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感受初三作文

2024-10-08

生活的感受初三作文(共13篇)

生活的感受初三作文 篇1

我从生活中感受幸福初三优秀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同学的一份关爱,朋友的一声问候,亲人的一个拥抱,妈妈的一句唠叨,爸爸的一个眼神。幸福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感受。

我从生活中寻找幸福,春天百花争艳,所以蝴蝶是幸福的;夏日树林成荫,所以鸣蝉是幸福的;秋天瓜果飘香,所以农民伯伯是幸福的;冬天大雪纷飞,所以小孩子们是幸福的。

春天是给人带来生机的季节,当你看到小草一天天的变绿,柳条的枝叶一天天的舒展,各种花一天天的争奇斗艳,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细小而微妙的变化,这会不会让你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每天早上醒来,当你看见窗台射进来的缕缕阳光,你会不会想到那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你会不会有种幸福的的感觉?朋友,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秋天是给人带来收获的季节,当你看到树上的果实一天天的变红,地里的庄稼一天天的成熟,农民伯伯的脸上一天天洋溢的笑容,这会不会让你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早晨醒来,当你听到小鸟唧唧喳喳的鸣叫,当你从空气中闻到阵阵的果香,你会不会有种幸福的的感觉?朋友,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只是生活中的不顺往往遮挡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

的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顺,但我们要学会从中寻找幸福的影子,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和同学闹不愉快,“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一句话能创造一个和谐社会。”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生活中的事有时候不像你想的那么坏,但是换一种观念或许做法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换一种心态,那么我们每一次都会从中得到幸福的。

生活中的幸福就是你回身的转瞬,生活中的幸福就是你对面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幸福就是你挫折后的一句鼓励,生活中的幸福就是你勇于伸出热情的双手……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幸福!

生活的感受初三作文 篇2

一.感受力的培养是写作现状的需要

作文命题趋势的需要。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 逐渐走出了以往较单纯的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的模式, 而越来越紧跟现实, 要求身处校园的学生能对现实有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感悟。2009年上海卷的“和而不同”, 安徽的“弯道超越”, 江西卷的“兽首拍卖”, 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流行歌, 广东卷的生活“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上海的“城市与我”, 江苏的“绿色生活”, 广东的“与你为邻”……试题都关注社会、贴近生活, 需要学生写出自己的启发与感悟。

文本反馈的需要。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呼唤着学生能写出个性飞扬、感受独特、风格多样的作文来, 但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却大多是语言苍白、情感贫弱、千人一面的文章。以2010年广东作文为例, 半数考生套用古旧材料, 进行生搬硬套式的作文套作!无论是平时, 还是高考, 相当比例的学生作文, 都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以下“顽症”:思维缺失情感虚化, 写不出自己的情感深度, 套作、仿作严重, 文如八股文, 人似“死魂灵”, “假、大、空”的背后, 凸显学生感受力的缺失。

写作主体特点的需要。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普遍是90后, 虽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由于他们在学校里相对封闭的生活, “心”与世界之间屏障重重, 在家庭里几乎被包办的呵护, 又使他们懒于思考, 不会思考, “赤子之心”与他们渐行渐远, 因而缺乏感受力生成的土壤。很多作文沉浸在“小我”之中, 缺少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二.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感受力是生命力的生动显示, 是真诚地“动容”, 是与世界不设防的交流。无论是川端康成对美的发现, 还是沈从文对世界的温暖的爱, 都告诉我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文学家的天职就是擦亮双眼, 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 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字昭示于众, 使生活有了清新之气空灵之趣!

日本高中的生活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世界的同时, 把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通过生活作文来发挥人的个性, 克服自我缺乏。其代表人物芦田惠之助说:“阅读之方法即是写自己, 听话之方法即是听自己, 讲话之方法即是讲自己。”这就是说, 让读、写、听、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自身的生命成长结合起来。

正如张爱玲所说:“不过是发表意见, 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 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 (《张爱玲散文全编》,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第77页) “意见”就是把对人情事理、万汇百物、生活命运的独特感受、独立见解借助文字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 如果有了对生活的“意见”, 文章并不难写。感受力是组成生命活动的一个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 写作的感受力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 没有感受力就没有写作, 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可见, 感受力之于写作, 犹如天上的云和地下的雨, 犹如春风和被吹皱了的池水,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要能“多愁善感”。目前感受力的缺乏正是作文教学的尴尬所在。虽然有艺术感受力未必都能写出好文章, 但可以肯定的是, 没有感受力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所以, 作文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原初的生动的感受力是广大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感受力的培养要多管齐下

问题是, 学生的“感悟力”从哪里来?如何培养?

我们知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感受不是单纯的感知, 而是与情感、想象、理解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有机体”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译者前言第25页) , 它不仅是生理的, 更是心理的, 培养高中生的感受力需要多管齐下。

(1) 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社会。

感受力的基本含义是, 人用心发现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但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不要只关注教材那“一亩三分地”, 要利用报纸、报刊以及电脑等多种渠道, 对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予以品评, 提升到对纷繁多彩的社会现象的深层关注。比如,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 举国上下人心悲痛, 学生从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到这场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惨痛。对此, 学生是有话可写、有情可发的。学生经过长期进行这种慎思明辨, 他们的思想才能日渐成熟, 才能写出“人人心中都有, 个个笔下皆无”的妙文。

(2) 指导学生多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我手写我心, 我心感生活, 从关注社会到作文写作是学生感受力的升华。茅盾感觉到北方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白扬树不畏风寒的性格极为相似, 写出了《白杨礼赞》。为了能让学生经常感受自己真实的生活, 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写一些小的短文或日记, 也可以是读后感, 记下或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受。

具体写作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人、事, 联系一定的社会大背景进行观察、考查, 这样就能以小见大, 窥斑见豹。比如, 现在城市草木葱茏, 绿地增多, 这是表象, 但我们只要深入感受就不难认识到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国力强盛, 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感受越丰富, 写作时就能心手相应, 有真情实感。

(3)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陆游指导儿子写诗的箴言至今仍然值得回味。从教学层面上说, 要重视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理念, 摈弃过去只重技巧、模式的知识传授,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故事、课堂演讲、情景教学、春游、秋游、理论讲座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这些作文教学, 由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转变为重文字生成前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感受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对外界信息与内在信息学会积累与鉴赏, 从单纯的技巧传授转变到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开阔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让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去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组织学生搞课外调查, 让火热的社会生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春夏秋冬, 走过四季都有情, 天地之间, 人生百味皆成文。

生活的感受初三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忆: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还必须能够忘记……

这段文字截选自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形象地诠释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作的灵感即为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前两句表达了我们要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环境、自然风情、社会现象、建筑景观,甚至到一只鸟儿的飞翔、一朵小花的开放,从宏观到微观,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所以,生活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其次,创作是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体察事物,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独抒性灵,诗意地栖息于大地。

角度一:学生审材料时只抓住“观看、认识、感觉、知道、回忆”后的内容,即人、物、路途、相遇、别离等,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所谓“一花一世界”,用心观察、感受、体悟,才能带来内心视角的丰赡。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选材,学生容易把握但偏离了材料整体的理解。问题就在于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部分内容,即仅扣观察、回忆内容的丰富,而忘了理解材料的前提是“为了一首诗”,除了要观察回忆之外,还有“忘记”。所以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素材的选用也应与整体立意相一致。

角度二: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都要用心感悟,悟有所思,思有所写,写有所忆,忆有所忘,所以体验生活是获取认识的来源。用心积累、适当取舍,从生活中获取真知与经验,在感悟中抒写真情与共鸣。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整体理解了材料中“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立意中规中矩,规范而全面;只需在选材时不要陈旧,不要雷同。素材选择的新颖、妥帖与否,与学生阅读面的宽窄和理解高下不无联系。比如选用有着丰富生活积淀的龙应台,其作品呈现对生命实景写生的素材,就远比学生备考的俗滥素材要有意义。

角度三:生活是回忆的源泉,过往的人与事也许只是我们生命的“碎片”记忆,但用心的筛选与记录,会让封存的人与事,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独特的、有意义的诗意人生。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感受诗意,并记录、创作生活的灵感。

选材小贴士:学生抓住“诗意地生活与创作”这一角度选材,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颇为一亮。诗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情怀,更是一种创作追寻,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流淌于诗文之间。以此选材,不仅立意有新意,文笔显性灵,更凸现了对材料理解的深刻和富有意蕴。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飞行员作家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一次次飞行的高空中,他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遗作《要塞》,犹如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没有结尾,看不到底,像极了人生、宇宙。

素材点拨:圣埃克苏佩里有着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种职业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写作《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他的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践行了生命的真理。

个性素材:影画合璧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陈复礼是“影画合璧”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六十多年来,陈老创作了大量彰显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如香港仔的渔港、漓江的晨色、苏州的园林、西湖的朝霞、江南水乡的春晓景色……他镜头下的华夏美景、中国画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画意摄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素材点拨: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陈氏风格”: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讲求中国画意。正体现了“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

人物素材:“拓荒者”的东方视角

被法国媒体戏称为“当代巴尔扎克”的马蒂亚斯·埃纳尔凭借小说《罗盘》,成为新晋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得主。小说讲述了体弱多病的维也纳音乐家Franz Ritter的一个漫长不眠之夜,回忆起自己的情人——担任田野调查的东方学家Sarah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彻夜未眠所回忆的东方之旅,无疑是作者本人当年在中东地区真实的旅行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个人色彩及强烈的主观臆想。法国总理大赞埃纳尔的作品:“乐曲般的语言传递了对东方的爱,以及值得被保护的东方宝藏。这是时代的指南针。”

素材点拨:《罗盘》写了三年,其实是埃纳尔酝酿了整整十年的一部作品。那年在完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学习后,他就踏上了去东方的旅程,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亲自去看、去听、去体悟“东方”,自此,“东方”成了埃纳尔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文化素材:多元而丰富的“文学上海”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题为“感知上海:想象、记忆与城市文明”的主题论坛。华东师大教授罗岗认为,就上海文学而言,小白的《租界》,王安忆的《启蒙时代》,金宇澄的《繁花》,是在三个不同的脉络里重新书写上海史最重要的收获,“但我们对它们的解读其实远远不够”。 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学上海”的解读与构建,既代表了中华文化精髓,又并蓄包容着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的城市文化新形态,成为新形态的城市表达。

nlc202309081839

素材点拨:上海常常成为小说、电影的书写“对象”,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城市书写者,采取冷静的旁观姿态,自身的体认与解读,激活城市体温与脉象,把城市从干枯冰冷的符号系统中还原出来。

【素材演练】

石头·神殿

越州中学301 王依兰

生命的意义,不应该是风花雪月诗词堆砌的荒芜,而应该是经由风霜雨露洗礼蒸发后留下的崎岖怪石。圣埃克苏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

岁月的磨砺,使石头经历世事,负起重任,累加叠起,聚集并闪耀着光辉的意义――成为一座神殿。神殿是静默的,它囊括了千万石头无声的奇遇,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能清楚听到秒针的转动一般。它活在岁月的尘埃里,无声无息,却又是光芒万丈的存在,神圣而虔诚,使我们在静默中沉思生活的历程。

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他喜欢驾驶着飞机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里:头上是闪烁的星辰,散发神秘的幽光,给予他美妙的幻想;脚下是无垠的土地,在漆黑的夜里,无数的灯光霓虹等细小的微光,汇集成银河般耀眼的华丽,令他的思绪不由自主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他走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体会过被漫天黄沙吞噬掉的寥远寂寞;在迷途中品味孤独,在震撼的景致里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他笔下的《小王子》,充满了爱与哲思,是一本他经历与幻想的合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而我认为,我们既需要在地面脚踏实地步行,在淋漓百态中感受和寻找属于我们的石头,也要在云端缥缈中,跳着冥想巅峰之舞,虔诚地在心里构建神殿的框架。

诗人需要生活的经验来填充那贫瘠的词句,教徒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心中那片圣洁的土地,而先知需要感受自然界的雷电风霜,需要探求星球的运转、四季的推移,需要走过大江南北,需要掌握神秘的语言……那样的经历就是石头,是筑建神殿必不可少的材料。想要理解世界,抒写诗意,首先必须学着去认识与感受。正如饱经了大雪,才能在春日感激阳光的温暖;经历了雷雨,才能在初晴日观赏彩虹的美好。

感受生活的诗意,充满希望和神秘,满载旅途人的回忆和变化,是被无常峥嵘的岁月所怀念和珍惜起来的殿堂。一笺纸承担不了那么多的东西,它总是用生活的零碎在心里默默帮你诗意地幻化起一座神殿,你把未知的恐惧和祈祷填放在内,把所思所想留存在内,把欢欣与苦楚寄托在内……“把石块砌在一起,创造的是静默”,诗人如是说。

我想,正是生活的石头,伫立了我们心中的神殿。

【素材运用简评】一个好的素材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小作者的素材运用,不仅在于选材的丰厚新颖,体现其广博的阅读面,更在于熟练地运用素材,用一个素材贯穿全文,一气呵成;既保证了文章构架的统一,又凸现了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流畅。

审视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命题,发现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联系学生个体的阅读面和生活面,而非联系“书袋子”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临场运用也出现从“我们”到“我”的蜕变,选材必须先经过“我”的“个人性”过滤。所以,如何充满“个体性”运用素材,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是当下作文备考的关键点。

编辑/关晓星

初三的感受600字作文 篇4

不知不觉,我就成了初三的学生了。

开学第一天,刚进校门的那一刻,感觉不一样了,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好奇,激动,现在,多了一份了一份沉重责任感。初三,是决定命运的一年,是初三最关键的一年,能否考上一个好的高中,看的就是这一年你付出的努力。

新学期新样貌,教学楼变了,教室变了,以前的同学也变了。以前总是在进校门的时候向右走,现在不一样了,向左走。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到了初三,要把以前不认真的学习习惯该了,到了初三,要把以前碰到难题就不想动 脑经的坏习惯该了,遇到困难,不要总是想着逃避,要试着自己去解决,不要想着靠别人解决。今日事今日毕,今天不懂的地方今天就要弄明白,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困难,成为战胜自己的勇士。

新学期新打算,优点继续坚持,缺点在这一年之内改正,以前总是懒得做题,导致理科拖了后腿,到了初三,一定要勤于做题,老师提的问题要积极思考,不要总等到别人公布答案,别人脑子里的思维逻辑是偷不来的。善于动脑,赶上与别人的差距。

尽管初三的生活枯燥无味,学习任务繁重,但是决不能放弃,决不让时光匆匆流走却没留下任何东西,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面初三,有信心,有信心将成绩提上去,兴趣是一门最好的老师,我有信心能学好理科。

老师说,初三是一个人生中的转折点,无论我有多少次想要逃避,从骨子里不希望初三的到来,可他还是来了,他带着从容的面孔,将每一个信心满满的初三学生的面容重新扫视了一遍。带着人们各种复杂的感情头也不回的向未来走去。就是现在了,把握现在,把握自己的未来,我的青春我做主。

初三作文:失恋感受 篇5

一个人。

一条街。

一个人走在街上。今夜,不知是哪一双手扯落如潮的记忆,风很远地吹过来,思念在风里跌落得支离破碎,那碎片里全都是风清云淡的笑容。

那年的十三岁,天空明亮得像一弯清清的泉水,在严寒的冬天里,我需要用被子取暖,但是真正能给我温暖的则是自己的体温。别人说:“冬天的阳光很柔和,照在人的`身体上暖暖的,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恍惚间是爱情在润泽着自己。”然而,我自己呢?好冷、好冷,无法有言语表达。

沉默……

也许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的缘故吧!

往往在心灵空虚的时候,我们会换一种形式,来添满心灵深处的寂寞,让我爱不释手的,不仅是那些玲珑般的爱情,还有那种疯狂的宣泄。

窗外那一场无声的雨,凄迷地飘落着,像是在诉说一个无言爱情故事,静静地聆听着……

感受快乐初三作文 篇6

人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快乐,每个人的人生坐标不同,自然对于快乐的感受也不相同,其实快乐就在你身边。

看到秋天的满田金黄,是耕种人的快乐;每日的歌舞升平,是有钱人的快乐;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读书人的快乐;“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生意人的`快乐;青云直上,加官进爵,是政客的快乐……快乐使人充满了对生活的更多想法。有人认为,快乐就是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快乐就在你身边,希望你去寻找他。

在孤儿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父母的关爱;在老人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更多的精力和青春;在残疾人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比他们更加健全的身体;在失学儿童眼里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更完善的学习乐园……快乐无处不在。

快乐有时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溜走,而且义无反顾。因此,有的人在拥有快乐时不加珍惜,直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快乐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最好体验,对生命的喝彩,对生命的热爱。

快乐没有一定的框架,只要每个人用心去感受,就会找到属于你的快乐。也许快乐是成功后的光荣,也许快乐是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也许快乐是朋友亲密无间的奖励……

感受生活 融入生活 再现生活 篇7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只剩一个躯壳,没有意义,没有内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既是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比如要学生写改革开放30年农村巨变的作文,可要求学生回农村老家看看,向农村亲人了解家乡的变化:哪些地方变了,变得怎样了,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有了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小学生习作也当如此,知道了生活充实精彩,学生语言表达才可能畅快淋漓。

二、让学生融入生活

生活给作文提供了基础,没有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他才会将这种体验用文字记载下来,形成作文。对学生来说,作文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见闻的载体,是真情的表露,是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分析污染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笔写作,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还经常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桥夜景、乡村的花草树木、小河田野、小桥流水、日出日落……尽可能让孩子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使他们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还特别注重还给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和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接触社会各式各样的人中感受生活。此外,在习作前我还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尽量做到面对生活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恼,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由于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习作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们率真的灵气。

三、让学生再现生活

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笔去再现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自由作文为主,不限时间,不拘字数,让学生自主命题,自选内容,自拟形式,自由表达。写作时要想得明确、周到、完整,也就是要贵在立意。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意思,取得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数,文章要言之有物。一切都从生活实际中来,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清楚,就能写出好文章。由于不受教师指导的束缚,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思想健康”的作文价值取向,学生非但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地环保情况,写些自己的感受。活动一结束,学生心潮涌动,有的写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有的写水泥厂排放污水污染龙江河水,有的写噪声对群众生活的肆扰,有的写脏话污染语言环境,不少学生还提出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建议。学生无拘无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畅快地抒写生活的真实一面,大胆地在习作中真情告白。

另外,再现生活、抒写生活要突出个性风采。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的学生就好比木头,而缺少个性的作文则如白纸,毫无魅力可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同学,每个学生眼中的校园生活却各不相同,笔下的文字也不一样,这其中的差别便是对生活的感受、观察、思考能力的差异。如同样记一次秋游活动,可以写景、写秋游的快乐,也可以写在秋游中发生的难忘的、难过的事。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感受初三作文800字 篇8

“神经病”

我的同桌一定是从精神病医院里跑出来的,如果他无缘无故地说:“啊,你说什么?”那么你别搭理他,他铁定又在发疯了。试问一下,你换了一位同桌,他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NO,我的同桌偏偏别出心裁,刚刚见面,毫无交谈。一节课下来后,他说:“啊,你说什么?”我心里觉得奇怪,旁边并无人说话啊!但,也出于基本的礼貌,我还是对他说:“我没说什么。”不料,他又说了起来。“你要来呀!好啊,要不……”我傻眼了,这家伙,没吃错药吧!

“自恋狂”

我后面这位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绝无仅有的极品大帅哥。别误会,综上所述是出他本人之口。他不仅自恋自己的外貌,还自恋自己的品德。他是位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善良、诚实的goodstudent,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人整天向你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棒,如何如何有才华时,你是何感受。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他会借用古人词句,略加变通,来讽刺你的愚蠢,衬托他的聪明。我刚刚在座位上坐下,他就说了一句:“你太缺德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我缺德,你也不照照你的样子。我那气急败坏的样子似乎令他很满意,他幽幽地说:“你傻啊!女子无才便是德,夸你都不知道。”说完,便潇洒地离开了,因为我有才,所以我就缺德,这都什么逻辑。

“四眼魔”

我右面这位一副眼镜,高高挂起,典型一副书生相。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和他接触久了就会知道,什么所谓的眼镜书生都是骗人的,他从头到脚,彻头彻尾就是一个游戏魔。看着他那因玩游戏而近视的双眼,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电脑啊!你是我的命。游戏啊!你是我的根。”这完全就是为他而打造的。你能想象得到吗?一到下课时间,一大群男生围在那儿,讨论声不绝于耳,声音分贝够响彻云霄。我可怜的耳朵,安拉,救我啊!

“静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前面还有位女同胞,至少我还不会太寂寞。但,不久我发现,我错了。她完全就如一潭死水一样的沉寂,一天下来,她若能对你说超过5句话,那一定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如果把我比作火,遇上她,再高的火焰瞬间冻结。死一般的沉寂……

感受初三作文600字 篇9

初三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习惯了早上6点起床,懒懒的爬起床来快速的洗漱;习惯了每日每夜不此疲惫的做题;习惯了考试前紧张与不安;习惯了每天计算着周末的到来。

这就是初三。

当其他年级的孩子玩耍时,我们在考试,孜孜不倦地学习;当其他年级的孩子在吃饭时,我们在练习,为的是在体考时考得一个好成绩;当其他年级放学回家时,我们却依然在学习……上课、吃饭、睡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让我们好疲惫。但却很充实。我们可以为了一道数学题熬上一个晚自习,可以为了请教一个难题忘记上课的铃声,害怕着每一次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他的来临,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时候把墙上的成绩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默默地离开……

这就是初三。

尽管我们是如此的疲惫,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收获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有付出才有回报,有梦想就才会有成功;尽管我们是如此的疲惫,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收获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东西—友情。离别之际,虽然说谁也不许流泪,但却在他们转身的一瞬间,泪,无声的划过脸颊,泛着一点不舍与无奈。

这就是初三。

其实,初三不是一幅无色的水墨画,那上面的色彩,需要自己的努力去涂写。

其实,初三学子都是一抹散发着幽香的茶叶,只有经过沸水的骤然翻滚之后,才能散发出积淀已久的茗香。

感受红云红河集团生活的美等 篇10

——让工作与艺术同行

在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卷烟生产三部九车间的厂房里,一个身材高大、身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的人正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来来回回地巡视。

他时而走到机器前检视机器的工作情况,时而拿起几支包裹好的卷烟进行查看,时而走到操作机器的工作人员身边与之进行交流。

他名叫罗志明,是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生产三部九车间的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一位痴迷艺术、以蛋雕闻名业界的艺术创作者。

工作中的启发者

按照红云红河集团战略发展部署,今年二月,昆明卷烟厂与昆烟分厂全面整合,昆烟迎来了十多年来节奏最快、力度最大、影响最深,涉及设备、人员、职能、机构、体制等因素最多的生产布局和组织机构大调整。

人随机器走,干部随人行,罗志明和众多员工一样,根据企业需要,从工作多年的生产四部调到了生产三部。工作环境变了,周围的同事也大多成了生面孔。

罗志明说:“这次调整,将那些经过长期合作、配合默契的操作工组合全部打散并重新搭配组合。一开始大家都有些不适应,加之两厂无论规章制度、文化理念,还是员工的操作习惯、思想模式都存在差异,需要一个熟悉、磨合的过程。”

那段时间,罗志明和集团内其他的基层管理者一样,工作特别忙。工作之余,他常常与员工们聊天,为他们分析行业发展形势,传达集团发展战略和要求,探讨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倾听员工的想法和心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扰,也想方设法地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两厂合并、企业新的改革举措,从管理融合、文化融合到人心的融合,都需要基层管理者们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做大量工作。

在红云红河集团成为品牌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集团之后,罗志明总是乐于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骄傲和自豪,但他也时刻不忘记提醒自己:“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要看到自身的差距,不能松懈,必须更加努力才行!”

在车间员工们的眼里,罗志明是个积极乐观、脸上永远挂着微笑、极具亲和力的人,碰到了什么问题,都愿意跟他说。有时有员工在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时冲他发了脾气,他也总是以他一贯的笑容和认真的神情去面对,听他们将自己心中的不快发泄、道尽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疏导情绪,解决问题。

“员工利益无小事。他们既然选择将自己的心声向我诉说,这便是同事间的信任,更是对我工作的支持。我所能做的,就是聆听,并努力帮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罗志明这种性格和他为人处事的方式,为他赢得了好人缘,也让他的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人都是有感情的,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任何的矛盾都能被化解。”

同事评价罗志明是个没脾气、好性格的人,更欣赏、佩服他的才气和在艺术方面的成就。而他的自我评价,却说自己是个“什么都爱玩,却又玩不精”的人。

生活中的创造者

什么都爱玩,是指他的特长和爱好:蛋雕、摄影、集邮、音乐……其独门绝技蛋雕,更是自成一家。

鸡蛋、鹅蛋、驼鸟蛋,一大堆大大小小、土里土气的蛋壳,经他一双巧手,魔术般地化成一件件灵动飞舞的艺术品。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说起爱上蛋雕艺术,时间要追溯到1997年。那时的他偶然间在媒体的报道中发现日本有一种名为“蛋绘”的民间艺术,加上长期由于爱好篆刻、雕刻积累的刻绘艺术功底,“蛋壳+雕刻”,让他萌生了以蛋壳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冲动。在无师可求,无教材可学的情况下,全靠自己摸索。

从选蛋开始,颜色最好是米黄色、褐色,含钙量要够;没有专门的工具,就自己做:栗木做柄的20多把刀具,平口、斜口、锥形,角度各异,全用锯片精心打磨而成。一把微型电钻,配上包含牙科用的大大小小十多支钻头,大多都经过改造;蛋壳去色用的各种化学试剂,是他带着防毒面具经过半年多的试验选中的;拓印用的氢气球,更是在长时间试验橡皮、塑料等材料无法达到要求后灵光一现的产物,罗志明为它取名“曲面印刷”。

刚开始,他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尤其是一些细微环节处理不当,导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但对他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对过去的否定,每一件作品都是惟一。罗志明一次次地总结,一点点地积累,一步步地摸索,鸡蛋、鹅蛋、驼鸟蛋,层次多样;浮雕、留色、镂空,技法多变。

终于,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他制作参展的50枚蛋雕作品一鸣惊人,引起了人们的惊叹和广泛关注。精致的做工、美丽的色彩、分明的层次让人们实在不敢相信在这样薄而脆的蛋壳上也能够创作出如此繁复的图案。而这些美物,竟然出自一名红云红河集团的普通员工之手,实属难得。

除此之外,罗志明还是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工作之余,他喜欢带上家里的海鸥牌4A老相机,和爱好摄影的朋友们组成摄影团,驱车郊外甚至更远,去寻找那些尚未被商业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拍摄那些动人心弦的影像。常常,罗志明都会随车捎上些自己早已穿不着的衣物、家中多余的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将之带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们。

“每一次去到偏远的农村地区,看见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过着的穷苦生活,反思一下,有时真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天堂里。能在红云红河集团这样的大企业里工作,有一套能遮风挡雨的房子,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工作之余还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搞点自己喜欢的创作,我觉得自己很满足、很幸福。”说到这里,罗志明有些动情。每次从农村回来后,罗志明对生活都会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他说,他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现在的拥有,怀着感恩的心,更加认真、努力地工作,享受美好的生活!

二手车4S店首现云南

◆记者 成霖宇/文 武跃红/图

买主看车、定车、参看质检表、签字认可、付车款、专业人员过户、签订质保协议、首次保养、提车......这几乎和买新车的程序没有差别,但这却是购买一辆二手车的程序。现在二手车专业4S店这种业态已经在云南车市出现了。

3月20日,昆明广福路湖畔之梦旁,云南斌驰二手车4S旗舰店将高调开门迎客。云南省汽车商会二手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斌驰二手车4S店总经理李斌接受采访时称,斌驰二手车4S旗舰店投资上千万,平时售卖车型至少在40个以上,售卖二手车型的价格从5万元至200万元间不等。

在筹备这个4S店之前,李斌和他的团队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云南仅去年二手车的交易量就达到12亿人民币,并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显然,这个蛋糕对二手车从业者来说,诱惑相当大。但接下来他们的调查发现,这个蛋糕中,二手车从业者只能从其中分得一小块。因为交易过程中,尤以朋友、同事以及各类熟人之间的交易较多,这类交易占整个交易行为的40%以上。

李斌认为有两方面原因导致这种结果:一是目前二手车市场没有完全规范,二是交易时缺乏诚信。一些二道小贩通常在低价收购二手车后,对该车进行较大程度的“美容”,再以高价卖出,这直接导致了行车的安全隐患,同时,这些小贩也没有任何售后服务。另外,一辆车在报废之前,基本都有不低于5次的成交率,由于各个驾驶人的用车习惯也不一样,出现的安全隐患的程度也相对较大,但这种隐患购车者往往是不全都了解的。

李斌想通过此次二手车4S店的建立,彻底把这些隐患终结。因此,在将二手车卖给客户以前,二手车4S店不会对所售车辆进行翻新,会通过仪器以及经验出具多达100多项的检验报告,让买方对该车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根据所售车辆的具体情况,承诺3个月—12个月的质保。

斌驰二手车4S店将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两年后,将会在昆明开第二家4S店。如果条件成熟,10年后,斌驰二手车4S店将会在国内其他省会城市出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斌驰二手车4S店以一种全新模式进入二手车流通领域,对促进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话|李|斌|

二手车买卖要讲诚信

二手车买卖也要讲诚信,二手车买卖其实也可以这样做。

由于公司在金泉车市,即将开业的二手车4S店在广福路湖畔之梦旁,因此李斌在近段时间基本就不停奔跑在金泉和广福路之间。

3月3日,休息间歇,李斌在金泉办公室歇接受了《车与人》的采访。《车与人》:斌驰二手车在云南二手车市场的名气是越来越响了,为什么生意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增加了二手车4S店这种模式?

李斌:事实上,在2005年3月注册“云南斌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之前,我们就有了做二手车4S店或4S超市这种想法,但当时条件不成熟,所以就放弃了。现在资金、经验的积累以及庞大的市场诱惑,让我们终于把梦想变成现实。

《车与人》:新车4S店的货源厂家可以保障,但二手车4S店的货源怎么样保障?

李斌:由于斌驰一贯的诚信,我们是不愁货源的。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忙,有很多人来找我们卖车。

《车与人》:很多人说二手车4S店这种模式是不错,但风险似乎也比较高。

李斌:风险是相对的。假如我们不做4S店,那现在的二手车市场可能基本没什么变化,该“美容”的还是在“美容”,该卖病车的还是在卖病车。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让更多人知道,二手车买卖也要讲诚信,二手车买卖其实也可以这样做。当然,我们走出这一步,也是进行过风险评估的,但我同时也相信,没有任何风险的生意是不可能发展的。

《车与人》:省外也有二手车4S店,但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没有和厂家对接,导致质保时配件不全,你有没有想到这些问题?

李斌:这个问题很简单,比如说客户买了我们的车后,在质保范围内出现质量问题,我们有专门的维修中心。若客户买的是一些高端品牌,他们认为我们的维修中心不能胜任维修服务时,我们也建议他(她)到专业的4S店进行维修,所产生的维修费用我们会全部买单。

初三叙事作文感受春天900字 篇11

900字

课堂上,总是说发现春天。

那么多描写春的美好的语句,那么多富有情感的古诗古词,写在书本上,打在幻灯片里,总是空荡荡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曾这么告诫过我。

走出去看看,又如何呢?——题记

春游了。

那是个艳阳天,一切都在阳光下显得灿烂而闪耀。高速公路旁的油菜和迎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连成片,邀来阳光为自己镀金。原先,我也没有太期待,太欣喜,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出行;可是,我的心情,在我看见这大片大片的灿烂之后,忽然变得很轻松而愉快,像躺在云朵上一般幸福。

车颠颠簸簸,绕了几个圈,终于停在景区的大门口。在车里闷了一个小时的我总算得以下车,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伸个懒腰,舒展筋骨。在春阳的沐浴下,我觉得我就像一颗吸饱水的种子,充满新生的力量。

走进大门,艳丽的世界在我眼前展现。朱红、艳橙、金黄、碧绿、靛青、湛蓝、浅紫,如烟雾般在眼前散开,弥漫到很远的地方。暖风轻抚我的脸颊,使我想起朱自清的《春》里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话写在课本里没什么感觉,跳出平面进入现实,倒真有那么美丽。

景区里人很多,大都是些吵吵闹闹的年轻人。春召唤着人们出门看看。记得一篇美文里是这么说的,在春天里,“若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切齿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若是去冒险,若是去干一番事业,若是豁出命去拼搏,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负荷的„爆破力‟。”这话不假,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人的生物钟会铃铃地响起来,催促人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奋发努力。我自己不也一样么?在春阳的抚慰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花的感染下,在春草的激励下,我心中也产生出那种奋发的“爆破力”——我想在草坪上跳跃,想在树林间奔跑,想在花丛中闭上眼,聆听花朵炸裂的声音;甚至,我想为了明天拼搏,我想努力学习,我倏地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胜利。

这就是春天的感染力!春以自己的温暖,唤醒沉睡的生灵,也唤醒心中的蓬勃好胜,促使人们向前进。

我从聆听中感受幸福初三作文 篇12

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聆听是一种主动的生活姿态,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

旋律很动听,但它需要有人用心去聆听;故事很唯美,但它需要有人用心去谛听;歌词很优美,但它需要有人用心去细听;鸟鸣很动听,但它需要有人用心去倾听......

聆听的过程是集感受,欣赏于一身的。喜欢一首歌的旋律,喜欢一篇故事,喜欢鸟鸣声,无论怎样,只要真心喜欢就好。

聆听父母的忠告,我们能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

聆听老师的教诲,我们能使彼此更亲近…

聆听朋友的劝慰,我们能更了解彼此,坚固我们的友谊…

和朋友在一起,如同爱上一篇文章,无论内容已熟读多少遍,却还是不厌其烦的置身其中…只是单纯的想要聆听对方的故事,替对方排忧,分享自己的故事。

年少的我们的烦恼又有谁知道?只能向朋友去倾诉,其中必然有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去做一名聆听者,不发表言语,单单的去聆听。

一直以来,不愿做一名聆听者,或许很少为朋友去考虑,想让朋友关心自己,向朋友去发牢骚。朋友会静静的等待我平静,然后去开导我,说些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无意之中,进入了别人的生活,观看属于她的“电影”。顿时发现聆听的幸福,终于使自己帮朋友排了忧,解了难。能帮到她,很快乐。

那是一次游玩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她的不对劲,发现了她的小秘密。便嬉皮笑脸的问她:“怎么了啊,被打击了啊?”随后,她向我诉说了她心底的秘密…

她说,她与以前相比真的变了很多,堕落了不少。以前的她,成绩优异,真的很上进,也不愿自甘堕落。却因为一些事改变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母亲上班没时间,她被无情的抛在了午托部,没有人管了,她也变了…

忽然,我愣着了:父母只是在关心成绩的好坏,曾几何时关心过我们背后的努力,我们背后的辛酸。

她说,她只是想回家,只是想吃妈妈亲手做的饭。她说妈妈总是埋怨成绩差了,说我们的学习条件更好了…

我的一句“她们知道我们现在学的容易了,却不知道,我们堕落的也更容易了!”让她的心情更沉重。

她继续诉说她的故事,我继续聆听...

真正的做了一次聆听者,真正的了解了朋友的生活,真正的感受到了幸福...

聆听父母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辛酸,了解他们的累,感受自己的“幸福”...

聆听老师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苦,感受自己的“幸福”...

聆听朋友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经历,了解他们的心,感受自己的“幸福”...

上天和生活选定那个感受黑暗的人 篇13

也因此,当我站在这儿的时候,我想起了50多年前的1960到1962年间,出现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就在那次举世震惊的“人祸”后的一个黄昏,夕阳、秋风和我家那个在中国中部、偏穷而又寂寥的村庄,还有,因为战争而围着村庄夯打起来的如城墙样的寨墙。那时候,我只有几岁,随着母亲去寨墙下面倒垃圾,母亲拉着我的手,指着寨墙上呈着瓣状的观音土和散粒状的黄土说:“孩子,你要记住,这种观音土和榆树皮,在人饥饿煎熬到快要死的时候,是可以吃的,而那种黄土和别的树皮,人一吃就会更快的死掉。”

说完,母亲回家烧饭去了。她走去的身影,如同随风而去的一片枯叶。而我,站在那可以吃的粘土前,望着落日、村舍、田野和暮色,眼前慢慢走来巨大一片——幕布般的黑暗。

从此,我成了一个最能感受黑暗的人。

从此,我过早的记住了一个词汇:熬煎——它的意思是,在黑暗中承受苦难的折磨。

那时候,每每因为饥饿,我拉着母亲的手讨要吃的时候,只要母亲说出这两个字来:熬煎。我就会看到眼前一片模糊的黑暗。

那时候,中国的春节,是所有儿童的盛日,而我的父亲和许多父亲一样,每每看到我们兄弟姐妹,因为春节将至,而愈发欢笑的脸庞时,也会低语出这两个字来:熬煎。而这时,我就会悄悄地离开父亲,躲到无人的荒冷和内心模糊的黑暗里,不再为春节将至而高兴。

那时候,生存与活着,不是中国人的第一要事;而革命,才是惟一国家之大事。可在革命中,革命需要我的父亲、母亲都举着红旗,到街上高呼“毛主席万岁!”时,我的父母和村人,大都会从革命中扭回头来,无奈自语地念出这两个字:熬煎。而我,当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眼前必就会有一道黑幕的降临,如同白日里黑夜的到来。

于是,我也过早地懂得了黑暗,不仅是一种颜色,而且就是生活的本身。是中国人无可逃避的命运和承受命运的方法。之后,我当兵走了,离开了那一隅偏穷的村落,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无论生活中发生怎样的事情,我的眼前都会有一道黑幕的降临。而我,就在那一道幕布的后边,用承受黑暗,来对抗黑暗,如同用承受苦难的力量,来对抗人的苦难。

当然,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昨天的中国,它变得富裕,并咄咄有力,因为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与零用,便像一道突来的强光,闪耀在了世界的东方。可在这道强光之下,如同光线愈强,阴影愈浓;阴影愈浓,黑暗也随之产生并深厚一样,有人在这光芒里感受温暖、明亮和美好,有人因为天然的忧郁、焦虑和不安,而感受到了光芒下的阴影、寒凉和雾缠丝绕的灰暗。

而我,是那个命定感受黑暗的人。于是,我看到了当代的中国,它蓬勃而又扭曲,发展而又变异,腐败、荒谬,混乱、无序,每天、每天所发生的事情,都超出人类的常情与常理。人类用数千年建立起来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和人的尊严的尺度,正在那阔大、古老的土地上,解体、崩溃和消散,一如法律的准绳,正沦为孩童游戏中的跳绳和皮筋。今天,以一个作家的目光,去讨论一个国家的现实,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然对于那个作家言,因为这些本无好转,却又不断恶化、加剧的无数——人们最具体的饮、食、住、行和医、育、生、老的新的生存困境,使得那里芸芸众生者的人心、情感、灵魂,在那个作家眼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和不安,恐惧而兴奋。他们等待着什么,又惧怕着什么,如同一个垂危的病人,对一剂虚幻良药的期待,既渴望良药的尽快到来,又担心在它到来之后,虚幻期待的最后破灭,而随之是死亡的降临。这样期待的不安和恐惧,构成了一个民族前所未有的焦虑心。这颗民族的焦虑心,在那个作家那儿,成了最为光明处的阴影;成了光明之下的一道巨大幕布的另一面——

没有人告诉那个作家,国家那列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会把人们带到哪儿去。

也没人告诉那个作家,直至今天,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各种各样的革命和运动,在每个人的头顶,酝酿的是乌云、惊雷,还是一片可能撕开乌云的闪电。

更是没人能够告诉那个作家,当金钱与权力取代了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的理想之后,人心、人性、人的尊严,应该用怎样的价格去兑换。

我记起了十余年前,我反复去过的那个艾滋病村。那个村庄一共有八百多口人,却有二百余口都是艾滋病患者;而且在当年,他们大都是三十至四十五岁之间的劳动力。他们之所以大批的感染艾滋病,是因为想要在改革中致富,过上美好的生活而有组织的去集体卖血所致。在那个村庄,死亡像日落一样,必然和必定,黑暗就像太阳从天空永远消失了一样,长久而永恒。而我在那儿的经历,每当回忆起来,每当我在现实中看到刺眼的光芒和亮色,都会成为巨大的让我无法逃离的阴影和黑暗,把我笼罩其中,无处逃遁。

我知道,在那一片广袤而充满混乱和生机的土地上,我是一个多余的人。

我明白,在那一片广袤而充满混乱和生机的土地上,我是一个多余的作家。

但我也坚信,在那一片广袤而充满混乱和生机的土地上,我和我的写作,或多或少,将会有它无可替代的意义。因为,在那儿——生活、命运和上天,选定了我是那个生来只会、也只能感受黑暗的人——我像那个看见了皇帝没有穿衣的孩子,在阳光之下,我总是会发现大树的影子;在欢乐颂的戏剧中,我总是站在幕布的另一边。人们都说温暖的时候,我感到了寒冷;人们都说光明的时候,我看到了黑暗;人们在为幸福载歌载舞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在他们脚下系绳,正要把人们集体绊倒并捆束。我看到了人的灵魂中有不可思议的丑恶;看到了知识分子为了挺直脊梁和独立思考的屈辱与努力;看到了更多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正在金钱和歌声中被权力掏空和瓦解。

我想到了我们村庄那个活了70岁的盲人,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他都会面对东山,望着朝日,默默自语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日光原来是黑色的——倒也好!”endprint

更为奇异的事情是,这位我同村的盲人,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有几个不同的手电筒,每走夜路,都要在手里拿着打开的手电筒,天色愈黑,他手里的手电筒愈长,灯光也愈发明亮。于是,他在夜晚漆黑的村街上走着,人们很远就看见了他,就不会撞在他的身上。而且,在我们与他擦肩而过时,他还会用手电筒照着你前边的道路,让你顺利地走出很远、很远。为了感念这位盲人和他手里的灯光,在他死去之后,他的家人和我们村人,去为他致哀送礼时,都给他送了装满电池的各种手电筒。在他入殓下葬的棺材里,几乎全部都是人们送的可以发光的手电筒。

从这位盲人的身上,我感悟到了一种写作——它愈是黑暗,也愈为光明;愈是寒凉,也愈为温暖。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让人们躲避它的存在。而我和我的写作,就是那个在黑暗中打开手电筒的盲人,行走在黑暗之中,用那有限的光亮,照着黑暗,尽量让人们看见黑暗而有目标和目的的闪开和躲避。

今天,在世界文学中,作为亚洲文学主要一片生态的中国文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相遇过如此充满希望又充满绝望的现实和世界;从来没有相遇过,在如此丰富、荒谬、怪异的现实中,有如此之多的传奇和故事——超现实的最日常;最真实的最灰暗。没有一个历史阶段,东方的中国,能像当下这样,在无限的光明中,同时又有着无处不在的遮蔽、阴影和模糊。今天的中国,似乎是整个世界的太阳和光明,可也有着让世界巨大的忧虑和暗影。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每天,每时,都莫名的激情,莫名的不安,无由来的胆怯和无来由的莽撞。

对历史回眸的恐惧和遗忘,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对现实——每天每时都惊心动魄、违背常理、不合逻辑而又存在着一般人们看不到的内真实、内逻辑、神实主义的荒诞、复杂、无序的真实和发生,构成了今日中国最为阳光下的阴影,最为明亮处的黑暗。而作家、文学,在今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看到伟大的光明,那是一种真实;听到悠扬的歌声,也是一种真实;虚无、唯美,也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中国的真实,是一片巨大的森林,阳光、茂绿、花草、鸟雀、溪水,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几十上百的优秀作家,都在这森林中感受着丰富而又扭曲、矛盾而又复杂、蓬勃而又撕裂的中国,演绎着自己真实的写作。而我,则因为是那个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黑暗感受者,也注定我看到的真实,和别人的不同。我看到了森林深处的雾障,感受到了雾障内部的混乱、毒素和惊惧。或者说,很多人看到了白日的森林之美,而我,看到的是深夜中森林的黑暗和恐惧。

我知道,黑暗不仅是时间、地点和事件,而且还是水、空气、人、人心和人们最日常的存在和呼吸。如果仅仅把黑暗当做前者,那是巨大的狭隘,而真正幽深、无边的黑暗,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黑暗,却都说明亮而温暖。最大的黑暗,是人们对黑暗的适应;最可怕的黑暗,是人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冷漠和淡忘。因此,文学在这儿就有了它的伟大。因为只有文学,在黑暗中才能发现最微弱的光、美、温暖和诚实的爱。所以,我竭尽全力,都试图从这黑暗中感受人的生命和呼吸,感受光、美和那种伟大的温暖与悲悯;感受心灵饥饿的冷热与饱暖。

因为这样,穿过“时间、地点和事件”,我看见了今天现实中最为日常的黑暗——在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今天的人们,大都可以做到一个又一个老人倒在街上时,大家担心讹诈而都不去搀扶,可那老人流出的血,原来也是红的和热点。

因为这样,一个产妇在医院死在手术台上,而所有的医务人员怕承担责任都逃之夭夭后,留下的只有人性和灵魂在现实中最微弱的喘息与尖叫。

因为这样,在我自己家里遭遇强拆之后,我感受到了更为日常、普遍,也更为激烈的黑暗。而我,当面对这些时,那些关于人、活着、现实和世界驱赶不散的黑暗,就会大雾一般弥漫在我的内心、生活和我写作的笔端——我以我自己的方式感知那个世界——我也只能用我自己最个人的方式,感知和书写那个世界。我没有能力推开窗子看到世界的光明,没有能力从混乱、荒谬的现实和历史中,感受到秩序和人的存在的力量。我总是被混乱的黑暗所包围,也只能从黑暗中感受世界的明亮与人的微弱的存在和未来。

甚至说,我就是一个黑暗的人。一个独立而黑暗的写作者和被光明讨厌并四处驱赶的写作的幽灵。

到这儿,我想到了《旧约》中的约伯,他在经受了无数的苦难之后,对诅咒他的妻子说:“难道我们从神的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这最简单的一句答问,说明了约伯深知他的苦难,是神对他试炼的一种选定;说明了光明与黑暗同在的一种必然。而我,不是如约伯一样,是神选定的惟一试炼苦难的人。但我知道,我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那个特定感受黑暗的人。我躲在光明边缘的灰暗之中。我在灰暗和黑暗里,感受世界,握笔写作,并从这灰暗、黑暗里寻找亮光、月色和温暖,寻找爱、善和永远跳动的心灵;并试图透过写作,走出黑暗,获求光明。

我——那个把文学作为最高理想和信仰的作家,无论是作为一个人的活着,还是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存在,都为自己天生注定在光明中感受黑暗而不安。也因此,我感谢我的血脉祖国,感谢它允许一个注定只能感受黑暗的人的存在和写作;允许一个人,总是站在大幕的背面来感知现实、历史和人与灵魂的存在。也因此,更加感谢卡夫卡文学奖的评委们,今年把这个素洁、纯粹的文学奖授予了我。你们授予我的这个奖项,不是约伯在历尽黑暗和苦难之后获得的光明和财富,而是送给了那个感受了苦难而惟一逃出来报信的仆人——那个行走夜路的盲人——的一束灯光。因为这束灯光的存在,那个生来就是为了感受黑暗的人就相信,他的前面是明亮的;因为这片儿明亮,人们就能看见黑暗的存在,就可以更加有效地躲开黑暗与苦难。而那位仆人或盲人,也可以在他报信的夜路上,人们与他擦肩而过时,去照亮前行者的一段——哪怕是短暂的路程。

注:本文为作者在捷克布拉格卡夫卡文学奖组委会举行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上一篇:团泊镇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两校联谊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