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民情日记

2024-10-17

下基层民情日记(精选12篇)

下基层民情日记 篇1

2012年2月24日(星期四)

我分别走访了鲤中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基层政法单位,召开了由部分干部、站所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及部分群众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对我区综治工作有什么要求和期盼;深入了解广大群众对我区公众安全感的知晓率、重视率和满意率;深入了解当前基层社区组织工作运转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了解部分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就业状况、子女入学状况和老人健康状况;深入了解基层干警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上级政法机关的要求和期盼;掌握近年来综治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及当前基层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情况。

晚上回到家中,我梳理了今天的调研走访情况。我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目前广大社区仍有少数群众因病返贫、因家庭重大事故返贫,亟待救助和帮扶,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除了加大自身的各类挂钩帮扶之外,还将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协调帮扶力度,尽可能多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帮扶基层困难群众和参与基层基础建设中来。将继续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动员广大干警积极捐赠相关物品,充实到相关基层单位和群众手中。

群众无小事,件件暖民心。我今天走访了常泰街道,落户的重点工程多,征地拆迁任务重,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特别多。我决定在以社区为重点,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针对征地拆迁等突出问题,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基层的真情实况,掌握一线的准确数据,化解矛盾,解决难题。要求群众诉求合理的,主动向办事处、社区通报,督促加以解决;对诉求不合理的,依法解释到位;对涉及市区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

我觉得下基层已经变成我工作经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触街道、社区实际,投身综治工作,接近社区居民,思考和了解了一些关于街道的过往、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问题,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为将来做好机关工作积累了经验,对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勤政廉政精神,都有莫大收益。

我实地查看我区通政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与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交流。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该校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该校体育设施、器材不达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受到影响;二是图书资料不足。为此,联系区文体旅游局为该校协调解决,并与新华书店沟通,提供了图书,充实到校图书室,使该校图书配备达到标准。

通过下基层我深刻体会到:一是平时必须加强学习,吃透相关政策,熟悉全面工作,只有这样,我们到基层去才能对一些问题给予解答,才能对工作进行指导,否则“指导有力”就会是一句空话,我们也得不到基层同志的尊重和欢迎。二是要切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通过到通政小学调研,突出感到该校立足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有些十分值得推广和宣传。因此,必须经常下基层,充实头脑,汲取鲜活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三是相比于教学工作,学校体育活动仍是薄弱环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我们走访了我区海滨街道困难户家中,这些五保户们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情绪也经常不稳定,当天我们来到他们住地时,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

我们没有以敷衍的方式对待,因为我们早期已了解了他们的实际情况,所以会更理解他也发自内心的更希望能帮助他。我们耐心地稳定他的情绪,引导他们走出自卑困境,帮他们加油鼓气。

我们以平等的、真诚的方式与社区困难户沟通,获得的是他们的情感支持和信任,这是我们工作组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保证。我们相信,只有用真心去打动老百姓,才能发现存在的真正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

下基层民情日记 篇2

一、“民情沟通日”制度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一系列群体性事件表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 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要使这种利益冲突不致演变为对抗性社会冲突, 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性梗阻、疏通群众诉求渠道, 将利益冲突纳入合法、有效的协商调整平台。但目前干群沟通渠道不畅、关系不融洽却是最大障碍, 如何找到一个能让干部和群众平等沟通的载体, 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衢州市的“民情沟通日”活动, 就是开启干群沟通渠道的尝试。

在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之前, 浙江衢州常山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目前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村干部与群众交流渠道不畅, 干群关系有所退化。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干部深入农户家的次数也少了, 与群众沟通的时间更少, 对群众的想法和需求不甚了解;村务公开不到位, 群众对村务情况了解不多或不清楚, 产生了许多偏激的看法, 村里的工作也因此得不到群众的很好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村级组织自身建设不力, 村民自治意识有所淡化。村级组织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主体意识薄弱, 遇事直接往上推, 村干部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 也没有很好发动群众参与。与此同时, 有的群众对村干部解决问题不放心或不信任, 一遇到矛盾不是找村干部, 而是跑到乡镇、甚至越级进行上访。三是农民接受教育机会减少, 了解政策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参与村级食物的积极性不高参。四是村干部服务群众水平不高, 部分村级组织战斗力有所弱化。一些村干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 与群众缺乏沟通, 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一些村干部自身素质较低, 平时不注意学习, 执行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一些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号召力不强, 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针对这些问题, 常山县委从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入手, 于2005年11月开始, 在全县15个村试点, 开展了以“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题的“民情沟通日”活动, 搭建了一个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的平台。

“民情沟通日”活动的主体是村干部和村民, 参加对象有县、乡 (镇) 领导, 农村工作指导员, 以及县级机关部门领导。“民情沟通日”活动是在农村干部平时深入农户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的基础上, 通过每月10日左右在相对固定的场所接待村民, 开展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面对面沟通, 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共商农村发展稳定大计。“民情沟通日”活动主要有四项内容:开展远程教育,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学习技术;通报上个“民情沟通日”活动民情处理情况;公布上月村务及财务收支情况;村干部与群众平等对话、互动沟通, 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和问题。经过3个月的试点, 2006年3月, 这项活动作为制度在全县342个村全面推开。至2008年12月前, 全县共有37.14万多人次群众参加了“民情沟通日”活动, 群众对“民情沟通日”活动满意率达98.1%。

2006年6月6日, 鉴于常山县的成功经验, 衢州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建立“民情沟通日”制度的通知》, 就全市农村建立“民情沟通日”制度有关事项作出部署。经过1年时间, 至2007年6月底, 全市106个乡镇 (街道) 2597个行政村, 全部开展了“民情沟通日”活动, 妥善化解矛盾纠纷2520件次, 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最近的调查表明, 群众对活动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5.6%。

二、“民情沟通日”制度夯实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

发展基层民主, 关键是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形式, 而前提是必须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准备:一是信息公开, 二是充分协商。“民情沟通日”制度在信息公开与充分协商这两方面落实到位, 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 “民情沟通日”制度实现了信息公开, 落实了村民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 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 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 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那么, 就不光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 还会掩盖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

信息公开是推进基层民主的必要条件。2008年5月1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 是信息公开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但从“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中可以看出, 目前一些地方普遍存在信息公开不足、利益分享不到位的情况。在县乡地方, 重大资源开发项目、社会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等, 群众依然缺少知情权、参与权, 更缺乏分享发展利益的机制保障, 宏观经济指标与百姓微观感受背反。“民情沟通日”制度开启了村务公开的新形式, “民情沟通日”活动有一项重要内容, 就是公布上月村务及财务收支情况, 实现了农村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等, “民情沟通日”活动畅通了信息管道, 促进社会稳定, 成为矛盾调处的“减震器”。

(二) “民情沟通日”制度体现了充分协商精精神, 拓宽了沟通交流渠道

当前, 农民在国家和地方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缺少一个反映自身利益的平台。各级政府在进行有关涉农方面的政策制度设计时, 很难听到真正来自农民的声音。“民情沟通日”制度建立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和协调机制, 通过农民群众与基层组织对话, 反映农民群众生产经营中的要求和意见, 这些意见通过基层组织报送到上级党委政府, 为党委政府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民情沟通日”制度, 村民与基层组织和党委政府之间就建立起了公开、透明、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党委政府政策制度制定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而且也有助于纠正党委政府政策制度执行的偏差以及检验政策制度的绩效。通过“民情沟通日”制度, 农民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家有政策的, 农民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要求有关方面落实政策;需要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 可以向有关方面反映并要求予以解决。

同时, 在民情沟通日活动中, 每个群众都可以参加, 什么问题都可以提。村干部通过认真接待村民, 倾听群众心声, 为村民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与群众一起商讨村务问题, 加深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同时“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推行, 促使村两委干部经常一起研究工作, 合力解决问题, 这样在工作中村干部之间交流了思想, 增进了团结, 使部分原来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和对立的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缓解, 民情沟通日充当起“粘合剂”作用。“民情沟通日”制度为领导干部提供了搜集民意的最直接、最有效通道。从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到驻村干部, 都能从“民情沟通日”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最直接吁求。

三、“民情沟通日”制度构建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平台

考察近几年各地发生的一些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可以发现, 绝大多数群体事件的发生, 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而这些事件多发生于县域环境, 乃至乡镇一级, 这表明基层政权的微观治理正面临着突出的执政挑战。因此, 化解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和矛盾, 首先应从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开始。

“民情沟通日”制度促进了基层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为基层民主建设构建了新的平台。

(一) “民情沟通日”制度构建了基层民主选举的新平台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是所有民主政治中的政党获得和增强合法性的最基本的条件。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传统的政社不分、行政命令式的政治社会管理方式, 开创了民主治村、依法治村的农村政治治理的新道路它开辟了农村政治发展的新空间, 为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发展、法制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民情沟通日”在衢州的村级组织换届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干群沟通渠道畅通了, 基层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了本区域内村民群众的想法、建议和意见, 使往年在村级组织换届期间才会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前释放。同时,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 村民对村干部的办事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选什么样的人, 不选什么样的人, 群众更加心知肚明。换届选举过程中, 在“民情沟通日”活动上征集、确定今后三年村两委工作目标, 竞选人围绕工作目标进行竞职演讲, “先定目标后选人”让农民群众选人更具针对性, 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二) “民情沟通日”制度构建了基层民主决策的新平台

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基层组织的决策也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但在一些基层组织的决策过程中, 目前仍然存在着有悖于民主集中制的现象。例如, 在村级重大问题决策方面搞个人“说了算”, 民主成了形式, 决策程序走过场;不重视调查研究, 只凭片面依据甚至主观意愿, 不收集足够的信息, 不经过充分的酝酿, 在议不够、议不透的情况下, 就轻率地做出重大决策;决策出现偏差、失误, 造成集体利益的重大损失, 引起干群关系紧张等等, 这些现象已成为基层民主建设中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民情沟通日”形成了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共同决定、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由村民共同参与、村两委运行始终处于村民监督之下的新型村务管理模式。这就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咨询权、质疑权, 满足了农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要, 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 把基层重大事务的决策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推动了村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 “民情沟通日”制度构建了基层民主管理的新平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扩大基层民主,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建设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乡村的经济建设、文化事业建设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让村民参加, 并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 这就是民主管理。“民情沟通日”制度扩大了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 实现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良性互动, 有效地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促使农村干部充分听取、切实尊重群众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顺应民心, 推动了村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为群众参与村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了村民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四) “民情沟通日”制度构建了基层民主监督的新平台

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村民对违法乱纪严重失职的乡镇领导干部或村委会成员, 有权检举或者提出罢免意见。罢免权是监督权的最高表现形式。政务公开是乡级领导班子和村委会成员接受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只有把直接涉及群众利益, 群众普遍关心的乡里或村里的大事向代表和群众公开, 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 保证乡级领导干部和村委会成员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他们始终为全乡、全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工作。“民情沟通日”活动按照“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原则, 对群众在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办理结果和意见落实情况, 通过公开反馈和个别反馈两种途径进行“双反馈”。公开反馈主要是通过民情沟通网站、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公开通报, 接受群众监督, 提高处理民情的公信力。个别反馈主要是通过告知说明书、农民信箱、回访主体等形式向提意见村民本人反馈, 接受村民监督, 村民不满意的可以当场提出意见或向所在乡镇“民情沟通日”办公室反映。

“民情沟通日”制度从最基层的村一级开始, 比较符合中国的国体和国情, 从实践来看有利于解决社会基层矛盾, 宏观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基于此制度的实践价值, 2008年5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在全省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宇宁.衢州:特色竞争与科学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军.浙江常山“民情沟通日”助推新农村建设[N].中国人事报, 2008-12-10

[3]浙江衢州:“民情沟通日”铺设通向民心之路[EB/OL].http://www.glmj.gov.cn/news/tszy/2007/02/0505.htm

走基层 察民情 转作风 受教育 篇3

“我们是来听取大家意见的”

在平陆县联社晴岚信用社座谈会上,张保安提议:“桌凳不要摆成会堂式,让人感到拘谨,改成圆桌式”。这样一改,为会场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欢乐气氛,让与会者平等交流,让“主人”畅所欲言,让“公仆”用心倾听。

在座谈会上,圣人涧镇党委书记张俊满怀深情地说:“希望信用社的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提升群众满意度,做到开门办社,阳光服务,持续跟进”。平陆县联社不良资产管理中心员工孙平安建议说:“要彻底杜绝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现象,我以为选好信用社主任是关键,选好管好信贷员是前提,制定和落实好规章制度是根本,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是保证,依靠县纪检部门牵头清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是好方法”。晴岚面粉厂董事长李青武建议“信用社服务再贴心,办理贷款手续再简化,贷款授信额度再增加”。晴岚信用社柜员薛姝静建议说:“农村信用社要像城里网点机构一样,公共设施规范化,办公条件现代化,提升社会形象”。

与会者不受拘束,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提出了30多条建议,为领导决策,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正如张军开场白说的那样:“我们是来听取大家意见的”。

“有困难就去找信用社扶持”

他们在乡下走访途中,路过一大片果园,果农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张保安叮咛车辆路边停下,他兴冲冲地走进果园,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风光,一边和果农亲切交谈,他关切地问果农:果园面积有多大,苹果品种有哪些,今年产量有多高,销售收入怎么样,管理中有什么困难,寻求信用社扶持过了吗?果农作了一一回答。临别时,他诚恳地对果农说:“有困难就去找信用社扶持,信用社是农民群众自己的银行”。他的一席话指点着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让大家充满信心,增添干劲,寄托着对“三农”经济的殷切关怀,让果农感到温暖。

在三门镇烟叶收购点,张保安细心地听取烟农们对生产和销售情况介绍,察看了烟叶收购和烤房的生产流程。看到烤房里黄灿灿的烟叶,他高兴地说:“农民们付出的辛苦即将变成幸福的收入,令人高兴呀”!他还嘱咐当地信用社工作人员说:“烟农如有资金需求,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

“郝老是我们转变工作作风的好榜样”

张保安、张军一行人来到毛家山村,参观了当年知青们生活、战斗、奉献过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知青们的闪光足迹,留下了知青们辛勤劳动的汗水,留下了知青们双手奉献出的丰收果实,此情此景,把他们带进了久远的年代。

1969年2月14日,郝广杰老师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带着天津市湾兜中学上山下乡长征队,历经51天,徒步千里来到平陆县一个只有32户人家的小山村——晴岚公社毛家山村插队落户。郝老师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与干部们绘制了《毛家山十年发展规划》,经过十年奋斗,实现了“插队毛家山,天地换新颜”的理想和心愿。197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叫毛家山变大寨》为题报道了知青扎根农村,改变山村面貌的先进事迹,从此,毛家山知青集体成为全国知识青年的标杆和楷模。2010年4月,古稀之年的郝老无法割舍对这片故土的眷恋之情,重返毛家山落户,带领村民二次创业,为毛家山建成小康村贡献余热。

张保安、张军一行人还参观了毛家山知青奋斗亭、英烈亭、知青大院、展览馆等,聆听郝老慷慨激昂、震撼人心的介绍,张保安语重心长地对随行人员说,郝老忠于党和人民,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毛家山,如今,他仍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扎根毛家山,建设毛家山一辈子,他的高尚品德和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好榜样。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郭莉莉的精神

在前往走基层受教育的目标途中,车子颠簸在坎坷坑凹的山路上,行程近两个小时才到达教育实践点一一坡底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这里传颂着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郭莉莉,女,29岁,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他毅然放弃舒适安逸的大城市就业环境,回到“平陆不平沟三千,坡底就占一千三”故乡一一坡底教书育人。她与父亲共同执教坡底学校,培育祖国花朵。2004年,她的父亲因积劳成疾,倒在了三尺讲台上,再也没有醒过来,像是永远地睡着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8年,天大的不幸又一次降临到郭莉莉的身上,她的丈夫在车祸中丧生,在连续失去两位至亲的人生大难中,她怀着一颗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边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两个家庭,一边凭着坚强的毅力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冬去春来、时过境迁,坡底有不少年轻教师相继调到其他学校,而郭莉莉却选择了坚守,在她的心目中和脑海里始终储藏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这里还有一个娃上学,我就决不离开”。她忠于教育事业的鞠躬尽瘁行为,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今年,郭莉莉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在坡底学校的教室里,张保安、张军一行人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的学生坐凳上,全神贯注地观看郭莉莉的先进事迹电视片,大家的心灵被郭莉莉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震撼了、洗礼了,有的女同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当郭莉莉从张保安、张军手中接过捐款时,会场上响起了鼓舞人心的掌声。

“把员工生活搞好,把‘三农’工作做好”

在坡底信用社,张保安关切地询问该社主任:“有员工食堂吗?有洗澡的地方吗?”该社主任腼腆地回答说:“都有”。在信用社营业厅,张保安在察看了营业场所的内外部环境后,他语重心长的对柜员说:“坡底信用社路远偏僻,条件艰苦,你们多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向你们致敬,谢谢你们”。他还嘱咐信用社主任说:“一定要把员工们的生活搞好,生活好了就能安下心了,安心了工作才会有劲头、有激情。当地老百姓生活比较艰苦,你们要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发挥咱信用社的优势,为建成小康坡底多作贡献”。

返程途中,客车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公路上缓慢行驶。在车上,张保安对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的同志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学习,坚定不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二要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把准“百姓银行”的市场定位,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密切社农关系,树立山西信合的良好形象;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山西运城市农村信用社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文/杨轶群 本刊记者 葛以云)

走基层民情日记 篇4

5月23日民情日记

在市委宣传部网络办徐勇书记的协调安排下,敲定了今天村两委班子学习行程:与里岔镇良乡一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参观蔬菜基地和农田灌溉情况,开拓工作思路。

九点半,我和丹纪书记两辆车,载着班子一行前往良乡。大家的盼望和喜悦都分明写在了脸上——多少年来,全体班子从没集体外出学习过!良乡一村的负责人、里岔黑猪肉繁育基地赵波董事长,良乡一村“第一书记”徐勇准时迎候在村委办公室门口,热情的握手,朴实的寒暄,让大家第一次谋面就感到无比亲切。

庄户人都是实在人,乡里乡亲格外亲。两边成员相互熟悉后,气氛便出乎意料的热烈起来。尤其在听取赵总关于回村创业经历和村庄发展情况的介绍时,大家将理性的思考推向了高潮。赵总介绍,该村目前已全面解决了村庄和农田的水、路、电问题:自投资金在农田打了24口大井,另外申请了千万政府扶持资金修建了明渠和田边渠,去年春天又新打了37眼小井、一口梅花井和一块蓄水平塘,确保了灌溉口50米一个,又投资铺设了从3公里外胶河引入的输水管道,打造了平塘、沟渠、水井、河水四重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如今,百姓浇地只需在地头打一下卡,接上管子就能轻松灌溉,既节省了人力,又大大减少了灌溉投入,增加了土地收益。按照赵总设想,该村力争在3-5年时间,家庭户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最终达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居有其所、病有所治”四个目标。赵总一席感情真挚、详细透彻的话语,我们班子每一个人的感受都可谓用“震撼”形容,都发自内心的佩服。村委成员孙志平连声感叹:我们村走还没学会,人家都已会飞了!

在接下来的实地观摩中,惊叹接连不断:来到地头,大家看到一个妇女在灌溉土豆,没有任何机械,没有繁重劳动,只是在地头轻轻一插卡,汩汩泉水便流进地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家真不相信这是真的!来到一处刚修好的储水渠前,熟悉这里的孙委员惊叹道,这里原是一片林地和坡地啊,怎么会变成了灌溉用的沟渠呢?再看远处,原来起伏不平的岭地,如今已变成平整良田,所见一切,都引起大家深深思考!

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 篇5

4月7日 星期四 天气:多云

同劳动

今天早上出门走访的时候,在通村公路上,还是有很多热情的农民主动来跟我们打招呼。可能近半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使大家都熟悉起来,这样的亲切感很好。

今天路边很多农户家都是门窗紧闭,铁将军把门。在净潭乡丰乐村三组走访了几户人家,大多都是老人和妇女,接受问卷调查的农户跟我们工作组说,村里很多人在外打工,加上现在地里有些活,在家留守的妇女、老人都还在地里忙。全村220多户,800多人,其中劳力250多个,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很多,还有不少在市里、乡镇上打工,在家种地养殖的以妇女、老人为主。

沿着净丰公路直走我们来到了丰乐村四组,打算来到村会计周稳才家请教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表。村会计周稳才带我们来到村办公室,向我们介绍了丰乐村的情况提供了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档案和资料。有了这些党建的档案和资料,我们便很快填完了基层党建的调查表。

当我们向会计了解基层党建情况准备准备去另一家农户走访的时候,正好听见女主人喊着在丰乐村当会计的丈夫去田间做营养钵,我们便决定去田间帮把手,我们便同他们夫妻两走了接近半小时的田间小路,终于来到了周稳才家的田间。女主人简单的教了下制作营养钵的方法,工作组长肖金舫同志和队员严国斌两人就开始动了起来,他们两负责用制钵器制作营养钵,而我就用铁锹和周稳才一家平整出一块地用来堆放制作好的营养钵。

虽然有些蹩手蹩脚,但好在人多力量大,进度还不慢。不时地,有路过的村民过来观望,老乡们很好奇、很淳朴,提醒道“你们还在干农活啊,最好戴双手套啊!”。“您好,我们没事的,不要紧”,我们没有手套,有也不能戴啊!不能让农民朋友看笑话。我们热情地打招呼,递支烟,拉几句家常。不经意间,我们感到自己与村民的心理距离近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还不算强度很大的劳动,我们已是汗透衣背,但人很是畅快,估计明天胳膊可能会疼了。我们三人虽是出身农村,也干过一些农活,但那都是很久远以前的事了。

商务局走基层民情日记 篇6

刚到白庙村,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不宽的水泥路,我来到了村部,村支书许乃军等村干部都在村部,简单的见面后,我提出要到村里面看看,村支书欣然同意,我们一起沿着水泥路走着,边走边谈,村支书告诉我,白庙村人口3000多人,以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5000-6000元,远远达到小康水平,主要从事木材加工,在城区买房子的达到40多户,与周边村居相比,白庙村算是“富裕”的。

当我问他下步发展思路时,村支书乐呵呵的说到,以后梅泗铁路通了以后,土地性质得以转变,那么将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也是一个趋势,开发农家乐等,渠系改造工程现在基本扫尾,能排能灌,到时候将大大的增加农业的产量,同时村支书表示,虽然白庙村的人均收入不低,但离富裕程度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的瓶颈是规模小,木材加工业都是家庭作坊式,村里也想扩大规模,苦于无路招商引资。

下基层民情日记 篇7

万村挖万塘”活动的征程,“这次‘挖塘’活动是上半年的“三万”活动的继续……。”县委书记陈武斌在动员报告中如是说。

今年上半年我们小组向外宣传和的《李山村民有三盼》落实效果怎么样哟?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沿着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爬上

海拔 650 米 的村头?我们进行了实地回访。

稍事休息后,胡支书带领我们来到村部后山叫黄泥恼地方,只见纤陌纵横的一块块坡地上播种了 150 亩苍术、香附子等 4 种药

材,沿着基地间新修的 3 公里 长的机耕路土路绕行,点缀其间的 3 口水塘,映衬着xx支书一脸喜色,他娓娓道来它的成长过

程:上半年,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向村民承诺的通组路 6 公里 简单维修,自来水,危房户房屋改造等 3 件实事圆满完成,“三万”工作队的到来,村民是拍手欢迎,得到了村民的拥护,我看了队员们调研报告:建议在荒坡地上种植药材增加致富门路,刚好武汉九络通药业有限公司在xx寻找药材种植基地,从 7 月份起,我们进行了长达 3 个月的商谈,该公司从我村的海拔高

度、土样分析、环境分析、前景分析中认为:xx村适宜向药材专业村合作方向发展,于是,在他们的技术、资金帮助下,成立了

xx县金伟业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安排动员本村 2000 个劳动日劳力和 1 台挖掘机对荒山进行了改造,购买 12.6 万元的苍术

种子播种,终于在 4 组建成了第一块药材种植试验基地,对于方圆 4平方公里的边界村,贫困村来说:试验成功后,每年可增

加 50 名以上劳力就业,租金每年在 10 万元以上,同时会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其它相关服务产业大发展。相信,这次“挖万塘

”活动,我们村大小 47 口池塘,急需整治的 8 口当家塘,3 个月的活动结束时,本村的水利面貌会得到大的改观,这样一步

一步地向前走,村里 580 名村民致富脱贫指日可待!

听着,听着,我们一行结束了整个药材基地的穿行,在感叹xx村民向贫困不屈宣战的同时,心里既幸福又感到责任沉甸!。

帮我开一口塘吧,我自己投劳2000元

12月16日,为落实县委“三万”领导小组布置的每组必须清淤1口当家塘,我们小组心急火燎地要xx支书拿出具体行动方案,胡

支书说:“别急,我们误不了你们的事,从78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村的水利设施和塘堰基本上放任了,没有清理过,蓄水和抗洪能力非常脆弱,幸好我们山头地区每年种一季水稻—“望天收”,又赶上这几年发展茶叶,除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比

较紧张外,村民没明显感觉到水的缺乏……”.我们要求到现场看一下,不是有47口塘吗,村主任许厚明带领我、吴小双和洪伟

在村部附近转了一上午,大概有10来口,塘不大,蓄水体积个别达到1000立方左右,大多数只500立方,到晌午时分,转到4组张

中南女儿家,她家有10多人在挑塘泥,我旋即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作为资料,组长张中南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行5人在她女儿家吃

中饭,走进厅堂,满满地一桌子菜,满满的一桌子人陪我们工作组,酒至半酣,菜过五味,张组长谈了这次“挖万塘”活动的群

众看法:“每户都愿意将自家的水塘清淤一下,水沟,塘岸垒结实,但每口塘没千儿万把元钱完成不了任务,听说每口塘补助

2500元,有没有这回事?,如果有我愿意自己贴补2000元在我家后山新开一口小塘,我那山顶太缺水了……”。我们一时语塞,翻开上级文件,上级说清理好的水塘,由农民自发清理,蓄水体积达到10000立方以上的补助2500元,张中南连说:“搞不成。

搞不成,党的政策好,恐怕村干部又要贪污政策了”,我们反复解释:水利欠帐太多,得慢慢来,先治理好当家塘,然后再逐步

解决水利的长远发展规划,至下午4时,在我们的反复嘱托中,xx支书保证圆满完成5口当家塘。

公路局经费相当紧张,又带了2个村,队员们相互推托:么样向局长开口要点补助经费扶持联系村。

12月17日,地点:局办公室队xx说:蒋主任,我联系xx村,你、xx主任、xx联系xx村,么样向xx书记开口帮村里要点扶持资金,县里规定:每个工作组最低带10000元以上,县委书记xx说:“少喝点酒,少抽几包烟,帮助一下农民兄弟,我们见智见仁,最

后一致推举:由xx去跟xx书记汇报,因为xx年长,又多次代理xx参加会议,知道上面的政策精神,又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在单位

是多年的中层干部,推辞再三:xx说:我硬着头皮上,其余5名队员松了一口气,要钱难啦,300多人的一个单位,众口难调……,我默默地祝愿:xx主任,能够受我们之托:不然,当工作组,进得出去,回不了单位,让上级领导看不起,群众灰心泄气,岂

不误了“三万”工作大局。

局领导都上了:向xx冲扶持了10000元

12月20日,吴小双通知我,今天到xx,正股长以上的领导都上了金铺。

早上8点30分,我匆忙爬上开住金铺的小车,带上背包,相机,来到xx村,只见一个叫“月亮湾”的水塘边停着1台挖机,准备清

淤,我们一行15人的干部队伍摩拳擦掌,都想到泥巴塘里挑几担塘泥,来个形象照,王支书,张主任十分客气,让我们劳动了

1个多钟头,叫我们示范一下,鼓励一下就可以,xx书记站在挖掘机旁,从会计手里拿出10000元交给王支书,说支援村里的一点

意思,我慌忙抽出相机拍了一张照片,由于站的角度不好,差一点将这一珍贵的资料遗漏掉,回头我问xx带了钱,也不跟我说一

声,么样做工作的呀,xx笑而不答,我也懒得去探究。

黄书记说:“xx村10000元,你们带给村里就行了,路上事儿多,马上要年终兑现,我们要去筹措经费”。

12月21日,同村队员xx说:xx书记交待工会副主任xx代理局领导将10000元带给xx村,并且将挖塘计划落实到位。

到了xx镇,我们邀请驻村干部xx一同前住,借镇干部之威,帮助我们落实“挖万塘”方案。一到村部,胡支书汇报说已经挖了

3口当家塘,并且带我们实地劳动和验收,x主任对x支书“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资料整理很是不满,也不顾及x支书的感受,纠住了x支书的耳朵,叫我们又好气又好笑,在农村的工作方方面面在村支书那儿一线穿,难为胡支书了,可他们年龄相仿,又

经常配合工作,开开玩笑也无妨,从中我的体会是:镇里干部的扎实作风让我们佩服又震惊,同时又相信挖5个塘的任务,xx村

一定能够完成。

下午4时我们将带来的10000万,千叮咛,万嘱咐x支书和x主任,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领导和群众满意地将“三万”活动开

展下去,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

5张照片让我们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

2月18日,村主任xx和支书xx打电话我:“蒋主任,5口当家塘已经清理完毕,不过我们山头的塘不叫塘,叫“碗”,意即受地域

限制水塘小了点,照片我今天传给你,听说县里要组织验收”。我打开电脑一看:是规划的那几口塘,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我电话问:“村民有哪些要求”:他们答道:“我们不能瞒了公路局的情,公路局从上半年起帮我们修路、安自来水、危房改造,清理水塘,答应帮扶的资金完全到位,你们公路局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感谢啦,希望这样的活动年年都要搞,正因为有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 篇8

今天参加了米甸镇党委政府的党政工作会议,主要讨论4项议程:1、20xx年米甸镇党员发展工作的状况;2、20xx年米甸镇实施项目的通报及安排状况;3、米甸镇城乡居民低保规范化管理形势状况;4、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安排。

作为米甸镇新农队队长,同时也是米甸镇挂职副镇长,这一年对我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学习工作方法,乡镇工作的复杂程度,远比其他上级部门及事业单位要繁琐,每次参加会议,总能学到不同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今天的会议,在项目实施通报及安排环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项目工作是乡镇发展的根本,按照李茂松镇长的话讲,“不抓项目,那么青山依旧,河山未改”,并且,“抓了就要实施好”。话听起来简单,但是意义深远。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国家的重头戏,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历年来不断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和项目,但收效总是不尽如人意。我想关键在于农村自身的发展模式的影响,没有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资源的独特性。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将努力协助李梅副书记努力完成2个城镇建设的项目,我自己也将努力的做好米甸社区文化广场的道路硬化项目。

10月x日

今天,陪同祥云县副县长李斌,米甸镇党委、政府领导,参观了祥云县煤管站金旦分站。作为新落成的分站,金旦分站坐落在米甸镇香么所村,该村是本镇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米甸镇经济发展的和煤炭安全的重要场所。

防疫情下基层察民情实践活动心得 篇9

党旗飘扬,展现党员担当,以“红色力量”筑起防疫长城。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事难事显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自疫情发生以来,左贡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积极为群众扫码登记信息、提供贴心服务、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踊跃捐赠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筑起“防疫长城”,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天使守护,展现天使风采,以“白色力量”捍卫人民健康。疫情来势汹汹,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也是阻断疫情传播风险的“重要防线”。此次本土疫情发生以来,有一群白衣天使不约而同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毅然逆行而上,奔赴“战场”,在焦沙烂石的天气下每天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定时采集核酸检测样本,收集体温记录,详细登记健康状况……这一个又一个的“最美逆行者”时刻不忘救死扶伤的初心,牢记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使命,用生命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中,默默书写战“疫”有我的责任担当。

社区书记民情日记 篇10

“朝阳巷刘义芳家情况困难,住房不够的问题急需解决”;大平油脂公司排放有污染,周围居民反响较大,重点几家是……双休日要分别上门了解情况”;“花园路开通是本月重点工作,涉及居民27户,其中特困户1户,家庭困难户5户,分别是……”

在含山县环峰镇华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绍平的30多本工作日志上,一行行记下的全是社区居民大大小小的事情。

“群众反映的事情他都记在上面,解决一件就打个勾。唐书记这个习惯已经有很多年了,有时候一年一本笔记本还不够用。”社区干部储其萍说。

华阳社区下辖6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11800人。XX年,唐绍平调到这个地处城乡接合部的社区任党总支书记,随身带着的就是这样一个笔记本。14年过去了,从“脏乱差”社区到“安徽省文明社区”,从群众眼中的难管社区到“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集体”,华阳社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明建设独树一帜,这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凝聚在唐绍平厚厚一摞的“民情日记”中。

“也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吧。”唐绍平随手翻起一本工作日志说:“群众反映的事情都是他生活中遇到的难事,记在本子上,更要记在心里。每天随时拿出来看看,一件一件去解决。我觉得,只有群众相信你,信任你,社区工作才能干好。”

社区居民范后水早年丧偶,XX年因突发脑溢血致残,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唐绍平主动上门走访,把他家的情况详详细细记在笔记本上,不仅自掏腰包XX多元帮助他,还与他结成帮扶对子,鼓励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如今,日记本里范后水家庭情况这段文字的后面依然没有画上勾,用唐绍平的话来说就是帮扶特困群体不是简单地解决一两件事,要一直帮下去。

对社区居民来说,“民情日记”中每一件事情后面的小小红勾都凝聚着一位社区书记对群众的关爱之心。朝阳巷刘义芳家有7口人生活在一起,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小儿子谈了对象,婚事却因住房紧张而一直耽搁着,刘义芳想搭建一个小平房,但是又违反建设规定,于是刘义芳找到了唐绍平。一方面是实际困难,一方面是政策规定,在这本“民情日记”中,刘义芳的事情被着重画了一道粗线。找县里、找控违办、找城建部门,经过唐绍平的无数次跑腿和解释,所有的部门都同意特事特办,由社区出资帮助刘义芳在自家平顶屋上搭建了45平方米的活动板房。

民情日记制度 篇11

一、记“民情日记”的范围为乡机关干部

二、“民情日记”统一印制、规范使用。

三、每个干部每周必须用2天时间深入村社、农户与农民交朋友,驻村干部每半年必须对全村所有的农户至少走访一次。了解群众呼声、愿望、疾苦,并分门别类记下来,主要记录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二是群众对党和政府及干部的意见;三是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对收集到的问题,能当面解难释凝的,及时办理,一时无法解决的,提交乡党委、政府联席会,研究解决,乡上仍无法办妥的,按程序逐级上报,并及时作好解释工作。

下乡民情日记 篇12

10月11日星期五 天晴

今天是抽调我们工作组下乡的第一天。因为从今天起自己要到民和县***乡的***村,开展为期两年的蹲点下乡。为此,昨夜辗转反侧,到大半夜才强行入睡。

早晨起床,探头望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有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扪心自问。前两天还为自己有幸抽调下乡,欣喜不已。因为自从离开乡镇调入市县机关整整十年来,每次抽调干部下乡驻村,自己从未选中。不是因为个人工作能力不行,也不是自己不熟悉农村工作,而是自己承担的工作职责相对重要,也算是单位的骨干,所以自己总是在领导们的眼中“落选”。那时候,自己真的太羡慕那些能抽调下乡的同事们了!说句心里话,许多同志不喜欢下乡驻村或害怕下乡,而我偏偏喜欢,其原因不是害怕单位布置安排的工作,而是自己从小出身农村,对农村有着太深太深的感情。参加工作后,自己分配到化隆县最为偏远的卡力岗山区的阿什努乡,工作了整整三年。三年来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和生活,使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在机关单位难以学到的东西,也和当地的村社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所有这些,也是我直到今天深爱农村、喜欢农村群众的缘由了。自从调到机关工作后,除节假日回老家农村住上三两天,或跟随单位领导下乡到农村匆匆忙忙转转外,静下心来深入农村学习、工作、生活的机会很少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怀念对农村童年时的生活、少年时的上学、青年时的工作。这次,机会终于来了,单位选派我和四名领导及同事参加省、市统一组织开展的机关干部入乡驻村活动,常委会秦主任前两日还亲自嘱托我们要在村内认真锻炼,扎实工作。昨夜,想起主任交待的话语,我在欣喜之余暗自担心不能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次选派干部入乡驻村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绝不同于以往。如果自己在这次活动中不能做出点应有的成绩,特别是不办成一两件群众看得见的实事,恐怕难以向组织、单位领导和当地群众交待。这也许就是今天早晨莫名忧心的原因吧!

十点多钟到单位告别领导后,单位统一派车送我们去民和下乡驻村、驻社区的三名干部。两名同事基本上没在乡村工作过,所以我们在路上商议今天大家统一行动,先到我下乡的地方报道,然后我陪她们去报到。我们的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进入了***乡政府。下车进入乡政办公楼,乡党委马书记和乡人大吴主席热情地迎了出来。进入马书记办公室刚倒上茶水,***村的马书记也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提前听说市里要选派干部进驻***村,但不知道详情,所以我向他们简单的说明了来意。党委马书记也向我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听说我要从今天起带行李住到***村,他们说村上没有村级活动室,非要我住乡政府,而且要安排宿舍。经我几番解释,他们只好同意我的请求,决定让我住在村委会马主任家。热心的马书记还交代乡驻村干部谢永强和村支部马书记安排好我的食宿,尽量照顾好我。

下午四点多,我和乡驻村干部谢永强开始进村。我们的车经过大约六七公里的行驶,拐上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较陡,车行至半山腰时因水箱温度过高,我们还下车休息了一会儿。我们乘车继续行进十几分钟后,终于进入了***村,但是看见的农户不多,听谢干事介绍后才知道那只是“冰山”一角。原来***村有四个社,社与社很分散,也算是四个自然村落。村内条件差,所以很多农户自发搬迁至县城附近,现在长期居住在村里的不到200户。

到了村委会马主任家门口,家里没人。谢干事打电话一联系,原来他们上山挖洋芋去了。不一会,马主任夫妇俩拉着半拖拉机洋芋回来了。马主任大概四十来岁,看上去很干练。在他们的帮忙下,我们三下五除二将我的行李及一袋米、一桶菜籽油搬进了他家。看房屋和家具,马主任家条件相对较好,但不富裕。我们倒上茶后,开始闲聊。边聊我边想,这个村比起我刚参加工作的阿什努乡的大部分农村,条件还不错,我也有信心住下来、干下去。

10月14日星期一 天晴

今天,乡政府梅乡长要求我们到乡上开会。内容是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乡长办公室,梅乡长正在等我们。我们驻村帮扶组人员到齐后,会议开始了。会议只有两个主要议题。第一个议题是研究确定驻村帮扶组组长、副组长。梅乡长说我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所以让我当组长,仲副乡长当副组长。我说还是让仲副乡长当组长,但是他们执意让我当,我也没有推辞。第二个议题是按照《青海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组建驻村帮扶组临时党组织。除民和县工会干部小罗是预备党员外,我们其他五名干部都是正式党员。因为党员较多,我们决定组建临时党支部,由乡党委下批复。梅乡长还是让我任支部书记,仲副乡长任副书记,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来,梅乡长代表乡党委、政府向我们提出了驻村工作的相关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纪律、如何开展工作,等等。

会议结束后,我和仲副乡长按照会议研究的内容,立即起草了向***村下派驻村帮扶组的通知和组建***村临时党支部的请示,提交给了乡政府办公室。

10月15日星期二 天晴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乡及李二堡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民和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民和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民和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乡出发,又从李二堡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10月16日星期三 天晴

入乡驻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们按照乡上的安排,去***村下边的陶家村观摩学习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技术。因为那里有个种植老板承包了千亩撂荒土地,准备在明年开春时种植马铃薯。正好这些天他在组织劳力开展秋季覆膜。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乡政府梅乡长和县新闻中心的小钟记者。

走出乡政府大门往县城方向走了一公里多,车辆拐弯跨过米拉沟走上了一段崎岖的山路。路面不宽,斜跨在陡峭的山坡上,坑坑洼洼十分难行,从车窗望右望去,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随行的钟记者吓得的眼睛都不敢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洋芋老板的“大本营”。其实那是个窑洞,因为那是在土崖上挖出一个深坑,然后在上面搭些木棒,上面盖些草和土,就成了简易的房屋洞。我们下车时,窑洞门前支着一口大锅,听洋芋老板说锅里是在煮洋芋。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我们稍稍休息后,跟随洋芋刘老板徒步向山上行走。山路曲曲弯弯,比较难走。不过政府梅乡长似乎走惯了山路,走得很轻松。对于这点山路,我也很轻松,一直快步走在大家的前面。约莫走了40来分钟,我们终于走到了山顶。向下望去,刘老板所承包的大部分耕地已翻耕并进行了秋季覆膜,白茫茫的一片连一片,好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池塘。从山梁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时,一大帮农民群众正在田里用机械覆膜。我们来到田边,和农民们一阵寒暄后,一个个都拿起铁锨,和田里的老农们一齐跟随覆膜机开展覆膜。以前没见过覆膜机,开展覆膜一直是用起垄机起垄,用手工覆膜。现在的覆膜机十分灵活,除在地头需要对地膜压土外,起垄、撒肥都是自动化。梅乡长和我们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一齐从老农门手中接过铁锨,一前一后地跟在覆膜机后边往铺好的地膜上压土。压土的技术不难,每隔一米左右压上一道土,害怕刮风后地膜被卷走。在和老乡们说说笑笑的干了20来分钟后,没有劳作习惯的我们似乎有点累了,一个个气喘吁吁。随行的记者不断地抓拍我们劳作的照片,但是大家都似乎有点难为情,也许是认为有点做作吧。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点劳动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从小在家帮助家人下田劳动,这么一点劳动真是小菜一碟。

道别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后,我们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较为轻松。可是对我们随行的小钟记者来讲,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够受了。到山下刘老板的大本营时,门前大锅里的洋芋已香气扑鼻。揭开锅盖,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绽的开了花。大家乐呵呵地大吃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么爱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却一连吃了三个。吃过洋芋,我们开始坐车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来干群关系疏远甚至恶化,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很大的关系。这次选派干部开展的入乡驻村活动如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将对改善干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10月17日星期四 天晴

今天上午10点,我和驻村帮扶组的同事们一齐赶到乡政府,参加乡里组织召开的全膜栽培动员会议。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及全乡干部和我们驻***村帮扶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政府梅乡长和几位与我同龄的副乡长端坐在主席台中央。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是驻村干部,所以仲副乡长虽然让我坐主席台,但我坚持坐在了主席台下边。多年未参加过乡镇会议的缘故吧,还真有点新奇。

会议由梅乡长主持,简短精炼的开场白后,由王副乡长安排部署了全乡全膜栽培工作,主要是动员全乡群众抓紧开展秋季覆膜,并积极做好残膜的回收工作;辛副乡长安排部署了农村低保、交通安全等工作;仲副乡长总结了秋季拾棉工作,对完成任务好的还通过发放面粉形式进行了奖励。最后,梅乡长用简短精炼的话语强调了以上工作。整个会议不到一个小时,很是紧凑。记得十年前在乡镇工作时,那些个书记、乡镇长们滔滔不语,台上的讲了个没完没了,台下的却在打瞌睡。我想与中央的八项规定相对照,今天的会议应该是个真正的短会。

会议结束后,政府梅乡长说她陪我们驻村帮扶组去***村,我们当然是欣然同意。到政府食堂吃过中午饭,我们回到了***村。早已等候在村里的驻村干部老谢已召集好了村里在家的党员和村社长。见到我们,他们很是热情,一一与我们握手问好。他们衣着较旧但穿戴整齐,看上去还是很精神的。***村没有村“两委”活动室,所以我们的会议只能在村委马主任家召开。会议还是由梅乡长主持。介绍过我们后,梅乡长简短的说明了开展这次入乡驻村帮扶活动的来意。接下来,梅乡长让我说说。因为第一次和村里的党员们见面,所以我在回村的路上,思考了点要说的东西。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了自我,特别是说明了我是农村出身、早些年在农村工作等等情况。然后我按照市里召开动员会时的部署和要求,简要地说明了我们驻村帮扶组下村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他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老党员还不时地点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等我们几位驻村干部说完,梅乡长让村社干部和党员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及工作上的建议。这些党员们还是挺有素质的,他们发言有次有序,完全不像以前我在乡镇工作时,到有的村开会,大家七嘴八舌,吆五喝六,乱糟糟的。他们的发言也很集中,主要是建议我们硬化他们的通村道路,加强村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梅乡长也一一解答,说明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组共同研究后逐步解决。

下午五点多时,梅乡长及部分驻村帮扶组干部回乡政府了,我住在村委马主任家,继续感受感受农村的生活吧!

10月18日星期五 天晴

吃过早餐,村委马主任夫妇拉着专门挑拣的五六袋小洋芋到山下的村庄去收购了。听他们说,今年的洋芋收购价一般是8毛钱左右,大洋芋在窖里贮藏到明年开春价格更高,小洋芋因为个小,价格较大洋芋低两三毛,所以家家都专门挑拣出来,提前卖给收购商。

昨夜我就想,自己作为驻村帮扶组组长,有责任组织开展好这次入乡驻村帮扶活动。进村这些天来,我们基本上是走访调研。今天应该召开一次驻村帮扶组及其临时党支部会议,好好研究制定一下我们的近期工作计划,否则工作无头绪。

十点多时,我们驻村帮扶组的其他几名同志都到了。征求了其他同志的意见后,大家都表示同意我的想法。于是,我们立即召开会议。首先我提出了自己昨夜思虑再三的近期工作计划。一是组建驻村帮扶组办公室。因为***村没有村“两委”活动室,办公室只能设在村主任家西头的小房间里。鉴于我们办公无活动经费,我提议每人收取100元现金,共计600元,作为暂时的办公经费及购买蔬菜的零用钱。大家都同意我的提议,当即掏钱交给了向上的仲副乡长保管。二是开展走访调研,近期首先走访四位社长及村里的老党员。三是动员群众积极开展秋季覆膜,争取完成任务。四是加强宣传教育。主要是召集村干部及在家党员开会学习,并通过走访农户,向群众宣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及党的惠民政策。五是积极向上反映***村村道至今未硬化的问题。六是根据群众反映,走访了解村学校教育滞后的现状,对能够协调解决的事,积极协调解决。七是动员群众积极上缴新农合参合金及养老保险金。

对于我的提议,大家都同意,有些方面大家还通过讨论进行了完善。接下来,我对帮扶组有关成员进行了分工。民和县委宣传部的小孟起草编写反映近期工作的简报,民和县总工会的小罗根据会议研究的结果,起草近期工作计划要点。仲副乡长负责采购办公用品及我们的有些生活用品。我负责起草村情简介材料。因为前两天我问过新任的驻村干部老谢,村内目前还没有一份像样的村情资料,有些数据也是零零散散的,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我们开完会时,村委马主任夫妇也回来了。快到中午了,马主任夫人问我们中午吃什么?为了不麻烦人家,我提议吃炒洋芋丝。大家都赞成,而且几个同志还要帮着马主任夫人洗洋芋。

吃过中午饭,我们在马主任的陪同下到村学校走访调研。因为这两天群众老反映,村学校去年有三名老师,但今年学区只派了一名,而且这个老师每天都是十点多才到校,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我们走到学校时虽然是中午一点多,但学生都在排队领取义务教育营养餐,即每人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学校占地面积较大,大概有三亩地,两排瓦房不算太久,原先的操场如今种上了饲草。见到冶老师时,他虽然年岁较大但显得有些拘谨。我们客客气气地和他在校园里聊起了学校的情况。他说学校里只有他一名教师,通过多次反映,学区给他聘用了一名初中文化的代课老师。以前学区统一送营养餐,但从这学期开始他要去学区自己领取,所以他每天按时到不了学校。代课老师的家是李二堡镇的,离学校有五公里多,每天都徒步行走,因此早上也不能按时到校。说到这里,冶老师很不好意思,也显得很无奈。我们明白了,原来群众反映的是事实,但其中也有许多新情况。接下来,我们到学生教室及老师宿舍进行了走访。老师的宿舍里很零乱,靠在墙根的小床没有床头,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和几包方便面。冶老师说为了照看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班学生,他们两个老师每天中午都吃方便面。我想和我一样坐在机关里干部们,是很难想象这样寒酸的情景的。按照群众的反映,来这之前本想给老师说说。可是看到此情此景,我的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学生的教室里还算可以,只是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十来个学生。听群众反映,由于村学校的原因,许多农户送孩子到县城上学,家人陪读,因此加上幼儿班学生这里只有23名。

走出校门时,我的心沉甸甸的。都说要均衡教育资源,但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真正面目。想到这里,我和仲副乡长商议下星期将学校的情况立即向乡党委、政府作专题汇报。

10月21日星期一 天晴

今天是星期一,八点从家里出来,匆匆坐车到乡里已过九点。上星期五乡上的马书记和梅乡长因为有事,我们去汇报工作时他们都不在,所以我们决定今天早上去汇报。是星期一的缘故,乡政府办公楼内办事的群众很多。见到马书记和梅乡长后,我简要的汇报了近期开展的工作,并把上周编发的简报呈给了他们。临走时马书记说他待会去我们村上转转,我赶紧说你早上尽量还是不要来,因为我们住宿的村委马主任夫妇在民和县城,早上我刚从他们手里拿的他家钥匙,你乡上的“一把手”来了,我们恐怕给你倒不上一口开水!马书记笑着说如果不方便那改天去。

离开乡政府,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村上。打开村主任家大门,他家的四只小花猫这两天可能饿坏了,见到我们“咪呜、咪呜”的叫个不停。我让小孟和小罗生炉子,仲副乡长帮忙,我去洗洋芋准备中午饭,大家自力更生,体验生活。我的炒洋芋丝准备的还算快,但是他们几个生炉子可不那么如意,一会儿燃着了柴火,一会儿又灭了,折腾的我们都哈哈大笑。正在这时,马主任夫妇骑摩托车到了。马主任夫人走进厨房一看我们,吃惊地说:“胡大啊!你们自己做饭吗?”,我说我们也体验体验在农村做饭的感觉。她边说边重新生炉子,在她的手里炉子很“听话”,三下两下炉火就熏熏燃烧。不一会儿,麻利的主任夫人已端上了中午饭--一大盘我准备的洋芋丝,另加一盘牛肉炒青菜,主食是米饭。也许是我们自己参与做饭的原因,大家都吃得很香,好多人还吃了两碗米饭,盘里的菜也一扫而光,真正的“光盘行动”。

吃过中午饭,我们开始走访农户。马主任在家有事,村支部马书记陪我们走访。我们按照计划,首先到了二社社长冶有志家中。他家庄廓较大,但住房陈旧,看上去家庭经济条件不大好。社长是个大个子,精神矍铄。因为我们前两天开会时见过面,所以这次见面显然是熟人了。他说二社原先有40来户,现在许多农户自发搬迁外出,常住的只有20户。问起他家的情况,他在叹气!他说自己没儿子,只有四个女儿。三个大女儿先后都出嫁了,最小的招了上门女婿,但前些日子女婿离家出走,可能是因为他家经济条件不好,人家不愿做上门女婿。两个月前,女儿又生了一胎,是个男孩。说到这里社长脸上放佛掠过一丝喜悦。但他又叹气说,现在这个女儿是计划生育对象,马上要采取绝育措施,但女婿跑了,让我咋办?我们都听了十分同情。仲副乡长是主管计划生育的,所以他给社长说要不你先让女儿到乡上放置宫内节育器,等以后女婿来了再做绝育手术。社长显得十分激动,连声说感谢。谈到对村上工作的意见建议,和上次在村干部会上说的一样。但是说到村学校教育时,他给我们反映了一个新情况,就是听说现在学校在册的老师还是三名,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实实在在上班的只有一名正式教师,一名代课老师。我和仲副乡长商议,改天到中心学校详细了解一下,因为现在误了学生,就等于误了他们的一生,这是大事。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村委委员、老党员冶青贤家。他家较社长家情况相对较好,和他攀谈中得知他的儿子学阿文已拿到阿訇资格证,在外开学一年多,收入也不错。家里种了三十几亩地,其中种植玉米22亩,前两天秸秆和玉米棒子一齐按青饲草卖出,每亩收入了1500元。我和他粗略算了一下,他家今年在种植业方面可收入40000元以上,除去成本,纯收入在30000元左右。我心里想种庄稼有这样的收入很不错,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只能养家糊口。说到这里他说种庄稼有这样的收入还是感谢政府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要不然这里的耕地大部分已撂荒了。

随后我们又到了老党员冶建福家。进门前听包村干部老谢讲,冶建福是上届村支部书记,这届落选了,可能有些怨言。但是我们和他谈的还是合得来,没有怨言也没有牢骚。聊完一些家常,他还建议我们充分利用村内的玉米秸秆在村内发展牛羊育肥产业,我们认为这是个好建议。***村现在大面积种植玉米,玉米秸秆很多,不是当柴烧就是喂牲口,可他们家家仅有的几头大牲畜吃不了多少,因此发展牛羊育肥产业很有潜力。走出他家时,已五点多,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走访。回村委马主任家的路上我想,走访调研还是很有效果,如果不深入农户,我们不可能全面了解群众疾苦,也听不到群众的真正心声。

10月22日星期二 天晴

早晨接到乡上打来电话说要把村支部“维护稳定,反对分裂,深刻揭批**集团反动本质”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这两天召开完。和村支部马书记及仲副乡长商议后,我们决定今天下午两点半召集在家党员把会开了,不是党员的两个社长和驻村帮扶组全体成员也列席会议,对村支部班子及成员进行评议。同时在会上安排一下村内近期工作,并向村内党员宣讲一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方面的知识。民和县委宣传部孟永宏同志是个工作很有激情、也有能力的好搭档,所以我推荐他主讲。商定后,我们按照近期计划,继续开展了走村串户的走访调研活动。

走出村委马主任家的巷道时,路边站着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穿着整洁的青年人。和他打过招呼,我问他家在哪,去转转。他指着路上边的一个大门说他好几年不在家居住,家不象家。循着他的手指望去,那扇铁皮大门已斑驳生锈,门前长满了荒草。跟随他进门后,院里满是齐腰的荒草。我们在屋檐下找个小凳坐下来开始拉家常。他叫马哈比,前些年他在山东烟台开餐馆,从前年开始把餐馆承包他人经营,每年给他15万元租金。他自己一家到海西州诺木洪农场承包经营枸杞,今年的纯收入为16万元。家里的8亩承包地因无人耕种只能撂荒。说起今后的打算,他饶有兴致地说一直想在村里半个养殖场,把村里的玉米秸秆充分利用起来,但他积累的资金不多,希望是政府能在资金、项目方面给予扶持。我们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因为***村秸秆资源丰富,自来水已通,离县城较近,附近李二堡镇每星期一、五还有集,牛羊销售也不成问题。但我在心里想,这个事找谁帮忙呢?突然我想起了一个熟人,他是市人大代表、海东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站洪站长。于是我立即给他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及帮助的请求。他也十分乐意,让我给他提交一份申办养殖场的报告,他给农牧局李局长汇报后再定。马哈比听到后十分高兴,他说立即找人写报告。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农户马化峰、马贵福、冶有福等农户。这时已到中午,我们回到马主任家吃中午饭。

下午两点半到了,但是开会的党员及社长们只到了两人。我在心里想,村里很少召集会议,其他人不会不来吧?为了能把村支部、村委的会议经常性地组织起来,我在上次开会及走访党员、社长时曾多次用委婉的话语进行动员,尽量做到以情感人。这时两个村干部也在大门前转圈,显然有点着急。不过到三点多时,好几个党员陆陆续续来了。我在心里暗想,我们的工作还是有效。

上一篇:《爱小家爱大家》教案设计下一篇:企业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