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话制度

2024-05-13

思想汇报话制度(共11篇)

思想汇报话制度 篇1

马市坪乡学校校长诫勉谈话制度

对学校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是新时期加强对干部教育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它对于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密切上下级关系以及及时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干部犯错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制度。

一、谈话对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1、政治态度不端正,有错误言行,造成不良影响的;

2、执行上级决议消极,有抵触,或贯彻不力的;

3、谎报成绩,隐瞒问题,欺骗领导和群众的;

4、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出现较大失误的;

5、争权夺利,搞个人小圈子,闹不团结,搞内耗,造成本单位工作被动的;

6、家长作风严重,个人独断专横,办事违背组织原则,群众意见较大的;

7、生活作风不检点,有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

8、对待不同意见者有打击报复行为的;

9、以权谋私,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的;

10、工作不够称职,实绩较差,民意测验不称职票占30%以上,或在民主评议学校校长时,群众意见较多的;

11、有其它错误行为的。诫勉谈话对象由中心学校确定。

二、谈话分工

l、学校校长由中心学校领导或分管领导谈话。

2、一般人员由校长负责谈话。

三、谈话方法及要求

总的要求是,从关心爱护同志的目的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讲究方法,区别情况,及时主动,提高质量,取得实效。

1、突出谈话主题。谈话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根据不同谈话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注意效果。

2、坚持实事求是。要注意调查研究,谈话要客观,一分为二,既不姑息迁就,也不能因有错误而否定其成绩。

3、敢于坚持原则。要按党性原则和对学校校长的要求谈话。对其存在的缺点、错误要进行严肃批评,问题比较严重的,要限期改正,诫勉期一般为三至六个月。

4、做到经常及时。对学校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是一项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及时谈话,进行教育帮助。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出现错误苗头时,要及时敲警钟,化解矛盾,防微杜渐。

5、坚持平等待人。谈话要以诚相见,让谈话对象能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或就某个问题作出必要的解释,要鼓励干部消除顾虑,敢说内心话,以达到教育同志的目的。

马市坪乡中心学校

思想汇报话制度 篇2

一、谈话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 谈话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谈话式教学模式, 即以谈话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间谈话使学生掌握知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 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教学目的。谈话式教学不同于提问、讨论, 提问一般是为了引入教学内容, 或巩固已学的知识, 提问的内容基本上有固定答案;讨论是学生之间进行的对话。而谈话是师生间的对话, 谈话本身的内容就是教学中要展开的内容, 通过谈话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 谈话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 主体地位平等

我们一直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但在实际教学中双方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的,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谈话式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谈话的主体, 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关注的是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 而对方的身份则不会影响到谈话的内容, 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因此谈话是在平等、友好、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学生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 而且由被动变为主动,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性强

谈话需要师生双方的参与。如果只有一方加入, 则变成了单纯的“讲”和“听”, 而谈话式教学则可以增强双方的互动。师生双方只有认真倾听对方的内容, 才能使发言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因此, 既对教师是个挑战, 促使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又使学生上课更投入、更专注, 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3、机动灵活

在谈话式教学中, 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根据学生对谈话的反应及时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时间, 避免无谓地浪费时间, 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谈话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谈话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而展开的。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呼唤谈话式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面对这种新任务、新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 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仅仅是一种知识, 更是一种观念、一种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走近学生, 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如果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 如果教师只是从讲台上观察学生, 仅仅因点名才走近学生, 那么, 师生间的沟通是很难形成的, 教师的话是难以进入学生耳中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 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该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比较具体、形象, 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 在教学方法上也应适应这一特点要求。谈话式教学模式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以其机动灵活的形式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 比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更加突出。

其次, 学生需要谈话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面向的是大一新生, 由于中学和大学的显著差异, 学生对新的生活环境不熟悉, 思想负担重, 心理压力较大。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能否适应大学生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在自身成长和社会转型过程中,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的困惑需要得以正确地解答, 他们迫切地需要得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各方面的指导, 而这些内在的需求是各种专业课程及证书难以代替的。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将会使学生走很多弯路, 甚至误入歧途。谈话式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 及时为学生解除困惑, 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三、谈话式教学模式的步骤

谈话式教学模式虽然是课堂教学使用, 但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认真备课, 熟悉教学内容, 确定谈话的范围和谈话内容, 并提前布置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查找资料的时间, 为谈话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课上, 教师就谈话的内容展开教学,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言, 对教师提出的话题进行阐述, 然后教师发言, 予以肯定或纠正。也可以由教师先发言, 之后听学生发表他对此问题的意见, 然后教师发表意见。一个话题可以一个回合, 也可以多个回合;可以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 也可以对多个学生, 还可以是教师和几个学生对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氛围和谈话内容随机调整。

如在第三章的课堂教学中, 一开始以《泰坦尼克号》中女主人公对生命看法的改变为话题, 回答生命的意义;在讲到人生观时, 可以就人生观的内容作为谈话的话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通过谈话, 首先使学生思考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人生观, 从而坚定正确的人生观, 摒弃错误的人生观。

课下要就课堂谈话内容给学生留下一个回味、思考的空间。如学习了第三章之后, 给学生课下布置一篇随笔《感悟生命》, 使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 反思自己的成长道路, 规划将来的发展前途。教师要认真总结本次课的经验教训, 为下次课做准备。

四、谈话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一) 对教师的要求

谈话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 因此, 要保证学生对谈话的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 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 这样的教师才会使学生愿意与之展开对话。决定教师言语效果的主要东西是言语中的诚意。学生会十分细腻地感受教师言语中的真实性, 敏感地回应诚挚的言语。教师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学生谈话, 同他们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为他们指点迷津。其次, 教师要有高超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师的谈话语言不同于讲授的语言, 要掌握谈话的技巧, 把讲授式的语言转化为谈话语言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谈话式教学的课题一般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因此, 当教师或学生谈论时, 会引起其他人的附和或不同意见。教师要能够随时调控谈话的内容和氛围, 既要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又要避免课堂秩序发生混乱, 出现失控的状况。

(二) 对内容的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谈话式教学。那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 学生比较熟悉、形成初步认识的内容, 学生比较关心的内容, 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容易迷惑学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谈话的内容。而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不适宜进行谈话式教学。

(三) 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谈话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 只有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使多种教学模式互补, 才能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 除谈话式教学模式以外, 采用其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案例教学、讨论、观看经典电影、社会实践等方式,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保证圆满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辅导专辑, 2006 (增刊)

[2]茹平: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J], 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8, (06)

[3]钟万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思维拓展棱锥体积计算话思想 篇3

一、转换思想

图1

例1如图1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和底面边长都为a,截面AB1C和截面A1BC1相交于DE,求三棱锥B-B1DE的体积.

分析本题有助于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棱锥B-B1DE的位置不利于计算,利用等底面积等高的锥体体积相等的定理把求该棱锥的体积转化为求其他棱锥的体积.

解直三棱柱各棱长均为a,

∴各侧面是正方形,D、E分别是AB1、CB1的中点,在△AB1C中,

S△DB1E=14S△AB1C,棱锥B-AB1C与棱锥B-B1DE等高, ∴VB-DB1E=14VB-AB1C.

又∵VB-AB1C=VB1-ABC=13×

34a2×a=312a3,

∴VB-DB1E=14×312a3=348a3.

评注从以上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本题直接计算三棱锥B-B1DE的底面积与高将十分困难,但是,当我们把求三棱锥B-B1DE的体积转化为求三棱锥B1-ABC的体积时,三棱锥B1-ABC的高与底面积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合理转化后使计算大大简化.

二、等积变换思想

图2

例2如图2所示,在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ABC-A1B1C1中,高为3,底面边长为2,D、E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四棱锥A-A1B1ED的体积.

分析直接求四棱锥的底面积和高,再求体积可行,但不如分割成三棱锥后再进行“等积变换”解答简便.

解连A1E,则S△A1B1E=2S△A1DE,S△ADE=14S△ABC,

故VA-A1B1ED=VA-A1DE+VA-A1B1E=3VA-A1DE =3VA1-ADE=3×13×14×34×22×3=334.

评注“等积变换”一般有两类:一是对同一个三棱锥,变某一侧面为底面;二是对两个不同的锥体,或顶点不变,在同一平面内变换底面,或底面不变,在与底面平行的直线上或平面内变换顶点的位置.灵活运用“等积变换”,事半功倍.

三、分割与补形思想

例3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PA⊥BC,PA=BC=l,PA、BC的公垂线ED=h,求证:三棱锥P-ABC的体积V=16·l2·h.

分析一当一个几何体的形状不规则时,无法直接运用体积公式求解,这时一般通过分割与补形,即将原几何体分割或补形成较易计算体积的几何体,从而求出原几何体的体积,这种方法就称为割补法.该题的解答就可利用平面EBC(或平面PAD)将三棱锥分割成两个易求体积的三棱锥.图3

证法一如图3所示,

连EB、EC.∵PA⊥BC,PA⊥DE, ∴PA⊥平面EBC,又DE⊥BC.

∴V=VP-EBC+VA-EBC=13S△EBC·PE+13S△EBC·AE=13×12l·h·l=16·l2·h.

分析二将三棱锥补形成三棱柱,则便于利用条件求体积.

图4

证法二如图4所示,

以PA为侧棱,△ABC为底面将三棱锥补形成三棱柱ABC-PQR,则△BCE为直截面,于是V=13·S△BCE·PA=16·l2·h.

评注(1)本题还可以将三棱锥补形为四棱锥求体积;(2)三棱锥是最简单的多面体,求多面体的体积时,常将其分割成几个三棱锥,或将其补形成四棱锥、三棱柱,即采用“割补法”使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

电话销售话术自我总结及工作汇报 篇4

1.如果客户说:“我没时间!”那么营销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不够用。不过只要3分钟,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对你绝对重要的议题„„”

2.如果客户说:“我现在没空!”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美国富豪洛克菲勒说过,每个月花一天时间在钱上好好盘算,要比整整30天都工作来得重要!我们只要花25分钟的时间!麻烦你定个日子,选个你方便的时间!我星期一和星期二都会在贵公司附近,所以可以在星期一上午或者星期二下午来拜访你一下!”

3.如果客户说:“我没兴趣。”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是,我完全理解,对一个谈不上相信或者手上没有什么资料的事情,你当然不可能立刻产生兴趣,有疑虑有问题是十分合理自然的,让我为你解说一下吧,星期几合适呢?„„”

4.如果客户说:“我没兴趣参加!”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我非常理解,先生,要你对不晓得有什么好处的东西感兴趣实在是强人所难。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向你亲自报告或说明。星期一或者星期二过来看你,行吗?”

5.如果客户说:“请你把资料寄过来给我怎么样?”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我们的资料都是精心设计的纲要和草案,必须配合人员的说明,而且要对每一位客户分别按个人情况再做修订,等于是量体裁衣。所以最好是我星期一或者星期二过来看你。你看上午还是下等比较好?”

6.如果客户说:“抱歉,我没有钱!”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我知道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不过,现在告急帮个全盘规划,对将来才会最有利!我可以在星期一或者星期二过来拜访吗?”或者是说:“我了解。要什么有什么的人毕竟不多,正因如此,我们现在开始选一种方法地,用最少的资金创造最大的利润,这不是对未来的最好保障吗?在这方面,我愿意贡献一己之力,可不可以下星期三,或者周末来拜见您呢?”

7.如果客户说:“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业务发展会如何。”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我们行销 要担心这项业务日后的发展,你先参考一下,看看我们的供货方案优点在哪里,是不是可行。我星期一过来还是星期二比较好?”

8.如果客户说:“要做决定的话,我得先跟合伙人谈谈!”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我完全理解,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跟你的合伙人一起谈?”

9.如果客户说:“我们会再跟你联络!”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也许你目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愿,不过,我还是很乐意让你了解,要是能参与这项

业务。对你会大有裨益!”

10.如果客户说:“说来说去,还是要推销东西?”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我当然是很想销售东西给你了,不过要是能带给你让你觉得值得期望的,才会卖给你。有关这一点,我们要不要一起讨论研究看看?下星期一我来看你?还是你觉我星期五过来比较好?”

11.如果客户说:“我要先好好想想。”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其实相关的重点我们不是已经讨论过吗?容我真率地问一问:你顾虑的是什么?”

12.如果客户说:“我再考虑考虑,下星期给你电话!”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欢迎你来电话,先生,你看这样会不会更简单些?我星期三下午晚一点的时候给你打电话,还是你觉得星期四上午比较好?”

13.如果客户说:“我要先跟我太太商量一下!”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好,先生,我理解。可不可以约夫人一起来谈谈?约在这个周末,或者您喜欢的哪一天?”

类似的拒绝自然还有很多,我们肯定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是,处理的方法其实还是一样,寻就是要把拒绝转化为肯定,让客户拒绝的意愿动摇,营销员就乘机跟进,诱使客户接受自己的建议。

工作汇报

在销售工作计划里我主要将客户信息划分为四大类:

1.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稳定与客户关系。

2.现在正在尝试各种工作方法,试图找出一种适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式。

3.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状态,尽量保持状态稳定,保持良好的状态。

4:加强销售意识,加强目的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和客户交流,戒急戒躁,从容面对挑战。

5.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6.和公司其他员工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

7.自己多总结工作,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

学生党员思想汇报制度 篇5

为使我院学生党支部能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广大学生的思想情绪、意见和要求,改进支部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自觉性,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我院党支部特制定学生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思想汇报内容

1、对党的性质、纲领、路线、方针以及形势政策方面的认识。

2、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体会。

3、参加党的组织活动的体会与收获。

4、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履行党员义务和行使党员权利的过程情况和问题,个人进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5、个人的思想状况、思想困惑与思想实践问题。

6、对一些重大问题或某一重要事件的认识过程。

二、思想汇报形式

党员思想汇报主要分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两种形式。

1、口头汇报。即党员在党小组或支部生活会上口头汇报自己的思想及实践情况。也可直接向党小组长或支部书记口头汇报自己的想法。

2、书面汇报。即党员在客观上不具备口头汇报的条件,或者党员(党组织)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书面的方式进行的汇报。

三、党员思想汇报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态度问题:

要有诚实主动的态度。党员在向党组织作汇报的过程中,要做到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不歪曲事实真相,党员按要求要积极主动的在支部或党小组生活会上坦诚地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2、格式问题:

党员思想汇报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格式和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抓住重点,如实简要的写出来就行。思想汇报既可以用“思想汇报”、“我的思想汇报”、“近期我的思想情况”以及“思想小结”等做标题,也可不用标题,直接写给党的基层组织,如“党支部”。正文的开头一般要写明要汇报什么,如“现将我在xx活动中的思想状况汇报如下”等等。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和汇报的日期。

3、具体要求:

(1)写思想汇报要突出重点。抓住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带症结性的想法。思想汇报不是记流水帐,也不是仅仅是把自己在一段时间里的工作、学习、生活叙述一遍,而是要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思想转变有影响的事及想法向组织汇报。因此,思想汇报,不重在写一件件具体的事,而是重在写有典型意义的事,反映自己的思想状况,自己的认识过程特别是思想转变的过程。

(2)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在思想汇报中,所反映的事或思想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的,既不夸大成绩,也不隐瞒错误。

(3)思想汇报要简要。这也就是说,思想汇报要写得简洁明了,长话短说,无话不说。而且,在一份思想汇报里应侧重写一个方面的思想情况,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院系学生党支部思想汇报制度 篇6

一、党员思想汇报的内容

1、对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2、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体会;

3、参加党组织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4、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和交给的任务,履行党员义务和行使党员权利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

5、个人的思想情况和打算;

6、本人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

7、对一些重大问题或某一重要事件的认识过程。

二、每年每个党员要向党组织定期汇报一次,不定期汇报可随时进行。预备党员转正前应主动向党组织汇报。

三、汇报形式采取参加党组织会议或个别谈心等方法,口头或者书面汇报都可。汇报应当坦诚、真实、说真话、道实情。

四、党员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党支部成员应负责地接受汇报。要善于听取各种意见,鼓励党员讲心里话,对党员提出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和解决。对汇报中不正确的思想应善意引导和帮助。对汇报中涉及个人隐私或不宜扩散的内容,应当予以保密。

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思想理念 篇7

一、权力的扩张性, 需要建立监察制度来调控

监察作为国家职能的一部分, 和司法制度、军事制度迥然不同。它的职能不是直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颠覆行动, 而是监察、制衡国家机关及其官员, 是国家管理系统中的一种自我约束机构。《册府元龟·宪官部》在议论监察起因、性质和职能时说:“古之王者建邦立制, 设都鄙官府之治, 分班爵品职之序, 创刑典以洁暴慢, 修礼范而别等威, 百职并分, 万邦承式, 乃设纠督之任以专察之事, 刺检凶愚, 抨正违谬, 然后内外之政允, 厘奸宄之萌自塞者。”商鞅在总结历史上“有法不胜其乱”的原因时指出, 根本上是“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2]所谓“上”就是指统治阶级内部的王公贵戚及官吏。韩非则更明确指出:“乱之所生六也:主母, 后姬, 子姓, 弟兄, 大臣, 显贤。”[3]“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 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4]即使出现了民乱, 也往往是由于吏乱造成的。“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 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故明主治吏不治民。”[5]如何治吏?韩非提出了“督责之术”, 即通过严加监督和处罚来驾驭百官。朱元璋对监察御史等风宪官谕之曰:“风宪须严明以驭吏, 宽裕以待民, 如有奸贪强暴虐良善者, 尔等就逮其人鞠问审决, 然后以闻。”[6]朱元璋对御史提出的“严明以驭吏, 宽裕以待民”的要求, 可谓道出了监察的调控职能。

监察首先是为了适应统治者长治久安的需要, 它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它为了维护整个统治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不仅需要调整统治阶级及其领导集团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把阶级冲突限制在“合法形式”的范围内, 防止阶级矛盾激化而把整个社会消灭, 而且需要调整统治阶级及其领导集团的内部关系, 限制个别成员“私人利益”的过分膨胀, 防止“整个自身阶级利益”受到损害。

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监察制度, 其建立正是首先适应了统治者长治久安的需要, 通过以官纠官的形式, 承担了约束统治阶级及其领导集团的内部一些人的特殊利益之职责, 充当了国家整体利益与官吏个别特殊利益、君主与百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以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等诸方面关系的调节器和制衡器, 使之“水火相济, 盐梅相承”, 稳和对立面的冲突。因此, 监察看起来更像代表社会普遍利益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二、皇权的至上性, 需要建立监察制度来维护

监察制度作为封建制度的子系统, 它的政治属性受到母系统的严格制约。考察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 其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君主专制。在这种政治制度下, 君主高高在上, 独裁专制, 统治一切, 所谓朕即国家, “主有专己之威, 臣无百年之柄”[7]。皇帝就是国家的同义语, 国家的一切权力皆源于皇权, 归于皇权。但是, 天下之事, 从行政到司法, 从经济到军事, 仅靠君主一人亲理是无论如何也难于应付的。君主的最高统治权要得以行使, 还需要设置遍及全国的统一官僚机构, 需要依靠庞大的官僚集团来实现。《韩非子·观行》说:“虽有尧之智, 而无众人之助, 大功不立。”同书《难二》又说:“凡五霸, 所以能成功名放天下者, 必君臣俱有力焉。”作为专制君主, 所需要的统治机构应当是既不妨碍君主独裁, 又能积极发挥统治作用的办事机构。

然而, 皇帝防臣如防贼, 大臣伴君如伴虎, 是古代君臣矛盾的生动写照。君主要想驾驭庞大的官僚机构, 需要对内外百官进行严密督察和有效监控。但君主只身一人, 要自行身察百官则力不足, 正如《韩非子·有度》所言:“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 则日不足, 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 上用耳则下饰声, 上用虑则下繁辞。”因此, 自战国起, 历代君王设御史专以监察天下百官, 设谏官以广开言路, 防止用人和施政失误, 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封建监察制度必然是以维护君权宗旨的, 历代统治者都把监察机关视为君主的耳目, 并极力操纵监察机关为维护君权服务。

监察官吏的选定和监察机关的命名鲜明地表现了其御用性。御史一职, 在西周春秋时期, 为国君记事官, 虽属微官, 但因“职居亲近”, 常常受到国君的信任和重用, 逐渐演变成为君主的“耳目”, 被赋予纠察的职能。秦创立监察机构, 以御史府命名, 根本任务就是维护皇权, 是封建帝王操纵的监察工具。秦汉以后的最高统治者都无不将监察官视作自己的心腹、耳目, 并在有关诏赦和法规中明确规定了这一性质。在宋代, 不仅中央御史台直属皇帝, 地方的监司和通判也直隶皇帝。御史是皇帝的耳目之官, 监察对象是朝廷百官, 任务是“举台纲, 肃官邪”, 目的是“以收众智, 以驭辟吏, 百官向方而万事理。”即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清代的《钦定台规》和《都察院则例》两部监察法规中, 清朝皇帝屡屡强调科道官是皇帝的耳目之官。以法规的形式规定, 监察官的考选、差遣、内升以及外转都由皇帝说了算。以上, 均体现了监察制度维护封建君权的性质。

三、官僚的利己性, 需要建立监察制度来规范

中国封建官僚体制是典型的东方专制主义集权制, 这种集权制的官僚机构是宝塔型的, 站在宝塔顶端的是君临天下的皇帝, 而广大的官吏只不过是皇帝的奴仆。皇帝实行专制独裁, 最担心的是人臣“功高震主”和“权重倾主”。正如韩非所言:“万乘之患, 大臣太重;千乘之患, 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历代身居深宫的帝王对臣僚持戒心, 防臣如防贼, 对任何人都难以信任, 即使是自己的耳目监察官也不例外。同时, 在君主专制统治下, 封建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办事拖拉, 不讲效率, 不负责任, 相互推诿, 欺上瞒下。如何保证天子宪令的正确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是封建制度所面对的一大难题。监察机关必须承担起调节国家权力, 对国家决策及政令的制定和实施实行监督的重任。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令, 对各级衙门及官吏的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使政事行为制度化、法制化, 从而使封建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监察制度以介入司法活动为手段, 维护纲纪、保持官员廉洁, 最终使封建政权得以巩固。朝廷纲纪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均体现为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和法令, 历代皇朝均把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作为监察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御史台 (明清时改为都察院) 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台”, 即三大司法机构, 而御史也常被称为“法吏”。御史对不法官员进行弹劾, 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之权, 并对审判机构实行监督, 履行“掌律令, 审重狱, 察冤枉”的职责, 加之在监察过程中对朝政存在的弊端向君主实行劝谏, 对朝廷的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

北宋魏了翁在论驳谏诤功能时说:“李唐以降, 又不如古, 然而尚于相维之间, 默寓交儆之意。中书进拟, 门下审覆, 尚书奉行, 而两者之属有给舍谏官, 尚书省之属有长贰郎曹, 一政令之行, 经涉非一, 使之得以选为正救……又使台臣得以纠逖, 侍从得以献纳, 百执事得以封章核对。盖以意思是天下事非宇宙大物, 非一人智力所能独运也。”[8]意思是国家大事非一人的智力可驾驭, 而三省建制暗含着让各部门相互制约监督的用意, 以匡正补救其中可能存在的过失。同时, 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严密监督、控制百官, 保证政策的彻底实施, 杜绝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因官员的个人行为而影响到统治阶级的利益, 督促百官尽心守职, 提高行政效率, 并将这些要求在监察法规中明确规定。明侍御史刘真所言:“台宪之官不专于纠察……至于激浊扬清, 使奸邪屏迹, 善人汇进, 则御史之职尽矣。”[9]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监察机构对官吏进行多方面的监督, 促进吏治清明, 无疑对提高行政效能, 实现勤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之所以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 是因为它服务于封建专制制度、与封建专制制度充分耦合。历朝历代监察组织机构的设置、监察官员职责功能的变化, 都是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的。封建制度下, 官员的权力均来源于皇帝的授予。皇帝的权威又必须通过各级官员权力的运用才能得以实现。权力的斗争性使得皇帝在授予官吏权力的同时也保持对官吏的高度警觉, 极力避免因官吏权力的过分膨胀而对皇权带来威胁。同时, 封建专制制度的先天不足也使得整个官僚体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腐败、低效、冗拖等一系列问题, 封建社会必须对这种权力体制的缺陷进行补救, 最大限度地保持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治久安, 使官僚系统的权力处于有效监管之下, 避免因为官员权力膨胀或滥用权力对封建制度带来的冲击, 确保皇权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制度的稳定, 这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监察制度的宗旨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叶适集》第751页.

[2]《史记》卷68《商君列传》.

[3]《韩非子》卷18《八经》.

[4]《韩非子》卷5《备内》.

[5]《韩非子》卷74《外储说右下》.

[6]《明太祖实录》卷54洪武三年七月.

[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

[8]《历代名臣奏议》卷98《经国》.

思想汇报话制度 篇8

2006年6月23日

年初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关于印发<<全市2006年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围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在充实、完善干部工作制度,规范选任干部工作程序,拓宽民主渠道,量化、细化考察评价办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探索乡镇党政“一把手”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干部监督,抓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和组织部门党务公开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和试用期制度。

年初以来,县委认真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组织工作目标任务,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强化管理,为扎实有效做好干部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在下发文件、张榜公布的基础上,继续使用电视这一新闻媒介,拓宽公示渠道,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对试用期干部进行跟踪考察,检查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特别是针对任前考察发现的不足和任前谈话所指出的努力方向考察其整改情况。在继续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和干部试用期制的基础上,又研究制定了《电视演讲公示登记卡制度》、《领导干部试用期教育管理制度》、《干部试用期满公示暂行办法》等,不断扩大干部任前公示范围,加大了对干部试用期间的跟踪考察力度。上半年,对5名干部进行了任前电视演讲公示。

(二)、规范确定考察对象、考察、酝酿、决定等环节。

2006年,我们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继续实行和完善《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办法》,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对机构改革涉及调整的221名干部,进行常委会票决,对24名苏木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通过改革,全县乡镇领导干部职数由改革前的165人减至86人,精简了47.88%,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0.15岁,比机构改革前下降了1.7岁;镇党政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1.21岁,比机构改革前下降了1.33岁,改革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三)、在换届工作中对扩大党内民主进行探索

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适当扩大会议推荐的范围和差额提名的比例,扩大选举环节的民主,认真做好党代表选举工作,改进候选人介绍的内容和形式,完善选举办法。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在全县乡镇党代会选举中,充分发扬民主,具体体现组织意图,县下派党代表、党委委员、纪检委员全部高票当选,顺应民心,赢得民意。

(四)、在换届考察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乡镇(场)、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成员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在换届考察中充分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六个环节的评价结果,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乡镇机构改革干部调整中,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干部交流、改任、免职、重用等各环节,以考察结果为依据,结合民意和工作实绩调整干部,收到良好效果。

(五)、做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

年初以来,从抓制度入手,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乡镇机关干部全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经考试考核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上岗802人;共分流477人。其中,离岗退养340人、待岗30人、其他107人通过补充缺编单位工作或交流到其他单位工作。整个分流工作做到了“无情分流,有情安置”。改革后,乡镇内设机构37个,比原内设机构83个减少46个,精简55.43%。乡镇事业机构37个,比原事业机构138个减少101个,精简73.19%。由于在机构改革中,真正体现了民主、公开、公正,注重了公论和实绩,并对因种种原因不适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进行了妥善安置,整个改革进行得平稳顺利。

(六)、研究探讨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年初以来,县委把配强党政正职作为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明确提出了要把培养选拔党政“一把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总体要求。结

;

2、考核方法有待改进。现有的考察方法存在着重任前考察轻日常动态了解的倾向;考察程序上民主化程度、群众参与程度还不够高;考察内容上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触及不多,难以反映一个干部的真实面貌。

3、干部监督管理的相对弱化为领导干部问题产生提供了外在条件。从监督体制上分析,存在着“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敢监督、下级虚于监督”的现状。

4、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不够。执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方面还有等靠思想,使有的成熟的后备干部错过最佳使用期,影响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5、对后备干部跟踪考察力度不够。对后备干部定期考察,就给他评价是不准确的,也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的。为党政领导班子输送合格人才,必须严把各种关口。

三、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1、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贯彻和体现。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研究制定《扩大党代表选举工作中的民主的意见》、《完善民主推荐领导干部的意见》和《关于乡镇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注重干部选拔前的民主推荐工作,努力改进干部的选拔方式、决策方式和任用方式,积极探索乡镇党政正职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途径。在民主推荐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群众推荐,尊重群众推荐的结果,防止和纠正偏重组织推荐和领导推荐,忽视群众推荐的倾向,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研究制定《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办法》、《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预告制度》,进一步明确未经一定范围酝酿协商不得上会的具体规定,便于常委在会上更好地发表意见,逐步实行《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差额票决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程序,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进一步规范群众反映、受理、调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使公示制真正成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2、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和方法,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干部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扩大,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干部违规行为的隐蔽性增加,加大了干部考察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的范围,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度,让群众特别是知情群众充分反映意见,对考察对象进行比较和鉴别。改进实绩考察方法,抓紧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干部经常性考察办法》及《“五综合”考察干部暂行办法》(“五综合”即根据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单位组织推荐、素能测评、实绩考核的综合量化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力求实绩考察客观准确,防止实绩不实和虚报浮夸。

3、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近几年,干部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尤其对“一把手”的监督乏力,是造成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出台《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制度》,做到任前、任中、离任审计常抓不懈。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大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研究制定《党政正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监督管理。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行全过程监督。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凡是群众反映的内容具体、情节严重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要严肃查处违反干部人事制度法规的行为,建立并完善推荐、考察、决定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责任不明确,出现用人失察失误无人负责、难以追究的问题。充分发挥组织部干部监督部门的作用,认真落实组织、纪检、信访等执纪执法部门联系会制度,强化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管理。

4、建立健全竞争和更新机制,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上”和“下”两个方面着手。在“上”的方面,要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在推进“下”的方面,要下决心建立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明确规定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不能超过最高年限,任职期满后,除提拔、交流的以外,可以连任的办理连任手续,符合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既不能连任又不到退休年龄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离职分流。

&

每日工作汇报制度 篇9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工作分配、汇报制度,加强公司内部事务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公司的运营质量,及时了解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控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制定每日工作汇报制度。二、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三、主要内容:

1.员工于每天下午5点前,以“姓名+日期”的word文档,从OA网发送相关上级。

2.汇报内容为:当天工作内容;自己分管工作的进展情况;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外出拜访客户的情况;对工作的看法及建议;其它需要汇报的内容;出差人员回公司后上报出差情况报告等。

3.工作汇报坚持“逐级汇报”制。即各部门工作人员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各部门负责人对所辖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整理后向部门经理汇报,部门经理对所辖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整理后向总裁汇报。

4.相关上级领导负责对每日工作日报进行批阅,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延迟的工作任务要严加督促,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要及时反馈。5.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当天上报者须向上级领导说明,在事后要及时补上。6.员工需严格按本制度执行,一月内有三次不及时上报者给与通告批评处分,对上报及时、提出宝贵建议者进行适当奖励。

7.人力资源部对每日工作汇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不定期抽查;对执行不力的个人和部门,有权向公司提请处罚。本规定从2007年 11月22日起执行。

创世纪发展有限公司

清朝秋审制度的慎刑思想 篇10

一、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的历史沿革

考究我国的司法史, 《尚书·舜典》中所言“钦哉, 钦哉, 惟刑之恤哉”, 应该算作是我国最早、最朴素的慎刑思想。西周时期, 当时的君主从天意、民心出发,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而要做到敬天保民, 就必须对民宽厚, 施惠于民, 以德来治理天下。在此基础上, 西周最高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 进而促进并催生了后世的民本思想和儒家仁学思想[1]36。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将“慎刑”思想进行了系统化。孔子提出了“仁学”, 即“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学说;荀况统一了“礼”与法家的“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提出“治之经, 礼与刑”的学说。在随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儒家思想逐渐上位到国家的统治思想, 其仁政、礼治中闪耀的慎刑思想, 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汉时期董仲舒在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主张的基础上, 通过对儒学的升华, 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思想, 形成了儒法合流的新的封建思想体系, 并逐步在整个封建时代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贯彻[2]74。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的“三司推事”、死刑执行“五复奏”制度等, 就是很好的注解。

唐宋以后, 虽然我国的用刑模式逐渐趋向重刑主义, 但慎刑思想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明代实行的九卿圆审、朝审、热审、大审等会审制度, 也都进一步提升了慎刑思想的内涵。

二、清朝秋审制度中慎刑思想的表现形式

清朝秋审制度最初起源于两汉时期的录囚制度, 直接承袭了明朝的“遣官录囚”, 兼具了“慎刑”和“秋冬行刑”思想。据清朝康熙年间颁布的《大清会典》载:“令每年于霜降后十日, 将刑部见监重囚, 引赴天安门外, 三司会见九卿、詹事、科道官逐一审录。若有司称冤并情可矜疑者, 奏请减等缓决, 其情真者, 具题请旨处决……直隶各省重囚比照在京事例, 令督抚各官将情真、应决、应缓, 并有可矜、可疑者, 分别详审, 开列具奏, 候旨定夺。”[3]卷一百三十从此《大清会典》中, 秋审的表现形式一览无余, 其中的慎刑思想清晰可见。所谓秋审, 即死刑特别复核程序, 是由朝廷中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 如三法司、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 于每年秋后定期对各省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集中会审和复核, 然后将判定结果上报皇帝裁决。需要说明的是, 清朝之所以将死刑复核程序定在秋天霜降后十日, 主要是基于古代“秋冬行刑”的思想。古人认为, 赏罚讲求天时、地利。由于春夏是万物生长时节, 而秋冬则充满肃杀之气, 此时行刑能够体现出刑罚的威严。笔者认为, 根据秋冬行刑思想, 相当于延缓了刑罚立即执行的时间, 给了后续审理更多的调整时间, 这应该也属于另一种形式、另一定程度的慎刑思想。清朝的秋审主要包括地方、中央两个层次的制度设计和运作。

1. 秋审制度的地方程序。

(1) 造册和解囚。这个工作主要在最低层的地方司法机构进行。每年初, 有些偏远地区的州县从上一年底就开始统计本地斩监候、绞监候案件, 然后逐级上报至上司衙门进行审录。造册的犯人对象, 主要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认为罪孽深重, 判处了斩、绞监候, 留待秋后处决的案件。对这类被判处监候人员, 根据乾隆五年修订的《大清律例》规定, 共有287种情形, 由此可见每年秋审的囚犯是比较多的。当然, 如果是被判处立决或凌迟的囚犯, 一般当时就被执行死刑, 自然不必适用秋审程序了。在造册的同时, 州县还要将案犯一并押解到省城臬司狱中, 等待上级司法部门审完后再押回, 最终根据中央层级的秋审结果再进行相应处置。由于解囚过程中涉及囚犯脱逃的风险, 后来秋审制度逐渐进行了改良, 针对旧事秋审, 囚犯就不再解省了, 一些过于偏远的地方也不用解省。 (2) 审录和具题。这个程序主要在臬司督府层次进行。臬司负责对各州县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审录, 一是查阅案宗, 二是提审囚犯, 然后会同藩司等, 提出详细处置意见报督抚进行会审。督抚会审时, 主要根据囚犯的具体情况, 将其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等类型。督抚审录完成后, 将新案、旧案分别具题, 附上相应评述, 用黄册向皇帝奏报[4]。

2. 秋审的中央程序。

(1) 刑部看详、核拟。刑部是清朝最高的司法机构。各省上报的秋审案件, 在刑部内部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首先由刑部各司进行审核, 加上本司处理意见后, 由刑部资历深厚的官员进行复看、批阅。其次, 报刑部内部专门处理秋审案件的秋审处审查, 秋审处也按一定的层级进行分级审查, 各自附上相应的处理意见。第三, 呈堂公阅。这个层次一般是由刑部内部最高层次的官员进行审阅, 从而确定刑部的最终处理意见。从这里可以看出, 刑部内部的秋审程序是非常严格的, 这也正是慎刑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 为了履行各层级的职责, 刑部专门确定了蓝笔、紫笔、墨签、堂签等不同的批示方式, 工作方面非常细致入微。 (2) 九卿会审与会题。刑部拟定相应的评语和处置意见后, 一般将秋审案件印制成册, 分别送至九卿、詹事、科道, 后来扩展至内阁大学士, 以至在京三品官司衙门。八月间, 刑部选定一日, 召集这些中央大员, 进行正式的秋审程序。在秋审时, 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因为在一日之内审议众多案件, 实属困难。一般由刑部书吏按照名册逐一唱名, 会审官员随声附和而已。当然, 也有极少数更改案件, 但实属凤毛麟角。秋审会后, 刑部领衔与会官员, 将众多案件以省为单位, 分别归属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等类型, 然后具本拟定黄册呈报皇帝。由于情实案件是需要执行死刑的, 因此还需要将案件详情另外拟定黄册一并进呈。至此, 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等类型的秋审案件程序基本结束, 但情实案件还需要继续进行皇帝裁决程序[5]103。 (3) 皇帝裁决。古代皇帝具有最高权威和最终审判权。清朝将秋审案件的最终裁决权赋予了皇帝, 充分体现出了皇帝的威严, 以及用刑的谨慎, 并通过慎刑, 也将皇恩浩荡和皇帝的仁民政策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出皇帝的慎刑和恤民, 清朝也设立了一系列程序:一是复奏, 到囚犯最终被执行斩绞刑前, 刑部要多次向皇帝进行复奏, 有时是应皇帝要求进行刑罚调整, 并且在每一个相对重要的裁决程序前, 都要向皇帝复奏, 以示慎重, 从而保证最终的裁决是理性和正当的;二是勾决, 也非常讲究形式, 皇帝素服, 中央大员列于两侧, 奏本学士逐一唱名, 然后由皇帝作出最终裁决结果。一旦决定勾决, 立即执行死刑, 并将结果上报皇帝。至于未被勾决的囚犯, 一般就逐步改为缓刑了。至此, 一年一度的秋审大典才算正式告一段落。

三、清朝秋审制度慎刑思想的历史意义

纵观清朝秋审制度, 之所以设置了如此繁琐的程序, 其目的就是为了展现出其慎刑、仁政的思想内涵, 并通过制度设计, 保障其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应该说, 秋审制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基于当时的政治现实, 在具体执行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差池, 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清朝秋审制度慎刑思想的重要历史意义。

1. 秋审制度的慎刑思想, 体现出了皇权的威严和专制。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 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 包括对人的生杀予夺大权。皇帝通过其掌握的最高审判权, 将死刑囚犯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在展现出其权威和专制的同时, 笔者认为, 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下层各级官员的滥杀或草菅人命。当然, 对皇帝的权力是没有限制的。

2. 秋审制度的慎刑思想, 促进了部分冤假错案的平反和归正。

古代冤狱较多, 统治者通过设置秋审制度, 运用较多层级来把关, 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地保障最终审判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当然, 通过秋审制度, 囚犯的最终处置结果, 可能减轻, 也可能加重, 但这些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则。如乾隆七年, 福建秋审萧充致死一妇女案件, 督抚拟以情实, 但九卿却改为缓决, 乾隆审阅后定为情实, 并对九卿予以了斥责[6]65。

3. 秋审制度的慎刑思想, 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司法的统一和沟通。

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 一般都实行法令统一制度。而秋审制度, 则保障了朝廷法令从上至下的一致性, 并能够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同时, 通过中央和地方各层次的沟通, 便于发现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促进相应立法的及时修订和完善。

清代秋审制度, 是我国封建时期法制建设达到顶峰的历史产物, 其中蕴含的慎刑思想, 是我国司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当然, 基于古代皇帝专制的固有属性, 秋审制度的慎刑思想及其运用, 更多的重在形式, 在实质和结果上还有一些不足, 但其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 以及其中体现出的积极的法制理念, 还是值得认可和肯定的。

参考文献

[1]曾宪义.中国法律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3]大清会典 (康熙朝) .卷一百三十.

[4]陈晓光.慎刑思想的体现——谈明清时期的秋审制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 .

[5]都杰.清朝秋审制度浅析[J].陕西:时代人物, 2008 (10) 103.

事故汇报制度 篇11

一、发生人身事故时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记录清楚时间、地点、性质、概况和汇报人的姓名,同时立即汇报调度主任、值班领导。马上召集矿长、工程师、救护队、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及其它相关部门,根据事故性质及灾情,研究、实施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案,当召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设立地面基地,成立领导及调度、生产、机电、通风、安监、供应、后勤、医务等部门负责人和救护队长组成的抢救指挥部,研究、制订事故抢救方案,调度室有权调动一切力量抢险救灾、各部门必须无条件执行,由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落实进行抢险救灾。

二、发生任何机电故障时,调度室立即汇报值班领导、调度室主任、分管领导,通知相关业务科室,预计影响生产的时间,立即向生产科汇报。

三、发生通风、主运输、主排水、瓦斯抽放、监测监控等威胁安全生产的机电设备故障、事故时,故障、事故单位应立即汇报矿长、工程师、生产科、机电科等相关科室。

上一篇:刘慈欣人生读后感思考人生800字下一篇:工期延误的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