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篇1
营运管理中心养护中心
国务院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学习心 得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2〕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心党委领导积极组织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将文件精神落实入心。要深刻领悟党的各大方针和重要决定。
《意见》指出,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省的主要任务。贵州省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发〔2012〕2号文件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意见》的出台是贵州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特大喜事,对贵州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
学习《意见》大体了解了:总体要求具有重大意义,是在基本原则下的指导思想,合理的空间布局明确了战略定位突出着发展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推进铁路建设、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促进民航和水运发展、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有助于《意见》的实施,是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的首要前提。
通过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自己深刻的领会到,加强领导干部作
营运管理中心养护中心
风建设、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是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求实精神提出的,我们党一贯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及科学养护工作,坚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我们不仅要从文件中、书本中、媒体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日常工作中获取经验,把所学习到的心得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公路”上台阶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在搞好公路养护工作的实践中,同时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情况下,破解养护发展难题,如何全面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增强公路的服务工作水平、延长公路使用周期、降低养护成本、缓解养护作业压力、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公路养护中的重大问题,要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努力提高全公路养护科技服务水平,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仅是我们党在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养护工作的有力保障。
贵州有着42%的森林覆盖率,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矿产,相互形成着水煤互济的独到优势;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风情万种的民族文化,使得民生风俗相得益彰。我们要充分利用贵州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水利资源,创造出风清气正的大环境,要抓抢机遇、拼搏进取、推进“思想大解放、三年大变样、构建大交通、做出大贡献”为实现我省公路养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成绩。
作为一名贵州公路养护者来说,看到这样的局势,我不由得心中大赞一
营运管理中心养护中心
个“好”字,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第一个针对贵州省建设发展的扶持,政策好!贵州人民盼望已久迎接新的美好生活,机遇好!我们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人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管理的前沿,时机好!领会文件精神,贯彻发展深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相信我们贵州人民离小康社会将越来越近!
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营运管理中心
养护中心息烽养护站 2012年2月21日
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 篇2
吃透精神尽心竭力谋发展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心得体会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对于对于我省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国发2号文件的学习,结合XX乡当前实际,我认为XX乡今后的发展应在“学、干、转”三个字上做文章。即:“在学字上寻途径、在干字上使暗劲、在转字上求突破”。
一、在“学”字上寻途径。“在学字上寻途径”就是要准确把握《意见》精神,研究吃透上级惠民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一是组织全乡干部认真学习国发2号文件,并组织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行探讨。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简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将文件精神进行大力宣传,让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文件对推进XX乡加速发展的重大意义。三是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股级以上干部要结合国家对西部地区各项政策的支持,进
行反复研读,找准切入点,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意见》进一步细致梳理,围绕XX乡十二五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扶持,主动开展好对上(上级业务部门)、对中(部门横向联动)、对下(下级工作人员、驻村干部)的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
二、在“干”字上使暗劲。“在干字上使暗劲”就是指要继续发挥XX干部“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克难攻坚、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拼搏求胜”的精神。XX乡地处雷公山区,位距县城86公里,与榕江县、雷山县、台江县接壤。全乡人均耕地仅0.6亩。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较少的贫困乡。当前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致富奔小康步履艰难。结合乡情,下一步XX乡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集镇规划建设,促进XX城镇化进程。XX乡(撤并建前的区所在地)在剑河县而言是唯一一个集镇没有变化的乡。12个乡镇中,南加、南寨、南哨、柳川、革东是移民乡镇,集镇都高起点进行了新建;久仰、观么、敏洞、岑松是整乡推进扶贫乡镇,集镇都进行了新建或改建;南明、盘溪两乡镇地势平缓,通过近几年的小城镇建设,基础较好。唯有XX乡集镇建设没有变化。国发2号文件指出了要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作为集镇
建设较为落后的XX乡,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好集镇规划布局,将XX乡的发展思路、方向、定位融入八万山旅游发展规划中,将XX集镇打造成具有苗族特色的旅游集镇,实现XX集镇及周边的科学布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二是着力抓好民族村寨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国发2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并提出把雷公山等景区作为精品景区打造。XX乡刚好地处雷公山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雷公山景区为依托,重点打造八万山旅游景点。同时,力争建好昂英、白道、半溪、寨甩、乌用、XX、太坪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村寨,努力打造XX民族生态旅游。力争在10年内引入并建成八万山旅游度假山庄和20家以上的农家乐。并着力打造XX钩藤茶、XX翁萨酒、XX灵芝、XX根雕等旅游产品。
三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发2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饮水、道路、供电、沼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XX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XX乡将抢抓机遇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实施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进村庄道路硬化;配合好供电部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改善困难农户居住条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实施好农村清洁工程。力争5年内“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初见成效。
四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国发2号文件指出了要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中药材、酿酒高粱、油茶等基地建设。XX乡在稳定好传统粮食产量的同时,要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环境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在管理好当前1万余亩钩藤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利用好XX乡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茯苓种植和灵芝种植。力争5年后,中药材收益成为群众的主要增收渠道。同时做大做强XX石材、XX翁萨酒等产业,开发XX油茶基地。
五是着力改善民生问题,抓好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XX乡要围绕社会事务,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民生工程实施长效机制。要抓好教育这个民生之基,要尽快完成XX幼儿园、XX小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白道小学和XX中学的相关配套设施,全面推进高标准“普九”目标。要抓好医疗卫生这个民生之盼,积极推进和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证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要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力度。要抓好社会保障这个民生之需,全力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抓好救灾救济工作。
三、在“转”字上做求突破。“在转字上做求突破”就是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机制等方面的转变上有突破。一是要加强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班子成员敢于创新、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团结协作的能力。二是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切实增强机关干部为民服务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转变要作作风,严格执行《XX乡机关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XX
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和《XX乡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本职工作、反映民情、解民难、政令畅通等进行严格的考核。三是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抓好,保证《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篇3
2月29日下午,龙额乡党委中心学习组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会议,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行政、计生包村干部和乡直机关各党委负责人 65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乡党委书记陈启鸫同志主持并在会议上讲话。会上,乡党委委员、乡政府副乡长唐绍文同志组织大家原原本本地学习了国发[2012]2号文件,会议还学习了有关文件。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一是要提高认识,把握文件实质,领会文件精神;二是要明确任务,把握工作重点,结合龙额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三是要强化责任,把握各种关系,坚持发展和和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理念;四是要转变观念,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和国发[2012]2号文件贯彻落实给贵州人民带来的实惠。
陈启鸫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全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乡党政领导干部、包村干部要深入各联系村(居)和机关单位、学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要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村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实实在在帮助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陈书记要求,全乡党员干部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习国发
[2012]2号文件精神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二要进一步落实学习任务,对国发[2012]2号文件的十一大点、五十四小点认真理解,深刻领会。三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加以学习,达到学
1以致用的目的。在通读国发[2012]2号文件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总之,全乡党员干部以学习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中求进、提速转型‛总基调、总目标,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稳中提速、赶超进位‛ 总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以‘撤乡建镇’为目标,努力夯实农业、交通、教育三大基础,大力发展油茶林、中药材和劳务输出三大产业,全面构建一个生态文明、平安和谐新龙额‛ 的‚1331‛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夯基础、增总量,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加速快进,为全面实现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篇4
——小关乡小学教师周浪学习国发2号心得体会
2012年 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省、市、县也作出了明确安排部署,对《意见》内容进行贯彻落实。作为贵州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通过学习,深受鼓舞,初步有几点感触:
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省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详细阐述了促进贵州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指出了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使贵州尽快富起来,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缩小与全国差距。同时要求贵州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后发赶超之路,最后和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小康。
但是,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发展贵州,立足于培养丰富的、全面的人才。
在教育工作上,首先,应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和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一批幼儿园,到2015年力争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县镇薄弱学校扩容改造。我乡在何益华校长的总体规划下,公办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动工,预计今年秋季便可投入
使用,部分村小闲置校舍也转型为民办幼儿园,加快了学前教育和农村小学寄宿制工程的实施。
其次,解放思想、突破创新。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政策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小关乡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在县委领导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对教育形成了学校、社会、家长齐抓共管的格局,为我乡教育转型和实现进位增先创造了条件。
再次,发展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要在教师中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求真务实并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经验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在本届党代会上,我县新任县委尹书记提出了“敢想敢干,会想会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的四干精神,这是与省、市相关精神不谋而合的。作为目前绥阳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师,我们顶着了巨大的压力,绥阳教育全市居后,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很大,又面临着相关制度的制约(如教辅书和补课问题与单纯的减负之间的矛盾)。我们更应该发扬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为我县教育开拓出一条新途径,实现我县教育的进位争先。
最后,努力推进开展好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搞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计划,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我县教育现状与教师本身也有着直接的联系,究其原因,广大教职工玩风过盛,学风不浓,虽本身整体素质并不差,但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突飞孟进而对教育的新型要求,因此,加大教育继续教育工程就显得犹为重要了,相关部分也
应有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通过各种政策和激励机制改变我现教育工作的现状。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贵州的新要求,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们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总之,国发[2012]2号文件已经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矛盾和任务,发展贵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份内之事,力求以点带面,为实现“四化”绥阳努力奋斗,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国发二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2”2号文件),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对贵州的鼎力支持。3月2日我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国发“2012”2号文件,进一步坚定贵州更快更好发展的信心,贵州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山区省份,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镇化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占比不大、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国家将扶贫标准上调后贫困面加大,贫困人口增多,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从财税、投资、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支持政策,无疑为贵州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好机遇和希望前景。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要谈一下学习国发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和工作打算:
一、突出工作重点,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摆在自己工作的首要位置
结合我区工业经济的工作实际,我经常对全区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体系进展完成情况,随时进行督促检查,经常深入企业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展。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对全区‚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将以紧紧围绕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扎实为企业谋划思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促生产,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努力实现赶超跨越、增比进位。
二、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为把企业“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创造条件
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形势更为严峻,要确保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得对照国发2号文件加强学习,认真思考、科学谋划、超前安排、抓好落实。按照‚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拉升产业链,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这块‚蛋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加强对外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特色产业、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完善和改进我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的眼球,真正让外来投资者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
四、加强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国发2号文件相关精神相结合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要求,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武陵山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集聚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我们应该把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国发2号文件相关精神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区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区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三、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全力做好其他工作
国发2号学习心得体会 篇6
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国发2号文件》在贵州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全省上下对《国发2号文件》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宣传。本人通过学习,结合工作实际,体会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
国发2号文件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对贵州的鼎力支持。文件写得很全面,写得很细,写得很实,符合贵州实际,针对性很强,操作性很强,指导性很强,覆盖面很广,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文件的出台,意义深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但自己学,也要组织干部职工学,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把文件精神吃透,入脑入心,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唤起全县人民都来关心支持参与XX的发展,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心思精力集中到文件精神上来,把心思精力集中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拼搏、推动跨越”主基调上来,突出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和旅游富县三大战略重点,强力推进“4124工程”(打造一流温泉、培育一座新城、开发一条清江、盘活一片森林,建好两个园区,抓好四大产业),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民生事业,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文件出台来之不易,机会难得,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倍加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职能作用,多争取项目、多争取资金为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2年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狠抓发展
(一)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1、农业生产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农业基础功能,确保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二是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抓好本地牛、山羊、家禽养殖、稻田养鱼、速生丰产林建设、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做好拓宽市场、加工增值和基地建设。结合地域优势重点抓好久仪、下久仪,柳落等21个村的钩藤基地建设,并逐步壮大发展,使中药材种植上规模,形成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以白道大鲵养殖示范场为培训基地,在全乡逐步推广扩大发展大鲵养殖户,把该项目做大做强,使之成为XX乡的特色养殖品牌。
2、工业发展方面。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地方特色的食、药、林、电、民族旅游工艺、石材等产业,形成合理 有序的地方工业发展格局,工业总量不断扩大。一是要扩大石材加工能力;二是林产品要朝精深发展;三是抓好XX河的梯级电站开发,力争展么响水洞、XX两个电站开工。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作好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到XX落户。
3.旅游业发展方面。按照州“四圈一区”的发展布局,积极参与百里原始阔叶林省级森林公园、八万山旅游渡假区等项目建设,深度挖掘民间工艺品、民族歌舞、民俗风情、民族食品等旅游产品,做好村寨规划,全方位开发我乡乡村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XX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狠抓交通设施建设,为富民兴乡打开通道。一是争取2012年修通乌吉村公路,实现我乡境内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修筑桥水、大坪山、白学等自然寨公路,力争通行通车,同时加大对村级公路养护,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三是积极向上级争取XX至柳开和XX至展么到八万山等村级公路的油路建设项目立项。
---狠抓村庄靓化、美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开展村庄整治工程,让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抓好灌溉渠道防渗维修,做好防洪堤坝的规划、设计和上报立项;二是狠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
3---狠抓XX集镇建设,提升集镇功能,盘活农村商品流通;一是建好XX集镇的垃圾池;二是规划建设好垃圾填埋场,三是抓好路灯建设规划。
---狠抓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抓好柳开“饮水设施”项目和柳丰村乌莱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二是抓好白道大鲵养殖项目的实施;三是继续抓好柳开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
(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面推行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全覆盖;继续加大对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和“普实”成果,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认真落实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卫生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对地质灾害、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不断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加强信访工作,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努力构建平安XX、和谐XX。
(四)突出工作重点,全力办好十件实事。
根据条件结合XX实际,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今年的十件实事:
1、完成XX乡政府门口至XX中学的公路硬化;
2、完成XX寄宿制小学建设;
3、完成XX幼儿园建设;
4、对展么村关州田坝灌溉渠道进行维修;
5、完成柳开“饮水设施”建设项目和柳丰村乌莱安全饮水设施建设项目;
6、完成白道大鲵养殖基地建设;
7、完成白道至旁洞旅游公路建设;
8、完成打莱村小学和村卫生室建设;
9、完成XX集镇数字电视城乡联网工程;
10、完成土地开发整治500亩以上。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克服困难,确保这十件实事的全面完成。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篇7
新华08网贵阳1月29日电(记者周芙蓉)国务院春节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对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支持和安排部署,为贫困和落后的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搭建起了一个高起点的平台。
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三化”滞后
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是贵州当前最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9%;按照2300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全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52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6%,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分析说,贵州农民收入较低、贫困人口很多,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县域层面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滞后。
“三化”滞后,导致当地产业不发达,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农民缺乏持续增收的途径;导致工业经济规模小、城镇经济实力弱,对农村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发展不起来;导致工业和城镇对农产品需求不足,农产品变不成商品,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由于“三化”滞后,县和乡镇财政增长缓慢,改善民生缺乏保障,存在大量贫困县和贫困乡镇。从财政收入看,2011年,贵州有29个县一般预算收入在2亿元以下,占总县数的1/3;2亿至5亿元的有30个,5亿至10亿元的有20个,10亿元以上的只有9个。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贵州扶贫开发任务繁重,面临四大突出问题:
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很高,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特别是国家提高扶贫标准后,贵州贫困人口增加了一倍。
二是脱贫人口返贫的因素十分复杂。在刚刚脱贫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稳定,因灾、因病、因学、因生育、因失业等返贫现象突出。常年返贫率约在10%左右,重大自然灾害年份则达到25%。
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农村要素流失加剧,贫困地区面临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更加贫困的危险。在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的情况下,少数干部存在“以低保代替扶贫”的思想,对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有弱化的危险。在机构改革中,受机构编制约束,一些地方对扶贫机构进行了合并,特别是个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没有按照《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办法》设置机构,扶贫部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四是扶贫资金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由于财力有限,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与扶贫需求的矛盾尖锐。就实施整村推进来说,每个贫困村(行政村)需投入资金300万元左右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贵州目前平均每村只投入50万元,目前贵州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还有5000多个贫困村,资金缺口较大。
赵克志说,“三化”滞后与贵州县域经济、民营经济落后互为因果,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扶贫开发,已成为贵州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明确战略定位,确定发展目标
《意见》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意见》明确了贵州发展战略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意见》确定了贵州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意见》确定了贵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构建黔中经济区,加快建设黔北经济协作区,积极推进毕水兴(毕节、六盘水、兴义)能源资源富集区,大力支持“三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意见》共11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任务等。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意见》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着眼于解决影响和制约贵州发展的突出问题,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贵州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常全面,非常具体,政策含金量非常高,对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支持和安排部署。
“三化”兴“三农”,全力发展县域经济
针对贵州实际,结合《意见》,未来几年,贵州将统筹抓好“三农”“扶贫开发”“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项工作。具体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推进“三化”兴“三农”,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全力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这一薄弱环节,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为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贵州将用4年时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由目前的60︰40调整为40︰60;同时,下决心把玉米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上退下来,着力打造生态畜牧业、蔬菜、马铃薯、茶叶、核桃、精品水果、中药材、特色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要达到1500万亩,果树500万亩,中药材350万亩,核桃1000万亩,油菜800万亩,油茶300万亩,牛、羊存栏数分别达到1000万头。
尽快使工业经济发展快起来、规模大起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到2015年,力争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1.5倍以上,一半以上的县域经济实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建成和完善100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产业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创建5到10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出台“3个15万元”政策,大力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即由个人出资10万元,政府补助5万元,银行给予15万元以下的额度贷款,营业后返还税收15万元,政府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7︰1︰2的比例分担,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带动农村。到2015年,力争使州政府所在地的县级市加快培育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服务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等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把城镇化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结合起来,目前,贵州有35万户15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进行生态移民。今年省财政安排支出8亿元,以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集中安置搬迁10万人,并使其居住地逐步发展成为移民安置型城镇,统筹考虑群众的长远生计。
栗战书说,贵州将用好用活中央全面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机遇,在“三化同步”中推进县域经济提速转型。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总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根据发展目标,到2015年,贵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翻1.5番以上,明显提高经济强县占全省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68个县的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实现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减贫摘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多数县成为工业主导县,部分县成为现代特色农业县或特色旅游县;县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明显提升。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篇8
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2-07-10
鲁政发[ 2012 ]2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生态基础和安全保障。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27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为重点,以用水计划管理和过程监控为手段,以健全责任考核制度为保障,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严格入河湖污染物总量控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统筹治水,注重发挥各类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生态需求,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坚持科学用水,实行全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确定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序,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坚持依法管水,依法管理各类水资源及相关涉水事务,切实发挥“三条红线”的硬约束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努力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3.主要目标。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12亿立方米以内(含南水北调三期新增引江水量);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1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3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
4.强化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配置。制定完善全省现代水网建设总体规划和区域水网建设规划,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水资源调配骨干工程,加快规划建设以蓄水、调水、输水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为重点,兼具供水、防洪、生态功能的现代水网体系,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据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修订完善各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规划体系。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辖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和污水处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配置,依法制订和完善河道、水库、湖泊水量分配方案、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供水、航运、水力发电等专业用水调度应当服从水资源统一调度。水量分配方案、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用水调度计划一经批准,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5.规范水资源论证管理。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行业专项规划时,应当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或编列水资源论证篇章,确保规划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条件、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要求相适应,确定布局方案时应当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报具备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未经论证或论证审查未通过的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方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批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凡需要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对需要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相应补偿措施。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6.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取水审批,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区域内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该区域内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新增取水建设项目在建成竣工并试运行期满后,必须由其取水申请审批机关对取水水源、取水设施、计量设施、节水设施、退水水量水质和去向以及对占用的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补偿落实情况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发放取水许可证。建立水行政许可稽查制度,依法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的后续管理,取水许可有效期内,取水法人、取水标的等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并重新核发取水许可证。
三、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7.强化用水计划管理。要对所有自备水源的取用水户和由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全部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监督用水计划执行,促进用水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在上级下达的区域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内,依据取用水户以往年份实际用水量、下一年度用水计划申请、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水平衡测试结果等,制定下达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类取用水户的年度取用水计划。工业和服务业取用水计划按年度制定,按月分解下达,按季度进行考核,对超计划(定额)取用水的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农业灌溉和农村非经营取用水计划按年度制定、下达并考核,逐步推行农业灌溉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
8.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用水产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取排水规范化整治,推广园区串联用水和企业中水回用、废污水“零排放”等节水技术。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和服务业节水,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施及产品,大力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公共供水单位要强化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供水产销差率,限期达到国家要求。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再生水、中水、雨水、矿坑水、微咸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9.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建立健全城乡节约用水统一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制订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节水设施建成后,通过取水许可审批机关进行现场核验方可投入使用。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建设中水设施,竣工验收时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全面推进各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四、强化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10.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制定完善本行政区域的水功能区划,核定各类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依法送达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控制评价体系,健全重要水功能区纳污预警管理机制。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审查制度,入河排污口的设置须由具有相应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批准新建入河排污口,对已设置排污口的,由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入河湖排污口和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退水水质超出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的,不得审批入河排污口。
11.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和水系生态保护。县级以上政府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适时更新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与水质保护无关的生产建设活动。建立完善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位和重要地表水源工程可供水量预警管理机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因地制宜开展备用水源建设。积极推进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河湖淤积和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从严控制河湖水域占用,国土开发、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等确需使用水域的,应当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河湖岸线开发利用应当符合流域和区域防洪以及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制定各级水系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
12.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全面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积极实施回灌补源工程建设,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在地下水超采区内,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并逐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在地下水禁采区内,禁止审批新建、改建或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设施;在地下水限采区内,严格控制新开凿取水井和地下水开采量,确需新增取用地下水的,须报经省水利厅批准。深层承压地下水原则上只能作为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限期封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取水井。依法规范凿井建设审批管理,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擅自开凿取水井。开发利用矿泉水、地热水和取用地下水制冷制热的,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并严格计量缴费。强化地下水水质保护,防治地下水污染,研究建立矿井施工与生产影响地下水环境的补偿机制。
五、健全完善监测计量体系,增强水资源监控能力
13.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计量工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水量、水质监测计量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取用水户实际取用水量的监控计量。各级水文水资源勘测机构负责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开发利用量及水功能区水质的监测工作,监测数据作为确定区域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和考核各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14.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控站网设施。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快水资源监控站网建设,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重点加强对行政区域边界河流湖泊断面、大中型水库、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入侵区等监测站网建设,对重要断面的流量、水位和重点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变化等逐步实现实时自动监测。按照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和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部署,加快重点取用水户国控、省控监测点建设,对重点取用水户逐步实行远程实时在线计量监控。
15.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加快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与巡测设备更新改造,采取巡测与驻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对城镇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逐步实现实时在线监测。逐步配备移动水质监测设施,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6.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省政府组织对各设区市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协调合作机制,组建水资源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负责严把建设项目立项、环评审批关口,监察、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法制、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助做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工作。
17.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城乡统筹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对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中水回用、节约用水、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统筹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职能,依法核定编制,配备相关人员,统筹管理城乡水资源和各行业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工作。
18.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工作经费,对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节水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饮用水水源地及水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等给予重点支持。各级征收的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优先用于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
19.严格水资源管理执法监督。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水资源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者停征水资源费。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加强水资源费使用管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或者挪作他用。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执法检查,建立完善公安、监察、水利、环保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取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和用水计划执行、取用水计量监控、水资源费缴纳等各个环节的执法监督,依法严厉查处无证取水、违规取水、乱开乱采地下水、擅自设置入河排污口、擅自侵占水域、拒缴水资源费等水事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违规审批、强行命令审批、擅自减免水资源费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监督执法效能。
20.深化水价和水权制度改革。按照兼顾公平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多水源供水的区域,应按引进客水、当地水等不同水源的供水比例,科学核定水利工程综合供水价格。合理设定城镇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量,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建设完善末级渠系配套工程,积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行农业灌溉终端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逐步建立起工程配套、产权明晰、水价合理、计量收费的农业用水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水权转让交易制度,在对各类水资源实行统筹配置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转让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 篇9
郝红梅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央一号文件就象一缕春风吹开我们的心扉,道出了我们的心声。2月4日,我们组织公司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结合公司实际,就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一号文件的科学决策,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早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正是这个一号文件,使蓝特集团从建材家居大市场走上了建设两湖平原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之路。随着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实施,两湖平原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也从蓝图变成了现实。2006年,蓝特集团控股的湖北二十一世纪物流股份公司成功引进战略投资伙伴,解决了两湖平原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资金吃紧的问题。2008年一座占地面积达4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的“两湖绿谷”巍峨矗立在荆沙大道两旁。为了促进“两湖绿谷”的健康发展,公司提出了“聚集两湖、给养中国、通汇天下”的发展思路,制定了“让天下农民笑起来”的终极目标。2010年公司编制了“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两湖绿谷”,努力建设“幸福蓝特”,奋力实现“绿谷梦”和“小康梦”。2011年,两湖市场农产
品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突破300万吨和220亿元大关,连续两年跃居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首位。我们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优秀的精神文明。2011年,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企业四项荣誉称号。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了“三大指向”,即强农惠农富农。过去中央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赢得战略主动的精炼表述。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了“三强三保”,即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这是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概括。在“三农”投入上,强调了“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这是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具体措施,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长效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对于我们做好2012年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全力加强“两湖绿谷”建设,确保2012年两湖市场农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突破420万吨和300亿元。
二、一号文件的优惠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发展动力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非常高,出台的优惠政策也很给力。这些政策,对“两湖绿谷”来讲,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励政策。如: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
水平。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补贴政策。如: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三是信贷政策。如: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四是建设政策。如: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全国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重点支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等等。
对照这些政策,我们对2012年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调整。2012年,我们决定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资、农机市场的新建工作。近几年来,我们在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先后在长阳县、建始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等地投资兴建无公害基地,在“两湖绿谷”开辟鄂西南高山反季节蔬菜直销处和郊菜区,支持菜园子和菜摊子建设,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菜蓝子”供给。今年,我们将采取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实行大招
商、招大商,建设大农贸、大物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在农资、农机市场建设方面,我们计划在沙北新区以北地区新征土地800亩,建设一座中南地区最大的农资、农机市场,充分发挥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的作用,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销售基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三、一号文件的强力鞭策,帮我们明确了发展目标回顾2004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不难看到2012年中央一号关于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的篇幅是最大的,力度也是最大的。2004-2012年,九年9个中央一号文件,除2004年、2007年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搞活农产品流通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外,其余年份均没有将搞活农产品流通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只用一个条目讲搞活农产品流通问题。其中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中未涉及搞活农产品流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落脚点是要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个文件对“两湖绿谷”的发展是一个强力鞭策,也是支持“两湖绿谷”发展的一个尚方宝剑。
搞活农产品流通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问题。2011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不仅连着经济增长,更连着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许多发达经济体都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公益性的建设加以统筹安排。2012年1月10日,我在湖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联组会上,专门就“破解鲜活农产品卖难买贵困局关键在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小组发言,并对搞活农产品流通提出了五点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可,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近年来,不少鲜活农产品频现“农民卖难”与“市民买贵”并存的怪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篇10
建房[201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局)、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国土资源局)、监察厅(局):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为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10号文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严格实行问责制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房地产市场实际,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二、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稽查。利用房地产价格评估等手段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二手房交易中订立“阴阳合同”等偷逃税款行为的查处。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三、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全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住房用地供应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管理,加大对各地2010年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供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切实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各地要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对有上述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
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舆论正面引导
各地要加快房地产市场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为群众住房消费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观念和打击违法投机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国发2012 2号文件心得体会10-19
学习国发二号文件心得体会(电气专业)06-01
国发2号文件解读10-27
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全面加快发展搭建平台01-15
国发〔2012〕2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2012.6.201-1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16号文件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05-20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国发【2007】36号05-15
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感08-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12-26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08-21