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024-06-23

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通用2篇)

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篇1

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革命的武装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而建立的一块根据地。在这块地域面积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万劳苦大众,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壮大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红十五军、红三师、河北师、赣北师,为红三军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彭德怀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影响是什么?对这块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本文以历史史实作简要的探讨。

一、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鄂东南根据地先后包括湖北的阳新、大冶、鄂城、武昌、咸宁、通山、崇阳、通城、蒲圻、圻水(浠水)、圻春、广济、黄梅;江西的九江、修水、星子、德安、瑞昌、武宁等地。1927年党的“八七”后,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在全省举行武装暴动,并将全省划分为七个暴动区域。阳新、大冶属鄂东区,咸宁、通山、蒲圻属鄂南区。同时,省委派出大批干部恢复各暴动区内各县党组织。秋收暴动失败后,省委再次派员来阳新、大冶组建中共阳(新)大(冶)县委,继续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巡视员吴致民来阳新,撤消阳大县委,成立阳新县委。同年7月,省委决定成立阳(新)大(冶)区特委,辖阳新、大冶、鄂城。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各基层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简称“四抗”)斗争。1929年2月,中共阳新县委成功策动小箕铺民团起义。7月,成立工农红军十二军。9月,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地区,并横扫阳新各地反动武装。12月,程子华、白玉杰领导的“大冶兵暴”和“阳新起义”成功。1930年1月,阳新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5月,中共鄂东特委成,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与此同时,通山、大冶、鄂城、圻水、圻春、广济、黄梅等地的土地革命相继进入高潮。6月,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红三军团建立。10月,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至此,鄂东革命根据地形成。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首委成立,鄂东、鄂南特委撤销,成立中共鄂东南特委,辖阳新、大冶、通山、鄂城、咸宁、蒲圻、崇阳、武宁、瑞昌等县,原鄂东特委所属江北四县划鄂豫皖苏区。1932年1月,鄂东南特委撤销,分设鄂东道委、蒲圻中心县委。1932年8月,撤销赣北特委、蒲圻中心县委,成立鄂东南道委,辖阳新、大冶、通山、鄂城、蒲圻、咸宁、崇阳、通城、嘉鱼、九江、瑞昌、武宁、星子、德安十四个县。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

二、彭德怀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影响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独立第五师部分官兵举行平江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全军3700余人枪,辖三个团,后改五个大队,10月改五个纵队。12月11日,在湖南永新县三湾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在历经保卫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后,于1929年9月返回湘鄂赣边区。经红五军与湘鄂赣边特委联席会议,决定红五军各纵队分散游击活动。其中,第五纵队进入鄂东南地区。红五军分兵主要目的在于打通井冈山脉与幕阜山脉之间联系,进一步发展壮大红军,建立湘鄂赣苏区并与湘赣苏区形成南北呼应。这一主观战略目标的实施,对于鄂东南地区的革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第一、表明鄂东南地区具有良好革命基础和条件。

红五纵队党代表何长工,1927年8月在率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赴九江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因故改道,由阳新经通山、通城、修水,加入到秋收起义的行列。因此,他对阳新及鄂东南地区革命基础和经济状况十分清楚。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阳新及鄂东南地区曾普遍建立中共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团体,特别是阳新拥有30万农民协会会员。这些“泥腿子”们虽然在夏斗寅“清乡”中遭受残酷的迫害,但依然是土地革命忠实的骨干。鄂东南地区的富水流域、陆水流域是富饶的产粮区,境内的汉冶萍工矿区是华中重要经济区并拥有大量产业工人,突显这里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时,幕阜山脉与河湖低地复杂的地形形成纵深阶梯,长江与粤汉路突出的地理位置更显该区域重要的军事作用。红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并将落脚点确定在阳新、大冶区域,是李灿、何长工纵队领导正确选择。

第二、促进了根据地形成和红军队伍的壮大。

1929年9月,红五纵队进军鄂东南之时,阳新、大冶地区已建立起区、县、特委三级完善的党组织,各种革命群众组织团结着80%的劳苦大众。在阳新已建立村、乡、区苏维埃政权和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并拥有红十二军和众多赤卫队等地方革命武装。革命力量占据着广大乡村,反动统治被分割在县城和十余处集镇之内,红色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红五纵队分兵时仅300人,240枝枪。虽然势单力薄,但是一支训练有素并拥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明纪律的正规红军,特别是在经历井冈山斗争后,拥有毛泽东的武装割据思想。这就注定了红五纵队是一支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1929年10月,红五纵队一路挺进,一路攻城占镇,一方面横扫反动据点,一方面壮大自己。在阳新,红五纵队攻打张谷才、韦源口,转兵江荣、横扫龙港、排市反动民团,两克阳新县城。这一系列的斗争,使阳新大地一片鲜红。斗争的胜利鼓舞着广大的民众,在地方党、政、军组织的发动下,扩红、拥红,参军、参战成为人民的自发行动。至大冶兵暴前夕,红五纵队已发展到4000人枪,超过原红五军兵力总和。正因如此,中央军委遂决定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组建红三军团。

红五纵队发展壮大的历程,正是阳新及鄂东南苏区形成的初期,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刚刚拉开帷幕。在政权的组织上、各级人民武装指挥上、根据地经济建设上,特别是在关于土地改革的政策上都缺乏完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而井冈山的经验恰恰为弥补了这一缺陷。如阳新在1929年秋进行的第一次土地分配时就出现了二个方面的错误。一是主张土地公有,农民只拥有使用权,过早地强调消灭土地私有;二是只提出土地分配原则,缺乏具体规定和细则,执行中出现偏差。而在1930年5月,在第二次土地分配中提出,“坚决依靠贫农,联系中农,征收富农,打倒土豪劣伸,实行人人分配土地,做到耕者有其田”。一系列《没收土地和分配简则》、《土地使用暂行条例》政策,由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成为人民的意愿。最终使60万人口中的55万人分得了土地。这55万人民便成为红军忠实的支持者。

第三、极大地震慑反动势力鼓舞着人民的信心。

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二、三、四纵队来到阳新、大冶,与红八军会合并组建红三军团。在阳新、大冶活动一个多月时间内,彭德怀率部进行了一系列作战,特别是占大冶、黄石港,威逼武昌等重大军事行动,对湖北及鄂东南反动势力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和震撼,迫使国民党反动武装主力退出鄂东南地区。

彭德怀作为红军高级将领,以高超的指挥艺术,严明军纪作风,模范爱民行为深得鄂东南人民的爱戴,人民自编歌颂彭德怀和红军歌谣近20余首,有关彭德怀传奇故事近百种版本,甚至将神勇善战的红军指挥员认为是彭德怀的化身。

1930年6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南下后,红八军仍将后方留守处设在阳新,并积极组建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彭德怀的名字依然吸引着大批青年投奔红军,就连原红五纵队伤愈归队的战士都要求回到他的身边。这些,一直影响着苏区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斗争。1934年,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秘书谈某被捕入狱后,他写的遗书依然是给彭德怀、何长工。直至1936年红军游击队在崇山峻岭坚持游击战争最艰难的时刻,等待彭德怀率主力红军打回来,是大家共同的信念。同时,彭德怀也怀念着这里的人民,无论是1957年写给阳新县人民委员会的一封信,还是后的自述,都表露出由衷敬意和款款深情。

三、鄂东南苏区的历史功绩

鄂东南苏区是湘鄂赣边区重要组成部分,他较之于湘东北、赣西北苏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突出的地理位置,客观上注定其在革命进程中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里的党组织和人民主观上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由彭德怀、红三军团创造的勇于战斗,善打恶仗险仗的顽强作风,使鄂东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

第一,担当起了实现中共中央战略意图的历史使命。1930年中央提出: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与数省革命暴动首先胜利的路线”,鄂东南苏区是“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重要区域。鄂东特委统辖长江两岸七县,并积极组建与红三军团策应的红十五军。1932年在实现中央关于扩大红色区域战略方针中,鄂东南苏区将所辖范围扩大至东起九江,西到岳阳,北至武昌的广大区域。由此形成了北与鄂豫皖、西与湘鄂西苏呼应的战略格局。1934年,当中央苏进入第五次反“围剿”和实施战略转移的关键时刻,这里的军民又担当起了牵制北路敌军,掩护中央红军作战突围的重任。

第二,为创建了英勇的主力红军做出了巨大牺牲。众所周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建了三大方面军。红三军团系红一方面军主力之一,而红三军团所属红八军则完全是由阳新、大冶地方武装组建而成。这正如彭德怀1957年所说的:“阳新人民的勇敢勤劳是突出的,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了红军第八军,对于中国人民革命是有重大贡献的。”就在同一时期,红十五军的组建,为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此外,鄂东南地方武装红三师三次组建,则是为充实壮大湘鄂赣主力红军提供了兵源。

第三,鄂东南苏区的斗争实践创造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创建苏区的斗争中,鄂东南地区党和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党组织建设上注重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并重;在政权建设上努力完善苏维埃政权的体制,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优良传统,涌现出龙燕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道富的典型楷模;在武装建设上,确立党领导武装,努力提高士兵军政素质的建军思想;在经济建设上,围绕战时经济的特点,重点发展农业,注重工业,加强商贸,严格管理财政金融,使苏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于战争需求;在文化建设上,苏区形成了普通教育、业余教育、专业教育体系,文艺创作以发动群众,扩大红军为题材,流传着大量脍炙人口歌曲民谣。正是因为鄂东南苏区具有建设方面成功经验,才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鄂东南苏区的斗争成果是广大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浇灌而成,功绩已载入史册。在总结历史,开拓未来之时,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传绩,更将激励后来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

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篇2

为了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实现学校体育多功能的发展目标,有少数高校尝试着将户外运动列为学生学习的课程。此项运动很快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户外运动被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进行研究最初源于张志坚和董范。

2、研究对象

以黄冈市市区4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即黄冈师范学院、黄冈科技技术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按随机抽取法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100个学生、10位教师。

3、黄冈市高校户外拓展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意愿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参与户外运动的爱好意愿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12.2%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愿意,80%的大学生选择了愿意,7.8%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尚无不愿意参加的问卷。

结论表明,黄冈市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参与意愿是非常强烈的,但由于学校等各方面的问题很少有机会参加户外运动,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参加户外运动需求。

3.2、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情况

在400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293人,占79%参与过户外运动,只有21%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与过户外运动。

3.3、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调查与分析

从表1数据表明,黄冈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主要有4种,依次是纯AA制组合、社会户外俱乐部、学校公体选修课、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目前未开设。由此可知目前黄冈市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多为个人组织和社会行为,学校的参与因素较少。本文调查4所高校中,仅有黄冈师范学院非体学生有户外运动公共体育选修课,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里开设有户外运动俱乐部,其他大多都是自发结合的纯AA制或社会户外俱乐部。虽说大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裕,但平时要上课,只能在节假日里进行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黄冈市高校学生参与形式主要有纯AA制组合、社会户外俱乐部、学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和学校公共选修课四种,在黄冈四所高校中还没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建。黄冈市各高校学生对户外运动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很高;黄冈市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促使绝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的参与过户外运动,说明户外运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黄冈市高校学生对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选择操作简单、花费少、安全系数高的项目,但也不缺乏喜欢探险的勇敢者。

(2)影响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因素有:师资力量不强、场地器材不足、经济不充裕、学校领导不重视。

4.2、建议

(1)提高师资专业能力,保证课程的开设,鉴于很多高校学生对户外运动较为感兴趣,尝试开设有关户外运动课程,使学生更便于加入户外运动的行列。尝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户外运动教学技能培养工作的力度以解决开设运动课程缺少专业教练的指导这一现实问题。

(2)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在高校要经常的开展户外运动专业知识讲座,运用多媒体通过理论课教学和专业知识讲座,介绍户外运动概论、讲授户外运动基本知识和教授各种户外装备的使用。初步理解户外运动理论知识,并要求对生存技巧有一定的了解。为参与户外运动奠定理论基础和技能保证。

(3)加大对户外运动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资源的调节配置,有效地利用各种商业资源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或者其它饮用水厂商。以此来扩大户外运动在各高校甚至全社会的影响,让爱好者自觉的参与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1999,6.

[2]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A].2002.

上一篇:2024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上溢小学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