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2024-06-0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通用9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写红三军团在过草地途中, 由于断粮, 连野菜也挖不到, 眼看战士们因饥饿而一个个昏倒, 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给战士们充饥的故事, 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情节感人, 文字精练含蓄, 耐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专题为“八一壮歌”, 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与本册单元目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2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分角色朗读。3.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教学预设及课堂教学实践

备课时, 针对课文篇幅稍长, 我理出一条教学主线: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 但战士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时, 他毅然决定杀了心爱的大黑骡子。既然爱大黑骡子, 为什么又要杀它呢?抓住这一矛盾, 引领学生从问题回到事情的起因:茫茫的大草原渺无人烟, 战士们因为饥饿一个个昏倒在地。怎么解这燃眉之急?一边是自己喜爱的大黑骡子, 一边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战士们, 到底该怎样做?在经历思考与内心的剧烈斗争后, 彭德怀毅然决定为了战士们能活着走出草地, 为了革命的胜利, 忍痛枪杀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大黑骡子。伴随着彭德怀的“不耐烦”、“怒吼”, 大黑骡子在枪声中斜倒下去, 文章达到了高潮。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心情也表现得最为充分。学生真切体会了这一复杂心情, 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最终明白:在向北挺进的滚滚铁流中, 融进了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融进了战士们艰苦奋战的精神, 融进了大黑骡子坚强的身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阅读栏内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课课后练习第一题便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第2自然段的学习中, 我抓住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以多种形式的朗读,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时, 我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盯在”、“跟随”、“又驮……又驮……”、“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抚摸”、“悄悄地塞进”、“看着它吃完”等词句, 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感悟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这当中, 我没有给学生设置框框, 学生对文本的选择有充分的自由, 对文章思想感情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教学中, 我定位在让学生反复练读、体验, 去读懂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更爱战士。通过彭德怀与饲养员、战士们关于杀不杀大黑骡子的分歧以及彭德怀痛杀大黑骡子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 体现他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对战士们有着更加深沉的爱, 课堂上我提出预先设置的问题:“决定杀大黑骡子后, 彭德怀的内心是怎样的?”在学生反复诵读, 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后, 他们作了以下回答: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 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缓缓地摘下了军帽”是说彭德怀向大黑骡子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就像悼念自己最亲密的战友一样, 写出了他心中的愧疚与无奈, 体现了他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

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大黑骡子不仅与他, 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而且为大家分担了太多太多。现在彭德怀自己居然下令杀了它, 他该多么痛苦内疚啊!

他的心中也会很欣慰。因为有了大黑骡子的牺牲, 或许会有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而这正是他这个军团长的职责!

他的内心是充满了崇敬之情的。生前,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 它又一次为革命立了大功!

从“彭德怀背过脸去”中, 我想到大黑骡子每天背上都背得像小山似的, 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 彭德怀为了能够让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下令杀了它给战士们充饥。他那么爱大黑骡子, 如何忍心啊?可是他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他更爱他的战士们!

……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时, 我没有草草收场, 而是请同学们再读第19自然段, 对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展开想象, 再组织交流。此时, 学生特别动情, 能够比较恰当地揭示彭德怀痛苦、不忍的内心:

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 委屈你了!今天, 你又为革命立了一次大功!我向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大黑骡子呀, 你是我革命生涯中最亲密的战友, 你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我多么舍不得你呀!可是, 为了能有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 只有牺牲你了。我们永远都忘不了你为革命作出的贡献!

大黑骡子, 对你说什么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我只能对你说一句:谢谢你!

……

学生的感悟, 说明课堂教学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每一堂语文课上完后, 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会留下遗憾。这篇课文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五年级的学生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知道的不是很多, 因而对当时红军遇到的困难不易深刻理解。如果在理解“彭德怀为什么会有杀大黑骡子这个念头”这个问题时,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如红军过草地的简短资料片, 或简介红军过草地的死亡人数及死亡原因等, 能让学生对当时的种种困难增加一些较全面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就更能体会彭德怀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和最后果断的措施。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2

一、 题目细细琢磨

读小说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大黑骡子是彭德怀一人的坐骑,从江西出发到过草地陪伴他很多年,从“他的”一词,读懂由此表达出来的感情。透过“他的”二字,我们感受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深情,当然,矛盾与冲突也蕴含其间。课题和文章结构组成了一个整体,教会学生将课题的理解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在一起看,会整体感悟到其中特殊的味道。

二、 背景点点渲染

课文一开始便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在第1自然段,点出了其特殊环境和社会背景:“最为艰苦”突出战争形势的严峻,“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红军战士的生存成为最大的问题。第2自然段“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中“殿后”一词显示红三军团肩上的责任重大,生存危机也更大。第1自然段的关联词“连……也……”和第2自然段的“殿后”一词联系起来,渲染背景,更点出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出于无奈、迫不得已。“一字未宜疏,语语悟真情”,课文对于环境的描写虽然只是寥寥几笔,教学时却需要浓墨重彩,只有点透背景,才能为小说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三、 情感深深体现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相互依存、相依相伴、情谊深重。如何让学生感受呢?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细节体会,关键时刻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心理是人物的细节。如第2自然段“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彭德怀的“抚摸”“念叨”“分出”“塞进”“看着”等一系列动作,都显示了他与大黑骡子老朋友一般的情谊。“塞进”前面的“悄悄”一词更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悄悄”二字表示特定的情和义,彭德怀疼爱、怜爱、珍爱大黑骡子的感情一览无遗。动词和名词前面的修饰语都是表示情义的,只有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情谊,透过“悄悄地塞进”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深深体现了出来。

大黑骡子已经不是一匹普通的骡子,它是彭德怀的一位战友。在特殊的战争时期,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非同一般,因为大黑骡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如今,彭德怀三次要杀大黑骡子,难道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态度不一样了吗?这样富有冲击力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读懂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背后实乃忍痛割爱。

课文第15自然段的“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和课文第16自然段的“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应让学生充分把握这二十分钟的时间空白,想象彭德怀回忆大黑骡子行军路上的一路表现。有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想象大黑骡子的任劳任怨、战场上不怕危险、宿营地上温馨和谐的画面,进一步感受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像战友一般的深情厚谊。彭德怀一次次要杀大黑骡子,确实是形势逼人,不得已而为之。

四、 形象渐渐凸显

教学生学会阅读小说,让学生掌握通过描写环境、关注细节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落在“怎样表达”上,如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怎样下命令的,下了哪三次命令,从而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感受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次:“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第一次要杀大黑骡子,为什么用感叹号?这要让学生学习揣摩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感叹号表示这是一个命令,这句话只是一个命令。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平静地说了一句话,彭德怀“平静”的背后是什么?他心里想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才能多一些红军战士走出草地。

第二次: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这次彭德怀为什么“不耐烦”?此时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联想和推想,从“不耐烦”一词中体会彭德怀的痛苦,但又不得不杀大黑骡子,晚杀大黑骡子一刻,战士就会多倒下一个。第二次命令与第一次相比,大黑骡子要方副官长亲自杀,足以说明杀大黑骡子这一任务的艰巨。

第三次:“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彭德怀是真“怒吼”吗?教师要让学生从彭德怀一反常态的言语中推敲矛盾、无奈、痛惜、忍痛割爱的复杂情感。教师将“平静”“不耐烦”“怒吼”这三个词语结合在一起出示,进行比较,彭德怀下令杀大黑骡子的言行举止和第2自然段中他爱大黑骡子的行动为什么截然不同,非常反常?只有这样一步步地深究,学生的理解才会层层深入。

彭德怀最后是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他发火的背后是什么?彭德怀心中无比难受,战争是残酷的,与战士的生命相比,自己珍爱的大黑骡子又算得了什么。彭德怀坚持要杀大黑骡子,是为了保住战士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大黑骡子的命运牵动着学生的心,透过坐骑的生杀纠缠,学生感受彭德怀平时不轻易表露出来的言行,感受英雄对他的爱骑似水柔情的一面。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高大,人物性格特点刻画得丰满,教师要采取层层剥笋法,让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

五、 结尾久久回荡

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通过诵读“见不到”一词,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对大黑骡子的怀念之情。两个“融进”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既不能太实,又不能太虚。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黑骡子最后一次为革命立了大功,虽然死了,但还是活着,它融进了滚滚铁流。活着,是因为战士们忘不了它。第一个‘融进’是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第二个‘融进’很抽象,在最艰苦、最恶劣的生与死考验的环境中,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战士们克服了饥寒交迫,一步一步走出草地,继续革命的征程。”两个“融进”的理解,学生可能读不懂,这就需要教师作必要的讲授,体现引导的作用。

课文首尾遥相呼应,在红军战士过草地的漫漫征程中,大黑骡子鼓舞着战士们走出草地,迎接胜利的到来。快板声声,铁流滚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凝练,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一篇感人的小说,一段动人的佳话,一曲英雄的情怀。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3

一默读课文,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

二作者如何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生:通过写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情,表现了彭得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

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这种感情?

四自己选择感受特别深的一段,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交流。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说出喜爱的原因,师引导抓关键词、句体会--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插入点拨。

2、与发言学生有相同喜爱的同学进行补充,提出不同看法,进行课堂辩论。

3、师组织学生读有关句子、段落,帮助学生加深体会,理解感情。

4、引导说说其他几个段落。

六师: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那浓浓的爱兵如子之情。下面,我们听课文录音跟读,再次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变序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好处:

一、通过变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们不难看出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设置框框,没有以教师的喜爱而引着学生也去跟着喜爱,学生对文本的选择有充分的自由,对内容的喜爱有充分的时间感受,由于把学习的内容选择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情趣,有了内需力,学起来也就更投入。

二、通过以上变序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得到深入提供了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会提供学生自学的时间,但由于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学时往往较浮,较表面化,对问题不够深入思考,思考的面也较狭窄。通过变序教学,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的机会,从以上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学生对某个问题或内容的思考,通过自己的讨论、互补、合作学习,使理解深入细致。

三、通过变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中心的领会,保证了自主学习的质量。

变序教学往往总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开始的,这就让学生明白了文章中所有的内容都是与以上中心有关的,使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较准,也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自主学习的质量较高。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4、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阅读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文章,如《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

2、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

3、阅读了解彭德怀生平及有关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交流彭德怀生平、长征相关知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一句话,重点理解“燃眉之急、饥寒交迫”等。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第19自然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悟文章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预设评价: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真了不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老师把文章概括成一个字:杀。(板书:杀)

二、学习1-2自然段,体会彭德怀杀骡的无奈之情。

1、引入。

(1)同学们,我们再把目光定格在课题上。彭德怀,是什么人?说得不错,彭德怀,是建国初期的十大元帅之一,在长征途中,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

(2)而大黑骡子呢?仅仅是一匹牲口,长征途中,是彭德怀的坐骑。

(3)课题用了一个“和”字,把将军和牲口连在了一起,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在他俩之间划了一个“=”,他们俩似乎平起平坐了。

2、理解彭德怀爱骡。

(1)这是为什么?在彭大将军的心目中,大黑骡子有什么重要的位置呢?快去读读第2自然段,待会儿来谈谈这个问题。

(2)出示段落:“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一直看着它吃完。”

(3)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大黑骡子、彭德怀这两个角度来谈)

a大黑骡子一路上为红三军团做了很多事,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红三军团离不开它!

b彭德怀常常抚摸着大黑骡子,把自己的干粮塞给大黑骡子,并且看着它吃完,完全把大黑骡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还常常对大黑骡子念叨,完全不是把大黑骡子当成了牲口,而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可以说,大黑骡子是彭德怀亲密的战友、无言的伙伴,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

(4)引导感情朗读:谈得很有条理,同学们从最细微的地方体会到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间的深情厚意,来,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送入你的朗读,感受这一份奇情!

3、理解环境艰难。

(1)既然和大黑骡子有这样深厚的情意,为什么还要杀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70年前,1935年8月,红军行进在茫茫的千里大草地上。

(2)这段路,在长征途中是一段怎样的历程呢?一起读: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最为艰苦,就是艰苦到了极点,没有比这更艰苦的情况了。来,读出这种感觉。

(3)红军指战员在怎样的情况下向北挺进?一起读:饥寒交迫。饥,就是饿;寒,就是冷;红军战士们又冷又饿,承受着煎熬。来,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

(4)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草根,走在后面的部队呢?什么都没有了。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恰恰走在部队的最后,课文中有个词,叫殿后,一起读。战士们怎么样了?读: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断粮时,红三军团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了。多令人痛心啊!再来读!

4、小结: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士,彭德怀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身上,产生了杀骡子给战士们充饥的念头。老师把这个意思浓缩成4个字:心生杀念。(板书:心生杀念)一边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朝夕相伴的坐骑,一边是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的战士,产生这样的想法,他是多么无奈呀!(板书:无奈)

三、整体感知,指导归纳标题。

1、引:文章刚开篇就写了彭德怀为了让战士们走出草地,产生了杀大黑骡子为战士们充饥的念头。接下来彭德怀又做了什么?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3-11自然段、12-20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3、对,3-11自然段,写了彭德怀向战士们下达了杀骡的命令,遭到了大家的反对。12-20自然段,写了彭德怀忍痛下令开枪杀了大黑骡子。你能把刚才这两个意思,浓缩成像“心生杀念”一样的小标题吗?小组讨论讨论。

4、刚才每个小组都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请大家把集体的智慧与同学们共享!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5、引导板书:下达杀令,开枪杀骡。

四、学习3-11自然段,理解彭德怀说服杀骡的过程。

1、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说,彭德怀下达了杀骡的命令后,遭到了老饲养员、警卫员们的反对。所以,彭德怀要说服大家。(板书:说服)在说服过程中,彭德怀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快去读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很认真,相信一定已经找到了。谁先来说说?读得认真,找得也很准!彭德怀先是平静的(板书:平静),最后就不耐烦了(板书:不耐烦)。

3、指导读好“平静”的一段对话。

(1)同学们,彭德怀也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他还是下达了杀令。老饲养员急呀,几个警卫员更是急得大声嚷嚷了。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彭德怀平静地说出了杀大黑骡子的理由。看,这里是他们的一组对话。(示段)

(2)想读好吗?想要读好,就要读出他们不同的语气。老师已经把这段话改写成剧本的形式了,根据提示自己先练一练。

(3)同学们练得很认真。因为对咱们班的朗读水平不太了解,所以老师有个请求,想请大家推荐最适合这三个角色的同学,来读这一段话。行吗?好,老饲养员,由谁来?警卫员们,推荐谁?彭德怀呢?

(4)读得都很努力。警卫员的“急”表现出来了,彭德怀的平静中,似乎少了一点儿态度的坚决,老饲养员呢,这里连用了两个“?”,是他觉得惊讶,这里是他出乎意料的反问。谁再来读读老饲养员的这一句话?

(5)着急了,紧张了!好,这两组的男生,来读一读老饲养员,这两组的男生,警卫员就由你们来担当,全体女生,一起读彭德怀的话。

4、指导读好“安慰”的一段对话。

(1)老饲养员听着彭德怀平静的语气,知道他杀意已定,再阻拦也无济于事了。但是,他想到要永远失去朝夕相伴的大黑骡子,想到红三军团少了大黑骡子会更加艰难,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了起来。彭德怀完全理解老饲养员的激动,便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安慰他。(板书:安慰)这里,就是他俩的又一段对话。(示段)

(2)这回男生来读彭德怀,女生来读老饲养员。要注意啊,老饲养员是很难过的。

5、指导读好“不耐烦”的一段话。

(1)一番平静的劝说、体贴的安慰过后,大家仍在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他大声地说了什么?(示段)

(2)一起读!不耐烦、大声地说一说!

6、小结:同学们,下达了杀骡令后,彭德怀为了说服大家,费了不少口舌。

五、学习12-20自然段,体会彭德怀杀骡的不忍之情,体会对战士的爱。

1、引:真正开枪杀骡的那一刻,彭德怀是多么不忍心啊!(板书:不忍)这一刻,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为,每等待一分钟,痛苦就多一分钟!这一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一刻,惊天地、泣鬼神。

2、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沉下我们的心,好好地默读文章12-20自然段,用心去感受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读完后,把彭德怀不忍心杀骡子的词句划一划。

3、同学们,你们用心在读,相信,大家也一定感受到了彭德怀不忍心杀骡的心,触摸到了他不忍心杀骡的语句,谁先来说一说?

4、小结:找得很准!老师把他概括为“背过脸”“摘军帽”。(板书:背过脸、摘军帽)

5、“背过脸”,是彭大将军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坐骑倒在战士们的枪口下,更不忍心看着心爱的坐骑倒在他的眼前;“摘军帽”,是彭大将军在向他亲密的战友、无言的伙伴表达深深的内疚、最沉痛的哀思、最崇高的敬意。这些都很好理解,我们就不说了。但是,在“背过脸”之后、“摘军帽”之前,彭大将军向着方副官长怒吼了(板书:怒吼道),而且是双手*着腰怒吼。他吼了些什么?(示段)一起来吼一吼!

6、交流:这是为什么呢?在他“怒吼”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有自己的理解。正如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彭德怀怒吼的背后,是他对战士的爱,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他狂怒的背后,是一种爱兵如子,是一种爱兵如子的狂爱啊!(板书:爱)

7、范读12-16自然段:同学们,理解了这鬼哭神惊的一幕后,你一定很想把它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老师也和大家一样,被深深地打动了,很想把这一幕再现。同学们,沉下心来,静静地听,好吗?

8、多一秒钟的延迟,就多一份心灵的煎熬与折磨。此时,彭德怀终于不可遏制地发怒了!

9、齐读:来,同学们,带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带着对彭大将军的敬佩,沉下心,一起走进这悲壮感人的“场”。六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预备起——

10、枪声响了,大黑骡子斜着身子倒下去了。开始,它的眼睛还微微地睁着,后来,就慢慢地闭上了。中弹的胸口还在汩汩地流淌着殷红的鲜血……

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大黑骡子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彭德怀,永远地离开了红三军团,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同学们,它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呢?文章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示段)默默地读一读,待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交流:大黑骡子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课件显红两个“融进了”)

3、小结:对,大黑骡子的血与肉,把红军战士从饥饿、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化成了红军战士向北挺进的力量,他们,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北挺进。所以,宣传鼓动员们也更加带劲了,他们站在路旁敲着竹板鼓励着战士,来,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一起鼓起干劲,来给大家鼓鼓劲!(齐读)

4、小结:对呀,大黑骡子没有消失,它的血与肉、它的精神融进了战士们的心灵,融进了战士们的血液!这是大黑骡子立下了又一个战功,是大黑骡子立下了最后一个大功!来,让住这大黑骡子的最后一大功!

6、同学们,文章学完了。相信大家的内心一定久久不能平静,大黑骡子为革命贡献力量、斜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一定深深地烙进了你的心扉;彭大将军那一颗爱兵如子的滚烫的心一定在你的眼前跳动。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于是,我写了一首拙劣的小诗,想读给大家听,献给大黑骡子,献给彭大将军,也献给大家。(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

7、你们想读吗?来吧!

8、指点:同学们,很高兴,大家能和老师产生共鸣。不过,要读就要读好。这首小诗,前两句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我们要读得凄凉一点、伤感一点,后两句写的是彭德怀爱兵如子的赤子之心,语调要高昂一些。再来试试!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5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彭德怀及战士们很爱大黑骡子?

生:我还从“1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体会到,大家都舍不得大黑骡子,都不希望是自己亲手杀了大黑骡子,他们心中对大黑骡子都那样的喜爱。

师:那这10分钟,是怎样的10分钟?

生1:这10 分钟,彭德怀和战士们一定都很难熬。所以是难熬的10分钟。

生2:这10分钟,或许彭德怀也有些动摇了,毕竟他是那样爱大黑骡子。

生3:这10分钟,一定是个很安静的10分钟,他们都不说话,无奈地等待着枪响。

生4: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10分钟里,战士们肯定有很多话说的。

……

师:看来同学们此时对这10分钟,心中各自已经有了画面了。再联系上下的文字,读读,闭上眼睛,再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静静地读,静静地想。

生1:我读着,眼前仿佛看到彭德怀背过着脸,悄悄地落了泪,他又悄悄地擦去了,深呼吸仰望着灰色的天空。

生2:我眼前,草地是茫茫的.,一片沉寂,谁都不希望有刺耳的声音响起来,他们都希望这沉寂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生3:我看到了,看到了有的战士也慢慢走到大黑骡子跟前,抚摸着它,想说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抚摸着。

生4:有好几个战士还是走到彭德怀的面前,再次央求着,不要杀大黑骡子,他们在说着:“我们都不饿,我们能挺过去的!”

……

师:是的,这10分钟,作者虽然没有向我们叙述,但这10钟里,也有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这10分钟里更饱含着彭德怀和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深切的爱。有了这些画面,再来读这些文字,你一定会读得更入味。

生朗读课文。

反思:

让学生体会彭德怀和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感情之深时,文章已有的文字能够让学生较快地去发现,去品悟,这样是直接的情感获得。但文本之外的文本,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读了相关文字后,已经有了“雏形”。老师要在这个时候,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个“雏形”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使其更好地解读、感悟文本。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杀掉给战士们充饥的故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要抓住彭德怀在下令杀大黑骡子前后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体会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毅,从而真正领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长征,走进草地,走近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还知道了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这是一头怎样的大黑骡子?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过渡:彭德怀是怎样对待大黑骡子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能有效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品味细节,感悟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彭德怀是怎样对待大黑骡子的呢?指名读。

2.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教师板书:爱)

(2)你们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这份爱的?学生说。

生活中,谁曾经抚摸过你?这些抚摸过你的人都是爱着你的人!指名读好“抚摸”这个词。

彭德怀一边抚摸着一边还在念叨着,(指两名学生读句子)从念叨中你们得出了什么?

3.你还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这份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4.是啊,彭德怀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分出一些给大黑骡子。他爱大黑骡子胜过了爱自己。在彭德怀的眼中,这仅仅是一头大黑骡子吗?

5.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话语以及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读到的是一份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沉的爱啊!这些言行就是细节,我们要学会品味细节。(教师板书:细节)

(设计意图:此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通过初读找句子,再品读词语,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饱含深情的爱。)

三、学习最后一段,深化主题

1.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融进了……融进了……

2.长征途中,正是因为有了彭德怀这样的首长,时时刻刻激励着战士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战士们才能……(教师引读)身无……走到宿营地。正是有了他们,才有长征的胜利,才有新中国最后的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渲染,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到战士们能“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的精神动力的来源,升华主题,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请大家读一读,尝试品味细节,走入长征,走进英雄,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动!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 篇7

【设计依据】

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面文本,紧扣细节,与文本、教师展开平等对话,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言素养。

【前端分析】

(一)背景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全文情节丰富,细节动人,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红军长征的年代离我们日渐遥远,可红军的精神却像丰碑一样永远伫立在我们心中。让现在的孩子去深刻体会老一辈的那份执著,那份如磬石般坚定的意志,真情的引导、情境的创设、细节的品味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人物内心,与彭老总,与战士们同呼吸、共命运。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课前预备】

1、搜集相关长征的图片和诗句 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活动:欣赏长征图片,说说你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是一个词或是一句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揭示命令,引发矛盾冲突。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与它亲如手足,(板书:爱)然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下令杀它,这是怎样曲折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彭德怀下令杀骡子的句子。

交流:三个命令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将一篇文章生动地比喻为一个环拱着圆心的圆球。那么这篇课文的“圆心”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所以我把着力点放到彭德怀的身上,以彭德怀的三次命令为抓手,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深情、动作、语言等细节的句子,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二、直面命令,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这三道命令中,到底饱含着彭德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3-20自然段,思考:三次命令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圈划彭德怀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结合下令的背景,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

(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交流感悟:

交流第一次命令,感受情况之迫

1、出示命令:第一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

(1)草地断粮,情况紧迫。

抓住“燃眉之急”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情况的紧迫。

2、过渡:每走不远,就是一个战士的尸体啊!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看着这样的画面,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心情如何呢?

3、对啊,他必须让自己的战士活着走出草地,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啊!谁能读好这第一次命令?指名读,齐读。

小结: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从这道“命令”中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的果断和坚决。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一次命令时,红军过草地的这段经历离学生生活遥远,所以我利用了电视剧《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体验那种艰辛、困苦,更真切地感知情况的紧迫,战士们的生命危在旦夕,感受到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交流第二次命令,感受决心之坚

1、第二次命令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学生交流因为战士的一再请求)战士们是如何请求的呢?谁来读读他们的请求?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战士们也舍不得杀这立过功的骡子,所以着急流泪。更因为对彭德怀的爱,而不愿杀他的坐骑。

2、小结过渡:是啊,彭德怀是三军的团长啊,他肩负的担子非常沉重,这匹坐骑对他而言是多么重要啊!面对这这样一群宁可自己昏倒,也不愿杀他坐骑的战士,彭德怀是如何表现的呢?

A 、交流出示句子:“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彭德怀怎样的内心了呢?

(1)抓住“深情地望着”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深的眷爱和不忍和痛心。(你读懂了彭德怀的眼神,大黑骡子和他亲如兄弟,杀它,不就像是要切断自己的手足吗?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2)质疑:既然充满深情,既然满怀不舍,那他为什么还下令杀它,而且话说得如此平静呢?

抓住 “只有”体会这是唯一的办法,为了战士他必须这么做,这是理智的选择。

抓住“多一些人”体会在大黑骡子和战士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战士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抓住“或许”体会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选择。

(3)小结引读:同学们,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痛苦和不舍,流露出的是对战士的爱啊,所以他深情地望着,却平静地说……

B、还有描写彭德怀表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1)你从彭德怀的话语中读懂了什么?相机指读句子。

抓住“能……也能……”体会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抓住“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体会彭德怀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

彭德怀仅仅是在表白自己内心的无畏吗?联系“拍”体会对战士的鼓舞。

抓住“最后一次大功”体会彭德怀豪迈悲壮。

(2)同学们,彭德怀的那种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和那无所畏惧的气概已经完全饱含在了他那坚定有力的话语中,体现在他对老饲养员肩头的一拍中。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深情的朗读中吧!

3、在战士的再三请求中,彭德怀“不耐烦了”,出示第二次命令,齐读句子。

你从不耐烦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1)对,他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这是彭德怀鲜明个性的真实写照。

(2)他也不忍心杀这匹心爱的骡子。

(3)真切地反映了忍痛割爱背后的坚定决心,源于对战士的.爱。

这不耐烦中饱含着这样复杂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战士的爱啊!齐读命令。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二次命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展示和彭德怀的对话,用心品读,在与文章人物、与文本用心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交流,说中悟,悟中读。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中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无私大爱,感受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格魅力。

交流第三次命令,感受割爱之痛。

1、杀一头骡子只需一枪一弹,然而,要杀这匹大黑骡子怎么那么难啊!这第三次命令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

(在方副官长迟迟不肯开枪的时候。)

这一迟就是多长时间啊!

2、出示句子:二十分钟过去了……

(1)在这二十分钟里,出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与场景呢?

重点交流:彭德怀背过脸去。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彭德怀这个“背”过去的脸,用心体会,你看到了什么呢?

(2)对彭德怀来说,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啊?(漫长、痛苦、难熬、令人窒息……)

3、师:在这死寂般的二十分钟过后,爆出了他的第三道命令,齐读。

这时,他双手叉腰,显然真的动怒了,你从这这“怒吼”声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呢?(痛苦,想赶快结束,很急,再不开枪,战士们将倒下得更多。)这怒吼中饱含的又是对战士的爱啊,再读命令。

4、彭德怀已经下达了死命令,方副官长怎么还能拖延呢?(教师配乐深情朗读) “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斜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地战士个个泪流满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想对它倾诉呀。

彭德怀要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以“大黑骡子啊……”开头,为彭德怀写一段真情告白。

教师小结:纵有千言万语,但却一句话也没说,这才是彭德怀,一个有情有义,却刚毅果敢的将领,他把对大黑骡子的情感都饱含在了这摘下军帽的动作中。

在彭德怀的心里,在三军将士的心里,此时的大黑骡子成了什么?

是啊,只有英雄才要致以如此崇高的军礼啊,齐读句子。

5、引读体会“发火”中饱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三次命令时,就抓住一个“背”字,充分想象,这背过去的脸上的神情,感受到彭德怀的割爱之痛,这样的设计,其实为的是更好地衬托彭总忍痛背后折射出的对战士的爱。此外,在教学枪杀骡子的这一感人片段时,我挖掘了“彭德怀向着写到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中“……”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展开想象,写出彭德怀的心里话。此时学生能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思绪跟随文中人物融进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

(三)回归命令,彰显人物形象。

在这三次命令中,彭德怀的情绪从不耐烦到怒吼,甚至是发火,但我们关注细节,联系下令的情况,深入到彭德怀的内心,收获到的却是一份深沉的爱,为了战士、为了革命愿意献出一切的无私大爱。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自然地经历了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过程,那“悠然心会,处处难与君说”的感受虽然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的,但通过老师及时的总结回顾,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完全为他们所心领意会,人物形象也完全在学生的眼前高大丰满起来了。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凸显文章中心。

1、引读“漫漫长征路…….”

虽然身无……却能……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对,这样的队伍就是铁流。

是什么融进了这支红军队伍?让他们能这样的英勇无畏?

2、这真是,“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配乐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这篇文章提炼出小诗“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学生学到此,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渲染,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到战士们能“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的精神动力的来源,升华主题,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四、课后作业:

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尝试着抓住细节,好好品读。

五、板书设计: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深情平静

不耐烦

怒 吼 爱兵如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读后感 篇8

是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付出的艰辛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战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危,付出了所有,甚至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我从文中得知,当时红军过草地时,在前面的部队,还能挖挖野菜和草根来充饥,而后面的部队连草根也无法找到了,因此许多战士被活生生的饿死了,而我们现在呢?吃的是大米饭,喝的是高档饮料,餐桌上尽是鸡鸭鱼肉……我们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我们很多人却不知道珍惜粮食。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同学买的包子咬了两口就随手扔掉了,碗里的饭菜吃了一半就全倒了。这是多大的浪费啊,这样做不仅浪费的是自己的钱财,还浪费了国家的粮食。难道要等到将来有一天,地球上的粮食供应不了人类,让我们饿着肚子时,我们才会为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后悔吗?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检查预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默写情况

2:课前板题。大声齐读课题。齐读彭德怀的名字。

3:回忆课文梗概(预习卡第一题)

4: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记)

二、初读感知,梳理问题。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我们一起看看彭司令和他的战士们遇到怎样的情形?

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我们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

师生交流,读一读,齐读(体会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处境)

过渡:没有吃的了,彭司令想的什么法子发渡过难关呢?请自由大声朗读2-14(板书:决定杀大黑骡子)自然段,完成预习卡第2题

三:精度感悟

师生交流(1)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一直看着他吃完。

师问:从哪些词语你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呢?爱它的原因是什么? 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讲解后齐读

师生交流(2)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可以看出彭总是多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啊,但是为解燃眉之急,让更多的战士们走出草地,他又不得不做出怎样的决定?

师引读“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

师:可是战士们愿意杀大黑骡子吗?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彭总余老饲养员的对话。

当老饲养员和战士们再三请求时,彭总怎不住发火了,彭总有些不耐烦了,指名读11段

师问:从不耐烦是不是就可以推断出彭总的性格非常急躁呢?

生交流后回答,后读一读

师生交流(3)

当要执行命令时彭总默默地背过脸去,为什么?师生交流后,读一读。

师小结:从以上几处我们体会到了彭德怀深爱着她的大黑骡子(板书),但是为了战士们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毅然决然的下落死命令,我们可以看出彭总更爱战士(板书)

过渡:他在等待,等待枪响的那一刻,但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枪声依然没有响,自由朗读15-19(板书:命令杀骡子)

师生交流:①战士们为什么不开枪?② 彭总为什么会怒吼?③他真的会对副馆长开枪吗?

小组之间互读,小组示范读(16-17)

过渡:当枪响的那一刻,彭总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可以看出彭总已经把大黑骡子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行军礼课件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齐读,读出悲壮气氛。

这天晚上,又是怎样的情景。

生读20段,(板书:杀大黑骡子后)(指名读),完成预习卡第4题 师生交流体会“推开”与“发火”(内心依然为死去的发黑骡子悲伤)四:拓展升华

过渡:漫漫长征依然继续,齐读21自然段,思考预习卡第5题

彭德怀是如此喜爱他的——,但是他更爱__,当战士们因——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他——杀掉大黑骡子,他的心里是——的,在那种情况下,他的决定无疑是——的。但是从情感上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的过程是——而—— 五:作业布置

1、喜欢讲故事的同学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个长征小故事;

2、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写篇读后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决定杀

命令杀} 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08-23

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07-04

上一篇:去洗温泉啦作文600字下一篇:人教版语文八上配套练习册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