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2024-10-16

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共6篇)

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篇1

人教新课标版(2013修订)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基础巩固】

一、字音字形

嫩芽(nân)分歧(qí)拆散(chāi)粼粼(lín).....瘫痪(tānhuàn)沉寂(jì)捶打(chuí)憔悴(qiáocuì)......央求(yāng)诀别(juã)淡雅(yá)怦怦(pēng).....仗义(zhàng)树杈(chà)脸颊(jiá)沐浴(mùyù).....祷告(dǎo)姊妹(zǐ)繁杂(fán)徘徊(páihuái).....遮蔽(bì)覆盖(fù)心绪(xù)荫蔽(yìnbì).....雪骤(zhóu)菡萏(hàndàn)攲斜(qí)花瑞(ruì).....

二、词语积累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的明净。沉寂:非常安静,非常寂静 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恳求,苦苦地哀求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淡雅:雅致简单,清新

烂漫: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 怦怦:象声词,形容心跳

树杈:1.亦称“树杈把” 2.树枝的交汇处 寒战:寒噤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沐浴:泛指洗澡。文中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欹斜:倾斜、歪斜。菡萏:荷花的别称。

并蒂:指两朵以上的话并排长在同一茎上。华瑞:花开的好预兆。慈怜:仁慈而恋爱。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适意:舒适。文学常识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金色花》选自 《泰戈尔诗选》,作者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荷叶

母亲》选自 《冰心全集》,作者 冰心,原名 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 繁星》、《

春水》、《 往事

》。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文学家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课内文章梳理】

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不管是描写家庭生活本单元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作者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中的矛盾冲突还是温馨和谐,都充满了浓浓亲情。

《散步》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馨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具有幽兰般的清新淡雅和形象灵动的诗意美;整齐对称的句式,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主旨

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

散步原因 产生分歧 解决分歧

四、重点探究

1文中有哪几两处景物描写?各起什么作用?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景物描写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这一段景物描写富有诗意,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第二处景物描写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叙事中穿插景物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点明“小路有意思”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的内涵。2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请找出两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好处: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3文中的几个人物个有什么特点?

文中的我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不溺爱孩子;妻子贤惠明理;母亲疼爱孙子体谅儿子;儿子聪明懂事,活泼可爱。

五、鉴赏领悟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该怎样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那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跌跤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段话写出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同时也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羚羊木雕》

一、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主旨:

文章通过“我”被迫向好友讨回羚羊木雕的叙述和描写,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三、结构:

羚羊木雕

张之路

赠送

父母————————————→“我”

∣逼 ︳索

∣ ∣

∣索 ︳要

↓ 转赠 ↓

“我”————————→ 万芳

←————————

归还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四、重点探究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分几个阶段叙说的?

本文记叙了“我”被迫把送了人的羚羊木雕要回来这件事。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6段)写妈妈追问起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诉她,已经送给好朋友万芳了。妈妈、爸爸一起要求“我”把它从万芳那儿要回来。第M部分(第17段至第23段)回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第三部分(第24段至第25段)写奶奶出面干涉,反衬爸爸、妈妈只知东西名贵,却不顾尊重孩子的友谊。奶奶做不了主,妈妈还是逼着“我”去万芳家。第四部分(第26段至第38段)写“我”从万芳家要羚羊木雕的情形。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并且谅解了“我”,“我”止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

2、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妈妈想让我用糖把木雕换回来!她觉得木雕很有意义,不应该随便送人!

3、文中句子“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是对妈妈的什么描写?表现了她怎么样的态度?

: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坚决要小主人公执行的强硬态度。

4、写“屋子里静极了”有什么用意 ?

写出了屋子的极静,表现了我和父母冲突已经到了极点,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渲染 紧张的气氛。

6、我为什么推开妈妈的糖盒子?试做简要分析。

我不情愿把木雕换回来,认为送出去的东西不能够拿回来!

7、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是什么吗?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倾向是:反对父母的自私行为,认为应该尊重小孩子的那种纯真的感情,从小事中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五、鉴赏领悟

1、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的根据。

例如,“爸爸”送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像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芳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2、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面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说,作者这样“倒”一下有什么好处?

(1)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借回忆来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2)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3)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样使全篇叙事有波澜,有情味。

3、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课文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矛盾的焦点是“我”该不该将“羚羊木雕”转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我”父母的态度是“那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他们逼“我”去要回来,而且说话的语气是“坚定”、“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两个“贵重”,有力地反映了父母对羚羊木雕的重视。“我”的态度是:爸爸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而在“我”的心目中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把那只小羚羊送给了她,并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现在父母逼“我”反悔,“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课文围绕“羚羊木雕”,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突出中心,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械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4、本文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烘托(或衬托),即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也可以用景物来衬托。本文借用景物描写作为陪衬,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清。当“我”的爸爸妈妈执意要让“我”从万芳手里取回羚羊木雕时,“我”只得违心地去做了这件事。文章写道:“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当时心情的悲凉。

5、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什么思想?

课文写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这件事反映了我重友情,重许诺,也反映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

6、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可以。羚羊木雕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7、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明事理。她也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要回羚羊木雕,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是深明情理的。

8、提问:“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追不得已的,主要怪父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不懂得孩子间的感情,只知道东西贵重,不知道还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9、提问:如果你想把一件资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要怎么做?

我会先征求大人们的意见。如果大人们不同意把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我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跟他们讲友情重于一切的道理,请他们尊重孩子之间的感情。

10、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l)本文用插叙,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写出“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理由。这样也使全文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鲜明。妈妈、爸爸和万芳妈妈都是同一类型人,但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爸爸冷酷,万芳妈妈泼辣。(3)“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世说新语》两则

一、教材分析:

《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拉了拉元方,想表示歉意,陈元方不理他,头也不回地向门房走去。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二、主旨:

《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很多。

三、结构:

咏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

陈太丘与友期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四、重点探究

1、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谢太傅下雪日让侄子侄女咏雪”。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发表自己的意见。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5、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元方聪明、机智。

6、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7、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五、鉴赏领悟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5、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秋天的怀念》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二、主旨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三、结构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四、重点探究

1、在“我”发怒生气的时候,母亲为什么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力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既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又说明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4、“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句插叙有什么作用?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严重,又说明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强忍病痛做出的超常努力。

5、母亲进来了,她挡在窗前。“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挡”,这是母亲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受到儿子的责备,为什么还笑?

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母亲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也不放在心上。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五、鉴赏领悟

1、“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母亲鼓励 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得与病魔进行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话有什么含义?

这段话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是对母亲那句“好好儿活”的深情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中考链接】

一、《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

2、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

3、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4、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哪儿去啦、突然

2、把羚羊木雕说成羚羊。

3、依次是:√√√×

4、贵重,是相对一块点心一盒糖而言;更贵重的,应是孩子的自尊和友谊。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面各词。无信: 无礼: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参考答案:

1.信用 礼貌 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

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篇2

九月初旬,阔别了一个暑假的我们,步入中学。初见你,是在排好座位之后。我抬头看见了你,你转身看到了我,四目相对,仿佛是阔别太久的心灵际遇。不约而同地嘴角上扬,发自内心的微笑,我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你。其实,我们在小学就已认识,但偏偏对彼此都不感兴趣。而进入中学后的那一瞬间,成了我们相逢的第一幕,是我们交往的重新开始。从此,每天的课间,总会在走廊看见两个腻在一起的身影,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其乐无穷。

你,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发型是那么的独特:齐整的刘海,齐整的长及下巴的头发。这样的装扮,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些沉闷。不过,当你见到她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她活泼好动,笔直、蓬勃的头发,更富生机,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双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会说话,给这张脸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脸虽然有点儿黑,但那是健康的颜色,相信人们一看到这张脸,就会想到灿烂的阳光……

你一米五六的个子,娇小玲珑,却又机敏精悍,真可谓“浓缩就是精华”。早操后,轮到我们跳长绳,那是你展示身姿的时候了。你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长绳间自由、欢快地穿梭。面对挥动的长绳,很多女生望而却步:有的站在一个地方按兵不动,不肯加入跳绳的队伍中去,免得出丑;有的头随着甩动的长绳在有节律地摆动,身子却像钉在那里,不敢迈开脚,即使最终鼓着勇气猛然低头冲进去了,也常常被绳子绊住,好像绳子跟她们过不去似的。只有你,面对在空中舞动的绳子,却能飞进飞出,自在无碍。对于跳绳,你真的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中了。看,你又飞了进去,灵活地跳进了长绳中间,同时又迅速甩开自己手中的短绳接着跳……你可以跳出各种花样,让一旁的我们,不禁惊呼。30分钟的课间活动,整个操场都是你灵动的身影,你是这么勇敢,这么活泼,这么让人敬佩。

中午去操场散步,你有时会奔到墙角的大樟树下,三两下就爬到了树杈上,剩我一个抬头望着你目瞪口呆。哦,你是这么“不拘小节”,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爬树,一举一动丝毫不像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假小子”。

你聪明、机灵,但不知为什么,一到学习,却总是迷迷糊糊。而我,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像我们两个,照理不会有什么交集,却偏偏相处得和谐融洽。也许,你羡慕我的成绩,而我喜欢你不羁的个性。

渐渐地,我更加了解你了。你心地善良,处事洒脱,虽然有时候有点大大咧咧、糊里糊涂,爱纠结。但其实,你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你不会掩饰自己,有什么情绪就都会表现出来。

曾经一直以为你是个永远快乐的人,但没想到,你也有忧伤的时候。

那天下午自习课,窗外的天灰蒙蒙的,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教室里的气氛也不如往常热闹,东北角传来细微的抽泣声,你眼角泛泪,哽咽着:“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我爸妈亲生的?没有人愿意关心我。”你把头埋在胳膊肘里,只露出双眼,眼眶正含着泪,我感受到你的委屈。原来前几天,你爸爸为了一点小事冤枉了你,动手打了你,触犯了你内心的尊严。我注视着你汪然欲涕的样子,突然觉得我们好像心灵相连,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坚定地对你说:“你还有我!”

如今的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相遇原是为了陪伴彼此,无论开心,还是伤悲,都会在彼此身边,我们相约一起面对艰难险阻,共度似水年华。

我喜欢你的性格,喜欢你无所顾虑的大笑,喜欢你有时呆萌的模样,更喜欢有你陪伴的这段时光。我愿与你漫观云卷云舒,静看花开花落。

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际遇;遇见你,是我年华里最美的回忆。遇见你,真好!

[【唐老师评】]

本文小作者截取一段特殊的“相识瞬间”,给人似有心有灵犀的美妙感觉。在“相识”基础上,两人交往更深,感情也更真切。由于小作者对好友非常了解,因此,她拥有了较多的写作素材,可以随意选用,而且更容易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这是最为关键的。之后,小作者灵活地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方法,再巧妙地运用对比等手法,因而将这位活泼好动又充满灵气的同学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来。

从生活中学习交友与做人,从生活中选取写作材料,然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写真事抒真情,再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是本文小作者写作成功的原因。

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篇3

一、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

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三、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

四、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春》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学习关于重音、停连的知识,提示学生按正确的方法来朗读课文。

二、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可挑选典型的例句从细微处切入,逐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并不缺乏这一思维能力,只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不能将潜在的形象思维能力转化到语文学习方面来。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推动这一转化过程。

三、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朱自清是散文大师,其散文处处都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不仅优美,而且典范,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摘抄、评点、仿写等方法进行。

四、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比喻修辞的知识本身不难掌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大量文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可引导学生参读课本中的《比喻》。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

一、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发音正确,语流顺畅,读出重音和停连,还要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融情于景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景状物,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阅读时要兼顾这两个方面。

三、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其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又韵味十足,值得中学生学习借鉴。通过朗读和默读,以及抓关键词句,深入地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素养。

四、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上一课已经学习了比喻修辞,在本课应该继续巩固;比拟修辞是新的学习内容,可结合课文后的《比拟》一文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一修辞方法的要领。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四季的雨,可以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二、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朗读仍是这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作朗读标记的方法,重点是通过朗读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三、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从中提炼出四季的雨的气韵与独特美感,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优美的文辞表达出来。要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吸收有助于自己的写作营养,引导学生努力像作者一样处处留心生活,注意观察,悉心体会。鼓励学生多动笔,多尝试。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

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中的情境;同时,还要填补画面中未写明的内容,即艺术空白。

二、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这几首诗各含有不同的情感。一要结合写作背景,如读《观沧海》要结合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来体会;二要结合景物描写来体会,如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结合对“杨花” “子规” “明月”的描写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来理解。

三、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七上第四单元配套 篇4

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

“妈妈!妈妈!快点来呀!”

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己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神秘诡异的笑容。

“什么事?”

她不说话。

“到底是什么事?”

她用一只肥匀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寓的灰壁。

“到底什么事?”

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

“天!”

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那片蓝过千古而仍然年轻的蓝天,一尘不染令人惊呼的蓝天,一个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认识却在此刻仍然不觉吓了一跳的蓝天,我也一时愣住了。

于是,我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平常是一个聒噪的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慑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喜悦,她遇见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发,响亮的天蓝从那一端出发,在那个美丽的五月清晨,它们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再只是从笔划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她面对面地遇见了蓝天,她长大了。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仍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暗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馀,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长成,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成长的痕迹之山百合

席慕容

也许事情总是不一定能如人意的。可是,我总是在想,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哪怕只有一天,一个晚上,也就应该知足了。

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美的渴望,虽然好象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象又都已经过去了。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那一个夏天,我快十八岁了,和大学的同学们横横贯公路去写生,住在天祥。夏日的山绿得逼人,有一个下午,我和三个男同学一时兴起,不去和别的同学写生,却什么也不带,往一座被我们端详了很多天的高山上爬去。那是一座非常清秀的山,被众山环绕,隐隐然有一种王者的气质。

而当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累人的攀爬,终于到了一处长满了芳草的斜坡时,天已经慢慢暗下来了。面对着眼前起伏的峰峦,身后一片挺秀斜斜地延展上去的草原,风从下面的山谷里吹上来,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高山上,在这长满了荒草的高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洁白的百合花。

而在那一刻,我心里开始感到一种缓慢的痛苦,好象有声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诉我:你只能有这一刹那而已。在这以前,你没料到你会有,在这之后,你会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这里的,而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必得走,必得离开。不能象百合一样,永远在这座山峦上生长、盛开。

黄昏时的山峦有一种温柔而又凄怆的美丽,而我心何所归属?三个男孩子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地唱着一些流行的歌曲,荒腔走板地,一面唱一面笑。青春原该是这样快乐无忧的,而我,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们一样呢?为什么却怔怔地站在这里,对这些在我眼前盛开着的山百合怀着那样一份忌妒的心思呢?

是怀着那样一份强烈的忌妒,我叫一位男同学替我采下一大把纯白的百合,我把它们紧紧地抱在怀里,带下山去。

可是,没有用,真的没有用。正如那声音所告诉我的一样,我仍然无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时刻。而那些被我摘下的百合虽然很快地都凋谢了,可是,在我每次回想起来的时候,它们却总是依旧长在那有着淡淡的斜阳的高山上,盛开着,清纯而又洁白,在灰绿色的暮霭里,对我展现出一种永不改变和永远无法融及的美丽。

在泥土中长大

王国梁

我小时候总以为,人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就像草和树一样。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广阔的天地之间是我们自由的舞台,可以撒着欢地玩闹,就像一棵自由自在生长的小树一样,没有丝毫束缚。泥土是我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父母下地,不为帮父母的忙,这仅仅是父母带孩子的一种方式。那时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看,于是就被父母“随身携带”着,在泥土里慢慢长大。可以说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胜过如今城里最豪华的游乐场,它巨大无比,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父母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在一旁捉虫子,逮蚂蚱,或追着一只兔子在田野上狂奔。大人们热火朝天地劳作,小孩子们帮不上忙,于是就三五成群凑到一起玩游戏。一个土坡,一片树荫,一块荒地,都可以成为我们释放过剩能量的舞台。

我们在泥土里疯玩,打滚,可劲儿折腾。有些孩子,还会就地取材,把泥土当成玩具。有时,大家用泥土捏东西,捏成锅碗瓢盆的形状,捏成桌椅板凳的形状,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捏的,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创造力惊人,如今的那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哪里比得上孩子们自创的游戏更有意义?捏完这些“日用品”,下一步就要过家家了,男孩女孩在一起扮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开始“新生活”。

男孩子们的兴趣更在于打打杀杀,玩富有刺激性的游戏。我们在土坡上“垒碉堡”,“建炮楼”,折根玉米秸当枪,找个土地的凹处做掩护,玩打日本鬼子的游戏。照例是要分成正反两派,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正义胜利,我们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的培养,都是在泥土里完成的。

孩子们玩累了,会顺势躺倒在泥土中。松软的泥土,跟家里的土炕一样舒服,可以美美地睡一觉。我嘴巴里嚼着一根甜津津的青草,耳朵边有野花摇曳着,蝴蝶和鸟儿还会从我的眼前飞掠而过,有时躺着躺着就睡着了,睡在蓝天白云下,做一个轻飘飘的梦,觉得一切那么轻松舒畅。清凉凉的土地贴着我的肌肤,土地里厚重的气息慢慢传递着,传递到我的肌肉、骨骼,让们长得结实健壮。

孩子们虽然小,但大人不担心我们跑丢了。大地就在脚下,能跑到哪里呢?有时大人看不到孩子的人影儿,就拉开嗓子喊几声孩子的乳名,空旷的土地上,呼唤声被风吹送得很远,我们听到喊声,立即扔下满手的泥巴,奔到父母身边。

父母看到我一身的泥土,不仅不责怪,反而笑眯眯地说:“又成了泥猴儿了!”在他们的意识里,泥土是好东西,孩子在泥土里滚几遭,就结实健壮了。祖祖辈辈生于土地,我们与泥土最亲,觉得泥土最养人了。

周国平在文章中写到:“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生命,包括动植物、人,归根到底都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有许多同伴,他们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

真的是这样呢!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与土地越来越远。我真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回到乡野,感受一下万物是如何从泥土里长大的。

过火 林清玄

是冬天刚刚走过,春风蹑足敲门的时节,天气像是晨荷巨大叶片上浑圆的露珠,晶莹而明亮,台风草和野姜花一路上微笑着向我们招呼。

妈妈一早就把我唤醒了,我们要去赶一场盛会,在这次妈祖生日盛会里有一场过火的盛典,早在几天前我们就开始斋戒沐浴,妈妈常两手抚着我瘦弱的肩膀,幽幽地对爸爸说:“妈祖生时要带他去过火。”

“火是一定要过的。”爸爸坚决地说,他把锄头靠在门侧,挂起了斗笠,长长叹一口气,然后我们没有再说什么话,就围聚起来吃着简单的晚餐。

从小,我就是个瘦小而忧郁的孩子,每天爬山涉水并没有使我的身体勇健,父母亲长期垦荒拓土的恒毅忍艰也丝毫没有遗传给我。

爸爸曾经为我做过种种努力,他一度希望我成为好猎人,每天叫我背着水壶跟他去打猎,我却常在见到山猪和野猴时吓得大哭失声,使得爸爸几度失去他的猎物,然后就撑着双管猎枪紧紧搂抱着我,他的泪水濡湿我的肩胛,喃喃地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

他又寄望我成为一个农夫,常携我到山里工作,我总是在烈日烧烤下昏倒在正需要开垦的田地里,也时常被草丛中窜出的毒蛇吓得屁滚尿流,爸爸不得不放下锄头跑过来照顾我。醒来的那一刻我总是听到爸爸长长而悲伤的叹息。

我也天天暗下决心要做一个男子汉,慢慢地,我变得硬朗了,爸妈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可是他们的努力和我的努力一起崩溃了,在我孪生的弟弟七岁那年死的时候。眼见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弟弟死去,我竟也像死去一半了,失去了生存的勇气,我变成一个失魄的孩子,每天眉头深结,形销骨立,所有的医生都看尽了,所有的补药都吃尽了,换来的仍是叹息和眼泪。

然后爸爸妈妈想到神明。想到神明好像一切希望都来了。神明也没有医好我,他们又祈求十年一次的大过火仪式,可以让他们命在旦夕的儿子找到一闪生命的火光。

我强烈地惦怀弟弟,他清俊的脸容常在暗夜的油灯中清晰出来,他的脸是刀凿般深刻,连唇都有血一样的色泽。我们曾脐带相连地度过许多快乐和凄苦的岁月,我念着他,不仅因为他是我的兄弟,而是我们生命血肉的最根源处紧紧纠结。

弟弟的样貌和我一模一样,个性却不同,弟弟强韧、坚毅而果决,我是忧郁、畏缩而软弱,如果说爸爸妈妈是一间使我们温暖的屋宇,弟弟和我便是攀爬而上的两种植物,弟弟是充满霸气的万年青,我则是脆弱易折的牵牛,两者虽然交缠分不出面目,又是截然不同,万年青永远盎然充满炽盛的绿意,牵牛则常开满忧郁的小花。

刚上一年级,弟弟在上学的长途中常常负我涉水过河,当他在急湍的河水中苦涉时,我只能仰头看白云缓缓掠过。放学回家,我们要养鸡鸭,还要去割牧草,弟弟总是抢着做工,把割来的牧草与我对分,免得回家受到爸妈责备的目光。

弟弟也常为我的懦弱吃惊,每次他在学校里打架输了,总要咬牙恨恨地望我。有一回,他和班上的同学打架,我只能缩在墙角怔怔地看着,最后弟弟打输了,坐跌在地上,嘴角淌着细细的血丝,无限哀怨地凝睇着他无用的哥哥。

我撑着去找他,弟弟一把推开我,狂奔出教室。

那时已是秋深了,相思树的叶子黄了,灰白的野芒草在秋风中杂乱地飞舞,弟弟拼命奔跑,像一只中枪惊惶而狂怒的白鼻心,要藉着狂跑吐尽心中的最后一口气。“宏弟,宏弟。”

我嘶开喉咙叫喊。弟弟一口气奔到黑肚大溪,终于力尽了颓坐下来,缓缓地躺卧在溪旁,我的心凹凸如溪畔团团围住弟弟的乱石。

风,吹得很急。

等我气喘吁吁赶到,看见弟弟脸上已爬满了泪水,一张脸湿糊糊的,嘴边还凝结着褐暗色的血丝,脸上的肌肉紧紧地抽着,像是我们农田里用久了的帮浦。

我坐着,弟弟躺卧着,夕阳斜着,把我们的影子投照在急速流去的溪中。弟弟轻轻抽泣很久,抬头望着天云万叠的天空,低哑着声音问: “哥,如果我快被打死了,你会不会帮助我?”

之后,我们便紧紧相拥放声痛哭,哭得天都黄昏了,听见溪水潺潺,才一言不发走回家。

那是我和弟弟最后的一个秋天,第二年他便走了。

爸爸牵我左手,妈妈执我右手,在金光万道的晨曦中,我们终于出发了。一路上远山巅顶的云彩千变万化,我们对着阳光的方向走去,爸爸雄伟的体躯和妈妈细碎的步子伴随着我。

从山上到市镇要走两小时的山路,要翻过一座山涉过几条溪水,因为天早,一路上雀鸟都被我们的步声惊飞,偶而还能看见刺竹林里松鼠忙碌地跳跃,我们没有说什么话,只是无声默默前行,一直走到黑肚大溪,爸爸背负我涉过水的对岸,突然站定,回头怅望迅即流去的溪水,隔了一会儿说:

“弟弟已经死了,不要再想他。”

“爸爸今天带你去过火,就像刚刚我们走水过来一样,你只要走过火堆,一切都会好转。”

爸爸看到我茫然的眼神,勉强微笑说: “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火堆罢了。” 我们又开始赶路,我侧脸望着母亲手挽花布包袱的样子,她的眼睛里一片绿,映照出我们十几年垦拓出来的大地,两个眼睛水盈盈的。

我走得慢极了,心里只惦想着家里养的两只蓝雀仔,爸爸索性把我负在背上,愈走愈快,甚至把妈妈丢在远远的后头了。

穿过相思树林的时候,我看到远方小路尽头处有一片花花的阳光。一个火堆突然莫名地闪过我的脑际。抵达小镇的时候,广场上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人头,这是小镇十年一次的做醮,腾沸的人声与笑语嗡嗡地响动。我从架满肥猪的长列里走过,猪头张满了蹦起的线条,猪口里含着鲜新金橙色的橘子,被剖开肚子的猪仔们竟微笑着一般,怔怔地望着溢满欣喜的人群。

广场的左侧被清出一块光洁的空地,人们已经围聚在一起,看着空地上正猛烈燃烧的薪材,爸爸告诉我那些木材至少有四千斤,火舌高扬冲上了湛蓝的天空,在毕毕剥剥的材裂声中我仿佛听见人们心里狂热的呼喊,人人的脸蛋都烘成了暖滋滋的新红色。两个穿着整齐衣着的人手拿丈长的竹竿正挑着火堆,挑一下,飞扬起一阵烟灰,火舌马上又追了上来。

一股刚猛的热气扑到我脸上,像要把我吞噬了。妈妈拉我到怀中,说:“不要太靠近,会烫到。”正在这时,广场对角的戏台咚咚呛呛地响起了锣鼓,扮仙开始,好戏就要开锣了。

咚咚呛呛,咚咚呛,柴火慢慢小了,剩下来的是一堆红通通的火炭,裂成大大小小一块块,堆成一座火热的炭山。我想起爸爸要我走火堆,看热闹的心情好像一下子被水浇灭了。

“司公来了!司公来了!”人群里响起一阵呼喊,壅塞的人群眼睛全望向相同的方向,一个身穿黑色道袍头戴黑色道帽的人走来,深浓的黑袍上罩着一件猩红色的绸缎披肩,黑帽上还有一枚鲜红色的帽粒。

人群让开一条路,那个又高又瘦的红头道士踏着八卦步一摇一摆地走进来,脸上像一张毫无表情的画像。人们安静下来了。

我却为这霎时的静默与远处噪闹的锣鼓而微微的颤抖。红头道士做法事的另一边,一个赤裸上身的人正颤颤地发抖,颤动的狂热使人群的焦点又注视着他,爸爸牵我依过去,他说那是神的化身,叫做童乩。

童乩吐着哇哇不清的语句,他的身侧有一个金炉和一张桌子,桌上有笔墨和金纸。他摇得太快,使我的眼睛花乱了,他提起笔在金纸上乱画一遍,有圈、有钩、有直,我看不出那是什么。

爸爸领了一张,装在我的口袋里,说可以保佑我过火平安,平安装在我的口袋里便可以安心去过火了。

呜──,呜──,呜!呜!

远远望去,红头道士正在木炭堆边念咒语,烟雾使他成为一个诡异的立体,他左手持着牛角号,吹出了低沈而令人惊撼的声音。右手的一条蛇头软鞭用力抽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鞭声夹着号角声,人人都被震慑住了。

爸爸说,那是用来驱赶邪鬼的。后来,道士又拿来一个装了清水的碗和盛满盐巴的篮子,他含了一口水,“噗”一声喷在炭上,嗤──,一阵水烟蒸腾起来,他口中喃喃,然后把一篮盐巴遍洒在火堆上。

三乘小轿在火堆旁绕圈子,有人拿长竹竿把火堆铺成一丈长四尺宽的火毡,几个精壮的汉子用力拨开人群,口里高呼着:“请闪开,过火就要开始了。”

三乘小轿越转越快,转得像飞轮一样。妈妈紧紧抱我在怀中。三乘小轿的轿夫齐声呼喝,便顺序跃上火毡,“嗤”一声,我的心一阵紧缩,他们跨着大步很快地从火毡上跑过去,着地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从梦般的静默里惊呼起来,一些好事的人跑过去看他们的脚,这时,轿夫笑了。

“火神来过了,火神来过了。”许多人忍不住狂呼跳叫。

红头道士依然在火堆旁念着神秘的不可知的像响自远天深处的咒语。过火的乡人们都穿着一式的汗衫短裤,露出黧黑而多毛的腿,一排排的腿竟像冒着白烟,蒸腾着生命的热气。

那些腿都是落过田水的,都是在炙毒的阳光和阴诈的血蛭中慢慢长成,生活的熬炼就如火炭一直铸着他们──他们那样的兴奋,竟有一点去赶市集一样,人人面对炭火总是有些惊惶,可是老天有眼,他们相信这一双肉腿是可以过火的。

十二月天,冷酸酸的田水,和春天火炙炙的炭火并没有不同,一个是生活的历炼,一个是生命的经验,都只不过是农人与天运搏斗的一个节目。

轿子,一乘乘地采取同样的步姿,夸耀似地走过火堆。爸爸妈妈紧紧牵着我,每当“嗤”的声音响起,我的心就像被铁爪抓紧一般,不能动弹。

司锣的人一阵紧过一阵地敲响锣鼓。

轿夫一次又一次将他们赤裸的脚踝埋入红艳艳的火毡中。随着锣鼓与脚踝的乱蹦乱跳,我的心也变得仓惶异常,想到自己要迈入火堆,像是陷进一个恐怖的海上恶梦,抓不到一块可以依归的浮木。

一张张红得诡谲的玄妙的脸闪到我的眼睫来。我抓紧爸妈微微渗汗的手,思及弟弟在天地的风景中永远消失的一幕,他的脸像被火烤焦紫红色,头一偏,便魔呓也似地去了,床侧焚烧的冥纸耀动鬼影般的火光。

在火光的交叠中,我看到领过符的乡民一一迈步跨入火堆。有的步履沉重,有的矫捷,还有仓惶跑过的。我看到一位老人背负着婴儿走进火堆,他青筋突起的腿脚毫不迟疑地理进火中,使我想起顶上红绿交揉的庄严画像。爸爸告诉我,那是他重病的小儿子,神明用火来医治他。

咚咚呛呛,咚咚呛。

远处的戏锣和近处的锣鼓声竟交缠不清了。“阿玄,轮到你了。”妈妈用很细的声音说。“我──,我怕。”

“不要怕,火神来过了,不要怕。” 爸妈推着我就要往火堆上送。

我抬头望望他们,央求地说:“爸,妈,你们和我一起走。” “不行。只有你领了符。”爸爸正色道。锣声响着。

火光在我眼前和心头交错。

爸妈由不得我,便把我架走到火堆的起点。“我不要,我不要──”我大声嚎哭起来。“走,走!”爸爸吼叫着。我不要── 妈──

我跪了下来,紧紧抱住妈妈的腿,泪水使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没出息。我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给我现世,今天你不走,我就把你打死在火堆上。”爸爸的声音像夏天午后的西北雨雷,嗡嗡响动,我抬头看,他脸上爬满泪水,重重把我摔在地上,跑去抢起道坛上的蛇头软鞭,“啪”一声抽在我身旁的地上,溅起一阵泥灰。

“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林姓的祖先做了什么孽,生出这样的孩子,我打死你。让你去和那个讨债的儿子做堆!”我从来没有看过爸爸暴怒的面容,他的肌肉纠结着,头发扬散如一头巨狮。

“你疯了。”妈妈抢过去拦他,声音凄厉而哀伤。

红头道士、轿夫们、人群都拥过来抓住爸爸正要飞来的鞭子。锣也停了。

爸爸被四个人牢牢抓住,他不说话,虎目如电穿刺我的全身。四周是可怕的静寂。

我突然看见弟弟的脸在血红的火堆中燃烧,想起爸爸撑着猎枪掉泪的面影和他辛苦荷锄的身姿,我猛地站起,对爸爸大声说:“我走,我走给你看,今天如果我不敢走这火堆,就不是你的囝仔。”

锣声缓缓响起。

几千只目光如炬注视。我走上了火堆。第一步跨上去,一道强烈的热流从我脚底窜进,贯穿了我的全身,我的汗水和泪水全滴在火上,一声嗤,一阵烟。

我什么都看不见,仿佛陷进一个神秘的围城,只听到远天深处传来弟弟轻声的耳语:“走呀!走呀!”那是一段很短的路,而我竟完全不知它的距离,不知它的尽处,相思林尽头的阳光亮起,脚下的火也浑然或忘了。

踩到地的那一刻,土地的冰凉使我大吃一惊,唬──一声,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爸爸妈妈早已等在这头,两个人抢抱着我,终于号啕地哭成一堆。打锣的人戏剧性地欢愉地敲着急速的锣鼓。

爸爸疯也似地紧抱我,像要勒断我的脊骨。

那一天,那过火的一天,我们快乐地流泪走回家。到黑肚大溪,爸爸叫我独自涉水。猛然间,我感到自己长大了。

童年过火的记忆像烙印一般影响了我整个生命的途程,日后我遇到人生的许多事都像过火一样,在启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火毡的那一端,我们当然不敢相信有火神,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人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定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篇5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二、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重点: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复习方法:

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词

《风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瘦弱。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诀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惊惶:惊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宽恕:宽容饶恕。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忆读书》

悬念:持念,惦记。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这里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现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行文。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山中避雨》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寂寥:寂静空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恶作剧: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奸笑:阴险的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指人年幼或年幼无知。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三、课文内容梳理

《风筝》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他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忆读书》全文为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书好。这一部分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能扩大知识面。

⑶对写作有帮助。

⑷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二部分:多读书。涉猎古今中外。

第三部分:读好书。要会比较挑选。

《山中避雨》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第五段:抒发自己的体悟作结。

课文按作者所记内容的因果联系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⑴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⑶给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脚注。

第二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⑴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⑵使报纸销量大增。

⑶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四、积累一批优美的语句或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因而“久经逝去的春天”与“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不相矛盾。

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趣味。”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轻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是作者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五、理解各篇的主题

《风筝》本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也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疾,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

《忆读书》课文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展开,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可从四个方面来看:⑴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⑵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⑶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⑷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山中避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报纸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六、学习一种妙想

《风筝》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的段落,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作用相同吗?

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起到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由北京的春天写起,写了北京春天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引起对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回忆,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怀念的感情基调。结尾一段是对风筝事件的总结,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与此同时,字里行间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责。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

叔叔外出,让“我”编一期周报,“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讽刺和《汉尼巴尔周报》对立的一家报纸编辑希金斯,这件事写得很详细,标题、插图内容及“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都有交你。第二件事情,是撰文讽刺两位名人,概述,一笔带过。第三件事是讽刺新来的外乡人——一个雇工裁缝,起因、经过,甚至原文都写出来了。三件事情,两详一略,疏密有致,重点突出。“我”的这次尝试,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一道来,使我们从而面了解到作者语言的讽刺力量,读来妙趣横生。

七、重温一个阅读语段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笋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2.用横线画出选文第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荡漾”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选文第段的画线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弟弟怎样的感情?

5.你说弟弟知道哥哥讨厌风筝吗?为什么他还要做风筝呢?

6.选文第段中,加点词“傲然走出”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7.想像一下,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弟弟,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参考答案1.由冬天在北京看到放风筝,回忆起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2.第段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第段写故乡放风筝时春天的温和,与严冬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3.“荡漾”用得好。因为这里的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天空中飞荡风筝的春天,现在看到冬天北京天空的风筝,就联想到故乡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用荡漾。4.神态、动作,表现弟弟的天真活泼和对风筝的喜爱之情。5.知道。因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6.写出“我”当时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弄坏小兄弟风筝为胜利的骄傲心理。7.略

七上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归纳 篇6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发展和大一统时期,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汉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奠基的时代,还是中外文化交融、民族关系发展和科技文化辉煌的时代。对后世及世界文明有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史实,认识到秦皇汉武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了解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史实,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等能力。

3、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佛教和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补充大量的历史史料、图片、历史典故、视频等资料,结合课本资料,引导学生多方面感知历史,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秦汉时期的昌盛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2、由秦汉时期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由昌盛的秦汉文化成就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前面的基础了,但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即要给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传授以更多知识,也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史记》。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确理解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正确认识丝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张衡制造地动仪涉及的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策略】

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学案导学法:运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和课堂巩固练习三个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实施】

上一篇:拌合站验收申报材料下一篇:路由器导致无法上网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