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

2024-10-29

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通用11篇)

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 篇1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组织 ( SIDC) 早在1996 年的1 份倡议书《健康与卫生服务的公平》 ( Equity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中就提出了一个界定: 公平 (Equity) 意味着生存机会的分配应以需要为导向, 而非取决于社会特权。之后,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Adam Wagstaff 和Eddyvan Doorslaer 等人曾撰文进行探讨, 认为卫生保健公平具体应划分为3 个方面:

①卫生筹资领域的公平: 体现为可支付能力原则 (指社会成员按支付能力支付卫生费用: 有同等支付能力的人应当有同等的支付, 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在筹资领域中的支付也应当有所不同, 支付能力高的人应当多支付) 。

②卫生服务利用领域的公平: 体现为按需分配原则 ( 相同的卫生服务需要应该获得同样的卫生服务, 不同的卫生服务需要应该获得不同的卫生服务) 。

③健康状况公平:不同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相等或相似, 健康状况分布均衡[1]。这一划定目前已基本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卫生资源 (包括大型设备) 分布公平也应当纳入卫生公平的评价体系中。

我们认为, 卫生领域的公平就是一方面应保证每一个有卫生服务需要的社会成员都应当有相同的机会去获取相应的卫生资源, 性别、种族、年龄、居住地和经济能力等非需要因素都不应成为影响这种机会的因素; 另一方面, 弱势群体在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保障方面还应当更多地得到照顾, 这不仅包括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费用减免等, 同时也包括卫生筹资领域的累进性。简而言之, 即为广大社会成员营造均等的卫生保健可及性的同时应当有倾向于弱势人群的卫生政策和制度。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曾提到: 公平和公正的关系应该处理得更恰当, 要么通过措施来降低人群间 (不考虑收入) 卫生的不公平性, 要么集中解决那些健康状况最差的人 (不论他们贫与富) 的卫生问题。当然, 在一个国家, 这一策略的实施者应当是政府。

2 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较

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在医疗中往往也会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应该通过相关政策来保证他们也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 尽可能地保证卫生服务的广泛性与公平性, 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要在全国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制度和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该决定提出的医疗救助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对全国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是在同一个中央决定中推出的一对相辅相成的制度。两种制度在设计和实施中的密切配合能够使包括五保户和贫困户在内的全体农民家庭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许多的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政策和实践已经证实两种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 (1) 目标上,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保障居民健康, 降低疾病经济风险。 (2) 目标实现方式上二者具有互补性:农村医疗救助是针对贫困和弱势群体, 通过济贫或救灾的方式给予补助;新农合通过大范围的互助共济, 促进所有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获得。 (3) 保障能力都较为有限:农村医疗救助在2006年的实际救助率为34.72%;2006年上半年新农合对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的平均补偿水平为25.77%[2]。 (4) 制度及基金的属性不同:农村医疗救助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是建立在政府责任理论的基础上的, 基金属于公益性类;新农合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 是建立在风险分担的理论基础上的, 基金属于公域属性[3] (追求在公共的生活空间中的共享性) 。

3 公平视角下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衔接的必要性

3.1 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衔接实现卫生筹资领域的公平

医疗救助是一种劫富济贫式的单渠道或单方向筹资机制, 它不能独立支撑为贫困者提供医疗保障的责任。医疗救助制度只是医疗保障中的一部分, 而医疗保障则是以各种医疗保险为基础的。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是多项的, 既包括群体之间的互济 (从健康人群向健康人群转移) , 也包括个人的积累 (从健康年代向易患疾病年代的转移) , 因此, 能够提供比较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渠道保障[4]。为此, 当前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资金状况必须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前提, 通过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而使贫困人群在合作医疗中得到充分的帮助。通过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共同作用, 贫困者既不会因为救助条件的限制而看不起病, 也不需要个人付费, 这样支付能力低的贫困者可以减少支付, 体现了卫生筹资领域的公平。特别是在合作医疗中增加门诊和常见病的医疗服务, 可以从根本上起到预防因病致贫的问题。

3.2 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衔接实现卫生服务利用领域的公平

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 世界各国都普遍认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是一项基本人权[5]。每个公民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我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前, 每个农村居民都享有参加新农合并享受其待遇的权利。新农合在筹资、补偿范围和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应对所有农村居民包括贫困人口提供一种平等、公开、公平的参与和保障机会, 要求权利和义务的双向性和对等性。不仅如此, 更重要的是同样的医疗需求应当得到同样的医疗服务[6], 但是, 经济、地理、社会、文化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能阻碍人们得到基本卫生服务而成为关键问题。贫困人口更容易因为患病和支付医疗费用而更加贫困, 他们常常得不到卫生服务或者支付不起服务费用[7]。医疗救助是由政府提供的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资助行为, 资助的前提条件是因贫困无力满足医疗保健需求, 所以只要是贫困人口, 不用尽任何义务, 都有权申请医疗救助, 有资格获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更多的是从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出发的, 是以需求为基础的, 不计患者贡献的、权利与义务不挂钩的资助行为[8]。医疗救助是确保贫困人口和一般人群获得同样的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应加强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使参合群众医疗负担与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使由新农合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具有“利贫性”, 从而体现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3.3 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衔接实现健康状况的公平

卫生服务的利用取决于卫生服务的需要, 即人群的健康状况。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健康的同等权力, 即健康公平。健康公平主要利用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人群的患病指标来评价。尹冬梅、胡善联等人的调查表明, 经济状况越差的人群, 健康状况越差, 提示健康的不公平性[9]。而这些健康公平的指标很大程度上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来改善。以保障农民健康的农村医疗救助比其他社会救助要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疗救助制度的资金补贴, 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 因为救助对象得到了资金补贴并不等于就获得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整个医疗救助系统由医疗救助提供者 (政府) 、救助对象和医疗服务提供者 (医疗机构) 所组成, 作为供方的医疗机构在整个制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医患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患者在与医院之间的博弈中总是处于劣势, 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现象比较普遍。虽然医院的行为难以控制, 但毕竟由于医疗救助资金的存在, 代表救助对象利益的民政部门有了与医院谈判的资本, 通过制定规则与医院进行博弈, 使救助对象真正从医疗救助制度中获益。从理论上讲, 通过谈判, 为了达到更好的收益, 医院可能会主动对救助对象采取相对较低的收费策略 (前提条件是医院的病床还不满) , 这就是经济学上的“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现象。事实上, 随着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制度的建立, 农民被抑制的医疗需求逐渐释放, 农村医疗机构的业务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对供方行为产生了一些良性影响:在不同程度规范了供方不规范的经营行为、病历质量明显提高、改善了统计资料的质量、促进部分医疗机构加强管理,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例如:涨价、诱导需求、用足政策、违规操作等。

但是对于一个医院来说, 可能来自贫困医疗救助的费用只占医院总收入的很少一部分, 即使贫困医疗救助有很强的采购力, 但医院不会对贫困医疗救助予以高度重视来提高效率和质量。所以, 医疗救助应该与新农合打包, 使之有效结合, 提高与医院谈判的实力, 促使医院为救助对象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从而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 实现健康状况的公平。

4 两种制度的无缝衔接

4.1 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加强沟通交流, 明确两种制度在政策层面的衔接

2006年民政部组织的几次医疗救助政策研讨会成效显著, 促进了制度朝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如能够通过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民政、卫生两部门的沟通, 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 这将有利于推动两种制度的衔接和发展。

实现二者的的衔接必须让基层的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官员认识到两种制度在政策上的定位和关系 (高层已达成“衔接”的一致性) , 最好能建立一种机制, 使两部门长期经常性地在一起对联合设计的制度或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估, 不断解决新问题。建议两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明确两者在政策层面的衔接, 将完善后的制度和方案贯彻实施。

4.2 充分利用农村合作医疗平台, 简化农村救助申报程序

简化救助程序的主要办法是将审批权下放到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和乡镇社会救助管理站。具体做法是:在相关救助信息上实现乡镇社会救助管理站与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共享, 如救助对象的确定、病种的规定、可报销药品的核定、医疗费用等。这样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可直接到指定医院申请救助性的住院治疗, 定点医院按规定初审后便可实施, 边治疗边向所在乡镇救助管理站报告。乡镇救助站对救助对象身份进行现场确定, 按相关规定与定点医院做好救助的衔接和申报工作。乡镇社会救助管理站将救助对象基本情况输入民政救助网页, 上传至上级管理部门。县民政局或救助管理局实行网上查询, 实地核实救助实施情况。救助资金先由医院垫付, 县民政局或救助管理局与定点医院定期结算。这一救助方式极大地简化了申报程序, 真正实行了“即病即救”。原来救助对象从申请到实施救助大约要一个月左右, 现在当日就可实施救助。

4.3 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对象的起付线

降低或取消救助对象的起付线是使他们能像参合农民一样真正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实惠的重要保障措施, 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虽然各地新农合的定点医院都不同程度采取了一些利贫的措施, 如减免诊疗检查费用等来帮助救助对象提高对卫生服务的使用。但是由于新农合制度必须要考虑到全体参合农民都能公平受益的实际情况, 降低和消除救助对象的起付线则须由医疗救助制度解决。解决方法可以采取民政部门向救助对象预支起付线以下医疗费用或由定点医院垫付, 事后由民政部门审核结算的方式进行。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采取由救助对象垫付后再报销的办法。

4.4 应实施医疗救助第二次补偿

人们把新农合的起付线称作是新农合的门槛, 解决了起付线问题只是解决了进门问题, 要想使救助对象真正能用得起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和享受到新农合的医药费用的补偿, 还要解决提高救助对象医药费用补偿比和降低自负比的问题。这须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在救助对象得到新农合补偿后的基础上再给予适量的医药费用第二次补偿来解决。二次补偿的比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方法可以选择首先明确救助对象最终实际应付的费用金额比例, 在其就诊时直接自付, 其余部分在按新农合规定扣除新农合补偿部分后, 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后者也可以采取民政部门预支给救助对象或由定点医院垫支, 经民政部门审核后再支付的方式。

4.5 医疗救助应加强转移支付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 由于人均医疗救助筹资额过低, 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两种制度有效衔接、影响贫困人口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瓶颈。然而, 西部地区地方财政的困难, 造成地方政府空有责任而缺乏资源。因此要提高筹资水平, 需要中央财政更多的支持, 地方的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 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总工会”、“企业单位”等, 这些社会团体和单位将成为医疗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 让成倍的社会资金参与到医疗救助事业中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事实上, 医疗救助是通过将国民收入强制性转移支付给贫困人群, 从而调节不同地区之间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的一种制度。在医疗救助资金逐年增加的趋势下,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的地区之间的资金分配机制。而这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需要通过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得以实现, 监管的重点是医疗质量和费用控制。要提出具体的医疗质量要求和费用控制办法, 以及确保这些要求落到实处的监管措施和奖惩办法, 以利有限的新农合与医疗救助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杜绝定点医院诱导消费和其他违纪的趋利行为发生。

医疗救助和新农合是两种不同、不可替代的制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认定, 无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 社会上都会有一部分贫困的弱势人群存在, 只要国家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无论推行什么医疗保障制度, 只要有共付的存在, 就必然有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共付部分医药费用的现象发生, 这个社会就需要有医疗救助制度来搭建健康的安全网, 保护贫困及其他的弱势人群不受疾病的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Wagstaff A, Doorslaer AE.Measuring and Testingfor Inequityin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J].Journal of Human Resurces, 2000;35 (4) :716~733.

[2]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中心.二○○六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分析报告[R].2006.8.

[3]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217~225.

[4]徐月宾.中国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安全运行及民主监管方式研究报告[R].北京:农村卫生政策应用研究课题组, 2006.

[5]United Nations health partners groupin China.Ahealth situation assess-m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R].Beijing:2005.7.

[6]周恩泽, 官波, 范国富, 等.镇江市医疗救助制度在维护医疗保障公平性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经济, 2004;23 (9) :34~35.

[7]United Nations health partners groupin China.Ahealth situation assess-m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R].Beijing:2005.7.

[8]李晓华, 董军.医疗救助的内涵特点与实质[J].卫生经济研究, 2005; (7) :9~10.

农村特困医疗救助申请书 篇2

西河口乡民政办:

我叫张友树,今年66岁,系我乡河口村卢院组村民,老两口一起生活,现两人年老体衰,均有病缠身。

我于2012年患腰椎第三、四节膨大,行走困难,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几年来一直四处求医,靠药物控制病情。曾几次到六安进行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亲戚朋友求助,在大家的帮助下,住进了合肥安医第二附属医院,由于经济困难,在医院做手术将开支俭省到最低,也花去医疗费近2万元。这对一个年老体弱夫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开支。

恳请民政部门领导,给予贫困医疗救助,对所花去的医疗费给予报销,为盼。

申请人:张友树

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 篇3

一、农村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发展情况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体现在缓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人群的疾病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

农民一直是我们这个国家人数最多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事关老百姓生命、生存、生计、生活的民生链条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是当下民生改善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的`普适愿望,大病救助又直接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感受,因此许多人将大病救助称作:为群众撑起“幸福伞”。几年前,“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人们形容三农问题最流行的写照。可是,如果这些农民患了大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这是我国许多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大病来袭时的真实写照。不时发生的大病患者极端案例向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发出考问。

新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补,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经济负担。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要真正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差距大;多头管理、体制不顺;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需求大;医疗费用高、医疗负担重;医疗救助比例较低、额度较小;就医距离较远,花费时间长;就医渠道主要是私人诊所或社区、乡村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调查结果

1、农村家庭医疗救助基本情况

选取大病家庭93户,家庭平均人口3人,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

调查结果显示:所抽取的大病家庭100%购买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17.2%;家庭有子女上学的占30.1%;家庭主劳力健在的73.1%;家庭主要成员有劳动力的占63.4%;家庭支持城乡居民一体化占97.8%;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占66.7%;患病时去诊所占46.2%、患病时去医院占53.8%;家庭收入能够承受治病费用占5.4%、能承受一部分占48.4%、不能承受占46.2%;患病时就医方便占29.0%、一般占49.5%、不方便占21.5%;家庭成员享受慈善救助经常占14%、偶尔占50.5%、从不占35.5%;家庭成员接受政府组织的就业推荐经常占16.1%、偶尔占51.6%、从不占32.3%。

2、农村家庭对医疗救助的满意度

表格略

3、农村家庭的健康意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每年进行常规体检经常占33.3%、偶尔占51.6%、从不占15.1%;家庭成员参加锻炼经常占24.7%、一般占54.8%、从不占20.5%;家庭成员观看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经常占19.4%、偶尔占60.2%、从不占20.4%;家庭成员注意健康饮食非常注意占17.2%、注意占43.0%、一般占35.5%、不注意占4.3%、非常不注意0.0%;家庭成员注意调整不好的心情非常注意占2.2%、注意占47.3%、一般占41.9%、不注意占8.6%,非常不注意0.0%。

三、改善农村家庭医疗救助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实现了全覆盖购买农村合作医疗,现有的医疗救助对缓解家庭贫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超过一半的家庭对现有的医疗救助以及报销的及时性表示满意,但仍然有66.7%的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要想进一步改善农村家庭医疗救助的现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医疗救助体制

目前,以基本医保为主体、以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为辅助的大病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为大多数人的大病费用提供了较好保障。然而,现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基本医保责任过大、不堪重负,而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又非常弱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托底、补充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自付水平过高;二是医疗救助制度的覆盖人群较窄和救助标准偏低。因此应逐步取消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并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在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中,医疗救助制度处于附属的地位,它是以收入和补救为核心而不是以发展为核心设计的,这种收入维持型政策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只能部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困难家庭摆脱贫困。应逐步改变医疗救助政策仅仅是一种支出的传统看法,把医疗救助及相关社会救助视为一种社会投资行为,消除资格排斥,扩大救助范围,着眼于满足目标群体的有效性需求和发展性生计,遏制贫困状况的固化和代际传递,提高其生活质量。

2、建立医疗困难群体服务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疗救助属于“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处于补充性的从属或边缘地位。在这种思路下,医疗救助制度成为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目的而出台的辅助性措施,是一种“打补丁”或“摊大饼”似的不断扩张外延的状态,以修补现有社会救助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因此产生数量庞大的医疗救助边缘群体。因此建议医疗救助应将数量庞大的医疗救助边缘群体纳入进来,建立医疗困难群体服务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大病救助即时结算或同步结算,大病患者在出院时只支付自已应该承担的费用。

3、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城乡困难家庭改善身体素质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疾病预防意识和健身意识淡薄。由于经济条件、居住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困难家庭接触疾病知识、卫生信息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建议通过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社工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络等传媒的力量,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出行等活动对城乡困难家庭定期进行卫生和疾病知识宣传及普及,帮助他们掌握更多预防疾病的知识,同时加大健身设施的建设,提升他们的健康质量。

4、完善慈善救助机制,建立慈善医院

本研究调查显示,经常接受慈善救助的家庭仅占14%,这与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称。慈善事业被视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能够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时尽可能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实施救助,近而促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有利于“病有所医”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及慈善事业募集资金能力的显著增强,政府与慈善医疗救助之间存在制度互补的动态关系。社会慈善应随着国家和地区基本保障程度的提高而灵活调整救助内容;补缺政府救助的覆盖“盲区”,充分体现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慈善为补充,功能互补、有效的衔接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应加快完善慈善救助机制,建立慈善医院,加大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加强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保缺乏资源整合。

5、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对享受过医疗救助依然困难的都实行二次救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7.8%的农村家庭支持城乡居民一体化。大病治疗一花就是几十万元,二次补偿这点钱,解决不了因穷弃医、因病返贫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应加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对重大疾病患者实行特殊救助,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大病救助后,余下符合政策报销的医药费用,按100%的比例进行二次救助补偿。

6、健全医疗救助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促进医疗救助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6%的农村家庭对医疗监管表示满意,健全医疗救助的监督与评估机制迫在眉睫。首先要强化监督机制,特别是增强作为医疗救助直接受益者—农村困难家庭的监督意识;其次要强化评估机制,可以由官员和学者共同组成专家组定期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对受助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科学、有序的评估医疗救助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意见措施;最后要加强医疗救助服务问责管理,在“谁应负责、对谁负责和负责什么”三个维度上要有清晰的问责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受助对象的满意度,更好地为城乡困难家庭服务。

7、加大人力和财力投资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经常接受政府组织的就业推荐仅占16.1%。投资人力资本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点,不仅会增加家庭自我复苏的能力,而且会使外在的帮助事半功倍。另外,随着医疗救助制度的操作规程日趋严格化、具体化、复杂化、繁琐化,应增强民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患病时去诊所就医占46.2%,患病时就医方便仅占29.0%,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私人诊所的财力投资,增加农村私人诊所的建设,改善私人诊所的硬件设施。

关于申请大病救助的报告 篇4

荷塘区卫生局:

我叫毛仙玲,是仙庾镇卫生院的退休职工,本人于2008年因脑血栓导致中风,多次在株洲市一医院抢救住院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株洲市北雅医院进行病后康复疗养。因医疗费用持久且昂贵,几年治疗下来花光了家中积蓄,并欠有外债。现在本人仍瘫痪在床,靠药物维持生命,只有高龄老伴在旁边料理,儿子每日上班维持一家人生活,日子颇为困难。持久而庞大的医疗费用实在是难以承付。为此,特报告贵卫生局,恳请卫生局领导,基于我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救助为盼!

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 篇5

如今, 农村医疗救助在中国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它在缓解农村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 (如大病为主的救助模式、事后救助的方式等) 使得它出现了一系列困境, 缺乏有效性的供给, 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造成了损失。

一、农村医疗救助有效供给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 医疗救助的特性

公共产品是由政府 (公共部门) 所生产和提供的, 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医疗救助从其特性上看是纯公共产品, 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 资源的有限约束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和扩张的需求, 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在医疗救助方面, 资源的有限约束主要是指资金水平的约束以及资金有限制约下的医疗资源 (医疗工作人员、医院设施水平等) 的有限性。但资源的有限约束不能成为我们对农村医疗救助投入比例低的借口。面对着我国农村医疗救助投入水平过低的状况, 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投入。

二、农村医疗救助面临的困境

1. 救助对象的界定缺乏科学性

我国民政部2003年158号文件5《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6》中规定: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以个人或家庭收入为基础来确定救助对象, 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但容易导致申请者设法隐瞒自己的实际收入, 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 不利于实现医疗救助的公平与效率, 同时没有考虑到比例问题、动态发展问题、性别公平性的问题。

2. 大病为主救助模式、事后救助方式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农村医疗救助内容重点的选择上, 仍以大病救助为主。根据医疗救助的特性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弹性, 医疗救助应不设起付线。根据人们患大小病的概率, 大病风险高其发病率较低, 这应是医疗保险应着重保障的范围, 小病风险低但发病率高, 因此医疗救助的设计不应把一些常见病、常发病、慢性病排除在外, 要以小病为主, 同时由于农村贫困人群无力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或负担自付的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为主的保险方式无法涵盖他们, 而大病极大可能成为他们致贫的原因。因此, 医疗救助必然要兼顾大病, 并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整合衔接, 努力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用。

现行医疗救助方式是事后救助, 要求患者事前垫付医疗费用, 但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支出较大, 贫困家庭可能依然因无力事先垫付大病的全额医疗费用而放弃求医。很多地方颁布的医疗救助办法除了规定申请者的基本条件以外, 还特别强调个人必须自付一定的医疗费用也就是达到起付线以后才能享受医疗救助, 而且各个地方还规定了最高救助限额。

3. 医疗救助水平比较低, 缺乏纵向和横向公平

面对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 农村医疗救助则陷入基金总量不足的困境, 救助水平很低。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按病例数计算) 为20.0% (其中:城市28.3%、农村17.1%) , 与2003年调查相比, 患病率增加4.9个百分点, 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 (其中:城市12.7%、农村15.2%) , 与2003年13.4%的结果相比, 略有增加。由此推算, 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 比2003年增加2.6亿人次。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及利用量增加。尽管财政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投入不断增加, 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水平还十分有限。在救助起付线, 共付比例、封顶线等制度设计下, 救助制度的补偿率还很低。

4. 医疗救助制度设计时的“准保险化”: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限制病种的设计

医疗救助制度设立了起付线和封顶线, 有趋于“保险化”或“准保险化”的缺陷。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的目的在于防范道德风险, 保护基金的安全运用, 提高制度的公平与效率, 但医疗救助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贫困人群摆脱疾病的困扰, 若设立起付线, 大部分贫困救助对象将被阻挡在医疗救助的大门之外, 对医疗救助望而却步;至于封顶线, 贫困人口得了大病的花费可能是成千上万元甚至高达几十万元, 但由于封顶线的限制, 他们得到的几百或几千元的补助对于缓解他们的重担几乎是杯水车薪;而将某些大病、重病作为主要救助病种的做法又将一些患有病种规定之外, 亟须救助的重病贫困农民和患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贫困农民也在救助范围之外;医疗救助的补偿比主要指的是住院服务费用的报销比例, 目前农村医疗救助的报销比例维持在40%左右, 这一比例有待提高。

三、提高医疗救助的公平性, 减少效率损失

1. 科学界定救助对象, 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主

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应当是以贫困人群为主。一方面由于贫困人口患病的风险往往要比非贫困人口高, 他们承担着更大的疾病负担;另一方面患大病、重病而致贫的人群主要依靠医疗保险而不是医疗救助来解决自身的困难。同时结合贫困人群分布比例非均衡的现状, 确定医疗救助对象必须考虑动态性与比例, 定期更新救助对象, 确保制度的相对公平性。

2. 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实行多渠道筹资, 逐步缩小医疗救助水平的地区、城乡差异

农村医疗救助应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从多渠道进行筹资。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财政性资金, 财政性资金应当根据各地方财政实力的不同, 实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不同比例的结合, 其中财政负担能力强的东部地区, 应该以地方政府负担为主;对于财政负担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农村地区, 中央财政要加强转移支付的力度, 应加强对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与服务的供给, 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的筹资方式, 如社会捐助资金、民政部门发行福利彩票、鼓励社会捐赠等。

3. 逐步取消起付线的设置, 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 采取分层救助的方式

医疗救助制度在设计时的“准保险化”的缺陷使得其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但由于资源的有限约束不能立即实现取消起付线、封顶线, 因此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取消起付线的设置, 同时要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根据救助对象的多样性和针对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和发病情况, 采取分层救助的方式, 切忌一刀切的救助方式。

4. 实行小病为主, 兼顾大病的综合救助模式与预防为主, 基本防治服务与事前救助的方式

从对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现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收入群体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利用及费用负担的分析可知, 在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过程中, 应积极探索“小病为主、大病兼顾”的综合救助模式, 将“救难救急”的观念转变为“没病防病、有病治病”, 重点开展医疗卫生的基本防治服务, 以预防为主, 提高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利用率, 努力促进其健康公平, 增强其参与劳动力市场并摆脱贫困的能力。

5. 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降低管理成本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和农村医疗救助进行有效的衔接和整合。其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基本医疗保险, 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商业保险是补充医疗保险, 起着更高层次的保障作用;农村医疗救助则是最后一道保障线, 有着托底的功能。大病风险应该主要由新农合或者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来保障, 而社会医疗救助只能提供补充水平较低的救助, 更适合于小病的保障, 在小病基础上兼顾大病。同时, 医疗救助通过合作医疗管理网络的实施, 制度运行成本因而下降, 管理操作易行和高效, 双方的衔接有利于管理成本的控制及制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樊勇明, 杜莉.公共经济学: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杨红燕.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若干难点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05 (05) .

[4]杨红燕.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2) .

[5]李华, 张志元, 郭威.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人口学刊, 2009 (01) .

[6]黎民, 贾宁生.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5) .

关于申请农田水利修复救助的报告 篇6

湖南省水利厅:

我村地处耒阳市三都镇上山田村高寒山区地带,村两边是高山竹林,中间一条4.5公里长、曲折不成形的小溪。全村共有1800人口,良田600亩,旱地200余亩,山塘3个。2006年“7.15”特大洪灾,我村位于暴雨中心区,特大暴雨洪水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横冲直下,以致于小溪冲垮,山塘淤塞,土坝决堤。在受损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之时,2007年8月,强台风“圣帕”再一次袭击,我村的良田山土再遭重创,雪上加霜,致使良田变沙洲,小溪不能排水,干旱不能灌水,大部分耕地不能耕作。由于我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3亩,村民无其它经济来源,负担很重,仅以有限的田地为生。尽管村委会积极采取了措施,召集村民集资维修,也只能是修修补补,无以大计。为确保全村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现急需对我村毁损的小溪、山塘等水利灌溉设施进行修复建设,经村组现场勘测工程预算需维修经费肆佰陆拾万元整,现特请求各级政府予以大力救助为盼。特此报告!

报告单位:耒阳市三都镇上山田村村委会

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 篇7

【发布文号】萍府办发〔2005〕23号 【发布日期】2005-09-02 【生效日期】2005-09-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萍乡市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意见的通知

(萍府办发〔2005〕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实施。

二OO五年九月二日

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

(市民政局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二OO五年八月一日)

为加快建立我市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根据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赣民发〔2005〕12号),现就我市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帮助农村特困群众解决医疗难的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农村医疗救助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救助、社会互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医疗救助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按照地区差别、救助对象贫困程度和救助项目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救助标准。

(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救助对象、救助项目、救助标准、救助金额、审核意见、审批结果实行公开,并张榜公布,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坚持属地和动态管理的原则。申请医疗救助由当地村委会受理、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实行动态管理。

三、救助对象

(一)农村五保户;

(二)农村特困户中的重点户;

(三)经县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有其他特殊困难的农村贫困对象。

救助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享受医疗救助;

(一)参与卖淫、嫖娼而染上性病的;

(二)违章造成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的;

(三)酗酒伤害、打架斗殴、自杀、自伤的;

(四)未经批准的挂床住院、家庭病床的;

(五)超出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所发生费用的。

四、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

(二)尿毒症(肾衰竭);

(三)重症肝病(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

(四)脑中风;

(五)急性心肌梗塞;

(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七)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

(八)县区以上人民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每年医疗费负担贰万元以上的其他疑难杂症。

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救助病种应与当地合作医疗补助范围相配合。

五、救助办法

(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 特困户中的重点户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资金,使其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二)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对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六、救助标准

坚持分类施救和低标准起步的原则确定救助标准。

具体救助标准由县(区)民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按照不同的救助对象和救助项目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后公布执行。个人全年累计医疗救助支付额度为3000元以下。对于特殊困难人员,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提高救助金额。

七、申请和审批程序

(一)个人申请。大病救助申请人(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如下证明材料:居民身份证、五保供养证或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疾病证明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按规定享受合作医疗的补助凭证)、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等。

(二)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应组织必要的调查、核实,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对象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填写《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民政所。

(三)乡(镇)政府民政所审核。乡(镇)政府民政所对村委会上报的材料和《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进行认真审核,对有疑问的人员要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经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

(四)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县(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根据医疗救助经费情况和救助对象人数以及救助对象贫困程度、个人承担医药费情况,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再次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批准其享受医疗救助,并书面通知乡(镇)民政所告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也应当书面通知乡(镇)民政所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大病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民政所发放,也可采取社会化发放方式或其他发放方式。

八、医疗救助服务

(一)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由农村合作医疗乡(镇)级、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乡(镇)、县(区)级及以上定点医院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二)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按照本地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检查项目,建立健全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遇到疑难重症需转到非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要按县(区)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 理转院手续。

(三)农村五保户凭《五保供养证》、特困户凭《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到当地定点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应适当减免有关费用。具体优惠措施,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

九、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

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是用于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的专项资金。资金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捐助等渠道筹集,主要来源包括:

1、中央及省财政安排的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2、省级民政部门每年从财政安排的彩票公益金中提取10%的资金。

3、市、县(区)财政各按中央及省下拨的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含彩票公益金)的50%,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

4、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捐赠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资金。

5、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6、按规定可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1、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2、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用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

3、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收支计划由县(区)民政部门商财政部门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各县(区)民政局、财政局于每季终了后7个工作日内向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报送《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季报》。

4、县(区)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简称“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等业务。县(区)民政部门设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支付和发放业务。

5、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从其“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核拨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为救助对象办理有关手续。经县(区)民政部门批准的救助对象大病医疗费用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县(区)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核拨至民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由县(区)民政部门拨付给乡镇人民政府的民政所发放,或由县(区)民政部门通过银行、邮局等直接支付给救助对象。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6、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应通过张榜公布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县(区)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将根据需要,对各地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十、组织与实施

(一)农村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民政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负责医疗救助对象调查核实,医疗救助工作的建章立制、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和综合协调,以及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等。不断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按规定核拨医疗救助资金,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并结合年初预算,统筹安排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必需的工作经费。

(四)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等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一、监督与处罚

(一)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救助对象,必须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对故意虚报有关数字和情况骗取上级补助的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机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追究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将根据情况减拨或停拨上级补助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个人,要如数追回款数,取消其享受医疗救助资格,并严肃处理。

(三)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及经办人员因工作失职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造成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流失的,应予赔偿,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如在医疗救助的诊断、治疗、处方等环节中,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卫生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并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应责任。

(五)对侵占、挪用、贪污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情节轻重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救助申请 篇8

尊敬的政府领导:

我叫**,现年73岁,是村组村民,家住**村。儿子**是我的独子,无正式职业。我儿于2013年冬季至今患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来,家中无任何收入。其妻于2014年与其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病情不断加重,且患有严重的狂燥症、抑郁症,并有了暴力倾向,伤害家人,危害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不稳定的安全隐患,现已基本丧失了劳动和生存能力。2017年8月12日我在无奈之下又将其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后期费用又是一个无底洞,眼下已欠外债5万多,生活极其艰难。下一步该怎么办?治疗费用从哪里来?我真是不敢想象。近段时间以来,我天天以泪洗面,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我是一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年迈老人,孙子还小,现年13岁,孙女仅为18岁,刚刚成年,还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我没有能力给儿子很好的治疗。

我做为他的父亲,他的监护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了党和政府,特向政府申请医疗救助,恳请政府给予救助为盼。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医疗救助申请书 篇9

尊敬的织金县猫场镇民政部门领导:

我叫XXX,女,白族,农民,现年56岁家住织金县猫场镇和平村。

我患盆腔粘连、左输卵管积水、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多年,在县医院多次治疗无效。2012年5月下旬急性发作,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先后将近花去医疗费11460.15元,亲人陪护住宿、生活花费近两千元,目前还在不断服药巩固治疗,使得我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因本人家庭经济收入极低,生活比较困难,手术医药费用是在贵阳建筑工地上打工的丈夫给老板预支来的,因我身体不好现留在家中照顾我,此次花费犹如雪上加霜,我们家无力承担偿还巨大的的医治费用,因此我不得不向猫场镇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望被救助为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城市医疗救助申请细则 篇10

一、医疗救助范围和对象

1、凡户口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凡工伤、交通事故(责任不在本人的)、他人造成的人身伤害、参与违法活动造成自身伤残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医疗救助范围。

二、医疗救助办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疗费用,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后,再减去其他方式救助金额,对政策范围内个人承担的剩余医疗费用给予医疗救助。

三、申请、审批程序

符合医疗救助范围和条件的对象,申请享受医疗救助补助金,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江油市城乡医疗救助申请书》

(二)申请人户口、身份证、低保证复印件

(三)申请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或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其他报销结算凭证原件),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

(四)申请人在填写《江油市城乡医疗救助金申请书》并将有关证明材料全部提供后,视为申请已被受理。在受理申请人申请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社区是审核医疗救助的责任主体,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协助下,应当在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张榜公布,在群众无异议后,即在《江油市城乡医疗救助金审批表》(一式两份)上签具审核意见,连同被申请人的全部证明材料、调查笔录、居民代表民主评议意见和医疗住院费发票原件(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审核表原件、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审核结算单原件)等在当月的20号,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填报《江油市医疗救助工作情况统计表》、(电子表一份)并签字盖章全部上报市民政部门审批。

(五)市民政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有关材料在 15 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核实,并在《江油市城乡医疗救助金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

四、申请享受医疗救助的人员,有欺瞒行为或提供虚假住院医药费用凭据、证件、证明材料等,追回其已领取的医疗救助金,情节严重的,取消医疗救助资格。

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实施医疗救助工作中,实行政务公开和公示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及时将救助资金发放到申请人一折通上,严禁挪作他用。

民政局低保股

医疗救助申请书 篇11

我叫...,现年23岁;身份证....家住XX县、新沟镇、交通村五组。

我在2013年2月15日因做xx手术住进了XX县人民医院,先后将近花去医疗费xx元。手术后效果太差,需要在次治疗。此刻都2013年7月2号了。情景没有改善。每一天睡觉堵一边鼻子。导致睡眠十分不好。第2天人没精神。浑身乏力。只想睡觉。却睡不着。我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我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劳动会心口痛。体力难以恢复。我还很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一时之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生活没有了着落。父母都是农村人没读过什么书。母亲无劳动本事无经济来源。患有子宫肌瘤。糖尿病7年了。不能手术。没话语权。经济大权在父亲手上。实在无法沟通。可能是经历了太多是是非非。不相信任何人。我虽然是他儿子。却形同陌路。更不可能从他那拿到一分钱。家族过敏性体质。从小怕冷。一冷就流鼻涕。从小过冬衣服就没穿暖和过。经济权在父亲手上。他不给钱。你拿什么买衣服。这病不会要命。却是让我生不如死。。望被救助为谢!

此致,

敬礼!

签名:

上一篇:乡镇党委书记任职表态下一篇:与外星人聊天,该用什么语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