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2024-09-27

读书节开幕讲话稿(共13篇)

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篇1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学校第4届读书节的开幕式。跟大家说一说我们该怎么读书。

读书我们都不陌生,早自习在读,上课在读,回家布置作业也在读,似乎谁都会读书。但是,你真的会读书吗?我看未必。很多同学读书,是读出书上的字,这叫见字出声;很多同学看书只是看故事情节,这是娱乐性阅读。很多同学读书或者看书只是在消磨时光,这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陶冶我们的性情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而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通过读书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陶冶我们的性情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讨论一下该怎么读书很有必要。

首先,我们得明白读书无外乎两种方式:朗读和默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低年级孩子要完成200小时的朗读、小时的默读量,平均算起来,我们每天要阅读4—5小时,才能适应今后学习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就是放出声音读,读出文字的轻重、读出文字的快慢节奏、读出文字蕴藏的情感和画面。在朗读时,你就是一个演员,你可以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七情六欲把文章中包含的甜酸苦辣拿捏到位,只为了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朗读时你可以读得凄凄惨惨、面目狰狞,你也可以读得嬉笑怒骂、疯疯癫癫,这一切,就看你是不是真抓准到了文章蕴含的感情。

什么时候要用朗读呢?在我看来,只有精挑细选的文章,才能用来朗读。好的文章,多一个字就太多,少一个字就太少,换一种写作方法就会失去味道,这样的文章就要好好朗读。我们刚学了三年级语文《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文中“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这句话,两个“天天”,第一个“天天”要读重音,读出鸟儿不辞辛苦,第二个“天天”不读重音,而要把“听”读重音,表示树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如果不能这么朗读,就是没有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所有选入课文的文章,都应该好好朗读、细细品读,最好都背下来。所谓“书读百变,其义自现”,就是指好文章经得起百回读。

所以,同学们,好好朗读吧!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好听,在于它不仅仅是读出了相声稿子中文字的声音,而且读活了文字中人物的性格和语言;陈道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首先在于他面对剧本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跃然纸上的情感、形象。只有朗读,我们才能把一个个平面化的冷冰冰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变成丰富的情感,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慢慢的构建在我们的脑子中。我们才能读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敢,才能读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向往,才能明白司马迁的客观、鲁迅的深刻、老舍的有趣,才能懂得评论的严密、说明的精准、叙述的情感。本届“读书节”我们安排了一、二年级同学讲故事比赛,三到六年级同学朗诵大赛,每个班级都要准备评选自己班级的“朗诵小明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再来说说默读,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会默读。在他们看来,默读无非就是看文字,看过了就是读过了,所以很多同学会把看书简单地等同于默读,很多老师和家长也会以为只要你在看书,就是学习。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有时候不加选择的看书,非但不是学习,还会引人走向歧途。那么,我们要怎么默读呢?首先,得正确选择书籍。现在有很多书,为了故意讨孩子喜欢,特意安排了一些低俗暴力的语言和情节,比如《爆笑校园》系列,有的同学看得很高兴,看了以后还学习书中的不文明用语,模仿一些不良行为,这类书就不值得阅读。

其次,默读也得有阅读记录、有批注。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小学生还处在学习语文的关键期,默读不能不求甚解,只看故事情节。要学习把不懂得字词弄懂,经常查字典;要形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吸收不同作家的语言精华;要稍微读一些难懂一点的书,慢慢去弄懂。这样的默读才能真正提升我们语文能力。这届读书节,学校还特意安排了阅读摘记本评选,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成为“学校阅读积累小明星”。

第三,我们还要边读边思考。读书,除了弄明白作者写什么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弄明白作者怎么写?写了做什么?写什么容易弄明白,怎么写的需要我们好好揣摩,弄懂了作者是怎么写的,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才真正有帮助。写了做什么更难弄明白,如果你明白了作者写了做什么,你一定就会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么你就算真正读懂了。

最后,请大家认真阅读学校的读书节方案,积极参与进来,争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篇2

一、以读书的涵养抵抗低俗的风气

温儒敏教授指出, 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动力、有目标, 对读书与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普遍认为读书主要是为了考试或者找工作, 这些都没有错。其实, 读书还可以养性, 写作也可以练脑。养性是一种涵养、一种素质,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 提升人类智慧, 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之后, 很多人就整天忙于工作, 很少闲下来读书, 虽然工作不一定要求有广阔高深的学问, 但是气质、风范还应该是儒雅的, 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不是为了展示一种成效, 而是为了修身养性, 只有习惯读书才能形成这种儒雅的气质。在当今物质化、功利化、粗鄙化的社会氛围中, 我们提倡通过读书养成一种博雅的气质, 这是很有意义的。

而写作与读书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写作不完全是为了能力的提升, 不仅仅是为了以后找工作的需要, 它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功能, 就是练脑。写作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时更加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创意, 而且养性练脑是对自己的一种准备与提升。如何具备读与写的能力, 做到读书养性、写作练脑, 温教授指出, 学生, 尤其是本科生要有思想, 不能随波逐流, 要洒脱和超越一些。现在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校园已经卷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 使得有理想、有志向, 愿意为国家、民族做点贡献, 或者说愿意毕业之后在自己的事业上做点事的年轻人, 起码来说太少了, 显得过于实际, 与他们的年龄不太相符。而且, 现在的大学校园充斥着四大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庸俗的现实主义。他对一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一些低俗的、粗鄙的思潮已侵蚀了这些学生, 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所以温教授认为要对年轻人的世界观, 特别是人生观进行教育, 这很重要, 也可能是更为基本的, 对人的成长起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他认为大学教育要注重本源性教育与终极关怀, 这些本源性的探讨会导向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 从根本上揭示人这一生的追求和行为思想的落实。读书养性, 超越低俗风气, 使个体变得有理想、有追求、有涵养。

二、现有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读书的需要

温教授认为, 全国绝大多数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 甚至是很不合理, 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 但要培养写家, 即“笔杆子”, 但现在中文系的课程中有太多的文学史、概论之类的内容, 讲的比较多, 学生也学了很多知识, 但写作能力并不过关,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 他认为要降低文学史、概论等课程所占的比重, 突出作家作品与原典阅读, 让学生自己读, 在阅读中体验文化,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感与文气, 提高审美能力, 提升创造性。

此外, 温教授指出, 强调原典阅读, 强调读书, 并不意味着放弃理论。要写出有分量、创造性的文章, 离不开理论训练, 但这方面的训练最好安排在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阶段, 本科生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完整地多读几本书, 并且将写作和读书相结合。他主张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写作训练, 布置一定的写作作业。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常常用三五百字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他认为这是一个思想整理的过程, 里面有分析和归纳, 有助于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 他们的思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网络时代的读书与写作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太多的便利, 文化交流变得非常便捷, 但温教授认为有些负面影响也在到来, 比如现在一些人得了“百度依赖症”, 什么都靠“百度”, 不读书, 只有结果, 没有过程, 当然也就没有感觉和创意。现在很多学生写论文不像以前有一个资料搜集和思考的过程, 而是百度一下, 拼贴一下, 就成文了。他们的脑子并没有在收集材料和形成思路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百度获得信息确实很方便, 可以作为参考, 但要注意网上的东西往往不可靠。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是碎片化、拼接式的, 缺少思辨, 这可能和过分依赖网络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能忽视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读书 (当然有一部分书网上也可以读到) 。温儒敏教授用他在微博上写过的一句话来告诫年轻的朋友:“一个年轻人如果每天用六分之一的时间看手机、上网, 六分之一的时间去打球、玩游戏, 六分之一的时间看《非诚勿扰》, 还有六分之一的时间……注定, 以后会处在金字塔的塔底, 社会就是这样分流的。”意思是提醒大学生要适当控制上网时间, 合理分配时间。

同时, 温教授指出,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如互联网的信息存储功能、链接方式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 极大地改变着人们阅读与思考的方式, 但会造成人们思维的跳跃、碎片化、无深度与专注力的丧失, 这是新问题。对这些问题, 人们很难改变, 但是应该有意识地去警惕。实际上, 记忆是一种输入过程, 如果人们的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 而不去读书的话, 那么本来的生物记忆过程就变成物理记忆, 这对人的性格形成、感情养成是有影响的。温教授强调读书可以培养“定力”, 不随波逐流, 不对信息爆炸的漩流所裹挟;不要老是抱怨, 要沉下心来, 按照自己的计划与爱好读书、写作与思考, 建立良性的生活方式。

四、提高公民素质有赖于读书风尚

温教授主持过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他说课标中有他最喜欢的一句话, 那就是“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读整本的书”。温儒敏教授说, 现在国人读书的情况很糟糕。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曾做过一次调查, 发现国人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读书还比较多, 但到了初二年级阅读量就一路下滑, 即使读一些书, 也尽是时尚、娱乐、实用的书籍, 谈不上养性。

温教授指出, 大学是一个精神高地, 要培养读书种子, 引领读书风气。读书对大学生来说是本义, 每位大学生, 无论什么专业, 都要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充实和提升自己。

五、围绕“三个圆圈”读书

大学生应该读些什么书?温教授指出, 学生不仅要读专业书籍, 更应该多读些经典作品。经典是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年轻时多读些经典, 可以说是“打底子”与“磨性子”。读书养性, 发现和思考本源性的问题, 这是一种涵养形成的过程。经典有隔膜, 可能并不好读, 但要慢慢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步消化与理解, 化作自己的血肉。大学期间要读一些最基本的书, 特别是一些经典。温教授建议每位大学生自己都要有一份书单, 这个书单怎么开, 因人而异, 但有共通之处, 即所谓通识部分。温教授主张书单应划分成“三个圆圈”, 包括三部分内容, 外围是通识的部分, 是最基本的, 是一些人文经典, 凡是上过大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都应当读;往里的第二个圈, 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部分;再往里的第三个圈, 主要就是自己的专业, 或者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与发现的那些书。温教授认为, 外围那个圆圈部分的书最重要, “三个圆圈”要配合好。

现在各个大学都在讲通识教育, 到底“通识”指的是什么?温教授认为, 通识教育应当包含这么几层涵义:它是面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相对专业教育而言, 它属于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 与专业教育可以互相补充;它是全人教育或博雅教育, 通过接触人类文化的精粹, 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获取知识的同时, 培养有教养、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 最好是那种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因此, 他认为通识教育不要“搞拼盘”, 在短短三四年的大学时光里, 浮光掠影地学习很多概论与学科史, 不如真正地读一二十种图书。最后, 温教授还给大学生开了一份通识教育书单, 包括20种中外经典书籍。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本源;《理想国》 (柏拉图) 对整个西方哲学与文化也有着本源性的影响, 当前很多西方哲学讨论的问题, 如人生问题、世界观问题、对世界的认识问题, 其实都是“柏拉图问题”;《沉思录》 (马克·奥勒留·安东尼) 是一本有关反思与激励的书, 告诉我们要尊崇自然, 按照人的本性去生活, 人的生命应该与宇宙协调, 讲究真善美, 强调灵魂的清醒, 强调处理好自身与万物、神与普遍迷信等的关系;《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代表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契约论》 (卢梭) 涉及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东西, 如自由、人性, 讲述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追求自由, 但不要忘记社会契约的存在。

《国富论》 (亚当·斯密) 是一本古典经济学著作, 研究国民财富形成及其原因, 呈现出最本源的经济知识, 如市场、货币;《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的哲学思辨性思维丰富, 涉及生命、情感、道德等, 能够启发人们对人、对未知世界保有一种神秘感;《歌德的格言和感想录》, 这本书涉及很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 比较好读;《论自由》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是一本古典自由主义著作, 涉及自由与社会等基本含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4卷) , 马克思肯定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辨能力与批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阿诺德·汤因比是西方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 《人类与大地的母亲》一书则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 了解人类漫长的历史, 拓展自己的视野;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被视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学、法学、哲学的巅峰著作, 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重视;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有助于人们理解当代文化转型及媒体社会现象。

在中国文化作品中, 温教授推荐学生要读《论语》、《孟子》、《世说新语》、《古文观止》及《红楼梦》等经典古文, 建议学生要读读《鲁迅全集》与《毛泽东选集》 (1—4卷) , 哪怕只读其中部分, 也能感受鲁迅对中国文化那种深入骨髓的体验, 以及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篇3

开幕式上,周文玉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致辞。她从“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呼唤,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立足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自觉学习精神和能力是终身学习的法宝”四个方面谈了个人意见,希望广大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全新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聚精会神、潜心钻研,努力掌握新知识和新本领;用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实际行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开幕式上,秦小刚院长向为我院捐赠1,400多册珍贵图书资料的外语系王贞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向受聘我院客座教授的崔慕岳教授颁发了聘书。

开幕式结束后,崔慕岳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素质教育与经典阅读》的精彩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经典阅读对当代人的指导意义、经典阅读的重要性等。崔教授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醒学生提高鉴别能力,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鼓励学生以书为伴、与经典同行,扩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他还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传统纸本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关系,要正确使用而不能迷恋网络。崔教授用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勉励结束报告会。崔教授还与现场学生作亲切互动,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崔教授的报告语言幽默诙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字字珠玑,充分彰显了他学贯中西、睿智博学的大家风范,征服了在场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读书节开幕式讲话稿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讲三句话:一、中国人的读书现状;二、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三、积极参与“读书节”活动。

一、中国人的读书现状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篇网上引起轰动效应的,由一个印度旅居上海的工程师写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体现了国人的浮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对照我们茅塘,看是不是这样?!)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这确实让人担忧。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老师们,同学们,对照这篇文章观察我们的生活、社会,想一想:这个印度人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要不要深刻反思?反正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读了以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为我们的国家有着深深的忧虑。

二、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18,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因为家里穷,他没有机会上学。他一生中进学校上学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他的母亲能阅读,但从来没有学过写字,而他的父亲也仅能写他自己的名字。

可是,他却被书籍强烈地吸引着。他7岁开始上学,每星期只去学校2~3天。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的启蒙教育。他把燃烧过的木头当成“铅笔”,在粗糙的木板上练习写字。夜晚,他向母亲大声朗诵《圣经》,还反复阅读《伊索寓言》。

十几岁时,他从50里范围内的所有邻居那里寻找并借回很多书,抓住一切机会认真阅读。当其他小伙伴在山上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他却手捧书本在一棵树下阅读。吃完饭后,他又很快拿起书本。(爱不释手,如饥似渴)

1837年,28岁的他虽然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毕业,却已经是有名的律师了。

1861年,他通过参加竞选,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这是一个因勤奋读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认识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办法仍是读书。

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井喷”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创新不断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发展同在。我们,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读书,只有读书,我们的命运才能改变,人生才能壮丽,祖国才能富强,中华民族才能复兴!所以我的第二句话是:真心希望三一的每位同学都能“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三、积极参与“读书节”活动

为了培养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真正的“书香校园”,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我是五年级的阅读课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年级孩子对读书的强烈的兴趣,他们是那样的渴望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我为他们高兴、自豪!),新建了学校阅览室,每年四月份定期举办“读书节”活动。今天,我们正式启动三一学校首届读书节活动,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心投入到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中去,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提升自己!

请同学们记住我们的活动安排:

第x周:读书节启动仪式(志华),在学校电子显示屏打出宣传标语(迎宾、邓毅),在“三一之声”广播站开设读书节专栏(阳彪),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读书节宣传、“我为班级图书角添本书”捐书活动(各班主任),分年级推荐学生读书书目(小春、立花);

第x周:xx年级古典诗词背诵比赛,七八年级学生参加,中语组负责(小春);

第x周:“悦读。成长”小学部课外知识抢答赛,小学部所有学生参加,小语组负责(立花);

第x周:“与书为友,悦读人生”主题演讲赛,教务处负责(贱桂),学生:先年级组初赛,每组选派二人参加复赛(各年级组长);老师:每学科组推选一人参赛(各学科组长)。

同学们,“品质改变人生,知识成就未来”。如果你热爱祖国的话,那么,请认真读书吧!书籍是全人类的智慧,它可以帮助你跟上时代的步伐,祖**亲正等着你去为她增光添彩。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那么,请认真读书吧!因为个人的前途只有和民族、国家的利益紧紧相联的时候,生命之花才能开得灿烂。

靖边八中第五届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篇5

——刘校长在第五届读书节开幕式的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2个世界读书日和我校第五届读书节的开幕。

在此,我代表校委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在此次活动筹办过程中付出努力的各位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在此次活动中踊跃参加活动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每位学生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260万字。因此我们要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要“多读书、会读书、常读书、读好书”。书籍会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我们人生闪亮纷呈。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陶冶我们情操,使我们享受读书之乐趣,做幸福、向上的人。书籍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并能够点燃我们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信念。同学们,打开书吧,潜心阅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愿我们在好书的陪伴下都能向更精彩的人生旅途迈进!老师们,我们明白,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础,只有读书,教师才能引进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教师才能生成新的知识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教师才能改变原有的工作状态,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我校本届读书节的主题为“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经典点亮人生”,围绕这一主题,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希望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中,以书籍为伴,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学校;读书让博学和睿智丰富学校。因此,我们力争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我校的办学层次上一个新的台阶。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节的开幕只是我们读书人生的一个驿站,让我们把“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作为我们个人、班级、学校永不放弃的信念和追求!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使我们更加自信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宣布靖边八中第五届读书节开幕!并预祝本届读书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学校以“走进名著,诵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一批非常优秀、杰出的思想文化经典,这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阅读。比如说,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们可以读到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们可以读到人生智慧。一句话,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这也是我们这一届的读书节为什么选“走进名著,读诵经典”这个主题。

同学们,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不管哪一年的读书节,都是希望通过读书节活动,使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同学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涉猎群书,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本届读书节,学校安排的活动丰富多彩,如美文共享、经典回味、好书推介、读书方法大看台、国学经典诵读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获。在活动中,希望各个班级组建班级图书角,设立图书管理员,制定借阅制度;希望同学们和家长一起积极参加“读书节”亲子阅读活动,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希望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进行阅读交流或背诵经典。希望老师们积极参与学校、科组内“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读一本经典名篇,做儒雅教师。

同学们、老师们,本次读书节历时三个月,可以说贯穿整个学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心灵和书进行交流,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共同读书成为一道永恒而亮丽的风景线。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每个班级的读书开展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举行盛大的闭幕式,在闭幕式上,将对活动涌现出的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

读书节开幕讲话稿 篇7

我特别感动的是冯真同志到全国各地调查学习民间美术, 搜集了这么多的民间艺术品, 精心保存, 向大家展示。这表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向民众学习、热爱人民、热爱民间艺术的精神和情感。这是在努力追求人类最先进的艺术——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艺术, 这也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化的艺术。

这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西方先锋艺术才是最先进的, 而民间艺术则是非常落后的了。所以他们眼睛向西、向上, 而不是向东、向下。他们看不起中国的民间艺术, 看不起革命艺术。这是一个大方向的问题。

其实, 民间艺术才是人类艺术的根基。它几千年来, 传承了民族的精神, 最有民族特色, 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欣赏的艺术, 可以说是最伟大的艺术。

比如, 龙的形象已经有了8000年的历史, 这是一种特别的图腾——集合图腾, 它的产生表现了和合、团结、多元一体的伟大思想。别的图腾大都是单一的, 在兼并的过程中, 一个氏族或部族, 消灭了另一个氏族, 连它的图腾也一起消灭了, 所以剩下的还是一个图腾;可是我们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却不是这样, 我们祖先在兼并了一个氏族之后, 把它的图腾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的图腾上面, 原来是蛇图腾, 兼并了牛图腾, 就把牛角加在蛇头上。蛇的头上长了角, 这就是甲骨文的“龙”字。后来, 又加上了其他许多图腾的形象, 最后成为现在这样龙的形象。这是团结、和合的象征, 是一种极其伟大的思想和精神。它是我们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保持一个统一的伟大国家的主要精神支柱。

冯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未来的世界一体化, 靠西方文化是不行的。西方的进化论——弱肉强食、斗争哲学, 靠战争是不能统一世界的。只有靠东方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为主导才行。他说, 几千年来, 中国人成功地把几亿人团结在一个共同体之中, 他们有团结统一的无与伦比的经验。——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和合精神、龙的精神, 在民间文化中有许多表现。

此外, 民间文化还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各种动物、植物的热爱, 对老天爷——大自然的信仰, 对风调雨顺、人财两旺的向往和祈求, 这些都是天人合一的表现。

民间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朴素美、感情的纯真与深厚, 都说明这是最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托尔斯泰的《艺术论》认为“民间艺术是人类最高级的艺术”。民间艺术是人类艺术的根基, 所以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虚心地、认真地向民间艺术学习的。也可以说, 学习民间艺术是成就伟大艺术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客观的、永恒的艺术规律——雅俗结合律。其内涵主要表现在:

1.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最古老的祖先, 人类的文艺起源于民间。

2.一切主要的艺术形式都是首先由民间艺术中创造出来的。

3.民间文艺的优秀作品是作家学习的典范, 如荷马史诗、《诗经·国风》、敦煌等石窟艺术等等, 都是如此。

4.一切伟大的、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都是虚心向民间艺术学习的。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鲁迅、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马尔克斯等等大作家, 古希腊的雕刻家菲迪阿斯、意大利的许多最杰出的艺术大师如米开朗基罗、中国古代的画圣吴道子等等, 他们都出身下层, 往往自己就是民间的艺人。毕加索说他的艺术创新, 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非洲木雕和中国剪纸。而先锋艺术家马蒂斯, 自己就创作过剪纸。徐悲鸿、齐白石、黄胄、李琦等等最有特色的杰出的伟大艺术家, 都是热爱人民、热爱民间艺术的 (参见光明日报1987年12月15日《文艺上的雅俗结合律》, 又见于段宝林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学·导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2007) 。

所以, 我以为, 民间艺术是一切文艺学徒——一切文艺院校的学生、研究生, 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基础课。为此, 我主编了一本《中国民间文艺学》, 作为“民间文艺学”课的教材, 由文化部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包括民间文艺的基本理论、历史、民俗和代表作品的分析。“民间美术”一章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树村教授在到澳大利亚访问之前, 紧急赶写出来的。可见他是多么的重视!吴晓邦先生指导胡克、谭美莲、侯晓枫等同志写了“民间舞蹈”一章, 中国音乐集成总编辑部的耿生廉教授负责“民间音乐”一章的编写。他们都是权威人士, 非常认真地用许多具体的典型例证来说明理论问题, 深入浅出, 引人入胜。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系的马克·本德尔教授在日本的英文学术刊物上曾著文推荐《中国民间文艺学》, 可是, 这样一部古今中外少有的民间文艺教材, 似乎许多人还不知道。这是匪夷所思的。

20世纪8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年画和连环画系, 后来改为民间美术系, 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当时, 江丰、张仃、古元、彦涵、李琦、冯真、杨先让、靳之麟等同志也是非常重视民间文艺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教授当时还特别强调说:“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我不同意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论点。中国的民间艺术大有研究学习的必要!”

说得多好!“中国的民间艺术大有研究学习的必要!”可是, “莫名其妙的蒙昧力量”在美术学院, 仍然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他们是看不起民间艺术的!

北大有一句名言:“轻视民间文艺是由于无知!”由于我们的民间艺术教学不能普及, 许多人没有学过民间艺术, 不懂民间艺术, 从而就看不起民间艺术, 看不到民间艺术的极端重要性。于是, 就在教学安排上随意贬低民间艺术, 排斥民间艺术。

结果, 后来民间美术系就改成研究室了。许多民间文艺的课程被取消。民间文艺的教学大大削弱了。

其实, 民间美术的研究学习, 不但不应该削弱, 反而是应该大大加强的!每一个美术家都应该好好学习民间艺术, 这是人类的文化根基, 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宝库, 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基础。为什么常书鸿、张大千在非常艰苦、困难的条件下, 千里迢迢, 跑到敦煌去学习, 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越是在国外学习过的人, 像蔡元培、徐悲鸿、常书鸿 (留法多年) 、季羡林 (德国学习10年) 、冯真 (苏联学习6年) 等人, 越是重视民间文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黄永玉先生曾说:“民间美术至今给 (莫名其妙的蒙昧力量) 毁蚀得差不多了。”现在, 虽然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但是, 在许多地方, 往往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空空洞洞。例如, 人们重视民间艺术常常停留在口头, 民间艺术在大学的课堂上, 在报刊的宣传上, 仍然没有什么地位。轻视是由于无知!这主要是因为各级文化部门、报刊出版部门的干部 (包括领导干部、专业干部) 都缺少民间文艺的基本知识, 他们在学校中没有上过民间文艺学的课程, 以致许多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好心办了坏事。实在非常无奈。这是需要我们在艺术教育和理论宣传等等方面好好进行实实在在的工作来解决的紧迫问题。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我们要真正地落实对非遗——民间文艺的保护, 最重要的事, 就是提高人们对民间文艺的认识。我们一定要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的研究, 把那些“蒙昧的力量”——包括小众化、贵族化、全盘西化、反传统、反艺术化等等许多偏见, 从人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 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 又是非常艰巨的、神圣的任务。

为此, 我再一次为这次的展览叫好, 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为人类的非遗保护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感谢炎黄艺术馆的同志们在这个大热天的辛劳!

我相信, 雅俗结合律是一个永恒的、客观的艺术规律, 人们看清并重视学习民间艺术的春天, 一定会来到。我们新中国的艺术家, 一定能毫无偏见地、全面地继承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艺术成果, 在民族民间文艺的基础上, 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最美好的艺术作品来!谢谢大家!

校长在读书节开幕式的讲话三分钟 篇8

春风和煦,百花竞艳,这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是一个诗意的天地。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韩陵中学20--年“品味书香,幸福成长”的读书演讲会,就是为了营造韩陵中学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动韩陵中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倡导全校师生积极读书。在此,我代表学校对本次演讲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年人均读64本书,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接下来的效应是: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他们创造了许多的世界第一,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节能节水世界第一,诺贝尔奖获得最多,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展量第一,其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我国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在一定意义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读书是每个人生命的需要。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窗户。

近几年来,我们韩陵中学开展的亲子共读,展示的韩陵文化,诵读的国学经典,使我校全体师生沐浴在书香中,徜徉在书海里,我们惊喜的发现,

读书让师生变的更聪慧,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气质更高雅,让我们的校园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的教室弥漫了幽幽的诗意。

老师们,同学们,当今时代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受影视视频和暴力游戏的影响,不少人远离了书籍,远离了知识,成为了低俗文化的俘虏,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受低级传媒影响,更有甚者,扭曲了自己的灵魂, 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学们,影视视频是不能代替读书的,因为书籍会给我们传播视频中无法传递的心灵感应。因此,选好书,读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们、同学们,爱好读书是中华的美德。立身以求学为先,求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的魅力就在于知识所呼唤的热情的鼓荡;读书是一种乐趣,以乐读书,乐,就在心中;读书是一种雅趣,以雅读书,雅,就在言中;读书是一种志趣,以志读书,志,就在胸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同学们,期待快乐愉悦的学习,憧憬美好幸福的生活,就让我们从读书开始,从今天开始,从本次读书演讲会开始,让我们与书为友,让我们捧起书本,在安徒生童话里陶醉,在唐诗宋词中穿行,在无声的语言里,看人文与科技共舞,看经典与时尚齐飞。

老师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浓郁的书香能够充盈校园的每一个班级。天道终酬勤,宁静定致远!让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弥漫书香,让书香伴我们一路成长。

读书节开幕主持词 篇9

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经典,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

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虽有丝丝寒意,但却丝毫不能阻挡我们读书的热情。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榆林实验小学“文明榆林•书香实小”第四届读书节开幕式暨《阳光少年》校本教材首发式首发式,就让我们一起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吧!

校长致辞 下面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马校长致开幕词,并宣布榆林实验小学“文明榆林•书香实小”第四届读书节开幕式暨《阳光少年》校本教材首发式正式开始。

分发教材 国学经典读本《阳光少年》就在同学们的眼前,想读吗?下面请马校长给同学们分发校本教材《阳光少年》。

诵读环节开场白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描写人类情感的经典之作,犹如星汉之灿烂。这些千古传颂的诗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不仅寄托着浓浓的亲情、淡淡的友情,更寄托着悠悠的思乡情、拳拳的爱国情。让我们一同鉴赏那至诚至爱的佳作,回味那感人至深的诗篇。

结束语:

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今天,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歌赋,传送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一章章绝仑美奂的经典佳作,激荡着师生仰慕先哲圣贤的情怀,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启迪。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经典滋润我们的人生,让书香伴随我们一路远行!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华经典,绽放校园!

榆林实验小学“文明榆林•书香实小”第四届读书节开幕式暨《阳光少年》校本教材首发式到此结束。

读书节开幕词 篇10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拉开了以“读书品真味,积累厚人生”为主题的第八届读书节活动序幕。在今天的读书节活动中,我校师生将共同走进国学经典,在声声诵读中感受国学瑰宝的魅力,在句句积累中开启人生智慧,放飞远大理想,将我校读书节活动推向深入。

2005年以来,我校正式启动了读书节活动。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品真味,积累厚人生”为主题的读书系列活动,开发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这一校本课程,三字经、古诗词、弟子规、论语、名人名言已成为滋养我们心灵的一套营养大餐,校园图书角、流动书吧、图书室,留下了捧书乐读的身影,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教师、读书星、书香家庭,可以说我校读书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扎扎实实。

开卷有益。读一步好书,就好像与高尚的人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一次心灵之旅;读书,让我们摆脱愚昧走向智慧;读书,改变人生,改变命运!

一个爱读书的人是充满希望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犹太人在世界众多民族中,可谓是个酷爱读书的民族。虽然犹太人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居世界各民族之首。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思,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是犹太人。还有大音乐家贝多芬;大画家毕加索;大诗人海涅,“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老师同学们,本届“读书品真味,积累厚人生”系列读书活动正式启动了,希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过一个“丰收”的读书节!多读书,读好书,勤于笔耕,积累经典。待到九月丹桂飘香时,我们再一起共享书香之美。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人生因读书为走向成功,让生活因读书而充满诗意,让教育因读书而硕果累累!

读书节开幕词 篇11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为实现“自信大胆;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幸福的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阅读·梦飞翔”工作,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学校特举行“阅读·梦飞翔”第二届读书节活动,第二届读书节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构建书香、幸福校园”。通过活动,进一步创设良好的书香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构特色,以特色创品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有特色,人民满意的书香、幸福校园。

学校决定:本届读书节的时间:2013年 3月~2014年3月。

具体活动内容:

1、落实和实施中心学校“四个一工程”。

2、开展三个读书活动。

(1)教师读书活动

(2)学生读书活动

(3)家庭读书活动

3、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手抄报比赛;开展一次好书、好故事推荐与“故事大王”评选活动;举办一次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好书推荐卡、手抄报、给故事配画(插图)、封面设计、阅读报告、读书笔记、日记……;举办一次作文比赛活动。举办一次话剧表演与图书创作活动。

4、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要求同学们将每天定一个读书时间,和家长一起阅读,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同学们要将每天所看的书或所见所闻所感向家长交流汇报5分钟以上。倡导家长在同学们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

第二届读书节结束时,仍然要和第一届一样评选出“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和“阅读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希望同学们积极的投入到各项活动中来。

同学们,让我们扑向书的海洋,让我们校园溢满浓浓书香,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阅读的快乐。做一个阳光、开心、幸福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把握今天,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让我们亲近书本,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汲取知识的灵气;让我们遨游书海,享受书香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共创人生壮丽篇章。我相信,读书节活动的举行,必将使校园书香四溢,花开满园。

读书节开幕式发言 篇12

大家早上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光谷二小金地分校首届读书节活动。这届读书节的主题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书籍润泽心灵。

古今中外,无论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还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无论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还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都成为一本本书流传至今。捧起一本书,我们就能从中获益很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从书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愚蠢,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软弱……读书,还会使我们变得聪明,变得坚强,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精彩,让我们的思想变得睿智。本届读书节的口号是“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老师和同学们参加各项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好书,写读后感,开展读书节主题班会,举行低年级故事大王评选活动,中年级举行读书手抄报比赛,高年级开展“诗文书法”,“诗文配画”等活动。并且在学期末我们还将评出校级“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同学们,3月30日读书节开幕了,我倡议全校同学每人从家里带一本书到班级里读,互相交换,丰富班级图书角,营造书香教室。学校继续开放阅览室,还将组织图书漂流,书市换书等活动,请大家踊跃参加。记住哦,每天都会有惊喜发生在你的身上!

读书节开幕式致辞 篇13

大家好!

20xx年,在中国教育界注定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岁月。一部被雪藏6年才公映的清华大学校庆电影《无问西东》火了,赚了一大把银子和眼泪;就在几天前北京大学1校庆致辞中的一句《洪浩之志》也火了,但赚了一片骂声和质疑。教育人不做教育,读书人不读书的现象成为热议话题。

同样身为北大的陈平原教授在其一封信中写道: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且你还没有什么负罪感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堕落了。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心头一惊,我又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地读上一本书了呢?

当然,有老师说了,我们案头堆积如山的教材、教参,那不是书吗?我想说这仅仅是老师们谋生的工具;也有老师说了,我有天天看QQ、微信朋友圈啊,我要说这仅是碎片化地浏览信息;还有同学说了,我们有天天背课文、记定理啊,这也仅仅是将来读大学的敲门砖而已。这些都还谈不上真正的阅读。当今我们的世界被冗杂的数据所占领,我们的心灵被功利的东西所挤压,人文被一点点地蚕食。

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还没有完全认同这个世界。书籍应该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最好的爱是陪伴,最好的教育是读书。

上一篇:试论如何打造过硬班组长队伍推动“五型”班组建设下一篇:大学生游戏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