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2024-07-21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共8篇)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路的组成。

②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器件的电路符号。 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④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⑤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方法与过程

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废电池的介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①电路的组成;②电路元器件的电路符号;③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④电路图。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通路、断路、短路。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索、创造。

教学器材:

小灯泡、灯泡座、导线、开关、电池(带电池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我们的家庭.你们想一想,在你的家中就有哪些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生:(迫不急待地回答)电视机、电灯、电冰箱、电饭煲、洗衣机„„。

师:说得很好,你们所说的这些用电来工作的设备都称之为用电器。那么,要使这些用电器工作,就要学习今天我要讲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1.电路的组成

师:对了!(在示教板上的电路中接上开关,边演示边说)现在这个用电器就按我

们的需要工作了。这儿,我们已经连成了一条电灯的工作电路。哪个同学能说说什么

是电路?

生: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

看书,认识各种电源。

教育学生不要乱废电池,以加强环保意识。

小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

(接着出示各种不同的开关实物,让学生观察.)

2.通路、断路和短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理解,然后画出几个实物连接图,让学生判断。

联系上述,边讲边板书: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3.电路图

师:先要求学生观察、识记课本38页电路元件符号,然后听写。

然后画出示教板上最简单的实物连接的电路图,请学生上黑板展示,从中规范电路图的画法。

三、练习

课后练习38页2,3,4 第二题的B图做实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页 1~10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篇2

生命之灵是一种物质,一种能够承载信息和能量而没有形态的物质。它具有多维时空特性,在四维时空中我们无法认识这样一种物质。它在生命活动中占相对主动的地位,传统的中国人(以下简称:中国人)常常把这种物质称之为:元气,认为这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就是说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物质世界的原本状态。我们可以把这种物质看成是彻底无形的物质、彻底自由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自由运动会导致物质的聚合。就像是自由市场经济会自然地导致市场垄断,导致财富大聚集一样。在原始的宇宙中只有自由运动,导致物质能量的大聚集,而最终又引发大膨胀。是膨胀运动支撑起了四维时空。膨胀运动势力与原来的自由运动势力相互抗衡把原来作自由运动的物质挤压成作旋转运动的物质。是旋转运动让物质有了形态。基本粒子在旋转,原子在旋转;地球在旋转,太阳系、银河系在旋转。多层次的旋转运动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物质世界。一旦膨胀运动势力减弱或消失,现在的宇宙会在瞬间恢复到原来的无形物质状态。这是我对中国人的宇宙观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宇宙起源于混沌;现代系统科学也认为:任何系统都起源于混沌。中国人的宇宙观与现代系统科学的宇宙观遥相呼应。所以研究系统科学越是深入就越是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越是能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明智所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现代科学。

中国人是如何认识生命的呢?虽然现在的宇宙是膨胀运动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但是自由运动的势力仍然是无处不在,自由运动的物质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看不到,现代科学认识不到它的存在。现代科学在微观世界认识到的不确定现象其实就是两种势力相互抗衡的表象。在现宇宙的任何一个局部、任何一个星球,只要能出现合适的环境条件,让自由运动势力能够相对地控制分子、原子的运动。生命就会出现。生命就是自由运动势力对有形物质的相对控制。中国人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形和无形物质的对立统一,生物体是元气相对地控制着有形物质;一般的物质是元气完全依附着有形物质。

生命之灵大致可以分为生灵和亡灵两大类。中国人对生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中医针灸、气功武术、占卜巫祝等等方面;对亡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鬼魂、神仙的认识方面。在灵或者说在元气这个物质层面,人和动物、植物的灵气都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到后面我将按照这样的分类,大致上谈谈自己对生命之灵的系统认识。

2.研究生命之灵的意义

A.重大的历史意义

认识不到生命之灵的客观存在是现代科学的巨大缺陷。这是现代科学的先天性的一个残缺。因为现代科学孕育产生于宗教文化之中,宗教文化的思维缺陷根深蒂固地植根于现代科学的灵魂深处。尽管现代科学是以质疑宗教起家的,二者看似相互对立、水火不容,其实他们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内部的两个部分,是一家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立足基点就是对生命之灵的认识不足。宗教把生命之灵表现出的种种自然现象统统归属于神灵、上帝的创造,阻止了人们对生命之灵的深入认识;而科学是以实证的思想方法去质疑上帝,用尽各种办法去否定上帝,同样也失去了对生命之灵的正确认识。加上实证的科学方法只能认识四维时空中的物质,不能认识生命之灵这样多维时空的物质。相同的思维缺陷向两个极端发展,形成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结构。

科学的迅速发展,让西方文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国文化溃不成军濒临于消亡的边缘,只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传统技艺苟存于世,像中医针灸、武术气功之类,对科学的发展无法形成实质性的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对科学的制约能力也日渐消失。现代科学在残缺的思维方式驾驭下狂奔,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彰显出来。由现代科学完全主导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在畸形发展。因为,对生命之灵缺乏认识的现代科学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生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长此以往,人类社会前途可悲。

现代科学的思维缺陷是先天性的缺陷。他很难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完善。目前系统科学研究停滞不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信息论已经发表五、六十年了,什么叫“信息”一直没有一个定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超循环理论、混沌学、同态学等等,这些系统科学理论都是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犹如一盘散沙怎么也统一不起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就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宇宙观,系统科学的发展只能到此为止。整个自然科学也不可能再有实质性发展。

什么叫“信息”?信息论的主要创始人,美国数学家克芬特·仙农在研究信号、消息和信息的相互关系时指出: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表达层;消息是信息的数学表达层;信息则是更高层次哲学上的抽象,是信号与消息的更高表达层次。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信息是哲学层次的东西,在数学这个知识层次是不可能认识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的。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只有进入到“灵气”、“元气”这个物质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什么叫“信息”。

现代科学已经到了必须正确认识“生命之灵”的时候了,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是现代科学的唯一出路。

中国人认识世界是从人体自身开始的,透过人体这个小宇宙来感受和认识物质世界大宇宙,用的是心灵;而现代科学则是从一般的物质运动入手逐渐认识复杂的人体,用的是大脑。一个是透过复杂去认识简单;一个是通过简单去认识复杂。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宇宙观和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到了相互贯通的时候了。相互贯通才是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出路;相互贯通才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现代科学向中国文化的贯通就是要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承认生命之灵的客观存在。

B.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北京坐火车沿京广线南下,一路上可以看到新盖的高楼、厂房日新月异,同时还可以看到高耸的十字架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来到瑞士,我看到很多年轻人,研究生、博士后等高级知识分子非常虔诚地在教会受洗。这究竟是怎么了,中国文化难道真的低俗难耐,不能承载和护佑现代中国人高雅的灵魂了吗?不过细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接受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而不接受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又把中国文化的精髓看成是封建迷信,岂不是更可悲!与其成为一个偏执的科学狂人、科学怪人还不如有一个宗教信仰更好一些。所以我也很同情和理解这些接受洗礼的年轻人。

但是,毕竟我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在精神世界出现的全面西化倾向让我倍感痛心。上古时代的中国人通过对生命之灵的客观认识,带领我们从以神为本的原始宗教中走出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明智文化。几千年之后,我们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竟然要回归宗教,这究竟是谁之过?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分、太偏执了,学科学也一样。很多科学家每天都在有形的物质世界中沉思,思维机械化,思想物质化。他们确实需要系统了解一下中国人对生命之灵的认识,来充实自己的思想,让精神有所寄托,灵魂有所归属。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不相信中医能治病,不相信《易经》能算命,不相信气功能产生超人的特异功能。实际上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了。他们是现代化的中国人,是科学化的中国人。他们不知道他们丢弃的恰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未来中国人能站立到世界发展前沿的根本。

中国文化就是在中国人对生命之灵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系统认识生命之灵是中国人的立足之本。传承中国文化就是要从现代人的角度客观系统地研究生命之灵。系统地认识生命之灵可以让我们站在比现代科学更高的高度去认识世界,从而引领现代科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系统地认识生命之灵更现实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充实。

3.研究生命之灵的基本思路和愿景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是通过人体自身来认识生命之灵的。通过像练气功那样,古人称之为:引导,坐忘,冥想之类;还有可能通过一些经络敏感人来认识经络;通过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巫师去认识鬼魂;通过占卜去感受生命之灵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感受和摸索,中国人认识到了生命之灵的物质性,从“以神为本”中走了出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中国文化的高深之处就在于此。

在科学发展全面成熟的今天,我们仍然按照上述方法去研究生命之灵显然是行不通的。实际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探讨生命之灵也是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中医经络的实质性研究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为什么一直没有进展?关键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科学家们总想用科学的方法、用电磁波来认识生命之灵。其实,按照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之灵是电磁场产生之前的物质,把生命之灵认定为某种电磁波的研究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说,科学研究生命之灵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

有一个研究思路是:生命之灵存在于每一个生物细胞,毫无疑问,生命之灵可以在生物细胞内不断地产生。由于它是一种电磁场产生之前的物质状态,所以我们把生物细胞内复杂的磁电场变化模拟出来,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就有可能产生出来。应该说,生命之灵就躲藏在磁场的背后。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就是这种物质的测定问题。用电磁波来测定生命之灵的存在是根本行不通的。说不清还需要借助人体对生命之灵的感受,让气功师去感觉生命之灵的存在。

还有一个大的研究思路:生命之灵这样一种物质并不是生物体所独有的物质,它是膨胀势力创造出四维时空之前的物质形态。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物体只要能摆脱了膨胀势力的控制都会迅速回归到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状态。现代科学在黑洞附近发现有大量离子体的存在。离子体是万有引力与膨胀势力相互抗衡,物质在脱离膨胀势力控制之前的一种存在状态。我们如果能让离子体自由运动起来就可能产生大量的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由此我曾经断定: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是具有生命灵性的计算机。

总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利用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能量)形式已经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最根本是思想障碍。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们能很快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几年、几十年内人类就有可能掌握和利用生命之灵这样一种物质(能量)。

人类一旦开始掌握和利用生命之灵这样一种物质,世界要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这种能量可以向人体直接输送,可以减少人类粮食需求,可以防病治病。现在我们到处看到的都是汽车加油站,将来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的应该是人体加能站。

我们可以让人体和物体变化成无形状态然后再进行远距离转运,比现在节约90%以上的能量,而且速度极快,向地球上任何地方转运物质只是几秒钟的事情,上火星也就几分钟。现在的航空航天业都将进入历史博物馆。这样的事情距我们并不遥远。

4.生命之灵与占卜的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农工医商无不是围绕着《易经》展开理论的。中国文化也可以说就是《易经》文化。而《易经》本身就是一本占卜专著。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与占卜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不要把易经和街头算命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街头算命是一种商业行为,有经济利益在里边,他们要用100%的准确率来满足顾客,而占卜是没有100%准确率的,一般来说有70-80%左右的准确率。他们需要用各种技巧来蒙混过关。我们不能由此就对易经占卜一概否定。

人们常说易经是一本天书,实际上它是一本把生命之灵与现实物质世界相互衔接起来的一本书。每个人都有一个神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潜意识。用易经摇卦我们可以理解成是自己的潜意识给自己的暗示或提示。在算卦人面前摇卦,算卦人的神灵就参与其中了。生命之灵是多维时空的物质。它可以向我们提供超越时空的信息,所以摇卦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给我们一些警示。

在我们家里,兄弟姊妹大家都是从小就接触易经摇卦的。我们常常把摇卦当作一种智力游戏来把玩。过年过节大家聚在一块,你一卦我一卦看看来年运气。遇到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了,摇一卦看看神灵的提示。满有意思的。时间长了对其中的奥秘也似乎有所感觉。比如,有时候会出现错卦的现象。在卦摇好了以后,在计算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算错了。算错的卦是非常准确的,而原来摇的卦一点不准确。这说明是我的潜意识,或者说是我的神灵在有意调整我摇卦的准确度。这样的事情不仅多次发生在我摇卦的过程中,我在网上、书上也看到其他人谈到这样的事情。

下面我介绍一种简单的用《易经》摇卦的方法:

准备8枚小一点的硬币。

放在手里多把玩一会儿。

摇三次。第一,第二次都是用8枚硬币,第三次用6枚硬币。数一下有几个国徽面向上。摇三次的可以得到三个数字。假如摇三次得到是5、3、2三个数字。

按乾1,坎2,艮3,震4,巽5,离6,坤7,兑8.顺序,第一个数字5得到:巽卦。

第二个数字是3,就把巽卦从下向上变三个爻。得到:益卦

第三个数字是2,打开易经书,看益卦的第二爻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提示。

这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易经摇卦方法,挺准确的,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其中体验生命之灵的客观存在。

5.中医对生命之灵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生命就是元气相对控制下的物质运动。而元气又是万物之本原,宇宙之初始。元气在人体沿经络不停地运行,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元气在人体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特征,中医就把它们分别开来称呼。在体表运行的是“卫气”;在体内沿血脉运行,蕴藏在体液之中的是“营气”;运行在胸廓心肺之间的是“宗气”;运行在小腹内,两肾之间的仍然叫“元气”,是人体本原的意思、狭义的元气。沿经络运行的是经气。藏于五脏的元气分别以五脏命名: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肾气等等。

元气产生于生物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过程之中,反过来又相对控制着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实际上,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就是元气与有形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的控制关系,元气只是相对占主动一些而已。每一个细胞都产生元气,除了维持本细胞的代谢平衡之外,还有很少一部分元气走出来参与维持整个机体的代谢平衡。走出细胞的元气聚集到一起在机体内循环运行,其运行轨迹就是经络。由于元气具有多维时空属性,在体内运行不需要有形的通道,所以我们看不到经络的存在。

元气在人体不仅控制着机体代谢全过程,而且还参与大脑的思维活动。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里讲的神、魄、魂、意、志都是不同功能的元气。由于元气是能量与信息、能量与功能的同一,让我们很难理解它就是一种物质。有一个现象让我们看到中医理论的深奥:就是经过心脏置换手术的病人,往往会在性格和生活习惯上发生很大的改变。原来不爱看书的屠夫因为换上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脏而手不释卷;一个从未钓过鱼的人因为心脏置换而突然喜欢上了垂钓。这不正是中医《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最好解释。

我们只看到了生命的灵性而看不到其背后的无形物质——元气。实际上,大脑本身就是在元气的控制下产生出来的。大脑的思维活动也是在元气的参与下进行的。甚至有一些信息的处理是在元气这个物质层次进行的。大脑就象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元气就象是一个企业的董事会,而中医比较看重这个董事会的功能。所以就有了“心领神会”,“聚精会神”,“三心二意”等等一些说法。中医认识不到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吗?不是,中医不仅知道大脑的功能,还明白大脑背后元气的功能。中医不仅知道人体这个企业的总经理是谁,还明白他背后的董事会在干什么。

有一位信奉上帝的朋友给我讲:“宇宙产生之前的混沌就是上帝;中医讲的元气就是上帝。上帝知道我们都长了几根头发”。我不这样认为。元气虽然是一种能够储存信息、处理信息的物质,在它没有参与生物的生长、进化之前是没有承载生物信息的自由运动的能量。只有在它与分子、原子、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生命活动之后,它才开始携带生命信息成为具有生命灵性的物质。我们应该明白:生命活动是无形的元气与有形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

6.生命之灵与人体特异功能

目前一般认为: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调整形体和调整意识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开发潜能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实际上,这是一种科普水平的说法,没有道出其实质性的内涵。因为现代科学认识不了气功的实质,真正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超越科学地去解释气功,只能被看作是假说而不受重视。气功实际上就是元气之功。练气功就是增强人体元气功能的过程。

不管是站桩,还是马步,多数功法都是“下紧上松”,让下肢的肌肉处于静态的、持续的做功状态。这是一种让下肢肌肉细胞产生更多元气的方法。更多的元气从细胞里走出来进入整体经络循环是练气功的首要目标。

元气是人体的客观意识;大脑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观意识。为了给元气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还需要抑制大脑的主观意识,让大脑处于安静的朦胧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客观意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最原始的生物机体自控能力。当元气被调动起来之后,主观意识再逐步与客观意识融为一体。人体就能显示出一些特异的、潜在的功能。

元气是自由运动的能量,具有超越四维时空的特性。它既可以储存信息,也可以处理信息,还能直接做功。所以元气功能增强的人会出现各种各样超出常人的特异功能。如:腋下认字、透视人体、意念折断钢丝、意念搬运物体等等,不可胜数。还有一些人天生就有这样的特异功能,这是由于他们特殊的体质因素所决定的。

人体特异功能是客观存在的,视而不见是没有道理的,是不科学的。有些魔术师在舞台上,时而运用技巧,时而运用科学知识,时而运用特异功能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由此就把特异功能都看作是魔术。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在2011年春节的舞台上让两个鸡蛋融合在一起,很明显就是一种特异功能表演。

7.中国人对“鬼神”的认识

生命可以说就是元气相对控制下的生物化学反应。一个人死亡之后,他的肉体腐烂变质回归大地,变成其它生物生存的营养;他的元气,特别是参与全身经络循环的一部分元气,会离开肉体飘荡在空中,逐渐地支离破碎,最后回归到地球的元气场中去,成为维持其它生灵的精神食粮。元气是一种信息物质。它可以存储信息,处理信息。脱离开肉体的一团元气它承载着这个人生前的生命信息,并且它还能自动进行一些信息处理工作。在它没有完全支离破碎之前能够影响活着的生灵,偶然还会导致鬼魂附体、灵童转世这样的鬼魂现象出现。

由于元气的多维时空特性,在现实的四维时空世界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鬼神”如同虚幻一般,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不清的事情。但是,自从周王朝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明智文化以后,中国人就开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就是说:相信鬼神不迷信鬼神;尊重鬼神且远离鬼神,才是聪明之举。中国民间世代相传,比较流行的鬼神观也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这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最根本的区别点。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通过祭祀,占卜,中医针灸和气功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了生命之灵的客观实在性和他的不确定性,为中华文明社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我们不可轻言放弃。那么,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认识鬼神问题呢?我有这样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仅供参考:

在瑞士家中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当大家谈到是谁在主导社会发展的时候,我曾经比喻说:“上帝(鬼魂)是什么?上帝就是中顾委;上帝就是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上帝就是家属院里、马路边上晒太阳的老太太、老爷子。我们要尊重他们,首先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先人;其次他们承载着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智慧;再则,在某些时候他们偶然也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帮助。我们要敬畏他们,因为在有些时候他们也会惩戒我们。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和迷信他们,因为他们毕竟是过去的人了”。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篇3

1、计算式: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E=n△φ/△t(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

(1)V⊥L,L⊥B,θ为V与B间的夹角;

(2)V⊥B,L⊥B,θ为V与L间的夹角

(3)V⊥B,L⊥V,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篇4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另一个是.3、力学中,功等于与物体在 是,其中W表示,单位是;F表示,单位是;s表示,单位是。

4、功的原理是。

第二节 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与

2、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内所做的功。功率的表达式,其变形公式有、。

3、功率P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间t的单位是秒,符号是。工程技术上还常用作功率的单位。

4、某机械的功率为10W,表示该机械。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1、物体能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单位是。

2、物体由于叫做动能;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在地球表面附近与有关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越大,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4、物体由于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的能量。

2、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或者说,机械能是的。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篇5

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正确的思维不是胡思乱想,而是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的。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一、什么是逻辑规律?

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最一般的准则。

二、规律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规律具有普遍性。是各种思维形式必须遵守的准则,人们在运用概念、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规则具有特殊性,只适用于特殊的思维形式。如定义的规则只适用于定义,划分的规则只适用于划分。规则是由规律决定的

三、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列宁指出:“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任何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着。但是客观事物又不是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这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任何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或者叫做质的规律性。正是这种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某一类事物成为某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反映在人们思维中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即一个思想反映了什么就是反映了什么。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思维的确定性。

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概念,命题的自身同一,这就是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命题的前后一贯,不自相矛盾,这就是矛盾律;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之间作出明确的回答,排除中间的可能性,这就是排中律。因此,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说,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关于同一个思维对象(概念或命题),应保持确定和同一 公式:“A是A”

用数理逻辑的符号表示,即:“A→A”

公式里的“A”表示任一概念或命题,A是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命题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命题的内容都要保持确定和同一,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绝不能时而是这个内容时而又是与此完全不同的内容。

例如

黑板上的白字都是用粉笔写的 黑板上没有白字

所以,黑板上的字都不是用白粉笔写的。

这里的“白字”在第一个命题中是指白色的字,在第二个命题中是指错别字。其内容完全不同,因此结论是荒谬的。

二、同一律的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根据同一律的内容,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命题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1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

所谓概念必须同一,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的内容不变,原来在某种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就应该已知按照这个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绝不能随便变换某一概念的含义,也不能把不同的概念的加以混淆。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错误叫“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无意违反)

例如1 母女上街,乘上汽车,女儿问妈妈,这是谁的汽车,妈妈答:“公共汽车”女:“爷爷的汽车呀”妈又答:“不是,是公共汽车”女:“你公公不是我爷爷吗?” 例如2 小孩:“爸爸,我不会用格外造句” 爸爸:“你真蠢,这不好造,不要把字写到格外边” “偷换概念”:故意违反 例如 3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例如 4 甲:“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东西,是不是这样!”

乙对答:“是这样。” 甲:“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么你的头上就没有角了” “没有失掉的东西“应括”原来具有现在没有失掉的东西。” 不能指“从来就没有的东西”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命题必须同一 所谓命题必须同一,就是说在运用命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或者在论证某一问题时,人们所适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它自身的同一,不能用另外的命题代替它。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1)“转移论题”,也叫离题,跑题或走题。这是指无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议论离开了论题

例如:父亲外出,告诉孩子说,如果有人来问我,就说“外出未归,请进喝茶”。并把这两句话写在纸条上,放在孩子袖子里,说如果忘了就看看。第三天,这个孩子看没有人来问,就把纸条烧了。第四天,来人问:你爸爸呢?孩子看看袖口说“没了”。“什么时候没的?”“昨天已经烧了。” 这个小孩转移了论题。

(2)“偷换论题”,故意把议论的论题,改换为另外一个论题,是有意违反同一律要求的一种诡辩方法。

例如:甲乙丙丁四代人,乙老批评儿子不争气,儿子说,你为什么老批评我,我的父亲比你父亲强,我的儿子比你儿子强。

第三节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思维对象不能作出相反的两个命题,不能自相矛盾,相反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公式:“A不是非A”如果用符号表示就是AΛA ~(AΛ~A)公式中的“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非A”表示对A的否定。“A不是非A”说的是A这个命题不是非A这个命题。A(肯定)和非A(否定)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

“AΛA”,说的是A和A不能同真,即如果A真,则A假,如果A真,A假。总之,“A真并且A也真”是不能成立的。在A和A之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就是说象下面这样两组命题,每组中都必有一个是假的。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学英语的。矛盾关系 并非我班的所有同学都是学英语的。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学英语的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学英语的 反对关系

三、矛盾律的要求和违反它所犯的逻辑错误

根据矛盾律的内容,矛盾律对人们的要求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应该承认他们都是真的,二者必有一假。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1 阿凡提给别人写信时,有人偷看,阿凡提在信上写道:朋友啊,要说的话还很多,可是后边有个不知廉耻的家伙在偷看,因此我不能写了。那个人质问阿凡提,我什么时候偷看了,你为什么骂我。阿凡提说:“你没有看信,怎么知道我骂你”

例2 阿凡提的故事。毛拉告诉阿凡提,女人的话任何时候都听不得,阿说“这怎么办呢?今早我女人说要把两只肥羊送给你,现在不送了吧!”毛拉楞了半天说:“有时候可以听”。

在平时说话写文章时,稍不注意,也会出现逻辑矛盾,如: 1 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 2 作业做完了,还有一点 深夜,抬头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片,只有五楼上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三、正确理解矛盾律

矛盾律的正确运用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思维对象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命题。如果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反命题,并不构成逻辑矛盾,不能说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得出结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但是到了20世纪初,列宁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得出结论: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这两个论断都是真的,因为这是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提出的。

对于同一对象从不同方面揭示它的不同性质,也不会出现逻辑矛盾。例如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也有两面性,他们既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这里所说的“既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是从不同方面来解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性质的。一方面,他们会吃人,所以说是真老虎,另一方面,从本质上看,他们必然要灭亡的,所以说又是纸老虎。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矛盾,没有矛盾便没有世界,这是客观事物的矛盾。矛盾律的要求是,不许在思维和表述中自相矛盾,它并不否认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矛盾。

第四节 排 中 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排除第三种可能。公式:“或者A或者非A”,用数理逻辑的符号表示:A∨A,A∨~A 公式中的“A”和“非A”是相互矛盾的命题,“或者A或者非A”意思是A和非A这两个命题,必然有一个是真的。因此,这个公式也可读为,或者A真,或者是非A真,二者必居其一,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可能。

例如:我班所有学生都是学英语的 二者必有一真

并非我班所有学生都是学英语的。

二、排中律的要求及违反它所犯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提出如下逻辑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应该含糊其词,骑墙居中。违反这一逻辑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对两个矛盾命题全都否定)。不置可否——对两个矛盾命题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无可无不可,不明确表态。例如鲁迅的《立论》中,“我”和“老师”就分别放了这两种错误。首先,“我”提出:“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就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不遭打”,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不愿意不说谎”这样就陷入了“既不愿意谎人,也不愿意不谎人”的“模棱两可”的境地。

其次,文中的“老师”是对“我”提出的“我得怎么说呢?”这一问题时,采取了含糊其词,不置可否的做法。用“阿育!哈哈!hehe!he,hehehehe!”之类来搪塞。

三、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1 适用范围不同

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的命题和反对关系的命题。排中律适用矛盾关系的命题和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例如:两人下棋,若甲说这盘棋我既赢了又输了,就违反了矛盾律,若甲说这盘棋我既没有赢也没有输,就没违反逻辑规律。要求不同。矛盾要求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肯定,二者必有一假。

矛盾律要求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肯定,二者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二者必有一真。如:蝙蝠拜寿 错误不同:

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是“模棱两可”的错误。作用不同:矛盾律是为了保证思维的首尾一贯性,在推理中可以由真推假。排中律是为了保证思维的明确性。在推理中可以由假推真。逻辑规律补充题 1 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盗窃走一块贵重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破,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钱孙李四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犯拘捕入狱。在审讯中,这四人的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作案的。钱:李就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李:我不是罪犯。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扫一室”与“扫天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2《井底之蛙》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3《“三颗纽扣”的房子》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意大利童话:三颗钮扣的房子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 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嘭

寡妇 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开火车读生词。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4、三颗钮扣都为人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5、它的小木屋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6、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品读国王的话,体会问题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摘下自己的王冠?

木匠用它博大纯朴的爱心容纳了自己身边的人,它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注意:“槛”“囔”的读音。

二、表演

请同学把自己组编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木匠的房子为什么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作业:

如果你是那位国王,你会为自己的人民做些什么?

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自己从课文中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

2、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还收集到了哪些课外词句,比较难以理解的要为同学们加以讲解。

3、读例句考虑冬冬提出的问题: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虑:前半句说“小”后半句说 “大”,用可连接,“可”还能换成什么词?

你能不能再说几句这样的话?

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了解到不少名人名言吧,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班级交流,并进行板书

根据同学的交流,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进行补充。

三、读开卷有益

自己读文章,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结构 篇7

第一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

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市场。

3、金融中介机构。

4、金融工具。

5、国家的管制框架。金融功能

传统理论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分析金融市场上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金融中介(如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活动。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金融功能框架。

金融功能观认为:为了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应采用的概念框架,其主线是功能而不是机构: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二是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功能的效率提高。金融系统(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金融市场)基本的、核心的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

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

金融功能是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中国的金融体系,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就动态观点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似乎正在向美国模式发展。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常最要的一项就是受到人为政策管制的影响,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变革体制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现代金融体系最早形成于欧洲。

不同的金融体制在形成之初并没有抽象的理论研究,或者是优劣比较,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

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不仅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因此,有关银行优越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也同时存在。比较优劣的理论分析是多视角的: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比较优劣;从信息处理方面比较优劣;从监管方面比较优劣;从公司治理方面比较优劣……不同角度的论证,几乎都存在不同的见解,而且反复驳辩,头绪越来越多,虽然不同的见解均有见地,但要想根据这样纷繁的议论归纳出是市场重要还是机构重要的定论,纵然不是不可能,恐怕也是极难做到的。

不过,在客观经济生活中,好像市场与中介并不像理论家所论证的那样,在彼此拼优劣,而是走着相互渗透之路。

第三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传统银行的衰落”

近些年来盛行的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消亡的议论。

就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来看,以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美国为例,银行比例的下降是明显的。

如果对金融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考察,资本市场与银行的校长约在24点;货币市场与银行的消长约10个点;虽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都属于金融市场,但与银行的关系却大有不同。银行与资本市场好像是你消我长,分野较为明朗,而银行与货币市场的关系,则是你种有我、我中有你,不太容易分清。在美国,银行里就有货币市场基金的业务。

但不论怎样,银行份额下降的趋势是明显的,这就引发了对银行为什么存在的思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美国的情况,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并非都是这样。

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西方传统理论认为,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这两者,通常归纳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其思路是: 如果一个人要直接投资并贷出自己的货币资本,那么他要在可能的借款人中选择可靠并有发展前途的对象,要了解贷款所要投入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收益,要设计贷款契约,贷出后要监控其使用,要随时评估贷款可回收的保险系数„„简言之,为了贷出,他要付出可观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大多与信息不对称相关。要了解贷款所要投入项目的可行性直至评估贷款可回收的保险系数,都要收集信息。银行具有收集信息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约信息收集成本,而且可以加工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处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在这个方面,银行存在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根据逻辑推论,银行中介的作用会相应地越来越不重要,但最能引发思考的是: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明显下降理应带来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比例的增大。这就引出脱开原有框框的思考,如从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角度的剖析、从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

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如何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越来越成为生死攸关的急迫要求。于是,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有的风险可通过风险交易消除或回避,有的风险可通过风险交易分散或转移,有的风险可通过风险交易予以治理。银行具备在这个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面对日益增大的需求,这就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参与成本的视角也受到重视。

在一个长期存在的完全市场假设中,意味着所有投资者都能无摩擦地参与市场,或者说市场处于充分参与状态,但这样的假设并不存在于生活之中。

投资者要想参与市场,要付出学习成本,要“交学费”---要投入精力,学习市场运作,了解资本收益的变化,见识市场的动态;要懂得如何进行资产组合,而且要实时地调整组合,如此等等。特别是金融创新的进程越来越快,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操作要求有很高的专业性,参与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及时是信息充分从而有可能进行资产组合动态管理的投资者,面对过高的参与成本也有可能放弃直接操作;至于信息不充分的投资者,更难以直接参与市场。银行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客理财、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

趋同还是收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而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却好像步履蹒跚。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融资的竞争压力。

2、战后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于是,贸易和金融领域极其需要发展新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这种客观需求刺激了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急剧地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3、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不断突破政府的各种管制,创造和使用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各国政府的管制思想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基本趋势是放松管制,为金融创新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但由此增强的银行业的竞争力量,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

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传统的银行主导型国家中,资本市场都显示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因此,近年来人们关注一个话题:各国金融体系是否会趋同,或者是否应该向美国模式收敛? 中介与市场的渗透发展

实际上,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发展的趋势非常强劲:就西欧大陆全能型银行来说,本来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活动,在典型的分业经营的美国,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比如在美国利率和外汇衍生工具的市场上,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已成为主要交易商,它们所持有的这类合约占总额的极大比重。银行从事衍生品的交易要冒极大的风险,它们之所以冒风险,是由于传统利息性收入明显下降的压力。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不会只待在传统的领域而不为自己开拓新的盈利途径的。在美国,由于银行有存款保险,并能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直接借款,也给许多银行进入高风险行业创造了条件。此外,在证券化由于资本市场迅猛发展而走向“无所不在”的背景下,银行业创造了种种证券化的产品,如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证券化,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甚至不良资产也可进行证券化的操作。这样一来,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贷款资金长期占用与保持流动性的矛盾;当然,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自己的领域。

当银行向金融市场渗透,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也不断侵入银行的传统势力范围。

影子银行

2007年以来,人们将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期限和流动性转换的信用中介,或者行使商业银行功能却不受类似商业银行那样严格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称作“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活动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的相关活动、由未受监管的金融公司开展的信贷活动、由特殊渠道和由长期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等投资工具进行的保险活动以及通过回购市场证券化进行的融资活动。影子银行体系能够促进信贷向特定部门扩张,也为银行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管理信贷、流动性和期限风险的工具。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显示,影子银行给金融部门带来了众多风险。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给金融稳定带来的潜在危险已势在必行。首先,需要改善机构层面的信息披露和全系统的统计框架,确保对风险积累进行适当监测。此外,还需要同时对那些反映潜在系统性风险实质和位置的指标进行定期监管。其次,需要识别和解决监管缺口,随时应对金融体系中危险的杠杆率积累以及期限和流动性的错配。考虑到许多对冲基金活动都具有国际性,因此以上工作需要国际层面的协作。把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要求我们将“金融中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1)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2)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

从金融功能着眼,各种金融机构存在一些具有基本意义的共同点。概括地说,金融中介机构都是金融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

1、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买卖双方的单纯的中介,也可以是金融产品的销售者、购买者。

这类服务保障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而丧失流动性,金融资产也就失去了生命了。

2、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包括承担信息的评价和监控的职能。

有人形容,信息成本是从无知到达无所不知的代价。交易者很少鞥负担得起完成整个“旅程”的费用,这本身就是所有金融中介存在的一个内在原因。

3、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统一的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篇8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大中型企业中,领导和组织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核算工作的是()。

A总经理

B注册会计师

C高级会计师

D总会计师 2.关于非集中核算组织形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分类核算和对外报表应由厂级会计部门集中进行

B车间级会计部门负责独立组织本车间的全套会计循环

C车间级会计部门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

D除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外,其他会计处理都在厂级会计部门处理

3.关于会计部门内部的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必须贯彻钱账分设、内部牵制的原则

B人员分工可以一岗一人,也可以一岗多人或多岗一人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能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简化会计工作

D应保证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4.会计人员的职责中不包括()。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编制预算

D决定经营方针 5.企业的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期限为()。

A15年

B3年

C25年

D永久 6.企业会计报表的保管期限为()。

A5年

B15年

C25年

D永久

7.在一些规模小,会计业务简单的单位,可以()。

A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B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C在单位领导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D不进行会计核算

8.在我国,为了保证国有经济顺利、健康有序发展,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任用会计人员应实行()。

A一贯政策

B回避政策

C优先政策

D领导制度

9.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其中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其监交人是()。

A会计机构负责人

B单位负责人

C财政部门领导

D其他会计人员 10.下列关于企业设置会计机构可选择方式表述错误的是()。

A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B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附属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C不设会计机构由其他专业机构代理记账

D不设会计机构,也不选择代理记账,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进行会计核算 11.复核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工作应该由()负责。

A成本核算岗位

B收入利润核算岗位 C总账报表岗位

D复核岗位

12.原粉红公司分立为粉红公司和蓝调公司,粉红公司原有的会计档案应由()。

A粉红公司负责保管

B蓝调公司负责保管 C粉红公司和蓝调公司共同保管 D移交社会专业档案保管部门保管

二、多项选择题

1.合理地组织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

A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B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C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

D加强各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E取代企业计划、统计等部门的工作 2.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

A会计机构的设置

B会计人员的配备

C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D会计档案的保管

E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3.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包括()。

A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B集中核算形式

C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D非集中核算形式

E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4.企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及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取决于()

A单位规模的大小 B经济业务多少 C财务收支的繁简 D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E可随意设置

5.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有()。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拟定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实施办法和制度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执行情况

E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6.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

B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D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 E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 7.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有()。

A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

B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 C对外签订经济合同

D有权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

E参加有关的业务会议

8.下列内容属于会计档案的有()。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生产计划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E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9.下列会计工作属于会计主管负责的()。A 会计报表的审核

B 参与编制预算并监督实施 C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D管理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 E结账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账项 10.下列工作应由出纳负责的有()。A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B负责掌管公司财务保险柜。C办理销售款项结算业务; D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 E复核会计凭证

11.稽核岗位的职责包括()。A审查财务成本计划; B审查各项财务收支;

C 复核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D 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 E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2.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包括()。

A负责组织本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B负责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力行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C负责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D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E协助单位主要领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问题做出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

13.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有()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E25年

14.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等相关工作应由()负责。

A会计主管

B总会计师

C总经理

D董事长

15.下列属于存货核算岗位职责得的事项有()。

A 审查汇编材料物资的采购资金计划 B负责材料物资的明细核算

C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物资消耗定额

D 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E协助有关部门对产成品进行清查盘点。

16.销售货款的结算业务可能会涉及到的岗位有()。

A出纳岗位

B收入、利润岗 C往来结算岗

D成本核算岗 E存货核算岗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直接管理全国各地区的会计工作。()2.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都作了若干特殊的规定。()

4.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管和定期保管两种,其中定期保管又分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

5.为了精简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单位财务保险柜的保管可以由一人负责。

()

6.所有的会计主体都应该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7.不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型经济组织可选择代理记账的方式。()8.企业的空白支票应由会计主管保管。()9.公司财务保险柜应由出纳负责掌管。()

10.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多岗,当企业规模不大时,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可以将出纳岗、往来岗和收入利润岗合并由一人负责。()11.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会计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可选择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12.不设置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不需要设计本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13.不设置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不需要专门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可由其他机构的相关职能人员替代。()14.集中核算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都集中在企业会计机构内进行。

15.单位的出纳岗位除负责现金、支票的保管外,还负责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总账和日记账。()

四、名词解释

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2.会计机构 3.会计档案 4.总会计师 5.五、简答题

1.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会计机构设置的方式有哪些?

4.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请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为出纳岗位设计现金收款业务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流程。

六、案例分析题

【资料】万林食品厂为国有中型企业,财政部门对其20x0年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经核实发现有以下几个情况:

1.由出纳兼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并兼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2.原工资核算岗的李某调往设备科,其工作交给王某,由人事科长监交,后来王某发现由于自己疏忽,李某移交的资料有短缺的问题。

3.该厂收受的一张由乙厂开具的销售发票金额数字有更改,但更改处已加盖乙厂公章,经核实金额数字与事实相符。

4.公司收到铺面租金收入6万元,由出纳单独记账保管,未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

5.公司财会科搬入新办公室,将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全部销毁。在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6.公司产品滞销,亏损已成定局。厂长指使会计李红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技术处理”,确保“实现”年初定下的盈利40万元的目标。会计李红遵照办理。

【要求】指出上述情况违反了哪些会计法规的规定。案例

(三)【资料】20x0年3月5日,大华公司会计人员张静在审核一笔托收付款凭证时,发现其商品单价每台高出合同价40元,总差价24000元。当时业务部门已经在付款凭证上核对,签字同意付款;并且由于该批商品进货及时、对路,已经全部售出,为公司赚了一笔可观的收益,进货业务员李X也因此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但张静想到自己是会计,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在发现托收凭证与合同不对后,张静找到李X,要求核实情况。李X一听要核实进货价格,态度蛮横的拒绝了张静的要求。张静又要求他提供合法的凭据,否则拒付差额款。李X说是对方电话通知涨价,合同价已经更改。张静给供货方打电话,查询此事。对方回答:货款未涨,但业务员李X已“借”走现金24000元,要求一并托收。事实真相查清后,张静向单位负责人作了专题汇报。

上一篇:朱家尖海滩作文下一篇:感恩奋进大家唱歌曲 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