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感受作文(共13篇)
乡村生活感受作文 篇1
感受乡村生活的作文
如今的我们,大多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无暇去乡村感受那属于乡村自己的美。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感受乡村生活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感受乡村生活】
有一个地方,隐匿在秀水青山间,埋藏了都市的喧嚣,暗淡了名利的浮华,飘逸出一股祥和与恬静的气息,来温润受伤的心灵。
乡村是不得志的文人理想的休养所。一头耕牛,一座草屋,一圈篱笆,几株菊花,便与尘世隔绝。在青秀的山水间低吟“采菊东篱下,攸然见南山。”感受天地的气息,察觉万物的荣衰,便将官场的争斗,名利的徘徊消失在重山层云外,一块青石,一册《渊明传》,一杯淡茶,便在飘渺隐约的薄雾中慰藉心中的伤痛。乡村中造就多少惊世骇俗的不朽诗篇,却又磨灭了多少有志者的那颗胸怀天下的雄心。
乡村是旅行与安家的中转站。我们的人生在旅行的渴望与安家的欲望中渐行渐短。黑塞的红房子便在那秀美的乡村中隐隐浮现。当我们在城市中为人生的最高峰而奋力攀爬,为无期的旅途寻找最新的终点。回望那一片消沉在云海高山另一边的那一片绿意。乡村就在那里,心中的家就在那里。它遥不可及却又仿佛就在眼前。因为心中,将它的感觉紧紧拥抱。它依偎在旅行者的心中,抚慰心灵的伤痛。从此,我们不再为看不到那片碧绿的乡村而苦恼,因为我们心中有乡村的影子。抹一抹留恋的泪水,向着不远的终点继续前行。乡村是都市文人梦想的归宿。在车辆的奔鸣中常想水溅鸟啼的柔美与灵动。在楼海的压抑中常念日拔云开的宽广和舒畅。地形常在不经意间对人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哲人常出于高山之间,仁者多现于水流之处,而浑沉的都市间来来往往的多争名逐利之辈。饱受心灵的压抑的文人心中,便自然浮现出一片青山绿水的天地,那便是心灵的乡村,空中楼阁在那里安定。
乡村在都市的边缘时隐时现,浮现在漂泊人的眼中,跳动在不得志的人那颗冷凝的心里。在一片静谧中,用舒缓的流水消磨流逝了志者的雄心,用柔情的浮云升华了旅行者孤独的愁怅。在一眼青绿中,埋藏了伤痛,孤独与喧闹,飘荡着一曲高山流水,洋溢着清静和舒畅。
【篇二:感受乡村生活】
如今的我们,大多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无暇去乡村感受那属于乡村自己的美。城市中的人们工作繁忙,任务颇多,总是不能抽出时间去感悟乡村的美,所以乡村独特的景色被忽视了。
在乡村中的田野里,一片绿茵,一望无垠,一阵风过,绿叶压低,层起层落,如同大海中翻滚的波浪,只一瞬间便传播到那很远很远的地带。这时,无论谁也会感到心情舒畅,一片海阔天空。此时天空会有几只飞鸟,叽叽喳喳地飞过,像是传递着一首优美的乡村音乐曲。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乡村中的芦苇荡中,是游玩的“圣地”。一片高大的苇荡,光透不过去,风吹不进来,任谁也不会感到其中有生物的气息。小时候,常搭朋结友,一大帮人来此玩捉迷藏。由于荡子很大,找到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午餐自然不能回家去吃,只在荡子中找一块空闲且十分隐藏的地方,围着坐下,吃些副食,只当是“正餐”。有时运气好,会碰上野鸭蛋。虽然不会去吃,可以偷几个砸人还是做得到的。这游戏一玩就是一天,所以早餐一定要吃饱,当听到家长喊时,就急忙顺手牵羊折一根芦苇杆作为整天的唯一收获。
乡村是人类最早的聚集地,也是最早聚落。随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逐渐兴起,代替了农村的重要地位。但是,乡村独有的纯朴、善良的气息是挥洒不去的。所以城市的人们应该抽出一点空余时间,去乡村领略一下属于乡村的特点,感受乡村独有韵味和美丽。
【篇三:感受乡村生活】
我出生在乡村,是个天真纯朴的女孩子。大城市的繁华容貌,无与伦比,但吸引我的却是在常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乡村,乡村的美,别有一番风味。
乡村的春天是最美丽的,各种花儿含苞待放,像个个羞涩的小姑娘;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多彩的世界;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金黄的油菜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把田野打扮得格外美丽,引来了一只只蝴蝶和蜜蜂,瞧,那几个孩子正在捉蝴碟呢,正准备扑上去,蝴碟飞进了油菜地,一下子没影了,正可谓:“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一群一群的小鸭子也来凑热闹,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嬉戏着。
漫步于乡村的田野之间,一鼓清凉的风迎面而来,顿时我忽然想到了一则笑话:城里的孩子们随着老师来到乡村,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那田里的草怎么那么长呀?”老师笑了笑说:“那呀,不是草,是稻!”通过这个笑话,说明了乡村给一个孩子带来的不同,它能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植物。
在乡村,抬头仰望蓝天,低头下水捉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乡村,总能做着一些大城市里不太能做的事情,比如:放风筝。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事了。我总喜欢拉着爸爸的手,到田野里放风筝。我拿着线,爸爸把风筝往上一放,我边拼命的跑,边回头看看愈飞愈高的风筝渐渐飞上天空,那银铃般的笑声早已随着风筝飞上天空„„那是我快乐的时刻,最美好的时光„„
我常常仰望蓝天,看白云聚散,观霞染天空,望夕阳西下,对着天空倾诉自己的一切一切„„
【篇四:感受乡村生活】
现在的人们,不管什么户口,总会有亲戚住在农村,于是也就有机会去感受乡村,亲近大自然。
我外婆就住在乡下。每到长假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回去度假。那里四面都是大山,真可谓“环外婆家皆山也”。大山挡住了外界的喧嚣与烟尘浊气,所以这里每一天都是宁静的,空气也一如既往的清新怡人。
所谓“入乡随俗”,在农村就要像农村人一样生活。瞧我的装束:一顶草帽,一双人字拖,这就是当地农民的装扮。每到抛秧时,我和外婆、外公就都这样打扮,然后脱下拖鞋下地干活。这时田里的泥巴泡透了,稀烂稀烂的,一脚丫子下去全从脚趾缝间挤出来,感觉非常奇妙。
抛秧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拔棵苗苗大概地抛到某个地方就行了。这下效率就成了关键。只见外公外婆一手捧着几沓秧苗,另一手拨出几个,像开枪一样流畅地抛出去。我却每次在左手抓一把,右手好不容易拣出来一棵,再小心的投出去。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已被外公外婆抛下的秧苗包围了,不禁苦笑。
砍柴禾也是一件辛苦而又让人高兴的事。那些山头树林看上去野的很,实则分成一片一片地,承包给各家各户,那些树木要么出售,要么作为自家的燃料。外婆家后头的山就属于外婆,有时家里的柴禾不够了,外婆便拎着镰刀往山上走。我也喜欢山,于是也跟了去。这儿的山矮小,但植物繁杂,有乔木、灌木及一些藤蔓、杂草什么的。松树既是外婆的目标。
外婆往往可以很轻松的上到山顶,然后开始砍松树。而我却总在山脚下听着有节奏的砍伐声“望山兴叹”。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拎着镰刀钩住身边的树木,踏着满地的断枝败叶,割断拌脚的藤条,被公输草划得遍体鳞伤后找到外婆,而她已经捆好几捆松枝准备下山了。挥着外婆那把沉重的多的大镰刀,我试着劈了一下身边的松木。只见树干上留下一道无足轻重的刀痕,而我却被震得两手发麻。无奈,只好背柴下山。
改革春风吹进大山,这些年来外公建了新房子,买了农耕机,生活越过越好,农村里的喜庆气氛,我感受到了。
【篇五:感受乡村生活】
有一种声音夹杂着水汽,携着朦胧的月色,穿过仿佛是铁的踊跃的兽脊似的,漆黑的起伏的连山,远远地跑过来,我只记得,依稀的记得,大抵是这样的„„
“雪花纷飞雪珠跳,头重脚轻身打飘„„少年不识愁滋味,猛然回首冷汗浇。携妓而归天下耻,门庭名声一旦抛。莫如就让与那孙富„„错错错啊。此行径无异于纨绔与恶少„„”
青衣风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这便是乡村的戏。
大夏天儿的,大冷天儿的,又或者一年里特定的几个月份,乡村的小戏便不绝于耳,总觉着,这咿咿呀呀不知所云的戏词没有任何看头,临时搭建的戏台旁的扩音喇叭朝天的刺耳,对戏的认识也只局限于有看头的变脸之流。我也曾赶过一场小戏,五六岁的年纪,看着小生浓墨重彩的美,心底唏嘘了几番,不喜老旦,丑角,只喜那青衣小生与花旦,那时年少,瞪着眼睛楞是聚精会神的听了会儿,也终于孩子心性,受不住困了,也不记得是怎样散了场,怎样的喧嚣空白成了寂静,那时心心念念要见小生一面的念头现在想来也忍俊不禁。
后来,也曾去戏园里看过一场戏,镂空的木窗,京味儿十足的戏楼,四四方方的八仙桌,小瓷杯里边的茶,三两碟地道的小点心,戏台上也只看了丑角的戏份,倒有些硬生生的不能接受的感觉,地儿是好,但人早已经没了幼时的兴奋与期待。
乡村的戏是种嘈杂的欢乐与哀愁,那里面细说着的,我们无从得知,听懂嘛?怕也只是图个热闹。但我想,每一场如今已没了踪迹的乡村的戏必定带来过欢乐,的凸显了人性美,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和丑陋,淮剧可能没有秦腔那样的苍凉辽远,厚实凝重,有着的只是那些戏文里长念着的缠绵悱恻,有着水乡的温柔和秀美,但无从知晓,如今是否还有一点空间?戏还有嘛,戏楼还开着嘛,那些唱戏的人,如今哪儿去了,那些听戏的人如今又在哪儿呢?
我还清楚的记得,迅哥和双喜,阿发看完了社戏偷罗汉豆的场景,月还没有落,人未归,而乡村的戏,逐步走向了末流,乡村,该走向哪儿呢?
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出的戏声相互交织着,碰撞着,那是时代的天籁,地籁,人籁。
中国的乡村是不同种力量的结合体,我一直相信,不管中国农民有多少,或者他们正以何种形式被改造,被迁徙,不变的,始终不变。
【篇六:感受乡村生活】
我是土生土长在农村的,二十几年前的乡村生活,恍如昨日。
吃是头等重要的事,不必说过年时待客非得烧个十八碗二十碗,也不必说春雷响过挖三根春笋来烧一碗油焖笋,单说平日里的菜蔬就已让人神往:要烧汤了,院边摘一根丝瓜,鸡棚里母鸡刚下的蛋还有余温呢,一会儿一大碗丝瓜鸡蛋汤就端上了桌;要吃毛豆,田埂边见缝插针种的毛豆拔一棵,盐水煮毛豆是上好的下酒菜;要吃小白菜,自留地离家不过二十米,掐一把,碧绿鲜嫩的,炒炒吃,翻三下锅铲就熟„„乡村似乎到处是菜园,番茄、黄瓜、茄子、花生、玉米、豇豆,红的、黄的,青的、紫的、绿的,看不完的风景,变不尽的颜色,自然本色到家。乡村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摸螺蛳、钓甲鱼、捉黄鳝,能让饭桌添一些荤腥。
最想念家里的西瓜。那时父亲还健在,他虽生在农村,却也读过不少书,刚改革开放时,他日思夜想的就是发家致富,那时的他不年轻了,却有使不完的劲。跟着父亲在瓜田里劳作是辛苦的,晚上还在瓜田的草棚里守瓜。二十几年前,西瓜还不是平常的吃食,不太有人家种瓜。村里人见你家瓜熟了,摘个吃吃,这能叫偷么?你若守着,村里人就不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尝鲜。想念和父亲一起在瓜棚的日子,总喜欢听他天南海北地聊,蚊虫叮咬的烦恼都被聊天的乐趣赶跑。那时的天很蓝,星星很亮,土地特有的清香我真真切切地享受着。父亲故去已整十三年,土地的清香我早已木知木觉。
住在台门的好处不多,不便却不少。我家所在的台门是合围成正方形的几户人家,一律两层楼,地势低洼,一到汛期,便水漫金山,于是先抢救要紧的东西,米啊这些先搬上楼,瓶瓶罐罐搬上八仙桌,以防漂浮出去撞破。忙完后大人们看水涨,小孩成群结队地玩水,反正几乎每年要来一两次,大家都习惯了,碰上旱年,大家还奇怪怎么没发大水。台门除了涨水,还有就是狭小,几乎都是每户人家一楼一底,夏天闷热无比,到堤上乘凉是每人必做的事,有捧着饭碗就出来的,男人们习惯点根烟,女人们摇着蒲扇,“劈劈啪啪”赶蚊子的声音不绝于耳。男人们在双抢忙完后津津乐道的是稻谷的产量,还会比谁家的孩子会读书;女人们有的在渠道边洗洗涮涮,有的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逗玩着,还不知疲倦地亮着大嗓门。那时奶奶还在,七十来岁了,吃斋念佛,一脸慈祥,农忙时她会煮了点心,烧了茶水,送到田埂上。现在一闭上眼睛还能看到奶奶迈着小脚、拎着茶水上田埂的模样。
台门的冬天是热闹的,家家搬了椅子板凳到院子孵太阳,男人们抽烟、喝茶,女人们织毛衣、补衣服,于是东家长西家短的故事在懒懒的冬日里飞扬了。
台门早拆了,如今家家户户都是三四层楼房,白墙黛瓦,铝合金窗,再装几台空调,有序地矗立着,一派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农村也难得见到泥土了,哪条道不铺上水泥?好些人家买了汽车,大家可不想车子开过尘土飞扬。村边的工厂日夜机声隆隆,乡村的宁静越来越稀罕了。
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的我,现在偶尔回乡也会水土不服。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吃着超市买回的菜,夏天躲在空调的阴凉里,心中总想起二十年前的璀璨星光和那旧时的芳香。
【篇七:感受乡村生活】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篇八:感受乡村生活】
“乡村”。这个两个字的词语,对于乡村的那群孩子来说,由于天天都在其中生活,对于其中的意义,一定会有很深且很多的感悟,但是,如果要准确而又清楚无误地表述出来它的意义,似乎还是有一些困难吧!
不同的人心中,一定会有不同的,自己理想中的美丽乡村,而我心目中理想中的美丽乡村,又是怎样的呢?
我心目中的乡村,既没有城市间的繁华喧嚣,又有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的气质。乡村,没有城市的被污染了从而浑浊的空气,但却有着清晰可见的闪烁着的点点繁星。而繁华的大城市呢,只有化工厂所排放出的污浊臭气,只有黑色与深蓝夹杂的由于摩天大楼的灯光太亮而看不清星星和月亮的天空,没有乡村的“日出而作”般平静的生活,更没有乡村细腻温柔的风景,由此我认为,乡村,自然较城市,美丽。虽然乡村的土地会更贫瘠些,但,这不是可以用双手改变的吗?
有些人认为,乡村的风格,就好比东北大汉的性格,豪迈粗犷,那逶迤的群山,那奔流的大江,不正是乡村粗放广博的风格的最好写照么?
其实不然。我却认为,乡村的风格,正如那水乡甜美、温柔的江南女子一般细腻而又柔美。先别摇头反对,也切勿先点头赞同。先听我表述一番罢!君不见,那怪石上流过的涓涓细流?君不见,那溪边随风飘拂柳枝的杨柳?君不见,那肥沃的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
那涓涓细流的细腻,不正像心思缜密又细腻的聪颖的女孩吗?
那随风飘拂柳枝的杨柳,不也正像柔美婉约仿佛从清淡的水墨画中走出的女孩吗?
那孕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的黄土地,则最像那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我们的母亲啊!
诸君各位,听了我上述的表述,您是否还能说,乡村,没有女子的细腻温柔,而只有东北男儿的粗犷豪放?
我感受到的乡村,既有男儿的粗犷豪放,又有女儿家的似水柔情。这是我心目中的乡村,是我感受出来的乡村。
这——是我们的乡村!
乡村生活感受作文 篇2
一.感受力的培养是写作现状的需要
作文命题趋势的需要。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 逐渐走出了以往较单纯的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的模式, 而越来越紧跟现实, 要求身处校园的学生能对现实有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感悟。2009年上海卷的“和而不同”, 安徽的“弯道超越”, 江西卷的“兽首拍卖”, 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流行歌, 广东卷的生活“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上海的“城市与我”, 江苏的“绿色生活”, 广东的“与你为邻”……试题都关注社会、贴近生活, 需要学生写出自己的启发与感悟。
文本反馈的需要。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呼唤着学生能写出个性飞扬、感受独特、风格多样的作文来, 但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却大多是语言苍白、情感贫弱、千人一面的文章。以2010年广东作文为例, 半数考生套用古旧材料, 进行生搬硬套式的作文套作!无论是平时, 还是高考, 相当比例的学生作文, 都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以下“顽症”:思维缺失情感虚化, 写不出自己的情感深度, 套作、仿作严重, 文如八股文, 人似“死魂灵”, “假、大、空”的背后, 凸显学生感受力的缺失。
写作主体特点的需要。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普遍是90后, 虽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由于他们在学校里相对封闭的生活, “心”与世界之间屏障重重, 在家庭里几乎被包办的呵护, 又使他们懒于思考, 不会思考, “赤子之心”与他们渐行渐远, 因而缺乏感受力生成的土壤。很多作文沉浸在“小我”之中, 缺少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二.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感受力是生命力的生动显示, 是真诚地“动容”, 是与世界不设防的交流。无论是川端康成对美的发现, 还是沈从文对世界的温暖的爱, 都告诉我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文学家的天职就是擦亮双眼, 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 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字昭示于众, 使生活有了清新之气空灵之趣!
日本高中的生活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世界的同时, 把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通过生活作文来发挥人的个性, 克服自我缺乏。其代表人物芦田惠之助说:“阅读之方法即是写自己, 听话之方法即是听自己, 讲话之方法即是讲自己。”这就是说, 让读、写、听、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自身的生命成长结合起来。
正如张爱玲所说:“不过是发表意见, 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 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 (《张爱玲散文全编》,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第77页) “意见”就是把对人情事理、万汇百物、生活命运的独特感受、独立见解借助文字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 如果有了对生活的“意见”, 文章并不难写。感受力是组成生命活动的一个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 写作的感受力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 没有感受力就没有写作, 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可见, 感受力之于写作, 犹如天上的云和地下的雨, 犹如春风和被吹皱了的池水,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要能“多愁善感”。目前感受力的缺乏正是作文教学的尴尬所在。虽然有艺术感受力未必都能写出好文章, 但可以肯定的是, 没有感受力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所以, 作文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原初的生动的感受力是广大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感受力的培养要多管齐下
问题是, 学生的“感悟力”从哪里来?如何培养?
我们知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感受不是单纯的感知, 而是与情感、想象、理解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有机体”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译者前言第25页) , 它不仅是生理的, 更是心理的, 培养高中生的感受力需要多管齐下。
(1) 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社会。
感受力的基本含义是, 人用心发现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但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不要只关注教材那“一亩三分地”, 要利用报纸、报刊以及电脑等多种渠道, 对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予以品评, 提升到对纷繁多彩的社会现象的深层关注。比如,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 举国上下人心悲痛, 学生从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到这场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惨痛。对此, 学生是有话可写、有情可发的。学生经过长期进行这种慎思明辨, 他们的思想才能日渐成熟, 才能写出“人人心中都有, 个个笔下皆无”的妙文。
(2) 指导学生多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我手写我心, 我心感生活, 从关注社会到作文写作是学生感受力的升华。茅盾感觉到北方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白扬树不畏风寒的性格极为相似, 写出了《白杨礼赞》。为了能让学生经常感受自己真实的生活, 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写一些小的短文或日记, 也可以是读后感, 记下或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受。
具体写作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人、事, 联系一定的社会大背景进行观察、考查, 这样就能以小见大, 窥斑见豹。比如, 现在城市草木葱茏, 绿地增多, 这是表象, 但我们只要深入感受就不难认识到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国力强盛, 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感受越丰富, 写作时就能心手相应, 有真情实感。
(3)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陆游指导儿子写诗的箴言至今仍然值得回味。从教学层面上说, 要重视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理念, 摈弃过去只重技巧、模式的知识传授,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故事、课堂演讲、情景教学、春游、秋游、理论讲座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这些作文教学, 由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转变为重文字生成前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感受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对外界信息与内在信息学会积累与鉴赏, 从单纯的技巧传授转变到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开阔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让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去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组织学生搞课外调查, 让火热的社会生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春夏秋冬, 走过四季都有情, 天地之间, 人生百味皆成文。
感受乡村作文 篇3
现在正是仲春,青翠的麦苗茁壮峭挺,向远眺望,百亩田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滚滚麦浪荡漾着勃勃生机,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田间地头的荠菜既大又鲜嫩肥美,毛茸茸带着锯齿的荠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荠菜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开花的,没开花的。妈妈兴奋的大喊起来,用水果刀连忙挖了起来,不到五分钟,就挖了一大把。妈妈开心地说“晚上有荠菜饼吃了”我、姥姥、两岁的小表弟也跟着妈妈热火朝天地挖了起来。满手,满身都浸着荠菜的清香,望着绿油油的荠菜,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话“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啊,荠菜味美性淡,还那么坚强。
俞庄满眼的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麦苗的、荠菜的气息和清香。
俞庄有整齐的楼房,阳光下轩敞亮堂。但村南十几户竹篱茅舍,更是别具风情,妈妈说:“这些泥墙草屋就是妈妈曾经生活的地方,我要去看看。”我们走过去,我发现这里的老人孩子多,年轻人很少。有几个人认出了姥姥,忙着打招呼,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拉着姥姥的手问这问那。再三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婉言谢绝了。我说:“妈妈,他们太热情了,城里人都不这样。他们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不住新房呢?”妈妈说:“住习惯了,有感情,泥墙房子冬暖夏凉,多好呀。”
我还不太理解妈妈的话,对我而言,那片麦地更有吸引力。我和表弟跑过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挖泥,堆城堡,捏泥人,过家家。一脸、两手都是泥,泥巴凉丝丝的,太舒服了。更过瘾的是,我们在齐小腿高的麦地里打滚,追逐。玩了一会,觉着不过瘾,我提议,四个小伙伴分成两组,玩打仗,青葱的麦苗为我们作掩护。真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感受乡村作文 篇4
闻着,闻着,在泥土味中,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幽香。很熟悉,这是田野特有的气味儿。稻花香?不是,现在还不是丰收的季节呢。对了,这不正是那“野芳发而幽香”吗?除了在这田埂上,哪儿还会有这么多的野生小花小草呢?它们只需一丁点儿的阳光,就足以生存;而又有幸吮吸撒落的一些花肥,就更是茁壮成长了。闻啊!现在它们正散发出阵阵幽香呢!
在这一片幽香中,又传来了些耳熟的声音。多么亲切的自然之音啊!在一片恬静中,它却显得那么和谐。青蛙王子们正放开嗓子高歌着呢,多么具有生命力的呐喊啊!
夜幕降临了,雾气升腾着。透过薄雾,我隐约看到一团团朦朦胧胧的光。好似淡黄色,又像浅绿色,貌似还泛有些蓝光。这不是萤火虫吗?它们可出来“闹”了。它们提着灯,探着路,悠闲而谨慎地行进着。朦胧中,光一闪一烁的,感觉真妙。
晚了,天很黑了,是该回去了。踏在绵绵的浅草上,我从田埂上缓缓地挪动着。我充分享受着融和了花草香、泥土味、蛙鸣声和萤火虫光的习习凉风,惬意得很,犹如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也难怪陶渊明会如此享受“带月荷锄归”啊。原来他也是为了追求、感受乡村的气息啊!
感受乡村作文 篇5
。在他奶奶家附近,我发现了一片犹如火海的金黄田野。田野里的小麦都丰收了,弯着身,好像在向我们鞠躬。 到了他奶奶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栋3层的小洋房,房子旁边有一条小河,河岸盛开了不少野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像一大群穿着花花绿绿的少男,少女,围在一起,欢乐的唱呀、 跳呀。 随后我看到了一条毛绒绒的大黄狗, 我天生怕狗, 吓的我满头大汗, 脸色苍白。 看完了他奶奶的家,也该出去走走了。我和雷宇昊慢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开满了百色的野菊,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他们没有公园里的菊花娇艳,但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们身上散发着乡村的泥土气息。哦,乡村是最美的。 夜幕降临,该吃晚饭了,听他奶奶说今天吃糍粑,糍粑是一种把糯米蒸热捣碎的.食品,
乡村生活感受作文 篇6
一、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现实生活中, 很多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深入生活,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 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认识数学, 从中感悟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在“元、角、分的认识”教学中, 事先让学生了解各种学习用具的价格, 亲自尝试如何购买东西, 再通过课堂上创设情境模拟购物, 并相互交流购物过程。在练习时, 我还创设出“一个小熊8 元, 一个洋娃娃5 元, 一架飞机11 元, 一个变形金刚9 元, 一辆小汽车7 元, 如果你有20 元钱, 你买哪两种玩具, 还剩多少钱?”的情境, 引导儿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 是怎样算的?要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很快算出。这样儿童不仅获得了准确、清晰的“元、角、分”概念, 而且2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也得到了巩固。又如让学生感悟基数、序数时, 选择喜欢的足球运动, 看队员身上的衣服标号;教学“0 的认识”时, 引入学生喜欢的小猫钓鱼的故事, 让学生感知出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0”来表示;教学“轻重”时, 把学生带入活动场地, 让学生亲自坐上跷跷板, 感受轻、重在生活中的体现等。儿童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也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质疑———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有意识地把一个概念、规律的产生, 一个问题的提出, 尽量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将教学建立在儿童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 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数学, 既不利于他们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 又无法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 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 他们才会感到亲切、易懂、自然。我们要立足于教学大纲, 却不拘泥于教材,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 让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如, 在“分类”教学中,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些食品 (有水果、蔬菜、饮料等) , 请你帮妈妈分一分, 并放在相应的地方。于是学生要先调查, 看看自己家冰箱里放什么物品, 食品柜放什么物品……再尝试分一分, 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 学生不仅学习了“分类”知识, 而且达到了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学会生活的目的,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再如, 在“10 的加减法”教学中, 我事先准备了10 个小球和一个纸箱, 并在离纸箱处一米远的地方划了一条投球线, 在课堂上进行了“看谁投得多”的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们积极踊跃, 兴趣盎然, 都想试一试。我每请一个学生上台投球后, 便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他说说纸箱内有几个小球, 纸箱外有几个小球, 几和几组成10……这样, 儿童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10 的加减法, 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活起来”“、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得到“发现”、“顿悟”, 并得到交流, 由此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数学回归于生活
数学起源于生活, 学生学好数学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 为促进社会发展服务。因此, 我们应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应用能力, 我们应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增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 如学习“统计”知识后, 让学生将家里的家禽或餐具等进行统计, 并制出简单的统计图表;如学习“认识图形”后, 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如学习“分类”后, 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房或卧室进行整理等等。这样, 由于把学生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学习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将理论用于实践, 学生就会兴趣倍增。
摘要: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 数学活动就更离不开实践生活。数学学习过程, 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所以, 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用数学, 要把数学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才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感受乡村写景作文 篇7
在这里,迎接清晨的,是一声清脆的鸡鸣,而不是恣睢的车鸣。
在这里,迎接清晨的,是农家细瘦的炊烟,而不是工厂浓抹的黑烟。
在这里,迎接清晨的,是谈笑碎语的纯朴农民,而不是面无表情的往来过客。
清晨,篱笆上一声鸡叫,唤来的“扶桑日”普照着大地,也映红着直上云霄的一缕炊烟。田间、路上、往来谈笑的农民扛着农具,允吸着晨露的清新,在布满汗水的大地上绽放着笑脸。他们的行为,是可贵的;他们的心也是可贵的,他们用心,用手种出来的作物,也是可贵的,那新绿,是天地间难得的生命之色,活力之色。上天呵护着它们,用风为它们送去祝福。我看见,远方在雾霭中时隐时现的炊烟,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一边咧着嘴,一边悠悠地摇摆上升,伸入云端,是想在天宫奏响一曲,叫醒睡眼惺忪的天上人?
树梢的一群鸟儿,千百年来早已适应了这里宁静恬淡的生活,它们毫无霸气地飞翔。好奇地俯瞰着雾下的一切,广阔无边的绿色中点缀着灰色的房屋,如棋星罗布般地零碎在天际,一直漫延到看不到、想不到的远方。
正午的太阳还不算毒辣,只能偶尔听见一两只蝉催促着初夏。而池塘里却已有了荷的影子,它们有的伸出水面,含苞欲放;有的躲藏在荷叶间;有的索性绽放了幼嫩的花瓣。河里,水静静地流淌侵入田间土壤的每一寸,水藻如柔波,沉睡在浅滩岸边,抚摸着每一汪流经的.水波,告诉它们,怎样去灌溉,怎样去成材。松软的泥路旁站着一排排尽忠尽职的梧桐,偶尔会有一辆轻快的自行车,伴随着清脆的铃铛穿行而过,给风留下无尽的遐想。这来去匆匆的身影,便是乡村务农生活的真实写照。
夕阳映照又一次冉冉升起的炊烟,像仙人用独特的彩笔在富有中国山水意境的黑白炊烟上抹上莫名的紫色,给红晕的天空染上了如痴如醉的美丽霞光。在这里,长空万里,天空是洗净的蓝布,连白云都没来得及绣上,不饰雕琢的蓝天牵着天的另一头,同紫红的霞光相映成趣。
“晓月应知夜色好,不去天地与星辰。”这个夜晚,是月的夜晚。这月,登过“西楼”,同李煜一起目睹着寂寞的梧桐深院牢牢地锁住了清秋之季;这月,照过驿馆冰冷的地板,照醒过李白,这是寒气逼人的霜?不,这是一颗心思念着故乡;这月,照过客船。“烟笼寒水月笼纱”,在杜牧眼中,这笼的不是沙,笼的是那“商女”口中不情愿地吟出的凄凉《后庭花》。如今,这月却悬在宁静乡村的夜色之上,如繁星分享着天地的静谧。
夜,在乡村暗流涌动,虫唱着乡曲小调,似乎说着梦话。田间,有的种子正悄悄发芽,路边的小树正悄悄长大,门前的葡萄架下,一只猫摸索着夜色悄悄前行。
当这一切都静下来,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我才不舍地离开这里。远处,是一处没有夜的地方——城市。霓虹正在远处招摇,挑战着残月,那一处灯红酒绿,让我沉重、
乡村,这承载了太多幸福、安宁、和谐的天堂.
感受乡村作文450字 篇8
我们从小就在城市长大,谈起城市,我们都可以畅快的说上三天三夜,可如果让我们说说乡村,我想,大部分同学是个门外汉了。去年暑假,我踏上了乡村这块美丽的土地。通过几天的乡村生活,我对乡村也有了些了解。
在乡村,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不是人来人往的公园,也不是热闹非凡的游乐场,而是碧波荡漾的池塘,鸟语花香的草地。孩子们没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他们照样玩得很开心。男孩们跳到河里打水仗,爬到树上摘野果。女孩在用草叶含在嘴里能吹奏美妙的乐曲;中间插上野花,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想象自己是美丽花仙子,和花儿一起尽情欢笑。“哗,哗”的流水声,动听的乐曲,还有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流淌在天宇,在小村里久久回荡„„
在乡村,人们池的不是肯德基,麦当劳,而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野菜,大饼,烤土豆„„虽说是极普通的食物,但却胜过那些洋快餐,人们住的是二层三层的小楼,尽管不及大楼豪华,但它朴实,大方,美观。
在乡村里,人们看不到林立的摩天大楼。来来往往的汽车和笔直宽敞的高速公路,人们看到的是碧蓝的天空。潺潺的流水,漫山遍野都被绿色覆盖。看着这如画的美景,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在加拿大感受修学生活 篇9
关于国外生活
首先,来说说语言。原先在学校,我的英语水平一般,口语更差,可谓是“哑巴英语”。本来我担心到了这里会有沟通障碍,其实一切都很OK,周围的人都会用简单的语句与你沟通,只要你大胆地去说,没人会嘲笑你。更何况,这里几乎没人介意我们的英语不好,他们反而会认真用心地教我们:寄宿家庭在征得我们同意后,每天都帮我们纠正日记中的语法错误;随队老师也会耐心地告诉我们正确的发音。我变得不怕错、不怕说,不再缺乏自信,性格也大胆开朗起来,开始能够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现在,我更加坚信:自信和勇敢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大部分加拿大人热情友好,当你需要帮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我曾经在异国他乡迷路,一个年轻的女孩主动为我带路;第一次坐公交时,司机在我犹犹豫豫,“研究”刷票机时,微笑着热情地教我操作……当熟悉并适应这里的生活后,我渐渐发觉,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搭建起心灵的桥梁,用心与他人交往,沟通真的会容易很多。
再说说与同学的交往。我们共有两个修学活动班,由于是暑期班,本地人比较少,但有许多与我们一样来学习的各国友人。记得刚开始,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与母语的差异,大家都显得不知所措。但英语将我们联结在一起,我们逐渐能够通过英文进行简单的对话,闲聊时能真实地了解对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比如韩国的传统服饰或日本炫酷的动漫。当我和一位日本同学聊天时,她拿出平时用的笔记本给我看,令人惊讶的是,上面写满了大大小小的汉字。她向我介绍她的中文名,同时表示自己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汉字情有独钟。互相交流,为我们增添了许多共同话题,也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
关于寄宿家庭
第一次在机场见到大胡子Ton和有着一头美丽的银发的Diana时,就已经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友好,与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更觉得感动和震撼。
Ton和Diana均已年过半百,但他们依然拥有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心。有时为了逗我们开心,他们还会做出滑稽的举动,那场面,虽平凡却甚是温馨。
但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付出。他们把只住两个月的我们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他们为我们跑东跑西,买生活用品;带我们游览许多地方,大到去玫瑰花园、游乐场,小到去银行、去海鲜市场买中国食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和体贴。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其他同学的homestay基本上只管吃和住,寄宿家庭的父母也经常不在家,当然,这也与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看似松散其实很有原则,比如很注重孩子的自立能力。但我们的homestay不同,Ton和Diana乐于带我们品尝各种美食小吃,甚至经常在家里开party,请来许多亲朋好友在室外烧烤;也常常带我们去朋友的生日聚会,共同送上祝福……总之,他们不是最富裕的,却是最友好热情、善良亲切的。
Ton和Diana的经历与信仰令我动容。Ton是神父,Diana则在教堂里唱歌,两人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他们曾带我们去教堂参观,虽然伴奏乐器是不起眼的架子鼓和小提琴,但音乐与Diana的歌声融合,便如天籁一般,让人感受到她的虔诚。他们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披荆斩棘,勇敢地走了过来,在残酷的现实与命运面前,他们选择了坚持斗争。他们说过生活不易,但只要有希望,只要变得强大,一切都会好起来……如此纯净美丽的灵魂绽放在我们的面前,令人为之深深震撼。
仔细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伟大呢?他们赐予了我生命,为我辛苦操心十几年,他们无私的付出只为我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而以后我要用实际行动好好报答他们。
关于校园和课堂
在加拿大的校园里,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学习环境。虽然加拿大的教学设施不如中国大部分的学校高级,甚至整整一个暑假,我们都没有用到电子教学设备,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环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与老师之间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第一节课上,我们从杂志上剪下感兴趣的插画,再粘贴到文件夹上,这便是同学们接下来一个学期的档案袋。而封面则充分展现了每个人的创意:我把不同人物的头和身子粘连在一起,看上去滑稽可笑,趣味十足。一开始,我还有些胆怯,觉得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但是在老师毫不吝啬的大笑和夸赞之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
渐渐地,我发现,“正经”的课堂很少。在英文课上,有时老师会发下几篇趣味阅读,大家再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全文。老师并没有考查题目,而是在白板上列一些生词,让同学们用一句英文来解释概括或者用一幅画来展现该词的含义,这样学习语言,既有趣又实用。有时候,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分工合作,进行手工制作,在衬衫上画环保题材的涂鸦;根据英文故事,创作释放想象力的画;还经常一起制作模型,培养动手能力……令许多同学感到兴奋的是,每天整个一下午的活动时间,我们都能在广阔的操场绿地上奔跑,有时玩躲避球或者运水球,有时只是嬉笑打闹,老师也常常加入我们,每个人都玩得不亦乐乎。
加拿大学校的制度看似松散,但其实是尽量让我们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加拿大人尤其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不追求成绩与结果,而是注重享受学习的过程,让我们真心地爱上各门课的学习活动,以自己的兴趣为主,从而渐渐明白自己真正所需要、所热爱的是什么。加拿大的老师还尤其注重礼仪和师生关系,让我们感到自己是被真正关心着的。
这个暑假的修学之旅带给我的感悟和收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仅仅让我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也带给我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升华”!
【相关链接】
体验加拿大高中
李伊乔
如果说小学、初中是基础教育,大学是有针对性的高等教育,那么高中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过渡阶段———从全面学习到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笔者在中国国内读完初中二年级,在加拿大读了3年高中,2013年即将毕业。笔者想结合亲身经历,说说加拿大的高中教育。
一、课程设置:选课多样化
加拿大的中学实行学分制。每门课都有相应的学分,累积了规定数量的学分才可以毕业。除去一些必修课,其他的科目都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的年级越高,自由越多、限制越少。加拿大高中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比如数学,同一个年级分为两个级别:一是基础数学课,二是强化数学课。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选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的考试测评跳级选课。除了平时在学校上课以外,学生还能利用暑假选修教育局开设的课程。暑期课程各科都有,分为3类:第一类是复修课程,给上学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学的机会;第二类是预习课程,提前预习新学年要选修的课程;第三类是正式学分课程,也就是在5周内集中上完整个学年要学的内容。
而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语言、文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术课程外,学校还设有音乐、陶瓷、珠宝设计、五金、木工、摄影、食品等技能课程。大多数选修课没有年级限制,12年级“老”生也可以和8年级新生一起学初级西班牙语。如此多样化的课程,鼓励学生多多尝试,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为日后的选择后悔。
二、教材:内容详尽、循环利用
在加拿大,所有的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也就是说,每一学年结束后,学校会回收教材,再在第二学年开始时发给新生。如果学生弄丢了书,每本书要按平均100加元赔偿。教科书上有很多图片例子,每一个知识点都解释得很详细。有的书中除了学术知识以外,字里行间不乏幽默调侃,还配有漫画说明。也有的教材非常详细,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到其他领域,各种资料应有尽有,还会附上相关网站以便学生参考查阅。正因为教材详尽,纸张也厚,教科书普遍都很厚很重,像百科全书一样。
三、评估考核:全面评估、动态考核
在加拿大,在笔者的学校里,期中和期末考试只占了总分的10%~20%,其余的是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测验、小组项目、课堂参与情况来决定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满分只有5分的课堂小测验往往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成绩是动态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因为任何一次糟糕的成绩都会影响总分数。而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长期的考核,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这种考核似乎分散了学生的压力,没有如临大敌的感觉,但对于想保持优秀的同学而言,大家不得不一直紧绷这根弦。
在加拿大,评估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考试成绩,更看重校内外活动的表现和个人的领导才能。毕业生申请大学时,要提交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展示领导能力的证据。高中生必须完成至少30小时的社区服务才能毕业。相对而言,加拿大的教育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感受乡村作文600字(精选) 篇10
我们这些所谓的城市人终日生活在喧闹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声,呼吸着刺鼻的汽车尾气,被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重重束缚着,不如趁这个“十一”长假好好地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我和爸爸妈妈就决定假期中回到阔别已久的乡下体验一下“农家乐”。
一到乡村,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清香,里面混杂着桂花、青草和泥土的清香,而这些都是城市所欠缺的。远处还有一条迂回的小河,绕着村子缓缓地流淌着。走过去,只见小河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面上还飘着一朵朵凋谢的桂花。湖底,一条条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捉迷藏„„抬头仰望蓝天,上面飘着朵朵白云,它们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在低头吃草的羊群,有时像一艘艘小船,航行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不时,还飞来几只燕子,它们呢喃细语,大概是在向我们打招呼吧?天空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面种着许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等。一群群的农民正在挥汗如雨地忙着抢收呢。田野的前面是一栋栋历史悠久的房子,这些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但却给人一种沧桑之感,让人看了顿生怀旧之心。
村民们非常好客,看到我们便热情地招待我们去他们家吃饭。这里的农家菜独具特色。在城市里,我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吃吃小野菜,喝喝桂花茶,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虽然,这些菜不如城市里的菜色、香、味俱全,但是,这些菜绝对都是农民们用心种出来的,不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呢,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新鲜出炉”。特别是这里的野生鱼头汤,那可是用文火慢慢地炖出来的,何止一个“鲜”字了得,简直让人回味无穷。乡村的生活还很有趣呢!要是你有兴致,可以自己划一叶轻舟,在小河中慢慢行驶,领略一下沿途美丽的风景——成片的芦苇荡、水花生,不时,还会有一只野鸭优哉游哉地从远处游来„„你还可以拔一棵青菜,去喂那活泼乱跳的小兔。当你跟它建立起感情之时,它就会把你当成自己的妈妈一样,温柔地依偎在你身旁。你还可以静静地坐在小河边垂钓。要是你运气好钓到一条大鱼的话,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在你心中就会油然而生。
乡村生活感受作文 篇11
浙江考生?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凡?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浊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颗颗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图景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昂扬的希望。?
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思想的触角伸展和蔓延到人们渐渐淡忘的乡村,描写了它特有的景色环境、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勾起人们对乡村的多方位的多滋味的感受。所谓特有的环境,就是乡村的明艳、宁静、传奇与休闲等;特有的人物形象,是指佝偻的背影、满是沟壑挂满泪水的脸颊、枯瘦的身体、混浊的眼眸、月牙般的笑与卑微的站姿;特有的风情不胜枚举,童话的乐园、凡?高的画境、世外桃源式的田园,坚韧淳朴的民风、卑微憨厚的人格等,无不给读者以感动。?
快乐的乡村生活 篇12
当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 风儿把麦子吹起一层层波浪, 黄澄澄的麦秆擎起了丰满的穗。那齐刷刷的麦芒儿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每一个麦穗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这时候, 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麦田里, 掐一把籽粒饱满的麦穗, 放在手里搓一搓, 吹去麦皮和麦芒, 里面一粒粒绿色的嫩嫩的麦仁便落在手中。入口后, 一股清香而甘甜的味道便在口中融化, 那味道沁人心脾。有时候, 我们会把整把的麦穗放在火上烤。麦穗在火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穗在火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不大一会儿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惹得我们直流口水。我们把烫嘴的麦仁放入口中, 哦, 真香啊!我们一个个嘴上吃得黑乎乎的, 看见对方的脸上黑黑的, 就指着对方笑, 笑得前仰后合, 却不知自己的脸上也是那样黑。
在老家, 还有一件让我很感兴趣的事, 那就是骑三轮车。有一次, 我看见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放着, 很好奇。心想:自行车两个轮子我都会骑, 三轮车三个轮子更稳当, 一定更好骑。于是我偷偷地上了车子, 把手刹松开, 扶好把, 用力蹬了起来。谁知, 三轮车一点儿也不好骑, 很难把握方向, 而且这辆车子破得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不过, 经过我的反复练习和琢磨, 我终于学会了骑三轮车。于是, 我在乡间的小路上, 和小伙伴们轮流骑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 玩得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快乐的乡村生活!小朋友们, 你们想来体验一下吗?
(指导教师:阎长运)
老师的话:
乡村生活作文:乡村一日 篇13
乡村生活作文:乡村一日
作者/金之蝶
“喔――”不知是谁家的公鸡开始第一声啼鸣,于是,全村的鸡就都醒了,此起彼伏的打鸣声中,家家户户的灯次第亮起来了。
“起来,起来上学!”“老李,今天要进城,早点起来!”……不一会儿,就听见人们开门的声音、招呼的声音,吃饭的声音。乡村的一天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天大亮。奶奶们端起大盆子往河边走去。盆子里是孩子们昨夜换下的衣服。河面的涟漪就在衣服的`一甩一落间荡漾开去。呀,怎么起波浪啦?原来奶奶们也像孩子似的在玩打水仗呢!你瞧,李奶奶折下身边的柳枝,朝河里一拂再一甩,王奶奶的脸上就都是水珠了;王奶奶呢,边“咯咯”笑着,边回敬了一巴掌大水花……
中午,家家户户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奶奶们把可口的饭菜装上竹篮,送给正在田里干活的爷爷们。整个上午,他们在田里一边干活,一边隔着田埂拉几句家常。现在,坐在田边草垛旁,先喝一口汤,再吃吃自己种出来的青菜茄子。(申请书 )哪怕是炒煳了的,他们也说好吃,听得奶奶们直乐。
“放学啦,放学啦!”孩子们的欢呼声更给村里增添了几分热闹。他们回家一扔书包,就飞了出去:有的跑到山上挖一篮竹笋,有的到河边溅一朵水花,有的则跑到自家菜地里,和爷爷一起薅一把青菜……
夜幕降临。有兴致的老爷爷就到小卖部一起看看电视、说说话。奶奶们就坐在边上打打毛农。
爸爸妈妈们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家乡的只是老人和孩子,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的快乐和甜蜜……
【周老师的话】
【乡村生活感受作文】推荐阅读:
我爱乡村生活作文07-12
【精华】乡村生活作文08-26
走进乡村生活作文10-14
乡村生活五年级作文11-28
乡村生活小学生作文09-07
乡村生活与田园风光作文07-02
乡村生活六年级作文600字05-09
关于乡村生活的小学四年级作文400字12-19
乡村生活记06-12
快乐的乡村生活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