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2024-09-11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共9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篇1

《蜡烛》课文原文

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他们必须先爬过一块不很大的方场。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那第五个已经死了,躺在方场上。

关于这位死者,我们在连部的花名册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战死于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红军的偷袭企图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连长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晓攻占那座桥。因此他说,这时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尸首,等明天攻下桥后再埋葬他吧。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这里还有人住着。

然而,在这堆瓦砾下边的地窖里,有一个叫做玛利·育乞西的老妇人住在那里。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的死了的男人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第二层被炮火轰毁了,她就搬到楼下去住,住在楼下的人早已搬得一个不剩了。后来楼下也毁了,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19日是她住进地窖去的第四天。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方场和她之间只隔着一道扭曲了的铁栏杆。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炮弹纷纷在他们周围爆炸。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被这一震,耳朵也聋了,脑袋碰在墙上,失去了知觉。

她醒来的时候再朝那边看,五个红军只有一个留在方场上。这个红军侧着身子躺着,一只手臂张开,另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好像想躺得舒服一点儿。老妇人叫了他几次都没有回答,才知道他已经死了。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这样,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

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她终于站了起来,离开了那死者。走了不多几步,她马上找到她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这是几天之前炸出来的,现在,那坑里已经积了些水。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

2.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善良的本质,让学生体会向往和平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学习通过反复、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教学难点:

分析蜡烛、炮火的特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地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通讯报道——《蜡烛》

二、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用两个字来表达读后的感受。——感动

(二)理清文章内容

这篇通讯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当时他秋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在这里,我就来扮演西蒙诺夫,让我们通过合理的想象,还原一下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

“你好,可爱的战士们,我是记者西蒙诺夫,你们真的很英勇,我听说在战场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你们能给我讲一个吗?”

(请学生复述故事)

“这个故事真的非常感人,但是因为我要写的是一篇通讯,所以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非常的准确,所以我可以再核实一下这几点吗?”

【时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

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

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三)文章主题

(1)“我想请问战士们,你们认为这个南斯拉夫的老妇人与我们的红军战士素不相识,她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埋藏我们的战士?”——对战士的崇敬与哀悼

(2)“我们出兵南斯拉夫,老人埋葬烈士的深刻意义在什么地方?”

——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老人和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对和平的共同的渴望

(四)写作技巧

(1)“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是我要突出哪些因素,才能达到更为感人的艺术效果呢?”

感人因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

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形烈士非常吃力

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可以运用反复、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补充说明

(2)“那么,我们给这样一篇文章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吗?”

蜡烛——象征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

“谢谢大家,那我这就回去赶快完成篇文章。”

三、迁移训练

那么,让我们回到课堂,学习西蒙诺夫来设计一篇感人的文章

一个女孩拾金不昧把钱还给失主。我们为这样一个平凡又感人的小故事设计一些感人的因素。

1、天气恶劣

2、女孩需要钱

3、钱对失主来说很重要。

四、结语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蜡烛》教学杂谈

〖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教师要加强文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经验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拓展延伸到现实,联系现实谈认识看法,利用文本信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学习《蜡烛》一文可延伸问:战争还会给人类带来什么苦难?联系你在报刊杂志电视上看到过的事件谈谈看法。学了《台阶》后拓展问:台阶与人的品格、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文本信息作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食粮,扩大体验的范围。又如,学了诗歌以后让学生设置某种陈述环境,从诗中选取诗句加以运用,缩短诗歌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活动的刺激感。

〖养成教育:语文教学的捷径〗

议读课型──议读贵在活跃思想。数、理、化、史、地、生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中的定理、公式、年代、人物、事件,唯独语文课可以大胆超脱文本,作心灵的远游,不需要记住其中人物的名称、性格、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而主要为了逐步学会阅读运思的方法。议读课的落脚点还在于“读”字,读出原汁原味来,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从而发现文章的质美理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并与同学分享阅读感受。而讨论的目的是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表述观点,听取意见,记录要点。让学生质疑讨论,并不是放羊,老师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力求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比如:八年级上册第 3课西蒙诺夫的《蜡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课文内容后,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2、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3、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如何让语文课导入语更具吸引力·启迪之美〗

诙谐明快的导入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上西蒙诺夫《蜡烛》一文时导入语是这样的:“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吧!”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从课文中拾取疑点,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讲课有了一定的思路。

以上总结的几点课文导入语,意在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实践总结,每一堂课成败与否,好的开头是关键。只有设计好美的导入语才能使每一节课生动自如。

〖“把谎话说得圆”──关于文学作品艺术真实性问题的一点思考·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对小说艺术真实性的质疑〗

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性的质疑通常会出现下列情况:首先,学生基于其知识水平及生活阅历所限,有时候对小说的艺术真实性还缺乏客观理性的把握,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彻底等同,因而可能产生一些偏颇的看法。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对学生不正确的看法要给予纠正。如《背影》一文,有学生就会认为这个父亲买橘子是违反了交通规则,月台上肯定有警察,怎么就没来干涉呢?这里涉及的就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移植而造成的对艺术真实性的错误判定。其次,学生如果对作品艺术真实性的质疑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教师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可尝试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适当的修改,尽量“把谎话说得圆”。

那么谎话如何才能说得圆,让人信以为真呢?亚理士多德就此问题也曾说过自己的见解:“把谎话说得圆主要是荷马教给其他诗人的,那就是要利用似是而非的推断。如果第一桩事成为事实或发生,第二桩即随之成为事实或发生人们会以为第二既已成为事实,第一桩必已成为事实或已发生。”这些话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前后事件细节的联系把握好,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就能够较好的体现出来。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西蒙诺夫的《蜡烛》为例,学生普遍认为:攻击方场的炮火如此猛烈,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在方场上呆了大半天竟然安然无恙实在不可信,难道炮弹都长了眼,预知到老妇人身上将要发生感人的事而“手下留情”了吗?的确,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把生活写得太光滑,太有条理,让人摸不到生活本来的毛茸茸的特性,反而留下了编造的痕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情节的可信度问题,然后可以让学生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从细节入手提出修改意见。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事实上,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可能都毫无瑕疵,诚实客观的对待这些瑕疵反而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思想的灵光。“把谎话说的圆”就是我们把“瑕疵”之美进行到底的大胆尝试!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篇2

1. 第2课《芦花荡》一文中的第54段写道:

“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不是我的本事。”这句话表达模糊不清。结合上下文来看, 意思是要写老头子的过于自尊自信和机智勇敢, 但是却没有表达出来, 误将双重否定和反问两种句式糅合在了一起。不妨将原句改为:“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才是我的本事!”或:“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样就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了。

2. 在第11课《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篇3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

1.络绎不绝 ( )

A.断绝 B.走不通的 C.开办 D.住、停

2.漫不经心 (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 C.莫,不要 D.不受约束,随便

3.开路先锋 ( )

A.打通 B.举行 C.开办 D.开始、建立

四、选词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线)(4分)

1.骏马在(宽阔 辽阔 宽广)的草原上奔驰。

2.工程师的设计,必须经过(周密 周全 严密)的计算。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静 安静 清幽)。

4.我们要精心地(爱护 维护 保护)地球。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 )夺天工 久别重( ) 美不( )收 为所( )为

独具( )心 一反( )态 ( )耳( )聋 ( )扬( )挫

六、写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公园里的树真绿啊,人真多啊,花真美啊。 ( )

2.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3.难道老象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捕杀的战场吗?( )

4.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罗新通知俞建军。俞建军来学校参加管乐队活动。(不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2.“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染成万道彩霞。

改为“被”字句:

4.根据给出的词语意思来造句。

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②了解。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选自《月光曲》)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

3.我会默写《马诗》这首诗的前两句: , 。

4.通过第七、八单元的学习,我最喜欢《 》这篇课文,因为 。

九、乱句重组。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6分)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十、阅读短文,仔细答题。(16分)

小鸟和水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 )而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项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或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 )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关丽的歌喉,唱啊唱,( )有韵,宛如春水( )。人类给它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爱不释手: 。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乖乖 姗姗 淙淙 嘤嘤

3.文中的“新大陆”指 ;小鸟与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是因为 。(2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4分)

句子:

原因:

5.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什么?请写一写。(4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蜡烛》八年级语文教案 篇4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进一步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的跨越国界的浓浓_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形象,感受文章感人至深的语言

难点::蜡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点拨、自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奉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李商隐-无题)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李商隐-巴山夜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苦.(杜牧-赠别其二)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歌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

(二)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是苏联作家。这是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为战争题材,尤以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小说而。如《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生动的战时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

是不是这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梳理故事情节

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注意:复述故事的时候,注意将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四)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听完__同学的复述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觉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感人还是震撼?)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感人呢?(环境、人、物三者考虑)

A.环境(衬托)

a.故事发生再二战,文中不乏对枪林炮火的描写,找找看,哪些地方对环境进行描写?(第16.18.20.24.27段)

b.思考下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当时环境危险,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B.人物--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

故事的主角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刻画,采用什么方法呢?

(心理?语言?肖像?神态?动作?)

外貌描写:

“她太衰老了”:年老体弱--拖动、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黑围巾:(4次:20.28.40.41):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动作描写:

老人对烈士做了什么事情呢?(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

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安葬烈士:亲人礼葬

守护烈士:充满敬意

在描写这样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时,作者具体用了哪些动词比较震撼人:

“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

“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拖”:年老、行动不便、艰难

心理活动:(讨论课后练习第三题)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C.物--蜡烛

文中多次提到蜡烛,有哪些地方提到蜡烛了?谁能告诉我蜡烛的来历呢?为什么多次提到蜡烛呢?

本文烛光(6次)的象征意义:

第28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说明了这支蜡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结尾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_。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烛光的写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胜利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小结:蜡烛的深意:

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五)全文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妈妈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_情深的境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情,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付出多一些爱,收获更多的快乐。

板书设计

蜡烛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投影思考题:

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

⑴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⑵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投影思考题:

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默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蜡烛的珍贵意义:

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优秀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辛苦,靠一两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他的眼睛不好,生活很是凄凉悲苦。但是他的心极好,老实厚道,总为他人着想。正是这个“小人物”在十年**中,给人带来了一点正气,一点为人之道。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心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学情分析

现在社会人与人的关爱很少,关系淡漠。通过本课就是为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他人,关心弱者,关心不幸人的人生,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老王》是一篇叙事散文,以写人为主,侧重描写老王这一普通平凡的人物。按照时间先后以“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以逻辑为顺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先自读并适当加以点拨,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同时还要设计几个问题,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运用小团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归纳。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能力目标:

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学习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语言的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篇7

【1】“昨日重现”——一般过去时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yesterday, last week, in 2008, two years ago等 .

★一般过去时也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此时常和often,always等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连用。

1. 包含be动词过去式的句式

(1)陈述句句式:主语 +was或were+ 其他成分 . 如:

They were at home last Sunday. 上周日他们在家里。

(2)否定句句式:主语 +wasn’t/weren’t+ 其他成分,如:

I wasn’t on the Internet when my father came into the room. 当我父亲进入房间时,我没在上网。

(3)一般疑问句句式:Was/Were+ 主语 + 其他成分?

(4)特殊疑问句句式: 疑问词 +was/were+ 主语 + 其他成分?如:Where were you last Sunday? 上周日你在哪儿?

2. 包含实义动词过去式的句式

(1)肯定句句式:主语 + 动词的过去式 + 其他成分,如:He stayed at home last night. 他昨晚待在家里了。

(2)否定句句式:主语 +did not(didn’t)+ 动词原形 + 其他成分 . 如:They didn’t go shopping last week. 上周他们没有去购物。

(3)一般疑问句句式:Did+ 主语 + 动词原形 + 其他成分?肯定回答:Yes, 主语 +did, 否定回答:No, 主语 +didn’t. 如:

—Did he go to Guangzhou yesterday? 昨天他去广州了吗?

—Yes, he did./No, he didn’t. 是的,他去了。/ 不,他没去。

(4)特殊疑问句句式:特殊疑问词 +did+ 主语 + 动词原形 + 其他成分?如:

What time did he get to school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他是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实战演练】:

( ) 1.——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vening,Gina?

——I ____Titanic in the City Cinema.

A. watch B.watched C. am watching D.will watch

( ) 2.——You look very nice in your new dress today.

____ Oh,really?I ____it when it when it was on sale.

A. buy B.bought C. have bought D.will buy

【2】怎样表示频度?——频率副词

频率副词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常见的频度副词有always, usually,often, sometimes, hardly, never等。但是程度上有所不同,频率由高到低,如下所示:

1、频率副词的用法

★always频率最高,表示动作重复、状态继续,意为“一直、总是”,其反义词为never. always与not连用时,表示部分否定。

★usually“通常”,表示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中间有间断。

★often“经常,时常”,表示反复性的动作或状态,中间有间断。

★sometimes“有时”, 表示动作偶尔发生,间断时间较长。其位置比较灵活,放在句首、句中、句末都可。

★hardly“几乎不、简直不”,本身具有否定意义。

★never“从不”,本身含有否定意义。

2. 对上述频率副词提问时,常用how often。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 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

3. 常见的表示频率的短语还有:every day/ week/month/year, once/twice a day/week/month/year, five times a week/month等。

【注:三次或三次以上一般用“基数词 +times”来表示】。

【3】形容词的原级和比较级

1. 形容词的原级即形容词原形形式,常用于very, so, quite, too之后。还用于句型as…as(和……一样……),以及not as/so…as(不如……)中。例如:

The coat is too expensive.

The boy isn’t as/so old as the girl.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常用于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后用连词than连接另一个所比较的人或物。在上下文明确的情况下,形容词比较级也可单独使用。例如: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This book is old. Can you give me a newer one.

3. 形容词比较级形式的构成:

形容词比较级规则变化口诀:

比较级,有变化,一般词尾加er;词尾不发音e简单化,之后另把 -r加。

辅音字母 +y型,改y为i,加er; 一辅重读闭音节,词尾字母应双写后再加er。

多音节更容易,之前加more;“俩多”(many/much)是more

“坏 / 病”(bad/ill) 是worse;“老 / 远”(old/far)变化有两个。

注意:*far的两个比较级有所不同:farther强调距离的远;further强调程度的深。

例如:We can’t go any farther steps.

Let’s have a further study.

*old的两个比较级的不同:

older指年龄的大小;elder指亲兄弟、姐妹间的长幼关系。例如:

My elder brother is two years older than I.

4. 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实战演练】

( ) 1. The boy is ____than the girl.

A. older 2 years B.2 years older

C. 2 years elder D. elder 2 years

( ) 2. You can get____ more water if you go there.

A. much B. many C. little D. few

( ) 3. This book is_____ .

A. more interesting and more interesting

B. much interesting and much interesting

C.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D. much and much interesting

( ) 4. Shanghai is bigger than___ city in Australia.

A. any B. any other C. other D. another

【4】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

三者或三者以上(人或事物)作比较时,应用最高级。含有最高级的句型可用of/in短语来引出比较的范围。形容词最高级前一般要加定冠词the,副词最高级前的the可以省去。

1. 最高级的句型

(1)A+be+the+ 形容词最高级 + 表示范围的介词词组

Dream Clothes is the worst store in town.(in后接表示地点或范围的名词)梦想服装店是镇上最差的。

(2)A+ 动词 +(the)+ 副词最高级(+ 表示范围的介词词组)He does his work(the)most carefully of the three.(of后接表示比较对象的复数名词或数词)这三个人当中他工作最认真。

2.最高级的特殊用法

(1)“one of+the+ 形容词最高级 + 名词复数”表示“最……之一”。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achers is Mr Green. 格林先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Shanghai is one of the largest cities in the world. 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最高级前可加序数词表示“第几最……”。

Mike is the third strongest boy in his class. 迈克是他班里第三强壮的男孩。

Taiwan Island is the first largest island in China.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3)Which/Who+is+the+ 形容词最 高级,A,B or C? 或Which/Who+ 动词 +(the)+ 副词最高级,A,B or C? 如:

—Which is the smallest,the sun,the moon or the earth?

—Of course the moon is.

“哪个最小,太阳,月亮还是地球 ?”

“当然是月亮。”

【注意】

1.比较级形式可以表达最高级的含义。如:

Tom is the tallest in his class.汤姆是他班上最高的。

此句可用比较级结构来表达:

Tom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body else in his class.=Nobody else is taller than Tom in his class.

2.形容词最高级前如有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名词所有格等修饰时,其前不用the。如:

He is my best friend.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This is Zhang Yimou’s latest movie. 这是张艺谋最新的电影。

【实战演练】

1、单项选择:

1. Of all the subjects.English is ____for me.

A.interesting B.more interesting

C.the most interesting D.much more interesting

2. Tony is only shorter than Jim.He is ____in his class.

A.two tallest B.the two tallest

C.the second tallest D.second tallest

3.Nanjing isn’t so large ___Shanghai,however,it’s the second ___city in East china.

A.1ike;largest B.as;largest

C.1ike;large D.as;large

【5】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1. 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形式有两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和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其否定形式为直接在不定式符号to之前直接加not。以write为例,动词不定式的肯定形式为to write,否定形式为not towrite。

2. 动词不定式的语法功能

动词不定式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下面主要讲解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

(1)动词不定式可以作及物动词的宾语。

I hope to see you tomorrow. 我希望明天见到你。

I don’t know what to do next. 我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He doesn’t know how to do it. 他不知道怎样做这件事情。

(2)动词不定式可以作介词的宾语。动词不定式作介词的宾语时,一般情况下要加上特殊疑问词。

We are talking about what to do next. 我们正在讨论下一步干什么。

注意: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时,如果其后有宾语补足语,常用it作形式宾语,其真正的宾语即动词不定式要放在宾语补足语的后面。

I found it easy to make a model ship.

【实战演练】

1.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ina decided _____(work)in Shanghai.

2. We planned _____(make)a school radio program.

3. Does Mary agree _____(visit)the new museum with you this weekend?

4. Remember_____ (take)your bag.

5. He wants____ (go)to study in Beijing University.

【6】(1-5单元 ) 知识点能力提升

( ) 1. This English newspaper is very easy for the students becausethere are ____new words in it.

A. littleB. a littleC. fewD. a few

( ) 2. My host family tried to cook ____for me when I studied inNew Zealand.

A. different somethingB. different anything

C. something different D. anything different

( ) 3. Last Sunday we didn’t go out____ the rain.

A. because of B. because

C. on front of D. before

( ) 4.—It snowed heavily last night.Is everyone in our class here today?

— Yes, and____ of us was late for school this morning.

A. none B. neither C. all D. either

( ) 5. — Many boy students think math is___ English.

— I agree. I’m weak in English.

A. much difficult thanB. so difficult as

C. less difficult thanD. more difficult than

( ) 6. The volunteer spoke as ____as she could to make the visitorsunderstand her.

A. clearlyB. more clearly

C. most clearlyD. the most clearly

( ) 7. Li Tao, my best friend, is ___more outgoing than any otherstudent in his class.

A. very B. a little C. too D. quite

( ) 8. I had no money and I couldn’t buy___ for my parents.

A. nothing B. anyone C. anything D. something

( ) 9. He asked us___ in the river. It’s too dangerous is serious.

A. to swim B. not to swim C. to not swim D. don’t to swim

( ) 10. ____it was raining, we went there.

A. But B. Though C. Because D. So

( )11. Our life is getting ______now.

A. good and good B. better and better

C. well and well D. more and more

( ) 12. —What happened ____you yesterday?

—I happened ____meet my old friend, Lucy.

A.to, to B. with, to C. to, with D. with, with

( ) 13. Mickey Mouse was the first cartoon_____ sound and music.

A.and B. with C. in D. of

( ) 14. We should eat many fruits ___apples and oranges.

A.for example B. such as C. so as D. such like

( ) 15. —I think Boonie Bears ( 熊出没 )isn’t as ____as Pleasant Goat( 喜羊羊 ).

—I agree with you. Boonie Bears is ____than Pleasant Goat.

A. famous, more famous B. famous, less famous

C. more famous, less famous D. less famous, more famous

参考答案:

【1】“昨日重现”——一般过去时

【实战演练】答案:

1.B解析:根据问句“did,yesterday”可知是一般过去时。

2.B解析:when引导一个过去时态的从句,主句的动作也发生在过去,故用一般过去时。

【2】怎样表示频度?——频率副词

【3】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实战演练】答案:1.B 2.A 3.C 4.B

【4】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

答案:1.C 2.C 3.B

【5】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答案:1.to work 2.to make 3.to visit 4.to take 5.to go

【6】(1-5单元 ) 知识点能力提升解析及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a little表示有点,little几乎没有。修饰不可数名词 ;a few表示一些,few表示几乎没有。修饰可数名词。

2.C解析:本题考查不定代词和形容词,副词的位置。形容词、副词修饰不定代词应放不定代词后。

3.A解析;because of后接短语,名词及名词词组。Because后接句子。

4.A。

5.C解析:考查多音节的词的比较级在前面加more/less。

6.A解析:as...as中间用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

7.B解析:修饰比较级的词,a little /much /far/even/still等。

8.C解析:anything用于否定和疑问句中。

9.B解析:本题考查固定搭配ask ab to do sth和不定式的否定即在to前加not。

10.B。

11.B解析:比较级 +and+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

12.A解析:sth. happen to sb, 表示“某人发生某事”,sb happen to do sth, 表示“某人碰巧做某事”。

13.B解析:with除了表示“和”,还有“具有、带有”“使用……”。

14.B解析:for example与所接成分常用逗号隔开,而such as则不用。另外,for example用来举例说明某一论点或情况时,一般只举同类人或物中的一个为例;such as用来列举事物时,一般列举同类人或物中的几个为例。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优秀教案 篇8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B. 2

C. ± 4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B. 2

C. 3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27. (8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对角线也相等,所以正方形是一个“主要线段只有两种长度的图形”,请画出两个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并加以说明.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2.知识小词典

①.字音。

贫jí(瘠) mù(募)集 卫shù(戍)区 wù xū(戊)(戌)变法

diāo(凋)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

②.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

蹊跷:qī qiāo奇怪。

宛转:(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泛舟:乘船游玩。泛,漂浮。

汗青:史册。

寥落:稀少。

t望:登高远望。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风烛,风中的蜡烛。

3.名句解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读: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4.文学常识备考

① 萧乾,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②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③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xx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⑤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⑦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5.古诗词鉴赏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鉴赏〕

这两句诗,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祥 《过零丁洋》)〔鉴赏〕

原诗的零丁洋:珠江口的海面。起一经:指本诗作者精通一种经书,经过考试(文天祥二十岁时考取状元)出来做官。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全句是说:在惨淡的战争环境中过了四个年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是说:山河破碎得像柳絮被风吹散一样;自己一生在动荡不安中,像被雨打的水上浮萍一样。惶恐滩:在江西万安县,是赣江十八个险滩之一。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曾从惶恐滩撤退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这句的”说惶恐”,是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叹,非指害怕敌人。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第二年头被迫随船去宋帝呙,船过零丁洋。这句中的”说零丁”,是指感到自身孤苦。汗青:史册。照汗青:光耀史册。

文天祥抗元不幸被俘,汉奸张弘范当元军元帅,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正在海上抗战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就拿这首诗给他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义正辞严,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文天祥那种忠贞不贰的伟大情操,更是使他得以名垂千古,留芳万世。

6.仿写演练

例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仿句:改了 ,而且 。

7.语文实践活动指南

本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五篇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爱国、认识爱国、从而真正地学会爱国。

8.活动步骤:

(1)了解信息,收集有关背景资料。

(2)小组讨论,制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安排。

(3)仔细参观,摘抄重要的文字资料;认真听取介绍或报告。

(4)访问与基地相关的人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5)整理资料,写出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6)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祖**亲,我爱你”专题汇报会

(7)就专题汇报会的情况,写一篇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上一篇:助管工作记录下一篇:中层干部任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