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词语(共10篇)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词语 篇1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字词语
1课 波浪滔天
2课几近无声, 屏气凝神,春风拂面,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玉片银屑, 纷纷扬扬,至亲好友,窸窸窣窣,窃窃私语 , 展翅飞逝 3课驰名中外,逗人喜爱,绚丽多彩,晶莹透明,紫中带亮,圆润可爱, 金光闪闪, 绚丽灿烂
5课 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重峦叠彩,绮丽清秀,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色彩绚烂, 千奇百怪,雕镂精巧,玲珑剔透,曲曲折折,变幻无穷,云雾迷蒙, 连绵不断,巧夺天工 ,白露竹筏, 长途跋涉,绿树红花。阅读链接
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 苏白两堤, 桃柳夹岸, 山色空蒙, 青黛含翠, 心醉神驰, 世外仙境, 白浪滔天。
6课 无声无息,又累又饿,普普通通,不好意思,干干净净,热气腾腾, 吃饱喝足, 面色黑红, 7课 步履蹒跚,难以名状,侧耳倾听,春光明媚,心旷神怡,兴高采烈, 喜气洋洋,不知不觉, 双目失明,弥漫花香, 咕通咕通 课破烂不堪,摇头叹息,精神失常, 一丝不苟, 端端正正, 歪歪斜斜。9课 不辞辛劳,井井有条,吱吱嘎嘎,怦怦乱跳 ,一缕月光, 10课 清凉可口,晨光熹微,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 阅读链接
难以想象,饥寒交迫,欢聚一堂,食不果腹,无忧无虑,无家可归, 挨家挨户,千方百计,屡见不鲜,见多识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募集食品
综合学习二
情真意切,深情厚谊,风雨同舟,甘苦与共,肝胆相照,一往情深, 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11课 大闹天宫,查抄贾府,草船借箭,武松打虎
12课毕恭毕敬,席地而坐,运用自如,抑扬起伏,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激情洋溢,精益求精,如醉如痴,戛然停止,炉火纯青,一丝不苟, 掌握技巧, 行善百姓, 胸怀博大, 13课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不知不觉,犹豫不决, 家境贫寒, 迎面而来, 纷纷避让, 比比画画, 斟酌文字。
14课 街头巷尾,聊斋志异,身不由己,荒郊野地,落木萧萧,杳无人影, 呼风唤雨,如霜月色,不绝如缕,字里行间,言简意赅,气象万千, 低声抽泣, 直冒凉气, 满志鬼气, 横撇竖捺, 传世杰作, 凄婉苍凉。
月色朦胧。15课 受益匪浅, 无法排除, 阅读链接
学海泛舟,家喻户晓 , 官渡之战, 六出祁山。
16课 形形色色,随风见长,奇趣无比,五光十色, 江河湖海, 雨后春笋, 一刻不停, 昙花一现。
17课 引人注意
18课 春风夏雨,质量优良, 测量距离, 19课 新奇少见,清热明目,丰富有趣,杂草丛生, 祛痰止咳。20课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不计其数 阅读链接 情有独钟,明眸善睐,绿草如茵,白雪覆盖, 综合学习四 花红柳绿,花好月圆,含苞欲放,出水芙蓉,根深蒂固, 根深叶茂,刨根问底,叶落归根
21课 天下奇观,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若隐若现,水天相接,一年一度,风平浪静 昂首东望,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22课谈虎色变,狂暴威猛,春末夏初,抛来掷去,面目全非,摇摇晃晃 , 终生难忘,不解之谜,漆黑一片。
23课 朦朦胧胧,毛骨悚然,尸骨残骸, 环境恶劣。24课 前俯后仰, 重重包裹, 翻腾怒吼
25课 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一身绝技,初来乍到,不厌其烦,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步履蹒跚,整整齐齐,如醉如痴,赞叹不已,发号施令, 准时无误, 为免生疑, 27课 一针见血,从容镇定,喋喋不休,火气腾腾,一声不吭, 神情孤傲, 目光柔和, 勉强一笑, 脸色苍白。28课屡屡称道, 随意摆放。
29课 匍匐前进,惊天动地 , 屡次突击, 闪闪发光。
30课 头晕目眩,毅然决然,每时每刻,随时随地, 悬崖峭壁, 翻山越岭。阅读链接
心急如焚,喜出望外,悬崖峭壁,羊肠小道
综合学习六
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心直口快,悠然自得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词语 篇2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 “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 )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师: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在文中标注。一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生: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
师:关于外洞的特点,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三、体会“外洞”的宽广
师:外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洞口宽、大:“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用洞口和我们常见的桥洞做比较的方法,非常真切。
生:外洞很大,宽广而开阔:“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
师:谁能把外洞的宽广给读出来?
三、体会“孔隙”的惊险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大家看第5自然段,一起感受这段奇妙之旅。
师:哪个小组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孔隙很小,“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能读出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
生:我很好奇,很紧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
师:谁能把这种好奇、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己练一练。
生:我觉得很惊险(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
师:惊险的感觉还有谁感觉到了,再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读出害怕、危险的感觉。
师:“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矮)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来,你告诉大家,这个“贴着”,“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学生感受各个部位紧挨船底的感觉)
生:因为人仰卧在船里,船很窄,很小,怕碰着上方的山石,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贴着船了。
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好奇。
生:紧张、害怕。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自以为从……”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写得多啰唆呀,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不啰唆吗?
生:因为肩背是身体比较靠上面的部位,而脚跟是身体最下面的部位,从肩背到脚跟,说明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才说了一声“行了”。
师: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还有谁来汇报?请你。
生:我要汇报“挤压”,因为人仰卧在船里,上方和左右的山石都离我很近,所以感觉就像朝我压下来,比喻孔隙非常窄、很矮。
师:所以作者才又觉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紧张、害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一部分呀,是叶老先生的真实感受啊。正因为文章有了这些真实感受,我们读起来才能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打动人。
生:如此惊险,也说明了孔隙不但窄小还怎么样? (矮)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自然段。
四、体会“内洞”的奇特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展示汇报 ,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黑”“内洞一团漆黑 , 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奇特有趣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也很值得观赏。”
结合语言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蜿蜒”“变化多端”“形状各异”。
师: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洞内的景观,大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图片展示洞内的奇特景观———“彩云追月”“寿星捧仙桃”“擎天柱”“仙女帐”)
师: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大自然真是奇异无比。
(3)“大”“大得多”“十来进”
师:“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理有据。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
3.师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 ,结束了双龙洞之旅。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和神奇。
五、体会写法
1. 游完了双龙洞 , 回过头来看 ,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 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2.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
3.那 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写参观游记呢 ? 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写?
(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 第一 , 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六、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的奇观。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大家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实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对溶洞很感兴趣,离咱很近的北京平谷区就有一个大溶洞,AAAA级景区, 大家可以去那亲身体验一下。
七、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请以导游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
2.你 曾经到哪里旅游过 ? 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那里的景色,突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9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3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树冠(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三顾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1个。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品读体验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 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 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静 清 绿
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奇 秀 险
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需背诵文章 篇5
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海上的风是花神,它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琴师,它一来,辛庄营小学
谢芳
1、大海的歌
大海睡了
海上的风
就奏出万种乐声。海上的风是大力士,它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
2、下雪的声音
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的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啊?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了下雪的声音。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软的胸怀拥着你。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4、古诗二首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综合学习一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5课 桂林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秀;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
第10课古井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综合学习二
读读背背
新 月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吗?
综合学习三 读读背背
明 日 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7课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9课绿叶的梦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乐谱。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积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鲜红的,金黄的,穿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毛的……
综合学习四 题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综合学习五
天 趣 [何爱民] 闲步草丛中,轻风过处,有小精灵被惊动。
满眼荷叶动。一蹦,二蹦,三蹦,茫然间,坠入荷池无踪影。
藕叶深处传来声声蛙鸣。
鸟 的 天 堂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条小船。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停泊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观
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古 诗 二 首
塞 下 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综合学习
(六)梅
花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词语 篇6
综合学习二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我的好方法”“漫步书林”“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六项学习内容。积累部分分“我的采蜜集”和“读读背背”两项具体内容。结合本单元文化主题,加强学生对关于亲情的词语、古诗、现代诗的积累、背诵与运用。“漫步书林”展示了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的了解与认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3、更多的积累关于写真情的词句。
4、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3、承接上一册“漫步书林”的系列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文房四宝和永字八法的基础上了解有关汉字字形演变的小知识
4、通过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我的采蜜集等综合性语文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参与语文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得综合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
2、帮助学生树立喜欢汉字、主动写好汉字的意识。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策略与方法:
采用手抄报展示“我的采蜜集”采用想象法学习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写真情的词语、诗句、古诗、文章等。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亲朋、他人、自然万物给我们带来的恩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句子、优秀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人物。(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写真情的词句展示给大家吧!
2、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词语、句子、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有关“爱”的旋律!
3、评选“成语、句子积累之星”,“成语、句子积累优胜小组”。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诗人沙鸥写乡情的诗歌《新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在朗读、背诵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新月》赏析:
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现了作者想象中的故乡迷人的春夜美景。
诗的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4、向学生推荐其他有关乡愁的新诗。#8226;乡愁
#8226;(台湾)余光中 #8226;
#8226;小时侯
#8226;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8226;我在这头 #8226;母亲在那头 #8226;
#8226;长大后
#8226;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8226;我在这头 #8226;新娘在那头 #8226;
#8226;后来啊
#8226;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8226;我在外头 #8226;母亲在里头 #8226;
#8226;而现在
#8226;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8226;我在这头 #8226;大陆在那头
四、我的好方法、1、出示某位同学作文中的一些错别字,让同学们谈一谈错别字的坏处。
2、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避免错别字的方法吗?
3、阅读别人的好方法,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五、漫步书林:
1、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汉字的情趣。
2、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笔画美、神韵美。
3、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的了解与认识。汉字的形体演变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词语 篇7
五年级四字词语上册总结
头晕目眩 生意葱茏 不动声色 窗明几净 青翠欲滴 不绝于耳 司空见惯 据为己有 一望无垠 美中不足 千门万户 扪心自问 数以百计 芬芳扑鼻 五彩缤纷 千姿百态 逃出如飞 无动于衷 千磨万击 万籁俱寂 无所不能 无边无际 藤萝摇曳 莫名其妙 碧草如茵 饱经沧桑 风吹雨打 月光如银 长途跋涉 似懂非懂习以为常 憨态可掬 静影沉璧 动人心弦 恩重如山 倾盆大雨 羞愧难当 天方夜谭 心如刀绞 满腔怒火 戛然而止 寸步不离 异想天开 不足为奇 风雨无阻 人声鼎沸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挥毫泼墨 古香古色 巍峨壮观 天涯海角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奄奄一息 目不转睛 相濡以沫 源源不断 一诺千金 十万火急 坦荡无愧 蹑手蹑脚 忐忑不安 潜滋暗长 全力以赴 居高临下 纹丝不动 难以置信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同心协力 理直气壮 左右为难 绝口不提 随心所欲 依依不舍 无价之宝 与生俱来 万水千山 恍恍惚惚 人声鼎沸 肃然起敬 烟熏火燎 疲劳至极 卓有成效 耳鸣眼花 流传于世 一如既往 川流不息 朝思暮想 日思夜想 惊天动地 迷惑不解 微不足道 漫山遍野 滔滔不绝 生机盎然 人影绰绰 隐隐约约 悄无声息 栩栩如生 惶惑不解 鳞次栉比 错落有致 熠熠生辉 流光溢彩 叹为观止 金碧辉煌 举世闻名 至高无上 淡泊名利 人而无信 铿锵有力 目不转睛 灯火阑珊 山崩地裂
五年级四字词语下册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作文 篇8
大年三十讨红包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早早地起床了,因为我一心想着要讨红包,便走出房门,欢快地抱着妈妈问:“老妈,老妈,恭喜恭喜!你懂的!”我笑嘻嘻地伸出手来。妈妈说:“你也应该知道,按成绩来分,我给你两百!”妈妈麻利地从包里拿出两百元,塞进一个红包里,给我。我高兴极了,拿着红包又跑去向爷爷讨:“爷爷,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好好,爷爷给你一个大红包。!爷爷和蔼可亲地说。我拆开一看,哈,又是一个两百元的红包,照这样下去,哈哈哈……我乐不可支地将讨红包事业进行到底,尽情地沐浴在“红包雨”中,“大雨”“小雨”我全收!忙活了半天,虽然讨到的红包不算很多,也有大有小,但是我却从讨红包中感受到了亲人们对我的宠爱,这才是我珍爱、收藏它们的最大理由。
幸福团圆吃饺子
大年三十那天傍晚,妈妈向我神秘地一笑,说:“你现在少吃点,等着午夜大吃一顿吧。注意要小口小口地吃,否则会烫到嘴皮的。”我没太在意妈妈的话,小口小口地吃?笑话,那我就不叫女汉子、大胃王,只能改名叫樱桃嘴了!到了 ,我们放完鞭炮到来厨房,看到妈妈做的饺子:哇,有整整一百个!我可以吃个够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尝了尝:嗯,不咸不淡,美味!我迅速地把饺子一个一个夹入嘴里,大口大口地吃,在吃到第四盘时,只听得“喀嘣”一声,我的牙齿被一个硬东西咯疼了。什么东西?扁扁的!老妈也太粗心了吧!我将硬东西吐在纸巾上,一看,一个亮亮的圆东西!嗨,原来是个硬币呀!妈妈笑着说:“哈哈,我的乖女儿,你吃到硬币了,今年的运气一定会很好哟!”原来这就是妈妈要我小口吃的原因:想把好运气带给我,却又怕我不小心伤到自己。唉,我的老妈哟!
冀教版四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篇9
南寨小学
马庆华
本次期中测试由学区统一安排,现将本次我校四年级英语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考试试题相对简单些。
一、试题共分以下类型:
(一)、基础知识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如名词的复数的运用,重点短语等),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
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
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成绩
我校四年级参加考试72人,其中优秀50人,优秀率85﹪,及
格72人,及格率100﹪,平均分75.03.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词组、语法的正确运用。,同时增加了一个阅读短文训练,现分述如下:
1、根据图片选单词考查学生对四会词的掌握。五名同学书写不规则,以至于出现扣分。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
2、看图读句子,把图片序号写在相应句子的括号里。学生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3、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以及对单复数的运用、短语的掌握。本题有三名学生出错。
4、看图完成句子。四名学生因为不注意读题使图片和句子不符。
5、看图读句子,把问卷和对应答语连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本题学生无一出错。
6、阅读短文,判断正误。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个别句子理解困难,导致第二小题有百分之八十出错。
三、几点教学反思
1、加强单词书写,严抓四线格的占格。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
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课标》规定 “学生应达到一定量的课外阅读量”。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词语】推荐阅读: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字词语01-22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07-28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的发现》教案01-31
年度秋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1-07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2-15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06-05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目录07-09
四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07-16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07-31
八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