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小记者

2024-05-20

大班语言小记者(共8篇)

大班语言小记者 篇1

我是小记者目的:1.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能力。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采访器材。准备:记者采访素材带、vcd机、电视机统计表各类废旧材料(纸箱、饮料瓶等)过程:

一、观看素材带,讨论新闻就是播报员的事吗?

二、一则新闻还需要谁的合作?他们负责干什么?

三、分工讨论:如果你是小记者你该怎么做?(采访对象、需要采访的事情)摄像师需要做什么?主编有什么用?

四、出示各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兴趣。你能用这些做什么采访用的器材?(幼儿分组制作)五,记者团采访幼儿可二人或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采访”。

六、“记者行动专栏”:在显眼的墙面设立“采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采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报刊杂志”:提供四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采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

大班语言小记者 篇2

关键词:外景记者,镜头语言,运用

1 镜头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

作为外景记者, 他们的身份区别于一般的记者, 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一般记者都是在室内进行采访、报导等, 这对他们的要求比较低, 而外景记者则需要到户外进行拍摄和报导, 需要更高的技能和素质, 尤其所拍摄的画面既要保证真实性, 更要注重美观, 让观众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同时, 感受到画面的美感、立体感等,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回味, 深深打动观众的心扉。所以, 镜头语言的运用就非常的重要, 只有运用好镜头语言, 才能达到更加棒的效果, 才能吸引观众的视觉。

外景记者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就是要对镜头语言充分运用, 只有具备这项技能, 才能把画面拍摄的真实, 给观众留下美感。外景记者要在镜头拍摄中自然流露出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

我们所说的镜头语言就是在对事物的表达中, 使用电视、电影或者是画面组合, 使事物表达的更加清楚明了, 其本质就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在说话的时候, 是用词组和句子来表达, 而镜头语言则是运用画面来表达, 虽然形式不一样, 但是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作为外景记者要能够知道自己的任务, 不能盲目的去记录事物, 如果找不准节目的定位, 就会使这个节目支离破碎, 没整体的美感, 让人感觉到它非常的孤立。即使在后期, 下大工夫进行包装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 作为镜头语言要想发挥很好的作用, 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棒的外景记者, 他会给镜头语言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 会使整个团队具有更强的活力。

2 外景记者镜头语言表达要素

外景记者代表着一个节目的风格, 他的一言一行都对节目有非常大的影响。外景记者要有丰富的学识、经验和睿智等, 这些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后天所培养的。外景记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丰富自己的头脑, 用知识武装自己, 多多实践, 多掌握实践经验, 还有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对事物的看法独具一格, 别具匠心, 另辟蹊径, 从创新中进行突破, 让观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能想到外景记者。

对于每个外景记者来说, 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各不相同, 因此其所表达的方法和方式就不尽相同, 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给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特色, 做到了与众不同。在《走遍中国》这个旅游类节目中, 外景记者带领观众走遍了中国每个角落, 天南海北、春夏秋冬都融入到节目中。每期节目, 外景记者都给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旅游特色, 让观众对每个地方的不同的风俗人情有了深刻认识, 外景记者在其中是功不可没的。在每期的节目中, 外景记者风趣的语言和调皮的话语让观众感受到真的在那个地方旅游, 忘记了自己是在观看电视节目。外景记者幽默的话语使人不知不觉融入进去, 活力四射, 像是一道光芒万丈的霞光, 而且又非常轻松自然, 观众就想迫不及待的看下去。外景记者的“亲和力”就让人感到非常轻松和亲切的魅力和气质, 它代表着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外景记者在节目录制中不时的散发出这种品质, 提升节目的品质和档次。这种亲和力的品质对外景记者非常重要, 也是镜头语言所运用的手段。

3 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据有关心理专家分析, 在人际交往中, 信息的传递不单单需要靠语言来传递, 而且还需要靠非语言来传递, 一颦一笑、一个眼神等都是传递信息的最好方式。在运用语言时, 一般都伴随这非语言符号, 如表情、环境和神态等, 这些都是和语言互相依存的, 是互相交融的。所以说, 在没有语言的环境之下, 外景记者靠非语言因素同样也会让观众体会那种意境和含义。作为外景记者因此需要运用非语言符合, 向观众传递语言以为的意境。

3.1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在外景记者中要充分运用, 只有运用自身的体态, 让体态表达出多种语言。外景记者要沉着稳重, 在摄影机前站立的时候要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状态, 让观众体会到其周围的环境特点, 这种气质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外景摄制的水平。其实体态语言就是让自身的肢体非常自然和协调, 不要呆板和僵化。外景记者的每一个眼神和神态都会给观众传递出很多信息, 都会让观众从中体会出很多意境。例如, 在每年的春节晚会上, 外景记者们不辞辛苦, 他们为春节晚会的成功付出了很多辛劳的汗水。其中体态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在录制中, 每个眼神、每个细微的手势都让观众深深感受的“年”的味道, 都使观众充分享受到快乐和团圆。

3.2 服饰语言

外景记者的服饰也能传递很多信息,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代表了节目的风格和内涵。外景记者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 恰当的运用无声语言——服饰语言也会给节目增色很多, 会使节目更加成功。外景记者的服饰和造型代表着一种风格和气质, 体现了节目的一种特征。服饰对外景记者的特征和气质符合, 就会使节目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就会受到观众的称赞。如在拍摄《走遍中国》这档节目的时候, 外景记者的服饰就是非常简洁的运动装, 有时背上还背着一个旅行包, 这样的服饰对于节目的要求非常吻合, 很能把观众带到旅游的情境中去, 让观众不知不觉的走进节目中去, 身临其境, 觉得自己就是在旅行。这种服饰无声的传递着节目信息,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地。

3.3 环境语言

环境语言就是外景记者在节目录制中所处的环境, 这种环境也能很好的烘托出节目的气氛和效果。在外景的选取上, 要下足功夫, 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事物和景色。例如, 在录制江南小镇的时候, 要尽量选取一些有特色的景色, 如崎岖的小路、山水的俊秀等, 外景记者要充分把自己融入到这些特色景物中去。所以很多记者会站在最具特色的景色中告诉观众所处的位置, 观众从他身后的环境中感受到环境的特色, 感受到江南小镇的平静和安详, 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在外景运用中会给节目带来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杨柳, 阿拉腾格日勒.外景主持人的镜头语言运用——以人文纪录片《走近》为例[J].新闻论坛, 2015 (5) :122-123.

[2]罗佳艺.从生活服务类节目外景主持人的镜头语言谈起——以央视2套《消费主张》为例[J].今传媒:学术版, 2013 (12) :73-74.

[3]苏叶.出镜记者的外景主持特征——以央视《远方的家》节目为例[J].东南传播, 2012 (9) :196-198.

论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 篇3

一、我国出镜记者的语言现状

与播音员不同,出镜记者对语音面貌条件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没有要求。国内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成为常态出现,是在民生新闻兴起以后。但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报道水平却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各地方台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口齿不清:“如有的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有的舌面音发音位置前移,尖音严重;有的发舌尖音气流过大,声母拉长,齿音突出;有的受方言影响,儿化混乱,轻声不规范等诸如此类有声语言的表达不规范。另外,港台腔在有的报道中也有表现.如句尾甩调、语气词选择轻重格式反常等。

2.机械背稿:出镜记者只是背诵一些准备好的词,无法发挥“亲临现场报道”的优势。不但失去了报道主动权,也捕捉不到现场生动的细节。没有观察力的语言无疑削弱了现场报道的灵活性,出镜记者成了一种摆设。

3.平淡无味:有的新闻现场非常紧张,报道者却一脸平淡,仿佛自言自语;庄重严肃的新闻现场,出镜记者的语言却非常消闲随意;轻松而贴近百姓的民生新闻,出镜记者语言却一板一眼,不够生动。出镜记者的报道和现场成了两张“皮”,缺少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4.语态失控: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中,现场活动气氛促使出镜记者调高了音量,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中间没有过渡、停顿,语气急促,表达单一,令观众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总之,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应该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亮点,观众们想从你那里得知的是,现场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不要仅仅理解成“我到了那里,作了报道”。记者所负担的功能是“告知观众重要的现场信息”,这种“重要信息”不仅包括画面之内的,也包括记者在现场“感受”到的重要信息。这就要求出镜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受现场的气氛,并用鲜活流畅的语言告诉大家。出镜记者的存在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表达,让新闻更真实可感,更生动!

二、如何提高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

1.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记者要做到出镜时语言表达准确、清晰,平时就要特别加强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训练,重点解决自己的语言发音缺陷。像出镜报道中一些记者把“河南”说成“荷兰”,类似的笑话就是n和l发音混淆的结果。出镜记者不能只强调事实本身描述的是否准确,而忽略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清晰性,造成观众误解。

2 新闻语态口语化 、片段化

“口语化”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新闻语态的最大特点。然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不是通过一次培训、一门课程、一次报道就可以“速成”的。可能的话,在未报道之前,记者可以先设想在现场以何种角度切入新闻事件,根据这一切口把材料切割成若干个有条理的、短小的、简洁的想法和短语。在脑子里事先把要说的内容编辑、串联一下。

“片段化”则是指出镜记者报道时,出镜部分通常在报道的开始、结尾、串场或现场采访段落。

例如:中央电视台《360°》节目中曾播出的为期一周的“环保在行动”节目中,出镜记者宋丽丽在新闻的开头所做的现场报道是:

“这是一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今天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全世界公布了方案的内容,这个方案长达58页,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在日本的wide show节目中,在报道某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时,出镜记者在不同地点,只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做报道:

“这里是犯罪嫌疑人xx的住处,这里距离犯罪现场只有500米。”

“这里是16岁少女购买斧子的家居中心,一周前她在这儿买了根和我手里拿的一模一样的斧子。”

3.叙事描述条理清晰 简洁流畅

让观众在毫不费劲的情况下,一听就明白新闻事实的脉络、层次,是对出镜记者语言功力的基本要求之一。出镜记者要做到语言表达流畅并有条理性,需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导语信息含量,开门见山亮出底牌。

(2)新闻事实语句的组织仅仅围绕报道目的展开。

(3)以短句为主,一句一个事实,简单利落,注意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直播北京》,在报道冬季禁止垂钓的新闻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是这样的:

“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昆玉河畔,按照北京市河湖管理条理是严禁在此进行垂钓的,长期垂钓不仅对河流质量带来影响,在冬季进行冰钓对生命安全也会带来很大的隐患。那么前两天,我们城管队员对前来冰钓的人进行了规劝,可是,当今天记者再次来到此地的时候,进行冰钓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起来。”

如果,我们重新将这段现场报道进行分解、隔断报道,也可以这样。

“北京市河湖管理规定禁止垂钓,可是在昆玉河上还是有人在钻冰取鱼。进行冰钓的市民老人居多,长时间待在冰面上不仅容易感冒,更会诱发其他疾病,最危险的是冰层薄厚不均,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前几天我们报道了城管人员好心规劝市民不要冰钓,可是,今天我们再次来到这,发现来冰钓的人不减反增。人身安全与冰上取乐哪个更重要呢?”

上下两端内容不难发现,后一段信息点更加突出安全隐患,条理清楚,中心突出,逻辑性强。

4.围绕细节 展示语言功力

2008年3月,央视记者王玉国为国际英文频道采制了一则新闻特写——《走进战地记者培训班》。

片子开头的第一个镜头是,一群接受培训的记者正在室外的大树下围着两名教员交谈,突然噼噼啪啪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家马上就地卧倒。随即片子转到了第二个镜头,是记者本人俯卧在地上的头部特写,而摄像机则是平放在地面从记者头颅的正前方拍摄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记者抬起头来,压低声音做了一段“俯卧式”英语出镜:

We are practising how to protect ourselves properly at the first moment when there is a shooting.

这段出镜词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正在练习当枪击发生时,应该怎样在第一时间合理地保护自己。”实际上,记者已经用动作细节,也就是迅速俯卧在地,回答了提出的问题。通过记者这位特殊的受训人的话语和行动,观众也会有置身特殊情境之中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报道由于有细节的支撑而充满了鲜活的个性。

5.提高对象感、镜头感综合运用体态语

现场报道时,出镜记者的对象感、镜头感、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服饰语言等多种软性元素的恰当运用,是增强报道效果的重要手段。

中央电视台《奥运来了》的首席记者王小节,在镜头前积极、健康、自然的表现,与奥运精神恰好吻合。每当她出现在新闻现场,兴奋的眼神、富有节奏的语言、俏皮的表情、自然的感叹,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王小节语气、表情、声调、身姿、眼神、服饰,包括肢体语言全都成为了出镜记者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些都能给观众一定的暗示作用,观众在解读出镜记者的状态时,自然会形成一定收视期待。所以说,对于出镜记者来说,当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时,当自己的画面出现在电视中时,现场报道就已经开始了。这好比京剧演员的亮相一样,观众未闻其声,却早已陶醉其中了。

在现场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的今天,出镜记者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力是当务之急。因为这直接关系着现场报道的成败和电视传播的效果。而要想使自己的出镜报道能够出色和精彩,除了自身所具备的天赋以外,惟有勤奋努力,不断总结积累,在实践中磨砺表达技巧,在“勤能补拙”中提升语言功力,这样才能够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出镜记者。

参考文献

[1] 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月。

[2] Carl Hausman Philip Fritz Messere Lewis B.O’Donnell著,王毅敏、刘日宇译《美国播音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3] 勾志霞主编:《记者职业口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作者单位:佟占军,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电

视新闻中心

陈冰凌,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大班语言活动《不同的语言》 篇4

活动内容:语言(不同的语言)活动目标:

1.体验学习不同语言的乐趣。

2.知道不同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活动准备:

1.“太阳”的中英文字卡片:太阳(中文)、sun(英文)。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每幅图中上下两行的文字有什么不同。2.观察卡片,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字区别。

教师:卡片上有什么?你知道太阳用英文怎么表达吗?

教师小结: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表述方式,如:太阳,中文读作“太阳”英文读做“sun”;中文读作“书”,英文读作“book” 3.教师教幼儿读幼儿用书中的文字,感受学习不同语言的乐趣。

大班语言活动 篇5

1、理解故事的情节,并从故事中学习养成珍惜东西的好习惯。

2、引导幼儿体会自己的成长变化。活动准备:

1、小手帕一条。

2、教师自己小时候值得纪念的东西。活动过程:

一、教师事先展示自己准备的一样东西,和幼儿分享一下自己小时候值得纪念的东西。提问: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呢?是什么?

2、这样东西是谁送你的呢?你现在还在使用吗?

二、教师讲解《妮妮的小手帕》故事的第一段给幼儿听。提问:

1、小朋友,你知道妮妮在找什么东西呢?

2、妈妈把妮妮的手帕放到哪去了?为什么给她新手帕用呢?

三、教师讲解第二段,提问:

1、妮妮为什么喜欢那条旧旧的、黄黄的手帕呢?

2、小朋友,如果你是妮妮,你想用旧手帕还是新手帕呢?

四、教师讲解第四段,提问:

1、哇!妮妮的小手帕是谁帮她做的呢?

2、小朋友,请你猜猜看,妮妮的这条手帕是用什么做的呢?

3、小朋友你会不会像妮妮一样,在围兜上别一条手帕来上学呢?

五、教师讲解最后一段,提问:

1、最后妮妮有没有别上那条小手帕呢?

2、妈妈把妮妮的手帕收藏起来,当成长大的纪念,小朋友,你也有这样的经念吗?

六、小结:故事中的妮妮,因为长大了,外婆就帮她把衣服改成背心,最后又做成手帕,你你非常珍惜这条手帕。小朋友,我们也应该学习养成珍惜东西的好习惯。我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帮我们做一个小盒子,收藏我们觉得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以后长大了,再看到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回忆哦!

大班语言:《春天在我这儿》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花开了”、“有蜜蜂呀”„„春天到了,幼儿会不断发现自然界的变化,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幼儿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于是让幼儿寻找大自然中蕴藏的春的秘密,并结合诗歌《春天在我这儿》加深对春天的自然变化的认识,诗歌《春天在我这儿》节奏明快清新、朗朗上口,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味性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

和想象。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谈论春天的兴趣。

教师: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发现的?

幼儿:春季,小草长出来了,桃花开了,杏花也开了„„

2.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

幼儿: 春天里有小草,有花儿,树叶也长出来了,很好玩,我很喜欢春天„„

二、欣赏诗歌朗诵。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第一遍欣赏。

教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描述的春天在哪里?

幼儿:诗歌的名字叫《春天在我这儿》,春天在我这儿。

2.幼儿第二遍完整欣赏诗歌,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幼儿学习诗歌。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1)出示“杨柳树”图

这是什么?她是什么样的?她说春天在哪里?

(杨柳树,她换上了嫩绿的洋装,小声说:春天在我这儿。)

(2)出示“桃花”图

这是什么?她是什么样的?她说春天在哪里?

(桃花,他扑上粉嫩的腮红,抿着小嘴害羞地说:春天在我这儿。)

(3)出示“燕子”图

这是什么?她是什么样的?她说春天在哪里?

(燕子,她飞上蔚蓝的天空,叽叽喳喳地说:春天在我这儿。)

2.教幼儿学习诗歌。(看图学诗歌)

(1)教师教幼儿朗诵诗歌。

(2)幼儿看图朗诵诗歌。

(3)分组比赛。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通过体态语言、语气的变化,重点突出“杨柳、桃花、燕子” 在春天里的姿态,引导幼儿的兴趣。)

四、结束:春天很美,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郊游,去看看美丽的春天。师幼一起唱儿歌《郊游》去看春天。

教学反思

通过看看、听听、讲讲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理解春天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会不断发现自然界的变化,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从而激发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大班语言课《小黄狗来送稻》

发布者: 高雅(发布时间: 2013-3-19 19:21:2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想法。

2、感受故事中动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图卡组以及磁带/CD、DVD

2、小黄狗手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不懂得怎么种植作物和养家禽和家畜。有一天,大水把野生的动物和野生的果树通通冲走了,所有的人都饿得不行了。天上的神仙决定给人类稻子让他们种植,这样就可能有食物吃。其他的动物都愿意帮忙,而把稻子送到人间的艰巨任务就由小黄狗来承担了。小黄狗把稻子沾在身上,和其他动物穿过水流,终于把稻子送到了人间。

2、听看结合、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讲故事,并引发幼儿讨论(1)为什么人们会饿肚子?(2)天上的神仙怎么帮助他们?

(3)哪些动物愿意帮助人们?他们想怎么帮助?

(4)小黄狗是怎样帮助人们的?最后是否成功了?为什么? 让幼儿明天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维拓展

(1)小朋友,你们觉得小黄狗送稻子的方法怎么样?如果你是小黄狗,你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运送稻子呢?

(2)除了故事中的那些动物,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帮忙呢?(如鸭、马、猫等)(3)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4、故事表演

幼儿通过讨论分组,自由分配角色,边听磁带/CD,边进行表演。

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特定目标为;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由衷的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难点:由衷地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光碟、电视和VCD.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电教显示,让幼儿观看音乐儿歌《妈妈您歇歇吧》,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儿:妈妈您歇歇吧,您快歇歇吧……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让幼儿观看儿歌既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2、平时在家里,你会做那些事情呢?你觉得你做什么事情最好?(通过幼儿说一说,培养了幼儿的说话能力。)

二、教学儿歌

1、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看并说说其内容。

(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范读儿歌,让幼儿边听边想。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的小主人会做什么?(2)他做的事和我们刚才看的挂图上的小主人做的一样吗?(通过让幼儿听想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养成从小认真听读的好习惯。)

3、结合挂图教幼儿学习儿歌。(培养幼儿朗读的好习惯。)

三、引导幼儿参与讨论。教师:

(1)家里的家务活谁做的最多?家务活做的很多是什么感觉?(2)你觉得妈妈辛苦吗?为什么?(3)妈妈每天在家里做家务这么辛苦,是不是很累呢?(4)我们是不是要帮辛苦的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呢?(5)请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呢?让幼儿各抒己见,怎样才能当好妈妈的小帮手。(本环节加深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伟大,从小养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好习惯。)

四、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如:妈妈我很感谢您,因为您每天帮我洗衣服……)让幼儿站在大家面前说一说。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合下善于表达的魄力和勇气。能说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五、小朋友,把刚才说的感谢妈妈的话回家以后对着妈妈说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快乐的动物合唱团》 活动目标:

1、逐幅观察画面,能大胆想象并尝试讲述故事情节、借助光碟和自主阅读小书,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整复述故事。

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对快乐的理解和体验。活动准备:小动物手偶、课件、故事光盘、幼儿用书、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逐幅观察画面,能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借助光碟和自主阅读小书,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整复述故事。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个神秘的客人,大家一起欢迎他出场——(出示驴子手偶,并配欢快音乐)喜欢它吗?为什么? 小结:他是一头快乐的驴。

二、逐幅观察图片,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情节。图一

教师讲述:也有一头驴,他一直住在农场里,有一天,它从农场里跑出来了。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跑出来吗?(揭秘:他很孤独,想去看看外边的世界)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讲一讲吗? 图二

驴子从农场跑出来后会遇到谁呢?又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幼儿猜测)事情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呢?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二,幼儿看图讲述)图三他们又会遇到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三,幼儿看图讲述)(插入知识: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形式,是体操、杂技表演项目之一。一般常出现于马戏团特技表演、啦啦队表演以及舞蹈表演等之中)图四天慢慢的黑了,这些动物们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说的很对!出示图四)师讲述:这就是他们找到的小木屋。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呢?窗外有一只大灰狼,大灰狼来干什么呢?这些动物有没有被吃掉,咱们一起来看第五幅图——图五

你能说说现在的情形吗?(出示图五,幼儿看图讲述)大灰狼怎么会睡着呢?动物们会不会把他赶跑?看了最后一幅图片你就知道了。图六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大灰狼说了一句非常有魔力的话!猜猜他说了什么?动物们会答应他的请求吗?于是,他们就组成了动物合唱团,到处演唱,把快乐带给大家

小结:现在你知道大灰狼躲在窗外干什么了吗?对,可能我们在刚开始看图时不明白,但是当我们耐心的看到最后也就不难想象出刚开始这些行为是为什么。你能把后三幅图的内容,完整的说一遍吗?(要求幼儿完整的讲述。

三、借助光碟和自主阅读小书,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整复述故事。

1、带领幼儿整体看光盘听故事

2、自主阅读小书。

⑴幼儿自由讲述故事,老师进行巡回指导。⑵指名幼儿到前面讲述故事。

四、引导幼儿讨论对“快乐”的理解。

1、今天我们欣赏了《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这个故事,合唱团的动物们快乐吗?为什么?

2、小朋友,故事里的动物们唱歌可以让心情变好,那你们呢?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心情变好?

3、小结:小朋友知道了那么多让心情变好的方法!真棒!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同好朋友、爸爸妈妈、亲人倾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结束部分

孩子们组成小小合唱团,表演歌曲《歌唱春天》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能使心情变好的方法,告诉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大班语言——《把声音找回来》

作者:王海琴 时间:2012-07-21 11:54:28 大班语言---------《把声音找回来》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并模仿常见的象声词 3.在游戏中练习并巩固。

4.尝试大胆想象并结合画面创编故。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挂图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春天在哪里》

二、教学过程: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爱极了,农场里可热闹了,原来他们 要 举行动物唱歌比赛咱们去看一看吧!1。出示挂图: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②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

2。教师讲:可是这时农场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巫婆来了,他对小动物施了魔法,声音一下子消失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把声音找回来。3。幼儿猜想多种办法。

4。这件事情被仙女姐姐知道了。仙女姐姐说:只要会学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声音便可以找回来了

5。引导幼儿看图片,找声音。奶牛:哞----哞----

狗:汪、汪、汪

羊;咩----咩----

小猫:喵----喵----

母鸡;咕、咕、咕

青蛙:呱、呱、呱

小鸟:喳 喳 喳

老鼠:吱 吱 吱 蜜蜂:嗡 嗡 嗡

①出示图片,让幼儿学动物叫,再出示象声词卡。

②孩子学的是生活中的口语,告诉孩子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采用字典公公的读法。

③小动物们的声音都找回来了,它们说:“谢谢小朋友。你们真棒!

④归纳总结:汪汪、喔喔、呱呱”这些词叫做象声词。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

⑤师幼共同寻找好听声音。如

火车——呜呜呜 鼓声----咚 咚 咚

6、幼儿看着画面大胆地创编故事。可以引导幼儿以接龙方式,进行访编。

7、游戏《猜声音》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幼儿猜一猜,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并用做出相应的动作!延伸活动: 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鼹鼠搬新家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并能完整表达画面内容。

2.了解各动物的特长,感受动物之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特点。

3.体验有朋友的帮助是很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

1.小图书

各小动物图片

PPT 2.情景动画

记号笔

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鼹鼠图片导入课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

二.和幼儿一起观察PPT,引导幼儿猜一猜故事内容。

三.请幼儿完整欣赏情景动画,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1.小鼹鼠在干什么?

谁给小土屋点亮了灯?为什么说它给小土屋点亮灯呢?

3.蜘蛛在干什么?为什么它来织窗帘呢?

4.喜鹊做了什么?它为什么要衔来花草?

5.还有谁也来了?(纺织娘.蟋蟀.小蜜蜂.小蝴蝶)它们帮小鼹鼠做了什么事?它们弹琴.唱歌.跳舞会让小鼹鼠的家充满什么样的感觉?

四.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特点。五.让幼儿观看小图书进行自由讲述。

五.引导幼儿讨论: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鼹鼠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它呢?请你把的想法给画出来好吗?

六.结束小结。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运动会真热闹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完整地描述图片中运动会的内容。

2、探索足字旁汉字构字的规律,能正确运用常用的跑、跳、蹬、踢等动词。

2、学会倾听别人发言,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3、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足字旁汉字(跑„„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完整地描述图片中运动会的内容。

2、探索“足”字旁汉字构字的规律,能正确运用常用的“跑、跳、蹬、踢”等动词。

3、学会倾听别人发言,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足”字旁汉字(跑、跳、蹬、踢)及相应配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讲述图片内容。

1、“一场热闹的运动会正在场地进行着,瞧!赛场上正在举行什么比赛呢?

2、出示图片,幼儿仔细观察,并自由讲述图片上的内容。

3、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语句,讲述运动场上的热闹情景。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讲述图片内容。

二、认读”足“字旁的汉字。

教师出示”跑“、”蹬“、”踢“等汉字,再将汉字分别放在相应的图片动作旁。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告诉幼儿旁边的汉字表示图片上人物的动作,启发幼儿猜测汉字的意思,并读一读汉字的发音。

三、分析汉字构成的规律。

启发幼儿找出这些汉字的共同之处,告诉幼儿这些是”足“字旁的字,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汉字都有”足“字旁。

四、进一步扩展对”足“字旁汉字的认识。

还有教学活动目标:

1.看懂画面内容,尝试讲述故事大致内容。

2.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3.感受传说故事的魅力。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它

是用什么做的?有些什么口味?

师: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吃粽子呢?

幼:端午节。

师:对了,每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们都会吃粽子。有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吗?谁来猜一猜?(请幼儿说一说)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传说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第一段。提问:故事中说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大夫叫什么名字?(屈原)对了,我们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屈原的故事》。他做了什么?你知道屈原为什么投江吗?

2.听故事第二段。提问:人们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他们心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他们做了什么呢?屈原的身体被人们打捞上岸了吗?(请幼儿说一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3.听故事第三段。提问:人们怕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

4.听故事第四段。提问:后来人们会在屈原投江那天做些什么事情?人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三)尝试根据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师:关于《屈原的故事》,老师还收集了几张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看图片讲述故事。

1.师出示图片并讲述故事。(讲解划龙舟,挂艾草、菖蒲,涂雄黄酒,缝香包)

2.师幼一同看图片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把故事讲给身边的好朋友听一听。

4.请两名幼儿单独讲述故事。

5.组织幼儿讨论:

师:《屈原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如在你的生活中,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错怪了你,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说说端午习俗

(五)活动延伸

老师在手工区准备了许多彩色绳,待会儿我们一起去编吧。哪些动作也是和脚的动作有关的,也会有”足“字旁的字呢?教师记录有”足“字旁的汉字,并带领幼儿读一读汉字。

五、开展游戏活动:我会--教师指”跑“字,幼儿说:”跑、跑、跑,我会跑。"边说边模仿边做动作。

六、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

小池

教学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第二遍,跟读(逐字读)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5好玩吗?接下来有更好玩的呢,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太简单了,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一个任务。把你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小朋友合作起来给每句诗遍编个动作,老师来指派个小组长负责好不好?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可进行两遍)

6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我们现在来检查下通过刚才的游戏有没有小朋友已经会背这首始了呢?

三拓展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猜果谜》

活动目标

1、理解谜面内容,猜出谜底。

2、初步知道谜语的三要素。

3、体验猜谜语的乐趣,增加幼儿的联想力。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4、PPT课件。

2、水果图片。

3、各种水果谜语若干。

活动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

1、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水果宝宝和我们玩猜谜语的游戏,„„

活动目标

1、理解谜面内容,猜出谜底。

2、初步知道谜语的三要素。

3、体验猜谜语的乐趣,增加幼儿的联想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4、PPT课件。

2、水果图片。

3、各种水果谜语若干。

活动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

1、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水果宝宝和我们玩猜谜语的游戏,那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水果宝宝。

2、教师念谜面,请幼儿根据谜面和谜目猜谜底

①弯弯曲曲一条藤,②身穿绿衣裳,片片绿叶遮满棚,肚里水汪汪,串串铃铛藤上挂,生的子儿多,铃铛不响酸又甜。

个个黑脸庞。

(2)讨论为什么谜底是葡萄和西瓜呢?

(出示葡萄和西瓜的图片,引导幼儿从谜目、谜面开始分析,并分析谜面说的一些特征。)

(3)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水果谜语,进一步调动起幼儿猜谜的兴趣。

(4)简单让幼儿了解谜语构成有三大要素。

①谜面:是给猜谜者了解意图的谜题;

②谜目:是让猜谜者猜设的范围。

谜底:是谜语的答案。

(4)幼儿请客人老师念谜面和谜目进行猜谜,共同感受并分享猜谜语的乐趣。

(5)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的水果宝宝和小朋友们都玩累了,那我们先去休息一会,客人老师再见。活动目标

1、能了解故事内容,并试着讲述故事情节。

2、会用简单的语句讲述自己对下雨天的感觉。

3、能够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气特征。活动准备小黄伞、天气图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事物“小黄伞” 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小朋友用过伞吗?什么时候用的?除了用到雨伞外,还会用到什么呢?

幼儿回答:这是伞,是黄色的,用过伞,雨天用的,除了用到雨伞外,还会用到雨衣,草帽等。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对下雨天的感觉: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时可以撑着雨伞穿着雨衣雨鞋,到户外去拜访小雨点,听听雨点打在窗户、树叶、屋顶上的声音,踩踩水坑,是快乐的事。)

2、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

(打着雨伞在雨中散步,踩踩水坑等)

三、教师引导幼儿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理解故事第一段,提问:•为什么珍珍盼望下雨呢?‚妈妈说天空出现什么就表示快要下雨了呢?(小黄伞和小雨鞋是奶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很喜欢。妈妈说天空出现乌云就表示快要下了。)

2、理解故事第二段,提问:•珍珍看到天上有一道白光闪过那是什么呢?‚当珍珍听到

轰隆隆的声音时,她以为打雷了,结果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呢?(天上有一道白光闪过,那是闪电。结果是一辆大卡车发出来的声音。)

3、理解故事第三段,提问:当珍珍到院子里浇花的时候,院子里的小花、小草变成了什么样子了?为什么?(一朵朵小花都垂着头,小草也都软趴趴地躺着。他们也在等下雨。)

4、理解故事最后一段,提问:•珍珍等了好久的雨,最后下了吗?‚珍珍打开黄色的小雨伞在雨中做了什么事?她开心吗?(下雨了。珍珍在小水塘上踩来踩去,踩得噗嗤噗嗤响,雨水四处乱溅。她玩得好开心。

四、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五、出示图片,让幼儿知道下雨前的一些特征。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下雨前会有那些天气

变化呢?(乌云→闪电→打雷→下雨)

六、结束

教师通过提问小结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事?

大班语言教案设计 篇6

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我要讲故事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我要讲故事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萌发对故事的兴趣。

2、能认真倾听老师及同班及其它同学讲故事,并且自己积极参与讲故事中。

3、学习理解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4、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连环画若干(与幼儿组数相等)、图片、背景音乐、奖品

三、活动过程

1、分组:将幼儿按人数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个讲故事的代表。

2、编号:将每组幼儿按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确定他们讲故事的次序。

3、出示图片,调动幼儿积极性。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好听的故事,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讲故事,一起表演故事,你们愿意吗?

——感知连环画中的故事

4、拿出第一组连环画(龟兔赛跑),放开背景音乐,让第一组的代表幼儿按自己对连环画的理解讲述画中的故事。讲完后,由本组幼儿做出补充。——教师将故事再梳理,讲故事完整化。——用动作理解、体验动词的动态。

5、进一步巩固故事,让其他组的幼儿再讲一遍。

——鼓励幼儿创新的讲故事,鼓励幼儿讲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6、再由第二组幼儿讲故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附故事:

1、《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的步子爬的慢,但是他笑了,说总有一天他会和她赛跑,并且赢他。“快点”,兔子说,“你很快会看到我是跑的多么的快。”他们打算马上就开始比赛。乌龟拼命的爬,一刻都不停止,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他说他先打个盹,然后很快的可以追上乌龟。同时乌龟坚持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的时候只能看着乌龟在他前面到达终点。

2、《小猴子掰玉米》

大班语言小记者 篇7

1 当前出镜记者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1.1 语音不规范问题

出镜记者只有保证准确规范的语音才能确保新闻传播效应。然而,当前出镜记者语音不规范问题却成为十分普遍的问题。

1.1.1 语音错误。

主要是指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出现的读错音的现象,具体包含声母、韵母及声调等方面。首先,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声母中“n”“l”不分,如将“河南(hénán)”“南京(nánjīng)”读成“hélán”“lánjīng”。其次,在韵母读音出错的问题上,有些记者经常将圆唇音“o”读成“e”,如将“打破(pò)”读成“打破(pè)”,或前后鼻音分不清楚,如将“心情(xīnqíng)”读成“xīnqín”等。最后,在声调方面,有些记者经常出现多音字读音问题,如将“千载(zǎi)难逢”读成“千载(zài)难逢”。另外,有些出境记者喜欢刻意模仿港台腔音调,将词的轻重位置混淆,尤其在一些轻声和儿化音上出现不规范问题。

1.1.2 发声问题。

虽然对于出镜记者的语言语音规范性要求不如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标准严格,但发声规范性却是二者共同的语音达标要求。当前,出镜记者最欠缺发声训练,尤其对于气息、喉部、口腔及声音弹性的控制相当欠缺,出镜记者在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声音出不来、声音缺乏穿透力及弹性、换气频繁、语义不连贯等问题,令观众产生厌倦。

1.2 语法不规范问题

在观看电视新闻节目中,观众经常容易发现出镜记者在词汇语法上表达不规范的现象,给其带来了不舒服的视听感觉。一方面,语法错误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存在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及结构混乱的现象。例如,“通过目击者张女士对事故现场的情况讲述,使我们对此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句话中“通过”造成了主语的缺失,“通过”和“使”不能同时出现在该句子中,较多的出镜记者容易出现此语法错误。再如,“保护公路桥梁不受损害”,此处的“保护”没有使、令的含义,与后面的句子不能构成兼语,造成了结构混乱问题。另一方面,方言词汇及网络词汇使用不规范现象也比较常见,有些出镜记者在采访老年人时,喜欢问“您几岁”,此句话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却让人听着很不舒服。还有在当前网络中流行的“你懂的”“酱紫”“高大上”等词语,也被较多出镜记者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1.3 语句表达不得体问题

语句表达不得体问题是当前出镜记者在实际现场报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语句无意义重复。有些记者由于思维未跟上表达的速度或受语句表达的习惯性影响,出现语句表达重复、啰嗦的问题,如“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带领大家走进……”其次,语气词滥用。一般情况下,使用语气词是为了强调讲话人的语气。有些记者却为了争取思考的时间而在无需语气词的语境中增加语气词的使用,诸如“对吧”“对不对”“啊”等都被广泛的应用于语句,极为影响语句内容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违背观众审美需求。最后,连停、重音处理不当。出镜记者在短时间的现场报道中,需要利用语速快、停顿少的语言表达叙述出更多的新闻信息,但当前有些记者却为了追求速度和信息量,忽略了语句表达中连停和重音处理的技巧。如在一些灾难事故现场报告中,一些记者将死伤人数的播报未做重音处理,并且对于一些能突出事件本质的词也没有加以重点强调。

2 出镜记者语言表达规范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出镜记者基本功培训及训练

提升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规范性,关键还在于强化其自身基本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为此,广播电视媒体要严格要求出境记者,引导其语音、发声技巧培训和训练工作,并强化其语言表达技巧。首先,在语音、发声技巧方面,语音训练只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稍加留意,就能纠正语音习惯问题,从基本的声母、韵母开始循序渐进;而对于发声训练,则应该掌握用声方法,塑造声音弹性。由于出境记者多为户外工作,因此需要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的训练,利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式,使喉部保持放松的状态,声带振动轻松,促进呼吸的持久自如,达到吐字归音的清晰饱满。出境记者在工作之余,可以进行口腔力度、声音弹性、气息控制等基础练习,也可以进行语音、古诗词、即兴口语等提升练习。其次,在语言表达技巧方面,出镜记者主要应重视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流畅性需要出镜记者重视表达中连停、重音及节奏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停顿在语言环境中的目的,当停则停;把握语言艺术性,加强对重音的科学使用,利用快慢、轻重、长短及虚实等形式加以表现。而逻辑性则要求出镜记者把握语言表达的思维,应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角度,有条理地将新闻现场信息以“倒三角”结构进行描述,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条理。

2.2 强化角色转换能力与情感表达

出镜记者倘若在实际现场报道过程中,过分在意自身角度与眼神,就会忘记报道的目的,不知所措。出镜记者应该在现场报道中保持“忘我”的状态,注重角色自身的角色把握与情感表达。如比较优秀的出境记者柴静、张泉灵,她们在镜头前多素颜对人,但其专业技能却令人动容。出镜记者应该将自己视为普通人,在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表达能力基础上展现自身的个性。此外,出镜记者要利用自己的语言对新闻现场中的触感等加以诠释,注重自身情感与语言表达的融合,将自己在现场的真实感受用个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彰显出电视画面的现场感。例如,在某个调查污水排放的新闻事件中,记者走到邻近现场的时候,可以表述道:“距离污水排放口还有近10米的距离,就已经可以闻到了十分刺鼻的味道,这味道类似鸡蛋腐臭的味道,难以接受。”通过此形象的表述,更容易向观众表达现场真实场景。

2.3 完善管理制度,塑造出境记者品牌

出镜记者的工作既不同于文字记者,也不同于播音员,对于出镜记者的管理及评价应该建立在独立体系之上,明确出镜记者的规范层级,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和推广普通话的通知,各级电视媒体应该对出镜记者建立独立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通过奖惩分明的管理体制,规范出镜记者的录用标准,并促进其自我提升。另外,电视媒体还应该积极塑造出境记者品牌,以白岩松、柴静、蒋林等优秀出镜记者为榜样,重视出境记者的品牌塑造,推动出境记者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品牌价值的实现。

3 结语

总体上看,我国出镜记者的发展在面临一些语言表达规范性问题的同时,依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出镜记者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出境记者自身及电视媒体共同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规范性,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推动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要:出镜记者是新闻节目现场报道的重要形式,对于新闻节目的质量及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语言功力及表达较为关键,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新闻出镜记者在语言表达规范性上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探求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新闻报道,出镜记者,语言表达,规范性

参考文献

[1]佟占军,陈冰凌.论出镜记者的语言动力[J].媒体时代,2011,(4).

[2]王莹.试论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用声技巧[J].成功,2009,(6).

大班语言活动:听 篇8

我发现班级不少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乐意发言,但不能安静地倾听同伴或老师说的话;看电视,听故事的时候不能安静地看或听,常常会说一些与当前无关的话题,他们往往只重视说,而忽略了倾听别人的发言,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听》是一个很好的散文诗读本,读本把大自然存在的各种声音以诗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引人遐思的氛围。孩子在课前欣赏过海螺声和大自然各种好听的声音,再通过老师启发式提问,知道声音不仅是美妙的,而且是一种倾诉、交流的方式,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及老师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礼貌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能完整阅读读本,理解故事内容。

2.感知散文诗的文体特点,能用恰当的心态和语气朗读、欣赏散文诗。

3.倾听、欣赏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养成倾听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听海螺和大自然(风、雨、鸟、虫等)自然界的音乐。

材料准备:

1.欣赏音乐《聆听》

2.《听……》大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聆听》,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引入活动

1.你在刚刚放的音乐里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2.我们出去郊游,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有没有听到过这些声音呀?

3.今天有个小姐姐骑着自行车带我们去听一听大自然好听的声音,让我们来看看,她会带我们去哪里,又会听到哪些声音?

(评析:通过课前的海螺声和大自然各种好听的声音的欣赏,幼儿在老师创设的轻柔、安静的氛围下,耐心地竖起耳朵,好奇地等待着会到哪儿去?会听到什么声音?)

二、打开PPT课件,逐页阅读读本

第一页:

1.(引导幼儿观察鸟儿、森林)小姐姐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小结: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小姐姐骑着自行车高高兴兴来到森林里,她听到鸟儿快乐与森林爷爷聊天、交谈。

(评析:这一页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鸟儿、森林图片,小姐姐可能会听到他们之间聊天。)

第二页:

1.小姐姐听得认真,接下来会干什么呢?(她来到长长的小河边)

2.你觉得她会听到什么声音?(让孩子先模仿小姐姐蹲在河边,用手摸摸河水,可能会听到鱼儿和小河悄悄对话)

(评析:这一页引导幼儿模仿小姐姐动作,给幼儿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页:

1.小姐姐骑着车又来到哪里?(马路边)你看见了什么?(学一学风是怎么吹的?树叶是怎么动的?)

2.提问:谁听到风在对树叶说什么?

第四页:

1.大风过后,小姐姐到哪儿?(下雨了,在家)(模仿雨点)

2.猜一猜,雨点会对屋檐说些什么?

(评析: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只是教师问,幼儿答,幼儿就会感到枯燥,兴趣点很容易会转移。为了能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在课中,我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孩子认真听后动起来,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学一学风是怎么吹的?树叶是怎么动的?雨点滴在屋檐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幼儿十分活跃。)

第五、六、七页:

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自由表达,将自己看到画面用“听,谁和谁在说话”句式表达出来。

(评析: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后的集体的阅读又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掌握画面的信息,大胆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揭示文字,欣赏散文诗

1.小姐姐带我们去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小姐姐还有话要对我们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用轻柔、抒情、好奇的语气朗读。

3.这本书读起来和别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一起给这本好听的书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评析:本节活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老师配乐朗诵,加强对读本完整的认识。)

四、朗读散文诗《听》

1.师生共同朗读。

2.同伴分节朗读。

五、结束语

上一篇:家乡的美景这篇作文下一篇:“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三新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总结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