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2024-12-01

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精选7篇)

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篇1

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1、施工期间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是?

2、振动预测评价量是?

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

4、线路经过居民区、学校的区间应采取的振动治理措施是?

5、距离风亭多少米的建筑必须拆除?

6、治理农药厂厂区土壤应采取的治理整顿是?

7、项目环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项目是?

8、公众参与调查的对象是?

9、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0、11、项目的恶臭污染源是?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是?水环境卫生评价因子?水环境质量调查监测方案?水环

境影响预测模式?

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项目是?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决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指标是? 恶臭环境的评价标准可参考什么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预测方法和监测方案? 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导则要求,应如何应对事故影响分析? 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量? 识别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并列出? 项目有哪些固废,应当如何处置? 计算二氧化硫的、烟尘的产生量与排放量,除尘和脱硫效率? 计算二氧化硫的全年排放总量? 验收监测是否达标,无组织监测的点位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有组织排放,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频次? 生态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并说明理由? 生态影响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对动物多样性和评价方法有哪些? 如何确定评价时段? 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应关注的其他问题,在建设期、运行

期应注意哪些环境问题,填埋并封场后应采取的措施?

29、金属矿山开发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地下开发的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有

哪些,各阶段的治理措施,环境影响因素与减少它的主要措施的要点,生态环境恢复和主要措施有哪些,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30、31、32、33、34、居住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重点? 公众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项目环境可行的条件? 我国对固废处理的“三化”原则是? 对污水处理厂应当采取的无组织排放的监测项目?COD、氨氮的排放总量的计

算?

35、垦区生态完整性和湿地的主要表现?生态完整性的评价要点?生态完整性和湿地

功能维护的要点?

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

1 引言

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的实现, 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实现有效监督, 促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1]。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环评”) 信息公开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该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如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8月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51号) 就拟公开的环评文件简本作了详细规定。该文件实施16个月后即2014年1月起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 (环办[2013]103号, 下称“《指南》”) 替代。《指南》明文规定“建设单位在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前, 应依法主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并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 应对说明报告进行审核, 依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由此可见, 公开的环评文件由简本升级为全本, 进步之大, 前所未有。由于《指南》实施至今才寥寥数月, 其效果与影响尚未完全展现, 但毫无疑问, 它带来的影响必定是长远的。

2 解读《指南》

2.1 公开的范围

根据《指南》, 需要公开的信息包括环评法律、法规、规章及程序, 环评文件及审批信息, 竣工验收文件及批复信息, 环评单位管理信息等, 但不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因此, 需要注意两点:其一, 并非所有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都可以公开, 并非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认定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环评文件及其审批信息不应公开, 而包含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的, 应对其先作相应删除后方可公开[2];其二, 对于环评文件及审批信息,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被单列公开, 这与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的环境公众事件有关, 尤其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承诺, 部分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将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搬迁安置承诺当成空头支票, 迟迟未实施, 而该距离范围内居民深受建设项目废气、噪声等影响以致于生存生活难以为继。将“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公布于众, 将有利于集中民智监督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 促使其履行诺言做到诚实守信。

2.2 实施公开的主体

根据《指南》, 实施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主体有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于环评单位管理信息的公开, 主体主要是环境保护部, 但对环评单位的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开主体在省级环保主管部门。

2.3 公开的平台

根据《指南》, 环保主管部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主要是本部门政府网站, 同时也可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对于建设单位主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 则没有明确要求。可以肯定的是, 由于受电视、广播、报刊等的篇幅、时长或费用等的限制, 必定无法通过这些方式公开环评文件的全本内容, 因此, 在新的途径或方式诞生以前, 通过网站公开环评信息必然是主流方式。

3 信息公开之于环评工作的意义

3.1 有利于更充分征集公众意见, 从而作出合乎民意的环保决策

环评信息公开, 尤其是报告书 (表) 全文公示, 使公众有机会全方位接触环评文件内容, 而不是简本, 更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运行特点、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环保措施等。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利益关注点, 公众有可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毫无疑问, 这些意见将成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审批或者验收决定的上佳参考。

3.2 有利于各方监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工作

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以及批复要求, 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开展环保工作的依据, 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因此一旦公开, 也必然成为公众监督企业是否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要求的利器。而对于某些项目, 由于涉及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承诺, 例如承诺限期搬迁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常住居民, 因而百姓也可对照公开的环评信息判别当地政府是否信守承诺, 是否有所作为。

3.3 有利于实现环境监测资料等的共享

环评信息的封闭一直饱受舆论诟病, 同时也被同行人士所痛心, 因为业界无法共享知识成果而不得不重复劳动, 造成人力、物力不断被浪费。实施环评信息公开后, 环评领域与外领域、环评领域内不同单位和人员对公开信息均享有同等的了解机会, 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共享环评信息。在此基础上, 类比法可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评价方法, 重复性劳动的减少为创新性拓展性评价工作提供了空间, 这将极大促进环评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3.4 有利于环评行业的自律监督

环评报告书 (表) 全文的公开, 让环评单位、参与编制人员、资质范围等信息也与公众见面, 人人得以查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可以核实个人是否存有挂靠环评工程师证书、环评上岗证的违规情况, 单位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评价业务的违规现象。一言以蔽之, 环评信息公示, 有利于规范和监督环评市场, 为其健康运行助力[3]。

3.5 促使企业认识环评文件的严肃性

理论上, 环评报告书 (表) 是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的, 环评单位编制完成的报告书 (表) 内容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和加盖公章之后方可提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但实际情况并非都如此, 在经济发展压力大、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落后的部分地区, 依然存在建设单位不能正确对待环评报告书 (表) 的现象, 在其观念中, 环评仍然只是走过场的程序而已, 继而对环评报告书 (表) 具体内容缺乏认真细致的审阅, 敷衍盖章了事。后果便是, 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违反环评文件及其审批要求的现象频发[4~6]。环评信息公开后, 来自公众的外界压力随之而来, 企业将自主慎言, 不得不重视环评报告书 (表) 每一细节。

4 环评信息公开之于环评工作的挑战

4.1 项目方案细微调整与环境纠纷

报告书 (表) 的全文公开, 一大改变之处是信息详细度的显著提高和细节的全面曝光。这让公众在监督环保工作时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但也会给某些行业项目带来直接影响, 例如线性交通项目, 由于环评往往是依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度和精细度明显不及初步设计报告, 因此在环评阶段确定的项目与沿线环境敏感点的距离, 很可能在初步设计阶段发生变化[7]。即便变化不大, 但一旦发生污染扰民事件, 这类变化容易成为环境纠纷事件的焦点。

4.2 涉密文件的公开

根据《指南》, “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的确, 信息公开与涉密内容保密是一对矛盾体, 对其处理需谨慎。泄漏国家秘密的, 可能会触犯刑律;泄漏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的, 可能让有关单位遭受损失;泄漏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的, 也有违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信息公开, 要求建设单位、环保主管部门首先须以充分的依据鉴定哪些内容属于秘密范畴和需要配套采取何种等级的保密手段。

4.3 著作权的维护

环评报告书 (表) 的全文公开为环境监测资料等的共享创造了条件, 同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将减少重复监测, 缩短附近拟建项目的环评周期和降低相关成本。但是, 这种大篇幅的借用环境监测资料必将涉及著作权问题。如何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确保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大幅度抄袭和剽窃, 或者从中取得等价的报酬, 将成为各家环评单位需要直面的问题。

4.4 细节问题重要性凸显

目前的环评文件的内容趋向复杂, 篇幅增大, 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环评报告中, 不可避免出现细节上的问题, 例如前后不一致、用辞失当、图件比例失准等。一旦全文公开, 这些细节问题就必须高度关注, 一本经得住时间考验和经得起推敲的环评报告, 不应当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频现。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投入更多精力, 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5 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5.1 信息公开的范围偏小

虽然《指南》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信息公开, 但是对于规划环评、战略环评等更大框架的环评信息却反而没有要求公开。将来, 有必要对后两者提出类似的信息公开要求。

5.2“秘密”的界定依据匮乏

根据《指南》, 公开信息前应删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 建设单位还应对此提交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关于国家秘密的认定, 已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依据[8]。但是对于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判别依据却并不充分。企业天然有严守自身秘密, 确保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方案等不外漏的倾向, 如果企业自认为某方面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 或认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公开可能给其利益带来损害, 作为环保主管部门, 如何鉴别认定。同时, 对于哪些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避免建设单位和环保主管部门滥用公共利益来剥夺公众知情权。

5.3 信息公示的平台混乱

《指南》要求环保主管部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主要是本部门政府网站, 同时也可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 但没有明确规定建设单位的公开平台。受电视、广播、报刊等的篇幅、时长或费用等的限制, 全文公示的主要方式是网络。而网络方式必然天然隔断了不熟悉、无条件接触网络的公众接触环评信息的渠道。同时, 网站有主流和非主流、大众和小众之分, 倘若选择了非主流、小众的网站, 大部分公众也很难获取相关信息。

5.4 环评文件的专业性影响理解

环评文件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报告, 它非科普读物, 并非总是浅显易懂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讲, 即便接触到了全文公开的环评文件, 也不一定能够读懂理解透环评文件中反映的信息。因此, 与环评信息全文公开配套的是, 是否应设专人解读环评信息?或者是否建立相应培训平台和组织培训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的阅读理解能力?

5.5 环评责任追责机制欠缺

当前对于环评责任的追责, 主要是通过项目运营期发生环境事故之后再倒推环评缺漏或错误来判定的, 简言之, 就是因果溯源。然而, 随着环评信息公开, 一种新的可能的环评责任追责途径随之而生, 即通过发现的明显错误直接推断该环评文件编制不合格。但是, 对于一份尚未完全定稿的环评文件, 是否可用于追责?什么阶段的环评文件才可以用于问责?另外, 对于建设单位或环保主管部门未履行或拖延履行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 《指南》没有相应问责规定。

5.6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救济制度尚待完善

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最终的保障就是救济, 得不到救济的权利是一种虚设的权利。公众是否有权利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提供环境信息, 公民在知情权受阻的情况下有哪些救济途径, 行政救济还是司法救济?《指南》未作规定。

6 结语

《指南》所要求的环评信息公开, 带给环评工作的, 既有机遇, 也有挑战, 在推进过程中也可能遭遇不少问题。为确保信息公开的成效, 需要重点做好下述工作:首先, 逐步扩大公开范围, 将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纳入信息公开领域;其次, 规范信息公开平台, 使信息公开带来的福利惠及绝大部分的普通人群;再次, 严格限定秘密范围, 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 避免滥用秘密保护的有关规定拒绝履行公开义务;第四, 建立健全环评教育体系, 向普通人群普及阅读环评文件的方式方法;最后, 完善与环评信息公开配套的追责机制、救济制度以及著作权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刘萍, 陈雅芝.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J].青海社会科学, 2013 (2) :183~186.

[2]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申进忠.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 :48~55.

[4]宋旭明.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1) .

[5]时奇文.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新闻与法, 2013 (11) :90~92.

[6]曹东, 杨金田, 葛察忠.环境信息公开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手段[J].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6) :1~3.

[7]李天威.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2) :36~39.

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篇3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自然环境中比较稳定的因素,考纲与课程标准一样,关注地形对人类活动中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重点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密度的影响以及地形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见下表: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点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平原对交通线路限制较小,道路网成网状、密度大,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良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对交通线路选线限制大,交通线路沿河谷延伸,山谷中道路应避开陡坡,陡坡上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例1】图1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

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 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 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 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 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规划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位于丘陵地带,地势高,环境好,但是工程量大。工业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位于下风向。

【答案】D

【例2】(2011年高考全国卷)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2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2-3题。

2.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解析】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从图中可知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减小工程量,保证车辆平稳运行,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答案】A

3. 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D. 保护野生动物

【解析】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较少占用耕地,因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国策。

【答案】B

此外,地形对植被(垂直分异)、地形对气候(重要成因)、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地球气候周期性冷暖干湿相互交替,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其次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活动,减少了自然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整个水循环过程。如下表所示:

解决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技术,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例3】(2010年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3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B. ②C. ③D. ④

5.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 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 旱涝灾害增多

C. 某些物种灭绝

D. 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4.AC5.AB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资源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等分布、利用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是高考的常考点。资源问题要综合地看,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紧密联系,因此重点掌握①我国主要陆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学会运用地图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判断具体资源的分布特点。②运用图表材料分析我国具体地区在资源分布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黄土高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水土流失问题。③对某一地区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这一措施作出适当的评价,如运用地图中的信息和有关资料对我国南水北调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选择。

6.(2011年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有自然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题干表述的信息可以推断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的侵蚀、溶蚀和人类对植被破坏造成的石漠化现象。

【答案】C

此外,资源的加工利用与产业发展近两年成为广东卷关注的重点之一,如广东卷2010年第41题,分析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等资源利用中的产业发展。

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危害的地理事件。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五类,主要掌握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要辩证地看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每年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既要看到它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房屋,中断交通、通信,造成海难事故等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它带来一定降水,降低气温,缓解我国南方旱情等有利的影响。

7.(2010年广东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 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本题探讨沙尘暴的影响,不是直接分析沙尘暴的危害,而是关注“降尘”,因此要辩证地看沙尘暴的危害,降尘有利于补充土壤的无机盐类,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D

本章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是教材中是举例的方式阐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考纲并不局限在某一方面,因此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拓展开来,地形的影响可以开设专题,既探讨地形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也探讨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都要逐一分析,同时加强方法归纳,总结规律。

(作者单位: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责任编校 李平安

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篇4

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

(1)废气:

◆有组织排放:布设于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2)废水

◆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

◆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要高于围墙。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高速公路噪声: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米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垂直于公路方向距路肩20、40、80、160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在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影响的所有噪声敏感点设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地方

◆振动: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外0.5米以内

◆电磁辐射:

环境影响评价师选择题真题及答案 篇5

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B.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C.各专题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评价

D.公众参与

解析:选项B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属于第一阶段(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的任务。

参考答案:B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

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

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

D.矩阵法、网络法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2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参考答案: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评价工作中,符合“早期介入原则”的是()。

A.某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对其“三通一平”工程开展环评

B.某高速公路项目在准备施工建设前开展环评

C.某大型炼化项目在生产工艺确定后开展环评

D.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选线阶段开展环评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20:早期介入原则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参考答案:D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达标预测采用数学模式法

B.高速铁路项目声环境影响达标预测采用专业判断法

C.跨大江桥梁项目对水文情势影响预测可采用物理模型法

D.乡村公路项目对生态影响预测可采用类比调查法

解析:专业判断法是定性预测评价方法,声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定量预测评价的方法,如数学模式法。

参考答案:B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不包括()。

A.人群健康

B.水土流失

C.人文景观

D.文物古迹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3: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选项B属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参考答案:B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信息中,不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信息告知的内容是()。

A.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

B.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因素及影响后果

C.项目拟采取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D.项目获得公正支持和反对情况的统计说明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3: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参考答案: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措施论证的内容不包括()。

A.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

B.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C.拟采取措施的达标排放可靠性

D.拟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的可靠性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4: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内容包括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选项D安全生产措施的内容显然不属于环保措施论证的内容。

参考答案:D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跟踪监测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现状监测

B.项目污染源监测

C.项目生态影响监测

D.项目社会环境影响监测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4:结合建设项目影响特征,制订相应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跟踪监测计划。选项A属于现状监测内容,不属于跟踪监测计划的内容。

参考答案:A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不包括()。

A.资源能源利用

B.项目投资收益

C.环境管理要求

D.生产工艺与设备

解析:考环评,清洁生产的6项项指标是高频考点,必须乱熟于心。技术方法和案例考试都会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内容。这6项内容,可以简单的归纳为“2个要求、4项指标”。2个要求是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4项指标是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废物综合利用指标。

参考答案:B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同一建设项目多个方案进行比选的内容不包括()。

A.工艺装备

B.工程规模

C.产品质量

D.环境承载力

解析:产品质量对环境不产生影响。其余3个选项,都与环境影响关系很大。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6:建设项目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在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多方案同等深度的比选。

参考答案:C11、某新建项目排气筒距自然保护区边界2km,估算模式计算的Pmax=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大气评价工作等级,除了要符合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43的评价工作等级表的要求外,还要符合7个规定,具体内容详见教材。这些规定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徐颂老师曾经有过总结:“一路超高害,一般不低二”。“一”指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路”指城市道路;“超”指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高”指高耗能的多源项目;“害”指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这些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是不能低于二级的。本题的自然保护区是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虽然Pmax=9.5%<10%,但是也不能低于二级。

参考答案:B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内容不包括()。

A.排气筒几何高度

B.排气筒烟气抬升高度

C.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D.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45点源调查内容包括: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烟气出口速度;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点源的调查内容,是高频考点,必须熟记。今年技术方法的多选题也考了相同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B13、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进行冬、夏季二期监测,评价区域冬、夏季主导风向分别是东北、东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冬、夏季监测应分别在项目()方向上加密布点。

A.东北、东南

B.东南、东北

C.西北、西南

D.西南、西北

解析:在监测季节所处主导风向下风向加密布点。

参考答案:D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的气象观测资料是()。

A.评价范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

B.评价范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C.评价范围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D.评价范围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资料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50: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三级评价不需要调查选项B、C、D。

参考答案:A15、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位于山谷,最近的地面气象站位于平原,距项目52km,最近的高空气象监测站距项目75km。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有()。

A.应调查地面气象站近5年至少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B.应调查高空气象站近5年至少1年常规气象探测资料

C.应调查地面气象站近5年至少3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D.应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解析:选项A、B、C的时间均不符合二级评价要求。

参考答案:D16、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的叠加影响是()。

A.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B.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C.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D.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P56: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参考答案:C17、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可用于交通线源影响预测的是()。

A.估算模式

B.ADMS模式

C.AERMOD模式

D.AERMOD模式

参考答案:B18、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面源中心为起点确定

B.应采用确保厂界监测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排放多种污染物的不同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排放多种污染物的同一无组织源,只计算其中一种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解析:选项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污染源中心为起点确定;选项C,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的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计算;选项D,应分别计算并取最大值。

参考答案:B19、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报告书不需要提供的附图、附表是()。

A.基本气象分析图

B.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C.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59:报告书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

20、某新建火电厂拟向一小型封闭海湾排放约45m3/s流量的直接冷却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低于三级

解析:排放量约45m3/s,换算为日排放量45×86400m3/d>20000m3/d;污染物为直接冷却水,水质参数为水温,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75:海湾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表,评价等级为一级。

参考答案:A21、拟建在大型湖泊岸边、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m3/d的建设项目,其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域水质现状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为每()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1.0~2.5km

2B.1.5~3.5km2

C.2.0~4.0km2

D.3.0~6.0km2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81:大、中型湖泊与水库,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m3/d,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时,每1.5~3.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参考答案:B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表水预测中,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通常在()。

A.枯水期

B.平水期

C.丰水期

D.凌汛期

参考答案:A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中型河流均可简化为平直河流

B.河流断面宽深比≥20,可视为矩形河流

C.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D.大河预测河段的断面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

解析:详见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85:河流的简化要求。

参考答案:A24、某项目建在感潮小河河口段岸边,排放持久性污染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充分混合段的水质预测应采用的推荐模式是()。

A.一维动态混合模式

B.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托马斯模式

D.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

参考答案:A25、某建设项目的污水排入小湖,预测持久污染物的影响浓度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采用的数学模式是()。

A.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B.分层湖泊集总参数模式

C.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

D.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92: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适用于小湖(库),非持久污染物。对于持久污染物,适用平衡模式。

参考答案:C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水域中监测点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

B.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应布设预测点

C.水环境影响范围之外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点附近可设立预测点

D.感潮河流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游可不布设预测点

参考答案:D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湖泊、水库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不包括()。

A.入、出湖(库)的水量

B.入、出湖(库)的水质

C.湖(库)水量的调度

D.湖(库)的面积和形状

解析:见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78: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与内容,选项B不在调查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B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非金属矿山大规模露天爆破开采工程属于()类建设项目。

A.I

B.II

C.III

D.IV

解析:非金属矿山大规模露天爆破开采工程对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均有影响。

参考答案:C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时,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至少应为()。

A.1:5000

B.1:10000

C.1:50000

D.1:50000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114:一级评价要求,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10000;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50000。二级评价只要求给出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50000。

参考答案:B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A.确定评价重点

B.现场勘探

C.室内资料分析

D.地下水监测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10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识别环境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属于准备阶段的工作。

参考答案:A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I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地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A.0~10cm

B.10~25cm

C.25~80cm

D.80~120cm

解析:见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118。

参考答案:C32、某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区面积80km2,区内的潜水层和承压水含水层为工业、农业提供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A.5个

B.7个

C.10个

D.14个

解析:一级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点/层,评价区面积>100km2时,每增加15km2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本题需要监测潜水层和承压水含水层2个层面,每层不少于7个点。

参考答案:D33、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符合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是()。

A.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须补充监测

B.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C.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枯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须补充监测

D.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须补充监测

解析:地下水的监测频率要求是:

⑴一级应在评价期内至少分别对1个连续的水文年的丰、平、枯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1次;

⑵二级若有近3年内不少于1个连续的水文年的丰、枯水期的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进行至少1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若已有的监测资料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应在评价期内分别对1个连续的水文年的丰、枯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1次;

⑶三级应在评价期内进行至少1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参考答案:B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范围可与现状调查范围相同

B.预测范围应覆盖建设项目所在的乡、镇行政区域

C.预测范围应包括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

D.预测范围可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解析:选项B是十分明显的错误选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行政区域无关。

参考答案:B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II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A.地下水的水位

B.抽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解析: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的主要环境影响是水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A36、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方法是()。

A.数值法

B.解析法

C.水量均衡法

D.类比分析法

参考答案:A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的评价。

A.稳态声源和非稳态声源

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

C.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

D.机械声源和气流声源

参考答案:C38、某铁路扩建项目通过2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敏感目标的噪声评价,需要叠加背景值。经叠加后,敏感目标超标5dB(A)以上,属于一级评价。

参考答案:A39、某新建乡村道路拟穿越的区域无明显声源,现状声级较低。下列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的是()。

A.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B.在全部敏感目标处布设测点

C.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距离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D.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高度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参考答案:A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商品混凝土厂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机场周围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D.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解析: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商品混凝土厂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机场周围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应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参考答案:C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B.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C.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

D.分析评价范围内拟建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

解析:选项A、B、C为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必须熟练的背诵默写和理解记忆,因为案例考试的声环境也会考到这个内容。

参考答案:D4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相同

B.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

C.预测范围可小于评价范围

D.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无关

参考答案:B4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

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

C.距声源较近处可忽略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D.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大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

解析:屏障与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都与声波频率有关,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小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

参考答案:C4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评价项目边界(厂场界)噪声时,评价量选择正确的是()。

A.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B.新建项目以该项目的噪声贡献值与其他环境噪声的叠加值作为评价量

C.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的噪声贡献值和现有工程噪声贡献值的叠加值作为评价量

D.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噪声贡献值、现有工程噪声贡献值和其他环境噪声的叠加值作为评价量

解析:新建项目以新建工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的噪声贡献值和现有工程噪声贡献值的叠加值作为评价量。

参考答案:C45、某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在其原厂界范围内改建面积6km2,新增占用陆地面积8km2,新增占用陆水域面积7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重要生态敏感区,新增占用面积8+7=15km2<20km2。

参考答案:B4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生态评价工作范围确定依据不包括()。

A.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行政隶属的关系

B.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生物过程的关系

C.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气候过程的关系

D.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水文过程的关系

解析: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价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考边界。

参考答案:A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B.工程总投资情况

C.项目所处地理位置

D.工程挖填土石方平衡情况

解析:工程分析的重点,是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参考答案:D4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现状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

B.应针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开展专题调查

C.应调查影响区域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D.生态现状调查范围可小于评价工作范围

解析:选项A、B、C都是生态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D49、某项目占地面积5km2,涉及省级森林公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B.生态背景调查必须说明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和保护要求

C.生态现状调查必须开展遥感调查分析

D.生态现状评价必须对评价区域生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解析:省级森林公园为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占地面积5km2,评价等级为二级。选项C、D为一级评价的要求。

参考答案:B5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三级评价项目基本图件不包括()。

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B.工程平面图

C.土地利用现状图

D.植被类型图

解析:见下面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构成要求。

参考答案:D5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

B.重点关注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

C.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D.分析项目生态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

解析: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

参考答案:B5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生态保护措施的工艺

B.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计划

C.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D.重大生态影响项目的长期生态监测方案

解析: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内容,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

⑴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

⑵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

⑶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参考答案:C53、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不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是()。

A.工业发展规划

B.农业开发规划

C.林业开发规划

D.商业销售规划

解析:送分题。

参考答案:D54、某公路网规划局部穿越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评在拟定环保对策措施时,应首先提出()的要求。

A.将所涉及的保护目标进行异地重建

B.调整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范围

C.调整规划公路选线

D.调整公路等级

解析:环评基本的理念。送分题。

参考答案:C5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值的正确表述是()。

A.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风险值=概率×危害程度

B.风险值是后果的表征量,风险值=后果×事故次数

C.风险值是单位时间内风险发生次数的表征量,风险值=风险次数÷时间

D.风险值是行业风险概率的表征量,风险值=行业风险次数÷行业企业数

参考答案:A5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环境风险评价,应按损害的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

A.损害范围和损害途径

B.损害范围和损害值

C.损害阈值和损害值

D.损害阈值和损害途径

解析:根据风险评价的原则: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事故风险评价,按损害的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损害范围和损害值。

参考答案:B5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环境保护目标

B.分级响应程序

C.厂区总平面图布置要求

D.对公众发布有关信息

参考答案:C58、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公众意见调查

B.污染源监测

C.区域生态特点调查

D.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解析: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调查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详细核查环评文件及初步设计文件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运行情况、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有关要求的执行情况。选项C区域生态特点调查属于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参考答案:C5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重点不包括()。

A.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

B.工程变更前后的总投资变化情况

C.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D.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解析:工程总投资变化情况与生态影响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B6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风电厂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工程占地情况

B.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水利设施状况

C.工程影响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制度

D.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现状

解析:工程影响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制度与生态影响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C61、下列关于环境标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类标准构成B.国家环境标准由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两类标准构成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水、气、声三类要素的标准构成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类标准构成参考答案:D6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不包括()。

A.CO

B.TSP

C.PM10

D.PM2.

5参考答案:B63、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O2的24小时平均浓度数据每日至少应有()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A.1

2B.18

C.20

D.22

参考答案:C64、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A.40min

B.30min

C.20min

D.10min

参考答案:B65、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各地区地下水水质监测频率不得少于()。

A.每年一次(枯水期)

B.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C.每年三次(丰、平、枯水期)

D.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参考答案:B66、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不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的是()类海水。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D67、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关于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标准仅适用于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B.该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C.该标准适用于机场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D.该标准适用于建筑室内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参考答案:B68、下列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是()。

A.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0m,距地面高度1.3m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5m,距地面高度1.0m

C.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和窗户1.5m,距地面高度1.8m

D.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和窗户1.0m,距地面高度1.3m

参考答案:A69、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居民文教区夜间冲击振动最大值不得超过()。

A.75dB

B.73dB

C.70dB

D.67dB

参考答案:D70、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为II类的土壤是()。

A.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

B.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的茶园土壤

C.矿产附近等地的蔬菜地土壤

D.化工厂污染场地土壤

参考答案:B71、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指标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组织排放废气只有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

B.有组织排放废气只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C.无组织排放废气只有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

D.无组织排放废气只有监控浓度限值

参考答案:D72、某新建项目设有一根氯气排气筒,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其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

A.15m

B.20m

C.25m

D.30m

参考答案:C73、某新建项目含尘废气排气筒高12m,《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15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5kg/h,该排气筒粉尘应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

A.1.12kg/h

B.1.40kg/h

C.2.24kg/h

D.2.80kg/h

解析:用外推法计算,再严格50%。(12×12÷15×15)×3.5×50%

参考答案:A74、下列企业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A.炼油企业

B.纺织企业

C.造船企业

D.钢铁企业

参考答案:A75、某企业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水域功能为IV类的河流,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企业污水排放至少应达到()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参考答案:B76、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

A.总铍

B.总锌

C.总锰

D.总铜

参考答案:A77、某学校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教室受某企业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影响。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教室内结构传播噪声的等效声级应执行()限值。

A.A类房间,1类区

B.B类房间,2类区

C.A类房间,2类区

D.B类房间,1类区

参考答案:B78、某冷冻厂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其东侧厂界与一幢西向开窗的住宅距离为0.5m。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监测该厂邻住宅东侧厂界夜间噪声,其监测位置及评价依据是()。

A.室内,LAeq≤40dB

B.室外,LAeq≤50dB

C.室内,LAeq≤60dB

D.室外,LAeq≤65dB

参考答案:A79、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桥梁建造工程

B.桥梁垮塌事故抢修

C.建筑物室外装修工程

D.建筑物拆除工程

参考答案:B80、下列设备排放的噪声中,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超市货梯噪声

B.学校燃气锅炉噪声

C.住宅楼配套生活水泵噪声

D.机关办公楼中央空调冷却塔噪声

参考答案:A81、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应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B.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10min的等效声级

C.测量固定设备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时,被测房间应处于关窗状态

D.噪声敏感建筑物受户外社会生活噪声影响,且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测点所在房间应处于关窗状态

参考答案:D82、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向外散发恶臭气体,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设施无组织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量标准值

C.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D.恶臭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参考答案:A83、下列装置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炼铁高炉

B.炼焦炉

C.生活垃圾焚烧炉

D.燃气导热油炉

参考答案:A84、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轻柴油锅炉烟囱高度不得低于()。

A.8m

B.15m

C.25m

D.35m

参考答案:A85、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是()。

A.畜禽养殖废物

B.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C.医疗废物焚烧残渣

D.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参考答案:B86、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填埋工作面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于()。

A.0.1%

B.0.5%

C.1.0%

D.5%

参考答案:A87、下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A.位于高压输电线防护区域内

B.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C.设施底部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5m

D.基础防渗层为1m厚、渗透系数为1×10^-5cm/s的土层

参考答案:C88、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A.场址位于软土区

B.场址距飞机场1500m

C.场址与地表水域的最近距离为100m

D.场址可保证填埋场建成后有20年的使用期

参考答案:D89、下列危险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A.医院临床废物

B.多路联苯废物

C.含硝化纤维素的危险废物

D.工业废油

参考答案:C90、下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I类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A.选在溶洞区

B.选在湖泊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

C.选在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D.选择的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为2.0m

参考答案:D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91、现有某公路部分路段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拟将砂石路面全线改造成沥青路面,其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该项目生态调查和影响评价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态评价可仅进行简要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分析

B.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为三级

C.应采用收集资料法和现场调查法开展生态现状调查

D.对自然保护区应做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

参考答案:CD9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依据有()。

A.评价等级

B.评价因子

C.评价方法

D.环境功能区划

参考答案:ABCD9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公路项目工程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A.类比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实测法

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参考答案:ABCD94、某涉及现有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扩建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为满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需要,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有()。

A.现有项目污染源

B.扩建项目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排放同类污染物的现有工业污染源

D.评价范围内排放同类污染物的在建工业污染源

参考答案:ABD95、某项目排放氟化物、CO和BaP,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分别为500m、1000m和20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半径)错误的有()。

A.500m

B.1000m

C.2000m

D.2500m

参考答案:ABC9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现状点污染源调查应包括的内容有()。

A.排污口的位置、排放形式及排放方向

B.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

C.废、污水的处理状况及效果

D.取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

参考答案:ABCD9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和确定的依据有()。

A.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

B.评价工作等级

C.业主单位的要求

D.当地环境保护要求

参考答案:ACD9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滨海平原地区引河灌溉工程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有()。

A.海水入侵

B.地面沉降

C.次生沼泽化

D.土壤次生盐渍化

参考答案:ABCD9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有()。

A.包气带防污性能

B.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C.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D.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参考答案:ABC10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建立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时,需要根据()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

A.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B.污染源分布特点

C.边界条件与参数类型

D.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2022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考点 篇6

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第五章考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018备考二建已经一段时间了,自学的朋友们只自己抱着书本啃,很难把握考试重难点考点,本文是学尔森小编特地为考友们整理的施工管理考点资料,希望能帮助2018二级建造师备考生更好的掌握施工管理考点。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

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文明施工主要包括: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等。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包括建立文明施工的管理组织以及健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包括现场围挡设计,现场工程标志牌设计,临设布置,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堆放,现场场地和道路,现场卫生管理,文明施工教育等内容。

1.清理高层建筑施工垃圾的正确做法是()。

A.将各楼层施工垃圾焚烧后装入密封容器吊走

B.将施工垃圾从电梯井倾倒至地面后集中处理

C.将各楼层施工垃圾装入密封容器吊走

D.将施工垃圾洒水后沿临边窗口倾倒至地面后集中处理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2.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单位防止环境污染的做法正确的是()。

A.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可以不控制

B.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C.泥浆水可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D.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防止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突变和退化;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噪声,粉尘排放,运输遗撒,化学危险品、油品泄露或挥发,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办公用纸消耗,光污染,离子辐射,混凝土防冻剂的排放等。

应当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处理包括大气污染的处理、水污染的处理、噪声污染的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的处理以及光污染的处理。

3.下列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中,属于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有()。

A.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施工现场道路

B.化学药品库内存放

C.施工现场不得无故甩打模板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D.在城区,严禁使用敞口锅熬制沥青

E.使用封闭式容器处理高处废弃物

4.关于工程施工现场噪声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的早上5时挖掘机可开始工作

B.现场噪声较大时安排人员临时负责监测

C.施工现场的大型空气压缩机紧邻居民区设置

D.在人口密集区进行较强噪声施工不超过夜间22时

E.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来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噪声

本节同步练习

1.C2.D3.ADE4.DE 2018二级建造师考生们要读透每一个考点,多加练习,夯实基础。自主学习的考生们要赶快学习了!来学尔森学习,跟着名师梳理考试知识点,轻松备考,快乐学习,快速拿证!这里不仅有二级建造师考生们需要的重要资讯,还有各科目备考资料以及答题技巧。学尔森预祝2018二级建造师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施工合同索赔专项。索赔近三年分值在12分左右,是占分比较多的考点。而索赔问题考点的难点在于工期索赔、费用索赔。

二级建造师复习资料: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学尔森

提供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资料、复习笔记、讲义等内容。欢迎广大考生访问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网,获取更多关于二级建造师考试的信息。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分析 篇7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联邦政府的立法建议和其他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联邦行动, 即联邦政府的行为, 其种类主要有:⑴联邦政府机关向国会提出的议案或立法建议, 其中包括申请批准条约;⑵全部或部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协助的、从事的、管理的或批准的工程或项目以及新的或修改了的行政决定、条例、计划、政策或程序。由此可见, 美国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 囊括了下至项目建设, 上至政府决策、立法等广阔内容, 足见美国对环境影响制度的重视程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条则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第7条、第8条对规划的具体类型和要求做出了进一步规定。

由上可见, 我国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已经由建设项目扩大到规划。然而, 同规划相比, 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更广, 历时更久, 而且影响发生之后更难处置, 因此对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没有对政策进行环评的规定。学者普遍认为, 政策上的随意性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不从这个源头上把关, 环境问题就很难得到控制。

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从各国各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来看, 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规定大体分为独立程序型和前置程序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表现是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立法化、独立化, 通过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或者规定将其作为对拟议项目进行审批的独立环节。后者则是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纳入现有的其他法宝许可程序之中, 将其作为拟议项目许可的前置程序。

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前置程序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法国、荷兰、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独立程序的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日本、葡萄牙、西班牙、我国台湾地区等。此外世界银行对速效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属于这种类型。但英国是个特例, 英国只有一小部分建设项目是必须强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至于其他工程项目, 只有当依据它们的性质、规模、位置可能引起重大环境影响时才须进行环境影响规划。而且在英国, 采用了欧共体所没有的环境报告书 (ES) 。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时机问题, 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法规和程序可循。我国目前一般在项目由计划部门计委、经贸委立项以后, 即在开发为已基本被政策有关部门认可后开始EIA, 项目的厂址、布局、产品方案、规模、工艺路线等已基本确定, EIA的最终落脚点只能是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实质上就成了一个在社会行为末段和尾部的行为。这种做法不能起到宏观布局的作用, 最多只能起到微观选址的作用。

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2006年2月1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将公众参与引入环评工作中去。这一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 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但在此之前, 我国环评公众参与中一直存在着但范围不清晰、途径不明确、程序不具体、方式不确定, 公众难以实际操作的问题;在环评程序中, 也只要求在编制环评报告书过程时收集公众意见, 没有规定政府在审批决策时更多地采用听证会等方式来促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正是由于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不足, 导致一些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纠纷不断, 甚至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在国外环评制度中,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CEQ条例对环评中的公众参与程序作了详细规定, 包括参与阶段、参与范围、参与人员、参与效果以及参与的限制等。如项目审查前不必通知公民, 但审查后应通告, 一般公开的时间为45~90天;公民可以参与规划过程;规划过程开放, 为公众提供信息;公民有机会得到EIA文件;公民可以提交有关项目书面评论;当局或建议者必须对公众意见做出反应;公众可以在参与EIA后不少于30天收到有关信息等等。由此可见, 美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是相当完备的, 其公众参与阶段早, 参与事项全, 措施完备。

4.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机制

深入分析可发现, 贯穿于美国环评的主线是“制作”与“公示”。在开始阶段, 如果报告书编制者认定建议行动不属于通常要求做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为, 则应发表一份“无重大影响认定书”并交由有关各方和公众审查, 这种审查的目的是认可或推翻该认定。对于评价范围, 编制者首先应在《联邦公报》上发表一个“意图通告”之后, 再召集有关方面会商, 共同来确定。初稿编制阶段, 必须充分公开讨论, 并拟将初稿公布在《联邦公报》上, 以公开听证会的形式邀请各方参与讨论, 在此基础上做成最终报告书。除公告外, 还寄送给环保局及提出意见的有关机关、团体及公民。由此可见, 美国是以公示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监督与审查, 从而使审核寓于环境影响程序全过程之中。

而我国的环评程序却是以报告书的制作与审批为核心。

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实际上分为两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前者的审批单位一般都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后者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后再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决策。

这实际上把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和审批主体合二为一, 即政府对其下属所作的影响评价报告来进行审批, 这违反了起码的公正、公平原则。至于专家的审查意见也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只是参考依据, 在这种审批体制下, 当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发生剧烈冲突时,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往往“名存实亡”。实际中也确实存在决策机关为实现本地区的利益, 置环境利益于不顾的可能性。这一点从我国极高的环评通过率及环评执行率, 但是不理想的各种污染物达标率的对比中也可见一般。

这就需要设置一个能真正约束政府决策行为的部门, 建议在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设立一个由有关环保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一方面, 人大与政府分属不同系统, 可以保证审批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 有助于强化审批部门权威, 使其免受其他部门或单位的干扰, 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5. 结论

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立法内容, 规定在政策制定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这将有利于保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拟定和编制对环境有影响的政策时,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 以减轻、避免因政策不当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在对环境影响评价书内容的要求上, 规定应当区别不同情况, 要求提交相应的基本方案与替代方案, 以做到全面考虑、择优而行、随机应变, 力争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上一篇:小升初的日子-随笔写作下一篇: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