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2024-10-1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精选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1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一、文章内容提要:篇目 作者及出处 内容中心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韩柳” 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水、游鱼、树木、岸势,着意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怆的情感。

承天寺 :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 描绘了自己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恒山记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的实践精神。

满井游记: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三袁”公安派 作者通过描写早春满井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写景细腻,高喻工巧,语言俏丽,有春风拂面之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亚圣” 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曹刿论战: 左丘明,春秋时期,《左传》 记叙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紧扣曹刿的一言一行,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干将莫邪: 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 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劳山道士: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圣,诗史子美,杜陵野老 通过描绘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才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诗人边塞诗人 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剑南诗集》 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刈麦 :白居易、香山居士 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 :唐代文学家、小李杜 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文学家《正义歌》 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怀•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朝散曲家 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默写试题(略)

二、阅读举例 《小石潭记》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本文写作思路

6.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7.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8.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9.潭水有什么特点? 10.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1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1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面的加点字词。

(1)①举()②曾()③作()④出()⑤恒()(2)畎亩①()②是人也()③空乏()④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③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⑤ 人恒过,然后能改;

⑥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3.用原文回答。

① 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② 阅读第二段说说历史上承担“大任”的人之前经受了哪些痛苦的磨练?这种磨练跟他们带来了哪些益处?这些人在思想上经受的磨练是什么?

③ 作者针对国君提出的论断是什么? ④ 根据全文作者归纳的观点是什么?

4.选文第三段通过一正一反的论证,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5.文中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中与《曹刿论战》的背景有关的人物是谁?

《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 又何间焉 立有间 ②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③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解释。

①驰()②鄙()③糜()④孚()⑤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③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④ 彼竭我盈,故克之。⑤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用原文回答。

①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 ②“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事?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是什么?④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 ⑤“取信于民”是针对什么所说的?

5、在文中找出《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

5.从文中看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6.文中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

7.“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8.试概括第二段的中心。

9.第三段曹刿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哪两个方面的原因,因自己的话概括,并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鼓作气”到“故克之”所阐述的观点。11.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说理由。

12.读了这篇文章鲁国获胜给你的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生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得超过30个字)。

13.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你最崇拜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 3.这篇幅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

4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 ”(2分)

5.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3分)6.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请选出来,然后谈点看法吧!(3分)答。

7.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8.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括号内的字词.(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念无与乐者 10.这篇幅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

11.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请举两句)

12.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请选出来,然后谈点看法吧!

1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2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3

1.长头发 2.比较外向 3.正如你所看到的

4.在某些地方/方面 5.看起来一样 6.看起来不同

7.……和……是一样的 8.经常参加聚会 9.高一点

10.从某处拿/取出某物 11.将某物放入某物中 12.列出清单

13.穿漂亮的衣服 14.在学校受欢迎 15.擅长体育

16.使我发笑 17.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18.举起,抬起

19.相反的观点 20.小学生 21.善于与孩子相处

22.喜欢讲笑话 23.互相帮助 24.在业余时间

25.……其中之一 26.使用……做…… 27.为某事感到同情或难受

28.从……开始 29.向某人道歉 30.因…而著名

31、总计,总共 32.让/ 使某人做某事

II.应该掌握的句子

1.我每天骑车去上学,丽莎也一样。

2.蒂姆会打篮球,我也会。

3.我有点感冒,不过并不严重。

4.篮球和游泳是他的两个受好。

5.我觉得更糟糕了。

6.刘英不如她姐姐体育好。

7.上海的天气比北京的天气热。

8.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9.正如你所知,英语比数学有趣的多。

10.在某些方面我不如我的朋友好。

11.我妹妹的书包和我的一样。

12.他比我更擅长篮球。

13.我俩都很外向

14.我俩昨天都去那个聚会了。

15.这里是我的孪生兄弟的照片。给你。

16.你没必要一直呆在这里。

17.我喜欢交和我一样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2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夜雨寄北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们熟悉的诗人,如:李白,杜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学习新知

(一)、作者: 生回顾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他的诗现存的有600余首。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仕途不如意。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他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三)、读诗,学习诗文

1、一读:正音正字,读准节奏。

2、二读:读懂诗意,读出情感。

(1)理解诗题:这是诗人在下雨的夜晚有感而发写的一首寄怀他的妻子王氏的诗。(“北”,1

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2)、明确句意:

学生交流联系课下注释逐句解释:

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夜间下雨,雨水涨满了秋池。什么时候能够相聚在西窗下剪烛长谈,再来回忆诉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3、再读,读出情感。从的诗句中,读出诗人 的情感。

如: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诗句中,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读出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愁苦情感,又读出诗人与亲人不得相聚心境郁闷、孤寂之情。又如:从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中,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从中读出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再如: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中,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更读出诗人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思亲之深,盼归之切。孤寂愁苦之情。齐读诗句,读出情感。

(四)、写作方法:

虚实结合;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五)、课堂总结,点明主旨。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以及诗人与亲人不得相聚心境郁闷、孤寂之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活动3【作业】夜雨寄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5

复习要点

1.珍惜、敬重、关爱生命。

2.赞美为救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3.叙事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精彩结尾。

4.“天地之大德曰生”、“履行做人之道”等富有哲理、情感的名句。

5.文言词汇、口语、成语、比喻、拟人、幽默笔法、准确译文等等对文章表现力的增强。

6.口述故事、编手抄报、采访调查、写调查报告,就“珍惜生命,关注动物朋友”开展一次说、写实践

内容概述

一、珍惜、敬重、关爱生命。

二、赞美为救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

三、叙事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精彩结尾。

四、“天地之大德曰生”、“履行做人之道”等富有哲理、情感的名句。

五、文言词汇、口语、成语、比喻、拟人、幽默笔法、准确译文等等对文章表现力的增强。

六、口述故事、编手抄报、采访调查、写调查报告,就“珍惜生命,关注动物朋友”开展一次说、写实践。

复习策略 《最后一片叶子》

一、课前布置学生做两种复述准备:一是前面练习过的一般的复述,不应该遗漏关键情节,尤其是作者着意使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一种是“概述”,即只需简要介绍主要情节,不必顾及关键情节中的具体描写,特别是细节。做这两种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取舍选择过程中,懂得如何整体感知,又如何发现和把握精彩的细部。

二、课上学生进行复述交流。教师讲评并做示范。

三、学生在课堂上就练习一、二做口头回答的准备。先做批注,最后写出回答要点,进行汇报交流。

四、布置课后完成练习三、四。练习三只需口头回答交流,练习四必须写成书面上交。提示学生:比较哪一种写法更好,应写出简要的理由。

五、教师批阅完学生作业并做讲评之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样本,印发人手一份,作为此类书面作业的一种规范。

六、可推荐阅读梁实秋和欧?亨利的同类有关作品。《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一、课前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天鹅的故事》。完成练习一。

二、课上进行朗读交流,教师讲评、示范。

三、在汇报交流练习一之前,可先让学生说说这两篇文章(《天》和《猫》)分别赞美的是哪些值得珍视的生命情感。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内容和形式,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上一节课一样,讲语言风格时,既要准确,又要使学生明白易懂。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练习三。可考虑分工,每人重点准备四篇中的一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同样须做出规范的文字表述。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一句话,也可以略做解说。

《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小地主”》无论写灰喜鹊“小地主”,还是写照顾“小地主”的“我”,读起来都使人觉得十分可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两遍,再将阅读的体会(集中在“可爱”这一点)写成发言提纲,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汇报。

二、写一段文字,结合《“诺曼底”号遇难记》谈什么是应该履行的“做人之道”,约300字。教师批阅讲评后选择一些在班上交流。

复习反馈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趔趄(liâ qiâ)夤夜(yín)殚智竭力(dān)B.坍塌(tān tā)霰弹(xiàn)万籁俱寂(lài)C.莴苣(wō jù)窗棂(línɡ)如诟如詈(ɡîu lì)D.邋遢(lā tà)猱升(ráo)凶神恶煞(shà)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A.呐闷 颤抖 苔藓 错综复杂 B.穿梭

须臾 数落 转弯抹角 C.船桅

剖开 窗槛 唠唠叨叨 D.猝然

酣睡 肇祸 声色俱厉 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乔安西在胡思乱想,把自己比做一片弱不禁风的藤叶。B.医生称这位客人为“肺炎”,这瘟神简直横冲直撞,害起人来一动手就是几十个。C.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

D.小地主一看家里来了人,马上趾高气扬,一声一声地叫起来。

4.填入下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____________。

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盘旋 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羽毛

5.下面对“最后一片叶子”的含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琼珊而言:表层义:叶子的飘落。

B.对琼珊而言: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C.对琼珊而言: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D.对贝尔曼而言: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绝笔”

6.选出对本单元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A.《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又名《最后的常春藤叶》。

B.欧•亨利、莫泊桑、马克吐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C.《“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D.《“小地主”》选自《斑纹》,是当代女作家周晓枫的作品。

7.选出对本单元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A.《“诺曼底”号遇难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

B.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我们初见到的贝尔曼是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C.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表现的是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

D.《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对周久义和田立业这两个不同个性英雄的牺牲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6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以及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的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射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2.作品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跨度三千余年,翔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祝兹.侯(zī)棘.门(jí)

彀.弓弩.(gòu)(nǔ)按辔.(pèi)持兵揖.(yī)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g)诏.(zhào)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曩】先前。【固】必,一定。【军.霸上】驻军、驻扎。【入边】侵入边境。【上自劳.军】慰问。【棘门军.】军营。【已而】不久。【持满】把弓拉满。【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天子且.至】将要。【居无何】过了不久。【持节】手持符节。【壁.门】营垒。【为动】被感动。5.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6.一词多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4.通读全文,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5.浏览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交流点拨】①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②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③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深层探究

1.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交流点拨】“嗟乎,此真将军矣!”

2.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3.课文是怎样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

【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

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这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的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拓展延伸:

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学习积累文字词汇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2 梳理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3 品析课内精彩段落 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复习重难点: 把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 复习方法: 竞赛活动,知识讲解,训练巩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程

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学完,下面我们把学过的内容归纳整合。明确复习目标

二 复习本单元重点字词、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三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报(单元检测)及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四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a(出示训练题)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哽咽(geng)炽痛(zhi)谰语(lan)钥匙(yaoshi)b.pu qiang cha qiqu c.duo du sou qidao d.geng hui yi kahan 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索然无味: 苦心孤诣: 言简意赅: 3 文学常识填空(1)《西游记》的作者是------代的-------,其中有“八卦炉中逃大圣,-------定猿心”的情节。

(2)《风筝的作者是------原名---------著有散文集《 》。(3)《忆读书的》作者是-----原名--------著有诗集《 》。(4)马克吐温是----------国作家。b(学生答题)

c(订正答案并总结讲解)答案 :1悬 稽 遣 寥 事 趾

虐 冗 xuè xiù wù yì

总结:字形字音要牢记,多笔少笔不可替。形近字形要分清,读音相同看意义。生字联系学过字,稍微变化把它记。

多音生音要分明,切勿读错失面子。

2答案 :没有一点趣味。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

语简单而意思概括。赅:完备。

总结:解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的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切实语境义(2)根据所学词语同义置换(3)分析词语中的重要语素 答案:(1)明 吴承恩 五行山下(2)鲁迅 周树人 朝花夕拾(3)冰心

谢婉莹 繁星春水(4)美

总结: 中考要求:a新课标推荐的篇目识记主要情节

b中国历代作家要求识记笔名原名朝代生平及主要作品 c外国作家要求识记姓名国籍及主要作品

三 复习记叙文知识点

师生共同回忆: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文章一般以时间(事情的发展)为顺序来记叙。

●记叙的详略:所谓详略指文章的取材、组材的详细与简略的问题。记叙的详略由文章的主题而定,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来具体叙述,即“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即“略写”

●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应由此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整体意义。●记叙文的主旨:包含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方面,一般用“通过„„表现„„”的格式概括表达。四课内语段品析 a 出示课内阅读题

1、《忆读书》第六、九、十段

(1)选文以___为顺序安排材料,标志性词语是__(2)分别概括三段的内容:

(3)由选文可见读书的好处有___、___ 2 《风筝》第四、五、六、十二段(1)按要求填空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2)“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我得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4)“但是,四面有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属于________描写,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来说的作用:

b学生答题

c出示答案、总结讲解(答案略)

总结 : 1.答题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⑴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⑵用 自己的话回答: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

2修辞方法的判断及作用: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写出了---------排比 强调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感染力。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

4概括故事内容。

方法:⑴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2)。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1).文章的开头; 作用: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起下文(4)为下文作铺垫(5)设置悬念。

(2).文章的中间;

作用:⑴独立成段的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⑵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章的末尾;

作用:⑴篇末点题,画龙点睛;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⑶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五课外阅读拓展 a出示阅读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他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八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人鱼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的想,这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十八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阿!你看,他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剪样的甲板上跳舞,它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二十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的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六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他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它一定在三在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三十八岁的时候,以为我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前途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观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集邮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续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四十八岁了。又读了几遍人与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开眼洞天,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富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决不回头。终于,他得到了自己成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有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至十八岁„„六十八岁„„一百零八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1.对于《海的女儿》这篇作品,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 答:

2.文章中加点的“信马由缰”这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3.作者认为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足? 答:

4.作者在不同的时起阅读《海的女儿》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请依据文章内容对下列时期作者的感受加以概括。1八 岁 时: 2十 八岁 时: 3二十八岁时: 4三十八岁时:

5.作者说,现在读《海的女儿》,感到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

指的是什么?作者在这个时候赞扬了“海的女儿”怎样的精神?

答:“灵魂”的含义:

赞扬的精神:

6.文章的结尾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

童年风筝梦

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不甘寂寞,来到野外。天好蓝,朵朵白云点缀其上。几只高高飞翔的风筝牵动了我的思绪,将我带回如梦的童年„„

童年的我是不曾拥有过玩具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一只绿色的蜻蜓形状的风筝。于是拥有一只风筝,成了我童年的梦。曾多少次,在梦中放飞风筝,醒来却是一场空。怎么办呢?向爷爷要,爷爷用烟袋竿敲我;向父亲要,父亲大声怒喝;向母亲要,母亲皱眉摇头。在刚刚填饱肚子的日子里谁还会去关心一个不起眼的小孩的梦想呢?然而,我要拥有一只风筝的愿望却与日俱增。

终于,一天村里来了一个人,带了好多风筝,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绿蜻蜓。我随一群孩子紧紧围住他。她把风筝放到地上。我拿起那只绿蜻蜓抚摸着,爱不释手。那个人见我十分喜欢这个风筝,就对我说:“一角钱一只,很便宜的,买下这一只吧!”我何尝不想买呢?但是,我的身上是从来没有零钱的。脸热得发烫,我惋惜地放下,悄悄离开,站在远处望着那只风筝。夕阳的余辉撒在地上,是斑驳的影,撒在我的身上,把我的身影拉的好长好长。

许多买了风筝的孩子,雀跃着跑开了。我再一次靠近风筝,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闪现在脑中。那人正忙着找钱,拿风筝,丝毫没有注意到我。我悄悄挪动到他身后,拿起那只绿蜻蜓,飞快地跑了。回到家,坐在床上仔细打量着这只风筝,绿色的翅膀,绿色的身子,它一定飞得很高。我急切得想放飞它,然而,就在这时,父亲回来了,吓得我连忙把他塞到床下,不敢让父亲知道。

在以后的许多天里,我时时想着那只风筝,却一直没敢拿出来。直道有一天父母都不在家,我才得以拿出心爱的风筝。可是,他的翅膀折断了,身子也弄坏了。我拿着线努力想使它飞起来,他却摔到了地上„„

后来,年龄大了,知道了自己行为的可耻,一直想忘掉这段不光彩的往事,所以没有再放过风筝。

而现在,眼前的风筝引动我的思绪,脑海里出现了一只愈来愈清晰的风筝的形象,心中迸发出放飞一只风筝的强烈愿望。于是,一只绿蜻蜓飞了起来,渐渐得越飞越高。飞吧!风筝,带走我心灵的污点,圆我童年的梦。

1文中“一个可怕的念头”指的是

2文中画虚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作用是 3 划波浪线句子属于 描写,作用是 4二三四段内容可概括为:

()风筝()风筝()风筝

5文章开头结尾具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与《风筝》一文有何相同点?

b学生答题

c 出示答案并讲解(答案略)五 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篇8

吃完粽子后,我也想要包粽子,于是就迫不及待的让外婆教我。粽子的形状可多了,有长粽,南方粽,北方粽,三角粽,塔型粽等,我们吃的都是三角粽,所以外婆自然教我的也是三角粽。

首先拿一片大叶子卷成圆锥形,托在一只手掌心上,接着把圆锥体装满提前泡好的糯米,如果不想吃白米粽,可以在中间一层装一点馅料,再在上面铺一层糯米,然后把上面的叶子向下折叠,直到完全盖住开口,再沿三角形折叠所有的叶子,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绑牢。这样三家粽就做好了。三角粽造型美观独特,可以制成咸甜的口味。蛋黄,咸肉和枣子都是很常用的馅料。裹好的粽子全部下锅煮上,不一会儿,满屋子的粽子香味,馋的我们口水直流。

到了下午,妈妈开始教我做粽子形状的香包。可香包太难了,我有点无从下手,妈妈就手把手一针一线的教我,终于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不太难看的粽型香包做好了,里面装满了可以驱蚊的艾草,闻上去一股浓浓的草药味。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龙舟赛了。我和妹妹看得可起劲了,一直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喊“加油”,眼睛一刻都不离开电视屏幕。

到了晚上,我们吃的还是粽子,有一些还是我早上包的呢。当然可不只有粽子,还有外婆的拿手好菜,每一道都很好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篇9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3、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4、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担心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5、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作动,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6、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

7、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8、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9、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篇10

1、文学常识。

①《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寂寞(mò)吐蕾(lěi)嫌恶(wù)可鄙(bǐ)惊惶(huáng)瑟缩(sè)虐杀(nvè)堕落(duò)诀别(jvé)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笑嘻嘻(xī)

苦心孤诣毫无怨恨无可把握恍然大悟不可抗拒形影不离无可挽回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步履蹒跚相委而去诚实守信聪颖机智

3、课文内容把握。

①《风筝》以饱含哀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坏童年的弟弟自制的风筝一事,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心,也告诉人们游戏事儿童的天性,应当加以保护。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11

一、语文漫步(15分)

1、书写。请将下面诗句写在米字格中。(注意:此题根据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标点符号也要写入格中。)(2分)

不独满池塘,

梦中佳句香。

春风有馀力,

引上古城墙。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A、错别字: 改正: ; B、错别字: 改正: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答: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请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答:

3、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句子:“为官和为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要求学生续写一个句子,下边哪个学生续得好?( )(2分)

A、甲生写道:“好人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定是好人。”

B、乙生写道:“好人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

C、丙生写道:“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

D、丁生写道:“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须是好人。”

4、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冬尼娅正在读一本书,舍佩托夫卡市市长的儿子维克多走过来对她说:“冬尼娅,读书多了人会变老的。” 冬尼娅回答说:“那你永远年轻。”

冬尼娅的言外之意是 (2分)

5、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2分)

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一天,教室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老师误以为是你打破的,在严厉批评了你的同时,还要你立即去玻璃店买一块来装上。你这时该怎样向老师解释呢?(2分)

答:

二、阅览室书架(30分)

(一)王维《山居秋暝》(6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浣衣:洗衣的女子。随意:尽管。“随意”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的芳花虽已消歇,秋景也佳,王孙自可留在山中。

7、诗中点明的季节和天气各是怎样的?(2分)

8、诗中描写人物活动有哪些句子。(2分)

9、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写下来,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二)袁枚《马嵬》(4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10、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是指夫妻分离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1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游恒山记(10分)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12、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无攀跻劳 还过岳殿东

13、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2分)

14、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15、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2分)

16、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四)湖心亭看雪(10分)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余拿③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⑥,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⑦!”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⑨喃喃曰:“莫说相公⑩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②〔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③〔拿〕撑,划。④〔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鸟兽的细毛。⑤〔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⑥〔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⑦〔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⑨〔舟子〕船夫。⑩〔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7、文末舟子所说的“相公”是指 ,“痴似相公者”是指 。(2分)

18、用现在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19、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2分)

20、作者是怎样描绘湖中雪景的?请你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句话(舟子的话)的理解。(2分)

三、作文课堂(35分):

22、辛弃疾说:“少年不知愁滋味”,难道少年真的没有品尝过烦恼的滋味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业多完不成是烦恼;家长监控是烦恼;两代人思想上不能沟通是烦恼;独立做事,遭遇挫折是烦恼……请以“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四、思维拓展(20分):

请阅读下面几位同学的对话。

甲:现在的广告怎么啦?老拿成语开涮。做蚊香广告叫“默默无蚊”;做女帽广告叫“一戴天骄”;做止咳药叫“咳不容缓”。说不定哪天做香肠广告叫“吃心不改”呢?

乙:真的遭透了!为了维护语言的纯洁,应禁止用篡改成语的方法做广告!

丙:这就不对了!企业做广告一是花了钱;二是不违法。人家有自己的主见,别人管不着。况且从语言角度讲,人家只不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说法,不能算篡改。

丁:你们都是瞎扯,听听我的高见吧!我看哪,用也可以,但不能滥用,不能一味摹仿别人的广告创意。

戊:其实,谐音、双关用好了也可以。人家“百年润发”就把影星周润发的名字和“润发”的广告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嘛。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巧妙、自然。

23、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分)

答:

24、归纳出甲、乙、丙、丁、戊各自的观点,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2分)

答:甲:

乙:

丙:

丁:

戊:

你的见解:

25、你能将“甲”话中的成语恢复原样吗?(4分)

默默无蚊 一戴天骄 咳不容缓 吃心不改

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分。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如果学生言之有理,也应判为正确,应尊重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表达;

第六单元达标卷

一、1、略2、(1)富-赋 偕-谐 (2)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3)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3、D 4、你永远没有读过书 5、C 6、示例:老师,您别生气,我这就去买玻璃,不过这窗户上的玻璃确实不是我打破的,日后把这事弄明白了,咱们再谈,好吗?

二、(一)7、秋天、雨刚下过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9、(略)

(二)10、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11、C (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三)12、 升、登 现在作“环”,转,绕 不止13、“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14、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15、“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16、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让学生从读徐霞客游恒山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四)17、作者 亭子上与我对饮的两个人;18、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0、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罢了。(只答前一句亦可给全分)21、参考答案:反映出作者极度迷恋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逸致。

三、22、(略)

上一篇:现代管理原理2014-1月下一篇:小班数学变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