语音(音色、背景音乐等)变化、配合的技巧。运用音义的技巧。
经过这样处理以后,《理论》中的视(听)觉要素,便可通过“接口层面”与四类媒体呈现艺术接轨了。
④细化接口层面的艺术规则。
“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或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是通过两条途径形成的:—是借鉴传统艺术规则,但延伸到其他艺术领域,二是按照多媒体教材的需求,从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提炼。
前者明确了它和传统艺术规则的关系,即“借鉴”,而不是“照搬”!例如,借鉴平面构成中的“均衡”规则,但是已将其延伸到了运动画面之中,如时间均衡是指画面间的“跳转”与“返回”;又如,背景艺术中的“不喧宾夺主”规则,不仅对于图和文,而且对于视觉和听觉领域都适用,等等。因此,应该将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视为跨艺术领域的规则,它规范的是美术、摄影、动画、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中基本元素的演变。
后者规定了它的运用必须按照《理论》的思路进行,即艺术规则规范的,是上述四类媒体基本元素的演变(即视听觉要素),或者是交互功能的运用。提炼艺术规则的过程是这样的:通过大量多媒体教材,收集有“亮点”的画面,对其上的基本元素演变进行分析,概括出一些抽象的规则,再将其归类,以形成不同方面的艺术规则。
“3+5”规则
经过近10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多媒体面画艺术规则”,共8个方面[2],基本上能够满足设计多媒体教材的需求。
可以将8个方面的艺术规则视为“3+5”的结构,其中基本规则包括3个方面,另外再配上5个具体方面的规则。
1.3个方面的基本规则。
只有关系到多媒体教材(或画面)全局性的肯定或否定,并且可以覆盖画面语言整体的那些艺术规则,才能算作“基本规则”。这就是说,设计一个多媒体教材(或画面),只要在这3个方面遵循了艺术规则,就应该基本肯定。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画面语构学,而且适用于画面语义学和画面语用学。这三个方面分别是:
①“突出主题域(或主体)”艺术规则。
“主体”是对画面上呈现的内容而言的,一般指某个(或某些)具体的实物、人物、关键词等有形对象。“突出主体”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画面上需要强调的内容。
一个教材(或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许多画面呈现出来的。“突出主题”不仅要求在这些画面上突出主体(这些画面上的主体可以相同或不同),而且要求这些画面适当配合,把该教材(或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交待清楚。
多媒体教材中用于“突出主体”的形式是很多的,除用异形、异色、异质等方式使其引人注目外,还可对主体进行精美制作或突出造型,使其与周围环境的反差扩大,达到吸引观者视线的目的。此外,还应注意主体在画面上呈现的位置,最好将其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或比较明显的位置,以减轻视觉疲劳。
②“媒体匹配”艺术规则。
“媒体匹配”有两方面含义,即选用媒体的依据,一是要与学习对象匹配,二是要与专业内容匹配。
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知识水平不同,画面上媒体的选用和表现形式应该有所不同。例如,小学生和大专生的课件中,文与图的比例、色彩运用的比例、动态呈现与静态呈现的比例、侧重内容还是侧重形式等,是有很大区别的。
由于学科门类太多、太杂,一般很难回答“什么专业内容应该用哪些媒体表现”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问,即“哪些媒体,适合表现哪种专业的教学内容”。于是,一个“媒体与专业内容匹配”的问题,转化成了“探讨各类媒体的优势和用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动画、视频、图形、文本、解说等,或者动态、静态呈现的媒体等,只要将这些媒体的优势和用场搞清楚了,那么对于每一门课,只要按照这些媒体的优势和用场套用,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选用媒体要与专业内容匹配,不仅要强调“选”,而且要强调“用”。按照教学内容选择媒体时,关键词是“选准、选够”;而当已选的各类媒体在画面上呈现时,关键词则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由于多媒体艺术中能够选用的媒体比任何传统艺术都多,这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选用得好,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反之便浪费了资源。
③“有序变化”艺术规则。
对“有序变化”,应按两个层次来理解:其一,变化是基础;其二,对变化的规范是关键。这是概括了所有传统艺术规则(美术、摄影、动漫、影视)得出的结论。
首先,画面的美产生于各种变化的形式之中,包括静态的空间布局变化形式,也包括动态的运动变化方式。一成不变就会显得死板,缺乏活力。因此变化是产生美感的基础。
但是,无序的乱变,或者显得杂乱,或者使人感到生硬,甚至难以接受。所以在传统艺术领域中,形成了规范各种变化形式的艺术规则,如平面构成中的对比、均衡、变化艺术规则;色彩构成中的对比、调和艺术规则;版面设计中的分割与搭配的艺术规则;影视领域中镜头组接的蒙太奇艺术,等等。在《理论》中,将这些领域的艺术规则统一地视为规范各种变化形式的“度”。因此,与传统艺术接轨的细化工作可以这样进行:将某个传统艺术规则视为一类“变化形式”,界定该类“变化形式”中的基本元素和视(听)觉要素,再将该艺术规则定位在由基本元素向视(听)觉要素的演变上即可。
3个方面基本规则已经覆盖了“图”的静态呈现和动态呈现,可以将三者的关系概括成“一主两翼”:“媒体匹配”和“有序变化”规则分别为传递知识信息和传递视(听)觉美感提供了具体的保证,而“突出主体(主题)”规则则为两个“传递”明确了指导思想。因此,如果设计一个多媒体教材(或画面)考虑了这3个方面的话,则该教材的整体质量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2. 5个具体方面的艺术规则。
5个方面艺术规则从三个角度补充上述基本规则,旨在使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规范更加完备,满足设计多媒体教材的需求。这些角度分别是,“图”的属性和背景:对图的属性以及图与背景之间关系的规范;文本和解说:对文字语言的形、声在画面上呈现的规范;交互功能:对导航、互动教学方面的运用进行规范。
①属性和背景方面的艺术规则。
《理论》对“图”的属性和背景进行了新的界定。
在图的属性中,只有色彩算作基本元素(肌理和影调可视为由形态、光等基本元素演变产生的新质,将其归到视觉要素中)。在多媒体教材中,色彩可以作为认知对象或审美对象的属性,也可以作为教学工具或手段,因此对它的选用要适应视觉习惯,满足审美的心理需求,或者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
采用了平面构成中将“空间”视为一类基本元素的观点,但是进行了新的界定:“空间”表示在画面上呈现,并对视觉形成刺激的一些“关系”。在多媒体画面上存在两类关系,分别遵循不同的艺术规则。主体与主体之间的“配合关系”,遵循的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艺术规则;主体与背景之间的“主从关系”,遵循的是“不喧宾夺主”的艺术规则。
②文本和解说方面的艺术规则。
文字语言不同于“图”,它们的形、音、义三者是分离的,因此需要对文本(形、义)与解说(音、义)分别进行规范。
“屏幕文本”(Text On Screen,TOS)是在《理论》中引入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强调它与书本上呈现文字(即“书本文字”)的区别。
在多媒体教材中,可以将屏幕文本的艺术规则概括为两类:静止画面和运动画面的艺术规则,既适用于图形,也适用于字形;鉴于屏幕文本毕竟源于书本文字,需要针对其特殊性另加三条,即“适配性、艺术性和易读性”的呈现三原则。需要强调的是,在三原则中,易读性是底线,其要求有两点,即不仅要在画面上能看清字,而且要求久看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为此,将书本教材搬上屏幕变成多媒体教材,需要改编。
解说只能动态呈现,而且没有形态(只有声音)。与屏幕文本类似,“解说”艺术规则也是由通用规则和专为解说制定的规则两部分组成的。
屏幕文本和解说的艺术规则,都是用来规范它们的视(听)觉要素的,因此,只有对它们基本元素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后,才能深刻理解这些艺术规则的内涵。例如,由于屏幕文本的字义和解说的音义也是基本元素,因此应该将运用文字技巧的规则(即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列为艺术规则之中。
多媒体教材中的声音媒体除解说外,还有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后者属于背景范畴,遵循背景艺术规则。
③运用交互功能方面的艺术规则。
以上4个方面艺术规则,通过规范动静态、图文声色等媒体在画面上的呈现,旨在将视觉、听觉和表象、概念等认知渠道充分利用起来;而“运用交互功能”艺术规则则是属于教学策略范畴的,旨在使画面上呈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最佳的运用。
在多媒体教材中,交互功能主要以手控形式用于导航和互动教学中,其特点是,为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切入的环境。
运用交互功能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和教学应用两个方面。前者指对学习者(手控)参与程度的限制,取决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智能化水平,可以用“智能度”指标来衡量:学习者操作越主动,智能度越高。后者指运用交互功能时对画面艺术呈现的影响,取决于课件(网页)设计的艺术化水平,可以用“融入度”指标来衡量:越是只感到操作该课件方便,而察觉不出交互功能在画面上的痕迹,融入度越高。
显然,在多媒体教材中设计交互功能,需要遵循的艺术规则是:
◊尽可能提高交互功能的“智能度”,使学习者感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尽可能提高交互功能的“融入度”,使学习者只感到操作方便了,却察觉不出交互功能的技术支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要以为采用了交互功能,就能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课件中的教学内容、习题、答案以及选择答案后转移的去向等,都是教师设计时安排的,如果交互功能的“智能度”较低,学习者只能按照课件(即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选择答案、转移到预置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件,虽有“交互功能”和“学习者参与”,仍属“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范畴。由此明确一个重要概念:只有设计智能度高的交互功能(即计算机能够满足学习者主动提出的要求时),才能用来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多媒体教材的知识是以画面形式呈现的,或者说是用“画面语言”写成的。随着信息化教学日益常态化,多媒体教材的制作与使用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问题日渐凸现、亟待解决。早在2002年,游泽清教授就在本刊率先提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概念。十年磨一剑,他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课题团队和研究生,进行了持之以恒的研究。这十年,他们曾误入歧途、也走过弯路,但他们从未放弃,从深入进行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到终有灵光一闪,从点滴概念的明晰到学科体系的建立,今天,“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终于系统、完整地与读者见面了。本刊将分四期,按“画面语用学”、“画面语义学”、“画面语构学”和“多媒体画面语言学诞生过程”的顺序详加介绍,让多媒体教材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制作与应用更加有序、规范,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游泽清.认识一种新的画面类型——多媒体画面[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挥之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8
——题记
看着一张张整齐的图片,让我们回想起那一幕幕令人赞不绝口的画面,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啊!
那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仿佛是在迎接这场比赛而准备的。再看看同学们的精神,更是神采奕奕,脸上洋溢这期待而又兴奋的表情。
比赛一场接着一场,很快轮到我们班了,我们班的人非常严肃,不像往常一样调皮捣蛋;穿着本班的班服,人也精神多了,可以说是“男的帅,女的靓”。班服上写着“宏中情,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初三四班”。没想到,我们班刚一上场的气势,就得到了雷鸣般的掌声,使我们更加的有信心。
想起那熟悉的音乐,我们班的人神采奕奕的跑了起来,与众不同的队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紧接着,响起了舞动青春的体操音乐,我们做的整齐划一,或许他们不认为是60多人在做操、而是认为一个人在做操。当响起那“七月火把节”时,我们班的人可自信了,于是他们便欢快、激情地跳,由于变“十字架”,同学们的目光立刻的转移到我们的身上,就连评委席上的领导、家长都看得津津有味,似乎都钻进图片中。而当响起那跳兔子舞的音乐时,我们可以说是生龙活虎,个个跳的跟兔子一样活泼乱跳、可爱极了。她们的目光仍还在我们的身上。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又想起了那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的谆谆教导,他将大课间的每一细节动作规划得天衣无缝,课后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绞尽脑汁的去构造,以便得更吸引人的注目,当然也不少于我们的努力,正如爱迪生所说的:“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说的正是赵老师这一类人吧,“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变十字架、反方向、四面转法……等等。都是赵老师的杰作,呵,我们的赵哥厉害吧!若不是他,我们都不会懂得什么是团结,在他身上,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我想说:“赵老师,谢谢您!你辛苦了!”
到了该宣布获奖的消息,我们班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似乎此时掉根针都听的见,直到宣布九年级,第一名——904班时!我们班便在操场上奔跑着、欢叫着。仿佛一个个都是驰骋疆场中骁勇善战的士兵,尽情享受胜利的欢乐。
挥之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9
──题记
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追求的过程是幸福的,但现在的我们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去寻找我们曾经的所有,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片刻间呈现,我们拥有不同的生活,没有了共同的语言。是的,你是游子,而我是学子啊!
还记得我们一起上学的时光吗?我们之间没有距离,也没有猜疑。每一天早晨、傍晚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路途中的嘻笑声、不合节奏但快乐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我听见了你的声音,想起了你的样子,那画面太美,却已物是人非,只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也许你忘了,我被其他同学欺负时,尽管你的个子很小,但你会挺身而出,帮我回击她们,而我会在旁边很感动的看着你的一举一动,那种感觉甜甜的,但如今却是酸酸的。是啊!你每次帮完后就很自恋的跟我说:“看看,我这假小子的称号不是白来的,是保护你们这些小女生换来的。”然后我俩会相视一会儿,一起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太悦耳,却已不再,留下的只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记忆最深的是那一次我俩一起哭的情景吧!家长们问我俩怎么了,眼睛都哭肿了,我们谁也没有答,看着他们着急的眼神,我们相互一笑,拉着手跑开,只留给他们莫名的背影,有谁会把看电视哭的事情告诉别人呢?电视剧里的小女孩很坚强,即使面对死亡,面对即将要离开亲人、朋友,她没任何报怨,而我俩却哭得那么伤心,任凭眼泪肆意的流下,那画面太感人却已成为了记忆。
我怀念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怀念那个以“假小子”自称的调皮女孩。在远方的你会不会想起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会不会想起我?尽管我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在今后也许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但希望我们都能收藏好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所有的点点滴滴,你会收藏吗?
我打开记忆的抽屉,想起了许多往事,任我的思绪飘荡。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但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永远也不会变;我合上记忆的抽屉,送去了我对你的思念和深深的祝福,远方的你,收到了吗?
偶尔想想我们的曾经,那些画面太美。也许幼稚,但却真实,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我们之间所有的片断,消逝却怀念。
节约的画面 篇10
老师傅身上的工作服很旧了, 根本上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上面还缝有几个灰白补丁。这针线活儿肯定出自师娘的手, 细细的, 像一串圆溜溜的点。虽然工作服很旧, 但是洗得非常干净。
在检修完工的工地上, 老师傅将散落一地的螺母和螺杆按照尺寸一颗颗拧在一起, 分型号装入纸盒, 再放进工具箱, 又将那些短铝线、钢丝捡起来擦干净后装进电工包, 才和同事们撤离了现场。
检修后, 老师傅没有倒汽油洗手上的油污, 而是捡别人蘸过汽油擦过手的皮纸擦手, 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子, 轻轻倒出几颗平时收集的肥皂粒, 洗手、洗毛巾。
台架上, 老师傅弓着腰, 左手端着一盒黄油, 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沾一点儿抹在螺丝上, 从上到下, 从里到外, 抹得那样均匀, 哪里稍微多了一点儿黄油, 他都会轻轻地刮下来, 汇集到盒里。
站区大道的台阶上, 老师傅将一张张旧砂布打开铺平放在太阳下晾晒。等潮湿的砂布变干、变硬后, 再收集起来, 才坐下来从布袋里取出饭进餐。
老师傅眯着眼睛, 看到路边有东西被太阳照得亮晃晃的, 于是走过去, 弯腰捡起来, 原来是一颗用过的已经变形的弯钉子。他并没有顺手丢在地上, 而是用手抹干净, 放进了口袋。一路上, 他捡了几颗这样的钉子, 都当作宝贝擦干净装进了口袋。
都到了下班的时间, 老师傅还在加工车间清扫地面。只见他蹲下身子, 用手抓来抓去, 把那些角铁粒、焊条头、断锯片分捡开, 倒进一个木盒子里, 之后才把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倒掉。当他听到一声金属声, 找了好久, 又找出一节断锯片。
打扫老办公室的时候, 老师傅将地上的纸张和纸箱折叠整齐, 将那些不要的包装带和一节节的棕绳也打卷捆紧, 一直到没有东西可收拾后, 用长扫把清除高处的蜘蛛网, 洒点水后把地面清扫干净。屋子虽陈旧, 打扫后还是亮眼的。
后来, 老师傅要退休了, 在他办理交接手续时, 叫来站长和保管员, 把这么多年收集的废品交到站里。站长说, 这是他自己收集的废品, 归他个人处理, 但是老师傅坚决不答应。
老师傅的坚持让站长改变了做法。在他走后的第二天, 站长叫来保管员, 和同事们一起把这些废品搬到车上, 拖到了废品收购站。没想到,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废品过秤后竟卖了3 000多元。下午, 站长和保管员专程到老师傅家, 要把这笔钱送给老师傅, 但是老师傅前一天就进城了, 租住他家房屋的亲戚递给了站长一封信。
回到站里, 站长打开信, 念给同事们听:“其实我收集这些废品, 不是为了据为己有, 我要把它们攒到我退休时交给站里。它们本身就不是我的私有物品, 只是我先好好保管一下, 再物归原主。站里处理后, 可作为公费用, 也可以用到同事们的头上, 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愿望, 也算我为站里做的最后一件事。希望站里越来越好, 祝同事们的工作一帆风顺, 生活美满幸福。”
一抹挥之不去的白作文800字 篇11
说起白,大家或许并不陌生。是啊,白色是世界上最纯洁的颜色,它不是由其它颜色混杂而来;白色又好似皑皑白雪一般,象征着纯洁,永远不会被任意一色所玷污。
冬风萧瑟,吹得人骨头生疼,直打冷战。银装素裹的世界使人们不得不围上厚厚的围巾,戴上手套,像一只无比笨重的熊在雪中穿梭。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个女孩时,不禁哑然失笑:一顶滑稽的帽子上带两只兔耳朵,戴着一副胡萝卜手套,身上的衣服至使她好似胖了一圈,像一只无比可爱的小熊坐在那里安静地堆雪人,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心里暗自发笑。
突然,一位正在赏雪的老人脚下一滑,就扑进了雪地的怀抱,嗑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疼得直叫唤。可在她周围玩雪的几个年轻人都没有丝毫的反应,就装作没看见,没听见。那个女孩闻声后,立刻踩着雪,哒哒哒地跑到老人面前,轻轻地把她扶起来,帮着她捶着腰,对她嘘寒问暖的。那位老太太一面笑着摇摇头,一面充满慈爱地抚摸着她的头。它像一只受了宠似的兔子,又像一个活波可爱的小丫头,开心地蹦着,给老人讲了许多好玩的事情。最后,等老人腰舒服了许多,小女孩又慢慢地扶着老人到她还未堆好的雪人前,与老人一起将她竣工。就在那几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雪人出现了,可也同样是在那短短几分钟,欢声和笑语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他们的目光都纷纷投向了女孩和老人身上,眼光充满了羡慕,仿佛在她们的头上,有一束爱的光环,而那时的女孩,就如同雪地中的`一位白衣天使。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就这么静静地目睹了这一切。我的心早已被感化,早已被一抹挥之不去的白所占据。仿佛现在已经不再是冬天,而是暖风熏人的春天。
我羡慕――女孩竟有如此纯洁的心灵;我感叹――难道世界的上空真的有那么多尘埃,早已没有纯洁了吗?我希望――纯洁可以钻进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每个人的一份情感,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我……
也许,白色就是这样,代表着一种无比纯洁的一颗心。它没有经过无比艰辛的岁月与磨练,也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是一种有着“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白色放眼望去,就好似一片皑皑白雪般耀眼,又好似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纯洁。其实,只要人人都有一颗不被外界所污染的纯洁之心,生活,也可以像童话一样美丽!
白色,好似一片白雪;白雪,又代表一颗纯洁之心。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12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抹不去的记忆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1早已长的茂盛的大榕树也就像我心中的回忆与不舍—数也数不清。
翻开日记本,许多往事再次涌上心头……
4月1日(愚人节)星期四小雨
……
下课后,有人在对方的衣服后面用粉笔写“王八”两个字;有的人以“上帝”的名义祝对方愚人节快乐……我则和伙伴们商量一件事……
第三堂课,阎老师来布置数学作业,我向同学点了点头,他立刻明白我的意思。当阎老师转过身来,那个同学忽然站起来,“惊恐”地大叫一声:“老师!你后面有条蛇!”老师慌忙转过身去,转了几圈,也没发现一条蛇的影子。全班哄堂大笑,“祝你——”“愚人节——”“快乐!”就这样,一句主语被一群人吞吞吐吐、拖拖拉拉的说出来,阎老师这才明白了。一直严厉的阎老师笑着走出门外,身旁的语文老师也笑得不行。
……
这件事情只不过是我日记本上的几十分之一,真正的怎么回忆的完呢?在乡村小学,学习效果虽然没有城市里好,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在这儿度过了最快乐、最美好的六年时光,这种快乐,怎么表达也表达不出来的,需要亲身体会。还记得,拍毕业照后,我们几个人默默地哭了。
我们的童年和记忆同时也被快乐打包。
他们,给我留下了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2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炎热,我和爸爸出来买雪糕,路上有一个环卫工人,他正认真地清扫着垃圾。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在我记忆中,他每天很早就起来扫地,扫得十分仔细,每次经过他负责清扫的区域都一尘不染。我望着他,发现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双鬓已经斑白,瘦弱的双手握着扫把,眼睛盯着地面,生怕有一丝一毫的疏漏。仿佛他面对的工作不是扫地,而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是的,难道老爷爷的工作不是神圣而伟大的吗?
听奶奶说,他是一个聋哑人,从小就被人看不起,但他并没有气馁,每天都认真学习,努力生活。迫于生活的压力,初中一毕业他就四处找工作,却处处碰壁,最终他做了一个环卫工人,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看到他认真工作的样子,就想到奶奶说的话,我不禁对他感到敬佩,我跑到商店买了支雪糕递给他:“老爷爷,吃根雪糕解解暑吧。”此时,他仿佛听到了我的话,微笑着对着我点点头,接过雪糕,把自己的帽子递给了我。
时至今日,这顶帽子还挂在我的房间里,看到这顶帽子,仿佛就看见老爷爷那熟悉的身影,它也在无时无刻的告诉我一个道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现在只能看见帽子,而人却不见了,后来听奶奶说,他把自己卖废品所得的钱全部捐给了山区儿童,供他们读书。这样的人会永远长存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抹不去的回忆。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3我的童年是在太祖母那里度过的,太祖母的家在那遥远而又贫瘠的小山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屋房顶上袅袅的炊烟,扯成一缕缕的,将那放牛娃悠悠的.歌声拉得好远好远,将太祖母那疲惫的身影拖得好长好长。
“喔喔喔……”大公鸡宏亮的啼鸣声唤醒了沉睡的山村,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时,太祖母总是第一个下床,扫地、抹灰、烧早饭。当太阳爬有竿子高时我才起床。吃着流油的咸鸭蛋,喝着香喷喷的绿豆粥甭提多惬意了。每每这时,太祖母总是坐在我对面微笑着说:“慢些吃,慢些吃,锅里还有,别烫着。”可我哪里听得进去,依旧大口大口的喝着。不一会儿,碗底朝天,用手背抹一下沾满粥糊的嘴巴,指指鼓鼓的肚皮,眼睛仍旧盯着锅里的粥。这时,太祖母总爱逗我说:“佳佳,‘大皮箱’还装下吗?”“装不下了,装不下了!”我摇着头无不眼馋的说,可实在吃得太饱了。
乡村的早晨总是那么雾气蒙蒙的。吃完早饭,太祖母一手牵着我,一手挎着篮子上山割草当柴禾烧。只记得那时的山是那么的高,那么的大,走累了,硬嚷着要太祖母背,孰不知,那时太祖母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身体还那么的硬朗,但背着一个孩子磕磕绊绊的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还是招架不住的。不多时,太祖母已经是气喘吁吁了,额上的汗珠顺着斑白的两鬓滚落下来,滴在那消瘦的肩膀上。那时不懂事的我还怨太祖母走得太慢。
山真高啊!终于,太祖母背着我爬上了山顶,在我们的背后,留下了一个一个瘦小的脚印。我哧溜的一下溜下了太祖母的背,太祖母微微伸直了腰板嘘了一口气,用袖口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珠,又投入到劳动中。我呢,则高兴的跑来跑去,一会儿摘朵野花往头上戴,一会儿摘把山里红吃,那樱红的汁液沾的我满腮都是。玩累了,我便坐在地上瞅着太祖母干活,每每这时,太祖母总是快步走过来,把我抱在怀里,亲昵地吻我,用她那干枯的手掌抚摩我的脸蛋儿……
金乌西坠,彩霞满天时,忙了一天的农民伯伯们收工了,在那乡间小路上,洒满了阵阵欢笑。这时太祖母便忙着烧晚饭,接着我家的小土屋便升起了缕缕炊烟,放牛娃的歌声在山谷中悠悠回荡。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我幸福的躺在太祖母温暖的怀抱中,聆听那神奇而又古老的传说,慢慢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此时的太祖母便又补那不能再补的衣服。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我要上学了,那天爸妈来接我,我哭着舍不得离开太祖母,太祖母也含着泪说:“佳佳乖,走出大山学大本领,太奶奶等着你干大事业,为太奶奶争口气,为大山争口气。”可是,就在第二年春天,太祖母却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永远地。当我一身泥泞赶到时,太祖母却永远地闭上了那双慈祥的眼睛,带着对世间无限的依恋,永远的去了。
回不去的时光作文 篇13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和同样的人一起上课一起聊天,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总想要快点下课快点回家。每天回到家以后,妈妈总会做好了饭菜等我回来,坐在餐桌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今天累不累,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而每天但都是回答的那一句话每天都是这样啊,没什么改变的,周末的时候,妈妈也双休,总会坐在我的旁边监督着我写作业背课文,看电视的时候也会在我旁边叫我注意自己的视力。每天妈妈总有唠叨不完的话题,对我妈妈总是特别地关心,照顾着我的每一件事,每天除了叮嘱我还是叮嘱我,那个时候的我总盼着小学的时光可以快点过去,总想着可以快点上初中,这样就没有妈妈的唠叨了,还可以遇见新的同学和老师,但是真的上了初中以后,我并不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是有多么的好。
上初中的第一天我还挺适应的,但是过了两三天之后,觉得班上的同学都是不认识,没有找自己说话,吃饭也是一个人,晚自习下课之后也是马上熄灯睡觉了,没有太多的闲余时间。一个星期回到家以后,妈妈还是像以前一样做好了饭菜等我回来,还是会无微不至的关心我,那时候我感觉自己以前的想法真的是太愚蠢了,上初中以后,没有妈妈的唠叨,听不见妈妈的声音,吃不到妈妈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甚至没有一群知心的朋友,以前那段美好的时光在我的记忆里面不断地浮现着。
【挥之不去的画面叙事作文】推荐阅读:
温馨的画面作文叙事08-27
来之不易的春联-叙事作文800字10-26
记忆深处的画面作文11-29
最美的画面作文650字10-22
七年级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08-26
定格记忆里的画面高一作文09-01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600字11-07
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的作文08-26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作文600字08-08
有关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五年级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