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责任》导写(共8篇)
话题作文《责任》导写 篇1
一、内涵挖掘
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态度、原则、作风、风格、习惯、思想;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智、格局和胸怀;体现着一个人的使命、生活空间和追求;责任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生命环境的态度。
二、动感名言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西塞罗
人类应该努力减少痛苦和残忍: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
——罗曼·罗兰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实力永远意味着责任和危险。
——罗斯福三、三维解读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负责任是良好素质的体现;负责任是勇敢的表现;不负责任害人害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每个人都有责任;明确责任是搞好工作的保证;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受到惩戒; 权利越大,责任越大; 承担责任要量力而行。
四、经典素材
华盛顿与樱桃树(要勇于承担责任)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真正的财富——责任
弗兰克的银行遇到了抢劫,导致了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文数字般的存款。有人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经过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寄出了最后一笔“债务”,他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责任。
林肯的财富
美国总统林肯21岁那年,在一家商店里当雇员。一天,一位老妇人来买纺织品,由于一时大意,他多收了老妇人12美分。当发现后,他赶了六英里的路,将多收的钱还给了老妇人。他说,一个人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五、创新思考
懂得承担责任
人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慢慢开始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每当看见父母头上那几根沧桑的白发,我的心便会不由而然的沉重了起来。因为我知道当我们一天一天长大时,父母也在一天一天的衰老。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小时候却一直不理解父母的爱意,甚至有时还对父母冷冰冰的,对此我一直感到很内疚,多么希望上天能给我一些不过的机会。而机会终于来了,正因这机会让我懂得了承担责任。那是发生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刚出差不久母亲就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父亲走后我就成为家里唯一的男生,我知道我必须照顾起生病的母亲。不能让母亲劳累。我开始做起了家务活,才知道原来做家务实在呵么辛苦的事。母亲生病的几天,我几乎把母亲平常所做的家活都做了。原来母亲一直以来是这么辛苦的,除了照顾上学的我还得做家务上班,亏我还总是对父母不闻不问的,我忽然情不自禁的落下了悔恨的眼泪。自从那次后,我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我发现其实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长大了。
人总会有长大的一天,当我们会为自己所做的事负上责任时就证明我们已经长大了。
六、美文佳作
责 任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泪悄然滑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责 任
也许,我们都过多地赞美梅的清高、太阳的灿烂、牡丹的艳丽、云的浪漫、月的高洁,因此,总忘了花有花的责任,云有云的责任,月也有月的责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责任!
每当明月当空、万籁俱寂时,我总独自沉思: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当远古时,也许那时的人们就已担负起让人类走向文明的责任。其实,他们可以和猿猴一样整天嬉戏。因为有责任,才有他们的努力,虽然是刀耕火种,但毕竟向人类文明迈出了第一步。当古代时,也许只因要担负起平定大战、统一全国、让百姓重新安宁的责任,刘备才三顾茅庐,才有诸葛亮的出山。也许就因为这个责任,才有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诗篇。当近代时,也许只因要担负起救国救民、除尽封建思想的重任,才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戊戌变法。这仅仅存在了一百零三天的“百日维新”,虽然最终仍旧失败了,但却让我们感慨万分。也许正因为肩负这个伟大的重任,谭嗣同在临终前才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豪情万丈的诗篇。这就是责任啊!
责任和自我如同一架天平。责任的砝码越重,我们就越是要加倍努力。而这努力又是艰辛的,甚至是痛苦的。在天平的砝码上,我们不能让责任一边沉下,因为沉下,就意味着将辜负每个人对我们的厚望,也意味着将放弃自己已做出的一切努力。沉下的结果让人心寒、心碎。因此,你只有再去努力!
事物的发展并不都一帆风顺。好不容易赢了时,短暂的欢乐过去,剩下的,又不得而知。也许就是因为这,才有了古人闲云野鹤的情怀。这情怀,或许只是一种暂时的逃避吧?!逃避,只能获得灵魂片刻的放松,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上。责任仍旧加码,灵魂得不到真正的解脱。诸葛亮终究会出山;刘伯温迟早会回到朱元璋身边,重新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只有勇于面对现实、不负于责任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现在,我们每个人依旧都有各自的责任。当我每次期中考试时,母亲总是会说:“没关系的,别紧张。不就是一次测验吗?你连期末考试都经历过了,难道还怕期中考试?”我望着母亲渐渐增多的白发,从她平凡的肖像和朴实的话语中,我深深地感悟到我肩上的责任!假如,抚养亲人是甜蜜的负担的话,那这责任恐怕也是沉重而甜蜜的了。
话题作文《责任》导写 篇2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着意原资妙选材”,材料是文章的质地,文章要想血肉丰满,就要用心选材,博采约取。古今中外有关责任的名言事例浩如烟海,生活中的一切都可归结到责任上去, 但在选材时还是要围绕责任主题决定取舍详略,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捕捉细小情节,使思想和内容的关系达到“如影随形, 如响依声”的和谐之度。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生活是他们最好的写作源泉。譬如从焚烧秸秆一事中可领悟到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从一株桃树的无端被砍可升华出维美护美的责任重担;从想钓鱼寻找干净水源的艰难可发出珍惜水源的责任呼吁……
“方氏精神”是我校独有的文化特色,每一位小海师生都熟知方肇周、方铿父子捐资建校,报效桑梓的动人故事。校园内也有很多宣扬“方氏精神”的景点,以此为素材也是责任话题作文的独到之处。
写“责任”作文可以详写一件事,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一花一世界”的目的;也可以写两三件事,积小成大,串联成珠。而且在寻找筛选“责任”素材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反思和洗礼,作家瓦茨说过:“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写责任征文的过程,不也是学生通向责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吗?
二、精描细绘,凸显平凡之中的深意
“以小见大”这种手法不仅在选材时用得到,而且还可体现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于细微处见责任,以细腻的描写代替俗套的典故,用真挚的情感填补空洞的说教。
例如,刘同学的《责任的涵义》一文的开头:
“夜深了,那熟悉的熄灯铃声再次在我的耳畔响起,校园里的灯也一盏接一盏的熄灭。我打着哈欠从房里走出来,却见爸爸正穿着鞋子准备出门。
我不解地望着他:‘爸,你要上哪儿去?’
‘今天天气冷,我去看看宿舍那里有没有什么问题。’爸爸边系鞋带边说。
‘今天又不是你值班,你去看什么呀?’我瞟了他一眼。
‘这不是谁值班的问题,我既然是这个学校的领导,就有责任关心学生的安全。’爸爸拍了拍我的头说。”
这段父子对话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虽是只言片语, 但因其典型细腻,一位具有责任意识的父亲形象已然跃然纸上,并且也为下文作者思索责任的涵义,并领悟到责任的真谛作了铺垫。
景物描写常常是学生写作时容易忽视的地方。殊不知景物描写可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皇甫同学的《怡情园,让我陶醉》一文中的描写:
“雨中的怡情园,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有点像在世外桃源一般。 那树叶、草叶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花瓣上缀着一颗颗雨珠,好似是上天赐予它的珠宝,你瞧,花儿开得更艳了。
晚上的怡情园,又是别样的风韵。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在花上、树上、草上。整个怡情园像被笼在轻纱般的梦里,静谧、缥缈、 美丽。那一盏盏带有欧式气息的地灯像一颗颗夜明珠一样,悬浮在草坪上。绿色的地灯将大树、草坪照得格外亮,格外亮。”
小作者撇开名山大川,独将视野聚焦在本校的怡情园,运用细腻的笔触充分展现了怡情园的美。胸中如无动情之景,笔下难有动情之文,在这美丽的景语背后寄寓着作者浓浓的爱校之情。而且有了这些生动描写,抒情议论也就有了基础,责任主题的揭示就可水到渠成。
三、锦上添花,增添凡人小事的亮点
“责任”主题是很多学生写作时会选择的题材,要想自己的文章能脱颖而出,还要注意旁枝末梢的匠心独运。这同样是“以小见大” 的体现,以小细节折射大构思,锦上添花,让阅者有眼前一亮之感。
作文对语言是有一定要求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词语匮乏会让文章淡而无味。因此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遣词造句时还要注意修辞的结合使用,讲究句式骈散相间,斟酌音律节奏。
又如在记叙文的结尾处加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就可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就像陈同学的《你在何处笑春风》一文中,小作者在文末发出如此慨叹: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曾为一棵古藤被砍而悲哀至极,大声疾呼世人要维护真善美。可十八个春秋过去了,世上还是有愚氓之人, 还是在毁美灭美,岂不呜呼哀哉?如今,季老已驾鹤西去,他曾背过的十字架又该有谁来背呢?为了幽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能让你永远笑春风,虽只是个90后的我,也愿意将这十字架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这篇作文是小作者模仿季羡林先生的名篇《幽径悲剧》,借一棵无端被砍的桃树发出爱美护美的呼吁,虽然他的文笔还嫌稚嫩, 结构也有模仿之痕,但他这种愿意背起十字架的责任意识依然让人感动,而且这种向大师最真切的致敬才真正体现了课堂责任教育的成功,学生责任意识的自我觉醒。
此外题目、小标题的新颖别致也会为文章加分不少。如《俭、捡、检,我之责任》,以三个同音但又不同含义的字为题给人耳目一新,先声夺人之妙。还有《情为何物》,杨同学以“血缘亲情, 永恒传奇”“诤友损友,朱墨抉择”和“青春美好,情时未到”三个标题串联结构,言简意赅,突出中心。
话题作文“青春”导写 篇3
青春是一首甜美的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激情的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鲜艳的旗,她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青春是美的,青春是最具活力,也最具有创造力的,由此可以联想到名人、伟人甚至普通人“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风采,也可以联想到那些错过了青春的人,与父母的“叛逆”行为,需要正确导航。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可以写自己的所见,也可以写自己的所感。可以写作记叙文,写青春时期的追梦过程;也可以写作散文,讴歌青春美丽;写作议论文,如何抓住美好的时光,为社会奉献青春年华。(作文题详见本刊第11期第19页)
[思路点拨]
1. 叙写名人、伟人的青春故事、峥嵘岁月、职业选择等,展现青春风采。如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马克思青年时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诗人食指在特殊的疯狂的年代,坚定人生信念,相信未来。
2. 对青春的理性思考。抒写青春的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聪明的才智和无私的奉献;表现青春对胜利的执著,对自己无比的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精神;剖析青春的轻狂和浅薄。
3. 激情讴歌青春。青春,如一帘飞瀑,在那无悔的奔流间体味生命成熟之初最纯美的色质。青春,像一个花仙子的约会,走进去,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走回来染一身不掺假的灵气。青春,没有大江大河冷静的深沉,不似老年人哲人般的理智,不像长篇巨著般的复杂,不会有夕阳古道的萧条,不会有晓风残月的凄凉。青春,就是那么洒洒脱脱,清清纯纯,活活泼泼。
4. 人生之中,少不了面对各种无法逆转的打击,也许就在青春时期花开的时节。不必气馁,不必哀怨,一样尽情地花开,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憾。鼓起所有的勇气与力量,活出自己的意义。
5. 以“花只开在春天”串联起陶潜、李白、苏东坡等失意文人的逸事,他们在各自的青春季节里尽情开花,他们的人生同样如此精彩缤纷。
6. 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六七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父母如何与这个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智?以书信的形式或与子女谈心的方式,平等地对话,理解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7. 学会规划人生。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美国作家杰西·斯图尔特感慨,过了17岁,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张洁也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在这个花样的年龄,我们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体悟人生,也应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人生的方向。
[佳作欣赏]
花开不只在春天
江苏省姜堰二中王呈晨
你曾写下“从明天开始,劈柴喂马,周游世界”,让每一个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你曾经说,你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在一个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又在哪里?当你以永诀的伤痛告别了这个的确灰暗的世界,当你将你高贵的头放在山海关冰凉的钢轨上,亲爱的海子先生,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花开不只在春天。
那段日子的确是你生活中最黑暗的日子。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你对昔日的恋人不能忘怀,精神上的痛苦日益折磨着你的身心,腐蚀着你年轻的生命。饱受相思之苦的你又遭受了事业的打击,一下子命运将你冲到了春季的彼岸,你的生命一下子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
你苦笑着,悲凉地咏出那句脍炙人口的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后卧轨自尽。一代奇才的灵魂便只能悲哀地看着彼岸春天的繁花了。
但是先生,你转转身,转一转你那瘦削的身子,你又是否看到,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那如凝脂般冰清玉洁的梅花正手执冰凌披着风雪傲然挺立?你一直追寻着你心目中的理想国,你精神上的乌托邦,然而那些如红帆一样遥不可及的柏拉图式的理想的精神世界又怎是常人所能企及。精神追求的落空残害着你的心,你固执的守着那些春暖花开的梦想等待着你生命的极致。然而春天的久候不至却让你精神崩溃,在那一瞬间,你怎么没有想到,在那天寒地冻的日子,那些挥毫着生命尽情展示着生命刚强的花儿难道就不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吗?花开不只在春天,在冬天里,花神照样眷顾人间,而在那生命的寒冬里,我们的天才诗人,你怎么就不能做一朵绽放的花儿呢?
你只是愤恨着这个世界,连笔下零星闪现的希望也只不过是一时对生的渴望,你一直在选择逃避,那又为何不做一朵梅花,向世界展示着你铁骨铮铮的男儿情怀?为何不学会傲对风雪,向世人展示你的血气方刚?你终究走不出桎梏,因为你终究未能明白,花开不只在春天。
愿你的灵魂在那暗香无度的梅花丛中安息。愿你在来日明白:花开不只在春天。
话题作文《寻找》导写 篇4
“你每天拥有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对于那些失去了的,你还愿意去寻找回来吗?”“假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可找到后却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在寻找的过程中,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面对上述提问,相信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我们可能每一天都在寻找。对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并非常珍惜的事物,我们甚至不惜用生命去寻找。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请你以“寻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导写
话题作文虽然在选材、文体上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但文章品位的高下还是容易看出来的,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立意。
以“寻找”为话题写作,立意当然有高下之别。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美感和哲理的东西,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也许一时还找不到,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参考拟题:1、寻觅净土。2、寻觅知音。3、寻梦人生。
例文
寻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高二 赵丽丹
一
我已经很累很累了,躺着,听得见心脏微弱的呼吸,那泉水疲惫地从我的指夹穿过,手指机械地跃起,捧住,然后又一次喝到了水,抿嘴,那种滋润开始向全身扩散,闭上眼,我听到了人的话音。
“最西边儿那个村吗?把水引到那儿去?”
“嗯,虽然以前送过去很多,但谁知道……”一个老人的声音。
“怎么样?”
“死的死,病的病啊……”
我猛地站起身,远远望着那老人。“是他!就是爹在画像上画的那个,是的没错。天哪!”
我跪下,我远远地望着,我磕头,我哭了,我泣不成声,我使劲地哭……那就是我做梦都想去找的人啊,竟然就在眼前,在这儿……
二
我刚满十八岁的时候,村里缺水,突然之间好像什么都没了。早晨醒来的时候,豆豆死了,它蜷缩在我的床前,叼着个瓢,地上干裂得开了缝——一只和我一起长大的狗,没了。走出门,秀秀恶狠狠地扑向我,疯了似的抓住我,歇斯底里地叫:“水!要水,水……”接着,她开始吮吸我的脖子,我哭着把她推开,她倒下,不动了——一个和我一起长大的朋友,没了。
爹告诉我:“孩子,动身吧,向东走,拿着这幅画,到山的那边去,去找他,他是爹年轻时最好
的朋友,十多年前咱村缺水的那一阵,他走了,后来,就有一个山那边的人来这儿说认识他,再后来,咱村就一直有人送水来。可现在……唉!”
爹和娘连夜把我“赶”走了,我就一直往东走。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咱村的水会没有了呢?一直在想,一直在想……
三
我往东走,一直往东走,到处躺着死去的人,到处都有人趴着,抓住我的脚,渴求地望着我:“水!要水,水……”那是心脏的声音,他们早已喊不出声,他们放开我的脚,不动了。
我渴了,我想喝水。那泥地里有一滩水,我飞奔,我爬过去,快到了,快到了,我伸手——一群饥渴的“野兽”哄了上来,他们用自己仅有的力气争夺,他们用手打,用脚踢,他们互相撕扯着衣服,互相吮吸着脖子,即使是那粘稠的带着腥味的液体……疯了,全都疯了。
没有人和我一样愿意去找水,他们躺着,趴着,或是去抢别人的……
我一直在想,咱村为啥就缺水呢?一直在想,一直在想……
四
我向东走,一直走,我哭,我舔尝自己的眼泪,直到眼泪耗竭。我要去找那画像中的人,要去找水,要救我的爹和娘……我走一步,两步,三步……停下,觉得惰性在逐渐萌发……
我一直在想,咱村为啥缺水呢?一直在想……
五
终于,我看到了山!
……
我跪拜,一个劲地拜,我哭,但没有眼泪!
我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连滚带爬地“冲”,我竟然看到了一汪泉水。我的天哪!天哪!我跳下去,贪婪地扑过去。我躺下,身子湿了,全湿了,哈,我活了,有救了!!
可是,我竟没发现,我就像是那群抢水的“野兽”,只是在“抢”而已!
六
我贪婪地享用泉水,一个月,两个月,一年……我就此忘了爹娘,忘了村里的人!
我睡在泉水里,没再去找画中的那人,我只是麻木地思考:“为啥咱村就缺水,为啥?”机械地不停地念叨。
我一直这样过着,直到今天……
七
当我抬起头的时候,那画像中的人已经走远了,远处传来孩子的声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孩子,多好,他们只是孩子。
……
“水儿,爹告诉你,这画像中的是一个勇士,他坚强,他和咱不一样,他为了俺村翻过了那座山,是去找水的。他找着了水,而咱这些人却找不到!水儿,一直往东走,别像村里的人,别停下,啊?……”
……
现在,我苦心寻找的人啊,竟就在眼前;我想了好久好久的问题,就这样有了答案!
点评
“墙”话题作文导写 篇5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形的,如学校的围墙;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也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情感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差墙,也有的人在读墙……这期间会有许多的生动故事,也有许多鲜明的形象,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
(二)审题提示
(1)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话题只有“墙”一个字,根据材料,有三种写法:只写有形的墙;只写无形的墙;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比较容易,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2)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
(3)要注意提示部分有一个关键句“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而且没有别的语句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墙”的其他作用,所以无论写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都应该扣住“隔断”“屏障”来写。有些同学只看话题,写“承重的墙”,“沟通的墙”,这样审题立意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偏离题意的后果。
(4)根据材料,“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但并未限制这个作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所以既可以写要“建墙”,要建抵御诱惑、对抗邪恶之墙,也可以写要“拆墙”,要拆阻碍沟通、破坏统一之墙。
(5)既然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就有“墙内”和“墙外”之分,在构思时必须想到说不清内外之分的材料不能写,否则很难扣题,例如:“正是心中的那一面墙,把丛飞和孩子们之间的陌生隔绝开来了,使丛飞能够把他们当作亲人般看待,无私地奉献,成就了丛飞伟大而光辉的形象。”
(6)话题只有一个名词“墙”,可以选择各种角度来写,比如我们需要或不需要什么样的墙,为什么要“建墙”或“拆墙”,怎样“建墙”或“拆墙”,面对“墙”应该怎么办等。
(三)评分标准
(1)“墙”的喻义不明确、不突出的,45以下。
(2)通篇不点“墙”字,离题的,10分以下,暗扣题的,40以下。
(3)点到“墙”,但重点不是“墙”,30以下。
(4)立意选材,提倡正面的,积极的,完全写负面的,消极的,如自己的封闭、社会的冷漠,45以下。
(5)思路不清,结构较乱的,45以下。
(6)空泛议论,抽象说理的,45以下。
(7)堆砌材料,缺少分析的,40以下。
(8)一事一议,单调贫乏的,40以下。
(9)虚构故事,胡编乱造的,36以下。
(四)主要问题
(1)卷面潦草,字迹不清。
(2)开头罗嗦,入题太慢。
(3)叙述事例,拖沓冗长。
(4)堆砌事例,不作分析。
(5)编造故事,幼稚乏味。
(6)散漫随意,没有章法。
记叙文结构的几种实用模式及其特点: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②
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
结尾 抒情、议论)
小结: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
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记叙文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局)。
二、描写的种类与方法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即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定的地域、经济文化氛围及人际关系等,对于突出主题、塑造人物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即人物所处的各种客观自然条件和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情节展开的自然场景和人物生存活动的具体空间。对于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的心境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描写,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要和事件的发展、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想适应,一定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不能脱离。
人物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要使人物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就必须对人物进行具体的描写。描写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切合人物的思想品德,切合人物在事件变化中的转变,不可概念化。
景物描写自然景物、人造景物(包括动态和静态、群体与个体等)。
景物描写应注意顺序和角度,如移步换景、时节变景、定景换点等,又如视角(俯、平、仰,远、中、近)、动静、点面、声音、色彩、光线、气味、温度等等。
三、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必须自然合理,决不可牵强附会,更不能无中生有。情感和认识必须来自于记叙和描写,必须切合具体的情境。
四、记叙文的选材选材的根本原则是要切合主题,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具体来说,选材一要精,二要真,三要新,四要小。
童年话题作文导写一 篇6
(一)童年回忆
卷首语
童年是我们口中吟唱的一首歌,是我们心底最清澈的那眼泉,是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是蓝天里最快乐的那只雁。童年他播种在树边山岗的田园里,它藏在城市喧嚣的院子中,它抖落在小伙伴飘飞的衣袖里„„看,它咧着嘴,躲在青黛的山峦中偷笑;它乘着风,在天空飘逸的云朵里穿梭;它张开好奇的帆,装着金色的梦,载着我们一同启航。
童年是天真无邪的笑脸,童年是幽默滑稽的语言;童年是轻盈欢快的舞蹈,童年是„„打开记忆的心窗往事浮现在眼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童年是草丛里的蚂蚱,一蹦蹦出满山的童话; 童年是水洼中的蝌蚪,摆动岁月快乐的尾巴; 童年是树桠上的鸟巢,放飞多少神奇的梦想,童年是屋檐下的眺望,远远近近,都是妈妈的牵挂。
要求:任选一个或几个角度构思作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思路清晰,书写认真。
立意点拨:
童年回忆:角度一:童年是草丛里捉蚂蚱的童话。角度二:童年是水洼中捉蝌蚪的岁月。角度三:童年是树桠上掏小鸟的回忆。角度四:童年是屋檐下妈妈眺望时的牵挂。
„„„„
高分妙招:打造作文亮点点燃写作智慧
作文批改或阅卷时,常有语文老师为一篇作文的立意深刻或气势磅礴而拍案叫绝;为一位考生的文思飞扬或知识广博而交相传阅。有时一个亮丽的开头,一个蕴借的结尾,一个充满哲理的句子,一段饱含深情的表白,一个则撼人心魄细节,也让阅卷老师啧啧称赞。这些精彩之处的光芒不仅照亮全篇,而且直抵读者的心灵深处,拨动其情弦,激活其灵感,引发其共鸣。这些精彩之处,就是近些年所说的作文亮点。“商业登记/“
作文亮点的基本内涵
有语文教育专家针对考试作文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光彩,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这里所说的“太阳”,“月亮”“星星” “萤火虫”,就是一篇作文的诱人之处与闪光之处,即作文中的亮点。
中考作文阅卷一般是两位教师“背靠背”地批阅一篇作文,但判分的弹性依然存在。在一分钟或几十秒钟“定生死”的情况下,所阅作文若呈现一点亮点,展露一点亮色,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进而产生“这小家伙还可以!“的赞叹,判分高一点是不奇怪的。反之,如果作文没有亮点,”四平八稳,波澜不惊“,难以激发起阅卷老师的给分热情。也就是说,作文亮点是影响作文评估的积极因素。一个考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熠熠闪光的亮点。
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打造作文亮点,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涉及诸多方面的能力,诸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选材能力,提取能力,运思能力,布局能力,表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常常是综合在一起的,也是比较抽象的,其心理“内隐性”比较强而实际“行为性”比强弱。这些作文能力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与可评估性,要想依此进行作文训练只能“说起来好听,做起来不灵。“而作文亮点与此不同,有着具体的可观察性与可评估性。比如标题是否亮丽?开头是否诱人?结尾是否蕴借?中学生大都能看得出来,好的可以继承或模仿,差的可以改正或避免,所以,作文亮点具体的可观察的而具有训练的可操作性。
作文亮点的主要内容
标题亮丽。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要立题目。所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额”,额,是人的面部最高的面积最大的显着部分,目,即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好的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如“最宽广的孤独“,新颖诱人,含蓄深刻,妙趣横生,不看内容,单看题目就已不同凡响,就能打动阅卷老师,就能拿到作文的高分。拟题应遵循下列原则:精练而贴切,角度适宜,范围适度,简洁而醒目,一语中的,要言不烦;警策而新颖,不落窠臼,抓住读者。当然,尽量不用现成的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
开篇诱人。元朝时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就是说,起头要美丽,有如凤凰之首。”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遵循下列原则:要点题,明点,暗点都行,要新颖,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考场作文尤其要入题快,要迅速表现文章内容,“过场”,不能太长。议论文要尽快,记叙文要像电影一样“早点开演”,“缩万里于尺幅,摄百态于笔端”。
结尾意蕴丰富。结尾是文章结构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能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
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这样的结尾不仅为文章增光添彩,而且耐人寻味,让读者读完文章难以释怀,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可以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或充满激情地呼吁,可以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可以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当然,应该尽可能照应开头与标题,使结构圆合,前后呼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中心凸显。考试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文章,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抓“警策”。这就需要考生学会凸显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文章的要点;否则,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寻找不到你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话,吃亏的显然是你自己。在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中,凸显中心的主要方法是设置中心句。中心句安排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均可以;中心句的出现的频率,一次、多次均可以;中心句的层次,有全文的中心句,也有段落的中心句。段落中的中心句最好放在开头,这样“一目了然”。有考生还用小标题来代替中心句,也是一种办法。在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中,凸显中心的主要方法比较多,可以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中心,可以通过形象描绘寄寓中心,也可以直接抒情明示中心。
思想深刻。思想深刻,在于作者能察他人之不能察,悟他人之不能悟,思他人之未所思,言他人之未能言。在于作者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提取、立论之时,有独到的眼光,有别致而正确的认知。思想深刻,既是作者卓越才识的表现,也是作者辩证思维的表现。
大气磅礴。“文以气为主”,中国的古文大家都追求文章的大气。庄子文汪洋恣肆,孟子文雄辩滔滔,贾谊文气势磅礴,让人读后有境界开阔、痛快淋漓之感。高考作文,如能写出一点这样的大气,便易于打动阅卷老师,易于获得高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这种大气之文呢?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大”字,诸如大题材、大主题、大境界、大智慧、大意象、大精神,就能写出大气磅礴的作文来。
选材别致。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所以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
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思想,根据写作的目的,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选取恰当的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要多选;和中心思想有些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材料,也要选,但要少选,只要不影响把文章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清楚就行;和中心思想没有关系的材料,应该坚决舍弃,不选。
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它不仅是形成观点的基础,而且还是表现主题、说明观点的支柱。写作时必须注意选用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的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所谓“新”,就是材料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意,这同平日
忽视材料的积累和不善于选材有很大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选材出新意呢?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人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文化丰富。作文如能合理地运用文化,将使文章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能使阅卷老师为之一震,容易获得高分乃至满分。这样的作文可以称为“文化作文”,类似于散文中的“文化散文”。文化作文按其内涵的文化底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五大类。写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与审视题材。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物象,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都是典型的文化意象,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喻指。
作文评改细则:
基本要求:
一、书写:书写美观 5书写认真3书写一般 2书写潦草1
二、语言:表达效果好10语言乏味6语言罗嗦 4病句较多 2
三、内容:内容丰富 10内容较少6内容空洞 4
四、选材:材料典型 10材料扣题 6材料随意4
五、中心:中心鲜明10中心含糊6中心散乱 4
六|、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5;思路混乱、结构松散、首尾脱节3 特色要求;酌情加1—4分,加到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生动优美、幽默流畅、朴实感人、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文化味
话题作文《责任》导写 篇7
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65分, 含书写分5分)
要求: (1) 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不得抄袭; (2)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5)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导写
这道作文题简洁而直白, 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让考生聚焦生活、关注影响自身成长的内外在因素, 给考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要写好这篇命题作文, 必须抓住三点:
一、审题:拓宽视野。近几年, “我们”“你”“他”等代词在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大量出现, 引导同学们关注周围环境, 学会合作相处, 叙真事, 吐真言, 抒真情。“我们一起走过”中的“我们”不同于“我”, 如果全文只见“我”而未见“我们”, 那么就明显偏题了。进入“我们”的当然可以指亲人、同学、老师、友人, 但我们的视野不妨可以更开阔些, 能与“我”组成“我们”的, 还可以是物品、风景、书籍、兴趣……只要是陪伴“我”走过的、具有回忆价值的事物, 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范围。“一起走过”也就是“同行”的意思, 如果你写“我”的兴趣是绘画, 绘画9年来与“我”同行, “我”两次几乎要放弃, 但绘画的魅力使“我”选择坚持, 走向成功, 这样的文章不是也很有个性么?这里的关键是看你选进“我们”的事物对于“我们”的“同行”有没有价值和美点。
二、构思:人无我有。不少考生把亲人 (父母亲、爷爷奶奶) 选进“我们”, 写“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如何得到他们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 事例都是“人有我有大家有”的大路货, 这样的文章当然很难获得高分。构思时不妨想一想:有没有一个物品伴随我同行———顺利时我向它微笑细语;懊丧时我向它真情倾诉;它忧我所忧, 乐我所乐, 启我所思, 促我前行……这个人格化的“它”承载着生命的感悟、生活的哲理, 扮演着朋友和老师的角色, “它”和“我”组成的“我们”发生的故事, 自然就具有了人无我有的独特性。再如, 你写亲人, 能不能不从生活上的关爱切入, 而是着眼于一般考生很少写到的另外一些角度, 例如给予生活智慧等。下面的例文二写“我”愿永远做爷爷的“一字生”, 就体现了人无我有的个性化构思。
三、立意:注重创新。“走过”是个过程, 怎样让这个过程散发异彩, 取决于文章的立意。有位考生写“我”和“你” (寄养在“我”家的表妹) 的交往 (见下面的例文三) , 开始时“我”自私任性, “你”却很会包容, 离别时仍然给“我”一片真诚, “我”反省、追悔, 由衷希望“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过”……这种把自己定位在“严于解剖自己”上的“一起走过”就散发出“自我反省”的异彩;有位考生写秋收 (见下面的例文一) , 不是把自己定位在“接受劳动锻炼”和“体味劳动辛苦”上, 而是原汁原味地描写儿时田埂上的欢蹦追逐、摘香叶泡热茶、盼好菜叫吃饭……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秋收图呀!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呀!文章说“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 似乎笑看我们, 深深醉去……”风情美, 情趣美, 人物美, 这是多么值得回味的“一起走过”呀!如此美文, 当然也会使读者“深深醉去”的。这样的诗意正是创新立意之花散发出来的醇香。
佳作评析
例文一我们一起走过
大片大片的麦田, 湛蓝湛蓝的天空, 洁白洁白的云朵。麦收季节, 我们和大人一起走过, 分享喜悦和欢乐……
当晴朗的天幕又一次被金色的麦田托起, 农忙的味道早已蔓延到家家户户。当大人们拎着镰刀下田收割时, 我们也兴奋得没有等到太阳晒被窝就早早起来, 走到田埂上, 正好遇上一样跳着过来的邻家伙伴们。大人们挥舞着镰刀, 一行行地往前割, 我们便在田埂上追逐, 笑声在田野中穿来穿去。田埂上的小草一簇簇的, 绿叶一片挨着一片, 见着我们, 羞答答地缩在一边, 好像站错了地方的孩子。割累了的大人们时常站直了腰, 歇一歇, 看到旁边嬉闹的我们, 微微一笑, 继续弯腰挥镰……
快到中午, 太阳越来越兴奋, 我们只好躲在家里, 挺懂事似的倒上满满一大杯热茶, 跑到外面墙角边摘几片说不出名字的香草叶子, 洗洗干净, 放到杯里, 看着翠绿翠绿的香叶儿, 闻着淡淡的香气, 想像着大人们等会儿“抢茶”喝的情景……我小嘴一咧, 又蹦蹦跳跳地跑到厨房, 蹲在灶旁, 看着爷爷把稻草一把接一把地送进灶膛, 想着过一会儿桌上有几样自己最爱吃的菜, 忍着馋偷偷地笑……见着饭好了, 蹦蹦跳跳的我跑着跳着到田头, 扯着嗓子喊着“饭好啦———”于是, 挥舞的镰刀终于歇了一把劲儿……
吃完午饭, 睡完午觉, 揉着惺忪的睡眼, 欢快的身影又一次开始了穿梭, 田埂上的笑声拉着将要逝去的阳光从田间叶缝中钻出来, 闪耀着流动的质感……我们依旧跟着镰刀的节拍, 在田间无忧无虑地跑着、跳着、笑着、玩着。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 似乎笑看我们, 深深醉去……
可是, 夕阳总会落下, 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总会长大。如今坐在考场上的我, 依旧会仰着脸, 望着天空, 痴痴地幻想明天的天空还像一块刚染的布, 蓝底, 带着些许白云做的花纹, 而我依旧会无忧无虑地在麦田中尽情地跑着、跳着、笑着, 和大人们一起走过……
点评:
很少看到这样充满村野风味的好文章了。无忧无虑的孩童和辛勤劳作的大人组成了“我们”, “一起走过”的日子充满丰收的喜悦, 文章更多地是从“我”的角度落笔, 生动地表现农村孩子活泼天真、淳朴可爱的性格, 但“割累了的大人们”的“微笑”和“我”准备茶水、“扯着嗓子”招呼吃饭的叫声, 又使“我们”这条线似断实连。贴近生活的童真稚趣和泥土气息, 是本文的亮点所在。
例文二我们一起走过
爷爷, 在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 时时都能向您学学问啊!就说这大年三十夜吧———
柴火半堆保平安
一家人忙着祭祖, 准备年夜饭, 我也不能闲着光等吃饭吧。问问贴对子的爷爷, “不用, 不用, 你玩去吧!”问问洗鱼的妈妈, “你难得玩一天, 看电视去吧!”真没劲。
我转过身, 看到土灶旁的柴火堆只堆了半满, 这么点儿柴火怎么够做年夜饭呢?于是我去屋后抱了几捆干柴草放在柴火堆上, 再有几趟就满了。一定会有人夸我的, 我越想越得意。
“你干什么呢?快把上面的柴火搬走。”爷爷的大声呵斥冻结了我的笑脸, “堆这么满干什么?穷灶火, 富水缸, 柴火半堆保平安。这么多柴火, 失了火怎么办?快, 抱回去。”
真悲惨!吃力还不讨好。可爷爷您说的也真对, 穷灶火, 富水缸, 柴火半堆保平安。
灶膛半满火苗旺
“没事做帮我来烧火, 我要煮肉。”奶奶说。开心死我了, 我正愁没事干呢。我抓起一大把柴草, 点着, 塞进灶膛, 着了。“记得烧旺点, 要不然肉可烧不烂。”我可带劲了, 又抓了一大把柴草, 还加了两根木条, 灶膛便满满的了。可火反而熄了, 只冒白烟。“怎么不着了?”我叫道。爷爷走过来, 笑了笑, 他把两根木条拉出来放到里灶, 又抽掉了一半的柴草。“爷爷, 您干什么啊?现在灶膛不着, 已经没有火了, 你还把柴草拿掉。”说话间“噗”的一声, 红光照亮了灶膛, 竟然着了。
“人实心, 火空心, 灶膛半满火苗旺。还是个初中生呢, 这点道理都不懂。”爷爷又拿起他的糨糊碗贴对子去了。
人实心, 火空心, 灶膛半满火苗旺。我又学到了学问啊!
酒喝半杯身体好
“爷爷, 我给您满上。”刚倒了半杯, 爷爷就用手托住了瓶颈。“您平时只倒半杯, 今儿过年, 您就满上, 奢侈一下。”“你以为我那是舍不得喝吗?酒喝半杯刚刚好, 既暖了身子, 又养了身体。孩子, 不是什么都是满的好。”
柴火半堆, 灶膛半满, 酒喝半杯, 仅仅这“半”字之道, 就有那么多学问啊!爷爷, 我多么希望我们永远一起走, 我永远做您的“一字生”啊!
点评:
文章叙述的三件事, 时间集中, “学问”扣住“半”字展开, 形散神聚,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者没有像很多考生采用“以情立意”, 而是采用“以知立意”, 体现“人无我有”的个性化构思。作者善于观察和体悟生活, 勤于积累生活经验, 是这篇文章新意迭出、胜人一筹的奥秘所在。
例文三我们一起走过
真是羞于回首, 那段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真的很不喜欢你, 成天脏兮兮的脸蛋, 耷拉着的稀疏的黄毛, 不出一天就弄得皱巴巴的衣服。我甚至看不起你。
于是我冷落你, 躲避你, 嘲笑你。而你似乎注定要做我的“跟班”, 我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 每分每秒“姐姐, 姐姐”唤个不停。我唤你作“拖油瓶”, 视你为我的负担。我烦透了你。
那天, 我买了一块垂涎已久的慕司蛋糕。这蛋糕做工精美, 香气四溢。我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 不料还是被你看见。你兴高采烈地跑来:“姐姐, 姐姐, 这是你买的吗?多漂亮啊!”我突然有种自豪感, “那是, 不过花了我不少钱呢!”看你脏兮兮的小手迫不及待地伸向我可爱的蛋糕, 我气急败坏地吼道:“干什么?不许你碰它!”一面心疼地将蛋糕盒捧在怀里。你的手就这么悬在空中, 僵了好久。空气冻结了, 很尴尬。你像只小猫似的可怜巴巴地望着我, 呜咽着说:“可不可以……”“休想!”不等你说完我便打断你。“只一半, 一半可以吗?”看着你闪烁的泪花, 我确实有些不忍了, 想想又怕母亲责备我欺负你, 无奈地嘟囔:“算了算了, 只许一半哦。”于是取出刀分了半块我不喜欢的奶油给你, 而你却像得到了天赐的宝贝, 高兴地捧起我的脸用劲亲了一下, 欢呼着跑开了。
终于, 姑妈要来领你回家了, 想到可以摆脱你的纠缠, 我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你走的那天我在学校上课, 晚上回到家, 妈说你留了东西在我桌上。我奇怪地走进房间, 桌上不过放着块芝麻糖, 不, 是半块。我不屑地想把糖扔掉, 忽然瞥见旁边小纸片上稚气的一行字:
“姐姐, 我与你一人一半。”
心猛地一颤, 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纸片被我捏紧在手心, 贴在胸口。轻轻拿起那半块芝麻糖, 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 感受它在快乐地溶化。真甜———这一定是我们再次相聚时的味道!
点评:
“一半”蛋糕折射出“我”的自私任性, “半块”芝麻糖浓缩着“你”的纯真可爱, “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在悔恨感动中走向成熟。以对比和自我反省立意, “我”的情感线索清晰而有变化, 结尾点题又有比喻双关含义, 都可圈可点。
例文四我们一起走过
泛黄的相片, 在记忆一隅投下些许斑驳。古老的青泥石板, 在思绪里铺展, 继而延伸, 到达迷茫的远方……
和你一起走过, 我从来没有探寻你的历史。至少在我出生之时, 那条路已经饱经风霜了。路面崎岖不平, 就像一块块石板拼接而成。路边有绿绿的青苔, 还有翻卷的烂泥。置身其上, 仿佛踱步于历史的纵横之间, 穿梭在岁月的变迁之中, 渐生几分感慨。
奶奶说,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叫你“青泥石板”。她向我诉说时, 平静的神色中, 我总仿佛看到奶奶的心湖荡起阵阵涟漪。
还记得吗, 那年我捧回红领巾的那一天, 我欢蹦乱跳的疯样?我不停地奔跑, 快速地旋转。青苔的绿意直逼眼帘, 送上一份祝贺, 石板的排列也仿佛成了歌唱的音符。我知道, 此时的你在默默地注视着我, 期盼我天天这般快乐。
记忆里也会映出孤独无助、寂寥难堪的日子。还记得吗?是你给了我快乐的路途, 让我踏上旅程, 无拘无束。每回, 我总是来到你的身边, 蹲下身子, 向你诉说心中的苦闷。说着说着, 泪水会不由自主地滴到你的胸膛。我相信你能听懂我的故事, 因为在你的身体里, 包容着我的泪水和欢笑。我的心路历程, 是你和我一起走过的。
一晃三年过去了, 你的古朴的身影只是停留在记忆里。也许, 我冷落你了。
所以, 我无论如何要重回旧地, 重回那片陪伴我慢慢长大的土地。我知道, 你需要慰藉———这是一位失落的长者对儿女的渴求, 对记忆的呼唤。
可我再也寻不到你了。村庄还是原来的村庄———日暮的炊烟依旧袅袅升起, 鸡犬的啼叫仍然声声可闻。但老人告诉我, 筑新路了, 原来破的石板路消失了……
茫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可我终究没有落下泪来, 我要让眼泪永远封入记忆。我明白, 心里的青泥石板会依旧铺展, 我们仍然会一起前行……
点评:
话题作文“忘记与铭记”导写 篇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感到奇怪,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航]
完成这道作文题要注意阐明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为什么忘记这些,为什么铭记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忘记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宽以待人;而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则应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当然,也可以由材料拓展开去,论述忘记和铭记的关系,忘记应该忘记的,轻装前进;铭记应该铭记的,借鉴过去,化为动力,以便更好前行。
[有关材料]
1. 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写得意味深远,是一篇经典之作。我们可以学习先生的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
2. 一天,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与一位朋友在院子里边散步边交谈。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朋友感到纳闷,问乔治:“为什么你要把这些门都关上呢?”乔治微笑着回答:“哦,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就是把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当你关上它们的时候,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3. 小说《庞大的遗产》(狄更斯著)中的女主人公非常富有,结婚的当天却被新郎抛弃了。几十年过去后,女主人公都没有改变新婚房间的布置,也没有脱下结婚的礼服。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她慢慢衰老,生命也随之枯萎……女主人公悲惨的结局,是因为她始终不能放下那块心病。如果她勇敢地关上身后的那扇门,振作起来寻找新的生活,她怎么会找不到自己的幸福呢?
4.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5. 能向后看得越远就可能向前看得越远。———邱吉尔
6. 生活需要忘却。忘却与朋友的摩擦,友谊之歌才会更加悠扬动人;忘却曾经的成功与辉煌,才能轻装上阵,开创一片新天地。
7. 王家卫曾说:“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我们记性太好。”
[教师下水作文]
善于忘记,善于铭记
行走在天地间,记忆是我们唯一的行囊。人生旅途中,我们边走边拾,记忆的行囊越来越重,一些东西不得不抛弃,于是,忘记和铭记时时伴随我们。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如果整天记着这些事,就会陷入悲痛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失去乐趣,我们的创造才能也无法发挥。王家卫曾说:“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我们的记性太好。”这是很有道理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想想别人的好处,淡忘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让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忘记吧,忘记昨日的伤和痛,让今天与众不同。
我们需要忘记,但我们不能什么都忘记。我们要铭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铭记黄昏的最后一抹晚霞,铭记母亲的叮咛,铭记朋友的忠告。应该铭记的我们都要铭记,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经常看看自己歪歪斜斜的脚印,我们会更清楚前面的路应该怎么走。
历史上,善于忘记和铭记的人不计其数。大禹忘记了个人私情,“三过家门而不入”,却铭记治水的千秋伟业,终于获得了治水的成功。苏东坡忘记了屡遭贬谪的不幸,在潇潇烟雨中悠然独行,但铭记昔日夫妻间的恩爱,在累累坟冢间独自伤悲,彰显了苏东坡的旷达与执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忘记了个人的生死荣辱,铭记着国家的兴衰沉浮,展示了林则徐的大公无私。这些前辈以自己的善于忘记和善于铭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若是采摘,那么记忆就是陈酿。采摘幸福,陈酿甜蜜;采摘痛苦,陈酿苦涩。我们都渴望幸福,厌恶苦涩,为了得到渴望的去掉厌恶的,对记忆进行适当的取舍吧。
当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忘记他们的方式,铭记他们的目的;当受人夸奖的时候,忘记他们的称赞,铭记他们的鼓励;当失败时,忘记失败的痛楚,铭记失败的原因;当成功时,忘记成功的荣耀,铭记成功的艰辛…………
铭记的背后是感激,忘记的背后是宽容,让我们用感激与宽容去感受生活吧!
[学生佳作]
两个小偷
王 帅
两个小偷搭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准备发一笔不义之财。殊不知,车内两名便衣警察早已盯上了他们,他们刚一伸手,便被警察逮了个正着。于是,他们被捕入狱,开始了两年牢狱生涯。
出狱时,其中一个小偷发誓:今生今世绝不再跨入此门半步。此后,他变得勤快了,他忘记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坏朋友,忘记了偷窃给他带来的“好处”;铭记着出狱时的誓言,铭记着监狱里的艰难岁月。忘记过去,使他轻装前进;铭记过去,使他奋发图强。经过几番波折,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了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而另一个小偷出狱后,面对金钱的诱惑,整天都梦想着发大财。他忘记了昔日的教训,不久便重操旧业,偷鸡摸狗是常事,昼伏夜出是他的习惯,翻墙爬树是他的专长: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夜神偷”。
还是在公共汽车上,“夜神偷”准备大干一场,他把目光落在了那个西装革履、手提鼓鼓皮包的中年男子身上。
夜深人静,客车在高速公路奔走。车内一片寂静,“夜神偷”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一步步靠近目标,当他下手时,一副锃亮的手镣扣在了他手上。
车内大乱。被惊醒的皮包主人一眼认出了这个昔日的同伙,“夜神偷”也认出了他。“兄弟,你不该——”皮包的主人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教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两个小偷出狱后行为的对比,两个小偷以后命运的对比,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巧合手法,让两个小偷多年后再次在同一辆车上相遇,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深化了主题。
【话题作文《责任》导写】推荐阅读:
走进阳光话题作文导写06-12
“难与易”话题作文导写11-06
“阳光与阴影”话题作文导写06-15
孝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05-28
高考素材: 以“走进阳光”为话题作文导写08-30
中考话题作文素材:责任11-07
以责任为话题高中作文05-30
以肩上的责任话题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