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林克的《青鸟》优秀读书心得(精选3篇)
梅特林克的《青鸟》优秀读书心得 篇1
无所望眼的天空,是黑暗的封闭。
窒人呼吸的硝烟,是战火的摧残。
在这尘世之中,不知从何时起,欲望、黑暗与血腥在便空气当中弥漫开来,仿若是一剂真空的毒水,让人嗅到了,便暗自消沉,失去自我。
而有些徒手便想妄求利益的淘金者,冥冥之间,似乎正提挈着铜色的钥匙,在夜神殿的大厅间,妄求打开这些厚重的铁门。释放人类心中的一切丑恶。即使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嗅到这扑鼻的恶臭,也会因内心丑恶的本质而贪婪殆尽。
在这铜门里,有侵蚀健康的生化疾病。有那人们内心中无可逃避的恐惧。还有光明终结后黑暗的雾霾,以及掠人姓名的残酷的杀戮。
人们握着这迷乱心魄的钥匙,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
这世间的丑恶与悲凉,都是为了利和欲。
这些投机者,用欲望的钥匙,放逐了这些丑恶的灵魂。战争,恐怖,黑暗和迷乱从门中喷涌而出,摧残这个世界。
如果说是人类摧残了这个无辜的世界,何不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抹杀了这个世界。
我们理应随着青鸟,感受幸福。却不应该随着欲望,制造极端的恐怖。我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追求幸福的生活,但也许只是方法错了。
我们用尽平生之力追赶幸福的脚步,以至于只能用血腥与凶残滞住青鸟的翅羽。几十年后,当你蓦然回首,你早已成为了幸福的陌路人。
聆听一句耳语的忠言,为了追求幸福而抹灭它人幸福的贪欲者,痛苦总比幸福来得更早些。
梅特林克的《青鸟》优秀读书心得 篇2
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象征主义的作品,但《青鸟》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内心有一种深沉的忧郁,而这种忧郁我无法言表,也无法解释。这导致我常常囚禁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别人走不进来,自己走不出去。然而现在我才明白,我就是作品中的蒂蒂尔,那个渴望拥有幸福的小孩,而所谓的幸福,则是那只青鸟。
《青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利时象征主义戏剧代表作家梅特林克的传世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个用心灵寻找幸福的故事 :圣诞节前夜,蒂蒂尔和米蒂尔兄妹俩因为贫穷,只能艳羡地看着有钱人家欢度节日。突然,仙女贝莉吕出现在他们面前,说自己的女儿得了重病,只有找到青鸟,才会好起来。她送给孩子们一顶魔帽,于是兄妹俩在猫、狗、火、水、牛奶、面包的灵魂的陪伴下,在光神的指引下去往思念之土、夜神宫殿、幸福之园、未来王国、墓地和森林里寻找青鸟。可是,每次找到的青鸟,不是改变了颜色就是莫名的死去,兄妹俩难过失望地回到家里,却惊喜地发现,那只代表幸福的青鸟一直就在他们身边。
这部作品虽然写的仅仅是两个孩子在圣诞前夜的一个梦,但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饱含的深邃哲理,已远远超乎一般童话剧的内涵,向我们展示出时而仙境,时而地狱,时而过去,时而未来的扑朔迷离的奇幻景象,达到现实时空与梦幻世界的水乳交融,形成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首先,奇特的想象使作品充满魔幻浪漫的色彩。作品开篇,当小男孩蒂蒂尔转动魔帽,“老仙姑顿时变成一个绝色的公主 ;垒墙的石块闪烁发光,像蓝宝石一样发出蓝幽幽的光芒,一忽儿又变得玲珑剔透,有如价值连城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寒伧的家具显得很有生气,熠熠放光 ;白木桌变得沉实、华贵,宛如大理石桌,立地大钟的玻璃钟面象眨着眼睛,露出和蔼的微笑。这时钟摆在其中来回摆动的那扇门打开一半,闪出了众时辰,他们手拉着手,纵声欢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种奇妙的想象既来自现实,又超越现实。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个生物甚至牛奶、面包等静物都是有灵魂、有思想的 ;死去的人始终在沉睡,他们会在活着的人们的想念中醒来 ;所有未出生的小孩都呆在未来王国,等待着自己出生的那一刻到来,他们已经预知自己未来的使命,在他们中间,有发明家,农学家,有阴差阳错不能同时呆在世上的情人,甚至有九大行星王国的国王。这些大胆奇特的想象使作品涂抹上了浓厚的魔幻与浪漫的色彩。剧中有一段时间老人将两个难分难舍的情人分开,强行拖走一个去投生的描写 :
“第一个情人不,不,不!……她也去!……
第二个情人(攥住第一个情人的衣服)让他留下!……让他留下!……
时间得了,这又不是去死,是去投生呀!……(把第一个情人拖走)快走!……
第二个情人(对拖走的小孩发狂似地伸出双臂)留句话!……就留一句话!……告诉我怎么再找到你!……
第一个情人我会永远爱你!……
第二个情人我将是最忧伤的人!……你会认出我的!……”
“生活教给人们,即使疼痛,也要学会放手。”这一幕感人的场景让我联想到很多古诗词 :恨不相逢未嫁时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于是,我们明白了,“情人”原来是“忧伤”的代名词。
其次,诗意的语言使作品散发优美感伤的魅力。梅特林克既是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语言充满诗一般的韵味,饱含深邃的哲理,发人深省,余味悠长。如在幸福之园里,母爱和蒂蒂尔的对话,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有着优美的诗情和淡淡的感伤。
“母爱……米蒂尔,你怎么也不笑?……你们认不得你们的母爱了吗?……好好瞧瞧我,这不是我的眼睛、我的嘴唇和我的手臂吗?……
蒂蒂尔是的,我认出来了,不过以前我不知道……你很像妈妈,可你要漂亮得多……
母爱当然罗,我呀,我不会变老……在这儿每过一天,就给我增添一分力量、青春和幸福……你每微笑一次,我就年轻一岁……在家里,这是看不到的,但在这儿,什么都看得见,这倒是真的……
蒂蒂尔(感到惊讶,注视她,又亲吻她)这条漂亮的裙子,是用什么做的?……是绸缎做的、银做的还是珍珠做的?……
母爱都不是,是亲吻、注视、抚摸做的……每给一个吻就在上面增加一缕月光或日光……
蒂蒂尔这真逗,我从来没想到你这样有钱……你把裙子藏在哪儿?是不是放在爸爸拿着钥匙的那个大柜?……
母爱不是,我一直穿在身上,只不过别人看不出罢了,因为闭着的眼睛是什么也瞧不见的……凡是母亲,只要爱她们的孩子,就是有钱人……母亲没有穷的、丑的和老的……她们的爱总是欢乐当中最美的……每当她们显出忧郁的样子,只要她们得到一个亲吻,或者她们给人亲吻,那么所有的泪珠在她们的眼底都会变成星星……”
在这段对话里,蒂蒂尔的天真和母爱的慈祥,都足以令人动容。现实里蒂蒂尔的母亲是寒碜而憔悴的,但因为心中有爱,在幸福之园里,她是美丽而富有的。
再如在幸福之园中,健康幸福同蒂蒂尔打招呼,但蒂蒂尔却并不认识它。
幸福我很明白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是你家幸福的头儿,这些都是住在你家的其他幸福……
蒂蒂尔我家里有很多幸福吗?……[ 所有幸福都哄然大笑。
幸福你们听他说些什么!……在你家是不是有很多幸福!……小可怜虫,你家里幸福多得连门窗都要挤掉呢!……我们笑呀,唱呀,产生的快乐连墙都可以推倒,连屋顶都可以掀掉 ;可是我们是白干了,你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我但愿你以后更清醒些……”
这段描写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过去几十年我所拥有和忽视的幸福 :父亲的红烧排骨,母亲深夜的守候,爱人替我披上的外套,儿子的一个亲吻……那些细微而感动的瞬间,那些琐碎而真实的温暖,我为自己被众多的幸福所簇拥却视而不见感到深深的羞愧。
原来幸福如同空气或一米阳光,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就在我们身边。
最后,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深邃洞悉的力量。在《青鸟》中,作者通过大量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来描绘人物心理和人生哲理,让人透过世俗的面纱窥视到宇宙的真理,具有直达内心的穿透力。除了青鸟和寻找青鸟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外,作品中还有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夜之宫里深锁在岩洞里的幽灵、疾病、战争暗示着人性的软弱和丑陋 ;思念之土的紫罗兰代表着想念 ;墓地遍开的玫瑰花则喻示着“死亡根本不存在……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生命总是以各种新的形式不断延续着”;在幸福之园里,人们纵情享乐,无所事事,他们“一刻不停所从事的,就是什么也不干”,而当蒂蒂尔转动魔帽上神奇的宝石之后,宝石发出一道耀眼的光束,于是“宴席散去,不留痕迹 ;那些胖子幸福身穿的丝绒锦缎和花冠,在刮入舞台的带闪光的劲风中飘拂而起,撕裂成碎片,落到地上,而他们笑吟吟的假面具也落到脚边,露出惊慌的脸色。他们像破裂的气泡一样,眼看着萎缩下去,大家面面相觑,在不习惯的光线刺激下眨巴着眼睛,终于互相看到赤裸裸的本相 :面目丑陋,皮肉松弛,神情凄惨,于是羞惭和惶悚得喊叫起来,其中以笑胖子的叫声最高最清晰可辨。”
在这段描写里面,那些肥胖臃肿的人间幸福,象征着人生的享乐和无意义,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里纸醉金迷的拜物一族。这些浅薄的幸福,在真理之光地照射下,显得如此苍白和丑陋。
故事接近尾声时,蒂蒂尔和米蒂尔没能找到青鸟,在回家的时候显得很是沮丧。
“蒂蒂尔可是青鸟我还没有得着呢!……思念之土那只鸟全变黑了,未来王国那只鸟全变红了,夜宫那些鸟全死了,我没有逮着森林里那只鸟……这些鸟要么改变颜色,要么死了,要么飞走了,难道是我的错儿吗?……仙女会恼火吗?她会说什么?……
光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只能认为青鸟并不存在 ;或者是刚把它关在笼子里就会改变颜色……”
象征幸福的青鸟放进笼子就会改变颜色或者死去,喻示着青鸟无法在现实世界生存,也意味着人们在现实的世界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渴望的幸福。
在蒂蒂尔兄妹寻找青鸟的艰难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是给予,正如兄妹二人勇敢地踏上寻找青鸟之途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幸福才会恒久。故事的最后,邻居小女孩的病好了,可青鸟却飞走了。这时,蒂蒂尔对观众说“要是有人找到青鸟的话 , 请还给我们 ,好吗?我们需要它 , 因为我们希望今后能够幸福。”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那只青鸟永远不会回来。它在蓝天下,它在阳光和空气里,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飞翔。
梅特林克的《青鸟》优秀读书心得 篇3
关键词:青鸟 象征主义戏剧 特征
梅特林克,法籍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创作了《青鸟》、《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他的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后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取得很大成功。本文就他的代表作品《青鸟》解读象征主义戏剧的特征,虽然笔者认为仅靠一个剧本来解读一个浩瀚的戏剧体系难免有些狭隘,但毋庸置疑的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被视为经典,一定有它不同寻常的属性,单凭这点,笔者愿意试解读之。
一、象征主义与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
象征主义是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同以往所有的艺术方式一样,是人类改造自然认识社会的产物。
19世纪中期,象征主义首先出现在法国的诗歌领域,1886年9月15日,法国巴黎《费迦罗报》的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象征主义宣言》中第一次提出“象征主义”这个名称。“象征主义”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象征主义诞生后很快从诗歌扩展到戏剧,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虽然在此之前,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作品《野鸭》也被称为象征主义戏剧,但笔者认为,易卜生的作品仅是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有了象征主义戏剧痕迹,但并不该称之为象征主义戏剧)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而这点不但奠定了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为象征主义戏剧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
在这里,笔者要谈一下梅特林克步入文坛时戏剧的状况:梅特林克步入文坛之际,正是印象绘画与音乐、象征主义诗歌蓬勃发展之际。而在戏剧领域,自然主义开始被人厌弃,日渐失去活力与观众的支持,人们热切地期盼新一轮的革新,就连自然主义大师左拉也不得不发出如此感慨:“我们的戏剧多么需要一位新人来使堕落的舞台面目一新,使舞台艺术得以新生啊!蹩脚的剧作家们已经使一门艺术降格去迎合观众的简单需要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象征主义诗人们跃跃欲试,希望能在戏剧方面有所建树。然而,以富尔和吕涅·波为首的艺术剧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能够立即取得预期的成功,在他们的节目单里除了诗歌之外,几乎不存在名副其实的剧作。直到梅特林克出现之后,象征主义诗人们的这一缺憾才得以弥补。可以说没有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便无从谈起,而梅特林克剧作寓意丰富、清丽委婉和哀怨动人的风格无疑是象征主义戏剧中绝无仅有的。
如上述所言,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关注的对象完全相反。自然主义关注客观事物,注重对事物客观的描写,而象征主义则关注事物的抽象本质,反对描写事物的表象,主张挖掘隐藏其后的本质与真理。梅特林克认为宇宙由客观的物质世界和主观的精神世界所维系,包括可见世界与不可见世界、可见之人与不可见之心灵两大部分。对他来说,只有后者即不可见世界与不可见心灵两项才是真实的。在可见世界里,充斥了各种客观表象,但它充其量只不过是能带给人们真实的世界的某些预兆,即使可见之人的行为与言语也仅仅具有一般意义而已,因此要把握真理,必须重视事物隐藏其后的本质以及人的表面行为之后隐藏着的不可见的心灵世界。梅特林克表示:“人生真正的意义,不是在我们所感知的世界里,而存在于那个目所不见,耳所不闻,超乎感觉之外的神秘之国中。”他还认为,不可见世界将大量的征兆通过可见世界的表象传达给人的同时,心灵同样将其神秘的信息通过各种征兆传达给人,因此人本身常被可见世界的种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外向所包围。然而,一方面由于这些表象与先兆往往鱼目混珠极其复杂难解,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的悟性有限,因而往往会为接受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难以理解不可见世界的真正信息。梅特林克的这些不可知论和宿命论思想充满了神秘而又悲观的色彩而这些思想在其戏剧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正是由于梅特林克的这些观点,乃至于剧作家们开始思考戏剧描写人类生活到底是不是为了反映自然,如果是,那么我们所追寻的世界的终极真理又在哪里?如果不是,那么这些晦涩难懂,却又能够使人停下来去思考的东西又是什么?然而,不仅是梅林克特,所有的象征主义作家们都在尽量回避描写社会现实问题,更不关心人物的生活环境,而是将眼光投向了某种幻想中的过去,在抽象的时间与空间当中去营造属于自己的天堂。这天堂里所拥有的“终极真理”也是用普通言语无法表达,用普通文字无法描述的意为载着不可见世界神秘信息的可见世界里的表象符号,即象征!所以,梅特林克认为,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打破不同艺术形式乃至不同感觉的界限,寻找相互之间的感应。他认为,“伟大的戏剧无不由三种因素(下转5页)(上接6页)构成:其一,文词华丽;其二,对于存在我们周围和心理的事物,即天性和情感所作的思考及热切地描绘;其三,笼罩整个作品,创造出适切的气氛,而成形自未知世界的构想;在其中飘荡着诗人所引发的生命和事物,统辖其上,审判且总领其命运的神秘。最后一项尤为重要,我对此毫不怀疑。”而正是这些观点使象征主义戏剧变得越发神秘与费解。
二、梅特林克在《青鸟》中所赋予的象征及其特征
梅林克特的六幕儿童梦幻剧可以说是他人生中对象征主义戏剧理解的第二个转变。也是他告别“死亡、消极、堕落”等黑色主题走向“积极乐观,展现灵魂复苏和生命希望”的开始。本剧中所赋予的象征主义与其前期作品如被称为“死亡三部曲”的《不速之客》《盲人》《七公主》在主题上有着鲜明的区别。这也展现了梅氏象征主义从从“消极”走向“积极”的决心。言归正传,在剧作《青鸟》中,梅氏的象征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征。
1、华丽的言辞下依旧是意犹未尽的风格。
梅氏在剧中从来不会为我们指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只会暗示我们,神秘事件的存在,让我们在剧本中感受人所不能见的世界,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如剧中蒂蒂尔与米蒂尔在去思念之土时仙姑嘱托他们“八点半必须离开”的场景;再如他们在“幸福之园”与胖子幸福们发生的事情,所有的台词都是那么的委婉华丽,点到为止。
2、通过暗示隐喻让人产生强烈的宿命感,对不可知世界感到敬畏但在绝望中却又能看到希望。
这种强烈的宿命感不止出现在梅氏的作品里,几乎所有的象征主义剧作家们都在试图去营造这种气氛,而也许只有制造这种可见世界里的表象,来预兆不可见世界的方法才能让人真正的寻见终极真理吧。《青鸟》剧中的宿命感却已经被淡化,但对不可见世界,不可见人之心灵的描述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剧中“未来之园”未出生孩子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再如“夜宫”中被大自然控制而无法解释的秘密……
3、故事情节简单,主张气氛笼罩整个剧本。
梅氏在此剧中通过蒂蒂尔和米蒂尔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童话故事来表现人类寻找真理寻求幸福的美好向上的主题。整部剧本内容通过“思念之土”、“夜之宫”、“森林”、“坟场”、“幸福之园”、“未来王国”等几处作者幻想的场景来展现人类在不断探求的过程中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懂得自我牺牲所换来的人生幸福之价值。剧中青鸟又象征了什么呢?许多评论的人认为它是幸福的象征,也有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答案。青鸟到底象征了什么呢?我们从剧中似乎看不到它的喻指,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去回忆蒂蒂尔与米蒂尔这次神秘而有趣的探险是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幻想大师梅林克特,其实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青鸟的寓意。当蒂蒂尔与米蒂尔在渴望圣诞礼物的时候,仙姑出现,让两个孩子为自己生病的小姑娘去寻找青鸟,而自己不去寻找,这分明是点化这两个孩子。当两个孩子在进入“思念之土”的时候,他们明白了想念自己死去的亲人,则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当他们进入“森林”的时候,森林群树与百兽的愤怒,让他们明白了人类的贪婪对大自然的伤害,也明白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当他们来到“幸福之园”的时候,胖子幸福们的贪图享乐与真正幸福们的鲜明的对比,让他们明白了物质与精神幸福的本质区别,(其实在这一章里梅特林克已经通过蒂蒂尔家里的幸福向大家暗示青鸟到底在哪里了);而“未来之国”,里面则充分体现了梅林克特宿命论的悲观主义色彩。正如剧中蒂蒂尔与未来弟弟的话中发现未来的弟弟在到自己家之后不久将要离开的事实后问:“那还值得来吗?”未来弟弟回答:“能由自己选择吗?”是的,能由自己选择吗?梅特林克总是给我们设置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迷,正如青鸟的本身,这个像大自然一样神秘的东西,最后却在两个孩子回家,将自己的斑鸠送给邻家女孩的时候,斑鸠变成了青鸟,这也许就是梅特林克的聪明之处——当人类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寻找的东西自然会出现在你的身边。
综上所述,我们从《青鸟》中不难发现,梅氏象征主义戏剧主要是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来描绘作者内心世界和人生哲理,从而达到“让观众去努力把握到不可见世界的终极真理”的目的,而这也是整个象征主义戏剧所具有的共性吧。
参考文献:
[1]宫宝荣《法国戏剧百年》三联书店2001年
[2]伍蠡甫林华《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3]熊美严程莹《欧美现当代名剧赏析》云南大学出版社
【梅特林克的《青鸟》优秀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梅特勒托利多天平12-22
的教师优秀读书心得09-12
北大青鸟教学心得--我的教学总结12-26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书心得06-17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07-05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心得07-28
小说《简爱》的优秀读书心得10-03
苏菲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10-03
《唤醒心中的巨人》的优秀读书心得11-07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心得优秀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