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共7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篇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一、抓命令,找主线。
因为本课的目标是学习3——21自然段,内容繁重,课堂容量较大,为了避轻就重,我抓住三次命令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让自己的教学成竹在胸。开始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20自然段,找到彭德怀下命令的句子,把它画下来。接着,我让他们大声读读这三次命令,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我让学生再次阅读3——20自然段,思考这三次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圈画出最感动的词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最后,顺着这三次命令交流体会,并指导朗读。
二、抓细节,谈体会。
课堂上,我在学生充分读、与文本用心对话的基础上,展开交流,说中悟,悟中读。抓住细节,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让学生体会彭德怀的内心。抓住“燃眉之急”这个词,带领学生观看《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体验那种艰辛、困苦,体会战士们的生命危在旦夕。抓住彭德怀“神情”“平静”“不耐烦”“背过脸去”“怒吼”等细微变化的神情,体会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舍小义,取大义的精神,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格魅力。
三、抓空白,进人心。
在教学枪杀骡子的这一感人片段时,我挖掘了“彭德怀向着写到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中“……”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根据“曾记得……、对不起了……、向你敬礼……”的提示,写一写彭德怀的心里话,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歉意和敬意。此时学生能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思绪跟随文中人物融进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完全为他们所心领意会。
四、抓板书,悟精神。
感悟了课文,我借助板书总结:在彭德怀的心中,有一座天平,一端是大黑骡子,一端是红军战士,彭德怀深爱着自己的大黑骡子,但他更爱自己的战士。学生从向一端倾斜的“天平”简笔画中,领会到红军战士在彭德怀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从而自然领会战士们能“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的精神动力来自哪了,对“滚滚铁流”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课堂上我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节奏太快,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仍没有给足,如果能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感受、去体验,我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交流彭德怀的心里话上同样也如此,我只给了三个同学机会,但其实很多同学都想说,他们内心能真切感受到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有强烈的倾吐欲望,这也应是课堂的高潮所在,可我同样放掉了这个机会,而急匆匆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篇2
备课时,先引导学生明白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分析,朗读);然后再一个转折,“那为何要杀大黑骡子呢?”让学生明白目的.是为了解决战士们缺粮的燃眉之急,从而很容易的引出这是更爱战士们的表现;最后,提升到一个高度,正是因为这样的从大局考虑,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教学时的一个大体考虑,接下来就是从文本入手,由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情感。
教学结束后,自我反思了一下,个人认为,教学的思路是清晰的,目标的达成也做到了。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那种艰苦,所以课前花费了很多精力,截取了电视剧《长征》中过草地的一段,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4、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阅读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毛泽东曾这样地评价过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可是在本文中彭德怀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另一面。
3、把课题改动一个字,使它成为一句话: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3、用关联词语,把这句话说具体。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学生回答,再请一名学生上来板书。
二、重点讲解: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1、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那些语句反映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预设: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句中的“抚摸”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悄悄”是不让别的人看见,是怕其他战士不理解。“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记而谈起”,“一直看着它吃完”,可以想见,彭德怀看着大黑骡子的时候,眼里是充满怜爱。)b.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大黑骡子的不舍)c.彭德怀背过脸去。
(一个“背”字,渗透着无限的不忍。并这一段话独立为一节,情感和意思就更为突出和强调。)d.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缓缓”中满是沉重,“摘下军帽”是把大黑骡子当作了自己的战友)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吃不下”,不是彭德怀不饿,他和战士一样饿,但是心里难受,让他吃不下。)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边分析边朗读,深入体会课文。
2、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三、课文过渡
1、通过关联词语的变换进行过渡 把“是因为”,换成转折关系的“但是”。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忍痛割爱把大黑骡子给杀了)。
2、这是故事发生的结果
3、为了这个结果的实现,彭德怀下达了几次命令?分别在课文的那几小节?(下达了三次命令:分别在5-10小节;11-16小节;17-20小节)
四、重点讲解:彭德怀第一次下达命令,却没有成功的过程
1、仔细阅读课文的5-10小节
2、思考:这一次大家为什么没有执行彭德怀的命令?(“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3、彭德怀是什么样的态度?
(彭德怀认为自己可以走出草地;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抓住“平静”,让学生思考:彭德怀的内心是否是平静的。.5、教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彭德怀的内心是平静的。教师提出自己的论据
6、回荡到前文,出示图片,教师突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缺衣少食。
7、强化前文中“盯着”,说明彭德怀内心坚定,早已作出决断,心如止水。
五、理解:彭德怀的三次命令
强调提示语:“不耐烦”“大声地”“怒吼道”,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
六、课文导读
出示提示:如果说彭德怀爱着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种个人的小爱的话,那么,他杀大黑骡子是一种无私的大爱。
七、课文最后一段
1、抓住“滚滚铁流”,什么样的队伍可以称为“滚滚铁流”?(像钢铁一样意志坚强的队伍)
2、为什么一支缺衣少食的队伍,能够成为“滚滚铁流”?(有了彭德怀作为司令员对战士们无私的爱)
3、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突出“滚滚铁流”、“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八、总结全文:
(出示照片)学到这里,你感受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九、作业:
1、同学们,长征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她永远值得人们去缅怀,让我们课外多读几个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吧:《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
2、在当大黑骡子斜倒下去的时候,彭德怀缓缓地摘下了军帽,他当时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却说不出来,文章中只好用省略号代替。同学们,假如你是彭德怀,你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坐骑倒在你的面前,而它的牺牲能够挽救更多的红军战士,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黑骡子说吗?请你用心地考虑,把想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
3、大家学习了这一组课文,对长征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请大家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北郊镇西坞小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篇4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篇5
一、读文看图,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找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看看他们的神态表情,你能看出些什么?然后来说一说。预设学生的回答:
我看到了彭德怀复杂的表情,他的眉头似皱非皱,可见,他的内心好像很痛苦,但是他昂着头,两眼平视前方,很坚定的样子;大黑骡子,眼里好像汪着一些泪,但没有哭,可以看出它有些依依不舍,但好像又有一份坚定的坦然,总之很通人性……
可以想见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朗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一对矛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师:不难看出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可是我们的彭总却坚决地下命令要杀这头可敬可爱的骡子。老饲养员、战士们会同意吗?
预设学生的回答:不同意,舍不得杀
第 1 页 师:于是双方围绕该不该杀大黑骡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相机板书: 杀 不杀
师:为什么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而饲养员和战士们不愿意杀大黑骡子?请大家默读课文(2---20),能不能自己解决。生默读课文中……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明确了阅读目标,学生一定会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探究。同时老师适当穿插一些知识训练点。)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在课文中找找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情况:
(一)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生: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的食物问题才把目光盯在大黑骡子身上的。
生: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因为断了粮,必须杀骡子来解燃眉之急。
师:很好,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好。能通过“燃眉之急”来说明了杀
第 2 页 骡子的原因。
(这里相机穿插“燃眉之急”造句的指导)师:“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生:火烧眉毛了,没有时间想出更好的办法了。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文中指的是?
生:部队没有吃的东西了,战士们因断粮危在旦夕。师:平时你经历过或看到过类似火烧眉毛的事吗? 生:……
师:你能把“火烧眉毛”放进去说一说吗? 生造句: ……
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了。如果再没有办法,大家就危在旦夕。
师:所以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让学生接读)
生:“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师:有位同学在预习本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只杀其它五头。看看课文,彭总是怎么认为的?
生:“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吧”。他认为杀了它可以为革命立最大的功劳,能给战士增加营养,能使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
第 3 页 师: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师:你还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思吗?
生:他想和普通的兵一样。和士兵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生:彭德怀爱他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
师:可以看出他与其他士兵一样。把感情放进去,读。生读……
(二)老饲养员和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师:我们理解了彭总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那么战士们为什么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呢?把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生找读……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这大黑骡子一路上驮战士,驮粮食,器材……为革命立
第 4 页 了功,这两点可以看出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见课文第二节)
生:我认为“这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他比一般人都好,他在战士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一只畜生,而是一位战士,大家都舍不得他。
师:再读读老饲养员的话,想想。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它能帮助彭德怀,帮助战士们。
师:彭德怀一路上要骑着他指挥战士们走出草地。如果没有大黑骡子,他想走出去就更加—— 生:艰难。师:疲惫不堪。
师: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师引读)——
生:“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师引读:“副官长,——
生: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在腰间怒吼道。
师:这个彭总也真是的,这么凶,又是“不耐烦”又是“怒吼”,这跟他的身份多么不相称呀!
(可相机启发: “不耐烦” “怒吼”他为什么会这么凶?
第 5 页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彭德怀心里急,战士们正饿着呢!…… 生:彭德怀爱他的战士,胜过爱他心爱的坐骑。
(通过找句子分析矛盾双方杀与不杀的理由。使学生深刻理解彭德怀为红军战士处境艰难而心急如焚,不惜牺牲自己心爱的骡子,彭德怀爱她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歌颂了彭德怀与普通战士同呼吸共患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以彭德怀的三次命令为切口,继续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命令,通过“抓细节描写”这个途径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指导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或大黑骡子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抓细节描写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聚焦“三次命令”。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是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事,你能把这个“和”字换一个字来概括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吗?你能把这个“和”字换一个字使文章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是啊,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却下了三次下令杀掉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出示:彭德怀的三次命令
追问“一次命令”,感受“割爱”之迫 (此环节第一课时已完成,此处通过导语复习一遍)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茫茫草地,一望无垠,红军战士,饥寒交迫,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根本无需向导,循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能准确找到行军路线。彭德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决定杀掉全部牲口,包括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因此他发出了第一次命令。读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并复习第一次命令,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杀牲口”实属迫不得已。】
B、透视“再次命令”,感悟“大爱”之诚
1、出示第二道命令,(1)那么谁现在来发出第二次命令?老师上节课教过你们抓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就能读好人物的语言。怎样才能发布好这道命令?谁来试试?评价,他注意到了哪两个词?
(2)彭德怀为什么 “不耐烦”对警卫员那么大声说话呢?请大家默读6~11自然段,找到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并选择你喜欢的角色练读他的话语,注意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来品味。
彭德怀为什么不耐烦?预设:因为大家的劝阻。哪些人劝了?大家都来劝劝。谁来?
生找到老饲养员和警卫员的话。a、老饲养员着急了。b、警卫员也急了。c、“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都流泪了。从“流着眼泪”你体会到:老饲养员内心非常难过。(生读)老饲养员为什么难过?仅仅因为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才舍不得吗?还有别的原因吗?是呀,从表面上看他是舍不得大黑骡子,实际上他更是为彭德怀担心哪。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这句话。(生读)
现在,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请几个同学来扮演老饲养员和警卫员,来劝说劝说彭德怀。也请一个同学读彭德怀的话。旁白请大家来读。下面开始。
【 设计意图:初探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是因为老饲养员和警卫员的劝阻。方法是在运用中掌握的,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的,由独立品味提示语练读,到撇开提示语分角色读,循序渐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一步步深入,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
2.由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辐射2~4自然段
(1)面对老饲养员等人的再三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从“不耐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内心非常难过)。
(2)为什么难过?彭德怀要杀的是怎样的一头大黑骡子??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生交流。屏幕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像小山似的。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一直看着它吃完。”)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映入了你的眼帘,在你的心头荡起了涟漪?生:……又……又……,堆得像小山似的。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这是一头怎样的大黑骡子?生:感受到它的辛苦,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把你的感觉放到句子中读出来。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大黑骡子驮着小山似的.粮食和器材一步步艰难行走的身影。
(3)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怎么样呢?(师出示这段话)你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了吗?有时彭德怀抚摸着……一直看着它吃完。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生:彭德怀心疼大黑骡子。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生:从“抚摸”、“念叨”(“抚摸”现红课件出示)师:抬起你的头,读好“抚摸”这个词,谁再来读?老师就这样亲切地抚摸着你,你有什么感受?还有谁这样抚摸过你?抚摸你的人都是爱你的人啊,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词。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有着多深的情啊,他一边抚摸还一边念叨着,看,他又念叨了,读—(请一生读)他念叨着我们体会到的是什么?预设:彭德怀非常心疼他的大黑骡子。我们分明看到了彭德怀一边抚摸一边念叨着,全班读。你还找到了哪个词?“塞”。师:彭德怀是在什么情况下塞?生:粮食不多。师:在彭德怀眼里他还仅仅只是一头骡子吗?预设:亲人;亲友;战友;战士。
师:把这份爱用你们的读表达出来。同学们,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深沉而含蓄的爱,真是“字词有深意,言行总关情”啊!这些言行就是细节,我们要学会品味细节。这些细节还隐藏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7-16小节,按顺序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 设计意图:探究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 此处教给学生“抓细节”是品味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从这个途径深入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就是从这些细节当中流淌出来,学生自读自悟,以读见悟。】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这份舍不得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深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彭德怀,请你平静地来说这句话。生读。师:你的心里真的平静吗?你有什么感受?生:不忍心。可是此时时间就是生命,他要让更多的战士们走出草地,他下的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啊,虽然迫不得已,但是又是那么坚定!你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彭德怀更爱战士。(板书:更)并进一步揭示“衬托”这种写作方法。(板书:衬托)
再看看这句话,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同学们,如果大黑骡子杀掉了,就意味着彭德怀没有了?他将要和所有幸存的战士们一样?(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草地)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是那样坚定,让我们读出这种坚定!生读。
一边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一边是为革命出生入死的红军战士,让他在这二者之间作出选择,是多么无奈、多么痛苦啊,可是大家还在请求,难怪彭德怀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出示:第二次命令。生1读,生2读。
过渡:深情的眼神写满的是不舍,平静的外表隐藏的是痛苦,他爱大黑骡子啊!你还找到了哪些细节?
第十三自然段。出示:彭德怀背过脸去。是啊,他怎么忍心看着他那亲如手足的大黑骡子就这样死去,就这样离开他呢?
【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需要抓住重点,重锤敲打关键词句。这一环节,我从“不耐烦”切入,分两个层次透视、辐射2~18自然段中表示细节的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并适时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C、渲染“末次命令”,深悟“爱”之悲壮
1、过渡:彭德怀背过脸去,在等待那一声刺耳的枪声。但是,
(师引读)枪声没有响——(生接读)
(师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师引读)二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2.多么漫长的二十分钟啊,方副官长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彭德怀又何尝忍心杀他的大黑骡子呢?这可是他亲如兄弟的大黑骡子啊,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想到了什么呢?
多么漫长的二十分钟啊,一幕幕往事用上了心头:他想到了曾经和大黑骡子____________,他想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看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去,看到了多少英勇的战士就这样挣扎在死亡边缘,他实在迫不得已啊!
他深知哪怕是一点点食物,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那都是生的希望啊,想到这些,他还能再等得下去吗?生读第三次命令。这可是在怒吼啊!再读(生答,反复读第3次命令)
【 设计意图:直接引读课文,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这二十分钟的“漫长”、“痛苦”和“饱受煎熬”,愤怒地发出第三次命令水到渠成。省去琐碎的分析,也避免教法雷同。】
3.这可是一道死命令呀!副官长不得不开枪了。于是,在茫茫草地上出现了这样悲壮的一幕:音乐声起《过雪山草地》“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的战士们个个泪流满面,彭得怀向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他的军帽。
屏幕出示: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要对大黑骡子倾诉啊!远远地,我们仿佛听到彭德怀在心里对大黑骡子说……我们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对彭德怀说…… 请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写(生写,然后指名深情地诉说)
4.这千言万语,这万般的敬意与歉疚,都凝成了这样一个动作。(指名再读19自然段)
这天夜里,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却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了,为什么发火?生1:不忍心吃大黑骡子的肉。生2:他想让更多的人吃上这肉汤。
发火这个简单的动作里包含了多少感情呀,想想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军团长?情深意重、爱兵如子啊!
【设计意图:深情的话语并辅之以悲壮、沉重的乐曲渲染,将学生积淀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一句“他会对大黑骡子说……;大黑骡子会对彭德怀说……”为学生提供抒写心声的机会,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三、铸造长征丰碑,彻悟“大爱”之神圣
1、师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但它虽死犹生,它融进了?生读
2、出示:(齐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在这段话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滚滚铁流在这儿指的是?为什么称铁流?(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长征途中战士们历尽艰难险阻,彭德怀这种无私博大的爱和同甘共苦的精神让战士们有了更加坚定的革命信念,所以战士们虽然“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彭德怀这样的首长时刻激励、鼓舞着战士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才用顽强的毅力书写了长征这部英雄的史诗,用不屈的精神铸造了长征这座永久的丰碑!同学们,让我们挺起脊梁,那催人奋进的声音永远记在我们心中:生读,身无御寒衣。。。。。。
四、课外拓展。
阅读链接: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还有《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一书,记录了许多这些不会说话的战友的感人故事,相信你读了以后,对长征会更多一些了解,也会受到更多的感动。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篇7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检查预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默写情况
2:课前板题。大声齐读课题。齐读彭德怀的名字。
3:回忆课文梗概(预习卡第一题)
4: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记)
二、初读感知,梳理问题。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我们一起看看彭司令和他的战士们遇到怎样的情形?
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我们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
师生交流,读一读,齐读(体会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处境)
过渡:没有吃的了,彭司令想的什么法子发渡过难关呢?请自由大声朗读2-14(板书:决定杀大黑骡子)自然段,完成预习卡第2题
三:精度感悟
师生交流(1)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一直看着他吃完。
师问:从哪些词语你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呢?爱它的原因是什么? 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讲解后齐读
师生交流(2)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可以看出彭总是多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啊,但是为解燃眉之急,让更多的战士们走出草地,他又不得不做出怎样的决定?
师引读“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
师:可是战士们愿意杀大黑骡子吗?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彭总余老饲养员的对话。
当老饲养员和战士们再三请求时,彭总怎不住发火了,彭总有些不耐烦了,指名读11段
师问:从不耐烦是不是就可以推断出彭总的性格非常急躁呢?
生交流后回答,后读一读
师生交流(3)
当要执行命令时彭总默默地背过脸去,为什么?师生交流后,读一读。
师小结:从以上几处我们体会到了彭德怀深爱着她的大黑骡子(板书),但是为了战士们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毅然决然的下落死命令,我们可以看出彭总更爱战士(板书)
过渡:他在等待,等待枪响的那一刻,但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枪声依然没有响,自由朗读15-19(板书:命令杀骡子)
师生交流:①战士们为什么不开枪?② 彭总为什么会怒吼?③他真的会对副馆长开枪吗?
小组之间互读,小组示范读(16-17)
过渡:当枪响的那一刻,彭总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可以看出彭总已经把大黑骡子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行军礼课件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齐读,读出悲壮气氛。
这天晚上,又是怎样的情景。
生读20段,(板书:杀大黑骡子后)(指名读),完成预习卡第4题 师生交流体会“推开”与“发火”(内心依然为死去的发黑骡子悲伤)四:拓展升华
过渡:漫漫长征依然继续,齐读21自然段,思考预习卡第5题
彭德怀是如此喜爱他的——,但是他更爱__,当战士们因——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他——杀掉大黑骡子,他的心里是——的,在那种情况下,他的决定无疑是——的。但是从情感上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的过程是——而—— 五:作业布置
1、喜欢讲故事的同学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个长征小故事;
2、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写篇读后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决定杀
命令杀} 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五年级语文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5-1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教学反思11-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11-07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08-26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12-27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6-01
一年级语文下册《风》教学反思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