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024-09-28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精选6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1

一、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写红三军团在过草地途中, 由于断粮, 连野菜也挖不到, 眼看战士们因饥饿而一个个昏倒, 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给战士们充饥的故事, 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情节感人, 文字精练含蓄, 耐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专题为“八一壮歌”, 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与本册单元目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2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分角色朗读。3.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教学预设及课堂教学实践

备课时, 针对课文篇幅稍长, 我理出一条教学主线: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 但战士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时, 他毅然决定杀了心爱的大黑骡子。既然爱大黑骡子, 为什么又要杀它呢?抓住这一矛盾, 引领学生从问题回到事情的起因:茫茫的大草原渺无人烟, 战士们因为饥饿一个个昏倒在地。怎么解这燃眉之急?一边是自己喜爱的大黑骡子, 一边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战士们, 到底该怎样做?在经历思考与内心的剧烈斗争后, 彭德怀毅然决定为了战士们能活着走出草地, 为了革命的胜利, 忍痛枪杀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大黑骡子。伴随着彭德怀的“不耐烦”、“怒吼”, 大黑骡子在枪声中斜倒下去, 文章达到了高潮。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心情也表现得最为充分。学生真切体会了这一复杂心情, 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最终明白:在向北挺进的滚滚铁流中, 融进了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融进了战士们艰苦奋战的精神, 融进了大黑骡子坚强的身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阅读栏内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课课后练习第一题便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第2自然段的学习中, 我抓住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以多种形式的朗读,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时, 我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盯在”、“跟随”、“又驮……又驮……”、“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抚摸”、“悄悄地塞进”、“看着它吃完”等词句, 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感悟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这当中, 我没有给学生设置框框, 学生对文本的选择有充分的自由, 对文章思想感情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教学中, 我定位在让学生反复练读、体验, 去读懂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更爱战士。通过彭德怀与饲养员、战士们关于杀不杀大黑骡子的分歧以及彭德怀痛杀大黑骡子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 体现他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对战士们有着更加深沉的爱, 课堂上我提出预先设置的问题:“决定杀大黑骡子后, 彭德怀的内心是怎样的?”在学生反复诵读, 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后, 他们作了以下回答: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 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缓缓地摘下了军帽”是说彭德怀向大黑骡子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就像悼念自己最亲密的战友一样, 写出了他心中的愧疚与无奈, 体现了他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

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大黑骡子不仅与他, 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而且为大家分担了太多太多。现在彭德怀自己居然下令杀了它, 他该多么痛苦内疚啊!

他的心中也会很欣慰。因为有了大黑骡子的牺牲, 或许会有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而这正是他这个军团长的职责!

他的内心是充满了崇敬之情的。生前,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 它又一次为革命立了大功!

从“彭德怀背过脸去”中, 我想到大黑骡子每天背上都背得像小山似的, 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 彭德怀为了能够让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下令杀了它给战士们充饥。他那么爱大黑骡子, 如何忍心啊?可是他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他更爱他的战士们!

……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时, 我没有草草收场, 而是请同学们再读第19自然段, 对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展开想象, 再组织交流。此时, 学生特别动情, 能够比较恰当地揭示彭德怀痛苦、不忍的内心:

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 委屈你了!今天, 你又为革命立了一次大功!我向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大黑骡子呀, 你是我革命生涯中最亲密的战友, 你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我多么舍不得你呀!可是, 为了能有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 只有牺牲你了。我们永远都忘不了你为革命作出的贡献!

大黑骡子, 对你说什么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我只能对你说一句:谢谢你!

……

学生的感悟, 说明课堂教学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每一堂语文课上完后, 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会留下遗憾。这篇课文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五年级的学生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知道的不是很多, 因而对当时红军遇到的困难不易深刻理解。如果在理解“彭德怀为什么会有杀大黑骡子这个念头”这个问题时,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如红军过草地的简短资料片, 或简介红军过草地的死亡人数及死亡原因等, 能让学生对当时的种种困难增加一些较全面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就更能体会彭德怀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和最后果断的措施。

另外, 竞赛课借班上课, 我对学生了解不多, 教学中如对学生的发言再多一些关注, 并抓住发言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 如“你读书真细致!”“你读出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依依不舍。”“你的发言让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我和你有一致的看法。”“你很善于思考!”等, 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 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精心为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引领学生抓住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深切爱戴之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戴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师;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多媒体播放录像(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电影片断)02]

交流感受(预设)师:看完这段录像以后,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不少的感受,能说一说吗 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红军在长征的途中,环境非常恶劣.生:让我想到了一句老古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 军老前辈.生:让我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牢牢记住老一辈的革命传统.……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板书课题)

二、学生质疑,交流已知

1、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吗?(抽生回答:主要是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师:很好。这个内容体现在课文哪部分?快速浏览这部分,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可能会发现、提出“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掉大黑骡子?”、“他为什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杀大黑骡子的经过是怎样的?”、“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彭德怀最后命令杀掉大黑骡子表现了什么感情?”等问题)(已知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解决)

三、自主合作,汇报交流

1、读书中,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这是非常宝贵的。接下来老师就向同学们提出一点质疑,好吗?我想留下的问题也会随之解答的.多媒体出示03:

从彭德怀忍痛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中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体会到的?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并做上批注。

2.师:我看大家都有很多自己的感悟,那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落实以上两个重点要求。

要求:(1)每个人都来谈谈自己从所画句子中的感受

(2)小组成员共同商议,最后形成小组内的感受,并抓住重点词语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1)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抓重点引导,师生共同评价。

四、体会写法,加之运用

1.刚才大家从字里行间感悟到了浓浓的爱意,这里有彭德怀对骡子的爱,有……那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知的呢?

对照读过的句子发表看法,感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你真有一双智慧的眼睛,知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情感,往往抓住每一个动作、神态、语言来写。)

2.借此机会,大胆想象“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是什么样的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彭德怀在干什么?”

五、读中感悟,心灵滋润

1.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可以自读喜欢的语句、片断,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把自己所感悟的情感融进你的朗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深入体会第二段,深化理解,升华感情。)

2.展示朗读,尽情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爱吧!

六、再读结尾,怀念骡子

1.大黑骡子被杀掉了,从此以后,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2.“滚滚铁流”指什么?(红军队伍)作者为什么要把红军队伍说是“滚滚铁流”呢?

红军战士不怕饥饿,不怕死亡,意志如钢铁般坚强,对胜利充满了信心,所以说是“滚滚铁流”。

3.齐读引号里的句子。你从竹板声里听明白了什么?(充饥后的战士们得到了力量,继续坚定地迈步北上。)

再读,读出对大黑骡子的怀念。

七、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大黑骡子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但它却永远地留在彭德怀和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2.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把对战

士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则长征故事,记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吧,因为它永远值得人们去缅怀,.长征途中像这样故事还有很多,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或查资料搜集阅读。

板书设计: 14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大黑骡

彭德怀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3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2.还记得课文第1自然段那个让我们心酸的词语吗? (饥寒交迫)

3.是啊,许许多多的战士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活活地饿死在茫茫大草地。那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又是怎样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的呢?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今天幸福生活脱节的问题,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那特定的情境当中去,为学习下文作下了情感的铺垫。

二、 朗朗书声品深情

1.课文哪一自然段触及了你的心灵,甚至让你有一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 细节一: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1) 你为什么找了这个自然段?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为什么。

(2) 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摘下军帽致哀?

(3) 在彭德怀的心里,大黑骡子就是他亲密的战友,这究竟是一头什么样的大黑骡子呢?

▲ 细节二:彭德怀背过脸去。

(1) 这句话短短的七个字,简单却让人感动。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2) 要读好这一自然段,我建议和上面的一个自然段连起来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彭德怀当时的复杂心情。

▲细节三: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1) 面对着眼前流着油花,冒着热气的肉汤,彭德怀回忆起了什么?

(2) 从前面的“摘下军帽”“背过脸去”到这里的“发火道”,你们能读出一个大大的什么字?(板书一个大大的“爱”字。)

(3) 彭德怀爱着大黑骡子,但他心里有着一个更大的“爱”字,那就是他爱着自己的战士们。(板书:红笔书写一个更大的“爱”字覆盖在原先的“爱”字上)

【点评】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隐含着的内容,学生沉

浸在文本中,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爱的情感在交汇中生成,情感与智

慧共生。

三、 自由写话抒真情

1.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爱,怎能不让彭德怀痛苦万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

第19自然段。

2.读到这里,彭德怀摘下军帽这个姿势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也

激起了我们心中阵阵的波澜。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倾听他的心声。假如你是彭德怀,你会说些什么?假如大黑骡子有生命的话,它又会怎样呼唤主人?

3.学生练笔。

彭德怀: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

大黑骡子:主人呀,主人……

【点评】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倾听人物的心音,与人物命运相连,爱的情感得到激发,从学生心中喷涌的是真实的、深沉的爱的甘泉。

四、 走进长征悟精神

1.漫漫征途,虽然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但是——(学生齐读)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2.我们这篇课文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长征是一部史书,走进长征,你会被许许多多的人和故事所感动。

最后,让我们以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请齐读——

长征,将成为人类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民族,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3.作业:

○ 友情推荐:阅读《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等,观看《长征》《万水千山》等。

○ 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点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长征,感悟长征精神,实现对教材的超越,领悟长征精神的伟大,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4

1.由故事矛盾处读出灵魂

冲突是戏剧的“中心问题”(黑格尔语)。矛盾则是文章的精魂之所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颇有几处。比如:“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既然“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可见是不舍得杀它的,为什么却如此“平静”地发布杀它的命令?甚至跟警卫员们的“急忙”与“大声”形成鲜明的对照。当我将以上的疑惑向学生们抛出来的时候,学生一阵沉默后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彭德怀是领袖人物,越是在危急地关头越是要表现得从容镇定呀,否则部下不都乱套了。”“彭德怀的心情跟老饲养员和警卫员们是一样的,他也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是,他又不是饲养员和警卫员,他是他们的领导,他肩负的责任跟他们不一样,他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军队能不能安全地走出草地。他必须想方设法甚至不惜牺牲地确保军队渡过难关。”“彭德怀牺牲的是小我,顾全的是大我。”“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命令一出口,貌似冷酷无情。其实,‘深情’二字又将他感情的丰富暴露了出来。”这处矛盾成为学生走近彭德怀本人的桥梁,彭德怀个性外冷内热、原则大局为重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个矛盾在读者面前坦露无遗。

2.从情感转折处读出主旨

情感是文章之魂脉,情感的波动转折处往往是理解文本解读人物的关键。“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我领着学生感情练读,然后话锋一转,说:“联系前文彭德怀的所言所行,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啊?”学生似乎心有所动,有学生问:“牲口是彭德怀自己要杀的,为什么冲警卫员发火?”看似没矛盾,实则有矛盾,被眼明心细的学生挑了出来。我追问:“他是在冲警卫员发火吗?此时此刻,彭德怀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彭德怀此时此刻一定想到了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驭伤病员,又驭粮食,整天身上堆得像座山,现在却被杀了,是谁命令杀的?是他彭德怀,所以他是冲自己发火。他心里堵啊。”有学生说:“大黑骡子是功臣,他去杀了它,对革命是一大损失啊,所以他难受,他担心在后面的征途中,没有了大黑骡子,该怎么办呀!”也有学生说:“彭德怀会默默地请求大黑骡子原谅我: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也不逼不得已啊。如果不杀了你们吃肉,战士们就会饿死,战士们走不出草地,革命的损失就更大了呀!大黑骡子呀,我杀你,是为了战士们,为了革命,我这是让你为革命再立新功啊!大黑骡子,请你理解我吧!”学生说到后面甚至有点儿泣不成声了。就这样,在共同的辩惑中,彭德怀矛盾的心理、爱骡子更爱战士更忠于革命的思想都越发鲜明,彭德怀是伟人也更是凡人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鲜活起来。

3.于时间空白处读出情感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我在备课时发现这里的内涵同样十分深厚。十分钟,二十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彭德怀雷厉风行的作风,杀头牲口不至于会有耐心等待这么久。在课堂上,我将这两个时间抛了出来。学生开始没有能够领会我的意思,在我启发回忆家里杀鸡杀猪时人们是如何麻利行事的现实之后,学生大悟:彭德怀的部下在杀大黑骡子时它们竟然磨蹭了这么久,彭德怀为什么一等再等然后才发火呢?“彭德怀内心深处对大黑骡子是非常留恋的,能多看一会是一会。”“彭德怀多么希望在这二十分钟里会有奇迹出现,比如国军空投物资竟然投到了草地上。”“彭德怀等待是因为心里眷念着大黑骡子,最终发火是因为他更以战士为重以革命为重。”时间的空白处同样填满了感情元素。

4.于文本空白处读出形象

精彩的文章善于经营空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里是想象的空间,是思维的空间,是语言表达的空间。“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在领着学生感情朗读后,我问:“同学们,读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省略号省去了什么?为什么不写出来呢?”省去的可能是彭德怀的动作,可能是他的语言,可能是他的神态,那么,就让我们替他做,替他说……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畅所欲言:“彭德怀向大黑骡子行了个军礼。”“彭德怀会说,大黑骡子,你虽然死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会说,大黑骡子,因为你的牺牲,会有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你为革命立了大功。”“彭德怀的眼嗪着泪水。”……孩子的想象通过语言而得以丰满,孩子们的语言因为想象而富于神采。在孩子们的话语中,彭德怀多情如何不丈夫的侠骨柔肠益发彰显出来。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5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面对课题质疑: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怎样的感情呢……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其实也就解答了审题时学生的一些疑问。

紧接着,我让学生分别找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词句。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战士们的艰难处境,感悟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同学们分别找到了相关的词句,重点对“抚摸”、“念叨”、“塞进”、“凝望”、“缓缓摘下军帽”、“推开肉汤”……等词语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切实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无以言表,一个军礼表达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让我学生谈谈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心理感受。很多同学谈到了自己家饲养的心爱的小狗等小动物惨遭不幸的伤心之事,感情之深,溢于言表。很显然同学们已经能准确把握碰德怀对大黑骡子之爱了。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彭德怀更爱战士的深情。“看着战士们因饥饿而一个个倒下,彭德怀内心十分焦急,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只有杀坐骑给战士们充饥,以解燃眉之急。”……同学们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面对这严峻的情况,彭德怀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们。

课文体现了一个字,那就是“爱”: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爱。有一个矛盾,“杀”还是“不杀”大黑骡子?这个矛盾外在体现在彭总和战士们的意见相左,内在表现在彭总内心的矛盾斗争。让学生体会到彭总对大黑骡子的沉甸甸的爱更能帮助学生感受彭总对战士对革命事业的爱的厚重。教学的时候,抓住情感线索,体会矛盾斗争来感悟人物精神境界,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在品读课文的时候,我觉得还应当把握住一些细节,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接近人物。如“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这一个“悄悄的”,饱含了彭总对大黑骡子的爱。文中这一类的词句还有很多,需要去认真挖掘,变成资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6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与它亲如手足,(板书:爱)然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下令杀它,这是怎样曲折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彭德怀下令杀骡子的句子。

交流:三个命令

二、 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1. 这三道命令中,到底饱含着彭德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3~20自然段,思考:三次命令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圈画彭德怀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结合下令的背景,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

2. 交流第一次命令,感受情况之迫

(1) 出示命令:第一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草地断粮,情况紧迫)抓住“燃眉之急”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情况的紧迫。

(2) 过渡:每走不远,就有一个战士的尸体啊!(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看着这样的画面,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心情如何呢?

(3) 对啊,他必须让自己的战士活着走出草地,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啊!谁能读好这第一次命令?

(4) 小结: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从这道“命令”中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的果断和坚决。

[评析]红军过草地的这段经历离学生生活遥远,所以,抓住“燃眉之急”这一情感的爆发点,适时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体验过草地那种超出常人想象的艰辛,更真切地感知当时情况的迫在眉睫,战士们的生命危在旦夕,感受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3. 交流第二次命令,感受决心之坚

(1) 第二次命令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学生交流因为战士的一再请求)战士们是如何请求的呢?谁来读读他们的请求?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小结过渡:是啊,彭德怀是三军的团长,他肩负的担子非常沉重,这匹坐骑对他而言是多么重要啊!面对这样一群宁可自己昏倒,也不愿杀他坐骑的战士,彭德怀是如何表现的呢?

(3) 交流出示句子:“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彭德怀怎样的内心感受呢?

① 抓住“深情地望着”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眷恋和不忍。(你读懂了彭德怀的眼神,大黑螺子和他亲如兄弟,杀它,不就像是要切断自己的手足吗?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② 质疑:既然充满深情,既然满怀不舍,那他为什么还下令杀它,而且话说得如此平静呢?

③ 抓住“只有”体会这是唯一的办法,为了战士他必须这么做,这是理智的选择。

④ 抓住“多一些人”体会在大黑骡子和战士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战士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⑤ 抓住“或许”体会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选择。

⑥ 小结引读:同学们,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痛苦和不舍,流露出的是对战士的爱啊,所以他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却平静地说……

(4) 出示句子: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你从彭德怀的话语中读懂了什么?

① 抓住“能……也能……”体会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② 抓住“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体会彭德怀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

③ 彭德怀仅仅是在表白自己内心的无畏吗?联系“拍”体会对战士的鼓舞。

④ 抓住“最后一次大功”体会彭德怀豪迈悲壮的情怀。

⑤ 同学们,彭德怀的那种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和那无所畏惧的气概已经完全饱含在了他那坚定有力的话语中,体现在他对老饲养员肩头的一拍中。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深情的朗读中吧!

(5) 在戰士的再三请求下,彭德怀“不耐烦了”,出示第二次命令,你从不耐烦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他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这是彭德怀鲜明个性的真实写照,真切地反映了忍痛割爱背后的坚定决心,源于对战士的爱。

(6) 这不耐烦中饱含着这样复杂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战士的爱啊!齐读命令。

[评析]所谓“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是内心情感表达的外显形式。因此,在教学第二次命令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展示和彭德怀的对话,用心品读,在与课文人物、与文本用心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交流,说中悟,悟中读。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中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无私大爱,感受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格魅力。

4. 交流第三次命令,感受割爱之痛。

(1) 杀一头骡子只需一枪一弹,然而,要杀这匹大黑骡子怎么那么难啊!这第三次命令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在方副官长迟迟不肯开枪的时候。)

(2) 出示句子:二十分钟过去了……

① 这一迟就是多长时间啊!在这二十分钟里,出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与场景呢?

② 重点交流:彭德怀背过脸去。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彭德怀“背”过去的脸上,用心体会,你看到了什么呢?

③ 对彭德怀来说,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漫长、痛苦、难熬、令人窒息……)

(2) 师:在这死寂的二十分钟过后,爆出了他的第三道命令,齐读。

(3) 这时,他双手叉腰,显然真的动怒了,你从这“怒吼”声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呢?(痛苦,想赶快结束,很急,再不开枪,战士们将倒下得更多。)这怒吼中饱含的又是对战士的爱啊,再读命令。

(4) 彭德怀已经下达了死命令,方副官长怎么还能拖延呢?(教师配乐深情朗读)“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斜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地战士个个泪流满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想对它倾诉呀。

(5) 彭德怀要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以“大黑骡子啊……”开头,为彭德怀写一段真情告白。

(6) 教师小结:纵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也没说,这才是彭德怀, 一个有情有义,却刚毅果敢的将领,他把对大黑骡子的情感都藏在了这摘下军帽的动作中。

(7) 在彭德怀的心里,在三军将士的心里,此时的大黑骡子成了什么?

(8) 是啊,只有英雄才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军礼啊,齐读句子。

[评析]在教学第三次命令时,就抓住一个“背”字,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这背过去的脸上的神情,感受到彭德怀的割爱之痛,联系课文展开想象,写出彭德怀的心里话。此时学生能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思绪跟随文中人物融进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

5. 在这三次命令中,彭德怀的情绪有不耐烦的怒吼,甚至是发火,但我们关注细节,联系下令的情况,深入到彭德怀的内心,收获到的却是一份深沉的爱,为了战士、为了革命愿意献出一切的无私大爱。

[评析]此时,学生自然地经历了一个“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感受过程,虽然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但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回顾,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完全为他们所心领意会,人物形象也完全在学生的眼前高大丰满起来了。

三、 升华情感,凸显文章中心

1.引读“漫漫长征路……”

虽然身无……却能……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对,这样的队伍就是铁流。

是什么融进了这支红军队伍?让他们能这样的英勇无畏?

2.这真是,“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配乐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资料。

[评析]根据这篇文章提炼出小诗,学生学到此,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渲染,更好地领会到战士们能“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的精神动力的来源,升华主题,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四、课后作业,开展延伸阅读。

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尝试着抓住细节描写,好好品读。

(作者单位: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上一篇:开发保护下一篇:预精馏塔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