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

2024-09-20

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 篇1

正在我说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屋檐下的蜘蛛,它说不定也热得难以忍受了吧。如果用一根比较小的竹子捅破它的网,会怎么样呢?我边带着疑问边找小竹子,过了一会儿,我找到小竹子了,我就飞快地到了屋檐下,捅破了它的网。过了好长时间,只见一只蜘蛛爬上网来,先用丝把自己悬在空中,然后抓住对面的铁丝,缓慢地,艰难地补着被破坏的网,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发现蜘蛛网补好了。那只蜘蛛稳坐在中心,看样子又累又热。后来,我又捅了好几次,蜘蛛每次都把网补好。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无论是人类的破坏,还是风吹雨打,这张蜘蛛网总是完好无缺。从此,我改变了对蜘蛛的看法。蜘蛛网也就在我眼中成了美丽的几个图形,蜘蛛在我心中变成了学习的榜样,不再厌恶它了。

从蜘蛛补网这件事,我受到了教育,领悟到了一点道理,学到了一点精神。蜘蛛为了生存,不屈不饶,坚忍不拔。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也应该具有蜘蛛网的顽强精神吗?

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心中的秋天”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秋韵如诗》。

2.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 让学生走进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 欢呼它的绚烂。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铭记秋天的深刻。在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快乐的足迹。

3.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和背诵积累《秋诗五首》中的五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

1.承前启后:同学们, 我们刚学完了语文教材第三组的课文, 了解到在我们心中,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里面的五篇文章与第三组课文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我们选择它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补充材料。

2.浏览目录:大家看看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内容包括《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共五篇文章, 你打算怎么阅读?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读书?

3.运用迁移。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中去, 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古诗, 第一步:自读诗句,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运用查字典、联系实际、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大声朗读全诗, 图文结合或发挥想象, 把自己当作诗人, 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

二、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默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

2.小组合作:请六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朗读六篇课文, 并相互点评。

三、智慧碰撞

1.阅读思考。

(1) 《留住秋天》一文中, “举目远眺”、“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

(2) 在《秋姑姑》这首诗歌中, 秋姑姑是什么样子呢?秋姑姑还给谁涂抹了什么颜色呢?

(3) 在《秋天、秋天 (节选) 》一文中, 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美景?为什么他会觉得孤独?

(4) 《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这五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仔细读了课文后, 你是怎么理解《赞美秋韵》、《思念家乡》中的诗句的?

2.谈论交流。

3.阅读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走进了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了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了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了秋, 欢呼它的绚烂。我们还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而秋天的深刻更让我们铭记在心。在这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四、背诵积累

努力把《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五首诗练习背诵下来。

五、读书摘抄

把《思念家乡》的五句诗抄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秋韵如诗

秋天———美丽、饱满、丰硕、绚丽

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 篇3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三年级上册作文 篇4

弟弟就是这样调皮。望着弟弟一天天长大,我就像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小孩子成长都一样呀!都要花费爸妈的许多心血呀!以后,我要更懂事,给弟弟做好榜样。

我爱我的小弟弟。

(指导老师陈圣奎)

我的语文老师

化州市宝圩镇秧地坡小学五(1)班颜小美

我有一位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姓谢,名玉云。有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略带银丝的头发,就像一位神圣的只是教授。她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那就让我说两个故事吧!

这两件事发生在三年级。在冬天的早晨,她为了辅导我们,总是早早起床,连件棉衣也顾不上穿,就匆匆来到教室辅导我们。晚上,邻居家里的电视机钱欢声笑语,而辛苦一天的您,面前摆上了一摞摞的作业本。夜深了,您批改完作业本,您还不能安心的入睡,又翻开厚厚的备课本„„

还有一次,放学了,我刚出到校门天却下起了大雨。我急得想热锅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别人带有雨具的都回家了,唯有我在学校门口避雨。这时,刚好老师您要回家,看见蹲在校门口的我,走过来亲切地说:“小美呀!没带雨具吗?来我这儿有,拿去吧!”“不,不行„„老师,您身体重要呀,您生病了,谁来给我们上课呀„„”我吞吞吐吐地把话儿说完。“拿去吧。我这副老骨头,他们呀,可别„„”老师这些话一说完,我觉得这些话好像包含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我不好意思地接过雨伞,消失在雨雾中。而老师却在大雨中奔跑„„

我因为有一位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语文老师而感到自豪。

(指导老师谢玉云)

感动

化州市宝圩镇中心小学六(1)班钟敏裕

每个人都可能被感动,在我来到人间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曾无数次被感动。然而,我却为一个稍驼的背影而感动不已。

不知是不是我命儿好还是什么,居然让我在第二次招生考试考上了重点班。从而爸爸更爱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可我这个“喜玩”者一放假总是先玩后“勤”,次次都做不完,到上学总是提心吊胆,但我总会“大难不死,渡过难关”的。

那还是初春的时候,好不容易放上两天假。我一回到家,便看起了孩子们最迷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把刚才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度外,整个人投入到了“享受”中。

放假的第二天,我一起床连口都忘了漱就急着和伙伴们玩起了幼稚的游戏:拍洋画,打弹子„„一玩就那么一整天,那也是在家长刺耳的骂声下依依不舍地散开的。

2天的时间看起来不短,可实践起来却是短短的一瞬间。

下午,我一闲下来就想起我那堆积如山的功课,心里有些慌了,急忙计计钟,噢!这次又可“大难不死”了:如果从现在做到上学前都差不多了,真是天助我也„„

我急急忙忙只用了2小时就完成了任务,我的字虽丑,但是速度在我眼里才是最重要的,做完作业,我还有什么可做呢?当然是和男孩们从村头跑到村尾,从村尾跑到村头,“走水鱼”一样穿上穿下咯。

该上学了,因为我玩的太过分,快迟到了,便匆匆忙忙收拾好书包,“飞车”而去。来到学校已经上晚读了,教室里传来一阵又一阵琅琅的读书声,犹如知了齐叫时一样响亮。我也手脚利落地打开书包去取语文书。奇怪,怎么没有?我认真地找遍了全书包上上下下,可就是没找到,急得我热辣辣的,好不自在„„算了,不找了,都怪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咳!我自责着,无可奈何地看起了作文书。

每次,老师都要检查我们的课本,幸好今次老师没检查,让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可真是个“幸运儿”啊!可我又知道自己是“避得过初一,始终还是躲不过十五的”,还是见步行步吧。

第二天早上,我被一阵开门的声音吵醒,一道“金光”射进我的眼帘。我看了看表,啊!才4点钟,谁又来干什么呢?我不耐烦地翻过身,噢!是爷爷,还没等我回过神来,爷爷就开口了:“敏裕,你的书留家里”说完就把书递给了我,我平时和他就已没什么共同语言了,现在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看着他的身影向摩托车走去,只见他往手上哈了哈热气,又互相擦了擦,边骑车渐渐消失在一片黑中„„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顿时愣住了:爷爷不怕那刺骨的寒风,为我送书,我该辜负他的期望吗?黄豆般的“雨水”霎时间流下我的脸颊,滴在暖烘烘的被子上„„

人们都以“金盆洗手”来改变以前的一切,重新做人,而我却以“金泪洗脸”,抹去了我的过去,终于在五年级以惊人的速度赶上了班内前十名。

我感谢那个背影,是它令我感动,使我振奋,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指导老师陈立安)

令我敬佩的交警

化州市宝圩镇陈垌小学三年级施令

这是一件很平凡的事,却令我十分佩服。一天晚自习过后,已是9点30分了,到对于热闹繁华的茂名来说,还没到沉睡的时候。

我匆匆走出校门骑上自行车,穿大街过小巷很快来到了僻静的环境市路。

我加快了车速,车轮飞旋,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前面不远十字路口那三盏交通灯隐约可见。这正是绿灯,我估计了一下时间和车速,猜想:大概可以在绿灯亮时冲过十字路口。接近十字路口时,那交通灯还是绿色。我再次加大了车速„„

谁知道车轮刚到停车线,绿灯突然熄灭,紧接着就是红灯。我连忙一个急刹车,可是刹车失灵,把我送出了一米多。我猛地一愣:这车子平时刹车好好的,怎么这会竟然„„我来不及多想,脑海里蓦地闪出一个“逃”字。正准备上车,一只大而温暖的手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一看,是交警。这下算完了。出乎意料,他却和蔼地说:“请跟我来一下。”说话间,他指向罚款台。后果。我猜出了八九成,被交警带到那里绝对不是好事,不是罚款就是扣车。我忐忑不安地推车跟着他走了去。

“请坐”,他很有礼貌地对我说,“我看见你„„”我觉得不大对劲,交警对违章的小孩怎么会这样好?于是不等他说完,我就“理直气壮”地说,“才超出1米多嘛„„下次我一定改„„其实不该这么认真嘛„„不该罚„„你们交警就只会欺负小孩呢?

“哈哈”„„不是欺负小孩,是跟修单车的“抢生意呢„„”我听不懂他的话中之意,但觉得话中有话。我不再说话,呆呆地望着他。只见他蹲下身子,打开一个小木箱,取出手钳﹑铁锤等简单修理工具。我坐在凳子上,似乎明白了他刚才说的“跟修单车的‘抢生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猜想,这就是他的“额外收入”吧!

他在车子旁边蹲下来,用工具在车闸上这敲敲,那儿打打,不一会,他就站起来说“:行了,你可以回家了。”

我感到很惊讶!忙问,“不罚款啦?”

“谁说罚款呢?我见你在未出停车线就刹车了,只是因为你的刹车不灵没法刹停车。是刹制胶旧了,我给你换了一个新的。”他微笑着说。

“那我给你钱。”我受宠若惊,连忙掏钱包。

“哈哈!”他伸手一推说:“这时应尽的义务。钱我绝对不收。你还不快回去?是不是等我罚你?”

“民警叔叔,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了。”

我上了车,回过头来,他向我不停地挥手,脸上带着醉人的微笑。灯光下,帽上的警徽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月光下,警服放射着夺目的异彩。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改革开放的茂名,人杰地灵,一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新月异地向前迈进。

擦皮鞋的小女孩

化州市宝圩镇中心小学五(2)班陈月琼

那天,我和妈妈到市里办事,在电影院前,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拦住了妈妈:“小姐,擦皮鞋吧。”声音怯生生的。

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她来,瘦得皮包骨头,一双布鞋已有四五个洞了,衣服虽破旧,却也整洁,手上到处是鞋油,可见她已经接待过许多客人了。

妈妈从皮包里拿出5块钱,递给她。谁知,她却不肯要,并说:“妈妈说过,要钱就得自己挣,不然这手长着也没用了。”我听了觉得这个孩子真不错,挺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妈妈便坐下来,让小女孩给她擦鞋。

她擦鞋还挺熟练的,飞快地从箱里拿出一支鞋油,麻利地挤出一些涂在妈妈的鞋上,然后用海绵轻轻擦拭。每个动作,都是那么仔细、专注,看来她干这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我问她:“难道你不上学吗”她听了,抬起头来,眼睛里泪花闪动了两下,又低下头去,用一块干布,用劲打磨皮鞋,发出“噼啪”的响声。好久,她才低声告诉我:“爸爸去世了,妈妈也不幸病倒。我还想去上学”我转过头去,不忍心看她那枯枝般的小手,泪珠从我脸上滚落。妈妈付完钱后,我们默默地走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面,但那小女孩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用自己的双手挣钱给妈妈治病,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还一心想着上学。这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小女孩。

啊!擦皮鞋的小女孩,你的自立精神让我敬佩,我永远忘不了你,祝你妈妈早日康复,祝你早日重返校园。

三年级上册作文 篇5

太空里的空间站生活可有趣了。空间站是一艘巨大的宇宙船。船里地板是一根根钢丝搭起来的,因为这样人们才能穿着带钩子的鞋子走路,人才不会飘来飘去。在太空,所有的东西都会失重,所以太空生活和地球上不一样。大小便是件趣事。是在一种特殊的马桶上进行的。这马桶可以把人紧紧地吸住,人和粪便才不会到处乱飞,将粪便储蓄起来,作其它用途。

睡觉更有趣了,要把人绑在睡袋里,睡的时候,睡袋有可能满房间乱飞,但不丝毫影响你睡眠,如果你不想在飘飞中入梦,就得把睡袋绑住。吃饭怎么办呢?饭菜是用太阳能来加热,然后放到瓶子里(就是太空碗)吃。

三年级上册作文 篇6

雪地里只有雪人一个人了,他的鼻子被冻得通红,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他真想有一个朋友来陪他,过完这个寒冷的冬天。也许是一颗流星听到了他的愿望,雪地里出现了一个蓝点点,原来是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儿,他微笑着向雪人走来,雪人似乎也和他认识,和他一起开心的玩耍,一天过去了,小男孩儿要回家睡觉了,雪人也闭上了眼。

到了半夜,雪人发现很热,睁眼一看,着火了,雪人一看,哎呀,是那个小朋友的家,雪人便一下子冲进去,变成了水,把火灭了。一大早,小男孩儿就跑去找雪人,可怎么也找不着。

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 篇7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三年级上册作文合集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上一篇:星星四班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核心制度要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