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上册陌上桑导学案
初四上册陌上桑导学案 篇1
初四上册《陌上桑》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这首诗。2.学习本文用高超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本文夸张、衬托的手法,感受文章的戏剧色彩。资料链接
1.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专门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最著名的两篇之一。
2.《陌上桑》名称的由来
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本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本诗收入《相和歌辞》,又题为《陌上桑》。
一、初读文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在阅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生字?写出来并注音。东南隅()
上襦()
捋髭须()()著帩头()
踟蹰()()鬑鬑颇有须()
2.根据拼音写汉字。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字形要注意,请写在下面。倭堕jì()
紫qǐ()
谁家shū()白xī()
rǎn rǎn()升起
3.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停顿。方法链接
朗诵五个字的诗句,一般来说,前两个字读起来应该稍慢,略带拖腔,后三个字应该稍快。例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应读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请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来朗读诗歌。
4.反复诵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意。方法链接
概括记叙文语段的方法: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二、疏通文意
1.参考课下注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1)日出东南隅
(2)罗敷善蚕桑(3)紫绮为上襦
(4)下担捋髭须
(5)脱帽著帩头
(6)但坐观罗敷(7)五马立踟蹰
(8)问是谁家姝(9)使君谢罗敷
(10)使君一何愚(11)东方千余骑
(12)白马从骊驹(13)四十专城居
(14)十五府小吏(15)皆言夫婿殊
(16)盈盈公府步 2.翻译下列句子。
(1)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2)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3)使君一何愚!
(4)为人洁白皙,鬑廉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5)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三、深入探究
1.本文塑造了美丽动人的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请用“罗敷之美,美在„„,你看„„”的句式写一句话。
2.诗中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我们却能感受到罗敷的美,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罗敷的“美”的?
方法链接
描写人物,可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服饰等,也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如用景物烘托、器物陪衬、借助他人的反应侧面烘托等。
侧面描写,即烘云托月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云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具体说,通过哪些形式进行侧面烘托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从第一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美好景物的渲染 : 精美器物的陪衬: 美丽服饰的描绘:
借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 小结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
3.文中的使君是一个反面形象,他的蛮横无理、好色无耻让我们厌恶,罗敷是怎样对待使君的?她为什么要夸耀自己的丈夫?这些夸张描写对刻画罗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罗敷是一个劳动妇女,她未必真有自己所夸耀的夫婿。
4.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让我们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罗敷的美,试着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章的语言,感受罗敷的人格魅力。5.联系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说说罗敷身上有哪些闪光的品质。
温馨提示: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
四、积累迁移
1.按照正确的朗读方法,熟读成诵。
2.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这篇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结尾。
温馨提示:面对罗敷的断然拒绝和奚落,使君的神态、动作会怎样? 3.运用侧面描写(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一、1. yú
rú
lǚ zī zhuó chí chú
lián 2.髻
绮
姝
皙
冉冉
4.漂亮的罗敷在城南出现,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遭到罗敷的断然拒绝和奚落。
二、1.(1)角落(2)养蚕采桑(3)短袄(4)嘴上边的胡子(5)戴(6)只因为(7)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8)美丽的女子(9)请问(10)怎么这样(11)骑马的人(12)
跟随(13)独占(14)太守府(15)出色,与众不同(16)盈盈:形容举止从容舒缓的样子。2.(1)罗敷很善于养蚕采桑,常常在城南采桑。(2)回来后彼此抱怨恼怒,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3)使君你怎么这样愚蠢!
(4)他外表看上去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在府里踱着方步,从容大方,很有大官气派。(5)在座的几千人,都夸我夫婿人才出众。
三、1.罗敷之美,美在热爱劳动,你看: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罗敷之美,美在劳动用具的精美,你看: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罗敷之美,美在发型美观、耳环名贵,你看: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罗敷之美,美在衣着的艳丽,你看: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罗敷之美,美在不贪图富贵、敢于反抗,你看: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罗敷之美,美在她的机智,你看:她用夸奖他夫婿的方法来奚落太守。
主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初步把握罗敷的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2.美好景物的渲染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精美器物的陪衬: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美丽服饰的描绘: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借众人反应侧面表现罗敷美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中写罗敷的容貌用的是侧面描写(烘云托月)的手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众人的反应,这样的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像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得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激活了人们的想像力,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罗敷的对话有理有节,含蓄而有针对性,先是用“使君一何愚”严词拒绝,正面斥责,接着从当时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展开说理:“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两句不但揭露了使君的可耻行为,也表明了罗敷的坚贞不阿,不屈服于使君的权势。进而盛夸丈夫,压倒使君,对使君的侮辱性要求给予无情的嘲讽;
罗敷这一段盛夸丈夫的描述,不仅含蓄且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劳动妇女聪明、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坚贞不阿的品质,而且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鄙和可耻,给了封建官吏以无情的鞭挞。
4.第一段运用了夸张和排比,描写出罗敷的美貌,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妇女形象鲜明地竖立在读者眼前。第三段运用了夸张和排比,通过罗敷的语言描写夸耀自己的丈夫,打击了使君的嚣张气焰,借以摆脱困境。
5.罗敷不仅美丽而且聪慧机智,用自己的伶牙俐齿拒绝和嘲弄了使君,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用智慧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
四、2.例1:听着罗敷的话,使君的脸渐渐得像打上了石膏,只有嘴角还偶尔地能微微地抽动,似乎是在笑。原本充气似的直得有点后仰的身体,也像被谁用针刺了一下,逐渐地蔫了起来。最后他到底是待不住了,坐上他五匹马拉的大车飞也似的溜走了。
例2:听着罗敷的话,周围的人都在指指点点,使君再也站不住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额头上渗出了一层层的冷汗,他的手在半空中抬了一下,僵住了,似乎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法,半天才缓过神来,踉踉跄跄地上了马车,灰溜溜地走了。
例3:使君听了罗敷的话,脸上抽搐了一下,自我解嘲道:“不必当真,每人,我只是和你开了个玩笑„„”看着罗敷坚毅的眼神,他再也没法开口了,慢慢地转过身,缓缓地朝手下摆摆手,恋恋不舍地上了马车,一步三回头,渐渐远离了人群。
【初四上册陌上桑导学案】推荐阅读:
初四物理上册教学计划08-21
九年级上册语文上册导学案01-02
《咏雪》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03-23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05-21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05-24
二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08-19
《金色花》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12-07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1-01
六年级美术上册导学案03-15
《苏州园林》 导学案(八年级上册)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