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2024-10-24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精选4篇)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篇1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江苏省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鼓楼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要求,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进一步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庇护安养服务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具有南京市鼓楼区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病情基本稳定、无传染疾病、自愿申请托养服务,并有一定经济承担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必须是经民政部门批准设立、且在南京市辖区范围运营,有一定基础设施、设备,有专人管理和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或社会福利机构以及其他专门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其家庭状况及托养机构条件,可采取以下托养方式:

(一)机构托养:一般为日常饮食起居需要专人护理,家庭护理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由托养机构保障其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所需,并根据其情况,提供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以及必要的康复和基本的医疗等服务;

(二)庇护安养(日间照料):一般为晚间其家庭可以照料,而日间需要机构照料的残疾人,重点为中、轻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用餐和基本的照料服务,并适当组织开展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庇护性就业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引导他们从事简单劳动,为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生活水平和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三)居家安养:一般以家庭有照料条件,有家人或邻里能提供日常的生活保障,有服务需求、且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由服务机构派人上门,主要提供定期走访、日常生活照料和生活护理等家政服务。还可根据需求提供服务内容,如代买、代烧、清理卫生、洗涤衣被、洗澡理发和陪同看病等方便快捷的服务项目,并对特殊情况开展特定服务。每月服务残疾人的时间总体不少于20小时。

第四条残疾人托养服务按托养方式的补贴标准为:

(一)机构托养每人每月补贴400元;

(二)庇护安养(日间照料)每人每月补贴300元;

(三)居家安养每人每月补贴200元。

托养服务申请人或其家庭符合享受南京市低保标准救助的(凭相关证明),按托养方式补贴标准全额补助;托养服务申请人或其家庭不符合享受南京市低保标准救助的,按托养方式补贴标准的50%予以补助(已享受鼓楼区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的老年残疾人或“老养残”家庭,不再重复享受该补贴)。补贴统一采取残疾人托养服务救助券的形式,按补贴标准发放到托养服务

申请人。

第五条 申请人按托养服务机构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费用,该补贴是对申请人缴纳托养服务费用的补充,超出补贴标准的费用,由申请人或其家庭自行支付。托养服务机构凭《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申请表》、《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人员花名册》(机构)、《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情况记录单》和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救助券,按季度集中同区残联结算,由区残联根据服务机构实际托养的残疾人数,按补贴标准,统一将补助经费拨付给托养服务机构。

第六条 社区居委会依据本办法规定,组织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进行评议初审。根据申请人的意愿、残疾类别和程度及其家庭情况、申请托养的方式,在《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将初审通过的申请人名单在社区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连同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证件材料(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低保证明等)上报街道残联。街道残联按照有关规定,对社区居委会上报的申请人的相关材料进行核实复审,无异议后上报区残联。区残联收到街道残联报送的申请人材料后,应认真进行审核,并及时将审定结果告知相关街道,对符合托养条件的申请人,通知其办理有关托养服务手续。补贴时间从区残联审定后,申请人实际开展托养服务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社区居委会协助街道残联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跟踪、调查、评估(以居家安养为主),并由专人

(以专职委员为主)对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时间、质量等,在《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情况记录单》上签字认可。

第八条 服务人员应如实记录服务情况,并和服务对象或亲属分别在记录单上签名。托养服务机构应当为服务对象建立服务档案,随时检查服务情况,评定服务质量,及时征求服务对象或亲属的意见,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托养服务机构按有关规定与其所服务的残疾人或监护人签订托养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收费标准。

第九条 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给予运作资金补贴。享受该补贴的机构,必须是经鼓楼区民政局批准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或社会福利机构等。按该机构每服务一位户籍在鼓楼区的残疾人(以实际人数为准,且不超过核准人数),以日托50元/月/人、全托80元/月/人的标准,给予运作资金补贴。申请残疾人托养服务资金补贴的机构,须向区残联提交《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资金补贴申请表》和《鼓楼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人员花名册》(机构填写),经区残联审核批准后,半年拨付一次运作经费补贴。该补贴主要用于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设施的改造、完善和改善服务。

第十条 补贴经费由区财政预算资金列支,区残联为补贴资金审核、发放的业务主管部门,区财政部门负责对补贴资金使用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凡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资金的,一经查实,立即停发并全额追回补贴资金,并取消当事人和相关托养

服务机构享受补贴的资格。同时停止相关托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资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如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相关问题由区残联负责解释。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篇2

京残发„2010‟48号

各区县残联、民政局、财政局:

现将•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工作,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京发„2009‟17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2‟57号)和•关于印发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京财社„2007‟252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包括:信息咨询、适配评估、免费配发、购买补贴、个性化改造、使用指导、维修更换、租赁等。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坚持机构服务和社区服务相结合、公益性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类别化、个性化服务的原则。

第三条

我市建立“北京残疾人辅助器具网站”,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产品等相关信息及服务项目,市残联每年年初确定•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发目录‣(以下简称•基本目录‣)和•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目录‣(以下简称•补贴目录‣),对•目录‣内的辅助器具进行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并将当年辅助器具配发的品种、使用年限、厂家等,在“北京残疾人辅助器具网”上公布,残疾人可以直接登录“北京残疾人辅助器具网站”查询有关信息,也可以向各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咨询。

第四条

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可到本市医疗机构、辅助器具生产厂家、各级残联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接受适配评估服务。对符合免费配发辅助器具条件的残疾人,由区(县)残联组织到指定机构接受辅助器具适配评估服务,所需经费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经费列支。辅助器具适配评估服务主要对残疾程度、残疾部位、环境因素、需求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购买、改造、维修辅助器具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持有残疾人证,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在本市当年公布的•基本目录‣范围内,申请免费配发辅助器具:

(一)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城镇重残人生活困难补助的残疾人;

(二)享受重残无业生活补助的残疾人;

(三)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

(四)进行了失业登记且持有•求职证‣或•北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证‣的残疾人。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残疾人,可以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免费配发辅助器具:

(一)申请。由残疾人(或代办人)持残疾人本人的残疾人证、户口本及•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北京市重残无业生活补助领取证‣、•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求职证‣、•北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证‣),到户口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领取并填写 •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审批表‣(见附件,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

(二)初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核准材料后,将•申请审批表‣报街道(乡镇)残联,初审合格后,将•申请审批表‣ 3 报区(县)残联。

(三)评估和审批。区(县)残联接到街道(乡镇)上报的•申请审批表‣后,组织残疾人进行适配评估,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提出评估结论,区(县)残联提出审批意见后,将•申请审批表‣逐级返还残疾人作为领取辅助器具凭证。

(四)发放。由厂家将辅助器具直接发放给残疾人,并由残疾人(或代办人)在•申请审批表‣上签字确认。

第七条

具有本市户籍,持有残疾人证,年龄在16-60周岁的残疾人,可在本市当年公布的•补贴目录‣范围内,申请辅助器具购买补贴,补贴标准为实际辅助器具总额的30%,辅助器具单价在1万元以上的,实行定额补贴,每件补贴3000元。

第八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残疾人,可到户口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领取并填写•申请审批表‣,并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到辖区残联指定机构适配评估,区(县)残联填写审批意见后,联系厂家将辅助器具直接配发给残疾人,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的同时交纳其余费用并在•申请审批表‣上签字确认。

第九条

同类辅助器具,免费配发和购买补贴只能享受一项;申请辅助器具购买补贴,每次只能申请一件。享受过辅助器具购买补贴的残疾人,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购买补贴。

第十条

对辅助器具有个性化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可到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进行个性化改造设计,残疾人凭设计方案联系辅助器具厂家进行改造,所需费用个人负担。免费配发的辅助器具经过评估需要个性化改造的,由区(县)残联联系厂家完成,所需经费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经费列支。

第十一条

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可为残疾人使用辅助器具提供指导。街道(乡镇)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协同专业人员对出行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指导和服务。

第十二条

免费配发的辅助器具出现损坏,在保修期内的,由厂家负责免费维修;超过保修期的,由区(县)残联联系厂家维修,所需经费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经费列支。免费配发的辅助器具超过使用年限,且无法维修的,或因残疾程度等发生改变,辅助器具不合适的,残疾人可按照免费配发的流程提出申请,同时将辅助器具交还区(县)残联进行“以旧换新”。

第十三条

街道(乡镇)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配置部分辅助器具,为有临时性辅助器具需求的人提供辅助器具租赁服务。

第十四条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经费、免费配发和购买补贴的资金从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第十五条

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负责对本办法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残疾人在申请辅助器具免费配发和购买补贴中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相关免费配发和购买补贴资格,追回已享受的辅助器具和补贴资金。

第十六条

16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少年配发辅助器具的,按照•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京残发„2008‟82号)执行,同时参照本办法享受除免费配发以外的相关服务。

第十七条

各(区)县可以依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关于下发†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京残发„2006‟32号)自本办法执行之日起废止,既往按照•关于下发†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享受过免费配发辅助器具的,仍需申请辅助器具免费配发或购买补贴的,应按照本办法有关维修更换的规定,享受相关服务。

第十九条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篇3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解决好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这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大家知道,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与以往最大不同点,就是始终围绕着解决民生问题。规划建议提到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建议”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三是特别强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些要求进一步确立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和谐的基础作用。

从我们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认识来看,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今天,经过不断的摸索得出来的。我国的残疾人事业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由易至难、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残疾人康复条件不断改善,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平等就业差距逐步缩小,保障力度持续增强,社会参与领域日益广泛。残疾人事业已经发展为涵盖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基层建设、文化体育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残疾人总体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仍难得到有效满足,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成,仍有上千万的城乡残疾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享有的保障与服务水平并不均衡。限于资源和服务能力,过去我们更多把力量集中在了见效快,相对集中的部分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上,“广覆盖、广受益”始终没能完全实现。特别是城乡多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困难突出,许多是老残一体,学校进不去、医院收不了,家庭供不起,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已经成为残疾人群体中最为困难的部分。残疾人托养服务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对这部分残疾人痛苦的真切感受,是对这部分残疾人家庭苦苦期盼、社会高度关注的负责任回应。从国际社会上看,凡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的主要渠道就是提供托养服务。通过政府的带动,借助社会力量,把这部分最困难残疾人兜起来。这部分残疾人能不能得到托养服务,能不能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范围,能不能有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有效保障,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健康权能不能得到起码的保障,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这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底线。所以,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是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的客观要求,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中央7号文件和国办19号文件提出加快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就是致力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民生至重则生民为暖。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最终目的,也是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xx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既为我们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坚定了我们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围绕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这个中心问题,不断提高保障与服务水平。

二、立足长远,拓展和夯实为残疾人服务的平台和阵地

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各级残联要把托养服务承担起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必将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也必然要顺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大局,在发展理念、模式、路径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适应外部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我们事业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要为残疾人谋利益,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来自广大残疾人的现实要求。通过二十年的发展,残联的工作定位和职能角色更加清晰。对于党委和政府来说,各级残联是被赋予一定行政职能,承担政府工作任务的工作部门,我们必须承担起党委、政府在残疾人领域为民解忧、为民排难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来。从工作范畴来说,托养服务应该成为残联重要业务的组成部分。

同时,对社会来说,各级残联又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部门。残联的“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中,“代表”职能大家容易理解,“服务”则必然是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管理”也毫无疑问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对于残疾人来说,各级残联就是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部门。比如说配发盲人的盲杖,为肢体残疾人量身订做的轮椅,以及其他各类残疾人个性化辅助器具的提供和服务,包括残疾人的各种康复、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履行对残疾人事业的公共管理、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来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再学习、再认识。有些同志认为,由于条件所限,残联是不是就呼吁一下,让社会重视,推动其他部门来做,我们做好沟通协调就可以了。这话表面上看没有错,但从出发点讲就错了。为什么?因为作为特殊群体的代表服务部门,各级残联对残疾人最了解,联系最密切,最能感受残疾人的疾苦。残疾人托养只是个简称,不是简单地“一托一养”,不是把人放在屋子里面有吃、有喝、有床睡觉就行了。托养服务涉及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的专业服务,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形式。如果我们光说不做,只在那儿喊口号、提要求,不拿出自己的服务载体和实践经验,不拿出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必将在这个问题上失去话语权。我们绝不能成为只会给残疾人挂缎带、披红花,给他们逢年过节送桶油、送袋米的形象组织。在残疾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起为残疾人服务的职责,必须在这个领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起残疾人托养服务任务的根本原因。

三、开拓创新,建立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怎样才能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问题。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居家托养服务广泛实施、日间照料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建设了一批残联主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运作模式的全日制托养服务机构,还带动了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探索和突破。前年开始中央财政三年投入6个亿专项资金,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带动了地方20多亿资金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三年多来,这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受到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衷心拥护,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但总体看,残疾人托养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残疾人托养服务整体需求、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期待相比,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无论是服务机构建设、公共财政投入、专业队伍培养、服务能力建设,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等都明显滞后,标准规范有待完善,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残疾人托养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制度、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当前,一些同志还存在畏难情绪,对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缺乏自信心。“xxx”期间,我们在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时,也有很多的顾虑,担心有没有条件做、能不能做好。但是想到那么多的残疾人居无定所或住在危房,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一咬牙也就做起来了,现在看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我们千难万难也都是工作层面上的难,再难也难不过残疾人生活上的艰难。只要我们怀着对广大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抱着带领残疾人共奔小康的坚定信念,我们就一定能想出办法并把这件事情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们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战略机遇期,中央7号文件要求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国办19号文件提出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并不断细化方案,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会支持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开展。这里,我讲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逐步搭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基本框架。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必须立足于残疾人数量多、分布广、需求差异大这一现实,着力搭建服务对象侧重点不同、服务内容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相辅相成的多层次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既包括以政府扶助、社会化服务进家庭为基本特点的居家托养服务,也要有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还应建设一批专业性强、运行规范、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托养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机构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服务。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制度。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残疾人托养和托养机构的概念,并历史性地提出建立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中央7号文件、国办19号文件更是从体系建设的高度,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政策支撑。但托养服务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几年,我们要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岗位补贴、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及对托养机构水、电、燃气、供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通过制度保障,促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重点是要明确服务哪些残疾人、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关键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坚持用规范管理促进持续发展,坚持用科学标准提高服务水平。针对居家服务、日间照料、机构托养建立起一套科学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按照行业管理的专业要求,促进残疾人托养工作良性运转。

四是努力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作为保障。首先,托养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财政资金应是主渠道。无论是机构建设,还是运行保障、服务补贴都要依靠各级财政、主要是地方财政的投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扶持和引导作用,其次,由于残疾人托养服务涵盖的内容较广,既有教育的服务,也有康复的功能,还承担着辅助性劳动就业等任务,也可以在这些领域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促进托养服务、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就业训练、技能培训等方面更要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在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吸引社会力量和各种慈善资金的支持、积极拓展和开辟残疾人辅助性劳动产品的市场,还可以根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偿或低偿服务等措施,多渠道解决残疾人托养服务资金保障问题。

五是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逐步把残疾人托养服务岗位纳入为国家标准职种范围,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现残疾人托养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事托养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再次,要发挥我们的自身优势,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服务、文体教育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与残疾人托养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相结合,扩大融合交流和团队、小组优势。最后,各地还应致力于开发托养服务领域的社工岗位,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积极把托养服务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志愿者服务成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社区就业服务实施暂行办法 篇4

北京市社区就业服务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扩大社区就业门路,引导和帮助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就业,根据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就业的意见》(京劳社办[2001]11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社区就业服务是,街道(中心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通过提供社区就业岗位信息开发与采集、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推荐、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代办等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大龄下岗职工在社区实现就业。

第三条 社区就业的重点是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驻社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剥离社会服务职能需要、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需要、社区建设管理和公益性服务需要为目的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 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地区社区就业服务的总体规则,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各类社区就业服务行动,推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并对街道(中心镇)社区就业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街道(中心镇)劳动科负责本街道(乡镇)社区就业服务的业务指导工作。

社保所是社区就业服务的载体,负责本街道(中心镇)社区就业岗位信息采集,向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推荐社区就业岗位,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代办服务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社区就业岗位信息的开发与采集

第五条 为确保能够向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充足、有效的社区就业岗位,社保所应立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采集岗位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就业要求。

第六条 社保所应与辖区内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建立经常性信息沟通渠道,以合作方式,定期从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搜集社区用工需求信息。

第七条 社保所应深入社区居民家庭、驻社区单位,广泛采集社区就业岗位信息;开办社区就业岗位登记服务,建立社区就业岗位空缺登记制度,及时掌握驻社区各类单位、居民家庭的用人需求信息,记载其服务内容、用工条件、服务时间、劳动报酬等情况。

第八条 社保所根据市、区(县)开发的社区就业项目的要求,向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信息,组织项目用人招聘,满足岗位需求。

第三章 社区就业岗位推荐

第九条 对所采集的社区就业岗位信息,社保所应及时加以整理、归纳,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公布。

第十条 社保所根据社区就业岗位的要求和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特点、求职意向,向用工单位、居民家庭推荐。经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与用工单位、居民家庭见面洽谈,达成意向后,由社保所开具《社区就业推荐信》,安排其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 对于就业能力较弱的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社保所应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优先对其进行岗位推荐。对经多次推荐,无法就业,符合就业特困人员条件的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社保所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将其转入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由就业“托底”机制保障就业。

第四章 职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二条 根据社区就业的实际需要,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部门应与各街道(中心镇)社保所建立培训信息固定传递渠道。社保所负责向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部门提供培训需求信息,组织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参加适应社区就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三条 建立职业指导制度。社保所每年需组织社区就业的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至少参加一次职业指导培训。职业指导以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和求职技巧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展“求职成功策略”职业指导培训。

第十四条 社保所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组织培训后的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到社区自谋职业、开办小企业的,由社保所组织其参加社区创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发放《北京市社区创业培训结业证书》。

第五章 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管理

第十六条 社保所应与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签订《社区就业管理服务协议》,发放《北京市社区就业证》,并为其建立《北京市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管理台账》。《社区就业管理服务协议》一式两份,分别由社保所和社区弹性就业人员个人保存。

第十七条 社保所负责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为社区弹性就业人员开具《社区就业推荐信》;

(二)记载《社区弹性就业人员台账》,将社区弹性就业人员每次的就业状况,包括推荐情况,劳动时间、工资收入、社会保险缴纳等信息如实记录在案;

(三)终止到其它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管理服务协议》,收回《北京市社区就业证》;

(四)为终止《社区就业管理服务协议》,尚未再就业的社区弹性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五)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社保所日常管理,或因服务问题被居民家庭投诉的社区弹性就业人员做出处理,严重的终止执行《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协议》,收回《北京市社区就业证》。

第十八条 社保所按月对辖区内社区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填报《北京市社区就业服务管理月报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汇总后,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招聘手续,与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第六章 代理代办服务

第二十条 社保所可为社区弹性就业人员提供的代理代办服务有:

(一)代理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费收缴工作,并为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费补助条件的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申请社会保险费补助。

(二)为符合条件的大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办理享受促进就业经费补助的申报手续。

(三)按照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代理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统筹)报销工作。

(四)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根据社区弹性就业人员的申请,为其代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并按规定代办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助费的申领手续。

(五)市、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赋予的其它代理代办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帮助社保所做好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202208规培总结下一篇: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